人教版高一必修1第三单元第7课记念刘和珍君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第7课 记念刘和珍君(共61张PPT)
(1) 冀( 希冀)
骥( 骐骥) 黯( 黯然) (2) 谙( 谙熟) 喑( 万马齐喑)
二、词语积累
理解运用
深深地体会。 (1)深味:______________ (2)桀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容性情倔强。骜,不顺从。
忧伤的样子。 (3)黯然:____________
(√ )
(4)相貌堂堂、气宇轩昂的大将军,与他心中冰清玉洁的女神并肩而坐,
娓娓而谈,讲的是战场上惊心动魄、奋勇杀敌的故事,此情此景,一刻
千金。( √ )
辨词填空
(1)气概· 气魄
都是名词,都指有气势。气概:在对待重大问题上表现的态度、举动或
气势(专指正直、豪迈的)。气魄:魄力,气势。
①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
屠杀。 (4)屠戮:______ (5)殒身不恤: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殒,死亡。恤,顾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写文章来代替哭泣。长歌,引吭高歌,这里指写文 (6)长歌当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阿姨( ā ) 抹杀( mǒ )
抹布( mā )
②当
④抹
⑤攒
பைடு நூலகம்
攒射( cuán )
不可胜数( shǔ )
积攒( zǎn)
转移(zhuǎn )
) ⑦数 数见不鲜( shuò
数日( shù)
⑥转 转文(zhuǎi ) 转圈(zhuàn )
⑧薄
单薄( bó ) 薄板( báo )
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 翼( 羽翼) 惮(忌惮) (3) 禅(禅让) 掸(掸去) 喋(喋血) (4) 堞(雉堞) 谍(谍报)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3单元-7记念刘和珍君 Word版含解析
7 记念刘和珍君本课话题——责任朗读——课文中的名段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惨象+流言”,“屠刀+钳口术”,这是中国历史上反动统治者惯用的手法,致使老百姓敢怒不敢言,默无声息,衰弱不振。
作者列举两种不同的前途,即暗示只有“爆发”才是唯一的出路。
表明了作者的斗争意志和强烈的责任感。
积累——生活中的素材雾霾笼罩下的北京城里,路上行人不约而同地全副武装,捂紧口罩,甚至宠物犬都被戴上了口罩。
更让人们惊奇的是,北京大学校园内的蔡元培、李大钊、塞万提斯等先贤的雕像,也被戴上了口罩。
2014年2月23日,一组名为“请允许我为您戴上口罩”的照片在新浪微博和人人网等社交平台上被疯传。
雾霾天气下,人人都是受害者,恶劣天气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北大学子巧妙地运用了口罩这个文化符号,还“特地”请北大老校长蔡元培等先贤来“代言”,向世人传递想要改变环境现状的强烈愿望。
这份“口罩上书”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对蓝天白云的呼唤,更感受到了他们心中深深的责任感。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
——梁启超尽管责任有时使人厌烦,但不履行责任,只能是懦夫,不折不扣的废物。
——刘易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刘备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
——托尔斯泰[知识·梳理]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一、单音字赁.屋( ) 浸渍.( ) 噩.耗( ) 洗涤.( ) 屠戮.( ) 绯.红( ) 桀骜.( ) 踌躇..( )( ) 【答案】 lìn zì è dí lù fēi ào chóu chú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干⎩⎪⎨⎪⎧干.练( )毫不相干.( ) (2)攒⎩⎪⎨⎪⎧攒.射( )积攒.( ) (3)落⎩⎪⎨⎪⎧寥落.( )一字不落.( )落.枕( ) (4)抹⎩⎪⎨⎪⎧抹.杀( )抹.墙( )抹.脸( )【答案】 (1)ɡàn ɡān (2)cuán zǎn (3)luò là lào (4)mǒ mò mā2.语境辨析法(5)薄.( )荷油味不薄.( ),很受欢迎,但要薄.( )利多销。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记念刘和珍君》知识点及练习试题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记念刘和珍君》知识点及练习试题今天我们为大家整理了,其中包括作者简介、重点字词、必背语段、重点句子、全文结构及练习试题,下面就一起来学习吧。
一、作者简介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近现代最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教育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的精神被称为中华“民族魂”,并且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他是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正阳县),原名周樟寿,字豫山、豫亭,后改为豫才。
母亲鲁瑞、父亲周伯宜。
1898年去南京求学时改名周树人。
鲁迅(周树人)是老大,周作人是老二.周建人是老三(即《风筝》里的弟弟)。
“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开始使用的笔名,从此成为世人最崇敬的笔名。
鲁迅是中国近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也是世界上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
二、重点字词本课的生字词的语音、字形及部分字词的含义是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点。
三、必背语段记念刘和珍君作为高中阶段的重点课文,其背诵的段落也是大家必须掌握的重点。
四、重点句子理解掌握本文的重点语句有助于大家理解鲁迅先生的思想及文章特点。
五、全文结构文章结构可以帮助大家清晰的了解文章脉络,方便大家分开段落理解文章中心思想。
学习高一语文记念刘和珍君知识要点一定不要忘记对《记念刘和珍君》的创作背景进行了解,《记念刘和珍君》一文写于三一八惨案之后,鲁迅先生在参加了刘和珍的追悼会之后,亲作《记念刘和珍君》一文,追忆这位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学生,痛悼“为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歌颂“虽殒身不恤”的“中国女子的勇毅”。
同步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勾当/勾通吐露/露马脚勒索/悬崖勒马B.着落/着想血迹/血淋淋挑剔/痛哭流涕C.削发/剥削关卡/卡脖子攒射/人头攒动D.血泊/停泊馈赠/溃疡病跻身/济济一堂【解析】A项,分别读ɡòu/ɡōu ,lù/lòu,lè/lè;B 项,分别读zhuó/zhuó,xuè/xiě,tī/tì;C项,分别读xuē/xuē,qiǎ/qiǎ,cuán/cuán;D项,分别读pō/bó,kuì/ku ì,jī/jǐ。
高中语文 第07课 记念刘和珍君(第01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第07课记念刘和珍君(第01课时)1.鲁迅(1881-1936),生于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今绍兴市)东昌坊口。
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改名为周树人。
至三十八岁,始用“鲁迅”为笔名。
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正阳县),家、家和家,鲁迅的精神被称为中华民族魂,并且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鲁迅的母亲是鲁瑞,父亲是周伯宜。
在这一生中他写了小说、散文、杂文100多篇。
鲁迅出身于没落的士大夫家庭。
1898年到南京求学,先入江南水师学堂,次年考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
其间接触了西方资产阶级的“科学”与“民主”。
1902年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
1904年到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医,后因为在那里发生的两件事对他影响很大,从此弃医习文。
作品及简介:小说集《》《》《》、杂文集《》《》《》《》、散文诗集《》、散文集《》等专集都被收录在各类教材中。
其中,1921年12月发表《阿Q正传》,第一篇白话小说《》。
1936年10月19日清晨,鲁迅逝世于上海。
成千上万的普通人自动地来为他送行,在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民族魂”(沈钧儒手书)三个字。
葬于虹桥万国公墓。
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
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
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鲁迅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2.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1)长歌当()哭(2)桀骜()()(3)喋血()(4)殒身不恤()(5)惩创()()(6)立仆()(7)洗涤()(8)惮()(9)攒射()(10)尸骸()1.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等专集都被收录在各类教材中。
其中,1921年12月发表《阿Q正传》,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7课 记念刘和珍君课件
不可胜数( shǔ )
⑦数 数见不鲜( shuò )
数日( shù )
转移(áo )
⑧转
转文( zhuǎi )
转圈( zhuàn )
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 翼( 羽翼 ) (1) 冀( 希冀 ) 骥( 骐骥 ) (3) 惮( 忌惮 ) 禅( 禅让 ) 掸( 掸去 )
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小说《狂人日
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鲁迅”一名就是他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
用的笔名。
鲁迅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杂文集《坟》 《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 《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
n zì ⑥浸渍( jì )
⑦桀骜( jiéào )
⑧殒身不恤( yǔn ) ⑨绯红( fēi )
(2)多音字 创伤( chuānɡ ) 山阿( ē )
①创
创办( chuànɡ )
长歌当哭( dànɡ ) 理当如此( dānɡ)
③阿
阿姨( ā )
抹杀( mǒ ) 抹布( mā )
②当
④抹
⑤攒
攒射( cuán ) 积攒( zǎn )
(3)流言· 留言 流言:没有根据的话(多指背后议论、诬蔑或挑拨的话)。留言:动词, 用书面形式等留下要说的话;名词,用书面形式等留下的话。
流言 说希腊举重队爱用禁药是早有预谋的。 ①在奥运会举办前夕,有______ 留言 等方式对陕西师范大学大 ②许多市民纷纷通过电话、短信、网络______
学生家教资格认证的做法表示赞赏。
娓娓而谈,讲的是战场上惊心动魄、奋勇杀敌的故事,此情此景,一
刻千金。( √ )
最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一课件:《第7课 记念刘和珍君》课件(共52张PPT)
写作背景!
刘和珍简介
刘和珍(1904--1926),江西省南昌市 人。
1918年,刘和珍考入南昌省立女子师 范学校,并担任校刊《江西女子师范周刊》 编辑。课余常常阅读《新青年》、《新 潮》、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等 书刊。1921年冬发起创办“觉社”,提倡 白话文,并组织各校青年积极参加学生爱 国运动,和媚外卖国的军阀作斗争。
揣摩语言 “可是我无话可说‛——为什么?
因 为
1、所住的并非人间 2、痛定之后,长歌当哭 3、反动文人无耻污蔑
思考:为什么作者要反复说‚却大抵只 能如此而已‛;‚却只能如此而已‛? 1、表达悲愤之情
2、强调为生者而写 3、为下文作铺垫
揣摩语言
我已经出离愤怒了。我将深味这 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 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 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 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怀念 哀悼 揭露 控诉
对历史经 验的总结
1悼念逝者
2唤醒生者 3为国而死
写作目的
4惨痛根源
5崇高伟大
6血痕必将扩大
颂扬崇高品质 和斗争精神
7牺牲的意义
意义所在
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记念刘和珍君
齐读第一部分。
思考:为什么要一再强调“有 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Hale Waihona Puke 1、纪念死者 2、警醒庸人 3、反驳流言
揣 摩 语 言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 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 什么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这 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 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 沉默中灭亡。
揣 摩 语 言
1、把‚惨象‛与‚流言‛对举,是 什么意思?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7课《记念刘和珍君》拓展阅读(有答案)
《记念刘和珍君》拓展阅读素材点说鲁迅先生的爱与恨他是“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勇者,他是“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爱者。
他一生敢爱敢恨,他一生也会爱会恨;他把他的爱献给了祖国、献给了人民、献给了青年。
他用他的血来“荐轩辕”,他用他的情来为“孺子牛”,他用他的爱来滋众生。
正因为有这强烈的爱,才有了那深深的恨,他恨一切吃人者的凶残,他恨一切帮凶的无耻;他恨那政府的反动,他恨那制度的腐朽。
他用他那锋利的匕首,将这一切的面皮剥开,使之在国人面前显露原形。
他可能有过彷徨,但更多的恰是呐喊,他把国家、民族的命运肩上担。
他是用文字承担救国大任的人,他是中国近代的脊梁。
历史已无法复制、精神却可以永存,我们要承继鲁迅的精神,爱得其所,恨得其地,直面惨淡或灿烂的人生,奋勇前行。
评说天下记取匹夫有责的担当2014年1月15日《人民日报》李克济“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鲁迅先生弥留之际的这段话,曾经让多少仁人志士感动不已。
放在现代社会,它代表着一个公民的责任与担当,对公共事务保持参与热情,对左邻右舍有着守望相助的深情。
人民网连续5年举办责任中国评选,就是要赓续公民责任,传递守望深情。
刚刚过去的2013年,我们不会忘记全面深化改革的扬帆起航,犹然记得嫦娥携玉兔登月的从容淡定,但同样会铭记时代洪流中的那些平凡面孔:黑龙江的刘海涛创建了“一米阳光爱心联盟”,寻找并帮助贫困学生和孤寡老人;辽宁的赵君路花光积蓄,卖掉房子放弃结婚,15年间救助了120多个孩子;河南的王铭从北漂保安自学考取律师资格,坚持提供无偿法律服务,帮千余农民工讨薪……他们的默默坚守、挺身而出,体现着匹夫有责的担当,蕴藏着爱邻如己的情怀,改变着身边人的命运,又何尝不是推动时代进步的不竭动力?把视野再放开一些,那种发源于公民个体的责任担当、参与热情,把命运共同体意识写入每个人心中。
大地震肆掠汶川,各地志愿者赢粮景从齐聚汶川,与灾区人民一起浴火重生;温州动车事故之后,温州市民在寂静的深夜排起献血的长队;大雨侵袭北京,“这一刻,所有被大雨冲刷的人都是北京人”,150名农民工救出182名被困群众……政府编织的安全网覆盖再广、经纬再密,也会存在力有不逮的空白之处,公民的参与热情、社会的自发力量,恰恰能在这里弥补政府的短板,实现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协同治理。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7-记念刘和珍君课件-(共25张PPT)
有恶意的闲人)
麻木的民众
(庸人、无恶意 的闲人、苟活者)
淡漠
态度情感 尊敬颂扬 愤怒抨击
痛心唤醒
《记念刘和珍君》是一篇声讨反动势力 的战斗檄文,一曲赞颂“为了中国而死的中 国的青年”的悲壮战歌,一声唤醒庸人大众 的沉重呐喊,一支激励仁人志士“更奋然而 前行”的深沉号角。全篇洋溢着悲愤炽热、 激荡人心的强烈感情。
① 假如这样的青年一杀就完,要知道屠杀者 也绝不是胜利者。
② 中国要和爱国者的灭亡一同灭亡…… ③ 如果中国还不至于灭亡,则已往的史实示 教过我们,将来的事便要大出屠杀者的意料之外 一一这不是一件事的结束,是一件事的开头。墨 写的谎说,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血债必须用同 物偿还。拖欠得愈久,就要付更大的利息!
愤怒到了极点
充满血腥和暴力
的黑暗统治
我已经出离愤怒了。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
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
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
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表示对死 者的尊敬
这段话有几层意思?
1、表示要更深入地体会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 2、因不能用更好的形式纪念烈士而感到深深的歉疚。 3、警告人世间的魑魅魍魉,不要因肆无忌惮地杀人 而高兴得太早,血债是一定要用血来还的。
一(1—2)交代写作缘起。 二(3—5)生前事迹,遇难经过。 三(6—7)揭示三·一八惨案的教训和意义。
毅然订《莽原》 桀然抗强压 坦然对偏安 黯然虑母校 欣然去请愿 始终微笑着
爱国进步青年 追求真理 勇于斗争 乐观积极 有责任感 从容勇毅 善良温和
梅雪争春 南方新年里有一天下大雪, 我到灵峰去探春梅的消息; 残落的梅萼瓣瓣在雪里腌, 我笑说这颜色还欠三分艳!
高一上册语文《纪念刘和珍君》知识点整理
高一上册语文《纪念刘和珍君》知识点整理高一上册语文《纪念刘和珍君》原文一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就是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为十八日在段祺瑞执政府前遇害的刘和珍杨德群两君开追悼会的那一天,我独在礼堂外徘徊,遇见程君,前来问我道,“先生可曾为刘和珍写了一点什么没有?”我说“没有”。
她就正告我,“先生还是写一点罢;刘和珍生前就很爱看先生的文章。
”这是我知道的,凡我所编辑的期刊,大概是因为往往有始无终之故罢,销行一向就甚为寥落,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
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虽然于死者毫不相干,但在生者,却大抵只能如此而已。
倘使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现在,却只能如此而已。
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
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
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难于呼吸视听,那里还能有什么言语?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
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
我已经出离愤怒了。
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二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
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
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离三月十八日也已有两星期,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三在四十余被害的青年之中,刘和珍君是我的学生。
学生云者,我向来这样想,这样说,现在却觉得有些踌躇了,我应该对她奉献我的悲哀与尊敬。
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
她的姓名第一次为我所见,是在去年夏初杨荫榆女士做女子师范大学校长,开除校中六个学生自治会职员的时候。
高中语文 第7课 记念刘和珍君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当我跌倒时,它拍打着坚强的羽翼, 把我从困难中拉出来,给我坚强与勇敢,给我再次高飞的 勇气。当我沮丧时,耳边仿佛响起翅膀拍打的声音,犹如 那首歌中的唱词“每一次都在孤单徘徊中坚强,每一次就 算是很受伤也不真的小孩,在它的抚慰下,忘却伤痛。不知从何 时起,我好像已离不开它了,离不开它的陪伴,离不开它 的鼓励,也离不开它的指引。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在它的指引下,我渐渐长大, 我渐渐读懂了生活给予我的许多考验,我渐渐爱上了读 书。虽然我没有张良那份“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 里之外”的自信,也没有苏轼那种“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自得,但我有无形的力量给予我坚 强,给予我动力。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它让我得以在同龄人中与众不同,让 我得以用丰富的知识装扮自己,让我踏上不寻常的路。每每 放假回家,我总能听到爸妈在谈论我的哪个同学在外面挣了 多少钱,又有哪个同学已结婚生子,而我却还窝在书堆里, 年复一年地为我的梦想而奋斗。正是这对翅膀,让我和我的 朋友走上了不同的道路,让我拥有了一个充满奋斗与期待的 未来,让我总能在每一次收获中得到喜悦,让我明白了“书 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真谛。是它在无形中为我指明方向, 给我前进的动力。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它伴我走过十几年的风风雨雨, 它带我走向精神的殿堂。从《诗经》中的“所谓伊人,在 水一方”到《将进酒》中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 空对月”,再到《自嘲》中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 为孺子牛”。它带着我从古游到今,从无知到有知,从懵 懂到知事。这双隐形的翅膀一直在带领我飞翔,指引我奋 斗,让我的人生愈发精彩。
写法精讲
反复 本文语言的一大特点,就是大量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反复是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 词语或句子的一种修辞手法。反复的作用是突出思想,强 调感情,有时能够增强节奏感,增强语气和语势。比如: ①文中三次强调“写一点东西”的“必要”。这个反复手 法强调了写作此文的重要性。
高一语文必修一《记念刘和珍君》知识学习总结要点总结人教版
高一语文必修一《记念刘和珍君》知识点总结人教版高一语文学习大家要重视起来,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在学习高一语文的时候要注重对知识点的掌握,为了帮助大家掌握高一语文知识点,下面为大家带来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记念刘和珍君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全文分为七个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对几位遇难烈士悲痛的追悼,阐明写本文的起因。
第一小段写参加追悼会的人要求作者写点纪念刘和珍君的。
本段一开始就写明开追悼会的时间和地点。
“我独在礼堂外徘徊”,表现出鲁迅的悲愤难遣的心情。
然后写和程君的谈话,很自然地引到写纪念的事。
这里的“正告”,是郑重地提醒的意思,表现了纪念刘和珍君的是来自群众的强烈的要求。
第二小段指出写本文的一个重要的起因—刘和珍君生前是个敢于追求真理、反抗黑暗的青年。
在反动派的残酷迫害下,不但鲁迅等所编的进步刊物往往停刊,“有始无终”,而且这些进步刊物的读者也常常有被迫害的危险,所以“销行一向就甚为寥落”,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刘和珍竟“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
“毅然”两字有力地表现了刘和珍是个敢于反抗黑暗、追求进步思想的青年,这是下文写到她勇敢地领导同学反对杨荫榆和向段执政府请麒的思想基础,也是鲁迅“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纪念她的重要原因。
他们之间不仅是师生关系,而且是同一营垒中的革命同志。
“生活艰难”主要指当时的黑暗现实。
这段两次用“只能如此而已”,曲折地表达了鲁迅悲愤万分的心情,是对于当时“屠伯们逍遥复逍避”的黑暗现实的强烈控诉,是作者誓为改变当时黑暗现实而战斗的决心。
第三小段指出写本文的另一个重要起因——反动派在屠杀爱国青年后,竞又指使它的帮凶文人吹出“阴险的论调”,真是凶残卑劣极了!所以必须写出此文,作为祭品献给死者。
“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这句话本身就说明鲁迅已愤怒到什么程度,已经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了。
“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不是人世,而是狐鼠昼行的禽兽世界。
“四十多个青年的血……”一句,是直接控诉反动派屠杀青年的血.腥罪行的,这样大量的鲜血,“洋溢在我的周围”,把我泡了起来,使我连呼吸、看、听都异常艰难,哪里述能说什么话?“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一句,长歌指放声悲歌,当,代替,哭,哀哭,哀痛。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第7课《记念刘和珍君》课件(共26张PPT)
鲁迅
俯 首 甘 为 孺 子 牛
横 眉 冷 对 千 夫 指
导入:
在我国文学史上闪烁着一颗璀璨的巨星,他领 着我们回过《故乡》,见了《孔乙己》、《从百草 园到三味书屋》,看了《社戏》,结识了《藤野 先生》。今天我们再随着他重温“三一八”惨案 的历史,一起《记念刘和珍君》。这位巨星就是 大家非常熟悉的鲁迅先生。
刻体会到了“非人间”的悲惨和凄凉;作者不能 以更好的形式来纪念烈士,只能以写文章的方式, 把自己的“悲哀”当作祭品祭奠烈士,表达崇敬 和歉意;在表达对“非人间”的轻蔑的同时,提 出严正的警告。
2)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 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提示】揣摩“真的猛士”“直面”“惨淡的人 生”“淋漓的鲜血”等词语的含义和表现力。
【文本探究,讨论后明确】
(1)(一、二节):交代写作缘由(目的)。 (2)(三、四、五节):记叙刘和珍君。 (3)(六、七节):总结教训意义。
4、课文一、二小节从哪些词句看出是在交代写作
缘由?前后两次写到“早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有何用意? 答:第一次“必要”说的是悼念遇害者刘和珍, 奉献作者最大的哀痛何尊敬,控诉段政府的暴行, 痛斥走狗文人的阴险论调。第二次强调“必要” 在于唤醒“庸人”,要人们牢记这笔血债。两次 强调,突出了写作动机,旗帜鲜明地表达了作者 的爱憎。
【提示】揣摩重点词语“尤”“出离愤怒”“深
味”“浓黑”等词语。
“尤”,更加。说明烈士的死虽让作者悲哀, 但流言家的无耻更让作者悲愤,从而奋起反击。
“出离愤怒”,是愤怒到了极点,超出了愤怒。 “深味”,深深体味。 “浓黑”,将抽象的“非人间”的“悲凉”形 象化,让人感到悲凉到了极点。
作者在愤怒到了极点,超脱出愤怒之后,更深
高一语文必修一人教版第7课记念刘和珍君课件
第二节赏析:
2、“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 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 者?”为什么说是“哀痛者”又是“幸福者?
答: “真的猛士”
真正勇敢的革命者。
“惨淡的人生”
指反动派统治下的黑暗现实
“哀痛”:是说明真的猛士看到民族的衰亡,社会的黑暗, 人民的痛苦,看到爱国志士被杀戮,感到万分哀痛,所以 说是“哀痛者”。
学习重点: 学习本文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检查预习
徘徊(páihuái) 长歌当哭 (dàng) 洗涤 (dí) 菲薄(fĕi) 踌躇(chóu chú) 桀骜(jiéào) 赁屋 (lìn) 不惮 (dàn) 喋血(dié) 尸骸(hái) 立仆 (pū) 转辗(zhăn) 攒射 (cuán)屠戮 (lù) 浸渍(jìn zì) 殒身不恤 (yŭn xù)
同时,他们又为自己能为人民而死,重于泰山,因而感 到莫大的幸福,无论是奋斗还是牺牲都是幸福的。
第四节赏析: 1、把“惨象”与“流言”对举,是什 么意思?
“惨象”,即大屠杀,足见反动派的 残忍;“流言”,即御用文人的舆论, 比刀枪更让人心悸,足见走狗文人的下 劣无耻。有形的刀枪,加上无形的刀枪, 一武一文,就构成了中国式的专制统治、 中国式的白色恐怖。
整体把握之二: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本文的线索是作者的情感
梳理情感脉络的语句线索:
“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可我是也线我早索实觉在得:无有作话写者可一情说点感”东西的必要了”
“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我还有要说的话” “呜乎,我说不出话”
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1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三单第7课《记念刘和珍》ppt课件
公肺 史 表 集 拾 《 作 的 新 学 月 学 落 原 0 祭结 上 的 续 》 坟 出 主 文 史 , 和 封 名 1 、核 的 中 编 、 》 版 将 学 上 首 托 建 周 9 鲁 送病 不 篇 》 杂 、 了 。 运 第 次 尔 家 树 〕 迅 葬逝 朽 小 等 文 散 小 1 动 一 用 斯 庭 人 , 〔 ,于 杰 说 专 集 文 说 9 的 篇 “ 泰 。 , 中 1 葬上 作 《 集 《 诗 集 1 基 白 鲁 博 青 字 国 8 于海 。 阿 。 热 集 《 8 石 话 迅 爱 年 豫 文 8 虹, 1 Q 其 风 《 呐 年 , 小 ” 思 时 才 学 1 桥上 9 正 中 》 野 喊 到 成 说 的 想 代 , 家 9 万海 3 传 , 、 草 》 1 为 《 笔 的 受 浙 、 2 国民 6 》 1 《 》 、 9 “ 狂 名 影 进 江 思 5 公众 年 , 9 华 、 《 2 五 人 , 响 化 绍 想 墓上 1 是 2 盖 散 彷 6 四 日 发 。 论 兴 家 1 。万 0 中 1 集 文 徨 年 ” 记 表 1 、 人 和 9 名月国年》集》间新》中9尼。革3 自1现1、《、,文,国1采出命6 发9代2《朝论陆化奠现8超身家 举日文月华花文续运定代年人于。1 行因学发盖夕集创动了文5哲破 ·
课后作业
课 文 朗 读
再见
共同进步!
· · ·
作 者 简 介
—
念致 一 迅 先 生 惨 死卫 前 京 近 《 法 时 击 本 下 文使 些 先 生 、 案 打兵 集 人 集 辛 、 的 国 帝 进 1 章鲁 刊 生 的 学 。 伤向 会 民 中 丑 意 北 民 国 兵 9 。迅 物 带 学 生 在 2请 抗 为 各 条 、 洋 军 主 关 2 先 上 来 生 自 这 0愿 议 了 国 约 荷 军 。 义 内 6 生 发 了 , 治 一 0群 , 反 军 》 、 阀 国 公 , 年 悲 表 莫 是 会 惨 余众 会 对 队 , 比 段 民 开 冯 3 愤 文 大 位 主 案 人开 后 帝 , 提 、 祺 军 援 玉 月 之 章 的 爱 席 中 ,枪 到 国 准 出 西 瑞 开 助 祥 , 极 对 悲 国 刘 , 造, 执 主 备 种 等 执 炮 奉 率 奉 , 爱 哀 的 和 北 成并 政 义 武 种 国 政 还 军 领 系 同 国 , 热 珍 京 屠用 府 侵 力 无 驻 府 击 , 的 军 年 青 而 血 遇 女 杀大 前 犯 进 理 北 提 。 派 国 阀 四 年 当 青 难 子 爱刀 请 我 攻 条 京 出 日 军 民 在 月 进 时 年 了 师 国铁 愿 国 。 件 公 抗 本 舰 军 日 , 行 的 , ! 范 人棍 。 主 3 , 使 议 帝 驶 同 本 写 污 反 她 刘 大 民追 段 权 月 并 , , 国 入 奉 帝 下 蔑 动 的 和 学 的打 祺 , 1 且 借 又 主 大 军 国 了 、 文 牺 珍 英 “砍 瑞 在 8 在 口 联 义 沽 作 主 这 中 人 牲 是 文 三杀 竟 天 日 天 维 合 便 口 战 义 篇 伤 还 给 鲁 系 一, 命 安 , 津 护 英 向 , 。 支 纪 , 在 鲁 迅 学 八打 令 门 北 附 、 当 炮 日 持 ·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7记念刘和珍君课件(共69张PPT)
运 交 华 盖 欲 何 求 , 未 敢 翻 身 已 碰 头 。
自 嘲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 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 人。原名 周树人,字 豫才 , 浙江绍兴人。
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第一篇白话小说 《狂人日记》 。 《阿Q正传》 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 上杰出的作品之一。 作品集有: 小说集:《 呐喊 》《 彷徨 》《 故事新编 》(历史小说) 散文集:《 朝花夕拾 》 散文诗集:《 野草 》 杂文集:《热风》《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 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
写作背景(社会各界的反应)
惨案发生后,反动军阀的走狗文人极力 为其主子开脱罪责,在报刊上发表文章,诬 蔑参加请愿的群众是“暴徒”,是“自蹈死 地”等,并把杀人的罪责推到他们所说的 “民众领袖”身上,说“民众领袖”“犯了 故意引人去死的嫌疑”,“罪孽当然不下于 开枪杀人者”。
写作背景(社会各界的反应)
1926年3月18日这天,刘和珍正患病,时时呕吐,她 不顾病痛,进行动员和组织工作。她把标语小旗分发给同 学们,发表了简短而激昂的演说,然后高擎校旗,带队出 发。正午12时,两千多群众开始示威游行,刘和珍担任女 师大队伍的指挥。铁狮子胡同段祺瑞执政府门前的卫队荷 枪实弹,如临大敌,几个士兵对手擎校旗的刘和珍指指点 点,把罪恶的枪口瞄准了刘和珍。枪声响了,一场预谋的 大屠杀开始了。顷刻间,刘和珍身中数弹,卧于血泊之中。 同去的张静淑、杨德群急扑过去救助。她说:“你们快走 吧,我不行了,不要管我了。” 一排枪弹射过来,张静 淑、杨德群倒在她的身边。凶残的士兵冲过来,复用木棒 猛击刘和珍……刘和珍牺牲时年仅22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一必修1第三单元第7课记念刘和珍君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浣花草堂黄裳到四川来以前,在行箧里放进了几册旧书,其中清初朱鹤龄的《杜诗辑注》是部头最大的。
虽然觉得有些累赘,可是终于还是放进去了。
半月以来,枕上灯前,有时间就拿来翻翻,真也给旅途平添了无限趣味。
尽管已经是平日熟读了的,可是在蜀道上重读,就会给你带来更为新鲜的感受。
诗人的写景抒情、用字遣词,有时候也只有面对真实的山川风物才体会得出那严肃的创作态度和可贵的才华。
杜甫在成都住过一段不短的时间,在集子里留下了四五卷诗,约占他全部留下来的作品的六分之一。
人们就从他的诗里追寻他当日居住的草堂的遗址。
从宋代开始,人们就在成都西郊为他建了一座祠堂,这就是“浣花草堂”。
历代经过十次以上大小的修缮,直到今天,更修整得焕然一新,成为游赏的登临胜地。
走出西郊,经过青羊宫、百花潭,沿着公路走去,二三里后更左折走上一条田间小径,就可以远远望见一丛浓绿,那就是草堂的所在了。
这里有好大的一座庭院,四面是连绵不断的围墙,远远绕过去,才看得见那山门。
走进去又是照例的几重佛殿,伽蓝,天王,佛像,这些都给迫切想要看到工部祠的人们增添了焦急的心情。
一直走到最后的一层大殿,才在一块石碑上看到,这原来是草堂寺,还不是草堂。
从大殿里出来,向和尚问了路,才又从右面的一道侧门里穿出去,来到真正要拜谒的地方。
从侧门出,迎面就可以看到用青花碎瓷片叠起来的“草堂”两个大字,再转过去,就是一条曲折的、为两堵矮矮的红墙围起来的夹道。
那暗红色的夹墙,碎石的泥径,墙外的翠竹幽篁,幽静极了。
古建筑里经常使用的这种暗红颜色,不知怎的,自然会产生那样庄严宁静的气韵。
从夹墙里穿出去,眼前展开了一个新的天地,几十棵参天的翠柏、香楠矗立在绿草如茵的庭院里。
一套四座厅堂,由石径小桥连接起来,这就是草堂的一系列主要建筑了。
穿过花径,走到工部祠去。
这是草堂几组厅堂的最后一座。
小小的殿宇,前面的院子里散布着几株用石坛围起的大树。
洁净无尘。
这时候,云影微破,秋天金黄色的太阳洒了下来,穿过翠柏的枝叶,留下了满庭稀疏的日影。
走进祠里去看,厅内一排三龛,当中塑着杜甫的像。
虽然是一般化的塑像,却也还清疏,没有怎样的仙气,不能不说是难得的了。
旁边两座龛里是陆游和黄庭坚两位宋代诗人的塑像。
好像是怕他独居寂寞,所以才陪了一起在这里排排坐的。
黄、陆都有石刻像,都比泥塑高明得多。
在这间厅堂背后的墙上,还嵌着两块更旧的杜甫石刻画像碑。
草堂后身是一座小小的土山,一道溪水从草堂的右侧绕了出去。
前面有回廊曲槛,可以凭栏欣赏池里的圆荷。
草堂简朴却也不失规模,给人一种清疏而幽峭的感觉,和杜甫当年居处的风格是近似的。
这个新修缮的草堂,和几百年前重修的原样相去不远,在最外面一进过厅墙上有一块石刻旧图,看那里勾勒出来的轮廓,和今天是十分相近的。
像这种地方,不用说,大红大绿的建筑,大屋顶之类的铺陈,都是完全不合适的。
这里还新修了一个文物陈列室。
在外面的柱子上,看到郭沫若先生所题的一副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这是一副出色的对联,它概括了诗人伟大成就的主要方面。
人们一直非常喜欢杜甫,说他的作品是“诗史”,在中国文学史上留给他一个最光辉的席位——诗圣。
坐在水槛上休息。
默默地在心里复诵一下杜甫的草堂诗,会使你像一个梦游者似的走入四时不同、风光各异的如许境界。
仿佛看到了在晓雾里沾湿了露水的笼竹,呢喃的定巢燕子,冉冉发出幽香的红蕖,往还追逐的蝴蝶,相并相亲的白鸥,随风的柳絮,逐水的桃花,袅袅有如少女腰肢的垂柳,轻得只禁受得起两三个人的野渡,柴门月色,江路梅香……老杜是一个多么勤恳的诗人!他从不放过一切刻画现实的机会。
他的诗里有丰富的人民生活的写照,可是也不缺乏自然风物的描写。
因为这一切都出现在祖国的土地上,也都是诗人所挚爱的。
杜甫写出了多么美好的自然景色,多么可爱的和平环境!可有人提到杜甫描写自然的草堂诗,总不免有些惴惴然,仿佛这些诗里的“人民性”总看不大清楚,这恰恰把诗人的伟大处缩小了。
一九五六年十月十五日,成都(选自《黄裳散文选集》,有删改) 1.这篇游记为什么从杜诗写起?2.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1)虽然是一般化的塑像,却也还清疏,没有怎样的仙气,不能不说是难得的了。
(2)默默地在心里复诵一下杜甫的草堂诗,会使你像一个梦游者似的走入四时不同、风光各异的如许境界。
3.文中作者对杜甫有哪些新的认识?请加以概括。
4.要全面地认识一个诗人,作者的做法给了我们哪些启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范爱农鲁迅在东京的客店里,我们大抵一起来就看报。
一天早晨,辟头就看见一条从中国来的电报,大概是:“安徽巡抚恩铭被Jo Shiki Rin刺杀,刺客就擒。
”大家一怔之后,便研究这刺客是谁。
这是徐锡麟,他留学回国之后,在做安徽候补道,办着巡警事务,正合于刺杀巡抚的地位。
不久,秋瑾姑娘在绍兴被杀的消息也传来了,徐锡麟是被挖了心,给恩铭的亲兵炒食净尽。
人心很愤怒。
照例还有一个同乡会,吊烈士,骂满洲;此后便有人主张打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无人道。
会众即刻分成两派:一派要发电,一派不要发。
我是主张发电的,但当我说出之后,即有一种钝滞的声音跟着起来:“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
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到,他叫范爱农,是徐伯荪①的学生。
我非常愤怒了,觉得他简直不是人,自己的先生被杀了,连打一个电报还害怕,于是便坚执地主张要发电,同他争起来。
从此我总觉得这范爱农离奇,而且很可恶。
天下可恶的人,当初以为是满人,这时才知道还在其次;第一倒是范爱农。
中国不革命则已,要革命,首先就必须将范爱农除去。
然而这意见后来似乎逐渐淡薄,到底忘却了,我们从此也没有再见面。
直到革命②的前一年,我在故乡做教员,大概是春末时候罢,忽然在熟人的客座上看见了一个人,互相熟视了不过两三秒钟,我们便同时说:“哦哦,你是范爱农!”“哦哦,你是鲁迅!”不知怎地我们便都笑了起来,是互相的嘲笑和悲哀。
他眼睛还是那样,然而奇怪,只这几年,头上却有了白发了,但也许本来就有,我先前没有留心到。
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素。
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了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
回到故乡之后,又受着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可容。
现在是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
但因为有时觉得很气闷,所以也趁了航船进城来。
他又告诉我现在爱喝酒,于是我们便喝酒。
从此他每一进城,必定来访我,非常相熟了。
我们醉后常谈些愚不可及的疯话,连母亲偶然听到了也发笑。
到冬初,我们的景况更拮据了,然而还喝酒,讲笑话。
忽然是武昌起义,接着是绍兴光复。
第二天爱农就上城来,戴着农夫常用的毡帽,那笑容是从来没有见过的。
“老迅,我们今天不喝酒了。
我要去看看光复的绍兴。
我们同去。
”我们便到街上去走了一通,满眼是白旗。
然而貌虽知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什么铁路股东是行政司长,线店掌柜是军械司长……。
在衙门里的人物,穿布衣来的,不上十天也大概换上皮袍子了,天气还并不冷。
我被摆在师范学校校长的饭碗旁边。
爱农做监学,还是那件布袍子,但不大喝酒了,也很少有工夫谈闲天。
他办事,兼教书,实在勤快得可以。
然而事情很凑巧,季茀③写信来催我往南京了。
爱农也很赞成,但颜凄凉,说:“这里又是那样,住不得。
你快去罢……。
”我懂得他无声的话,决计往南京。
我从南京移到北京的时候,爱农的学监也被孔教会会长的校长设法去掉了。
他又成了革命前的爱农。
我想为他在北京寻一点小事做,这是他非常希望的,然而没有机会。
他后来也时时给我信,景况念困穷,言辞也愈凄苦。
不久,忽然从同乡那里得到一个消息,说他已经掉在水里,淹死了。
我疑心他是自杀。
因为他是浮水的好手,不容易淹死的。
夜间独坐在会馆里,十分悲凉,做了四首诗,现在只记得一首里的六句,起首四句是:“把酒论天下,先生小酒人。
大圜犹酩酊④,微醉合沉沦。
”中间忘掉两句,末了是“旧朋云散尽,余亦等轻尘”。
后来我回故乡去,才知道一些较为详细的事。
一天,几个新的朋友约他坐船去看戏,回来已过夜半,又是大风雨,他醉着,却偏要到船舷上去小解。
大家劝阻他,也不听,自己说是不会掉下去的。
但他掉下去了,虽然能浮水,却从此不起来。
第二天打捞尸体,是在菱荡里找到的,直立着。
我至今不明白他究竟是失足还是自杀。
他死后一无所有,遗下一个幼女和他的夫人。
有几个人想集一点钱作他女孩将来的学费的基金,因为一经提议,即有族人来争这笔款的保管权,——其实还没有这笔款,——大家觉得无聊,便无形消散了。
现在不知他唯一的女儿景况如何?倘在上学,中学已该毕业了罢。
十一月十八日(有删改)(注)①徐伯荪:徐锡麟,字伯荪。
②革命:指1911年辛亥革命。
③季茀:许寿裳,字季茀,鲁迅挚友。
④大圜犹酩酊:圜,同“圆”。
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所以称天为“大圜”。
此句可译为整个世界都是沉醉的。
5.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乡重逢,作者和范爱农相认后都笑起来,他们在互相嘲笑曾经的剑拔弩张,也为曾经深深的误会而多年杳无音信感到悲哀。
B.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写出了革命后的政府仍由旧乡绅把持,进入政府的人物也很快被腐蚀掉的事实,从侧面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
C.“把酒论天下,先生小酒人”是说范爱农喜欢在喝酒时评论人世,传神地勾勒出范爱农忧世伤时、卓尔不群的形象。
D.本文写人记事朴实平易,刻画人物多用白描手法,人物个性尽显;情节跌宕起伏,于平实的叙述笔调中见真挚深厚的感情。
6.从相识到永诀,作者对范爱农的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请联系文中所叙事件简要概括。
7.造成范爱农悲剧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二、选择题8.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A.勾.当/沟.通吐露./露.马脚勒.索/悬崖勒.马B.着.落/着.想血.迹/血.淋淋挑剔./痛哭流涕.C.削.发/剥削.关卡./卡.脖子攒.射/人头攒.动D.血泊./停泊馈.赠/溃.疡病跻.身/济.济一堂9.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江苏盐城响水化工厂发生爆炸后,无数消防战士残身不恤....,迅速投入抢险救灾的第一线。
②著名歌唱家刘欢演唱的蜀军为诸葛式候举哀时的那首《赞诸葛》真是长歌当哭....,如泣如诉,让人潸然泪下。
③我们有铁的证据证明这是毁谤诬蔑,他们心劳日拙....,也不能达到最终的目的。
④在文字学方面,父亲可谓学术泰斗,我们期盼他雏凤声清....,以助我们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