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政治必修1 第3单元 第7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高中政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知识点总结!速来围观
![高中政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知识点总结!速来围观](https://img.taocdn.com/s3/m/78943518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c7.png)
高中政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知识点总结!速来围观个人收入分配是指社会成员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经济活动。
国民收入分配与个人收入分配的关系是总体与局部的关系,二者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影响。
国民收人分配决定个人收入分配,个人收入分配对国民收入分配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
分配原则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原则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市场经济运行规则之上的:因此个人收入分配的原则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则。
按劳分配不仅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而且与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相一致。
按劳分配作为分配方式的主体,是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所决定的。
发展多种分配方式,并不是为了否定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恰恰相反,只有在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前提下,其他分配方式才能得到应有的发展。
2、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做到效率和公平的正确结合。
经济学上的效率,可以用经济活动中所消耗的劳动量与所获得的劳动成果的比率来衡量。
公平的内涵主要包括:第一,机会均等。
第二,规则平等。
第三,差距适度,共同富裕。
3、效率和公平之间存在着互相制约的辩证关系。
一方面,效率是实现公平的物质基础,只有通过提高效率创造越来越多的物质财富,人们才有可能去实现分配的公平;另一方面,公平又是提高效率的前提,只有收入分配公平合理,才能激发劳动者尽可能全面地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尽快增加物质财富。
4、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原则。
从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在共同富裕的目标下,允许和支持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
实现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步富裕。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首先,劳动者之问劳动存在着差别,这是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根本原因。
其次,经济条件的差别也必然造成劳动者的富裕有先有后。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收益不平衡,必然造成富裕程度的不同。
高中政治必修1第三单元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第2框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学课件
![高中政治必修1第三单元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第2框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6ee990f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da.png)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1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解析:选 C A 不符合题意,退休人员待遇属于再分配; B 不符合题意,不是初次分配;C 符合题意,提高退休人员待 遇体现了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D 不符合题意,材料只体现公 平,没有提到效率。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1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易混易错| 1.收入分配公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不能存在差距。 (×) 点拨:收入分配公平要求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 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而不是没有收入差距。 2.实现社会公平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 重。( × ) 点拨:实现社会公平要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 比重。
配改革,向高层管理人员倾斜,一线工人的年收入不足高层
管理人员的十分之一。收入差距的拉大导致双方关系紧张,
工人的工作积极性低下,优秀工人纷纷“跳槽”。新的领导
上任后,积极改革不合理的分配制度,大幅度提高一线工人
的劳动报酬。从此,企业内部的关系又变得和谐了,工人的
工作积极性高涨,纷纷为该厂的发展献计献策,厂子又红火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1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3)要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要履行好 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 入分配差距。
(4)根本途径是大力发展生产力,为实现收入分配的社会公 平提供物质基础。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1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随堂巩固训练
夯基础、固根基、规范训练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1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1.如何尽快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促进收入分配公 平,让百姓更多分享改革发展成果,成为 2018 年全国“两会” 上代表委员的一个热议话题。以下对收入分配公平理解正确的 是(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https://img.taocdn.com/s3/m/272dfb67a58da0116c1749ba.png)
1 劳动 2 资本 3 技术 4 管理 5 信息 6 土地
A 工资收入、津贴 B 储蓄利息、股票、债券等投资收入 C 提供新技术、发明、专利取得收入 D 企业管理人才年薪 E 提供市场信息的收入 F 土地 转让金 租金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共57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共57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共57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共57张PPT)
2.每年年关将至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在网上“晒工资”。 下面是几位网友晒的工资,其中属于按劳分配的有 A.某网友经营网点的月收入10 000元 B.某私营企业员工的月工资收入5 000元 C.某国企员工的工资收入4 600元 D.某网友在某国企中获得的技术分红4 800元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共57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共57张PPT)
基本内容和要求
按劳分配 必然性
为主体 意义
分
主体地位
配
制
度
按生产要素分配
多种分配方式
并存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共57张PPT)
知识识记
自学指导 (先找后做) 1.阅读课本58-60页,找出答案熟知知识点 2.完成学案2中的1-2填空题
基本经济制度 决定 分配制度
所有制结构
公有制主体 决 多种所有制 定
共同发展
分配制度
按劳分 配为 主体
多种分配 并存
合作释疑
王明和李刚是大学同学,毕业后都成了普 通的工人。王明进了中石油睢宁分公司月工资 5000元,李刚则进了星星集团有限公司,工作 虽然辛苦工资也是5000元。 思考:
高一思想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高一思想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https://img.taocdn.com/s3/m/734dece104a1b0717fd5ddc4.png)
高一思想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一、教材分析:《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高一政治必修Ⅰ第七课第一框题的内容,在第二单元已经分析了“谁来生产”这个问题,接下来第七课就要介绍财富如何分配,也就是说要解决了“为谁生产”的问题。
本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一框题就分析了我国现阶段的分配方式,与第二框题“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相联系。
因此,本框题在经济常识中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初步认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为学习我国的分配制度奠定了基础,但本节课的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平时也比较少接触,理解起来有点难度。
所以在学习本课知识时,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与重难点,以自主探索和质疑讨论为主要的学习方法,逐步认识我国的分配制度及其必然性。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按劳分配的含义及其他分配方式我国的分配制度的内容理解: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必然性和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意义。
2.能力目标: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能够分析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原因和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积极意义。
3.情感目标使学生坚信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热爱社会主义,爱劳动爱科学,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四、教学重点、难点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原因五、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2、小组讨论法3、多媒体展示法4、讲授法六、建议学习方法1、自主探究法2、质疑讨论法3、朗读法七、课程标准阐述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八、教学内容旧知识回顾(3分钟)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2、按性质分,我国的企业分为哪几种?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二)导入新课(4分钟)【案例导读一】小李高中毕业后就职于一家国有电子仪器制造公司制造车间,面对1月工资表他有以下疑惑:我是初级工,在工作过程中经常请假,1月份工资只有2000元;同事老王高级技工,工作的熟练度高,完成质量高,月工资3000元;同事小张业是初级工,工作挺积极,总是超额完成生产任务,月工资2500元。
2020届高考政治精选考点专项突破 第07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必修一)(含解析)
![2020届高考政治精选考点专项突破 第07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必修一)(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19af8c32b160b4e777fcf51.png)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一、单项选择题1. 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决不能出现“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槺”的现象。
从制度上杜绝这种现象,要求()①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②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③完善公共财政制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④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努力推动收入差距的消除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答案】B【解析】②③:坚持共享发展,决不能出现“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槺”的现象。
从制度上杜绝这种现象,要求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努力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缩小收入差距。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完善公共财政制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②③符合题意。
①: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并不能解决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①与题意不符。
④: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努力推动收入差距缩小而不是消除,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2.下面是2019年6月我国Z市某居民年收入情况一览表:内容工资收入利息收入国债收入股票收益创业收入比例(%) 40 14 7 10 29 上述表格表明()A.该居民取得收入的方式主要是按劳分配B.在该居民年收入中财产性收入占到一半C.该居民获得收入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D.经济发展使居民的消费水平得到提高【答案】C【解析】表格中的工资收入不一定属于按劳分配,无法体现出收入方式主要是按劳分配,排除A。
从该居民的收入构成看,其财产性收入占比31%,B与事实不符。
材料揭示的是该市民收入构成情况,没有体现消费水平,排除D。
通过收入的构成情况,可以看出该居民通过多种途径获得收入,C符合题意。
3.新个税法拟于2019年1月1日起全面施行,根据新修订的个税法,今后计算个税应纳税所得额,在5 000元基本减除费用扣除和“三险一金”等专项扣除外,还可享受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住房租金,以及赡养老人等专项附加扣除。
2020年高考江苏版高考政治 第七课时 个人收入的分配
![2020年高考江苏版高考政治 第七课时 个人收入的分配](https://img.taocdn.com/s3/m/51811c92ba0d4a7302763ad6.png)
才、创造的尊重。这有利于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让一切创造社 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判断1:“靠劳动致富”属于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提示:✕ 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靠劳动致富”属于按劳分配;在 非公有制经济中,“靠劳动致富”属于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判断2:土地所有权在土地向专业公司流转后仍归每户村民所有。 提示:✕ 土地所有权在土地向专业公司流转后仍归集体所有。流转是指 土地经营权、使用权的流转。
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 接原因 重要性 ①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 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②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2.按生产要素分配 (1)类型
阐释 按资本要素分配 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债权人取得的利息收入、股息分红,债券、股票交易收
地位 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居于主体地位
是我国分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联系
①均由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和客观经济条件决定 ②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特别提醒 比较按劳分配和按劳动要素分配
按劳分配
按劳动要素分配
不同点 所有制形式 公有制经济
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
分配方式
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 劳动者向企业提供劳动,企
思考:李某是一名国有企业工程师,去年工资收入是36 000元,奖金8 000 元,个人专利转让收入5 000元;家里有房出租,年收入6 000元。 请问:去年,李某一家按劳分配的收入是多少?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收入是 多少? 提示:工资收入及奖金属于按劳分配收入,个人专利转让收入及房屋出 租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李某一家按劳分配的收入是44 000 元,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收入是11 000元。
高中政治必修一课件: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共16张PPT)
![高中政治必修一课件: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共1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0df41f276eeaeaad1f33046.png)
3.按劳分配的意义
(1)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 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 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从而促进社会生 产力的发展 (2)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 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 分配的社会地位
1.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在个体经济中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
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收后直接归 劳动者所有,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 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
社会小调查:
• 你家的收入来源有哪些渠道?
• 你知道的收入来源还有哪些?
• 你认为当前人们的收入方式与 以往相比有什么变化? 这种 变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影 响?
第七课第一框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 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为什么要实行这一分配制度?
生产
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 制度
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 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与收益分配。 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
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
★ 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的制度的意义
(1)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 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 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 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2)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 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 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决定 决定
分配
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为主 体
多种分配方式 并存
归根到底就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我 国 现 阶 段 的 分 配 制 度
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按劳分配 为主体
2.按劳分配的必然性 3.按劳分配的意义
4.按劳分配占主体地位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个人收入与分配》知识点整理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个人收入与分配》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c904c8ce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47.png)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个人收入与分配》知识点整理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个人收入与分配》知识点整理考点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此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按劳分配的性质: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2、内容与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4、意义:①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②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结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是分配制度上的伟大变革。
6、按劳分配以外的分配方式:主要包括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考点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1、坚持效率优先:①含义:效率,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较,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效率提高就是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人们总是追求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成果。
②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的影响: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有重要影响。
因为分配是再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生产决定分配,但分配又仅作用于生产。
如果分配方式有利于调动人伞兵积极性,就会提高效率,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则会降低效率,阻碍生产的发展。
③在分配中必须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因。
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和国情决定的。
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贫乏,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坚持科学发展观。
因此在分配中必须坚持效率优先。
2、兼顾社会公平:(1)公平含义:公平含义较宽泛,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等各个领域。
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必修一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共21张PPT)
![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必修一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共2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ab9e8ff4028915f804dc2c4.png)
易错易混点 1、收入分配公平实质收入分配没有差距。 2、共同富裕就是同步、同时富裕。 3、初次分配强调效率,在分配强调公平。 4、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是国民收入再分配注重 公平的表现
(13海南)2011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21809.78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6977.29元,两 者之比为3.13:1。为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我 国政府可采取的再分配措施有( )
含义 公平
意义
分配原则
如何 关系
效率
考点一: 我国的分配制度
重点知识背诵:(5分钟) 1.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为什么? 2.按劳分配的内容?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 3.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因?
易错易混点 1、公有制范围内只有按劳分配、 2、实行按劳分配意味着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 3、工人的工资收入都属于按劳分配。 4、农民承包土地获得的经营性收入属于按土地要素分 配,农民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获得的收入属于按劳分 配。 5、劳动收入就是按劳分配收入,非劳动收入就是剥削 收入。 6、购买债券获得的利息收入、购买股票获得的股息和 红利收入都属于合法的劳动收入。 7、按劳分配是与公有制经济相适应的,按生产要素分 配是与非公有制经济相适应的。
一是以税金和利润的形式上缴给国家,形成国家的 收入;
二是以工资等方式分配给生产部门中的劳动者; 三是企业(集体)自留部分。
国民收入在物质生产部门进行分配后,还必须 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再次分配,以保证满足非物质 生产部门的需要。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 政府主要通过税收、财政提供社会保障机制和社会福 利、转移支付及其他政策、法律等措施,调节各收入 主体之间现金或实物的分配过程。
考点二: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2020年高考政治总复习精品课件:必修1第3单元第7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2020年高考政治总复习精品课件:必修1第3单元第7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https://img.taocdn.com/s3/m/5ca7a3cedd88d0d233d46aa2.png)
范文2020年高考政治总复习精品课件:必修1第3单元1/ 17第7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3/ 17课标要求考纲呈现考情分析 1.从内容上看,近几年高考高频考点 1.了解生产决定分配。
有:实现公平的制度措施;我国现 1.阐释我国 2.了解按劳分配的基本内阶段的分配制度;效率与公平的关实行按劳容和作用。
3.理解我国实系等。
2.从命题形式上看,以选择题分配为主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为主。
非选择题主要以当前的社会体、多种分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热点为背景,重点考查如何实现公配方式并度的客观必然性。
4.了解平。
3.结合当前党和国家的一系列分存的分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改革措施,理解效率与公平制度。
2.解配。
5.了解收入分配方式的关系。
4.结合社会低保标准的提析“ 兼顾对效率、公平的影响。
6. 高、社会保险全覆盖、统一城乡社效率与公了解公平与效率的含义会保障等措施,理解如何维护社会平”。
和关系。
7.理解提高效率、的公平与正义问题。
本课政策性较促进公平的意义和措施。
强,要注意态度、价值观的考查。
5/ 17名师点睛一个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一个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两个重要举措:实现社会公平的两个重要措施两种重要分配方式:按劳分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7/ 17考点 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劳分配为主体 (1)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我国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①含义:按劳分配是指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提示】按劳分配不等于每个劳动者都能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个人劳动报酬与企业经济效益挂钩。
②原因: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2020年新高考政治[必修1]第一轮复习课件: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2020年新高考政治[必修1]第一轮复习课件: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https://img.taocdn.com/s3/m/64ee53aeb9d528ea81c779d5.png)
(4)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①坚持和完善__按__劳__分__配____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 分配制度。
②增加居民收入,提高__居__民__收__入____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 __劳__动__报__酬____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 经济发展同步、__劳__动__报__酬__增__长__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分配尺度 劳动数量
和质量
(2)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
分配对象 分配结果 个人消 多劳多得, 费品 少劳少得
决定因素
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
必 前提条件 要 性 物质基础
__生__产__资__料__公__有__制____ __生__产__力__发__展__水__平____
直接原因 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典题训练】 下图库兹涅茨曲线表明经济与收入差距关系。中国今年经 济发展情况处于 AB 区间,要加快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由 AB 区 间转向 BC 区间,必须( ) ①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大财富蛋
糕 ②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保护公民合法财
产 ③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加强调节,力
促公平 ④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减少财
二、效率与公平 1.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与公平的影响 (1)社会公平的体现:合理的__收__入__分__配__制__度____。 (2)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__相__对__ _平__等___,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 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3) 收 入 分 配 公 平 的 必 要 性 :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__内__在__要__求___,是实现_共__同__富__裕___的体现。
政支出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3.7《个人收入的分配》ppt精品课件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3.7《个人收入的分配》ppt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9e2c47cb7360b4c2e3f647f.png)
住房等状况。从社会管理的视角看,引导人口有 盼是什么,从材料
序迁移,统筹规划,优化配置公共服务资源,创 新社会管理,是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亟待解决 的课题。
用经济生活中促进社会公平的相关知识,说明 政府如何应对流动人口的期盼。
可知是工资待遇、 医疗卫生、社会保 障、子女入学、住 房等问题的合理解 决。其次要明确设
按素分【生 配(高产 方1考要 式)警进只示行有生有钟考公产制】查有资(高,制料私考关经私营中键济对在(私 企分于包营 中配明括和 的方确国外 劳式其有的所企式 是 制考属业之 度我查所和一 的国往有集重分往制体要配会经企结济业经 发 的合的)济 展 客工性中条社观资质的件会要、。职下主求奖工决义。金工定市的资的场收、,经入奖是济
注意:公平 ≠没差别(或平均主义)
≠ 差距过分悬殊,而在于差别是否合理。
核心考点突破
1.根本途径: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
2.理解一个制度保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
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
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3.把握两个重要举措 (1)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
核心考点突破
按个体劳动者成果分配 按劳分配
按资本要素分配 按土地要素分配
按技术、信息要素分配 按劳动要素分配
股金收入分红 信息服务收入 小理发店收入 私营企业中的工人的工资 国有企业工人的收入 出租房屋收入
核心考点突破
【典例1】
(2011·上海)一家IT公司生产 软件产品,需要各种生产要素参 与,其中属于资本要素的是 ()
复习要求
复习本考点,要求了解我国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 方式并存的内容与客观必然性,掌握不同所有制经济中的 收入所得,区分各种不同的分配方式。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知识点+例题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知识点+例题](https://img.taocdn.com/s3/m/c99a863383d049649a665844.png)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因:(1)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2、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必然性(原因):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2)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3)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意义:(1)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2)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3、为什么要按生产要素分配?原因: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意义:(1)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2)这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1、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意义: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
2、我国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1)根本: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2)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3)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高中政治必修一课件: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高中政治必修一课件: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https://img.taocdn.com/s3/m/063b412d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1b.png)
分配制度的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经历了多次改革
1993年,我国实行了工资制度改革,打破了平均主义,实行 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004年,我国实行了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建立了公务员工 资制度
2016年,我国实行了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建立了事业单 位工资制度
汇报人:
激励性:鼓励劳动者提高劳动 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稳定性: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 活需求,维护社会稳定
发展性:促进劳动者提高自身 素质,推动社会进步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生产要素:包括劳动、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 贡献: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和贡献进行分配 分配方式:按劳分配、按资本分配、按土地分配、按技术分配、按管理分配等 特点: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体现了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生产要素的含义和种类
生产要素:指 在生产过程中 所使用的各种 资源,包括劳 动力、资本、 土地、技术等。
劳动力:指 劳动者提供 的劳动,包 括体力劳动 和脑力劳动。
资本:指用于 生产过程的各 种物质和非物 质资源,包括 资金、设备、 厂房等。
土地:指用 于生产过程 的土地资源, 包括耕地、 林地、草地 等。
,
汇报人:
目录
我国的分配制度
基本原则:按劳 分配为主体,多 种分配方式并存
主要形式:工资、 奖金、津贴、福 利等
收入差距:存在一 定收入差距,但总 体上趋于合理
公平与效率:追求 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按劳分配:根据劳动者的劳动贡献 进行分配
分配方式的种类
按需分配:根据个人的实际需要进 行分配,如社会保障、福利等
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需要 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
课标通用2020版高考政治大收入与分配1.7个人收入的分配课件新人教版
![课标通用2020版高考政治大收入与分配1.7个人收入的分配课件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e94c046a26925c52cc5bf63.png)
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效率与公平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提高效
的关系 率,又要促进公平
-18-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扫描 深化拓展
二、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1.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区别:效率是指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表示资源有效 利用的程度。效率提高意味着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收 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要求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 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联系: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 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 存在矛盾。
有利于缩小行业之间、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收入 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是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 要求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建立更加有效的区 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17-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扫描 深化拓展
3.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的措施
角度
具体经济意义
一个制度保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
-19-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扫描 深化拓展
2.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 平。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 及全体人民。 (2)既要反对平均主义,也要防止收入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也 要提倡奉献精神;鼓励人们创业致富,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实现共同富裕。 (3)重视效率的度是不能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重视公平的度是不 能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28-
高考政治必修1 第3单元 第7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高考政治必修1 第3单元 第7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https://img.taocdn.com/s3/m/8259c53f52d380eb62946d65.png)
第7课个人收入的分配[最新考纲] 1.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效率与公平: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考点一| 我国的分配制度1.客观必然性2.按劳分配点拨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但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方式不全是按劳分配。
3.按要素分配1.科研人员的科研成果入股分红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矫正]科研人员的科研成果入股分红属于按技术要素分配,不是按资本要素分配。
2.村民土地流转获得租金是因为土地与资本和劳动结合创造了价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矫正]村民土地流转获得租金是由于土地使用权的转让,属于按要素分配所得。
3.按要素分配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矫正]按要素分配会使收入差距扩大,不能缩小收入差距。
4.在私营经济中劳动者的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矫正]在私营经济中劳动者的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不属于按劳分配。
1.正确认识各种分配方式考法1我国现阶段的分配方式1.(2016·天津卷·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强调,要鼓励各类企业通过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方式,调动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
实施股权激励方式() A.是我国分配制度的重大变革B.是要素参与分配的体现C.是我国按劳分配制度的完善与发展D.保障了科研人员在企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B[本题的题眼是“股权激励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最新考纲] 1.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效率与公平: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考点1| 我国的分配制度(对应学生用书第43页)命题揭秘导航本考点近几年趋“冷”,但作为我国分配制度的基础理论,也不可忽视。
该考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各种分配方式的理解,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各种分配方式的认识。
全国卷5年0考1.生产决定分配提醒生产决定分配,所以维护公平的根本措施是大力发展生产力。
2.按劳分配及其作用具体内容和要求(1)适用范围:②公有制经济。
(2)分配尺度: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
(3)分配对象:③个人消费品。
(4)分配原则: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原因(1)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
(2)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④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3)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意义(1)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2)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⑤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地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津贴等劳动所得属于按劳分配;其他如股票、技术入股等所得,都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另外还存在着发放福利等平均分配形式。
3.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形式:劳动、资本、⑥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2)意义a.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⑦合法性的确认。
b.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c.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⑧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提醒劳动收入不能等同于按劳分配,劳动收入的分配包括按劳分配和按劳动要素分配两部分,而按劳分配只针对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所得。
[理解—重点难点探究]我国的分配方式[问题导引]2017年12月李冰一家的月收入为26 000元。
李冰的父亲是国有企业职工,月工资4 000元;李冰的母亲是外商独资企业的技术员,月收入6 000元;李冰本人是私营企业的老板,月投资税后利润收入10 000元;李冰之妻是外资企业会计,月收入6 000元。
(1)李冰一家的收入各属于哪种分配方式的收入?(2)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现阶段实行什么样的分配制度?[提示](1)李冰父亲的收入分配方式是按劳分配;李冰母亲是按技术要素分配;李冰本人是按资本要素分配;李冰的妻子是按劳动要素分配。
(2)体现了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规律总结]1.正确认识各种分配方式(1)分配形式在经济生活中的体现类别对应形式适用范围按劳分配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获得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收入公有制经济按生产要素分配劳动要素在私营、外资企业中劳动者获得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收入广泛存在于包括公有制经济在内的多种所有制经济中按生产要素分配资本要素储蓄存款利息、股息或股本转让所得、债券的利息、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广泛存在于包括公有制经济在内的多种所有制经济中技术要素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的收入管理要素企业管理人员凭借管理才能和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参与分配的方式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存在于私营和外资经济中,是非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
(2)正确区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存在范围公有制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地位主体地位我国分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地位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分配依据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各种生产要素投入的比例和贡献分配原则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2(1)区分劳动收入与非劳动收入①劳动收入:劳动收入即劳动所得,是相对于不用劳动获得的剥削收入和资金收入而言的。
形式多样,如按劳分配收入、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按劳动要素分配的工资收入等。
②非劳动收入:按资本分配的收入,如利息、股息;风险收入,如红利。
(2)区分按劳分配收入与劳动收入:按劳分配收入是指在公有制经济范围内获得的工资、奖金、津贴等收入。
按劳分配收入一定是劳动收入,劳动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
(3)区分按劳分配收入与公有制经济中的收入:按劳分配一定是在公有制经济范围内,但公有制经济中不一定都是按劳分配。
(4)明确合法收入范围:包括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二者都受国家保护。
3.全面认识“三权分置”(1)含义:“三权分置”与土地流转。
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概括地讲,是指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权、农户的承包权、土地的经营权这“三权”分置并行。
(2)原因①实行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符合我国的生产力发展状况。
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
②实行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有利于调整农业生产关系,吸引社会资本投资现代农业,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③实行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有利于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保障和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④实行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有利于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促进农业生产力发展。
⑤实行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有利于走农业现代化道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应用—对点强化训练]命题点1区分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1.[高考预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强调,要鼓励各类企业通过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方式,调动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
实施股权激励方式()【导学号:97300027】A.是我国分配制度的重大变革B.是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体现C.是我国按劳分配制度的完善与发展D.保障了科研人员在企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B[本题的题眼是“股权激励方式”。
实施股权激励方式实际是按生产要素对企业发展的贡献的大小来进行分配,B项正确。
这不是我国分配制度的重大变革,属于分配制度的完善,我国的分配制度仍然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A项排除;各类企业采用的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方式,不属于按劳分配方式,C项排除;D项夸大了股权激励方式的作用,排除。
] [教师备用题]某外资企业工程师小张年薪为8万元,转让一项专利技术获得5万元收入,炒股获得收入0.5万元。
材料中小张获得的收入依次为() A.按劳分配、按技术要素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B.按劳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C.按劳动要素分配、按劳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D.按劳动要素分配、按技术要素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D[外资企业的年薪为按劳动要素分配,转让一项专利技术收入属于按技术要素分配,炒股收入为按资本要素分配。
]2.[高考预测]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指出,允许科研人员和高校教师从事兼职工作获得合法收入。
这一政策有利于()A.国民收入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B.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C.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D.让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D[允许科研人员和高校教师从事兼职工作获得合法收入,体现了我国鼓励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有利于让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故D符合题意。
]命题点2区分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3.[高考预测]小张在北京某国有大型企业工作,年薪10万元。
其利用空闲时间在民营企业兼职,年薪1万元;购买股票年终分红1万元;出租住房年收入2万元。
小张一年的劳动收入是()A.10万元B.11万元C.14万元D.12万元B[劳动收入是指各类劳动者通过劳动获得的各种报酬。
这样就不包括购买股票获得的分红1万元和出租住房的收入2万元。
小张在国有企业上班,年薪10万元是劳动收入,在民营企业兼职获得的1万元是按劳动要素分配,也是劳动收入,共11万元。
][教师备用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劳动所得的是()A.某民营企业技术工人获得了5 000元的红包B.个体户张女士一个月获得了6 000元的利润C.王老师在银行领了400元的存款利息D.公务员小李发了3 500元的工资C[民营企业技术工人的收入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个体户张女士的利润属于按劳动要素和按资本要素分配,公务员小李的工资属于按劳分配收入,这些都属于或包含劳动所得。
王老师的存款利息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故C符合题意。
]4.[高考预测]程某把承包的4亩地入股流转给某民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为该公司的股东和员工。
程某除了每亩每年保底租金800元外,春节前又领了15%的分红,加上每月工资1 200元,一年下来挣了两万多。
对程某的收入认识正确的是()①分红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②收入受公司经营状况的影响③工资与土地流转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④多样化的收入构成说明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A[程某把承包的4亩地入股流转给某民营企业,成为该公司的股东和员工,其工资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所得,其分红属于按土地要素分配所得,故①入选,③不选;股东分红来源于公司的利润,故②入选;④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
答案为A。
]考点2| 效率与公平(对应学生用书第45页)命题揭秘导航本考点近几年在全国卷的考查中没有涉及,从各地方卷的考查看,以主观题为主,主要考查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以及怎样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从考查方式上看,多贴近中央与地方的方针政策或选取典型图表材料,切入点灵活多变。
还要注意与财政、税收、宏观调控等知识结合。
全国卷5年0考1.收入分配的公平(1)主要表现:收入分配①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②过大,要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必要性: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③共同富裕的体现。
2.实现社会公平的措施(1)制度保证:坚持和完善④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2)重要举措a.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⑤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b.⑥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
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
提醒记忆实现社会公平的措施可以归纳为“一个保证”“两个同步”“三种手段”“四项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