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作业工人急性中毒事故分析
石油化工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分析及对策
![石油化工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分析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64310909fad6195f312ba6d8.png)
石油化工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分析及对策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制定,石油化工行业成为了焦点问题,石油化工属于稀缺资源,石油化工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我国的支柱产业部门之一,因此,保证石油化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是我国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前提。
本文就石油化工安全生产事故灾难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仅供同行业人士相互参考借鉴。
关键词:石油化工稀缺资源生产所谓的事故灾难(disaster)是具有灾难性后果的事故,是人们在生产以及生活过程中发生的直接由人的生产以及生活活动导致的,违反人们意志的和迫使活动暂时或停止,并且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或环境污染的意外事件。
最近几年,在石油化工的生产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事故灾难,这种现象不仅威胁到国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给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在目前来看,我国应对石油化工安全生产的相关措施还不是很健全,应对事故的能力比较差,造成了多起伤亡以及经济损失事故。
一、石油化工简介石油化工全称为石油化学工业,该工业为建材、建筑、轻工、纺织、电子、机械、交通、能源以及农业等行业提供生活服务,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石油化工也是化学工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我国支柱产业之一。
石油化工是以天然气和石油为原料,生产石油及石油化工产品的加工业。
石油产品主要包括了各种燃料油,例如柴油、煤油以及汽油等。
生产以上产品的过程被称之为炼油。
二、石油化工事故的分析石油化工事故能够给人们的生命以及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害,非常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经济发展。
通过对多起石油化工的事故进行详细分析,总结出在石油化工安全生产过程中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1)技术方面(2)设备情况(3)管理因素(4)自然原因。
1.技术方面在技术方面产生事故的原因一般指的是人在石油化工生产、化学实验、运输以及储备的过程中有违章违规操作导致的安全生产事故。
临淄区一起急性硫化氢职业中毒事件原因分析与急救处理
![临淄区一起急性硫化氢职业中毒事件原因分析与急救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221126dc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fd.png)
临淄区一起急性硫化氢职业中毒事件原因分析与急救处理近日,临淄区发生了一起急性硫化氢职业中毒事件,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震惊和恐慌。
在这起事件中,多名工人因接触硫化氢而导致急性中毒,造成了严重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
事故的发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引起了对职业中毒事件原因分析与急救处理的重视。
下面将对这一事件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相应的急救处理措施。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起急性硫化氢职业中毒事件的原因。
根据调查发现,事故是在一家化工厂中发生的。
据工厂内部人员介绍,当时正在进行硫化氢的生产加工作业,由于操作不慎,导致硫化氢泄漏,使得工人在操作中不慎接触到了该有毒气体,从而引发了严重的中毒事件。
在这起事故中,工厂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安全意识薄弱。
在这家工厂中,由于管理混乱、员工安全意识薄弱,导致了基本的安全操作规范没有得到严格执行。
二是设备运行不当。
在进行硫化氢的生产加工作业时,因设备运行不当,导致硫化氢泄漏,从而引发了这起中毒事件。
三是缺乏及时处理措施。
当发生硫化氢泄露后,工厂没有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导致有毒气体大量泄漏,造成了严重的职业中毒事故。
这次急性硫化氢职业中毒事件的发生,主要是因为工厂的管理不善、安全意识薄弱以及设备运行不当所致。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威胁了工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也给周围的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对于这种职业中毒事件的急救处理措施。
当工人在接触到硫化氢后,会出现一系列的中毒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等。
对于这种急性硫化氢中毒症状,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急救处理措施:一是立即撤离现场。
在发现有毒气体泄漏后,工人要立即停止操作,并迅速撤离现场,避免继续接触有毒气体,减少中毒风险。
二是进行急救处理。
对于已经中毒的工人,应立刻将其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在等待医护人员到达的过程中,可以先将中毒者的衣物脱掉,保持呼吸通畅,然后给予新鲜空气和清洁水进行冲洗,以减少有毒气体对身体的伤害。
独山子石化公司苯乙烯装置89苯中毒亡人事故案例分析1
![独山子石化公司苯乙烯装置89苯中毒亡人事故案例分析1](https://img.taocdn.com/s3/m/37db72a24b73f242326c5f35.png)
一、项目概况
独山子石化公司32万吨/年苯乙烯装置项目自 2006年9月30日开工,2009年6月20日完成中交, 进入试车阶段。 2009年8月9日, 苯乙烯装置乙苯 单元分离系统接料试运行。
二、事故经过
2009年8月9日下午5时32分,苯乙烯装置乙苯单元脱 轻组分塔在苯循环升温过程中,脱轻组分塔釜底泵出口 单向阀入口端法兰处突然泄漏,液体苯大量喷出。一名 现场操作工闻声赶到将釜底泵停止。随后车间人员带着 五套防化手套和防毒面具来到现场,并关闭了泵进出口 阀门,之后五人撤离泄漏区。之后又有两人戴空气呼吸 器紧固泄漏处螺栓,泄漏停止。当时有人发现一名参与 关阀作业的操作工昏倒在下风处的R1管廊的西侧泵旁, 该名员工经送往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四、事故教训
6、要加强对已完成施工项目的检查、监测,发现 不符合设计要求,不符合验收标准的单项工程,一定要 引起重视,进行彻底返工整改,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设计 要求,符合标准,防止试运期间或交付运营后出现问题 而造成重大经济影响和不必要的损失;
7、质量与安全息息相关,不但要关注施工过程中 由于质量原因引起的安全问题,更不能忽略保运期间由 于质量原因造成的安全伤害。要认真落实各项目现场保 运期间的各项安全管理措施。
2、在编制质量计划及相关方案、技术措施时加强对 法兰、垫片、紧固件等材料检验控制,根据合同、设计 及规范要求对材料验收做好策划;
3、认真核对材质证明书,保证质量证明资料齐全、 真实;
五、防范措施
4、认真检查实物质量:首先查看其标识是否符合相 关标准的要求;其次查看产品外观质量是否有相应标准 中不允许的外观缺陷;
(二)部分垫片安装质量不合格的原因 直接原因
化工安全事故案例介绍及分析讨论
![化工安全事故案例介绍及分析讨论](https://img.taocdn.com/s3/m/b512c8e8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ae.png)
化工安全事故案例介绍及分析讨论化工安全事故是指对化工设施以及管理的严重失误导致的安全事故,目前,全球都面临着巨大的安全风险,因此安全事故的发生和处理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介绍并分析几起典型的化工安全事故,以期从中发掘出安全事故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对安全事故的有效措施。
首先,让我们来关注2013年印度森林地区发生的伊卡尔安工厂化学安全事故。
事故发生时,因化学工厂过热处理而发生气体爆炸,涉及的化学物质为溴气和偶氮气,并引发大规模的二次爆炸,导致多人死亡和受伤。
此外,据报道,伊卡尔安工厂的安全系统失效,以及相关人员对化学安全的缺乏了解以及化学安全条例的疏忽,都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其次,我们来看2017年发生在法国的化学安全事故。
当时,一家化工公司用错误的物质进行生产,导致气体泄露并蔓延到附近的住宅区,影响了数千名居民。
这起事故也披露出当地公司在安全管理方面的缺失,比如常规检查是否完善,严格按照安全程序施行中断检查,是否有足够的备件系统来确保安全等。
最后,让我们来看2019年出现在中国的安全事故。
当时,一家以石油加工为主的化工厂擅自进行加工工作,并引发爆炸事故,导致不少人受伤和死亡。
据报道,该厂存在着明显的安全违规行为,如缺少环境安全控制措施,未经许可进行作业等。
以上三起安全事故都可以归结为管理不善,以及安全知识与管理的缺乏。
化工安全的监管一般是由政府部门负责,但由于部分企业缺乏安全意识,无法全面履行安全责任,从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因此,在避免化工安全事故方面需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政府应加强安全管理,严格实施化工安全法规,重点要求企业采取有效措施来确保安全。
其次,企业要强化安全意识,完善安全管理,提升技术水平,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
此外,企业还应加强安全培训,加强员工对安全知识的学习,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最后,企业应积极参与安全咨询,以更好地提高安全意识。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安全事故主要是由于管理不善和安全意识缺失造成的。
石化企业职业中毒分析与对策
![石化企业职业中毒分析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5acd11d3a32d7375a51780d7.png)
石化企业职业中毒分析与对策标签:石化;职业中毒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职业病引起的危害也日益凸现,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为了减少和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国内越来越重视职业中毒发病的研究分析。
本文通过对某石化企业2000~2006年职业中毒发病情况进行分析,探讨石化企业职业中毒发病的规律及预防措施。
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调查某石化企业2000~2006年职业中毒事故。
该企业是以加工高含硫原油为主的国有企业,主要产品有汽油、煤油、柴油、液化石油气等。
1.2 资料来源与内容根据《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和《职业病目录》的要求,资料来源于该企业安全环保部门的职业中毒事故登记,职业病防治部门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及医院病案管理。
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中毒者所在岗位工种、中毒毒物、专业工龄及中毒原因等。
1.3 研究方法设计统一的调查登记表,填写中毒事故各项参数,采用Excel数据表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2.1 职业中毒事故基本情况2000~2006年该企业共发生职业中毒25例,急性职业中毒22例(88%),其中3人死亡;慢性职业中毒3例(12%),3人全部死亡。
2.2 导致职业中毒的毒物种类与分布(表1)2.3 职业中毒的岗位工种分布职业中毒的岗位工种以司泵、维修、防腐为主,3种行业共21例,占总数的84%。
各类职业中毒岗位工种分布情况见表2。
2.4 职业中毒的专业工龄分布25例中毒工人中,年轻工人职业中毒有16人(64%),发生率较高;专业工龄<10年有16人,≥10年有6人;慢性职业中毒专业工龄均在20年以上,共3例。
2.5 职业中毒事故的主要原因(表3)3 讨论3.1 石化企业职业中毒的分析3.1.1 石化企业具有易燃易爆、高温高压、有毒有害、连续作业、点多线长等特点,加工高含硫原油为主的石化企业,其职业中毒事故以急性中毒为主,尤其是硫化氢中毒。
3.1.2 由于石化行业大都是管线输送,密闭性生产,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正常生产情况下接触有毒物质机会少,操作工发生职业中毒的几率低。
石化企业有毒有害气体中毒事故分析与防范
![石化企业有毒有害气体中毒事故分析与防范](https://img.taocdn.com/s3/m/6309e788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08.png)
石化企业有毒有害气体中毒事故分析与防范第一篇:石化企业有毒有害气体中毒事故分析与防范石化企业有毒有害危险品安全防范措施中石化安全工程硕士班郑***石油化工生产工艺复杂、高温高压、过程连续,且大多数物料是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危险化学品,在石油化工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及使用等过程中,往往会伴随着有毒有害气体的产生,由此引发的中毒事故也时有发生。
加强对有毒有害气体的管理和防护对预防急性中毒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毒危险性分析石油化工生产过程存在的有毒有害气体种类多、分布广,具有潜在的火灾爆炸和中毒危险,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洛阳石化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有毒有害气体有:硫化氢、氯气、一氧化碳、氨气、苯蒸气等。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原油种类的变化,原油中硫含量升高,其生产工艺介质中硫化氢的含量也越来越高,最高可达80%以上,硫化氢中毒的危险性也越来越大。
硫化氢主要分布在炼化生产装置的干气、瓦斯气、酸性气、含硫污水、粗汽油、柴油、液化气、渣油、凝缩油等介质中,容易发生泄漏的部位有脱水口、采样口、排凝口、放空口、计量仪表接口等;氨主要存在于污水汽提装置、氨储存罐区、化纤污水处理装置等;苯蒸气主要存在于催化重整装置、芳烃抽提装置及储存罐区等。
一氧化碳主要存在于锅炉、加热炉、燃烧室、烟气中;设备故障、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有毒有害气体泄漏时,极易造成人员中毒的严重后果。
常见的有毒有害气体危险特性见表1二、有毒有害危险品防范管理措施1、加强HSE教育培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a)学习现代管理方法,掌握识险、避险和排险的技能,运用JHA、SCL、PHA、HAZOP、FMEA等方法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识别出本岗位、操作过程中存在的各种有毒有害因素及应采取的防护措施,真正做到作业之前先想安全,把预防为主的理念化为具体行动。
b)学习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章制度,树立遵章守法意识,克服低标准、老毛病、坏习惯,避免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现象的发生。
石化行业典型事故案例分析报告
![石化行业典型事故案例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7e4c29b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5d.png)
石化行业典型事故案例分析报告石化行业是一个高危行业,由于其生产环节中存在着易燃、易爆、有毒和高温的物质,所以常常发生各种事故。
本文将以一起典型的石化行业事故为例进行分析。
1. 事故概述2018年5月,某石油化工公司的生产车间发生了一起重大事故。
事故发生在该公司的乙炔生产车间,造成了4人死亡、10人受伤。
事故原因是由于车间管理不善和操作不规范导致的。
2. 事故经过事故当天,车间内正在进行乙炔氧化反应的生产工作。
由于当时车间管理不善,一位工人在进行反应装置的检修时没有按照规定进行操作。
他在检修完毕后没有关闭相关设备,而是直接离开岗位。
由于疏忽大意,设备并未被关闭,乙炔氧化反应仍在继续进行。
之后,由于车间操作人员对设备的监控不到位,无法及时发现问题。
乙炔氧化反应持续进行,导致温度和压力升高,最终达到了危险的程度。
在温度和压力超过设定值后,反应装置发生了爆炸,导致车间内多个设备损坏,造成人员伤亡。
3. 事故原因分析a. 车间管理不善:公司在管理方面存在严重问题,对车间人员的培训和安全意识教育不到位,对设备和操作的监控不到位。
b. 操作不规范:由于工人在检修后没有按照规定关闭设备,导致乙炔氧化反应持续进行,最终引发事故。
c. 设备监控不到位:车间操作人员对设备的监控不到位,无法及时发现温度和压力升高的异常情况。
4. 事故教训和改进措施a. 加强车间管理:公司应加强对车间人员的培训和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规范性。
b. 建立严格的操作程序:确保每一项操作都按照规定进行,特别是在检修完成后,必须验证设备是否正常关闭。
c. 完善设备监控系统:引入先进的监控系统,对设备的温度、压力、液位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d. 加强安全检查:公司应定期对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5. 结论本次事故的发生给石化行业敲响了警钟,也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教训。
只有加强车间管理、规范操作、完善设备监控,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生产安全。
一起化工安全事故分析
![一起化工安全事故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9f0dd7d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61.png)
一起化工安全事故分析1. 引言化工安全事故是指在化工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事故发生。
这些事故往往造成人身伤亡、环境破坏和财产损失等严重后果。
对于化工企业来说,安全事故不仅是一次意外事件,更是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技术控制和应急能力的考验。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起化工安全事故,探讨其发生原因,总结教训,提出改善措施,以促进化工行业安全生产的提升。
2. 事故背景该化工安全事故发生在某化工企业的生产车间,事故发生时间为XX年XX月XX日。
据初步了解,事故发生时该车间正在生产一种高危化学品,由于操作不当,导致化学品泄漏并造成爆炸。
事故导致多名工人受伤,其中一人重伤,目前仍在医院接受治疗。
同时,事故造成化工企业周边环境严重污染,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关注。
3. 事故原因分析根据对事故现场的勘察和采集的证据,结合工人的陈述和资料的分析,可以初步确定事故的原因如下:3.1 操作人员的不当操作事故发生时,操作人员在进行相关工艺操作时,没有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没有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忽略了安全警示标识。
这些不当操作导致了化学品泄漏和爆炸的发生。
3.2 设备设施的故障事故中的设备设施存在隐患或故障,例如管道老化、阀门失效和监测仪器不准确等问题。
这些故障对化工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产生了威胁。
3.3 安全管理缺失在该化工企业中,存在安全管理缺失的问题。
企业没有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没有进行日常的安全巡检和设备维护,没有进行员工的安全培训和教育。
所有这些因素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4. 教训和改善措施基于对事故原因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教训和改善措施:4.1 强化安全意识企业应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培训,使每个员工都意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通过定期组织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员工对安全操作规程的知识和理解,并督促他们遵守相关规定。
4.2 完善安全管理体系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制度和工作流程的规范,以及设备的定期检修和维护计划。
石油化工作业工人急性中毒事故分析标准范本
![石油化工作业工人急性中毒事故分析标准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44eee3f92b160b4e777fcf63.png)
解决方案编号:LX-FS-A86678石油化工作业工人急性中毒事故分析标准范本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石油化工作业工人急性中毒事故分析标准范本使用说明:本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未来要做的重要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
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急性中毒事故给国家、企业、家庭和个人都带来严重的损失。
本文就上海医科大学金山医院职防所和上海公共卫生学院近20年间所救治的679例石油化工作业工人急性化学中毒的情况作一分析,以便总结经验教训,有效地预防和减少此类事故的发生。
1资料来源全部资料取自上海医科大学1977一1997年门急诊职业性急性中毒病人的在登档案,整理后共得资料完整者679例。
2结果2.1分布情况679例病人中男性589例,女性90例。
年龄18-60岁,其中岁167人,占24.6%;>40岁87人占12.8%。
按中毒年份分,1977一1983年发生255人次(36.4人次/年均);1984--1990年232人次(33.1人次/年均);1991--1997年192人次(27.4人次/年均)。
独山子石化公司苯乙烯装置“8.9”苯中毒亡人事故案例分析(1)
![独山子石化公司苯乙烯装置“8.9”苯中毒亡人事故案例分析(1)](https://img.taocdn.com/s3/m/a3f6d144cf84b9d528ea7af8.png)
作一直注重于材料、焊接、偏差等前期和中期质量要
素,对工程建设后期特别是试压和吹扫以后的垫片安 装和更换环节的质量没有作为重点来控制,放松了监 督检查的力度; 3、对工艺介质(苯)的化学特性缺乏认识,对 于在类似苯这些强溶剂性的介质系统上所使用的临时 垫片没能进行有效识别和提出明确要求。
四、事故教训
五、防范措施
1、根据施工项目涉及的工艺介质化学特性,制定不
同介质临时垫片材料使用规定; 2、在编制质量计划及相关方案、技术措施时加强对 法兰、垫片、紧固件等材料检验控制,根据合同、设计 及规范要求对材料验收做好策划; 3、认真核对材质证明书,保证质量证明资料齐全、 真实;
五、防范措施
4、认真检查实物质量:首先查看其标识是否符合相 关标准的要求;其次查看产品外观质量是否有相应标准
单向阀入口端法兰处突然泄漏,液体苯大量喷出。一名
现场操作工闻声赶到将釜底泵停止。随后车间人员带着 五套防化手套和防毒面具来到现场,并关闭了泵进出口 阀门,之后五人撤离泄漏区。之后又有两人戴空气呼吸 器紧固泄漏处螺栓,泄漏停止。当时有人发现一名参与
关阀作业的操作工昏倒在下风处的R1管廊的西侧泵旁,
该名员工经送往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 事故现场照片
发生泄漏部位
21-P-1714S的PID图
三、原因分析
(一)事故原因 直接原因是:脱轻组分塔釜底泵出口单向阀第一道 法兰垫片因施工残留的石棉板被苯溶剂浸透冲出,致使 法兰密封失效,大量苯发生泄漏,在关闭釜底阀门过程 中,员工没有佩戴正压式呼吸器,只是配戴了巡检使用 的防毒面具,防毒面具防毒罐被高浓度苯击穿,且在撤 离中晕倒在下风处,长时间接触苯,造成中毒致死。
独山子石化公司苯乙烯装置 “8.9”苯中毒亡人事故案例分析
临淄区一起急性硫化氢职业中毒事件原因分析与急救处理
![临淄区一起急性硫化氢职业中毒事件原因分析与急救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167aea4c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e3.png)
临淄区一起急性硫化氢职业中毒事件原因分析与急救处理【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临淄区发生的一起急性硫化氢职业中毒事件的原因分析与急救处理。
在事件原因分析部分,我们分析了可能的导致事件发生的原因,如缺乏安全措施、操作不当等。
而在急救处理措施部分,我们讨论了应对职业中毒事件时应该如何进行急救处理,包括紧急转移受害者、提供氧气等。
最后在结尾总结部分,我们总结了事件原因分析与急救处理措施的重要性,提醒大家关注职业中毒事件的防范和处理,确保职场安全。
通过本文的探讨,希望能够提高大家对职业中毒事件的认识,并加强安全意识,保障企业员工的健康与安全。
【关键词】事件原因分析、急救处理措施、引言、背景介绍、结尾总结、临淄区、急性硫化氢、职业中毒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临淄区一起急性硫化氢职业中毒事件是一起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意外事件,发生在某化工厂的一次意外泄漏事故中。
该事件造成多名工人中毒,其中一些人情况十分严重,令人深感痛心。
此次事件的发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讨论,也引起了有关部门的警惕和反思。
在这起急性硫化氢职业中毒事件中,我们不仅要关注事故的发生原因和影响,还要重点关注如何进行有效的急救处理,救治受害者,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通过对这起事件的深入分析和总结,可以更好地加强职业安全管理工作,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在此背景下,我们将对临淄区一起急性硫化氢职业中毒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关的急救处理措施,旨在为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理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事件原因分析1. 硫化氢泄漏源头不明:该起急性硫化氢职业中毒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硫化氢泄漏源头不明,导致无法及时发现和采取措施应对。
2. 工作环境监测不到位:在这起事件中,工作环境监测不到位也是造成中毒的原因之一。
缺乏硫化氢的监测设备和监测机制,使得工作人员无法及时发现危险。
3. 安全生产管理不力:对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不力也是导致该事件发生的原因之一。
化工中毒事故心得体会(精选5篇)
![化工中毒事故心得体会(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295b116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59.png)
化工中毒事故心得体会(精选5篇)化工中毒事故心得体会篇1化工中毒事故心得体会在我们的生产工作中,安全是重中之重。
然而,化工行业作为一种高风险行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很多潜在的危险因素。
中毒事故是化工行业中最常见的一种事故,它不仅会对工人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还会对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将探讨化工中毒事故的原因和应对措施,以加强化工行业的安全生产。
一、化工中毒事故的原因1.生产工艺落后:由于生产工艺落后,生产设备存在安全隐患,导致工人暴露在有毒有害的环境中。
2.安全意识薄弱:企业对于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不够,员工的安全意识淡薄,容易造成事故。
3.缺乏应急预案:企业缺乏针对化工中毒事故的应急预案,导致在事故发生时,无法及时有效地应对。
二、化工中毒事故的应对措施1.改进生产工艺:企业应引进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事故风险。
2.加强安全意识教育:企业应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员工的自我保护能力。
3.制定应急预案:企业应制定完善的化工中毒事故应急预案,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
三、实际案例分析以某化工厂为例,由于生产工艺落后,设备存在安全隐患,导致工人长期暴露在有毒有害的环境中。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企业引进了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加强了员工的安全意识教育,并制定了完善的应急预案。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工人的工作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企业的生产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四、总结化工中毒事故是化工行业中的常见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生产工艺落后、安全意识薄弱、缺乏应急预案等。
为了解决化工中毒事故,企业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改进生产工艺、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制定应急预案等。
同时,企业应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员工的自我保护能力,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
通过*的探讨,希望能对化工行业的安全生产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化工中毒事故心得体会篇2心得体会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氰化物中毒事故分析
![氰化物中毒事故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4aa2a6bbe23482fb4da4ca1.png)
氰化物中毒事故分析9月9日14时20分,在某石油化工公司石化四厂丙酮氰醇装置区进行清洗多年废置的半成品贮罐时,发生一起氰化物中毒窒息事故,造成2人死亡。
一、事故经过丙酮氰醇装置始建于1990年,由于丙酮氰醇市场滞销和生产不稳定及下游配套的有机玻璃厂(市地方项目)一直处于停产状态,该装置一直处于闲置状态。
2003年石化四厂为盘活闲置资产和解决单位生存问题,经公司同意,对丙酮氰醇装置进行技术改造,以便使其重新恢复正常生产。
2003年9月8日,受石化四厂丙酮氰醇装置工艺技术员兼设备员郑某(男,34岁,助理工程师)安排,该厂顺达公司(集体企业)综合维修队外雇工顾某(男,44岁,临时外雇工)带领杨某、魏某、范某三人到丙酮氰醇装置二楼进行正常清洗多年废置的半成品贮罐(V-802)。
9月9日上午,丙酮氰醇装置进行投料生产,此时与半成品贮罐相连的气相放空管线充满了氰化物。
下午13点20分左右,顺达公司几人再次进行未完成的清理工作。
14时20分,坐在罐顶部人孔上用绳绑桶从罐底向上打清洗水的顾某和杨某发现从罐内打出的废水有异味后,顾某未采取任何防范措施便进入罐内检查发生中毒,工艺技术员兼设备员郑某得知后,马上戴上长管呼吸器下到罐内救顾某。
当郑某用绑桶的绳子系住顾某的腰部后,郑某自己也因中毒倒下。
这时,在罐顶的杨某马上喊魏某到氰化钠车间找人进行救援,与该装置处在同一区域的氰化钠车间书记佟某和主任王某得知后,立即向厂急救站报告,同时组织氰化钠车间人员,戴好防毒面具到丙酮氰醇装置二楼半成品贮罐进行救援,把顾某从贮罐内用绳子拉上来,急救站的工作人员立即用救护车将顾某送往该市第三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
由于贮罐人孔小,救援人员戴氧气呼吸器无法进入,为防止其他人员中毒,氰化钠车间采取设立警戒区、用压缩风吹扫半成品贮罐通风等防护措施后,于18时10分将郑某从罐内救上来,救出后郑某已经死亡。
这起氰化物中毒窒息事故共造成2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
兰州石化分公司硫化氢中毒事故分析
![兰州石化分公司硫化氢中毒事故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44f524110661ed9ad51f3dc.png)
2002年8月27日,对于兰州石化公司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尽管事过四年之久,但至今记忆犹新,事故惨象历历在目。
17:10分,炼油厂北围墙外西固环形东路,发生一起H2S气体泄漏导致人员中毒的重大事故。
造成5人死亡,45人不同程度中毒,留给我们的是永远的痛苦和恐惧。
“8.27”中毒事故是兰州石化公司成立以来发生的最为严重的事故,事故教训惨痛,不仅给中国石油形象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也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今天,根据会议安排,对2002年8月27日炼油厂的硫化氢泄漏中毒事故进行一次深刻剖析,希望能共同深刻吸取教训,引以为戒。
不当之处,敬请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事故经过:2002年8月,兰州石化公司决定对炼油厂1998年停产的旧烷基化装置进行拆除。
炼油厂烷基化车间为了确保旧烷基化装置的拆除工作安全顺利进行,计划对该装置进行彻底工艺处理。
在处理废酸沉降槽(容-7)内残存的反应产物过程中,因该沉降槽抽出线已拆除,无法将物料回抽处理,由装置所在分厂向公司生产处打出报告,申请联系收油单位对槽内的残留反应产物进行回收。
2002年8月27日15时左右,烷基化车间主任张某带领车间管理工程师程某、安全员锁某,协助三联公司污油回收队装车。
由于从废酸沉降槽(容-7)人孔处用蒸汽往复泵不上量,张某等三人决定从废酸沉降槽(容-7)底部抽油。
在废酸沉降槽(容-7)放空管线试通过程中,违反含硫污水系统严禁排放废酸性物料的规定,利用地下风压罐的顶部放空线将废酸沉降槽中的部分酸性废油排入含硫污水系统。
酸性废油中的硫酸与含硫污水中的硫化钠反应产生了高浓度硫化氢气体,硫化氢气体通过与含硫污水系统相连的观察井口溢出。
8月27日17时10分,在兰州石化公司炼油厂北围墙外西固区环形东路长约40米范围内,有行人和机动车司机共50人出现中毒现象。
17时15分,兰州石油化工公司总医院急救车到达现场将受伤人员送往医院抢救。
其中4名受伤人员在送往医院途中死亡,1名受伤人员于9月1日经抢救无效死亡,45人不同程度的中毒,经济损失达250多万元。
某化工厂急性硫化氢中毒事故的分析
![某化工厂急性硫化氢中毒事故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fe30301227916888486d756.png)
某化工厂急性硫化氢中毒事故的分析在我国化工企业的职业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尤其在工厂停产检修期间,而类似的中毒事件—旦发生,后果非常严重。
为了吸取教训,避免或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现就山西省某化工厂发生的一起检修期间3人发生硫化氢中毒事件进行分析。
硫化氢属剧毒物品,为神经毒剂,亦为窒息性和刺激性气体。
其毒作用的主要靶器是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亦可有心脏等脏器损伤。
1 中毒经过2004年8月10日下午2点40分,山西省一个民营化工厂的碳酸钡车间的三名工人对脱硫罐进行清洗,在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一名工人先下罐清洗,一下去就昏倒了,上面两名工人看见后,立即下去救人,下去后也昏倒。
此时,车间主任赶到,戴上防毒面具后下去,救出三名中毒工人,立即拨打120,下午3点30分左右送到医院治疗。
2 临床资料在三名中毒工人中,其中二人死亡,一人仍在医院接受治疗。
在这次中毒事件中,死亡率极高。
3 案件分析该化工企业的生产是用硫化钡作原料,生产碳酸钡,化学反应式为:BaS+CO2+H2O→Baco3+H2S。
从这起中毒案件中可以看到,该企业在几个方面存在着严重的职业卫生安全问题。
(1)用人单位没有对工人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安全培训,工人没有必要的职业卫生防护知识是导致这起职业中毒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
(2)没有严格的职业卫生安全操作规程,工人盲目作业。
4 建议4.1加强宣传教育首先要加强对用人单位管理者的宣传教育,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法律的严肃性和职业危害的严重性,不能只注重眼前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职业卫生工作,使用人单位自觉履行《职业病防治》中赋予用人单位的义务和责任。
4.2用人单位要加强管理4.2.1用人单位要有职业卫生管理的组织机构和人员,负责职业卫生工作。
现在很多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只看眼前的经济效益,不重视工人的身体健康及相关的权益,在管理机构中没有任何机构负责职业卫生工作,因此没有相应的职业卫生安全操作规程;更不可能对现场的职业危害进行定期的监测,也没有人对工人进行岗前及在岗中的职业培训,导致工人没有对所接触的职业危害的防护意识和知识,这是现在很多企业频繁发生职业中毒的重要原因。
长庆“3.30”一氧化碳中毒事故案例分析
![长庆“3.30”一氧化碳中毒事故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b20e5b5fd0a79563c1e72f4.png)
这起事故暴露出管理方面的缺陷之一就 是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在现场执行不力,形 同虚设,基层干部违章指挥,岗位员工违章 操作。
(一)必须提高规章制度的现场执行力,严肃处理违章行为。
因此,要加大对违章的处罚力度,提高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在现场的执行力,不断提 高基层干部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杜 绝违章指挥和违章操作。
三、事故原因分析 3、管理原因
(2)设备管理不严, 设备设施有缺陷,没有 及时补配丢失的由壬。
大罐口无水龙 带连接由壬
三、事故原因分析 3、管理原因
( 3 )基层干部违章指 挥。
违章进入大罐 施工
三、事故原因分析 3、管理原因
(4)对员工培训不到位。
(四)事故处理情况
依据甘肃省“ 3.30” 事故调查组的调查报
(五)必须加强动态风险管理,提高对有毒有害气体的应急处置能力。
这 起事 故 暴 露 出 的管理缺陷之五是风 险管理不到位,对作 业过程中出现的有毒 有害气体分布和危害 性认识不清,应急救 援处置不正确。
(五)必须加强动态风险管理,提高对有毒有害气体的应急处置能力。
因此,在任何作业前都要全面、系统地进行危险
法人资格的公司。其股本构成为 长庆石油勘探局集体资产投资管
理中心持股19.62%,井下技术作
业处职工持股 80.38% 。试油 171 队是该公司下属基层队,从事试
井下技术作业处职工持股80.38%
油(气)业务,事故发生在6机组。
二、事故经过
2005年3月29日,试油171队6机组在西峰油田庄19井区的庄58-21 井进行射孔、高能气体压裂施工。该井是一口注水井,完钻井深2229米,
三、事故原因分析 1、直接原因 由此进入大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油化工作业工人急性中毒事故分析急性中毒事故给国家、企业、家庭和个人都带来严重的损失。
本文就上海医科大学金山医院职防所和上海公共卫生学院近20年间所救治的679例石油化工作业工人急性化学中毒的情况作一分析,以便总结经验教训,有效地预防和减少此类事故的发生。
1资料来源
全部资料取自上海医科大学1977一1997年门急诊职业性急性中毒病人的在登档案,整理后共得资料完整者679例。
2结果
2.1分布情况
679例病人中男性589例,女性90例。
年龄18-60岁,其中岁167人,占24.6%;>40岁87人占12.8%。
按中毒年份分,1977一1983年发生255人次(36.4人次/年均);1984--1990年232人次(33.1人
次/年均);1991--1997年 192人次(27.4人次/年均)。
按中毒严重程度分,接触反应334人,占49.2%;轻度中毒269例,占39.6%;中度中毒37人,占5.5%; 重度中毒39人,占5.7%,其中有8例死亡,占总中毒人数1.2%0
2.2中毒作业工种类别
679例中毒病人中以操作工、检修工为主,共453例,占66.8%,其中操作工多于检修工,占60%。
另有消防人员89人占第三位。
2.3中毒发生时间
正常生产期间发生中毒3%人次,占58.3%;事故抢修期间发生161人次,占23.7%;停产检修期间122人次,占18%.
2.4中毒化学物种类
造成679例病人急性中毒的化学物种类较多,达55种。
主要有氰化物、硫化氢、甲醛、硫酸二甲酷、氯气、氮气、苯、二甲苯等。
其中由氰化物致急性中毒232人,占中毒总人数34.2%,为第一位。
2.5多人中毒事故
发生3人以上多人中毒事故有40起,共258人,占中毒总人数的38%,其中每起中毒3-4人事故28起,共94人次;5一10人事故11起,80人次;10人以上事故1起,竟达84人。
2.6中毒原因分析
中毒发生的原因大致有三类:
①工作疏忽26例,占3.8%(工作中因思想不集中,导致开错阀门、化学物品灌装溢出等);
②意外事故223例,占32.8%(管道破裂、阀门泄漏、化学物燃烧等);
③违章操作430例,占63.4%。
3讨论
本文分析结果显示,石油化工企业职业性急性中毒病人以中青年男性操作工,检修工为主,他们多为生产一线的劳动主力,接触各类毒物的机会最多,是急性中毒防范的重点对象。
造成急性中毒的化学物以氰化物为主,占34.3%,是须防范的重点毒物。
值得注意的是在679例中毒病人中,还有89名消防人员,提示消防人员应加强自我保护力度。
分析还显示,生产期间违章操作是引发急性中毒的重要原因之一 (高达63%),说明对作业工人遵章操作的安全管理教育尚须加强。
如虽配备防护用具,但由于缺乏认识而往往嫌操作不便而不用。
此外,石油化工企业3人以上的多人急性中毒事故发生率较高。
其原因可能是:
①石油化工毒物主要为液态或气态物质,易散播;
②化学物多具有极其强烈的腐蚀性或高度挥发性,容易发生跑、
冒、滴、漏现象;
③本行业中的化学物大多具有易燃易爆性,一旦事故发生,扩散迅速,涉及面广。
本文报道的中毒病例大多来自某大型综合性石油化工企业,该企
业劳动卫生条件好,设备现代化,制度齐全,大部分的工作场所空
气中毒物浓度在国家规定的容许范围内,仅氰化物轻度超标。
但急
性化学中毒事故仍时有发生,其中发生3人以上多人中毒事故占
1/3以上,甚至出现1人反复多次急性中毒。
在679例中毒病人中,重度中毒者39例,其中8例死亡,给企业和职工带来非常严重的损失。
说明在大型现代化石化企业中急性中毒事故的防治仍刻不容缓。
另外在企业中存在危害转嫁问题。
在本资料679例病例中,外来民
工往往文化程度低,无一定专业知识,职业安全意识差,极易发生
中毒事故。
因此,对外来民工进行上岗培训,培养他们正确的职业
行为,也是减少急性中毒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