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常用方剂——止咳化痰平喘药及方剂
内科常用中成药--祛痰剂、止咳平喘剂
散
寒止Biblioteka 咳剂通宣理肺丸
解表散寒,
宣肺止咳
风寒束表、肺气不宣所致的感冒咳嗽,症见发热、恶寒、咳嗽、鼻塞流涕、头痛、无汗、肢体酸痛
紫苏叶、前胡、桔梗、苦杏仁、麻黄、甘草、陈皮、半夏(制)、茯苓、枳壳(炒)、黄芩。
9
杏苏止咳颗粒
宣肺散寒,
止咳祛痰
风寒感冒,咳嗽气逆
苦杏仁、陈皮、紫苏叶、桔梗、前胡、甘草。
10
15
强力枇杷露
清热化痰,
敛肺止咳
痰热伤肺所致的咳嗽经久不愈、痰少而黄或干咳无痰;急、慢性支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
枇杷叶、罂粟壳、百部、白前、桑白皮、桔梗、薄荷脑。
16
润
肺
止
咳
剂
养阴清肺膏
养阴润燥,
清肺利咽
阴虚燥咳,咽喉干痛,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
地黄、玄参、麦冬、川贝母、牡丹皮、白芍、薄荷、甘草。
17
二母宁嗽丸
25
纳
气
平
喘
剂
苏子降气丸
降气化痰,
温肾纳气
上盛下虚、气逆痰壅所致的咳嗽喘息、胸膈满闷
炒紫苏子、厚朴、前胡、甘草、姜半夏、陈皮、沉香、当归。
26
七味都气丸
补肾纳气,
涩精止遗
肾不纳气致的喘促、胸闷、久咳、气短、咽干、遗精、盗汗、小便频数
醋五味子、山茱萸(制)、茯苓、牡丹皮、熟地黄、山药、泽泻。
27
固本咳喘片
19
发
表
化
饮
平
喘
剂
小青龙合剂
解表化饮,
止咳平喘
风寒水饮,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稀
麻黄、桂枝、白芍、干姜、细辛、炙甘草、法半夏、五味子。
中医常用方剂-43种祛痰剂功用、主治、组成、用法、出处
加减温胆汤
清热化痰养心安神
主治痰躁(痰火作热烦躁)、痰话(痰火作热惊惕不安、错语失神),惊惕失志、神不守舍。
茯神(去皮木)、半夏(姜汁制)、陈皮、枳实(麸炒)、山栀(炒)、白术(去芦)、黄连(姜汁炒)各一钱,竹沥(临服加入)半盏,甘草三分,当归、酸枣仁(炒)、竹茹各八分,人参六分,麦门冬、辰砂(为末,临服调入)各五分。
上锉。加生姜、大枣,乌梅,水煎,调辰砂末温服。
《万病回春》卷二
31
祛痰剂
清热化痰剂
海藻玉壶汤
化痰软坚消瘿散结
主治气滞痰凝之瘿瘤,瘿瘤初起,或肿或硬,皮色不变者。
海藻、贝母、陈皮、昆布、青皮、川芎、当归、半夏、连翘、甘草节、独活各一钱,海带五分。
上药用水二钟,煎至八分,量病上下食前后服之。
《外科正宗》卷二
生姜三片为引。
《医门八法》卷二
19
祛痰剂
燥湿化痰剂
大半夏汤
治伤寒膈
间有寒痰
胃反呕吐,朝食暮吐,或暮食朝吐。
半夏9克(洗,完用) 人参6克 白蜜20毫升
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五片,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金匮要略》
20
祛痰剂
燥湿化痰剂
藜芦甘草汤
涤痰息风
风痰证
藜芦3g,甘草6g。
以水二升,煮取一升五合,分二服,温服之
为末糊丸。临卧姜汤服五至十丸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三
26
祛痰剂
燥湿化痰剂
平喘固本汤
补肺纳肾降气化痰
肺胀,肺肾气虚,喘咳有痰者。
党参15克,五味子6克,冬虫夏草6克,胡桃肉12克,灵磁石18克,沉香、坎脐、苏子各15克,款冬花12克,法半夏12克,橘红6克。
水煎服。
“止咳化痰平喘”之中医药方
“止咳化痰平喘”之中医药方医承有道每天学点中医干货,零基础也能轻松入门!这里是中医人的成长家园,提供专业、实用的中医知识!3篇原创内容公众号凡能消除痰涎,减轻或制止咳喘的药物,叫做止咳化痰平喘药;以止咳化痰平喘药为主组成的方剂,称止咳化痰平喘方。
咳嗽、气喘与痰涎在病机上常有密切关系,咳喘多挟痰,痰多常致咳喘。
因此,临床上止咳化痰平喘药常相互配伍使用。
按止咳化痰平喘药的不同性能,分为温化寒痰、清化热痰及止咳平喘药三类。
以下介绍几种常用的止咳化痰平喘的方剂。
苓甘五味姜辛汤【组成】茯苓四两(12g),甘草三两(9g),干姜三两(9g),细辛三两(5 g),五味子半升(5g)。
【主治】寒饮咳嗽。
咳痰量多,清稀色白,胸膈不快,舌苔白滑,脉弦滑等。
【用法】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
【注意事项】因本方药力较峻,凡中气不足,脾肾阳虚、孕妇等,皆应慎用。
清气化痰丸【组成】陈皮去白、杏仁去皮尖、枳实麸炒、黄芩酒炒、瓜蒌仁去油、茯苓各一两(各30g),胆南星、制半夏各一两半(各45g)、姜汁为丸。
【主治】痰热咳嗽,咳嗽气喘,咯痰黄稠,胸膈痞闷,甚则气急呕恶,烦躁不宁,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用法】姜汁为丸。
每服6,温开水送下(现代用法:以上8味,除瓜蒌仁霜外,其余黄芩等7味药粉碎成细粉,与瓜蒌仁霜混匀,过筛.另取生姜100g,捣碎加水适量,压榨取汁,与上述粉末泛丸,干燥即得.每服6~9g,1日2次,小儿酌减;亦可作汤剂,加生姜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柴胡达原饮【组成】柴胡、生枳壳、川朴、青皮、黄芩各5克,桔梗3克,草果2克,槟榔6克,荷叶梗5克,炙甘草2克。
【主治】痰湿阻于膜原。
证见胸膈痞满,心烦懊恼,头眩口腻,咳痰不爽,间日发疟,舌苔厚如积粉,扪之糙涩,脉弦滑。
【用法】水煎服。
定喘汤【组成】白果10克、麻黄6克、苏子12克、甘草3克、款冬花10克、杏仁6克、桑白皮10克、黄芩6克、半夏10克。
止咳化痰平喘药及方剂
止咳化痰平喘药及方剂止咳化痰平喘药及方剂①温化寒痰药主要品种和方剂温化寒痰药:药性温燥,具有温肺祛寒,燥湿化痰作用,适用于寒痰,湿痰,所致的呛咳,气喘,鼻液稀薄,等。
主要品种有半夏,天南星,旋覆花和白前。
其中,半夏辛散温燥,降逆止吐显著;天南星燥湿祛痰,祛风解痉,消肿毒,本品燥湿之功烈于半夏,适用于风痰咳嗽,顽痰咳嗽及痰湿壅滞等,为祛风痰的主药,常用于癫痫,口眼歪斜,中风口紧,四肢痉挛等。
旋覆花降气平喘,用于咳嗽气喘,气逆不降等。
温化寒痰方:主要有二陈汤,二陈汤组方为制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主治湿痰咳嗽,呕吐,腹胀。
②清化热痰药主要品种和方剂清化热痰药:药性偏于寒凉,具有清热化痰作用,适用于热痰郁肺所引起的呛咳气喘,鼻液粘稠等。
主要品种有贝母,瓜蒌,桔梗,无花粉和前胡。
其中贝母止咳化痰,清热散结,止咳化痰,用于痰热咳嗽,瓜蒌能清热化痰,用于肺热咳嗽,痰液粘稠等。
桔梗宣肺祛痰,长于宣肺而疏散风邪,为治外感风寒或风热所致咳嗽,咽喉肿痛等的常用药。
无花粉能清肺化痰,长于治肺热咳嗽,肺虚咳嗽,胃肠燥热或痈肿疮毒。
清化热痰方:主要有麻杏石甘汤。
组方为麻黄,杏仁,炙甘草,石膏,功能辛凉泄热,宣肺平喘,主治肺热气喘,证见咳嗽喘急,发热有汗或无汗。
是治疗肺热气喘的常用方剂。
③止咳平喘药主要品种和方剂止咳平喘药:具有止咳,平喘作用,主要品种有杏仁,款冬花,百部,枇杷叶,紫菀和白果。
其中杏仁性苦,温,有小毒,入肺,大肠经'止咳平喘,润肠通便'本品苦泄降气,能止咳平喘,主要用于咳逆,喘促等证。
杏仁-麻黄可用于外感风寒咳嗽,配桃仁,火麻仁等,润燥滑肠。
款冬花为治咳嗽之要药,百部润肺止咳,杀虫灭虱,能润肺止咳,对新久咳嗽均有疗效,枇杷叶常用于肺热咳嗽。
止咳平喘方:主要有止咳散和苏子降气汤。
止咳散组方为荆芥,桔梗',紫菀,百部,白前,陈皮,甘草,功能止咳化痰,疏风解表,主治外感咳嗽。
证见咳嗽痰多,日久不愈。
祛痰止咳药及方剂
白滑,脉弦。亦治咳喘而兼有表证者。
方解
【加减应用】兼热象者可加石膏,喘者加杏仁。慢
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
等,皆可辨证应用。
定喘汤
【组成】白果12g 花9g 杏仁9g
《摄生众妙方》
炙麻黄9g
苏子9g
甘草3g
款冬
桑白皮9g
黄芩9g
半夏9g
【用法】水煎服。
【功用】宣肺平喘,清热化痰。
【主治】痰热内蕴之哮喘。痰多气急,痰稠色
三 止咳平喘药
定义
凡具有宣肺祛痰 润肺止咳 下气 平喘作用的药物
杏仁 款冬花 紫苑 桔梗
杏 仁
为蔷薇科落叶乔木山杏之成熟种子。 处方用名:苦杏仁,杏仁,光杏仁。 药用部分:种子。 性味归经: 苦,辛, 微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 功效主治 1 ,止咳平喘 治风寒咳嗽 肺燥咳嗽 肺热咳喘。 2, 润肠通便 治老年人或产后血虚大便 秘结。 用法 3~10 克 煎服。 使用注意 本品有毒,用量不宜过大; 小儿慎用.
方 解
胆南星 黄芩
味苦性凉,清热化痰 善清肺火
君药
臣药
瓜蒌仁 清肺化痰 陈皮 理气化痰 枳实 下气消痞 杏仁 宣肺利气 茯苓 健脾渗湿 半夏 燥湿化痰
共为佐使药
贝母瓜蒌散《医学心悟》
组成:贝母9
瓜蒌15 花粉9 橘红6 茯苓9
桔梗6
功用
润肺化痰 主治 燥热咳嗽。干咳,痰粘难咯, 胸 痛胸闷,咽喉干燥, 苔黄而干, 脉弦。
贝 母
二
定义
温化寒痰药
性多温燥 以温化寒痰 治疗寒 痰及湿痰证的药物
半 夏 天南星
治疗止咳化痰的中药处方:杏苏散中药方剂
治疗止咳化痰的中药处方:杏苏散中药方剂
咳嗽最开始的时候只是干咳,到了后期时就会有痰。
那么,如何止咳化痰呢?
治疗止咳化痰的中药处方杏苏散中药方剂
方剂名
杏苏散,出自《温病条辨》。
组成
苏叶杏仁半夏茯苓前胡各9g 陈皮桔梗枳壳各6g 甘草3g生姜3片大枣3枚(原书未注用量)。
用法
水煎温服。
功效
轻宣温润,止咳化痰。
主治
外感凉燥证。
恶寒无汗,头微痛,咳嗽痰稀,鼻塞咽干,苔薄白,脉浮弦。
方解
本方证为凉燥外袭,肺气不宣,痰湿内阻所致。
肺合皮毛,凉燥袭表,故恶寒无汗,头微痛;凉燥伤肺,肺气不宣,津液不布,聚湿生痰,故咳嗽痰稀;鼻为肺窍,咽为肺系,肺气失宣,津液不布,故鼻塞咽干;舌苔薄白,脉浮弦,均为外感凉燥之征。
此证类似风寒感冒,但又有干燥之象,且在秋季发病,故为凉燥证。
治宜轻宣凉燥,宣肺化痰。
方中苏叶辛温不燥,发表宣肺,使凉燥之邪从表而解;杏仁性降而润,降利肺气以止咳,共为君药。
前胡既助苏叶疏散外邪,又助杏仁降气化痰;桔梗、枳壳一升一降,宣降肺气,止咳化痰,共为臣药。
半夏、茯苓、陈皮化痰理气,共为佐药。
生姜、大枣调和营卫;甘草调和诸药,共为使药。
诸药合用,辛散宣肺而使凉燥得解,化痰理气而使咳嗽得愈。
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本方为治凉燥的常用方,以微恶风寒,无汗,头微痛,咳嗽痰稀,咽干,舌苔薄白,脉浮弦为辨证要点。
2.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属外感凉燥者。
方歌
杏苏散内陈夏前,甘桔枳苓姜枣研,轻宣温润治凉燥,服后微汗病自安。
3常用方剂:止咳化痰平喘 温里 祛湿剂
2010年2月—6月 年 月 月
《常用方剂解析》 常用方剂解析》
第四节 止咳化痰平喘剂 【功能】 功能】 温里剂 祛湿剂
燥湿化痰 理气和中
【主治】 主治】
痰饮 湿痰 咳嗽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 畜牧兽医系
2010年2月—6月 年 月 月
《常用方剂解析》 常用方剂解析》
第四节 止咳化痰平喘剂 温里剂 祛湿剂
2010 2 —6
温 肾 散 寒
《常用方剂解析》 常用方剂解析》
第四节 止咳化痰平喘剂 白附子 藁本 二丑 白 子 白 祛风止痛 祛风胜湿 逐水消肿 行气利水 温腰肾 理气止痛 健脾燥湿 渗湿利水
2010 2 —6
温里剂 祛湿剂
祛 风 胜 湿
《常用方剂解析》 常用方剂解析》
第四节 止咳化痰平喘剂 温里剂 祛湿剂
行气利水 健脾除湿
【主治】 主治】
水湿内停所致的 小便淋漓 水肿泄泻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
畜牧兽医系
2010年2月—6月 年 月 月
《常用方剂解析》 常用方剂解析》
第四节 止咳化痰平喘剂 温里剂 祛湿剂
猪苓
主
渗湿利水 利水从肾排出 健脾燥湿 通阳化气 疏散表邪
畜牧兽医系
2010年2月—6月 年 月 月
茯苓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 畜牧兽医系
2010年2月—6月 年 月 月
《常用方剂解析》 常用方剂解析》
第四节 止咳化痰平喘剂 温里剂 祛湿剂
脾失健运 (肺) 湿聚成痰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 畜牧兽医系
2010年2月—6月 年 月 月
《常用方剂解析》 常用方剂解析》
第四节 止咳化痰平喘剂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温里剂 祛湿剂
常用止咳化痰中药方有什么
常用止咳化痰中药方有什么受到秋燥、秋凉的影响,不少人有咳嗽痰多的症状。
这时中医该怎么治疗好呢?下面由店铺给大家介绍常用止咳化痰的中药方吧,仅供大家参考。
常用止咳化痰的中药方1.麦门冬汤《金匮要略》组方:麦冬25克半夏15克粳米15克大枣3枚人参10克甘草10 克 (人参可单煎同服)适应症:用于气滞虚症的少阳病,伴有痉挛性咳嗽病症如急慢性喉炎,急慢性友气管炎,肺炎、喘息,百日咳、肺结核、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症,脑溢血、妊娠咳嗽等。
方解:麦冬味甘、有滋润作用,可将上逆之气引而下行;半夏有理气作用,人参、半夏、半夏协同、有润燥解燥作用;甘草利气调味;大枣润胸、缓解逆之气;粳米补虚润胃。
药物功效:麦冬为滋阴药,半夏为化痰药,具有止呕和镇咳。
2.甘草麻黄汤《金匮要略》组方:麻黄15克甘草10克 (先煎麻黄后入甘草)(避风寒)适应症:用于喘息发作,并呼吸困难时顿服。
对于咳喘呼吸困难者施用。
效果很好,亦可用于喘息并胸闷胀者。
方解:麻黄止咳止喘;甘草调味,协同止咳利痰。
药物功效:麻黄为止咳平喘药,治咳喘病的简便良方对支气喘息和喘息性支气管炎,有良的疗效。
3.小青龙汤《伤寒论》组方:半夏15克麻黄10克芍药10克甘草10克桂枝10克细辛10克干姜10克五味子10克(麻黄入先煎)适应症:用于胸中,心下因水毒和寒邪所致引起的咳喘、浮肿。
流感、支气管炎、喘息、肺炎、温性胸膜炎、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症、以及急慢性肾炎和过敏性鼻炎等。
方解:麻黄、桂枝解表证、桂枝抑制水毒上冲,麻黄治咳喘;细辛干姜、半夏去胃内积水、芍药和五味子平喘;甘草调和诸药。
药物功效:麻黄为固表止喘药、半夏为化痰、桂枝温中药,细辛为解表药。
4.神秘汤《外如秘要》组方:麻黄15 杏仁15 厚朴15 陈皮15 甘草10 柴胡10 苏叶10 适应症:用于呼吸困难痰少而兼有气郁的支气管喘息。
方解:麻黄发汗;祛风寒;治喘息;杏仁和麻黄协同;治风痰咳喘;陈皮顺气逐痰;厚朴利气镇静,兼痉治喘、苏叶去风寒解表;厚朴下气;柴胡祛表里之热,祛胸胁之邪、消痰止咳;甘草调和诸药解郁顺气。
29个清热化痰中药方剂
29个清热化痰中药方剂方剂一定喘汤规范名:千金定喘汤(《寿世保元》卷三)。
出处:《扶寿精方》处方:白果21枚(去壳,炒黄色,分破),麻黄, 款冬花, 桑皮(蜜炙)各9克, 苏子6克,法制半夏(如无,甘草煎汤,泡七次)9克, 杏仁(去皮、尖),黄芩(微炒)各4.5克, 甘草3克。
炮制:上药锉碎。
主治:宜肺平喘,清热化痰。
主治风寒外束,痰热壅肺,哮喘咳嗽,痰稠色黄,胸闷气喘,喉中有哮鸣声,或有恶寒发热,舌苔薄黄,脉滑数。
现用于支气管哮喘,哮喘性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者。
用法用量:用水450毫升,煮取300毫升,每服150毫升,不拘时,徐徐服之。
备注:方中麻黄宜肺平喘,白果敛肺定喘,一开一收为君;杏仁、苏子、半夏、款冬花降气化痰为臣;桑白皮、黄芩清泄肺热为佐;甘草调和诸药,兼以润肺为使。
合而用之,共成宜肺平喘,化痰泄热之功。
方剂二猴枣散出处:方出《上海市中药成药制剂规范》名见《古今名方》处方:猴枣12g,羚羊角3g,月石3g,沉香3g,青礞石3g,川贝母6g,天竹黄6g,麝香1.2g。
炮制:上为末,混匀。
主治:清热化痰,镇痉开窍。
主治小儿急惊风,四肢抽搐,痰多气急,发热烦躁,喉间痰鸣。
用法用量:每服0.3-0.6g,开水送下。
方剂三涤痰丸出处:《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天津方)处方:大黄5斤,炒黑丑1斤8两,黄芩1斤8两。
炮制:上为细末,水泛小丸,每斤丸药用百草霜1两,煅金礞石粉2两,桃胶2钱化水上衣。
主治:清热化痰,开瘀化痞。
主治痰火瘀结,气急疯痫,湿热咳嗽,喘满胸闷,痰涎壅盛,大便燥结。
用法用量:每服2钱,开水送下。
方剂四宁神丹出处:《丹溪心法》卷四处方:天麻、人参、陈皮、白术、归身、茯神、荆芥、僵蚕(炒)、独活、远志(去心)、犀角、麦门冬(去心)、酸枣仁(炒)、辰砂(另研)各15克,半夏、南星、石膏各30克,甘草(炙)、白附子、川芎、郁金、牛黄、珍珠各9克,生地黄、黄连各15克,金箔30片。
止咳化痰平喘药方
温化寒痰药 清化热痰药 温性止咳药 寒性止咳药 平喘药
温肺祛寒 燥湿化痰 清化热痰 清肺润燥
宣肺降气 止咳平喘
第三页,共35页。
三、温化寒痰药
药性温燥,具有温肺祛寒、燥湿化 痰作用的药物,叫做温化寒痰药。 其性燥烈,阴虚燥咳、热痰壅肺等 慎用。
适应证 寒痰、湿痰之啌咳气喘,常
与燥湿健脾药配伍。
第四页,共35页。
第十八页,共35页。
4 款冬花 辛,温。入肺经。
润 肺 下 气 , 止 咳 化 痰
为治咳嗽要药,可用于 多种咳嗽。
第十九页,共35页。
5 苏子
辛,温。入肺经。
降 气 祛 痰 , 止 咳 平 喘
润燥滑肠 可用于 肠燥便秘,配火麻 仁、瓜蒌仁、杏仁 等。
第二十页,共35页。
六、寒性止咳药
肺热咳嗽
第二十一页,共35页。
• 治肺燥咳嗽,蜜炙本品。
清胃热、和胃降逆止呕
第二十三页,共35页。
3 桑白皮 辛,微寒。入肺、膀胱经。
泻肺平喘 治肺热咳喘。
行水消肿 治水肿、脚气、小 便不利等。
第二十四页,共35页。
七、平喘药
气喘
第二十五页,共35页。
辛、苦,大寒。入肺、膀胱、大肠经。
1 葶苈子
祛痰定喘、下气行水 气 下则喘平,水行则痰去。 肺热喘促,配板蓝根、 浙贝母、桔梗、甘草 (清肺散)。
毒等,配麦冬、生
便;
地。
养胃生津 用于热证
瓜蒌根 偏于生津润 肺
津伤口渴,配生地、 芦根等。
全瓜蒌
既清化热痰,
本品为瓜蒌之根。
又润肠通便。
第十二页,共35页。
4 桔梗
苦、辛,寒。入肺经。
祛痰止咳平喘药与方剂
学习情境一 大中桥设计流量的推算
• 二、水文统计对资料的要求 • 1.应且有一致性 • 水文统计法是利用已有的水文资料进行统计计算,并以统计规律推断
未来的情况。统计计算要求同一系列中的所有资料必须是同一类型和 在同样条件下产生的。因此,性质不同的水文资料就不能统计在一起 进行分析计算。 • 2.应具有代表性 • 水文统计是以样本推算总体的参数值,样本的代表性直接影响计算结 果。因此,系列应包括丰水、平水、枯水年在内。否则会因推算结果 偏大或偏小而不符合总体的客观规律。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祛痰止咳平喘药
• 【功效主治】宣肺,祛痰,利咽,排脓。用于咳嗽痰多,胸闷不畅; 咽喉肿痛,失音; 肺痈吐脓,临床上可再配鱼腥草、冬瓜仁等以加 强清肺排脓之效;此外,本品又可宣开肺气而通二便,用治癃闭、便 秘。
• 【用法用量】煎服,3~10 g;或入丸、散。 • 【使用注意】本品性升散,凡气机上逆,呕吐、呛咳、眩晕、阴虚火
。 • 【使用注意】本品辛温燥烈,阴虚血虚动风或热盛动风者、孕妇均不
宜用。生品一般不内服。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祛痰止咳平喘药
• 白芥子 •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胃经。 • 【功效主治】温肺化痰,利气,散结消肿。用于寒痰喘咳,悬饮;阴
疽流注,肢体麻木,关节肿痛。 • 【用法用量】煎服,3~6 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作发泡用。 • 【使用注意】本品辛温走散,耗气伤阴,久咳肺虚及阴虚火旺者忌用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祛痰止咳平喘药
• 清化热痰药主治热痰证,如咳嗽气喘、痰黄质稠者;若痰稠难咯,唇 舌干燥之燥痰证,宜选质润之润燥化痰药;痰热癫痫、中风惊厥、瘿 瘤、痰火瘰疬等,均可以清化热痰药治之。临床应用时,常与清热泻 火、养阴润肺药配伍,以期达到清化热痰、清润燥痰的目的。药性寒 凉的清化热痰药、润燥化痰药,则寒痰与湿痰证不宜用。
中药方剂9化痰止咳平喘剂
臣:瓜蒌 — 清肺化痰,滑润通肠,导痰浊下行。
川贝母配瓜蒌:清润化痰之力增
·贝母瓜蒌散·
佐:天花粉 — 清热生津,润燥化痰。 茯苓 — 健脾渗湿,以杜生痰之源。 橘红 — 理气化痰,使气顺痰消。 桔梗 — 宣利肺气,止咳化痰。
* 诸药相合,清润宣肃,化痰止咳,使肺得清 润而燥痰
自化,宣降有权则咳逆自止。 * 配伍要点:川贝+瓜蒌
阻滞清阳:眩晕。
·二陈汤·
【病 机】脾失健运,湿聚成痰,阻滞气机,胃失和 降。
❖ * 《医方集解》“脾虚不能健运,则生痰 饮,稠者为痰,稀者为饮,水湿其本也, 得火则结成痰,随气升降, 在肺则咳, 在胃则呕,在头则眩,在心则悸”。
【治法】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方解】
·二陈汤·
君:半夏 — 燥湿化痰,降逆和胃。 臣:橘红 — 理气和胃,使气顺则痰消咳止;
*《活法机要》:“咳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
嗽
谓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痰也,咳嗽是有痰而有声,盖
因伤于 肺气而咳,动于脾湿因咳而为嗽也”。
(2)常见的痰证
一般之痰证
痰证
流注于脏腑、 经络之痰证
寒痰证 热痰证 湿痰证 风痰证 燥痰证
·祛痰剂·
中风、癫痫、 痰核、瘰疬、 肿瘤、眩晕。
·祛痰剂·
二、分类、适应证及代表方。
配伍特点
表里同治
使用注意
1.阴虚干咳无痰或热痰咳嗽不宜使用。 2.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等属外
感风寒,内有里热者均可使用。
❖ 两肺多发性结节病 ❖ 患者某,男,53岁,鄞州区石碶镇雅渡村,经商,
2007年8月30日初诊。 ❖ 患者因咳嗽,胸闷,咳痰不畅2个月于7月25日在当
中医治疗咳白痰的方剂
中医治疗咳白痰的方剂
中医治疗咳白痰的方剂有多种,以下列举其中几种常用的方剂:
1. 橘红合剂:由枳壳、桔梗、贝母、石膏等草药组成,具有清热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
2. 杏膏糖浆:由杏仁、百部、蜜炙甘草、鲜竹叶、苏子、沙参等草药组成,能润肺化痰、止咳平喘。
3. 五味粉黄散:由蛇床子、枳壳、白及、厚朴、紫草、地骨皮等草药组成,具有清热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
4. 柴胡疏肝散:由柴胡、陈皮、青皮、炙甘草、黄芩、苍术等草药组成,可调节肝气、清热化痰。
需要提醒的是,中医草药方剂应该根据个体情况进行选择,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能随意使用。
对于咳白痰的症状,最好咨询中医医师,进行全面的辨证施治。
温肺化痰缓解咳嗽和咳痰
温肺化痰缓解咳嗽和咳痰咳嗽和咳痰是常见的症状,可以由各种原因引起,如感冒、支气管炎或者其他呼吸道感染。
在中医学中,咳嗽和咳痰通常被归类为肺病,并且常常被认为是肺失调或肺热的表现。
根据中医理论,通过温肺化痰可以缓解咳嗽和咳痰的症状,并恢复肺部的正常功能。
本文将介绍一些可用于温肺化痰的方法和技巧。
一、中药温肺化痰1. 麻杏石甘汤麻杏石甘汤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用于治疗咳嗽、咳痰和肺热症状。
它由麻黄、杏仁、甘草和石膏组成。
麻黄和杏仁具有温肺化痰的作用,甘草和石膏则具有清热和滋润肺部的作用。
2.川贝母糖浆川贝母糖浆是一种常用的中成药,具有温肺化痰和润肺止咳的作用。
它是由川贝母、蜂蜜和其他草药配制而成,既可以缓解咳嗽和咳痰的症状,又可以保护和滋润肺部。
二、食疗温肺化痰1. 梨汤梨汤是一种传统的中医食疗方法,适用于温肺化痰。
将新鲜梨切片或切块,加入适量的水和冰糖,用小火慢炖1小时。
喝梨汤可以润肺止咳,缓解咳嗽和咳痰的症状。
2. 蜂蜜水蜂蜜具有润肺化痰的作用。
将一勺蜂蜜加入温水中搅拌均匀,然后慢慢喝下。
定期饮用蜂蜜水可以缓解咳嗽和咳痰。
三、运动温肺化痰1. 深呼吸和咳嗽深呼吸和咳嗽是一种自然的方法,可以清除肺部的痰液。
深呼吸可以帮助肺部扩张,咳嗽则可以促使痰液排出。
通过定期进行深呼吸和咳嗽练习,可以有效地缓解咳嗽和咳痰。
2. 适度运动适度运动可以加强呼吸系统的功能,促进气流的流通,有助于温肺化痰。
可以选择适当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或者游泳等。
以上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温肺化痰,缓解咳嗽和咳痰的症状。
但是请注意,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长时间,建议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指导。
另外,在使用任何中药或食疗方法之前,请确保与专业医生或中医师进行咨询,以避免潜在的风险或不良反应。
温肺化痰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方法,有效缓解咳嗽和咳痰。
通过合理选择中药、食疗和适当的运动,我们可以保持肺部的健康,并提高抵抗力。
无论何种方法,都需要持之以恒和谨慎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荐】常用方剂——止咳化痰平喘药及方剂
凡能消除痰涎,减轻或制止咳喘的药物,叫做止咳化痰平喘药;以止咳化痰平喘药为主组成的方剂,称止咳化痰平喘方。
咳嗽、气喘与痰涎在病机上常有密切关系,咳喘多挟痰,痰多常致咳喘。
因此,临床上止咳化痰平喘药常相互配伍使用。
化痰止咳平喘药的性味,大多辛、苦、甘。
辛能开郁散结;苦能降气平喘;甘能润肺止咳。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故本类药物主要归肺脾两经。
接止咳化痰平喘药的不同性能,分为温化寒痰、清化热痰及止咳平喘药三类。
本类药物伍用时,外感咳喘者合解表药;虚劳咳喘者合补益之品;咳嗽伴咯血者不宜用强烈温燥化痰药;麻疹初起者不宜温敛止咳之品。
(一)止咳化痰平喘药
半夏
《本经》
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半夏的地下块茎。
别名:闹狗蛋,三步跳,地八豆等。
处方用名:制半夏、法半夏、姜半夏、生半夏、半夏曲。
药用部分:块茎。
性味:辛、温、有毒。
归经:脾、胃、肺经。
功能;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主治与应用:
1.寒性湿痰咳喘之证。
常伍用陈皮、茯苓、甘草等。
2.痰湿阻滞,停饮犯胃所致之呕逆。
伍用生姜、茯苓;胃热呕吐,加黄连、竹茹;妊娠呕吐合灶心土、白术、茯苓。
3.痰热互结所致胸脘痞闷、结胸证。
常合用黄连、黄芩、瓜萎、干姜。
用量:3-9克。
禁忌:阴虚血少,津液不足者不宜使用,孕妇慎用,反乌头。
参考资料:
半夏含β-谷甾醇及其葡萄糖甙、γ氨基丁酸、黑尿酸、生物碱等有效成分。
尿黑酸为半夏刺激性物质,γ氨基丁酸有临时降压作用,半夏能抑制呕吐中枢,有止吐作用;还有祛痰、镇咳、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等作用。
生半夏毒性较大,炮制后仍有一定毒性。
瓜萎
《别录》
为葫芦科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瓜萎的成熟果皮及种子。
别名;瓜萎皮、全瓜萎、瓜萎仁、括萎。
处方用名:瓜萎、全瓜萎、瓜萎仁、瓜萎皮。
药用部分:成熟果实。
性味:甘、寒。
归经:入肺、胃、大肠经。
功能;清热化痰、宽中散结、润肠通便。
主治及应用
1.肺热咳嗽,痰黄稠难咳出;肺痈咳吐脓血。
常合知母、浙贝母、银花、鱼腥草。
2.胸痹胁痛。
常合薤白、半夏、枳壳。
3.乳痈初起。
常合蒲公英、连翘、陈皮。
4.肠燥便结。
合火麻仁、桃仁。
单用萎仁或合用杏仁治肺热痰郁之便秘。
用量:全瓜萎12-30克瓜萎皮6-12克瓜萎仁6-15克瓜萎霜6-15克。
参考资料;成分:含三萜皂甙、有机酸、树指、糖类脂肪油等。
萎仁含脂肪油。
药理研究;瓜萎及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醇提取物有抗癌作用。
附:天花粉
天花粉亦称花粉或瓜萎根。
性味:甘、酸、寒。
功能:清肺化痰,养胃生津。
主治及应用:
1.肺热咳嗽,肺虚咯血。
合麦冬、生地、天冬等伍用。
2.热伤津液之口渴。
常合山药、五味子、黄芪伍用。
贝母
《本经》
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地下鳞基。
根据产地,性状不同,分为川母及浙贝母。
别名:川贝、浙贝,元宝吐,板贝。
处方用名:川贝母、浙贝母、象贝母。
药用部分;地下球形鳞茎。
性味:川贝母苦、甘、微寒;浙贝母苦、寒。
归经:入肺、心经。
功能:清热化痰,散结开郁。
主治及应用:
1.痰热咳嗽,合知母。
川贝有甘凉润肺之性,故用于肺虚之咳,痰少咽燥,与沙参、天冬、麦冬合用。
2.瘰疬、疮痈肿毒、乳痈、肺痈。
以浙贝为佳,合用玄参、牡蛎、夏枯草疗瘰疬;合连翘、蒲公英、天花粉治疮痈乳疾;伍苇茎、苡仁、冬瓜仁、鱼腥草疗肺痈。
用量:川贝1-15克,研末冲服,一日三次,浙贝3-9克,煎服,也可研末冲服,每次1克,一日三次。
禁忌:反乌头。
寒痰、湿痰不宜用。
参考资料;成分:川贝和浙贝均含贝母碱、去氢贝母碱及多种生物碱。
此外,浙贝母含浙贝母甲、乙生物碱。
药理研究:
浙贝碱对支气管平滑肌有扩张作用,高浓度则显著收缩。
且有兴奋子宫平滑肌及降压作用。
川贝母碱降压作用较持久。
桔梗
《本经》
为桔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桔梗的根。
别名;包袱花、梗草、白药。
处方用名:桔梗、苦桔梗、白桔梗、津桔梗。
药用部分:根。
性味:辛、苦、平。
归经:入肺经。
功能:宣肺祛痰、排脓。
主治及应用:
1.咳嗽痰多。
风寒咳嗽合用荆芥、防风、苏叶;内热咳嗽合桑叶、菊花、牛蒡子、前胡。
2.咽痛音哑。
桔梗能开提肺气,肺气得宣,则音自扬。
常合牛蒡子、射干、蝉衣等。
3.癃闭、水肿。
桔梗理肺而通诸气,肺气宣通,闭遏自畅。
故常于利湿通淋、温阳化气剂中应用,以治癃闭、小便不畅、水肿诸证。
4.肺痈咳吐脓血,痰黄腥臭。
桔梗祛痰又善排脓,与苇茎、苡仁、冬瓜仁、桃仁、鱼腥草同用,以奏祛痰排脓之效。
用量:3-10克。
禁忌:阴虚火旺、久咳、麻疹不发者不宜应用:胃溃汤,咳血者,以防刺激胃粘膜、升提太过而不宜用之。
参考资料:
成分:含桔梗皂甙、桔梗酸A、B、C、桔梗糖及微量生物碱。
药理研究:
有镇静、镇痛及解热作用,与桔梗皂甙抑制中枢有关,小剂量可刺激胃粘膜引起呕吐,并能反射地引起支气管分泌增多,使痰稀释易咳出。
苦杏仁
《本经》
为蔷薇科落叶乔木山杏之成熟种子。
别名:衡儿,北杏仁。
处方用名:苦杏仁,杏仁,光杏仁。
药用部分:种子。
性味;苦、微温,有小毒。
归经:入肺、大肠经。
功能: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主治与应用:1.风热咳嗽。
伍用桑叶、薄荷。
2.肺热咳嗽。
合用桔梗、黄芩、芦根。
3.喘息多痰。
风寒喘咳者合麻黄、甘草;风热咳喘者合桑叶、菊花;燥热喘热者伍桑草。
4.津枯血少便秘。
配火麻仁、桃仁、当归。
用量:3-10。
禁忌:肺虚咳喘者忌用。
参考资料;
成分:含苦杏仁甙、苦杏仁甙酶和脂肪油。
苦杏仁甙经酶或酸水解产生氢氰酸等。
药理研究:
对呼吸中枢有镇静作用。
过量易中毒,中毒时民间用杏树内皮60克水煎服以解毒。
本品含有约50%脂肪油,故有通便作用。
百部
《别录》
为百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直立百部的块根。
别名:百部根。
处方用名:百部、炙百部、蒸百部。
药用部分:块根。
性味:甘、苦、平。
归经:入肺经。
功能:润肺止咳,灭虱杀虫。
主治与应用:
1.本品润而不燥,有较好的润肺止咳作用,对人型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
故最宜用于肺痨咳嗽,常合黄芩、白芨、沙参、党参配用。
2.各型咳嗽。
不论新咳、久咳、寒咳、热咳均中应用之。
3.灭虱杀虫。
蛲虫病,以百部30-50克煎取浓30-50ml,每晚保留灌肠一次;头虱、体虱,20%百部醇浸液成50%水浸液涂摸。
此外,对阴道滴虫也有杀灭作用。
用量:6-9克,小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