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纳中考试题集锦
《论语》十二章(2013-2022)中考真题集锦
《论语》十二章(2013-2022)中考真题集锦专题2:《论语十二章》一、(2022·北京·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则《论语》,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与“不义而富且贵”中“贵”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达官显贵 B.洛阳纸贵 C.物以稀为贵 D.春雨贵如油2.对“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一句的理解,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A.蔬菜米饭冷水,弯臂枕书苦读,读书的快乐是人生至乐。
B.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这样的生活也有乐趣。
C.健康的饮食习惯、劳逸结合的生活状态,是快乐的源泉。
D.艰苦的物质生活,使人获得心理的满足,从而得到乐趣。
3.根据两则《论语》及下面两则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材料一颜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而不改其乐。
夫富贵,人所爱也,颜子不爱不求,而乐乎贫者,独何心哉?天地间有至贵至爱可求而异乎彼者,见其大而忘其小焉尔。
见其大则心泰,心泰则无不足,无不足则富贵贫贱处之一也。
(取材于周敦颐《通书·颜子第二十三》)材料二初,公未显时,已欲任天下之重。
尝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夫忧人之忧,而欲免其忧,使人皆乐,然后与之同其乐。
(取材于王直《重修范文正公忠烈庙记》)颜回箪食瓢饮,孔子称赞他“贤哉”,师生二人志同道合。
周敦颐认为颜回他们倡导的人生追求已成为中华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2022·山西·中考真题)在班级举办的“善学精思”交流会上,启慧小组以下面的阅读材料为例,带领大家学习古诗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汇总与专项训练-《论语》十二章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汇总讲解+专题训练一、原文及翻译(1)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3)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够独立做事,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所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岁时能随心所欲,却不会逾越法度规矩。
”(4)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体会与理解,可以凭借这成为老师。
”(5)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茫而无所适从。
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有疑惑。
”(6)原文: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7)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8)原文: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高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汇总:《〈论语〉十二章》(解析版)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一、知识点汇总1、课文详解论语十二章〔先秦〕孔子及其弟子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里仁》)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子罕》)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阳货》)译文: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如何谈礼仪制度呢?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又从何谈音乐呢?”孔子说:“早晨能够得知真理,即使当晚死去,也没有遗憾。
”孔子说:“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
”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曾子说:“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大责任,路途漫长遥远。
以实行仁道为已任,不是很重大的责任吗?直到身死才能结束,不是很漫长遥远的吗?”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我所有的努力都废弃了;譬如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虽然只有一筐,但我也在前进。
论语十二章必考题
论语十二章必考题
1. 论语第十二章主要讲述了三位圣人的政治思想,以及他们对于君主的要求和对于改革的观点。
其中,第一、第三位圣人谈及了君主的德行和政治态度,第二位圣人谈及了改革的方法和策略。
请分别详细论述他们的主要观点。
2. 论语第十二章中,第一位圣人提到君主的德行和政治态度。
请简要概括并论述他对于君主的要求。
3. 论语第十二章中,第三位圣人强调了君主在选才用人方面的重要性。
请阐述他的观点并提供几个具体的例子。
4. 论语第十二章中,第二位圣人讲述了一种改革的方法和策略。
请详细论述他的观点,并说明为什么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推动社会的进步。
5. 论语第十二章中,三位圣人对于君主的要求和对于改革的观点有何异同之处?请结合论语的内容进行分析。
部编版初一语文《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及中考试题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及中考试题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并称“四书”。
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二、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不惑.()不逾矩..()()不思则罔.()不学则殆.()一箪.食()曲肱..而枕.()()()好.之者()笃.志()三、解释加横线的词语1. 学而时习..之2.有朋自.远方来3.人不知.而不愠.4.不亦君子..乎5.吾日三省...吾身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7.传.不习乎8.三十而立.9.四十不惑.10.不逾矩..11.温故.而知新..12.学而不思则罔.13.思而不学则殆.14.可以为...师矣15.人不堪.其忧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18.饭疏食...饮水.19.曲肱而...枕之20.不义..而富且贵21.于.我如浮云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3.择其善者..而从之24子在川上..曰25.逝.者如斯.夫26.不舍.昼夜27.三.军.可夺帅也28.匹夫..不可夺志也29.博学而笃.志30.切问..而近思..四、通假字1.不亦说乎通,意思是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意思是五、古今异义词语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今义:。
习,古义:;今义:)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今义:。
三,古义:,今义:)3.温故.而知新(古义: ;今义: ) 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 ;今义: 。
) (从,古义: ;今义: 。
) 5.可以..为师矣(古义: ;今义: ) 六、一词多义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 ) 可以为师矣( ) 3.知:人不知而不愠(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温故而知新( ) 2.而: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 4.乐:不亦乐乎(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七、成语归类(写出文中成语,至少五个)八、按要求默写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专项同步练习及答案(含中考阅读)
《论语⼗⼆章》知识点专项同步练习及答案(含中考阅读)《论语⼗⼆章》知识点专项同步练习及答案⼀、⽂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由孔⼦的弟⼦及再传弟⼦编撰⽽成。
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及其弟⼦⾔⾏。
《论语》共⼆⼗篇。
与、、并称“四书”。
2.孔⼦(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
相传他有弟⼦三千,贤者七⼗⼆⼈。
孔⼦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物孟⼦与孔⼦并称“”。
⼆、给下列加点字注⾳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传不习乎()不惑()不逾矩()()不思则罔()不学则殆()⼀箪⾷()曲肱⽽枕()()()好之者()笃志()三、解释加点词语1. 学⽽时习之()2.有朋⾃远⽅来()3.⼈不知⽽不愠()()4.不亦君⼦乎()5.吾⽇三省吾⾝()()6.与朋友交⽽不信乎()7.传不习乎()8.三⼗⽽⽴()9.四⼗不惑()10.不逾矩()()11.温故⽽知新()()12.学⽽不思则罔()13.思⽽不学则殆()14.可以为师矣()()()15.⼈不堪其忧()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18.饭疏⾷饮⽔()()()19. 曲肱⽽枕之()()20.不义⽽富且贵()21.于我如浮云()22.三⼈⾏必有我师焉()()23.择其善者⽽从之()24⼦在川上⽈()25.逝者如斯夫()()26.不舍昼夜()27.三军可夺帅也()28.匹夫不可夺志也()29.博学⽽笃志()30.切问⽽近思()()四、通假字1.不亦说乎通,意思是2.吾⼗有五⽽志于学通,意思是五、古今异义词语1.学⽽时习之(时,古义:;今义:。
习,古义:;今义:)2.吾⽇三省吾⾝(⽇,古义:;今义:。
三,古义:,今义:)3.温故⽽知新(古义:;今义:)4.择其善者⽽从之(善者,古义:;今义:。
从,古义:;今义:。
)5.可以为师矣(古义:;今义:)六、⼀词多义1.为:为⼈谋⽽不忠乎()可以为师矣()2.⽽:⼈不知⽽不愠()温故⽽知新()3.知:⼈不知⽽不愠()七、词语活⽤归类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温故⽽知新()4.乐:不亦乐乎()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成语归类(写出⽂中成语,⾄少五个)九、按要求默写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是: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4.当别⼈不了解⾃⼰、误解⾃⼰时,孔⼦提出不要焦虑:5.孔⼦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尚品质的句⼦是:6.孔⼦在《述⽽》篇中论述君⼦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7.唐太宗有⼀句名⾔“以⼈为鉴,可以知得失。
《论语十二章》中考综合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第12课】
《论语十二章》中考综合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第12课】班级:姓名:说明:根据习题难易度,分A卷和B卷,B卷中选择题知识点贯穿全六册古文。
一、A卷:夯实基础类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二、B卷:能力提升类题型:【理解性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选择题】班级:姓名:A卷:夯实基础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子】2、【时习】【时】,3、【不亦说乎】【不亦……乎】,【说】,4、【愠5、【君子】6、【吾】7、【日】8、【三省】【三】,【省】,9、【为人谋】10、【忠】11、【信】12、【传】13、【十有五】【有】,14、【立】15、【惑】16、【天命】【命】,17、【耳顺】18、【从心所欲】19、【逾矩】【逾】,【矩】,20、【温故而知新】21、【罔】22、【殆】23、【堪】24、【之】25、【者】26、【好】27、【乐】28、【饭疏食,饮水】【饭】,【疏食】,【水】,29、【于】30、【如浮云】31、【焉】32、【善者】33、【川上】【川】,34、【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逝,往】、【斯】,【夫】,35、【三军】36、【夺】37、【匹夫】38、【笃志】【笃】,39、【切问而近思】【切】,40、【仁】二、重点句子翻译: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翻译:5、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8、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翻译: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10、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翻译:1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专题03《论语》十二章(真题专练)-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
专题03:《论语》十二章(解析版)真题专练【1-2023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语文真题】领略了古诗文的“山川之美”后,彤彤再来请你一起学习中国古代文化经典——《论语》。
【甲】(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节选自《论语》)【乙】(4)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①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②。
君子笃③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④。
”(5)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节选自《论语》)【注释】①葸(xǐ):过分拘谨,胆怯懦弱。
②绞:说话尖酸刻薄,出口伤人;太急切而无容忍。
③笃:诚实,厚待。
④偷:刻薄。
9. 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为.人谋而不忠乎____________(2)四十而不惑.____________(3)故旧不遗.____________(4)天下有道则见.____________10. 请你用“/”给【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两处)。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11.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
12. 请你从以上五则《论语》中任选一则,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和认识。
【答案】9. ①替②迷惑,疑惑③遗忘④出仕做官10.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11. (1)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2)国家政治清明而自己却无所作为,贫穷低贱,这是可耻的。
12. 示例一:由“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可知,人们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成熟,对生活的和人生就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论语》十二章【知识清单】2024年中考语文必考文言文篇目考点链接对比拓展
1.《论语》十二章1.[统编教材课后习题]孔子及其弟子在学习方法上有哪些观点?选择其中一点谈炎你的体会。
[答案] 学习方法上的观点有:“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示例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两句话阐明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我们常用的最有效的读书方法。
一味读书而不去思考,就会被书本牵着鼻子走,而失去主见,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反之,一味空想而不去学习和实践,终究一无所得。
示例2:“温故而知新”这句话讲的是在学习过程中,温习旧知识后,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体会,强调“悟”,即思考的重要性。
我对这句话有较深的体会:上初中时,我时常会拿起小学时的课本来复习,每次复习后,就会比以前有更深的理解,更深的体会,有时还能发现一些以前不曾注意的新的知识,由此可见复习的重要性,何乐而不为呢?2.孔子及其弟子在学习态度上有哪些观点?选择其中一点谈炎你的体会。
[答案] 学习方法上的观点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示例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说是的关于兴趣的问题,可以说,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动力,从兴趣入手,才能真正培养出一个好学的学生来,而且比起一味地督促去学习,效果要好得多。
就像我对音乐的喜欢,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对音乐有一定的喜欢,当父母为我报音乐特长班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而且在练习的时候根本不用家长去催促,总是自觉自愿地乐此不疲地去完成那在别人看来枯燥无味的五线谱。
3.“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三个句子能不能互换位置?[答案]不能。
因为这三个句子针对的对象依次是”他人”“朋友”“自己”,体现了一种由疏到亲、由人到已的顺序,更好地体现了曾子先人后已、以天下为已任的高尚情操。
互换后就破坏了这个顺序,也就不能很好地体现曾子的这种高尚品格。
1. [统编教材课后习题]下列句子都是关于修养的,请结合注释,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请你任选一句,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悟。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纳及中考试题集锦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纳及中考试题集锦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7.给下面加点的词注音。
(2分)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H. 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2分)不亦说.乎( ) 温故.而知新( )9.下列加点词与“可以为师矣”一句中“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A.先帝不以.臣卑鄙 B.可以.一战 C可以.调素琴 D.皆以.美于徐公10.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11. 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同样获益匪浅,请写出初中语文课本“孔子语录”中的一则成语或格言警句(试卷上的除外)。
(2分) 答:2012年黑龙江省黑河市\、齐齐哈尔市(一)阅读文言文,回答11—15题。
(共11分)【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节选自《<论语>十则》)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2分)(1)腰:(2)知:12.翻译下列语句。
(2分)(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译文:(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13.【甲】段主要采用了__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突出“余之勤且艰”的求学经历;【乙】段则是典型的_________体,表述了孔子的为学之道。
《论语十二章》中考综合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第12课】
《论语十二章》中考综合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第12课】班级:姓名:说明:根据习题难易度,分A卷和B卷,B卷中选择题知识点贯穿全六册古文。
一、A卷:夯实基础类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二、B卷:能力提升类题型:【理解性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选择题】班级:姓名:A卷:夯实基础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子】2、【时习】【时】,3、【不亦说乎】【不亦……乎】,【说】,4、【愠5、【君子】6、【吾】7、【日】8、【三省】【三】,【省】,9、【为人谋】10、【忠】11、【信】12、【传】13、【十有五】【有】,14、【立】15、【惑】16、【天命】【命】,17、【耳顺】18、【从心所欲】19、【逾矩】【逾】,【矩】,20、【温故而知新】21、【罔】22、【殆】23、【堪】24、【之】25、【者】26、【好】27、【乐】28、【饭疏食,饮水】【饭】,【疏食】,【水】,29、【于】30、【如浮云】31、【焉】32、【善者】33、【川上】【川】,34、【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逝,往】、【斯】,【夫】,35、【三军】36、【夺】37、【匹夫】38、【笃志】【笃】,39、【切问而近思】【切】,40、【仁】二、重点句子翻译: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翻译:5、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8、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翻译: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10、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翻译:1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过关训练-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要点梳理与练习(全国通用)原卷版
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要点梳理与练习(全国通用)《〈论语〉十二章》(过关训练)(解析版)知识卡片文言文阅读之★[知识梳理]强化两个意识:一是语境意识,即根据语境灵活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整体翻译。
二是分点意识,切忌笼统应付,应当注意逐一落实。
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
★[技巧点拨]文言文翻译的10点方法:1、留(原词保留):像古汉语中基本词汇、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官名、朝代名、度量衡单位等词语,译时均可保留原词,不必翻译。
2换(古今词代替)换,就是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如:①吾本布衣,汝亦黎民。
这里“吾”“汝”直接换为“我”“你”;“布衣”“黎民”换为“百姓”即可。
②而翁归,自与汝复算尔。
这里“而”“翁”“汝”应分别换成“你”“爹”“你”。
3 对(对应翻译):主要包括通假字要解释为对应的通假本词的意义:一般词语最好翻译为一个包含此语素的现代汉语常用词语等。
例如:①商君佐之。
这里的“佐”翻译为“辅佐”较好,帮助,辅助也可。
②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这里的“游”翻译为“游玩”较好。
4、转(转词意译):文言文中有一些习惯用语(如“下车”),运用比喻、借代(“秋毫”)等修辞用语,形象描绘的词语(“乞骸骨”、“山陵崩”)等,要根据语境转换词语,意译。
①上书乞骸骨:上书请求退休,回家养老。
②一旦山陵崩:万一有意外(有个三长两短,有个好歹)③刎颈之交:成为能以生死相托的朋友。
④世无孔子:当世没有像孔子那样的智慧贤人。
5 调(调整语序):文言文常见特殊句式(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语后置)以及固定句式翻译时要调整过来。
2024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测试论语十二章含解析
《论语》十二章学问梳理一、重点字词1. 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__(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__2. 古今异义饭疏食,饮水.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3. 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饭.疏食,饮水原意为:煮熟的谷类食品,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 (2)名词作状语学而时.习之原意为:时间,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3)动词作名词传.不习乎原意为:传授,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4)形容词作名词温故.而知新.原意为:旧的,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原意为:新的,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4. 一词多义(1)乐:①不亦乐.乎F____________②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____________(2)知:①人不知.而不愠F ____________②温故而知.新 ____________③人知.从太守游而乐(《醉翁亭记》) ____________④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____________(3)从:①七十而从.心所欲 ____________②择其善者而从.之F ____________③客从.外来(《邹忌讽齐王纳谏》) ____________5. 重点实词(1)学而时习..之时习:___________时:_____________(2)人不知而不愠.愠:_____________(3)不亦君子..乎君子:___________(4)吾日三省....吾身吾:_____________日:_____________三省:___________三:_____________省:_____________(5)为人谋.而不忠.乎谋:_____________(6)与挚友交而不信.乎信:_____________(7)三十而立.立:_____________(8)四十而不惑.惑:_____________(9)五十而知天命.命:_____________(10)六十而耳顺..耳顺:___________(11)不逾矩..逾:_____________矩:_____________(12)学而不思则罔.罔:_____________(13)思而不学则殆.殆:_____________(14)一箪.食箪:_____________(15)人不堪.其忧堪:_____________(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_____________(17)曲肱.而枕之肱:_____________(18)不义.而富且贵义F:____________(19)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___________(20)子在川上..曰川上:___________川:_____________ (21)逝.者如斯.夫逝:_____________斯:_____________(22)三军..可夺.帅也三军:___________夺:_____________(23)匹夫..不行夺志也匹夫:___________(24)博学而笃志..笃志:___________(25)切.问而近思切:_____________(26)仁.在其中矣仁:_____________6. 文言虚词①学而.时习之 _____________②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___(1)而③学而.不思则罔 _____________④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_____⑤曲肱而.枕之 _____________⑥博学而.笃志 _____________①学而时习之 _____________(2)之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_____________③曲肱而枕之. _____________①不亦说乎. _____________(3)乎②为人谋而不忠乎. _____________①为.人谋而不忠乎 _____________(4)为②可以为.师矣 _____________(5)与.挚友交而不信乎 _____________①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_____________(6)于②于.我如浮云 _____________(7)可以.为师矣 _____________(8)学而不思则.罔 _____________①贤哉,回也. _____________(9)也②三军可夺帅也. _____________(8)盖.石性坚重 _____________(9)遂.反溯流逆上矣 _____________①如其.言 _____________(10)其②但知其.一 _____________(1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_____________(11)不义而富且.贵 _____________(12)必有我师焉. _____________①其.不善者而改之 _____________(13)其②仁在其.中矣 _____________(14)逝者如斯夫. _____________二、重点句子翻译1.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课后习题)2.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挚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课后习题)3.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专题01《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检测题 (学生版)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专题《<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检测题一、理解背默题1、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
2、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3、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来表示。
4、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5、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6、表达对远方朋友到来的喜悦之情,《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
”7、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8、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9、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10、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11、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12、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二、词语解释题1、时.习:。
2、不亦说...乎:。
3、吾日三省...吾身:。
4、为人谋而不忠.乎:。
5、十有.五:。
6、温故.而知新.:。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8、饭疏食...,饮水.:。
9、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0、笃.志:。
11、切.问而近.思:。
三、翻译句子题(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吾日三省吾身。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四、内容理解题1.在“温故”和“知新”、“学”与“思”的问题上,孔子是怎么认为的?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每天从哪三个方面反省自己?对自己有什么要求?这句中所包含的成语是什么?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在从师这个问题上,孔子的意见是什么?4.孔子那种“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操守观点,在今天还适用吗?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完整版)《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纳及中考试题集锦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释加点词。
()古来2012年山西省7.wǎng dài8. (2分) 愉快学过(旧)的知识9. B (2分)10.(2分)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聪明的。
11.(2分) (正确默写初中语文课本“孔子语录”中的成语或格言警句)2012年黑龙江省黑河市\、齐齐哈尔市 (一)阅读文言文,回答11-15题。
(共11分)11.(1)腰:腰佩。
(2)知:通“智”,聪明。
评分说明:(2分)每小题各1分。
12.(1)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不羡慕他们。
(2)温习旧的知识能有新的体会、发现,可以凭(这一点)当老师了。
评分说明:(2分)每小题各1分,意思正确即可。
13.对比语录评分说明:(2分)每空1分。
14.【甲】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或“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评分说明:(2分)每句各1分。
15.示例:作者身处锦衣玉袍的富家子弟中,一点也不羡慕,不自惭形秽,因为他内心有精神的安慰和思想的寄托,反而能够更加勤奋的学习。
这就是对自我的反省。
评分说明:(3分)结合“不贤而内自省”1分,联系甲段内容加以论述1分,语句通顺1 201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13.“学”是“思”的先决条件,先学后思符合认知规律。
(意思对即可)【2015·福建省泉州卷】(一)(16分) 5.(3分)B 6.(3分)共同,一起坠落欣赏7.(6分)(1)早晨的薄雾将要散尽,猿猴和鸟儿此起彼伏的鸣叫。
(“歇”,“乱”各0.5分)(2)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
(“曲”,“亦”各0.5分)8.(4分)甲文:①作者欣赏山林之美的情趣。
②作者酷爱山林,归隐林泉的志趣。
③作者将内心对山林之美的感受与友人分享的乐趣。
(2分,答出一点即可)乙文:①粗茶淡饭却能随遇而安(安贫乐道)。
②视不正当得到的富贵如浮云的高尚情操。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纳及中实用考试题--精选集锦
2017年秋七年级语文周练练习版《咏雪》1、《世说新语》是六朝小说的代表作,是(朝代)人(姓名)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 3 分)2、解说以下句中的加点词。
( 3 分)(1)俄.而.雪骤:(2)未若柳絮因.风起:(3)讲.论.文.义.:(4)寒雪日内.集.:(5)与儿.女.讲论文义:(6))未.若.柳絮因风起:3、翻译以下句子:( 3 分)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繁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4、请用“/”区分以下句子的朗诵节奏,停留次数是两次。
( 1 分)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5、与“撒盐空中差可拟”中“差”意思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 (2 分)A.差强者意B.错落不齐C.成绩差D.出公差6、《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创造了一种的家庭气氛。
( 2 分)7、,文中两句咏雪句子,你认为谢太傅终究满意谁的答案?为何?( 3 分)答:8、“未若柳絮因风起”被后代称为咏雪佳句,妙在哪处?(3 分)答:9、请写出古诗文中的咏雪的佳句两句:(2 分)《陈太丘与友期》1.解说以下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 2 分)(1)与友期行()(2)去后以致()(3)相委而去()(4)下车引文()2.“君”尊“君”家“君”的称呼有何不一样?( 3 分)君:尊君:家君:3、翻译以下句子。
( 2 分)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4.请按要求写出这则故事下述一些内容。
( 2 分)故事的因由:故事的发展:故事的热潮:故事的结局:5、写出以下句中省略的内容(3 分)()过中不至: ______ 。
()去后()以致:______ __6、关于元方来说,友人缺少哪两种品行?缺少的品行详细表此刻哪?(2 分)7、陈元方的言行有对有错,请分别指出于下:( 3 分)对:①②错:8、“友人惭”的原由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 1 分)9、.故事中友人听了陈元方的话后感觉特别愧疚,但是陈元方仍旧“入门不管”,若是是你,你会怎么做?( 2 分)10、学习本文,你理解了如何的道理?请写出一句与此有关的名言( 3 分)1 1、你知道近似道韫、元方的故事吗?请写出一个有关的人物及其事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及中考试题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并称“四书”。
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二、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不惑.()不逾矩..()()不思则罔.()不学则殆.()一箪.食()曲肱..而枕.()()()好.之者()笃.志()三、解释加横线的词语时习:_________________ 时,_________________不亦说(yue)乎:_________________ 说,_________________愠(yun):_________________君子:_________________吾:_________________ 日:_________________ 三省(xing):_________________ 三,_________________ 省,_________________ 为人谋:_________________ 为,_________________忠:_________________信:_________________ 传(chua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有五:_________________ “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立:_________________惑:_________________ 天命:_________________ 命_________________耳顺:_________________ 从心所欲:_________________逾矩:_________________ 逾:_________________ 矩:_________________温故而知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罔(wang):_________________殆(dai):_________________箪(dan):_________________堪:_________________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者:_________________好(hao):_________________乐:_________________饭疏食,饮水:_____________________饭,_________________ 疏食,_________________ 肱(gong):_________________于:_________________焉:_________________善者:_________________川:_________________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逝,_________________ 斯,_________________三军:_________________夺:_________________ 匹夫:_________________笃志(du):_________________ 笃:_________________切问而近思:_________________ 切:_________________ 仁:_________________六、一词多义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3.知:人不知而不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温故而知新()2.而: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4.乐:不亦乐乎()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七、成语归类(写出文中成语,至少五个)八、按要求默写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九、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文: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译文:4.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
译文:5.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7.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2012年山西省阅读《论语》(节选),完成7—11题。
(10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7.给下面加点的词注音。
(2分)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H. 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2分)不亦说.乎( ) 温故.而知新( )9.下列加点词与“可以为师矣”一句中“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A.先帝不以.臣卑鄙 B.可以.一战 C可以.调素琴 D.皆以.美于徐公10.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11. 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同样获益匪浅,请写出初中语文课本“孔子语录”中的一则成语或格言警句(试卷上的除外)。
(2分)答:2012年黑龙江省黑河市\、齐齐哈尔市(一)阅读文言文,回答11—15题。
(共11分)【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节选自《<论语>十则》)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2分)(1)腰:(2)知:12.翻译下列语句。
(2分)(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译文:(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13.【甲】段主要采用了__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突出“余之勤且艰”的求学经历;【乙】段则是典型的_________体,表述了孔子的为学之道。
(2分)14.分别从【甲】【乙】两段中找出表述学习态度的句子,并抄写在下面。
(2分)15.请结合【甲】段内容,谈谈你对“见不贤而内自省”一句话的理解。
(3分)答:201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13.《论语》在论述“学”与“思”的关系时,为何不先说“思而不学则殆”,而是先说“学而不思则罔”?说说你的理解。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0年吉林省)论语(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
”(《述而》)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泰伯》)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子罕》)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子张》)[注释]识:记住。
厌:满足。
好古:爱好古代文化。
及:赶上,追上。
鄙夫:鄙陋浅薄的人。
亡:指不知道的东西。
9.《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家经典著作之一。
(1分)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读音和意义都不同的一组是。
(2分)(1)学而时习之/学如不及(2)吾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内自省也(3)诲女知之乎/诲人不倦(4)是知也/日知其所亡11.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吾日三省吾身”的具体内容。
(2分)答:12.请写出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理解。
(2分)答:13.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
(2分)答:14.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我们为人处世有什么启示?(2分)答:15.选文后五则内容都与学习有关,请你选择感悟最深的一则,写出在学习方面所获得的启示。
(4分)2012年山西省7. wǎng dài8. (2分) 愉快学过(旧)的知识9. B (2分)10.(2分)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聪明的。
11.(2分) (正确默写初中语文课本“孔子语录”中的成语或格言警句)2012年黑龙江省黑河市\、齐齐哈尔市(一)阅读文言文,回答11-15题。
(共11分)11.(1)腰:腰佩。
(2)知:通“智”,聪明。
评分说明:(2分)每小题各1分。
12.(1)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不羡慕他们。
(2)温习旧的知识能有新的体会、发现,可以凭(这一点)当老师了。
评分说明:(2分)每小题各1分,意思正确即可。
13.对比语录评分说明:(2分)每空1分。
14.【甲】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或“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评分说明:(2分)每句各1分。
15.示例:作者身处锦衣玉袍的富家子弟中,一点也不羡慕,不自惭形秽,因为他内心有精神的安慰和思想的寄托,反而能够更加勤奋的学习。
这就是对自我的反省。
评分说明:(3分)结合“不贤而内自省”1分,联系甲段内容加以论述1分,语句通顺1201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13.“学”是“思”的先决条件,先学后思符合认知规律。
(意思对即可)【2015·福建省泉州卷】(一)(16分) 5.(3分)B 6.(3分)共同,一起坠落欣赏7.(6分)(1)早晨的薄雾将要散尽,猿猴和鸟儿此起彼伏的鸣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