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部编八下语文24.《唐诗三首》同步精选练习(附答案)

合集下载

第24课《唐诗三首》(练习)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解析版)

第24课《唐诗三首》(练习)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解析版)

第24课唐诗三首一、基础与巩固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风怒号.()沉塘坳.()布衾.()突兀.()辗.冰辙()口称敕.()叱.牛()纱绫.()【答案】háoào qīn wùniăn chìchìlíng【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易错字的读音和多音字。

注意“号”“衾”“辗”等易错读音。

2.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

(1)高者挂罥.长林梢()(2)秋天漠漠向.昏黑()(3)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4)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5)伐薪.烧炭南山中()(6)卖炭得钱何所营.()(7)回车叱.牛牵向北()(8)宫使驱将惜.不得()【答案】挂结接近遮盖高耸的样子木柴谋求、需求吆喝吝惜【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

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突兀:高耸的样子。

3.补充句子(1)翩翩两骑来是谁?________。

(2)夜来城外一尺雪,________。

(3)半匹红纱一丈绫,________。

(4)________,秋天漠漠向昏黑。

(5)自经丧乱少睡眠,________!(6)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达诗人推己及人、关心民生疾苦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7)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词约意丰,概括诗人长期以来贫困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杜甫舍己为人的献身精神、博大的胸襟、至死不悔的决心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9)《卖炭翁》中饱含怜惜之情,体悟卖炭老人之忧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10)《卖炭翁》中描写卖炭翁肖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语文八下24《唐诗三首》练习及解析

部编版语文八下24《唐诗三首》练习及解析

部编版语文八下24《唐诗三首》练习及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0分)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B.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C.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D.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2.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汗青”特指史册;“桑梓”指家乡;“芙蕖”“水芙蓉”是荷花的别称。

B. “扑朔迷离”“刮目相待”“醉翁之意不在酒”分别出自《木兰诗》《孙权劝学》《醉翁亭记》。

C. 《论语》《乡愁》《端午的鸭蛋》《变色龙》的作者分别是孔子、余光中、汪曾祺、契科夫。

D. 《石壕吏》是杜甫《三吏》之一;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五行”即水火木金土。

3.下列诗歌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 《石壕吏》是一首叙事诗,明写老妇,暗写差吏B. 《又呈吴郎》中诗人对吴郎禁止西邻寡妇打枣予以严厉指责,并点明了造成寡妇穷困的原因是横征暴敛和连年战乱C. 《登岳阳楼》中诗人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联系在一起,意境深远,情怀浩然D. 《卖炭翁》是一首讽喻诗,揭露、批判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也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铭”,刻在器物上的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一般文辞精炼、讲究押韵。

后来成为一种文体,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文中的主旨句是“何陋之有?”。

B. 鲁迅,原名周树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都出自他的散文诗集《朝花夕拾》。

C. 新闻又称为消息,其主要特点是用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报道迅速及时。

一则新闻通常包括标题、电头、导语、主体和结语这五结构。

D. 杜甫的诗“三吏”“三别”,真实的反应了唐朝安史之乱时期,战乱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以及对社会造成的极大破坏,《石壕吏》便是其中的一首。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5.填空。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唐诗三首》同步练习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唐诗三首》同步练习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唐诗三首》同步练习1.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即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木兰诗》节选)【乙】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石壕吏》杜甫)(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

①愿为市鞍马()②赏赐百千强()③老翁逾墙走()④存者且偷生()(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②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B.“木兰不用尚书郎”可以看出木兰不慕名利,也暗含她对女扮男装不宜在朝为官的担忧。

C.“暮投石壕村”寥寥五字,点明投宿的时间和地点,为悲剧的事件提供了典型环境。

D.“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两句说明这户人家贫穷不堪,已经没有什么可让官吏搜刮的了。

(4)《木兰诗》中写了木兰征途中的“夜色”,《石壕吏》中也写了“夜色”,它们在诗中分别起什么作用?(5)“独与老翁别”换成“挥手与翁别”好不好?请简要分析。

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24《唐诗三首》(课后解析)含答案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24《唐诗三首》(课后解析)含答案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24《唐诗三首》(课后解析)一、参考答案:第一节:写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情景。

第二节:写茅草被顽童抱去和诗人的叹息。

第三节:写大雨中诗人长夜沾湿的苦痛,彻夜难眠。

第四节:写诗人推己及人的博大胸怀和他的美好理想。

这首诗蕴含着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表现了诗人关心人民疾苦的胸怀和崇高的理想。

解析: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概括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参考答案:《卖炭翁》讲述了一个卖炭老人艰难谋生的故事。

通过写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统治者对人民的强行掠夺,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

2020部编八下语文24.《唐诗三首》同步精选练习(附答案)

2020部编八下语文24.《唐诗三首》同步精选练习(附答案)

24.《唐诗三首》同步精选练习一、基础积累·语言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石壕吏.()邺.()城戍.()老姬.()幽咽(..)庇.()敕.()挂罥.()布衾.()突兀.()两鬓.()长.林梢()沉塘坳.()三重.茅()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吏呼一何..怒(2)三男邺城戍.(3)二男新.战死(4)死者长已.矣(5)如闻泣幽咽..(6)忍能..对面为盗贼(7)秋天漠漠向.昏黑(8)布衾.多年冷似铁(9)长夜沾湿何由彻...(10)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11)卖炭得钱何所营.(12)手把文书口称敕.(13)系向牛头充炭直.3.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2)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3)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4)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4.理解性默写。

(1)《石壕吏》中,寥寥十个字,不仅点明了投宿的时间和地点,而且和盘托出了兵荒马乱、鸡犬不宁、一切脱出常轨的时代氛围的诗句是:,(2)《石壕吏》中,表现人民长期深受兵役之苦(或表明捕吏凶暴,老妇凄苦)的语句是:!!(3)《石壕吏》中,表明老妇家遇不幸,亲子战死,揭露战争罪恶的语句是:,o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描写秋天凄凉氛围的语句是:,;抒发作者虽身居漏雨屋舍但仍关心天下百姓疾苦的美好感情的句子是:,!(5)《卖炭翁》中描写卖炭翁肖像的句子是:,;反映卖炭翁矛盾心理活动的句子是:,。

5.请用准确、连贯的语言为下面八年级(8)班同学绘制的《石壕吏》编演短剧的流程图作完整介绍。

6.古诗文中常会运用借代引人联想,有“以繁代简,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之效。

以下借代匹配错误的一项是()A.婵娟——月亮B.折柳——思乡C.汗青——史册D.庙堂一—朝廷7.“校园诗词大会”中,“文字线索题”的环节扣人心弦。

而在比赛的筹备过程中,命制试题的同学也颇费心思,请你完成以下填空。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4《唐诗三首》(同步习题原卷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4《唐诗三首》(同步习题原卷版)

24《唐诗三首》(同步习题)(原卷版)一、选择题1.(2021·全国八年级期末)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挂罥.(juàn)翩.翩(piān)邺城戍.(shù)B.塘坳.(ào)老妪.(yù)口称敕.(chì)C.两鬓.(bìn)突兀.(wù)辗.冰辙(niǎn)D.布衾.(jīn)幽咽.(yè)风怒号.(háo)2.(2020·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茅飞度江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

B.公然抱茅人竹去,唇焦口躁呼不得。

C.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值。

D.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3.(2020·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A.八月/秋高/风怒号B.老翁/逾墙走C.满面/尘灰/烟火色D.半匹红纱/—丈/绫4.(2021·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自己的茅屋被秋风吹坏后的窘况,同时表现了诗人为天下“寒士”着想的高尚情操。

B.诗歌以描述开篇,用写实的手法,写了秋风的威力与声势,也写了诗人无可奈何的情状。

C.当秋雨来临时,诗人不再关心自己的茅屋,而把大量的精力用在关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上。

D.这是一首歌行体的古诗,连续、频繁的韵脚变换体现了“歌”的特点。

5.(2020·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对《石壕吏》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老翁早已超过服兵役的年龄,但仍然要被“抓丁”,由此可见世道的混乱及横征暴敛的祸害。

B.“呼”“啼”“怒”“苦”。

把矛盾的尖锐性揭示出来,表现了差吏如狼似虑的狰狞,以及老妇悲苦痛哭的凄惨。

C.诗中“更无人”与母,孙的存在,在逻辑上存在矛盾,表现了老妇的机智;不想让官吏把人都抓走。

部编版八下语文《唐诗三首》同步精选练习(附答案)

部编版八下语文《唐诗三首》同步精选练习(附答案)

24.《唐诗三首》同步练习一、基础练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逾.()邺.城()戍.()老妪.()幽咽.()怒号.()挂罥.()塘坳.()庇.()突兀.()伐薪.()两鬓.()辗.冰辙()翩翩..()广厦.()口称敕.()一丈绫.()2.解释下列通假字系向牛头充炭直.()3.解释下列多义词①安安.得广厦千万间()风雨不动安.如山()②自归来倚杖自.叹息()自.经丧乱少睡眠()4.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1)一男附书.至(古义:。

今义:书籍。

)(2)老翁逾墙走.(古义:。

今义:行走。

)(3)听妇前致词..(古义:。

今义:指在举行某种仪式时说勉励、感谢、祝贺、哀悼等的话。

)(4)出入无完裙.(古义:。

今义:仅指裙子。

)(5)请.从吏夜归(古义:。

今义:用于希望对方做某事,敬辞。

)(6)忍.能对面为盗贼(古义:。

今义:忍耐。

)(7)长夜沾湿何由彻.(古义:。

今义:彻底。

)(8)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古义:。

今义:突然。

)5.文本感知(1)用一句话概括《石壕吏》的主要内容。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共有四节,请概括每节的主要内容。

(3)《卖炭翁》一诗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二、巩固提高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怒号.(háo)丧.乱(sāng)大庇.(bì)敕.(shè)B.挂罥.(juàn)突兀.(wù)冰辙.(zhé)戍.(shù)C.塘坳.(ào)幽咽.(yàn)翩翩..(piān)辗.(niǎn)D.倚.杖(yǐ)两鬓.(bìn)广厦.(xià)叱.(chì)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吏呼一何..怒(2)存者且偷生..(3)翩翩两骑.来是谁(4)高者挂胃..长林梢(5)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3.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伐薪/烧炭/南山中B.八月/秋高风/怒号C.风雨不动/安如山D.心忧炭贱/愿天寒4.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A.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部编八下语文24 《唐诗三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八下语文24 《唐诗三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4 《唐诗三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石壕吏》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均为杜甫在“安史之乱”中的名作,表现了诗人对战争的控诉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但具体的写作手法有所不同。

《石壕吏》只是“客观”地叙述,并无情感、态度的直接表露;《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则先描述个人遭际,结尾处借助议论和抒情升华。

试结合作品分析这两种写法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石壕吏》:诗人以旁观者的身份,通过记叙的方式对诗中典型人物老妇的言行进行了客观的呈现。

整个故事的情节是在诗人屏息凝神的倾听中进行的。

老妇的诉说,完全是给“捉人”的差役听的,差役当时的反应诗人一字没写,但从老妇的倾诉之中可以想象出差役当时的凶狠蛮横以及对老妇的呵叱追问。

诗人采用这种“让事实说话”的形式,既使诗歌语言朴实简练,又在客观记叙中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倾向,同时给读者留下了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具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写的是诗人自己在一场暴风雨中的经历,这个事件本身可以生发出许多不同的主题,但诗人并未停留于对自身遭遇不幸的描述,而是推己及人,联想要为天下寒士谋取温饱,从而体现了一种博大的胸怀。

不借助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读者是无法感受到的。

二、《卖炭翁》讲述了卖炭翁以伐薪烧炭艰难维持生计却横遭掠夺的悲惨故事,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诗人的态度又是怎样通过对人物、事件的描述表现出来的?参考答案:作者通过对卖炭翁烧炭、运炭、卖炭的劳苦过程的叙写,对“宫使”夺炭这一场景的记叙,对卖炭翁精练传神的肖像描写和反常、矛盾的心理描写,以及对“宫使”横行霸道的丑恶行径的描写,表达了对统治阶层罪恶的揭露和控诉,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揭露了当时宦官假借宫市之名强取豪夺民间财物的社会现实。

三、这三首诗中都有不少精彩的描写,如《石壕吏》中对老妇“致词”的描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对恶劣天气和生活环境的描写,《卖炭翁》中对卖炭老人肖像、心理、动作的描写。

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24课《唐诗三首》同步练习(培优卷)

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24课《唐诗三首》同步练习(培优卷)

【课堂跟踪练·追踪课堂核心】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24课《唐诗三首》同步练习(培优卷)一、单选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挂胃.(juàn) 幽咽.(yè)一丈绫.(líng)B.塘坳.(ào) 伐薪.(xīn)口称敕.(chì)C.两鬓.(bìn) 突兀.(wù)辗.(niǎn)冰辙D.布衾.(jīn) 庇.(bì)护风怒号.(háo)2.下列对诗句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中的两个“一何”,既运用了反复手法,又引出了吏与妇情绪的强烈对比,加重了感情色彩,有力地渲染出差役的如狼似虎、老妇的哀苦可怜,并为老妇下面的诉说制造悲愤的气氛。

B.“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诗人由自己联想到他人,忧国忧民的情怀让他不禁发出了这样的呼喊,表现了诗人从“床头屋漏”等痛苦的生活体验中迸发出的激情和希望。

C.“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两句诗是全诗的主旨所在,写出了诗人饱尝民间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和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可贵精神,表现了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

D.“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中:“千余斤”,点明炭的数量,暗示卖炭翁付出的血汗之多;“惜不得”,诗人以心理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勇敢反抗。

二、综合题学校将在开学日赠送新年贺卡的活动,请你参与以“龙行龘龘”为主题制作新年贺卡设计。

3.请你为贺卡正面①②处分别选择正确的汉字。

A.喜B.嬉C.禧D.嘻⑴ ⑴4.根据主题意义,小稠同学搜集了诗文,邀你一起整理【贺卡•阐释区】的素材内容。

5.小州同学打算在【寄语区】书写一首关于“龙”的古诗,来表达对同学的鼓励与期待。

请你仔细阅读【甲】【乙】两诗,从中选择一首推荐,并说明你的推荐理由。

6.综合性学习。

2024年是中国农历的甲辰龙年,学校开展以“龙年话龙”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2020统编八下语文24.《唐诗三首》同步练习(附答案)

2020统编八下语文24.《唐诗三首》同步练习(附答案)

24.唐诗三首一、基础过关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戍.()老妪.()幽咽.()三重.()茅挂罥.()沉塘坳.()俄顷.()布衾.()丧.()乱庇.()护突兀.()敕.()令叱.()咤伐薪.()2.下列各句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B.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C.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D.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3.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暮投石壕村投.:(2)妇啼一何苦一何..:(3)听妇前致词前致词..:(4)三男邺城戍戍.:(5)一男附书至附书至...:(6)二男新战死新.:(7)死者长已矣已.:(8)惟有乳下孙乳下孙...:(9)出人无完裙裙:(10)老妪力虽衰老姬..:(11)如闻泣幽咽幽咽..:(12)高者挂胃长林梢胃:长.:(13)忍能对面为盗贼忍:能.:(14)唇焦口燥呼不得呼不得...:(15)秋天漠漠向昏黑向.:(16)自经丧乱少睡眠丧.乱:(17)长夜沾湿何由彻彻.:(18)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突兀..:(19)伐薪烧炭南山中薪.:(20)两鬓苍苍十指黑苍苍..:(21)卖炭得钱何所营营.:(22)市南门外泥中歇市.:(23)翩翩两骑来是谁翩翩..:(24)手把文书口称敕敕.:(25)系向牛头充炭直直.:4.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石壕吏》是一首杰出的现实主义的叙事诗,写了差吏到石壕村乘夜捉人征兵,连年老力衰的老妇也被抓服役的故事,揭露了官吏的残暴和兵役制度的黑暗,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

B.《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通过对屋破漏雨情节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在战乱年代的贫困生活和关心天下寒士的善良愿望。

C.《卖炭翁》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D.“自经”二句,表明从安史之乱以来,诗人因忧国忧民,早已难以入眠,更何况“长夜沾湿”,又怎么能挨到天亮呢?诗人彻夜难眠,浮想联翩,由此时联想到丧乱以来,由风雨飘摇的茅屋联想到国家和人民,为下文做好铺垫。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24(唐诗三首)练习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24(唐诗三首)练习

部编版八下24《唐诗三首》《石壕吏》一、文常本文选自《》。

唐肃宗乾元元年,为平定,唐军围攻叛军所占的邺郡,胜利在望乾。

次年春,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全线崩溃,退守河阳,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

杜甫此时从洛阳回华州。

途径新安、石壕、潼关等地,根据目睹的现实写了一组诗,《石壕吏》是其中一首。

【参考答案】杜诗详注安史之乱《三吏》二、词语解释吏:投:逾:一何:前致辞:戍:附书至:新:已: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完裙:。

裙,这里泛指。

老妪:幽咽:【参考答案】吏:小官,这里指差役投:投宿逾:越过;翻过一何:多么前致辞:走上前(对差役)说话戍:防守附书至:稍信回来新:最近已:停止,这里指生命结束乳下孙:还在吃奶的孙子有孙母未去:(因为)有孙子在,(所以)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完裙:完整的衣服。

裙,这里泛指衣服。

老妪:老妇幽咽: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三、诗词理解1.唐肃宗乾元二年春,郭子仪、李光弼等九节度使率军六十万包围安庆绪于邺城,但因为指挥不统一,被史思明援军打得惨败,郭子仪退守洛阳。

朝廷赶紧补充兵员,到处抓人,人民苦不堪言。

这时,杜甫正从洛阳回华州任所。

因途中所见所闻,写成了,《石壕吏》是中的一篇。

全诗采用的手法,叙述了整个过程,揭露了,反映了,表现了诗人。

2.这首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前句。

写诗人投宿石壕村,傍晚官吏来抓人,老翁翻墙逃跑,老妇开门见官吏。

第二部分(从" "到" ")。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这两句中“”和“”,“”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再加上“”两字的渲染,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吏”的和“妇”的的形象。

"听妇前致词"一句,承接上文,引起下文。

从"三男邺城戍"到"死者长已矣"写了妇人三个儿子都在战场上,而其中已经有两个牺牲。

老妇陈述这样一个悲惨事实,希望能够博得官吏们的同情。

最后一部分(从“”到最后),写事情的结局。

第24课《唐诗三首》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4课《唐诗三首》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24 唐诗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下面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怒号(háo)挂罥(juàn)塘坳(ào)俄顷(qǐng)B.布衾(qīn)丧(sàng)乱见此屋(xiàn)大庇(bì)C.突兀(wù)广厦(shà)辗冰辙(niǎn)两鬓(bīn)D.口称敕(chì)两骑(jì)红绡(xiāo)系牛头(xì)2.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晓驾炭车辗冰辙B.系向牛头充炭直C.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D.秋天漠漠向昏黑3.对下列各诗句划分节奏正确的一项是()A.荡胸生/层云,决此进/叫B.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C.吏呼/一何怒D.二男/新战/死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忍.能对面为盗贼(忍心)B.长夜沾湿何由彻.(彻底)C.回.车叱牛牵向北(调转)D.宫使驱将.惜不得(将要)5.对《石壕吏》这首诗评析不恰当的一项的是()A.第一句写捉人的差役趁着天亮向石壕村急奔而来。

B.第二句交代故事的发生,预示着将有一场灾难降临。

C.第二句写老翁逃跑避难,老妇出门周旋。

D.第三句反映了“安史之乱”时人民深受被征兵之苦的情形。

6.关于《石壕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有吏夜捉人”一句,是全篇的提纲,以下情节,都从这里生发出来。

B.“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两个状语“一何”,加重了感情色彩,渲染出县吏如狼似虎、叫嚣隳突的横蛮气势,并为老妇人以下的诉说制造出悲愤的气氛。

C.“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处境已经足够悲惨,她很希望以此博得县吏的同情,高抬贵手。

D.“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暗示老妇人已经出征,与花木兰替父从军有着相似的英雄气概。

7.下列关于《石壕吏》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石壕吏》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抓人打仗的不满和对广大百姓的同情,是首优秀的抒情诗。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 唐诗三首练习题(含答案)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 唐诗三首练习题(含答案)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唐诗三首练习题(含答案)第24课、唐诗三首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挂罥(juàn)翩翩(piān)戍城(shù)泣幽咽(yàn)B.塘坳(ào)庇(bì)佑老妪(qū)口称敕(chì)C.两鬓(bìn)俄顷(qǐng)突兀(wù)辗冰辙(ni ǎn)D.布衾(jīn)广厦(shà)逾(yú)墙风怒号(háo)2.下列诗句与课文不一致的一项是()A.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躁呼不得B.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C.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D.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3.下列各项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唇焦口燥/呼不得B.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C.可怜/身上/衣/正单D.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4. 填空。

(1)杜甫,字_,自号“_",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

唐代伟大的_ (文学流派)诗人,被后人尊称为“_”。

他的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_"。

(2)白居易,字_,晚年号“_ ”。

他曾积极倡导“_"(活动),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杜甫,字子美,有“诗圣"之称,他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一首古体诗。

B.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他与元稹共同倡导古文运动,世称“元白”。

C.杜甫和白居易都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

D.杜甫的诗“三吏"“三别”,真实地反映了唐朝安史之乱时期,战乱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以及对社会造成的极大破坏。

6.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系向牛头充炭直_________B.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C.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___ D.选贤与能,讲信修睦7.对诗歌《卖炭翁》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朝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

2020春人教部编版八下语文第六单元第24课唐诗三首同步测试(含答案)

2020春人教部编版八下语文第六单元第24课唐诗三首同步测试(含答案)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4唐诗三首测试时间:30分钟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八月秋高风怒号.(háo)B.卷我屋上三重.(chóng)茅C.何时眼前突兀.(wù)见此屋D.手把文书口称敕.(shù)2.下列诗句,与原文书写不一致的一项是()A.唇焦口躁呼不得B.布衾多年冷似铁C.心忧炭贱愿天寒D.老翁逾墙走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遮盖,覆盖)B.忍.能对面为盗贼(忍耐)C.吏呼一何..怒(多么)D.卖炭得钱何所营.(谋求)4.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B.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C.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D.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5.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B.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C.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D.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6.下列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自己的茅屋被秋风吹坏后的窘况,同时表现了诗人为天下“寒士”着想的高尚情操。

B.诗歌以描述开篇,用写实的手法,写了秋风的威力与声势,也写了诗人无可奈何的情状。

C.当秋雨来临时,诗人不再关心自己的茅屋,而把大量的精力用在关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上。

D.这是一首歌行体的古诗,连续、频繁的韵脚变换体现了“歌”的特点。

7.下列对《卖炭翁》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

从诗人的自注“苦宫市也”,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

B.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代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

2020-2021学年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4课《唐诗三首》同步练习

2020-2021学年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4课《唐诗三首》同步练习

部编版八下《24唐诗三首》同步练习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石壕吏》一、基础知识1.文学常识杜甫(712年—770年),字_______,自号__________。

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___________”,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2.诗句默写(1)吏呼一何怒,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3)夜久语声绝,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4)《石壕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渲染出了县吏的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也表现了老妇人的凄苦、可怜。

(5)《石壕吏》中表明老妇家遇不幸,亲子战死,揭露战争罪恶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诗歌鉴赏(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头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这首诗中最能概括中心事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诗题目是“石壕吏”,但对诗起决定作用的小吏却是略写,详写的是老妇人,这是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全文主旨角度,赏析“有吏夜捉人”,特别是“捉”字。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24唐诗三首 课课练作业题(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24唐诗三首 课课练作业题(含答案)

24唐诗三首知能演练活用夯基达标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吏呼一何..怒()(2)犹得..备晨炊()(3)八月秋高风怒号.()(4)俄顷..风定云墨色()(5)秋天漠漠向.昏黑()(6)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7)翩翩..两骑来是谁()(8)回.车叱牛牵向北()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高者挂罥长.林梢长.夜沾湿何由彻B.卷我屋上三.重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C.八月秋高.风怒号高.者挂罥长林梢D.下.者飘转沉塘坳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3.下列各项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唇焦口燥/呼不得B.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C.可怜/身上/衣/正单D.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4.对下列句子意思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茅飞渡江洒江郊。

译文: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

B.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

译文:请让我今晚跟你一起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服役。

C.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译文: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

D.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译文:虽然唯独吹破了我的茅屋,自己受冻而死就足够了!5.按要求填空。

(1)《石壕吏》中表明差役凶暴、老妇凄苦的诗句是:“,。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杜甫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决心的两句诗是: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济世情怀的诗句是:“,!”(4)《卖炭翁》中表现卖炭翁处境与心情矛盾的诗句是:“,。

”课内品读(一)阅读下面的唐诗选段,完成第6~7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6.“归来倚杖自叹息”中的“倚杖”与诗中哪个词(组)相照应?“我”叹息什么?7.“自经丧乱少睡眠”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二)阅读下面的唐诗选段,完成第8~9题。

八年级语文下册_《唐诗三首》同步学与练(解析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_《唐诗三首》同步学与练(解析版)

第24课唐诗三首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与技能1.品味名句,积累名句,增加语言积累,丰富文化积淀。

2.了解三首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不同的艺术风格。

过程与方法1.朗读法、联想想象法: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培养学生读诗的情感。

2.比较阅读法、讨论点拨法:了解诗歌情景交融、志趣盎然的特点,体会诗歌不同的艺术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格调美、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比较阅读法、讨论点拨法:了解诗歌情景交融、志趣盎然的特点,体会诗歌不同的艺术风格。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格调美、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

一、作者简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石壕吏》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

早期当过“右拾遗”,后世称他“杜拾遗”。

在成都时被荐为工部员外郞,后世称他“杜工部”,被人们尊称为“诗圣”。

杜甫代表作有〕《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等。

《三吏》指〕《新安吏》、《潼关吏》和《石壕吏》。

《三别》指《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

《卖炭翁》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

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著有《白氏长庆集》二、写作背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元759年,杜甫一家辗转来到了成都,在成都近郊找到了一块荒地,盖了一所茅屋,暂时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有了一处栖身之所。

茅屋建造得很不容易,事事都需要亲戚朋友的帮助。

茅屋建造得也不坚固,一个秋日,一场大风把屋上的茅草给卷走了。

杜甫一家只好在风吹雨淋中度过了一个难忍的不眠之夜,写下了这首诗歌。

《卖炭翁》这是诗人创作的组诗《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

唐德宁波贞元末,宫中派宦官到民间市场强行低价买物,名为“宫市”,实为掠夺。

这首诗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府败本质。

《石壕吏》唐肃宗乾元元年(758),为平息安史之乱,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率兵20万围攻安庆绪所占的邺郡(今河南安阳),胜利在望。

八年级语文下册24唐诗三首(第一课时练习)

八年级语文下册24唐诗三首(第一课时练习)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唐诗三首》(第一课时)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面对杜甫的《石壕吏》一诗赏析有误的一项()A.诗歌内容的核心是“捉人”,全诗是以时间先后顺序来叙述的。

B.诗歌在深刻揭露黑暗残暴的兵役制度的同时,也表现了人们那种坚韧的爱国精神。

C.这是一首叙事诗,故事情节记叙比较完整,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自然真实。

D.“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尖锐矛盾,两个“一何”渲染出差吏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

2.下列对杜甫的《石壕吏》的贯析有误的一项是()A.“一何”是“多么”的意思,诗人连用两个“一何”,增强了感情色彩,有力地渲染出差吏的蛮横气势与老妇的凄凉处境。

B.最后四句是故事的尾声,“独与老翁别”暗示老妇已被差吏抓走。

C.本诗构思巧妙,暗写老妇,明写差役,将差役的“怒”“呼”贯穿在老妇陈情的全过程中,其凶横残暴不言而喻。

D.这是一首叙事诗,诗人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化在客观的事实和具体的形象里,如“有吏夜捉人”一句,它是叙事,同时又是讽刺和揭露,包含诗人的憎恨之情。

3.下列对杜甫的《石壕吏》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诗是一首叙事诗,其主体部分是老妇人的“致词”。

老妇“致词”包含服役惨景、家中现状、自请应役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B.诗歌明写差役,暗写老妇。

差吏一出场,只用“呼”““怒”来点出他的威势,进而通过老妇的“致词”,含蓄地揭露了差吏的凶横残暴。

C.诗歌结尾以“独与老翁别”暗示老妇已被差吏抓走,说明繁重的徭役让百姓苦不堪言,表现了诗人对这灾难深重的一家人的深切同情。

D.诗歌语言精炼,全篇句句叙事,无抒情语,无议论语;但实际上,诗人巧妙地通过叙事抒了情,发了议论,爱憎分明,有较强的感染力。

二、课内阅读石壕吏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2020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唐诗三首同步练习

2020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唐诗三首同步练习

24 唐诗三首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C )A.古代文体中的“记”,以记叙、描写为主,如《桃花源记》《小石潭记》。

B.“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杜甫高度评价李白的诗句,李白和杜甫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两座高峰,被后人称作“李杜”。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都出自白居易笔下。

D.中国文化历史中的“史圣”“书圣”“诗圣”分别指司马迁、柳公权、杜甫。

2.根据原文填空。

(1)《石壕吏》中表现老妇口述生死,暗含凄苦无奈的诗句是: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高尚情操和博大胸怀的句子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3)《卖炭翁》中表现老翁矛盾心理的诗句是: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4)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5)《卖炭翁》中写老翁外貌的诗句是: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一)阅读《卖炭翁》,完成3~4题。

3.赏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一句。

答案:这一句话运用了心理描写,细致刻画了卖炭翁在寒冷的天气中穿着单薄的衣服却希望天气更寒冷的矛盾心理。

4.下列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这是一首叙事诗,反映了宫市给百姓造成的痛苦,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B.诗的前六句,点出了劳动场所,刻画了卖炭翁艰辛衰老的形象。

也为后文写宫使的掠夺罪行做铺垫。

C.诗中老人驾着炭车在冰天雪地里赶往集市,清晨就在市南门外的泥泞中歇息。

D.“宫使驱将惜不得”的“惜”是吝惜的意思,写出了老人的无可奈何和百般不舍。

(二)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回答5~7题。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这首诗是杜甫因所住茅屋被秋风吹破引发感慨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

B.诗人对南村群童公然抱茅逃进竹林的行为无可奈何,只好拄杖归来,独自叹息。

C.布衾如铁,屋漏床湿,雨脚如麻,长夜难眠,表现出诗人穷困苦痛的生活状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唐诗三首》同步精选练习
一、基础积累·语言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石壕吏.()邺.()城戍.()老姬.()
幽咽(
..)庇.()敕.()挂罥.()
布衾.()突兀.()两鬓.()长.林梢()沉塘坳.()三重.茅()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吏呼一何
..怒
(2)三男邺城戍.
(3)二男新.战死
(4)死者长已.矣
(5)如闻泣幽咽
..
(6)忍能
..对面为盗贼
(7)秋天漠漠向.昏黑
(8)布衾.多年冷似铁
(9)长夜沾湿何由彻
...
(10)何时眼前突兀
..见此屋
(11)卖炭得钱何所营.
(12)手把文书口称敕.
(13)系向牛头充炭直.
3.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
(2)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
(3)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
(4)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
4.理解性默写。

(1)《石壕吏》中,寥寥十个字,不仅点明了投宿的时间和地点,而且和盘托出了兵荒马乱、鸡犬不宁、一切脱出常轨的时代氛围的诗句是:,
(2)《石壕吏》中,表现人民长期深受兵役之苦(或表明捕吏凶暴,老妇凄苦)的语句是:!

(3)《石壕吏》中,表明老妇家遇不幸,亲子战死,揭露战争罪恶的语句是:,o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描写秋天凄凉氛围的语句是:,;抒发作者虽身居漏雨屋舍但仍关心天下百姓疾苦的美好感情的句子是:,!
(5)《卖炭翁》中描写卖炭翁肖像的句子是:
,;反映卖炭翁矛盾心理活动的句子是:,。

5.请用准确、连贯的语言为下面八年级(8)班同学绘制的《石壕吏》编演短剧的流程图作完整介绍。

6.古诗文中常会运用借代引人联想,有“以繁代简,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之效。

以下借代匹配错误的一项是()
A.婵娟——月亮
B.折柳——思乡
C.汗青——史册
D.庙堂一—朝廷
7.“校园诗词大会”中,“文字线索题”的环节扣人心弦。

而在比赛的筹备过程中,命制试题的同学也颇费心思,请你完成以下填空。

【甲】请你根据以下线索说出一联名句。

A.这两句诗出自五言诗,组诗共有二十首。

B.组诗以酒寄意,诗酒结合,抒写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

C.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曾提到过本诗的作者:“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D.第二句中“见”字用得极妙,苏东坡对此颇为称道:“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

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

”“见”是无意中的偶见,更能体现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美景与诗人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

【乙】下面这道文字线索题设定的答案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该题已有三条线索,请你编写最后一条线索,能让答题者锁定答案。

A.这两句诗出自一首五言律诗。

B.本诗作者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

C.作者的朋友要去蜀州上任,诗人作此诗相赠。

D.
二、阅读拓展·理解鉴赏
(一)阅读《石壕吏》,回答问题。

8.对这首诗开头四句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写捉人的差役乘着夜色向石壕村急奔而来。

B.第二句交代了故事的发生,预示将有一场灾难降临。

C.第三、四句写老翁逃跑避难老妇出门周旋。

D.第三、四句反映了人民长期深受抓丁之苦昼夜不安的情景。

9.品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说明其表达效果。

(1)吏呼一何
..苦!
..怒!妇啼一何
(2)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0.“妇人”致词可分为三层,这三层的意思分别是什么?
11.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二)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回答问题。

12.说说诗中“卷”“飞”“渡”“洒”“挂罥”“飘转”这些动词的表达效果。

13.“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这两句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14.读了这首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用诗中的句子描绘一下。

示例:舍己为人——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
(2)
(3)
15.你是怎样理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
(三)阅读《卖炭翁》,回答问题。

16.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17.通读全诗,说说本诗反映了封建社会怎样的现实。

18.赏析诗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19.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一、基础积累·语言运用
1.略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多么(2)防守(3)最近(4)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5)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6)狠心如此、这样(7)接近(8)被子(9)怎能、如何到,文中是“彻晓(到天亮)的意思”(10)高耸的样子(11)谋求(12)指皇帝的命令
(13)同“值”,价钱
3.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对偶
(2)比喻
(3)夸张比喻
(4)设问
4.理解性默写。

(1)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2)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3)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4)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5)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5.示例:在编演《石壕吏》时,先由导演将其改编成剧本,然后成立演员组、道具组和宣传组。

演员组的学生在老师、家长担任的艺术指
导的帮助下,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排演,宣传组的同学制作好海报,设计好节目单,最后进行正式演出。

6.古诗文中常会运用借代引人联想,有“以繁代简,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之效。

以下借代匹配错误的一项是()
A.婵娟——月亮
B.折柳——思乡
C.汗青——史册
D.庙堂——朝廷
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D.示例:这两句诗是千古名句,表达了朋友虽然
远隔千山万水,但只要心意相通,就像在身边一
样的情怀。

8.A
9.(1)加重感情色彩,渲染出差吏蛮横的气势,并为老
妇的诉说制造出悲愤的气氛。

(2)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含蓄地表现了老妇被捉,揭露差吏的冷酷无情
和战争给平民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

10.①三男全被征;②家中情况;③老妇自请服役。

11.表达了诗人对叛军的憎恶,对国家能平定战争的渴望,同时赞扬老妇自请应役的精神,也对统治者爪牙的残暴作了含蓄的揭露,对劳动人民表示了
深切的同情。

12.这些动词,不仅组成了一幅幅鲜明的具有动态感的画面,而且交代了茅草被风吹走后的几种去向,表明茅草紧紧地牵动着诗人的视线,也使诗人无奈、焦灼、苦痛的心情溢于言表。

13.这两句写傍晚雨来之前的景色,渲染了凄苦的氛围,衬托诗人愁苦的心情,为下面的内容做铺垫。

14.示例:(1)年老体弱一—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2)生活贫困——布衾多年冷似铁。

(床头屋漏无干处)(3)忧心国事——自经丧乱少睡眠。

(4)关心天下“寒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任意写出三点即可)
15.这是全诗的主旨句。

诗人触景生情,由个人的痛苦联想到风雨中千千万万的贫寒之士。

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

16.讲述了一个卖炭老人含辛茹苦烧出来的一车炭,被官官及其爪牙以极低的价钱夺走的故事。

17.反映了封建社会统治者的横暴掠夺及宫市的弊端给劳动人民带来的不幸。

18.运用对比的手法,将“衣正单”的现实与“愿天寒”的心理对比,刻画了卖炭翁虽然衣服单薄,但仍希望天气更冷一些,只为炭能卖个好价钱的复杂的心理。

19.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宫市的揭露押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