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二轮复习大气运动规律核心考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心考点1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气温
1.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热量的传输过程,该传输过程可以划分成三大主要环节,如下图所示:
2.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
(1)解释昼夜温差大小的原因
(2)“高处不胜寒”: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3)全球变暖:温室气体增多,吸收地面辐射能力增强,气温升高;同时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作用增强。

(4)烟雾防冻:增强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增强。

(5)温室大棚: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

(6)果园铺沙石:昼夜温差增大。

3.气温的分布规律
时空表现分布规律
时间
变化
日变化
一般,日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一般低纬度地
区日较差大于高纬度地区,陆地日较差大于海洋
年变化
就北半球而言,一年中陆地最热月在7月,最冷月在1月。

海洋最热月和最冷月比陆地
推迟一个月。

一般气温年较差高纬大于低纬,陆地大于海洋
空间
变化
垂直分布在对流层中,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每升高1 000米,气温下降约6℃




全球气温自赤道附近向两极递减
海陆间北半球1月份大陆气温比同纬度海洋低,7月份大陆气温比同纬度海洋高;南半球相反
内陆地区地势(海拔)高的地区气温低,地势(海拔)低的地区气温高
沿海地区暖流流经海区海水温度较高,寒流流经海区海水温度较低
4.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分析
(1)太阳辐射状况:主要分析纬度位置、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

低纬度气温高,受其影响,等温线大致
与纬线平行。

(2)大气自身条件:主要分析天气状况、大气透明度等。

晴天,空气稀薄,白天气温高,夜晚气温低,日较差
大。

此外,大气环流通过对热量的输送和对降水的影响,也会导致气温的变化。

(3)下垫面:海洋比热容大,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小,较同纬度陆地白天、夏季气温低;暖流增温,寒流降
温;地势高低、山脉走向和坡向等对气温都有影响;不同地表的反射率差别很大,如冰雪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极高,导致地表气温低。

(4)人类活动:通过改变下垫面条件,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和排放温室气体、废热等影响气温。

1.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小的判断及原因分析
(1)陆地与海洋:陆地上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比同纬度海洋上大。

原因是陆地比热容小,白天和夏季增温快,夜晚和冬季降温快;海洋则相反。

(2)阴天与晴天:阴天气温日较差比晴天小。

原因是阴天时,白天多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较晴天低;夜晚多云,大气逆辐射强,气温较晴天高。

(3)低纬与中纬:中纬地区气温年较差较大。

原因是中纬地区四季变化明显,低纬地区终年高温。


温年较差最小的地区出现在赤道附近的海洋上。

2.等温线弯曲与闭合的成因分析
(1)等温线弯曲的成因分析
①陆地上一般考虑山脉或谷地。

等温线穿过山地时一般向气温高的方向凸出,穿过谷地时,一般向气温低的方向凸出。

②海洋上一般考虑洋流。

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③等温线的弯曲还可能与海陆分布有关。

1月份同纬度的陆地等温线向南凸,海洋上向北凸;7月份,同纬度的陆地上等温线向北凸,海洋上向南凸。

(即“一陆南,七陆北;一海北,七海南”。

)(2)闭合等温线的成因分析(高、低温中心)
①低温中心:低温中心一般与地形有关,山地一般为低温中心;纬度较高的盆地在冬季时也往往成为低温中心,纬度较高的山脉冬季风的迎风坡也往往成为低温中心。

②高温中心:一般地势较低的盆地往往成为高温中心;城市也往往是高温中心(热岛效应)。

核心考点2 大气运动与降水
1.理解热力环流形成过程的四个关键点
易错警示
(1)高压的气压值一定高于低压。

不正确。

气压高低的比较是在同一海拔基础上进行的,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如下图中甲、乙两地的气压一定大于丙、丁两地。

甲地气压高是相对于同一海拔的乙地而言,丙地气压高是相对于同一海拔的丁地而言,图中四地的气压值大小是:甲>乙>丙>丁。

(2)气温高的地方都是低压,气温低的地方都是高压。

不正确。

只有热力作用形成的气流符合上述规律,而动力作用形成的不符合上述规律,如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

2.把握大气环流的内在联系
3、常见的热力环流
(1)海陆风①成因分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前提和关键。

②影响与应用: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

(2)山谷风
①成因分析——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

②影响与应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易造成大气污染。

所以,山谷地区不宜布局有污染的工业。

(3)市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
①成因分析——“城市热岛”的形成是突破口。

4、气压活动中心和季风环流
(1)大气活动中心(气压中心)的形成
(2)季风环流(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①1月份季风环流的成因(如下图) ②7月份季风环流的成因(如下图)
1月南亚的西南季风是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右偏而形成;东亚地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澳大利亚西北部受东南信风影响。

7月东亚、南亚季风均是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澳大利亚西北季风则是北半球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左偏而形成。

5.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
(1)大气环流:一般受低气压带影响区域降水较多,受高气压带影响区域降水较少;受西风带影响区域降水较多。

(2)海陆位置:近海受暖湿气流影响的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3)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洋流:暖流影响区域降水多,寒流影响区域降水少。

(5))
多雨少雨
气流上升气流下沉
低压中心,低气压带控制高压中心,高气压带控制
低压槽控制高压脊控制
锋面控制单一气团控制
地形迎风坡地形背风坡
迎岸风离岸风
暖流沿岸寒流沿岸
夏季风影响冬季风影响
方法技巧据两地距离判断降水差异影响因素的方法
试题中经常以两地的降水统计图表、两地降水差异等为载体来命题,分析此类题目时可根据两地距离分析降水差异。

(1)若两地位于位置相距较远的南、北方向,则一般从大气环流角度去分析。

(2)若两地位于位置相距较远的东、西方向,则一般从海陆位置角度去分析。

(3)若两地位于纬度大致相当的大陆两岸,则一般从洋流角度去分析。

(4)若两地位置较近,且降水差异较大,则一般从地形(迎、背风坡)角度去分析。

解答与“降水”有关的试题思维流程
核心考点3 常见天气系统
1.锋面系统形成的天气特征
提醒需要注意整个过程中两种锋面气温、气压的变化特点,冷暖气团交界处气温、气压变化最显著,天气现象最剧烈,因此锋面过境时往往产生云雨。

同时,我国常出现的还有准静止锋。

2.气旋、反气旋形成的天气特征
气旋控制下,多阴雨天气;反气旋控制下,多晴朗天气。

3.锋面气旋形成的天气特征
在中高纬度地区,由于冷暖气团频繁相遇,锋面系统活跃,当与气旋系统结合时,形成锋面气旋。

受气旋辐合上升气流影响,锋面上的气流上升更加强烈,往往带来云雨甚至造成暴雨、大风天气。

【特别提示】
(1)不论北半球还是南半球,锋面气旋的中心一定是低气压中心。

(2)锋面的移动方向与所在半球气旋的水平气流方向一致。

(3)受海陆分布的影响,锋面气旋主要形成于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

(4)成熟的锋面气旋系统往往左侧为冷锋系统,右侧为暖锋系统,即“左冷右暖”
根据锋面判断南、北半球
在南、北半球的中高纬度地区,气旋与锋面系统叠加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

其左半部分发育的是冷锋,右半部分发育的是暖锋。

(1)根据风向来判断南、北半球
从下图中可以看出该气旋气流呈逆时针辐合,故为北半球气旋。

或者根据风向右偏也可判断为北半球。

(2)根据冷、暖锋移动方向判断南、北半球
从下图中可知冷锋向西北方向移动,说明其南侧为冷气团,北侧为暖气团,根据北热南冷可知此图为南半球的锋面气旋。

(3)根据雨区位置判断南、北半球
锋面雨区主要位于冷气团一侧,因此根据雨区能判断出冷、暖气团的位置,进而能判断出南、北半球。

如下图根据雨区可判断出北侧为冷气团,南侧为暖气团,根据北冷南热可知此图为北半球锋面气旋。

4、天气系统与天气的判断方法
(1)图像法——把握等压线分布图的特点
①依据等压线分布,判断气压场类型,确定天气状况:
a.高压中心→气流下沉→多晴朗天气。

b.低压中心→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

c.高压脊(等压线由高压中心向外凸出的部分)→多晴朗天气。

d.低压槽(等压线由低压中心向外凸出的部分)→多阴雨天气。

②依据等压线的数值分布及疏密状况,判断某地风力、风向:
a.风向:依据等压线数值变化由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结合南、北半球判断,将其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即可。

b.风力:等压线稀疏的地方,风力较小,反之则大。

③依据等压线弯曲或符号,判断锋面类型:
a.锋面多出现于低压槽位置,在一个低气压中往往偏右侧的低压槽上形成暖锋,偏左侧的低压槽上形成冷锋。

b.从符号上看,锋线上标黑三角的是冷锋,标黑半圆的是暖锋。

(2)特征法
天气特征大风降温
天气
连续性降水
沿海地区风暴潮、大
风、特大暴雨天气
晴空
万里
低压槽上
多降水
天气系统判断冷锋活动
暖锋或准静
止锋
台风活动(气旋系统)
高压
控制
锋面气旋
活动
(3)
冷锋主要在冬半年活动,譬如,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冬季的寒潮等。

我国的准静止锋有江淮准静止锋、天
山准静止锋、昆明准静止锋、华南准静止锋。

7~8月份长江流域出现伏旱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的结果,秋季北方常受亚洲高压控制。

夏秋季节,热带气旋主要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温带气旋主要活动于春季和秋季的华北、东北地区。

核心考点4 气候类型的判断与特征分析
1.影响气候的因素
2.世界气候的分布
(1)图解气候类型的形成与分布(以北半球为例)
(2)特殊地区气候的分布及成因
①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来自海洋的信风+地形迎风坡+沿岸暖流,如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

②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如东非高原地势较高,上升气流弱,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③西风带内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虽位于西风带内,但地处山脉的背风坡,如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因此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受地形影响的气候分布:如南美洲西海岸的气候区南北延伸、东西狭窄是受安第斯山脉的影响。

3、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
年最低月均温年降水分配气候类型
大于15℃(热带)
年雨型,各月均在100 mm以上热带雨林气候
夏雨型,年降水量小于1 000 mm热带草原气候
夏雨型,年降水量大于1 500 mm热带季风气候
少雨型热带沙漠气候0℃~15℃(亚热
带或温带)
冬雨型,夏季少冬季多地中海气候
年雨型,各月均匀,月均降水量在50 mm左右温带海洋性气候
夏雨型,夏季多冬季少亚热带季风气候小于0℃(温带)
夏雨型,夏季超过100 mm温带季风气候
少雨型,夏季少于100 mm温带大陆性气候
1.气候类型的判断
(1)气候类型的判断思路
不同气候类型的形成、分布及特点受特定的地理条件影响,因此,在判断气候类型时,要从其所处的特定环境入手,具体可按如下思路分析。

(2)气候类型的判读技巧
①定位法:根据地理位置判断气候类型。

依据纬度位置判断温度带,依据海陆位置确定具体气候类型。

②定性法:根据区域自然特征(如气候特征、典型植被和典型动物、水文、土壤等)和气候成因来判定气候类型。

如地中海气候典型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草原的典型动物是斑马等。

③定量法: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判断气候类型。

从材料中提取气温和降水要素信息进行判断,以“温”定带(温度带),以“水”定型(气候类型)。

总结如下。

2.气候的描述技巧
(1)描述气候特征抓住核心三点:
①先指出气候类型,然后对气温和降水两要素分别进行描述。

②描述气温要指出冬夏气温的高低、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常用词有炎热或凉爽,寒冷或温和。

③描述降水要指出冬夏降水的多少、年降水量的大小和降水的季节变化,常用的词有多雨或少雨、湿润或干燥以及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小。

(2)描述气候分布抓住两个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例如,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等。

(3)描述气候成因主要从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方面入手。

(4)探讨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常要表述温差大小、光照强弱、热量及降水的多少等。

以上部分为核心考点,要求必须掌握。

以下部分为地球上的大气其它知识点。

(一)大气的物质组成
1、低层大气的组成成分(水汽、杂质、干洁空气:O
2、N2、CO2、O3)
2、大气的垂直分布及各层特点
(二)大气的热力作用
1、大气的削弱作用形式(吸收、反射、散射)
2、温室效应原理
3、逆温现象及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
①逆温: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会出现实际气温高于理论气温,甚至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的现象,称为逆温。

②类型:辐射逆温、平流逆温、地形逆温(盆地或谷底夜间)、锋面逆温
③影响:大气污染(污染物不易扩散)、起雾、航空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
1、水平气压梯度力
2、高空风和低空风的差异(北半球为例甲:高空风乙:低空风)
(四)三圈环流
1、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2、气压带和风带季节性移动(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