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秭归实习报告 地理科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峡秭归实习报告
实习背景
1.实习地概况
中国地质大学实习基地位于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茅坪镇西部边缘,东倚秀丽的凤凰山与秭归县城,距县政府所在地约1公里,北瞰三峡区库首部分,南、西均为坡地与耕作区。
秭归县位于湖北省西部东临宜昌市,距离湖北省省会武汉市约400公里。全县辖7镇5乡,全县总人口约39.5万人(2005),国土面积2427平方公里。全县耕地面积2.39万公顷,多以荒山林地为主,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农业资源丰富多样,尤以脐橙盛名,有“中国脐橙之乡”的美誉。
秭归为大巴山、巫山余脉和八面山坳合地带。长江流经巴东县破水峡入境,横贯县境中部,流长64千米,于茅坪河口出境,把秭归分为南北两部,构成独特的长江三峡山地地貌。境内地形起伏,层峦叠峰,地势为四面高,中间低,形成三面环山,一面临江的盆地形。东部边境扇子山海拔1920米;南部边境云台荒海拔2057米(县境最高峰),茅坪河口海拔40米(县境最低点)。
2.地质背景
实习区处于我国三个阶梯的第二阶梯大巴山山系的东端,属长江上游下段的三峡河谷地带的鄂西南山区。山脉走向为北东—南西或北西—南东向。
据老师介绍,整个区域的大背景为鄂西黄陵穹窿。位于湖北省西部的黄陵穹窿具有基底加盖层双层结构,其暴露的基底主要以黄陵花岗岩为代表。黄陵穹窿南北长约7 5 km,东西宽近3 6 k m,是长宽比为2:1的长垣形穹窿。基底由晚太古代一早元古代崆岭群、前晋宁期基性一超基性岩体和晋宁期黄陵花岗岩岩基为主的大量中酸性岩浆侵入体构成。盖层包括震旦系一中侏罗统,围绕基底依由老至新顺序向外呈环形分布。从西往东,西边是茅坪复式岩体,往东是皇林庙复式岩体。
黄陵穹窿的演化经历了地槽(前南华纪)、准地台( Nh —T。)、陆缘活化( T 一Q) 三大构造演化阶段,可以划分出前吕梁、吕梁、扬子、澄江一印支、燕山一喜马拉雅( J —Q) 等构造旋回( 熊成云等,2 0 0 4 ) 。由于晋宁造山运动,基底在新元古代抬升遭受风化剥蚀,之后震旦系南沱组——三叠系地层覆盖在基底之上,各组问均呈整合或假整合接触,反映自震旦纪——三叠纪该区持续发生频繁的升降运动。
由于地面抬升,地层表面被剥蚀,因此有部分基岩裸露,易于地质观察。由于地层隆起过程中的内力因素,造成了不少断层,滑坡,褶皱等地质现象,这些我们在实习过程中也都有观察学习到。
实习内容
一、实习概况:
本次实习是为了巩固和加强我们所学的《自然地理》的基本知识,加深我们对地理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野外地质现象的观察与分析能力。实习范围包括实习区内的地貌、区域地质、三大岩类、褶皱以及断裂等各个方面。
本次实习共有5条路线,下面按照路线介绍实习内容:
路线1:实习区的踏勘路线
时间:2012年8月22日(周三)上午
天气:阴
地点:实习区北面湖景天成而起采石场
任务:1)了解实习区地形地貌特征以及实习站的位置
2)了解实习区的基本地质概况以及实习路线分布
3)复习地质罗盘的使用
4)学会使用地图,并在地图上定位
5)熟悉和掌握野外地质调查研究中地质点的基本记录格式及素描图的基本要求
6)掌握太平溪岩岩体特征,观察采石场岩脉的岩性,穿插关系以及岩脉形成的先后顺序
●路线2:基地——银杏沱,杉木溪大桥——基地
时间:2012年8月23日上午
天气:阴
任务:1)银杏沱伟晶岩观察
2)区域变质岩观察
3)变质岩区断层观察
●路线3:基地——九曲沱——横墩郜隧道——基地
时间:2012年8月24号上午
天气:晴
任务:1)南沱组冰碛砾岩岩性观察
2)陡山沱组/南沱组接触性关系观察
3)倒转向斜观察
4)陡山沱组言行组合观察
5)灯影组岩性观察
●路线4:基地——茶园坡隧道——基地
时间:时间:2012年8月25号上午
天气:晴
任务:1)岩家河组岩性观察
2)地堑构造观察
3)水井沱组岩性观察
4)石牌组——覃家庙组岩性观察
●路线5:基地——高家溪——基地
时间:时间:2012年8月26号上午
天气:阴有小雨
任务:1)沉积接触关系观察
2)连沱组言行组合观察
3)陡山沱组/南沱组解除关系观察
4)灯影组岩性组合观察
二、基础知识掌握
1、罗盘的使用:测量岩石或地层的产状,远处物体的相对位置,及仰角。
2、各类主要矿物的特征及区分:
石英:乳白色透明,断口有油质光泽。
斜长石:灰白或白色,多呈柱状
钾长石:呈肉红色
角闪石:灰黑色长柱状或针状
黑云母:黑色片状,表面很亮,有时因湿变作用表面呈现金黄色
3、岩体的野外命名
颜色+结构+次要矿物+主要矿物(基本名)
4、素描图的绘制
本次实习我们主要观察了从南华系到寒武系的地层,较全面地了解了本实习区内各个时代地层的基本特征。
地层之下最古老的是银杏沱的变质岩,之后岩浆再次侵入形成了厚层的太平溪(这两点将在岩石部分作介绍)。在这两层之上有了各个年代的沉积地层。前寒武包括有四个地层组,其中南华系两个,震旦系两个;寒武系则有七个地层。震旦系地层主要分布于黄陵岩基的周边,实习区东部与南部高家溪花鸡坡一带直接覆盖于岩基之上,中部翼家湾则呈断层覆盖于崆岭群之上,其中高家溪一带出露较全,局部地段莲沱组变薄或无。寒武系是实习区分布最为广泛的地层,是实习区重点了解的地层,由于寒武系在区内主要分布于南侧,地势陡峻,在库区南岸九曲脑至九畹溪一线观察。
新元古界(Pt3)
本次实习所观察学习的元古界地层主要由南华系和震旦系构成。南华系位于新元古界即晚元古界的中部,下与青白口系相接,上为震旦系所覆盖。南华系其层型位于华南地层区,分上下两统。下界年龄推断为8亿年,上界年龄推断为6.8亿年。下统自下而上包括莲沱组、古城组和大塘坡组(本次实习只观察了莲沱组);上统为南沱组,以碎屑岩为主。震旦系也分为上、下两统,下统灯影组(Z2dn)和上统陡山沱组(Z1d)组成,其中灯影组有三段,陡山沱分四段。震旦系和南华系主要出露于黄陵背斜(黄陵岩体)的边缘区域,主要是大部分地段南华系呈沉积角度不整合直接覆盖于岩体之上。两系岩体接触关系(体现在南沱组与陡山沱组的解除关系上)主要是断层接触。
(一)南华系(Nh)
南华系主要出路在实习区的九曲沱、上翼家湾高家溪等处,包括包括莲沱组(Nh1l)。和南坨组(Nh2n)。
1、莲沱组:莲沱组的观察地点主要是高家溪,在高家溪莲沱组分为两段。包括两个韵律。一个正韵律,一个反韵律,这是由于沉积环境不同造成的差异。
莲沱组一段(Nh1l1):为正韵律,岩石沉积分布呈下细上粗。下面是灰绿色中厚层长石石英粗砂岩,底部含砾岩;上面主要是浅紫红色粉砂质泥岩。
莲沱组一段(Nh1l2):为反韵律,岩石沉积分布呈下细上粗的状态。(这样的情况一般是在三角洲沉积环境下形成的)下面为紫红色细砂岩与泥质页岩,上面主要为紫红色含砾砂岩。
莲沱组下与太平溪岩接触,上与南沱组接触,存在两个不同的分界点。
莲沱组——太平溪岩分界点:两个层面是平行不整合关系,中间有古风化层。即地层平行但中间沉积不连续。主要原因是沉积过程中,沉积了一部分岩石后,由于地壳上升运动,地层出露并被剥蚀,形成古风化层,然后再继续沉积。
位置:石板桥村
GPS:36°46′46″N, 111°01′10″E
露头:良好,自然,风化弱
产状:倾向186°,倾角14°
莲沱组——南沱组分界点:下面是莲沱组岩石,上面为南沱组的灰绿色冰碛砾岩。
位置:花积坡加水站旁
GPS:36°46′59″N, 111°02′00″E
露头:一般,自然,风化较强
产状:倾向168°,倾角14°
2、南沱组(Nh2n):南沱组的观察地点主要是在九曲沱和土三路旁。主要是灰绿色冰碛砾岩,分选型较差,研磨度也不好,大小块粒均有。(图:冰碛砾岩)出露岩层的表面较脆弱,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