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地震与活断层
地震、活动断层
1、地震是如何发生的?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内部有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组成。
由于地球内部每时每刻在孕育发生着各种复杂的运动,地震便是地壳剧烈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
地球在运动和发展过程中,由于内部物质组成的不均匀以及宇宙间星体引力对地球的影响,使得内部存在大量能量,产生巨大的作用力,时刻推动着地壳中的岩石,使地壳岩石发生形变,这种力量逐渐积累、加强,当岩石承受不了强大的应力作用时,就会发生突然破裂或沿原有的破裂猛烈错动,从而引发震动,当震动传到地面上时,便形成了地震。
地下岩石中的应力积累越多,释放能量越大、越集中,地震也就越强烈。
据统计约有92%的地震发生在地壳中,其余的发生在地幔上部。
避震:1、在家庭怎样避震:躲在室内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
2、在学校怎样避震: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震后应当有组织的撤离。
必要时应在户外上课。
3、在公共场所怎样避震: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免拥挤,要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
4、在户外怎样避震: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避开危险物、高耸物或悬挂物。
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不要随便返回室内。
5、在野外怎样避震:避开山边的危险环境;躲避山崩、滑坡、泥石流。
避开山脚、陡崖,以防山崩、滚石、泥石流等;避开陡峭的山坡、山崖,以防地裂,滑坡等。
遇到山崩、滑坡,要向垂直于滚石前进方向跑,切不可顺着滚石方向往下跑;也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沟、坎下;特别要保护好头部。
6、地震时遇到特殊危险怎么办:(1)燃气泄露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千万不要使用明火,震后设法转移。
(2)遇到火灾时:趴在地上,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地震停止后向安全地方转移,要匍匐,逆风而进。
(3)毒气泄露时:遇到化工厂着火,毒气泄露,不要向顺风方向跑,要尽量绕到上风方向去,并尽量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龙门山断裂映秀-北川断裂
映秀-北川断裂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龙门山发生了8. 0级特大地震。
此次地震不仅在震中区及其附近地区造成灾难性的破坏,而且在四川省和邻近省市大范围造成破坏,其影响更是波及到全国绝大部分地区乃至境外,是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大陆发生的破坏性最为严重的地震之一。
汶川大地震发震断裂为龙门山断裂带的中央主断裂-映秀-北川断裂。
1映秀-北川断裂概况1.1地质背景映秀-北川断裂所在的龙门山是青藏高原东缘边界山脉,北起广元,南至天全,长约500 km,宽约30 km,呈北东-南西向展布,北东与大巴山相交,南西被鲜水河断裂相截。
龙门山式构造由一系列大致平行的叠瓦状冲断带构成,具典型的逆冲推覆构造特征,具有前展式发育模式,自西向东发育汉川-茂汉断裂、映秀-北川断裂和彭县一灌县断裂。
由于该地区地质过程仍处于活动状态,变形显著,露头极好,地貌和水系是青藏高原隆升过程的地质纪录,因此龙门山不仅是研究青藏高原与周边盆地动力学(盆原动力学)的典型地区,而且是验证青藏高原是以地壳加厚还是左行挤出来吸收印亚大陆碰撞后印度大陆向北挤入作用的关键部位,同时也是研究青藏高原东缘活动断层和潜在的地震灾害的关键地区。
2映秀-北川断裂特点及影响2.1映秀-北川断裂的断层类型、地表破裂、变形特征及活动方式龙门山映秀-北川断裂属于逆冲一走滑型地震。
结果表明映秀-北川断裂的地表破裂带从映秀向北东延伸达180- 190 km,走向介于NE30°-50°之间,倾向北西,地表平均垂向断距为2.9 m,平均水平断距为3.1 m;地表最大错动量的地点位于北川县擂鼓镇,垂直断错为6.2士0.1 m,水平断错为6.8士0.2 m,逆冲分量与右行走滑分量的比值为3:1-1:1,表明该断裂以逆冲-右行走滑为特点,逆冲运动分量略大于或等于右行走滑运动分量。
根据近南北向的分段断裂可将映秀-北川断层的地表破裂带划分为两个高值区和两个低值区,其中两个高值区分别位于南段的映秀-虹口一带和中北段的擂鼓-北川县城-邓家坝一带。
台湾活断层研究与地震预测现况
福
建
地
质
Ge lg f ui oo yo j n F a
增刊 1
台湾活 断层 研 究 与地 震 预 测 现况
一 c nt S a us 0n ac i R e e t t t 士 ul t ’ ● ve a ■ s udy t
a 1 e r hquake pr di t on n 上a a nd a t 1 e ’c i ’ ● 0 … 1 l w n
对 短 程 地 震 预 测 已无 信 心 ,转 而 强 调 地 震 防 灾 的 重 要 性 。 台 湾 地 震 界 著 名 学 者 蔡 义 本 教 授 ,
特别 强调地震 既然不 可预测 ,则地震 防灾工 作就变得 很重要 。地震 防灾 工作首 重事先 的地震
灾 害 评 估 ,其 深 入 程 度 可 从 工 程 界 常 做 的 地 震 灾 害 分 析 (e mi h zr n ls )及 出版 各 si c aada ay i s s
李 锡 堤
( 中央 大 学应 用 地 质 研 究所 , 坜 ,3 0 1 中 20)
台湾 海峡及 福建被认 为是地 震极稀少 的地 区 ,但 考察 史 料却 可发 现 ,公元 1 0 6 4年 在 泉
州外海发 生过 震 级 达 8 0的 大地 震 。河 北 省 唐 山市 附近 也 是 地 震 极 稀 少 的地 区 ,但 却 在 .
t n 、短 程 预 测 (h r-em pe i in i ) o s o t r rdc o )及 预 警 ( t t i mme i eaet da l )4种 ( c oz 0 2 。 长 t r S h l,2 0 )
程地震 预测的 时距为是 1 ~3 O 0年 ,须调 查每一 条断层 的滑移 速率 (l ae s prt)及 上次 滑动距 i 今时间 (lp e me ,并 据 以计算 其活 动几率 。 中程地 震预测 的时距 是 1个月 至 1 ea sdt ) i 0年 ,须 调 查地震前 兆现象 决定 。短程地震 预测 的时距是 数小时 至数周 ,有一些 可 以由前震 推论 。地
台湾地震知识点
台湾地震知识点1. 引言台湾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是一个地震活跃的地区。
由于其地理位置和地质构造的特殊性,台湾经常遭受地震的侵袭。
了解台湾地震的相关知识点对于预防和减轻地震灾害至关重要。
2. 台湾地震的地质背景2.1 地理位置台湾位于欧亚板块与菲律宾海板块的交界处,这两个板块的相互作用是台湾地震频发的主要原因。
2.2 板块构造菲律宾海板块向西北方向俯冲到欧亚板块之下,造成了台湾地区地壳的应力累积和释放,引发地震。
3. 地震类型3.1 构造地震由于板块运动造成的应力累积和断层活动,是台湾地震的主要类型。
3.2 火山地震台湾虽不是主要的火山活动区,但在一些火山地区,如龟山岛,仍可能发生与火山活动相关的地震。
4. 地震分布4.1 西部平原台湾西部平原地区地震较为频繁,由于人口密集,造成的损失通常较大。
4.2 东部山区东部山区地震虽然强度可能更大,但由于人口稀少,相对损失较小。
5. 地震预防与准备5.1 建筑规范台湾地区的建筑规范要求建筑物能够抵御一定强度的地震,以减少地震造成的破坏。
5.2 地震预警系统台湾拥有先进的地震预警系统,能够在地震发生初期迅速向公众发出警报。
6. 地震应急措施6.1 避难措施在地震发生时,应迅速采取避难措施,如躲在坚固的桌子下,远离玻璃窗和悬挂物品。
6.2 救援行动地震后,应迅速组织救援行动,救助被困和受伤的人员。
7. 教育与培训7.1 公众教育通过学校教育、媒体宣传等方式,提高公众的地震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7.2 专业培训对救援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地震救援的效率和专业性。
8. 结论台湾地震的频繁发生要求当地居民和政府必须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和应急准备。
通过加强建筑规范、完善地震预警系统、提高公众教育和专业救援培训,可以有效减轻地震带来的影响,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请注意,以上内容是一个关于台湾地震知识点的概述,并非一份合同文档。
如果需要具体的合同或其他文档格式,请提供详细要求。
11台湾集集大地震高层建筑倒塌破坏与混凝土施工之探讨
第!"卷第#期建筑结构"$$"年#月台湾集集大地震高层建筑倒塌破坏与混凝土施工之探讨陈纯森(台湾省注册结构工程师公会台湾省板桥市)[提要]台湾集集大地震中混凝土结构破坏十分严重,其震害经验可供结构工程师从事工程抗震设计施工时借鉴。
文中重点对高层钢筋混凝土建筑的震害情况进行了分类,对台湾地区高层建筑施工中的缺陷和改进措施提出了建议,供广大读者参考。
[关键词]集集地震震害钢筋混凝土结构高层建筑施工措施一、前言#%%%年%月"#日的凌晨#时&’分,台湾省南投县的集集镇发生了近百年来的大地震,根据台湾气象局的报告(详见图#),地震等级为里氏’(!级,地震的震中深度大约在地表以下#)*处,震中附近的最大地面加速度为%+%,-.,地震的影响范围非常广泛,涵盖了台湾全岛,其半径范围约达"$$)*(详见图"),几乎全台湾有#/&的面积震度在!级以上。
地面加速度为%+%,-.,位于南投日月潭附近(测站!原震度等级加速度(,-.)修正震度等级加速度(,-.)!"5$以上"&$$以上!"5$#&$$$+$#"5$$+$#"5$%"5#+$%"5#+$&+#"5&+#"5’"(5#+’"(5#+($(+#"(5($(+#"(5$$($#$(+$$($#$(+#&在损生地的义震比标准分享网 免费下载定,而且都是无法修复,甚至于整栋建筑物倒塌,这里仅依据建筑物距离震中的远近介绍几栋典型建筑的震害情形。
(一)台中德昌新世界为!"层的建筑,地下室#层。
地震后一楼约半数的柱底几乎全部压碎,造成楼层降低。
其楼层压垮及一楼柱底的压碎状况详见图$,%。
本大楼距离邻近活断层约&’(,地震发生时其附近的中兴大学地震监测站所量测的最大地面加速度东西向约为&)$*+,。
活断层研究在西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
导致 重 大的 人员 伤 亡 和 经 济 损失 。人 们 以 动 , 未来 一 定 时 期 内 仍 可能 发 生 活 动 的 断 血泪 为代 价 , 才真 正体 会到 活断层 移 山裂地 层 , 一般认 为 1 一 1 O 2万 年 以来 正在 活 动 的 的 恐 怖 威 力 , 断 层 被 认 为 是 埋 在 地 下 的 构 造 。因为 , 活 地震 和许多 地质 灾害 常与 活动
层 是 西 部 许 多 工 程 建 设 前 期 研 究 中 的 一 项 重要 内容 。 在 云 南 姚 安 地 震 后 , 泽 民 总 书 记 强 调 江 指 出 :在 城 市 规 划 和 西 部 大 开 发 中 要 避 开 “
逐世 纪呈指 数增加 , 地震 造成 的经济 损失 和
人员 伤亡随 之增 加 , 而 引起 了国际社 会愈 进
引 言
随着 我区西 部 社 会 与 经 济 的 不 断发 展
以 及 城 市 化 程 度 的 不 断 提 高 , 市 地 震 灾 害 城 台 湾 南 投 地 震 再 次 证 明 了 活 断 层 对 西
部工 程建设 关 系甚 大 。活 断层 上 潜 藏 着 发 生 地震 的危 险 , 大 地 震 又 能 诱 发 边 坡 失 而 稳、 地基 变形 和位移 等次 生灾 害。活 断层 的 活 动也会 破坏 人工构筑 物 。所 以 , 在进行 核 设施 、 电站高 坝 、 水 机场 等生命 线工 程时 , 对 活断 层的研 究 的 程度 有 很 高 的要 求 。活 断
产生地 表破 裂 、 移 、 短和拉 张 , 而使城 位 缩 从
活断 层 的最 新 活动 年 代 是 西部 工 程设
一种是 市建设 和工程 安全 受 到很 大 的威 胁 , 以 , 计 上首先关 心 的 问题 。从根本 上 说 , 所 即 活 断 层 的 研 究 是 西 部 工 程 建 设 和 地 质 灾 害 直 接 测 定 法 , 针 对 断 层 带 内 的 物 质 直 接 确 的基础 , 是保 证城 市和 西部 工程 安全 的核 定 断层 活 动年 代 , 也 另一 种 是 间 接 测定 法 , 即
课内补充:1999年台湾大地震简介
课内补充:1999年台湾大地震简介
1999年9月21日凌晨1时47分,台湾南投县集集地区发生7.6级大地震,震源10公里左右,重灾区在日月潭。
这次地震是由活断层发生错动而引发的,断层附近的村镇大都被夷为平地。
整个灾区死亡2329人,伤8722人,倒塌建筑物9909栋,严重破坏7575栋,受灾人口250万,灾民32万,财产损失92亿美元。
台湾位欧亚大陆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交界处,属于太平洋火环的一部分,地震频繁。
菲律宾海板块自新生代以来一直朝西北移动,和台湾的生成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每年8.2厘米的移动速度,也在东部花东纵谷、中央山脉、西部麓山带以及平原区形成一系列的断层。
这些断层具有很高的活动性,在台湾历史上,造成许多灾害性地震。
此次地震震中位在南投县集集镇(北纬23.85度、东经121.82度),地震深度8.0千米。
利用波形反演得到的震源机制解为一低角度逆冲断层、伴随些许走向滑移份量,释放出地震矩能量为17.7±0.4×1019N-m,滑移方向则为北偏西60度,随着时间而改变,显示断层的破裂并不均匀。
断层走向为北偏东18度,倾角19度。
1/ 1。
1999年台湾集集地震余震区_嘉义地区地震的剪切波分裂参数随时间变化的研究
1999年台湾集集地震余震区 嘉义地区地震的剪切波分裂参数随时间变化的研究郑秀芬1,2,陈朝辉2,张春贺3*1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 1000812台湾中正大学地震研究所,嘉义 621023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北京 100034摘 要 本文利用台湾中央气象局布设的嘉义台CHY 、民雄台CHN2和义竹台C HN8记录的地震波形资料,使用波形互相关的S AM 分析方法(剪切波分裂系统分析方法),对发生在1999年9月20日台湾集集大地震(M W 7 6)余震区的嘉义M L 6 4和M L 6 0级地震的震前序列,开展了长达22个月的大震前近场源剪切波分裂参数随时间变化的应力预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正常情况下,快剪切波的偏振方向大致近东西向,与嘉义地区最大主压应力场的方向一致,表明该区的各向异性受区域构造应力场控制;根据剪切波分裂参数 快剪切波偏振方向和慢剪切波时间延迟随时间的变化,我们认为,临震期慢剪切波时间延迟的快速下降和快剪切波偏振方向90 跳跃事件的频繁发生,可以作为临震期大震应力预测的前兆指标.近场源剪切波分裂参数随时间的变化在揭示震源区应力变化方面将发挥重大作用.关键词 台湾集集地震,余震区,嘉义地震,地震各向异性,剪切波分裂,应力预测前兆,快剪切波偏振方向,慢剪切波时间延迟文章编号 0001-5733(2008)01-0149-09中图分类号 P315收稿日期 2007-01-15,2007-08-27收修定稿基金项目 中国台湾科学委员会博士后基金项目(NSC 94 2119 M 194 004)及项目(NSC 92 2816 M 194 0003 6)资助.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论著编号:07AC1020作者简介 郑秀芬,女,1967年生,博士,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实时地震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E mail:z hengxf@cea igp.ac.c n*通讯作者 张春贺,男,1966年生,博士,主要从事油气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应用研究.E mail:chunhezh@Study on temporal variations of shear wave splitting in the Chiayiarea,aftershock zone of 1999Chichi earthquake,TaiwanZ HE NG Xiu Fen1,2,C HE N Chao Hui 2,ZHANG Chun He3*1Institu te o f Geophysics ,Chin a Ea rth qu ake Administration ,Bei jin g 100081,Ch in a 2Institu te o f S eismolog y ,Na tiona l Ch un g Chen g U ni versit y ,Chia yi 62102,Tai wan ,Ch in a3Stra teg ic Resea rch Ce nt ref o r Oil an d Gas Resou rc es ,Min ist ry o f L a nd an d Resources ,Be ijin g 100034,Ch inaAbstract Based on the data from three seismic stations C HY,C HN2and C HN8of Taiwan Central Weather Bureau Seismic Network (CWB SN),the systema tic analysis method (SAM)of shear wave splitting has been used to do the near source stress forecast research of temporal preseismic variations of polarization directions and time delays in nearly 22months before 1999M L 6 4and M L 6 0earthquakes in the C hiayi area,the aftershoc k zone of M W 7 6Chichi,Taiwan earthquake of September 20,1999 The result sho ws that the normal polarization directions of station C HY,C HN2and C HN8are approximately E W,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direc tion of maximum c ompressional stress,suggesting that the anisotropy in this area is controlled by local tec tonic stress field.The results strongly indica te tha t in the stress c ritical stage,the polarization 90 -flips occurred frequently,and that there were abrupt decreases in time delays shortly before the C hichi mainshoc k第51卷第1期2008年1月地 球 物 理 学 报C 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Vol.51,No.1Jan.,2008and two Chia yi earthquakes.These can be considered as two precursors of stress forecast.We think tha t the temporal va ria tions of shear wave splitting are of great importance,since they provide infor mation about source stress processes and critical warning information before large earthquakes.Keywords 1999Chic hi earthqua ke,Aftershock zone,Chiayi area,Anisotropy,Shear wave splitting,Stress forecast precursor,Pola rization of fast shear wave,Time delay of slow shear wave1 引 言穿过各向异性介质的剪切波会产生分裂现象.通过区域地震台网记录到的近场源地震的剪切波分裂而开展的上地壳地震各向异性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解释上地壳各向异性的理论中,被大家普遍接受并得到广泛应用的是Crampin等人的EDA理论(E xtensive Dilatancy Anisotropy)[1],以及后来改进的APE理论(Anisotropic Poro Elasticity)[2,3].该理论认为影响各向异性的主要因素为近地表呈垂直且充满流体的平行排列微裂隙,大致分布在上地壳.当剪切波通过这些裂隙分布的区域时,会分裂成两个相互垂直的剪切波,分别以不同的速度前进,其中快剪切波偏振方向平行于最大水平压应力方向,而慢剪切波时间延迟,主要与裂隙的密度有关.根据裂隙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及其变化情况,该理论为开展地壳应力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和应用前景.由于地震各向异性与应力的关系,使得地震各向异性研究中最令人感兴趣的在于它随时间的变化.Peacock等[4]利用加州Anza地震台网的资料得到了慢剪切波时间延迟随时间的变化;B ooth等[5]展示了阿肯色州的一个震群在大地震前后剪切波时间延迟的变化情况.慢剪切波时间延迟在大震前随时间的变化在中国、北美和欧洲的一些地方也有报道[6~12].值得一提的是,Cra mpin等[13]在1998年提出了!应力预测∀的概念,利用监测剪切波分裂在地震前的变化,可以得到!应力建构∀的效应,他们藉此成功地预测了一个M5 0级的冰岛地震[14].Wu等[15]利用发生在冰岛地区震源附近的小地震也开展了相关的应力预测研究.APE理论认为[3],当应力处于破裂的临界状态时,平行于应力方向排列的微裂隙中充满了高压孔隙流体,使得快、慢剪切波交换其偏振方向,导致快剪切波偏振方向发生90跳跃的现象.这样的偏振方向90跳跃对于与应力场有关的孔隙流体压力极其敏感[16].在报道中快剪切波偏振方向发生90跳跃的现象出现在以下情况中:向Caucasus油田储油层中过量加压时[17];向碳酸盐储油层中高压注入二氧化碳时[18];圣安德列斯断层上的小地震中[8,10];冰岛中北部H sav k Flatey断层上的地震中[19];Hyogo ken Nanbu地震发生时破裂的Nojima断层区[20];新西兰的Mount Ruapehu地区在火山爆发前,由于岩浆喷发前的高压造成了快剪切波偏振方向的改变[21],以及印度Bhuj地区发生的地震中[22].此外,在相关的理论模型研究中,也同样存在快剪切波偏振方向发生90跳跃的现象[23].剪切波偏振方向的改变意味着火山爆发和大地震前的高孔隙流体压力,因此,确实可以通过地震的各向异性来监测火山和活动断层,并在探讨地震的震源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利用快剪切波偏振方向除了可以开展上述应力预测前兆研究和实际应用外,还可以进行地壳介质地震各向异性特征和地壳应力场特征等方面的相关研究.近年来,高原等[24]、吴晶等[25]、赖院根等[26,27]和雷军等[28]在唐山地区、首都圈西北地区、首都圈地区、新疆伽师强震区和云南剑川等地区利用近场源数字地震资料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长期以来,一直认为应力会持续累积,直到地震发生时才会释放.实际上,应力在地震发生前的十几分钟到几个月的时间就开始释放了[29].实验研究结果同样表明,在大理岩岩石样本破裂前,同样观察到了剪切波时间延迟的下降[6,30].一些研究提供了在下列时期震前剪切波时间延迟快速下降的证据:美国Enola震群M3 8级地震前的2个小时[5];冰岛西南部M5级地震前的4天[11],以及North Palm Springs M6级地震前的25天[4,8]等等.当地震发生前有足够的地震活动时,就有可能观测到剪切波时间延迟的快速下降,这样的剪切波时间延迟的快速下降意味着孕震区区域压应力的释放,可以作为震前应力预测的前兆.众所周知,台湾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的西侧,是一个大地震频繁发生的地区.从1898年到现在,台湾地区约有130次的灾害性大地震发生,而发生次数最为频繁的地区,就是经济发达、人口众多、位于台湾西南部的嘉义地区,且嘉义地区发生的地震多150地球物理学报(Chinese J.Geophys.)51卷为浅源地震,深度小于20km[31].以往地震资料显示,该地区、乃至更大范围的包含集集地区在内的嘉南地区未来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越来越高.根据我们的分析和研究,台湾中央气象局地震台网CWB SN (Taiwan Central Weather B ureau Seismic Network)在嘉义地区布设的三个地震台站记录到的剪切波分裂现象较为明显,特别是嘉义站CHY的剪切波分裂现象尤为显著,而1999年集集大地震余震区 嘉义地区地震的震前序列,为我们开展大震前近场源剪切波分裂参数随时间变化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机会.2 资料和方法嘉义地区位于台湾西海岸的全新世冲积平原上.1906年3月17日发生了震级为7 1的灾害性大地震,震后产生了一条右旋走滑断层 梅山断层(Meishan fault,MSF),见图1.梅山断层为活断层,其主断层的走向大致为北偏东75方向,向西南延伸,止于走向近东西向的支断层,梅山断层全长约13 5 km[32].图中所示位于梅山断层右侧的逆推断层为九穹坑断层(Chiuchiungkeng fault,CC KF).根据Yu等[33]基于GPS资料的研究结果,嘉义地区最大压应力的方向近东西向.2 1 资 料我们选取1999年10月22日发生的M L6 4级嘉义地震前近22个月时间的地震数据资料.1999年9月20日集集M w7 6、10月22日嘉义M L6 4、M L6 0和1906年嘉义M L7 1级大地震的地震参数见表1.表1 1999年集集地震主震、嘉义余震和1906年嘉义大地震参数Table1 Parameters of the mainshock of1999Chichi,two a ftershocks o f C hiayi and1906Chiayi earthquake 发震时刻(UTC)纬度(N)经度(E)深度(km)M L 1999-09-2017:47:15 923 85120 828 07 3(M w7 6),Chichi 1999-10-2202:18:56 923 52120 4216 56 4,Chiayi 1999-10-2203:10:17 423 53120 4316 76 0,Chiayi 1906-03-1622:4223 58120 536 07 1,Chiayi我们所选取的地震台站为台湾中央气象局实时地震观测网的嘉义台C HY、民雄台C HN2和义竹台CHN8,均为短周期速度型记录,频率范围0 91~ 1 33s,正常以1s为准.记录方式为触发方式时的采样率为100点 s,而从连续记录中截取的数据,其采样率为50点 s.为避免产生相位改变和波形转换,所选取的地震记录都在!剪切波视窗∀内,即剪切波的入射角须小于45,大致满足震中距小于深度的条件.为了更好地进行剪切波分裂的数据处理,我们进行了1~10Hz的带通滤波.图1为所选地震台站、地震事件震中和主要断层分布图.三个地震台站与1999年集集主震、两个嘉义余震间的震中距见表2.表2 1999年集集地震主震和嘉义余震与三个地震台站间的震中距Table2 Epicentral distances between the mainshock of1999 Chichi,two aftershocks of C hiayi and three seismic stationsCHY(km)CHN2(km)CHN8(km) Chichi(M L7 3)55 949 683 2Chiayi(M L6 4)2 26 228 2Chiayi(M L6 0)4 04 230 72 2 数据处理方法波形互相关方法CC(Cross-Correlation)是当前剪切波分裂研究中最为普遍的数据处理方法.本研究主要利用波形互相关的分析方法SAM(Systematic Analysis Method)[34,35]来求得剪切波分裂的两个参数 快剪切波偏振方向和慢剪切波时间延迟(以下简称偏振方向和时间延迟).SAM方法假设剪切波分裂成两个偏振方向的波,且经过时间延迟校正后的快、慢剪切波的波形相关.SAM分析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首先,计算两个水平方向剪切波波列的相关函数,根据得到的最大相关函数值获得快剪切波偏振方向和慢剪切波时间延迟;其次,进行时间延迟校正,根据初步计算结果重新投影,以得到快、慢剪切波波列,并扣除慢剪切波的时间延迟量;最后,与第二步同时进行的是偏振分析检验,对比、分析时间延迟校正前后的剪切波偏振特征的变化,对分析结果进行可靠性检验.具体作法是,将剪切波的两个水平分量在0~ 180之间,以1的增加量作旋转,而时间的增加量为一个采样时间间隔,计算其相关函数,并按相关系数的最大值作归一化处理.相关系数最大时所对应的1511期郑秀芬等:1999年台湾集集地震余震区 嘉义地区地震的剪切波分裂参数随时间变化的研究图1 地震台站、地震震中和主要断层分布图实心五角星为表1所示的两个嘉义地震和1906年发生的嘉义大地震,地震事件用实心圆表示,实心三角代表地震台站,黑色线条代表梅山断层MSF(M eishan fault)和九穹坑断层CCKF(Chiuchiungkeng faul t).右下角矩形区域给出了1999年集集大地震主震震中位置,用五角星表示,集集主震左侧的粗线条为车笼埔断层CLF(Chelungpu fault),其西南方的小矩形区域为本文的研究区域.Fig.1 Distribution of sei smic stations and epicen ters with main faultsThree Chiayi earthquakes sho wn in table1are denoted by solid stars.Seis mic stations and epicenters are repres ented by soli d triangles and solid circles, respectivel y.Lines represent Meishan faul t(MSF)and Chiuchiungkeng fault(CCKF).In the bottom right hand rec tangle area,the mainshock of1999Chichi earthquake is also denoted by s olid star,line represent Chelungpu faul t(CLF),the smaller rectangle is research area in the study.旋转方向即为快剪切波偏振方向(Polarization),时间延迟则为慢剪切波的时间延迟(Time Delay).通常情况下,在进行数据处理时,我们选取的时间窗大致为一个到一个半周期的剪切波.本研究中,偏振方向以正北为0,逆时针方向旋转.Rau等[36]对波形互相关方法的置信区间估计进行了讨论,我们采用相同的方式,利用相关系数95%的置信水平来估计偏振方向和时间延迟的测量误差.本研究中偏振方向的误差大致在正负12之内,而大部分的时间延迟误差为一个采样点,也就是0 01s,或0 02s,随采样率的不同而不同.图2所示是用SAM方法处理剪切波分裂的一个例子.我们也利用谱比法AR(Aspect Ratio method)[37,38]配合SAM方法进行剪切波分裂的数据处理.不论采用何种处理方法,最后都经过了质点运动轨迹和人为旋转偏振方向并量取时间延迟的方法对计算结果进行检查和校正.如果质点运动轨迹近似线性变化,如图2c中表现的那样,那么这个结果就是令人满意的,并予以采用.3 剪切波分裂参数随时间的变化开展近场源剪切波分裂参数随时间变化相关研究的首要条件就是在主震前有大量的小地震震群数据,1999年集集大地震余震区发生的嘉义地震序列恰恰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机会,同时,与主震距离最近的三个地震台站 嘉义台C HY、民雄台C HN2和义竹台C HN8也提供了高质量的波形数据.考虑到嘉义地区剪切波速度变化强烈的特点,我们认为对时间延迟用剪切波走时做标准化处理对于描述各向异性的变化程度更为合理.另外,为了能够较为清晰地显示剪切波分离参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相关图件中将不显示偏振方向和时间延迟的误差棒.图3给出了从1998年到1999年M L6 4级嘉义地震前将近22个月的时间里,剪切波分裂参数 偏振方向和时间延迟随时间的变化,以及每个台站的快剪切波偏振方向等面积投影玫瑰图.3 1 台站CHY的剪切波分裂参数随时间的变化偏振方向随时间的变化 从图3a可以看出,152地球物理学报(Chinese J.Geophys.)51卷图2 处理剪切波分裂的SAM方法记录台站为嘉义台CHY(1998年4月4日,M L1 7,震中距5 5km,震源深度8 6km),计算出的偏振方向为90 #12.时间延迟为0 14#0 02s.(a)SAM所计算的归一化后的相关函数系数关于偏振方向和时间延迟的等值线图;(b)两水平向剪切波的波形和质点运动轨迹;(c)旋转到偏振方向上的快、慢剪切波的波形和经过时间延迟校正后的质点运动轨迹.Fig.2 An example of SAM analysis techniqueThe event happened in April4,1998with M L1 7,epicentral distance5 5km and focal depth8 6km,recorded by station CHY.(a) Contour plot of cross correlati on function between two horizontal components of shear waves with res pect to polarization and ti me delay.(b) Seis mograms and particle motion diagram of two horiz ontal shear waves as recorded on NS and EW.(c)Rotated(90 #12)seis mograms and particle motion diagram of fas t and s low split shear-waves correc ted for(0 14#0 02second)ti me delay.除了偏振方向发生90跳跃的个别事件外,C HY台的偏振方向没有太大的变化,偏振方向大致近东西向,见图3a右侧的偏振方向等面积投影玫瑰图.时间延迟随时间的变化 从图中可以明显地看出,C HY台有着显著的剪切波分裂现象和时间延迟,标准化处理前时间延迟的正常水平大致为0 15 s.数据点虽然有些发散,但还是可以看出从1998年1月到1999年9月集集地震震前时间延迟变化的四个不同阶段.时间延迟在第一阶段表现为缓慢的上升;1个月后的第二阶段,时间延迟显示出一定的下降趋势,并且下降到其正常水平之下;之后进入持续时间长达3个多月的第三阶段 地震活动安静期,直到1999年9月初结束;第四阶段我们称之为集集地震临震期,期间时间延迟经历了快速下降到正常水平的短暂过程.7天后,1999年9月20日集集M W7 6级大地震发生.9月20日集集地震发生后到10月22日M L6 4级嘉义地震发生前的这段时间,我们称之为嘉义地震临震期,期间地震活动性明显增强,时间延迟表现为持续的快速下降,继而上升到正常水平的过程,2天后,1999年10月22日嘉义M L6 4级、M L6 0级地震相继发生.3 2 台站C HN2的剪切波分裂参数随时间的变化偏振方向随时间的变化 从图3b可以看出,正常情况下CHN2台的偏振方向大致为东西向,与C HY台的偏振方向大致相同.CHN2台也存在与C HY台几乎同期出现的地震活动安静期、集集地震临震期和嘉义地震临震期.可以看出,集集地震临震期的偏振方向发生了90跳跃,而嘉义地震临震期除了偏振方向在东西向的变化外,偏振方向90跳跃的事件频繁发生,大致在北偏西30到北偏东30的范围变化,见图3b右侧的偏振方向等面积投影玫瑰图.时间延迟随时间的变化 C HN2台所记录的地震事件没有像C HY台的有那么显著的剪切波分裂现象,其标准化处理前的时间延迟大致在0 04s上下变化.从图3b可以看出,时间延迟没有表现出太大的随时间的变化.3 3 台站CHN8的剪切波分裂参数随时间的变化偏振方向随时间的变化 从图3c可以看出, C HN8台的特征与CHY台的相似,除了偏振方向发生90跳跃的两个事件外,CHN8台的偏振方向几乎没有太大的变化,偏振方向亦大致近东西向,见图3c右侧的偏振方向等面积投影玫瑰图.时间延迟随时间的变化 从图中可以看出, C HN8台也有显著的剪切波分裂现象和时间延迟,标准化处理前时间延迟的正常水平大致为0 18s.像C HY台一样,数据点虽然也有些发散,但在集集1531期郑秀芬等:1999年台湾集集地震余震区 嘉义地区地震的剪切波分裂参数随时间变化的研究图3 1999年集集地震余震区 嘉义地震震前的剪切波分裂参数随时间的变化及快剪切波偏振方向等面积投影玫瑰图A 集集地震临震期,B 嘉义地震临震期.(a 、b 、c)分别为台站CHY 、CHN2和CHN8的剪切波分裂参数的处理结果.每个台站都给出了偏振方向(Polari zati on)、时间延迟(Time delay)和地震震级(Magnitude)随时间的变化.实线为利用二阶多项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对相关数据进行拟合的结果.每个台站右侧为快剪切波偏振方向等面积投影玫瑰图.Fig.3 Temporal variations of shear wave spli tting i n the Chiayi area,aftershock zone of 1999Chichi earthquake from 1998tothe time before M L 6 4Chiayi earthquake and equal area project rose diagrams of fast shear wave polarizationsA i s cri tical s tage of the Chichi mains hock,B is critical stage of Chiayi Earthquake.This fi gure s hows the results of anal ysis of s hear wave splitting at station (a)CHY,(b)CHN2and (c)CHN8fro m 1998to the time before M L 6 4Chiayi earthquake.In eac h part,the upper,middle and lower diagram show te mporal variations of pol arization di rection,time delay and magnitude of earthquakes agains t ti me,respectively.We fi t t wo order leas t squares lines to the te mporal changes.The right hand diagrams are equal area project ros e diagrams of fast s hear wave polarizations.154地球物理学报(Chinese J.Geophys.)51卷地震发生前也表现出时间延迟缓慢上升和缓慢下降的变化趋势.从图1和表2可以看出,与震源区附近的C HY、C HN2台相比,C HN8台距离震源区相对远一些,所以可以用来分析处理的地震事件就相对少一些.通过以上所述嘉义地震序列在台站C HY、C HN2和CHN8的剪切波分裂参数 时间延迟和偏振方向随时间的变化,我们认为,与应力预测前兆直接有关的表现在于:CHY台在集集地震临震期时间延迟的快速下降、在嘉义地震临震期时间延迟的快速下降和上升,以及CHN2台在临震期偏振方向90跳跃事件的频繁发生.C HY台在嘉义地震临震期的表现与高原等人[6,29,30]的实验室结果很相似,他们采用的所有样品在破裂前,其时间延迟都存在快速下降和抬升的现象,集集地震临震期的表现与在其他研究中[4,5,8,11,29]观察到的震前时间延迟的快速下降现象也颇为相似.C HY台临震期时间延迟的快速下降反映出集集地震和嘉义双震发生前区域压应力的释放,可以作为应力预测的前兆指标.另外,C HN2台表现出的临震期偏振方向90跳跃事件的发生,表明在应力处于破裂的临震期,震源区孔隙流体处在高压的状态下,我们认为可以作为应力预测的另一个前兆指标.三个地震台站对于地震前剪切波分裂的反应不同,可能与它们的相对位置有关.C HY台靠近地震震源,其时间延迟的变化比较明显,偏振方向的变化不明显,可能是各向异性强度的变化所致;C HN2台在震源的另一侧,主要是偏振方向发生了变化,这似乎与Crampin等[3]关于孔隙内流体压力变化的假说吻合;而CHN8虽然和C HY台一样,位于震源的同一侧,但距震源相对较远,受地震震源区的影响较小,没有数据供我们观察其临震期的表现.另外,根据Crampin等人的APE理论[3],时间延迟可能会由于应力的微小变化而产生显著的变化,我们认为这是造成C HY、C HN8台时间延迟数据发散的主要原因.Crampin等认为,临震期时间延迟数据的发散为断层面上高孔隙流体压力的剧烈变化所致,这也是偏振方向90跳跃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16].另外,Gao等[29]认为临震应力系统具有和地震震源有关的自相似性,剪切波时间延迟下降的持续时间与地震的震级间表现出一定的线性对应关系.基于Gao等给出的线性对应关系,根据C HY台和CHN8台时间延迟下降阶段的持续时间,我们给出了所对应的地震震级,见表3.其中,时间延迟下降阶段起始时间的选择从时间延迟开始下降算起,而终止时间的选择以时间延迟下降到其正常水平为准.对C HY台而言,不论将终止时间选择到时间延迟的正常水平,还是选择到安静期之前,其对应的地震震级都是6级水平,远远没有达到集集地震的7级水平,而恰恰与嘉义地震的6级水平相当.是集集主震、还是嘉义余震在控制C HY台和CHN8台时间延迟的变化将是我们未来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无论如何,CHY、C HN8和C HN2台剪切波分裂参数随时间的变化确实给出了大震前应力变化的前兆信息.表3 时间延迟下降阶段的持续时间与对应的地震震级Table3 Duration of decrease in time delays andcorresponding m ag nitude记录台站持续时间(天)MCHY200(1999-02-18~1999-09-05)6 4CHN8268(1998-12-12~1999-09-05)6 54 结 论可以看出,1999年集集大地震余震区发生的嘉义地震序列确实为我们利用近场源剪切波分裂参数随时间的变化、开展大震前地震活动性的相关研究提供了难得的机会.根据Crampin等人的APE理论[1~3]和上述研究结果,我们给出以下结论:(1)正常情况下,台站CHY、C HN2和C HN8所给出的偏振方向大致近东西向,与根据台湾区域GPS 观测网的地面形变测量结果得到的该区最大主压应力场方向一致[33],表明该区的各向异性受区域构造应力场控制,这是我们开展应力预测研究的前提和必要条件.(2)离震源较近台站C HY的时间延迟在大震前表现为缓慢上升、下降和快速下降,而离震源相对较远台站C HN8的时间延迟在大震前则表现为缓慢上升和缓慢下降,表明时间延迟随时间的变化确实能够反映出大震前应力的长期缓慢累积、远台震前应力的缓慢释放和近台临震期应力的快速释放,我们认为可以利用时间延迟来监测区域应力场的变化.(3)C HY台的时间延迟在集集地震临震期和嘉义地震临震期所表现出的快速下降,反映出震前区域应力的释放,我们认为可以作为应力预测的前兆指标.(4)C HN2台在临震期所表现出来的偏振方向1551期郑秀芬等:1999年台湾集集地震余震区 嘉义地区地震的剪切波分裂参数随时间变化的研究。
地震与地震灾害
全球板块划分图
美
欧亚板块
洲
板
太平洋板块 非洲板块
块
印度板块
南极洲板块
地壳的平均厚度 30-40公里,地幔的厚度 约 2900公里,地核的半径约3400 公里 。 据统计约有 92% 的地震发生在地壳中 , 其余的发生在地幔上部。地球表面分成 若干块,即板块。板块在它下面的软流 层流动的驱动下,不停地移动。在板块 边界,由于板块运动和碰撞引发的地震, 叫板缘地震;在板块内部由于断层活动 而发生的地震是板内地震。
“地震与断层”,有地震必有断层,有断层未必有 地震。
1、地震的概念
地震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俗称“地 动”。一般是指地壳中因岩体断裂而释放 能量引起的震动,是一种自然现象。全球 每年约发生地震 500 万次, 其中人们能感 觉到的地震约有5万次,能够造成破坏性的 5级以上的地震约1000次,可能造成 巨大 灾害的7级以上的地震约10次左右。
NW
弥陀寺断裂
为什么会发生地震?
20世纪伊始,科学家们开始深入研究地震波,相继提出比较 有影响的假说有三: 一是1911年理德提出地球内部不断积累的应变能超过岩石强 度时产生断层,断层形成后,岩石弹性回跳,恢复原来状态, 于是把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出来,引起地震,这是所谓“弹 性回跳说”;
二是1955年日本的松泽武雄提出地下岩石导热不均,部分溶 融体积膨胀,挤压围岩,导致围岩破例产生地震,这是所谓 “岩浆冲击说”; 三是美国学者布里奇曼提出地下物质在一定临界温度和压力 下,从一种结晶状态转化为另一种结晶状态,体积突然变化 而发生地震的“相变说”。
地震的烈度
例如:1976 年7 月28日发生的唐山 大地震,其震源深度只有 12公里, 震级为 7.8 级,震中烈度为 11 度; 受唐山地震的影响, 天津市地震 烈度为 8 度,北京市烈度为 6 度, 再远到石家庄、太原等就只有4 ~ 5 度了。
断层与地震科普
断层与地震科普
断层和地震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断层是地壳中由于地壳运动产生的破裂面,当这些断层活动时,会引起地震。
因此,地震往往是断层活动的表现。
断层的形成是长期地质活动的结果,而与地震关系最为密切的是那些在现代构造环境下曾经活动过的活断层。
这些活断层是地震的元凶,因为它们的活动可能引发地震。
根据断层面两盘相对位移的方向,可以将断层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和走滑断层等类型。
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层本身的强度,从而破坏了岩层,使其沿破裂面发生明显位移,形成了断层。
当这些断层活动时,岩石的相对位移会导致地震的发生。
因此,地震与断层的关系十分密切。
了解断层与地震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地震的原理和预测地震的发生,从而为减轻地震灾害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台湾地层岩性、岩浆活动及地壳运动
中国台湾地层岩性、岩浆活动及地壳运动胡经国一、地层岩性1、台湾地层岩性概述台东纵向裂谷带以西的台湾主体部分,地表地层呈北北东向分布,其地质年代总体上从东向西变新。
台湾地表地层以第三纪海相沉积地层为主体,主要分布于西部地区;中央山脉东半部地层,由中生代及古生代变质岩系组成;在台湾北部大屯山一带、东部海岸山脉和台湾岛附近的岛屿,其地层主要由安山岩质的熔岩流、集块岩和凝灰岩组成。
台湾地表地层均呈狭长带状分布,大致与岛轴线平行。
除了中央山脉和雪山山脉由变质岩构成以外,环岛的山麓带、海岸平原和海岸山脉之一部,由沉积岩构成。
火成岩的露头不多,以火山岩为主;缺乏深成岩。
大屯火山、基隆火山、海岸山脉和澎湖群岛,前三者以安山岩和石英安山岩为主,后者以玄武岩为主,均为主要火成岩分布区。
2、台湾常见沉积岩台湾常见沉积岩主要有:⑴、砾岩与角砾岩由粒度大于2毫米以上的砾石,其中再填充砂或泥组成,最常看到的就是西部台地的砾石层。
⑵、砂岩由粒度2~1/16毫米的砂粒,经钙质、硅质或铁质胶结或填充细粒物质组成。
台湾东北角金山、野柳、和平岛、鼻头角等地,以及南端海岸的佳洛水,均有标准的砂岩层分布。
⑶、泥岩及頁岩由粘土或粘土和粉砂混合并硬化而成的岩石。
其中,具有显著薄层纹理(页理构造)者,称为页岩;无显著层理而成厚层块状者,称为泥岩。
泥岩或页岩在台湾北部,常夹于砂岩中或与砂岩成互层;但是在西南部的冈山、阿莲一带,却有厚层泥岩,遭受侵蚀后形成“月世界”景观,并有泥火山地貌。
⑷、石灰岩大部分石灰岩由海洋內的造礁珊瑚、硅藻及其它生物碎屑胶结、重结晶而形成;有些由海洋中、温泉中钙质沉积物沉淀而成。
在台湾南部的半屏山、冈山、寿山、小琉球、垦丁、花东海岸秀姑峦溪等地,都有广泛分布的石灰岩。
3、台湾的火成岩⑴、火山的形成①、板块碰撞带的火山隐没的岩石圈板块深入地下深部,受高温高压作用产生融融,形成岩浆;岩浆再从断层带喷发,形成火山。
岩浆喷发时,夹杂大量气体,爆发猛烈,造成被火山碎屑、泥石流等掩埋的灾害。
活断层和地震
①土的类型和性质;(疏松饱水的细砂、粉土)
3饱水砂土的埋藏分布条件;(越浅越厚)
4地震动的强度和历时(越强,历时越长)
8.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对震害的影响
1.岩石类型,从软硬程度、松软土的厚度以及地层结构三个方面 来考察,基岩震害最轻,其次硬土,软土最重。
2.断裂 ①发震断裂,避开
②非发震断裂,若破碎带胶结较好,根据断裂带物质的 性质,按一般岩土对待即可,不应提高烈度。
我国规定潜在a
3.活断层对工程建筑物的影响:
1地面错动直接损害跨越该断层的地标建筑
2由此引发的地震所引起的危害
4.活断层的基本特征:
1活断层是深大断裂复活运动的产物。
2活断层的继承性和反复性
3活断层的活动方式 粘滑型:以地震方式产生间歇性地突然滑动。
第七章 活断层和地震工程地质研究
活断层
一.概述
1.地质学科领域内,将由活断层和地震活动所产生的工程地质问题, 称为“区域地壳稳定性问题”
2.地球的构造运动可使地壳和上地幔中积聚构造应力, 当构造应力增 大并超过介质强度时,往往表现为活断层的突然错动,释放应变能, 并以弹性波的形式在地壳表层传播而发生地震。
2.与工程活动的相关性 构造型诱发地震在一定的机制作用下,与工程活动有明显的正相 关性。
3.地震序列特征
2、烈度
衡量地震所引起的地面震动强烈程度的尺寸。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在不同地点,烈度大小可能不一样。 在震源和震中距相同的条件下, 坚硬基岩场地较之松软土场地烈度小 一些。
六.我国地震分布特点 分布广、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
我国的2条主要地震带:
(1)南北地震带(2)东西地震带 我国大致可划分为6个地震活动区:
台湾集集地震震源机制
地震引发的工程问题
• 喷砂冒水不地基沉陷问题:喷砂冒水是含水细粒沉积物分 布地区普遍发生的现象,因含水沙土受地震液化而引发, 使地基失效。其上的结构物常受到其次生灾害的影响。台 中市一些高层建筑物发生倾斜,可能是地震时地基发生丌 均匀沉降所致。
谢谢大家!
台湾9.21集集地震的地质构造特点
• 台湾地震的原动力,主要是由于菲律宾海板块向台湾岛 作NNW向碰撞的缘故。台湾海峡及周边整个地区的地幔流 应力场的计算表明,台湾地区甚高阶场(26~30阶)地幔 流应力场指向台湾本岛的北卉部,该区的欧亚板块和菲律 宾海板块在台湾岛北部相碰撞,这就是目前台湾地震发生 的主要动力源。(如图)
集集地震震源机制
• 1999年9月21日,台湾中部山麓带发生了M7.3的大地震, 震源深度为8km,财产损失及人员伤亜是百年来台湾许多 地震中损失及伤亜最严重的一次,其震级也是台湾本岛陆 上所发生的地震级别最大的。震源机制属低角度逆冲断层 成因,余震在平面上围绕着北港高基底做卉囿状分布,在 垂向上,则分布在逆冲断层的上盘。
• (3)断层两盘的破坏程度相差很大。上盘(东南盘)进进大 于下盘(西北盘),即断层两侧的位移量是主动盘大于被动 盘。凡地震断层是逆冲断层型,往往有这种表现。这个影响 区长度是约80km,即大震时撕裂地表的长度,但其起破坏作 用的宽度 很小。
台湾9.21集集地震震害综述不强震 发震断层问题
• 9.21集集大震的震害特殊地方,最突出的特点是 对结构物破坏最严重处往往是:第一,地震断层 穿越地面处,跨在其上的结构物被切断;第二, 发震断层上盘地基的扭曲、破坏、变形、抬升不 运动而造成地基失效,致使结构物破坏,断层下 盘则相对稳定,其位移量不沉降量极小,其上的 建筑仌是完好的:第三,特殊的地质构造不地貌常 常诱发地震;第四,如果发震断层遇到了深部构 造阻碍时,就可能发生转向或生成分支断层,如 造成意外破坏的石冈水坝。
活断层简介
通常来讲,沿断层带的平均滑动速率越大,断层 所聚集的压力也就越大,而目前由于该断层地带 一直没有发生地震,已经形成5.5到5.7米的“滑 动蓄积”。 如果其积蓄的压力能够一次性的得到释放,将会 产生8级地震的能量,也就是说大约等于1906年 旧金山大地震时的震级。 据预测,圣安地列斯断层的南部大约每200到300 年发生一次地震。菲阿尔克教授说,根据对目前 断层运动的观察显示,又是地震要爆发的时刻了。 圣安地列斯断层北部和中部的最近的两次大地震, 一次是在1857年,另一次就是1906年。
贯穿美国加利福尼亚西南部的圣安地列斯断 层(SanAndreas Fault),是地球表面最长和 最活跃的断层之一
圣安德烈斯断层与普通断层不同, 一般的断层是两个板块上下错动, 而圣安德烈斯断层是南北走向,两 个板块是水平运动的,北美板块向 西南运动,太平洋板块向西北运动。
LOGO · SanAndreas Fault
• 其它类型建筑物的结构措施实例
LOGO · 活断层区的建筑原 则
• 日本山阳新干线的新神户车站,建于两隧道之间 的高架桥上,恰位于六甲山活断层之上。由于地 形及城市环境方面的原因,车站的位置不能改变, 只能采取适应于地质条件的结构。
Thank you.
LOGO · 研究方法
对活断层的研究可以 通过航卫片解释、地质地 貌调查、地质填图、探槽 开挖等手段,在第四系覆 盖地区则必须使用各种地 球物理探测和工程地质勘 探方法。 其目的就是要查明活 断层的位置、活动时代、 运动性质、滑动速率以及 该断层上曾经发生地震的 情况。
• 2、建筑物类型(型式)选择
LOGO · 活断层区的建筑原 则
• 若证实场地中有活断层穿过,或场地位于活动的 逆、正断层上盘有可能产生分支及次级错断,则 应选择在错动下不致破坏的建筑物型式。 • 对于坝来说,在上述情况下均不宜建筑混凝土坝, 而只能建散体堆填坝。
第四部分 活断层与地震
1、活动断裂与地震的关系
1.5 活断层的参数
活断层错动速率是相当缓慢的,两盘相对位移平均达到 1mm/a,已属相当强的活断层。 世界上最著名的活断层,为美国的圣安德烈斯断层,两盘 间年平均最大相对位移也只有5cm。 所以,即使是现今还在蠕动的断层,也不能用一般的观测 方法取得它活动的标志,而需采用重复精密水准测量(水准环 测或三角、三边测量)。近年还采用全球定位系统或超长基线 (VIBI)测量法测得两盘相对位移。 活断层的现今活动速率大小与地震大小、活动程度有一定 的相关性,活动速率较大的一、二级断裂,往往是近年来强 震活动的地带。
• 破坏性地震是在已发育的断层带上发生的,往往是重复的。 • 这说明断层是发展的,在发展过程中发生地震。需要指出的 是其发展不是一个均匀的连续过程。断层运动,有时极慢, 似乎未动,不见地震,形同锁住。实际上可能正处于酝酿过 程中,待其成熟,先在一些最弱点开始破裂,引起小震,继 续发展到最后大破坏,发生大震,随后渐次平静,恢复如前, 又酝酿一次新的大震。这些都是震源断层的物理状态所决定 的,其特点是运动不连续,慢时如锁住,急时发生地震。断 层锁住,主要由于断层泥的胶结。断层在长期活动中,两壁 岩石磨成粉底,渗以地下水,日久成为很厚的断层泥,阻碍 断层运动,若胶结牢固,可使断层完全不动。当断层活动力 强时,断层泥起润滑作用,在特殊条件下,可使断 层不停地 滑动,成为蠕动。一般断层的运动则受断层泥控制,当构造 应力弱时,断层不动如锁住,这是暂时的,待构造应力成长, 克服了断层泥的阻抗时,便以弹性反跳方式,突然滑动
1、活动断裂与地震的关系
1.5 活断层的参数
青海玉树地震
地震发生在甘孜—玉树断裂带上,断裂的整体 是呈北西向分布,此次地震的断层是近乎直立 的,为左旋走滑运动。此次地震的地震断层的 破裂时间为20—23秒,断层破裂长度为60公 里左右。
用1999年集集地震序列建立台湾地区地震形变的三维模型及其特殊意义
学界 普遍认 为集 集地 震是 由菲律 宾海 板
块 ( S ) 欧 亚 板 块 ( P 碰 撞 产 生 挤 压 形 PP 和 E ) 变 引 起 的 ( u p , 1 8 ;An eire l S p e 94 g l ta , e 1 8 ) 车 笼 埔 古 地 震 研 究 显 示 , 在 过 去 的 96 。
模 型 。我们 将整 个 台湾地 区划分 为 1 k 间隔的三维 网格 ,计算每 个 网格 的地震 矩 释放 0m 量 ,即该 网格 内所 有 地 震 释 放 的地 震 矩 总 和 。 当 一 次地 震 的物 理 尺 度 超 过 网格 尺 寸 1 k 时 ,相 应 的地 震矩 就分 布在 多个 网格 上 。这种 定 量方 法 较好地 描 述 了该 地 区地 震 0i n 矩释 放 的一级 特征 。值 得注 意的是 ,集集 地震 的发 生 ,填充 了震源 区附近 地震 矩释放 量
层 分 布 ( 1 a n h n 0 0 。 图 ;K oa dC e ,2 0 )
Z un h a g等 (0 5 用统 计学 的方 法指 出 , 20 ) ]6 19 9 0 9 0年 是 集 集 地 区 的 地 震 平 静 期 。 其研究 指 出 ,在 1 9 9 9年 地 震 之 前 ,集 集 地 区已经在积 累弹 性应变 能 ,但其 并 没有定 量 地给 出此前地 震形 变释放 量 。此 外 ,可能是 由于缺 少充足 的数据 ,其 统计分 析 中未 给 出
在震 前存在 的明显 不足 。本 文推 测 某个 区域 内地 震矩分 布 的 “ 不足一 填充 ”模 式可 以应
用于 预测未 来 大地震 的发 生地 点 。根 据这 一观 点,我们 认为 ,集集地 震可 能会 引起 另 外
4章活断层与地震(1)2012
σ σ
2
3
σ
1
σ
2
逆断层
多分布于板块碰撞挤压带。最大主应力近于水平, 最小主应力近于垂直。走向垂直于最大主应力的断层面与 水平面夹角一般小于45°,往往为20-40°,且由于位移 是水平挤压形成的,断层面两侧的点之间的距离总是由于 位移而缩短。上盘除上升外还产生地面变形,往往伴以多 个分支或次级断层的错动。如1971年美国圣费尔南多地震 时使圣费尔南多断层(逆断层)产生逆冲错动。下降盘无地 表变形及破裂,上升盘抬升近2m以上,并有强烈变形,许 多小的次级断层主要集中在距主断面1km之内。
σ
3
σ
2
σ
3
正断层 下降盘分支断层多见,形成地堑式的正断层组合。最大主 应力近于垂直最小主应力近于水平。走向垂直于最小主应 力且与最大主应力呈锐角的断层面与水平面夹角大于45°, 一般为60一80°。在错动过程中,垂直断面走向的水平方
向有所伸长。伴随这类断层活动的变形(下沉)和分支断层
从工程使用时间尺度和断层活动时间测年的准确性来考虑, 活动时间上限不宜太长,应以前两者为适当。可能有重新活
动的不远的将来,一般理解为重要建筑物如大坝、原子能电 站等的使用年限之内,约为100a一200a。
活动断层有不同的活动特性: 持续不断缓慢蠕动的称为蠕滑(creep slip)或稳滑 (stable slip); 间断地、周期性突然错断的为粘滑(stick slip),粘滑常伴 有地震,是活断层的主要活动方式。一条长大活断层的不同 区段可以有不同的活动方式。活断层的活动强度主要以其错
在海滨地区跨圣安德烈斯断裂的篱笆在1906年旧金山地震时 错动了2.6米,远处的土地向右移动
汶川地震:祸起龙门山断裂带
地震地质学PPT课件
.
20
.
11
地震预报的现状和能力
地震学方面重大计划:
❖ 法国“地学透镜计划” (GEOSCOPE)
❖ 日本“海神计划”
❖ 美国“地球透镜计划” (Earthscope) (为期15年)
.
12
地震监测预报: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台湾地震及活断层大型整合计划
研究内容 孕震带构造、地震地质、地震活动与地震地体构造、 地壳形变、地震物理、强地动
大陆地震弥散型广泛分布的构造成因理论和 动力学背景,板块边界动力作用和板块边界 变形机制研究向大陆内部发展和延伸,大陆 强震孕育发生的深浅部构造环境等。
.
16
继承与发展—重在创新
努力目标和方向
③震源区的研究:由地球物理方法反演向震源实体 勘测发展
在开展传统地球物理方法基础上,发展震源区 (体)深部探测,如美国圣安德烈斯断层地震 深钻、日本阪神地震深钻,以直接勘测震源体、 断层、岩芯、震源区细结构、物性、温度、应 力场、含水层流体、孔隙压等,开展震源的综 合研究。
查明活动断层上全新世以来的古地震事件,以及活动断 层活动的性质、方式和速率,以判断断层的强震重复间隔 及今后地震危险性。
.
3
地震地质学研究内容
• 地震区划 包括建立正确的地震区划的原则与方法,潜在
震源区的预测与划分,地震影响场的研究,地震 危险性分析等多方面的课题。其中,关键性的潜 在震源区划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地震地质研究的 深入程度。 • 诱发地震
• 地震地质学着重研究晚第四纪地壳运动,因而广 泛采用了遥感信息术,包括野外地震地质调查中 使用的经过各种技术处理的卫星照片和不同种类 的航空照片。
• 大范围系统的专题制图和大比例尺地貌填图,活 动断层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的实测图件的测制越 来越成为重要手段。
断层与地震知识点总结
2、活断层的识别标志: 、活断层的识别标志:
3) 水文地质方面 )
● 导水性和透水性较强
泉水常沿断裂带呈线状分布, ● 泉水常沿断裂带呈线状分布,植被发育
2、活断层的识别标志: 、活断层的识别标志:
建筑的错断、 ● 考古 ● 地震记载
2、活断层的识别标志: 、活断层的识别标志:
5)地形变监测资料 )
水准测量、 ● 水准测量、三角测量
地震知识点
1、基本概念 、 2、静力分析法与动力分析法 、 3、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对震害的影响 、
1、基本概念 、
震级 烈度 地震基本烈度 设防烈度(设计烈度 设防烈度 设计烈度) 设计烈度 卓越周期
1、基本概念 、
震级:是衡量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 震级:是衡量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由地震 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所决定。 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所决定。 烈度:地面震动强烈程度, 烈度:地面震动强烈程度,受地震释放的能 量大小、震源深度、震中距、 量大小、震源深度、震中距、震域介质条件的 影响。 影响。在工程应用中常有地震基本烈度和设防 烈度(设计烈度 之分。 设计烈度)之分 烈度 设计烈度 之分。
地下水埋深越小,震害越大。 地下水埋深越小,震害越大。
4、地震区抗震设计原则、措施 、地震区抗震设计原则、
(1)场地选择原则 场地选择原则 1)避开活断层 避开活断层 2)尽可能避开具有强烈振动效应和地面效 尽可能避开具有强烈振动效应和地面效 应的地段 3)避开不稳定斜坡地段 避开不稳定斜坡地段 4)尽可能避开孤立地区、地下水埋深浅的 尽可能避开孤立地区、 尽可能避开孤立地区 地区
1、基本概念 、
地震基本烈度: 地震基本烈度: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范围 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最大烈度。 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最大烈度。一个 地区的平均烈度 设防烈度(设计烈度 : 设防烈度 设计烈度):是抗震设计所采用的 设计烈度 烈度。是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 烈度。是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经济性等的需 对基本烈度的调整。 要,对基本烈度的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otal 55
11
•
岩層於斷裂瞬間會同時釋放出巨大的能量,並產生一種像鋼片反彈般 的彈性波,由地球內部向四方擴散,我們稱為「地震波」(seismic wave)。當地震波到達地表時,引起地表的震盪,就叫做「地震」 (earthquake)。
•
事實上,岩層的斷裂當然不如鋼片折斷時的動作那麼誇張,但是對於 住在地表的人們只要有地底下一點點震動就已經造成很大的影響。
total 55
28
•
用來偵測和記錄的地震儀(seismographs),其原理非常簡單:一個 貼上記錄紙的滾筒安裝在與地面相連的堅固底板上,末端附有筆的重 錘或鉛垂則繫上彈簧或電線懸掛在支架上,其支軸的運動是單方向 的。
•
懸垂的筆由於慣性作用可以在地震中維持靜止,而其它的部分則會搖 晃不已,因此在筆與滾筒之間便產生相對運動,而滾筒上的記錄紙便 留下連續的運動軌跡,地震偵測站的儀器通常同時記錄了水平運動與 垂直運動。而為了能讀取地震訊號,今日的地震儀皆配備精密的時間 系統。
total 55
21
表1-1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地震震度分級表」(八十九年八月一日公告修訂) 震度分級 地動加速度 範圍
0.8gal以下 0.8~2.5gal
人的感受
屋內情形
屋外情形
0 1 2
無感 微震
人無感覺。 人靜止時可感覺微小搖晃。 大多數的人可感到搖晃,睡眠中的人 有部分會醒來。 幾乎所有的人都感覺搖晃,有的人會 有恐懼感。 靜止的汽車輕輕搖晃,類似卡車 經過,但歷時很短。 靜止的汽車明顯搖動,電線略有 搖晃。
total 55
23
•
地震規模係以一個無單位的實數表示來地震所釋放能量的大小,它是 根據地震儀上所記錄到的最大振幅(Amplitude)計算出來的,由於計 算的公式採對數,因此每增加一單位規模,就代表振幅增加了十倍, 大約相當於地震能量增加三十二倍。如今將此種方式計算出的數字稱 為「芮氏規模」
•
就地震而言,它是一種能量的釋放,並以波的形式向四方傳播。由於 地震波在傳播途中,能量會因摩擦、吸收等而衰減,再加上地層中岩 石的物理性質不同,能量、振幅等衰減也因而不同。因此在相同的有 效距離內,地震的規模愈大,其所可能導致的災害也愈大。
total 55
2
古老的傳說
• 在科學尚未昌明的時代,名地都有關於地震的古老傳說,許多地方的 住民認為地底下住著一隻巨大的動物或怪獸,當它翻身或移動的時 候,大地就開始顫抖,也就是發生了地震。 • 至於地底下的這隻怪獸是什麼樣的動物,則會因不同的地區、民族與 文化而不同。例如在台灣的傳說中,以為人是居住在地牛的牛背上, 只要牛打盹一翻身就會有地震。日本人則是將頻繁的地震歸咎於地底 由熟睡中醒來的鯰魚,甚至在鹿島神宮內埋一「要石」,將牠栓住不 讓鯰魚翻身,以避免地震的發生。
• 有些地震係由地表面受到衝擊或擾動而引起,例如山崩或 岩體陷落,使得大量的物質在運動過程中的摩擦與碰撞而 產生震動。 • 其它如核子試爆以及隕石的墜落都可能造成局部的小規模 地震。通常這類地震的規模與強度遠遠不及構造作用與火 山活動所引起的地震。 • 全世界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地震屬於構造運動而引起,與斷 層有密切的關係。
total 55
12
前震、主震與餘震(p. 100)
• 地震的來襲大多是一系列數個地震接踵而至,通常地震序列中最先抵 達的往往是較小且為時較短的地震,稱為「前震」(fore-shock),緊 接著就是造成地表震盪幅度較大的主要的地震,稱為「主震」(mainshock),在主震過後發生的地震就稱為「餘震」(after-shock)。
26
地震測報系統
• 地震測報即是在地震發生後,能夠快速且準確地將相關地震資訊,包 括地震發生時間、震央位置、震源深度、地震規模、以及各地震度等 地震最基本的參數,透過媒體公布給大眾知道。 • 地震測報作業依據的資料來源主要是地震儀所記錄到的地震波。
total 55
27
地震儀的原理
• 以儀器觀測地震是科學化的開端,若無儀器記錄下地震波動的過程, 地震現象只能以文字簡略記述,甚至地震在何處發生亦無法推求或得 知。 • 在儀器觀測之前,只有災害地震能依各地破壞程度概略判斷地震震央 位置,其他條件的地震資料保留不易,也相當貧乏。
total 55
3
•
住在印尼附近的西利伯群島人則說地底下有一隻猪,它每一次扭動就 會造成地震。
• • •
北美印地安人認為地底下住的是一隻巨大的烏龜 蒙古人則認為是地底下有一隻大青蛙。 西方在十八世紀以前,人們將地震的發生歸咎於「天意」,認為那是 上帝對信奉不虔的基督徒與膜拜偶像的異教徒的一種嚴厲懲罰。
total 55
4
•
1775五年發生在里斯本的大地震,也就是萬聖節的那一天,強烈的地 震以極快的速度摧毀了城南所有房屋,天主教堂的圓頂震得粉碎,幾 乎整個城市都化為灰燼。地震後的大火與濃煙,將里斯本的白晝變為 黑夜,連皇宮與新建的歌劇院,亦遭火舌吞噬。
•
緊接著又發生了兩次大地震。在大火把全城化為瓦礫之後,心存恐懼 的生還者聚集在廣場和街道上,急著要聽教士和僧侶的預言。
•地震發生之條件(p. 1 Nhomakorabea0): 介質、構造與應力
total 55
16
地震波
• 地震發生時,在震源引起的擾動以彈性波自震源向四面八方傳播,有 些地震波可穿透地球內部,稱為「體波」(body wave)。體波有二 種:P波(主波,primary wave)和S波(次波,secondary wave)。 • 其它的波則只能沿地球表面傳播,因此稱為「表面波」(surface wave)。表面波也有二種:樂夫波(Love wave)和雷利波(Rayleigh wave)。
6
烈震
250~400gal
搖晃劇烈以致站立困難。
部分建築物受損,重傢俱翻 倒,門窗扭曲變形。
汽車駕駛人開車困難,出現噴沙 噴泥現象。
7
劇震
400gal以上
搖晃劇烈以致無法依意志行動。
部分建築物受損嚴重或倒 塌,幾乎所有傢俱都 大幅移位或摔落地 面。
山崩地裂,鐵軌彎曲,地下管線 破壞。
註:1gal = 1cm/sec2
total 55
24
•
通常將地震規模小於3者稱微小地震,等於或大於3而小於5者稱小地 震,等於或大於5而小於7者稱中地震,等於或大於7者稱大地震。不 過地震所導致的災害,也與震源的深度,以及震央與人口的稠密地區的 遠近有密切的關係,深層地震所造成的災害一般遠比淺層地震造成的災 害為小,且震央愈近人口稠密地區,生命財產的損失愈大。
total 55
5
惡魔現形記
• 長久以來,地震對人類造成了許多傷害和損失,人們對這種自然現象 的發生一直都想要有更深入的了解和防範地震帶來的災害。生活在科 學紀元的我們不再相信古老神秘的說法,今天我們知道能引起地表震 動的原因很多,基本上大致可歸納為三類(構造、火山、陷落, p.99):
total 55
• 由造山運動或板塊構造活動,使得地殼範圍內的岩層受地 球內部作用力發生變形甚至斷裂所引發的地震。
total 55
8
火山活動
• 由於地球內部的熔岩等高溫物質在向上擠升之際,會對地 殼產生作用力,而使地層破裂。強大噴發力亦足以引發地 震,但是火山活動所引發的地震規模通常不大。
total 55
9
其他
•
以民國八十八年九月二一日發生的集集大大地震為例,其ML=7.3的規模 亦為百年所罕見,再加上不及8公里的震源深度,使得地震的威力加 倍,造成慘重的傷亡及財產的損失。
total 55
25
地震效應(p. 108-110)
‧振動破壞 ‧地面破壞: 地面斷裂、地基基底 效應(土壤液化)、邊坡破壞。
total 55
total 55
10
彈性回跳學說
• 美國的李德(H. F. Reid)教授在有關1906年舊金山大地震的研究之 後,於1911年提出「彈性回跳學說」。 • 他認為岩層其實也是有彈性的,而地球內部有一種推動地殼岩層的力 量,當岩層受到這種應力會發生彎曲或變形,就如同一片被撓曲鋼片 一樣,但是如果超過其彈性極限,會突然斷折,兩片鋼片會彈跳回原 位,發生來回振動或釋放出因扭曲所貯藏之能量。 • 因此當地層之變形達某一程度,使地層中強度較弱的位置無法再承受 時,地層就突然沿著強度較弱處斷裂滑動,此強度較弱處即為斷層。
輕震
2.5~8.0gal
電燈等懸掛物有小搖晃。
3
弱震
8~25gal
房屋震動,碗盤門窗發出聲 音,懸掛物搖擺。 房屋搖動甚烈,底座不穩物 品傾倒,較重傢俱移 動,可能有輕微災 害。
4
中震
25~80gal
有相當程度的恐懼感,部分的人會尋 求躲避的地方,睡眠中的人幾乎 都會驚醒。
汽車駕駛人略微有感,電線明顯 搖晃,步行中的人也感到 搖晃。
6
岩層斷裂
• 在地殼範圍內的岩層受地球內部作用力的影響,當其作用力大到足以 使岩層破裂乃至於斷裂時,這時岩層原聚集的作用力即瞬間釋放,並 將該作用力以震波方式透過岩層介質的傳遞,而由於岩層斷裂所產生 的變位,由震波傳遞沿途對地層所造成的波動在地表面被感測到,即 為地震。
total 55
7
構造作用
total 55
13
•
在地底下岩層破裂並釋出能量的地點,就是所謂的「震源」(focus或 稱hypocenter),在震源正上方的地表投影點則是「震央」 (epicenter)所在。通常我們根據震源的深度將地震分為三類:
total 55
14
•
淺源地震(shallow earthquake):震源深度在地面以下70公里以內 的地震。造成重大傷亡的九二一集集大大地震就是屬於這種震源深 度極淺的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