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魏晋南北朝山水田园诗的研究

合集下载

心灵乐园浪漫之恋魏晋南北朝诗赏析

心灵乐园浪漫之恋魏晋南北朝诗赏析

心灵乐园浪漫之恋魏晋南北朝诗赏析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中,魏晋南北朝时期被誉为文学的“金季”。

这个时期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其中以诗歌最为著名,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和人们的内心感受。

本文将以“心灵乐园浪漫之恋魏晋南北朝诗赏析”为题,探讨这个时期诗歌中独特的浪漫情怀与人文关怀。

一、《陶渊明集》中的山水田园诗魏晋时期,社会发展动荡,人们对于回归自然、追求心灵宁静的需求日益增长。

陶渊明是这个时期最为出色的山水田园诗人之一。

他的诗歌给人以宁静、深远的感觉,描绘出了大自然的美丽和人们对纯净自然的向往。

例如他在《归园田居》中写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表达了对友谊的重视和对山水田园生活的想念。

这些诗歌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更是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呼唤。

二、《文选》中的爱情诗除了山水田园诗以外,文学才子们对于爱情的描绘也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的重要题材。

其中,《文选》是这个时期保存最完整的文集之一,其中收录了许多关于爱情的诗歌。

例如,王羲之的《琴歌》中写道:“长夜悲秋吟,还是断肠心。

试觅行云隐,君在人何处。

”这些诗歌表达了才子佳人们深沉而浪漫的情感,使读者感受到了魏晋时期诗人们敏感细腻的情怀。

三、北朝时期的士人诗集北朝时期是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延续,文化繁荣,士人们纷纷以诗歌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刘宋时期的谢灵运和杨炯,他们分别以《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和《乌衣巷》成为后世广为传诵的名篇。

这些诗歌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意象,表达了对现实的思考和对悲凉命运的感慨,触动着人们内心深处的柔软。

四、魏晋南北朝诗歌的意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歌,不仅仅是文学的精品,更是对当时社会风貌和人们内心感受的真实记录。

这些诗歌体现了人们内心的浪漫情怀和对纯粹自然的向往,传达了人文关怀和对人际关系的思考。

同时,这些诗歌也反映了时代的精神状态和社会的变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总结: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歌承载着山水田园的美、爱情的柔情以及士人的思想感慨,展现了一个充满浪漫情怀和人文关怀的时代。

(完整版)魏晋南北朝山水田园诗的研究

(完整版)魏晋南北朝山水田园诗的研究

魏晋南北朝山水田园诗的研究/h1一、原因魏晋时期的山水宦游之所以得到空前的发展,蔚为壮观,大致有两个发面的原因:一是社会政治的黑暗,一是社会审美心理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文学是典型的乱世文学。

频繁的朝代更替造成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使得很多文人学士朝不保夕,动辄得咎,甚至惨遭杀害,死于非命,于是许多文人不敢问津政治,或者厌恶仕途,对时事采取回避的态度。

他们或隐居田园,或游赏山水,于是隐逸之风大盛,此时人们不再把大自然看的那么神秘,尊严和崇高,大自然那种统治,象征物的约束作用也逐渐削弱以致消失,而成为人们游览憩息的对象和环境。

正如谢灵运在《游名山志序》中所说:“夫衣食,人生之所资:山水性分之所适。

”左思在《招隐》诗中第一次提出了山水自然的审美意义:“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人们对山水的这种喜好以及由此产生的对自然的认识和体验又同时与当时盛行的玄学有关。

玄学的核心是道学之术和老庄之学,老庄人生境界进入文学,乃是山水进入文学的前奏。

山水意识是建立在老庄人生情趣之上的。

魏晋时期由于统治者忙于征伐战争,镇压人民的反抗和争夺统治权,两汉以来儒学那种重功利、主政教,主讽谏、崇实录,尚雅正的正统思想开始动摇。

随着儒家正统观念的淡化,经学束缚的逐渐解除,思想出现了活跃的局面,僵化的思想世界让位于一个感情丰富细腻的世界。

崇尚虚无,消极避世的老庄思想和着佛教随之兴盛起来。

“儒在钟鼎,道在山林”儒家思想较多地渗透到政治关系和伦理规范方面,道家思想则较多地积淀在艺术形式和审美观念上。

当时文人学士普遍认为“山静而谷深者,自然之道也”(阮籍《达庄论》)。

“阳降阴生,一替一兴,流而为川,滞而为陵”(挚虞《思游赋》)。

山川景物都是自然之形,“方寸湛然,固以玄对山水”(孙绰(庚亮碑)),正如庄子所言“得鱼忘筌”“得意忘言”。

这样,他们就可以在游览山水中领略玄趣,追求与道冥合的精神境界。

这也是嵇康所主张的“返乎自然”。

不仅如此,钟情山水还成为士林衡量为人作文的价值标准,形成了一种崇尚潇洒明秀、高雅脱俗之美的审美情趣,这种审美情趣在以后的士文化传统里占有者重要的地位。

魏晋南北朝隐士田园文化研究

魏晋南北朝隐士田园文化研究

魏晋南北朝隐士田园文化研究时至魏晋南北朝时期,隐士数量剧增,陶渊明、谢灵运、竹林七贤等名隐士辈出。

他们自食其力,躬耕垄亩,生活在山林田园之中,他们日常结伴游山玩水、吟诗作赋、饮酒高歌,他们热爱自然,开创了并且发展了田园文化,本文对田园文化发展的原因与田园文化的题材作品内容进行了剖析,并综合总结了田园文化的历史和时代意义。

标签:魏晋南北朝;隐士;田园文化研究一、从隐士隐居的生活及隐居的原因看作品题材1.隐士的特点与隐居的原因——田园文化的形成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隐士大多才学不凡、饱读诗书,如果他们有个人意愿,也可选择重归仕途,也不必选择远离世俗,隐居山林而与俗世人隔绝的生活。

关于隐士隐居的原因主要从他们的性格与追求说起。

(1)崇高的政治理想。

隐士都是志向高远、远迈不群者,“人无志,非人也”。

(嵇康《家诫》)然而官场的污秽注定被他们不齿,由于他们性格清高而正直,仕途一直不顺。

因为他们不愿意同流合污,面对崇高的政治理想,他们忧国忧民,却无法实现政治抱负,所以选择了归隐山林,远离俗世的烦恼。

(2)对田园自然的追求。

另一个要原因是他们对自然的向往和追求。

加之当时庄园制度的盛行,也为山水美的发现提供了条件,魏晋南北朝士人追求心神的超然,追求万物的自然与和谐统一,所以山水自然之美成为了他们的审美对象,而优越的地理条件也是山水审美形成的原因之一。

最后,隱士们选择了归隐,选择了躬耕垄亩、自食其力的田园生活。

2.田园生活的内容与作品题材田园生活最大的特点是宁静,“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隐士一般选择归隐于田园或者深山,与熙熙攘攘的人群断开了联系,他们生活上自给自足,饮食、服饰方面一贯是就地取材,从诗歌中不乏能读到隐士日常生活的细节,包括生活环境、食材、服饰特点等。

隐士们有很多闲暇,能够安排自己的时间,而这些隐士一般有着高雅的品位与追求,拥有非凡才学,精通琴棋书画,他们在闲暇时间一般会选择吟诗作对,抚琴作曲,或结伴游玩,把酒言欢。

魏晋文学的发展以及山水诗的了解

魏晋文学的发展以及山水诗的了解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特征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总体特征是乱世文学。

具体表现在七个方面:1、文学的感情基调表现为悲观和放达这一时期的文人,有许多都被莫名其妙地卷进了政治斗争的旋涡。

他们中有的受到排挤、压制,有的受到迫害甚至杀头,有的生活在战乱之中,这些遭遇使他们感觉到自己对社会、对自我都无能为力,表现在这些人身上,有的是悲观绝望,而有的则是用放浪形骸的行为来发泄无望的情怀。

这样,就使这一时期的文学形成了悲观与放达的感情基调。

2、文学的主题是生死、游仙和隐逸这一主题是与文人们悲观和放达的感情基调是一致的。

生死的主题,主要是感慨人生的短促,死亡的不可避免,以及如何面对生与死等,如曹操的《短歌行》。

游仙的主题,主要是想像神仙的世界,表现对神仙世界的向往以及对长生的愿望,如曹植的《游仙诗》等。

隐逸的主题,主要是向往和歌咏隐逸的生活,以及招隐与反招隐。

如陶渊明的就有大量的描写隐逸生活和表现隐逸思想的作品。

他把这一主题的创作推到的登峰造极的地步。

3、文学中渗透着儒学、玄学与佛学思想这一时期,国家处于长期分裂状态,战争连绵不断,人民的流离失所,一方面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广大人民生活十分艰苦。

另一方面,也使得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玄学、儒学、佛学并行,这就不可避免地要影响和渗透到文学创作中来。

如在东晋诗坛上占据了百年之久的玄言诗,就是玄学对文学影响结果。

4、文学中反映了寒门之士的抑郁不平魏文帝用人的政策,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这就自然地使得许多才高的寒士心中产生了不平之气,这些不平,反映到文学创作中,也就成为了这一时期文学的一个特征。

5、大量出现文学家族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文学家族,如“三曹”父子、“三张”(张载、张协、张亢)兄弟、“二陆(陆机、陆云)兄弟等。

6、创作形式异彩纷呈(1)、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是诗歌,文人的五言诗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而南北朝的民歌,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2)、这期的散文虽然逐渐被骈文所代替,但也有一些优秀的散文传世。

魏晋山水田园诗

魏晋山水田园诗

陶渊明作品
《饮酒》
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
——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 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 之境”。
陶渊明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 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 久 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山山水水总关情
——魏晋时期的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的发展历程
教 学 目 标
重点
魏晋山水田园诗的产生 原因 重点 魏晋时期山水田园诗的 代表人物及作品 (名词解释)
山水田园诗的特点
(名词解释)
山水田园诗的发展历程
• 萌芽阶段:汉末建安时期,曹操《观沧海》,为汉以前诗坛上唯
一一首完整的山水乐章。魏晋之前,自然风光还是未被人识的一块 天然璞玉。
山水田园诗派:
名 词 解 释 与“边塞诗派”相呼应,在陶渊明以来的 内 容 田园诗和谢灵运以来的山水诗的基础之上发展
而来。偏重于写山水风光和田园生活,大多表 现自然之美和闲适心情,偶或反映农家生活现 实。所作以五言为主,风格多清淡恬静。代表 诗人有陶渊明、大小谢、王维、孟浩然等,而 盛唐以王维、孟浩然为首,故后世又称“王孟 诗派”。
山水田园诗的特点 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 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 多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 的向往。情景交融,即“一切景语皆情 语”。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 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谢谢观赏!
内 容
《关雎》、《湘君》、《湘夫 人》、《观沧海》(最早的一首 以写景为主的中国诗歌作品)等, 这些都为南朝山水田园诗的描写 艺术和表现手段积累了一定的艺 术经验。

魏晋南北朝山水田园诗的研究

魏晋南北朝山水田园诗的研究

魏晋南北朝山水田园诗的研究/h1一、原因魏晋时期的山水宦游之所以得到空前的发展,蔚为壮观,大致有两个发面的原因:一是社会政治的黑暗,一是社会审美心理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文学是典型的乱世文学。

频繁的朝代更替造成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使得很多文人学士朝不保夕,动辄得咎,甚至惨遭杀害,死于非命,于是许多文人不敢问津政治,或者厌恶仕途,对时事采取回避的态度。

他们或隐居田园,或游赏山水,于是隐逸之风大盛,此时人们不再把大自然看的那么神秘,尊严和崇高,大自然那种统治,象征物的约束作用也逐渐削弱以致消失,而成为人们游览憩息的对象和环境。

正如谢灵运在《游名山志序》中所说:“夫衣食,人生之所资:山水性分之所适。

”左思在《招隐》诗中第一次提出了山水自然的审美意义:“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人们对山水的这种喜好以及由此产生的对自然的认识和体验又同时与当时盛行的玄学有关。

玄学的核心是道学之术和老庄之学,老庄人生境界进入文学,乃是山水进入文学的前奏。

山水意识是建立在老庄人生情趣之上的。

魏晋时期由于统治者忙于征伐战争,镇压人民的反抗和争夺统治权,两汉以来儒学那种重功利、主政教,主讽谏、崇实录,尚雅正的正统思想开始动摇。

随着儒家正统观念的淡化,经学束缚的逐渐解除,思想出现了活跃的局面,僵化的思想世界让位于一个感情丰富细腻的世界。

崇尚虚无,消极避世的老庄思想和着佛教随之兴盛起来。

“儒在钟鼎,道在山林”儒家思想较多地渗透到政治关系和伦理规范方面,道家思想则较多地积淀在艺术形式和审美观念上。

当时文人学士普遍认为“山静而谷深者,自然之道也”(阮籍《达庄论》)。

“阳降阴生,一替一兴,流而为川,滞而为陵”(挚虞《思游赋》)。

山川景物都是自然之形,“方寸湛然,固以玄对山水”(孙绰(庚亮碑)),正如庄子所言“得鱼忘筌”“得意忘言”。

这样,他们就可以在游览山水中领略玄趣,追求与道冥合的精神境界。

这也是嵇康所主张的“返乎自然”。

不仅如此,钟情山水还成为士林衡量为人作文的价值标准,形成了一种崇尚潇洒明秀、高雅脱俗之美的审美情趣,这种审美情趣在以后的士文化传统里占有者重要的地位。

魏晋时期的山水诗创作与艺术价值

魏晋时期的山水诗创作与艺术价值

魏晋时期的山水诗创作与艺术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魏晋时期创作的山水诗开始受到更多人的关注。

这时期的山水诗描绘了许多美丽的景色和人物,反映了当时社会和自然环境的背景,深深地吸引了读者和学者的注意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魏晋时期山水诗的创作和艺术价值。

一、山水诗的诞生背景魏晋时期,社会动荡,文人多在逃亡中经历了许多艰难曲折的经历。

因此,这个时期的山水诗作品反映了一种深刻的寓意,即在逃离世俗、回归自然的过程中,发现了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和平静的内心。

这些有情感色彩的山水诗描绘了美丽、宏伟和和谐的自然景观,也反映了作者的哲学思想,旨在告诉人们,人可以在自然中找到自我,感受到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

二、山水诗的文学特点1. 风景取景广泛魏晋时期的山水诗作品,对于风景取景的广泛性是非常显著的。

在这些作品中,作者描绘了许多不同的地形和景物,包括山、石、水、雾、云、花等等。

这里的细节丰富,形象生动,也呈现了山水诗作品内在的寓意和思想。

2. 描写方式多样在魏晋时期山水诗作品中,描写方式也是十分丰富的。

其中一种比较常见的描写方式是写具有象征性意义的自然景色,通过这种方式深刻的表达了作者的观念、思想和情感。

但是有时还会采用较为生动抒情的描写方式,这样也能够让读者感受到作品的深入。

3. 哲学思考又有意象化的意味魏晋时期的山水诗作品,不仅描写了具体的风景和景象,还含有许多哲学思考和意象化的意味。

在这些作品中,作者一方面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另一方面则注重向读者传递一种深刻的社会和文化信息。

这些山水诗作品极为迷人,也能够让读者在深层次上了解到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脉络。

三、山水诗的艺术价值1. 描写技巧巧妙魏晋时期的山水诗作品,通过展现作者独到的描写技巧,以及从山水中汲取的奥妙灵感,展现了它们卓越的艺术价值。

其中包括营造氛围的技巧、刻画人物的技巧以及较为独特的叙事方式等。

2. 观念丰富而深奥在这些山水诗作品中,作者不仅秉承了中国魏晋时期的美学观念,还描绘了当时志士仁人的生活,以及他们逃离尘世的过程。

魏晋南北朝诗歌研究综述

魏晋南北朝诗歌研究综述

魏晋南北朝诗歌研究综述概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魏晋南北朝诗歌进行综述,包括其特点、流派、代表作品以及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时间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指的是从公元220年到589年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跨越了中国历史上的三个朝代,包括魏、晋、南朝宋、齐、梁、陈以及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

这一时期的政治动乱和社会动荡对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催生了大量的文学创作和诗歌创作。

特点:魏晋南北朝诗歌的创作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的特点。

首先,这一时期的诗歌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的动荡和文化变迁。

其次,魏晋南北朝的诗歌追求个体情感的表达,注重自我思考和感受的抒发。

这一时期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以道教思想为主题的仙山琴趣,也有咏史怀古的作品,还有表达个人感情和意境的山水田园诗。

最后,这一时期的诗人注重用诗歌表达自身的社会观察和政治见解,诗作中常常包含了对时事的反思和对时代命运的思考。

流派: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众多的诗派和流派兴起。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七子诗派”,这是一个由七位诗人组成的诗歌群体。

他们以探讨生命、洞见人生哲理为创作主题,包括谢灵运的“碧云天,黄粱梦,斜阳雨,道是无晴却有情”,嵇康的“人道是只如初见,千里寻封,回首苍溟”等。

其他民间诗派如居士诗派、宫体诗派也有一定的影响力。

代表作品:魏晋南北朝时期涌现了许多优秀的诗人和作品。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诗人包括曹操、曹丕、曹植、嵇康、谢灵运、士燮等。

他们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他们通过自己独特的创作手法和表达方式,描绘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们的心理感受。

影响:魏晋南北朝诗歌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

首先,它标志着中国诗歌由乐府民歌和古乐府发展到了个体主义和自我表达的阶段。

其次,魏晋南北朝诗歌的创作风格和思想内容直接影响了后来的唐诗以及宋诗的创作,为后世的诗人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总魏晋南北朝到盛唐山水田园诗的发展脉络

总魏晋南北朝到盛唐山水田园诗的发展脉络
秋日山中自然界的变化,以及作者乐于逍遥林野的放逸心情
9
魏末晋初山水诗已逐渐增多,在嵇康、张华、左思、郭璞等人的诗篇中,便 出现了“白云停阴冈,丹葩曜阳林。石泉漱琼瑶,纤鳞亦浮沉。(左思 《拈隐诗》)。
10
兴起阶段2——山水诗为主
1
起源
2
原因
3 自然山水独立的美学价 值
4 代表人物及诗歌特点
11
起源
对现实的不满(如陶渊明辞官归田的组诗《归园田居》)
6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 •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态,选择归隐山林
<归园田居>其三 • “种豆南山下”...但却“衣沾不足惜”
• 劳作的艰辛/诗人的快乐/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官场黑暗 社会污浊的批判
18
二、对局部景物精心刻画
• “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 •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 “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 “林壑敛瞑色,云霞收夕霏”
——《初去郡》 ——《登池上楼》 ——《入彭蠡湖口》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19
三、对山水神韵的细心品味
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 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
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热爱。
王维《山居秋暝》
•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5
• 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 • 王绩《野望》
•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魏晋南北朝山水诗对山水画形成及发展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山水诗对山水画形成及发展的影响
晚期成熟
明清时期,山水画进入成熟期。画家们注重笔墨的表现和情感的表达,形成了不同的风格 和流派。同时,山水画的题材也更加丰富多样。
魏晋南北朝山水画的主题与风格
主题
魏晋南北朝山水画的主题主要是描绘自然山水,包括山川、 湖泊、树木、房屋等元素。同时,也注重表现人与自然的关 系,以及士人的情感和思想。
风格
技巧为后来的山水画所借鉴,成为山水画的表现手法。
02
空间布局的运用
魏晋南北朝山水诗中开始出现对空间布局的描绘,如《登鹳雀楼》中
的远近景色,这种空间布局的运用对山水画的空间表现有重要影响。
03
色彩的表现
魏晋南北朝山水诗中已经开始使用色彩来表现山水的绚丽,如谢朓的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中的“馀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这种色彩
特点
魏晋南北朝山水画以描绘自然山水为主要内容,具有写实和表现的特点,同时注 重表达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士人的情感和思想。
魏晋南北朝山水画的发独立出来,成为独立的画科。南北朝时期,山水画进一 步发展,技法逐渐成熟,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和流派。
中期繁荣
隋唐时期,山水画迎来了繁荣期。不同地域和流派的山水画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如青绿 山水、水墨山水等。同时,山水画的构图和笔墨也逐渐完善。
情感表达
魏晋南北朝的山水诗注重情感表达,这种情感表达也影响了 山水画的审美。画家们通过描绘山水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和情 感,这种情感表达也成为了山水画的重要审美特点之一。
04
魏晋南北朝山水诗对山水画发展的影 响
魏晋南北朝山水诗对山水画表现手法的影响
01
描绘山水的技巧
魏晋南北朝山水诗中常采用比喻、象征等手法来表现山水之美,这些
表现手法对山水画的色彩运用有重要影响。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山水田园诗鉴赏ppt(1)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山水田园诗鉴赏ppt(1)

练习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面问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①、这首诗着眼于表现禅寺后院怎样的环境,主要 以动写静 运用了什么的手法。 深幽寂静 ②、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抒 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以声静来衬写自己的心静,抒发自己万念俱寂的 出世的思想感情。
山水田园诗表达的情感内容(二)
3.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
《社日》(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Hale Waihona Puke 4.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
《题西林壁》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常见的写景技巧 (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山水诗和田园诗的兴起和发展时期。
山水田园诗的发展(二)
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 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 为题材 。 东晋陶渊明归隐田园,用朴素自然的语言 歌咏田园风光与农家生活,在诗歌中开辟了一 块艺术新天地,宣告了田园诗的诞生。
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 要描写对象的诗歌 。 东晋的谢灵运由于政治上的失意,优游于 山水之间,成为第一个大量写作山水诗的诗人, 从此确立了山水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是一幅江雪垂钓图,又是诗人比兴寄托的自我 人格的写照 。诗人以渔翁自喻,身处逆境, 不向恶势力屈服,流露出孤芳自赏和不肯同流 合污的精神。
4.试分析下面诗的手法。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第二章山水田园诗词论析

第二章山水田园诗词论析

第二章山水田园诗词论析关于唐以前的山水诗,请大家掌握这样一些内容:1、唐以前山水诗发展的简单历史:(1)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山水诗,即曹操的《步出夏门行》(东临碣石),又称《观沧海》。

后世山水诗歌的选本,一般都是以这首诗作为开篇之作的。

(2)山水诗的产生的原因:1、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下产生的游山玩水风气;2、晋室南渡之后江南经济的发展和士族地主优渥的生活;3、玄学的影响;4、魏晋时期山水审美意识的发展,山水绘画及理论的产生。

(3)为山水诗奠定基础的南朝宋诗人谢灵运。

他“极貌写物”、“穷力追新”的艺术技巧,对后世的山水诗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他“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林壑敛瞑色,云霞收夕霏”(《石壁精舍还湖中作》)都是历代传诵的佳句。

(4)进一步推进山水诗发展的南朝诗人谢脁。

谢脁的山水诗在谢灵运刻意描摹的基础上,开始在景物描写中注入诗人自己的情感和意趣,把写景与抒情较好的结合起来。

这对后世山水诗的创作也有很大的影响。

他的“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更是脍炙人口,连骄傲的李白也赞不绝口。

关于唐以前田园诗需要掌握的内容:1、陶渊明对田园诗的开创。

首先开创了以田园生活为描写对象、为古典诗歌开辟新境界的是东晋诗人陶渊明。

2、陶渊明田园诗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上的特点内容上描写田园生活的快乐和美好,乡村里真诚质朴的人际关系、亲身劳动的愉悦,尤其是自己在田园生活中自由、宁静、畅快的心境。

艺术上表现为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平淡而醇厚的意境3、陶渊明的影响(1)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激励着后世的中国知识分子砥砺气节、保持节操。

(2)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为古典诗歌开辟了新的题材,在中国诗歌史上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3)陶渊明田园诗的内容和艺术手法对后世的田园诗人影响巨大。

这一章需要重点掌握的是唐代山水诗和唐代田园诗。

一、唐代山水诗:唐代山水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也体现这唐代诗歌的总体特色。

关于王维的山水田园诗鉴赏

关于王维的山水田园诗鉴赏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鉴赏关于王维的山水田园诗鉴赏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

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王维的山水田园诗鉴赏,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鉴赏 1《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

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

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

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诗的开头两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是诗人用大手笔勾画的雨后山村的自然画卷。

其清新、宁静,淡远之境如在目前。

一个“空”字,渲染出天高云淡,万物空灵之美。

诗人隐居于此是何等的闲适,如此描绘山水田园之典型环境流露出诗人的喜爱之情。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

被雨水洗涤后的松林,一尘不染,青翠欲滴;山石显得格外晶莹、剔透新亮;就连月光也像被洗过一样,极其明亮皎洁;山雨汇成的股股清泉顿时流淌于拾级而上的石板上,又顺着山涧蜿蜒而下,发出淙淙的清脆悦耳的欢唱,好似宛转的“小夜曲”奏鸣。

“照”与“流”,一上一下,一静一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仿佛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脉搏在跳动。

此时此刻诗人也仿佛觉得自己也被洗净了一般,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造出如水月镜般不可凑泊的纯美诗境。

此种禅意非隐居者莫属。

苏轼把此联誉为“诗中有画”的典范之秀句。

接下来诗人由写景转为写人。

在这幅山水画作之中,山村的自然美和村民们的生活美是水乳交融的。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此二句均为写人——“浣女”、“渔夫”的活动的画面。

南朝山水诗意象分析

南朝山水诗意象分析

田园风光
总结词
田园风光是南朝山水诗中常见的意象,诗人通过描绘自然风光,表达对宁静、淳朴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详细描述
南朝山水诗人常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田园风光,如绿树掩映的村落、稻田飘香的田野、小桥流水的景致等,这些 意象不仅展示了自然之美,也寄托了诗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
村野人情
总结词
村野人情是南朝山水诗中另一重要的人文意 象,诗人通过描绘乡村生活和人情世态,表 达对朴素人性和真挚情感的赞美。
南朝山水诗意象分析
汇报人: 2023-12-26
目录
• 南朝山水诗的起源与背景 • 山水诗中的自然意象 • 山水诗中的人文意象 • 山水诗中的情感表达 • 山水诗的艺术手法与风格 • 南朝山水诗的影响与传承
01
南朝山水诗的起源与背景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与文化背景
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动荡不安,社 会矛盾尖锐,士人阶层普遍追求精神 上的自由与解脱。
鸟兽虫鱼的意象常常与诗人的自由精神、超脱情怀相联系,成为诗人表达内心追求的重要象征。
气象节令
气象节令是南朝山水诗中富有变化性 的意象,诗人通过描绘气象节令的变 化,表现自然界的韵律和节奏。
VS
气象节令的意象常常与诗人的时间意 识、生命感悟相联系,成为诗人表达 生命哲理、时间思考的重要载体。
03
山水诗中的人文意象
详细描述
南朝山水诗人常在诗中融入历史传说,如传 说中的神仙、英雄、文人墨客等,这些历史 人物和故事丰富了山水诗的文化内涵,也使 得诗歌具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和思想深度。 同时,通过借用历史传说,诗人也表达了对
历史和文化的敬畏与思考。
04
山水诗中的情感表达
隐逸之志
隐逸之志:南朝山水诗中常出现与隐逸生活相关的意象,如山水、田园、茅屋等,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尘嚣、归隐自然的向往 和追求。

剖析谢灵运诗歌中的山水田园风格

剖析谢灵运诗歌中的山水田园风格

剖析谢灵运诗歌中的山水田园风格杨柳【摘要】山水田园诗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的一种诗歌流派,谢灵运是其代表人物之一。

山水风格之所以在他笔下焕发光彩也与其个人性格和追求有一定的关系。

这类诗歌多以山水之景和田园生活为主,表达人们对动荡社会的厌恶和对安稳生活的向往。

诗人谢灵运以其细致入微的观察、丰富的视角以及真情实感使早期山水田园诗清新脱俗,落落大方,也为后期该风格在唐朝的盛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期刊名称】《湖南科技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37)009【总页数】2页(P21-22)【关键词】谢灵运;诗歌;山水田园风格【作者】杨柳【作者单位】湖南警察学院基础课部,湖南长沙41013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22诗歌作为汉语言文学领域的突出代表不仅是中国历代文人墨客咏物抒怀的主要载体,也为中国文学形式的演进和丰满创造了条件。

谢灵运作为山水诗派的代表人物,用自己的作品给后人形成了良好的表率,语言的灵动细腻给人不同的画面感受,有时惊涛骇浪步步逼近,有时草长莺飞怡然自得。

诗人仅凭对大自然的还原就能够为魏晋六朝时的诗歌作品带来一派生机,更不要说他将交融的情与景和谐且生动的呈现在人们面前了。

&nbsp;(一)鉴于魏晋六朝动荡,山水田园风格逆流而生历史上很多文学体裁与风格的产生都或多或少受到当时社会政治背景的影响,山水田园风格的诗歌也不例外,它们产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持续时间长、没有统一的政权以及思想文学僵化是当时突出的特点,因此也有人说产生于魏晋时期的文学是动乱的文学。

也正是人们对于现实的绝望才会使他们在诗歌创作上寻找新的表达途径,这种消极情绪所带来的压力又往往是诗人诗歌创作的动力,因此陶渊明、谢灵运在山水田园诗上的创举也多少归因于大环境。

由于战乱,当时大多数人们的生活甚至温饱都得不到保障,混乱的时局更使他们感到孤苦无依。

自然风光以及山水田园景色的和谐与人们的现实处境产生巨大的反差,因此,人们多将视角转移到大自然的景与物之中,用草木庄稼的自然生长、鱼虫鸟兽的迁徙生存以及人们平淡的田园日常生活来表达自己对安稳生活的渴望。

魏晋南北朝山水诗的酝酿_形成和发展

魏晋南北朝山水诗的酝酿_形成和发展

S第1卷第4期2002年8月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Southern Yangtze University(Humanities &Social Sciences)Vol.1 No.4Aug.2002收稿日期:2001-12-18作者简介:张伯良(1939-),男,江苏南京人,副教授。

魏晋南北朝山水诗的酝酿、形成和发展张伯良(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江苏无锡214063)[摘 要]山水诗作为一个特定的概念,是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它是这一/人的自觉0时期人对自然审美情感觉醒和对文学自然规律认识的反映。

魏晋时期是山水诗的酝酿阶段。

/巧构形似之言0的山水描写受到了玄学思潮的阻遏,但是由于玄言诗人需要以自然山水作为/悟道0的触发媒介,使得山水描写得以蓄积力量。

山水诗的形成在晋末(刘)宋初。

谢灵运是第一个以大量自然山水描写奠定了山水诗形成基础的诗人,但是他的诗作还没有脱出/用形象说玄论道0的范畴。

使山水诗完善并趋向成熟的有影响的诗人是谢月兆,他在题材范围及情景关系方面有所创新,使山水诗得以正常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诗的嬗变过程,反映了自然审美的发展和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之间的密切联系,也反映了文学沿着独立化进程趋向自身完善的情况。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山水诗;酝酿;形成;发展[中图分类号]I 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973(2002)04-0081-05Development of Poems on Landscape in Wei Jin S outh and North DynastiesZ HA NG Bo -liang(Schoo l o f Design,Southern Yangtze U niv ersity,Wux i 214063,China)Abstract :It w as during Wei Jin South and North Dynasties that the po em o n landscape cam e out as a specific co ncept.It sho w ed man .s aw areness of the natura l ae sthetic feeling s and realiza -tion of the interna l rules in litera ture.At the tim e,the poem on landscape w as just in its gesta -tion per iod.Som e /w ell-str uctured and de liber ate 0descriptions o n landsca pe were confined to poem s abo ut m yths.H ow ever ,the poets w riting abo ut m yths required the natura l landscape as m eans of /a wa rene ss 0,w hich pro duced potentials for the descr iptio n abo ut landscape.Po ems o n landscape ca me into being at the turn o f the Jin Dynasty and So ng Dynasty.Xie Linyun was the f ounder of this ty pe o f poem s by m aking a gre at deal o f descriptions about landsca pe.H ow -ever,his po ems still didn .t go bey ond the sco pe o f /illustr ating m or ality by means of fo rm s 0.X ie Tao w as the fir st influential po et w ho made the po ems o n landscape perfect a nd m ature.H e w as fa irly cr eative in se lecting topics and associating scenery w ith fee lings,w hich enabled poem s o n landsca pe dev elop pro perly.Key words :W ei Jin So uth and No rth Dy na sties;poem s on landscape;gesta tio n;co me into be -ing;dev elopment自然山水早在我国先秦时期的诗歌中就已有出现,不过一般是起着与社会伦理道德教育相关的/比德0作用,或者是作为一定社会生活、人物活动的映衬背景而存在的,没有成为人们正面的审美观照对象,不是歌咏的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晋南北朝山水田园诗的研究
/h1
一、原因
魏晋时期的山水宦游之所以得到空前的发展,蔚为壮观,大致有两个发面的原因:一是社会政治的黑暗,一是社会审美心理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文学是典型的乱世文学。

频繁的朝代更替造成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使得很多文人学士朝不保夕,动辄得咎,甚至惨遭杀害,死于非命,于是许多文人不敢问津政治,或者厌恶仕途,对时事采取回避的态度。

他们或隐居田园,或游赏山水,于是隐逸之风大盛,此时人们不再把大自然看的那么神秘,尊严和崇高,大自然那种统治,象征物的约束作用也逐渐削弱以致消失,而成为人们游览憩息的对象和环境。

正如谢灵运在《游名山志序》中所说:“夫衣食,人生之所资:山水性分之所适。

”左思在《招隐》诗中第一次提出了山水自然的审美意义:“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人们对山水的这种喜好以及由此产生的对自然的认识和体验又同时与当时盛行的玄学有关。

玄学的核心是道学之术和老庄之学,老庄人生境界进入文学,乃是山水进入文学的前奏。

山水意识是建立在老庄人生情趣之上的。

魏晋时期由于统治者忙于征伐战争,镇压人民的反抗和争夺统治权,两汉以来儒学那种重功利、主政教,主讽谏、崇实录,尚雅正的正统思想开始动摇。

随着儒家正统观念的淡化,经学束缚的逐渐解除,思想出现了活跃的局面,僵化的思想世界让位于一个感情丰富细腻的世界。

崇尚虚无,消极避世的老庄思想和着佛教随之兴盛起来。

“儒在钟鼎,道在山林”儒家思想较多地渗透到政治关系和伦理规范方面,道家思想则较多地积
淀在艺术形式和审美观念上。

当时文人学士普遍认为“山静而谷深者,自然之道也”(阮籍《达庄论》)。

“阳降阴生,一替一兴,流而为川,滞而为陵”(挚虞《思游赋》)。

山川景物都是自然之形,“方寸湛然,固以玄对山水”(孙绰(庚亮碑)),正如庄子所言“得鱼忘筌”“得意忘言”。

这样,他们就可以在游览山水中领略玄趣,追求与道冥合的精神境界。

这也是嵇康所主张的“返乎自然”。

不仅如此,钟情山水还成为士林衡量为人作文的价值标准,形成了一种崇尚潇洒明秀、高雅脱俗之美的审美情趣,这种审美情趣在以后的士文化传统里占有者重要的地位。

总之,山水宦游已成为此时期的一种风气,一种时尚。

这一风气在文学中得到了相应的反映,山水田园诗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和兴盛的过程。

二、山水田园诗发展概况
1、从曹操到两晋
曹操的《观沧海》是中国山水田园文学史上第一首较为成熟的山水诗。

在这首诗里,作者已完全以一个观赏者的身份来观赏“澹澹”的大海、“竦峙”的山岛以及丛生的树木、丰茂的百草,并由此幻想出日月星汉被大海所包容的壮丽景象。

作者通过全诗抒发了一种慷慨悲壮的豪情。

而且这种感情是由景而生,缘景而发,同先秦《诗经》《楚辞》中的一些以景写情、景由情生的诗作大不相同。

这首以“登山沧海”为主题的诗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山水诗的诞生。

随之,曹丕、曹植、刘伶、潘岳等人也写有一些山水诗,从而巩固了山水诗的地位。

两晋的山水诗在汉末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发展,其表现是题材范围有所扩大,诗人们通
过观山临水所寄予诗中的内容更为丰富多彩。

西晋曾出现过山水诗创作的热潮,涌现出不少可读的作品。

其中潘岳的《河阳县作》之二、《在怀县作》之一,潘尼的《三月二日洛水作》、《迎大驾》、《游西岳》,陆机的《赴洛阳道中作》二首,张载的《登成都白菟楼》等都是着名的作品。

至东晋,山水田园诗虽杂糅有玄学的内容,但玄理中蕴含的一人生哲理,通过观览山水显现出来,也尚有可取之处。

如孙绰的《兰亭集诗》之二和王玄之的《兰亭诗》皆为反映兰亭雅集的,写兰亭之景优美清新,所抒雅集之情洒脱欢畅,其中虽有“微言剖纤毫”、“酣畅豁滞忧”而被认为诗谈玄的成分,但诗人并未言明言谈玄说的具体内容,而是见景生情,渲染热闹的气氛,探讨深奥神秘的哲理,景中含情,情中寓理,情景理相得益彰,应
/h1
该看作相当成熟的山水诗。

在东晋,脱尽玄风影响,以观览者身份书写山水田园生活的作品也不少见。

庾阐的《江都遇风》、《三月三日临曲水》、《观石鼓》,湛方生的《帆入南湖》、《还都帆》,李颙的《涉湖》,殷仲文的《南州桓公九井作》,谢鲲的《游西池》,苏彦的《西陵观涛诗》,帛道猷的《陵峰采药触兴为诗》等都是颇具特色的山水诗作。

其中《涉湖》是较早描写观赏太湖风光的作品,形象生动,表现了太湖宏阔壮丽的景象:《游西池》写游览西池(在江苏丹阳)山水景物,清新浅近,风流媚趣,其艺术成就不可忽略。

但是像李颙、谢鲲这一类的山水诗在整个东晋诗歌创作中并不丰富,而且多数作品的艺术尚待提高。

所以这一时期的山水诗虽较曹魏有了发展,但是还没有形成一个高潮,胜过风行的玄言诗。

2、陶渊明的田园诗
陶渊明的出现则突破了玄言诗的藩篱,并为诗歌增添了许多充满生机的因素。

他成功地
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至境,开创了田园诗这种新的题材。

陶渊明以自己的田园生活为内容,并真切地写出了躬耕之甘苦,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人。

他的田园诗有的是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恬美、田园生活的简朴,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

或春游、或登高、或酌酒、或读书,或与朋友谈心,或与家人团聚,或盥濯于檐下,或采菊东篱,以及在南风下张开翅膀的新苗、日渐茁壮的桑麻,无不化为美妙的诗歌。

如《时运》:“山涤馀霭,宇瞹微宵。

有风自南,翼彼新苗。

”写山村的早晨,晨雾渐渐消失,南风使新苗长上了翅膀。

又如《移居》其一:“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写邻居和自己一起谈史论文的情形,那种真挚的交往令人羡慕。

陶渊明的田园诗有的着重写躬耕的生活体验,这是其田园生活最有特点的部分,也是最可贵的部分。

如《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生动逼真地写出了一个归隐田园从事躬耕者的切实感受。

不仅如此,他有些田园诗还描写了农村的凋敝。

如《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归园田居》其四,通过这些诗可以隐约的看到,在战乱和灾害中农村的面貌。

3、谢灵运的山水诗
到南北朝,特别是南朝,由于谢灵运、谢脁等一批作家专门写作,山水诗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谢灵运的《登池上楼》、《登石门最高顶》、《石壁精舍还湖中作》、《石门岩上宿》、《如彭蠡湖口》等已成为我国第一批山水诗中着名的诗篇。

从山水文学发展的角度看,谢灵运的突出贡献在于首先在山水题材上表现了文学创作又从玄学回到了抒情上。

后来这种山水情怀诗中国士人对山水的美产生了如醉如痴的向往,不再是以玄对山水,而是以情对山水了。

朱自清
先生在《经典美谈》中称他是“第一个在诗里全力刻画山水的人”,是“发现自然的诗人”。

谢灵运不但扩大了山水诗的写作范围,而且在艺术上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文心雕龙·明诗》评价他“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

他的诗形成了富丽精工的独特风格,使得山水诗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品种而开创了中国山水文学的新天地。

另外他的山水诗又带有从东晋玄言诗到单纯的山水诗过度的性质。

东晋许多被成为玄言诗的作品中含有大量山水景物的描写,其实不能归入玄言诗内,但毕竟玄风很浓,而到谢灵运,他的不少山水诗以景较难看到玄风的影响:有的虽留有玄言的尾巴,但已经把它融入诗的意境中了,已经成为观览山水而产生的一种情感或领悟了。

例如《从斤竹涧越岭溪行》,始记诗人清晨出游诗过山涧,越岭、溪行的经过,再写山谷幽深、云雾缭绕、浮萍深潭、菰冒清流的景象,并由景而勾起对远方友人的思念,最后议其遗弃世俗、尽情赏景以排遣忧思的过程。

情由景生,议从情来,景诗情感和议论的前提,景、情、理三者紧密结合,构成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