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山水田园诗的研究

合集下载

心灵乐园浪漫之恋魏晋南北朝诗赏析

心灵乐园浪漫之恋魏晋南北朝诗赏析

心灵乐园浪漫之恋魏晋南北朝诗赏析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中,魏晋南北朝时期被誉为文学的“金季”。

这个时期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其中以诗歌最为著名,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和人们的内心感受。

本文将以“心灵乐园浪漫之恋魏晋南北朝诗赏析”为题,探讨这个时期诗歌中独特的浪漫情怀与人文关怀。

一、《陶渊明集》中的山水田园诗魏晋时期,社会发展动荡,人们对于回归自然、追求心灵宁静的需求日益增长。

陶渊明是这个时期最为出色的山水田园诗人之一。

他的诗歌给人以宁静、深远的感觉,描绘出了大自然的美丽和人们对纯净自然的向往。

例如他在《归园田居》中写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表达了对友谊的重视和对山水田园生活的想念。

这些诗歌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更是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呼唤。

二、《文选》中的爱情诗除了山水田园诗以外,文学才子们对于爱情的描绘也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的重要题材。

其中,《文选》是这个时期保存最完整的文集之一,其中收录了许多关于爱情的诗歌。

例如,王羲之的《琴歌》中写道:“长夜悲秋吟,还是断肠心。

试觅行云隐,君在人何处。

”这些诗歌表达了才子佳人们深沉而浪漫的情感,使读者感受到了魏晋时期诗人们敏感细腻的情怀。

三、北朝时期的士人诗集北朝时期是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延续,文化繁荣,士人们纷纷以诗歌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刘宋时期的谢灵运和杨炯,他们分别以《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和《乌衣巷》成为后世广为传诵的名篇。

这些诗歌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意象,表达了对现实的思考和对悲凉命运的感慨,触动着人们内心深处的柔软。

四、魏晋南北朝诗歌的意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歌,不仅仅是文学的精品,更是对当时社会风貌和人们内心感受的真实记录。

这些诗歌体现了人们内心的浪漫情怀和对纯粹自然的向往,传达了人文关怀和对人际关系的思考。

同时,这些诗歌也反映了时代的精神状态和社会的变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总结: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歌承载着山水田园的美、爱情的柔情以及士人的思想感慨,展现了一个充满浪漫情怀和人文关怀的时代。

(完整版)魏晋南北朝山水田园诗的研究

(完整版)魏晋南北朝山水田园诗的研究

魏晋南北朝山水田园诗的研究/h1一、原因魏晋时期的山水宦游之所以得到空前的发展,蔚为壮观,大致有两个发面的原因:一是社会政治的黑暗,一是社会审美心理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文学是典型的乱世文学。

频繁的朝代更替造成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使得很多文人学士朝不保夕,动辄得咎,甚至惨遭杀害,死于非命,于是许多文人不敢问津政治,或者厌恶仕途,对时事采取回避的态度。

他们或隐居田园,或游赏山水,于是隐逸之风大盛,此时人们不再把大自然看的那么神秘,尊严和崇高,大自然那种统治,象征物的约束作用也逐渐削弱以致消失,而成为人们游览憩息的对象和环境。

正如谢灵运在《游名山志序》中所说:“夫衣食,人生之所资:山水性分之所适。

”左思在《招隐》诗中第一次提出了山水自然的审美意义:“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人们对山水的这种喜好以及由此产生的对自然的认识和体验又同时与当时盛行的玄学有关。

玄学的核心是道学之术和老庄之学,老庄人生境界进入文学,乃是山水进入文学的前奏。

山水意识是建立在老庄人生情趣之上的。

魏晋时期由于统治者忙于征伐战争,镇压人民的反抗和争夺统治权,两汉以来儒学那种重功利、主政教,主讽谏、崇实录,尚雅正的正统思想开始动摇。

随着儒家正统观念的淡化,经学束缚的逐渐解除,思想出现了活跃的局面,僵化的思想世界让位于一个感情丰富细腻的世界。

崇尚虚无,消极避世的老庄思想和着佛教随之兴盛起来。

“儒在钟鼎,道在山林”儒家思想较多地渗透到政治关系和伦理规范方面,道家思想则较多地积淀在艺术形式和审美观念上。

当时文人学士普遍认为“山静而谷深者,自然之道也”(阮籍《达庄论》)。

“阳降阴生,一替一兴,流而为川,滞而为陵”(挚虞《思游赋》)。

山川景物都是自然之形,“方寸湛然,固以玄对山水”(孙绰(庚亮碑)),正如庄子所言“得鱼忘筌”“得意忘言”。

这样,他们就可以在游览山水中领略玄趣,追求与道冥合的精神境界。

这也是嵇康所主张的“返乎自然”。

不仅如此,钟情山水还成为士林衡量为人作文的价值标准,形成了一种崇尚潇洒明秀、高雅脱俗之美的审美情趣,这种审美情趣在以后的士文化传统里占有者重要的地位。

魏晋南北朝隐士田园文化研究

魏晋南北朝隐士田园文化研究

魏晋南北朝隐士田园文化研究时至魏晋南北朝时期,隐士数量剧增,陶渊明、谢灵运、竹林七贤等名隐士辈出。

他们自食其力,躬耕垄亩,生活在山林田园之中,他们日常结伴游山玩水、吟诗作赋、饮酒高歌,他们热爱自然,开创了并且发展了田园文化,本文对田园文化发展的原因与田园文化的题材作品内容进行了剖析,并综合总结了田园文化的历史和时代意义。

标签:魏晋南北朝;隐士;田园文化研究一、从隐士隐居的生活及隐居的原因看作品题材1.隐士的特点与隐居的原因——田园文化的形成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隐士大多才学不凡、饱读诗书,如果他们有个人意愿,也可选择重归仕途,也不必选择远离世俗,隐居山林而与俗世人隔绝的生活。

关于隐士隐居的原因主要从他们的性格与追求说起。

(1)崇高的政治理想。

隐士都是志向高远、远迈不群者,“人无志,非人也”。

(嵇康《家诫》)然而官场的污秽注定被他们不齿,由于他们性格清高而正直,仕途一直不顺。

因为他们不愿意同流合污,面对崇高的政治理想,他们忧国忧民,却无法实现政治抱负,所以选择了归隐山林,远离俗世的烦恼。

(2)对田园自然的追求。

另一个要原因是他们对自然的向往和追求。

加之当时庄园制度的盛行,也为山水美的发现提供了条件,魏晋南北朝士人追求心神的超然,追求万物的自然与和谐统一,所以山水自然之美成为了他们的审美对象,而优越的地理条件也是山水审美形成的原因之一。

最后,隱士们选择了归隐,选择了躬耕垄亩、自食其力的田园生活。

2.田园生活的内容与作品题材田园生活最大的特点是宁静,“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隐士一般选择归隐于田园或者深山,与熙熙攘攘的人群断开了联系,他们生活上自给自足,饮食、服饰方面一贯是就地取材,从诗歌中不乏能读到隐士日常生活的细节,包括生活环境、食材、服饰特点等。

隐士们有很多闲暇,能够安排自己的时间,而这些隐士一般有着高雅的品位与追求,拥有非凡才学,精通琴棋书画,他们在闲暇时间一般会选择吟诗作对,抚琴作曲,或结伴游玩,把酒言欢。

中国古代山水田园诗发展史

中国古代山水田园诗发展史

中国古代山水田园诗发展史

中国古代山水田园诗发展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早期以水类诗歌为主,随后形成以山水为主的形式,具有浓厚的农耕文化和自然叠调的内容。

战国至汉代,也形成了“江、陆、湖、山"的诗歌四大流派,其中山水诗在诗歌开拓者的整体沿着曲折的激流中居重要地位,因而被称为“诗经四大流派之首”。

东汉到魏晋时期,山水田园诗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开创了独具特色的“林泉诗派”。

以陶渊明、屈原为主的诗人,将浓重的农耕文化、生态美学以及自然叠调的内涵、境外异族的描绘等融入山水田园诗,达到了精致的艺术品位。

北魏到南北朝期,山水田园诗的创作更加注重立意的丰富性,强调唯美的艺术手法,形成了美丽绚丽的山水田园诗,也形成了诗歌写作的艺术风格“园林式”。

随后唐宋时期,以柳宗元、欧阳修等诗人为主,把故事情节、文学技巧以及幽雅妩媚的细微差别与山水田园诗相结合,增添了它们的艺术意境。

从隋朝到宋元明,画家以及诗人都本着“致敬大自然,诗文结合”的原则,历经发展、完善,使得山水田园诗得以在国内外深入流传,受到
广泛的赞赏。

最后,从清朝至今,山水田园诗的发展可以说已是现象级的,让诗歌走出书院,融入大众视野,逐渐普及到民间社会,为艺术复兴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魏晋文学的发展以及山水诗的了解

魏晋文学的发展以及山水诗的了解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特征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总体特征是乱世文学。

具体表现在七个方面:1、文学的感情基调表现为悲观和放达这一时期的文人,有许多都被莫名其妙地卷进了政治斗争的旋涡。

他们中有的受到排挤、压制,有的受到迫害甚至杀头,有的生活在战乱之中,这些遭遇使他们感觉到自己对社会、对自我都无能为力,表现在这些人身上,有的是悲观绝望,而有的则是用放浪形骸的行为来发泄无望的情怀。

这样,就使这一时期的文学形成了悲观与放达的感情基调。

2、文学的主题是生死、游仙和隐逸这一主题是与文人们悲观和放达的感情基调是一致的。

生死的主题,主要是感慨人生的短促,死亡的不可避免,以及如何面对生与死等,如曹操的《短歌行》。

游仙的主题,主要是想像神仙的世界,表现对神仙世界的向往以及对长生的愿望,如曹植的《游仙诗》等。

隐逸的主题,主要是向往和歌咏隐逸的生活,以及招隐与反招隐。

如陶渊明的就有大量的描写隐逸生活和表现隐逸思想的作品。

他把这一主题的创作推到的登峰造极的地步。

3、文学中渗透着儒学、玄学与佛学思想这一时期,国家处于长期分裂状态,战争连绵不断,人民的流离失所,一方面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广大人民生活十分艰苦。

另一方面,也使得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玄学、儒学、佛学并行,这就不可避免地要影响和渗透到文学创作中来。

如在东晋诗坛上占据了百年之久的玄言诗,就是玄学对文学影响结果。

4、文学中反映了寒门之士的抑郁不平魏文帝用人的政策,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这就自然地使得许多才高的寒士心中产生了不平之气,这些不平,反映到文学创作中,也就成为了这一时期文学的一个特征。

5、大量出现文学家族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文学家族,如“三曹”父子、“三张”(张载、张协、张亢)兄弟、“二陆(陆机、陆云)兄弟等。

6、创作形式异彩纷呈(1)、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是诗歌,文人的五言诗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而南北朝的民歌,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2)、这期的散文虽然逐渐被骈文所代替,但也有一些优秀的散文传世。

总魏晋南北朝到盛唐山水田园诗的发展脉络

总魏晋南北朝到盛唐山水田园诗的发展脉络
15
自然山水审美意识提升理论准备 山水田园诗形成与发展
玄言诗
过渡
山水田园诗
16
代表人物
谢灵运
开创山水诗 继承与发展
谢朓 鲍照
17
一、全过程、全方位描写
• 《从斤竹涧越岭溪行》 猿鸣诚知曙,谷幽光未显。 岩下云方合,花上露犹泫。 逶迤傍隈隩,迢递陟陉岘。 过涧既厉急,登栈亦陵缅。 川渚屡径复,乘流玩回转。 苹萍泛沉深,菰蒲冒清浅。 企石挹飞泉,攀林摘叶卷。 想见山阿人,薜萝若在眼。 握兰勤徒结,折麻心莫展。 情用赏为美,事昧竟谁辨。 观此遗物虑,一悟得所遣。
18
二、对局部景物精心刻画
• “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 •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 “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 “林壑敛瞑色,云霞收夕霏”
——《初去郡》 ——《登池上楼》 ——《入彭蠡湖口》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19
三、对山水神韵的细心品味
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 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
• 5)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 • 王维《过香积寺》
•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27
山水田园诗诗歌特点
• 描写秀丽的风光,表达自己对自然的喜爱之情,或表达隐居情怀,如孟郊的《游终南 山》
• 歌颂祖国山河的壮丽,表达自己的雄心壮志,如杜甫的《望岳》。 • 描写羁旅愁思或怀才不遇的不幸遭遇,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 常用手法: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态,选择归隐山林
<归园田居>其三 • “种豆南山下”...但却“衣沾不足惜”
• 劳作的艰辛/诗人的快乐/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官场黑暗 社会污浊的批判

魏晋山水田园诗

魏晋山水田园诗

陶渊明作品
《饮酒》
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
——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 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 之境”。
陶渊明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 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 久 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山山水水总关情
——魏晋时期的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的发展历程
教 学 目 标
重点
魏晋山水田园诗的产生 原因 重点 魏晋时期山水田园诗的 代表人物及作品 (名词解释)
山水田园诗的特点
(名词解释)
山水田园诗的发展历程
• 萌芽阶段:汉末建安时期,曹操《观沧海》,为汉以前诗坛上唯
一一首完整的山水乐章。魏晋之前,自然风光还是未被人识的一块 天然璞玉。
山水田园诗派:
名 词 解 释 与“边塞诗派”相呼应,在陶渊明以来的 内 容 田园诗和谢灵运以来的山水诗的基础之上发展
而来。偏重于写山水风光和田园生活,大多表 现自然之美和闲适心情,偶或反映农家生活现 实。所作以五言为主,风格多清淡恬静。代表 诗人有陶渊明、大小谢、王维、孟浩然等,而 盛唐以王维、孟浩然为首,故后世又称“王孟 诗派”。
山水田园诗的特点 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 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 多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 的向往。情景交融,即“一切景语皆情 语”。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 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谢谢观赏!
内 容
《关雎》、《湘君》、《湘夫 人》、《观沧海》(最早的一首 以写景为主的中国诗歌作品)等, 这些都为南朝山水田园诗的描写 艺术和表现手段积累了一定的艺 术经验。

山水田园诗鉴赏

山水田园诗鉴赏

山水田园诗的发展(三 )
诗派。 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 初唐王绩在雕琢浮艳的六朝余风之外独树一帜, 初唐王绩在雕琢浮艳的六朝余风之外独树一帜, 在雕琢浮艳的六朝余风之外独树一帜 朴素、清新的田园诗成为唐山水田园诗派的 朴素、清新的田园诗成为唐山水田园诗派的 先驱。 先驱。 主要诗人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主要诗人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到了盛唐时代, 到了盛唐时代,我国山水田园诗进入了繁荣 时期。其诗歌诗境隽永优美 风格恬静淡雅, 诗境隽永优美, 时期。其诗歌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 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登山则情满于山,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Leabharlann ------山水田园诗鉴赏
山水田园诗的发展(一 )
历史渊源
先秦时代, 诗经》 先秦时代,《诗经》、《楚辞》出现大量描写山水景物 楚辞》 的诗句,但没有把山水风光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加以描写, 的诗句,但没有把山水风光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加以描写, 而是作为劳动生活的背景或比兴的媒介。 而是作为劳动生活的背景或比兴的媒介。 建安时期,出现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 曹操的《 建安时期,出现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曹操的《观 曹操的 沧海》 描绘了山、 沧海》,描绘了山、海、秋色壮美景象。但这时期山水田园 秋色壮美景象。 并没有成为诗歌专门描写的题材之一, 并没有成为诗歌专门描写的题材之一,而是局限于个别的片 段与篇章。 段与篇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山水诗和田园诗的兴起和发展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山水诗和田园诗的兴起和发展时期。
思想内容——热爱自然 向往自由归(退)隐 闲适淡 泊 悠然自得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白描 语言特点——清新自然 /质朴自然/清新洗练 解题思路:什么景 —— 意境—— 情感 答案构成:描摹图景,意境特点,手法或表达效果

魏晋时期的山水诗创作与艺术价值

魏晋时期的山水诗创作与艺术价值

魏晋时期的山水诗创作与艺术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魏晋时期创作的山水诗开始受到更多人的关注。

这时期的山水诗描绘了许多美丽的景色和人物,反映了当时社会和自然环境的背景,深深地吸引了读者和学者的注意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魏晋时期山水诗的创作和艺术价值。

一、山水诗的诞生背景魏晋时期,社会动荡,文人多在逃亡中经历了许多艰难曲折的经历。

因此,这个时期的山水诗作品反映了一种深刻的寓意,即在逃离世俗、回归自然的过程中,发现了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和平静的内心。

这些有情感色彩的山水诗描绘了美丽、宏伟和和谐的自然景观,也反映了作者的哲学思想,旨在告诉人们,人可以在自然中找到自我,感受到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

二、山水诗的文学特点1. 风景取景广泛魏晋时期的山水诗作品,对于风景取景的广泛性是非常显著的。

在这些作品中,作者描绘了许多不同的地形和景物,包括山、石、水、雾、云、花等等。

这里的细节丰富,形象生动,也呈现了山水诗作品内在的寓意和思想。

2. 描写方式多样在魏晋时期山水诗作品中,描写方式也是十分丰富的。

其中一种比较常见的描写方式是写具有象征性意义的自然景色,通过这种方式深刻的表达了作者的观念、思想和情感。

但是有时还会采用较为生动抒情的描写方式,这样也能够让读者感受到作品的深入。

3. 哲学思考又有意象化的意味魏晋时期的山水诗作品,不仅描写了具体的风景和景象,还含有许多哲学思考和意象化的意味。

在这些作品中,作者一方面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另一方面则注重向读者传递一种深刻的社会和文化信息。

这些山水诗作品极为迷人,也能够让读者在深层次上了解到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脉络。

三、山水诗的艺术价值1. 描写技巧巧妙魏晋时期的山水诗作品,通过展现作者独到的描写技巧,以及从山水中汲取的奥妙灵感,展现了它们卓越的艺术价值。

其中包括营造氛围的技巧、刻画人物的技巧以及较为独特的叙事方式等。

2. 观念丰富而深奥在这些山水诗作品中,作者不仅秉承了中国魏晋时期的美学观念,还描绘了当时志士仁人的生活,以及他们逃离尘世的过程。

魏晋南北朝诗歌研究综述

魏晋南北朝诗歌研究综述

魏晋南北朝诗歌研究综述概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魏晋南北朝诗歌进行综述,包括其特点、流派、代表作品以及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时间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指的是从公元220年到589年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跨越了中国历史上的三个朝代,包括魏、晋、南朝宋、齐、梁、陈以及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

这一时期的政治动乱和社会动荡对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催生了大量的文学创作和诗歌创作。

特点:魏晋南北朝诗歌的创作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的特点。

首先,这一时期的诗歌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的动荡和文化变迁。

其次,魏晋南北朝的诗歌追求个体情感的表达,注重自我思考和感受的抒发。

这一时期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以道教思想为主题的仙山琴趣,也有咏史怀古的作品,还有表达个人感情和意境的山水田园诗。

最后,这一时期的诗人注重用诗歌表达自身的社会观察和政治见解,诗作中常常包含了对时事的反思和对时代命运的思考。

流派: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众多的诗派和流派兴起。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七子诗派”,这是一个由七位诗人组成的诗歌群体。

他们以探讨生命、洞见人生哲理为创作主题,包括谢灵运的“碧云天,黄粱梦,斜阳雨,道是无晴却有情”,嵇康的“人道是只如初见,千里寻封,回首苍溟”等。

其他民间诗派如居士诗派、宫体诗派也有一定的影响力。

代表作品:魏晋南北朝时期涌现了许多优秀的诗人和作品。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诗人包括曹操、曹丕、曹植、嵇康、谢灵运、士燮等。

他们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他们通过自己独特的创作手法和表达方式,描绘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们的心理感受。

影响:魏晋南北朝诗歌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

首先,它标志着中国诗歌由乐府民歌和古乐府发展到了个体主义和自我表达的阶段。

其次,魏晋南北朝诗歌的创作风格和思想内容直接影响了后来的唐诗以及宋诗的创作,为后世的诗人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清新自然的山水田园诗

清新自然的山水田园诗
创新
在传承的基础上,山水田园诗应不断创新,与时俱进。这包括在主题、意象、语言和形式等方面进行创新,以适 应现代社会的审美需求和表达方式。
与现代文化的融合
融合
山水田园诗应与现代文化进行融合,吸 收现代文化的优秀元素,如现代诗歌、 流行文化、影视艺术等,以丰富其表现 形式和内涵。
VS
平衡
在融合现代文化的过程中,应保持山水田 园诗的独特性和纯粹性,避免过度商业化 或异化,保持其清新自然、高雅脱俗的艺 术品质。
清新自然的山水田园诗
目录
• 山水田园诗的起源与背景 • 山水田园诗的主题与风格 • 山水田园诗的代表诗人与作品 • 山水田园诗的影响与价值 • 山水田园诗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01 山水田园诗的起源与背景
起源
魏晋南北朝时期
山水田园诗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士大夫 为了寻求精神慰藉,开始寄情于山水 田园,表达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向往。
文化价值
山水田园诗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中华 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审美追求,是传承中华文化的 重要载体。
思想价值
山水田园诗所表达的人生态度和哲学思考,对现 代人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具有重要的 思想价值。
05 山水田园诗的未来发展与 展望
传承与创新
传承
山水田园诗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流派,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在未来的发展中,应继续传承其独 特的艺术风格和美学精神,保持其独特的韵味和魅力。
王维
总结词
王维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山水田园诗以描绘自然景色和表现人与自然的和 谐为主题,语言优美,意境高远。
详细描述
王维的代表作《山居秋暝》等,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现出人与自然 的和谐关系。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山水诗对山水画形成及发展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山水诗对山水画形成及发展的影响
晚期成熟
明清时期,山水画进入成熟期。画家们注重笔墨的表现和情感的表达,形成了不同的风格 和流派。同时,山水画的题材也更加丰富多样。
魏晋南北朝山水画的主题与风格
主题
魏晋南北朝山水画的主题主要是描绘自然山水,包括山川、 湖泊、树木、房屋等元素。同时,也注重表现人与自然的关 系,以及士人的情感和思想。
风格
技巧为后来的山水画所借鉴,成为山水画的表现手法。
02
空间布局的运用
魏晋南北朝山水诗中开始出现对空间布局的描绘,如《登鹳雀楼》中
的远近景色,这种空间布局的运用对山水画的空间表现有重要影响。
03
色彩的表现
魏晋南北朝山水诗中已经开始使用色彩来表现山水的绚丽,如谢朓的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中的“馀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这种色彩
特点
魏晋南北朝山水画以描绘自然山水为主要内容,具有写实和表现的特点,同时注 重表达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士人的情感和思想。
魏晋南北朝山水画的发独立出来,成为独立的画科。南北朝时期,山水画进一 步发展,技法逐渐成熟,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和流派。
中期繁荣
隋唐时期,山水画迎来了繁荣期。不同地域和流派的山水画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如青绿 山水、水墨山水等。同时,山水画的构图和笔墨也逐渐完善。
情感表达
魏晋南北朝的山水诗注重情感表达,这种情感表达也影响了 山水画的审美。画家们通过描绘山水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和情 感,这种情感表达也成为了山水画的重要审美特点之一。
04
魏晋南北朝山水诗对山水画发展的影 响
魏晋南北朝山水诗对山水画表现手法的影响
01
描绘山水的技巧
魏晋南北朝山水诗中常采用比喻、象征等手法来表现山水之美,这些
表现手法对山水画的色彩运用有重要影响。

举例说明魏晋南北朝山水诗的艺术特色。

举例说明魏晋南北朝山水诗的艺术特色。

举例说明魏晋南北朝山水诗的艺术特色。

魏晋南北朝山水诗是中国古代山水文学的典范,其艺术特色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优美的抒情语言。

魏晋南北朝山水诗用文字捕捉自然风物,用优美的抒情语句勾勒出自然的美景,如《过华清宫》中“云深不知处,雨里看芭蕉”;《九日齐山登高》中“清风秋月影,天宇五色穹”。

二是富有情感的表达。

魏晋南北朝山水诗把自然与人性有机结合起来,把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怀融为一体,在表达自然风光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心声,如李白的《赠汪伦》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贾岛的《秋浦歌》中“山水之间,乐亦悠悠”。

三是清新的意象。

魏晋南北朝山水诗中的意象通常都清新、简洁,多数描写的是自然的风物,表现出大自然的美妙,如陆机的《赠张舅》中“青山万叠,碧水无穷”;王维的《终南别业》中“拂堤杨柳青,泛舟洛神明”。

魏晋玄学与山水田园诗的生态取向

魏晋玄学与山水田园诗的生态取向

【内容提要】在生态视域中,魏晋玄学思潮经过对儒家、道家学说中所蕴涵生态思想的体认和吸纳后,进一步加深和拓展了文艺生态思想的学理内涵,形成了有别于传统的生态精神以及主体心灵与自然合拍而心融神释的生态效应。

深受玄学浸染的作家们在回归自然的自觉中使早期山水田园诗创作的生态取向得到确立,其审美及创作中呈现的自然的玄化、情化特征无疑也提升了自然生态的文化品格,增强了自然山水审美的人文意蕴,其创作所呈现崭新的人文和自然生态品质及面貌对后代生态诗学产生深远影响。

【关键词】魏晋玄学;山水田园诗;生态取向;生态诗学魏晋玄学作为一种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的哲学思潮,在魏晋六朝特殊的社会文化环境里,既承袭了传统儒道作为一种生态哲学所具有的超越超脱地生存、把实现人的潜能与天性作为其共同的生态目标的思想因素①,又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了生态哲学的学理内蕴,显现了对文艺生态思想产生深刻影响的思维范式和认知理路。

一、“性其情”以致“大和”——魏晋玄学理想人格的生态内蕴以王弼为代表的魏晋玄学贵无派哲学,以体认“道”、“无”视为至高境界,其对老庄“自然”意义的阐发,蕴涵对道质道态之美的生态学意义阐释和生态哲学意蕴。

在王弼的哲学中,“大和”是与“自然”、“道”、“无”等具有等同意义的最高哲学原则,成为魏晋玄学推崇的前后一贯的哲学命题。

归结而论,玄学的“自然”具有三维意义,即本根论、存在论和方法论的意义,本根论指万物存在的根据,存在论指万物的自然本性或自然状态,方法论指因循为用、自然无为。

贵无派哲学正是在继承《老子》中关于“自然”所包蕴的三维意义的基础上对其意义作了进一步的阐发,如王弼注老子《道德经》二十五章中“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句云:“法谓法则也。

……人不违地,乃得全安,法地也。

地不违天,乃得全载,法天也。

天不违道,乃得全覆,法道也。

道不违自然,乃得其性。

法自然者,在方而法方,在圆而法圆,于自然无所违也。

自然者,无称之言,穷极之辞也。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歌风格及影响力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歌风格及影响力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歌风格及影响力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而又有意义的时期,这也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在这个时期里,诗歌的发展和演变经历了较大的变革,诗人们开始探索新的诗歌风格和文学表达方式。

本文将探讨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风格的变化及其影响力。

一、诗歌题材和风格的变化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的题材和风格较之汉代有了很大的变化。

诗人们开始将自然景物、人物形象与自身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抒发感慨和情感,表达自己的心境和精神世界。

1、自然景物与意境的表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歌以山水田园为主要表现对象,强调对自然景物的观察与描写。

在表现自然景物时,诗人们注重刻画景物的状态和意境,传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杜甫的《登高》中写道:“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些字句生动地表现了大自然的壮美,包含着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和关注。

2、人物形象的诗化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歌开始纳入世俗人物,这些人物形象被诗人们诗化,成为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载体。

例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他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的桃花源,诗中的渔翁形象充满了哲学意味,成为了后人传颂的经典。

3、诗歌的格调和风格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歌格调相对开放,风格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

诗歌开始涉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诗人们的个性和情感在诗歌中得到了发挥。

例如王勃的《滕王阁序》开篇写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这些生动的描写使人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作者所处的时间和空间背景。

二、影响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歌风格在当时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欣赏,这种影响力一直延续到了后世。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人们在文学领域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推进了古典文学的发展,也掀起了五言诗的风潮。

1、启迪后人思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歌作品中,诗人们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深受当时的士人和民众的认同和喜爱。

这种表达方式成为了后世文学的基石,启迪了很多人的思想和精神追求。

关于王维的山水田园诗鉴赏

关于王维的山水田园诗鉴赏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鉴赏关于王维的山水田园诗鉴赏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

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王维的山水田园诗鉴赏,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鉴赏 1《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

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

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

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诗的开头两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是诗人用大手笔勾画的雨后山村的自然画卷。

其清新、宁静,淡远之境如在目前。

一个“空”字,渲染出天高云淡,万物空灵之美。

诗人隐居于此是何等的闲适,如此描绘山水田园之典型环境流露出诗人的喜爱之情。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

被雨水洗涤后的松林,一尘不染,青翠欲滴;山石显得格外晶莹、剔透新亮;就连月光也像被洗过一样,极其明亮皎洁;山雨汇成的股股清泉顿时流淌于拾级而上的石板上,又顺着山涧蜿蜒而下,发出淙淙的清脆悦耳的欢唱,好似宛转的“小夜曲”奏鸣。

“照”与“流”,一上一下,一静一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仿佛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脉搏在跳动。

此时此刻诗人也仿佛觉得自己也被洗净了一般,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造出如水月镜般不可凑泊的纯美诗境。

此种禅意非隐居者莫属。

苏轼把此联誉为“诗中有画”的典范之秀句。

接下来诗人由写景转为写人。

在这幅山水画作之中,山村的自然美和村民们的生活美是水乳交融的。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此二句均为写人——“浣女”、“渔夫”的活动的画面。

南朝山水诗意象分析

南朝山水诗意象分析

田园风光
总结词
田园风光是南朝山水诗中常见的意象,诗人通过描绘自然风光,表达对宁静、淳朴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详细描述
南朝山水诗人常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田园风光,如绿树掩映的村落、稻田飘香的田野、小桥流水的景致等,这些 意象不仅展示了自然之美,也寄托了诗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
村野人情
总结词
村野人情是南朝山水诗中另一重要的人文意 象,诗人通过描绘乡村生活和人情世态,表 达对朴素人性和真挚情感的赞美。
南朝山水诗意象分析
汇报人: 2023-12-26
目录
• 南朝山水诗的起源与背景 • 山水诗中的自然意象 • 山水诗中的人文意象 • 山水诗中的情感表达 • 山水诗的艺术手法与风格 • 南朝山水诗的影响与传承
01
南朝山水诗的起源与背景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与文化背景
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动荡不安,社 会矛盾尖锐,士人阶层普遍追求精神 上的自由与解脱。
鸟兽虫鱼的意象常常与诗人的自由精神、超脱情怀相联系,成为诗人表达内心追求的重要象征。
气象节令
气象节令是南朝山水诗中富有变化性 的意象,诗人通过描绘气象节令的变 化,表现自然界的韵律和节奏。
VS
气象节令的意象常常与诗人的时间意 识、生命感悟相联系,成为诗人表达 生命哲理、时间思考的重要载体。
03
山水诗中的人文意象
详细描述
南朝山水诗人常在诗中融入历史传说,如传 说中的神仙、英雄、文人墨客等,这些历史 人物和故事丰富了山水诗的文化内涵,也使 得诗歌具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和思想深度。 同时,通过借用历史传说,诗人也表达了对
历史和文化的敬畏与思考。
04
山水诗中的情感表达
隐逸之志
隐逸之志:南朝山水诗中常出现与隐逸生活相关的意象,如山水、田园、茅屋等,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尘嚣、归隐自然的向往 和追求。

庄子对魏晋南北朝山水诗影响研究文献综述

庄子对魏晋南北朝山水诗影响研究文献综述

庄子对魏晋南北朝山水诗影响研究文献综述班秀萍;马艺峰【摘要】21世纪以后,魏晋南北朝山水诗的影响研究有了整体性的新变,学界的研究主要从庄子、玄学、诗学、美学、山水文化学、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生态人类学以及生命伦理学、环境伦理学意义上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索,在专题研究、解读研究对象、开辟研究领域、运用新的研究方法等方面,形成深度透视和整合把握的理论性突破,从哲学思辨的理性分析中,找到了贯穿于魏晋南北朝山水文化对庄子思想的接受这一文化现象中的一些基本思路,即庄子哲学思想、诗性精神、艺术原则、人格心理等和山水文学的关系,钩沉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独立文化现象的历史纵向传播与接受情况.【期刊名称】《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2(028)001【总页数】4页(P23-25,30)【关键词】庄子;魏晋南北朝;山水诗;影响研究【作者】班秀萍;马艺峰【作者单位】河北北方学院中医学院,河北张家口075000;河北北方学院图书馆,河北张家口07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6.220世纪中国大陆的魏晋南北朝山水诗研究成就斐然,学者们更新观念,转换视角,采用新的方法,或从宏观的角度进行整体研究,或从微观的角度进行个案研究,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对山水诗的成因、萌芽、发展予以进一步的讨论,对其渊源、流变、影响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索,尤其在对曹操、谢灵运、谢朓、鲍照、嵇康、阮籍、郭璞等作家山水诗的研究上,取得了卓著的成果。

进入21世纪以后,关于魏晋南北朝山水诗在“影响研究”方面,发生了整体性的新变,哲学界、文学界的研究主要从庄子、玄学、诗学、美学、山水文化学、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生态人类学以及生命伦理学、环境伦理学意义上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索,对于庄子、玄学以及二者对于魏晋南北朝山水诗的影响研究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一、庄子、玄学对魏晋南北朝山水文学研究的特点进入21世纪以后,魏晋南北朝山水诗的影响研究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尤其在专题研究、解读研究对象、开辟研究领域、运用新的研究方法等方面,形成深度透视和整合把握的理论性突破,成就和特点极为突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晋南北朝山水田园诗的研究
/h1
一、原因
魏晋时期的山水宦游之所以得到空前的发展,蔚为壮观,大致有两个发面的原因:一是社会政治的黑暗,一是社会审美心理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文学是典型的乱世文学。

频繁的朝代更替造成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使得很多文人学士朝不保夕,动辄得咎,甚至惨遭杀害,死于非命,于是许多文人不敢问津政治,或者厌恶仕途,对时事采取回避的态度。

他们或隐居田园,或游赏山水,于是隐逸之风大盛,此时人们不再把大自然看的那么神秘,尊严和崇高,大自然那种统治,象征物的约束作用也逐渐削弱以致消失,而成为人们游览憩息的对象和环境。

正如谢灵运在《游名山志序》中所说:“夫衣食,人生之所资:山水性分之所适。

”左思在《招隐》诗中第一次提出了山水自然的审美意义:“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人们对山水的这种喜好以及由此产生的对自然的认识和体验又同时与当时盛行的玄学有关。

玄学的核心是道学之术和老庄之学,老庄人生境界进入文学,乃是山水进入文学的前奏。

山水意识是建立在老庄人生情趣之上的。

魏晋时期由于统治者忙于征伐战争,镇压人民的反抗和争夺统治权,两汉以来儒学那种重功利、主政教,主讽谏、崇实录,尚雅正的正统思想开始动摇。

随着儒家正统观念的淡化,经学束缚的逐渐解除,思想出现了活跃的局面,僵化的思想世界让位于一个感情丰富细腻的世界。

崇尚虚无,消极避世的老庄思想和着佛教随之兴盛起来。

“儒在钟鼎,道在山林”儒家思想较多地渗透到政治关系和伦理规范方面,道家思想则较多地积
淀在艺术形式和审美观念上。

当时文人学士普遍认为“山静而谷深者,自然之道也”(阮籍《达庄论》)。

“阳降阴生,一替一兴,流而为川,滞而为陵”(挚虞《思游赋》)。

山川景物都是自然之形,“方寸湛然,固以玄对山水”(孙绰(庚亮碑)),正如庄子所言“得鱼忘筌”“得意忘言”。

这样,他们就可以在游览山水中领略玄趣,追求与道冥合的精神境界。

这也是嵇康所主张的“返乎自然”。

不仅如此,钟情山水还成为士林衡量为人作文的价值标准,形成了一种崇尚潇洒明秀、高雅脱俗之美的审美情趣,这种审美情趣在以后的士文化传统里占有者重要的地位。

总之,山水宦游已成为此时期的一种风气,一种时尚。

这一风气在文学中得到了相应的反映,山水田园诗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和兴盛的过程。

二、山水田园诗发展概况
1、从曹操到两晋
曹操的《观沧海》是中国山水田园文学史上第一首较为成熟的山水诗。

在这首诗里,作者已完全以一个观赏者的身份来观赏“澹澹”的大海、“竦峙”的山岛以及丛生的树木、丰茂的百草,并由此幻想出日月星汉被大海所包容的壮丽景象。

作者通过全诗抒发了一种慷慨悲壮的豪情。

而且这种感情是由景而生,缘景而发,同先秦《诗经》《楚辞》中的一些以景写情、景由情生的诗作大不相同。

这首以“登山沧海”为主题的诗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山水诗的诞生。

随之,曹丕、曹植、刘伶、潘岳等人也写有一些山水诗,从而巩固了山水诗的地位。

两晋的山水诗在汉末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发展,其表现是题材范围有所扩大,诗人们通
过观山临水所寄予诗中的内容更为丰富多彩。

西晋曾出现过山水诗创作的热潮,涌现出不少可读的作品。

其中潘岳的《河阳县作》之二、《在怀县作》之一,潘尼的《三月二日洛水作》、《迎大驾》、《游西岳》,陆机的《赴洛阳道中作》二首,张载的《登成都白菟楼》等都是着名的作品。

至东晋,山水田园诗虽杂糅有玄学的内容,但玄理中蕴含的一人生哲理,通过观览山水显现出来,也尚有可取之处。

如孙绰的《兰亭集诗》之二和王玄之的《兰亭诗》皆为反映兰亭雅集的,写兰亭之景优美清新,所抒雅集之情洒脱欢畅,其中虽有“微言剖纤毫”、“酣畅豁滞忧”而被认为诗谈玄的成分,但诗人并未言明言谈玄说的具体内容,而是见景生情,渲染热闹的气氛,探讨深奥神秘的哲理,景中含情,情中寓理,情景理相得益彰,应
/h1
该看作相当成熟的山水诗。

在东晋,脱尽玄风影响,以观览者身份书写山水田园生活的作品也不少见。

庾阐的《江都遇风》、《三月三日临曲水》、《观石鼓》,湛方生的《帆入南湖》、《还都帆》,李颙的《涉湖》,殷仲文的《南州桓公九井作》,谢鲲的《游西池》,苏彦的《西陵观涛诗》,帛道猷的《陵峰采药触兴为诗》等都是颇具特色的山水诗作。

其中《涉湖》是较早描写观赏太湖风光的作品,形象生动,表现了太湖宏阔壮丽的景象:《游西池》写游览西池(在江苏丹阳)山水景物,清新浅近,风流媚趣,其艺术成就不可忽略。

但是像李颙、谢鲲这一类的山水诗在整个东晋诗歌创作中并不丰富,而且多数作品的艺术尚待提高。

所以这一时期的山水诗虽较曹魏有了发展,但是还没有形成一个高潮,胜过风行的玄言诗。

2、陶渊明的田园诗
陶渊明的出现则突破了玄言诗的藩篱,并为诗歌增添了许多充满生机的因素。

他成功地
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至境,开创了田园诗这种新的题材。

陶渊明以自己的田园生活为内容,并真切地写出了躬耕之甘苦,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人。

他的田园诗有的是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恬美、田园生活的简朴,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

或春游、或登高、或酌酒、或读书,或与朋友谈心,或与家人团聚,或盥濯于檐下,或采菊东篱,以及在南风下张开翅膀的新苗、日渐茁壮的桑麻,无不化为美妙的诗歌。

如《时运》:“山涤馀霭,宇瞹微宵。

有风自南,翼彼新苗。

”写山村的早晨,晨雾渐渐消失,南风使新苗长上了翅膀。

又如《移居》其一:“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写邻居和自己一起谈史论文的情形,那种真挚的交往令人羡慕。

陶渊明的田园诗有的着重写躬耕的生活体验,这是其田园生活最有特点的部分,也是最可贵的部分。

如《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生动逼真地写出了一个归隐田园从事躬耕者的切实感受。

不仅如此,他有些田园诗还描写了农村的凋敝。

如《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归园田居》其四,通过这些诗可以隐约的看到,在战乱和灾害中农村的面貌。

3、谢灵运的山水诗
到南北朝,特别是南朝,由于谢灵运、谢脁等一批作家专门写作,山水诗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谢灵运的《登池上楼》、《登石门最高顶》、《石壁精舍还湖中作》、《石门岩上宿》、《如彭蠡湖口》等已成为我国第一批山水诗中着名的诗篇。

从山水文学发展的角度看,谢灵运的突出贡献在于首先在山水题材上表现了文学创作又从玄学回到了抒情上。

后来这种山水情怀诗中国士人对山水的美产生了如醉如痴的向往,不再是以玄对山水,而是以情对山水了。

朱自清
先生在《经典美谈》中称他是“第一个在诗里全力刻画山水的人”,是“发现自然的诗人”。

谢灵运不但扩大了山水诗的写作范围,而且在艺术上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文心雕龙·明诗》评价他“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

他的诗形成了富丽精工的独特风格,使得山水诗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品种而开创了中国山水文学的新天地。

另外他的山水诗又带有从东晋玄言诗到单纯的山水诗过度的性质。

东晋许多被成为玄言诗的作品中含有大量山水景物的描写,其实不能归入玄言诗内,但毕竟玄风很浓,而到谢灵运,他的不少山水诗以景较难看到玄风的影响:有的虽留有玄言的尾巴,但已经把它融入诗的意境中了,已经成为观览山水而产生的一种情感或领悟了。

例如《从斤竹涧越岭溪行》,始记诗人清晨出游诗过山涧,越岭、溪行的经过,再写山谷幽深、云雾缭绕、浮萍深潭、菰冒清流的景象,并由景而勾起对远方友人的思念,最后议其遗弃世俗、尽情赏景以排遣忧思的过程。

情由景生,议从情来,景诗情感和议论的前提,景、情、理三者紧密结合,构成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