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综合性实验指导书

合集下载

植物遗传育种实验指导书

植物遗传育种实验指导书

植物遗传育种实验指导书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实验指导书实验一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涂抹制片法一、实验目的与建议学习植物细胞涂抹制片技术;观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

二、实验原理各种旺盛生长的植物组织,包括:茎尖、根尖、孢原组织等分生组织、愈伤组织及分化的小孢子、萌发的花粉管,经常进行着细胞分裂。

经过适当的取材处理,制片后可进行有丝分裂中染色体动态的观察,这是遗传学上通过细胞分裂观察染色体行为、形态结构、数目,从而进行组织分析,鉴别杂种等常用的制片方法。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实验材料:中国水仙、风信子、柴万年青、郁金香(sx)。

用具和试剂:镊子、解剖学针、盖片、载片、滤纸、单刃刀片对氯苯饱和溶液、1nhcl、醋酸地衣红、中性树胶,卡诺紧固液。

四、实验步骤1.交予处置:实验前将鳞茎水培,等待根短出来长1~1.5cm时,穗序0.5cm短的食道,立即放进对二氯苯饱和状态水溶液中,在室温下处置2小时左右,予处置的促进作用主要就是铀色体,并使之集中,同时遏制纺纱缍丝构成。

在制片过程中,例如辨认出染色体后期的对立二者较多时,表明予处置时间比较。

2.固定:倒掉对氯二苯溶液,用水冲洗两遍,用新配的卡诺固定液固定24h后,可放入冰箱中备用。

如果要长期保存则要将根尖转入70%的酒精中。

3.离解:先将紧固后的食道用蒸馏水被褥3~4次,再用1nhcl在60℃(特别注意必须严格控制不少于±5℃)的恒温水浴锅中处置10~20min,然后用蒸馏水被褥3~4次。

此步主要就是并使细胞之间集中上开,并软化细胞壁,易于压片,同时也有利于染色。

4.染色制片(1)切片:剔除根冠,在生长锥处切下一小块组织。

(2)染色压片:在切开的非政府上几滴一滴醋酸地衣红,炖煮,除去大块的渣滓,砌上擦干净的盖玻片,覆以一层吸水纸,用食指在上面施予少量压力,勿并使砌片移动,用解剖学针柄颤动,可以并使细胞舒展,染色体变细。

不好的片子置放显微镜下检查,看见存有典型的对立图像时,可以把载玻片在酒精灯上往往抵蒸煮。

植物遗传育种学实验指导

植物遗传育种学实验指导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实验指导实验一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二植物细胞的减数分裂实验三染色体组型分析实验四基因分离实验一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一、实验目的观察树木、花卉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染色体的变化和特征,掌握根尖压片技术。

二、实验原理有丝分裂是植物细胞数目增加的主要方式,常见于根尖、茎尖分生区的细胞,细胞经有丝分裂正确地把染色体分配给子细胞,形成两个染色体数目、内容一致的子细胞。

有丝分裂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可人为地将分裂期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等四个时期。

三、实验材料发芽的杉木种子根尖;洋葱的幼根。

四、实验用具及药品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解剖针、刀片、镊子、吸水纸、小烧杯、大培养皿、冰箱、恒温水浴锅、量筒、天平。

醋酸、铁矾、苏木精、8-羟基喹啉、秋水仙素、二甲苯、盐酸、叔丁醇、无水乙醇、95%乙醇。

五、实验步骤1.取材⑴杉木种子根尖将杉木种子在自来水中浸泡24h,然后置培养皿中,在25℃下发芽,5~7天后胚根长达10~15㎜时将发芽种子取出。

⑵洋葱根尖培养将洋葱的鳞茎放在盛清水的培养皿内,在室温(20~25℃)下培养使其发根,待根长约10~15㎜时将根取出备用。

2.预处理为了阻止纺缍体的活动,获得更多的中期分裂相,同时使染色体相对缩短,便于染色体分散和计数,可对根尖进行预处理。

可用于预处理的化学药物有生物碱、苷类、酚类及其他物质,常用药物的浓度及处理时间如下:(1)秋水仙碱:浓度为0. 04%~0.2%,处理2~5 h;(2)a-溴代萘:饱和水溶液处理0.5~4 h;(3)对二氯苯:饱和水溶液处理2~4 h;(4)8-羟基喹啉:浓度为0. 002M,处理2~4 h;上述各处理在室温下进行,若低温处理则用蒸馏水在1~4℃下处理24 h。

3.固定经过预处理的材料冲洗干净后,用卡诺氏固定液固定12~24 h,目的是将细胞迅速杀死,使染色体保持固定的形态。

经固定的材料若不立即使用,可换到70%酒精中置于4℃下保存。

园林植物遗传实验指导

园林植物遗传实验指导

园林植物遗传实验指导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目录目录实验一观赏植物生物学性状调查 (1)实验三花粉贮藏及花粉生活力的测定 (5)实验五植物根尖细胞染色体制片技术与观察 (8)实验六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制片法 (11)实验七花粉管生殖细胞的有丝分裂 (12)实验八园林植物多倍体的诱导与鉴定 (14)实验九植物总DNA 的提取 (17)实验十植物总RNA的提取 (20)实验十一PCR扩增技术 (22)实验十二植物RAPD分析技术 (24)实验13植物染色体标本制备及核型分析 (27)实验14植物染色体分带技术 (49)实验15植物诱导染色体结构变异 (54)实验16荧光原位杂交实验 (55)附录 (57)I实验一实验一观赏植物生物学性状调查一、目的要求掌握观赏植物生物学性状调查的目的、内容和方法,通过调查填写调查表,根据调查表比较同种观赏植物不同品种间观赏性状的差异,并学会利用花卉品种分类检索表为调查到的花卉进行品种鉴定。

二、材料用具1、材料各类观赏植物(草花、灌木、乔木、藤本)。

2、用具钢卷尺、游标卡尺、皮尺、标杆、记号笔、铅笔、小卡片、细线、统计表等。

三、实验内容观测不同植物品种的观赏与经济性状,包括株型、花、果实、抗性等特征,对其进行比较和评价。

数量性状一般按三级记载。

具体观测性状如下:1、株型:包括株高、枝下高、冠长、冠幅(株幅)、冠形、分枝角度、分枝数、枝叶的特征、植株生长情况等。

2、花的特征:包括花期、花型、花朵大小、花色、花香、开花数量等。

3、结实情况:包括果实的形状、大小、多少等。

4、抗性:包括抗寒性、抗热性、抗旱性、抗病性、抗虫性、耐阴性等。

5、特殊的经济价值或观赏价值。

(一)木本花卉生物学性状调查1、试验材料的选择根据实验的时间地点选择正值花期的木本花卉,春季可选木兰、樱花、榆叶梅、梅花、碧桃等,夏秋季可选紫薇、石榴、黄花槐、夹竹桃、桂花、洋紫荆、大叶醉鱼草、木芙蓉等,要求该木本花卉有2个以上品种的成年植株,通过品种性状调查,比较品种间观赏性状的差异。

【课程大纲】《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实验》

【课程大纲】《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实验》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实验》课程大纲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中文):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英文):Genetic and Breeding of Ornamental Plant课程编号:14241048课程学分:0.5课程总学时:15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前修课程:植物学二、课程内容简介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实验主要包括园林树木染色体制片技术、染色体组型分析、几种主要园林树种花的生物学特性及花粉形态的观察、花粉的贮藏及生命力的测定、园林植物单株选择、园林植物组织和器官的培养等内容,通过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及其动手能力。

三、实验目标与要求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实验教学是其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是对理论知识认识的深化。

随着该学科的发展,其实验课教学主要以基础实验技术的训练及介绍新技术为目标,着重于园林植物新品种的选育及良种繁育。

因此该实验课的教学愈显重要,要求既要注重基础又要力求创新。

四、学时分配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实验课学时分配实验项目名称学时实验类别备注园林树木染色体制片技术 3 验证性实验染色体组型分析 2 验证性实验几种主要园林树种花的生物学特性及2 验证性实验花粉形态的观察花粉的贮藏及生命力的测定 2 综合性实验园林植物单株选择 3 设计性实验园林植物组织和器官的培养 3 设计性实验合计15注: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实验课程总计0.5学分,安排6次实验,其中验证性实验占47%,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占53%。

五、教学内容与安排实验一:园林树木染色体制片技术(验证性实验 3学时)(一)实验目的(1)学习和掌握对树木组织、细胞的固定、离析和压片方法,包括临时片和永久片;(2)熟悉和巩固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有丝分裂全过程及其典型特征;(二)实验材料与用品实验材料:松科或杉木的种子;用具:染色板,载玻片,盖玻片,指管,温度计,试剂瓶,滴瓶,镊子,解剖针,毛边纸。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1)取材预处理(2)固定(3)水解分离(4)染色、压片(5)镜检(四)实验结果综述根尖染色体压片法,是观察植物染色体最常用的方法,也是研究染色体组型、染色体分带、染色体畸变和姊妹染色单体交换的基础。

《林木遗传育种学》综合性实验指导书

《林木遗传育种学》综合性实验指导书

《林木遗传育种学》综合性实验指导书实验名称:种质资源调查实验项目性质:综合性所涉及的课程及知识点:种质资源调查的意义、方法.分类、种质资源的收集、种质资源的保存、研究和利用等。

计划学时:4(时间不足,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一、实验目的:熟练掌握种质资源调查的意义、方法.分类、种质资源的收集、种质资源的保存、研究和利用。

二、实验内容:1、种质资源调查、分类、研究。

2、种质资源调查状况、利用、及分析评价。

3、本地种质资源保存方式、发展趋势预测。

三、实验仪器设备和材料清单:皮尺(2)、测高器(1)、直径卷尺(2)、生长锥(1)、直尺(1)、,放大镜(1),精密不锈钢尺(1)、指南针(1)、游标卡尺(1)、高枝剪、(1)钢卷尺(1)、海拔表(1)、林业调查测量用表(1)、讲义夹记录本(1)塑料标签牌(2)、种子袋(5)。

注:以上以组为单位另外还应该配备共用仪器设备恒温培养箱,烘箱,冰箱,精密天平,GPS(2)、数码照相机(2)计算器(2)、温度计,剪刀、镊子解剖针等。

四、实验要求:以实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外业工作,内业工作各自独立完成(利用课余时间)。

1,每人提交一份种质资源的专题报告并进行交流。

2.以实习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份本地种质资源名录及检索表。

五、实验步骤及结果测试:(一)实验步骤:1、查阅有关本地的文献资料,2、制定调查方案、路线、仪器设备准备。

3、按照种质资源调查要求进行外业调查、拍照、记载、采集材料。

4、材料整理、分类、测定、研究、分析评价。

5、种质资源保存。

(二)结果测试:外业现场进行抽查;内业要求写出实验报告。

六、考核形式:内、外业成绩各占50%。

七、实验报告要求:6、1,每人提交一份种质资源的专题报告并进行交流。

2.以实习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份本地种质资源名录及检索表、及照片材料。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实验指导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实验指导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实验指导书(园林专业用)张菊平编河南科技大学林学院二○○七年六月河南科技大学学生实验守则1.实验前要认真预习实验指导书和有关基础理论,并接受实验指导人员的检查。

否则,不得参加实验。

2.学生必须按时到实验室上实验课。

进入实验室后应保持室内安静整洁,不准吸烟、随地吐痰和将赃物带入室内。

3.做实验时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和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服从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的指导。

4.爱护仪器设备、节约使用材料,未经许可不得动用与本次实验无关的仪器和其它设施,不准将室内物品带出室外。

5.实验中要细心观察,认真记录各种数据,不得马虎从事,不得抄袭他人数据,不得擅自离开操作岗位。

6.实验时必须注意安全,防止人身和设备事故的发生,若发生事故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包括切断电源等,并注意保护现场,及时向指导人员报告。

7.实验完毕后,要将使用的仪器设备、工具等整理整齐,清扫实验场地,交检实验记录,经实验指导人员同意后方可离开。

8.凡损坏仪器设备和工具者应主动说明原因,并接受检查,填写报废单或损坏情况报告,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

凡不遵守操作规程或擅自动用其它仪器设备造成损坏者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摘自:河科大教〔2007〕19号河南科技大学实验设备借用与赔偿制度一、借用制度1.常规仪器设备校内互借,经所属实验室主任同意,借用方填写借用登记薄,双方严格交接手续。

校外原则上不借,特殊情况经院(系)、实验室及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三方同意并填写借用登记薄,担保人签字担保,并收押金方可借出。

2.大精设备不外借。

校内借用时,设备技术人员应随机操作或指导。

3.计量仪器不准借用。

4.私人不准借用校内各类实验仪器设备和工具。

二、赔偿制度人为造成实验设备丢失、损坏者,除追究当事人责任外,另按下列规定进行经济赔偿。

1.教职工损坏、丢失实验仪器设备,修复后不影响使用者,赔偿全部修理费。

如影响使用精度者,最低可按原价的5%赔偿。

2.外借仪器设备损坏或丢失,除按原价赔偿外,再增加20%的管理费。

2012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实验指导书

2012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实验指导书

实验实训一 : 染色体组型分析一、目的要求(4学时)1.掌握染色体组型分析方法。

二、实验材料、用具和药品1 .实验材料君子兰 (2n=22)。

2 .用具及药品显微镜、目镜测微尺、镜台测微尺、透明直尺、镊子、剪刀、绘图纸、铅笔现成的染色体照片,或制作染色体玻片标本所需的其它用品,以及各种显微摄影器材。

三、实验方法步骤染色体组型分析时,可以利用体细胞有丝分裂时期的染色体,也可以利用性母细胞减数分裂时期的染色体。

( 一 ) 有丝分裂时期的染色体组型分析1 .镜检测量用制好的染色体玻片标本,放在显微镜下检查,选出 5 ~ 10 个 ( 至少 3 个 ) 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其染色体分散良好,无重叠,细胞内各条染色体处于同一平面,并且着色鲜明,形态清晰,着丝粒明显。

如果染色体具有随体,应明显可见。

如经过显带处理,染色体带纹应清楚。

在细胞内选取较平直的染色体,用目镜测微尺量取其长度,以计算放大倍数和实际长度。

2 .显微照相、冲洗和放大将中显微镜下选定的符合要求的细胞进行显微照相、冲洗 ( 或用描绘器画图 ) 。

然后选用图相清晰的底片,放大洗印出染色体形态清晰的照片,或选底片,利用放大机,用绘图纸在放大机下精确描绘染色体的放大图像。

洗相宜用黑白反差大的相纸。

每个细胞至少 5 张。

3 .测量染色体的照相长度在放大的照片上用透明直尺准确地量出各条染色体的总长度和每条染色体两臂的长度,将结果填人下表。

4 .计算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出相对长度,臂比,结果也填人表中。

(1) 某染色体 ( 或臂 ) 的相对长度=某染色体 ( 或臂 ) 的长度/染色体组内全部染色体长度 X100 %。

(2) 臂比 ( 率 )= 长臂长度/短臂长度。

5 .剪贴配对把放大照片上的各条染色体剪下,根据目前和染色体的相对长度、臂比、着丝粒的位置、次缢痕的有无和位置、随体的有无和形态大小等特征,将同源染色体逐对配好。

6 .排列及分类将配对染色体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排列起来。

《园艺植物遗传学》实验指导书

《园艺植物遗传学》实验指导书

园艺植物遗传学实验指导书2008年5月《园艺植物遗传学》实验指导书目录实验室工作规程 (1)实验一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制片和观察 (5)实验二植物细胞减数分裂的制片及观察 (9)实验三染色体核型分析 (13)实验四分离规律的验证 (15)实验五独立分配规律的验证以及基因的互作观察 (18)实验六连锁遗传现象的观察和交换值的测定 (20)实验七遗传力的估算 (22)实验八染色体结构变异以及多倍体的观察和鉴定 (24)实验室工作规程一、守则为了获得准确的实验结果,避免在工作中发生差错和意外事故,实验者必须遵守下列规则。

(1) 实验前必须制订周密的工作计划,预习实习内容。

进入实验室后要按照计划或指导教师的规定进行操作,并随时把实验中出现的情况和最后结果详细地记录下来。

(2) 遗传育种学实验中大多数是借助于光学显微镜,在细胞学水平上研究生物的遗传特性,所以实验室、工作台、各种仪器、用具、玻璃皿以及实验者的双手都必须保持洁净,做到无灰尘、无脏物,以免干扰镜下观察结果。

(3) 盛有化学药品、试剂、溶液的瓶上,必须贴有标签,注明名称、成分、配制日期,并分门别类,安放在一定位置上,排列整齐,便于取用。

(4) 挥发性药品、有毒药品、强酸、强碱等,使用时切勿靠近眼、鼻、口、衣服。

酸类稀释时,只能将酸徐徐倒入水中,绝对不可将水倒入酸中。

(5) 取用液体药品时,所用各类量具必须分开,不可混用,用后必须马上冲洗干净;称量固体药品时,先在称盘上放清洁蜡光纸或白纸,调试平衡后再称,保护称具不受腐蚀和防止药品相混。

(6) 进行显微镜检查时,切勿使染料或药剂沾污镜头和镜台,如有沾污必须随时擦干净;并注意各种试剂不要洒在工作台上,以免腐蚀。

(7) 一切药品和化学试剂都必须按最低使用量配用,切勿浪费。

用过的固体废物、酸类、碱类、染料等应倒入废缸内,不可直接倒入水槽中,废酒精、二甲苯、固定液等分别倒入一定的瓶中,以便回收再用。

(8) 实验中如有丢失、损失仪器设备及用具,应及时报告并填写报告单,凡不遵从教师指导违反操作规程以致造成不应有的损失者,按其情节轻重,态度好坏,给予处理,赔偿全部或一部分。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实验指导书.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实验指导书.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课程实验指导书园林专业杨泉女邓日烈刘晓辉编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园艺系2008年5月目录实验一、园林植物品种性状的描述 (2)实验二、园林植物种质资源调查 (3)实验三、花粉生活力的鉴定 (5)实验四、园林植物开花习性的观察与授粉技术 (7)实验五、人工诱发植物多倍体 (9)实验六、植物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 (11)实验七、园林植物的组织培养 (13)实验一、园林植物品种性状的描述植物表型变异类型的观察植物表型变异的研究是进行表型选择的工作基础,经过表型选择出来的类型r一般就直接称为优良类型,这些优良类型一方面可直接供生产之需,另一方面可作为该植物种进一步改良的原始材料。

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初步掌握植物表型变异类型划分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用具手持放大镜、铅笔、绘图纸、枝剪、小刀、米尺。

三、实验材料各种树木和花卉品种。

四、实验内容(一)树木形态特征变异的观察(1)叶子形态特征的变化。

许多乔灌木树种叶子的结构和色泽存在一定的变化,并在绿化事业上广泛应用着,如园柏的针叶有刺叶和鳞叶之分;槭树和黄卢的红叶中,存在深红、淡红和黄色三种类型;李子树中还发生了保持全年树叶紫红的变异,这就是红叶李;各种杨树、柳树的叶形和叶片大小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2)果实(球果)形态特征的变异。

果实(球果)是树木重要的繁殖器官,也是划分种、品种和类型的重要的性状特征。

核桃果实按形状可划分为:尖顶、卵果、长果、圆果、方果等五种类型:按种壳光滑程度可分为光、中等光滑和有皱沟三种类型:接种壳厚度及其内壁构造(内壁褶、内壁膜、种壳)可划分为露仁、薄壳、锦仁、夹绵、夹仁、节子等六大类型。

(3)树皮形态特征的变化。

许多树种树皮的色泽、光滑度、裂缝的状况(形状、深裂度、裂缝的色泽)和裂片的形状均存在一定的差别,如杨树、柳树、榆树飞泡桐和松树等树种均可见到。

(4)树木冠形和分枝习性的变化。

树木的冠形和分枝习性是重要的经济指标之一。

《林木遗传育种学》实验教学大纲

《林木遗传育种学》实验教学大纲

《林木遗传育种学》实验教学大纲学时:16学分:0.5修读专业:林学一、实验课程的目的和要求通过实验课的教学,力求使学生能够对林木育种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运用遗传学的基本理论解决林木育种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项目林木遗传育种实验的操作对象是树木等植物材料,这些植物材料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且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大。

为此,根据学校实验条件,设计了如下实验。

而在具体安排实验时,可根据课程进展以及实验材料准备情况,选择其中的4-6个实验单独开设,也可以选择有联系的几个实实验一植物有丝分裂的观察实验目的:学习植物组织及细胞的固定、解离和压片方法,借以观察植物有丝分裂的过程和染色体的动态变化。

实验内容:利用林木或其它植物种子进行培养,取根的尖端、茎的生长点、芽及其它含有分生组织的器官进行固定、解离和压片,再通过显微镜观察有丝分裂的过程及染色体的动态变化。

实验二植物减数分裂的观察实验目的:通过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观察,认识植物减数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及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与母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差异;掌握植物细胞减数分裂玻片标本的制备方法。

实验内容:植株开花前剪取花朵进行固定,制片,观察植物减数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及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与母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差异。

实验三植物染色体组型分析实验目的:了解染色体组型分析的原理及各项参数意义,学习和掌握染色体组型分析的方法。

实验内容:利用植物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图片进行分析,测量染色体长、短臂长度及染色体绝对长度,计算相对长度、臂比值,并划分类型。

根据染色体核型分析各种参数进行配对,排列,粘贴,最后用坐标纸绘模式图。

实验四植物染色体分带技术实验目的:掌握植物染色体分带技术。

实验内容:首先利用植物种子进行培养、制片;然后进行显带处理;最后对处理后的染色体带型进行分析。

实验五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的验证实验目的:利用玉米一对相对性状、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遗传实验结果,观察分析杂种后代的性状表现,从而加深对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的认识;掌握遗传学实验结果记录及统计处理方法。

园林植物育种学教案、实验指导、练习

园林植物育种学教案、实验指导、练习

园林植物育种学教案、实验指导、练习一、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园林植物育种学是研究园林植物遗传变异、选种、育种方法和技术的科学,旨在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园林植物新品种。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园林植物育种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提高学生对园林植物育种的实践操作能力,为园林植物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二、教学内容2.1 园林植物育种的基本原理2.1.1 遗传学基础2.1.2 遗传变异与育种2.1.3 选择与改良2.2 园林植物育种方法2.2.1 传统育种方法2.2.2 现代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2.2.3 分子育种技术2.3 园林植物育种技术2.3.1 杂交育种技术2.3.2 突变育种技术2.3.3 组织培养技术三、教学安排3.1 授课方式采用课堂讲授、实验演示、学生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3.2 学时分配总共32学时,其中理论讲授20学时,实验操作12学时。

四、实验内容4.1 实验目的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园林植物育种的基本技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2 实验内容4.2.1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4.2.2 杂交育种实验4.2.3 突变育种实验五、练习题目5.1 选择题1. 下列哪种方法不属于园林植物育种方法?()A. 传统育种方法B. 现代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C. 动物育种方法2. 园林植物育种技术中,哪一项技术主要是通过诱导植物基因突变来进行育种?()A. 杂交育种技术B. 突变育种技术C. 组织培养技术5.2 简答题1. 简述园林植物育种的基本原理。

2. 列举两种园林植物育种方法及其特点。

3. 描述园林植物育种技术中组织培养技术的具体步骤。

六、教学方法6.1 讲授法通过讲解园林植物育种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使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6.2 实验演示法通过实验演示,使学生了解园林植物育种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和技术要点。

6.3 学生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林木遗传育种学实验指南

林木遗传育种学实验指南

林木遗传育种学实验指南(林学游憩专业)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安新民2010-3-1实验一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验证一、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具一对相对性状差异的亲本杂交,其F2代表现的分离现象,验证分离定律的存在;通过观察具二对相对性状差异的亲本杂交,其F2代表现得分离现象,验证自由组合定律的存在。

二、实验原理1858年,孟德尔(Gregor Johann Mendel)以豌豆为主要材料,并辅以菜豆、石竹等材料进行杂交实验,于1865年提出遗传的分离定律(Law of segregation)和自由组合定律(Law of independent assortment)。

孟德尔分离定律认为:具一对相对性状差异的亲本杂交(单因子杂交),F1代为一对基因的杂合体,它们表现显性性状。

杂合体中来自父本雄性生殖细胞和母本雌性生殖细胞的等位基因相互独立,在形成配子过程中,它们相互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从而产生两种类型不同、数目相等的配子(不同配子的比例为1:1)F1自交或互交时,由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F2代基因型比例为1:2:1,在显性完全时,表型分离比例为3:1。

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认为:具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差异的亲本杂交(双因子或多因子杂交),F1代形成多对基因的杂合体,它们表现多种显性性状,F1代杂合体形成配子的过程中,一对等位基因按分离定律的彼此分离与另一对(或几对)等位基因的彼此分离是相互独立的,即不同对的等位基因是以自由组合的方式进入配子的。

这样两对基因的杂合体可产生四种类型不·同、数目相等的配子(四种类型的配子比例为1:1:1:1),F1自交或互交时,由于精子、卵子的随机结合。

F2代产生九种基因型,若显性完全则出现四种表现型,它们的比例为9:3:3:1。

孟德尔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的实验不仅可以被重复而且在选用多种动、植物材料进行的杂交实验中都可看到分离和自由组合规律的广泛存在。

园林植物育种学教案、实验指导、练习

园林植物育种学教案、实验指导、练习

园林植物育种学教案、实验指导、练习一、课程简介1.1 课程定位园林植物育种学是园林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园林植物育种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践技能,为园林植物的遗传改良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园林植物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园林植物遗传变异、选择、杂交和后代鉴定的技术,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2.1 园林植物育种的基本原理2.1.1 遗传学基础2.1.2 遗传变异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2.1.3 遗传多样性与育种策略2.2 园林植物育种方法2.2.1 选择育种2.2.2 杂交育种2.2.3 突变育种2.2.4 分子育种2.3 园林植物育种实践2.3.1 园林植物种质资源调查与评价2.3.2 园林植物育种目标及策略制定2.3.3 园林植物杂交育种技术2.3.4 园林植物后代鉴定与筛选三、教学安排3.1 授课方式采用课堂讲授、实验操作、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3.2 学时分配总共48学时,其中理论讲授32学时,实验操作16学时。

四、实验内容4.1 园林植物遗传变异观察实验4.2 园林植物杂交育种实验4.3 园林植物后代鉴定与筛选实验4.4 园林植物育种案例分析五、练习题5.1 选择题A. 选择育种B. 杂交育种C. 突变育种D. 营养育种A. 叶绿体遗传B. 细胞质遗传C. 环境因素D. 染色体遗传5.2 简答题1. 简述园林植物育种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2. 比较园林植物选择育种和杂交育种的优缺点,并说明在实际应用中如何选择合适的育种方法。

3. 描述园林植物后代鉴定与筛选的主要步骤及其重要性。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6.1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紧密结合。

具体包括:课堂讲授:通过讲解园林植物育种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实践案例,使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实验操作: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技能。

园林植物育种学教案、实验指导、练习

园林植物育种学教案、实验指导、练习

园林植物育种学教案、实验指导、练习第一章:园林植物育种学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园林植物育种学的定义、意义和基本原理。

掌握园林植物育种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理解园林植物育种学在园林事业中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园林植物育种学的定义和意义。

园林植物育种学的基本原理。

园林植物育种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园林植物育种学在园林事业中的重要性。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园林植物育种学的定义、意义和基本原理。

案例分析法:分析园林植物育种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讨论法:探讨园林植物育种学在园林事业中的重要性。

1.4 教学练习简述园林植物育种学的定义和意义。

论述园林植物育种学的基本原理。

分析园林植物育种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讨论园林植物育种学在园林事业中的重要性。

第二章:园林植物育种方法2.1 教学目标掌握园林植物育种的主要方法。

了解园林植物育种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理解园林植物育种方法的优缺点。

2.2 教学内容园林植物育种的主要方法。

园林植物育种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园林植物育种方法的优缺点。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园林植物育种的主要方法。

案例分析法:分析园林植物育种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讨论法:讨论园林植物育种方法的优缺点。

2.4 教学练习列举园林植物育种的主要方法。

论述园林植物育种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分析园林植物育种方法的优缺点。

第三章:园林植物育种技术3.1 教学目标掌握园林植物育种的主要技术。

了解园林植物育种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理解园林植物育种技术的优缺点。

3.2 教学内容园林植物育种的主要技术。

园林植物育种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园林植物育种技术的优缺点。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园林植物育种的主要技术。

案例分析法:分析园林植物育种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讨论法:讨论园林植物育种技术的优缺点。

3.4 教学练习列举园林植物育种的主要技术。

论述园林植物育种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分析园林植物育种技术的优缺点。

第四章:园林植物育种实例分析4.1 教学目标了解园林植物育种实例的基本情况。

《作物育种学》综合实验指导书

《作物育种学》综合实验指导书

《作物育种学》综合实验指导书作物育种教研室2004年2月6日综合试验:春小麦主要栽培品种的综合评价一、实验目的:通过对当前春小麦主栽品种的农艺性状、抗病性、抗逆性及品质性状的调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全面评价品种的能力。

二、实验材料:几个当前春小麦主栽品种。

三、实验内容:(一)春小麦主要栽培品种生育期及主要农艺性状的考察及评价1、春小麦主要栽培品种生育期调查作物自出苗到完全成熟的整个时期称为生育期。

作物品种生育期的长短是一个极重要的特征,它直接影响到各栽培作物品种的分布范围、耕作制度、栽培技术、丰产性和稳定性。

在很多情况下,由于品种生育期不符合要求,即使该品种具有很多的优良性状,也难以在生产上发挥作用。

生育期鉴定一般都是通过物候学的观察和记载进行的。

在育种过程中,对于农作物进人每一发育时间的日期,以及该时期内各种特征和特性的表现,结合当时的气候等自然条件进行观察记载,即称为生物气候学的观察记载,简称为物候学记载。

通过物候学记载,有助于了解品种阶段发育的特点与外界综合作用的关系;了解各个品种在各个发育时期的不同特点。

因此,物候学记载,对于各品种的阶段发育的分析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物候期记载的内容和标准,是因作物的种类而不同的。

春小麦生育期记载的主要项目有:播种期:实际播种的月、日(以下凡“期”均以月、日表示)。

出苗期:全区有50%以上幼苗芽鞘露出地面l厘米时。

分蘖期:全区有50%以上植株的第一分蘖露出叶鞘时。

拔节期:拔节期的特征是植株的第一节间(近地面节间)开始伸长,茎节伸长至离地面1.5—2.0厘米时(亦以全区有50%以上为准)。

测定时可用手指由主茎基部向上摸的方法来决定。

抽穗期:全区有50%以上植株穗子顶端(不连芒)由旗叶(剑叶)叶鞘伸出时,密穗类型可按其穗身自叶鞘侧面露出一半为抽穗期。

成熟期:又分为乳熟期、腊熟期(黄熟期)和完熟期。

我们只观察腊熟期,其标准是全区有50%的植株达腊熟。

腊熟期籽粒的胚乳呈腊状,易于用指甲划破,籽粒的大小、颜色接近正常,腹沟尚带绿色。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实验指导书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实验指导书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实验指导书(总15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课程实验指导书园林专业杨泉女邓日烈刘晓辉编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园艺系2008年5月目录实验一、园林植物品种性状的描述……………………………………………………2实验二、园林植物种质资源调查 (3)实验三、花粉生活力的鉴定 (5)实验四、园林植物开花习性的观察与授粉技术 (7)实验五、人工诱发植物多倍体 (9)实验六、植物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 (11)实验七、园林植物的组织培养 (13)实验一、园林植物品种性状的描述植物表型变异类型的观察植物表型变异的研究是进行表型选择的工作基础,经过表型选择出来的类型r一般就直接称为优良类型,这些优良类型一方面可直接供生产之需,另一方面可作为该植物种进一步改良的原始材料。

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初步掌握植物表型变异类型划分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用具手持放大镜、铅笔、绘图纸、枝剪、小刀、米尺。

三、实验材料各种树木和花卉品种。

四、实验内容(一)树木形态特征变异的观察(1)叶子形态特征的变化。

许多乔灌木树种叶子的结构和色泽存在一定的变化,并在绿化事业上广泛应用着,如园柏的针叶有刺叶和鳞叶之分;槭树和黄卢的红叶中,存在深红、淡红和黄色三种类型;李子树中还发生了保持全年树叶紫红的变异,这就是红叶李;各种杨树、柳树的叶形和叶片大小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2)果实(球果)形态特征的变异。

果实(球果)是树木重要的繁殖器官,也是划分种、品种和类型的重要的性状特征。

核桃果实按形状可划分为:尖顶、卵果、长果、圆果、方果等五种类型:按种壳光滑程度可分为光、中等光滑和有皱沟三种类型:接种壳厚度及其内壁构造(内壁褶、内壁膜、种壳)可划分为露仁、薄壳、锦仁、夹绵、夹仁、节子等六大类型。

(3)树皮形态特征的变化。

许多树种树皮的色泽、光滑度、裂缝的状况(形状、深裂度、裂缝的色泽)和裂片的形状均存在一定的差别,如杨树、柳树、榆树飞泡桐和松树等树种均可见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综合性实验指导书
实验名称:种质资源调查
实验项目性质:综合性
所涉及的课程及知识点:
种质资源调查的意义、方法.分类、种质资源的收集、种质资源的保存、研究和利用等。

计划学时:4(时间不足,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
一、实验目的:熟练掌握种质资源调查的意义、方法.分类、种质资源的收集、
种质资源的保存、研究和利用。

二、实验内容:
1、种质资源调查、分类、研究。

2、种质资源调查状况、利用、及分析评价。

3、本地种质资源保存方式、发展趋势预测。

三、实验仪器设备和材料清单:皮尺(2)、测高器(1)、直径卷尺(2)、生长锥(1)、直尺(1)、,放大镜(1),精密不锈钢尺(1)、指南针(1)、游标卡尺(1)、高枝剪、(1)钢卷尺(1)、海拔表(1)、林业调查测量用表(1)、讲义夹记录本(1)塑料标签牌(2)、种子袋(5)。

注:以上以组为单位
另外还应该配备共用仪器设备恒温培养箱,烘箱,冰箱,精密天平,GPS(2)、数码照相机(2)计算器(2)、温度计,剪刀、镊子解剖针等。

四、实验要求:
以实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外业工作,内业工作各自独立完成(利用课余时间)。

1,每人提交一份种质资源的专题报告并进行交流。

2.以实习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份本地种质资源名录及检索表。

五、实验步骤及结果测试:
(一)实验步骤:
1、查阅有关本地的文献资料,
2、制定调查方案、路线、仪器设备准备。

3、按照种质资源调查要求进行外业调查、拍照、记载、采集材料。

4、材料整理、分类、测定、研究、分析评价。

5、种质资源保存。

(二)结果测试:
外业现场进行抽查;内业要求写出实验报告。

六、考核形式:内、外业成绩各占50%。

七、实验报告要求:
1,每人提交一份种质资源的专题报告并进行交流。

2.以实习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份本地种质资源名录及检索表、及照片材料。

3、完成相应的表格
1)种类调查表
3)品种调查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