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学

合集下载

景观生态学名词解释、问答

景观生态学名词解释、问答

定义:由生态系统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复杂网络,用于描述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 间的相互作用和能量流动。
组成:包括生态系统、群落、种群等层次,各层次之间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相 互影响。
作用:生态网络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应用:生态网络在环境保护、生态恢复、城市规划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空间异质性可以通过空间格局、空间关联和空间动态等方面来研究,对于生态保护、生态恢复 和生态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空间异质性的形成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包括地形、气候、土壤、植被、人类 活动等。
定义:景观稳定性是指景观在面对干扰或变化时保持结构和功能 相对稳定的能力。
意义:景观稳定性在景观生态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关系到生态系统 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保持景观的稳定性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减少自 然灾害的发生,并为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地。
定义:指一定空间内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自然系统,具有物 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等功能。
组成: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等组成。
类型:生态系统可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等。
重要性:生态系统是维持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基础,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 意义。
容之一。
应用:景观单元在 生态保护、城市规 划、土地利用等方 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价值,有助于实现 生态、经济和社会
的可持续发展。
定义:生态流是指生态系统中的物 质、能量和信息流动,是生态系统 维持稳定和发展的基础。
重要性:生态流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特 征之一,它决定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 功能,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 性有着重要影响。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

名词解释:1景观:在几平方千米到数百平方千米的范围内,由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以某种空间组织方式组成的异质性地理空间单元。

2景观要素:景观是由异质性生态系统组成的陆地空间镶嵌体,这些相互作用的,性质不同的生态系统称为景观要素。

3异质性:景观内部事物或者其属性在时间或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或非随机性特征。

4尺度:对研究对象在空间上或时间上的测度。

5尺度效应:生态学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动态变化在不同的空间和时间尺度上有不同的表现,产生的不同的生态系统。

6空间异质性:指某种生态学变量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及复杂程度。

7复合种群:由空间上相互隔离,但又有功能联系的2个或2个以上亚种群组成的种群系统。

8气候:是指地球表面长期以来大气物理现象的综合体现,既包括稳定的情况也包括其变化和极端的情况。

8有效积温:从某一时期内的平均温度减去生物学零度,再乘以该时期天数。

9物候:自然界的生物和非生物受外界环境因素综合影响而表现出来的季节性现象。

影响因素有纬度、经度、海拔高度。

10干扰:是使生态系统、群落或种群的结构遭到破坏和使资源、基质的有效性或物理环境发生变化的任何相对离散的事件。

11斑块:是一个在外观上与周围环境明显不同的非线性地表区域。

12边缘:指两个不同的生态系统相交而形成的狭窄空间。

边缘效应:斑块的边缘部分有不同于内部的物种组成和过渡。

13本底(基质)是景观中范围最大、连通性最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景观的性质,对景观的动态起着主导作用的景观要素。

:14生态交错带: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物质能量体系、结构功能体系之间形成的界面。

有河岸带和林带填空:1景观的三种理解:视觉美学、地理学、景观生态学。

2景观的基本特征:1景观是一个生态系统,2是具有一定自然和文化特征的地域空间实体3是异质生态系统的镶嵌体4是人类活动和生存的基本空间补充1生态系统的聚合2各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能量流动和相互影响。

3具有一定的气候和地貌特征。

4与一定的干扰状况的聚合对应。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概述
景观生态学
• 研究景观单元的类型组成、空 间格局及其与生态学过程相互 作用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强调 空间格局、生态学过程与尺度 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景观生态学 研究的核心所在。
• 景观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多学 科之间交叉的学科,其主体是
地理学与生态学之间的交叉。
景观的含义
1、景观的含义
• 景观的对比度也存在季节上的差异,尤其在季节分明的 地区。
• 景观对比度高低只是描述景观外貌特征的一个指标,其 高低大小无绝对的优劣之分。
四、景观连通性和连接度
• 景观连通性是指景观元素在空间结构上的联系, • 景观连接度是景观中各元素在功能上和生态过程上的联
系。
具有相同面积但不同结构景观连通性的差异(引自Farina, 1998) 从(a)到(d)依次降低
廊道
• 廊道(corridor)是指线性的景观单元,景观中的廊
道通常具有通道与阻隔的双重作用, 一方面几乎所 有的景观都会由廊道分割,另一方面景观要素又被廊 道连接在一起,成为功能 的整体。
一、廊道的作用与起源
―廊道的作用:通道(运输)的作用和阻隔(资源保
护)的作用。
―廊道起着运输、保护资源和观赏的作用。 ―廊道的起源 廊道的起源和形成与斑块的形成相似。
基底的判定方法:
1. 在一个景观中占的相对面积最大; 2. 连通性最大,并把其它景观要素包围; 3. 对景观动态有显著的控制作用。 4. 相对面积、连通性、控制程度三者结合
• 孔隙度(porosity)是景观中所含斑块密度的量度, 与斑块大小无关,即包括在基质内的单 位面积的 闭合边界(不接触所研究空间或景观的周界)的数目, 与研究对象的尺度和分辨率有 关。具有闭合边界 的斑块数量越多,基质的孔隙度越高。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1、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而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

2、景观的基本特征:(1)景观是一个生态学系统。

(2)景观是具有一定自然和文化特征的地域空间实体。

(3)景观是异质生态系统的镶嵌体。

(4)景观是人类活动和生存的基本空间。

3、景观生态学:以景观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以及景观的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的一门宏观生态学学科。

4、景观生态学的特点:(1)整体性和系统性(2)异质性和尺度性(3)综合性和宏观性(4)目的性和实践性5、景观生态学的学科地位:(1)一门横断学科(2)景观水平上的生态学6、景观生态学发展简史:(1)萌芽阶段:是地理学的景观学与生物学的生态学从各自独立发展逐步走向结合的时期。

海克尔把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科学定义为生态学;坦斯利进一步提出了生态系统的概念(2)形成阶段:随着景观学和生态学的发展,生态学观点在景观研究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一大批生态学家、地理学家和林学家,试图借助景观概念的综合特征解决生态学研究中出现的新问题。

(3)发展阶段:1982年在原捷克斯洛伐克召开的第六届景观生态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国际景观生态学会(IALE)的成立,标志着景观生态学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4)提高阶段7、景观生态学的发展趋势:静态研究、动态研究、应用研究8、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1)干扰对景观格局、过程的影响和干扰在景观中的传播和扩散。

(2)景观格局和景观过程的关系。

(3)小尺度实验研究及其尺度外推。

(4)景观动态模拟预测模型、景观规划设计辅助决策,以及多尺度空间耦合模型。

(5)景观的多重价值评价和作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与决策基础的景观社会经济研究。

(6)人类在景观中的作用和景观规划设计。

8、景观生态学研究热点地区:(1)流域系统(2)湿地(3)文化景观(4)城—乡过渡带和胜太脆弱带(5)重点或关键性自然景观第二章1、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1)耗散结构与自组织理论(2)等级系统理论(3)空间异质性与景观格局(4)时空尺度(5)空间镶嵌与生态交错带(6)景观连接度与渗透理论(7)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8)复合种群理论与源—汇模型2、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1)景观的系统整体性原理(2)景观生态研究的尺度性原理(3)景观生态流再空间在分配原理(4)景观结构镶嵌性原理(5)景观的文化性原理(6)景观演化的人类主导性原理(7)景观多重价值原理3、空间异质性:生态学过程和格局在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和复杂性。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是一门研究地理景观和生态系统之间关系的科学,它利用地理学、生态学、遥感技术、测量技术以及GIS等多种方法,研究地理景观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从而更好的保护和管理生态系统。

景观生态学的主要内容包括: 景观结构、景观功能、生态过程以及景观管理等方面。

景观结构指的是景观的形状和尺度,它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基础;景观功能指的是景观中各种功能如生产功能、保护功能、休养功能等;生态过程指的是景观中生物多样性形成和维持的相关过程;景观管理指的是景观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是生物学和地理学两个学科的交叉学科,研究生物体与其生境之间相互关系的过程和机理。

景观生态学通过对地表区域空间格局和结构、生态过程和功能的研究,揭示自然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介绍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原理和应用。

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和原理:景观是指地表的部分或全部区域范围内的空间格局和结构。

而生态系统是一组生物体和其生存环境的整体。

景观生态学关注的是生物体在其生境中的空间分布,以及生态系统内部和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

景观生态学的主要原理有以下几个:1. 空间尺度:景观生态学在地表区域的不同空间尺度上研究生物体和其生境之间的关系。

从点尺度到面尺度,再到区域尺度,不同空间尺度上的研究可以揭示出不同尺度上的生态过程和功能。

2. 边缘效应:边缘效应是指生态系统边缘与内部之间的过渡地带。

边缘效应能够影响生物体的分布、迁移和生态过程。

研究边缘效应对于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3. 斑块动态变化:景观生态学研究生态系统内的斑块(即各种生境的区域)之间的尺度、形状和分布的变化过程。

斑块的动态变化可以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

景观生态学的应用: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生态系统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以下是景观生态学的几个应用方面:1. 生态恢复和修复:研究景观的结构和功能,可以帮助设计和实施生态恢复和修复计划。

通过改善斑块的连通性和提高边缘生境的质量,可以促进物种迁移和适应。

2. 优化土地利用规划: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可以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合理的土地利用和布局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系统的功能。

3. 生物多样性保护:通过研究生物体的分布和迁移,可以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指导。

保留和恢复物种的栖息地和移动通道,可以维持生物多样性的稳定。

4. 生态系统服务:景观生态学可以评估和量化生态系统对人类的服务价值,如提供食物和水源、调节气候和洪水、提供休闲和文化价值等。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第一章一、什么是景观?狭义的景观是指一般在几平方千米到数百平方千米范围内,由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以某种空间组织方式组成的异质性地理空间单元。

二、景观有哪些基本特征?1.景观是一个生态学系统;2.景观是具有一定自然和文化特征的地域空间实体;3.景观是异质生态系统的镶嵌体;4.景观是人类活动和生存的基本空间。

如何理解景观要素和景观结构成分?景观要素:景观是由异质生态系统组成的陆地空间镶嵌体,这些相互作用的、性质不同的生态系统称为景观要素。

景观结构成分:景观结构成分是生态学性质和自然地理学中性质各异,而形态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相似的景观要素,是对景观要素从空间结构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考察时的重新划分。

三、什么是景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是以景观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以及景观的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的一门宏观生态学科。

其主要研究内容有哪几方面?1、景观结构(即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多样性及其空间关系);2、景观功能(即景观结构与生态学过程的相互作用或景观结构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3、景观动态(即景观在结构和功能方面随时间推移发生的变化);4、景观规划与管理(即根据景观结构、功能和动态及其相互制约和影响机制,制定景观恢复、保护、建设和管理的计划和规划,确定相应的目标、措施和对策)。

四、景观生态学有哪些特点?1.整体观和系统观;2.异质性和尺度性;3.综合性和宏观性;4.目的性和实践性第二章一、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有哪些?1.耗散结构与自组织理论2.等级系统理论3.空间异质性与景观格局4.时空尺度5.空间镶嵌与生态交错带6.景观连接度与渗透理论7.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8.复合种群理论与源——汇模型耗散结构与自组织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系统内部不断增加的熵达到并维持这种新的远离热力学平衡态,故称这种新的稳定结构为耗散结构,它是系统与环境相互作用达到某一临界值时出现的有序结构,它的形成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由无序到有序的过程,因而被看作是一个自组织过程。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一、名词解释:1、景观:是由一组类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异质性陆地区域。

2、景观生态学:是以景观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以及景观的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的一门宏观生态学科。

3、斑块:是在外观上不同于周围环境的非线性地表区域,具有相对同质性,是构成景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元。

4、内源比:板块的内部面积和外部面积之比。

5、漏斗效应:斑块的狭长形状外延部分成为半岛,在景观内可起到物种迁移通道的作用,在半岛的前端,动物迁移路径的密度较高,这一现象叫漏斗效应。

6、本底:本底是景观中范围最大,连通性最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景观的性质,对景观的动态起着主导作用的景观要素。

7、生态交错带:也叫生态过渡带,指生态系统中不同物质能量体系、结构功能之间形成的界面。

8、边际效应:也叫边缘相应。

指景观单元边缘部分由于受外围影响而表现出与中心部分显著不同的生态学特征的现象。

9、景观格局:是景观要素在景观空间内的配置和组合方式,是景观结构与景观生态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10、景观破碎化:是景观变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呢形式,更多的用来描述自然植被景观的变化和作为大型生物生境景观的变化。

11、尺度推绎:是指利用某一尺度上所获得的信息和知识来推测其它尺度上的特征,也称尺度外推。

12、敏感性:是用来衡量公众对某一风景关注程度的一个概念.13、孔隙率:指单位面积本底中的板块数目,即斑块密度。

二、简答和填空。

1、景观的基本特征:(1)景观是一个生态学系统(2)景观是具有一定自然和文化特征的地域空间实体(3)景观是异质生态系统的镶嵌体(4)景观是人类活动和生存的基本空间。

2、景观生态学的特点:(1)整体观和系统观(2)异质性和尺度性(3)综合性和宏观性(4)目的性和实践性3、景观的形成因素有: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植被、干扰5方面的因素。

4、廊道的起源类型分为4种:干扰型、残留型、环境资源型和人为引入型。

第三节 景观生态学理论

第三节 景观生态学理论

2、历史遗迹保护与适度开发相结合原则

中国作为一个有着几千年传统文化的泱泱大国,为滨 水景观设计留下了很多文化元素,历史遗迹有很强的 地域特色,是一个城市文明的象征,是人类智慧的结 晶 然而在现代工业高度发展的时代,城市规模不断 扩大,加上现代简约设计思潮的流行,导致许多城市 的历史遗迹不断被拆除与改造 这种割断历史文脉的 做法不可取滨水地带作为人类繁衍生息的发源地,不 仅具有丰富多彩的景观资源,还沉淀了许多悠久的历 史文化.

1983年林超在《地理译报》的第1期、第3 期上发表了两篇景观生态学的译文, 1986 年《地理学报》第1期发表了景贵和《土地 生态评价与土地生态设计》,这是国内景 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第一篇文献;1988年 《生态学进展》第1期发表了李哈滨《景观 生态学-生态学领域里的新概念构架》一 文, 同年的《生态学杂志》第4、6期分别 发表了金维根的《土地资源研究与景观生 态学》和肖笃宁等的《景观生态学的发展 与应用》;

广州珠江滨水景观中的林则徐纪念公园大量地运用主题性 雕塑来表达景观主题,游人在游玩嬉戏的同时能了解林则 徐的生平事迹,为优美的滨水环境注入了人文因素

广州越秀公园的五羊雕像,是广州市的一个 地标性雕塑,是展现艺术美的雕塑造型景观, 它提高了城市的艺术品位,增加了公园景观 的历史人文内涵,有一定的场所认定感, 突出了公园的主题性,给人以环境美的享受 总之,不论是具体人物雕塑还是抽象概念性 雕塑都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反作用于人们对 城市与环境的认识
广州越秀公园 五羊雕像
2、植物造景

追求自然生态效应,体现生态设计理念,是现代滨 水景观设计的一种新取向。植物在维持与改善滨水 景观的生态环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滨水景 观带植物物种的选择须考虑到植物的个体生长情况 及群落的稳定性,应选择那些经过长期进化和自然 遴选保留下来的适宜本区域环境条件,抗逆性强 生 长强健 抗病虫害具有最大自然生态功能,并为当地 民众喜闻乐见的地带性植物树种,地带性植物树种 的应用不仅能因地制宜合理利用树种,还能为滨水 景观注入地域文化特色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1.景观生态学的概念与发展在19世纪中期由Haeckel提出生态学一词,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态学已成为一个既古老而又现代的学科,它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生物或生物群体与其环境的关系,而通常我们又将它分为几个层次: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而景观是比生态系统更高一层次的生物层次。

景观生态学自1939年由特罗尔提出后,发展十分迅速,已成为生态学一重要分支,并且已形成一套自己的理论,为生态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空间。

那么什么是景观生态学呢?1.1 景观“景观”的三种理解:1.视觉美学在欧洲,“景观”一词最早来源于《圣经》中,用来描述耶路撒冷城美丽的景画。

与“风景”同意。

例“黄山”、“泰山”、“苏州园林”。

2.地理学景观作为地球表面气候、土壤、地貌、生物各种成分的综合体,类似于生物群落。

3.景观生态学空间上相邻、功能上相关、发生上有一定特点的生态系统的聚合。

1.2 景观的定义和特征1.2.1 定义景观:是以类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互作用的若干生态系统的聚合所组成的异质性土地地域。

(1986,Forman & Godron) 例:“秦岭”景观生态学:研究相关景观系统的相互作用、空间组织和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即研究由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组成的异质地表的结构、功能和动态。

其他定义:1 Troll(1983) 德国景观是控制某一地区不同空间单元的自然与生物的关系。

2 Zonneveld 荷兰景观是地球表面空间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水、空气、植物、动物以及人类活动所形成的系统的复合体,并通过其外貌构成一个可识别的实体。

3 Vink 荷兰景观是连同其所有现象(地形、土壤、植被、人为影响)的陆地表面;是具有特有的地形、土壤、植被的陆地表面的一个区域;是相互有关的几片土地的天然配置。

1.2.2 特征1 生态系统的聚合。

2 各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能量流动和相互影响。

3 具有一定的气候和地貌特征。

4 与一定的干扰状况的聚合相对应。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

第一章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及发展⏹景观生态学是现代生态学中内容最丰富、发展最快、影响最广泛的学科之一。

⏹“景观生态学”一词早在1939年就曾提出,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它才开始发展成为一门相对独立、渐为国际学术界公认的生态学分支学科。

一、基本概念⏹1 生态学⏹2 景观⏹3 景观生态系统⏹4 景观生态学1 景观景观的特征与表象是丰富的,人们对景观的感知和认识也是多样的。

景观(landscape)的定义有多种表述,但大都是反映内陆地形、地貌或景色的(诸如草原、森林、山脉、湖泊等),或是反映某一地理区域的综合地形特征。

(图)1.1 景观(landscape)的定义⏹在生态学中,景观的定义可概括为狭义和广义两种。

⏹狭义景观:是指在几十千米至几百千米范围内,由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具有重复性格局的异质性地理单元。

⏹区域:反映气候、地理、生物、经济、社会和文化综合特征的景观复合体相应地称为区域。

狭义景观和区域即人们通常所指的宏观景观;⏹广义景观:包括出现在从微观到宏观不同尺度上的,具有异质性或缀块性的空间单元。

广义景观概念强调空间异质性,景观的绝对空间尺度随研究对象、方法和目的而变化。

(图)它体现了生态学系统中多尺度和等级结构的特征。

几种代表性的景观定义⏹Naveh: 景观是自然、生态和地理的综合体,包括所有的自然与人为格局和过程。

⏹Haber:景观是为生物或人类所综合感知的土地,而不考虑其单个成分。

⏹Forman:景观是由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镶嵌组成,并以类似形式重复出现,具有高度空间异质性的区域。

⏹景观最新定义: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

⏹综合起来,对景观可以作如下理解:⏹①景观由不同空间单元镶嵌组成,具有异质性;⏹②景观是具有明显形态特征与功能联系的地理实体,其结构与功能具有相关性和地域性;⏹③景观既是生物的栖息地,更是人类的生存环境;⏹④景观是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具有尺度性;⏹⑤景观具有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表现为综合性。

《景观生态学》课件

《景观生态学》课件

3
生态适应性原理在景观生态学中应用于指导生物 多样性的保护和管理,以及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 持续性的维护等方面。
03
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遥感技术
利用卫星、飞机等平台对地球表面进 行远距离感知,获取地表信息,为景 观生态学研究提供大量数据。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将地理空间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数 据管理和分析,为景观生态学研究提 供强大的空间分析工具。
自然保护区设计案例
总结词
自然保护区设计案例展示了如何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保护和管理自然生态系统。
详细描述
自然保护区设计案例包括对保护区的选址、规划、管理等方面的分析,以及如何通过景 观生态学的方法来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提高保护区的生态服务功
能等方面的探讨。这些案例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空间异质性原理
空间异质性是指景观空间格局、结构和功能的 多样性、复杂性和不均匀性。
空间异质性原理认为,景观空间异质性的维持 和演替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它对于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
空间异质性原理在景观生态学中应用于指导景 观格局的优化、生态恢复和生态建设,以及城 市和区域规划等方面。
景观格局原理
景观格局是指景观的空间布局和结构 ,包括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数量、 大小、分布和排列等特征。
景观格局原理在景观生态学中应用于 指导景观生态系统的分析和模拟,以 及景观规划和管理等方面。
景观格局原理认为,景观格局的演变 和形成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共 同影响,其变化会对生态系统的功能 和过程产生重要影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评估生态系统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

第一章景观生态学中的基本概念1.什么叫景观?答:景观指某地区或某种类型的自然景色,也指人工创造的景色森林景观。

泛指自然景色,景象。

2.什么叫景观生态学?答: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是研究在一个相当大的区域内,由许多不同生态系统所组成的整体(即景观)的空间结构、相互作用、协调功能及动态变化的一门生态学新分支。

景观生态学给生态学带来新的思想和新的研究方法。

它已成为当今北美生态学的前沿学科之一。

3.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答:景观生态学是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及景观的规划管理。

景观结构:指的是不同景观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

景观功能:指的是多种景观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即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能流,物质流和物种流。

景观变化:指的是景观在结构和功能上随时间的变化。

景观管理:是将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应用于生产实践。

主要内容是通过综合分析景观特征,提出景观利用管理最优化方案。

包括下述内容:(1)景观生态分类;(2)景观生态评价;(3)景观生态规划设计;(4) 景观生态生态规划设计实践。

4.德国科学家 C.Troll在景观生态学界的贡献是什么?为什么20世纪70年代以后,人们会重提他的科学贡献?答:通过对自然界中生命与环境关系的观察与思考,建立了植物生态学学科体系。

原因:景观观生态学是本世纪70年代以后蓬勃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

它以生态学理论框架为依托,吸收现代地理学和系统科学之所长,研究景观和区域尺度的资源、环境经营与管理问题,具有综合整体性和宏观区域性特色,并以中尺度的景观结构和生态过程关系研究见长(肖笃宁等,1997)。

自80年代后期以来,逐渐成为世界上资源、环境、生态方面研究的一个热点。

现在普遍的看法是,这门新兴学科是地理学与生态学相互结合的产物。

要想能够对其来龙去脉有更全面的了解,这就必然要涉及以上两门学科中的一些相关思想的发展。

地理学中,由于其学科跨度很大,并不是每一分支都与现代景观生态学有着直接的必然联系。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第一章景观:狭义的景欢是指几十平方千米至几百平方千米范围内,由不同生态系统类型所组成的异质性的地理单元。

广义的景欢是指从微欢到宏欢不同尺度上的、具有异质性或斑块的空间单元。

景观生态学的学科特点:1.强调空间异质性2.注重尺度在研究景观格局和过程中的作用3.整体性和系统性4.综合性和宏观性5.人类主导性景观生态学形成的理论基础:1.整体论与系统论:整体论是1926年由斯穆茨提出的哲学思想。

这一思想表明:客欢现实是由一系列的处于不同等级系列的整体所组成,如原子、分子、有机体、人类社会、地球、宇宙等。

每一个整体都是一个系统,即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状态中的相互关系集合。

系统论是由美藉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提出来的。

系统论认为;系统的性质和规律存在于全部要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各组分孤立的特征和活动的简单加和不能反映系统的整体面貌。

2.等级理论:等级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逐渐发展形成的、关于复杂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动态的系统理论。

其最根本的作用在于简化复杂系统,以便达到对其结构、功能和行为的理解和预测。

3.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是在研究海洋环境中岛屿上的物种成分、数量及其变化过程时提出来的。

它把物种或种群定居和灭绝作为基本过程来研究,认为海岛上的物种数目(多样性、丰富度)与岛屿的面积、孤立程度、年龄有关,并且受迁入和灭绝两个过程的控制。

以MacArthur和Wilson于1967年提出的“均衡理论”为标志,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已成为成熟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岛屿上的物种数决定于物种迁入和死亡的平衡,迁入率曲线与死亡率曲线交点上的种数,即为该岛上预测的物种数。

4.复合种群理论与源—汇模型5.渗透理论与中性模型6.空间镶嵌和斑块动态理论第二章斑块:是外貌和属性与周围景观要素有明显区别,且空间上可分辨的非线性景观要素。

斑块包括:环境资源斑块,干扰斑块。

引入板块,残存斑块。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

景观的科学定义:由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镶嵌构成,并以类似形式重复出现,具有高度空间异质性的区域,其主要特征是可辨识性、空间重复性和异质性。

景观要素:景观是由不同生态系统组成的镶嵌体,其中每一个组成单元即为景观要素景观的结构成分:指生态学和自然地理学上性质各异而形态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相似的景观要素,是具有一定形态特征和空间分布的空间实体景观生态学:研究景观单元的类型组成、空间格局及其与生态学过程相互作用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其核心是空间格局、生态过程及相互作用。

景观结构:指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数量构成、多样性、空间关系及其影响机制景观功能:指生态系统间的能量、物质和物种流,即景观结构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等级理论认为:任何系统皆属于一定等级,并具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尺度尺度:在研究莫以对象或现象时所采用的空间或时间单位,或指某一现象或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锁涉及的范围和发生的频率,包括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合肥(时间尺度):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均衡理论:当迁入率和灭绝率相等时,岛屿物种数达到动态平衡状态,即物种的数目相对稳定。

复合种群:是空间上具有一定距离,但彼此间通过扩散个体的交流,相互联系在一起的两个或两个以上亚种群组成的种群系统。

景观连接度:景观空间结构单元之间的连续性程度,反应了景观的生态学过程的扩展能力。

包括结构连接度和功能连接度。

渗透阈值:在生境面积达到阈值59.28%时,便允许联通斑块的出现,即允许联通板块出现的最小生境面积百分比理论值为0.5928,该值为渗透阈值。

斑块:指外貌和属性与周围景观要素由区别的非线性区域干扰斑块:由机智或先前的板块中局部干扰造成的小面积斑块成为干扰斑块残余斑块:由大面积干扰造成,局部范围内幸存的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或片段。

也就是残余斑块是由它周围的土地受干扰引起的。

环境资源斑块:由环境资源条件在空间分布的不均匀造成的板块。

引入斑块:由人们有意或无意地将动植物引入某些地区而形成的局部性生态系统。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1、景观:景观具有广义与狭义概念。

其中广义:为从微观到宏观不同尺度上的、具有异质性或斑块性的空间单元。

狭义:指几十平方千米至几百平方千米范围内,由不同生态系统类型所组成的异质性地理单元。

2、景观要素:景观是由不同生态系统组成的镶嵌体,其每一个组成单元为景观要素。

3、景观生态学:以景观为研究对象,研究景观结构、功能、变化及其规划与管理的一门宏观生态学科。

4、斑块:外貌和属性与周围景观要素由明显区别,且在空间上可分辨的非线性景观要素。

5、廊道:不同与两边基质的狭长地带6、景观连接度:景观空间结构单元之间连通性的生物学度量指标(L/3(V-2))7、环度:网络中现有结点的环路存在程度。

(L-V+1/2V-5)8、基质:景观中面积最大、连通性最好、优势度最好的景观要素9、孔隙度:景观内具有闭合边界的斑块密度的两度,指单位面积上闭合边界里的斑块数目。

10、镶嵌性:指一个系统的组分在空间结构上互相拼接成一个整体。

11、景观格局:在某特定尺度上景观的空间结构特征,即空间格局。

指大小形状各异的景观要素在空间上的排列形式,或景观要素类型、数目及空间分布与配置等。

12、景观异质性:景观系统特征在空间、时间上的不均匀性和复杂程度。

13、景观生态过程:物质和能量在景观要素内部及其之间的流动引起的14、扩散:溶质物质或者悬浮物质从高浓度向低浓度移动的过程。

15、质量流动:物质沿能量梯度移动的过程。

16、运动:物体通过消耗自身能量从一处向另一处移动的过程。

17、景观生态流:指物质、能量、物种及其他信息在景观各空间组分中的流。

17、狭管效应:能量和物质在通过景观的狭窄地带时流速发生改变。

18、景观稳定性:景观保持原状态及其收到干扰后回归该状态的能力19、景观亚稳定性:受到一定干扰后发生变化并达到可预测波动状态。

20、景观不稳定性:波动方式经常发生变化或不可预测。

21、破碎化:一个生境或土地类型分解成小块生境或小地块的过程。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名词解释、选择、判断、问答)第一章景观生态学的概念与发展1.景观是由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镶嵌构成,并以类似形式重复出现,具有高度空间异质性的区域2.景观生态学的概念是由德国植物学家特罗尔在1939年提出的3.斑块-廊道-基质模式是构成并用来描述景观空间格局的一个基本模式斑块是在景观的空间比例尺上所能见到的最小异质性单元,泛指与周围环境在外貌或性质上不同、非线性的,并具有一定内部均质性的空间单元或生态系统,即一个具体的生态系统。

斑块可以是植物群落、湖泊、农田、居民区等。

廊道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可以看作是一个线状或带状斑块,连接度、结点及中断等是反映廊道结构特征的重要指标。

常见的廊道有:农田间的防风林带、河流、道(铁)路、峡谷、输电线路等。

基质是景观中范围最广阔、相对同质且连通性最强的背景区域,是一个重要的景观元素,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景观的性质,对景观的动态起着主导作用。

常见的基底有:森林基底、草原基底、农田基底、城市用地基底等。

在许多景观中,景观总体动态常常受到基底所支配和控制。

4.景观结构是指景观的组分构成及其空间分布形式,包含景观的空间特征(景观元素的大小、形状及空间组合)和非空间特征(景观的类型以及面积比率),是景观性状最直观的体现,也是景观生态学的核心内容之一;5.景观格局是景观组分的空间分布和组合特征,大小和形状不一的景观斑块在空间上的配置,是景观异质性的具体体现,也是各种生态过程在不同尺度上作用的结果,具有强烈的尺度特征。

6.异质性是指在一个景观中,景观元素类型、组成及属性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变异程度,是景观区别于其生命层次的最显著特征。

是景观生态学的核心理论,也是景观生态规划的方法论基础和核心。

7.全球景观生态学大致可分为两个学派:北美学派、欧洲学派。

前者是从生态学中发展起来的,主要进行景观生态学研究,侧重于景观的多样性、异质性、稳定性的研究,形成景观生态学基础和理论研究的核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景观生态学第一章绪论1、景观概念:景观是由一组以类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异质性陆地区域。

2、景观的基本特征:1)景观是一个生态学特征;2)景观是具有一定自然和文化特征的地域空间实体,3)景观是异质生态系统的镶嵌体;4)景观是人类活动和生存的基本空间,5)具有一定的气候和地貌特征,6)与一定的干扰状况的聚合相适应。

3、景观要素概念:景观是由异质生态系统组成的陆地空间镶嵌体,这些相互作用的、性质不同的生态系统统称为景观要素。

4、景观生态学概念:景观生态学是以景观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以及景观的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的一门宏观生态学科。

(景观生态学的创始人是德国的特罗尔)5、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1)景观结构;2)景观功能;3)景观动态;4)景观规划与管理。

6、景观生态学的特点:1)整体观和系统观;2)异质性和尺度性;3)综合性和宏观性;4)目的性和实践性。

第二章景观生态学基本理论和原理7、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1)耗散结构与自组织理论;2)等级系统理论;3)空间异质性与景观格局;4)时空尺度;5)空间镶嵌与生态交错带;6)景观连接度与渗透理论;7)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8)复合种群理论与源——汇模型。

8、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1)景观的系统整体性原理和异质性原理;2)景观生态研究的尺度性原理;3)景观生态流与空间再分配原理;4)景观结构镶嵌性原理;5)景观的文化性原理;6)景观演化的人类主导性原理;7)景观多重价值原理。

9、耗散结构概念:耗散结构就是一个远离平衡的,包含有多组分、多层次的开放系统,在外间条件变化达到一定界值时,经“涨落”的触发,量变可能引起质变,系统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10、耗散结构的形成条件:1)系统必须处于远离热力学平衡的非线性区域;2)系统是开放系统;3)系统的不同要素之间必须有非线性相互作用,主要是负反馈机制的存在。

11、复杂性是等级系统的基本属性。

(等级系统的目的:将复杂的系统简单化)12、空间异质性概念:指生态学过程和格局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和复杂性。

景观异质性概念:是景观尺度上景观要素组成和空间结构上的变异性和复杂性。

13、景观异质性的意义:1)它决定着景观的整体生产力、承载力、抗干扰能力、恢复能力,决定着景观的生物多样性;2)提高景观对干扰的扩散阻力,缓解某些灾害性干扰对景观稳定性的威胁,增加其稳定性。

14、尺度概念:指在研究某一物体或现象对所采用的时间和空间单位,同时又可指某一现象或过程在空间或时间上所涉及的范围。

15、尺度往往以粒度和幅度来表达。

16、尺度推移概念:利用某一尺度上所获的信息和知识来推测其他尺度上的特征或者通过在多尺度上的研究探讨生态学结构和动能跨尺度特征的过程。

17、尺度推移两种方式:尺度上推、尺度下推。

18、景观生态学尺度是研究对象在空间上或时间上的测度,分别称为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两者都包含范围和分辨率两方面的意义。

分辨率是研究对象时间和空间特征的最小单元。

大尺度是较大空间范围内,较小的比例尺和较低的分辨率。

小尺度是较小的空间范围内,较大的比例尺和较高的分辨率。

19、组成景观的结构单元:斑块、廊道、本地。

20、景观连接度概念:是对景观空间结构单元相互之间连续性的量度,它包括结构连接度和功能连接度。

21、岛屿效应: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中物种数量与岛屿面积之间的关系。

表达式:S=cA^z22、渗透理论概念:是研究临界越现象的,其最突出要点是当没媒介密度达到某一临界密度时渗透物能够从媒介材料的一端到达另一端。

23、复合种群概念:是由空间上相互隔离,但又有功能联系的2个或2个以上的亚种群组成的种群系统。

24、复合种群两个基本要点:一是亚种群频繁地从生境斑块中消失;二是亚种群之间有繁殖体或个体的交流,从而使复合种群在景观水平上表现出复合稳定性。

第三章景观形成因素25、景观的形成因素: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植被、干扰。

26、地貌概念:是指地球表面内外营力相互作用形成的多种多样的外貌或形态。

27、内营力概念:也叫内力,是指地球内能产生的作用力,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及地震等。

28、外营力概念:也叫外力,是指太阳辐射能通过大气、水和生物作用并以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冰川作用、风力作用、波浪作用等形式表现的作用力。

29、主要的岩石类型:花岗岩、砂砾岩和石灰岩、变质岩。

30、气候概念:是某一地域多年某一时段内的大气统计状况,即某一地方大气的温度、降水、气压、风、湿度等气象要素在较长时期内的平均值或统计量及其年周期波动。

31、热量和水分常作为气候区划的主要指标。

32、土壤概念:是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地球陆地的疏松表层。

33、植被概念:是指某个地区或整个地球表面所有生活植物的总体。

(是景观基本外在表现形式之一。

是景观生产力的基础,也是景观分类的重要依据。

)34、干扰概念:干扰是自然界存在的普遍现象,是平静的中断,正常过程的扰动、阻碍;非连续的事件,它破坏生态系统、群落或种群的结构,改变资源、养分的有效性或者改变物理环境。

35、干扰类型:1)干扰按其产生源可以分为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2)干扰按其发生范围分为小规模的细尺度干扰和大规模的粗尺度干扰;3)干扰按其功能分为内部干扰和外部干扰;4)干扰按其性质分为破坏性干扰和增益性干扰;5)干扰按其传播特征分为局部干扰和跨边界干扰;6)干扰按其形成机制分为物理干扰、化学干扰和生物干扰。

36、干扰状况指标:干扰规模、干扰强度、干扰的频率和干扰的空间分布。

37、干扰的特点:1)多样性与多向性;2)干扰与景观异质性;3)干扰与景观破碎性;4)干扰与景观稳定性;5)景观格局和干扰状况的相应。

38、干扰与景观异质性的关系:干扰是景观异质性的重要来源,一般认为,低强度的干扰可以增加景观的异质性,中强度的干扰可维持最高的景观异质性,高强度的干扰会降低景观的异质性。

第四章景观结构和空间格局39、景观结构概念:在景观生态学中一般将景观中景观要素的类型、分类属性及其数量关系特征称为景观结构。

40、景观空间格局概念:景观中景观要素在空间上的组合配置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称为景观空间格局。

41、景观结构模型中最著名的是斑块——廊道——本底模型,该模型将景观要素分为斑块、廊道和本底三种基本类型。

42、斑块概念:是在外观上不同于周围环境的非线性地标区域,具有相对同质性,具有一定内部均质性的空间实体。

43、斑块类型及特点:1)环境资源斑块(特点:存留时间长,周转率低,稳定性强,生态交错宽,边界比较固定,常形成逐步变化的梯度,种群变动、迁入灭绝变化水平低,无松弛期和调整期。

)2)干扰斑块;(特点:基质未受干扰,而斑块受到干扰,干扰后消失最快,平均年龄最短,周转最快)3)残存斑块;(特点:起源于干扰,周转率较高,基质受干扰,而斑块未受干扰,与干扰斑块在外部形式上似乎有一种正反对应关系)4)引入斑块;44、斑块大小(斑块规模)的意义:1)对物质和能量影响;2)对物种多样性影响;3)对生境适应性影响。

45、内缘比概念:斑块内部面积与边缘面积的比率。

(景观生态学中常用内缘比来反映斑块的特征)46、廊道概念:廊道是不同于两侧本底的狭长地带,可以看做是线状或带状斑块,是斑块的一种特殊形式。

47、廊道类型:干扰型、残留型、环境资源型和人为引入型。

48、廊道功能:传输通道功能、过滤和阻碍功能、生境功能、物种源——汇功能、资源和产品功能、美学观赏功能。

49、廊道的结构特点:曲度、连通性、间断和结点、廊道宽度、廊道结构。

50、本底概念:本底是景观中范围最大、连通性最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景观的性质,对景观的动态起着主导作用的景观要素。

(本底也称作基质、模地)51、本底的判断标准:相对面积、连通性和动态控制。

52、本底的结构特征:孔隙率、边界形状和连通性。

53、网络概念:是相互连接的廊道或者通过廊道在空间上联系起来的斑块构成的网格状结构。

54、网络结构特征:结点、网络格局、网眼大小和网络结构的影响因素。

55、生态交错带概念:生态交错带也叫生态过渡带,是指生态系统中,不同物质能量体系、结构功能体系之间形成的界面,简言之就是两个不同的生态系统交接处的过渡带。

56、生态交错带基本特征:1)生态交错带是一个应力带;2)生态交错带具有边际效应;3)生态交错带阻碍物种分布;4)生态交错带具有空间异质性;5)生态交错带具有敏感性;6)生态交错带具有一定的风险。

57、生态交错带的类型:城乡交接带、干湿交接带、农牧交接带、水陆交接带、森林边缘带、沙漠边缘带、梯度连接带、地貌板块接触带。

58、生物多样性概念:是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性和变异性。

59、生物多样性的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景观多样性。

60、景观多样性的主要表现和测度:景观斑块类型多样性、景观斑块形态多样性、景观斑块镶嵌格局多样性。

61、景观多样性的意义:1)只有多种生态系统共存,才能保证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持续保存;2)与异质立地条件相适应的多种生态系统共存,才能保证景观总体生产力达到最高水平;3)景观多样性还是保障景观功能正常发挥,保证景观稳定性的前提。

62、景观异质性概念:是由景观要素的多样性和景观要素的空间相互关系共同决定的景观要素属性的变异程度。

63、景观异质性的类型:空间异质性、时间异质性、功能异质性。

64、景观异质性的形成:资源环境的空间分布、生态演替、干扰。

65、景观异质性的意义:1)异质性与多样性相关;2)影响种群的密度和觅食;3)异质性产生不同斑块间边界和差异,这种格局能产生更多的、新的景观过程,从而影响能流、物质流、物种流;4)景观要素间物质能量和信息流的基本动力。

66、景观格局概念:是景观要素在景观空间内的配置和组合形式、是景观结构与景观生态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67、景观格局的类型:规则式均匀格局、聚集格局、线状格局、平行格局、特定组合或空间连接。

68、景观结构类型及特点:1)散布型,特点:以一种生态系统或一种景观要素类型作为优势的本底,而以另一种或多种类型分散在其内。

2)指状型,特点:占优势的有两种景观要素,彼此犬牙交错,但共有一个边界。

3)棋盘型,特点:由相互交错的棋盘状格子组成。

4)网络型。

69、景观结构基本参数:景观对比度、景观粒度。

第五章景观生态流与景观功能70、景观过程概念:能量、物质、物种和其他信息在景观要素之间的流动形成景观生态流,景观生态流的表现形式即为景观过程。

71、景观功能概念:景观内能量和物质的流动所引起的景观要素之间的空间相互作用及其表现出的效果称为景观功能。

72、景观过程的基本动力:扩散、重力、运动。

73、景观生态流的媒介物:风、水、动物、重力和人74、景观生态流主要包括气流、水流、养分流、动物流和植物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