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资料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b754f2419ec3d5bbfd0a74dd.png)
2.本文在写法上很有特点,它是由多个“三”组合而成的。请举一例 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
答案:示例一:面对邹忌“与徐公孰美”的问题,妻、妾、客的“三 答”,语意相同,句式、语气各不相同,生动地写出了妻、妾、客“私我”“畏 我”“有求于我”的不同心理。 示例二:把进谏的进程分为“令初 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三个阶段,写出了齐王纳谏的不同情况及 效果,表现了齐王的从谏如流。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 睡觉时思考这件事,说:“我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妾
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认为我美,是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有事情要求我。”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 写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 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 邹忌以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士拖牛入蜀,道成。秦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汉大司农⑤田延年赃贿三千 万,事觉自死。如此之流,何可胜记!朕今以蜀王为元龟⑥,卿等亦须以延 年为覆辙也。”
(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①禄秩:俸禄秩爵。②规:贪求。③公仪休:公仪,复姓。休, 名。战国时鲁相。④秦惠王:即秦惠公。⑤大司农:官名。汉武帝时置大 司农,掌钱谷之事。⑥元龟:本指大龟,这里引申为可做借鉴的前事。
【一词多义】
1.修邹 乃忌 重修 修. .八 岳尺 阳有 楼余
长,文中指身高。 修建。
朝.服衣冠
早晨。
2.朝于是入朝.见威王 朝廷。
皆朝.于齐
朝见。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3.孰吾 孰.与 视之 徐公孰.同美“熟”谁,,仔哪细一。个。 4.美我 吾孰 妻与 之城 美.我 北徐 者公美.认为美…丽…,美漂。亮。
《邹忌讽齐王纳谏》重点文言字词梳理
![《邹忌讽齐王纳谏》重点文言字词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5119b289de80d4d8d15a4fd1.png)
《邹忌讽齐王纳谏》重点文言字词梳理一、通假字1.邹忌修八尺有余有通“又”,表余数2.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孰通“熟”,仔细二、古今异义1.今齐地方千里。
地方古义:土地方圆;今义:某一区域或空间的某一部分2.明日,徐公来明古义:第二天;今义:明天,今天的下一天3.邹忌讽齐王纳谏讽古义: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规劝;今义:讽刺,侧重揭示、批评或嘲笑4.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左右古义:身边侍候的人,近臣;今义:表大致范围,方位词5.窥镜自视窥古义:照;今义:偷偷地看6.能谤讥于市朝1.朝:朝服衣冠(名词,早晨)入朝见威王(名词,朝廷)皆朝于齐(动词,朝见)2.孰:吾与徐公孰美(代词,谁,哪一个)孰视之(副词,仔细,这个意义后写作“熟”)3.美:吾妻之美我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
美)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形容词,漂亮,好看)4.若: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动词,如,比得上)门庭若市(动词,像,如同)5.上:受上赏(形容词,上等的)上书谏寡人者(动词,送上,呈上)6.:欲有求于我也(介词,对,向)皆以美于徐公(介词,比)能谤讥于市朝(介词,在)皆朝于齐(介词,到,向)7.间:时时而间进(副词,偶尔)又何间焉(动词,参与)四、词类活用1.朝服衣冠服:名词作动词,穿戴2.朝服衣冠朝:名词作状语,早晨3.令初下,群臣进谏下:名词作动词,下达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美;私:形容词作动词,偏爱5.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用状语,当面6.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学案及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学案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2960daa7c1cfad6195fa7de.png)
14.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提纲一、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邹忌讽.齐王纳谏2.邹忌讽齐王纳.谏3.修.八尺有余4.而形貌昳丽..5.窥.镜6.旦日/明日7.又弗如远甚.... 8.私.我也 9.今齐地.方千里 10.臣诚.知不如徐公美11.皆以.美于徐公12.王之蔽.甚矣13.谤讥.于市朝14.谤.讥于市朝15.期年..之后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16.谤讥于市朝..17.门庭若市.18.时时..而间进 19.时时而间.进 20.谤讥..于市朝21.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22.能面刺.寡人之过二、词类活用1.朝服.衣冠2.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3.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4. 朝.服衣冠5. 暮.寝而思之6. 闻.寡人之耳者7.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三、一词多义朝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于是入朝.见威王朝.服衣冠能谤讥于市朝.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视之于欲有求于.我也能谤讥于.市朝皆以美于.徐公美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君美.甚上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下受下.赏乃下.令若门庭若.市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闻闻.寡人之耳者燕、赵、韩、魏闻.之五、句子翻译(一)特殊句式1. 忌不自信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3. 欲有求于我也 4. 能谤讥于市5.王之蔽甚矣6.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7.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8.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9. 皆以美于徐公。
(二)其它重点句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2.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3.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4.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5.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7.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8.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五、简答题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中心,并从齐威王的角度谈谈这则故事给你的启示。
2.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邹忌和齐威王的人物形象。
3. 邹忌成功的说服齐王,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4. 邹忌在妻、妾、客的交口称赞中,没有得意忘形,还能保持清醒的判断,最后承认自己“弗如远甚”,这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
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
![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debfa2a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f7.png)
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一篇出自《战国策》的经典文言文,具有丰富的文学价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以下是关于这篇文章的一些重要知识点:一、文学常识1、作品出处《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
2、作者此书作者不详,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
二、重点字词1、通假字(1)孰视之“孰”通“熟”,仔细。
2、古今异义(1)邹忌讽齐王纳谏讽:古义,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今义,讽刺。
(2)窥镜而自视窥:古义,照;今义,偷看。
(3)明日徐公来明日:古义,第二天;今义,明天。
(4)今齐地方千里地方:古义,土地方圆;今义,地点,处所。
(5)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刺:古义,指责;今义,用尖的物体进入或穿过。
3、一词多义(1)朝朝服衣冠(早晨)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皆朝于齐(朝见)(2)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谁,哪一个)孰视之(通“熟”,仔细)(3)美吾妻之美我者(认为……美)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漂亮,好看)(4)于欲有求于我也(对,向)能谤讥于市朝(在)皆以美于徐公(比)4、词类活用(1)朝服衣冠服:名词用作动词,穿戴。
(2)吾妻之美我者美:意动用法,以……为美,认为……美。
(3)私我也私:形容词用作动词,偏爱。
(4)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作状语,当面。
(5)闻寡人之耳者闻:使动用法,使……听到。
三、重点句子翻译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容貌光艳美丽。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有求于我。
3、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宫中的嫔妃和身边的亲信,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不害怕大王的;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
4、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资料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资料题](https://img.taocdn.com/s3/m/ed1251b33169a4517723a3e3.png)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真题一、词语辨析: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邹忌修八尺有余修:长,这里指身高B.徐公来,孰视之孰:同“熟”,仔细C.宫妇左右莫不私王私:偏爱D.闻寡人之耳者闻:听说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朝服衣冠,窥镜朝而往,暮而归B. 客之美我者环而攻之而不胜C.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及鲁肃过寻阳D.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愿为市鞍马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明日徐公来,孰视之孰:仔细B.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蔽:缺点C.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刺:指责D.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间:间或,偶然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孰视之(仔细)B.臣之妻私臣(偏爱)C.皆以美于徐公(在)D.不以物喜(因为)5.下边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千里(地域,表处所)A.今齐地方..B.朝服衣冠,窥.镜(察看)C.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6.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视之B.宫妇左右无不私.王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C.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徐公不若君之美.也7.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宫妇左右莫不私.王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B.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C.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D.闻.寡人之耳者阡陌交通,鸡犬相闻.8.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①孰.视之,自以为不如②君言多务,孰.若孤B.①王曰:“善.。
”②京中有善.口技者C.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②宫妇左右莫不私.王D.①能谤讥于市朝.②朝.而往,暮而归二、内容理解:1、下列对本文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朝服衣冠,窥镜”,“服”“窥”这两个细节动作,生动地揭示了邹忌自我欣赏的内心活动。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92aa9c96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af.png)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题导语:邹忌讽齐王纳谏是古代中国的一个著名典故,它传达了重视接纳不同意见的智慧与胆识。
本文将探讨该典故的来历、意义以及现代社会对其的启示,并提供一些相关的复习题供读者参考。
一、邹忌讽齐王纳谏典故的来历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典故。
它的故事背景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400年左右,当时的齐国国君是齐襄王。
齐襄王为人勇武而傲慢,迷信兵力,自认为是战争的决策者,对于臣子的建议并不重视。
在这个时期,邹忌作为一个聪明智慧的普通百姓,深感国家的明君之道与自己的建议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于是他决定以讽刺的方式向齐襄王阐述他的真知灼见。
二、邹忌讽齐王纳谏典故的意义邹忌讽齐王纳谏典故被广泛传承与流传,不仅因为这个典故本身是一则有趣的故事,更是因为它传达了重视不同意见与接纳建议的智慧。
典故中的邹忌代表了具备独立思考与见解的个体,他勇于讽刺齐襄王的傲慢与偏见,表达了自己对政治决策需要吸纳多元声音的看法。
而齐襄王则代表了那些只聆听同意者的统治者,他只相信自己的观点,不顾及其他有可能更好的建议。
这个典故提醒人们,卓越领导者需要开放的心态和胆识,善于倾听不同意见。
它迫使人们审视自己的观点,意识到多元性对于改进决策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只有当领导者欢迎多元意见,才能推动团队和组织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三、邹忌讽齐王纳谏典故的现代启示尽管邹忌讽齐王纳谏典故发生在很久以前,但它仍然具有现代社会给予我们的一些重要启示。
以下是一些现代启示,供大家思考和讨论。
1. 尊重不同意见:在团队工作和组织管理中,我们需要尊重和接受不同的意见和观点。
只有通过不同声音的碰撞和交流,才能促进创新和进步。
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梳理-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梳理-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9f51c933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b6.png)
一轮复习九下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梳理1、标题:邹忌讽(古今异义,委婉劝说)齐王纳谏(规劝国君、尊长等改正错误)2、《战国策》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是一部国别体(体裁)史学著作,是先秦历史散文,又称《国策》。
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西汉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
3、原文以及重点字词注疏邹忌修(长,此处指身高)八尺有余,而形貌昳(yì,光艳美丽)丽。
朝(名作状,在早上)服(名作动,穿戴)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与……相比谁更……)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宾前,“信自”),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通“熟”,仔细)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形意动,认为……美)我者,私(形作动,偏爱)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实在,的确)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古今异义,土地方圆)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意念被动句,受蒙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名作状,当面)刺(古今异义,指责、议论)寡人之过者(定语后置句),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讥,谏;谤讥,在这里指“议论”,没有贬意)于市朝,闻(动词使动,使……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满一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4、文言知识【词类活用】1)朝服衣冠 (朝,名词作状语,在早上;服,名词作动词,穿)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美)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名词作状语,当面)4)闻寡人之耳者 (闻,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古今异义】1)今齐地方千里今:土地古:土地方圆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今:方位古:国君旁边的近臣3)邹忌讽齐王纳谏今:讽刺古:委婉劝说4)能谤讥于市朝今:诽谤古:公开指出5) 明日徐公来今:明天,今天的下一天古:次日,第二天6)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今:自私;个人的。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素材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20c93251fe4733687e21aaf0.png)
14.本文中齐威王和邹忌个性鲜明,你更欣赏哪 一位,说说你的看法。(2分)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黑龙江· 牡丹江市) 11.解释下列语录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能谤讥于市朝 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 (2)闻寡人之耳者 闻: 使……听到 1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语句。(2分) 国内:令初下,群臣进 国外:燕、赵、韩、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谏,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 魏闻之,皆朝于齐。 现在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 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 示例 1 :我更欣赏邹忌,因为邹忌能用生动委婉的方式劝说,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3. 请分别写出文中表现齐威王纳谏后在国内和 虽欲言,无可进者。 我嗯他身上学到了与他人交往的艺术。 国外产生巨大成效的句子。 (2分) 示例2:我更欣赏齐王,他能够正视自己的不足,接受他人规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朝服衣冠
早晨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于是入朝见威王。
朝廷
三.一词多义
1. 朝服衣冠 (早晨) (朝见) (参与) 入朝见威王 (朝庭) 皆朝于齐
2. 时时间进 (间或,偶然,)
又何间焉
3. 吾妻之美我者 (以…….为美)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漂亮好看)
4.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偏爱)
朝服衣冠 / 朝令夕改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4b73716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e4.png)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习题分六部分:文学常识、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阅读理解选择一、文学常识《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二、文言实词1.通假字孰.视之同,意思为:2.古今异义(1)邹忌修.八尺有余古义:今义:修理;整治(2)窥.镜古义:今义:从小孔或缝隙里(3) 明日..徐公来古义:今义:明天,今天的下一天(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古义:今义:属于个人的或为了个人的(跟“公”相对)(5)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古义:今义:尖的东西进人或穿过物体3.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朝服.衣冠原意为:衣服,句中意为:(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吾妻之美.我者原意为:美丽,好看(跟“丑相对”),句中意为:(3)名词作状语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原意为:头的前部;脸,句中意为:(4)动词的使动用法闻.寡人之耳者原意为:听见,句中意为:4.其他重点实词(1)邹忌讽.齐王纳.谏讽:纳:(2)而形貌昳丽..昳丽:(3)旦日..,客从外来旦日:(4)又弗.如远甚弗:(5)朝.服衣冠朝:(6)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诚:(7)王之蔽.甚矣蔽:(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刺:过:(9)能谤讥于市朝..而间进时时:..市朝:(10)时时(11)期年..之后期年:5一词多义(1)徐公何能及.君也(2)孰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②孰.视之(3)冠①朝服衣冠.②丈夫之冠.也(《富贵不能淫》)③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4)朝①朝.服衣冠②于是入朝.见威王③皆朝.于齐④山间之朝.暮也(《醉翁亭记》)三、文言虚词1.徐公何.能及君也2.皆以.美于徐公3.与①容从外来,与.坐谈②吾孰与.徐公美4.于①欲有求于.我也②皆以美于.徐公③能谤讥于.市朝5.而①而.形貌昳丽②暮寝而.思之③时时而.间进6.之①齐国之.美丽者也②孰视之.,自以为不如③吾妻之.美我者④期年之.后四、句子翻译1,吾与徐公孰美?2.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e694dd31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b8.png)
C.信贤而任之
面山而居
本题考查实虚词: 可用代入法、迁移法、排除法
D.缪公遂用之
公将鼓之
【答案】B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 A.动词,认为/介词,用; B.都是介词,被; C.连词表承接/连词表修饰; D.代词,代指百里奚/音节助词,不译;
课内课外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C )
巩固练
A.甲文出自《战国策》,题目中的“谏”意为规劝国君、尊长等
复习课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进谏是一件危险的事情
封建社会,皇权威威, 不可侵犯,有多少谋臣良 相因批龙鳞、逆圣听而惨 遭杀身之祸一伍子胥被赐 剑自刎,比干被剖腹挖心, 屈子放逐,司马迁蒙宫刑 之辱!
文学常识记下来
《战国策》,我国古代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 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主要记 载的是战国时期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编订为33篇。是 先秦历史散文中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
面刺寡人之过 \ 闻寡人之耳 王之蔽甚矣 结构助词,的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 吾妻之美我者
主谓间,取独
由是观之
音节助词,无实意
四境之内 \ 数月之后 \ 期年之后 助词,表示时间、空间的界限
暮寝而思之\燕赵韩魏闻之
代词,这件事。
古今异义
① 邹忌讽齐王纳谏
古:讽谏、规劝;今:讽刺
② 明日,徐公来
古义:第二天;今义:明天,今天的下一天。
③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古义:侍从,近侍; 今义:表示方位或者概数。
④ 谤讥于市朝
古义:议论(无贬义);今义:诽谤讥讽(贬义)。
⑤ 今齐地方千里
古义:土地方圆,指面积;今义:地点、处所。
词类活用
① 朝服衣冠
《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归纳大全
![《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归纳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b75ca20eaf45b307e8719761.png)
《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归纳大全一.文学常识《邹忌讽齐王纳谏》载于《战国策·齐策》,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
本文篇幅不长,写的是邹忌通过与徐公比美悟出了治国的道理,进而讽劝齐威王纳谏终使齐国大治的故事。
它主题思想明确,要求统治者能听取不同意见,而一个人之所以能听取不同意见,就在于他有自知之明。
二.重点字词解释讽:讽喻,指下级对上级以委婉曲折的言语进行规劝。
纳:接受。
谏(jiàn):劝说君王、尊长改正错误。
修:长,这里指身高。
昳(yì)丽:光艳美丽。
服:名词活用做动词,穿戴。
窥(kuī)镜:照镜子。
孰:谁。
孰与:与…比谁更…,表示对比。
甚:极了。
及:赶得上,比得上。
复:又。
旦日:明日,第二天。
若:如。
明日:又过了一天。
孰,通“熟”(shú),仔细。
之,指城北徐公。
私:动词,偏爱畏:害怕欲:想要寝,躺在床上。
朝:朝廷见:拜见。
诚:确实。
知:知道。
以,动词,以为,认为。
于,比。
方:方圆。
莫:没有人,没有谁。
四境之内:全国之内(的人)。
蔽,受蒙蔽甚:厉害面刺,当面指责。
过,过错。
者,代词,相当于“……的人”。
受:同“授”。
给予,付予。
谤讥,指责、议论。
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
市朝,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
闻,让……听到。
间(jiàn),间或,偶然,有时候。
进:进言劝谏。
时时,不时,有时候。
期(jī)年:满一年诚:确实三.词类活用1、朝服衣冠 (朝,名词作状语;服,名词作动词)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形容词意动用法)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名词作状语)4、闻寡人之耳者 (闻,动词使动用法)四.一字多义(一)之a.齐国之美丽者也(的)b.问之(代词,他)c.吾妻之美我者(取消句子独立性)d.俆公不若君之美也(比)e.孰视之(代词,指俆公)f.暮寝而思之(代指这件事)g.吾妻之美我者(结构助词,不翻译) h.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的) i.由此观之(代词,指这件事)j.臣之妻私臣(的) k.王之蔽甚矣(不翻译) l.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的)m.数月之后(无意义)n.燕,赵,韩,魏闻之(代词,指上面这件事)(二)朝a.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上朝b.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朝拜c.于是入朝见威王《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朝廷d.朝服衣冠《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早晨(zhāo)(三)孰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代词,谁b.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同“熟”,仔细。
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梳理+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梳理+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e6f2fcc1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15.png)
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精讲精练 一、精讲邹忌讽1齐王纳谏21、讽:讽谏,用含蓄的话委婉的规劝。
2、谏: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改正错误。
纳谏:接受规劝。
多指君主接受臣下进谏。
《战国策》: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
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12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
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
作者刘向。
刘向:字子政,西汉文学家,目录学家。
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战国策》等书。
《楚辞》是刘向编订成书,而《山海经》是其与其子刘歆共同编订成书。
【原文精讲】邹忌1修2八尺3有余,而形貌昳y ì丽4。
朝服衣冠5,窥镜6,谓其妻曰:“我孰与7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8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9,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10,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11,徐公来,孰12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13。
暮寝14而思之,曰:“吾妻之美15我者,私16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1、邹忌:战国时齐人,善鼓琴,有辩才,齐威王的时候曾任齐相。
2、修:长,这里指身高。
3、八尺:战国时一尺约合今天的七寸左右,大约23.3厘米。
4、昳丽:光艳美丽。
5、朝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
服,穿戴。
6、窥镜:照镜子。
7、孰与:和……比(那一个更)。
表示比较。
8、及:比得上。
9、不自信:不相信自己。
10、旦日:明日,第二天。
11、明日:第二天。
12、孰:同“熟”,仔细。
13、弗如远甚:远远地不如。
弗:不。
14、寝:躺,卧。
15、美:以……为美,认为……美。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16、私:偏爱。
邹忌讽齐王纳谏重点复习
![邹忌讽齐王纳谏重点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174b1b1390c69ec3d4bb7508.png)
D.邹忌敢于直言进谏,这是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根本原因。
24.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B
)(3分)
A.本文记叙了战国初期邹忌劝谏齐王采纳群言,使齐王广开言路、 修明政治的故事。 B.妻、妾、客三者在回答邹忌与徐公谁美的问题上,都是由衷赞 美,语气也一致。 C.齐王纳谏,颁布政令,并取得巨大成效,这表明他是个善于听 取不同意见的君主。 D.邹忌劝谏齐王讲究策略,以切身经历设喻,由己及君,由家到 国,道理由浅入深。 25.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3分) A.邹忌面对妻、妾、客的赞美,没有沾沾自喜,而是冷静思考, 由己及君,现身说法,劝说齐王除蔽纳谏。 B.齐威王的可贵之处在于有自知之明,能广开言路,博采众议, 使齐国在内政治清明,在外“战胜于朝廷”。 C.讽喻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色。文章用邹忌与徐公比美设喻,从 家事到国事,以小见大,由浅入深,说服力强。 D.本文剪裁巧妙,详略得当。开头详写比美,为下文做充分的铺 垫,突出了进谏的作用和纳谏的效果。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孰视之 (2)臣之妻私臣 (3)时时而间进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邹忌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徐公美。 (2)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热闹。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C ) A.于是入朝见威王 朝而往,暮而归 B.皆以美于徐公 蒙辞以军中多务 C.能谤讥于市朝 骈死于槽枥之间 D.时时而间进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4.用“/”线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3分) 今 齐 地 方 千 里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5分) ⑴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了。 ⑵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邹忌讽齐王纳谏》_复习资料
![《邹忌讽齐王纳谏》_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b9600c1a52ea551810a68797.png)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资料一、文学常识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齐策》,《战国策》是战国时期各种史料的汇编,西汉刘向编订为33篇,着重记录了战国时期一些谋臣策士的言论和谋略。
《战国策》是一部先秦历史文献,杂记东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之事。
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记事约二百四十年(前460—前220)。
此书还有《国事》《国策》《事语》《短长》《长书》《修书》等名称。
原著者名字不可考,后经汉代刘向整理,定名《战国策》,沿用至今。
这部书的内容是记载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有关的谋议或辞说。
《战国策》所记人物是复杂的,有纵横家,如苏秦;有义士,如鲁仲连、唐雎、颜;有不怕死的勇士,如荆轲、聂政。
这些人物形象逼真,刻画得栩栩如生。
《战国策》的文章长于说事,无论个人陈述或双方辩论,都喜欢渲染夸大,充分发挥,畅所欲言,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此外,描写人物形象极为生动,而且善于运用巧妙生动的比喻,通过有趣的寓言故事,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二、重点词义(一)通假字孰视之孰同“熟”,仔细(二)古今异义字①古今地方千里古义:方圆,纵横今义:地理区域(三)一词多义朝①朝服衣冠早晨②能谤讥于市朝朝廷③皆朝于齐朝拜之①齐国之美丽者也的②孰视之他,代指徐公③暮寝而思之这件事,指妻妾客说自己比徐公美这件事④吾妻之美我者取消句子独立性于①欲有求于我也对,向②皆以美于徐公比③能谤讥于市朝在④皆朝于齐到孰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谁②孰视之仔细、周详美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以……为美②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漂亮、好看私①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偏爱②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私情(三)词类活用① 服衣冠名词作动词,穿戴②王之蔽甚矣受蒙蔽③吾妻之美我者认为……美④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四)重要实词邹忌修八尺有余(长:这里指身高)形貌昳丽(光彩美丽)朝服衣冠(穿、戴)窥镜(察看)旦日(第二天)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不如,比不上)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表比较,意思是“与……比谁更……”)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偏爱)吾妻之美我者(认为……美)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的确,实在)王之蔽甚矣(受蒙蔽)今齐地方千里(土地,方圆)宫妇左右莫不私王(侍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没有谁)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指责)能谤讥于市朝(指责,讽刺。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复习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0f29863ff111f18583d05a9d.png)
九下第六单元文言文复习22、《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学常识填空:本文选自《________》,《战国策》又称《________》,它是一部________体历史散文集,是战国时游说之士的谋策和言论的汇编.经_____(朝代)的_____整理后,共_____策,_____篇。
二、文言知识积累:1、分析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①朝服衣冠(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③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④闻寡人之耳者( )2、指出通假字并解释:①邹忌修八尺有余。
_______________ ②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__________③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__________________3、解释成语,然后写出和它意义相反的一个成语,并解释:门庭若市①意义:__________________②反义成语:___________,意义:__________________4.写出划横线词语的古义。
(1)今齐地方千里古义:今义:某一区域(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古义:今义:左和右两方面;表示概数,跟“上下”相同。
(3)邹忌讽齐王纳谏。
古义:今义:用含蓄的话指责或劝告。
(4)能谤讥于市朝。
古义:今义:诽谤、讥讽,贬义词5、一词多义:(1)"孰"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②孰视之()(2)"美" ①吾妻之美我者()②我孰与城北徐公美()(3)“私”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②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4)“朝”①朝服衣冠( ) ②皆朝于齐()③相如每朝时常称病()④于是入朝见威王()(5)“而”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②窥镜而自视()③暮寝而思之()④时时而间进()⑤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6)“间”①时时而间进()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7)“之”①王之蔽甚矣()②吾妻之美我者()③暮寝而思之()④能面刺寡人之过者()⑤数月之后()⑥何陋之有()⑦居庙堂之高()⑧鸣之而不能通其意()⑨辍耕之垄上()(8)"虽 " ①虽欲言,无可进者()②虽然,公输班为我为云梯()(9)"于 " ①皆朝于齐()②此所谓战胜于朝廷()③欲有求于我()④皆以美于徐公()(10)"及 " ①徐公何能及君也?()②及郡下,诣太守()(11)“修”①邹忌修八尺有余()②乃重修岳阳楼()③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④雨村便急忙修书()(12)“诚”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②帝感其诚()③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④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资料一、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战国策》或《战国策•齐策一》,文章题目中“讽”意思是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用含蓄的话劝说或指责)。
纳,接受。
2、《战国策》是战国时代国别史汇编,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
又称《国策》、《国事》,由汉代刘向编订的,共33篇,二、正音。
邹(zāu)忌昳(yì)丽朝(zhāo)服衣冠(guān)窥(kuī)镜期(jī)年朝(cháo)于齐间(jiàn)进三、解释下列实词。
1、邹忌修八尺修:长,此处指身高。
2、形貌昳丽昳丽:光艳美丽3、朝服衣冠服:穿戴。
4、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谁,哪一个5、旦日:明天,这里指第二天6、孰视:仔细地看。
孰,仔细。
7、私我也私:偏爱。
8、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诚:实在,的确。
9、今齐地方千里方:方圆。
10、王之蔽甚矣蔽:受蒙蔽。
11、王曰:“善。
”善:好,对。
12、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刺:指责)13、能谤讥于市朝谤:指责别人过错讥:讽刺市朝:公共场合14、时时而间进(时时:有时候,隔些时候。
间:间或,偶尔。
)15、上书谏寡人者(书:信函,亦泛指文书、文件。
这里指奏章。
寡人:君王自称)16、期年之后(期,一周年叫期年;一整月叫期月)17、皆以美于徐公以:以为,认为18、皆朝于齐(朝:朝见,朝拜)19、徐公何能及君也及:赶上,比得上。
19、朝服衣冠,窥镜(窥镜:照镜子)20、美我者:以……为美,称赞,赞美。
认为我美。
21、寝:睡觉。
四、古今异义词1、今齐地方千里地方:古义:土地方圆今义:名词,地点,处所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左右:古义:国君近旁的近臣今义:方位词3、明日,徐公来明日:古义:第二天今义:今天的下一天4、能谤讥于市朝谤讥:古义:指责,劝谏(中性词)今义:诽谤,讥讽(贬义词)5、窥镜而自视窥:古义:照今义:偷偷地看6、暮寝而思之寝:古义:躺而不睡今义:睡觉地方五、词类活用1、邹忌修八尺有余修:长,这里指身高2、朝服衣冠朝:名词作状语,在早晨服:名词用作动词,穿戴3、私我也私:形容词用作动词,偏爱4、王之蔽甚矣蔽:受蒙蔽,这里的意思是因受蒙蔽而不明。
或:(受)蒙蔽5、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6、吾妻之美我者美: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美,认为……美7、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用作状语,当面六、一词多义1、修乃重修岳阳楼(兴建,建造)雨村便急忙修书(撰写)邹忌修八尺有余(长,高)2、朝A皆朝于齐朝拜B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C、朝服衣冠早晨(zhāo)3、孰A我与城北徐公孰美(代词,谁)B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同“熟”,仔细。
)4、诚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的确)帝感其诚(诚心、诚意)七、通假字1、孰视之“孰”通“熟”,仔细。
八、重点语句翻译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大小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译: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3、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译: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一个美?4、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能在公众场所批评议论我的缺点,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到下等奖赏。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译:这就是在朝廷上战胜(别国)九、成语门庭若市:形容家里人来人往,热闹得跟市集一样。
意思是门前和庭院里如同集市。
文中形容进谏的人很多。
现形容来客众多,非常热闹。
狐假虎威、画蛇添足、鹬蚌相争十、对联①邹忌设喻讽谏以小见大威王悬赏纳言战胜于朝②邹忌巧言善辩进言委婉威王悬赏纳谏从谏如流③思君王治乱邹忌推己及人勇纳谏谋社稷安危威王虚怀若谷勤纳言④只知偏信言路窄善于兼听眼界宽⑤勤思方知言中弊善想才晓智叟不智十一、文章主旨:本文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
告诉人们一个国家只有兴利除弊,才能富强。
十二:段落大意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
第二部分(第2段),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
第三部分(第3、4段),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十三:问答题1、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答:围绕“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来答。
示例: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能正视自己。
2、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答:因为齐王身边的人阿谀奉承(私王、畏王、有求于王),不可能听到真实的情况。
意对即可。
3、“王曰‘善’。
”请你结合文意品析“善”字的表达作用。
答:一是说明邹忌艺术的进谏,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是说明齐威王善于纳谏4、揣摩“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说说这段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活动,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人物的活动分为三个层次。
邹忌对徐公“孰视之”,表明他的认真,也表明了徐公的美;“窥镜而自视”是为了作比较,显示出邹忌虽不自信但也不轻信;“暮寝而思之”则表明他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
5、齐威王下令后,进谏者由“门庭若市”到“时时而渐进”,再到“无可进者”,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答:齐王纳谏后,朝政的弊端越来越少。
或齐王纳谏后,需要改进的地方越来越少。
两个要点:一是齐王纳谏,一是朝政的弊端或需要改进的地方越来越少。
后一点答“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之类,也给满分。
6、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答:这篇课文在写作上采用设喻说理的方法。
7、“王”下令是受了谁的启发?他颁布了什么命令?他为什么要颁布这一道命令?答:受了邹忌的启发;“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让人们敢于说真话,实现剤国治国安民、繁荣富强。
8、“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说明了什么问题?答:说明在此之前,齐国的朝政等方面确实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9、“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中的“此”指代什么?“战胜于朝廷”的意思是什么?答:“此”指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这种情况。
“战胜于朝廷”是指内政修明,不必用兵就能使别的国家畏服。
10、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本文中的邹忌的忠言并不逆耳,齐威王痛快地接受了。
请问那句俗语是不是错了?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答:那句俗语没有错。
我们可以有新的理解。
劝诫别人要看对象,有人适合听顺耳之言,有人则非逆耳之言不起作用,但在多数情况下,我们一定要讲究劝诫方式。
既然是给别人提建议或意见,又希望被别人接受,最好选择一种让人愉快的方式,因而忠言未必逆耳。
11、邹忌善于进谏,齐王虚心纳谏。
请借用《出师表》中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齐王的行为。
答:察纳雅言(开张圣听咨诹善道)12、邹忌劝谏齐王的策略,高明在哪里?答:高明在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齐王,使他乐于接受(或高明在现身说法,使齐王容易接受)。
13、请简要分析文中两个人物的形象特点。
答:A邹忌:能在一片赞扬声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发现问题,进行分析思索,寻找原因,求得真理;同时作为齐国大夫,他有在政治上帮助威王除弊革新的责任感,敢于大胆地坚持真理,讽劝威王;有善于运用能启发人、使人容易接受的方式,摆事实,讲道理,说服对方。
B、齐威王:在本文他是一个心胸宽阔,气度宏大,知错能改的贤明君主。
他能从谏如流,付诸行动,除了与邹忌善讽有关之外,更重要的是他自己有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迫切愿望和巨大的决心。
14、你认为这篇文章表达了怎样的主题?答:本文记叙了战国时齐国政治家邹忌讽谏齐威王纳谏的故事,说明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要一味喜欢听奉承话。
做国君的更要虚心纳谏,才能使政治修明,国家得到治理。
16、仔细阅读课文,说说作者是如何通过比喻、类比来说理的。
答:课文先写比美的事情,以比美为后面的进谏除蔽作铺垫,小中确实可以包含着大。
比美这件生活小事同国家大事之间,在“受蔽”这一点上,有相似之处,可供类比。
作者把两件事巧妙地联系起来,能收到很好的说服效果。
18、针对邹忌“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的问题,妻、妾、客的回答有什么异同?试结合具体的语句分析说明不同在哪里答:相同的是都赞扬了邹忌比徐公美;妻子“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这是热情地赞扬邹忌的“美甚”,反映了妻对夫的偏爱;妾在家中的地位卑微,因为怕,所以不得不敷衍地说一句“徐公何能及君也”,这比妻的赞美差多了;客的回答是:“徐公不若君之美也”,用陈述句,比妾的反问句,语气更轻了,这是因为他的主要目的是有事相求。
19、“朝服衣冠,窥镜,问妻”这三个行动表现出邹忌什么样的心态?答:自觉其美,颇有炫耀之意,20、“复问其妾,再问来客”等行动表现了邹忌什么样的心理?答:其妻的过分赞美之词和徐公是齐国著称的美男子这一客观事实,使他反而不敢自信,说明他尚有自知之明;于是有“复问其妾,再问来客”等行为.这正是他很想胜过徐公,又怀疑不如徐公的心理.21.当徐公来时,邹忌当面孰视之,发现不如徐公美,还不甘心,又窥镜自照来比较,更觉得弗如远甚,这表现了邹忌什么样的精神?答:不肯盲目自信,事必躬亲考察的求实精神.22、本文在刻画人物形象上采取了哪些方法?运用这些方法有什么好处?答:细节描写、对话描写、心理描写。
有力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23、邹忌是怎样说服齐王的?答:一.以切身经历设喻,指出妻,妾,客美我的不同原因是私臣,畏臣,有求于臣. 二。
把家事同国事类比.拿齐王的地位同自己做比较,指出”宫妇左右……有求于王”最后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使齐王接受纳谏.)24、本文说明了什么道理?答:国君必须广泛听取人们的意见,这样才能革除弊端,振兴国家。
25、从邹忌与徐公比美的整个过程,我们可以看出邹忌是什么样的的一个人?答:注重调查研究,实事求是能够正确对待自己,也能够正确对待别人,不偏听偏信,有自知之明。
26、结合实际,谈谈本文的现实意义?答: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每个人都有缺点,要经常听取他人的批评,及时改正缺点错误,这样才能不断进步十四、开放性试题1、请就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内容或写法写一段评注性的文字。
答:能围绕内容或写法的某一方面进行评述,言之成理即可,鼓励有创见的表述。
示例,内容方面:邹忌能以自身为例,由家事巧妙地联系到国事,讽劝齐王纳谏除蔽;写法方面:把家事和国事进行类比,推己及人,以此达到讽劝的目的。
2、威王一“善”,政局迥异,初时“门庭若市”,后来“无可进者”,请根据“无可进者”写出“门庭若市”的反义成语。
“门庭若市”体现了威王的“广开言路”,在我们学过的古文中,还有哪一篇文章也提到了“广开言路”的问题?答:“门可罗雀”或“门庭冷落”《出师表》3、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