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_闲居赋_看潘岳仕与隐的矛盾_兼论潘岳的人生悲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潘岳是西晋时期一个颇有影响的代表诗人, 也是一 《 个历代颇受争议的文人。 金代元好问在 论诗绝句》 其六 “ 中曾评道: 心画心声总失真, 文章宁复见为人。 高情千 ” 古闲居赋, 争信安仁拜路尘。 一方面对《 闲居赋》 赞赏有 嘉, 一方面又对其人格不屑一顾, 更对这二者的矛盾扼 腕不已。 于是许多人认为这是一种矫饰, 当代学者叶嘉 “ 莹就曾评其诗文道: 潘岳所写的既不是自己的真心话, ” 怎么能写出好作品? 细读《 闲居赋》 , 尽管潘岳高蹈出世 情怀, 但也不难发现他内心对仕与隐的矛盾, 这才是作 品中真实的潘岳, 因而 《 闲居赋 》 并不是一种失真与矫 饰, 也不可全视为 “ 高情 ” , 它只是作者内心情感的自然 流露, 与其 “ 拜路尘 ” 之举并无必然的联系。 后来的潘岳 在仕与隐中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 从而在西晋这样一 个政治黑暗的时代中, 酿造了人生的悲剧、 人性的悲剧。 《 》 一、闲居赋 中仕与隐的矛盾 《 闲居赋 》 一开始写道 “ 岳尝读 《 汲黯传 》 , 至司马安 四至九卿, 而良史书之, 题以巧宦之目, 未曾不慨然废书 ” “ 而叹也曰: 嗟乎! 巧诚有之, 拙亦宜然。 巧” 显然不是通 过正当的途径得到官位, 而是用虚浮不实的方法, 靠虚 伪、 欺骗等来升官进爵, 在这儿, 潘岳对汉代司马安的巧 宦叹息不已, 表现自己安于“ 拙” , 这比谢灵运“ 进德智所 拙, 退耕力不任 ” 的牢骚似更显高洁, 令人倍感亲切。 然 而接下来他却反复对自己的“ 拙” 加以自嘲“ 自弱冠涉于 知命之年, 八徙官而一进阶, 再免, 一除名, 一不拜职, 迁 者三而已矣。 虽通塞有遇, 抑亦拙之效也。 昔通人和长舆 各方面得到表现。 《 战国策 》 一书, 许多文章都已成为出色的人物传 记, 作者依据真实情况, 运用不同的艺术手法, 写出了 人物的真实情感和独特个性, 荆轲沉着、 机智、 倔强而 又带点冷漠; 聂政纯孝、 仁厚、 爽直而又勇于决断; 冯谖 有远见、 有魄力、 敢作敢为;邹忌聪明、 精细、 善于推理
!!!!!!!!!!!!!!!!!!!!!!!!!!!!!!!!!!!!!!!!!!!!!!!!!!!!!!!!!!!!!!!
参考文献: $ ! % 袁行霈 & 中国文学史 $ ’ %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
人相救才得免死, 但被除名, 不久后除长安令, 迁博士, 举家西征, 又因母病而去官免, 经历了仕途坎坷, 生死 之险后, 产生归隐之心, 高蹈闲居之意也很自然。 在中 国历史上, 归隐田园而求得心神悠然的欲念, 往往是作 为一种心理调节的结果回荡在士人心中, 他们被仕途 挣扎的苦痛烦恼所折磨, 在进仕无路的无可奈何的惆 怅中唯有选择归隐田园以独善其身。 于是, 田园的宁 静, 山川的悠远, 自然成了他们心所向往的对象。 潘岳 “ “ 在《 闲居赋 》 中写道: 身齐逸民, 名缀下士 ” , 仰众妙而 绝思, 终优游以养拙 ” , 序言中言 “ 览止足之分, 庶浮云 之志 ” , 企求隐逸的表述, 如果联系这种刻骨铭心的痛 苦, 绝不能纯以矫饰观之。 王瑶先生曾谈到 “ 魏晋时期, 我们也只能说诗文中的思想和作者的平生行为大半不 符合, 单若此便断定他们做文章时是故意说谎话却也 不见得 ” 。 应该说, 潘岳作 《 闲居赋 》 是真实心理的流露。 他的希企隐逸与对仕名的躁进形成矛盾, 其隐逸注定 是不能付诸实践的, 这就为他的人生悲剧、 人格悲剧埋 下了隐患。 二、 潘岳人生悲剧的成因 潘岳后来紧紧依附贾氏集团, 成为其帮凶, 为人格 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 前人在论述其悲剧时多重其 个性, 但其实这种悲剧应该是时代、 思想潮流与个性性 格交互作用的结果, 忽略一方都将失之偏颇。 潘岳生活的晋朝虽获得了短暂的统一, 武帝时相 对太平, 但到惠帝即位, 则是战乱频起, 杨骏、 贾后、 赵 王伦相继执政, 终至八王之乱。 在兵戎倾轧中, 文士们 不能单纯地只忠于皇室, 更需要在权臣中寻找依附的 目标, 但在这种外戚执政的黑暗混乱的政治中, 正直的 君主与忠臣往往不可能存在, 只能是成者为王败者寇。 潘岳先依附杨骏, 杨骏 “ 多树亲党, 皆领禁兵, 于是公室 ( 《 ) 怨望, 天下愤然 ” 晋书・杨骏传 》 。 杨骏被贾后所杀, 潘岳也险遭不测。 后又依附贾氏, 贾后先诏楚王废 “ 三 ” 又使计诛楚王, 后竟废黜太子并将其推杀。 赵王伦 公 , 之乱中, 贾后被诛, 潘岳也为孙秀所诬杀。 赵王伦执政 又怎样呢? 他独掌大权, 犹有不足, 竟至 “ 矫作禅让之 “ ( 《 ) 诏” 僭帝即位 ” 晋书・赵王伦传 》 。 从这三个权臣身 上我们对当时的政治可窥见一斑, 无论他们依附于谁, 都不会代表正义, 权臣们个个尔虞我诈, 利欲薰心, 为 达目的不择手段, 而选择出仕就不得不巴结依附权臣, 这样他们的谄媚之态就不难理解了。 尽管如此, 他们还 是免不了丧命的悲剧, 潘岳只是其中一个政治的牺牲 品。 张华、 陆机、 陆云、 欧阳建、 嵇绍、 阮修、 杜育、 嵇含、 刘琨、 卢谌等均死于非命,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另外, 当时统治者倡导承平受命, 思想上“ 任自 “ “ 然” , 认为 “ 称情即自然 ” 富贵, 天地之情 ” 燕婉娱心, ( 荣华悦志, 服飨滋味 ” 皆“ 天理自然 ” 向秀语 ) , 引导士 人无所顾忌地追逐功名利禄。 这时士人追求的不是隐 逸出世, 而是仕进求富贵, 他们的主要人生在官场上, 在世乱中知进不知退, 希望不断加官进爵。 潘岳富时, ( 《 ) 其母劝其知足, 而“ 岳终不能改 ” 晋书・潘岳传 》 , 这 也并非特例。 其他如张华晚年, 其子劝其退位, 说要 “ 静 ( 《 ) 以待之, 以候天命 ” 晋书・张华传 》 。 顾荣、 戴若思看 ・!"#・
到天下将乱, 劝陆机还吴, 陆机不从。 这种处世态度必 然使他们依附谄媚权贵, 丧失人格。 陆机、 邹捷参与赵 ) 王伦篡逆, 为其写禅文 ( 见《 晋书・邹湛传 》 , 赵王伦篡 位, 乐广奉玺绶劝进, 如此看来, 士无特操是西晋后期 士人心态的普遍现象。 文人之企求入仕, 本也无可厚非, 中国文人有一种 政治中心主义的文化心理, 在文人心中, 对个人荣名利 禄的追求同匡济天下的政治抱负是一体并存的, 可以 说历代文人之依附大官, 干谒贵戚, 可谓从未断绝。 而 潘岳之贻讥后世, 只在于其谄媚过甚, 又为声名狼藉的 贾氏之帮凶, 丧失了人格的独立, 终至堕落。 这又是与 《 其性格密不可分的。 晋书・潘岳传 》 载其 “ 性轻躁, 趋 ” 势利。 幼年时便“ 总角辩惠, 文藻清艳, 乡邑称为奇 ” ( 《 ) 童。 文选・藉田赋 》 注引臧荣绪 《 晋书 》 , 十二岁 “ 获 “ “ 见于父友东武戴侯杨君 ” 并申之以婚姻 ” 才名冠世, ( ) 为众所嫉 ” 见《 晋书・潘岳传 》 。 这种虚荣心与成就感 的高度满足, 就更是助长其自大之习, 他对孙秀 “ 不以 ” “ ” 人遇之 的挞辱实际上就是其 人上人 之恶劣作风的 表现。 但现实的仕途又并没有想象中的平坦, 这时他的 《 躁进之心就会使其不时发以牢骚之言。 在 河阳县作 》 “ 二首中曾言 “ 谁谓邑宰轻 ” 岂敢陋微官 ” , 但《 河阳前庭 安石榴赋》 中则又坦言“ 位莫轻于宰邑, 馆莫陋于河 阳” , 这就可以看出他对小官是不满足的, 就更不会安 于闲居, 从对 《 闲居赋 》 的分析中我们已见出这种希企 隐逸只是一种内心的调解, 一种无可奈何的自我安慰 罢了。 因而当他因贾充之门客故吏重新得到吸纳和引 重时, 便死死抓住这根“ 救命草” , 在政治污浊的时代中, 他的望尘而拜之谦卑, 人格独立的沦丧便在所难免了。 元好问以潘岳一生的行为来评价其文其人, 强调 言为心声, 这固然可贵, 但人的心理世界总是复杂而微 “ 妙的。 韦勒克・沃伦曾指出: 那种认为艺术纯粹是自 我表现, 是个人情感和经验的再现的观点显然是错误 “ 的” , 与其说, 文学作品体现一个作家的实际生活, 不 ” 如说它体现作家的梦。 在上面的分析中, 我们也可以 看出, 潘岳的希企隐逸也仅是一种理想, 一个 “ 梦” 而 已, 他本身躁进的性格受政治污浊、 士人竞相争名夺利 的时代土壤的催发, 终至个性的扭曲, 这正是潘岳的悲 剧所在。
)//1

第 ・ 期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总第 1/ 期
5674839 6: ;3<=738 >4?38 @6A3B<6839 A69盾
—— — 兼论潘岳的人生悲剧
何雪群
(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 四川 南充 "-,///)
$ 摘要 % 西晋文人潘岳热衷功名, 对权贵甚至 “ 望尘而拜” , 但在其作品《 闲居赋 》 中却又高蹈出世情 怀, 人与文看似矛盾。 其实, 只要我们细读 《 闲居赋 》 , 仍然能在作品中看到潘岳对仕与隐的 矛盾, 其文也并非矫饰。 而其人生悲剧的酿成是黑暗的政治使然, 也是当时思想主潮和他 的个人性格共同作用的结果。 《 $ 关键词 % 潘岳; 闲居赋》 ; 仕与隐; 人生悲剧 $ 中图分类号 % ()))& * $ 文献标识码 % + $ 文章编号 % !",- . //*" 0 )//1 2 /- . /!"# . /) 之论余也, 固谓‘ 拙于用多’ 。 称多者, 吾岂敢; 言拙, 则信 而有征。 方今俊乂在官, 百工惟时, 拙者可以绝意乎宠荣 之事矣。 ……孝乎惟孝, 友于兄弟, 此亦拙者之为政也。 《 》 乃作 闲居赋 以歌事遂情焉。 其辞曰: ……有道吾不仕, 无道吾不愚。 何巧智之不足, 而拙艰之有余也! ……退求 已而自省, 信用薄而才劣。 奉周任之格言, 敢陈力而就 列。 几陋身之不保, 而奚拟乎明哲, 仰众妙而绝思, 终优 游以养拙。 从他对拙的自叙中, 可以看到他反复申述的 是自己拙于做官, 官运太差, 在历举了庭园之美、 闲居之 乐而且高唱“ 顿足起舞, 抗音高歌, 人生安乐, 孰知其他” 的当口, 继而还是突如其来地落笔到 “ 退求己而自省 ” 。 因而与其说《 闲居赋》 是他绝意宠辱的宣言书, 不如说是 他对几十年人生经历的总结后对“ 拙” 与“ 巧” 的反省, 这 正可以看出潘岳内心深处对做官的依依不舍。 尽管如 此, 我们也不容怀疑《 闲居赋》 确实包含着潘岳的人生理 想, 他那对隐逸与宁静的渴望虽与对仕名的依恋构成了 内在矛盾, 但他的渴求归隐亦并非矫饰与虚伪。 他先回 顾了自己大半生的经历, 进而总结到 “ 自弱冠涉于知命 之年, 八徙官而一进阶, 再免, 一除名, 一不拜职, 迁者三 ” 而已矣。 这发自肺腑之言无疑融入了其郁郁不得志的 苦闷痛苦之情。 潘岳幼时即以奇童和美男子闻名, 但仕 途确栖迟蹭蹬, 从举秀才为郎, 先在洛阳为掾十余年, 再 出任河阳与怀县, 复入尚书郎等职, 不久又免职居闲。 到 惠帝期间, 杨骏辅政, 高选吏佐, 引( 潘) 岳为太傅主簿, 但不到一年, 杨骏被贾氏集团所诛, 僚佐从坐, 潘岳赖友 等等。 这些历史人物, 两千余年来, 仍历历在目, 广为流 传。 由此可见, 其人物的描写手法, 确实达到了较高水平。
参考文献: $ ! % 叶嘉莹 & 汉魏六朝诗讲录 $ ’ % & 石家庄: 河北教育 出版社( !))"& $ * % 王瑶 & 中古文学史论 $ ’ % &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 !)+,& $ - % 勒内・韦勒克, 奥斯丁・沃伦 & 文学理论 $ ’ % & 南 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