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疾病诊疗标准

合集下载

骨科常见疾病的诊疗规范指南规范.doc

骨科常见疾病的诊疗规范指南规范.doc

骨科常见疾病的诊疗指南第一节儿童肱骨髁上骨【概述】肱骨髁上骨折是最常见的儿童肘部骨折,约占全部肘关节损伤的50% ~ 70%,常见于3一10岁的儿童,以5 ~7岁的男孩最多见,肱骨髁上骨折多发生在手的非优势侧。

早期处理不当可致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导致Volkmann挛缩,造成终身残疾。

骨折畸形愈合形成肘内翻,影响患儿的肘关节外观,需行截骨术矫正畸形。

因此,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肘部的严重损伤。

【影像检查】肱骨髁上骨折的诊断以普通X线片检查为主。

因肘关节肿胀和疼痛,不能完全伸直肘关节,拍标准的肘关节正侧位片困难。

怀疑肱骨髁上骨折时应拍肱骨远端正侧位片。

若怀疑无移位或轻度移位骨折而正侧位片未发现骨折线,应拍斜位片。

建议术前加照对侧肘关节,对于粉碎性骨折和陈旧性骨折常规行CT检查。

【分类】根据远端骨折块移位方向,可分为伸直型与屈曲型骨折。

远端骨折块向后上移位者为伸直型骨折,向前上移位则为屈曲型骨折;伸直型骨折又可细分为伸直尺偏型(远端向尺侧移位);伸直桡偏型(远端向桡侧移位)。

伸直尺偏型多见(75 % ),可能与肌肉轴线偏内侧和受伤时多处于伸肘、前臂旋前位有关,易合并肘内翻。

伸直桡偏型虽仅占伸直型骨折的25 %,但易伴发血管、神经损伤。

Gartland依据骨折块移位程度,将伸直型骨折细分为三型:1、I型骨折无移位;2、Ⅱ型仅一侧皮质断裂,通常后侧皮质保持完整,骨折断端有成角畸形。

3、Ⅱ型前后侧皮质均断裂,骨折断端完全移位。

【诊断】严重移位骨折容易诊断,但要注意有无其他伴发骨折和神经血管损伤。

约5%的患儿同时伴发同侧其他骨折(通常为桡骨远端骨折)。

因而对诊断肱骨髁上骨折的患儿,应作详细检查,以免漏诊。

查体可见肘关节肿胀,髁上处有环形压痛,肘伸屈时可及异常活动。

肿胀严重者,肘后三点触摸不清。

检查时应注意有无合并神经血管损伤,并详细记录。

早期检查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这是由肱动脉被骨折近端前侧皮质压迫绷紧所致。

骨科常见病诊疗规范

骨科常见病诊疗规范

骨科常见病诊疗规范股骨骨折【病史采集】1. 24小时内必须完成病史采集。

2.内容必须包括外伤发生的时间、致伤因素、创伤机制、有无合并症、疼痛性质及程度、功能活动障碍情况、曾经经历的治疗经过及效果,过去有无类似病史。

【检查】1.必须及时完成体格检查(按照望、触、动、量程序)。

2.辅助检查:(1)摄伤侧X线片。

(2)血常规、血型及凝血四项检查。

老年病人查心电图、血糖。

【诊断】1.具有外伤史。

2.肢体疼痛,功能障碍。

3.骨折专有体征:畸形、骨擦感(音)、反常活动。

4.合并症体征。

5. X线片骨折征象。

【治疗原则】1.手法复位、外固定:选择石膏,滑动型骨牵引。

适应证:(1)儿童。

(2)病人体质差,不能耐受手术。

(3)骨折可疑,复查X线片前宜外固定。

2.急症手术适应证:(1)开放性骨折。

(2)伴有紧张神经、血管、肌肉损伤。

(3)合并其它重要脏器损伤,病人一般情况尚可,手术后有利于搬动。

3.择期手术适应证:(1)合并失代偿休克等极度衰竭的病人。

(2)没有急症手术客观条件。

(3)手法复位不克不及达到功能性复位或不克不及保持功能性复位。

(4)关节内骨折。

(5)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

(6)对儿童慎重考虑。

4.手术办法选择:(1)股骨粗隆间骨折:可选用DHS、“γ”钉、锁定板等。

(2)股骨干中段以上骨折:选用髓内针、钢板等。

(3)股骨干中段以下骨折:可选用钢板、交锁钉、锁定板等器械。

(4)股骨髁及髁上骨折:可选用“L”型钢板、“T”型钢板、DCS等。

5.辅助性治疗:(1)抗生素。

(2)抗休克:止痛、输血、补液。

(3)预防、防止并发症,老年患者术后及时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4)针对其它器官、组织损伤应用药物。

(5)物理治疗。

(6)功能锻炼可用辅助设备、器械。

【疗效标准】1.治愈:不扶拐行走三分钟、且不少于三十步。

2.未愈:未达到上述标准。

【出院标准】骨折功能复位,固定可靠,无近期并发症,可出院,门诊随访。

骨科常见疾病的诊疗规范指南规范.doc

骨科常见疾病的诊疗规范指南规范.doc

骨科常见疾病的诊疗指南第一节儿童肱骨髁上骨【概述】肱骨髁上骨折是最常见的儿童肘部骨折,约占全部肘关节损伤的50% ~ 70%,常见于3一10岁的儿童,以5 ~7岁的男孩最多见,肱骨髁上骨折多发生在手的非优势侧。

早期处理不当可致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导致Volkmann挛缩,造成终身残疾。

骨折畸形愈合形成肘内翻,影响患儿的肘关节外观,需行截骨术矫正畸形。

因此,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肘部的严重损伤。

【影像检查】肱骨髁上骨折的诊断以普通X线片检查为主。

因肘关节肿胀和疼痛,不能完全伸直肘关节,拍标准的肘关节正侧位片困难。

怀疑肱骨髁上骨折时应拍肱骨远端正侧位片。

若怀疑无移位或轻度移位骨折而正侧位片未发现骨折线,应拍斜位片。

建议术前加照对侧肘关节,对于粉碎性骨折和陈旧性骨折常规行CT检查。

【分类】根据远端骨折块移位方向,可分为伸直型与屈曲型骨折。

远端骨折块向后上移位者为伸直型骨折,向前上移位则为屈曲型骨折;伸直型骨折又可细分为伸直尺偏型(远端向尺侧移位);伸直桡偏型(远端向桡侧移位)。

伸直尺偏型多见(75 % ),可能与肌肉轴线偏内侧和受伤时多处于伸肘、前臂旋前位有关,易合并肘内翻。

伸直桡偏型虽仅占伸直型骨折的25 %,但易伴发血管、神经损伤。

Gartland依据骨折块移位程度,将伸直型骨折细分为三型:1、I型骨折无移位;2、Ⅱ型仅一侧皮质断裂,通常后侧皮质保持完整,骨折断端有成角畸形。

3、Ⅱ型前后侧皮质均断裂,骨折断端完全移位。

【诊断】严重移位骨折容易诊断,但要注意有无其他伴发骨折和神经血管损伤。

约5%的患儿同时伴发同侧其他骨折(通常为桡骨远端骨折)。

因而对诊断肱骨髁上骨折的患儿,应作详细检查,以免漏诊。

查体可见肘关节肿胀,髁上处有环形压痛,肘伸屈时可及异常活动。

肿胀严重者,肘后三点触摸不清。

检查时应注意有无合并神经血管损伤,并详细记录。

早期检查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这是由肱动脉被骨折近端前侧皮质压迫绷紧所致。

骨伤诊疗标准

骨伤诊疗标准

中医骨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中医骨伤科117个病证的病证名、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本标准适用于中医临床医疗疗效评定,中医科研、教学亦可参照使用。

2锁骨骨折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2.1诊断依据2.1.1有外伤史。

2.1.2多发于锁骨中1/3或中外1/3交界处。

2.1.3骨折局部肿胀压痛明显,有移位骨折可触及异常活动及骨擦音。

2.1.4X线摄片检查可确定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

2.2证候分类2.2.1青枝型骨折:多见于幼儿,骨折处形成向上弯曲的弓形。

2.2.2横断型骨折:多见成年人,骨折端可具有典型的重叠,近端向上后方移位,远端向下前方移位。

2.2.3粉碎型骨折:多为直接暴力引起,常于中1/3处有小骨片呈垂直移位。

2.3疗效评定2.3,1治愈:骨折对线对位满意,有连续性骨痂形成,断端无压痛,无冲击痛,功能恢复。

2.3.2好转:对位及对线尚可,或骨折对位不佳,但功能恢复尚好。

2.3.3未愈:骨折不愈合成局部明显畸形,功能障碍。

3肩胛骨骨折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3.1诊断依据3.1.1有外伤史。

3.1.2主要由直接暴力引起,常见肩胛体部骨折。

3.1.3肩胛部常有皮下瘀斑,疼痛,肩关节活动障碍,活动时疼痛加剧,不能充分外展。

3.1.4X线摄片检查可确定骨折类型及部位。

3.2证候分类3.2.1肩胛体骨折:肩胛部软组织肿胀明显,皮下瘀斑,压痛,活动受限,充分外展受限。

3.2.2肩胛冈骨折:局部肿胀,压痛,或可触及折端异常活动。

3.2.3肩胛颈骨折:多由间接外力所致。

无移位型:肩活动疼痛,肩部、腋窝有压痛。

移位型:肩外型变平,肩峰突出,锁骨下窝处饱满,呈固定畸形,从外向内顶压肱骨头可使疼痛加重。

3.2.4肩胛盂骨折:肩部肿胀,活动受限。

3.2.5肩峰骨折:肿胀,肩峰端压痛,外展上臂时疼痛加剧。

3.2.6喙突骨折:抗阻力内收肩及屈肘时疼痛加剧。

3.3疗效评定3.3.1治愈:骨折对位满意,骨折线模糊,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

骨科诊疗规范

骨科诊疗规范

1. 锁骨骨折常见骨折之一,约占全身骨折的5%左右,幼儿更多见。

【概述】按解剖部位分类:1。

内侧1/3骨折,由直接暴力引起,可以合并第1前肋骨折;2.中1/3骨折;3.外侧中1/3骨折。

大约80%的锁骨骨折发生在中1/3部位。

外侧锁骨骨折又可分两型:1无移位:喙锁韧带未断;2有移位:喙锁韧带已断。

【病史采集】1. 及时完成病史的采集,24小时内完成病历。

2. 内容应包括受伤的时间、机制、部位及伤后处理的经过。

【检查】1. 接诊后必须及时完成体格检查。

2. 尤其注意是否合并血气胸;锐利伤还应注意臂丛神经损伤及锁骨下血管的损伤。

3. 应摄锁骨X线片,如果体检怀疑胸腔损伤,应摄胸部X线片以利确诊。

4. 拟手术的病人行血常规、血型、出凝血时间检查。

【诊断】1. 临床表现(1)典型表现:有明确的外伤史,以间接暴力多见。

骨折部位肿胀、淤血、疼痛、患肩及上臂拒绝活动。

(2)查体:骨折部位肿胀、瘀血,外观可有凹陷畸形,可触及骨擦感,锁骨有叩痛。

幼儿可根据外伤史;检查时,头倾向患侧,下颏部转向健侧,从腋下托起或提拉上肢出现哭闹或痛苦面容,提示可能有骨折。

2.检查 X线片可显示锁骨骨折及其移位情况,对疑有喙锁韧带损伤者,可加拍对称持重时的X线判定,即双手持4Kg左右之重物呈垂直状态下拍双肩正位片。

如喙突与锁骨间距加大及骨折端移位程度加剧,则表明喙锁韧带断裂。

【治疗原则】1.内侧1/3骨折三角巾悬吊上肢4-6周。

2.中1/3骨折(1)儿童无移位骨折,用“8”字形绷带外层用宽胶布加固,固定3-4周。

(2)有移位者先行手法复位:然后做“8”字形绷带锁骨固定,固定时间为4-6周,老人、粉碎性骨折应延长固定期,疼痛消失,两上臂高举过头时不痛,并可摸到锁骨内侧亦有动作,说明骨折部位已有连接。

锁骨中1/3骨折不强调解剖复位,即使畸形愈合,亦不影响上肢功能、多次复位可产生骨不连接。

锁骨中段骨折手术指征为:1.开放性骨折;2.有血管神经损伤;3.骨不连接4.追求美观或早期活动要求手术治疗等情况。

骨科常见疾病的诊疗规范指南规范.doc

骨科常见疾病的诊疗规范指南规范.doc

骨科常见疾病的诊疗指南第一节儿童肱骨髁上骨【概述】肱骨髁上骨折是最常见的儿童肘部骨折,约占全部肘关节损伤的50% ~ 70%,常见于3一10岁的儿童,以5 ~7岁的男孩最多见,肱骨髁上骨折多发生在手的非优势侧。

早期处理不当可致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导致Volkmann挛缩,造成终身残疾。

骨折畸形愈合形成肘内翻,影响患儿的肘关节外观,需行截骨术矫正畸形。

因此,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肘部的严重损伤。

【影像检查】肱骨髁上骨折的诊断以普通X线片检查为主。

因肘关节肿胀和疼痛,不能完全伸直肘关节,拍标准的肘关节正侧位片困难。

怀疑肱骨髁上骨折时应拍肱骨远端正侧位片。

若怀疑无移位或轻度移位骨折而正侧位片未发现骨折线,应拍斜位片。

建议术前加照对侧肘关节,对于粉碎性骨折和陈旧性骨折常规行CT检查。

【分类】根据远端骨折块移位方向,可分为伸直型与屈曲型骨折。

远端骨折块向后上移位者为伸直型骨折,向前上移位则为屈曲型骨折;伸直型骨折又可细分为伸直尺偏型(远端向尺侧移位);伸直桡偏型(远端向桡侧移位)。

伸直尺偏型多见(75 % ),可能与肌肉轴线偏内侧和受伤时多处于伸肘、前臂旋前位有关,易合并肘内翻。

伸直桡偏型虽仅占伸直型骨折的25 %,但易伴发血管、神经损伤。

Gartland依据骨折块移位程度,将伸直型骨折细分为三型:1、I型骨折无移位;2、Ⅱ型仅一侧皮质断裂,通常后侧皮质保持完整,骨折断端有成角畸形。

3、Ⅱ型前后侧皮质均断裂,骨折断端完全移位。

【诊断】严重移位骨折容易诊断,但要注意有无其他伴发骨折和神经血管损伤。

约5%的患儿同时伴发同侧其他骨折(通常为桡骨远端骨折)。

因而对诊断肱骨髁上骨折的患儿,应作详细检查,以免漏诊。

查体可见肘关节肿胀,髁上处有环形压痛,肘伸屈时可及异常活动。

肿胀严重者,肘后三点触摸不清。

检查时应注意有无合并神经血管损伤,并详细记录。

早期检查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这是由肱动脉被骨折近端前侧皮质压迫绷紧所致。

3 骨科五种病诊疗规范

3 骨科五种病诊疗规范

颈椎病诊疗规范一、概述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椎间关节退变所致邻近组织受累而引起的相应症状及体征,是骨科常见病之一,约占成人病人中10~15%。

二、诊断标准(一)症状1、神经根型:颈肩痛,可放射至手指,手握功减弱,手指麻木,颈部活动受限。

2、脊髓型:患者先下肢发麻、发沉,行走困难,踏棉花感,继之出现上肢麻木、疼痛、手无力、胸腹束带感。

3、椎动脉型:眩晕、头痛、视力障碍、猝倒。

4、交感型:头痛或偏头痛,视力障碍,心血管异常表现,肢体发冷,多汗等。

5、混合型:两种以上症状。

(一)体征:1、神经根型:患侧上肢皮肤感觉异常,肌力减弱,腱反射改变,压头试验,上臂牵拉试验阳性。

2、脊髓型:下肢步态不稳,上、下肢腱反射亢进,出现病理反射,膑、踝阵挛,腹壁反射,提睾反射减弱或消失。

3、交感型:眼睑增大,心率增快,心律不齐,发汗障碍,可出现霍纳氏征阳性。

4、椎动脉型:颈部僵直,颈过伸时症状加重,听力、视力障碍。

5、混合型:两种以上体征。

(三)辅助检查:X线片、CT、MRI、腰椎穿刺等。

三、鉴别诊断胸廓出口综合症,脊髓空洞证,脊髓肿瘤,脊髓侧索硬化症,美尼尔氏病,脑动脉粥样硬化,神经官能症。

四、中医证型1、血瘀型;2、湿热型;3、风寒型;4、肾虚型。

五、治疗(一)中医治疗:1、辩证论治可服用颈椎Ⅰ、Ⅱ、Ⅲ号治疗。

1号组方:地龙、蜈蚣、全蝎、土鳖各50克,伸筋草、丹参、葛根、狗脊、党参各l00克,白芥子、鸡血藤各l50克,麻粉成蜜丸,每丸3.7克,每日2次,每次2丸。

Ⅱ号组方:白芍20克,甘草6克,葛根l0克,川断l0克,乳香10克,没药l0克,水煎服,日一付。

Ⅲ号组方:丹参12克,当归、赤芍各l0克,桃仁、红花、葛根各10克,水煎服,日一付。

(针对肝肾不足型增加归脾汤加熟地、狗脊、木瓜,灵仙)2、针灸:依经络取穴。

3、推拿按摩: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二)西医治疗:1、非甾体类药物及神经营养药物治疗。

2、牵引治疗:重量自小至大,一般14次为一疗程。

骨科常见病诊疗规范

骨科常见病诊疗规范

骨科常见病诊疗规范骨科常见病诊疗规范股骨骨折[病史采集】1.24小时内会须完成柄史采集.2..过去有无类似病史.【检査】1.必须及时完成体格检査(按熙望、触、动、量程序).2.辅助检査:(1)摄伤侧X线片.<2)血常规、血型及缺血四顼检査,老年病人査心电图、血糖:【诊断】1.具有外伤史.2.肢体疼翘,功能祢周•3.骨折专有体征,畸形、骨擦感(音),反常活动.4.合并症体征.5.K线片骨折征象:[治疗額则11.手法复位、外闹定:选择石膏,滑动型骨牵引.适魔证:(1)儿童,<2)病人体质差.不能耐受手术.(3>骨折可段,复査X线片前宜外尻定・2.急雅手术适应iE<1)开放性骨折.(2)伴有車要神经、血管、肌肉损伤.(3)仑并其它車要脏器损伤.病人一般情况尚可.手术后有利F搬动:3.择期手术适应iE(1)合并失代偿休克等极度衰竭的病人。

(2)没有急雅手术客观条件.(3)手法复位不能达到功能性負位或不能维持功能性复位.(4)关节内骨折.(5)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6)对儿童慎重:考虑。

I.手术方法选择:(1)股骨粗隆间特折:可选用DHS、"丫”钉、锁定板等.(2)股骨干中段以上骨折:选用88内针、钢板等,(3)股骨干中段以下骨折:可选用钢板、交後钉、镜定板等器械,(4)股骨般及躲上骨折:可选用“L”型钢板、"T”型钢板.DCS等.5.辅助性治疗,(1)抗生素:抗休克:止孤输血、补液•⑵(3)预防、防止并发雅.老年思者术后及时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胶深静脉血栓形成;(4)针对其它器盲、组织损伤应用药物.(5)物理治疗,(6)功能锻炼可用辅助设备、器械;[疗效标准】1.治愈:不扶拐行走三分钟、且不少于三十步.2.未念:未达到上述标准.【岀院标准】骨折功能豆位.固定可靠.无近期并发珥可出院,门诊随访.颈椎病颈椎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其址发病理改変索及其周同组织结构(神经根,肯88、椎动脉、交感神约等),出现相成的临床表现为颈椎病,【病史釆集11.年龄:多发生于10岁以上.2.拓史:缓慢,罪状时轻时重.反复发作.3.症状,头、颈、启疼痛:上陂放射性麻木或疼痛:下液乏力,行走不毯,大小便功能失常:体位性眩呆或瞥有猝倒发作;眼花、耳鸣、心动过速或心前区疼痛,【体格检査】1.颈、用部压痛点.2.压颈成騒或臀从牵拉眺阳性;3.旋扬试验阳性.4.四肢肌力减退.処干感觉平面障码.5.病理神经反射征阳性:霍氏征.巴氏征.6.四肢肌张力増高.腱反射亢进.【辅助检査】摄颈部X光片,CT, MR:、肌炬图、椎动脉造#等.[诊断和鉴别诊断】1.,般原则:<1)临床雅状与影像学表现一致可确诊.<2)有矣型的临床表现而影像学正常.应除外其它疾病方可作岀诊断.<3»仅有影像学表现而无典型临床雅状,诊断不成立.2.分型:<1)颈型:<2)主诉头、颈、肩疼痛.并伴有相应的压痛点・1) X光片&示颈椎不稳。

骨科诊断标准

骨科诊断标准

骨科诊断标准一、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1987年修订的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标准定义晨僵:关节及关节附近的晨僵在达到最大的改善之前至少持续1小时。

三个或更多部内科医生发现至少有三个关节出现软组织肿胀或积液(不是单纯关节炎:的骨过度生长)。

14个可能受累的关节包括:左侧或右侧的近侧指间关节(PIP)、掌指关节(MCP)、腕、肘、踝及跖趾关节。

手关节炎:腕、近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至少有一处肿胀。

对称性关节炎:同一关节双侧同时起病(双侧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跖趾关节发病即可,不再需要绝对对称)类风湿结节:医生观察到骨突起处、伸肌腱表面或关节周围有皮下结节。

血清类风湿因子:用任何一种方法证实血清RF含量异常,而这种方法在正常对照组的RF阳性率要小于5%X线改变:在手和腕关节前后位X线片上发现典型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改变,必须包括受累关节或关节周围骨侵蚀或明确的骨脱钙(单纯的骨关节炎改变不算)。

美国类风湿协会对患者的功能进行如下分级:Ⅰ级,可完成所有日常活动,没有障碍;Ⅱ级,虽然有一个或更多关节的不适与活动受限,但仍能完成正常活动;Ⅲ级,只能完成少数工作或自理的活动;Ⅳ级,基本上或完全残疾,卧床或靠轮椅生活,几乎或完全不能自理。

二、转子间骨折分型:1、 Boyd HB, Griffin LL转子骨折的分型。

(源自: Boyd HB, Griffin LL Arch Surg 58:853,1949.)Ⅰ型:由大转子至小转子、沿转子间线所发生的骨折,复位简单且易于维持,结果通常满意。

Ⅱ型:粉碎性骨折,骨折主要沿转子间线走行,皮质骨上有多处骨折。

由于骨折粉碎程度有轻有重,因此,复位较为困难。

一种容易误诊的骨折形式是正位片上类似Ⅰ型骨折,表现为线性转子间骨折,但侧位X线片可发现冠状面上另有骨折。

Ⅲ型:骨折基本上位于转子下,至少有一骨折线位于骨干近端、经过小转子或其稍远部位。

可有不同程度的粉碎性骨折。

此类骨折通常更难复位,不论是在手术期还是在恢复期都引发更多的并发症。

骨科疾病诊疗规范方案

骨科疾病诊疗规范方案

2014 .1.26一、骨、关节创伤(一)、上肢1、肱骨外科颈骨折【定义】肱骨外科颈骨折是指肱骨解剖颈下2-3cm处骨折,肱骨外科颈相当于大小结节下缘与肱骨干的交界处,又称为松质骨与密质骨的交界处,是应力上薄弱点,常易发生骨折。

【诊断依据】一、病史:有明显外伤史。

二、临床症状体征:1、伤后肩部剧烈疼痛,肿胀明显,上臂内侧可见瘀血斑。

2、肩关节活动障碍,患肢不能抬举。

3、肱骨外科颈局部有环形压痛及纵轴叩击痛。

非嵌插型骨折可出现畸形、骨擦音及异常活动。

外展型骨折肩部下方稍呈凹陷,在腋窝可触及移位的骨折端或向内成角。

三、特殊检查:(无)四、辅助检查:x线正轴位片或正位穿胸位片可作出诊断,表现出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

五、鉴别诊断:依据临床症状及影响检查,可明确诊断。

【证侯分类】一、无移位裂纹骨折外科颈无移位骨折,多位骨膜下损伤,多为肩部直接暴力所致,有环形压痛及纵轴叩击痛。

二、外展型骨折受外展暴力所致。

跌到时患肢处于外展位,骨折近端肱骨头内收,远端骨干外展,两折端外侧嵌插而内侧分离,或两者端重叠移位,骨折远端位于骨折近端内侧,两折端形成向内成角畸形或向内前成角畸形。

三、内收型骨折受内收暴力所致。

跌到时患肢处于内收位。

骨折近端肱骨头外展,骨折远端肱骨干内收,两折端内侧嵌插外侧分离,或两折端重叠移位,骨折远端位于骨折近端外侧,两折端形成向外成角畸形或向外向前成角畸形。

四、肱骨外科颈骨折合并肩关节脱位受外旋外展传达暴力所致。

肱骨头多向盂下脱位。

【治疗】—、非手术治疗(一)、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1、适应证肱骨外科颈无移位骨折。

2、操作方法患肢肩关节处于中立位,肱骨超肩夹板固定即可。

(二)牵引治疗(皮牵引或骨牵引)1、适应证肱骨外科颈粉碎骨折,手法难以复位,外固定难以维持位置。

2、操作方法皮牵引将上肢套上皮牵引套,实施牵引。

骨牵引行尺骨鹰嘴骨牵引。

患者上臂置于中立位,肘关节屈曲,尺骨鹰嘴下2cm进针,实施鹰嘴牵引。

骨外科骨科疾病诊疗规范标准

骨外科骨科疾病诊疗规范标准

骨二科骨科疾病诊疗规第一节一般常用技术急救固定【急救】原则是处理及预防休克,防止伤口污染,固定患肢,避免神经、血管进一步损伤。

1. 对外伤患者首先判断有无休克及休克程度。

如有休克,应首先救治。

2. 有活动性出血,须采取暂时性压迫包扎止血,必要时上止血带。

如上止血带者,应标示时间,并应视情况每半小时~1小时放松一次。

3. 有开放性伤口,局部应先用无菌敷料或干净毛巾包扎,以减少污染。

4. 情况不详时,不要盲目整复,保持伤员原来姿势护送到医院。

【固定】基本原则为固定损伤部位的上下关节。

1. 头颈部损伤时:用沙袋、米袋等物置于颈的两旁,作临时固定。

严防头颈部前屈、后伸或左、右旋转。

2. 单纯锁骨骨折可用三角巾托住前臂悬吊于胸前。

3. 严重肩部损伤,在腋下先垫以软垫,然后将上臂固定于胸壁,再用三角巾悬吊在胸前。

4. 肱骨骨折,可用夹板放于前后两侧,再将其固定于胸前。

5. 前臂骨折,前后方用夹板固定,背侧板应超过腕关节,防止前臂旋转,然后用三角巾悬吊于胸前。

6. 脊柱骨折,保持伤后姿势置于硬板床上,在悬空位置放进软垫,搬运时严防扭转或过屈、过伸腰部。

7. 骨盆骨折,病者仰卧位置于木板床,骨盆周围不应放置重物,尤其在腹部耻骨联合处,必要时在骨盆两侧放置较宽木板,作为临时骨盆兜,以起暂时保护作用。

8. 股骨骨折,用长木板,连同腰部平齐固定。

9. 胫腓骨骨折,用木板四块、在患肢四周放置后固定,或将患肢固定于健侧,搬运时可作适当牵引,减少疼痛。

踝、跖、趾骨折:局部绷带包扎,避免负重即可。

石膏绷带固定【包扎前准备】1. 物品:适当大小石膏绷带卷、温热水(约40℃左右)、石膏刀、剪、针、•线、衬垫物、颜色笔。

2.患者的准备:(1)向病者及家属交待包扎注意事项及石膏固定的必要性。

(2)用肥皂水洗净患肢,有伤口者先行换药。

【固定时注意事项】1. 先将肢体置于功能位,用器械固定或专人扶持,并保持该位置直至石膏包扎完毕、硬化定型为止。

骨科常见疾病的诊疗规范指南规范.doc

骨科常见疾病的诊疗规范指南规范.doc

骨科常见疾病的诊疗指南第一节儿童肱骨髁上骨【概述】肱骨髁上骨折是最常见的儿童肘部骨折,约占全部肘关节损伤的50% ~ 70%,常见于3一10岁的儿童,以5 ~7岁的男孩最多见,肱骨髁上骨折多发生在手的非优势侧。

早期处理不当可致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导致Volkmann挛缩,造成终身残疾。

骨折畸形愈合形成肘内翻,影响患儿的肘关节外观,需行截骨术矫正畸形。

因此,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肘部的严重损伤。

【影像检查】肱骨髁上骨折的诊断以普通X线片检查为主。

因肘关节肿胀和疼痛,不能完全伸直肘关节,拍标准的肘关节正侧位片困难。

怀疑肱骨髁上骨折时应拍肱骨远端正侧位片。

若怀疑无移位或轻度移位骨折而正侧位片未发现骨折线,应拍斜位片。

建议术前加照对侧肘关节,对于粉碎性骨折和陈旧性骨折常规行CT检查。

【分类】根据远端骨折块移位方向,可分为伸直型与屈曲型骨折。

远端骨折块向后上移位者为伸直型骨折,向前上移位则为屈曲型骨折;伸直型骨折又可细分为伸直尺偏型(远端向尺侧移位);伸直桡偏型(远端向桡侧移位)。

伸直尺偏型多见(75 % ),可能与肌肉轴线偏内侧和受伤时多处于伸肘、前臂旋前位有关,易合并肘内翻。

伸直桡偏型虽仅占伸直型骨折的25 %,但易伴发血管、神经损伤。

Gartland依据骨折块移位程度,将伸直型骨折细分为三型:1、I型骨折无移位;2、Ⅱ型仅一侧皮质断裂,通常后侧皮质保持完整,骨折断端有成角畸形。

3、Ⅱ型前后侧皮质均断裂,骨折断端完全移位。

【诊断】严重移位骨折容易诊断,但要注意有无其他伴发骨折和神经血管损伤。

约5%的患儿同时伴发同侧其他骨折(通常为桡骨远端骨折)。

因而对诊断肱骨髁上骨折的患儿,应作详细检查,以免漏诊。

查体可见肘关节肿胀,髁上处有环形压痛,肘伸屈时可及异常活动。

肿胀严重者,肘后三点触摸不清。

检查时应注意有无合并神经血管损伤,并详细记录。

早期检查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这是由肱动脉被骨折近端前侧皮质压迫绷紧所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一、四肢新鲜骨折----------------------------------------------------------1二、四肢陈旧骨折----------------------------------------------------------2三、新鲜关节脱位----------------------------------------------------------4四、陈旧性关节脱位-------------------------------------------------------5五、新鲜脊椎骨折脱位----------------------------------------------------6六、外伤性断肢(指)--------------------------------------------------------8七、手外伤-------------------------------------------------------------------9八、腰椎间盘突出症-------------------------------------------------------10九、膝关节半月板损伤----------------------------------------------------12十、股骨头骺骨软骨炎(扁平髋)-------------------------------------13 十一、肩关节周围炎----------------------------------------------------------14 十二、颈椎病-------------------------------------------------------------------16 十三、肱骨外上髁炎----------------------------------------------------------18 十四、类风湿性关节炎-------------------------------------------------------19 十五、大骨节病----------------------------------------------------------------21 十六、四肢骨关节结核-------------------------------------------------------22 十七、脊柱结核----------------------------------------------------------------24 十八、急性骨髓炎-------------------------------------------------------------25 十九、慢性骨髓炎-------------------------------------------------------------27 二十、急性化脓性关节炎----------------------------------------------------28 二十一、膝内、外翻畸形--------------------------------------------------30 二十二、小儿麻痹后遗症--------------------------------------------------31 二十三、大脑性瘫痪--------------------------------------------------------32 二十四、斜颈-----------------------------------------------------------------33 二十五、先天性髋关节脱位-----------------------------------------------34 二十六、良性骨肿瘤--------------------------------------------------------35 二十七、恶性骨肿瘤--------------------------------------------------------37一、四肢新鲜骨折【诊断标准】1、有明确的外伤史。

2、局部疼痛、肿胀、畸形、活动受限。

3、有异常活动及骨擦音。

4、X 线片发现有骨折线。

5、开放性骨折出上述四点外,有伤口与骨折部相通。

【入院标准】1、开放性骨折者。

2、需牵引或手术治疗者。

3、伴有休克神经血管等损伤者。

4、难以手法正复固定者。

【检查项目】1、生命体征检查。

2、骨折专有体征检查。

3、肢体末梢血供及感觉情况。

4、如为开放性骨折,应检查伤口外观及有无活动性出血。

5、床边摄X 线片,正侧位,肢体部位应包括上下关节,必要时摄特殊位片。

6、血常规检查。

【治疗原则整复】1、整复。

2、固定。

3、功能锻炼。

4、如为开放性骨折,应尽早进行彻底的清理,闭合伤口。

应用抗菌素,其他同闭合性。

【计划住院日】1个月。

【出院标准】骨折达到功能性复位,开放性骨折和手术切口已愈合。

【疗效判定标准】治愈:骨折经牵引,小夹板或石膏固定,X线片正式达到功能性复位者;骨折经手术复位内固定术后达到复位标准,切口一期愈合者;开放性骨折窗口一期愈合,未产生并发症者。

好转:虽已复位,但不理想,或复位不完全者;能恢复一定功能者,创口基本愈合或延迟愈合,无明显并发症者。

【工休标准】确定诊断及手术后治愈再休6----8周。

二、四肢陈旧骨折诊断标准1.外伤史已超过三周。

2.局部疼痛畸形活动受限。

3.有异常活动及活动疼痛。

4.X线照片发现骨折线。

入院标准1.延迟愈合假关节形成者。

2.畸形愈合影响功能者。

3.继发感染者。

检查项目1.功能检查。

2.X线检查:平片。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红细胞记数肝肾心肺功能检查。

治疗原则1.对不能接受的畸形愈合和不愈合者,以矫形手术为主。

2.对延迟愈合者:1.继续制动2.低频电磁场治疗。

3.手术治疗。

计划住院日1个月。

出院标准骨折已达功能性复位,肢体恢复一定功能无畸形。

感染已控制,创口愈合。

疗效判定标准治愈:X线片证实达到功能性复位者;骨折已初期愈合,骨折已手术复位切口一期愈合者;开放性骨折经手术后创口一期愈合,未产生并发症者。

好转:虽已复位不理想,或复位不全,能恢复一定功能者;创口基本愈合,或延迟愈合无明显合并症者。

工休标准确定诊断及手术后治愈再休1---3月。

三.新鲜关节脱位诊断标准1.有明确外伤史。

2.关节畸形3.被动关节活动受限,有弹拨固定感。

4.X线片显示脱臼。

入院标准1.脱位合并有其他损伤者。

2.复位后需进一步观察者。

检查项目1.脱位专有体征。

2.生命体征的检查肢体末梢血供及感觉。

3.实验室检查:血尿便常规。

4.X线检查:平片。

5.开放性脱位,观察伤口情况。

治疗原则1.早期手法复位(麻醉下)2.制动。

3.关节功能锻炼。

4.开放性关节脱位,清创复位闭合关节囊和伤口。

并用抗菌素。

计划住院日2---3周。

出院标准关节已复位肢体功能逐渐恢复。

疗效判定标准治愈:脱位复位,功能恢复。

好转:脱位,复位功能欠佳或切口感染。

工休标准确定诊断:复位后4----6周。

四.陈旧性关节脱位诊断标准1.外伤史已超过三周。

2.关节畸形,肌肉萎缩。

3.关节功能障碍。

4.被动关节活动受限,弹性固定。

5.X线照片显示关节关系丧失。

入院标准确定诊断。

检查项目1.体检肢体畸形,关节功能情况。

2.实验室检查:血尿便常规,肝肾心肺功能。

3.X线检查:平片(正侧位)。

治疗原则1.有以下情况者应手术治疗:1.手法复位失败者,合并有关节内骨折。

2.有压迫血管神经者。

2.抗菌素。

计划住院日4---6周出院标准关节已复位肢体功能逐渐恢复无近期合并症,切口已愈合。

疗效判定标准治愈:脱位复位,功能恢复。

好转:脱位复位,功能欠佳或切口感染。

工休标准确定诊断及手术复位后,再休4---8周。

五.新鲜脊椎骨折脱位诊断标准1.有明确外伤史2.局部疼痛、肿胀、有角状后突畸形。

3.脊柱活动受限。

4.X线拍片可见椎体楔形变或脱位,但椎体间隙不变窄。

5.合并脊髓神经损伤者,有截瘫症状及感觉、运动及膀胱,直肠功能障碍。

入院标准1.需手术或牵引治疗者。

2.需入院进一步观察者(截瘫病人)。

检查项目1.伤史,受伤机制。

2.体检:卧位检查。

1.生命体征。

2.脊柱变形,压痛部位。

3.脊髓神经检查:运动、感觉、括约肌功能。

3.X 线检查:平片(正侧位)。

4.CT.5.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红细胞计数、血型。

治疗原则1.若有严重复合伤,治疗以抢救生命为主。

2.无合并症的脊柱骨折。

1.平卧硬板床。

2.骨折部垫厚枕。

3.早期逐渐进行背伸锻炼。

4.卧床4----6周。

3.合并脊髓神经损伤者:1.早期解除对脊髓的压迫。

2.并发症的防治:防治泌尿系统感染和结石;防止呼吸道感染;3.便秘的处理;体温失调的处理。

4.后期酌情进入康复治疗。

计划住院日2---8周。

出院标准骨折脱位复位满意,减压彻底,内固定牢固。

肢体功能恢复或正在恢复,或无恢复而克服了褥疮,自动膀胱已建立。

疗效判定标准治愈:复位满意或手术减压彻底。

术后肢体功能已完全恢复。

好转:复位基本满意,肢体功能有所恢复,自动膀胱建立,褥疮控制。

工休标准确定诊断及手术后1----3个月或长期。

六、外伤性断肢(指)诊断标准1.完全离断:外伤后肢体的离断处没有任何组织想连,或只有少量的损伤组织相连,但在清创时又必须将这部分相连组织切断、切除。

2.大部离断:1.肢体:伤肢组织大部分离断,断面有骨折或脱位,残留相连组织少于断面软组织1/4。

重要的血管断裂或栓塞,肢体远端无血循环或严重缺血,不吻接血管将引起肢体坏死。

2.手指:伤指的断面只有损伤的肌腱想连,或残留相连的皮肤不超过手指断面的1/8。

其他组织包括血管均断裂,断指的远端部无血运或严重缺血,不吻接血管将引起手指坏死。

入院标准确定诊断。

检查项目1.病史:伤时受伤机制,及伤后处理情况。

2.体查生命体征,有无重合伤,肢体(指)残端情况,离断肢(指)情况及其保存方法。

3.实验室检查:血、尿、便常规,红细胞记数,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血型、配血。

4.X线检查:肢体(指)残端及离断肢(指)的正侧位片。

治疗原则1.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

2.迅速进行再值手术/3.术后酌情进行功能重建和再植后肢体(指)功能康复治疗。

出院标准断肢(指)再植术后已存活,固定良好,切口已愈合。

疗效判定标准治愈:断肢(指)再植后获得了存活,创口愈合,并作妥善固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