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学习中共鸣技巧培养与训练文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声乐学习中共鸣技巧的培养与训练[摘要] 在歌唱艺术中,任何洪亮、圆润、丰满、悦耳动听又具有穿透力的歌声都是建立在最大限度运用和发挥人体共鸣器官作

用的基础上。共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声音的最终特点,因此我们要了解共鸣,认识共鸣并在理论与实践中不断的摸索、练习,通过对共鸣的培养与训练使我们能把歌曲演唱的更加完整,丰富。

[关键词] 声乐学习共鸣培养训练

歌唱的动力来源于呼吸,美妙的歌声来源于共鸣。歌唱中只有具备了相应的共鸣,声音的一切才能从质上产生较大的变化,如音量、音质、音色、音域等,都和原本的声音有了根本的不同。美好的歌唱共鸣是歌唱者所共同追求的。要想获得它,就需要全面了解人体共鸣的相互关系和作用,并付出艰辛的努力,通过刻苦的训练才能得到它。

一、共鸣的声学原理

1、什么是共鸣

当一个物体振动发音时,则产生具有一定动频率的基础音响(基音)。这种基音频率能使临近的、同发音体基音频率相同或近似的发音体或物体空间振动发音。被迫振动体的音量会立刻增响、扩大。这就是物理的共振现象,在声学上称做共鸣。

2、歌唱共鸣的原理

共鸣是一种无物理现象,无论是人声还是其他物体发声的共鸣现象,都在按一定的科学规律办事。歌唱的共鸣,在音响学中的属

于“强迫振动”共鸣是指声波以物体作媒介传导到另一物体的振而产生的共鸣.任何物体产生振动后,由于其本身的构成、大小、形状等物理特性,原先以多种频率开始的振动,渐渐会固定在某一频率上振动,这个频率叫做该物体的“固有频率”,因为它与该物体的物理特性有关。当人们从外界再给这个物体加上一个振动(称为策动)时,如果策动力的频率与该物体的固有频率正好相同,物体振动的振幅达到最大。理解声学原理,对于我们分析与掌握歌唱共鸣方法有很大帮助。

二、如何培养良好的共鸣状态

1、头腔共鸣

歌唱中取得头腔共鸣时非常重要的,头腔共鸣是声音中最具有魅力色彩的成份。它使声音明亮、光彩、辉煌、穿透力强。头腔共鸣的要求是在口腔共鸣的基础上,把声波在口盖硬腭上的集中反射点稍向后移动一些,把下腭放下来,像是把上牙床往上提高一些,同时软腭和小舌也同时向上抬,大舌根下放一些,这样口、鼻、咽腔之间的通道和空间更宽广,声波便由上腭骨传递到鼻腔及鼻腔上部的位置,并回荡在这些腔体中,使整个头腔共鸣比较丰满。在歌唱中,尤其是在唱高音时,当声音向眉心上方传送时,你可以感到眉心附近在微微振动,似乎有些麻醉之感,这就是头腔共鸣在起作用。如果失去了头腔共鸣的支持作用,歌唱的寿命不但会缩短,而且声音是十分不悦耳的。

2、鼻腔共鸣

鼻腔共鸣的现象是:音波随部分气流通过鼻腔推射到体外。鼻音是由于软腭下降,隔断了口鼻腔之间的通道,音波推射不出来。在演唱时,应将字腹及时通过口腔硬腭送入鼻腔。在此以前,鼻腔在吸气时就应充分打开,也就是说,打开鼻腔通道。一是扩大了进气通道,而是为字腹进入鼻腔做好准备。当字腹进入鼻腔后,不能停留,应将字腹通过鼻前和眉心推出体外。这里的关键是吸气时鼻腔是否及时吸开,在演唱过程中,鼻腔始终是通畅的。因为鼻腔是通往头腔的重要管道,一旦吸开以后,就为进入头腔做好了准备,所以,每个歌唱者都应该重视鼻腔的作用。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不能把声音直接从鼻腔里送出去,否则就会产生鼻音。

3、口咽腔共鸣

口咽腔共鸣是各共鸣腔体中最容易得到的共鸣,包括唇、齿、牙、舌、腭等器官对声乐中的语言起到很大的作用,发声时口腔自然上下打开,笑肌微提,下腭自然放下稍后拉,上腭有上提的感觉。口气息冲击声带振动发出的基音通过声带附近的肌肉、软骨,气息的传送式声波沿着硬腭向上齿背方向运动,这就使得口腔里的气息离开喉咙部位,流畅向前,引起口腔的前部和上部振动,这种共鸣效果明亮靠前。这样也减少了声音在咽喉部位的振动,减轻了咽喉负担,喉头也就得到了放松,喉头及声带等发音器官也就得到了保护。口咽腔共鸣是可变共鸣腔。又是高音和低音的中间衔接区,是咬字清楚的部位。

4、胸腔共鸣

胸腔共鸣的共鸣部位主要是指喉头以下、气管和胸腔的整个部分。胸腔共鸣在比较低的声部运用比较多,也可以说是各个声部的低声区运用较多。像男低音或男中音胸腔共鸣运用的比较多,或者男高音、女高音在演唱低音时也使用的较多。其实高、中、低声区都包含有胸腔共鸣的成分,只不过是所含的比例不同。缺少胸腔共鸣的高音,必定是单薄尖锐,僵硬紧张的。要求咽喉强作半打哈欠状态发声,把口腔共鸣在硬腭声波振动的反射点移动到下牙背上(上胸还有一点下塌的感觉),使声波在喉头和气管附近引起更多的振动,然后再经过气管传递到各个胸腔而产生共鸣,感觉好像把声音唱到胸部一样,这时手掌按住胸口,会感到有种轻微的颤动。但防止故意用力,这样会导致喉音的发生。共鸣度好的声音是共鸣器官的相对放松,使气息自然流动获得的,任何的压迫绷紧只能适得其反。胸腔共鸣,其音色浑厚、宽广,宜于表现深沉庄严情绪。

三、训练共鸣的几种方法

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需要恰当地运用和调节各共鸣腔体,使歌声得到良好的共鸣,从而加强发声的效能,才能获得嘹亮悦耳的声音,只要有针对性地、灵活地运用共鸣练习的训练方法,定能取得声情并茂的理想效果。

1、哼鸣练习法

在哼鸣练习时,如闭口打哈欠状态,双唇微微闭住,口腔内越空越好,鼻、咽腔打开,把气息的通道留得越宽越好,然后让气息顺利经过这些通道,沿着口腔的咽壁、鼻腔壁进入头农会的蝶窦处,

蝶窦处的感觉就是我们前额的眉心处。感觉到声音向前向上,体会到眉心在震动,从而发出较明亮集中的“哼鸣”声音。

2、面罩共鸣练习法

“面罩唱法”在平时训练时要求做到:先将下颚放松,打开鼻腔口腔,利用有规律的呼吸,要求把上颚小舌提起抬高,就象打哈欠一样的状态,用意识默念并把要所唱的音高位置有意识地托显出来,并一定要在气息作用下喉头自然放下、稳定、整个脸呈松弛状态,注意打开口腔后声音就自然进入鼻腔与头腔之间了,觉得声音就在整个脸部上面漂浮的感觉,这是一种犹如一鼓带声音的气流团在整个头部盘旋似的感觉。

四、结论

共鸣是扩展音响,支持音高,调节声区,变化字音,美化音色的关键与枢纽,没有良好的共鸣就根本谈不上美好的歌声。所以,我们只有恰当地运用和调节各共鸣腔体,使歌声得到良好的共鸣,从而加强发声的效能,才能获得嘹亮悦耳的声音。

参考文献:

[1]李宗堂.声乐研究与实践.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

[2]梅学明.歌唱理论基础.济南出版社.1998.

[3]邹本初.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4]吴天球.让你的歌声更美妙.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

[5]汪明浩.声乐教程.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

[6]刘朗.声乐教程.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