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颁布与实施,极大地激发了全社会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关注。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要发展、要前进,除了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做支撑,同时还有赖于整体文明成都的提升”,“每一位公民都应该成为道德建设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贯彻中央精神,积极做好未成年人的道德工作,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更是每一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义务。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中学历史教育有着其它学科无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利用学科优势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更具特殊意义。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在教育教学挖掘学科教学的内涵,成为公民道德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在近二十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在历史教育教学中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进行历史学科德育教育。

一、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和为祖国而

献身的优良传统和优秀民族精神,是中华儿女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最强大精神动力。例如,教师在讲解唐朝历史时,让学生明白:唐朝前期经济繁荣,政治稳定,国力强盛,文化发展,处在世界领先地位;然而历史发展到清朝,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不能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变革图新,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加上帝国主义的野蛮入侵,中国越来越落后。所以一部中国近代史便成了一部中华民族

的耻辱史,中国自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到新中国建立,几乎所有的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中国,中国成为任人宰割的羔羊。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奋斗,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如通过学习中国汉代的文景之治、古代的四大发明、唐代的贞观之治、清朝康乾盛世等,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民族自豪感,产生爱国主义热情,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这样通过历史教育的纵向联系和横向比较,使同学们能够辩证的历史地看问题,可以激发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树立报效祖国、建设美好未来的远大志向,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

一个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民族总要有一种精神品质,它是一个人、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对于中学生来说,良好的品质形成是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的基石。勤奋、谦虚、诚实、坚强、创新都是良好的思想品质的体现,在历史教材中有大量的史料有利于这些良好品质的形成。例如,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王羲之练字、达·芬奇画蛋、司马迁写《史记》、发明大王爱迪生等名人成功的故事,教育学生只有认认真真,努力干好一件事情,不怕吃苦,踏实工作,才能做好每件事。学业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奋,勤,就是要珍惜时间,勤学习,勤思考,勤探究,勤实践,勤奋是成功的唯一途径。史料记载,北宋晏殊在史馆任职期问,正值天下太平无事,每逢假日,京城的大小官员或到郊外游玩,或在酒

楼茶馆宴会。晏殊因为家贫,只好在家里读书。有一天,真宗点名要晏殊担任辅佐太子的东宫官,并解释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和兄弟们闭书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的合适人选。”晏殊向真宗谢恩后说:“其实我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里穷而已,如果我有钱,也早就参与了。”真宗听了,对他愈加赞赏。通过读晏殊等的史料,教育学生为人要诚实。通过学习如赤壁之战、淝水之战、官渡之战、刘备三顾茅芦、中国红军四次反围剿的胜利等历史事件,告诉学生“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学生在学习这些史料时,诚实的种子就在他们心中播种下,而文天祥、方志敏、叶挺、夏明翰、林祥谦、施洋等的英雄事迹则可让学生学生形成不屈不挠为正义不怕牺牲的品质。在教学中,教师利用这些历史人物的优秀事迹和品质,培养青少年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总之,中学历史教师只有站在前瞻的高度,在教育教学中,时刻不忘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良好的思想品质教育和认清个人与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等教育,才能不辱使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才是一名合格的历史教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