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德育计划

合集下载

初中历史教学德育教案

初中历史教学德育教案

初中历史教学德育教案教学内容:1. 了解丝绸之路的起源和发展历史;2. 了解丝绸之路对于古代中西方文明交流和经济发展的影响;3. 引导学生思考丝绸之路在现代对文明交流和经济发展的启示。

德育目标:1. 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文化的尊重和热爱;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3. 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包容性。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视频或故事等形式引入丝绸之路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二、讲授(15分钟)1. 讲解丝绸之路的起源和发展历史;2. 分析丝绸之路对于古代中西方文明交流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小组探究(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针对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进行研究和讨论;2. 每个小组合作完成一份报告,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四、讨论分享(10分钟)1. 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鼓励其他同学提问和讨论;2.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丝绸之路在现代对文明交流和经济发展的启示。

五、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丝绸之路的重要性和影响,强调学生学习历史文化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撰写一份关于丝绸之路的读后感或者结合现实生活写一篇文章,思考丝绸之路对于现代社会的启示。

资源准备:1. 丝绸之路的相关图片、视频资料;2. 小组研究和讨论的材料。

评估方法:1. 小组合作完成的报告成果;2. 学生展示、讨论和提问的表现;3. 作业的完成情况和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1. 在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性;2. 如何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3. 如何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包容性。

初中历史教学德育教案范文

初中历史教学德育教案范文

初中历史教学德育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古代中国的王朝演变过程,掌握不同时期的重要王朝和其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历史事件和文献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和思考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掌握古代中国的各个重要王朝及其特点。

2. 难点:理解不同时期的王朝之间的关系和演变过程。

三、教学准备
1. 课件:包含古代中国王朝演变的时间轴、图片等资料。

2. 材料:《史记》、《资治通鉴》等历史文献。

3. 实物:古代中国的王朝时期的遗物、文物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段视频或图片展示古代中国的王朝演变过程,引出本节课的话题。

2. 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不同时期的重要王朝及其特点,学生依据教师提供的资料和文献进行研究和分析。

3. 延伸:引导学生探讨不同时期的王朝之间的关系和演变过程,让学生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

4. 梳理: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和梳理,帮助学生深化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5. 总结: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反思学习过程和收获。

六、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古代中国的王朝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思维和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希望学生能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关注历史,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初中历史学科德育教案

初中历史学科德育教案

初中历史教学德育教案教学内容:1. 了解丝绸之路的起源和发展历史;2. 了解丝绸之路对于古代中西方文明交流和经济发展的影响;3. 引导学生思考丝绸之路在现代对文明交流和经济发展的启示。

德育目标:1. 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文化的尊重和热爱;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3. 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包容性。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视频或故事等形式引入丝绸之路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二、讲授(15分钟)1. 讲解丝绸之路的起源和发展历史;2. 分析丝绸之路对于古代中西方文明交流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小组探究(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针对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进行研究和讨论;2. 每个小组合作完成一份报告,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四、讨论分享(10分钟)1. 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鼓励其他同学提问和讨论;2.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丝绸之路在现代对文明交流和经济发展的启示。

五、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丝绸之路的重要性和影响,强调学生学习历史文化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撰写一份关于丝绸之路的读后感或者结合现实生活写一篇文章,思考丝绸之路对于现代社会的启示。

资源准备:1. 丝绸之路的相关图片、视频资料;2. 小组研究和讨论的材料。

评估方法:1. 小组合作完成的报告成果;2. 学生展示、讨论和提问的表现;3. 作业的完成情况和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1. 在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性;2. 如何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3. 如何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包容性。

初中历史课教案德育

初中历史课教案德育

初中历史课教案德育教学内容:中国古代史- 商、周时期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成就;2.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了解历史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4. 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责任意识。

教学重点: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发展;2. 商、周时期的文化成就。

教学难点:1. 商、周时期的经济结构和社会阶级;2. 商、周时期的文化传承和影响。

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讨论合作法;3. 观察体验法;4. 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视频或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商、周时期的历史背景。

二、讲授(15分钟)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社会发展;2. 商、周时期的文化成就。

三、讨论合作(15分钟)分组讨论商、周时期的社会结构、经济状况和文化特点,共同探讨商、周时期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四、观察体验(10分钟)观察商、周时期的文物、遗址或书籍,感受历史的魅力和文化的传承。

五、案例分析(10分钟)通过商、周时期的历史案例,引导学生反思历史对当今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六、总结(5分钟)帮助学生总结商、周时期的重要性和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七、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阅读、写作或研究任务,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商、周时期的历史,培养了爱国主义和历史意识,提高了团结合作精神和责任意识。

同时,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和体验,提高了自主学习和合作能力。

在今后的历史学习中,应继续注重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历史的德育计划

历史的德育计划

历史的德育计划一、引言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帮助我们了解过去,还能为我们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我们需要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历史的德育计划。

本文将详细介绍历史的德育计划的目标、内容和实施方式。

二、目标1. 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通过学习历史,使学生了解历史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避免盲目崇拜或偏见。

2.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通过历史故事和人物的学习,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如尊重他人、诚实守信、勇于担当等。

3. 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通过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判断,培养他们的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行为。

三、内容1. 历史知识的学习:通过教授历史知识,让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制度、文化传承和重大事件,培养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

2. 历史故事和人物的学习:通过讲述历史故事和人物的事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学会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3. 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过程和结果,让他们学会思考和判断,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4. 历史文化的体验和传承: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址、博物馆等,让他们亲身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并通过传统文化的传承活动,让他们了解和尊重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四、实施方式1. 教学方法的选择: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实践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课程设计的创新:设计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课程内容,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如多媒体教学、互动教学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教师的角色转变:教师要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和合作伙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4. 考核评价的改革:改变传统的死记硬背和机械应试的考核方式,采用综合评价的方法,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历史的德育计划

历史的德育计划

历史的德育计划一、背景介绍历史作为一门学科,不仅仅是为了了解过去的事件和人物,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和思量,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因此,开展一项富有德育意义的历史教育计划是非常必要的。

二、目标设定1.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主动性。

2. 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使他们能够客观、全面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3. 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使他们能够从历史中吸收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4. 培养学生的批评思维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计划内容1. 创设丰富多样的历史教育资源为了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我们将建设一个丰富多样的历史教育资源库,包括历史文物、图片、音频、视频等。

这些资源将通过多媒体设备在课堂上展示,让学生身临其境界感受历史的魅力。

2. 设计启示式教学活动我们将设计一系列启示式教学活动,例如历史角色扮演、历史场景再现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将能够亲身体验历史事件,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记忆。

3. 开展历史研究项目为了培养学生的批评思维和创新能力,我们将组织学生开展历史研究项目。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历史事件或者人物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研究报告。

通过这样的项目,学生将能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4. 组织历史文化活动我们将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记念馆等地,让学生亲自感受历史的厚重和深远影响。

同时,我们还将组织学生参加历史文化节、历史研讨会等活动,让学生与专家学者进行交流,开阔他们的视野。

5. 开展德育主题班会我们将在班会上组织学生进行德育主题讨论,通过讨论和分享,引导学生从历史中吸收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实施方法1. 教师引导教师在课堂上将起到引导和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通过讲解、讨论和提问等方式,匡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背景和意义。

2. 学生参预学生将积极参预各种教育活动,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记忆。

(完整word版)初一历史德育渗透计划

(完整word版)初一历史德育渗透计划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一历史德育渗透计划计划宗旨学校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 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和谐的个性, 这就要求教育者在关心人的每一个方面、特征的完善的同时, 任何时候也不能忽略起主导作用的品德教育。

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上, 首先要学会待人处世, 学会正确处理各种社会关系, 学会做人, 也就是说, 首先要培养良好的品德。

品德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

以素质教育为中心,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 以心理健康教育, 良好品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为重点, 形成人人都做德育工作的大德育环境, 开创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天地。

因此, 作为学科教师, 不能只单纯地传授学科知识, 而必须在教书的同时育人, 在授业的同时传道, 透彻地了解教书与育人、授业与传道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辩证关系, 把学科中渗透德育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和重要归宿,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养成学生完美、和谐的人格。

总体要求:在学科中渗透德育是需要一种完美和谐的艺术和高超的技巧的。

教师不仅要积极探索在学科中渗透德育的规律, 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相应的教学策略;还需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心理层面和文化层面, 给予学生积极的影响。

下面谈谈本人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一些初步探索和认识。

根据学校工作计划要点及我校德育工作的实际, 本学期在历史教学中, 着重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知识。

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中心, 强化质量意识, 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

突出课堂教学改革, 提高授课效益。

加强分类教学研究,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 突出优生优培;同时强化探究性学习的研究和信息技术教育的研究在历史教学中,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历史的感情, 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 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 注重培养创新精神, 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注意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展示独特个性、使学生的学习历史知识, 成为他们健康人生重要开端。

历史学科德育工作计划

历史学科德育工作计划

历史学科德育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本学期历史学科德育工作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为核心,通过深入挖掘历史教学内容中的德育元素,全面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二、工作目标1. 增强学生对国家历史的认识和理解,激发爱国热情。

2.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历史事件的学习,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具体措施1. 课程内容整合:将德育元素融入历史教学中,确保每堂课都包含德育教育的点。

2. 主题教学活动:定期组织与历史相关的德育主题活动,如历史人物故事分享、历史事件讨论等。

3. 课堂教学改革:采用案例教学、角色扮演等互动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体验感。

4. 德育资源开发: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开发丰富的德育教学材料,如历史纪录片、在线展览等。

5. 德育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等,加深对历史的认识。

6. 评价机制完善:建立德育评价体系,将学生的德育表现纳入综合评价中。

四、实施步骤1. 学期初:制定详细的德育教学计划,明确每单元的德育目标和内容。

2. 教学过程中:定期检查和调整教学方法,确保德育教育的有效实施。

3. 学期末:总结本学期的德育工作,收集学生和教师的反馈,为下一学期的工作提供改进方向。

五、预期效果通过本学期的德育工作计划,预期学生能够在历史学习中获得更深层次的道德教育,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成为有责任感的公民打下坚实基础。

六、监督与评估1. 建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监督和评估德育工作的实施情况。

2. 定期组织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德育教学能力。

3. 通过问卷调查、学生访谈等方式,收集学生对德育教学的反馈,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七、资源保障1. 确保德育教学所需的教材、资料和设备齐全。

2. 为教师提供必要的培训和学习机会,以提升其德育教学的专业能力。

八、总结与反馈1. 学期末对德育工作进行全面总结,评估成效,找出不足。

初中历史教学德育教案

初中历史教学德育教案

教案名称:初中历史教学德育渗透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一年级教材:《中国古代史》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史上几位著名的历史人物及其主要贡献,掌握相关历史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自豪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史上几位著名历史人物及其主要贡献。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人物,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中国古代史上几位著名的历史人物,引发学生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这些历史人物的初步了解,讨论他们的优点和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自主学习几位历史人物的主要贡献。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历史人物的道德品质和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点。

三、合作探讨(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讨如何将历史人物的优点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讨论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四、情感升华(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历史人物的道德品质和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点。

2. 学生发表自己对历史人物的敬佩之情,表达自己对祖国和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3. 教师总结,强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回顾,提醒学生注意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表示要将历史人物的优点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介绍中国古代史上几位著名的历史人物,引导学生了解他们的主要贡献和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从而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和道德观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历史人物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激发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奠定了基础。

历史教师德育工作计划

历史教师德育工作计划

历史教师德育工作计划
1. 通过讲解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故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

2. 组织学生参与历史文化活动和实地考察,增强他们对历史的感知和理解。

3.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建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4. 强调历史教育的重要性,教导学生珍惜历史文化遗产,维护国家历史文化。

5. 在课堂上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历史事件的思辨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6. 关注学生的品德养成,传授历史人物的正面榜样和行为规范。

7. 注重历史教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将历史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

8.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摒弃历史虚假和片面的认识。

9. 在学生中间倡导尊重历史、尊重文化的教育理念,倡导和谐文化交流。

10. 在学生中间弘扬国家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对国家发展
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初中历史教学德育教案模板

初中历史教学德育教案模板

初中历史教学德育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及社会结构;
2. 掌握秦汉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3.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掌握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
2. 了解秦始皇和汉武帝的重要贡献和影响。

三、教学内容
1. 秦朝的建立和秦始皇的统治;
2. 汉朝的建立和汉武帝的改革;
3. 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社会结构和文化发展。

四、教学活动安排
1. 导入:播放与秦汉时期相关的视频,引导学生对该时期进行简要了解;
2. 查阅资料:学生自主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秦汉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3. 分组讨论:分组讨论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向全班汇报;
4. 视频展示:观看关于秦汉时期的纪录片,加深学生对该时期的理解;
5. 小结:老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秦汉时期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
1. 完成秦汉时期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的概念总结;
2. 撰写一个小论文,探讨秦始皇和汉武帝的政治改革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六、教学评估
1. 学生课堂表现:包括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对相关问题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等;
2. 课后作业:考察学生对秦汉时期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
1. 教学过程中是否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2. 学生是否对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有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以上为初中历史教学德育教案模板范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修改和完善。

历史德育渗透 教案 初中

历史德育渗透 教案 初中

历史德育渗透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所遭受的侵略和抗争,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2.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和平的珍贵,激发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意识。

3. 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勇敢担当的精神品质,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中国近代史上的一系列抗争事件,如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

2.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所表现出的英勇顽强、团结互助的精神。

3. 抗争过程中的英雄人物和感人故事,如林则徐、邓世昌、杨靖宇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引导学生关注中华民族在历史上的抗争精神。

2.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中国近代史上的一系列抗争事件,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所遭受的侵略和抗争历程。

(2)重点介绍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所表现出的英勇顽强、团结互助的精神。

(3)通过讲述抗争过程中的英雄人物和感人故事,如林则徐、邓世昌、杨靖宇等,引导学生学习他们的英勇精神。

3. 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在艰苦的抗争中取得胜利?(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4. 情感熏陶:(1)教师播放相关歌曲或视频,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在抗争中的英勇精神。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谈谈对中华民族抗争精神的认识。

5. 总结:(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中华民族抗争精神的重要性。

(2)学生发表自己对中华民族抗争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四、课后作业1. 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中华民族抗争精神的感悟文章。

2. 家长参与评价,了解学生在课堂外的德育渗透情况。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中华民族抗争历史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中华民族抗争精神的认同和感悟。

3.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行为表现。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在历史上的抗争精神,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激发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意识,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勇敢担当的精神品质。

历史的德育计划

历史的德育计划

历史的德育计划一、背景介绍历史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不仅仅是为了了解过去的事情,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和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的德育计划旨在通过历史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文化观,使他们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二、目标和任务1.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通过历史教育,使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价值观念,认识到不同价值观的差异,并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包括尊重他人、公正和平等、勇于承担责任等。

2.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通过历史教育,使学生了解历史上的道德典范和道德败坏的例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包括诚实守信、友善互助、勇于正义等。

3. 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通过历史教育,培养学生具备历史思维能力,包括分析问题、推理判断、归纳总结等,使学生能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思维能力。

三、实施步骤1. 课程设置:在学校的课程设置中,增加历史课程的学时,并将德育内容融入到历史课程中,例如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中的道德问题。

2. 教材选择:选择符合德育要求的历史教材,内容丰富、准确,能够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行为背后的道德考量。

3. 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小组合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培养他们的道德判断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4. 教学资源:为教师提供相关的教学资源,包括历史文献、影视资料、互联网资源等,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德育教育工作。

5. 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德育水平进行评估,包括考察学生对历史事件的道德判断、历史思维能力的运用等。

四、预期效果1. 学生的德育素养得到提升:通过历史的德育计划,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历史事件中的道德问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2. 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得到培养:通过历史的德育计划,学生能够运用历史思维能力解决现实问题,具备创新意识和批判思维能力,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高中历史教师德育工作计划

高中历史教师德育工作计划

高中历史教师德育工作计划
1. 充分了解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和关爱每一位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2. 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灵沟通,关心学生的情感需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3. 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注重向学生灌输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念,引导他们正确对待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

4. 在历史教学中,通过学习历史事件和人物的道德规范,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和行为准则。

5. 制定多样化的德育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实践、社会实践、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实践实践实践实践实践。

6. 积极参与学校的德育活动,与家长密切合作,共同搭建起学生德育的有效平台。

7. 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和德育理论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德育教育服务。

初中历史德育教案

初中历史德育教案

初中历史德育教案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历史的重要性,并懂得尊重历史、珍惜历史;2.促使学生认识到历史对于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内容:1.历史的定义及其重要性;2.历史的影响力;3.正确的历史观念。

教学重点:1.帮助学生认识到历史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历史的深层次意义及其对我们的启示;2.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念和人生观。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和图片资料;2.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你对历史有什么认识?历史对我们有什么重要意义?”2.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学习历史的定义及其重要性(20分钟)1.教师介绍历史的定义和重要性,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的概念。

2.通过案例分析历史的重要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

三、探究历史的影响力(20分钟)1.教师通过故事和事件等形式,讲解历史对人类的影响。

2.引导学生思考历史的影响力以及我们对历史的态度。

四、讨论正确的历史观念(20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正确的历史观念,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复杂性。

2.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五、总结与延伸(10分钟)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引导学生思考历史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对历史的态度。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历史的重要性和影响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能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

同时,教师也发现在历史德育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价值观培养和思维能力训练。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历史问题,培养他们正确的历史观念和人生观。

历史教师德育渗透工作计划

历史教师德育渗透工作计划

历史教师德育渗透工作计划一、前言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们不仅要传授学生历史知识,更要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塑造他们的历史情怀,培养他们的历史素养。

历史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人格的培养和品德的塑造。

因此,加强德育渗透工作,促进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教师的重要使命。

本工作计划从历史教师德育渗透工作的目标、内容、方法、手段和保障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安排和规划。

二、目标1、培养学生的历史情感培养学生对于历史的敬畏、热爱和情感认同,使学生在历史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2、塑造学生的历史精神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历史观念和历史意识,使之具有爱国情怀、文明风采和时代精神。

3、培育学生的历史品格培养学生的历史诚信、历史责任感和历史自律,使之具有良好的历史品质和社会公德。

4、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历史教育中,注重学生道德、智力、体魄、美感的全面培养,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内容1、培养爱国情感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深刻理解和认同祖国的伟大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2、讲述英雄故事在历史课堂上,及时讲述古代和现代的英雄故事,让学生感受历史上英雄人物的伟大和奉献精神。

3、引导教育通过历史课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和历史态度,使学生树立对历史的尊重和敬畏之心。

4、弘扬文明风采在历史课堂上,传承古代文明和传统文化,弘扬文明风采,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博大和深厚。

5、强化道德教育在历史课中,强调历史人物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道德观念。

6、培养责任感通过历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对于社会、家庭、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使学生能够为之献身与奉献。

7、熏陶美感在历史课堂上,注重对历史文化的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审美能力。

8、培养社会公德在历史课中,强调历史人物的社会公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公德观念。

四、方法1、情感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采用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在历史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培养历史情感。

历史的德育计划

历史的德育计划

历史的德育计划
引言概述:历史的德育计划是指通过历史教育和学习历史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

历史作为一门学科,不仅能够传授知识,更能够引导学生思量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历史事件暗地里的道德观念。

因此,历史的德育计划在学校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历史教育的重要性
1.1 历史教育可以传承和宏扬优秀的道德传统
1.2 历史教育能够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事件和人物
1.3 历史教育可以匡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历史观念和价值观
二、历史教育的德育功能
2.1 历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2.2 历史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素质
2.3 历史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事件和人物
三、历史教育的实施方式
3.1 制定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历史德育教学计划
3.2 结合具体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道德教育的案例分析
3.3 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资源进行历史德育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历史教育的评估方法
4.1 制定科学合理的历史德育评估指标和评价体系
4.2 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进行定期评估和反馈
4.3 鼓励学生参预历史德育活动,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历史意识
五、历史教育的未来发展
5.1 加强历史德育教学的跨学科交叉,提升教学效果
5.2 推动历史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5.3 倡导全社会共同关注历史德育教育,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和社会氛围
总结:历史的德育计划在学校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历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

未来,我们应该不断完善历史德育计划,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

(完整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完整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完整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概述:高中历史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

本文探讨了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实现德育的渗透,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情感素质和价值观念。

1. 加强德育内容的融入- 在历史课程中注重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历史事件的意义和影响。

- 增加德育素材的选取,如历史人物的品德感悟、社会公德等方面的案例。

- 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使他们认识到历史对现实的重要性。

2. 创设德育环境- 营造积极向上、尊重他人的研究氛围,倡导团队合作和互助精神。

- 利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 细心观察学生的交往行为,及时给予正确的道德引导。

3. 引导德育思考- 鼓励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个人思考和分析,培养他们的判断力和批判思维。

- 提出具有道德问题的历史案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思考解决方案。

- 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记录他们的德育表现和变化,促进他们的自我反思和成长。

4. 与家庭、社会合作-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德育方面的表现和成长。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 与相关机构合作,组织德育教育活动,丰富学生的德育体验。

总结: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加强德育内容融入、创设德育环境、引导德育思考和与家庭、社会合作,我们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德育意识、情感素质和价值观念,帮助他们成为有道德担当的合格公民。

初中历史德育渗透教案

初中历史德育渗透教案

初中历史德育渗透教案
教学内容:历史德育渗透
教学目标:
1. 了解历史对德育的重要性;
2. 掌握历史事件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历史事件对德育的影响
教学难点:如何将历史中的道德观念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好教案、教材和多媒体课件;
2. 学生准备好课堂笔记和参与讨论的态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引出历史事件中的德育价值,并激发学生对历史和道德的思考。

二、讲解(15分钟)
教师讲解历史事件对德育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探讨不同历史事件对社会的影响。

三、分组讨论(15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一个历史事件并探讨其对现实生活的影响,以及从中能够得出什么样的道德
观念。

四、展示和交流(10分钟)
每组学生向全班展示他们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得出的结论,并与其他组进行交流讨论。

五、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和讨论总结本堂课的重点,并对历史德育渗透的重要性进行再次强调。

六、课后作业(5分钟)
布置学生对一个历史事件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道德观念写一篇文章。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历史与德育之间的联系,培养他们的历史意识和道德观念,达到教学目标。

历史德育渗透计划(精选5篇)

历史德育渗透计划(精选5篇)

历史德育渗透计划(精选5篇)历史德育渗透计划篇1要教好书首先要育好人。

做为教师,做好德育工作是自己的首要任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就是要做到入耳、入脑、入心,就是培养学生高尚人格和美好心灵。

把德育与智育比做水杯与水,人们总想让杯子里的水越来越多,但前提是杯子要越来越大才行,所以提高学生的智育的前提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德育。

一、加强教师自身修养,提高自身道德境界1、加强自身学习:本学期我认真学习了《____学习读本》以及时时关心国家大事,认真抄写政治笔记。

努力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提高履行师德修养的自觉性。

学习优秀教师的模范事迹,“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

”在心中确立崇高的师德榜样,升华自己的师德境界。

时刻以教师高尚的道德修养严格要求自己。

2、同事间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在一个学校里,教师之间善于相互学习、借鉴,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对于教师更好地开展工作和更快地提高师德修养是大有益的,因此,与同事之间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形成良好校园工作环境。

3、在学生中树立榜样作用,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要做到。

处处做学生的表率,一身垂范,严格要求,以自身的道德素养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学生。

二、以学生为本,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作为教师不但教好书,更重要的要育人,因此,我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培养:1、立足学科教学学科活动渗透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现在学生通过各种不同渠道所得的耳闻目染,其思想认识也已变的逐渐复杂起来。

因此作为老师,在这学期中我重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形成,关注学生的感情世界,以语文学科为教育内容,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2、学生德育教育的内容要落到实处,要狠抓主渠道。

本学期我针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要及时引导学生学习《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进行对照。

教育他们,学生只有言行一致才算得上好的道德品质。

3、让德育走进学生的心灵,巧抓机遇,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活动不失时机地加强对中学生的思想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二)历史德育工作计划
初二级部历史周悦明
一、指导思想:
悠悠中华,源远流长,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即创造了璀璨夺目的文化,又创造了中华民族自身不屈不挠、奋发向上的优良品格和气质,形成了以杰出的历史人物为脊梁、以博大精深的思想宝库为源泉和以丰富的文化遗产为特征的精神财富和物质文明。

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是“借鉴历史、资治育人”,“服务现实,创造明天”。

这是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也是历史教学的根本目的。

充分挖掘历史素材,寓德育于历史教学,培养出更具深刻文化素养及知识更丰富、身心更和谐健全的现代中国人,正是今天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德育目标:
落实《山东省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突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公民素养教育、生涯规划教育、劳动教育、家庭教育,推进社会课堂、实践基地和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引领广大学生把个人理想、职业追求和国家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助推“中国梦”早日实现。

三、德育内容:
(一)以历史名人为典范,树立民族气节,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二)在历史学习中培养热爱科学、开拓创新的精神。

(三)在历史学习中培养开放意识。

(四)以民族先贤为楷模,弘扬中华美德。

(五)以典型的反面人物为教材,弘扬正气,反对邪恶。

四、具体工作:
历史课是一门人文社会学科,思想性、政治性很强,它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如何在历史课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以史为鉴,培养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历史问题和社会问题的能力历史与现实有着密切的联系,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历史的延续,是正在谱写着的历史。

从对历史的观察思考中、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可以找到观察认识解决现实问题的钥匙。

这就是历史的借鉴作用。

历史教学的目的不是只给学生讲些生动的历史故事和历史现象,而是要通过历史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历史问题和社会问题的能力。

今天国内外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我国改革开放迈向现代化也需要借鉴历史的经验。

苏联搞社会改革,全盘否定苏联共产党和国家的历史,人心涣散,这是导致它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

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实行近代化,并没有全盘否定日本民族的传统文化。

我们要坚决反对否定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否定党和人民奋斗历史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我们要加强“两史一情”教育,“了解历史、认识国情,自强不息,振兴中华。


(二)以史为鉴,树立开放意识,培养改革创新精神
1、在历史学习中树立改革发展的思想意识
中国历史的发展证明,只有不断改革,坚持开放的政策,国家才会迅速发展。

相反,如果什么时期内统治者因循守旧、闭关锁国,社会就会停滞不前,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

在学习这一历史知识时,我一方面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其经济、文化发展的突出成就及其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又充分联系统治者所采取的政治经济措施对经济文化的发展所起的促进作用,从而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改革发展的思想意识。

2、在历史学习中培养热爱科学、开拓创新的精神
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创造和发明的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之所以连绵不断,正是因为他以不断发展的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为依托,有深厚的物质基础。

文学艺术、建筑、医学、天文历法、科技创造,尤其是四大发明无一不彰显着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

文明的发展向世界昭示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

因此,历史上,每个时期的文化既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最好教材,也是我们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养成开拓创新精神的重要资料。

3、在历史学习中培养开放意识
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开放的民族,从来不拒绝吸收借鉴外国的优秀思想文化和先进的科学技术。

在几千年的文明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一直致力于文化的传播,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过极为重要的贡献;也有兼容并蓄的博大胸怀,海纳百川,善于吸收外来文化,而成就了中华文明今天的丰富多彩与灿烂辉煌。

事实上,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除个别时期闭关锁国外,绝大部分时期都是实行开放交流政策的。

弘扬历史上的开放交流精神,正是未来的建设者必要的素质。

(三)以历史名人为典范,加强素质情感教育
青少年正处于构思自己未来方向的阶段,此时最需要认同效法的对象,来鼓励他们建立远大的理想抱负,坚持为理想奋斗的勇气。

在历史课的素质教育中,历史人物的教育,最能深化学生的情感,他们的典型道德形象引起的情感体验和共鸣往往是产生道德行动的强大动力。

以历史名人为典范,找出自己内心最崇敬,愿意立志仿效的对象,能激发起青少年“有为者亦若是”的豪情壮志,点燃青少年立志的热诚,建立坚定的信心,进而肩负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神圣使命。

1、以历史名人为典范,树立民族气节,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它像一条红线贯穿于几千年的历史之中。

中华民族在屡经艰难困苦和外侮内辱中不断成长壮大,成为在世界历史上举足轻重的泱泱大国,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就是爱国主义精神力量的维系、凝聚、鼓舞与促进。

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课教学中德育的主要内容。

历史课有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丰富内容,可以说是俯拾皆是,关键是寓教于史,结合教材,不空洞说教,不搞简单化和片面性。

在这点上,教材为我们提供了数不清的素材。

在进行这些人物的教育时,我尽量地将他们的英雄事迹和言论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憾,去逐步地体会到一种悲壮、崇高的美感,从而使学生联想到,
假如我处于祖国危亡的紧急关头,也应该像他们那样挺身而出,救国救民,建功立业,使学生的情感达到升华,同时也使学生对这些英雄人物的言行进行了记忆和理解。

2、以民族先贤为楷模,弘扬中华美德
中华民族是文明礼仪之邦,有着优良的传统美德。

我们的先人在为民族团结统一、国家独立富强和社会繁荣进步的斗争中,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和丰富的嘉言懿行。

这是我们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极好教材。

这些人物的崇高志向和博大胸怀,是能让我们引以为骄傲和自豪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以此教育学生可以培养学生树立面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

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自强不息、勇于进取的民族。

加强对这些人物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对他们所处的时代、取得的成就及其地位进行了记忆,而且也让学生体会到立志勤学是人材成长必须具有的精神;自强不息,奋勇进取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尽艰难而不衰亡的重要原因。

历史教材中,例举了许多危害一时,为后人所不齿的反面人物。

将这些人物的丑恶言行尽量地揭露出来,使学生不仅对他们产生了憎恨感,也使学生在批判中辨明了是非,弘扬了正气。

(四)以史为鉴,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认识问题,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解决,但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必须教给他们一些基本的观点和做人的准则。

通过对这些历史的教学,要让学生明白整个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的历史。

我们今天享受到的每一个细小的东西,在历史上都曾经只在人们的理想中存在,都是我们的祖先付出了千辛万苦的代价,这些理想的东西才变成了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东西。

历史也告诉我们,每一个时代总有一些使人不够满意的地方,因此,就需要有这个时代的理想,鼓舞人们去争取新的进步。

这才是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历史上无数的历史名人所做出的卓越成就正是因为他们的理想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崇高的理想激发了他们执著、高尚、勇于开拓、报效祖国的献身精神。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它凝聚着炎黄子孙的思想、感情、智慧、意志和力量,是中华民族赖以形成、生存、发展的内在依据和巨大动力。

作为一名历史老师如果只能做到让学生不断的作习题,得高分,上大学,那只是一个出色的教书匠而已,而作为一名真正的历史老师,我们应该做到对中国的历史融会贯通,让中国漫漫历史中透露出的精髓民族文化,真正能够潜移默化为学生的思想和情操,增强民族责任感,从而提升每一位国民的民族意识。

这正是一个国家的文化能够形成一种强大影响力量并不断发展的根本所在。

2017.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