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第五章章讲解
第五章行为改变的基本步骤详解演示文稿

负强化 自我刺激
负强化 正强化 自我刺激
正强化 自我刺激
第18页,共51页。
第19页,共51页。
• 功能性分析
• 一种行为分析的程序,用以判定行为的发生与某种事件之间的关系, 进而找出个体从事某种行为的目的。
• 三种方法 • 1.操控前因事件 • 主要是在行为问题出现前,操控前因事件的
变化,如提出特别的要求、要求儿童参加某 一活动、在特别的情境上实施互动、或者是 留下儿童独处。进行这些活动是为了测试在 这些情境下问题行为是否会发生。
二、问题行为的分类
• 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和皮尔认为儿童的问题行为主要表现 为以下三类情形:
• 行为不足(behavioral deficits)。指人们所期望的且应该发 生的行为很少发生,或从不发生,即与多数儿童相比,儿 童的某种行为表现得太少。
• 行为过度(behavioral excesses)。指某一类行为发生
教师不理会或批评,持续吮吸
教师捡起被扔物,继续扔,直至教师离开 教师给予索要物,扔东西的行为停止 教师捡起被扔物,不理睬其行为,儿童继
续扔,任务不完成
自我刺激
负强化 正强化 负强化
猛跳 赖在地上 翻抽屉 上课离座
向教师索要某物不被批准 长时间静坐之后开始活动
教师布置任务,而他不愿完成 要求不被批准 无特殊原因,儿童想寻找食物或
否
是 发展对情境、行 为和功能的基本 假设
实施间接评量 (会谈、问卷)
你对此假设 有信心吗
否 否
是
曾实施过 间接评量 吗?
是 搜集直接观察的资料
是
观察资料是否支 否 是否需要额外的
持你的假设
评估资料
否
是
组织行为学第五章领导行为与管理

菲德勒的权变领导理论
(三) 通路—目标模型 加拿大多仑多大学提出, 领导者行为 与情景因素的关系 领导者需要在不同管理情景下采取相应的管理风格, 促使员工明确认识,能导致高绩效并获得奖励(目标)的 关键行为(通路)。
领导者行为 指导式 支持式 参与式 成就式
下属工作动机
情景因素 下属特征 环境特征 控制源 任务结构 能力源 管理体制 工作群体
三、领导者的影响力
影响和改变他人心理和行为的能力---有效领导的关键。 (一) 权利的影响力 1, 传统因素。敬畏追随权威以及服从感。 2, 职位因素。职位越高,权利越大,影响力也越大 ------合法权力:奖励与法定权力。 3, 资力因素。资格与经历
(二) 非权力影响力
1, 风 品格因素。道德、品行、人格、作
领导通路—目标理论模型
(四) 连续统一体理论 美国学者提出,在专制与民主两个极端点之间有多种过度 的领导行为 <----以下属为中心的领导 以经理为中心的领导-----> 经理使用权力的范围
下属活动的范围
经理 经理 作出 说明 并公 决策 布决 策 经理 提出 计划 征求 意见
经理 提出 决策 方案 供讨 论修 改
做出“低LPC分”型评价的领导者是趋向于 任务领导型的领导方式, “高LPC分”的趋向于关系导向型。
菲德勒的LPC问卷
快乐 —— 8 7 6 5 4 3 2 1 ——不快乐 友善 —— 8 7 6 5 4 3 2 1 ——不友善 拒绝 —— 1 2 3 4 5 6 7 8 ——接纳 有益 —— 8 7 6 5 4 3 2 1 ——无益 不热情 —— 1 2 3 4 5 6 7 8 ——热情 紧张 —— 1 2 3 4 5 6 7 8 ——轻松 疏远 —— 1 2 3 4 5 6 7 8 ——亲密 冷漠 —— 1 2 3 4 5 6 7 8 ——热心 合作 —— 8 7 6 5 4 3 2 1 ——不合作 助人 —— 8 7 6 5 4 3 2 I ——敌意 无聊 —— 1 2 3 4 5 6 7 8 ——有趣 好争 —— 1 2 3 4 5 6 7 8 ——融洽 自信 —— 8 7 6 5 4 3 2 1 ——犹豫 高效 —— 8 7 6 5 4 3 2 1 ——低效 郁闷 —— 1 2 3 4 5 6 7 8 ——开朗 开放 —— 8 7 6 5 4 3 2 1勒温提出----专制、民主与放任自流型 风格儿童制作假面具
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案例教程第5章-幼儿情绪表现的观察与指导

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案例教程等风来,不如追风去第五章幼儿情绪表现的观察与指导•幼儿时期是情绪发展的关键期。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幼儿要情绪安定愉快,其中在对5-6岁幼儿的具体要求中明确指出,幼儿要“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表达情绪的方式比较适度”“能随着活动的需要转换情绪和注意”,情绪的发展对幼儿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幼儿情绪容易变化,往往缺乏控制情绪的能力。
本章重点学习如何观察、理解幼儿的情绪,帮助幼儿缓解和转移不良情绪包括幼儿发脾气、入园焦虑问题以及成人在与幼儿接触时的情绪管理,从而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发展。
•第一节幼儿发脾气的观察分析•安定愉快的情绪对幼儿心理健康至关重要,也可以为幼儿良好个性品行打下基础。
通过观察幼儿发脾气的具体表现分析幼儿发脾气的原因,并制定适当的行为指导策略来帮助幼儿表达、控制情绪。
•二、幼儿情绪表现案例分析•【案例6-1】•凡凡是一名小班男孩,经常发脾气,为了找到发脾气的原因,并帮助其缓解、控制情绪,老师对他进行了如下观察。
•姓名:凡凡•性别:男•年龄:3岁半•观察方法:事件取样•观察目的:了解凡凡发脾气的原因•观察目标:凡凡在日常活动中的情绪、语言和行为•观察实录:场景观察实录搭积木搭积木的时候,凡凡刚搭好一个四层的“高楼”,同桌的丽丽不小心腿碰了一下桌子,桌子晃得很厉害,凡凡的积木倒塌了。
“丽丽!丽丽!” 凡凡冲丽丽大吼。
随即用双手把丽丽的积木都划到地上,右脚猛踹丽丽的小椅子。
洗手午餐洗手的时候,凡凡旁边的芳芳水龙头开的比较大,洗手的时候,有些水溅到了凡凡的脸上和身上。
凡凡跺着脚大叫:“臭……臭!”同时开大了自己的水龙头,用手捧了水泼了芳芳一身。
•本案例中凡凡因为遭遇了挫折和不如意(积木被撞倒,身上被溅上水),出现了愤怒的情绪,可以看出凡凡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差,他表达愤怒的方式是大吼,和用肢体动作报复别人,教师应引导幼儿控制情绪和正确表达情绪。
•两则案例中老师都没有严厉地批评凡凡,如积木事件中,老师蹲下来拍着他的背告诉他温和地对他说:“我知道你的积木被碰倒了,非常不开心。
组织行为学第五章激励

3、成就需要理论的现实意义
• 麦克利兰认为具有高成就需要的人有以下特征: • (A)不回避风险(对风险采取现实主义的态度),敢于
负责; • (B)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全神贯注地完成工作; • (C)重视内在激励,在完成工作中获得满足; • (D)重视工作中的信息反馈,关心生产,也关心员工。 • 意义: • 该理论指出,具有高成就需要的人,在组织中起着导向作
四、双因素理论
• 双因素理论由美国学者赫茨伯格(Herzberg)提 出。他运用问卷法进行调查,分析职工最满意和 最不满意的因素是什么,提出这一理论。
• 1、理论要点 • 影响人的行为的需要有两种因素,即 • 保健因素 • 激励因素
• 保健因素——工资、福利、工作条件、管理制度、安全保障、人际关系等。这些条件的 改善,只能消除职工的不满,不能使其非常满意。
• 努力和绩效的关系:取决于对目标的期望
概率,不宜过高或过低
• 绩效和奖励的关系:绩效的取得必须给予奖励,奖励的形式应当是多种多样的
• 奖励与满足个人需要的关系:满足需要应因人而异,应采取自助餐式的奖励
案例分析:骨干员工为什么 辞职?
• 刘经理是A公司的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近段时间他却烦恼透顶,两位他所看重的公司业 务骨干要走。
组织行为学
第五章 激励
本章结构
激 内容型激励理论
励 概
过程型激励理论
述
强化理论
• 本章内容: • 需要、动机与激励,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 学习目的: • (1)了解激励的过程。 • (2)理解需要的特点,理解动机的功能、动机与行为之间的关系,理解激励的功能。 • (3)掌握各种激励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在管理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认知行为疗法第五章

第五章首次会谈的结构一、章节主题认知治疗的整个心理咨询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评估性会谈(第3章)、咨询性会谈(第5—8章)和巩固性会谈(第18章)。
1、首次会谈的目标和结构2、会谈的不同阶段:初期阶段、中间阶段和结束阶段二、内容要点(一)首次会谈的目标和结构1、认知治疗的时间限制:标准治疗40—50分钟,首次会谈60分钟。
2、会谈目标主要包括如下方面:1)、促进咨询关系,并建立信赖的关系,将患者的困难正常化,并给予患者希望2)、通过教育患者认识到他们的心理障碍、认知模式以及治疗过程,帮助患者进行治疗社会化3)、收集额外的资料帮助治疗师进行概念化4)、建立目标清单5)、开始解决患者问题(或者进行行为激活)3、首次咨询结构,作者分为三个阶段:1)初期阶段:(1)、设置议程(并且给出这样做的理由)(2)、进行心境检查(3)、获取患者的最新信息(自评估以来)(4)、讨论患者的诊断并进行心理教育2)中间阶段:(1)、确认问题和设置目标(2)、教育患者了解认知模式(3)讨论问题3)结束阶段:(1)、给出或者引出总结(2)回顾家庭作业(3)引出反馈(二)会谈的初期阶段1、设置议程咨询师和患者一起讨论“决定会谈的主题”,也就是设置议程。
首先和患者确定本次咨询需要讨论那些主题(议程),双方就此取得一致意见,按照顺序逐一开始进行处理。
一般地,治疗师提出:自评估会谈以来的变化和下次会谈之前需要做的事情(情绪状态和行为激活),引出患者的反馈,修订议程。
如果患者不同意治疗师的设置,尊重患者的想法,并在下次会谈时检查会谈的效果。
2、心境检查心境检查通常有两种形式,一是心理测试,就是填写心理测试问卷,另一种形式就是口头报告自己的情绪状态。
尤其注意跟绝望和自杀有关的项目。
如果患者不愿意或者不能完成心理测验,可以要求患者用0-100分(或者0-10分)给出情绪强度的自我评定。
3、获取患者最新信息会谈正式开始前,咨询师要询问患者是否还有没提到的重要问题,应该放在会谈中优先讨论。
第五章行为主义心理学ppt课件

• (2)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消退 • (3)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分化
• 反应势能是内驱力与习惯强度的递增函 数,以公式表示:sER=D×sHR
四、斯金纳的操作性行为主义 心理学
• (一)简介 • (二)理论体系
(一)简介(Skinner,1904-1990)
• 1938年《有机体的行为》 • 1953年出版《科学与人类行为》 • 1954年《学习的科学和教学艺术》 • 1958年《教学机》 • 1963年《五十年的行为主义》
2、赫尔的学习理论
• 两种不同的行为适应手段
• (1)用神经组织固定下来的感受器-效应 器联结 • (2)有机体去自动获得有适应作用的感受 器-效应器联结
• 学习或行为建立的基本条件
• 接近 • 强化
• 初级强化 • 次级强化
3、反应势能说
• 反应势能构成的两因素:
• 内驱力:引起有机体组织状态的刺激,是 有机体一切行为与反应的动力 • 习惯强度:感受器冲动与反应发生间的力 量
• (二)理论体系
(二)理论体系
• 1、基本立场 • 2、赫尔的学习理论 • 3、反应势能说
1、基本立场
• 心理学应该研究有机体的适应性行为 • 刺激痕迹(s) :作用于有机体的外在
刺激消失后,其作用不会马上停止,而 是持续一段时间。这时这种持续的作用 导致了运动神经冲动(r),而后又最终 导致了外在行为反应。 • 赫尔的公式S-s-r-R
• 孔德主张的实证主义原则是:一切科学知识都必须建 立在来自观察和实验的经验事实的基础上
• (三)新实在论 • (四)实用主义
• 强调立足于现实生活,把确定信念当作出发点,把采 取行为当作主要手段,把获得效果当作最高目的
组织行为学第五章领导理论

四.途径—目标理论
• 豪斯把期望理论和领导行为的四分图结合 一起,提出了途径——目标理论
• 领导者效率的衡量取决于激励下级达成组织目标 并在工作中使下级得满足的能力。
• 高工作----指引人们排除障碍,达成目标并获得报 酬; 高关系----在工作中增加员工需要的满足程度 。
途径—目标理论
• 高工作和高关系,不一定是有效领导方式,因为 没有考虑到达成目标的客观障碍。工作任务不明, 职工无所侍从时,希望领导“高工作”。如果下级 对自己要完成的任务已经明确、具体,并清楚地 知道完成的方式与步骤时,领导只能“高关系”, 使他们在工作中得到同情、赞扬和关心,获得需 要的满足。
一. 三种极端理论
• 勒温(P.Lewin)研究不同的工作作风对下属群 体行为的影响,认为存在着专制、民主和放任自 流3种极端的领导工作作风。
• 专制作风:以力服人,靠权力和强制命令让人服 从。具体特点:独断专行,自行决策; 信息独享 ,无下级参与;主要依靠 行政命令、纪律约束, 训斥惩罚(统计,60%左右的命令指示口气), 只有偶尔奖励;预先安排一切,下级只能服从; 与员工保持心理距离。
1. 性格理论
• 领导特性理论集中回答:领导者应该具备哪些素 质?怎样正确地挑选领导者?
• 出发点:根据领导效果的好坏,找出好的、差的 领导人在个人品质或特性方面的差异,确定优秀 领导人的特性。
• 找出成功领导人具备的特点,再考察某个领导者 是否具备这些特点,判断是否优秀领导人。
• 传统特性理论认为领导者所具有的特性是天生的 ,是由遗传决定的,也被叫做性格理论。
• 阐述压力和认知资源(如经验、奖励、智力活动) 对领导有效性的重要影响。
认知资源理论
• 在支持性、无压力环境下,指导型行为只有与高 智力结合起来,才会导致高绩效;
组织行为学 第五章 团 队

团队 TEAM
第一节 团队的概念 第二节 团队的特征
第一节
团队概述
一、团队的概念
团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相互作用和协作,以便完成组织预定的某项目标的最小单位。 团队的概念包含三个要素: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员,团队的规模可大可小,但一般规模都低于 15人;团队人员有规律地相互接触,彼此间不打交道的人不可以组成一个团队;团队人员共享绩效目标。
(一)
激荡期
1.成员与成员之间的激荡 2.成员与环境之间的激荡
(二)
规范期
团队内部成员之间开始形成亲密的关系, 团队表现出一定的凝聚力。
团队面临的主要危险是团队成员因为害 怕遇到更多的冲突而不愿提出自己的好 建议。
(三)
第二节
团队建设与管理
二、团队建设的心理机制
1
情绪认同
2
共生效应
3
心理相容
4
➢ 第二,允许组织将不同文化、不同商务习 惯的多种意见统一起来以避免发生逆生 产效率的现象。
➢ 第三,虚拟团队为在复杂的经营环境中,通 过跨组织的宽泛联合、协调完成复杂的 商业任务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机会。
谢 谢!
TEAM
第一节
团队概述
二、团队的特征
(一)价值观共识化 01
02 (二)团队工作的主旨是 委托和授权
(三)团队成员平等、信
任、注重交流
03
04 (四)高素质的员工是关键
第二节
团队建设与管理一、团队建设的发 Nhomakorabea阶段组建期
一是建立以团队为基础的组织,即 以团队为整个组织的运行基础;
二是在组织中有限的范围内或在 完成某些任务时采用团队的形式。
共同的信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一)CAPM是建立在一系列的假设条件之上的,即:
(1)投资者以某段时期内的预期收益率和标准差来评价某资产组合; (2)在投资风险既定的条件下,投资者总是追求最大的收益率;在投 资收益率既定的条件下,投资者总是尽量回避较大的风险; (3)所有资产者有着相同的资产持有期,这样市场上所有投资者就可 以按相同的无风险利率借款; (4)资本市场是一个完全市场,不存在资本与信息流动的阻碍。因此, 假设没有一个投资者的行为能大到影响整个证券市场,没有交易成本 及所得税,所有投资者均可免费得到所有有价值的信息; (5)资产无限可分,即投资者可购买一个股份的一部分,这样就可保 证投资者以任何比例分配其投资; (6)投资者有相同的预期,即对预期收益率、标准差、证券之间的协 方差有相同的理解。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二、数学及几何表示:
这些假设条件将市场限定在均衡状况下, 使每一位投资者面临着同一个有效集—— 最佳风险投资组合,并且假设它是客观存 在的,与个别投资者对风险的偏好无关。 在这些假定条件下,CAPM模型揭示了证券 市场达到均衡时资产的预期收益率与风险 之间的线性关系: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二、套利定价理论
套利定价理论(Arbitrage Pricing Theory, APT)由Ross于1976年 提出,它建立在因素模型的基础之上,并由此导出了套利定价公式, 利用这一公式可以进行无风险套利操作。它克服了CAPM模型中市场资 产组合数据不易观测与单一因素对收益率解释力不强的缺陷。 套利定价理论认为证券的总风险由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构成,系统 风险是由共同因素带来的,而非系统风险是由特定厂商所代理的。在 充分分散投资条件下,收益率决定于由n个因素带来的系统风险,而 与非系统风险无关。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引导案例:巴菲特眼中的“市场先生”
虽然如此,‘市场先生’还具有另外一种令人喜欢的性格: 他并不会在意受到忽视。如果他的报价今天你没有兴趣, 明天他就会回来给你一个新的报价。交易会严格地按照你 的选择进行。在这些条件下,他的行为愈是狂躁、抑郁, 你就会越有可能从中获益。 案例思考: 1.为什么巴菲特把自己看成是商业分析师,而不是证券分 析师?这间接说明什么因素在决定金融资产的价格波动? 2.另一方面,巴菲特认为“市场先生患有无法治愈的精神 疾病”,这种精神疾病具体指的是什么,它是如何产生的 呢? 3.在现实的金融市场中,它又是如何深层次地影响资产价 格的呢?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均衡证券市场中的任何一只证券或证券组合所表 示的点均落在SML上,β表示单只证券或证券组合 的实际收益率的变化相对于市场变化的敏感程度, 代表该证券的市场风险。CAPM表明证券的预期收 益率只受市场风险的影响,是由β值唯一决定的。 β越大,表明证券的市场风险越大,其预期收益 率越高。
第五章 行为资产定价和组合理论
引导案例:巴菲特眼中的“市场先生”
巴菲特眼中的金融市场: “不管什么时候,我们希望长期持有股票,只要我们能够预期 资产的真实价值将会以令人满意的速度增长。当我们进行投资时,我 们把自己看成是商业分析师而不是市场分析师或宏观经济分析师,甚 至不是证券分析师,就是这样。” 你应当想象市场价格来自于一位名叫“市场先生”的、乐于助人 的家伙。对你的个人业务来说,他是你的合作者。市场先生每天都会 出现并确定一个价格,并据此买入你的利益或者出售给你他的利益。 虽然你们两个人拥有的资产或许会具有某些稳定性特征,但是市 场先生的报价将会是变幻无穷的。很遗憾,市场先生患有无法治愈的 精神疾病。在他感到振奋的时候,他只能看到对资产有利的因素,在 那种情况下,他确定一个很高的买卖价格,因为他害怕你会占有他的 利益并夺走他即将到手的收益。在其他时间里,他会感到悲观,只能 看到摆在资产与整个世界前面的麻烦。在这些场合,他会制定一个极 低的价格,因为他担心你会把麻烦都给他。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70 年代罗斯提出了套利定价模型理论( APT ),该理论认为证 券收益率与一组基本因素线性相关,以此来理解市场中的风险和 收益间的均衡关系。
Merton(1969,1971,1973)建立了连续时间内最优资产组合模 型和资产定价公式,他首次将伊藤积分引入经济分析,由此开创了 连续时间金融分析。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传统资产定价理论回顾 :
Arrow(1951)建立了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完全市场 上的一般均衡理论,成为现代资产定价理论的基 础。
Markovitz(1952)用收益率的方差来描述资产的 风险,创立了一个完整的均值 ——方差分析框架, 标志着现代金融理论的开端。
Sharpe(1964) , Lintner(1965) 和 Mossin(1966) 在投资者同质预期、信息完全、无摩擦等一系列 假定的基础上建立了以一般均衡框架中的理性预 期为基础的投资者行为模型——资本资产定价模 型(CAPM)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第一节 经典资产定价理论概述
资产定价是金融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其发展沿革在相当 程度上标志着金融学的进步。严格地讲,资产定价就是探 讨资产收益率的影响因素以及研究如何对资产进行估值的 理论。自马科维茨(1952)的投资组合理论开创现代金融 学以来,资产定价理论逐渐兴起并取得突破性进展。其研 究主要成果体现了现代金融理论的精髓,包括Sharpe、 Lintner和Mossin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Ross的 套利定价理论(APT),Black、Scholes和 Merton提出的 期权定价理论(OPT)以及由从基本理论模型衍生出来的 定价模型,如基于消费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CAPM), 以套利定价为基础的Fama-French三因素模型等。这些以 理性人假设和有效市场假说为基石且论证严密的理论构成 了现代金融宏伟大厦的主体。
Breeden 以投资者追求整个生命期的消费效用最大化为出发点, 得到基于消费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CCAPM ),它将效用范畴引 入了资产定价模型。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一、CAPM
美国金融经济学家威廉夏普在深入研究马 科维茨的投资组合理论的基础上,于1964 年建立了著名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简称 CAPM)。CAPM是现代金融市场价格理论的 支柱,被广泛应用于投资决策和公司理财 领域。夏普也因此获得了1990年诺贝尔经 济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