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曲霉毒素中毒DOC

合集下载

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及去除方法

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及去除方法

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及去除方法黄霉菌是微生物世界的一个大家族,黄曲霉菌是这个大家族的一员,黄曲霉素中毒的症状有哪些呢?本文是店铺整理的黄曲霉素中毒的症状,欢迎阅读。

黄曲霉素中毒的症状中毒前驱表现为发烧、腹痛、呕吐、食欲减退等。

2~3周后很快发生中毒性肝病表现:肝脏肿大,肝区疼痛,黄疸、脾大。

腹水,下肢浮肿及肝功能异常。

可有心脏扩大,肺水肿,甚至痉挛、昏迷等,多数患者在死前可有胃肠道大出血表现。

实验动物临床毒性研究表明,给动物喂食含黄曲霉毒素的饲料后,表现为渐进性食欲减退、口渴、便血、生长缓慢、体重减轻、皮肤出血、过度兴奋、黄殖、抽搐、角弓反张等。

病理解剖可见肝脏弥漫性充血、出血利坏死等表现。

浅谈如何预防黄曲霉毒素中毒黄霉菌是微生物世界的一个大家族,黄曲霉菌是这个大家族的一员。

黄曲霉菌本身是无毒的,但在其繁殖代谢的过程中可分泌出有毒的物质黄曲霉毒素。

黄曲毒素是一种剧毒物质,它损害动物的肝脏,引起肝细胞坏死、肝纤维化、肝硬化等病变。

黄曲霉毒素是目前发现的最强的致癌物质之一。

1 主要可诱发肝痛,还能诱发胃癌、肾癌、直肠癌及乳腺、卵巢、小肠等部位的肿瘤黄曲霉毒素对人体健康威胁很大。

目前已确定其化学结构,黄曲霉毒素B1、B2、C1、G2等17种,其中趴毒性最大。

食物中的花生、花生油、玉米、大米、棉籽等最容易污染上黄曲霉寿素,小麦,大麦也常被污染,豆类一般污染较轻,工业化生产的发酵制品如面酱。

咸肉、火腿、香肠等肉类食品,亦能受到黄曲霉菌的污染。

我国卫生标准规定,花生、花生油、玉米中,黄曲霉毒素含量不超过20微克/公斤;大米、食用油不得超过10微克/公斤;其它粮食、豆类、发酵食品不得超过5微克/公斤;婴儿食品中不得有黄曲毒素。

2 受黄曲霉菌污染的粮及食品不能食用轻度污染的粮及其他食品,可以用一些简单的方法将毒素破坏掉或除去。

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以下方法去毒:2.1 剔除霉变粮粒因毒素主要集中在霉变的粮粒中,凡表面长有黄绿色霉菌,或破损皱缩、变色、变质的花生米和玉米,都有可能污染黄曲霉毒素。

一例猪黄曲霉毒素中毒的诊断与治疗

一例猪黄曲霉毒素中毒的诊断与治疗

一例猪黄曲霉毒素中毒的诊断与治疗猪黄曲霉毒素中毒(Porcine Mycotoxicosis)是由猪食物中摄入的霉菌产生的黄曲霉毒素引起的一种疾病。

该疾病影响了猪的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严重影响了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

本文将讨论猪黄曲霉毒素中毒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诊断猪黄曲霉毒素中毒的诊断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症状和检查结果:1. 猪的临床表现:受感染的猪往往表现出食欲不振、体重下降、腹泻、呕吐、发热等症状。

长期受感染的猪可能出现生长迟缓和生殖问题。

2. 采集并检测猪食物中的霉菌和毒素:通过采集猪的食物样本,可以进行霉菌和黄曲霉毒素的检测。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霉菌培养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等。

3. 器官病理学检查:通过对猪的肝脏、肾脏、肠道等器官进行病理学检查,可以观察到黏膜糜烂、溃疡、出血等病变。

治疗猪黄曲霉毒素中毒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移除受感染的食物:发现受感染的食物后,应立即将其从猪的饲料中移除,以避免进一步的感染和中毒。

2. 给予解毒剂:对于已经中毒的猪,可以给予一些有效的解毒剂。

常用的解毒剂包括活性炭、亚硒酸钠、脱氧胆酸、多酚等。

这些解毒剂可以帮助猪体内的毒素排出,并保护猪的肝脏和肾脏功能。

3. 提供营养支持:中毒的猪往往食欲不振,导致营养不良和生长迟缓。

可以通过提供高能量、高蛋白质的饲料来补充营养,促进猪的康复。

4. 强化管理措施:为了预防猪黄曲霉毒素中毒的再次发生,必须加强管理措施。

这包括定期清理和消毒猪舍、监控饲料的质量、控制饲料的储存时间等。

预防猪黄曲霉毒素中毒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预防:1. 饲料管理:确保饲料的质量和干燥程度,避免霉菌和黄曲霉毒素的滋生。

2.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猪舍和饲料样本,及时发现和处理受感染的食物。

3. 营养调整:合理配制饲料,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增强猪的免疫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4. 清洁消毒:定期清理和消毒猪舍,防止霉菌和黄曲霉毒素的滋生和传播。

如何判断是黄曲霉毒素中毒

如何判断是黄曲霉毒素中毒

如何判断是黄曲霉毒素中毒
当人们食用了污染过黄曲霉毒素的食物时,很有可能会发生中毒的情况,根据摄入量的多少,以及时间的间隔,可分为慢性中毒和急性中毒以及致癌性等情况。

●慢性中毒是由于少量多次长期受到少量黄曲霉毒素的刺激导致,一般有可能慢慢患上生长障碍,肝脏亚急性或慢性损伤。

●急性则由于短时间内摄入大量存在黄曲霉毒素的食物引发,一般会直接引起发热、呕吐、厌食、黄疸等症状,甚至出现肝实质细胞坏死、胆管上皮增生、肝脂肪浸润及肝出血等急性病变。

●它的致癌性是长期摄入低浓度或短期摄入高浓度的黄曲霉毒
素均可诱发实验性肝癌,也可导致其他部位的肿瘤,如消化道肿瘤、肾脏肿瘤等。

当遇到上述情况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检查是否有摄入黄曲霉毒素的食物史,进行洗胃、灌肠,催吐,防脱水等专业治疗。

黄曲霉毒素中毒

黄曲霉毒素中毒

黄曲霉毒素中毒(AflatOXiCOSiS)奶牛因长期或大量摄食经黄曲霉、寄生曲霉污染的饲料所致的中毒性疾病称黄曲霉毒素中毒。

其临床特征是消化机能紊乱、神经症状和流产;剖检见肝变性、坏死和纤维化硬变。

病的发生1961年Loosmore等首先报道了反刍兽的黄曲霉毒素中毒。

20世纪60年代初,在英国东南部一些农场,约有l0万只火鸡死亡,病因不明,以肝坏死为特征,称为“火鸡X病”。

经研究确定此病为黄曲霉毒素所致。

牛的黄曲霉毒素中毒的自然病例日趋增多。

奶牛和肥育牛发病较高,尤以犊牛更为常见。

由于黄曲霉和寄生曲霉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被污染的饲料不仅对牛,而且对鸭、鹅、鸡、猪、马和人都呈现中毒作用,同时黄曲霉毒素(AFT)还具有极强的致癌作用,因此现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

病因各种饲料如干花生苗、花生饼、玉米粉、谷类、豆类及其饼类、棉籽粉、酒糟,以及贮藏过的混合饲料,由于保管、贮存不当,在高温、高湿的坯境条件,极易为黄曲霉、寄生曲霉生长,产生黄曲霉毒素。

有的是动物食人受黄曲霉污染饲料后在体内形成代谢产物——黄曲霉毒素。

AFT是一类结构类似的化合物,都含有二呋喃环和香豆素。

目前已明确其结构的有十多种,主要有AFTB1、AFTB2、AFTG1、AFTG2、AFTM1和AFTM2。

其中以AFTBl含量最高,毒性最大。

所以当奶牛长期或大量摄取这些饲料后,即能引起中毒。

AFT毒性比氰化钾还大。

肝脏是AFT的靶器官。

由于其品种、年龄、性别及个体的耐受性不同,因此中毒量各异。

实验表明,体重183kg的肥育牛,采食含其毒素650—800ug/kg饲料的日粮,经17.5周后有轻度病变;奶牛每日每千克体重摄人o.5mg黄曲霉毒素,19周后出现产乳量降低,乳中可检出毒素;断乳犊牛采食含黄曲霉素0.22~2.2mg/kg体重的日粮,16周后出现了生长缓慢、肝损伤,甚至死亡;海伏特公犊,每千克体重口服0.1~1.0mgAFT,42d内3头牛无死亡;口服1.2—1.6mg 的3头牛,2头死亡,日服1.8mg的3头牛全部死亡。

猪黄曲霉毒素中毒的发病特点实验室检查与防治措施

猪黄曲霉毒素中毒的发病特点实验室检查与防治措施

猪黄曲霉毒素中毒的发病特点实验室检查与防治措施猪黄曲霉毒素中毒是由猪饲料中含有的黄曲霉菌产生的黄曲霉毒素引起的疾病。

该病在猪群中普遍存在,对生猪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以下将介绍猪黄曲霉毒素中毒的发病特点、实验室检查以及防治措施。

一、发病特点:1. 全身性症状:患猪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精神萎靡,粗毛,皮下出血,瘀斑等。

2. 消化系统症状:患猪腹泻,大便呈黄色水样,食物不消化等。

3. 呼吸道症状:患猪咳嗽,气急,呼吸困难等。

4. 泌尿系统症状:患猪尿量减少,尿液呈红色等。

二、实验室检查:1. 病原学检查:患猪粪便、肝脏、肾脏等组织样品可以通过培养的方法检查猪饲料中的黄曲霉菌及其产毒情况。

2. 生化检查:通过血液样品检查患猪内脏器官中的黄曲霉毒素含量,以及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的变化。

3. 病理学检查:对患猪进行尸检,观察各内脏器官的病变情况,寻找病因。

三、防治措施:1. 饲料控制:使用新鲜无霉变的饲料,避免使用受霉变的饲料。

2. 清洁卫生:保持猪舍环境的清洁干燥,及时清除猪舍内的霉变饲料和猪粪。

3. 添加剂应用:使用抗生素、生物制剂等添加剂,抑制黄曲霉菌的生长和产毒。

4. 检测监控:定期对饲料和猪场内猪只进行黄曲霉菌和黄曲霉毒素的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5. 营养调整:合理调整猪饲料中的氨基酸和维生素的配比,增强猪只的抵抗力。

6. 疫苗预防:根据黄曲霉毒素的类型进行疫苗研制,提高猪只对黄曲霉毒素的抵抗力。

猪黄曲霉毒素中毒是一种严重危害猪养殖业的疾病,预防和控制该病的关键是饲料控制、环境清洁、添加剂应用、检测监控、营养调整和疫苗预防等综合措施的综合应用。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猪黄曲霉毒素中毒的发生。

一例猪黄曲霉毒素中毒的诊断与治疗

一例猪黄曲霉毒素中毒的诊断与治疗

一例猪黄曲霉毒素中毒的诊断与治疗猪黄曲霉毒素中毒是由黄曲霉毒素引起的猪肉中毒症状,主要发生在猪肉制品被污染的情况下。

猪黄曲霉毒素中毒的诊断和治疗对于保障人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例猪黄曲霉毒素中毒的诊断与治疗。

患者李某,男,45岁,因食用了被污染的猪肉产品后出现呕吐、腹泻、头痛等症状,到医院就诊。

针对李某的症状和服用猪肉制品的情况,医生首先考虑到可能是猪黄曲霉毒素中毒。

为了确认诊断,医生将进行一系列的检查。

首先是临床症状的观察和询问。

李某出现的呕吐、腹泻、头痛等症状与猪黄曲霉毒素中毒的典型症状一致,符合该疾病的诊断要求。

其次是实验室检查。

医生对李某进行了血清学检查、血液生化检查和病原学检查。

发现血清中有黄曲霉毒素的存在,血液生化指标也出现异常,这些都为猪黄曲霉毒素中毒的诊断提供了实验室依据。

最后是影像学检查。

医生通过CT、MRI等影像学检查排除了其他可能导致症状的疾病,确认了猪黄曲霉毒素中毒的诊断。

一旦诊断确认,接下来就是对猪黄曲霉毒素中毒的治疗。

目前,对于该病症的治疗主要是以对症治疗为主,包括排除体内毒素、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改善肠道菌群等方面。

首先是排除体内毒素。

医生给予李某洗胃、导泻等治疗,以尽快清除体内残留的猪黄曲霉毒素,减轻病情。

其次是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由于猪黄曲霉毒素中毒引起了患者的腹泻和呕吐等症状,导致了水分和电解质的丢失,医生需要给予补液、电解质平衡治疗,以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

最后是改善肠道菌群。

猪黄曲霉毒素中毒导致了肠道菌群的失衡,医生给予了益生菌等治疗,帮助恢复肠道菌群的平衡,促进患者康复。

除了对症治疗外,预防也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猪肉制品,消费者应该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并确保烹饪熟透。

而对于生产厂家来说,应加强对原料的检验,做好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确保产品不受污染。

猪黄曲霉毒素中毒是一种常见的食物中毒症,对于诊断和治疗都需要及时和准确。

患者应及时就医,医生需要全面检查,确诊后进行对症治疗,预防措施也是非常重要的。

对猪黄曲霉毒素中毒诊疗和预防的探讨

对猪黄曲霉毒素中毒诊疗和预防的探讨

对猪黄曲霉毒素中毒诊疗和预防的探讨黄曲霉毒素中毒是一种常见的霉饲料中毒病。

2007年邹平县正值夏玉米收获时,阴雨连绵近一个月不见晴日,导致大量夏玉米发霉变质,有些对黄曲霉毒素不甚了解的养殖户饲喂发霉变质玉米致使所养猪只死亡或生长缓慢,母猪流产、仔猪成活率降低,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了养猪业的发展。

为防治曲霉毒素中毒,促进养猪业发展,现将对黄曲霉毒素中毒研究发病机理、防治及霉变饲料、粮食去毒等问题探讨的看法作一介绍,以供大家参考。

一、黄曲霉及其危害黄曲霉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常寄生于玉米、小麦、稻米、花生、豆类、棉子、鱼粉和肉类制品上,当收贮加工不当,如气温在20-28℃、温度在24-30%粮食、饲料含水量在23-24%时,霉菌可大量繁殖,给养猪造成严重危害。

黄曲霉在繁殖过程中能产生大量代谢产物——黄曲霉毒素。

这种毒素,对人畜都具有剧烈毒性。

对肝脏、消化系统、细胞免疫、造血各血液循环系统造成严重的病理变化和危害。

1、对肝脏的危害: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强烈的肝脏毒,毒素进入肝脏后严重损害肝组织,发生变性、坏死呈现肝炎变化,慢性中毒时发生增生性变化,甚至发生癌变。

2、对消化系统的危害:曲霉毒素能抑制具有消化作用的酶的活性。

胰淀粉酶、胰蛋白酶、胰脂肪酶、核糖核酸酶及脱氧核糖核酸酶的活性,从而降低对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功能,导致严重的消化障碍。

3、对细胞免疫系统的危害:曲霉毒素能破坏单核细胞的吞噬功能,还能损害网状内皮系统,干扰抗体形成,由此直接降低机体的抗病能力,易患传染病。

4、对造血和血液循环系统的危害:曲霉毒素能破坏骨髓的造血功能,并使毛细血管脆性增加和血管壁通透性增高,易于出血。

此外,还能影响铁的吸收从而造成铁不足,发现严重贫血,而且呈现不可逆转,很难及时恢复。

二、临床症状及病理剖检变化中毒症状随日龄、营养状况、毒物含量不同而异:1、急性中毒:表现口吐白沫,口鼻流血,肌肉震颤,衰竭,多在几小时内死亡。

食品营养与检测《课堂案例十黄曲霉毒素食物中毒》

食品营养与检测《课堂案例十黄曲霉毒素食物中毒》

课堂案例十:黄曲霉毒素食物中毒案情简介20世纪60年代,美国东南部的一些农场,大约有 10万只火鸡不明原由地突然死亡,一时间造成了极度恐慌和不安,其震惊的程度不亚于二三年前的疯牛症,关于病因当时也弄不清,只得取名为X病,这就是美国闻名的“火鸡X病”事件。

后来经过食品、毒理和细菌学方面专家的通力合作,终于找出了引起火鸡大批死亡的原因:他们从饲料玉米粉中分离出一种前所未知的由黄曲霉菌产生的毒素,命名为“黄曲霉毒素”。

另报道。

1974年印度西部曾发生一次急性黄曲霉毒素中毒事件。

居民吃了发霉(黄曲霉菌感染)的玉米后,有397人发生急性中毒肝炎,死亡106人。

还有成批的狗发生腹水和黄疸,多在2~3周内死亡。

该毒素中毒的症状主要为发热、呕吐、食欲不佳,继而出现黄疸,重者可出现腹水。

案情分析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很易在谷物(特别是玉米)和饼粕(如豆饼)中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

家禽食入被黄曲霉菌或寄生曲霉菌污染的含有毒素的发霉饲料,就会发生中毒。

案例反思根据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及饲料出现霉变现象可作出初步诊断。

必要时可进行毒素的检测。

目前,检测毒素的方法主要有薄层层析法、高压液相色谱法和免疫技术检测法等。

此外,可将可疑的饲料样品直接放在365nm波长的紫外线灯下观察荧光反应,如果样品中含有黄曲霉毒素,即可呈现带有金属光泽的蓝紫色或黄绿色的荧光。

防止饲料霉变是预防该病的关键措施。

饲料要在通风、干燥、低温处保存。

在温暖多雨季节,可用福尔马林熏蒸法或0.4%过氧乙酸、5%石炭酸喷雾法,或者用防霉剂如霉敌等来抑制饲料中霉菌生长。

黄曲霉毒素中毒及临床症状

黄曲霉毒素中毒及临床症状

表1 黄曲霉毒素中毒及临床症状毒素名称猪的种类日粮水平临床症状黄曲霉毒素生长-肥育猪100 μg/kg 没有临床症状,在肝脏中残留。

200~400 μg/kg 生长受阻,饲料利用率低,免疫抑制。

400~800 μg/kg 肝显微受损、胆管炎。

血清肝酶升高,免疫抑制。

800~1200 μg/kg生长受阻,采食量减少,被毛粗糙,黄疸,低蛋白血症1200~2000 μg/kg黄疸,凝血病,精神沉郁,厌食,部分动物死亡>2000 μg/kg 急性肝病和凝血病,动物在3-10天内死亡母猪500~750 μg/kg不影响受孕,分娩正常仔猪,但仔猪因乳中含有黄曲霉毒素生长缓慢黄曲霉毒素对猪群的危害毒素来源及简介: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菌产生的一种毒素,在外界环境中不易被破坏,一般性的加热煮沸也不能使毒素被分解(B1毒素在加热268℃~269℃时才被分解),这是一种致肝癌物质,黄曲霉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容易在玉米、花生、稻谷、麦子以及棉籽饼、豆饼、麸皮、米糠中寄生繁殖,并产生毒素,从而使一般谷物及其副产品发霉变质,猪采食了这些发霉变质的饲料就会中毒。

猪饲料由于含有不同谷物及丰富的营养素,贮藏不当,也会受到黄曲霉菌的污染。

当玉米含水量为16.2%~24.4%时作常温贮藏,黄曲霉菌是最主要的霉菌。

中毒特点:猪饲料日粮中霉菌毒素超标会引起猪轻微的反应,青年猪比育肥猪和成年猪更敏感。

这类饲料给猪吃后,会使猪生产性能下降,猪体新陈代谢发生变化,造成免疫抑制。

症状表现:急性黄疸出血或凝血病,表现生长缓慢,营养不良等慢性征兆以及持续发生轻度传染病、以及肝损伤。

临床症状通常是患猪不吃,持续或间歇性发热,全身皮肤有红点,呕吐,咳嗽,气喘关节肿,蹄部坏疽,顽固性拉稀,便秘,脱肛,流产,返情,死胎等。

猪对玉米赤霉烯酮最为敏感(猪玉米赤霉烯酮中毒表现的症状因接触剂量和猪年龄而异)。

由于玉米赤霉烯酮对猪具有促黄体作用,发情中期的母猪喂饲含过量玉米赤霉烯酮的日粮,可引发休情;长期饲喂引起卵巢萎缩,发情停止或发情周期延长。

鸭黄曲霉毒素的中毒病

鸭黄曲霉毒素的中毒病

鸭黄曲霉毒素的中毒病本病是由黄曲霉毒素引起的一种霉菌毒素中毒病,以肝脏损害为主要特征,临床表现为逐渐食欲减退、生长缓慢、脱毛、跛行、抽搐,死前呈角弓反张。

【病原特性】(1)黄曲霉毒素的产生黄曲霉毒素与其他真菌毒素一样,是产毒真菌在基质中生长繁殖过程中的代谢产物之一。

本毒素是在1960年英国发生的10万只“火鸡X 病”病因探讨中发现的。

在第二年又发现污染黄曲霉的花生饼能使大白鼠诱发肝癌而明确黄曲霉毒素是致癌性真菌毒素。

产生黄曲霉毒素的主要真菌为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中特定菌株,而温特曲霉和软毛青霉也能少量产生。

据Eslaer报道,处于热带地区生长在玉米等基质上的前两种真菌菌株的80%能产生黄曲霉毒素(黄曲霉主要产生B1、B2,而寄生曲霉则产生B1、B2和G1、G2);处于温寒地区虽然生长在相同的基质上的同属近缘菌株,其产毒菌株检出率也大大降低。

当然,除上述的地区性差异以外,其产毒最适宜条件是,基质水分应为16%以上,相对湿度应为80%-90%之间(黄曲霉属于中温性真菌之一),温度应为25-30℃以及氧含量不低于1%等。

同时,其生长的基质又必须富有碳水化合物的农产品,其中米、麦、玉米、花生、棉籽等粮油作物较为理想,容易生霉并产生黄曲霉毒素。

(2)黄曲霉毒素的种类黄曲霉毒素是一类结构相似,并具有双呋喃环-氧杂萘邻酮,即双呋喃环-香豆素的化合物。

根据在365纳米(nm)波长紫外光下的薄层板上发出的荧光颜色(B1、B2呈蓝紫色,G1、G2呈黄绿色)、Rf值(即薄层板上移动率)及其化学结构等,分别命名为B1、B2、G1、G2、M1、M2、P1、Q1、毒醇和GM1等18种。

其中,除B1、B2和G1、G2 4种为自然产生的以外,其余的都是其衍生物。

黄曲霉毒素耐高温,在通常消毒温度下破坏得很少,只有在280-300℃时才能发生裂解破坏。

但易被强碱或强氧化剂破坏,在紫外光下也能破坏(时间长)。

黄曲霉毒素在水中溶解度较低,易溶于一些有机溶剂,如三氯甲烷、甲醇和乙醇等,而不溶于己烷、乙醚和石油醚。

畜禽黄曲霉毒素中毒表现及防治措施

畜禽黄曲霉毒素中毒表现及防治措施

畜禽黄曲霉毒素中毒表现及防治措施作者:黄伟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7年第23期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的一种代谢产物,毒素B1、B2、G1、G2的毒力最强,具有致癌作用。

在紫外线照射下,B1、B2呈蓝紫色荧光,G1、G2呈黄绿色荧光,它们都具有致癌作用,导致人类和动物肝损害和肝癌,其中又以B1的致癌性最强。

牛食入黄曲霉毒素后,由奶中分泌黄曲霉毒素M1和M2,对人类有害。

病因:畜禽黄曲霉毒素中毒原因多是采食黄曲霉菌污染的花生、玉米、豆类、麦类等饲料所致。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雨季节温度、湿度较高时,若饲料加工储藏不当,动物中毒几率增加。

发病机理:急性中毒时,使肝实质细胞变性坏死,胆管上皮细胞增生。

慢性中毒时,生长缓慢,生产性能降低,肝功能和组织发生变化,肝脂肪增多,可发生肝硬化和肝癌。

黄曲霉毒素摄入剂量过大时可致死,亚致死量可产生慢性毒性,长期摄入低剂量黄曲霉毒素可致癌。

可使人类及畜禽诱发肝癌、胃腺癌、肾癌、直肠癌、乳腺癌、卵巢癌等。

动物年龄越小,其敏感性越高;雌性动物比雄性动物具有更强的耐受性;营养状况越差越容易发病;怀孕母畜比未怀孕母畜更容易产生反应。

临床症状:禽类表现为体增重下降,产蛋量下降,出血,胚胎毒性,对环境和微生物等应激因子敏感性增加,伴有食欲不振、嗜睡、步态不稳、生长发育迟缓、消瘦、腹泻等症状。

成年禽耐受性稍高,中毒后多呈慢性经过,主要表现在精神沉郁,翅下垂,羽毛松乱,缩颈,食欲减退,产蛋减少,产蛋期推迟,呼吸困难,有的可听到沙哑的水泡声,少数可见浆液性鼻液。

黄曲霉毒素对猪的毒性作用因年龄、饲粮、含量和中毒持续时间等的变化而变化。

病猪精神沉郁,食欲下降,生长缓慢或停止,可使粘膜黄染,皮肤表面出现紫斑,随病情发展出现神经症状。

犊牛对黄曲霉毒素较为敏感,死亡率高。

体增重减速,饲料转换效率下降,中毒性肝炎,肾病变,全身出血。

成年牛多呈慢性,表现厌食、磨牙、前胃弛缓、瘤胃鼓气、间歇性腹泻、乳量下降。

黄曲霉毒素中毒【医学养生常识】

黄曲霉毒素中毒【医学养生常识】

黄曲霉毒素中毒
文章导读
可能很多人并不了解黄曲霉毒素是什么东西,黄曲霉毒素主要是由黄霉菌产生的,并且这个真菌主要的寄存对象是在一些主食植物上面,比如说水稻,小麦等等。

黄曲霉毒素的毒性是很强烈的,如果人体摄入一定量的话,甚至会导致死亡。

黄曲霉毒素主要的伤害对象是人体的肝脏。

我们所食用的一些花生和玉米是最容易受到黄曲霉毒素感染,大家在食用的时候就要多加留意了,如果食物已经变质的话,就不要再食用了,以免会存在黄曲霉毒素。

病因
黄曲霉毒素主要污染粮油及其制品,其中以花生和玉米最易受污染,一般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污染较重,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等可引起中毒。

临床表现
早期有胃部不适、腹胀、厌食、呕吐、肠鸣音亢进、一过性发热及黄疸等。

严重者2~3周内出现肝脾肿大、肝区疼痛、皮肤黏膜黄染、腹腔积液、下肢水肿、黄疸、血尿等。

也可出现心脏扩大、肺水肿、胃肠道出血、昏迷甚至死亡。

食品中所污染的主要是黄曲霉毒素B1,其毒性目前认为有三种临床特征:急性中毒、慢性中毒和致癌性。

1.急性中毒
主要为肝损害所致,出现消化道症状,严重者出现水肿、昏迷以致死亡。

2.慢性中毒
长期摄入小剂量的黄曲霉毒素则造成慢性中毒。

主要变化为肝脏出现慢性损伤,如肝实质细胞变性、肝硬化等。

3.致癌性。

简述黄曲霉毒素中毒的防治措施

简述黄曲霉毒素中毒的防治措施

简述黄曲霉毒素中毒的防治措施引言黄曲霉毒素中毒是由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和Aspergillus parasiticus)产生的一类真菌毒素引起的疾病。

黄曲霉毒素中毒不仅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同时也对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产生重要影响。

为了预防和控制黄曲霉毒素中毒,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寻求相应的防治措施。

本文将简要介绍黄曲霉毒素中毒的防治措施,并提供一些方法和建议,帮助人们降低中毒的风险。

防治措施农田管理1.土壤管理:保持土壤适宜的酸碱度和湿度,避免土壤酸化和过度湿润,有助于减少黄曲霉菌的生长。

2.轮作和间作:合理的轮作和间作可以破坏黄曲霉菌的繁殖环境,减少病菌的积累。

种子处理1.有机酸浸泡:将种子浸泡在有机酸溶液中,如乙酸、柠檬酸等,可以抑制黄曲霉菌的生长。

2.热处理:通过加热处理种子,能够有效杀死种子表面的黄曲霉菌。

仓储管理1.温湿度控制:保持仓储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合适,避免黄曲霉菌的繁殖和毒素的产生。

2.通风排湿:定期通风排湿,减少仓储环境中的湿度,降低黄曲霉菌的繁殖风险。

食品加工和贮存1.清洁卫生:严格遵守食品加工卫生标准,保持加工设备和作业环境的清洁,避免毒素的污染。

2.贮存温度:将食品存储在适宜的温度下,可以减缓黄曲霉菌的生长和毒素的产生。

检测和监测1.定期检测:对农产品和食品样品进行定期检测,确保其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2.监测系统建设:建立完善的黄曲霉毒素中毒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报告相关情况。

结论黄曲霉毒素中毒是一种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对人类健康和农产品质量造成威胁。

为了预防和控制黄曲霉毒素中毒,农田管理、种子处理、仓储管理、食品加工和贮存,以及检测和监测都是重要的防治措施。

只有全面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降低中毒的风险,保障人们的健康和食品安全。

以上防治措施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方法和效果还需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和决策。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及预防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及预防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及预防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菌(Aspergillus flavus、Aspergillus parasiticus)产生的一类有毒化合物,广泛存在于饲料中,对于动物的健康和生产性能有严重的危害。

本文将介绍黄曲霉毒素的危害以及预防措施。

黄曲霉毒素对动物的危害主要表现为:1. 引起急性中毒:摄入大量含有高浓度黄曲霉毒素的饲料,可导致动物急性中毒甚至死亡。

急性中毒的症状包括食欲不振、腹泻、呕吐、神经功能障碍等。

2. 影响消化系统:黄曲霉毒素能够引起动物的消化系统病变,表现为肠道炎症、溃疡、出血等,导致食物消化吸收功能减退。

3. 抗营养作用:黄曲霉毒素能够抑制动物体内某些重要营养物质的合成和代谢,如蛋白质合成、维生素A合成等,对动物的健康和生长发育有直接影响。

4. 免疫抑制:黄曲霉毒素可以抑制动物的免疫功能,降低机体对抗感染的能力,增加动物患病的风险。

为了预防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饲料储存和保管:要注意饲料的贮存条件,避免饲料受潮和霉变。

最好选择密闭的容器储存饲料,并定期清理和消毒储存容器。

2. 饲料筛选和购买:购买饲料时要选择可靠的供应商,确保饲料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避免购买过期或霉变的饲料。

3. 饲料加工过程中的控制:在饲料加工过程中,要控制水分含量,避免饲料受潮和霉变。

加工过程中要注意杂质的去除和清洁设备的维护,避免细菌、霉菌等的污染。

4. 添加剂的使用:可以在饲料中添加一些黄曲霉毒素吸附剂,如活性炭、高岭土等,能够有效吸附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降低对动物的危害。

5. 定期检测和监测:定期对饲料进行检测,了解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并根据检测结果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对动物的危害。

黄曲霉毒素对动物的危害十分严重,可能导致急性中毒、消化系统病变、抗营养作用和免疫抑制等问题。

为了预防黄曲霉毒素的危害,需要从饲料储存和保管、饲料筛选和购买、饲料加工过程中的控制、添加剂的使用以及定期检测和监测等方面入手。

一例猪黄曲霉毒素中毒的诊断与治疗

一例猪黄曲霉毒素中毒的诊断与治疗

一例猪黄曲霉毒素中毒的诊断与治疗人类、动物和大部分食品都可能受到毒霉素(Mycotoxin)的污染。

毒霉素是由霉菌在食品、饲料或环境中产生的毒性物质,猪的粮食中常会出现黄曲霉菌(Mold)的感染问题,而猪黄曲霉毒素(Mycotoxin)的中毒症状十分显著,猪清晰易见的症状可以及时发现和诊断。

1. 停止进食及减少水的饮用2. 班驳、沉重和卷曲的耳朵,因失水而使耳朵变形3. 沉重的眼睑和闭塞的眼睛4. 慢慢变形的体重,与正常不同的皮肤颜色、皮毛丑陋无比,对皮肤的跌打较为敏感5. 减少能量消耗,导致瘙痒和皮肤炎症。

以上病症是常见猪黄曲霉毒素中毒的症状表现,只是还有其他隐蔽症状或毒素,如ochratoxin、aflatoxins、zearalenone等,都可能对猪产生严重的影响。

1. 预防并处理疾病黄曲霉毒素产生时可通过减少疾病、控制食源和增加动物饲料来避免。

感染后就必须快速处理疾病,以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疾病被有效处理的病猪并不是受到了毒素的伤害,而是毒素在猪体内引起的二次阳性反应,因此,只需要给猪提供塞阿福环素(Tetracycline)或其他抗生素即可医治。

2. 饲养和运输管理猪以干食为主,不要让猪吃霉变的食物。

灌胃选用等温的干燥食物,并保持饮水、定时喂食,同时,适度增加蛋白质和更多维生素的食物可对症发热和皮下发硬进一步减轻感染。

3. 毒素理化消毒分离对于精草、细沙、青贮料等,可通过合理的转移和处理将病因物消除,并将个体分离,以便有效防止病变加重。

同时,在猪连续捕食过程过程中,需要确保饲料充分搅匀,以避免毒素的集中伏地形成。

4. 适当的处理方法如果感染的毒素过多,通常建议使用兽医处方链接和建议。

猪可使用抗生素治疗,以减轻发热和感染的体温,同时补充营养等。

但如果毒素过于强烈,则可能需要进行输液、补充抗毒药对抗病情进一步恶化。

同时,对于牛、猪、杂种猪等,通常建议按照兽医处方进行治疗,但一般情况下须定期到达就医。

黄曲霉素中毒是怎么回事?

黄曲霉素中毒是怎么回事?

黄曲霉素中毒是怎么回事?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黄曲霉素中毒的病理病因,黄曲霉素中毒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黄曲霉素中毒病因
*一、病因:
主要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其基本结构中都含有二呋喃环和双香豆素,根据其细微结构的不同可分为B1,B2,G1,G2,M1,M2等多种,B1,B2在紫外光照射下为蓝色,G1,G2为绿色荧光,其中黄曲霉毒素B1毒性最强,且具有强烈致癌性,黄曲霉毒素主要损害肝脏,表现为肝细胞核肿胀,脂肪变性,出血,坏死及胆管上皮,纤维组织增生,同时肾脏也可受损害,主要表现为肾曲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有管型形成。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黄曲霉素中毒病因,黄曲霉素中毒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相关内容叙述,更多有关黄曲霉素中毒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黄曲霉素中毒”找到更多扩展内容,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您!
第1 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因:黄曲霉毒素中毒病是由曲霉所产生的毒素引起的一种中毒病。

可以发生于多种动物和禽类,在家禽中以鸭和火鸡易感。

不同品种和不同龄的鸭其敏感性亦不相同,例如麻鸭比京鸭敏感,雏鸭比成年鸭更为易感。

分布:黄曲霉毒素分布的范围广,凡是被黄曲霉污染了的粮食和饲料都有黄曲霉毒素存在的可能。

黄曲霉素有多种,其中以B1产生最多,毒性最。

产生黄曲霉毒素的必要条件是:有合适的培养基,诸如花生、大豆、玉米、麦、干草等;要有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最温度范围为24℃一30℃,最适相对湿度为80%以上),以及适当的培养时间。

这在我国南方的自然条件较适合,故易发生黄曲霉毒素中毒病例。

鸭采食了含有黄曲霉毒素的饲料而发生,至于发病与否取决于采食毒素的量、鸭的日龄等多种因素。

病鸭最初症状为采食量减少,精神萎顿,衰弱无力,拱背和尾下垂,步态不稳(图141),倒地后常不能站立,叫声嘶哑。

生长缓慢,羽毛脱落,腿和趾部可出现紫色出血斑点。

雏鸭于死前常有共济失调,抽搐,角弓反张。

剖检:皮下胶样浸润,眼和蹼皮下出血以及肝脏病变(图14. 2)。

1周龄左黄曲霉毒素中毒病患鸭拱背和尾下垂。

右的雏鸭,常见肝脏肿大,色发灰黄,肾苍白肿大,或有小点出血。

胸脏亦可能有出血点.3周龄以上的中鸭肝脏病变明显,肝苍白,萎缩与肝硬变。

在较大的鸭见肝肿大、发黄、质脆,此外,尚可见心包积液和腹水,肾肿胀出血与胰脏出血。

病程长者,则肝实质见有结节状增生- -肝癌(图14.3)。

防治:有效药物治疗,经验证明,一旦更换掉含有黄曲霉毒素的饲料后,很快即停止生病死亡.平时预防应注意加强粮食和饲料的保管工作,尤其在温暖多雨季节更应注意防霉。

黄曲霉素中毒是一种常见的中毒病,发霉的玉米、花生、谷、豆饼、米糠中往往有大量的黄曲霉菌株生长繁殖,在使这些饲料发生霉变的同时产生了很多黄曲霉毒素。

1.症状不同年龄鸡吃入不同的毒素表现出不同的症状。

雏鸡中毒时往往未有明显的症状而突然死亡,病程稍长的则表现为食欲减退,精神委顿,贫血,衰弱,排血色粪便,最后衰竭死亡。

2.防治坚持不喂发霉的饲料,尤其是不喂发霉的玉米。

饲料仓库如果被黄曲霉毒素所污染,要用福尔马林熏蒸或用过氧乙酸喷雾,以消灭霉菌的孢子。

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用具可用2%次氯酸钠溶液消毒,或在浓石灰乳中浸泡消毒。

病鸡粪便含有毒素,要彻底清除,集中用漂白粉处理,以免污染地面和水源。

1. 病因在温暖潮湿的地区或季节,玉米、花生、大米等被产毒黄曲霉污染,鸭、鹅吃了这种饲料即可发生中毒。

黄曲霉毒素有十几种,其中以黄曲霉毒素B1的毒性最大,家禽少量食入即可引起慢性肝损害;若食入量过大,可引起肝炎;若长期食入,则可引起肝癌。

雏鸭的敏感性高。

2. 症状雏鸭、雏鹅中毒是多表现为急性发病,有时见不到明显症状即迅速死亡。

病程稍长的病雏,食欲废绝,鸣叫,掉毛,步态不稳,运动失调或跛行,脚、腿部皮下呈紫红色,并出现黄疸。

病雏死亡时头颈呈角弓反张,死亡率高。

成年鸭,鹅的急性中毒症状与雏禽相似,且饮水增加,腹泻,排绿色稀粪;慢性中毒的症状不明显,表现为食欲不振,消瘦,贫血,衰弱。

病程长者,可发展为肝癌,最后衰竭死亡。

剖检时,急性病例的肝脏肿大,变软,无弹性,颜色变淡呈黄白色,有出血点。

肾脏苍白,稍肿大。

慢性病例的肝脏变黄,逐渐硬化,体积缩小,常分布白色点状或结节状病灶。

病程长者,常形成肝脏小肿瘤结节,心包腔或腹腔积水,小腿和蹼的皮下有出血点。

3.防治预防本病的根本措施是不喂发霉的饲料,尤其是发霉的玉米,花生饼和稻谷。

用2%次氯酸钠溶液消毒环境,粪便用漂白粉处理。

仓库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

发现鸭、鹅有中毒症状时,应即检查饲料是否发霉,若饲料发霉,立即停喂,改用易消化的青绿饲料。

给病雏饮用5%葡萄糖水,饲料中补加维生素AD3粉,维生素B1、B2和维生素 C,或添加禽用多维素。

为避免继发细菌感染,可投喂土霉素,氟哌酸等抗菌药物。

黄曲霉毒素中毒是由于采食被黄曲霉等特定真菌所产生的代谢产物即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饲料而引起的一种危害极大的中毒病。

主要破坏肝脏、血管和中枢神经,病畜表现全身出血、消化障碍和神经症状等。

各种动物均可发生,人也可发病,是一种严重的人畜共患病。

1 临床症状临床上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类型,其中亚急性较常见。

1.1 急性病例中毒多于食入毒素污染饲料l~2周左右发病,可在运动中发生死亡,或发病后2d内死亡。

1.2 亚急性病例病猪体温正常,精神沉郁,不吃,后躯无力,走路摇摆,粪便干燥,直肠出血,有时站立一隅或头抵墙下。

黏膜苍白或黄染,皮肤出血和充血。

以后出现间歇性抽搐,表现过度兴奋,角弓反张,消瘦,可视黏膜黄染,皮肤发白或发黄。

1.3慢性病例表现精神萎顿,走路僵硬。

出现异嗜癖者,喜吃稀食和青绿饲料,甚至啃食泥、瓦砾,常离群独处,头低垂,弓背,卷腹,粪便干燥。

亦有呈现兴奋不安,冲跳,狂躁。

体温正常,黏膜黄染,有的病猪眼、鼻周围皮肤发红,以后变蓝色。

1.4血液检查红细胞数显著减少,白细胞数增多,低蛋白血症,凝血时间延长。

急性病例,谷一草转氨酶、谷氨酸转移酶和凝血酶原性升高。

亚急性和慢性病例,碱性磷酸酶和异柠檬酸脱氢酶活性升高,黄疸指数升高。

2 病理变化2.1 急性病例,主要是充血和出血,胸腹腔大出血,常积有液体。

全身多处肌肉出血,常见、大腿前和肩胛下区的皮下肌肉。

胃肠黏膜可见出血斑点,肠内混血呈煤焦油状、肾脏有出血斑点。

肝肿大,呈黄褐色,脆弱,表面有出血点。

胆囊扩张。

心内、外膜常有出血点。

2.2 慢性病例主要是肝硬变、黄色脂肪变性及胸腹腔积液,有时,结肠浆膜呈胶样浸润肾脏苍白、肿胀、淋巴结充血、水肿。

2.3 组织学变化,急性病例呈急性中毒性肝炎,从脂肪变性到肝小叶伴有胆管增生,肝细胞内往往见到透明样颗粒变性,结缔组织增生。

在肝小叶中的外周肝细胞往往呈现再生及肥大。

肾变性、萎缩,肾小管扩张。

3 诊断若发现可疑症状,必须调查了解病史,并对现场饲料样品进行检查,发现霉饲料,才能做出初步诊断,确诊必须参考病理组织学特征变化及黄曲霉菌毒素测定的结果.还可进行霉菌病原的分离培养。

4 防治4.1 治疗发现本病后应立即停止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用新鲜、含维生素丰富的饲料,本病无特效解毒疗法。

采取排除毒物,解毒保肝,止血,强心等措施。

应用维生素C葡萄糖、抗生素、维生素B、硫酸钠等药物.禁用磺胺类药物。

4.2 预防我国饲料卫生标准规定,黄曲霉毒素Bl在玉米和花生饼粕中的含量不得大于0.05mg/kg。

在配合饲料时要严格控制饲料原料的质量,坚决不用发霉的饲料原料,对可疑霉变原料应进行黄曲霉毒素B l含量测定。

严格执行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容许量标准。

我国饲料卫生标准规定,生长育肥猪配、混合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l的含量不得大于0.02mg/kg。

在生产配合饲料时要加防霉剂,防止饲料霉变。

霉菌是微生物世界的一个大家族,黄曲霉菌是这个大家族的一员。

黄曲霉菌本身是无毒的,但在其繁殖代谢的过程中可分泌出有毒的物质黄曲霉毒素。

黄曲毒素是一种剧毒物质,它损害动物的肝脏,引起肝细胞坏死、肝纤维化、肝硬化等病变。

黄曲霉毒素是目前发现的最强的致癌物质之一。

1 主要可诱发肝痛,还能诱发胃癌、肾癌、直肠癌及乳腺、卵巢、小肠等部位的肿瘤黄曲霉毒素对人体健康威胁很大。

目前已确定其化学结构,黄曲霉毒素B1、B2、C1、G2等17种,其中趴毒性最大。

食物中的花生、花生油、玉米、大米、棉籽等最容易污染上黄曲霉寿素,小麦,大麦也常被污染,豆类一般污染较轻,工业化生产的发酵制品如面酱。

咸肉、火腿、香肠等肉类食品,亦能受到黄曲霉菌的污染。

我国卫生标准规定,花生、花生油、玉米中,黄曲霉毒素含量不超过20微克/公斤;大米、食用油不得超过10微克/公斤;其它粮食、豆类、发酵食品不得超过5微克/公斤;婴儿食品中不得有黄曲毒素。

2 受黄曲霉菌污染的粮及食品不能食用轻度污染的粮及其他食品,可以用一些简单的方法将毒素破坏掉或除去。

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以下方法去毒:2.1 剔除霉变粮粒因毒素主要集中在霉变的粮粒中,凡表面长有黄绿色霉菌,或破损皱缩、变色、变质的花生米和玉米,都有可能污染黄曲霉毒素。

在食用前应仔细挑选,剔除霉变粒。

2.2 提高加工精度稻谷污染黄曲霉菌后,米中的毒素主要集中在米糠层,如果在稻谷加工时,将糙米碾得精一点,尽量除去米糠层,可降低大米中毒素的含量。

玉米中的黄曲霉毒素有54~72%集中在皮层和胚中,如在加工时提取胚,可除去大部分毒素。

用含黄曲霉毒素的玉米制成玉米淀粉,毒素的含量仅为原有含量的1%。

2.3 水洗去毒将污染上黄曲霉菌的大米用清水反复搓洗五六次,一直洗到水清时再煮饭,可除去大部分毒素。

2.4 加热去毒蒸煮、爆炒或油炸可减少一部分黄曲霉毒素。

轻度污染的花生米,爆炒可使黄曲霉毒素B1、C1含量分别减少65%和62%;若用油炸,可使黄曲霉毒素Bl、Cl含量分别减少69%和67%。

大米煮成米饭,一般能破坏20%的黄曲霉毒素。

用高压锅煮米饭,去毒效果比普通锅煮饭好。

2.5 植物油中的去毒在含黄曲霉毒素的植物油中,加入活性白陶土或活性炭等吸附剂,搅拌后静置沉淀,取上层清油,毒素含量大为降低。

如在含毒花生油中加入1.5%的白陶土,可使含毒量从每公斤100微克降至10微克以下。

用含黄曲霉毒较低的植物油烹调食物时,先将油倒入锅内烧至冒微烟(约120℃时),可除去油中90%以上的毒素。

如果菜肴中加葱、姜、蒜等辛香料,对除去黄曲霉毒素效果更为理想。

2.6 山苍子去毒用中药山苍子或山苍子胶丸均可,每百公斤粮食用十四五粒胶丸。

用法是先把胶丸剖开,放在小瓶中,用透气纱布扎住瓶口,然后连瓶埋人米缸中,盖上缸盖,让芳香油自然挥发,熏蒸粮食,即可消除黄曲霉毒素。

将山苍子野果或干果直接埋人粮食中,亦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黄曲霉毒素一, 概述1993年黄曲霉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1类致癌物,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黄曲霉毒素的危害性在于对人及动物肝脏组织有破坏作用,严重时,可导致肝癌甚至死亡.在天然污染的食品中以黄曲霉毒素B1最为多见,其毒性和致癌性也最强.1,发现:上世纪60年代,在英国发生的十万只火鸡突发性死亡事件被确认与从巴西进口的花生粕有关.进一步的调研证明,这些花生粕被一种来自真菌的有毒物质污染,这些研究工作最终使人们发现了黄曲霉(Aspergillus.flavus)产生的有毒代谢物质,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的代谢产物,特曲霉也能产生黄曲霉毒素,但产量较少.产生的黄曲霉毒素主要有B1,B2 ,G1 ,G2 以及另外两种代谢产物M1 ,M2.其中M1 和M2是从牛奶中分离出来的.B1,B2 ,G1 ,G2 ,M1 和M2的在分子结构上十分接近.2,化学结构: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是一组化学结构类似的化合物,目前已分离鉴定出12种,包括B1,B2,G1,G2,M1,M2,P1,Q,H1,GM,B2a和毒醇.黄曲霉毒素的的基本结构为二呋喃环和香豆素,B1是二氢呋喃氧杂萘邻酮的衍生物.即含有一个双呋喃环和一个氧杂萘邻酮(香豆素).前者为基本毒性结构,后者与致癌有关.M1是黄曲霉毒素B1在体内经过羟化而衍生成的代谢产物.黄曲霉毒素的主要分子型式含 B1,B2,G1,G2 ,M1,M2等.其中M1和M2 主要存在于牛奶中.B1为毒性及致癌性最强的物质.《黄曲霉毒素B1,B2,G1,G2,M1,M2化学结构式》黄曲霉毒素B1黄曲霉毒素B2黄曲霉毒素G1黄曲霉毒素 G2黄曲霉毒素M1黄曲霉毒素M23,理化特性:在紫外线下,黄曲霉毒素B1,B2发蓝色荧光,黄曲霉毒素G1,G2发绿色荧光.黄曲霉毒素的相对分子量为312-346.难溶于,易溶于油,甲醇,丙酮和氯仿等有机溶剂,但不溶于石油醚,己烷和乙醚中.一般在中性溶液中较稳定,但在强酸性溶液中稍有分解,在pH9-10的强酸溶液中分解迅速.其纯品为无色结晶,耐高温,黄曲霉毒素B1的分解温度为268℃紫外线对低浓度黄曲霉毒素有一定的破坏性.二, 分布黄曲霉毒素存在于土壤,动植物,各种坚果,特别是花生和核桃中.在大豆,稻谷,玉米,通心粉,调味品,牛奶,奶制品,食用油等制品中也经常发现黄曲霉毒素.一般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检出率比较高,在我国,产生黄曲霉毒素的产毒菌种主要为黄曲霉,1980年测定了从17个省粮食中分离的黄曲霉1660株,广西地区的产毒黄曲霉最多,检出率为58%.总的分布情况为:华中,华南,华北产毒株多,产毒量也大,东北,西北地区较少.黄曲霉毒素的体内分布与代谢1. 分布与排泄:黄曲霉毒素进入机体后,在肝脏中的量较其他组织器官为高,说明肝脏可能受黄曲霉毒素的影响最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