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清明节

合集下载

话清明作文【小学五年级400字】

话清明作文【小学五年级400字】

年级:五年级作文类型:记叙文作文字数:389字
话清明
以前上小学的时候时常能念叨的一句诗,想必大家也都不陌生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过几天就是清明节了。

话说清明,那一天是缅怀先祖的日子,也是著名的寒食节。

清明节那天,我想应该会很热闹吧。

关注网上新闻的人都知道,现在居然流动代人扫墓、代人哭坟的服务,真的让人啼笑皆非。

原本属于我们自己的最传统的祭奠方式也逐渐变了味。

清明节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应当予以重视。

回家祭祖,祭祀先人也是尽我们的一份孝心,如果有事耽搁不能回来,也可以过后来祖先的坟上烧上一炷清香,以表哀思。

中国以奉行以仁孝治天下,这也是做人的根本原则。

我们在缅怀先人的同时,能不能不要做出请人代劳的事情,把纯粹的孝心变成了交易,这就失去了本义。

清明节也是一个团圆日,我希望那些在外忙碌的人们可以回家多看望自己身边的亲人,看看父母的华发,看看他们眼中的盼望与思念,好好过一个佳节。

国旗下的讲话《话说清明节》

国旗下的讲话《话说清明节》

国旗下的讲话《话说清明节》实验学校涂老师们、同学们:早上好!上个星期一,即4月5日是清明节。

我想许多同学都有随长辈去扫墓了。

同学们,你们知道清明节的来历吗?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

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

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

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

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

其中一人叫介子推。

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

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

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

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

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

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

晋文公只好亲去请。

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

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

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

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

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

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

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

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

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通晓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

立碑的讲究:话说清明立碑立碑的讲究

立碑的讲究:话说清明立碑立碑的讲究

立碑的讲究:话说清明立碑立碑的讲究话题:立碑的讲究文化大革命墓碑关于清明节立碑话说清明立碑,立碑讲究在父母双方去世三年以后,父母有一方健在不宜立碑,时间最好也选在清明时节。

为先人立碑,不仅仅在于风俗,还在于一些家人久居外地,不常回家上坟,怕以后坟头越来越多不便寻找,立座碑等于为亲人的坟茔作个记号。

这件事理应由子女承担。

立碑原来很时兴,但由于上世纪50年代“大跃进”和后来“文化大革命”的影响,立碑自然也就一度成为不可能的事了。

后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上世纪80年代起,立碑又渐渐时兴起来。

不过,起初的碑都是用水泥抹的,很简单,就刻个姓名,“记号”的功能很明显。

而近些年来,碑则多用石料,并越来越讲究起来。

现在,人们多用大理石、花岗岩和大青石。

至于样式,则都是立式的,这样显得高大,好看1、碑文:应注意在碑文上写下长辈的出生死亡的日期,立碑人姓名及与死者的关系,也可以写出其生平事迹及家族其他人的姓名和与死者的关系,一般写下死者的后辈三代,碑文最好用隶书。

碑一般用花岗岩做。

想立碑,先是由子女选料刻碑,定好日期。

立碑在清明节和重阳节为好,清明节上午重阳节下午为好立碑,这个日子首先要符合选日子的标准。

最少不能和死者或立碑者范冲和穿。

墓碑的设计除了讲究美观之外,在风水学上,它还可以作为坐山与朝向之间的媒介, 协调五行,取生舍克,令穴场更为有效地发挥荫护子孙的作用。

墓碑不在乎于石质的贵贱,而应着眼于颜色的选择,因为当坐山与向在五之行上有冲突时墓碑的作用就大了。

它可以起到协调坐山与向的大作用。

首先要弄清墓碑的颜色五行:1、黑色属水2、红色属火3、白色属金4、青色属木5、啡色或米黄色属土例如:1、坐乾山巽向,就应选择黑色的墓碑,黑色为水,则形成坐山乾金生墓碑黑色水生向巽木大吉。

2、坐丙向壬,则应取青色墓碑为木,向壬水生墓碑木,再生坐丙火,故为大吉。

3、坐艮向坤,则应取红色墓碑火生向坤土,又生坐艮土.故为大吉。

清明节由来小故事50字

清明节由来小故事50字

清明节由来小故事50字清明节的传说篇1清明节是一个重要的传统民间节日,是八大重要节日之一:上元、清明、长夏、端午节、中元节、中秋节、冬至和除夕。

公历的四月五日,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

“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

冬至后第105天就是清明节气。

清明节气共有15天。

清明节的传说篇2清明节又称踏青节,在仲春和晚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

它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

这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中国汉族的传统清明节始于周朝,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清明节的传说篇3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始于周朝,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因为清明节接近寒食节,也就是清明禁止烧火扫墓的日子,渐渐地,寒食节和清明合二为一,寒食节成了清明的别称,也成了清明扫墓的习俗。

清明,没有烟火,只有冷食。

慢慢成为扫墓祭祖的日子,也就是今天的清明节。

从此,清明节扫墓成了中华民族的固定习俗。

清明节的传说篇4清明节的名称与此时天气物侯的特点有关。

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

”“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

《岁时百问》则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

故谓之清明。

”虽然作为节日的.清明在唐朝才形成,但作为时序标志的清明节气早已被古人所认识,汉代已有了明确的记载。

清明节的传说篇5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

“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清明节的由来和来历故事

清明节的由来和来历故事

清明节的由来和来历故事清明节的由来和来历故事(通用21篇)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

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清明节的由来和来历故事,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清明节的由来和来历故事篇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节,既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关于它的由来,有许多动人的传说。

下面就挑一个来讲讲:“春秋时代,晋国国君的儿子重耳为躲避追杀,在介子推等人的帮助下逃到了国外。

他们在荒山中迷了路,又找不到东西吃,此时的重耳还心系百姓,这感动了介子推,他从自己腿上割了一块肉,烤熟了递给重耳吃。

重耳在外流亡了19年后,终于回国做了国君。

他给跟随他逃亡的人都封了赏,惟独忘了介子推。

经人提醒,他非常过意不去,决定亲自去请介子推。

谁知道介子推早就带着老母亲躲到绵山里去了,重耳带人搜山,也没能找到他们。

有人提议放火烧山,重耳采纳了这个建议,结果适得其反,把介子母子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

重耳非常后悔,把他们葬在柳树下,为忌烟火,他命令全国百姓每个的这一天都不得点火做饭,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重耳领群臣去绵山祭奠,发现柳树复活了,就把这棵柳树命名为“清明柳”,把“寒食节”禁火,在“清明节”插柳,代代相传,成了全国性的大节日。

我们知道先烈们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国旗,用宝贵的生命为共和国大厦奠基,先烈们的丰功佳绩是不朽的,他们的精神是永存的,共和国不会忘记他们!人民不会忘记他们!生活在幸福生活中的少年儿童更不忘记他们!忆往昔,诉不尽我们对先烈们的无限怀念;看今朝,唱不完我们对明天无限的憧憬;展未来,我们信心百倍,壮志豪情。

不管我们将来从事什么职业,我们祖国的儿女,肩负着先烈们没有完成的事业,肩负着建设经济发达、文明富强、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伟大祖国的历史重任,让我们以实际行动呼唤文明春风,告慰烈士忠魂!清明节的由来和来历故事篇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什么是清明节

什么是清明节

什么是清明节
《什么是清明节》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是为了纪念先祖和扫墓而设立的节日。

清明节的时间是每年的阳历4月4日左右,此时正值春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农事节气。

在清明节这一天,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坟墓或者墓地,进行祭祀和扫墓的活动。

他们会带上一些供品,如鲜花、食物、酒水等,放在祖先的坟前,然后烧纸、燃香,最后祈祷祖先安息。

通过这种方式,人们表达了对已故亲人的尊重和思念之情。

除了祭祀扫墓,清明节还有一些其他的传统习俗,如踏青、扬风筝、吃青团等。

人们可以到郊外或者山林间,感受春天的气息,放飞风筝或者享受户外的野餐。

清明节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它不仅是对先人的缅怀,更是对亲情的珍惜和热爱的表达。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这一天的纪念方式有所不同,但对于亲情的敬仰和怀念之情却是永恒不变的。

介绍清明节习俗的作文

介绍清明节习俗的作文

介绍清明节习俗的作文《话说清明节习俗》在咱们中国,清明节可是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它承载着咱们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也蕴含着丰富多彩的习俗。

每年一到清明节,家里的长辈们就开始忙活起来。

我记得有一年,那场景至今还历历在目。

早上,天刚蒙蒙亮,我就被妈妈从被窝里拽了出来,睡眼惺忪的我嘟囔着嘴,一脸的不情愿。

妈妈一边给我套衣服,一边念叨着:“今天是清明节,可不能睡懒觉,咱们得早点准备。

”简单洗漱之后,一家人就开始为扫墓做准备。

爸爸从储物间拿出了早就买好的纸钱、香烛,还有一篮子水果和糕点。

妈妈则在厨房里忙着准备祭祀用的饭菜,那香味飘满了整个屋子。

准备妥当,我们一家人就出发去墓地了。

一路上,春风拂面,带着些许凉意,但路边的油菜花却开得金灿灿的,一大片一大片,像是给大地铺上了金色的地毯。

我忍不住多看了几眼,心情也稍微好了一些。

到了墓地,放眼望去,到处都是前来扫墓的人。

大家都神情肃穆,有的在清理墓碑周围的杂草,有的在摆放祭品。

我们也赶紧忙活起来,爸爸用镰刀把墓周围的杂草清理干净,我和妈妈则小心翼翼地把祭品摆放好。

那时候的我,还不太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只觉得这一切都很庄重。

接下来就是烧纸钱了。

爸爸点燃了纸钱,火苗一下子蹿了起来,烟灰在空中飞舞。

我看着那跳动的火苗,心里莫名有些害怕。

妈妈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拉着我的手说:“别怕,孩子,这是咱们在给逝去的亲人送钱,让他们在那边也能过得好。

”听了妈妈的话,我心里稍微安定了一些,但还是紧紧地靠着妈妈。

烧完纸钱,爸爸又点燃了香烛,我们一家人恭恭敬敬地朝着墓碑鞠了三个躬。

这时,我看到爸爸的眼眶有些发红,妈妈也轻轻地擦拭着眼角。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清明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是对亲人深深的怀念。

扫完墓回到家,还不能闲着。

按照习俗,我们还要做青团。

奶奶早就在厨房里等着了,桌子上摆满了做青团的材料,有新鲜的艾草、糯米粉、豆沙馅。

奶奶先把艾草洗净,然后放入锅中煮烂,再捞出来捣碎,和糯米粉混在一起。

24节气清明的简介

24节气清明的简介

24节气清明的简介清明节简介春分后15日为清明节。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

清明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的优良传统,清明节不仅是人们祭祀祖先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

清明节礼俗丰富,但归纳起来是两大节令传统:一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二是踏青郊游、亲近自然。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01清明节习俗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

清明节的祭祖习俗,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虽然清明的节日禁火寒食习俗在宋代才揉合定型普及成为全国民间习俗,但清明节扫墓祭祖、礼敬祖先习俗早已有之。

清明节的习俗除了踏青、扫墓之外,在历史发展中还吸收了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清明节扫墓祭祖的节俗传统自古持续不断,就是到了当今的社会,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墓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等,又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祖先的追念。

全国各地清明节的习俗不同之处1 、北京清明节习俗传统的“寒食节”又称“换火节”,说的是家家户户烧了一冬的炉膛,开春后要灭火清理了,所以家里停火一两日,只能吃凉食了。

因此旧时北京很多家庭都在寒食节的前一天准备出次日的食品,大多是一些小吃,逐步就演化出了老北京的寒食十三绝。

寒食十三绝是什么?有一种说法,“寒食十三绝”具体包括:蹄烧饼、螺丝转、馓子麻花、姜丝排叉、驴打滚、糖火烧、艾窝窝、糖卷馃、糖耳朵、豌豆黄、焦圈、硬面饽饽、芝麻酱烧饼。

另版“寒食十三绝”:奶油炸糕、螺丝转、馓子麻花、姜丝排叉、驴打滚、糖火烧、艾窝窝、面茶、糖耳朵、豌豆黄、焦圈、硬面饽饽、芝麻酱烧饼。

2、浙江清明节习俗清明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浙江桐乡民间流传着“清明大如年”的俗语。

桐乡是江南蚕桑的主要产地,其乡间流传着丰富的蚕乡习俗,清明轧蚕花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活动。

清明节的由来和传说故事有哪些

清明节的由来和传说故事有哪些

清明节的由来和传说故事有哪些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那么你知道清明节是怎么来的吗?它有哪些传说故事?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清明节的由来和传说故事,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清明节的由来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

“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

冬至后第105天就是清明节气。

清明节气共有15天。

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

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

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

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谓之寒食,从前这天禁火,冷食,故又称“冷节”、“禁烟节”。

民间传说寒食是为了纪念春秋时的介子推被火焚于绵山,晋文公下令禁火。

介子推是山西人,所以冷食习俗在山西首先流行。

旧时寒食断火,次日宫中有钻木取新火的仪式,民间也多以柳条互相乞取新火。

清明节的传说故事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

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做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

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

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

他打好行装,同母亲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

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

清明节来历及习俗介绍(优秀5篇)

清明节来历及习俗介绍(优秀5篇)

清明节来历及习俗介绍(优秀5篇)关于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篇一清明节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个节日之一、一般是在公历的四月五日前后。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

“清明”的得名还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

冬至后第105天就是清明节气。

清明节气共有15天。

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

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勃勃生机。

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

清明节流行扫墓,其实扫墓乃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

因寒食与清明相接,后来就逐渐传成清明扫墓了。

清明时期,清明扫墓更为盛行。

古时扫墓,孩子们还常要放风筝。

有的风筝上安有竹笛,经风一吹能发出响声,犹如筝的声音,据说风筝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

清明要去扫墓,表示对已故人的尊敬与怀念。

关于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篇二清明节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宋代吴惟信所作的《苏堤清明即事》诗,惟妙惟肖地描绘了清明踏青的盛景。

宋代程颢的《郊行即事》则写出了清明踏青流连忘返的心情:“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欧阳修的《踏青》动静结合:“南国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让人爱不释手。

清明节的前一天是“寒食节”,这一天要禁动烟火,等到清明要“乞新火”。

人们往往将这两个节日合起来过。

白居易诗句说:“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韦应物咏道:“清明寒食好,春园百卉开。

彩绳拂花去,轻毬度阁来”。

说的是清明寒食之际,人们在园中踢球为戏。

清明节的传说和来历故事

清明节的传说和来历故事

清明节的传说和来历故事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源远流长,拥有许多富有传说色彩和历史故事的背后。

在这个节日中,人们怀念祖先,缅怀先贤,也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希望。

下面将为您讲述清明节的传说和来历故事。

一、鬼节传说清明节在古代被称为“寒食节”或“鬼节”,与寒食节有关的有一则传说。

相传,在战国时期,齐国的一位文人名叫屈原,他忠于国家,劝进忧国,但却遭到了贵族的排挤和陷害。

屈原对此感到失望和绝望,最终选择投江自尽。

民众闻讯纷纷划船寻找屈原的尸体,无奈下,只能将竹筒中盛着的米饭投入江中,以免鱼虾吞食屈原的身体。

人们为了表达对屈原的尊重和思念,开始在每年的这个时候舟车相继,游弋江湖,祭扫墓地,食用冷食,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后来,寒食节逐渐与清明节结合。

二、伍子胥的故事除了屈原的传说,还有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伍子胥与清明节有着紧密的联系。

伍子胥是春秋时期吴国的大将,他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

然而,在吴王夫差的妻妾西施的挑唆下,夫差对伍子胥产生了嫉妒之心。

最终,伍子胥被贬为庶人。

当伍子胥忍辱负重,忍受苦难的时候,他没有放弃对国家的忠诚,他深爱着的吴国却背弃了他。

伍子胥对吴国感到失望,最终在清明节这一天以身殉国,以表达对吴国的爱与愤慨。

由于这一事件发生在清明节,后来人们将伍子胥列入了清明节的传说中。

三、祭祀先人除了传说故事外,清明节还是中华民族祭扫先人墓的日子。

古人认为,清明时节正是春寒料峭之时,万物复苏,正是踏青游玩的好时机。

人们在这一天会扫墓祭祀祖先,为祖先祈福,并且清理墓地,除去杂草。

祭祀仪式中,人们会烧纸钱、燃香拜祭,还会摆放精心准备的食品和糕点,以示怀念和尊敬。

清明节的传说和故事,为这个节日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浓厚的历史氛围。

人们通过传承和讲述这些传说和故事,不仅让清明节更具有意义和纪念价值,更加增进了人们对家国情怀和民族文化的认同。

让我们共同铭记这些传说和故事,将清明节的中华传统延续下去。

清明节的由来和风俗简介

清明节的由来和风俗简介

清明节的由来和风俗简介
清明节,又称“寒食节”、“踏青节”,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五大传统节日之一。

据传,清明节始于战国时期,为了纪念伯陈,后演变为扫墓、祭祖的重要节日。

清明节通常是在农历的四月五日左右,此时正值春季,万物复苏,是一个适合出行踏青的好时节。

清明节的由来
清明节源自古代民间对逝去亲人的缅怀之情。

据史书记载,周代将领“介子推”的母亲丧,介子推不自杀而丧位。

他在丧母
初期穿马口铁,终日不食。

介子推为时子秦宣太后的别王,他的行为鼓舞了秦王破釜沉舟,九死一生,继而入秦越界,兼并天下。

清明节的风俗
清明节是一个重要的祭祀日,人们会扫墓祭祖,表达对已
故亲人的思念之情。

除了祭祖扫墓之外,民间还有一些其他传统的活动。

比如,“踏青”就是清明节不可或缺的习俗之一。


青是一种与自然亲近的方式,可以让人们感受春天的气息,放松身心。

此外,清明节还有吃“清明饼”、“踏青”的习俗,象征着新生
活的开始。

清明饼是一种寓意丧葬的食品,早在《周礼》中就有记载。

踏青则是在清明节期间外出郊游的传统,可以让人们呼吸到春天的空气,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总的来说,清明节既是一个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一个欢
乐祥和的节日。

人们在这一天除了祭祀之外,还会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增进亲情友情。

清明节的由来和风俗传承至今,反映了中华民族对先人的尊重和对新生活的热爱。

希望我们能够珍惜好时节,感悟生命的意义,让清明节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份美好记忆。

祝大家节日愉快!。

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和意义新

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和意义新

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和意义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和意义是什么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它将节气日与民俗节日融为一体,是天时与人时的合一,清明礼俗文化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传统观念。

下面我为大家带来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和意义,盼望对您有所关心!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和意义1、清明节是缅怀已逝生命,激发觉有生命,纪念自己身边的,自己亲近的已逝的亲人,感谢先人赐予我们生命的一个节日。

如何通过我们现有的生命连续过去的生命,用过去的生命激发今日的生命。

缅怀的意义不单纯是对亲人的思念,更该成为一种民族的风俗,成为一个种族的繁衍仪式。

我们对自己亲人每年一次的扫墓就是一个典礼,是敬祖报本观念的连续。

2、清明节还是“生气的节日”,迎接大自然的生气,扩大大自然的生气。

大自然到了清明节的时候是生气勃发的。

植树就是古人扩大自然的生气,古代有“插柳留春”的习俗;春游则是珍惜自然的生气,到自然中去,拥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蹴鞠、荡秋千、拔河等等,以此来迎接大自然生气的到来。

3、清明节融合了古代的寒食节。

寒食原来就是一种大自然的节律,加上人文精神,所谓人文精神就是那许很多多的传奇和人物中国的传统节日,大多都是由大自然的节日转化而来的,从自然到人文,“感自然节律而成,蕴人文精神而丰”。

清明三候是什么意思一候桐始华桐,是指白桐花。

意为清明来到,白桐花开,清芬怡人。

春来万物复苏,到清明季节,阳气更盛,各种各样的花竞相开放。

或许,在古人心中,白桐花开的日子略微迟一些,恰好又在清明之时,所以才以此作为清明节到来的标志。

二候田鼠化为鹌鹌,是指鹌鹑类的小鸟。

田鼠因烈阳之气渐盛而躲回地窖,宠爱阳气的鸟儿则开头出来活动了。

田鼠为至阴之物,鸟为至阳之物。

此语意指阴气潜藏而阳气渐盛。

可见,春日里的草长莺飞之景象,是顺应了大自然的变化。

三候虹始见虹就是天上的彩虹,说明清明季节多雨,故而彩虹消失。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三候,虹始见。

虹,音洪,阴阳交会之气,纯阴纯阳则无,若云薄漏日,日穿雨影,则虹见。

2022清明节的由来

2022清明节的由来

2022清明节的由来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合力和认同感。

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关于清明节的由来,盼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协助。

清明的由来是什么?“清明”最初指的是节气。

据《辞海》“清明”词条说明:清明乃“二十四节气之一”。

《月令七十三候集解》:“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

”到了清明,黄河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平均气温一般在10℃以上。

我国大局部地区气候暖和,草木萌茂,变更了冬季寒冷枯寒的景象。

农业忙春耕春种。

江南农谚:“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田莫耽搁”;“种树造林,莫过清明”。

在我国传统的历法中,把一年分成二十四个节气,用来反映气候改变和指导农业生产。

而“清明”就是其中之一,时间在“春分”之后,“谷雨”之前,即农历三月初,换算成新历,约在4月4日或5日。

由于二十四节气比拟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改变,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支配农事活动。

《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那么清明风至。

”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清明一到,气温提升,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季节。

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气与农业生产有着亲密的关系。

一书中记载:“清明”是在冬至过后的一百零一零六日,也是“春分”后的第十五日,这时候万物干净,空气清爽,风景明丽,花卉草木在这样的环境中呈现出蒸蒸而上的景象,所以叫做“清明”,为清明节的来历之一。

清明节气物候古人将清明分为三候,即初候,桐始华;二候麦花,田鼠化为驾,牡丹华;三候柳花,虹始见。

清明节气降临之际,我国大部地区,万木凋零的景象已经渐渐消逝,而代之的是驾飞草长、柳绿桃红的画面。

这时春色已浓、阳光明媚、惠风和畅、杨柳垂丝、绿草如茵。

城乡到处呈现出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

由于二十四节气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改变,所以农耕社会中,清明是很重要的一个季节,一般是作为支配农事活动的重要时刻。

清明节简介

清明节简介

清明节简介(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报告总结、合同协议、申报材料、规章制度、计划方案、条据书信、应急预案、心得体会、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report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application material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schemes, doctrine letters, emergency plan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text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清明节简介清明节简介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8天。

清明节的传说故事100字(11篇)

清明节的传说故事100字(11篇)

清明节的传说故事100字(11篇)清明节的传说故事篇1清明节的体育活动在清明节,除了注意禁火和扫墓,还有一系列的习俗和体育活动,如远足,荡秋千,蹴鞠,马球,植树和斗鸡。

相传这是因为寒食节禁止吃冷食。

为了防止冷食冷餐对人的伤害,大家都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锻炼身体。

清明节的传说故事篇2清明节融合寒食节到了唐代,无论是文人还是平民,都把寒食节扫墓当成了一种寻根追本的仪式节日。

因为清明节离寒食节很近,所以人们常常把扫墓延至清明节。

宋元时期,清明节逐渐从附属于寒食节上升为取代寒食节。

不仅扫墓、扫墓等仪式在清明节举行,寒食节原有的习俗和活动如寒食、蹴鞠、荡秋千等也都被清明节接管。

清明节的传说故事篇3清明节融合上巳节清明节后来还吸收了另外一个较早出现的节日—上巳节的内容。

上巳节古时在农历三月初三日举行,主要风俗是踏青、祓禊(临河洗浴,以祈福消灾),反映了人们经过一个沉闷的冬天后急需精神调整的心理需要。

自唐代以来,人们在清明节扫墓,并伴有娱乐活动。

由于清明节要去郊外,在祭奠先人的同时,在春光明媚的时候去逛逛园冶,也是调节心情的一种方式。

因此,清明节也被称为青年节。

清明节的传说故事篇4清明节假期变迁唐代时规定清明节放假四天,后来到唐贞元六年增加到七天。

之后宋、明、清等的寒食节也放假七天。

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

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修改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决定清明节放假1天,2008年起清明节正式成为法定节假日放假一天,2009年起又改为三天假期。

清明节的传说故事篇5清明节的范围清明节最初是汉族的传统节日,后来深受汉文化影响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有了清明节的习俗。

清明节的传说故事篇6相传源于春秋时期的晋国,为纪念晋国公的朝臣、介子推。

晋国的儿子重耳在异国他乡流亡了19年。

他被护卫跟随,立下了汗马功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明节是中国的三大鬼节之一,(另外两个是七月半和十月一)主要节俗是上坟扫墓祭祀祖先,还有插柳、踏青等。

祭祖是上古五礼之中规范的孝思礼俗,早在汉朝时代,《汉书严延年传》记载:在朝为官者,每逢清明,务必不远千里还归东海扫墓地。

《魏书高阳王传》记载:魏朝官府允许官吏请假祭扫,并且时间极长:任事之官,吉凶请假定省扫拜,动辄历十旬。

见柳宗元《与许京兆》记载:民间耽搁不起那么多时日,但届期也是,田野道路,士女遍满,卑隶佣丐,皆得上父母丘坟。

这说明了自古今以来这种习俗延续不哀,也成为国家的法定节日。

清明为主是墓祭。

民间也叫上坟,即是墓地祭奠故去的祖先和亲人。

祭奠一般在墓前焚纸钱,供食品,奠酒醴,所以要提盒担篮,现在有的甚至是大车小车地出行。

不仅成年男子参与,妇人、及儿童也要参加。

古时也如此,宋人周密的《武林旧事》谈到了当时的这种习俗:人家上冢者,多和枣锢姜豉。

南北两山之间,车马纷然,而野祭者尤多&&妇人泪妆素衣,提携儿子,酒过壶肴垒&&至暮则花柳宜,随车而归。

清明墓祭也叫扫墓。

就是清理墓地,去除杂草,修补坟墓。

旧时民间大多数的坟墓都是掘土、堆土而成,墓地难免杂草蔓生,而由于雨浇水淋,坟头总会被破坏沟壑纵横,,甚至塌陷成坑。

这对满怀孝思的中国人来说当然是必须清理和修补。

而修坟扫墓只能在清明进行,余时不宜。

清明除了扫墓祭先之外,还有插柳,戴柳之俗。

即传插柳可以避鬼、明眼,柳戴可以免毒、驻颜。

插柳之俗起源于南北朝时,人们多在元旦、清明插柳,说是能避鬼。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说:正月元旦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

可见清明与元旦插柳避鬼用意相同,宋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所记则在清明:清明节,用面造枣锢飞燕,柳条串之,插于门楣。

同时代的《梦梁录》也说:家家以柳条插于门上,名道:明眼。

除避鬼之外,插柳还可以纪年华占阴晴。

宋人赵元慎《寒食》诗说:寂寂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纪年华。

《清嘉录》记载:清明日,满街叫卖杨柳,农人以插柳日晴雨占水旱,若雨主水。

戴柳之俗,同样与插柳相偕而起。

最早记载于唐代段成式的《西阳杂俎》:三月三日,赐侍臣细柳圈,言带之免虿毒。

这里明确地说赐的是柳圈。

就是用柳枝编成的柳条帽。

后来,人们戴柳并不像唐代那样为免虿毒,而是为了驻颜,意思是能留住青春美丽。

明人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清明人家插柳满檐,青茜可爱。

男女亦咸戴之。

谚云: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

其实,这只不过是一种俗信而已,戴上柳帽展示出一种美感,就如明人杨辊华的《山塘
棹歌》:相约毗邻诸姐妹,一株斜插绿云翘。

还有清明的踏青,也就是扫墓而形成的。

宋人周密的《武林旧事》:村家山店,分饺游息。

正是因为分饺(众人分食祭过的祖先的食品。

)才有清明节俗的野外宴饮就是野餐。

因为游息,才有了清明的踏青游玩。

人们为此而游览在这春光明媚、大地返青之际。

明人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三月清明日,男妇扫墓&&是日戴柳,游高粱桥,言踏青。

清明作为节气,意思是清和明丽的日子,微风和煦,绿草如茵,正是户外游玩的好时候,因此在这清明节日算是人们最注重的一个节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