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知识点 聚酰胺色谱简介

合集下载

聚酰胺色谱的分离原理

聚酰胺色谱的分离原理

聚酰胺色谱的分离原理聚酰胺色谱是一种常用的色谱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医药等领域。

其分离原理主要基于化合物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差异,通过这种差异实现化合物的分离和检测。

本文将对聚酰胺色谱的分离原理进行详细介绍,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技术的工作原理。

聚酰胺色谱的固定相通常是由聚合物构成的,其表面具有一定的亲和性,能够与待分离化合物发生特定的相互作用。

这种相互作用可以是静电作用、氢键作用、疏水作用等,根据不同的化合物特性选择不同的固定相。

在实际应用中,固定相的选择对于色谱分离的效果至关重要。

流动相则是指在色谱柱中流动的溶剂,其主要作用是将待分离化合物带入色谱柱并在固定相上进行分离。

流动相的选择通常考虑化合物的极性、溶解度等因素,以保证化合物能够在固定相上得到良好的分离效果。

流动相的性质对于色谱分离的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实验中需要进行合理的优化。

在聚酰胺色谱中,化合物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差异导致了它们在色谱柱中的迁移速率不同,从而实现了化合物的分离。

当样品进入色谱柱后,固定相上的相互作用将化合物分离开来,不同化合物在流动相的作用下逐渐迁移,最终在检测器中被检测出来。

聚酰胺色谱的分离原理基于化合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差异,这种分离原理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分辨率。

通过合理选择固定相和流动相,并进行优化条件,可以实现对复杂混合物的高效分离和检测。

因此,聚酰胺色谱在化学、生物、医药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了强大的分析工具。

总之,聚酰胺色谱的分离原理是基于化合物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差异,通过这种差异实现了化合物的分离和检测。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合理选择固定相和流动相,并进行条件的优化,以实现对复杂混合物的高效分离和检测。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聚酰胺色谱的分离原理,为其在实验研究中的应用提供帮助。

聚酰胺柱色谱的分离机理是

聚酰胺柱色谱的分离机理是

聚酰胺柱色谱的分离机理
聚酰胺柱色谱(Polyamide Column Chromatography,简称PAC)是一种高效的液相色谱分离技术,常用于生物制药领域的纯化和分离。

其分离机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静电作用:聚酰胺柱的表面带有一定的电荷,可以与待分离物质中的离子或极性分子发生静电作用,从而实现分离。

2.疏水作用:聚酰胺柱的内部是由非极性的聚酰胺材料构成,因此可以与待分离物质中的疏水性分子发生疏水作用,从而实现分离。

3.分子筛作用:聚酰胺柱的孔隙大小和形状可以通过控制聚合反应的条件进行调节,从而形成一定的分子筛效应。

待分离物质中的分子可以根据其大小和形状被筛选出来,从而实现分离。

4.分子间作用:聚酰胺柱中的聚酰胺材料具有一定的亲和性,可以与待分离物质中的分子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实现分离。

聚酰胺柱色谱的分离机理是多种作用机制的综合作用,可以实现对不同分子的高效分离和纯化。

聚酰胺色谱法的原理及应用

聚酰胺色谱法的原理及应用

聚酰胺色谱法的原理及应用原理聚酰胺色谱法是一种基于色谱技术的分析方法,通过利用聚酰胺材料与待分析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物质的分离和测定。

聚酰胺是一种具有一定亲和性的高分子材料,常用于固相色谱分离中。

聚酰胺材料聚酰胺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机械强度。

聚酰胺材料可以通过不同的合成方法获得不同的分子结构和性质,从而适用于不同的分析需求。

常见的聚酰胺材料有聚丙烯酰胺、聚甲酸酰胺等。

色谱分离原理聚酰胺色谱法利用聚酰胺材料与待分析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分离。

聚酰胺材料可以吸附待分析物,而不同的待分析物在聚酰胺材料上的吸附能力不同,从而实现它们的分离。

这种相互作用可以是氢键相互作用、疏水相互作用、离子交换相互作用等。

聚酰胺色谱法的步骤1.样品预处理:待分析的样品需要经过适当的预处理,如溶解、提取、稀释等,以获得适合分析的样品。

2.色谱柱的准备:选择适当的聚酰胺色谱柱,并根据不同的分析需求选择合适的条件进行调整。

3.样品进样:将经过预处理的样品注射到色谱柱上。

4.色谱条件的优化:通过调整流速、温度、洗脱剂浓度等色谱条件,优化分离效果。

5.数据分析:利用色谱检测器检测样品信号,并进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应用聚酰胺色谱法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以下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环境分析聚酰胺色谱法可以用于环境样品的分析,如水样中有机污染物的检测、土壤中的农药残留分析等。

通过优化色谱条件和选择合适的聚酰胺材料,可以实现对不同种类污染物的敏感、准确的分离和测定。

食品安全聚酰胺色谱法可应用于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如农药残留、食品添加剂等。

聚酰胺材料的亲和性对于不同种类的有害物质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从而能够有效地分离和测定食品中的有害物质。

药物分析聚酰胺色谱法被广泛应用于药物的分析和质量控制。

通过优化色谱条件和选择合适的聚酰胺材料,可以实现对不同药物成分的分离和测定,从而确保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

生物分析聚酰胺色谱法在生物样品分析中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聚酰胺色谱的分离原理

聚酰胺色谱的分离原理

根据分离机制不同,高效液相色谱可分为四大基础类型:分配色谱、吸附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和凝胶色谱。

①分配色谱法:分配色谱法是四种液相色谱法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

它类似于溶剂萃取,溶质分子在两种不相混溶的液相即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按照它们的相对溶解度进行分配。

一般将分配色谱法分为液-液色谱和键合相色谱两类。

液-液色谱的固定相是通过物理吸附的方法将液相固定相涂于载体表面。

在液-液色谱中,为了尽量减少固定相的流失,选择的流动相应与固定相的极性差别很大。

a.液-液色谱:按固定相和流动相的极性不同可分为正相色谱法(NPC)和反相色谱法(RPC)。

正相色谱法:采用极性固定相(如聚乙二醇、氨基与氰基键合相);流动相为相对非极性的疏水性溶剂(烷烃类如正己烷、环己烷),常加入乙醇、异丙醇、四氢呋喃、三氯甲烷等以调节组分的保留时间。

常用于分离中等极性和极性较强的化合物(如酚类、胺类、羰基类及氨基酸类等)。

反相色谱法:一般用非极性固定相(如C18、C8);流动相为水或缓冲液,常加入甲醇、乙腈、异丙醇、丙酮、四氢呋喃等与水互溶的有机溶剂以调节保留时间。

适用于分离非极性和极性较弱的化合物。

RPC 在现代液相色谱中的应用最为广泛,据统计,它占整个HPLC 应用的80%左右。

随着柱填料的快速发展,反相色谱法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现已应用于某些无机样品或易解离样品的分析。

为控制样品在分析过程的解离,常用缓冲液控制流动相的 pH 值。

但需要注意的是,一般的 C18 和 C8 使用的 pH 值通常为2~8,太高的 pH 值会使硅胶溶解,太低的 pH 值会使键合的烷基脱落;但也有新液相色谱柱可在 pH 1~14范围操作。

从下表可看出,当极性为中等时正相色谱法与反相色谱法没有明显的界线(如氨基键合固定相)。

正相色谱法与反相色谱法比较表固定相极性高~中中~低流动相极性低~中中~高组分洗脱次序极性小先洗出极性大先洗出b.键合相色谱:通过化学反应将有机分子键合在载体或硅胶表面上形成固定相。

聚酰胺薄层色谱分离黄酮类化合物原理

聚酰胺薄层色谱分离黄酮类化合物原理

聚酰胺薄层色谱分离黄酮类化合物原理聚酰胺薄层色谱(TLC)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分离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学和药学等领域。

它是一种快速、简单、低成本的技术,可用于分离和鉴定各种化合物。

本文将介绍聚酰胺薄层色谱分离黄酮类化合物的原理。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天然化合物,包括黄酮、异黄酮、黄酮糖苷等。

它们具有抗氧化、抗癌、抗炎等多种生物活性,因此在医药、保健品和食品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但是,由于它们在结构上相似,因此需要一种高效的分离技术来区分它们。

聚酰胺薄层色谱是一种基于分子亲和性的分离技术。

在这种技术中,样品被施加在聚酰胺薄层(TLC板)上,然后在TLC板上施加一个移动相。

移动相可以是有机溶剂、水或它们的混合物。

样品分子会在TLC板和移动相之间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发生分离。

在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中,最常用的移动相是甲苯-乙酸乙酯-甲醇-氨水(5:4:1:0.1)。

这种移动相可以使黄酮类化合物在TLC板上产生良好的分离效果。

当样品被施加到TLC板上时,它们会与TLC板表面的硅烷基发生相互作用。

这种相互作用是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产生的。

由于黄酮类化合物之间的结构相似性较高,因此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也较强。

但是,由于它们的极性不同,因此它们与TLC板表面的相互作用也有所不同。

当移动相通过TLC板时,黄酮类化合物会被带到不同的位置。

这些位置可以通过紫外线或其他检测方法进行检测。

这种检测方法可以确定样品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数量和种类。

总之,聚酰胺薄层色谱是一种简单、快速、低成本的化学分离技术。

它可以用于分离和鉴定各种化合物,包括黄酮类化合物。

通过选择适当的移动相和检测方法,可以实现对黄酮类化合物的高效分离和定量分析。

聚酰胺柱色谱特点

聚酰胺柱色谱特点

聚酰胺柱色谱特点
1.宽泛的应用范围:聚酰胺柱色谱可以用于分离和测定多种化合物,包括有机小分子、生物大分子、药物、天然产物、杂质等。

其灵敏度高,分离效果好,可以应对复杂样品的分析。

2.良好的峰形对称性:聚酰胺柱色谱具有良好的峰形对称性,峰形峭度高,基线噪音低,可提供准确且稳定的峰面积和峰高值。

这对于定量分析和溶质纯度评估非常重要。

3.高效分离:聚酰胺柱色谱是一种高效的分离技术,其分离离子能力强,分离效率高。

它能够有效地分离复杂混合物中的同系物和结构相似的化合物,提高分析结果的精确度。

4.大载荷承载能力:聚酰胺柱色谱具有较高的载荷承载能力,可以分离大分子化合物如蛋白质、聚合物和多肽等。

这使得它在分离和纯化大分子化合物时非常有用。

5.高溶剂稳定性:聚酰胺柱色谱在使用常见有机溶剂和水作为流动相时都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不易受溶剂影响。

这使得其在液相色谱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可以适应不同样品类型和分析目的。

6.长寿命和稳定性:聚酰胺柱色谱由于其使用聚合物材料制成,具有较高的耐久性和稳定性。

在适当的操作和维护下,聚酰胺柱可以使用一段相对较长的时间,并保持良好的分离性能。

7.良好的再生性:聚酰胺柱色谱拥有良好的再生性,可以多次使用。

当柱子出现失效或需要更换时,可以进行再生处理,而不必完全更换。

这有助于降低分析成本并提高分析效率。

总之,聚酰胺柱色谱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高效分离能力,宽泛的溶剂适应性,良好的峰形对称性和稳定性。

它是一种重要的分离技术,在化学、药学、环境和生物学等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聚酰胺吸附色谱技术的原理

聚酰胺吸附色谱技术的原理

聚酰胺吸附色谱技术,通常被称为PAN(Polyacrylonitrile)固相微萃取技术,是一种固相微萃取技术的变种。

该技术利用聚酰胺材料作为吸附相,将目标物质从样品中富集和分离,以提高灵敏度和准确性。

以下是聚酰胺吸附色谱技术的基本原理:
原理:
1.固相选择性:
–聚酰胺材料对特定类型的化合物具有选择性吸附性。

这种选择性基于样品中分析物与聚酰胺之间的相互作用,如范德华力、氢键、离子交
换等。

2.富集和分离:
–样品溶液通过聚酰胺吸附材料时,目标分析物会与聚酰胺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在固相上发生吸附。

同时,一些干扰物质可能被排除。

3.洗脱:
–通过改变样品流动条件,例如改变溶剂组成或温度,可以实现对吸附在聚酰胺上的目标物的洗脱。

这一步将目标物从聚酰胺上解吸,形成
一个富集的洗脱液。

4.分析:
–洗脱液经过洗脱后,通常需要进一步进行分析,如色谱分析或质谱分析,以确定目标分析物的存在和浓度。

优点:
•选择性:聚酰胺对不同类型的化合物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可以实现对特定类别的分析物的选择性富集。

•灵敏度提高:通过富集目标物,可以在分析过程中提高其浓度,从而提高分析的灵敏度。

•简便性:相对于一些传统的富集技术,聚酰胺吸附色谱技术通常较为简便易行。

应用领域:
聚酰胺吸附色谱技术在环境分析、生物样品分析以及药物残留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需要注意的是,实施该技术时需要考虑样品基质的影响,以及在洗脱步骤中保证目标物的完全洗脱,避免由于残留而引起分析误差。

26知识点聚酰胺色谱简介

26知识点聚酰胺色谱简介

26知识点聚酰胺色谱简介聚酰胺色谱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分析化学领域的色谱技术,其原理基于样品分子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该技术可以用于分离和鉴定各种有机物,具有高效、灵敏、准确和可靠等特点。

本文将介绍26个关键的聚酰胺色谱知识点。

1. 色谱基本原理聚酰胺色谱利用样品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平衡分配,通过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差异来实现样品分离。

2. 固定相的选择聚酰胺色谱中常用的固定相有硅胶、聚合物和离子交换树脂等,选择合适的固定相可以提高分离效果。

3. 流动相的优化流动相的选择和优化对色谱分离起着重要作用,常用的流动相有有机溶剂和缓冲溶液等。

4. 样品前处理样品前处理是为了去除杂质和增加分析物的浓度,常用的方法包括萃取、浓缩和稀释等。

5. 色谱柱的选择色谱柱的选择包括填充剂类型、粒径大小和柱长等,不同的色谱柱可以实现不同的分离效果。

6. 色谱检测器常用的色谱检测器包括紫外-可见吸收检测器、荧光检测器和质谱检测器等,选择合适的检测器可以提高灵敏度和选择性。

7. 分离机理聚酰胺色谱的分离机理涉及吸附作用、分配作用和离子交换作用等,不同的分离机理适用于不同的分析对象。

8. 反相色谱反相色谱是聚酰胺色谱中常用的一种分离模式,基于样品与固定相间的亲疏水性差异来实现分离。

9. 离子色谱离子色谱是一种用于分离和测定离子化合物的聚酰胺色谱方法,常用于水质分析和环境监测等领域。

10. 手性色谱手性色谱是一种用于分离手性化合物的聚酰胺色谱方法,可以鉴别和测定药物、化妆品和农药中的手性杂质。

11.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了气相色谱和质谱的优势,可以用于复杂样品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12.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了液相色谱和质谱的优势,可以实现更高灵敏度和更好的选择性。

13. 聚酰胺色谱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聚酰胺色谱在药物分析中广泛应用,可以用于药物成分分离、杂质检测和药代动力学研究等。

聚酰胺色谱的原理与应用

聚酰胺色谱的原理与应用

聚酰胺色谱的原理与应用1. 概述聚酰胺色谱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技术,主要用于分离和定量分析样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本文将介绍聚酰胺色谱的原理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2. 聚酰胺色谱的原理聚酰胺色谱的原理是基于化合物在聚酰胺柱上的分配行为。

聚酰胺柱通常具有内部的亲水性基团,可以与样品中的有机化合物发生静电相互作用、氢键相互作用等。

这种相互作用使得化合物在聚酰胺柱上产生不同的保留行为,从而实现其分离。

3. 聚酰胺色谱的应用3.1 环境监测聚酰胺色谱在环境监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聚酰胺色谱可以对大气、水体和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例如,可以使用聚酰胺柱来分离和测定苯类化合物、多环芳烃等有机物。

3.2 药物分析聚酰胺色谱在药物分析中也被广泛应用。

聚酰胺柱可以有效分离和测定药物中的杂质、降解产物等。

此外,聚酰胺色谱也可以用于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以及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评估。

3.3 食品安全检测聚酰胺色谱在食品安全检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通过聚酰胺柱可以对食品中的农药残留物、食品添加剂等进行分析。

聚酰胺色谱还可以用于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和香料的检测。

3.4 生命科学研究在生命科学研究中,聚酰胺色谱也是一种重要的分析工具。

聚酰胺色谱可以用于分离和测定生物样品中的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

此外,聚酰胺色谱还可以用于分析生物样品中的代谢产物、激素等。

4. 结论聚酰胺色谱作为一种常用的分析技术,在环境监测、药物分析、食品安全检测以及生命科学研究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了解和掌握聚酰胺色谱的原理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这一技术来解决实际分析问题。

聚酰胺色谱法的原理应用

聚酰胺色谱法的原理应用

聚酰胺色谱法的原理应用1. 原理概述聚酰胺色谱法(Polyamide Chromatography)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纯化技术。

它基于聚酰胺树脂的特异亲合性,通过选择性吸附分离样品中的目标分子。

聚酰胺色谱法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生物技术、生物医药等领域,用于分离和纯化蛋白质、肽段、核酸等生物大分子。

2. 原理详解聚酰胺色谱法的原理基于样品分子与聚酰胺树脂之间的特异相互作用。

聚酰胺树脂含有酰胺官能团,可以与样品中的特定成分发生氢键、离子交互作用、疏水相互作用等多种相互作用,从而实现分离纯化。

3. 应用案例3.1 蛋白质分离与纯化聚酰胺色谱法在蛋白质分离与纯化中具有广泛应用。

下面以蛋白质A的分离与纯化为例,介绍其具体应用流程:1.样品制备:将含有蛋白质A的样品溶液制备好。

2.树脂平衡:将聚酰胺树脂用洗脱缓冲液进行平衡处理。

3.样品加载:将样品溶液缓慢地加载到聚酰胺树脂柱上。

4.洗脱:根据不同的洗脱条件,使用不同的洗脱缓冲液进行洗脱,或通过温度、pH等参数进行调节。

5.样品回收:将洗脱后的样品进行回收,进一步检测和分析。

3.2 肽段纯化聚酰胺色谱法在肽段纯化中也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以下为一个常用的肽段纯化应用示例:1.样品制备:将含有目标肽段的样品进行酸或碱水解、蛋白酶水解等预处理。

2.树脂平衡:将聚酰胺树脂用洗脱缓冲液进行平衡处理。

3.样品加载:将处理好的样品溶液缓慢地加载到聚酰胺树脂柱上。

4.洗脱:根据不同的洗脱条件,使用不同的洗脱缓冲液进行洗脱,或通过温度、pH等参数进行调节。

5.样品回收:将洗脱后的样品进行回收,进一步检测和分析。

3.3 核酸纯化聚酰胺色谱法在核酸纯化中也有广泛应用,以下为核酸纯化的一个应用案例:1.样品制备:将含有目标核酸的样品进行预处理,如DNA酶降解、RNA酶降解等。

2.树脂平衡:将聚酰胺树脂用洗脱缓冲液进行平衡处理。

3.样品加载:将处理好的样品溶液缓慢地加载到聚酰胺树脂柱上。

第五章 色谱法__聚酰胺色谱与其他色谱

第五章 色谱法__聚酰胺色谱与其他色谱
﹥ ___ A.某苷元 B.该苷元的双糖苷 C.该苷元的单糖苷
(2)硅胶薄层色谱Rf值大小:___ ﹥ ___ ﹥ ___ 氧化铝柱色谱出柱顺序:___ → ___ → ___ A.对甲氧基偶氮苯 B.对氨基偶氮苯 C.对羟基偶氮苯
(3)聚酰胺薄层色谱Rf值大小:___ ﹥ ___ ﹥ ___ A.3,7,4‘-三羟基黄酮 B.3-甲氧基- 7,4‘-二羟基黄酮 C.3,7,4‘-三甲氧基黄酮
R N+ Cl-+ NaOH
R表示树脂母体,上述交换反应是可逆的。
正反应方向, 交换过程; 逆反应方向, 洗脱过程— —树脂再生。
离子交换色谱的基本构成要素
1.固定相——离子交换剂 种类:离子交换树脂、
硅胶化学键合离子交换剂。 1)离子交换树脂的种类——
阳离子和阴离子交换树脂, 每类又各分为强酸、弱酸、 强碱、弱碱等类型。
成分的极性(水溶性)↗ Rf↘
离子交换色谱IEC
原理 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解离度的不同进行分离的。
该色谱主要用来分离水离子型化合物或能离子化的成 分与分子型成分,例如无机盐、氨基酸、生物碱和有机酸 等。
+ + R SO3-H+ Na+Cl- R SO3 -Na+ HCl
R N+ OH- + NaCl
流动相及其解吸附能力的强弱二甲基甲酰胺甲酰胺氢氧化钠水溶液氨水溶液丙酮乙醇水wwwdocincom影响成分被吸附能力的结构因素以酚类为例说明酚羟基越多的被吸附能力越强酚羟基形成分子内氢键的被吸附能力较弱酚羟基所连母核芳香化程度高的被吸附能力较强酚羟基在分子中所占比例越大的被吸附能力越强被分离成分要求
种类:硅胶 含水17%以上,可作为载体,吸水可 达50%。

聚酰胺柱色谱特点

聚酰胺柱色谱特点

聚酰胺柱色谱特点
1.高效分离能力。

聚酰胺柱拥有较高的理论板数和较小的准板高度,可实现非常细微的物质分离,从而有效提高分离效率。

2.良好的载荷能力。

聚酰胺柱表面含有大量硅酸基,可有效吸附大分子化合物和有机物质,并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交互作用。

3.强的化学稳定性。

聚酰胺柱涂层材料具备极强的耐化学性能,能够承受极端酸碱度,能够长期稳定地进行分离和分析。

4.广泛的适用性。

聚酰胺柱可以用于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和超高效液相色谱等领域的分离和检测,是一种非常常用的分离平台。

5.较强的静电荷效应。

由于聚酰胺柱表面的分布电荷量较高,因此对电荷强烈作用的化合物具有非常好的选择性和分离效果。

总之,聚酰胺柱是一种具有广泛适用性、分离效率高、分辨能力好以及化学稳定性强的分离平台,适用于各种高效液相色谱模式对极性与不极性化合物分离分析的研究。

聚酰胺色谱的原理是()

聚酰胺色谱的原理是()

聚酰胺色谱的原理是()
聚酰胺色谱的原理是基于聚酰胺骨架在特定条件下与样品分子之间的作用和相互作用力。

其原理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 聚酰胺骨架上的极性基团与样品分子之间的极性相互作用。

例如,聚酰胺骨架上的氨基与样品中的羧基之间可以形成氢键或离子键,从而使样品分子在聚合物上进行吸附。

2. 聚酰胺骨架上的亲水性和疏水性基团对样品分子的选择性吸附作用。

不同类型的样品分子由于其化学性质的不同,具有不同的亲水性和疏水性。

聚酰胺骨架上的亲水性和疏水性基团可以选择性地吸附和保留这些样品分子。

3. 聚酰胺骨架上的大孔结构和表面积对样品分子的吸附和保留作用。

聚酰胺色谱固定相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可以提供相对较大的吸附位点和吸附表面积,从而增加样品分子与固定相之间的相互作用。

4. 聚酰胺色谱的配体特异性分离。

聚酰胺骨架可以通过合成方法引入具有特异性识别分析物的配体,从而实现对特定分析物的选择性吸附和分离。

2-6 知识点 聚酰胺色谱简介

2-6 知识点 聚酰胺色谱简介
3、水洗:先用水洗脱。
聚酰胺吸附法的操作
4、醇洗:在水中递增乙醇浓度至浓乙醇溶液,或氯仿、 氯仿-甲醇,递增甲醇至纯甲醇洗脱。若仍有物质未被 洗脱,可用稀氨水或稀甲酰胺溶液洗脱,分段收集。 5、找到最佳吸附比:先小量试验找到最佳吸附比。
6、放大:根据小试及最佳吸附比进行放大试验。
7、聚酰胺的回收:使用过的聚酰胺一般用5%氢氧化 钠溶液洗涤,然后水洗,再用10%醋酸液洗,然后用 蒸馏水洗至中性,即可。
分离机理
“双重层析”理论
当用极性流动相(含水溶剂系统)洗脱时,聚酰胺作为非极 性固定相,其层析行为类似反相分配层析,当用有机溶剂洗脱
时,聚酰胺作为极性固定相,其层析行为类似正相分配层析。
但固定相(吸附剂)的极性是由其本身结构及性质决定的,不应 随洗脱液的改变而改变,况且聚酰胺层析属于吸附层析,不是 分配层析。因此,“双重层析理论”也没有揭示出产生这两种 相反现象的根本原因。
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
对于分离黄酮类化合物来说,聚酰胺是较理想的吸附剂。 其吸附强度主要取决于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的羟基数目 与位置。一般有以下规律: 1、苷元相同,连接糖越多,吸附力越大,流出越慢。 2、母核上增加羟基,洗脱速度相应减缓。 3、对位、间位酚羟基使吸附能力 〉邻位酚羟基。 4、不同类型的黄酮的流出顺序一般是:异黄酮 〉二氢 黄酮醇〉黄酮 〉黄酮醇。 5、分子中芳香核、共轭双键多者则吸附力强,晚出柱。 6、若形成分子内氢键则吸附力减弱。
分离机理
洗脱机理
聚酰胺分子中有极性酰胺基团和非极性的脂肪键。作为一 个相对弱极性的化合物,当移动相为极性强的溶剂(如水、乙醇、
丙酮等)时,聚酰胺作为非极性固定相,其层析行为类似反相分
配层析,极性较大的吸附物易被洗脱。随着洗脱剂极性降低, 极性较小的化合物可相继被洗脱下来。

聚酰胺色谱实验报告

聚酰胺色谱实验报告

1. 了解聚酰胺色谱的原理和应用。

2. 掌握聚酰胺色谱的基本操作步骤。

3. 学习如何利用聚酰胺色谱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二、实验原理聚酰胺色谱是一种吸附色谱,其原理是基于聚酰胺分子中的酰胺基团与被分离物分子中的羟基、羧基等极性基团形成氢键,从而实现分离。

聚酰胺对极性物质的吸附作用较强,可用于分离多种有机化合物。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仪器:色谱柱、紫外检测器、流动相瓶、洗脱瓶、微量移液器、色谱工作站等。

2. 试剂:聚酰胺柱填料、待分离混合物、流动相(甲醇、水等)、洗脱剂(乙腈、氯仿等)。

3. 材料:实验所用化合物、色谱柱、色谱工作站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色谱柱:将聚酰胺柱填料倒入色谱柱中,用少量流动相冲洗,去除填料中的杂质。

2. 加样:将待分离混合物用流动相溶解,取适量加入色谱柱中。

3. 洗脱:使用洗脱剂对色谱柱进行洗脱,收集不同洗脱时间的流出液。

4. 检测:将收集的流出液进行紫外检测,记录各峰的保留时间和峰面积。

5. 数据处理:利用色谱工作站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各峰的归属。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聚酰胺色谱对混合物中的各组分进行了有效分离,各峰峰形良好,分离度较高。

2. 通过对比保留时间和峰面积,可以确定各峰的归属,从而对混合物中的组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3. 通过改变洗脱剂种类和比例,可以进一步优化分离效果。

1. 聚酰胺色谱具有较高的分离效率,适用于多种有机化合物的分离。

2. 洗脱剂的选择对分离效果有很大影响,应根据被分离物的极性选择合适的洗脱剂。

3.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色谱柱的预处理,以保证分离效果。

七、实验结论本实验成功利用聚酰胺色谱对混合物进行了分离,证明了聚酰胺色谱在有机化合物分离中的应用价值。

通过优化实验条件,可以提高分离效果,为后续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八、实验反思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色谱柱的预处理,以保证分离效果。

2. 洗脱剂的选择对分离效果有很大影响,应根据被分离物的极性选择合适的洗脱剂。

聚酰胺吸附色谱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聚酰胺吸附色谱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聚酰胺吸附色谱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聚酰胺吸附色谱法是一种基于聚酰胺树脂吸附性质的色谱分离技术。

通过将样品溶液通过聚酰胺树脂柱进行吸附分离,利用不同成分在树脂上的吸附效果不同来实现化合物的分离和分析。

这种色谱法在分离分析上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分辨率,被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药物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聚酰胺吸附色谱法的原理、应用领域和优势,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旨在深入探讨这一重要的色谱分离技术对于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的意义和影响。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中,我们将介绍聚酰胺吸附色谱法的概述,并明确文章的目的。

在正文部分中,将详细阐述聚酰胺吸附色谱法的原理、应用领域和优势。

最后,在结论部分中,将对文章进行总结,并展望聚酰胺吸附色谱法在未来的发展方向,给出结论。

通过以上结构的安排,可以系统性地介绍聚酰胺吸附色谱法的相关知识,为读者提供全面的了解和信息。

1.3 目的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介绍聚酰胺吸附色谱法这一分析技术的原理、应用领域以及其在分析领域中的优势。

通过详细的介绍,读者能够了解这一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情况,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应用聚酰胺吸附色谱法。

同时,通过对其优势的分析,读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聚酰胺吸附色谱法相较于其他分析方法的优势和特点,为读者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提供参考和帮助。

2.正文2.1 聚酰胺吸附色谱法原理聚酰胺吸附色谱法是一种基于聚酰胺固相的色谱分离技术。

其原理是利用聚酰胺在水相和有机相之间的亲亲疏水性差异,来实现对化合物的分离。

在这种色谱法中,样品溶液被注入到含有聚酰胺固相的柱中,随着流动相的通过,样品中的化合物会在固相表面发生吸附和脱附的过程。

在分析样品时,根据化合物与聚酰胺固相的亲疏水性差异,不同成分将以不同的速率通过柱,从而实现分离。

这种分离机制可以基于化合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如疏水相互作用、氢键作用、静电作用等来实现。

简述聚酰胺色谱的原理、吸附力的影响因素

简述聚酰胺色谱的原理、吸附力的影响因素

简述聚酰胺色谱的原理、吸附力的影响因素聚酰胺色谱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该方法是基于样品分子在聚酰胺胶粒表面的吸附作用进行分离和测定。

聚酰胺色谱的原理主要是通过聚酰胺胶粒与样品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分离。

聚酰胺是一种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具有较强的亲水性和亲油性,因此能够与各种物质发生相互作用。

在聚酰胺色谱中,聚酰胺胶粒充当固定相,样品分子则是流动相。

当样品溶液经过聚酰胺胶粒时,会发生吸附现象,不同样品分子的吸附程度有所不同,从而实现分离。

吸附力是影响聚酰胺色谱分离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吸附力的大小与多个因素相关。

首先,样品分子的性质是影响吸附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不同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不同,其与聚酰胺胶粒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会有所差异。

例如,极性溶剂中的极性化合物往往更容易与聚酰胺胶粒发生吸附作用,而非极性溶剂中的非极性化合物的吸附力较弱。

其次,聚酰胺胶粒的特性也会对吸附力产生影响。

聚酰胺胶粒的表面形态、孔隙结构和化学组成等因素都会影响其与样品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例如,表面积较大的聚酰胺胶粒会有更多的吸附位点,从而增加吸附力。

此外,聚酰胺胶粒的化学性质也会影响吸附力,如pH值、电荷等。

另外,实验条件也是影响吸附力的因素之一。

温度是影响吸附力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温度越高,样品分子与聚酰胺胶粒之间的吸附力越弱。

此外,溶液浓度、pH值、离子强度等因素也会对吸附力产生影响。

例如,高浓度的样品溶液会增加吸附力,而酸性或碱性环境也会影响吸附力的大小。

综上所述,聚酰胺色谱的原理是基于聚酰胺胶粒与样品分子之间的吸附作用来实现分离。

吸附力的大小与样品分子的性质、聚酰胺胶粒的特性以及实验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

深入理解吸附力的影响因素有助于优化聚酰胺色谱的分离效果,并提高其在分析领域的应用价值。

聚酰胺薄层色谱的固定相

聚酰胺薄层色谱的固定相

聚酰胺薄层色谱的固定相聚酰胺薄层色谱(Polyamide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简称PTLC),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分析技术。

它利用聚酰胺为固定相,用于分离、鉴定和测定化合物。

聚酰胺薄层色谱的固定相是一种特殊的薄膜,它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机械性能。

聚酰胺薄层色谱的固定相可以是纯聚酰胺,也可以是聚酰胺复合物。

这些复合物通常由聚酰胺与其他材料,如二氧化硅、二氧化铝等混合制备而成。

这些复合材料可以提高固定相的分离和分析性能,提高分离的效果。

聚酰胺薄层色谱的工作原理是依靠固定相与溶液中物质的亲疏性差异实现物质的分离。

当溶液通过固定相时,亲疏性较强的物质与固定相的相互作用力较大,远离溶液前进速度较慢;而亲疏性较弱的物质与固定相的相互作用力较小,靠近溶液前进速度较快。

由于物质的亲疏性差异,不同物质被固定相分离开来,并形成不同的斑点。

聚酰胺薄层色谱的操作步骤包括:1. 准备固定相:将固定相溶于适当的溶剂中,并在使用前在硅胶薄层板上涂覆一层均匀的薄膜。

待薄膜干燥后,即可使用。

2. 样品的制备:将待分离的物质溶解于适当的溶剂中,制备样品溶液。

3. 样品斑点的制备:用毛细管或微量注射器将样品溶液均匀地滴在薄层板上,形成待分析的斑点。

4. 上板:将薄层板放入封闭的平衡室中,保持盖板透气,使色谱板和封闭室内的相对湿度达到平衡。

5. 快速上升法:将封闭室内的相对湿度控制在50%~70%,开启上升槽,将薄层板放入,保持水平。

6. 开发:将液相层(通常为合适的有机溶剂)注入上升槽中,使其能够迅速上升到薄层板中,液相层饱和后关闭上升槽。

7. 分离:在上升槽中保持液相层至薄层板的高度,待分离完成后,关闭上升槽。

8. 干燥:将薄层板从上升槽中取出,在通风橱或空气中使其完全干燥。

9. 显色:用合适的显色剂对薄层板进行显色,用于观察斑点的位置和形态。

10. 记录和分析:在观察完斑点后,可以用UV灯、相机或者扫描仪对薄层板进行记录,然后进行斑点的鉴定和定量分析。

初级药士基础知识-6-2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初级药士基础知识-6-2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初级药士基础知识-6-2(总分42.5, 做题时间90分钟)一、1.硅胶吸附色谱上,化合物•A.分子量越大,R f值越大•B.分子量越小,R f值越小•C.分子量越大,R f值越小•D.极性越小,R f值越小•E.极性越大,R f值越小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1答案:E2.苯甲酸钠与三氯化铁反应生成•A.白色沉淀•B.黄色沉淀•C.赭色沉淀•D.猩红色沉淀•E.紫色配合物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1答案:C3.二萜分子中异戊二烯数目是•A.2个•B.3个•C.4个•D.5个•E.6个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1答案:C4.氢氯噻嗪水解后可发生重氮化-偶合反应的化学结构原因是•A.水解产物含有磺酰胺结构•B.水解产物含有羟基结构•C.水解产物含有羰基结构•D.水解产物含有羧基结构•E.水解产物含有游离的芳伯氨基结构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1答案:E利尿药氢氯噻嗪水解后的产物含有游离的芳伯氨基,可发生重氮化-偶合反应。

5.化学结构为的药物是•A.地西泮•B.苯巴比妥•C.苯妥英钠•D.卡马西平•E.丙戊酸钠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1答案:C该结构式与苯妥英钠的结构一致,故选择C。

6.红外分光光度法的常用波长范围为•A.100~200nm•B.200~400nm•C.400~760nm•D.2.5~50μm•E.50~100μm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1答案:D7.聚酰胺色谱(以CH3OH-H2O为洗脱剂)最后洗脱下来的是•A.大黄酚•B.大黄素•C.大黄酸•D.芦荟大黄素•E.芦荟苷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1答案:C聚酰胺色谱系氢键吸附色谱,相同母核情况下大黄酸含有一个羧基,形成氢键能力最强。

8.盐酸哌替啶是中枢镇痛药中的•A.天然生物碱•B.半合成代用品•C.全合成代用品•D.内源性多肽•E.全合成与内源性多肽的结合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1答案:C盐酸哌替啶相对于吗啡而言,结构简单,可化学全合成制备,故是中枢镇痛药巾的全合成代用品。

聚酰胺柱色谱洗脱顺序

聚酰胺柱色谱洗脱顺序

聚酰胺柱色谱洗脱顺序
聚酰胺柱色谱是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广泛应用于分离和纯化样品中的化合物。

在使用聚酰胺柱色谱进行分离时,洗脱顺序是非常重要的。

聚酰胺柱色谱的洗脱顺序通常是从极性到非极性的顺序。

具体而言,洗脱顺序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水相洗脱:根据样品的极性,将水相作为初始洗脱溶液,以去除极性化合物。

2. 非极性溶剂洗脱:继续使用非极性溶剂如甲醇或乙腈作为洗脱溶液,以去除中等极性化合物。

3. 极性溶剂洗脱:继续使用极性溶剂如乙酸乙酯或二氯甲烷作为洗脱溶液,以去除高极性化合物。

4. 醇洗脱:最后使用醇类溶剂如丙酮或乙醇进行洗脱,以去除极性度最高的化合物。

需要注意的是,洗脱顺序有时也会因为样品的特性而有所改变。

因此,在使用聚酰胺柱色谱进行分离时,需要灵活掌握洗脱顺序,以达到最佳的分离效果。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酰胺薄层色谱常用的溶剂系统
黄酮体苷元
氯仿-甲醇(94:6/96:4) 氯仿-甲醇-丁酮(12:2:1) 苯-甲醇-丁酮 (90:6:4/84:8:8) 氯仿-甲醇-甲酸(60:38:2) 氯仿-甲醇-吡啶(70:22:8) 氯仿-甲醇-甲酸(60:38:2)
黄酮体苷
甲醇-醋酸-水(90:5:5) 甲酸-水(4:1);乙醇 (4:1)丙酮-水(1:1); 异丙醇-水(3:2)30-60% 醋酸;氯仿-甲醇-丁酮(64: 25;10)乙酸乙酯-95%乙 醇(6:4)氯仿-甲醇 (7:3);正丁醇-乙醇-水 (1:4:5)
聚酰胺的不足及解决方案
聚酰胺柱层析的不足: 比如机械强度不大, 粒度不均匀,分离时流速较慢 一些小分子杂质混入的问题 采用的解决方案有: 1.装柱前先过筛 2.装柱时用5%甲醇或10%盐酸预先除去小分子杂 质 3.与硅藻土混合制粒以增加机械强度。
聚酰胺与物质的氢键缔合能力在水中最强,在含水醇中则
随着醇浓度的增高而相应减弱,在高浓度醇或其它有机溶 剂中则几乎不缔合。 强酸或强碱均可破坏聚酰胺与溶质之间的氢键缔合
分离机理
“氢键吸附”学说
溶剂分子与聚酰胺或黄酮类化合物形成氢键缔 合的能力越强,则聚酰胺对这两种化合物的吸附作 用将越弱。聚酰胺层析柱即是利用此性质对各种植 物中黄酮、茶多酚等进行吸附、洗脱而分离的。
吸附原理
聚酰胺是由酰胺键聚合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其酰胺基可与羟基酚类,酸类,醌类,硝基 等化合物以氢键形成结合而被吸附 ,其脂 肪长链可作为分配层析的载体。聚酰胺在含 水系统中层析时,聚酰胺作为非极性固定相, 其层析行为反向柱层析;在非水溶剂系统时, 聚酰胺作为分配层析的载体,其层析行为为 正向柱层析。
分离机理
“双重层析”理论
当用极性流动相(含水溶剂系统)洗脱时,聚酰胺作为非极 性固定相,其层析行为类似反相分配层析,当用有机溶剂洗脱
时,聚酰胺作为极性固定相,其层析行为类似正相分配层析。
但固定相(吸附剂)的极性是由其本身结构及性质决定的,不应 随洗脱液的改变而改变,况且聚酰胺层析属于吸附层析,不是 分配层析。因此,“双重层析理论”也没有揭示出产生这两种 相反现象的根本原因。
聚酰胺薄层色谱常用-水(1:1)苯-甲醇-醋酸(45:8:4) ; 环己烷-醋酸(93:7) ;10%醋酸
丙酮-水(1:1) ;正己烷-苯-醋酸 (45:8:4) ;石油醚-苯-醋酸(10:10:5) 丙酮-水(1:1)苯-甲醇-醋酸(45:8:4) ; 环己烷-醋酸(93:7) ;10%醋酸
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
对于分离黄酮类化合物来说,聚酰胺是较理想的吸附剂。 其吸附强度主要取决于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的羟基数目 与位置。一般有以下规律: 1、苷元相同,连接糖越多,吸附力越大,流出越慢。 2、母核上增加羟基,洗脱速度相应减缓。 3、对位、间位酚羟基使吸附能力 〉邻位酚羟基。 4、不同类型的黄酮的流出顺序一般是:异黄酮 〉二氢 黄酮醇〉黄酮 〉黄酮醇。 5、分子中芳香核、共轭双键多者则吸附力强,晚出柱。 6、若形成分子内氢键则吸附力减弱。
3、水洗:先用水洗脱。
聚酰胺吸附法的操作
4、醇洗:在水中递增乙醇浓度至浓乙醇溶液,或氯仿、 氯仿-甲醇,递增甲醇至纯甲醇洗脱。若仍有物质未被 洗脱,可用稀氨水或稀甲酰胺溶液洗脱,分段收集。 5、找到最佳吸附比:先小量试验找到最佳吸附比。
6、放大:根据小试及最佳吸附比进行放大试验。
7、聚酰胺的回收:使用过的聚酰胺一般用5%氢氧化 钠溶液洗涤,然后水洗,再用10%醋酸液洗,然后用 蒸馏水洗至中性,即可。
甾体、萜类 甾体苷
聚酰胺与大孔树脂的区别
吸附原理不同:大孔树脂是物理吸附原理; 聚酰胺是化学吸附原理,氢键吸附,用于酚 类、黄酮类、醌类成分的分离。 大孔树脂的分离效果没有聚酰胺好。若是粗 粉可以用大孔树脂进行分段,聚酰胺可用于 黄酮类成分的细分或纯化。 聚酰胺树脂可以使用其干柱层析功能,在分 离黄酮的过程中作用也是很大的,而大孔树 脂则没有此功能。
苯-乙醇(8:2/9:1);50%醋酸;甲酸-水 (1.5:100/1:1)乙酸乙酯-甲醇-醋酸(20:1: 1);0.05mol/L磷酸钠-乙醇(3:1)
氨基 酸衍 生物
聚酰胺薄层色谱常用的溶剂系统
生物碱
环己烷-乙酸乙酯-正丙醇-二甲基胺(30: 2.5:0.9:0.1) ; 水-乙醇-二甲基胺(88:12:0.1) 己烷-丙酮(4:1);氯仿-丙酮(4:1) 甲醇-水-甲酸(60:35:5); 乙酸乙酯-甲醇-水-甲酸(50:20:25:5)
前处理
用过的聚酰胺
一般用5%NaOH水溶液洗脱,洗至NaOH水溶液颜 色极淡为止。有时因某些鞣质与聚酰胺又不可逆吸 附,用NaOH水溶液很难洗脱,可用5%NaOH在柱 中浸泡,每天将柱中的NaOH水溶液放出一次,并 加入新的5%NaOH水溶液,这样浸泡一周后,鞣质 可基本洗脱完。然后用蒸馏水洗脱至pH8-9,再用2 倍量的10%醋酸水溶液洗脱,最后蒸馏水洗脱至pH 中性,重复使用。
聚酰胺吸附法的操作
1、装柱:一般将颗粒状聚酰胺混悬于水中,使其充分 膨胀,然后装柱,让聚酰胺自由沉降;当用非极性溶剂 系统时候,则用组分中低级性的溶剂装柱。 2、稀释适当浓度上样:一般每100ml聚酰胺上样1.52.5g,样品先用洗脱溶剂溶解,浓度为20%-30%。 水溶性化合物直接上样;若提取物水溶性不好,则用挥 发性有机溶媒溶解、拌适量聚酰胺、挥干或减压蒸干、 干法装入柱顶。
前处理
新买的聚酰胺 取聚酰胺以90-95%乙醇浸泡,不断搅拌,除 去气泡后装入柱中。用3-4倍体积的90-95% 乙醇洗脱,洗至洗脱液透明并在蒸干后无残渣 (或极少残渣)。再依次用2-2.5倍体积 5%NaOH水溶液、1倍体积的蒸馏水、2-2.5 倍体积的10%醋酸水溶液洗脱,最后用蒸馏水 洗脱至pH中性,备用。
聚酰胺与大孔树脂的区别
聚酰胺树脂可以首先用聚酰胺薄膜展开系统,而大 孔树脂没有薄层 树脂进行新药研发,其新药若用大孔树脂制备,必 须有打孔的残留检查,而聚酰胺目前还没有正式的 文件要检查其残留 聚酰胺上样时,其样品中的鞣质会对主子产生死吸 附,大孔出现这种现象很少 大孔的可选择类型比聚酰胺多,而且还增加了许多 键合类型,如ASD型,其键合了酰胺键,增加了其 选择性。
聚酰胺色谱简介
1. 什么是聚酰胺
聚酰胺(Polyamide)是通过酰胺基聚合而成的一类高分子化合物,层析 分离中常用的聚酰胺是由己内酰胺聚合而成的尼龙6和由己二酸和己 二胺聚合而成的尼龙66。 聚酰胺不溶于水、甲醇、乙醇、乙醚、氯仿及丙酮等有机溶剂,对碱 较稳定,对酸尤其是无机酸稳定性较差,可溶于浓盐酸、冰醋酸及甲 酸。 分子量:14000~17000 比表面:5~10m2/g PH值: 6~7 产品价格:30~60目 180元/KG60~100目 240元/KG100目以上 300元/KG
分离机理
洗脱机理
聚酰胺分子中有极性酰胺基团和非极性的脂肪键。作为一 个相对弱极性的化合物,当移动相为极性强的溶剂(如水、乙醇、
丙酮等)时,聚酰胺作为非极性固定相,其层析行为类似反相分
配层析,极性较大的吸附物易被洗脱。随着洗脱剂极性降低, 极性较小的化合物可相继被洗脱下来。
应用范围
聚酰胺特别适应于多元酚类化合物的分离,如 黄酮、醌类、酚酸、含羰基化合物、羧基化合 物等。 例如:葛根素中提取葛根黄酮、茶叶提取茶多 酚、 人参中提取人参皂苷、银杏叶中提取银杏 黄酮、甘 草中提取甘草皂苷、甜叶菊中提取甜 菊苷、发酵液中提取维生素和抗生素等成份 对鞣质吸附强,用于将植物粗提物中的鞣质除 去。
分离原理
CH2 N H O C CH2 CH2 O C N CH2 CH2 CH2 CH2 CH2 C C CH2 O H N CH2 O H O H O O CH2
固定相
CH2 CH2 CH2 H N
移动相
吸附规律
形成氢键的基团数目越多,则吸附能力越强。 易形成分子内氢键者在聚酰胺上的吸附相应减弱。 分子中芳香化程度越高,则吸附性越强;反之,则减弱。
聚酰胺柱层析的溶剂洗脱系统
含水溶剂系统 非水溶剂系统 甲醇-水(4:1) 氯仿-甲醇(94:6) 乙醇-水(2:1)甲醇-乙酸 苯-甲醇(3:1/7:3) -水(90:5:5 )
含水系统洗脱能力:碱液>甲醇>水 溶剂洗脱能力与溶剂极性相关可使化合物得到较好的 分离。 选择系统时,可以将样品加入上述溶剂系统中,观察 样品在聚酰胺薄膜的层析行为,然后确定溶剂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