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叶中药材详细说明书
紫苏叶的作用和功能主治

紫苏叶的作用和功能主治紫苏叶的背景紫苏叶,又称为紫苏草或者紫苏蓝,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材,具有许多药用价值。
紫苏叶在传统中医中被广泛应用,并在现代研究中也发现了其许多药理活性成分,具备多种治疗功效。
下面将介绍紫苏叶的作用和功能主治。
紫苏叶的作用紫苏叶具有多种作用,其主要作用包括:1.解表散寒:紫苏叶具有辛温的特性,可以通过发散汗孔的方式帮助缓解感冒引起的寒冷症状,如发热、寒战等。
2.安抚神经:紫苏叶具有镇静安神的作用,可以帮助缓解焦虑、失眠、紧张等神经系统相关的问题。
3.清热解毒:紫苏叶含有丰富的芳香化合物,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帮助清除体内的有害物质,促进新陈代谢。
4.健胃消食:紫苏叶有助于促进胃液分泌,增加食欲,改善消化不良等胃肠道问题。
5.抗氧化作用:紫苏叶富含抗氧化剂,可以中和自由基,减少细胞损伤和衰老,保护身体健康。
紫苏叶的功能主治基于其作用,紫苏叶在中医中被广泛应用于许多病症的治疗。
以下是紫苏叶的主要功能主治:1.感冒发热:紫苏叶具有解表散寒的作用,可以通过促进汗出来缓解感冒引起的发热症状。
2.头痛偏头痛:紫苏叶具有镇静神经的作用,可以缓解头痛和偏头痛相关的症状。
3.咳嗽咽喉痛:紫苏叶有清热解毒、宣肺散寒的功效,可以帮助缓解咳嗽和咽喉痛等呼吸道症状。
4.脾胃虚弱:紫苏叶具有健胃消食的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弱的人群,可改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问题。
5.神经衰弱:紫苏叶具有安抚神经的作用,可以缓解焦虑、失眠和紧张等神经系统相关的问题。
6.肝胆疾病:紫苏叶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帮助清除体内的有害物质,减轻肝胆疾病引起的症状。
7.抗衰老:紫苏叶富含抗氧化剂,可以中和自由基,减少细胞损伤和衰老,有助于延缓衰老过程。
如何使用紫苏叶紫苏叶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使用,包括口服、外用、泡水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使用方法:1.紫苏叶茶:将适量的紫苏叶加入热水中,泡制成紫苏叶茶,可口感清香,具有清热解毒和提神醒脑的作用。
中草药配方速查宝典(紫苏)

紫苏【别名】苏叶、赤苏。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紫苏的茎、叶。
叶为紫苏叶,茎为紫苏梗,成熟果实为紫苏子。
【产地】分布于全国各地。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
茎直立,四棱形,多分裂,四面有槽。
叶对生,有长柄,叶片卵圆形,微皱,边缘有粗锯齿,两面紫色,或上面绿色,下面紫色;两面疏生柔毛,下面有细油点。
茎叶有芳香气。
夏秋开花,总状花序顶生和腋生,花红色或淡红色。
坚果小,倒卵形,有网状皱纹。
夏秋采叶,深秋采梗、子。
花小,淡红色,密生于枝梢或叶腋,偏向一边。
果实小,倒卵形,褐色,有网纹。
7~9月开花,9~10月结子。
夏秋花初长出时采割,阴干切段入药。
【性味归经】温,辛。
归脾、肺经。
【主治功效】发表、散寒,理气和营胃。
可治感冒风寒、恶寒发热、咳嗽、气喘、胸腹胀满、胎动不安等。
乳痈肿痛、金疮出血、蛇咬伤等也可用紫苏叶入药。
临床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寻常疣。
【用法用量】3~10克,水煎服,不宜久煎,可将紫苏子捣碎,水煎服。
【安全须知】温热病患者不能服用本品。
【选购储存】以叶多而大、色紫、不碎、香气浓者为佳。
置于通风、干燥处,防潮、防蛀。
【药食同源】①苏叶梗米粥。
苏叶12克,葱白10茎,水煎取汁备用。
粳米50克,加水500毫升,煮稀粥,兑入药汁,再煮片刻服食。
②白米苏叶粥。
紫苏叶6克,白米50克。
将白米加水煮粥,熄火前加入紫苏叶。
煮1~2分钟即关火。
早、晚分食即可。
③紫苏炒肉丝。
紫苏叶汁10克,猪瘦肉200克,食盐、味精各2克,酱油、料酒各5毫升,葱花、姜末各6克,炒制。
佐餐食用。
④紫苏炖乌鸡。
紫苏叶汁10克,乌骨鸡250克,食盐、味精各2克,葱段、姜片各6克,酱油料酒各5毫升,花椒、大料、桂皮各3克,炖至肌肉熟烂即可。
佐餐食用。
【名医偏方】①妊娠呕吐:紫苏叶9克,黄连3克,水煎,当茶饮。
②感冒:紫苏叶、薄荷、甘草各6克,葛根10克,麻黄5克,生姜2片,水煎服。
③下肢水肿:紫苏梗25克,老姜皮15克,冬瓜皮30克,大蒜10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连用3~5日。
中药治疗湿疹紫苏叶的妙用

中药治疗湿疹紫苏叶的妙用湿疹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皮肤病,特征是皮肤出现红肿、瘙痒、渗出等症状。
传统中医学认为,湿疹属于湿热内蕴、气滞血瘀的表现,因此中药治疗湿疹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而其中一味中药,紫苏叶,被广泛应用于湿疹的治疗,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药紫苏叶在湿疹治疗中的妙用。
一、什么是紫苏叶紫苏叶,又称为苏子叶、紫苏菜、藿香,并不陌生于我们。
它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也是一种食用草本植物。
紫苏叶可分为紫苏和红苏两种,其中以紫苏叶的药用价值更为突出。
紫苏叶味辛、性温,具有解表散寒、行气化痰、祛湿止痛的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除了用于治疗湿疹,紫苏叶还可用于感冒咳嗽、喉咙痛、肠痉挛等症状的缓解。
二、紫苏叶对湿疹的治疗作用1. 祛湿止痒湿疹患者常伴有瘙痒的症状,而紫苏叶具有祛湿的功效。
临床研究表明,紫苏叶中的挥发油含有能够抑制皮肤病变区域产生过多组胺的物质,能够有效地缓解湿疹患者的瘙痒感。
2. 清热解毒湿疹的发病与体内湿热有关,而紫苏叶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紫苏叶中的紫苏醇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皮肤病变区域的红肿、渗出等症状,促进伤口愈合。
3. 调理肠胃中医认为,湿疹与肠胃功能紊乱密切相关,而紫苏叶具有行气化痰、健胃消食的作用。
通过服用紫苏叶,可以改善湿疹患者的肠胃功能,促进湿疹的康复。
三、如何使用紫苏叶治疗湿疹紫苏叶的治疗作用主要通过外用和内服两种方式实现。
1. 外用紫苏叶将鲜紫苏叶洗净后,磨成泥状敷在湿疹患处,每天多次更换。
这样可以起到清热解毒、祛湿止痒的作用,缓解湿疹患者的症状。
如果是继发感染的湿疹,可以将研磨后的紫苏叶与中药膏药混合使用,加强抗菌作用。
2. 内服紫苏叶将干燥的紫苏叶片煎煮成药汤,每日饭前1小时服用。
需要注意的是,内服紫苏叶可以调节体内阴阳平衡,但服用剂量要控制好,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四、紫苏叶的禁忌虽然紫苏叶对湿疹有显著的疗效,但并不适用于所有人。
以下人群不宜使用紫苏叶治疗湿疹:1.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
药材:紫苏叶

药材:紫苏叶别名:紫苏、紫苏梗、苏叶、赤苏、香苏、红苏、红紫苏性味:味辛,性温。
归经:归肺、脾经。
体质:阳虚体质、气郁体质、痰湿体质煎法:后下紫苏叶的功效与作用解表散寒,行气和胃。
用于风寒感冒,咳嗽呕恶,妊娠呕吐,鱼蟹中毒。
用法用量:5~10g。
——以上来源于《中国药典》2015版可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用于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咳嗽、气喘、胸腹胀满、胎动不安等症。
紫苏叶的功效与作用1、止血紫苏对血管有短暂的收缩作用,还能促进血小板凝集,促进血小板血栓的形成,起到止血的效果。
紫苏叶的功效与作用2、解毒紫苏对各种鱼蟹引起的中毒现象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紫苏叶的功效与作用3、抗过敏据检测,紫苏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钾、铁等,还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具有使免疫功能正常发挥的作用,有缓和过敏性皮炎、花粉症等过敏反应的效果。
紫苏叶主治现代药理研究,紫苏叶有解热、抗菌作用,有促进消化液分泌,增进胃肠蠕动,减少支气管分泌,缓解支气管痉挛。
紫苏油可使血糖上升。
临床上选方可用于治疗伤风发热,慢性气管炎,乳痈肿痛等。
可治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咳嗽、气喘、胸腹胀满、胎动不安等。
乳痈肿痛、金疮出血、蛇咬伤等症状也可用紫苏叶入药。
用于治疗慢性气管炎、寻常疣,也有良好的疗效。
紫苏叶还能解鱼、蟹之毒。
紫苏叶成分含有挥发油,而油中被鉴定出有45种成分,主要成分为紫苏醛、左旋柠檬烯、少量α-蒎烯、16种烷酸和紫苏醇等。
紫苏叶用法用量饮食养生剂量:3~8克,用水煎服。
1、泡茶将紫苏鲜叶3~5片洗净沥水,放入杯内用开水冲泡,放入适量白糖成清凉饮料。
健康人在炎热天气饮用本品,可增强食欲,助消化,防署降温,还可预防感冒,胸腹胀满等病症。
2、冲泡紫苏叶15克,水煎加红糖6克冲服,对受凉引起的腹泻有缓解作用。
3、煎汁代茶饮紫苏叶60克,煎浓汁当茶饮,或加姜汁10滴调服,可解食鱼、鳖蟹等中毒。
4、煮粥大米50克,紫苏15克,红糖适量。
大米煮稀粥,粥成入紫苏稍煮,加入红糖搅匀即成。
紫苏叶的功效

紫苏叶的功效紫苏叶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也是一种传统的食用植物,它有着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功效。
紫苏叶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炎、抗癌等多种保健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紫苏叶的功效,并对其药理作用进行探讨。
一、营养价值紫苏叶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K、钙、铁、锌、蛋白质、纤维素等。
这些营养成分对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能够增强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防止老化等。
二、抗氧化作用紫苏叶富含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E是强效的抗氧化剂,能够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对身体的损害。
维生素C和维生素E还能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保持皮肤的弹性和光泽。
三、抗菌作用紫苏叶中含有丰富的挥发油成分,具有很强的抗菌作用。
研究发现,紫苏叶提取物对多种细菌和真菌具有抑制作用,包括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等。
紫苏叶还能改善口腔环境,减少牙菌斑和口臭的产生。
四、抗炎作用紫苏叶中的挥发油成分具有抗炎作用,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和炎症细胞的释放。
这些挥发油成分能够减轻关节疼痛、改善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并对皮肤炎症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五、抗癌作用紫苏叶中的活性成分能够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
研究表明,紫苏叶提取物能够抑制多种癌细胞株的增殖和侵袭,包括肺癌、肝癌、乳腺癌等。
紫苏叶还能够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帮助治疗癌症。
六、其他药理作用紫苏叶还具有调节血脂、降低血压、改善胃肠功能等功效。
研究发现,紫苏叶能够降低血清中的胆固醇水平、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紫苏叶还能够促进肠胃蠕动,增加食欲,缓解胃肠道疾病的症状。
综上所述,紫苏叶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炎、抗癌等多种保健作用,对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它富含多种营养成分,能够增强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防止老化。
紫苏叶还具有调节血脂、降低血压、改善胃肠功能等功效,对身体健康具有积极作用。
然而,虽然紫苏叶具有丰富的药理作用,但作为一种食用植物,还需要谨慎使用,尤其是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等特殊人群,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
中草药之紫苏——散寒解表,行气和胃、疏风发汗、祛痰消肿

中草药之紫苏——散寒解表,行气和胃、疏风发汗、祛痰消肿•紫苏辛、甘,温,归肺、脾经,具有散寒解表、理气宽中、行气
和胃、疏风发汗、祛痰消肿,用于治疗外感风寒以及脾胃气滞引起的诸症。
•紫苏为一年草本植物,具有特殊芳香,茎直立,多分支,紫色、紫绿色或绿色,钝四菱形,密被长柔毛。
叶对生,叶柄紫红色或绿色,被长毛,叶片阔卵形、卵状圆形或卵状三角形。
轮伞花序,雄蕊4,雌蕊1,子房4裂,花柱基底着生,柱头2室,小坚果近球形。
•
•紫苏的祛病妙方:
1. 解食鱼、鳖中毒:紫苏叶60克。
煎浓汁当茶饮,或加姜汁10滴调服。
2.治感冒咳嗽:浙贝母、知母、桑叶、苦杏仁各9克,紫苏叶6克。
水煎服。
3.暖胃散寒,助消化行气:鲜紫苏叶10克,生姜3块,红枣15克。
将红枣洗净去核,把姜切成片,将鲜紫苏叶切成丝,与姜片、红枣一起放入盛有温水的沙锅里用大火煮,锅开以后改用文火炖30分钟。
然后将紫苏叶、姜片捞出来,继续用文火煮30分钟。
紫苏的选购保存:
以叶多而大、色紫、不碎、香气浓者为佳。
置于通风、干燥处,防潮、防蛀。
紫苏的饮食禁忌:
1.气虚、阴虚及温病患者慎服。
2.病属阴虚,因发寒热或恶寒及头痛者慎用。
3.火升作呕者不宜服用。
4.不宜久服。
【紫苏叶的功效与作用 紫苏叶泡水喝的功效】的功效与作用

【紫苏叶的功效与作用紫苏叶泡水喝的功效】的功效与作用紫苏叶简介紫苏叶,唇形科,塔花族,双子叶植物纲,为一年生、直立草本,南方7至8月,北方8至9月。
茎高0.3-2米,绿色或紫色,钝四棱形,具四槽,密被长柔毛。
紫苏和野紫苏的叶带叶小软枝。
枝叶茂盛时收割,摊在地上或悬于通风处阴干,干后将叶摘下即可。
叶片多皱缩卷曲,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圆形,先端长尖或急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具圆锯齿,两面紫色或上面绿色,下表面有多数凹点状腺鳞,叶两面绿色,暗绿色或带紫色协定缘具圆锯齿。
叶柄紫色或紫绿色,质脆。
嫩枝紫绿色,断面中部有髓,气清香,味微辛。
均以叶完整,色紫、香气浓者为佳。
本品叶片多皱缩卷曲、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圆形,长4~11cm,宽2.5~9cm。
先端长尖或急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具圆锯齿。
两面紫色或上表面绿色,下表面紫色,疏生灰白色毛,下表面有多数凹点状的腺鳞。
叶柄长2~7cm,紫色或紫绿色。
质脆。
带嫩枝者,枝的直径2~5mm,紫绿色,断面中部有髓。
气清香,味微辛。
紫苏叶药用价值性味:辛,微温,无毒归经:脾经、肺经二经。
1、理气,和营。
治感冒风寒,恶寒发热,咳嗽,气喘,胸腹胀满,胎动不安。
并能解鱼蟹毒。
用于感冒风寒,发热恶寒,头痛鼻塞,兼见咳嗽或胸闷不舒者。
常配伍杏仁、前胡等,如杏苏散;若兼有气滞胸闷者,多配伍香附、陈皮等,如苏散。
2.脾胃气滞,胸闷,呕吐之证。
本品具行气宽中,和胃止呕功效。
偏寒者,每与藿香同用;偏热者,可与黄连同用。
偏气滞痰结者,常与半夏、厚朴同用。
3.用于妊娠呕吐,胸腹满闷,常与陈皮、砂仁配伍,以加强其止呕、安胎的效果。
4.用于进食鱼蟹而引起的腹痛、吐泻,单用或配生姜,白芷煎服。
紫苏叶做法指导:1. 凡外感风寒,症见恶寒发抽,头痛无汗,鼻寒清涕者,可与羌活、防风、白芷等配伍,以解表散寒。
2. 凡气滞湿阻,胃气不和,脘腹胀闷,呕恶腹泻者,可与藿香、陈皮、半夏曲、茯苓等配伍,以行气化湿和中。
紫苏叶的功能主治与用量

紫苏叶的功能主治与用量紫苏叶的概述紫苏叶,又称紫苏、香草叶,是常见的香草植物。
紫苏叶呈心形,叶片鲜绿或紫红色,散发出独特的清香。
紫苏叶在亚洲地区被广泛栽培和使用,并在日本的料理中常被用作调味料。
除此之外,紫苏叶还被发现有多种功能主治。
紫苏叶的功能主治紫苏叶具有多种功能主治,包括:1.清热解毒:紫苏叶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一些热毒性疾病,如喉炎、口腔溃疡等。
2.提神醒脑:紫苏叶中含有的香气成分能够刺激神经,提高人的注意力和专注力,适合长时间学习或工作的人群。
3.改善肠胃问题:紫苏叶具有促进消化、缓解胃痛、止泻的作用,可作为一种自然的肠胃药物使用。
4.抗氧化抗衰老:紫苏叶富含天然的抗氧化物质,如维生素C和β-胡萝卜素,具有抗氧化抗衰老的功效。
5.调节免疫系统:紫苏叶中的一些活性成分可以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人体对抗疾病的能力。
紫苏叶的用量紫苏叶的用量可以根据个人需求和具体症状来确定。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用法和用量:1.干燥紫苏叶泡水:将适量的干燥紫苏叶放入杯中,冲入热水,浸泡5-10分钟后饮用。
一般每次用量为3-5克,每日2-3次。
2.紫苏叶煎剂:将适量的紫苏叶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煎煮15-20分钟后,滤出草药渣,取汁饮用。
一般每次用量为10-15克,每日2-3次。
3.紫苏叶熏蒸:将适量的紫苏叶放入热水中,盖上毛巾,将脸部靠近热水呼吸紫苏叶的香气。
熏蒸时间可根据个人感觉来调整。
4.紫苏叶外用:将适量的紫苏叶捣碎,加入适量的温水搅拌均匀,然后敷于需要的部位。
可用于缓解皮肤炎症、湿疹等问题。
请注意,以上用量仅供参考,具体用量还需根据个人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如果在使用紫苏叶时出现不适或过敏反应,请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
小结紫苏叶是一种常见的香草植物,具有清热解毒、提神醒脑、改善肠胃问题、抗氧化抗衰老、调节免疫系统等功能主治。
在使用紫苏叶时,可以选择干燥紫苏叶泡水、煎剂或熏蒸等方式,并根据个人需求确定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紫苏叶药材名称:紫苏叶拼音名称:ZISUYE别名:苏、苏叶、紫菜科属:为唇形科植物紫苏和野紫苏的叶或带叶小软枝。
产地:全国各地广泛栽培。
性味:[性味归经]味辛;性温。
归肺;脾;胃经。
功能主治:散寒解表;宣肺化痰;行气和中;安胎;角鱼蟹毒。
主风寒表证;咳嗽痰多;脆胀满;恶心呕吐;腹痛吐泻;胎气不和;妊娠恶阴;食鱼蟹中毒中成药:共有184种中成药使用紫苏叶:庆余辟瘟丹藿香正气颗粒午时茶颗粒参苏丸恒制咳喘胶囊儿感清口服液儿童清肺丸解表清肺丸解肌宁嗽口服液解肌宁嗽片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
外用:适量,捣敷、研末掺或煎汤洗。
注意:温病及气弱表虚者忌服。
1.《本草经疏》:病属阴虚,因发寒热或恶寒及头痛者,慎毋投之,以病宜敛宜补故也。
火升作呕者亦不宜。
2.《本草通玄》:久服泄人真气。
附方:1.治伤风发热:苏叶、防风、川芎各一钱五分,陈皮一钱,甘草六分。
加生姜二片煎服。
(《不知医必要》苏叶汤)2.治卒得寒冷上气:干苏叶三两,陈橘皮四两,酒四升。
煮取一升半,分为再服。
(《补缺肘后方》)3.治咳逆短气:紫苏茎叶(锉)一两,人参半两。
上二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日再。
(《圣济总录》紫苏汤)4.治伤寒WAN不止:赤苏一把,水三升,煮取二升,稍稍饮。
(《补缺肘后方》)5.治胎气不和,凑上心腹,胀满疼痛,谓之子悬:大腹皮、川芎、白芍药、陈皮(去白)、紫苏叶、当归(去芦,酒浸)各一两,人参、甘草(炙)各半两。
上细切,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葱白七寸,煎至七分,空心温服。
(《济生方》紫苏饮)6.治乳痈肿痛:紫苏煎汤频服,并捣封之。
(《海上仙方》)7.治金疮出血:嫩紫苏叶、桑叶,同捣贴之。
(《永类钤方》)8.治DIAN扑伤损:紫苏捣敷之,疮口自合。
(《谈野翁试验方》)9.治蛇虺伤人:紫苏叶捣汁饮之。
(《千金方》)10.治食蟹中毒:紫苏煮汁饮之。
(《金匮要略》)采收储藏:南方7-8月,北方8-9月,枝叶茂盛时收割,摊在地上或悬于通风处阴干,干后将叶摘下即可。
化学成份:1.紫苏叶含挥发油,其成分主要有紫苏醛(PERILLALDEHYDE),柠檬烯(LI MONENE),Β-丁香烯(Β-CARYOPHYLLENE),Α-香柑汕烯(Α-BERGAMOTENE)及芳樟醇(LINLAOOL)[1]等。
还含紫苏醇-Β-D-吡喃葡萄糖甙(PERILLYL-Β-D-G LUCOPYRANOSIDE)[2],紫苏甙(PERILLOSIDE)B、C[3]及1,2-亚甲二氧基-4-甲氧基-5-烯丙基-3-苯基Β-D-吡喃葡萄糖甙(1,2-METHYLENEDIOXY-4-METHOXY-5-ALLYL-3-PHENYL-Β-D-GLUCOPYRANOSIDE)。
地上部分含紫苏酮(PERILLAKETO NE),异白苏烯酮(ISOEGOMAKETONE),白苏烯酮(EGO-MAKETONE),紫苏烯(PE RILLENE),亚麻酸乙酯(ETHYLLINOLENATER),亚麻酸(LINOLENICACID)及Β-谷甾醇(Β-SITOSTEROL)等。
2.野紫苏叶含挥发油,其成分主要有异戊基-3-呋喃甲酮(ISOAMYL-3-FURY LKETONE)即紫苏酮,2,4-二硝基苯腙(2,4-DINI-TROPHENYLHYDRAZONE),左旋紫苏醛,二氯紫苏醇(DIHYDROPERIL-LALCOHOL),Α-蒎烯(Α-PINENE),Β-蒎烯(Β-PINENE),樟烯(CAMPHENE),右旋柠檬烯,左旋芳樟酸,薄荷酮(M ENTHONE),薄荷醇(MENTHOL),丁香油酚(EUGENOL),莳萝油脑(DILLAPIOL),榄香脂素(ELEMICIN),Β-丁香烯,香薷酮(ELSHOLTZIAKETONE),异白苏烯酮,紫苏酮,白苏酮(NAGINATAKETONE),对-聚伞花素(P-CYMENE),肉豆蔻醚(MY RISTICIN),苯甲醛(BENZALDEHYDE)[8],1-(3-呋喃基)-3-甲氧酸基)等。
还含高山黄苓甙(SCUTELLARIN),新西兰牡荆甙Ⅱ(VICENIN,VICENIN-2)[10],5,3,4-三羟基黄酮-7-(2-O-Β-D-葡萄糖醛酸基)-Β-D-葡萄糖醛酸甙[7-(2-O-Β-D-GLUCURONYL)-Β-D-GLU-CURONYLOXY)-5,3,4-TRIHYDROXYFLAVAN E],(R)-苯乙腈-2-2-O-Β-D-吡喃葡萄糖基-Β-D-吡喃葡萄糖甙[(R)-2-(-2-O-Β-D-GLU-COPYRANOSYL-Β-D-GLUCOPYRANOSYLOXY)-PHENYLACETONITRIL E],野樱甙(PRUNASIN)[11],即(R)-苯乙腈-2-O-Β-D-吡喃葡萄糖甙[(R)-2-O-Β-D-GLUCOPYRANOSYLOXYPHENYLACETONITRILE][12],迷迭香酸(ROS-MAR INICACID),咖啡酸(CAFFEICACID)[10,11],(Z,E)-2-(3,4-二羟基苯基)-乙烯咖啡酸酯[(Z,E)-2-(3,4-DIHYDROXYPHENYL)-ETHENYLCAFFEATE],[1 3],豆甾醇(STIGMAS-T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菜油甾醇(CAMP STEROL)及锌、铁、铜、铬、锰、钴、锡、钙等多种元机元素。
同属植物回回苏叶含挥发油:主要成分有紫苏醛,紫苏醇,紫苏酮,柠檬烯,樟烯,Α-蒎烯,丁香烯,芳樟醇,薄荷醇,二氢紫苏醇,香薷酮,白苏酮,异白苏酮,槛香脂素,肉豆蔻醚,莳萝油脑及柠檬醛(CITRAL)[16]等。
花色甙:丙二酸单酰基反-紫苏宁(MALONYL-TRANS-SHISONIN),丙二酸单酰基-顺-紫苏宁(MALONYL-CIS-SHISONIN),咖啡酰基矢车菊双甙(CAFFEOYLCYANIN),咖啡酰基丙二酸单酰基矢车菊双甙(CAFFEOYLMALONYLCYANIN)顺-紫苏宁(SHISONIN) [18]等;二葡萄糖醛酸黄酮甙:芹菜素-7-O-二葡萄糖醛酸甙(APIGENIN-7-O-D IGLUCURONIDE),木犀草素-7-O-二葡萄糖醛酸甙(LUTEOLIN-7-O-DIGLUCURONID E)及高山黄芩素-7-O-二葡萄糖醛酸甙(SCUTELLAREIN-7-O-DIGLUCURONIDE);其他:迷迭酸及磷糖蛋白(PHOSPHOGLYCOPROTEIN).药理作用:1.解热作用:用紫苏叶煎剂及浸剂2G/KG经口服伤寒混合菌苗发热的家兔,有微弱的解热作用。
2.抑菌作用:紫苏叶在试管内能抑制葡萄球菌生长。
紫苏叶浸膏对6种真菌琼脂培养物最低抑菌浓度(MIC)为200-1600MG/ML;浸膏中的紫苏醛起主要抑菌作用。
3.升血糖作用:紫苏油0.35ML/KG给予家兔口服;可使血糖上升;油中的主要成分紫苏醛制成肟(OXIME)后,升血糖作用较紫苏油更强。
4.对血凝的作用:紫苏水提液对家兔耳表静脉注射,可缩短血凝时间、血浆复钙时间和凝血活酶时间,说明紫苏内源性凝血系统有促进作用,而对外源性凝血系统的影响并不明显。
5.促进肠蠕动:从紫苏叶中分离出的PERILLAKETONE,对大鼠有促进肠蠕动作用,使肠内物质运动加速,这是由于PERILLKETONE对肠扩约肌有刺激作用。
6.镇静作用:从紫苏叶中分离出的紫苏醛、STIGMASTEROL、DILLAPIOLE均有镇静作用,可延长苯巴比妥减少的大鼠的睡眠时间,其中DILLAPIOLE的半数有效量=1.57MG/KG。
紫苏水煎剂1:2O浓度,对病毒ECHO11株有抑制作用。
毒性研究:毒性:紫苏的成分紫苏酮等酮类化合物均为3-取代呋喃类化合物,对小鼠、山羊、小母牛均显示毒性作用,尤其对肺部,可因肺水肿及胸膜渗出而死亡,但给药途径不同,毒性不同,紫苏酮10MG/KG静脉注射可使山羊致死,40MG/KG灌胃却无影响。
紫苏醇具有毒性、刺激性和致敏作用。
另雌山羊静脉注射紫苏酮10MG/KG可致死,若灌胃40MG/KG仍可存活。
临床应用:1.治疗慢性气管炎:取干苏叶与少量干姜(10∶1),制成25%苏叶药液。
每日早晚各服1次,每次100ML,10天为一疗程。
两疗程间隔3天。
观察552例,经四个疗程后近期控制62例(11.2%),显效150例(27.2%),好转213例(38.6%),无效127例(23%)。
对单纯型(434例)和喘息型疗效相似。
对咳、喘、痰三症均有一定疗效。
用药后多数患者反映食欲增加,部分患者睡眠较前安静,心跳减轻,个别病例出现利尿作用,浮肿消退。
仅个别患看出现口干、唾液减少等副反应,一般均较轻微,为时短暂,不须处理,可自行消失。
2.治疗寻常疣:将疣及周围皮肤消毒(疣体突出者可贴皮剪去),取洗净之鲜紫苏叶摩擦疣部,每次10-15分钟,敷料包扎,每日1次。
治疗20例,连续摩擦2-6次皆愈。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30-200CM。
具有特殊芳香。
茎直立,多分枝,紫色、绿紫色或绿色,钝四棱形,密被长柔毛。
叶对生;叶柄长3-5CM,紫红色或绿色,被长节毛;叶片阔卵形、卵状圆形或卵状三角形,长4-13CM,宽2.5-10CM,先端渐尖或突尖,有时呈短尾状,基部圆形或阔楔形,边缘具粗锯齿,有时锯齿较深或浅裂,两面紫色或仅下面紫色,上下两面均疏生柔毛,沿叶脉处较密,叶下面有细油腺点;侧脉7-8对,位于下部者稍靠近,斜上升。
轮伞花序,由2花组成偏向一侧成假总状花序,顶生和腋生,花序密被长柔毛;苞片卵形、卵状三角形或披针形形,全缘,具缘毛,外面有腺点,边缘膜质;花梗长1-1.5MM,密被柔毛;花萼钟状,长约3MM,10脉,外面部密被长柔毛和有黄色腺点,顶端5齿,2唇,上唇宽大,有3齿,下唇有2齿,结果时增大,基部呈囊状;花冠唇形,长3-4MM,白色或紫红色,花冠筒内有毛环,外面被柔毛,上唇微凹,下唇3裂,裂片近圆形,中裂片较大;雄蕊4,二强,着生于花冠筒内中部,几不伸出花冠外,花药2室;花盘在前边膨大;雌蕊1,子房4裂,花柱基底着生,柱头2室;花盘在前边膨大;雌蕊1,子房4裂,花柱基底着生,柱头2裂。
小坚果近球形,灰棕色或褐色,直径1-1.3MM,有网纹,果萼长约10MM。
花期6-8月,果期7-9月。
这一变种与紫苏的区别在于:果萼小,长4-5.5MM,下面被疏柔毛,具腺点;茎被短柔毛;叶较小,卵形,长4.5-7.5CM,宽2.8-5CM,两面被疏柔毛。
小坚果较小,土黄色,直径1-1.5MM。
花期6-8月,果期7-9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地、路旁、村边或荒地,亦有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