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真伪鉴别
常用中药材的真伪鉴别

常规鉴别要点
1、看外观,注意观察药材的外表特征,如表皮、 颜色、形状、粗细、断面等。 2、手摸。用手感受药材的软硬、轻重,疏松还是 致密,光滑还是粘腻,细致还是粗糙,以此鉴别药 材的好坏。 3、口尝和鼻闻。药材的气味与其所含的成分有关, 鼻闻是比较重要的鉴别方法。 4、特殊鉴别方法:水试和火试。有些药材放在水 中,或用火烧灼一下会产生特殊的现象。 5、特征性理化鉴别、特征性显微鉴别(典型品种 天麻、川乌与草乌)。
红花掺假加重
用清油(菜籽油、芥籽油)混合重金属粉、色素 到红花中,目的是增加重量。现介绍几种简便鉴 别方法:
1.闻气味:正品红花微有清香味,无其它特殊怪 味。掺假红花清香气味被掩盖或减弱,伴随有油 臭腐败味。如掺油量大,密封时间长,则腐败味 更浓。
2.手摸、镜观:正品红花手感较柔软,手不染色, 不粘附泥沙杂质。掺假红花手握较油润,手染有 红色斑点,并粘有较多的泥沙颗粒(重金属粉)。 取掺假红花少许,用放大镜观察,其间夹附很多 灰白色或黑色颗粒(重金属粉)。
17、芦荟:芦荟的1∶100水溶液2ml,加等量饱和 溴水,即有四溴芦荟混合甙的黄色沉淀生成。
18、牛黄:取少许加清水调和,涂于指甲上,能将 指甲染成黄色并经久不褪,俗称“挂甲”;入口 则芳香清凉,味先苦而后微甜,嚼之不粘牙,可 慢慢溶化。人工牛黄亦能“挂甲”,但入口后无 清凉感,气微清香而略腥。
19、石膏:取粉末2g,于140℃烘20分钟,加水 1.5ml搅拌,放置5分钟,呈粘稠固体。因石膏加 热失去一部分结晶水而成熟石膏,与水相遇,复 变为生石膏而具有粘性。别的矿石则无此特性。
6、山茱萸
掺未成熟的果肉 采摘时不分青红,一概采之,加工 而成。未成熟的果肉入药,不符合药典规定。与成熟 果实相比,未成熟果实色淡红或黄红,肉薄,无光泽
中药材的鉴别方法与炮制工艺

中药材的鉴别方法与炮制工艺中药是中国传统的宝贵药物资源,其中包含许多草药和植物提取物。
然而,在使用中药材时,正确的鉴别方法和炮制工艺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中药材鉴别方法和炮制工艺,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使用中药材。
一、中药材的鉴别方法1. 外观鉴别法外观鉴别是最常用的鉴别方法之一。
通过观察中药材的外观形态、颜色、气味等特征来鉴别其真伪。
例如,枸杞的真品颜色鲜艳且有光泽,而劣质品则呈现暗淡无光的状态。
2. 嗅觉鉴别法嗅觉鉴别是通过闻取中药材的气味来判断其品质。
例如,当闻到菊花的香气时,说明其为正品;而不良品则可能散发出刺鼻的气味。
3. 器械鉴别法器械鉴别是利用显微镜、量天平等器械对中药材进行观察和测量,以获得更准确的鉴定结果。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形态相近、难以肉眼鉴别的中药材。
4. 化学成分鉴别法化学成分鉴别是通过检测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来进行鉴别。
例如,通过检测川贝母中的川贝母甙含量来判断其品质好坏。
这种方法需要先对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进行研究和分离,然后利用先进的仪器设备进行检测。
二、中药材的炮制工艺1. 温炙法温炙是指将中药材暴晒或置于低温炙烤。
这一炮制工艺可以提高中药材的药效,并改善其存储特性。
常见的温炙中药包括蜂蜡、枸杞等。
2. 烘焙法烘焙是指将中药材置于烘箱或火炉中进行烘烤。
这种炮制工艺可以改善中药材的质地和气味,并提高其药效。
例如,炮制后的黄芩药性更温和,容易入药。
3. 水煎法水煎是将中药材浸泡于水中进行煮沸。
这种炮制工艺可将中药材的有效成分溶解到水中,方便入药。
常见的水煎中药有枸杞子、黄芩等。
4. 曝晒法曝晒是指将中药材暴晒于太阳光下。
这种炮制工艺可以去除中药材中的水分,提高其药效和保存性。
常见的曝晒中药有菊花、金银花等。
总结:中药材的鉴别方法和炮制工艺对于正确使用中药非常重要。
通过外观鉴别、嗅觉鉴别、器械鉴别和化学成分鉴别等方法,可以准确判断中药材的品质和真伪。
而温炙、烘焙、水煎和曝晒等不同的炮制工艺,则可以改善中药材的药效、质地和保存性。
简述中药的传统鉴别方法

简述中药的传统鉴别方法
传统中药鉴别方法是指通过观察、嗅闻、尝试和比较等手段来辨别中药材的真伪和质量。
这些方法在中医药传统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现代科学也逐渐应用了许多仪器和技术辅助鉴别。
传统的鉴别方法常用的包括以下几种:
1. 外观形态鉴别:通过观察中药材的外形、颜色、大小、质地和纹理等特征来判断其品质和真伪。
比如黄连应为棕黄色,连片完整且光滑。
2. 嗅觉鉴别:通过嗅闻中药材的气味来判断其品质和真伪。
例如,鉴别薄荷时应有清凉的薄荷香味。
3. 尝试鉴别:通过尝试中药材的味道来判断其品质和真伪。
例如,鉴别苦胆时应有苦味。
4. 火烧试验:通过将中药材置于火上烧烤,观察其燃烧状况来判断真伪。
例如,鉴别生地黄时,真品应焦黄有香味。
然而,传统的鉴别方法存在主观性、不准确和易受欺骗等问题。
因此,现代科学也采用一些仪器和技术来辅助鉴别中药材的真伪,例如显微镜、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色谱等。
这些科学方法能够更准确地判断中药材的成分和品质,提高中药的质量控制和鉴别的可靠性。
中药材辨别如何辨认真假杜仲

中药材辨别如何辨认真假杜仲杜仲,又名羊蹄、山茱萸,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活血化瘀、强筋壮骨的功效。
然而,市场上也存在大量假冒伪劣的杜仲,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威胁。
本文将介绍一些辨别真假杜仲的方法,以帮助人们避免购买到次品。
一、外观识别1. 质地:真杜仲的质地坚硬而有韧性,断面呈乳白色,有明显的纵向纹理。
假杜仲质地较软,易碎,断面呈灰白色或有机械切割的痕迹。
2. 颜色:真杜仲主茎色泽暗褐,有光泽,叶柄呈黄褐色,无变色现象。
假杜仲的茎叶常呈暗绿或发白色,有时还会受到染色剂的影响产生异色现象。
3. 气味:真杜仲有一种特殊的香气,闻起来较为浓郁。
假杜仲则往往没有香气或者散发出刺激性的气味。
二、药材本质鉴别1. 水浸试验:将一小块杜仲浸泡在清水中,真杜仲由于含有一定量的活性成分,会很快渗出黄褐色的色素和苦味,而假杜仲则不会。
2. 硫酸试验:将少量硫酸滴在杜仲切面上,真杜仲碰到硫酸后会产生红褐色或暗蓝色的反应,而假杜仲则不会有任何变化。
三、微观性状检查1. 毛细血管结构:真杜仲的横切面明显可见毛细血管集束呈放射状分布,而假杜仲的血管结构则较为难以辨认。
2. 维管束细胞:真杜仲的维管束细胞多呈长条状排列,有一定的交错错综,而假杜仲则数量较少,排列较简单。
3. 泡沫细胞:真杜仲的表皮和皮层细胞有显著的泡沫状结构,而假杜仲则泡沫细胞明显减少。
四、化学成分检验1. 总鞣质含量:真杜仲含有较高的总鞣质含量,通过鞣质试剂反应可产生明显的沉淀,而假杜仲则鞣质含量很低。
2. 杜仲酸含量:真杜仲中的杜仲酸含量较高,而假杜仲中则鲜有杜仲酸的存在。
综上所述,通过外观识别、药材本质鉴别、微观性状检查以及化学成分检验等方法,我们可以辨别真假杜仲。
消费者在购买杜仲时,应尽量选择正规渠道,并注意从专业药材市场或中药杂货店购买,同时关注药材的包装和生产日期等信息。
购买前最好咨询一些相关专业人士或参考可靠的中药材鉴定手册,以确保购买到优质的真杜仲。
常用中药材真伪鉴别方法

常用中药材真伪鉴别方法
1.外观鉴别法:
通过观察中药材的外观特征,包括大小、形状、颜色、气味等,与正
品进行对比,以确定真伪。
比如,龙眼干应为红褐色、爪形,具有特殊的
甜味和香气。
2.皮鉴法:
利用中药材外表的表皮特征鉴别真伪。
如黄芪表面应具有无光泽、开
裂纹、角质层均匀及枝皮等特征。
3.内鉴法:
观察中药材内部特征,如断面、纤维结构等。
如柴胡可通过观察其横
切面的切径结构,判断真伪。
4.质地状态鉴别法:
通过触感、弹性等确定真伪。
如真正的灵芝质地应该坚硬、有弹性,
而假灵芝则会软硬不均。
5.生物鉴别法:
通过观察中药材的植物形态、组织结构、细胞形态等特征,与正品进
行对比,以确定真伪。
如金银花通过比较叶片、叶柄等特征,来判断真伪。
6.化学成分鉴别法:
通过测定中药材的主要化学成分,如葛根的黄酮类物质含量等,与正
品进行对比,以确定真伪。
7.环境保真法:
通过检测中药材中的重金属、农药残留等指标,来判断真伪。
如对一些中草药进行重金属含量测定,高于标准指标即可判断为假货。
8.光学鉴定法:
利用肉眼、显微镜、紫外光、红外光等技术,观察中药材的颜色、反射特性等,进行鉴定。
常见名贵中药材的真伪鉴别

,确保中药材质量安全。
建立健全中药材真伪鉴别标准和认证体系,提高中药材真伪鉴
03
别水平。
推广先进的真伪鉴别方法和技术
01
推广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如光谱分析、色谱分析、分子生物学等,提高 中药材真伪鉴别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02
加强对传统中药材真伪鉴别方法的研究和整理,传承和弘扬中药材鉴别文化。
鉴定难度大
由于中药材的种类繁多,不同种类的中药材之间 存在相似之处,给真伪鉴别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标准更新和维护
中药材真伪鉴别标准和方法的更新和维护需要不 断跟进,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可靠性。
缺乏专业人才
中药材真伪鉴别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而市场上 相关人才匮乏,影响了鉴别的准确性和效率。
中药材真伪鉴别的发展趋势
理化鉴别
荧光鉴别
通过观察药材在紫外光下的荧光颜色进行鉴别,如,川芎在紫外光下呈蓝色 荧光。
燃烧鉴别
通过观察药材燃烧时的气味、烟雾、颜色等进行鉴别,如,阿胶燃烧时产生 浓烟、鹿茸烧时有腥臭味等。
其他鉴别方法
经验鉴别
根据老药工的经验进行鉴别,如,通过品尝药材的味道进行鉴别。
分子生物学鉴别
利用DNA指纹技术等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鉴别,可以更准确地区分不同种类的药 材。
鉴别方法:观察沉香 的颜色、纹理、味道 等
其他中药材
总结词:种类繁多,鉴别方法各异
中药材种类繁多,除上述品种外还有许多其他常用中 药材如三七、当归等
详细描述 中药材鉴别方法各异,需针对不同药材采取不同方法
03
中药材真伪鉴别的重要性
保护消费者权益
避免消费者购买到劣质或假冒中药材,保护其权益。 防止消费者因误用中药材而导致的健康风险。
常用中药材真伪鉴别方法!

常用中药材真伪鉴别方法!展开全文在中药市场上“鱼目混珠”的现象十分普遍。
因此,在购买药材,特别是名贵药材时,要多一个心眼。
专业的中药师采用眼看、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5种方法辨真伪。
一般人由于没有专业知识,为了安全起见,只适合用“眼看、手摸、鼻闻”等方法。
以下列举一些常见的、容易存在“李鬼”的中药材。
人参:伪品多为有毒的华山参和商陆人参自古以来都是常用的名贵药材,具有大补元气,益气固脱的作用。
正品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以吉林产的野山参品质最佳。
常见的伪品有茄科植物华山参的根、商陆科植物商陆的根。
正伪品鉴别要点:芦碗、断面、味道。
【正品】人参(生晒参):主根呈圆柱形或纺锤形,上端连接较细的根茎,有不定根和稀疏的碗状茎痕(芦碗)4-6个交互排列,下部分出2-4支根及少数侧根。
表面淡黄色,有不规则纵皱纹及细皱纹,主根横纹细密断质成环。
断面黄白色,可见放射状裂隙散有黄棕色小点,微具特异香气,味微甘、苦。
【伪品】华山参:顶端有一至数个根茎,质硬脆,断面有细密的放射状纹理,味微苦,稍麻舌,有毒性。
商陆:呈圆柱形,少分枝,较饱满肥大,红棕色。
上端残留圆柱形茎,中空(可和人参特征之一的芦头区别)。
横断面有多层明显淡棕色同心环纹。
味微甜后苦,久嚼麻舌。
有毒性。
三七(田七)伪品无外皮,有刀削痕迹三七又叫田七,具有活血化淤止痛的功效,有“生打熟补”的妙用。
正品田七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根。
常见的伪品多为莪术的加工品或一些形状相似植物的根。
正伪品鉴别要点:有无人为加工痕迹、味道。
【正品】三七:类圆锥形或圆柱形,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顶端有茎痕,周围有瘤状突起,俗称“猴头三七”。
体重,质地坚实,打碎后断面灰绿色或黄绿色,气微,味苦而回甜。
【伪品】莪术加工品:伪品形状、颜色和正品相似,但无外皮,且可看到刀削痕迹,质地坚实极难掰断,口尝味微辛辣。
川贝认准“怀中抱月”川贝有止咳化痰,清热散结的功效,是润肺止咳常用的名贵药材。
中药材的鉴别方法

中药材的鉴别方法引言中药材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市场上出现了不少假冒伪劣的中药材,因此,正确鉴别中药材的真伪和质量成为了中医药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介绍中药材的鉴别方法,包括外观特征、理化性质、显微鉴定和化学鉴定等方面。
一、外观特征通过观察中药材的外观特征,可以初步判断其真伪和质量。
1.外形特征:观察中药材的整体形状、颜色、大小、表面光泽等。
2.气味特征:闻取中药材的气味,判断是否具有特殊的香气或臭味。
3.触感特征:用手触摸中药材,感受其质地和湿润程度。
二、理化性质中药材的理化性质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判断其真伪和质量。
1.比重测定:测量中药材的体积和质量,计算其比重。
2.溶解性测定:将中药材置于不同溶剂中,观察其溶解情况。
3.灰分测定:将中药材置于高温中燃烧,测量其灰分含量。
4.水分测定:用干燥法或称重法测量中药材的水分含量。
5.挥发性成分测定:利用蒸馏或提取方法,提取中药材中的挥发性成分,并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三、显微鉴定显微鉴定是通过显微镜观察中药材的细胞结构和组织特征,判断其真伪和质量。
1.细胞学鉴定:观察中药材的细胞形态、组织结构和细胞间的空隙等特征。
2.层析鉴定:将中药材制成横切片或纵切片,观察其中化学成分的分布情况。
3.化学染色:利用染色剂对中药材进行染色,增强相关组织结构的可见性。
四、化学鉴定化学鉴定是通过分析中药材中的化学成分,判断其真伪和质量。
1.薄层色谱法:将中药材提取物涂抹在薄层板上,观察色谱图案,与标准色谱图进行比对。
2.液相色谱法:将中药材提取物通过液相色谱仪进行分析,得到其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
3.质谱法:利用质谱仪分析中药材中的化学成分,得到其质谱图谱。
五、其他鉴别方法除了以上的鉴别方法,还有一些其他的鉴别方法可以辅助判断中药材的真伪和质量。
1.理论鉴别:通过研究中药材的药理学和药物活性,判断其是否符合预期的药效。
2.标准对比:与已知的标准中药材进行对比,查看其外观、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是否相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便携紫外光灯
珠宝鉴定放大镜
透明水杯
试
1.水试法:水浸泡后产生的各种现象。
2.火试法:用火烧、煅药材产生的臭气,烟雾,颜色,响声等。
3
PART THREE
中药流通领域中常见的 不合格品
常见问题
一、品种混乱 二、质量欠佳 三、名称错误
中药材的品种混乱问题,长期扰乱中药材市场
一、扰乱市场价格 二、影响治疗效果 三、产生毒副作用
1. 本品呈不规则卷筒状,直径 0.4~1..4cm,厚约0.2cm;
2. 外表面灰褐色,有稍扭曲的纵 皱纹和横长皮孔样疤痕;
3. 内表面淡黄色或灰黄色,有细 纵纹。
4. 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 整齐,灰白色。
癓瘕,风湿肩臂疼痛,跌扑肿痛。
中药材(饮片)的性状鉴别, 是中药材检验工作的第一步,是中 药材质量研究的根基。
狭义:感观特征 广义:基原,感观特征
基原:物种的概念(大种和小种) 感观特征:形状,大小,表面特 征(颜色、触感 、附属物等),质 地 ,断面特征,气,味等。 动物类药材,可参考《中国动物 志》、《中国昆虫志》等进行描述, 再加上质地,断面特征,气,味的 描述。
赤芝:外形呈伞状,菌盖肾形、半圆形或近圆形,皮壳坚硬,黄褐色至红褐色,有光泽, 具环状棱纹和辐射状皱纹,边緣薄而平截,常稍内卷。菌肉白色至淡棕色。菌柄圆柱形, 侧生,少偏生,红褐色至紫褐色,光亮。孢子细小,黄褐色。气微香,味苦涩。
栽培赤芝及其饮片
紫芝
皮壳紫黑色,有漆样光泽。菌肉锈褐色。菌柄长17 ~23cm。 与赤芝相比,苦味较淡。
将其他植物粉碎成超微粉,染色后,充当蒲黄销售。
蒲黄的水试
蒲黄的荧光鉴别
6.海金沙
为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 (Thunb.) Sw.的干燥成熟孢子。秋季孢子未脱落时采割藤叶,晒干, 搓揉或打下孢子,除去藤叶。
正品海金沙绝大部分应为孢子,夹杂极少量的杂质。 掺伪海金沙只有少部分为孢子,大部分为泥沙。
10.猫爪草
毛茛科植物小毛茛Ranunculus ternatus Thunb. 的干燥块根。
散结,消肿。用于瘰疬 未溃、淋巴结结核。
伪品—夏天无
活血止痛,舒筋活络,祛风除湿。用于中风偏 瘫,头痛,跌扑损伤,风湿痹痛,腰腿疼痛。
11.酸枣仁和理枣仁
正品酸枣仁: 1.表面紫红或紫褐色; 2.两面圆隆状鼓起, 或一面稍平坦,一面 鼓起; 3.表面光滑,无斑纹。
样品尺寸的测量 直径:类圆锥形的根类样品,一般测量主根的上、中、下三部位。
样品尺寸的测量 直径:细小种子类样品,可以取10粒种子, 排成一排,测定总长度,再计算平均直径。 极薄片也可采取此种处理方法。
叶类药材,大小是指稍湿润后,展平的完整 叶片大小。
表面特征(干燥未经处理的药材) 1.内外表面应分别描述; 2.表面色泽一般描述为色系,允许在同一色系内有一定程度 的变化。(在自然光或日光灯下观察。)
• 中药材的药用部位
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
部位 根
地上部分
药材名称 柴胡 柴胡苗
化学成分 皂苷类 黄酮类
功效 和解表里,疏肝,升阳。
疏风退热
几乎都是茎
中药材真伪鉴别的要素
柴胡的伪品(藏柴胡) 伞形科植物窄竹叶柴胡Bupleurum marginatum var. stenophyllum
藏柴胡药材 质地较软,断面不显纤维性, 香气特异。断面的皮部和木部之间有一圈明显 的深棕色环。口尝有麻舌和刺喉感。
3.如经上述操作仍无明显气味,描述为:气微、气无或无臭。
味的特征
1.取少量样品,在口中充分咀嚼1分钟,才能正确尝到药味。 2.舌尖对甜味敏感,舌根部对苦味敏感。 3.叶类,全草类可用水煮,尝药液的味道。 4.注意尝后漱口,注意防止中毒。
2
PART TWO
常用中药材快速鉴别的方法
快速鉴别的小工具
绿衣枳实
芸香科植物枸橘Poncirus trifoliate (L.) Raf.的干燥幼果。
外果皮灰绿色,具短柔毛。
14.灵芝类
药典规定:多孔菌科真菌赤芝 Ganoderma lucidum ( Leyss. ex Fr.) Karst. 或紫芝 Ganoderma sinense Zhao, Xu et Zhang 的干燥子实体。
形状:类圆柱形、不规则块状、 类球形、卷筒状、槽状等。
叶类中药:描述完整叶形,叶柄 形状,叶尖形状,基部形状,叶边 缘特征。
注意区分是单叶还是复叶。
大小:一般指样品的长、宽、直
径。标准中给出的为大致范围,允
许一定尺度的浮动。
例:黄芪,药典规定为厚片
(2~4mm),A样品多在5~7mm , B 样品均在10mm以上,C样品在 1mm以下。
表面特征 3.表面的触感:光滑,粗糙,纹,皱,棱,槽,沟等; 4.表面物:毛茸,鳞叶,皮孔,节,斑痕等;
质地
折试药材所感知的特征,一般用软硬,坚韧,疏松,黏性、 粉性、致密、轻重、油润、绵性、角质样、柴性等术语加以 描述或形容。(干燥未经处理的药材)
断面特征
1.折断面:折断的难易程度,折断时的声响,有无粉尘飞扬, 折断面的触感(平坦、纤维性、刺状、颗粒性、层状或胶丝 状等)。
否; (2)对于流通的中药材和饮片,还包括药用部位是否正
确,性状是否符合药用要求,是否有人为添加和造假。
中药材真伪鉴别的要素
• 中药材的基原 中药材的基原鉴定,以《中国植物志》中文版和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为主要参考依据,中药材标 准规定的物种,原则上为自然存在的原变种和变种。 (与农业上的品种概念不同)
断面特征
2.刀横切(或削)成的平面:观察皮部、木部的比例及色泽, 观察射线与维管束的排列形状。
气的特征
1.有些药材气味特殊,可作为鉴别的主要依据。 2.干燥药材气微或无味时,可将样品砸碎、切断或揉搓后再
闻。 小技巧:用有盖的杯子,先盛热水,10秒后倒掉热水,放入 少量待检药材,盖上盖子,10秒后揭开盖子立即嗅闻。
盐 黄 柏
黄 柏 炭
关黄柏芸香科植物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的干燥树皮。
表面有灰白色,海绵状的栓皮
伪品—某种树皮染色
薄厚不一,通常无皮孔,内表面光滑无纵棱
黄柏、关黄柏及伪品荧光对比
16.木瓜和光木瓜
17.丝瓜络和棱角丝瓜络
丝瓜络:为葫芦科植物丝瓜Luffa cμlindrica(L.)Roem.的干燥成熟 果实的维管束。(广东习惯称为:“水瓜”)
理枣仁(滇枣仁)鉴别点: 1.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 2.整体较酸枣仁扁; 3.有的表面有深浅交织的 斑纹。
12.肉桂和土桂皮
肉桂为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干燥树皮。
1.断面内层和外层间有一条黄棕色的线纹(石细胞环带) 2.内表面用指甲划之有油痕 3.味甜,辣。
中药材真伪鉴别的要素
• 中药材的基原
中药材真伪鉴别的要素
• 中药材的药用部位
植物的不同部位,化学成分有差异,起到的治疗 作用不同。
如:葫芦科栝楼
部位 果实 果皮 种子 根
药材名称 瓜蒌 瓜蒌皮 瓜蒌子 天花粉
功效 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
清化热痰,利气宽胸。 润肺化痰,滑肠通便。 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
零余子—薯蓣科植物的珠芽(俗称山药蛋)
延胡索和零余子的快速鉴别
5.蒲黄
本品为香蒲科植物水烛香蒲Typha angustifolia L.、东
方香蒲Typha orientalis Presl或同属植物的干燥花粉。
正品蒲黄
本品为黄色粉末。体轻,放水中则飘浮水面。手
捻有滑腻感,易附着手指上。
伪品蒲黄
1.红花:不带子房的管状花,具花冠、雄蕊、雌蕊等完整花的 特征。花冠筒细长作尾状,花药聚合成筒,柱头露出于花药筒 外,顶端微分叉。水试无橙黄色直线下垂。
西红花伪品
2.用纸纤维、莲须、玉米须、黄花菜花瓣切丝 等染色的伪制品。水浸泡后褪色。
西红花水试结果
由左至右依次为纸纤维伪制品、红花、西红花。
1.水浸液应为金黄色(长时间浸泡变为橙红色) 2.色素呈橙黄色直线下垂,并逐渐扩散。 3.样品不褪色,用手轻捻应不溶散
中药材真伪鉴别的要素
• 中药材的药用部位
姜科植物蓬莪术、广西莪术和温郁金
部位 根茎 块根
药材名称 莪术 郁金
功效 行气破血,消积止痛。 活血止痛,行气解郁, 清心凉血,利胆退黄。
姜科植物姜黄
部位 块根
药材名称 郁金
根茎
姜黄
功效 活血止痛,行气解郁, 清心凉血,利胆退黄。 破血行气,通经止痛。
中药材真伪鉴别的要素
棱角丝瓜(粤丝瓜络)
葫芦科植物棱角丝瓜Luffa acutangula (L.) Roem.干燥成熟果实
的纤维束。(广东习称“丝瓜”,珠三角习称:“胜瓜”。)
18.五、香、地、红
五加皮
本品为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Acanthopanax gracilistylus W. W. Smith的干燥根皮。
人参:皮部与木部中心多具裂 隙,木部放射纹理不明显
西洋参:皮部可见黄棕色点状树脂 道,形成层环纹棕黄色,木部略呈 放射状纹理
3.玫瑰花和月季花
常见伪品
4.延胡索和零余子
延胡索为罂粟科植物延胡索Corydalis yanhusuo W.T.Wang的干燥块 茎。夏初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洗净,置沸水中煮至恰无 白心时,取出,晒干。
中药材真伪鉴别方法
与典型品种实例
广东省药品检验所 时间:2018年10月20日
目录
PART ONE
1 中药材真伪鉴别的要素
PART TW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