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方法共5页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有效方法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有效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8711632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f2.png)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有效方法语文课堂导入是整节课的关键部分,它决定了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接受和理解程度。
如何有效地进行语文课堂导入成为了每位语文老师都需要重视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就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有效方法展开讨论。
一、情境导入法情境导入法是一种利用情境创设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通过形象的情景、活动和对话,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老师可以选取一段有趣的故事或者情景,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或者想象来感受故事的情节和主题,从而引导学生对课堂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这种方法对于初中学生尤为有效,因为他们更加喜欢通过实际的活动和情境来进行学习,而不是单纯地接受抽象的知识。
通过情境导入法,学生可以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
二、问题导入法问题导入法是一种通过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和探讨的方法。
通过提出引人深思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和求知欲,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和解决问题。
老师可以提出一个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并给出自己的看法,从而引导他们进入学习状态。
这种方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尤为有用,因为语文是一门注重思考和表达的学科,通过问题导入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而且,通过讨论和解答问题,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堂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三、资源导入法资源导入法是一种通过多种资源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感受、对比和分析来了解课堂内容,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老师可以准备一些图片、视频、文献等多种资源,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来理解课堂内容,从而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四、故事导入法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是整节课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接受和理解。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堂内容的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有效的导入方法,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只有通过有效的导入,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8310cd9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5d.png)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语文课堂是初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科目,而导入是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语文内容的关键。
下面我将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
一、讲故事导入法讲故事是传统的课堂导入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引领学生进入课程内容。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促进他们的思考和想象力的发展。
典型的例子是在学习古诗词时,讲述背后的典故和历史背景,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二、反向设计导入法反向设计法是基于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的导入方法。
例如,当学习某个古代文学时,教师可以从当今生活例子入手,引导学生通过相关经验来理解古代文学。
这样做能够让学生进入主题,学生们不仅了解了课程内容,还能更好地理解它们的意义和价值。
三、观察导入法观察导入法产生于教育环节中难以引领学生的老师而来。
这种方法通过学生的自我探究,让他们在学习课程前做好观察,参与互动。
例如,在学习课文之前,教师可以提供图片,比如某个场景,让学生用观察和想象,预测下一步课程的内容。
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不仅激发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能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问题导入法问题导入法是指在学习之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让学生先形成问题意识,然后引导学生走进深入探究的状态。
例如,在学习古诗词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这首诗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这个人物是这个样子等等。
这样,学生被激发了自己的探究热情,会积极思考,快速掌握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从而加深理解,并从中获得启示。
总之,导入课程内容的目的是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以上几种导入方法可以适应不同的课程形态和学生群体,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采取不同的方法出奇制胜。
浅析初中语文课堂的导入方法
![浅析初中语文课堂的导入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df0f02e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a4.png)
浅析初中语文课堂的导入方法语文课是初中阶段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在语文课堂中,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
一个好的导入能够让学生对整堂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善于利用各种方法,来进行生动的导入,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那么,究竟该如何进行初中语文课堂的导入呢?一、情境导入法情境导入法是指通过一些情境的设置,将学生置身于一种真实或虚拟的情境之中,引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思考,从而达到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目的。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布置环境,或者利用实物或图片等道具,让学生在想象中进入到某种情境中,从而引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在讲述古代的少年成长故事时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把学生带入当时的情境,比如讲述诸葛亮的少年成长故事时,可以通过讲述他与庐山老人的相识,或者他与刘备的相遇等情节,让学生在想象的情境中体验这些故事情节,从而引发学生的兴趣。
二、提问导入法提问导入法是指在课堂开始时,教师利用提问的方式来引入课题,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进入到课堂学习之中。
通过提出有趣的问题,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
在讲述古诗词时,可以利用问题导入法,提出一些与诗词相关的问题,比如“古人为什么喜欢在诗歌中描绘山水?”,“你认为诗歌中的山水和我们所见到的山水有什么不同?”等问题,通过这些问题引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同时也起到了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的作用。
三、故事导入法在讲述古代的文学作品时,可以通过讲述作者的生平故事,或者讲述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故事情节等方式,来引入课题,让学生通过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来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从而达到对课题的引导和引发学生兴趣的效果。
四、音乐导入法音乐导入法是指通过播放或者演唱一些与课题相关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的氛围中感受课题的内涵,从而引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在讲述古代的文学作品时,可以通过播放古代音乐或者演唱古代的歌曲,让学生在音乐的氛围中感受古代的文学气息,引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0efa769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18.png)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而语文课堂的导入部分则是整节课的开端,它直接影响学生对整堂课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度。
如何有效地导入语文课堂,成为每位语文教师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希望能给广大语文教师提供一些启发和思路。
一、导入方法的选择在进行语文课堂的导入时,教师可以选择多种方法,比如问答、故事导入、情景模拟等,这些方法各有其特点,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方法。
在选择导入方法时,首先要充分考虑教学对象的特点和学习需求,其次要考虑教学内容,导入方法要与教学内容相适应,最后要注重方法的多样性和变通性,不拘泥于一种方法,而是根据需要和情况来选择和运用。
二、问答导入法问答导入法是一种常见的导入方法,它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问答导入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引人入胜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这样既可以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又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索欲望。
在学习古诗词时,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导入,比如“你们对古诗词有什么了解?为什么要学习古诗词?”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三、故事导入法故事导入法是一种生动有趣的导入方法,它通过讲述一个生动活泼的故事或者情节,来引发学生的共鸣和兴趣。
在进行故事导入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或者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些富有启发和感染力的故事,让学生在听故事的对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进行思考,从而引起学生的好奇和探究欲望。
在学习《红楼梦》时,可以通过讲述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故事来导入,这样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让他们对小说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情景模拟法情景模拟法是一种模拟生活情境的导入方法,它通过创设一个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自由表达和思考,从而引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有效方法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有效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ab7e969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7a.png)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有效方法语文课是学生学习中文知识和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课程之一,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进行有效的导入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好的导入环节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引起他们的兴趣,从而为后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文将从对导入的理解、目的和有效方法进行探讨,以期为广大语文教师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一、导入的理解导入是指在教学活动开始时,通过一系列操作和手段,使学生从对课文的陌生迅速转变为渐渐对课文内容有所了解的过程。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也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第一步。
通过有效的导入,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融入学习的氛围中,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知识。
二、导入的目的1.引起学生兴趣。
通过生动的导入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愿意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2.激发学生的思维。
导入环节要求学生能够参与讨论或思考,从而激活他们的思维,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3.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
通过导入的方式可以了解学生在该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有利于教师做进一步的教学安排,并为后续的教学提供指导。
4.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通过导入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三、有效的导入方法1.情境导入法情境导入法是指通过构建一个生动的情境场景,让学生在其中沉浸,引导学生产生联想和想象,从而引入课文的主题。
可以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手段呈现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思考和讨论的过程中逐渐接触到课文的内容,从而对课文内容有所了解。
2.问题导入法问题导入法是指通过提出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展开讨论,从而引入课文的话题。
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他们进入学习状态。
3.故事导入法故事导入法是指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将学生带入课文的内容。
故事可以是真实的或者虚构的,要求故事情节紧扣课文内容,引出课文的主题或者情节,让学生在故事中找到共鸣,从而引起他们对课文内容的兴趣和好奇。
浅析初中语文课堂的导入方法
![浅析初中语文课堂的导入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0a9fe88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35.png)
浅析初中语文课堂的导入方法语文课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文学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课程。
而语文课堂的导入环节则是整堂课的开端,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和接受程度。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导入成为了语文老师们共同面对的问题。
下面就让我们来浅析一下初中语文课堂的导入方法。
一、情境导入情境导入是通过营造一种情境,使学生在心理上、情感上进入教学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
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讲述一个故事或情节、制造一个小实验等手段,让学生在感性的认识上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好奇心和疑惑感。
在讲解一篇古诗时,可以通过播放古诗的配乐、展示古诗的图片、讲述古诗的背景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古诗的浓厚兴趣,让学生融入到古诗的情境中去。
二、问题导入问题导入是通过提出一个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从而渐入主题。
这种导入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
在讲解一篇课文时,可以先提出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以及与课文内容的关联,从而打开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学习。
三、故事导入故事导入是通过讲述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使学生在理解和接受故事的基础上,渐入教学内容。
这种导入方法可以引发学生对故事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内容培养一个良好的氛围。
在讲解一篇古代文学名篇时,可以先讲述一些作者的传奇故事,或者讲述一些与散文内容相关的生活故事,从而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名篇的兴趣和理解。
四、唱歌、朗诵导入唱歌、朗诵导入是通过音乐和声音的方式,使学生在听觉上、感官上沉浸使他们情感上进入教学内容。
这种导入方法通常会引入一些经典诗歌或文章的朗诵,或者唱一些与学习内容相关主题的歌曲,让学生在音乐的陶醉中,对学习内容产生共鸣和感悟。
在讲解一篇古代诗词时,可以先邀请学生朗诵韵律优美的古诗,或者播放一些诗词音乐,让学生在诗词的音乐中感受古人的情感,融入古代诗词的世界中去。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有效方法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有效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19feafc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14.png)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有效方法
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是引领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关键环节,为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导入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从讲解、提问、游戏等方面探讨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有效方法。
一、讲解法
讲解法是一种直接的教学方式,在语文课堂中,老师可以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比喻、明确具体的实例等手段,对学生讲解一些常见词汇、语法知识、古文典籍等内容。
这种直观的方式,有助于学生快速了解学习对象,提升学习兴趣,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提问法
提问法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方式,通过采用发散、引导、反问、深挖等技巧,促使学生在交流、探究、思考中深入了解学习对象,掌握知识点。
其中,提问要有针对性,不仅要满足教学要求,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关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难点、疑点、错点。
此外,教师以提问的方式来引发学生思考,对于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感悟能力和理解深度有很大帮助。
三、游戏法
游戏法是一种以趣味性、互动性为特色的教学模式。
除了满足学习要求外,还能提供情感交流、体验感知等方面的多元化教学体验。
针对不同年段,可以设置翻牌游戏、词语接龙、分组比赛、语文PK等多种形式的游戏,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情,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主动性。
总之,初中语文课堂导入不仅是学习目标的引领,更能为教学注入活力和趣味。
教师可以采用以上多种方式来引导学生参与、认知和思考,促进个人与集体的发展。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范文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6177d697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fd.png)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范文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范文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有一个出色的开头就会为整堂课奠定了成功的基调。
在语文教学中,有一些老师往往不重视课文导入,或者只是把导入当成了敲门砖,门敲开了,砖也就扔了。
殊不知,精彩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能开拓学生的视野,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笔者多年来从事语文教学,总结出了一些有效的导入方法。
一、图片导入初中语文课文中有许多篇章都可以用图片导入,如《故宫博物馆》、《桥》、《华南虎》、《海燕》等等,由学生在中国地图上寻找罗布泊的具体位置导入《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由“马”字的转变导入《马》。
二、视频导入随着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普及,视频导入越来越受到师生的喜爱。
如由鲁迅先生的故居导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由壶口瀑布的波澜壮阔导入《黄河颂》,由铿锵有力的腰鼓导入《安塞腰鼓》,由优美的孔雀舞蹈导入《观舞记》,由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导入《观潮》,由婀娜多姿的`莲花导入《爱莲说》……三、明言导入学习《伤仲永》时用“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导入,学习《孙权动学》时,用“少而好学,如日之初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导入。
用“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缜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辨;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导入《谈读书》……,许多至理明言都可以用来导入新课。
四、辩论导入学习《两小儿辨日》让学生辩论,学习《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辨题,让学生分为正反两组进行辩论。
学习《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可以辩论,学习《敬业与乐业》也可以辩论导入。
五、戏曲导入由京剧《花木兰》中的唱段《谁说女儿不如男》导入《木兰诗》,由黄梅戏、秦腔导入《社戏》,由话剧《威尼斯商人》导入《威尼斯商人》…… 六、动画导入由田忌赛马的动画导入《田忌赛马》导入《马说》,由夸父逐日的动画导入《夸父逐日》,由斑羚飞渡的动画导入《斑羚飞渡》等等,古代的动画片很多,大多数可以用来导课。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2ef4269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2c.png)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知识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的主要途径。
而课堂导入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引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课堂导入,成为了每一位语文教师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导入方法的选择、导入内容的设计以及导入手段的运用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对广大语文教师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所帮助。
一、选择合适的导入方法导入是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教师在选择导入方法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特点和课程内容的特点来进行综合考虑。
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可以采取多种导入方法,例如:故事导入、问题导入、图片导入、情境导入等。
故事导入是一种常见而且较为有效的导入方法。
故事具有情感化、情节化、形象化等特点,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有助于引导学生进入课程内容,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也可以很好地契合课堂内容,有助于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问题导入也是一种常用的导入方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求知动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问题,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并且可以为后续课程的展开做好铺垫。
选择合适的导入方法对于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学习的趣味性至关重要。
二、设计富有吸引力的导入内容导入内容的设计是课堂导入的关键。
导入内容应该紧密围绕着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能够主动投入到课程中来。
在设计导入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来进行设计。
在教学古诗词时,可以通过讲述古代文人的传奇故事或者介绍古代诗人的爱情故事来引入教学内容,这样能够有效地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文言文时,可以通过展示古代文人的名言警句或者生动形象地描述古代文人的生活环境来引入教学内容,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对文言文的了解和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有效方法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有效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fa66c0f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52.png)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有效方法一、情境导入情境导入是指通过描述一个生活中真实的情景来引出文本内容,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教学《荷花》一文时,可以先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荷花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等,引起学生对荷花的兴趣,然后再引出《荷花》这篇文章的内容与文学价值。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让学生对文本有更深入的理解。
二、图文导入图文导入是指通过图片或图表来引入文本内容,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像展开想象,引出文本的内容和主题。
在教学《鲁滨逊漂流记》时,可以先向学生展示一张荒岛的图片,然后让学生通过图片来想象鲁滨逊在荒岛上生活的情景,从而引出故事的开端和主题。
通过这样的导入,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为后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问题导入问题导入是指通过提出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来引入文本内容,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在教学《论语》中,可以先提出一个与孔子思想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先行思考并交流,然后再引入相关的文本内容来解答问题。
这种导入方法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四、实物导入实物导入是指通过展示一个与文本内容相关的实物来引入课文内容,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等方式来感知和理解文本内容。
在教学《药》一文时,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与药品相关的实物,让学生通过实物来了解药品的制作过程、作用等,从而引出课文内容。
通过这样的导入方式,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能让学生感受到课文内容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五、知识导入知识导入是指通过讲解相关的知识点来引入课文内容,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课文的基础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在教学《饮食男女》时,可以先向学生介绍有关中国饮食文化的相关知识,然后再引入《饮食男女》的故事内容和主题。
通过知识导入,可以让学生对课文有所准备,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课文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浅析初中语文课堂的导入方法
![浅析初中语文课堂的导入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ecaae6c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04.png)
浅析初中语文课堂的导入方法初中语文课堂的导入方法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整节课的兴趣和主题的理解。
教师在选择导入方法时,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兴趣和情感需求,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从而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进入到课堂学习状态中。
下面将对初中语文课堂的导入方法进行浅析。
一、情境导入法情境导入法是指通过创设故事情节、引用名人名言或者进行图片展示等方式,将学习内容融入到一个愉悦的情境中。
通过情境导入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愿意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
老师可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感受到某个历史人物的形象特点,或者通过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来介绍课文的背景,从而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理解课文内容。
二、问题导入法问题导入法是通过提出具体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内容。
通过问题导入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意识。
老师可以通过提出某个有趣的问题或者谜题,让学生亲自动手探究,从而激发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热情。
三、引语导入法引语导入法是通过引用名人名言或者历史典故,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共鸣和思考。
通过引语导入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发他们对课文内容的共鸣和思考。
老师可以通过引用某个名人名言或者历史典故,来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思考和探究欲望,使学生产生共鸣,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四、实物导入法实物导入法是通过展示具体的实物或者实践活动,让学生直接体验和感受到课文内容,从而引发他们对课文内容的兴趣和理解。
通过实物导入法,可以激发学生的直观感受和体验,使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老师可以通过展示具体的实物或者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课文内容,从而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初中语文课堂的导入方法有很多种,但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都应该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出发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从而使教学效果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优秀范文5篇)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优秀范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57a1a37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e1.png)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转)(2011-10-18 07:46:52)导入语是一节课开始时,教师为引入新课所说的话。
它的作用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控教学气氛,切入新旧知识的衔接点,为一节课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此,成功的导语,不但能感染学生,活跃气氛,而且更能激发学生兴趣,打动学生心弦,激发学生掌握新知识的,形成良好的学习状态。
以下是我设计课堂导入语的几种方法。
一、故事导入法这种方式就是以讲故事开头,来吸引学生,因为学生都比较喜欢听故事,如我在讲授《陌上桑》时,是这样导入的;我先讲一则幽默故事,听完后大家说它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方法。
继而开始讲故事:一位农夫的女儿长得奇丑,父亲让她去地里看玉米,老鼠见了她,吓得不仅不敢偷吃她家的玉米,还把几天前偷走的玉米送了回来。
学生听了哈哈大笑,有的同学说这是夸张。
我继续引导:“夸张是从修辞角度说的,如果从描写方法这个角度说呢?”学生立即领悟说:“是侧面描写。
”“对,侧面描写是一种值得学习和掌握的方法,它往往比正面描写的效果好得多。
现在我们来学习一篇我国古代侧面描写的典范作品——《陌上桑》。
如在讲《皇帝的新装》时,我是这样导入的:“有这样一个人,一天他戴着一顶破帽子在街上走,迎面来了个富翁,嘲笑着说:…嗬,你脑袋上面那破玩意儿是啥,那也能算是帽子吗?‟这个人并不因此难过、自卑,而是反唇相讥:…嗬,你帽子下面那破玩意儿是啥,那也能算是脑袋?‟这个人的回答多么巧妙、多么睿智!你知道这个人是谁?对,是安徒生!18世纪末19世纪初,丹麦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封建统治者却穷奢极欲、挥霍无度。
面对这样的现实,这么睿智的安徒生是不可能沉默的,他借助自己丰富的想象力,以犀利的笔锋,对皇帝极尽戏弄让他丑态百出,丧尽尊严,不惜笔墨地鞭挞了一群道貌岸然的大臣。
现在就让我们来学习这篇脍炙人口的童话《皇帝的新装》。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5e83b1e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f5.png)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
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是教师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使他们进入学习状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采取的一系列策略和技巧。
好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下面我将从多个方面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
第一,情景导入法。
情景导入法是通过引入一个生动的场景,使学生能够想象自己置身进而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为了导入《红楼梦》这一经典名著,可以让学生想象自己穿越到贾府中,与贾宝玉、林黛玉等人一起生活。
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展开想象的翅膀,进入小说的世界,这样就能够很好地引发学生的兴趣。
第二,问题导入法。
问题导入法是通过提出一个引人思考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在讲解《诗经》时,可以提问:“为什么《诗经》被誉为中华文化的瑰宝?”,这样的问题能够引发学生对《诗经》的兴趣,同时也可以为后续的教学内容打下良好的基础。
文本导入法。
文本导入法是通过呈现一段精选的文本内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文本的主题、情节和人物的好奇心,从而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在导入《阿Q正传》这一小说时,可以选取小说中几个故事情节进行展示,让学生产生共鸣,从而进一步引发他们对小说内容的兴趣。
第五,情感导入法。
情感导入法是通过创造一种情感氛围,使学生能够对教学内容产生情感共鸣,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导入《儿童文学》这一单元时,可以播放一首激励人心的儿童歌曲,让学生感受到歌曲中传递的快乐和正能量,从而对儿童文学产生兴趣和热爱。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ffde226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5a.png)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
初中语文课堂的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部分,其目的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
习的兴趣,为后面的学习内容打下基础。
在导入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问问题、
展示图片等多种方式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学习的主动性。
下面,我将从引发兴趣、问题导入和故事讲述三个方面探讨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
引发兴趣是导入环节的核心内容,一个充满趣味和创意的导入环节,能够吸引学生的
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展示一段有趣的视频、播放一首激动
人心的音乐等方式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当教师要讲解课文《小狗钱钱》时,可以先给学生
展示一段生动有趣的狗与主人的互动视频,引发学生对狗的兴趣,并激发他们学习的欲
望。
问题导入是导入环节中常用的一种方式。
通过提出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问题的设置可以从课文内容中提取,也可以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关。
当教师要讲解课文《高考状元》,可以先问学生:“你们对高考有什么看法?你们认为高
考状元是怎样炼成的?”通过这样的问题导入,可以引发学生对高考的思考,并为后续的
学习内容做好铺垫。
故事讲述是导入环节中常用的一种方式。
人们对故事总是充满了好奇和渴望,通过讲
故事的方式,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学习内容。
教师可以通过讲
述一个真实的故事或者创造一个虚构的故事来引导学生思考。
在讲解课文《小兔卖画》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一个小画家成功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努力与坚持的重要性,从而激发
他们对课文的学习兴趣。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有效方法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有效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36e4061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2d.png)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有效方法1. 引言1.1 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重要性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接受程度和学习效果。
导入环节的设计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整节课的教学效果。
初中语文课堂导入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课程主题的认知,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通过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入课程的学习状态,帮助他们调整心态,预备好接收新知识。
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一个吸引人的导入环节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通过巧妙设计导入环节,还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始学习,为之后更深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是课堂教学中的关键一步,直接关系到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只有通过精心设计和有效引导,才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始学习,为学习的深入展开打下坚实基础。
1.2 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目的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获取和探究。
在语文课堂导入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安排,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待接下来的学习内容保持好奇心和热情。
初中语文课堂导入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方法,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提高学习成绩和学习效果。
通过导入阶段的有效设计和引导,可以为学生成长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和自主性。
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目的不仅是引入学习内容,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
2. 正文2.1 了解学生的现有知识了解学生的现有知识是进行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重要一环。
通过了解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教师可以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对于该内容的接受程度。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67f4f6e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95.png)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语文课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重要环节,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导入是语文教学中的关键环节。
好的导入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
一、教师导入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时,首先要注意自身的形象和气质。
一位激情四射的教师会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课堂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教师导入时,可以使用各种形式的引言,比如寓言故事、名人名言、历史典故等,这样会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对课堂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多媒体导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多媒体设备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生动形象的图片、视频,或者播放一段相关的音频,这些都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接受课堂内容。
在学习古诗词的课堂中,可以配合古诗词的相关图片和音频,让学生在欣赏古诗词的更加深入地了解古诗词的背后故事和文化内涵。
三、情境导入情境导入是一种将学生置身于某种特定情境中的导入方法。
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创设一个情境,然后让学生在这个情境中,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主动探究相关的知识点。
这种导入方法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在学习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时,可以先给学生创设一个古代生活的情境,然后由学生自主探究相关的古代作品,这样会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相关的知识。
四、提问导入提问导入是一种通过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的导入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进行思考和探究。
提问导入可以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主动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学习古诗词的课堂中,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古诗词背后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这样会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五、引言导入引言导入是一种通过引用名人名言、典故故事等引入课堂内容的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引言的方式,给学生一个鲜活的引子,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引起兴趣,主动接受课堂内容。
初中语文教师课堂导入的方法
![初中语文教师课堂导入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38f10a3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c0.png)
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可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青少年的思维活动往往是从动作开始,经常动手,可以刺激思维发展,提高智力水平。在课堂上采用实践操作导入,可以大大的活跃课堂的气氛。正所谓听来的`记不住,看到的记不牢。只有动手做过了,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这种“做中学”的方式把学生的学习情感和生活经验融为一体,表现了知识的无穷魅力。如,我在教学《秋思》时,事先叫学生准备好画笔、颜料。正课开始,我就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比赛画画,请根据《秋思》的内容,画一幅画,看谁画得又快又好。”学生一听,可来劲了,涂彩的涂彩,勾描的勾描,忙得不亦乐乎,整个课堂气氛被调动起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迎刃而解了。又如,上《我的叔叔于勒》时,可让学生画“人钻到钱眼里去”,寓意此人六亲不认,从而导入这个人就是于勒。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充分体现导入艺术的“活”和学生的“动”。“活”与“动”工作做得好,就能既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对所学内容理解深化。在实践中,印证了所学的知识,而且也大大的增加了能力。
初中语文教师课堂导入的方法
初中语文教师课堂导入的方法
导语:一堂课的好坏,导入是关键。巧妙的导入,如同桥梁,联系着旧课与新课;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巧妙的导入,会产生“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应,能够扣住学生的心弦。为此,锤炼导课艺术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更是打造精彩课堂的突破口。
三、广告引用导入法
广告在当今世界无处不在,广告是艺术和科学的融合体,而广告词就是它的灵魂。广告词中蕴含哲理或深意。有的言简意赅、语短情长;有的启人深思、暗寓禅机。譬如我在上《纪念白求恩》一课时,用了广告词引入:“生命花朵的绽放,源自你鲜血是浇灌。”“同在一片蓝天下,共享生命的感动。”“他人的第二次生命=一片爱心+一份行动。”白求恩先生不顾生命的危险救护伤员的伟大精神不正如让激情的血液流入他人的心田吗?让别人的生命得以延续吗?而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一文,这样导入:“您是火种,点燃了我的心灵之火;您是石阶,承受着我一步步踏实的向上攀登;您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我的前程。”如此一来,学生被这广告词吸引住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便可理解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方法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导入是一堂课的开端,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时,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创造与教学情调相融的课堂氛围。
好的课堂导入,能够迅速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收敛与学习无关的思绪和活动,进入学习状态,是打造有效课堂的第一步。
因此,导入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也是我们不断探索的问题。
一、解题导入法
解题,即从分析课题入手,引导学生注意教材的内容。
很多时候,文章的标题和课文内容有很大的联系,通过分析课题,能让学生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时,我这样导入:“你的童年有印象深刻,令你难以忘怀的人或者事吗?大多数同学的童年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自由、天真、欢乐……今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鲁迅先生的童年,感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生活,聆听他那向往美好自由的动人旋律。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这样的导入可以迅速牵住文章主线,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故事导入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感受到,在课堂上提到课外内容的时候,学生的积极性往往很高,对这些课外内容特别感兴趣。
所以在导入时引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趣闻,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效果显著。
如在教学《父母的心》一课时,我为学生讲了《小男孩和苹果
树》的故事:“今天老师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有一棵苹果树,一个小男孩每天都喜欢来跟他玩,摘苹果吃,在树荫里打盹,他爱这棵苹果树,苹果树也爱他。
小男孩长大了,他不再跟苹果树玩了。
一天他回到苹果树身旁,看起来很难过。
他对苹果树说:‘我需要玩具,我需要钱买玩具。
’苹果树让他把苹果摘下来拿去卖钱。
小男孩把所有的苹果摘光了,然后快乐地离去。
摘了苹果后,小男孩再没有来看过苹果树,直到他长成一个男人。
一天,他回到苹果树这里,对苹果树说:‘我需要一所房子安身,你能帮助我吗?’苹果树让他砍掉所有的树枝拿去盖房子。
男人打起精神来,他砍掉了所有的树枝,然后快乐地离去。
……当我们年幼的时候,我们喜欢跟爸爸妈妈一起玩。
等我们长大了,我们就离开父母,只有当我们有需要或者遇到麻烦的时候才回到他们身边。
无论怎样,父母都一直在那里,尽一切所能提供我们所需要的一切,只为我们快乐。
这就是父母对孩子的心,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父母的心》。
”通过这种声情并茂的讲述,把学生带入教学情境之中,使学生很快进入新课的学习。
三、创设情境导入法
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散文,针对这样的文章,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愉悦的情感进入课文的意境。
如教学朱自清先生的《春》时,我这样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带领大家欣赏一幅美丽的画面,同时多媒体课件出示春天的画面:绿油油的春草生机盎然,和煦的春风轻拂柔嫩的柳条,争妍斗艳的春花竞相开放,细细的春雨滋润着大地,一群群孩子在春天里嬉戏玩耍。
同
学们,这就是春天――一个孕育生命的季节,一个播种希望的季节,一个绽放美丽的季节。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朱自清的《春》。
”运用这样的方法,创设符合课文的情境,使学生在视觉、听觉上都得到美的享受,同时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提高课堂实效。
四、联系旧知导入法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在教授新课的时候,如果联系之前学过的内容,就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对比,加深印象。
比如在教《藤野先生》一课时,我这样导入:“以前我们学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三味书屋里的寿镜吾老先生方正、质朴、博学,让童年的鲁迅尊敬、信服。
但鲁迅先生也这样回忆道:‘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是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鲁迅先生为什么对他有这样深厚的感情呢?”这样就很自然
地把学生引到新课中。
五、设计问题导入法
问题导入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问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例如在教学《成功》一课时,上课开始,我提出这样的问题:“人人都渴望获得成功,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不同,但是如何才能获得成功,却是我们每个人都思考过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你是如何想的?”导语中有意提出疑问,可以制造悬念,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对课文产生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
设计问题导入的关键是在设计问题上,设计的问题鲜明突出,能抓住
学生的心理,产生共鸣,让学生有探究欲望,让学生集中思维和注意力,教师适时加以引导,学生沿着线索积极主动地合作探究进而找到答案,这样就会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影视资料导入法
播放影视资料的导入,生动形象,直观具体,丰富教学内容,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七律长征》一课时,我这样导入:“同学们,首先让我们观看一段资料(电视屏幕播放红军飞夺泸定桥、长征过草地等的电影片段,让学生真切地感受红军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
同学们,这些都是红军在长征途中的片段,展现了红军战士面对困难的大无畏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七律长征》。
”又如在教学文言文《狼》之前,我播放了一段动物世界中介绍狼的录像,并让学生注意影片中狼的一些动作流露的本性等,帮助学生形象地感知教材内容,使学生带着兴趣进入对课文的学习。
当然,课堂导入方法还有很多,如诗歌名言导入、设置悬念导入、实验演示导入、游戏谜语导入等。
这些都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合理的导入方式,以学生为主,因时而变,因势而改,因文而生,让导入为整节课提供良好的开端,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营造动态的、生长性的交互环境,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要接受自己行动所带来的责任而非自己成就所带来的荣耀。
2、每个人都必须发展两种重要的能力适应改变与动荡的能力以及为长期目标延缓享乐的能力。
3、将一付好牌打好没有什么了不起能将一付坏牌打好的人才值得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