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高中历史时代特征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word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word一、古代历史1. 史前时期- 人类起源与进化- 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特点与文化2. 古代文明- 古埃及文明:金字塔、法老制度- 两河流域文明:苏美尔人、汉谟拉比法典- 印度河流域文明:哈拉帕、莫亨佐-达罗- 古代中国:夏、商、周三代,封建制度的确立3. 希腊与罗马- 古希腊城邦制度、希腊哲学与科学- 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 罗马共和国与帝国的兴衰-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4. 宗教的起源与传播- 佛教的产生与传播- 基督教的产生、发展与影响- 伊斯兰教的兴起与阿拉伯帝国二、中世纪历史1. 欧洲封建社会- 封建制度的形成与特点- 教会影响下的中世纪欧洲社会2. 亚洲的帝国- 唐宋变革与科举制度- 蒙古帝国的兴起与扩张- 奥斯曼帝国的建立与发展3.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的起源、特点与影响- 宗教改革的背景、过程与结果三、近现代历史1.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起源、发展与影响- 资本主义的兴起2.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 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 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3. 民族主义与民主思想- 民族主义的兴起与发展- 民主思想的传播与实践4. 两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与结果 - 凡尔赛体系与国际关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经过与影响5. 冷战与后冷战时代- 冷战的起源、过程与结束- 苏联的解体与东欧剧变- 全球化与国际新秩序四、中国近现代史1. 晚清时期的变革与挑战- 鸦片战争与不平等条约-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与民主思想的传播2. 中华民国时期- 北洋政府与军阀割据- 国民政府的统一与抗日战争- 中国共产党的兴起与发展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与发展- 新中国的成立与社会主义改造- 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与后果-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五、世界历史的重要人物与事件1. 重要人物- 亚历山大大帝、凯撒、拿破仑- 孔子、老子、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 - 马丁·路德、甘地、曼德拉2. 重要事件- 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时代- 美国独立战争与南北战争-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建立六、历史学习方法与技巧1. 历史知识的系统整理- 时间线的记忆与应用- 事件因果关系的分析2. 历史思维的培养- 批判性思维在历史学习中的应用- 历史事件的多角度解读3. 历史资料的运用- 文献资料的搜集与分析- 历史遗址与实物的研究通过上述总结,我们可以看到历史的脉络是复杂而丰富的。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阶段特征
五、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 阶段特征: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 (907年~1368 年 )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和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 。 政治:从分裂割据到逐步统一,封建专制主义中 央集权加强 。 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经济中心南移,南方 已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思想:程朱理学 文化:古代文化达到高度繁荣 对外关系: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对外关系: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频繁
海上丝路、文化交流
六、明清时期 阶段特征:明清时期 (907年~1368年 )社会经 济的缓慢发展,封建制度渐趋衰 。 政治: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 经济:社会经济缓慢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 思想:陆王心学 文化:文化专制不断加强,同时又具有新的时代 特征 ,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产生 对外关系:对外政策趋向保守
农业、手工业、商业、 “相地而衰征”“初税 亩”“重农抑商”“小 农经济” 商鞅变法
政治:分封制破坏,封建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 步形成
思想:学在民间,百家争 鸣 文化:天文、科技、文学、 绘画、戏曲
百家争鸣
《石氏星表》、司南、 《诗经》、楚辞等
二、秦汉时期 阶段特征:秦汉(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是 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的历史时期 。 政治:政治上实现了“大一统” ,专制主义中 央集权制度形成和初步发展 经济:封建经济初步恢复发展 思想:文化专制不断加强,汉代通过“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文化:科技文化得到迅速的发展,科学技术方面 有许多发明创造在当时世界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对外关系:开展了积极的对外交往,影响不断扩 大。
政治:政治上实现了“大一 统” ,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制度形成和初步发展 经济:封建经济初步恢复发展 思想:文化专制不断加强,汉 代通过“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儒家思想成 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文化:科技文化得到迅速的发 展,科学技术方面有许 多发明创造在当时世界 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对外关系:开展了积极的对外 交往,影响不断扩大。
高中历史_通史资料_(全套)整理【精品版】
高考历史通史资料全套整理[精品版]历史阶段特征及知识整合第1讲中国古代史●注:政治包括社会形态、社会矛盾、制度建设、民族关系或中外关系、军事斗争和对外政策;经济包括经济形态、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动力、经济各个领域的表现、经济制度、政策;思想文化包括重大思想运动、教育、科技、文艺等,以下问题同上。
总特征:政治:奴隶社会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济: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手工业、商业发达;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思想文化: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古代科技文化世界领先对外关系:由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一、先秦时期: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先秦时期((前2070年—前221年))阶段特征:先秦是指我国秦统一以前的历史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
经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中华文化萌生,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
㈠夏商周时期(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具体史实】1、政治上: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鼎盛,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西周确立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奴隶社会强盛。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神权与王权相结合(占卜)、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2、经济上: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发生变化。
石器助耕,青铜器在农业很少使用;简单协作;(1)农业:实行井田制;耕作方式:青铜中耕但仍以石器锄耕为主;大禹治水;(2)手工业:商朝已有织机,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妇工;以“青铜冶炼”为主的官营手工业产生,青铜时代(代表礼制、权力和秩序);陶向瓷过渡;(3)商业:职业商人和最早货币出现;工商食官;3、文化上:以甲骨文和青铜器制造为代表的商文化在古代世界占有特殊的地位;最早文字商代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周朝金文;宫廷舞蹈;礼乐文化;《诗经》的内容;绘画:从萌芽走向成熟关键期;夏朝历法《夏小正》。
时代特征2
高中历史之中外各个时期的特征中国古代文明一、先秦时期(远古—公元前221年,主要指夏、商、周“三代”)是中华文明的形成(起源)时期。
政治上: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度)的确立、发展及逐步瓦解。
经济上:井田制在奴隶社会确立,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步瓦解。
小农经济逐步成为中国古代最近本的经济形态。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是其基本特点之一。
延续于整个中国古代历史。
思想文化上:出现了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的思想解放运动——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古代思想的基础。
二、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年)是中华文明的初步发展时期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和巩固。
秦朝统一后,建立起专制主义集权制度,西汉解决王国问题,巩固了中央集权。
经济上:小农经济继续发展,重农抑商政策进一步加强。
思想文化上:从百家争鸣到思想专制。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思想成为官方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春秋战国以来的“百家争鸣”的局面从此不复存在。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1年)是中华文明一度遭到破坏的时期政治上:封建国家分裂,但出现了短暂和局部的统一;民族大融合。
经济上:北方经济的破坏、恢复、发展和江南的开发;出现了技术更为先进的灌钢法;民间集市(“草市”)的自然形成。
思想文化上:儒学的独尊地位遭到冲击(佛教、道教思想的广泛传播);魏晋时期文人画的出现;九品中正制的形成。
四、隋唐时期(581——907年)是中华文明逐渐走向成熟的时期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度完善。
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
经济上:曲辕犁、筒车的出现,我国犁耕技术完善,水利事业发展,海外贸易进一步发展。
思想文化上:科技发展,雕版印刷术、火药发明;楷书、草书流行,唐诗更是流芳百世。
四、宋元时期(960——1368年)是中华文明继续发展的时期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度强化。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消除藩镇割据;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经济上: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高中历史如何理解历史的时代特征与背景
高中历史如何理解历史的时代特征与背景历史是一面镜子,通过研究和理解过去的时代特征与背景,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世界。
在高中历史学科中,理解历史的时代特征与背景是一个重要的学习目标。
本文将探讨高中历史如何理解历史的时代特征与背景,并介绍一些相关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一、概述历史的时代特征与背景理解历史的时代特征与背景,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时代特征与背景。
时代特征是指一个时期的主要特点和特征,它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
而背景则是指一个时期的历史背景、环境和条件。
时代特征和背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一个时代的面貌和特点。
二、学习历史的时代特征与背景的重要性理解历史的时代特征与背景对于高中历史学习至关重要。
首先,了解一个时代的特征和背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都是具体的历史现象,它们发生或者存在的原因与背景密切相关。
通过了解时代的特征和背景,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本质和意义。
其次,理解历史的时代特征与背景可以帮助我们掌握历史的发展逻辑和规律。
历史是连续发展的,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背景。
通过对比和分析不同时代的特征和背景,我们可以看到历史的起伏和演变,从而理解历史的发展逻辑和规律。
三、学习历史时代特征与背景的方法和技巧1. 多角度了解时代特征与背景了解历史的时代特征与背景需要多角度的观察和思考。
我们可以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来了解一个时代的特征和背景。
比如,可以研究一个时代的政治制度和统治者,经济发展的形式和特点,社会结构和阶级矛盾等方面来了解时代的特征和背景。
不同角度的了解可以形成一个更全面、更准确的时代特征与背景的认识。
2. 查阅多种资料为了更好地了解历史的时代特征与背景,我们需要查阅多种资料。
可以通过阅读历史书籍、文献资料、历史故事、历史影视作品等方式,获取更多的信息和知识。
同时,我们也可以参观博物馆、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等地,亲身感受和了解历史的时代特征与背景。
(完整word版)高中历史大事年表(高中政治经济文化混搭)
(秦朝BC221-BC206)
秦朝
西汉初
西汉
汉武帝时期(BC140-BC87)
东汉
105年
东汉
东汉
秦朝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都城咸阳(今陕西咸阳)
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郡县制、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制度)
秦始皇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秦始皇统一文字小篆。修驰道。
焚书坑儒,儒家低潮。法家正统,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
郡县封国并存,丞相位高权重。汉初实行黄老思想,无为而治,轻徭薄赋、休养生息,有利于经济恢复与发展。
赵过推广(二牛抬杠)耦犁法,牛耕逐渐普及全国。出现了代田法。播种工具耧车。关中井渠。
富商大贾周流天下。长安九市。
中国现存最早的医术《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内经》
大一统措施,推恩令,附益之法;实行察举制;中朝制度;地方刺史制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太学。
中外历史大事年表
中国
外国
先秦(远古—公元前221年)
尧舜禹原始社会末期时期
约公元前2070年
(夏BC2070-BC1600)
夏朝
商BC1600-BC1046年
商朝
商周时期
西周(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770年
东周(BC770-BC256)
春秋战国
春秋(BC770—BC476年)
公元前594年
春秋时期(BC770-BC476)
封建土地所有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商鞅首倡“重农抑商”政策。
屈原(楚辞《离骚》)
司南(指南针)出现
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BC256年),使四川岷江流域成为天府之国。
高一必修2历史知识点归纳
高一必修2历史知识点归纳高一历史必修2是一门关于中国古代历史的课程,涵盖了丰富的知识点。
下面将对高一历史必修2中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重要内容。
一、商代至东周时期(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256年)1. 商代的政治制度和特点商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
商代的政治制度以王室和贵族统治为主,国家实行封建制度,最高统治者是商朝的王,下设诸侯、卿、大夫等封爵。
商代的特点是奴隶制度的兴盛、城邦的繁荣、青铜器的制作和商代甲骨文的记载。
2. 周代的政治制度和特点周代继商代之后,建立了一个以诸侯分封的封建制度,最高统治者是周天子。
周代的特点是分封制的兴起、封建等级制度的确立、农业生产的发展,以及周礼的形成。
3.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和思想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的一段动荡时期,涌现出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思想家。
其中包括齐桓公、楚庄王等各国的崛起和衰落,孔子、孟子等思想家的思想产生和传播,以及《孙子兵法》、《墨子》等著作的问世。
二、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1. 秦朝的统一和政治制度秦朝由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其中包括统一文字、度量衡和货币、修建连接南北的长城等措施。
秦的政治制度以集权制为主,设有郡县制度,设立宦官丞相等制度。
2. 汉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变革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长期的封建王朝,政治制度以太守、郡守和县令为主。
汉朝在社会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包括推行科举制度、开设太学、推行均田制等政策。
3. 十七帝的兴衰和帝国统一汉朝有十七位帝王,这段时间内发生了一系列的兴衰事件。
其中包括汉武帝的时期国力强盛,但后期逐渐衰败,最后由于黄巾起义等内外因素导致瓦解,并为三国鼎立打下了基础。
三、三国鼎立至北宋时期(公元220年-公元1127年)1. 三国时期的鼎立局势三国时期指的是东汉末年到西晋建立之间的时期,主要有曹魏、蜀汉和东吴三个势力。
高中历史复习中国社会转型期时代特征
高中历史复习中国社会转型期时代特征中国社会转型期,指的是20世纪中叶至21世纪初,中国从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与转变,出现了许多显著的时代特征。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深入探讨中国社会转型期的时代特征,帮助大家复习高中历史。
一、政治特征在中国社会转型期,政治上出现了明显的特征,包括:1. 政治体制变革:在社会转型期,中国政治经历了从封建专制到社会主义制度的转变。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 统一的领导核心:在社会转型期,中国的领导核心逐渐形成,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领导集体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起到了推动历史发展的引领作用。
3. 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在中国社会转型期,政府推动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包括土地改革、农村集体经济化、国有企业化、计划经济等,旨在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
二、经济特征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经济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计划经济体制:在中国社会转型期,政府推行了计划经济体制,对国民经济进行了全面的调控和规划。
政府通过五年计划,对经济、工业、农业等领域进行统一规划,以实现国家的快速发展。
2. 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在社会转型期,国有经济发挥着主导作用,国有企业在经济建设和发展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政府通过国有企业的发展和管理,推动着中国经济的进步。
3. 对外开放政策:中国社会转型期积极推行对外开放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技术进入中国,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动力。
中国逐渐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在国际经济合作中发挥了重要的角色。
三、文化特征在中国社会转型期,文化领域也出现了一系列的特征:1. 思想解放:中国社会转型期,思想解放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特征。
人们开始思考和讨论更多的问题,对传统思想观念进行了重新认识与反思。
2. 文化开放:文化开放是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又一个显著特征。
高中历史不同阶段时代特征
高中历史不同阶段时代特征先秦时期(距今170万~前221年)夏商西周奴隶制文明和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其政治制度、经济形态和思想文化奠定了古代中华文明的基础。
政治:夏商西周的国家体制,由部落联盟向方国联盟演进,到西周时,周王成为天下大宗,形成了天下共主的局面。
春秋战国出现了春秋争霸和战国兼并战争,分封制宗法制崩溃,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各国纷纷变法图强。
经济:夏商周时期,土地氏族公有制瓦解,土地国有制确立。
商周时期,工商业由政府经营管理,实行“工商食官”政策。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时代到来,铁器使用,牛耕出现(战国)并逐渐推广,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和个体商业出现。
纺织业成为手工业的主要部门,私商成为社会一大群体,商业兴盛,但受到重农抑商政策限制。
思想文化:商朝“以神为本”,西周“以人为本”,春秋战国形成了“以民为本”的思想。
商周时期,用礼乐制度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规范人们的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社会剧变和经济大发展,百家争鸣,思想大解放,思想文化多元,道、儒、法、墨成为主要的流派;教育方面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私学兴起;天文学发达,战国时出现了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氏星表》,文学上以《诗经》和《离骚》为代表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基础。
秦汉到宋元时期(前221年~1368年)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上升时期,中国古代文明从曲折发展到极度繁荣。
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经历了创建、巩固、失控,到重新整合完善和加强发展的演进。
在这个演进过程中,君权和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相权和地方分权不断被削弱。
秦朝开始出现大一统局面,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汉承秦制,皇帝制度、郡县制、三公九卿制度得以沿袭,并发展形成了“中外朝制度”,逐渐解决了“王国问题”。
魏晋南北朝时期,长期处于国家分裂时期,战乱不断,民族融合加强。
高中历史时代特征
高中历史基本概念和时代特征第一篇中国古代史(170多万年前——1840年)一、春秋战国时期(前8世纪到前3世纪)时代特征中国古代社会重要转型时期。
(1)政治:春秋战国时期,争霸、兼并战争和各国变法,打破了旧的贵族权力秩序,宗法分封制逐渐崩溃。
官僚政治开始出现;以血缘为纽带的旧有氏族部落体系受到严重冲击,不同血缘关系的人们迁移和杂居,不同血缘部落间互相通婚,促成民族大融合。
(2)经济:①铁犁牛耕促进农业耕作方式不断改进并趋于成熟;地主个体土地私有确立,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②私营手工业兴起,逐渐形成了官营、民营、家庭经营三种经营形态,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技术不断进步。
③商业出现,并逐渐由官府垄断走向官商、私商并存发展。
城市的发展依附于政治军事中心。
(3)思想文化:“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私人办学兴起。
二、秦汉时期(前221—公元220)时代特征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初步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和巩固、社会主流文化形成时期,农耕文明初步发展时期。
(1)政治:随着秦汉大一统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以皇权独尊为核心的官僚体制成为古代社会的主宰。
(2)经济:小农经济初步发展。
秦代,度量衡、货币的统一,为国家统一和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但秦的暴政又极大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力。
西汉初期的休养生息政策为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精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
(3)思想文化:大一统的政体,需要大一统的思想。
秦崇尚法家思想;西汉初年一度崇尚黄老思想,汉武帝采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统治思想。
文学方面,汉赋是这个时期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文学形式,科技方面,出现了许多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三、隋唐时期(589—907)时代特征我国农耕时代的政治制度走向成熟,农耕文明进入繁荣时期。
2024年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一、中国古代社会和文明1. 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特点-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古代文明-中国古代文明的特点:农业文明、礼仪文明、玺印制度、儒家思想、天人合一思想等2. 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基本矛盾-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特征:农业为基础、天朝上国、封建等级制度、士农工商等社会阶层、农民起义等-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矛盾:君欲民望、上下阶级对立、富人与穷人的矛盾、文人与武将的矛盾等3. 周朝的兴衰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变局-周朝的兴起和承继商代文明-封建分封制的建立和晋灭秦的过程-春秋战国时期的分封制危局和兼并争霸的局面4. 秦始皇统一六国和秦统一帝国的特点-秦始皇的创业和征服六国-秦统一帝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特点-秦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和评价5. 汉朝的建立和汉武帝时期的政权巩固-刘邦的夺权和汉朝的建立-汉武帝的政权巩固和南征北战-汉朝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成就二、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和科技1. 儒家思想和儒家学派-儒家思想的基本观点:仁、礼、义、孔、孟等-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著作:孔子、孟子、荀子等2. 道家思想和道家学派-道家思想的基本观点:道、德、无为而治等-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著作:老子、庄子等3. 法家思想和法家学派-法家思想的基本观点:法治、权术等-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著作:韩非子等4. 兵法和军事思想-孙子兵法的思想和影响-兵家四大家:孙子、吴起、尉缭、李牧5. 科技发展和中国古代的巨大成就-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农桑之术:水利工程、农具和耕作方法的改进、农业生产的发展等三、中国古代社会的变革与发展1. 东汉末年社会矛盾和黄巾起义-东汉末年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危机-黄巾起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2. 三国时期和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分裂与社会动荡-三国时期政权的分立和社会动荡-南北朝时期南北政权的对立和社会经济的变迁3. 隋朝和唐朝的统一和繁荣-隋朝对南北政权的统一-盛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繁荣4. 科举制和唐宋时期的文化繁荣-科举制的实行和官僚制度的建立-唐宋时期的文化繁荣和文人雅集的兴盛5. 北方民族对中国的侵袭和南宋时期的抗金斗争-北方民族的侵袭和辽、金对中国的统治-南宋反金斗争和抗金英雄的兴起四、中国古代社会的变革与发展1. 元朝的建立和统治-蒙古帝国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元朝对中国的统治和改革2. 明朝的建立和明初的改革-明朝的建立和建文帝的改革-靖难之役和朱棣夺位3. 明朝中期社会和经济的变迁-明朝中期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明朝中期经济变迁和海外贸易的兴起4. 清朝的建立和封建统一-满清入主中原和清朝的建立-康雍乾盛世和中央集权的加强5. 清朝末年的社会动荡和洋务运动-清朝末年社会矛盾的加剧和农民起义-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对外侵略的影响五、近代中国的变革与发展1. 鸦片战争和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和国人抗争的启示2.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结果-中华民国的建立和民主革命的挫败3. 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国共合作的背景和过程-北伐战争的胜利和矛盾的加剧4.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五四运动的起因、过程和影响-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第一次国共合作5. 中国抗日战争和新中国的成立-中国抗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探索六、当代中国的变革与发展1. 唐氏治国和改革开放-毛泽东时期的政治运动和唐氏治国-改革开放的背景、过程和影响2. 当代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发展-经济改革的探索和经济特区的建立-中国经济崛起和改革开放的成就与问题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和路径4. 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和地区合作-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开放-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地区合作和“一带一路”倡议5. 当代中国的社会问题和国家治理-社会问题的产生和改革的难点-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探索。
高中历史:工业革命前夕西方社会的时代特征
高中历史:工业革命前夕西方社会的时代特征1.近代西方社会转型的主要表现
(1)经济:手工劳动向机器生产转化,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
(2)政治:专制独裁向民主法制转化,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取代以君主为代表的贵族特权。
(3)思想:愚昧迷信、思想专制向民主科学、人文主义、理性主义转化。
(4)阶级构成:世俗王权取代天主教会,工商业资产阶级取代地主阶级,公民取代臣民。
从本质上看,近代社会转型实际上包含了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人本身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基本上概括了人类历史的主要内涵。
2.工业革命前英国社会的剧烈变革
(1)经济上:圈地运动及海外殖民扩张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和商品市场,资本主义手工工场迅速发展,英国成为当时西欧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之一。
(2)政治上:推翻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废除了君主专制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
(3)对外关系上:积极进行海外扩张,参与殖民掠夺,先后打败了西班牙、荷兰和法国。
18世纪下半叶,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4)思想上:16世纪,英国进行了“国教”改革,建立了民族宗教;启蒙思想家最早在英国出现,如:霍布斯、洛克等,推动了英国代议制民主制度的建立;牛顿创立经典力学体系,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到来。
第1 页共1 页。
(完整word版)最新最全高中历史时间轴(整理版)
(完整word版)最新最全⾼中历史时间轴(整理版)⾼中历史时间轴(古今中外)夏前2070—前1600商前1600—前1046西周前1046—前771东周前770—前221春秋,前770—前476,奴⾪社会⽡解齐国管仲,“相地⽽衰征”前6世纪初梭伦改⾰;鲁国“初税亩”,公开承认⼟地私有(前594)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改⾰前509 罗马共和国建⽴战国,前475—前221,封建社会形成前5世纪伯利克⾥改⾰;智者学派,苏格拉底,柏拉图前5世纪中期《⼗⼆铜表法》(前449);魏国李悝变法(前445)前四世纪亚⾥⼠多德;秦国商鞅变法(前356)秦前221—前207西汉前202—25前27年罗马帝国建⽴东汉25—220魏晋南北朝220—5893世纪罗马帝国境内⾃由民内部公民与⾮公民的区别不复存在,万民法成为适⽤⾃由民的法律476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中世纪开始(即封建社会)6世纪《查⼠丁尼民法⼤全》标志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隋581—618唐618—907五代⼗国、辽、宋、夏、⾦、元907—1368北宋916—1127南宋1127—12761265英国议会制度开端明1368—164415世纪前后西欧(意⼤利的佛罗伦萨和威尼斯)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14世纪⽂学三杰薄伽丘《⼗⽇谈》“⼈曲”,但丁《神曲》,彼特拉克“⼈⽂主义之⽗”《歌集》15世纪美术三杰拉斐尔《西斯廷圣母》,⽶开朗琪罗《⼤卫》,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16世纪莎⼠⽐亚《哈姆雷特》1487迪亚⼠发现好望⾓(葡萄⽛⼈,葡萄⽛王室⽀持)1492 哥伦布到达美洲(意⼤利⼈,西班⽛王室⽀持)1497 达·伽马绕过好望⾓,到达印度(葡萄⽛⼈,葡萄⽛王室⽀持)15—19世纪,⿊奴贸易给⾮洲带来巨⼤的损失和灾难;15世纪末—19世纪,欧洲圈地运动(以英国最为典型)1500年左右欧洲开始进⼊近代1517马丁·路德贴出《九⼗五条论纲》,揭开宗教改⾰序幕1519-1522麦哲伦完成环球航⾏(葡萄⽛⼈,西班⽛王室⽀持)1529年起英王亨利⼋世进⾏宗教改⾰1541瑞⼠加尔⽂宗教改⾰1581荷兰摆脱西班⽛统治1588 英国打败西班⽛“⽆敌舰队”,西班⽛丧失海上霸主地位清1636—1912(1616建⽴后⾦,1636改为清,清军1644⼊关)16世纪末17世纪初伽利略发现⾃由落体定律,开创以实验事实为根据的近代科学,为经典⼒学奠定基础,被誉为“近代科学之⽗”“近代实验科学奠基⼈”17世纪荷兰成为资本主义国家;成为“海上马车夫”,建⽴起商业殖民帝国;英国出现早期启蒙思想(17世纪中期,霍布斯、洛克)1640英国资产阶级⾰命1649 俄国《法律⼤全》;从法律上确⽴了农奴的地位,农奴制最终形成1651 英国颁布《航海条例》(1652—1674三次英荷战争)1662郑成功击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7 英国⽜顿出版《⾃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确⽴经典⼒学体系,标志着近代⾃然科学的诞⽣1688光荣⾰命,英国进⼊资本主义社会1689 《权利法案》君主⽴宪制建⽴1721英国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18世纪法国迎来启蒙运动的⾼潮:伏尔泰,法国启蒙运动领袖《哲学通信》《路易⼗四时代》;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波斯⼈的信札》;卢梭《社会契约论》;德意志康德《纯粹理性批判》1765 英⼈哈格⾥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第⼀次⼯业⾰命开始(英国于1840左右完成,美法于19世纪中期完成,德⽇两次⼯业⾰命交叉进⾏)1756—1763 七年战争,英国打败法国,最终确⽴世界殖民霸权1775—1783美国独⽴战争(1776,《独⽴宣⾔》,美国诞⽣;1783英国承认美国独⽴)1785 ⽡特改良蒸汽机在⼯⼚正式投⼊使⽤1787 《1787年宪法》1789美国举⾏第⼀次总统选举,联邦制共和政体确⽴;法国⼤⾰命19世纪初法国拉马克提出早期⽣物进化思想(⽤进废退,获得性遗传),为达尔⽂创⽴进化论奠定基础1825 英国爆发第⼀次经济危机1831 英⼈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1832 英国议会选举改⾰,⼯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席位1839林则徐编译《四洲志》《各国律例》,成为开眼看世界的第⼀⼈;6⽉⼴东虎门销烟19世纪三四⼗年代欧洲三⼤⼯⼈运动(法国⾥昂⼯⼈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西亚纺织⼯⼈起义)1840左右英国完成第⼀次⼯业⾰命,成为世界⼯⼚1840—1842鸦⽚战争,中国开始沦为两半社会1841英军强占⾹港岛1842《南京条约》(五⼝通商,割地赔款,关税协定);魏源完成编撰《海国图志》1843 中英《五⼝通商章程》《虎门条约》,攫取领事裁判权、⽚⾯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岸租赁⼟地房屋居留的特权1848 《共产党宣⾔》发表,马克思主义诞⽣1851—1864 太平天国运动1851 ⼴西桂平县,⾦⽥起义;永安建制,太平天国初步建⽴政权1853 定都天京,颁布《天朝⽥亩制度》1853—1856 克⾥⽶亚战争(英法—俄国)1856经北伐西征,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进⼊全盛时期;秋,天京变乱19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民主党、共和党两党对峙格局最终形成;细胞学说进⼀步发展(17世纪提出)1859洪仁玕《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案;英⼈达尔⽂发表《物种起源》,创⽴⽣物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存,⾃然选择(基础)”1864 天京陷落1856—1860第⼆次鸦⽚战争1858《天津条约》(⼀开⼆赔三外)1860⽕烧圆明园;《北京条约》(天天陪九)1861签署“⼆⼀九法令”(解放法令),俄国农奴制改⾰开始;设⽴总理衙门(1901改为外务部)1862第⼀所新式学堂同⽂馆成⽴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提出“⾃强”⼝号,创办军事企业,洋务运动开始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19世纪六七⼗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早期维新思想形成(王韬,郑观应);第⼆次⼯业⾰命开始(1866 德国⼈西门⼦制成发电机;70年代制成电动机;1876 美国⼈贝尔发明电话;七⼋⼗年代,内燃机问世);普鲁⼠通过三次王朝战争统⼀德意志(1864普丹战争;1866普奥战争;1870普法战争)1868 ⽇本明治政府成⽴,明治维新开始,开始近代化进程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提出“求富”⼝号,创办民⽤企业;丹麦上海私架电报线(1871);台湾架设中国第⼀条有线电报线(1877);中国⼈⾃办报刊1870 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法兰西第⼆帝国垮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1德意志帝国建⽴(即德意志第⼆帝国,1871—1933);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确⽴君主⽴宪制;巴黎公社(3—5⽉)1875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共和制80年代外国于上海设电话公司;1881唐胥铁路,中国第⼀条铁路1894—1895 甲午中⽇战争1894 丰岛海战、平壤之战、黄海之战;孙中⼭于美国檀⾹⼭成⽴中国第⼀个资产阶级⾰命团体兴中会1895 威海卫之战;洋务运动失败;《马关条约》(哥哥开⼚,赔了两亿两);公车上书;法国卢⽶埃尔兄弟最早放映电影;康有为等在北京上海成⽴强学会,创办《中外纪闻》(即《万国公报》)1896 强学会被查封;梁启超在上海创办《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1897 严复于天津创办《国闻报》,翻译介绍《天演论》;谭嗣同发表《仁学》;德国强占胶州湾;俄国强占旅⼤(旅顺、⼤连)1898 法国强租⼴州湾;英国强租新界(在⾹港。
高中历史阶段特征
高中历史阶段特征分类:大学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一、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年):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1、政治:诸侯争霸,实现局部统一;分封制逐渐瓦解,封建制度逐步建立。
2、经济:铁器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提高;井田制逐步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步建立。
3、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的战争,各民族逐步融合。
4、文化:思想流派纷呈,百家争鸣局面;文学艺术,百花竞艳;科学技术,世界领先。
二、秦汉时期(公元前221~220 年):封建社会初步发展的时期阶段特征: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1、政治: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巩固时期。
2、民族:华夏民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初创时期;3、对外:“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国同西亚和欧洲大秦开始交往4、文化:统一性和多样性结合;中外文化交流频繁;水平居世界领先;气势恢宏。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20~589 年):封建国家处于分裂状态,北方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江南经济有了较大发展。
1、政治:秦汉以来封建的大一统局面被打破,其间虽有西晋的短期统一,但分裂是这一时期政治的主要特点。
2、经济:江南经济得到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打下基础。
3、民族:汉族和各少数民族的大融合。
4、文化:体现民族融合特色;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进一步发展;(科技成就突出,数、农、医药学地理学)四、隋唐时期(581~907 年):封建社会的繁荣阶段。
阶段总特征:国家统一,疆域辽阔;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民族和睦;文化兼收并蓄(多元化);对外交流频繁;1、政治:封建社会第二个大一统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创新)完善时期。
2、经济: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发展;3、民族:隋唐时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阶段,民族政策开明,民族关系空前融洽。
4、对外:对外交通发达,海陆并举;较为开放的对外政策;对日本、朝鲜政治制度影响深远。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标准模板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标准模板一、古代史知识点总结1. 原始社会- 原始社会的形成和特点- 原始社会的经济形态和主要生产方式- 原始社会的社会关系和分工- 原始社会的文化与艺术2. 奴隶社会- 奴隶社会的形成和特点- 奴隶社会的经济形态和主要生产方式- 奴隶社会的社会关系和分工- 奴隶社会的法律制度和政治形态3. 封建社会- 封建社会的形成和特点- 封建社会的经济形态和主要生产方式- 封建社会的社会关系和分工- 封建社会的封建等级和封建礼制4. 艰难的探索- 中世纪欧洲的黑暗时期- 阿拉伯世界的兴起与传播伊斯兰文化- 北方民族的进入中原与五代十国的混乱局势- 蒙古帝国的崛起与统一中国5. 近代史知识点总结1. 明朝的兴衰- 明朝的建立和社会经济发展- 明朝的文化和科技成就- 明朝的衰亡和原因分析2. 清朝的兴衰- 清朝的建立和社会经济发展- 清朝的政治体制和统治手段- 清朝的衰亡和原因分析3. 中外关系的变化- 明朝的海外扩张与文化交流- 清朝的对外政策和西方列强的入侵- 中外经济关系的变化和中国的封闭主义4. 近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近代科学技术的兴起与对社会的影响- 近代思想文化的变革与对传统观念的冲击6. 现代史知识点总结1. 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 辛亥革命的背景和影响-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倡导内容-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2.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五四运动的起因和主要诉求-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早期发展-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的影响3. 土地革命与抗日战争- 土地革命的背景和农民起义的特点- 抗日战争的爆发和中共领导的抗日根据地- 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4. 新中国的成立与社会主义建设- 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选择和政策调整- 社会主义建设对中国社会的影响7. 当代史知识点总结1.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 改革开放的背景和目标- 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 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的影响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和发展-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世界的影响3. 当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中国的对外政策和国际地位的提升- 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的全球影响力- 当代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家形象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提出背景- 文化自信与中国梦的宣传与实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文化建设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二、近现代史知识点总结1. 近代史知识点总结1. 考古学与史前文化- 古代文化形态与演变- 考古学的方法与发展- 古代人类的生活与文化2. 古代文明的兴起与发展- 汉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希腊罗马文明与西方文化的传播- 印度文明与佛教的传入3.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与社会经济- 农业社会形态与国家政权- 封建制度与社会等级- 经济制度与社会流动4. 文化与科技的交流与融合- 丝绸之路与文化交流- 西方科技与思想的传入- 东方文化的发展与影响2. 现代史知识点总结1. 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与抗争- 鸦片战争与中国的危机- 资本主义的入侵与近代化的倾向- 中国人民的抗争与觉醒2. 论国家的崛起与文化的传承- 近代中国的国家复兴理念- 新文化运动与思想的解放- 文化传承与现代化建设3. 民族主义与共和主义的声音- 民族意识与民主觉醒- 共和主义思潮与政治的变革- 兴起的青年与新一代4. 社会改革与现代化的步伐- 地方政权与社会变革- 对外交往与文明的传播- 社会制度与现代化的道路以上是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的标准模板,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知识要点)
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知识要点)★魏晋南北朝的时代特征(220—589年)(1)政治上:国家分裂、南北对峙、政局动荡、战乱频繁,西晋时短暂的统一,门阀士族崛起且势力强大。
三省体制逐渐形成,选官制度采用九品中正制,朝廷高官、要职多由世家大族担任;十六国中前秦逐渐强大,统一了北方,但淝水之战后,前秦衰落,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北魏统一北方后,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
南方政局则相对安定。
(2)经济上:江南经济获得开发。
这一时期,南方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但北方战乱频繁,经济受到较大的冲击。
农业上精耕细作进一步发展。
北魏推行均田制。
士族庄园经济、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
(3)思想文化上:道教广为传播,佛教盛行,儒学正统地位受到道教、佛教的冲击。
三教并存并相互融合。
魏晋玄学的形成。
书法、绘画、文学等艺术,有了一定的发展。
绘画上出现了专业的绘画理论,如东晋的顾恺之的“以形写神”等。
(4)民族关系上:北方少数民族内迁,推动了民族交融。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政策,进一步推行了民族整合。
多民族交融、交往、交流成为魏晋时期的重要历史特征。
【知识点一】三国与西晋1、三国鼎立(1)220年,曹操之子曹丕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
(2)221年,刘备称帝,仍用汉的国号,定都成都,史称蜀汉。
(3)229年,孙权正式称帝,定都建业,国号吴,史称东吴。
(4)三国当中,魏国国力较强,在三国鼎立局面中略占上风。
蜀、吴两国则加强了对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
问题探究:东吴政权对江南地区的开发有哪些影响?三国时期东吴对江南的开发,是江南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东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江南建都且统一了整个江南地区的政权,孙吴政权重视农业,兴修水利,提高粮食产量,发展手工业,发展交通事业等,这些措施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问题探究:三国时期三次重要的战役分别是哪些战役?1、官渡之战(公元200年)交战双方为袁绍与曹操,最终曹操击败了袁绍,统一了北方。
高中历史:宋朝的思想、科技文化发展折射的时代特征
高中历史:宋朝的思想、科技文化发展折射的时代特征1.思想
理学出现,儒家思想逐渐成熟。
理学是适应封建中央集权强化的需要而出现的,实质上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后期强化君主专制,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
2.科技
宋朝时期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三大发明广泛使用的成熟阶段,更是外传西方的重要时期,反映了宋朝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和中外交流的空前繁荣,也反映了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
三大发明的成熟和外传,大大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
3.文学
宋词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
宋词一方面反映了宋代民族政权并立,国家分裂,文人用词抒发对国家分裂的悲愤,如辛弃疾;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扩大,词的文学形式和特色更加适应市民生活的需要,如柳永。
4.书画艺术
(1)宋代随着手工业、商业的不断发展,城市经济繁荣,出现了封建文化的高度繁荣,涌现出一大批书法家、画家,如北宋苏轼、黄庭坚等;同时风俗画盛行,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北宋都城东京繁华的景象。
(2)宋代强化中央集权,反映在绘画方面,如宫廷画盛行;强调以景写意,抒发作者个人内心情感的文人画进一步发展。
第1 页共1 页。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模板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模板一、时代背景及特点:1. 时代背景: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背景信息;2. 时代特点:包括时代主题、时代精神、时代特征等方面的内容;3. 影响及意义:包括时代背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二、政治方面的历史知识点:1. 政治制度:包括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管理机构等方面的内容;2. 政治思想:包括主要的政治思想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3. 统治者和领袖:包括重要的统治者和领袖人物及其对政治的影响;4. 政治事件和制度变革:包括重要的政治事件和制度变革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三、经济方面的历史知识点:1. 经济制度:包括社会经济组织形式、经济活动方式等方面的内容;2. 经济思想:包括主要的经济思想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3. 经济发展:包括重要的经济发展阶段、经济活动和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内容;4. 经济改革和政策:包括重要的经济改革和政策措施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四、社会方面的历史知识点:1. 社会制度:包括社会组织形式、社会阶层等方面的内容;2. 社会思想与文化:包括主要的社会思想和文化现象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3. 社会生活和风俗习惯:包括社会生活形态、人们的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内容;4. 社会变革和社会问题:包括重要的社会变革和社会问题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五、历史事件及其影响:1. 历史事件的起因和经过:包括事件发生的背景和过程;2. 历史事件的影响和意义:包括事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历史意义;3. 历史事件的评价和回顾:包括事件的评价和历史回顾。
六、历史人物及其贡献:1. 历史人物的背景和经历:包括人物的生平和主要经历;2. 历史人物的贡献和影响:包括人物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和影响;3. 历史人物的评价和影响力:包括人物的评价和影响力。
七、历史地理知识点:1. 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包括地理位置和区域的自然特点;2. 地理资源和经济发展:包括地理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影响;3. 地理条件和社会发展:包括地理条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4. 地理变迁和地理问题:包括地理变迁和地理问题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高一历史人家教版知识点
高一历史人家教版知识点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轨迹,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培养我们的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在高一历史学科中,人家教版提供了全面且系统的知识点,本文将为大家介绍高一历史人家教版的主要知识点。
一、古代史1. 旧石器时代:人类的起源和旧石器时代的文化特点。
2. 农业文明的兴起:农业的出现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稻作文明、黄河文明、长江文明等。
3. 奴隶制社会:古代社会阶级的产生与奴隶制度的特点,埃及、希腊、古罗马等奴隶制社会的兴起和衰亡。
4. 封建社会:封建社会的起源、演变,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和封建王朝的兴衰。
5. 东西方文明交流: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中东传教士的活动等。
二、近代史1. 文艺复兴: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和对欧洲社会的影响,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
2. 大航海时代:欧洲航海家的探险活动,新大陆的发现和殖民地的建立。
3. 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起因和影响,以英国为代表的工业化国家的兴起与扩张。
4. 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等历史事件。
5. 甲午战争与中国近代化:甲午战争的影响,戊戌变法后的改革措施。
三、现代史1.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战争过程,战争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2. 帝国主义与二战前的国际关系:帝国主义对亚非国家的压迫与剥削,二战前国际关系的紧张局势。
3.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的爆发与战争的过程,纳粹德国的侵略和战争罪行,盟军的胜利与战后秩序的建立。
4. 冷战与后冷战时代:冷战的起因和冷战格局,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的调整和全球化的影响。
5. 当代中国与世界:中国的改革开放与现代化进程,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角色与发展。
上述是高一历史人家教版的主要知识点概览。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将深入了解人类历史的演进过程,认识到历史对今天和未来的指导意义。
同时,我们也要结合实际情况,思考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提升我们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为成为有责任感和国际视野的现代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时代特征古代中国(从远古到鸦片战争前)一、先秦时期(从远古时期到公元前221年)重大史实人物:孔子。
时段特征1.夏商西周时期(1)政治上,处于奴隶社会,实行分封制(及其前身内外服制),中央集权尚未实现,地方势力较为强大。
(2)经济上,实行井田制(土地国有制),实行大规模的集体劳作,工商食官。
(3)文化上,学在官府,受教育是贵族的特权。
2.春秋战国时期(1)政治上,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中央集权开始出现。
(2)经济上,铁犁牛耕的推广,促进小农经济的产生,个体家庭经营取代集体劳作,私商、私营手工业出现。
(3)文化上,私人讲学开始出现,思想上出现百家争鸣,比较繁荣。
二、秦汉时期(从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重大史实选修秦始皇。
时段特征1.政治上,中央集权体制确立,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斗争开始。
2.经济上,小农经济繁荣,政府奉行重农抑商政策,一定程度上压制了商业的发展。
3.思想上,儒家开始取得独尊地位。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从公元220年至公元581年)重大史实选修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段特征1.政治上,国家分裂动荡,门阀政治盛行,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都相对削弱。
2.经济上,小农经济受到破坏,田庄经济和土地国有制(均田制)盛行。
3.思想文化上,儒家独尊地位受到冲击,士大夫流行清谈(以老庄之学为基础),佛教、道教盛行。
四、隋唐时期(从公元581年至公元907年)重大史实选修唐太宗时段特征1.政治上,国家统一,疆域辽阔,社会安定,政治清明,典章制度先进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进一步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2.经济上,隋和唐前期实行均田制,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曲辕犁出现,生产技术水平提高;手工业和商业繁荣。
3.文化上,隋唐文化在思想、科技、文学、艺术等领域全面繁荣,领先世界,兼收并蓄。
五、宋元时期(从公元907年至公元1368年)选修王安石变法时段特征1.宋代(1)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中央在与地方的分权矛盾中占据绝对上风,君主专制加强。
(2)经济上,农业、商业、手工业发展,出现了纸币(交子),城市布局出现重大变化——坊市界限和时空限制被打破。
(3)思想文化上,出现了儒学思辨化、理论化的产物——宋明理学。
2.元代(1)政治上,实行民族歧视政策,实行一省制,宰相权力有所加强,在地方推行行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2)经济上,商业发达,纸币流通。
(3)思想文化上,元代儒士社会地位相对较低,科举制也不常举行,世俗文化兴盛。
六、明清时期(从公元1368年至公元1840年)重大史实选修康熙帝时段特征1.政治上,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
2.经济上,传统小农经济继续发展,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商业繁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3.思想文化上,实行以程朱理学为标准的八股取士,禁锢人们的思想,但新思潮也已开始涌现。
隐性线索1.中枢机构的变动:三公九卿(秦)——中外朝(汉)——三省六部(隋唐)——二府三司(宋)——中书省(元)——废丞相、设内阁(明)——军机处(清)2.地方行政演变:分封制(西周始)——郡县制(秦始)——行省制(元始)3.选官制度变迁:世官制(先秦)——察举制(汉始)——科举制(隋唐始)——废八股取士(近代) 4.儒学发展:创立(春秋)——发展(战国)——厄运(秦)——独尊(西汉)——创新(南宋)——批判(明清)——冲击(近代前期)——摧毁(“文化大革命”)——新生(现代)古代世界(从爱琴文明到文艺复兴前)一、古代希腊重大史实选修梭伦改革、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时段特征1.古代希腊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小国寡民的城邦国家,形成了独特的民主政治。
2.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正式确立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时期民主政治达到顶峰。
3.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标志着人文精神的起源,苏格拉底进一步发展了人文精神。
二、古代罗马重大史实《十二铜表法》、公民法、万民法、《民法大全》、自然法时段特征1.罗马法经历了由习惯法到成文法,由公民法到万民法的发展历程。
2.《十二铜表法》是第一部成文法,此后公民法不断完善,专门适用于罗马共和国公民。
3.随着罗马的对外扩张,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阶段。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成熟和最终完成。
三、中世纪时期(公元5~16世纪)重大史实天主教神权统治、教权高于王权、蒙昧主义、禁欲主义、宗教裁判所。
中外联系1.国家政治:希腊城邦——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
2.经济联系:中国丝绸——丝绸之路——东罗马帝国。
3.科学技术:四大发明——西传欧洲——对西方近代社会来临有重大影响。
4.人文思想:中国先秦儒学(仁、仁政)——希腊人文思想(知识即美德)。
近代世界(从15、16世纪至20世纪初)一、工场手工业时期(15~18世纪)重大史实选修宗教改革、克伦威尔、华盛顿、拿破仑、牛顿时段特征1.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随着殖民扩张,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
2.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英、美等国确立,但手工工场时期的资本主义还不能战胜封建主义,世界各国整体仍是以封建制度为主。
3.近代科学技术产生并取得突破,为后来的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理性主义精神得到传播,封建主义(王权、教权)受到进一步冲击。
4.世界孤立封闭的状态被打破,各地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二、工业革命时期的世界(18世纪末~19世纪中期)选修马克思、恩格斯时段特征1.工业革命、工业化、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2.资产阶级代议制在世界建立,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兴起并走向联合。
3.进化论,科学理论重大突破;世界文学艺术空前繁荣。
三、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资本主义世界(19世纪六七十年代~1917年)选修第一次世界大战、列宁、爱因斯坦时段特征1.资产阶级代议制成熟和完善。
2.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垄断组织应运而生。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3.国际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英法经济发展缓慢,美德后来居上,俄日经济也得到充分发展。
4.在科技领域普朗克提出“量子论”,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5.文学艺术领域,现实主义文学发展。
6.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下,帝国主义列强围绕着争夺霸权和殖民地,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
隐性线索1.人文精神的发展:蒙昧中的觉醒(古希腊)——神权下的自我(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专制下的启蒙(启蒙运动)2.世界市场的发展:新航路开辟(雏形出现)——殖民扩张(市场开拓)——工业革命(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最终形成)3.近代英国线索:光荣革命——《权利法案》——内阁制——世界殖民霸权——工业革命——1832年议会改革——世界工厂(19世纪中期)——发展缓慢(19世纪末以后)4.科学发展: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牛顿经典力学体系——达尔文进化论——量子论——相对论5.殖民霸权转移:西、葡(15、16世纪)——荷兰(17世纪)——英国(18世纪)——法国拿破仑(19世纪初期)近代中国(从1840~1949年)一、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1840~1894年)重大史实文化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时段特征1.政治领域:西方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2.物质领域: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运动创办了大量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开始向近代化迈进。
3.思想文化领域:清朝统治者“天朝上国”的愚昧思想受到冲击,向西方学习的要求逐渐成为主流思想。
4.社会生活方面: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生活习俗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礼仪受到冲击。
二、从甲午战争到五四运动(1895~1919年)重大史实选修戊戌变法、孙中山时段特征1.政治领域:资产阶级先后提出了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等救国方案,开始探索在中国建立民主政治的道路。
2.经济领域:资产阶级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下,积极创办实业。
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一战期间形成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
3.思想领域:资产阶级的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与科学先后登场,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4.社会生活方面: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都推动了社会生活向文明化方向发展。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入绝境时段特征1.政治领域:中国共产党逐渐走向成熟,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2.经济领域:民族资本主义继续曲折发展,国民政府统治初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遭到摧残。
3.思想文化领域:孙中山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形成,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4.社会生活方面:在国民党统治初期,物质生活、交通通讯事业、影视事业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隐性线索1.外敌入侵: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1931~1945)2.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及其附件——《天津条约》——《瑷珲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中美友好通商航海章程》3.反侵略斗争:虎门销烟——三元里抗争——黄海之战——反割台斗争——义和团运动——抗日战争4.学习西方思潮:“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新变法(兴民权、倡西学)——民主共和(三民主义)——民主与科学——马克思主义传播5.近代化进程:洋务运动——民族工业兴起(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春天(民国初年)——民族工业黄金时期(1927~1936)——萎缩(抗日战争时期)——陷入绝境(解放战争时期)6.国共关系:第一次合作(1924~1927)——十年对抗(1927~1936)——第二次合作(1937~1945)——再次决裂对抗(1946~1949)现代世界(从第一次世界大战至今)一、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1917~1945年)时段特征1.十月革命打破了帝国主义链条,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深刻地震撼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2.一战后到30年代大危机前,资本主义世界的基本特点是暂时的调整和相对稳定的发展。
1929~1933年,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造成了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不平衡性发展,出现了大危机、大动荡、大调整。
二、战后的世界时段特征1.政治上:从两极格局建立到苏联解体,美苏为争夺世界霸权进行了近半个世纪的“冷战”,目前国际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