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起源知识要点1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共34页
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知识点总结

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知识点总结一、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1.形成时间:5000多年前2.早期城市逐步形成原因(1)我国原始社会的农业、畜牧业有了较大发展(2)人口显著增长并开始向区域中心集中3.早期国家形成的原因(1)社会成员之间的分化加剧,一部分人从生产劳动中脱离出来,专门从事管理,出现了掌握政治、经济、军事和祭祀权力的王(2)以王为首的统治阶级对内进行统治,对外发动战争4.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二、良渚古城与陶寺古城1.良渚古城(1)生活地点:浙江余杭(2)生活流域:长江下游地区(3)生活时间:距今约5300-4300年(4)阶级关系:当时不同身份和等级的群体埋葬在不同的区域,社会的阶级分化已经相当明显2.陶寺古城(1)生活地点:山西襄汾(2)生活流域:黄河中游地区(3)生活时间:距今约4300-4000年(4)阶级关系:当时不同群体之间的社会地位差异显著,阶级分化严重3.意义:良渚古城、陶寺古城等考古发现,表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初步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三、远古的传说1.背景:五六千年前,我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2.部落代表:黄河流域活动着炎帝、黄帝、蚩尤等几个较大的部落3.著名战役(1)阪泉之战:黄帝打败炎帝,炎黄部落形成(2)涿鹿之战: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4.影响:炎黄部落联盟逐渐演化为后来的华夏族,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近代以来,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5.尧舜禹的禅让(1)概况:相传在黄帝之后,尧、舜、禹依次成为联盟的首领(2)制度:禅让制①含义:首领传位给贤德之人(3)贡献①尧:鼓励人们发展生产②舜: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稳定局势,又派禹治水,解除水患③禹:治水有功,得到民众爱戴,被尊称为“大禹”。
《文明的起源》知识要点梳理

《文明的起源》知识要点梳理知识点: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国家和文字的出现。
文明产生于大河的原因:大河的水资源比较丰富,气候比较湿润温和,有利于农业的产生与发展,有利于人类在大河流域定居、生活,从而产生了文明。
知识点:1.国家形成的原因: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社会分工的发展和阶级的分化,导致了国家的形成。
2.国家出现的标志:国家的统治者建立了统治人民的机构和军队,制定了法律。
城市出现王权神圣社会分化知识点:1.四大文明古国的成果对今天直接影响的有:建筑、天文历法、医学以及文字和宗教。
2文字的演变:刻画符号→图画文字→象形文字→拼音文字。
3.甲骨文记录了商朝政治和经济情况,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
4.历法和星期历的演变:埃及的尼罗河农业历法(划分依据)→罗马历法和现在的公历。
两河太阴历→现在通用的星期历和计时法。
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四大文明古国 →最早进入奴隶社会) 大河文明的表现古代埃及:基本地理气候,尼罗河,农业概况,统一时间。
古代印度:印度河、恒河流域以及最早建立一些小国家,最 早种植棉花,印度半岛统一,佛教。
古代巴比伦:两河流域及其农业状况,公元前3500年出现了城镇、神庙、宫殿和文字,统一的时间、统一者、都城。
古代中国:黄河和长江流域及其农业,最早种植水稻,黄河 的古城遗址,长江的玉器,辽河的祭坛,“四千年前地球文 明最精致之作”,进入犁耕时代,夏朝建立时间,建立者,商的建立。
早期国家的形成古代中国:河南二里头古代印度:摩亨佐·达罗城及其布局古代巴比伦:乌尔城及其布局古代中国:②诛杀防风氏。
③划定九州。
④制造九鼎。
启:建立军队,制定刑法,加强国家权利。
改禅让为世袭。
古代埃及:法老,军事兼宗教领袖, 古代巴比伦:古代埃及:王室、僧侣和贵族是统治阶层。
工匠和农民是自由民,底层是奴隶,都是被统治阶层。
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古代中国:商时期的贵族、平民、奴隶以及殉葬。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知识点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壹我国境内的古人类1. 我国人类遗址的发现: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化石和旧石器时代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这些古人类遗址遍布全国各地。
2. 具有代表性的早期人类(1)元谋人: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一,距今约170万年。
考古学家在云南元谋发掘出远古人类的两颗门齿化石,以及一些粗糙的石器。
(2)蓝田人:发现于陕西蓝田,一个完整的头骨化石,距今约160万年。
(3)郧县人:发现于湖北郧阳,目前发掘出3个头骨化石,距今约100万年。
3. 发现意义:能够制作和使用工具。
贰北京人1. 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2. 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3. 体貌特征: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4. 生产状况①采集狩猎②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学会用火是人类演化史上的里程碑。
)③使用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5. 地位①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②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叁山顶洞人1. 发现地点: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3万年;2. 体貌特征: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3. 生产工具:①掌握钻孔技术和磨光技术;②人工取火。
第2课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壹农业起源:我国是世界上农业起源地之一1. 发展过程(1)距今约2万年,对野生植物进行管理(2)距今约1万年,南北方同时出现人工栽培农作物2. 贡献(1)世界上最早的栽培水稻、粟和黍均发现于我国(2)水稻、粟和黍的人工栽培,是我们的祖先为人类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贰定居生活1. 背景:农业的起源和初步发展,人类开始定居生活。
2. 生活状况:磨制石器、制作陶器、饲养家畜3. 影响: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4. 意义: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叁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1. 时间地点:距今约7000年,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2. 房屋样式:干栏式建筑3. 木结构水井: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水井之一。
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知识点

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考点一:早期国家与文明起源一、早期城市初步形成(1)时间:大约在5000多年前(2)背景:原始社会的农业、畜牧业有了较大发展,人口增长并开始向区域中心集中。
(3)设施:城墙、城壕、大型水利设施。
(4)影响:部分人从生产劳动脱离,专门从事管理,出现掌握政治、经济、军事和祭祀权力的王。
二、早期国家的形成:以王为首的统治阶级依靠社会规范和暴力对内进行管理和统治,对外发动战争,从而形成了早期国家。
三、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考点二、良渚古城与陶寺都城一、良渚古城1.时间地点:位于浙江余杭,距今约5300-4300年。
2.组成:宫殿区、内城和外城。
3.地位:规模在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
4.水利系统:是同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
5.考古发现(1)大型广场和多组高等级建筑,出土约20万千克的炭化稻谷。
——价值:这些发现反映了良渚社会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统治者较强的调动、组织能力。
(2)墓葬特点:陪葬品包括祭祀用的玉琮、玉璧和象征着军事指挥权的玉钺。
——价值:和随葬品稀少的普通墓葬对比鲜明,说明当时的社会阶级分化已经相当明显。
6.意义: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证实距今约5000年,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
二、陶寺都城1.时间地点:位于山西襄汾,距今约4300-4000年。
2.都城建筑:面积达280万平方米,城内有宫城,多处高等级建筑基址,以及陶制的建筑材料。
3.墓葬特点(1)阶级分化严重:大型墓葬集中分布,随葬品表明墓主人的高贵身份。
小型墓葬没有任何随葬品说明当时阶级分化严重。
(2)文化交流:大型墓葬的随葬品来源十分广泛,反映出各地文化因素汇聚中原。
4.其余考古发现:小件青铜器、带有书写符号的陶壶,发现了可能是观测天象、确定节气的观象台。
5.意义:陶寺都城遗址的发现,表明当时黄河中游地区已经出现了早期国家。
三、意义:早期中华文明的形成良渚古城、陶寺都城等考古发现,表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文明的起源知识要点1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查看 查看 查看 查看
前3500年左右 前3500年左右 前2500年左右 约前2070年
1.自然条件可从气候、河流、土地三方面分析。 2.文明的孕育应以文字和国家的出现为标志。 3.文明成果(写成果名称)可从政治、生产生
活、科学文化艺术等方面列举。
计时器
文明成果 猜想 猜想 猜想 猜想
竞赛规则
3、四大文明古国的概况: ●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气候干旱, 境内有世界上第一长河-----尼罗河。 (“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形成初步统一的 国家。曾经是地跨亚、非的军事帝国。 公元前6世纪,埃及被波斯所灭。 ●古巴比伦:位于亚洲西部,被称为“新 月沃地”。境内主要河流是底格里斯河和 幼发拉底河。流经的地区被称为两河流域 (人类文明最早的发源地)
(1)大江大河灌溉水源充足,水利资源 丰富; (2)地势平坦,土地相对肥沃; (3)气候温和,适宜人类生存,利于农作 物生长。 由此可见早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 较强。
课堂作业
1、埃及大部分领土位于…………( ) A、非洲西南部 B、非洲东北部 C、非洲西北部 D、非洲东南部 2、下列哪条河流定期泛滥,滋养着埃及人民( ) A、尼罗河 B、恒河 C、密西西比河 D、亚马逊河 3、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的时间大约是( ) A、公元前3500年左右 B、公元前3000年左右 C、公元前1800年左右 D、公元前300年左右 4、古代埃及帝国灭亡的时间大约是………( ) A、公元前3世纪 B、公元3世纪 C、公元前6世纪 D、公元6世纪 5、最先在两河流域下游定居下来,并建立了很多小国的是 A、希伯来人 B、波斯人 C、日尔曼人 D、苏美尔人 6、希伯来人曾在下列哪个流域建立国家( ) A、印度河流域 B、尼罗河流域 C、两河流域 D、恒河流域
初三历史上册人类文明的开端知识点

初三历史上册人类文明的开端知识点初三历史上册人类文明的开端知识点第1课人类的形成南方古猿现代人类从非洲的南方古猿中的一支发展而来,南方古猿属于“正在形成中的人”。
“完全形成的人”分为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
三大主要人种三大人种:黄色人、白色人、黑色人。
形成原因: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
人们先后经历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古代埃及四大上古文明是:古埃及、两河流域、古印度、古中国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中国、古印度国王的陵墓是金字塔。
尼罗河流域古巴比伦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目的: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古代印度中亚的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后建立了种姓制度,目的: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等级名称社会阶层职责和义务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政大权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和奴役,干最低贱的职业印度河、恒河流域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希腊文明古代希腊(以海洋为中心)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
雅典城邦:民主政治;斯巴达城邦:崇尚武力。
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伯利克里当政时期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它是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
罗马共和国(公元前509年-公元前27年)国王:凯撒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公元476年)皇帝:屋大维395年,罗马帝国分为东罗马帝国(以君士坦丁堡为都城)和西罗马帝国(以罗马为中心)布匿战争:罗马与迦太基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西欧奴隶社会的结束。
文明的起源知识要点1、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城市

●三种文字的共同点: 第一、都是从图画文字发展而 来的。 第二、都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 时代的重要标志。 ●关于汉字起源的传说: 仓颉造字
3、建筑工艺的主要成就: 埃及:金字塔(国王胡夫的陵墓是最大的 金字塔)狮身人面像;
在法国的埃菲尔铁塔建起之前,金字塔一 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 巴比伦:“空中花园”。
印度河、 恒河
黄河、 长江
查看 查看 查看
前3500年左右 前2500年左右 约前2070年
1.自然条件可从气候、河流、土地三方面分析。
2.文明的孕育应以文字和国家的出现为标志。
3.文明成果(写成果名称)可从政治、生产生 活、科学文化艺术等方面列举。
计时器
文明成果 猜想 猜想 猜想 猜想
竞赛规则
3、四大文明古国的概况: ●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气候干旱, 境内有世界上第一长河-----尼罗河。 (“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形成初步统一的 国家。曾经是地跨亚、非的军事帝国。 公元前6世纪,埃及被波斯所灭。 ●古巴比伦:位于亚洲西部,被称为“新 月沃地”。境内主要河流是底格里斯河和 幼发拉底河。流经的地区被称为两河流域 (人类文明最早的发源地)
古代 中国
所在 地域 尼罗河流域
幼发拉底河 底格里斯河 印度河与恒
河 黄河、长江
流域
年 代 共同点
约公元前 都产生
3000年 于大河
约公元前 流域,
18世纪 受惠于
公元前6 世纪
大河母 亲的哺 育
约公元前
2070年
原因
探究
自然环 境对人 类活动 的影响
早期人类文明大都发源于大河流域的原 因有哪些?
第二单元 文明的起源
(完整版)中学历史古代文明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中学历史古代文明知识点总结
中学历史古代文明知识点总结
1. 文明的起源
- 人类文明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最早的文明在亚洲和非洲诞生。
- 早期文明的典型代表有古埃及、古印度河流域、古中国黄河
流域等。
2. 古埃及文明
- 古埃及位于尼罗河流域,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强大国家之一。
- 古埃及的文化和宗教体系极其独特,封建的法老制度为古埃
及的统治体系。
3. 古印度河流域文明
- 古印度河流域文明兴盛于公元前2500年左右,是印度历史上
的黄金时期。
- 印度的宗教体系和哲学思想在古印度河流域文明中得到发展
和演变。
4. 古中国黄河流域文明
- 古中国黄河流域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源远流长。
- 古中国的政治制度以封建制度为主,礼乐制度和商业经济的
兴盛也是古中国文明的特点。
5. 文明的传播和交流
- 文明的传播和交流主要通过贸易、移民、战争和外交等方式
实现。
- 古代文明之间的交流促进了文化的交融和社会的发展。
6. 古代文明的影响
- 古代文明的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
- 古代文明的遗产在现代社会仍然被保留和继承。
八上社会-知识归纳提纲(全)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复习资料“文明的起源”主要知识点1、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国家的产生和文字的发明。
3、四大文明古国的共同点及原因探究四大文明古国的共同点:文明都产生于大河流域,受惠于大河母亲的哺育。
原因:(1)大河流域水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农作物培植、生长,有利于人类的生存与生活。
(2)说明早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比较强。
5、制定汉穆拉比法典的目的、地位、实质和与现代法律精神的区别。
目的:为了巩固统治,维护社会秩序地位: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保存完整的成文法典实质:是一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律。
与现代法律精神的区别:汉穆拉比法典比较残酷、不公平,只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而现代法律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人道主义,比较人性化。
原因:为了记忆和交流的需要。
过程:刻画的符号或标记(文字的雏形)——图画文字——象形文字。
真正的文字就是从象形文字发展起来的。
意义:标志着人类告别了野蛮,进入了文明时代。
思考:世界上真正的文字都是从象形文字发展而来的,最早的文字是非洲的埃及人发明的象形文字;西亚的巴比伦人发明的象形文字被称为楔形文字;我国商朝的象形文字被称为甲骨文;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商超从开始。
8、四大文明古国的主要文化成就。
思考:司母戊大方鼎:时代:商朝;历史地位: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用途:祭祀;鼎在我国古代的象征意义:象征着权力和地位;与鼎有关的成语: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问鼎中原、三足鼎立、鼎力相助10、蓝田人的今昔变化及变化原因、启示?蓝田人的今昔主要变化:破坏了生态平衡。
蓝田人的今昔变化的启示:(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实现可持续发展;(2)依法制裁破坏环境的行为;(3)植树造林,保护水土,保护环境。
第三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上)第一课希腊、罗马与欧洲古典文明1、欧洲文明、希腊文明与爱琴文明的关系。
统编人教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知识点总结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知识点总结第1课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国家◎一.文明和文明的起源1.文明(1)文明是人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新阶段。
(2)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
(3)进入文明社会的最根本标志是国家的出现。
2.文明的起源(1)文明起源最根本的标志是社会开始出现贵贱、贫富的分化和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 出现了脱离劳动、专门从事管理职能的阶层。
(2)剩余产品的积累是文明起源的物质基础,工具的使用是人类和其他动物最大的不同点,也是文明起源的历史前提。
◎二.追溯文明起源的方法1.信史时代:以传世文献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考古研究。
2.传说时代:以考古研究为主,辅之以必要的历史传说。
◎三.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发展1.中华先民的出现——旧石器时代的到来(1)工具的使用是人类和其他动物最大的不同点。
(2)人类最早使用的工具是石器,一般分为旧石器和新石器两个时代。
(3)我国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有数百处①典型文化遗址: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距今70-20万年的北京人②物质生产水平:使用打制石器;从事渔猎采集;已经学会用火。
③社会发展程度:过着群居生活;晚期发展到母系氏族社会。
2.中华文明的奠基——新石器前期的发展(1)新石器时代是指以打磨结合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从公元前1万年开始。
(2)所谓新石器革命,就是农业革命。
(3)新石器早期(距今1万年-7000年前)——我国原始农业出现,早期先民走向定居。
①全国文化遗存:1万多处,分布广泛②物质生产水平:石器打磨结合;大量使用陶器;原始农业出现,开始饲养家畜。
③社会发展程度:渔猎走向定居;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发展。
(4)新石器中期(距今7000-5000年)——六大文明区系出现,南北两大农业体系形成。
①六大文明区系出现:以燕山南北长城地带为重心的北方以山东为中心的东方以关中、晋南、豫西为中心的中原以环太湖为中心的东南部以环洞庭湖与四川盆地为中心的西南部以鄱阳湖至珠江三角洲一线为中轴的南方(六大区各有自己的文化渊源、特征和发展道路)②南北两大农业体系形成:如,黄河中上游的仰韶文化时期,粟是主要栽培作物;长江下游有河姆渡文化,居民种植水稻、养蚕缫丝。
第二单元:文明的起源2

第二单元:文明的起源第一课: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1、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世界第一长河: ;全长: ;它孕育了 文明;4、新月形沃土是指 流域;早期的居民有: 、 …;大致相当于今天哪一个国家? ;爱因斯坦是一名犹太人,他的祖先可能是 人; 5、古印度位于 次大陆上的 河与 河;基本统一印度半岛的国王: ; 6、写出先民: 最早种植水稻: ;最早种植粟: ; 最早种植棉花: ;7、佛教的诞生地: ;8、*为什么说黄河与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9、被考古界誉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的文物: ,出土国家及地区: 、 ;精致在何处?10、列举两件大约发生在公元前6世纪的大事有:A ;B ; 11、距今五千年的人们在种植水稻,,有男女分工……该地区是: ;它们穿的衣料主要是 品和 品; 12、 在遗址中发现了铜器,表明当时已开始向 时代过渡; 从出土的石犁、耕田器具来看,当地农业已率先进入 时代; 13、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建朝时间?开国国君与末代国君?后何时被谁所灭?第二课早期国家的形成2、*早期城市有哪些共同的景观?特点?早期城市与现代城市相比较,它们有何异同点?3、禹与启为巩固统治分别的措施有哪些?从禹开始, 制代替了 制;5、 商朝的最高统治者: ;商朝的主体是 ; 在商朝 葬见证了奴隶的悲惨命运。
6、*《汉谟拉比法典》的地位?性质及理由?制定目的?它与现代的法律有何不同?第三课:告别野蛮1、填表:2、真正的文字从 发展起来的;传说中我国汉字由创造的。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 朝开始。
4、 最大的金字塔: 金字塔;狮身人面像是他儿子: 的头像; 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我国的: ;’“三星堆”发现的青铜器:5、佛教的创立时间?地点?创始人?被称为?教义?何时由何处传入中国?综合探究二:1、 蓝田人生活的年代?地点?河流?列举几个古朝定都的城市?2、 蓝田人今昔变化的原因?你的感悟?对后人的启示?青少年的行动?选择题:1、世界第一长河孕育的文明是:(D)A、古巴比伦B、古代中国C、古代印度D、古代埃及2、下列出土文物,标志着我国开始迈进文明时代门槛的是:(A)①在黄河下游地区发现的距今五千年的古城遗址②在长江下游地区一处遗址中出土的象征权力的玉器③在东北辽河流域一处遗址中出土的规模宏大的祭坛④在北京人生活过的洞穴里发现的厚厚的灰烬堆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距今五千年前,长江中下游地区居民的衣料主要是:(C)①丝织品②毛织品③麻织品④棉强品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下面历史事件中,大约发生在公元前6世纪的有:(D)①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②埃及被西亚的波斯所灭③印度半岛逐渐统一④中国开始出现早期农业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练习:选择题:1、世界第一长河孕育的文明是:(D)A、古巴比伦B、古代中国C、古代印度D、古代埃及2、下列出土文物,标志着我国开始迈进文明时代门槛的是:(A)①在黄河下游地区发现的距今五千年的古城遗址②在长江下游地区一处遗址中出土的象征权力的玉器③在东北辽河流域一处遗址中出土的规模宏大的祭坛④在北京人生活过的洞穴里发现的厚厚的灰烬堆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距今五千年前,长江中下游地区居民的衣料主要是:(C)①丝织品②毛织品③麻织品④棉强品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下面历史事件中,大约发生在公元前6世纪的有:(D)①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②埃及被西亚的波斯所灭③印度半岛逐渐统一④中国开始出现早期农业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①②③④①②③④。
人类早期文明

二、文明与地理环境
1、大河文明 、
物质文明: 物质文明: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 政治文明: 政治文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精神文明:相对封闭、稳定, 精神文明:相对封闭、稳定,缺少冒险精神
2、海洋文明 、
物质文明:航海、商业贸易、 物质文明:航海、商业贸易、殖民 制度文明: 制度文明:城邦民主政治 精神文明:开放、交流、 精神文明:开放、交流、文化具多元性
3、中产阶级 、 11世纪以后在城市中兴起,主体是商人、作坊主、 世纪以后在城市中兴起, 世纪以后在城市中兴起 主体是商人、作坊主、 店主、银行家、教师、律师、医生、 店主、银行家、教师、律师、医生、建筑师 资本主义时代: 资本主义时代:主体是握有生产资料的资本家 20世纪 年代后:主体是依靠知识和科学技术 世纪70年代后 世纪 年代后: 发明的知识型人才。如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人才、 发明的知识型人才。如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人才、 适应现代国际市场环境的经营管理人才、 适应现代国际市场环境的经营管理人才、其他社 会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
人类早期文明
一、文明社会的标志
1、金属工具—人类跨入文明时代标志之一 、金属工具 人类跨入文明时代标志之一 (1)青铜时代:两河流域约公元前 )青铜时代:两河流域约公元前4000年代初期最先 年代初期最先 使用青铜器 中国约公元前2000年进入青铜时代 夏朝 年进入青铜时代—夏朝 中国约公元前 年进入青铜时代 长江流域有四川三星堆遗址, 长江流域有四川三星堆遗址,商周时蜀文化 (2)铁器时代:小亚细亚中部的赫梯是世界上最早发 )铁器时代: 明和使用冶铁术的国家,约于公元前1300年进入铁器 明和使用冶铁术的国家,约于公元前 年进入铁器 时代
பைடு நூலகம்
6、居住 、 天然居所:南构木为巢, 天然居所:南构木为巢,北凿穴而居 人工居所:南干栏型,北洞穴型; 人工居所:南干栏型,北洞穴型;游牧民族帐篷 农业民族上栋下宇型;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型,农业民族上栋下宇型;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19世纪 年代美国芝加哥第一幢钢铁承重的摩 世纪80年代美国芝加哥第一幢钢铁承重的摩 世纪 天大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