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与“许多次”是否重复
反复
反复反复fǎnfù[reversal]∶1、颠过来倒过去;翻悔;变化无常反复无常[over and over again;repeatedly;again and again]∶2、一遍又一遍;多次重复反复解释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聊斋志异·促织》[come and go]∶来往,往还。
特指书信往反重念蒙君实(司马光)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reverse;take back]∶扭转,挽救过来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3、重复的情况:斗争往往会有反复。
4、[relapse] 复发,尤指疾病的症状在持续地减轻以后复发伤寒时有反复反复是有意重复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以达到突出某种感情、强调某个意思、如加深读者印象的目的。
可分为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
1、连续反复连续出现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中间没有间隔叫连续反复。
【例】沉默呵,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鲁迅《纪念刘合珍君》)2、间隔反复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不连续出现,有其他词语或句子间隔在中间叫间隔反复。
【例】我们还在这样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必要了。
离三月十八日也有两个星期,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纪念刘和珍君》)反复【Repetition】fǎnfù英语里的一种重要修辞手法!1、连续反复There are three things which the public will always clamor for sooner or later, namely, novelty, novelty, novelty. 【Thomas Hood】Scrooge went to bed again, and thought, and thought, and thought it over and over again.*Arise, arise, arise! 起来,起来啊!起来!There is blood on the earth that denies ye bread; 不为你们生产粮食的土地出现了鲜血;Be ye wounds like eyes, 让你们的伤口都化为眼睛,To weep for the dead, the dead, the dead. 哭泣那些死去的,死去的,死去的。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优秀7篇)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优秀7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教学设计篇一1、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2、学会课文生字新词,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1、理解课文第三段内容。
2、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多媒体、两只铁球(一大、一小)。
1、设境导入、说学拟标。
2、据标自学、合作交流。
3、自由议标、点拔导学。
4、拓展延伸、自主评价。
5、测标总结、引导预习。
两课时。
第一课时〖课前预习〗1、努力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结合课文并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伽利略、亚里士多德两人。
3、尝试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一、设境导入,说学拟标1、设境导入:同学们你长大后准备做什么?(学生自由说理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科学家的故事,通过学习,老师想你一定会受到启发。
这位科学家的名字叫“伽利略”故事的题目是《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2、说学:⑴看了这篇课文的题目,你想说些什么?⑵对于一篇新的课文,我们第一课时学习的一般步骤是什么?3、拟标:(根据师生的交流,共同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根据自学,合作交流1、初步自学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合作交流。
3、自学生字词。
三、自由议标,点拨导学再读课文:1、独立划分段落,归的段意。
2、小组交流,互说划分段落的依据。
3、师生交流,教师有机点拨。
导学课文一、二两段:1、齐读第一段:⑴用笔画出自己读懂和有题问的地方。
⑵小组合作。
⑶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2、自学课文第二段:⑴同法自学。
⑵小组合作。
⑶汇报交流,合作补充。
四、拓展延伸,自主评价1、拓展延伸:⑴说了自己课前所查阅了解到的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两个的情况。
⑵从两人的情况你想到了些什么?2、自主评价、释疑问难。
五、测标总结,引导预习1、测标总结:2、引导预习:⑴课文为什么把伽和略和亚里士多德两个不同时代的人写到一块儿?在文中找出有关句子。
⑵尝试借助一种方法来理解第三段的内容。
⑶通过读课文理解“胆大妄为、固执”两词意思。
病句修改正式课件
如:工商管理部门立即查清了这家商场擅自提价。 (缺少宾语,在句末加上“的问题”)
2、搭配不当,包括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 修饰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复句中关联词搭配不当。
如:他那锐利的眼睛投向了人群。 (主谓搭配不当,把“眼睛”改为“目光”) 如:这篇小说通过平凡而又充满生活气息的细节描写,充分 揭露了主人公的心灵美。 (动宾搭配不当,把“揭露”改为“表现”) 如:只要稍微深思熟虑一下,这个道理是不难领会的。 (“深思熟虑”是需要时间的,是反复思考的过程,“稍微”是不 可能做到深思熟虑的,所以用在这里修饰不当,应该删去。) 如:对他的错误,不但不应该袒护,而应该提出批评。 (这句关联词搭配不当,应改成“……不但不应该袒护, 而且还应该……”)
糊涂县官断案——主语残缺
从前有个县官,斗大的字认不得一筐,官是花钱买的,在 断案时,经常读错字闹笑话。 这天,他手里又有一个案子,原告叫郁工来,被告叫 齐卞丢。县官开始审案。他先把原告的名字喊成“都上来 ”,结果原告、被告、证人等一干人一起走上堂来。县官 气冲冲地说:“本官只叫原告一人上堂,你们为何都跟着 上来?”旁边的师爷悄悄地说:“禀告老爷,原告的名字 另有一种念法,叫郁工来。”县官接着又喊:“齐下去。 ”结果原告、被告、证人又一起下堂。 这个糊涂县官真是荒唐可笑。我们撇开县官读错字不 谈,就他两句话的语法结构来看,假设其内容不错的话, 也存在缺主语的毛病:你是要谁上来?又是要谁下去?表 意不清,捉摸不透,有关的人当然无法执行了。司法领域 使用的句子应该完整无误,比平常的用语在句子结构上有 更严的要求。
5、前后矛盾。
如:这场篮球赛的胜败关键是队员们的齐 心协力。
(前半句讲“胜败”,后半句只讲“胜”,两面对 一面, 不一致,应改为“是队员们能否齐心协力”) 如:王芳同学到现在还没有来,大家断定她大概是 生病了。
小学语文疑难问题解答
莫把测度疑问句当成反问句
• 1、难道胶卷忘在家里了?《小摄影师》 • 2、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
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蝙蝠和雷达》 • 3、难道这些尘土有杀菌的本领?《月球之
谜》 • 4、难道月球比地球的年龄还大?或者是月
球的火山活动比地球还早?(同上)
• 反问句有一个规律为语言学界所公 认,这就是反问句“字面上是肯定 的,意思是否定的;字面上是否定 的,意思是肯定的”。如果表达的 意思不是与字面相反,而是与字面 意思一致,那么这个“难道”句就 不是反问句,而是测度疑问句。
“大(dà)王”“大(dài)王”如何 区分
•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10课《惊弓之鸟》中 有这样一句:“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 一下弓,的“大”,究竟读“(dà)”还 是读“dài”?
• “大(dà)王”常见于除戏剧和古典小说 以外的各种文体,含敬意;“大(dài)王” 只见于戏剧和古典小说,不含敬意。
• 用于口语的复音词中,读lòu(白),专用于下列 各词:露白、露脸、露马脚等。
• “露”读lù的占极大多数,读lòu的占少数; 记住了少数专用的口语词,其余的可以放 心地读成lù。比如“露面”和“抛头露面” 中的“露”读法就不一样:前者读lòu (白),因为是口头语;后者读lù(文), 因为是成语(属书面语言)。
• “小荷才露尖尖角”中的“露”是书面语 单音词,即单独作动词用,故应读lù。 《翠鸟》中的“露出水面”的“露”也单 独作动词用,同样也读为lù。
词 ·词语 · 短语·成语
• “词”是语言里最小的、可以自由运用的单位;
• “词语”是指词和短语,也指字眼(用在句子中 的字和词)。有些人由于没有弄清楚“词”与 “词语”在概念上的区别,因而在行文和出题时 往往把“词语”写成“词”,或者把“词”写成 “词语”。如:
病句的种类
1.成分残缺,主要是缺少主语、宾语:如:当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使我想起许多往事。
(没有主语,去掉“使”。
)如:工商管理部门立即查清了这家商场擅自提价。
(缺少宾语,在句末加上“的问题”。
)2.搭配不当,包括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修饰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复句中关联词搭配不当:如:他那锐利的眼睛投向了人群。
(主谓搭配不当,把“眼睛”改为“目光”。
)如:这篇小说通过平凡而又出充满生活气息的细节描写,充分揭露了主人公的心灵美。
(把“揭露”改为“表现。
”)如:只要稍微深思熟虑一下,这个道理是不难领会的。
(“深思熟虑”是需要时间的,是反复思考的过程,“稍微”是不可能做到深思熟虑的,所以用在这里修饰不当,应该删去。
)如:对他的错误,不但不应该袒护,而应该提出批评。
(这句关联词搭配不当,应改成“……不但不应该袒护,而且还应该……。
”)3.词序颠倒:如:我们不能忘记英法联军烧毁并洗劫圆明园的历史。
(“烧毁并洗劫”这样表达不合事理,应对调。
)如:我们看见火车、轮船在水上、陆地上行驶着。
(语序的排列不仅要符合事理,而且还要在行文上前后照应,连贯一致。
这句话应把“水上”和“陆地上”对调一下。
)4.重复啰嗦:如:李大爷老了,头上的头发全白了。
(头发不在头上在哪里呢?可见“头上的”三个字是不必要的,否则啰嗦。
)如:老马和老李一起多次反复地进行水稻高产试验。
(“多次”和“反复”是一个意思,不必要重复使用,应删去其中一个。
)5.前后表达不一致或矛盾:如:这场篮球赛的胜败关键是队员们的齐心协力。
(前半句讲“胜败”,后半句只讲“胜”,两面对一面,不一致,应改为“取胜的关键”,或改为“是队员们能否齐心协力”。
)如:王芳同学到现在还没有来,大家断定她大概是生病了。
(“断定”和“大概”矛盾,去掉“大概”或去掉“大家断定”。
)6.概念含混:如:张敏同学的书柜里整齐地摆放着《西游记》、《水浒》、《新华字典》等几十本文学书。
(《新华字典》不属于文学书,应去掉。
三年级语文下册复习试题(七)
三年级语文复习试题(七)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总分_______________一、看拼音,写词语。
(12分)zhěng fèi jīn yàn bài fǎng pàn duàn( ) ( ) ( ) ( )zhí yèquē diǎn dòng jiāng jī xiè( ) ( ) ( ) ( )qíng kuàng huān téng lā jīyí nán bìng zhèng ( ) ( ) ( ) ( )二、比一比,再组词。
(10分)约()仿()桨()效()诊()药()访()奖()郊()珍()融()旅()延()砖()缺()隔()旋()廷()传()缸()三、多音字组词。
(4分)重chónɡ( )难nán ( ) zhònɡ( ) nàn ( )降jiànɡ( )载zǎi ( ) xiánɡ( ) zài ( )四、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4分)积累——()节省——()严重——()遵照——()完善——()顽强——()鼓励——()叮嘱——()五、按要求填空。
(9分)()吃()用()寒()暑山()路()()死()伤本草()()研究()()疑难()()热爱()()()()起舞六、划去括号中不合适的词语。
(3分)(刻苦顽皮顽固)学习(解决解救解除)疑难会议(记载记录记忆)积累(经验实验试验)(节约节俭珍惜)时间(识别分别判断)药性七、选词填空。
(7分)珍贵宝贵1.时间是非常()的,我们应该珍惜它。
2.博物馆里陈列着许多()的历史文物。
3.你们这些()的经验,很值得我们学习。
4.云南白药是我国特有的()药品。
坚固牢固1.我们学校新建的教学楼既()又美观。
中考复习修改病句的方法与技巧
(“将”和“了”时态不同,去掉副词“将”。)
教学ppt
6
再如:睡眠不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 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忌”就是“不能”,后三句中的“不”应该去掉, 否则意思完全相反。) 又如:为了避免今后不发生类似的事故,我们应尽快 健全安全制度。 (这句话中的“避免”“不发生”就是“发生”,意 思完全相反,应去掉副词“不”。)
辑 分 析
有 乎 用 背 病运 将 状 主 病 修 饰句的情 , 逻审 毛 觉 语 的 辨句语 饰用 干 , 语,理 判 辑病地读 病 出 序 析子语 , 再 内、 语语的重会如取键都, 断 。句病 , 别 不 、方。病一定出:得的法 检 检 部补 与可逻 、 语没句 按 扭 当 修,”往些语现“良附分 查 查 是语 中“往特、语是好以辑 推 义有, 习 。 就 改都加析 主 附 否) 心在会定多序否成用分 理 重语可 惯 搭 、 。可老出部重不刻绩成的 干 加 有去 词此析方复法以 的 配 语以师现 位 状 当 苦 的分方 是 成 毛掉 之的在,语的学关法法面,毛从说不意用(法否分病,间帮句如,问习辨是考不病感法当重此助子:可题,定,有,。提,析从虑合,觉会,复法下中多能,是语光毛看搭取修,、概是情但、改念否理不正使违的合。 配不当使他,提成高分了学残习缺成的绩。病”句, 都可以用此法辨析、修改。
B.他那崇高的品德,经常浮现在我的脑 海中。
C.祖国的安定团结更加激发了海外侨胞 的爱国主义热情。
D.通过学习,我们更加对社会主义的爱。
教学ppt
5
又如:王芳同学到现在还没有来,大家断定她大概是 生病了。 (“断定”和“大概”矛盾,去掉“大概”或去掉 “断定”。) 6、概念混淆。 如:张敏同学的书柜里整齐地摆放着《西游记》、 《水浒》、《新华字典》等几十本文学书。 (《新华字典》不属于文学书,应去掉。)
反复fǎnfù
反复fǎnfù[reversal]∶1、颠过来倒过去;翻悔;变化无常反复无常[overandoveragain;repeatedly;againandagain]∶2、一遍又一遍;多次重复反复解释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聊斋志异·促织》[comeandgo]∶来往,往还。
特指书信往反重念蒙君实(司马光)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reverse;takeback]∶扭转,挽救过来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3、重复的情况:斗争往往会有反复。
4、[relapse]复发,尤指疾病的症状在持续地减轻以后复发伤寒时有反复反复是有意重复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以达到突出某种感情、强调某个意思、如加深读者印象的目的。
可分为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
①一再;一遍又一遍:反覆试验|反覆推敲。
②多次变动更改:反覆无常。
③来回;往返:吴反复六十里。
④恢复: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⑤倾覆:草木涂地,山渊反覆。
⑥重复同一语句以表达强烈感情的修辞格,如“凤兮,凤兮,何德之衰也”。
再三:表达程度的中性词语。
表示一次又一次。
1、第二次第三次;一次又一次;一遍又一遍。
《易·蒙》:"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
" 孔颖达疏:"师若迟疑不定,或再或三,是亵渎,渎则不告。
"《史记·孔子世家》:"﹝齐﹞陈女乐文马於鲁城南高门外。
季桓子微服往观再三,将受。
" 唐李白《南阳送客》诗:"挥手再三别,临岐空断肠。
"《东周列国志》第一百二回:"使者再三致秦王之意,信陵君亦再三却之。
"《老残游记》第二回:"管事的再三挽留不住,只好当晚设酒饯行。
" 朱自清《背影》:"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
"2、犹言非常,极其。
划分句子成分+病句类型
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 所或程度等。
例如: ⑴他[已经]走了。 ⑵(我家的)猫 [最]怕陌生人。 (3)我们今天会召开学生会议。
6.补语 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带 成分,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动作、行为 的情况、结果、程度、趋向、时间、 处所、数量、性状等。 例如: ⑴她长得真漂亮。 (2)颜色是那么浓,浓得〈好象要 流下来似的〉。
半个学期以来,我的语文知识提高了。 (把“知识”改为“成绩”) 这篇小说通过平凡而又充满生活气息的细节 描写,充分揭露了主人公的心灵美。 (把“揭露”改为“表现”)
虽然小明天天参加体育锻炼,所以增强了体质。
(把“虽然“改为“因为”)
这次大会上,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我们要存心观察周围的事物。 (将“存心”改为“留心”) 领导给我们提出了宝贝的意见。 (“宝贝”改为“宝贵”)
பைடு நூலகம்
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現得〈比较早〉
祖父‖ [正在]找(五十年前)的照片。
1. 成分残缺
如:在老师的帮之下,使他有了很快进步。 (缺主语) 如:商业部门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向群众 出售产品、宣传教育的重要意义。 (缺谓语) 如:他们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终于夺得了 冠军。 (缺宾语)
2.搭配不当
• 4.(2010眉山市)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 D ) • A.过了一会儿,汽车突然渐渐地放慢了速 度。 • B.由于革命潮流的冲击和进步思想的影响, 使他形成了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 • C.他的学习成绩不仅在全校拔尖,而且在 班里也名列前茅。 • D.通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 我们学校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
5(2010自贡市)下列句子中,没有 语病的一项是( C ) A.前面高耸的断桥便是整个圆明园唯 一完好的遗桥了 B在这里我们所要展开给读者看的乃 是过去十多年生活的。 C.笑,是人们心情愉快的表现,对于 健康是有益的。 D.成熟的荔枝大多数都是深红色或紫 色。
最新版四年级下语文25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导学案)
第七单元本组教材以“认准目标,不懈努力”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鱼游到了纸上》,略读课文《全神贯注》《父亲的菜园》。
教学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受到心灵启示,品味语言,留心课文对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七,包括“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和“成语故事”。
课题内容简说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篇课文讲述了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年轻时代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敢于挑战权威,对人人信奉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所谓真理产生了怀疑,经过反复试验求证后,在人们的辱骂与猜疑中走上比萨斜塔,用事实验证了真理。
课文赞扬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和执著追求真理的精神。
全神贯注本文生动地记叙了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家里做客,自己却如痴如醉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完全忘记了客人的事,赞扬了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和对艺术执著追求的精神。
鱼游到了纸上本文通过描写一位聋哑青年在星期天到玉泉画鱼的情景,赞扬了聋哑青年做事认真、执着勤奋的优秀品质。
父亲的菜园课文写了“父亲”通过艰辛的努力,在荒凉贫瘠的山坡上为家人开辟出了一处菜园,赞扬了父亲执著、勤劳的品质。
1.会写23个生字,会认21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懂得只有坚韧不拔、执着专注,才能成功的道理。
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懂得只有坚韧不拔、执着专注,才能成功的道理。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2~3课时《全神贯注》…………………………………………………………………… 1~2课时《鱼游到了纸上》……………………………………………………………… 2~3课时《父亲的菜园》……………………………………………………………… 1~2课时语文园地七……………………………………………………………………… 4~5课时本组课文的学习,要求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留心人物的外貌、动作和语言描写的方法,体会人物的执著追求精神;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解决;还要学习通过具体的事例来描写一个人精神风貌的方法。
“反复”与“许多次”是否重复
“反复”与“许多次”是否重复《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中有这样一句:“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
”这个句子我认为存在着语意重复的毛病。
“反复”指一遍又一遍,多次重复,而“许多次”同样是这个意思,“反复”与“许多次”放在一起,语意就重复了。
不知我这个想法是否正确?江苏省江都市实验小学石晓瑛“反复”与“许多次”从表面上看,意思的确差不多,放在一起似乎是重复的。
语意重复是语言运用上的一种毛病,读后使人感到罗唆、累赘、不简洁。
但有时候,一些意思差不多的词语放在一起,我们并不感到罗唆重复,反而觉得能够起到强调的作用。
比如,人教版六年制语文第七册“基础训练4”中有这样一个要求修改语病的句子:“漫山遍野到处都是果树。
”《教师教学用书》要求去掉“到处”。
其实这里的“到处”是起强调作用的,不能视为与“漫山遍野”重复;如果删去“到处”,句子就失去了强调的意味。
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南斯拉夫期间,报纸上常看到这样一句话:“世界各地到处可听到反对北约轰炸南斯拉夫的呼声。
”你如果要求人家删去“到处”二字,人家一定不答应。
意思相近甚至相同的词语放在一块儿能起强调作用的例子是举不胜举的,如“没有开学之前”(强调没有开学)、“出乎意料之外”(强调出乎意料)、“差点儿没有摔倒”(强调差点儿摔倒)、“亲眼目睹”(强调亲眼看到)、“唯一的一个”(强调只有一个)等等,它们都没有给人们带来罗唆、累赘的感觉,所以不少人都喜欢这样用。
“反复”与“许多次”放在一起,同样也有强调的作用,因此平时经常能看到或听到“多次反复”“反复多次”“反复说了多次”“反反复复地做了一遍又一遍”等说法。
“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许多次实验”,正由于加进了“许多次”三字,才充分强调了伽利略严肃、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这个句子时,教师可以采用“抽去法”让学生体会抽去“许多次”后与原句在表达上有什么差异。
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一定会领悟到,“许多次”三字用在这里,非但不显得重复,反而能起到强调的作用。
反复和重复词语辨析
反复和重复词语辨析咱今天来唠唠“反复”和“重复”这俩词儿。
这俩词啊,就像一对双胞胎,乍一看好像差不多,可实际上呢,差别还是不小的呢。
先说说“反复”吧。
“反复”就像是一个执着的小工匠,一遍又一遍地雕琢同一件作品,每次雕琢都带着点改进的心思。
比如说,咱们写作文的时候,为了强调某个观点,就会反复地提及这个观点。
就像你要告诉别人,诚实是一种特别好的品质,你可能会在文章里多次提到诚实的重要性,每次提到的时候呢,可能还会从不同的角度去阐述,比如从人际交往的角度说,诚实能让你交到真正的朋友;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说,诚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这就像是小工匠每次雕琢都换个手法,让这个作品更加完美。
你能说这是简单的重复吗?肯定不能啊。
这是一种艺术化的强调,就像音乐里的主旋律不断地奏响,每次奏响都能给人带来新的感受。
再看看“重复”呢,这就有点像复印机,原封不动地把东西复印出来。
你要是说话一直重复同样的话,没有一点新的东西加进去,那就有点让人烦了。
就像你跟朋友聊天,你一直在说“今天天气真好啊,今天天气真好啊”,朋友听了肯定觉得你有点傻。
在生活里,这种机械的重复可没啥价值。
不过呢,也不是所有的重复都不好。
有时候我们为了加深记忆,也会进行一些重复。
比如说背单词,你可能会把一个单词重复好多遍,但是这个和前面说的“反复”还是不太一样的。
背单词的重复更像是在给大脑打烙印,就是简单地让这个单词在大脑里留下印象,没有太多从不同角度去理解的过程。
你看在文学作品里啊,反复这个手法用得可巧妙了。
那些大作家就像厉害的魔法师,用反复来营造一种强烈的情感氛围。
就拿《诗经》里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来说,后面章节里又多次提到“窈窕淑女”,这就是反复。
每次提到的时候呢,就像是在君子的心里又刻下一道关于这位淑女的痕迹,让读者能深刻地感受到君子对淑女那种深深的爱慕之情。
这要是变成重复,那可就糟糕了,就变成了枯燥的念叨,哪还有那种美好的感觉呢?在日常交流里,我们也要注意区分这俩词。
行测常考的词语和成语辨析总汇之欧阳引擎创编
常考的词语和成语辨析总汇欧阳引擎(2021.01.01)1 [哀怜•爱怜•爱恋]三者读音大致相同,但意义和用法不同。
“哀怜”指对别人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如“中华民族有哀怜弱者的传统”。
“爱怜”指十分疼爱,多用于子女,如“爱怜子女”。
“爱恋”指热爱而难以分离,多用于男女之间,如“二十多年来,他俩一直相互爱恋着”。
2 [爱护爱惜]爱护有精心保护,不使受到损坏或镀害的意思;爱惜指不浪费,不糟蹋。
前者既可指人,又可指物;后者则仅指物或抽象事物,如“时间”。
3 [安闲安适]安闲重在“闲”——心中无所牵挂;安适重在“适”——舒适,惬意。
4 [安置安顿安排]“安置”重在于“置”,使工作、生活、物品等有适当的位置,或指人或物的处置各得其所,又指安置亲属、行李、灾民等;“安顿”着重在于“顿”,妥当安排使有着落。
“安排”着重于“排”,分轻重缓急,先后主次,有条不紊地处置人或事物,多指人事、任务等的处理。
5 [按语•暗语]相同点:二者都与语言有关。
不同点:“按语”也写作“案语”,指作者、编者对有关文章、词句所做的说明、提示或考证。
如“这个文段,编者特地加了按语”;“暗语”指彼此约定的秘密话,如“这些话纯是暗语,别人根本听不懂”。
6 [暗淡•黯淡]二者都指不明朗。
不同的是:“暗淡”指光色昏暗,不光明,不鲜艳,如“光线暗淡”;“黯淡”①指心理暗淡,如“心情黯淡”;②同“暗淡”。
7 [翱翔•遨游]二者都与游动有关,但游动的方式有所不同。
“翱翔”指在空中回旋地飞。
“遨游”指漫游,游历。
如“自由翱翔”,“遨游太空”。
8 [懊悔懊恼]懊悔重在“悔”——后悔,更多的是“责己”;懊恼重在“恼”——烦恼,更多的是“怨天尤人”。
B9 [把持操纵]把持是独占、独揽的意思,往往是公开性的活动;操纵是支配、控制的意思,多是幕后行为。
10 [颁布颁发]“颁布”侧重于公布,对象往往是法令、条例等;“颁发”侧重于授予、发出,对象常是奖品或命令、指示等。
反复词语的近义词有哪些
反复词语的近义词有哪些反复一再;一遍又一遍。
关于反复词语的近义词是什么呢?如何使用反复造句呢?小编给大家收集了关于表达反复近义词和反义词,希望能帮助大家,欢迎大家学习参考!反复词语基本解释[释义](1) 基本义:(副)一再;一遍又一遍。
反复说明道理。
(作状语)(2) (动)多次重复。
反复学习。
(作状语)(3) (动)颠过来倒过去;翻悔。
这个人做事常反复。
(作谓语)(4) (名)重复的情况。
矛盾有反复。
(作宾语)[构成]并列式:反+复[同义]重复②近义词重复、频频、屡屡、屡次、几次、再三、一再反义词偶尔反复造句1.让成功的目标视觉化,反复加深印象。
2.虽然永远无法搞清为什么希拉里的言辞会引发众怒,但经过六到七个星期的反复报道,这似乎成了众口铄金的事实。
3.他反复掂量着那三位议员所说的话是否可靠。
4.牙医可能会决定拔掉那颗牙,以免反复发作。
5.马尔康不得不反复声言自己有罪。
6.像巨龙般腾越在崇山峻岭、沙漠戈壁的长城,是由城关、城墙、敌台、烽火台等构成的,是我国古代各地和各民族统治集团间的军事防御工程体系。
它是两三千年来,由各族人民反复多次修筑而成的,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和坚强意志,成为我国古代文明中的一项光辉灿烂的瑰宝。
7.要是能够的话,我要反复强调几个事实。
8.那些无法了解惟有直立才能觅食的猫可能会饿死,那些能够直立的猫可以存活繁衍,如此循环反复。
9.出于我本身的原因,我并不是不愿意被这样反复考问。
10.反复地推断,无休止地修正,就能在科学上取得勿容置疑的进步。
11.铸钢反复经过水冷壁之后,冷却下来。
12.反复轰炸压制了敌人的炮火。
13.该印油加入制成的各种原子印章,不必反复盖印泥。
每加一次原子印油,则能盖上万次印章。
14.一个选项列表反复出现在屏幕上。
15.那些高大的香樟像是从小在自己的梦中反复出现反复描绘的颜色,带了懵懂的冲撞在眼睛里洋溢着模糊的柔光。
16.但是新旧生产方式的交替从来不可能一刀两断,泾渭分明,而是有一个比较长的消长过程,其间有时甚至还会有所反复。
反复的近反义词
反复的近反义词反复的近反义词导语:知道反复的近反义词吗?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关于反复的近反义词及其他相关信息。
欢迎阅读!反复[ fǎn fù ]基本释义:1、翻悔;变化无常2、一次又一次地3、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聊斋志异·促织》4、来往,往还。
特指书信往反5、扭转,挽救过来6、复发,尤指疾病的症状在持续地减轻以后复发近义词:1、屡屡[ lǚ lǚ ]基本释义:屡次;常常;再三2、重复[ chóng fù ]基本释义:1.同样的东西再次出现;按原来的'样子再次做2.再一次或反复说或做3、屡次[ lǚ cì ]基本释义:一次又一次反义词:偶尔[ ǒu ěr ]基本释义:很少出现;远不是经常的。
附:形容反复的成语[迁思回虑] 形容反复思考。
[屡次三番] 许多次。
形容反复多次。
[晨秦暮楚] 犹言朝秦暮楚。
比喻反复无常。
[循环无端] ①往复回旋,没有终始。
②形容反复进行,没完没了。
[千回百转] 形容反复回旋或进程曲折。
[千思万虑] 形容反复思考或多方面思考。
[朝秦暮楚] 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
有的诸侯小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
比喻人反复无常。
[七开八得] 形容反反复复,十分周备。
[朝梁暮周] 比喻人反复无常,没有节操。
[朝梁暮晋] 比喻人反复无常,没有节操。
[覆雨翻云] 形容人反复无常或惯于耍手段。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形容人反复无常或惯于耍手段。
[庖丁解牛] 庖丁:厨工;解:肢解分割。
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回黄转绿] 树叶由绿变黄,由黄变绿。
原指时令的变迁,后比喻世事的反复。
[一来一往] 形容动作的反复或交替。
汉语中关于什么是反复的解释及其作用
汉语中关于什么是反复的解释及其作用阅读运用反复修辞手法的诗歌,初步感受运用反复修辞手法的好处。
汉语中关于什么是反复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汉语中关于什么是反复的解释,欢迎阅读。
汉语中关于什么是反复的解释反复,是根据表达需要,有意让一个句子或词语重复出现的修辞方法。
一种修辞手法。
就是通过一遍一遍地重复个别词语或句子,以达到强调的目的。
基本信息【词目】反复【拼音】fǎnfù【英译】[reversal]【近义词】重复、来回、多次、重新、复制、不停、折复、折叠、重折。
【基本解释】颠过来倒过去;翻悔;变化无常反复无常详细解释1、颠过来倒过去;翻悔;变化无常反复无常。
[over and over again;repeatedly;again and again]∶2、一遍又一遍;多次重复。
反复解释。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聊斋志异·促织》[come and go]∶来往,往还。
特指书信往反重念蒙君实(司马光)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reverse;take back]∶扭转,挽救过来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3、重复,反复不定:斗争往往会有反复。
则我常眩乱反复。
——宋·苏轼《超然台记》4、[relapse] 复发,尤指疾病的症状在持续地减轻以后复发。
伤寒时有反复反复的概念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
例如:大堰河,为了生活,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她就开始用抱过我的双臂劳动了;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她含着笑,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她含着笑,扇着炖肉的炉子的火,她含着笑,背了团箕到广场上去晒好那些大豆和小麦,(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为了赞美保姆——大堰河的勤劳和善良,艾青在这里一连反复使用了六个“她含着笑”,使勤劳而乐观的保姆形象跃然纸上。
中考《病句专项复习》课件
一、看到动词不放过。
例: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向世界展示 了中国历史悠久的饮食文化,提升了中华 民族的勤劳和智慧。
(此例中的动词“提升”和宾语“勤劳和智慧”就不 搭配, 应该是“提升了……的形象”,所以在“智慧”后面 加“的 形象”)
(缺谓语,“到”在这里不能做谓语的主要成分,只能将“薄 弱”提上来,可“态度”是不能薄弱的,句子应改为“......的 关心和负责薄弱到何种程度”。)
如:工商管理部门立即查清了这家商场擅自提价。
(缺少宾语,在句末加上“的问题”)
2、搭配不当。包括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 修饰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关联词搭配不当。
增:对成分残缺的句子,可增添字词,补全残缺成 分。
删:对重复多余、句式杂糅、前后矛盾的句子,可 删去多余的字词。
调:对语序不当的句子,可调整语序,使之合理。
换:对用词不当、搭配不当、不合事理、指代不明、 有歧义、不得体的词语可进行更换,使之合理。
修改病句应遵循以下原则:
1、最大限度地保持句子原意。 2、修改后不能出现新的语病。 3、应保持句子的简洁和连贯。 4、要根据实际表达需要修改。
如:王芳同学到现在还没有来,大家断定她大概是 生病了。
(“断定”和“大概”矛盾,去掉“大概”或去掉 “断定”。)
6、概念混淆。
如:张敏同学的书柜里整齐地摆放着 《西游记》、 《水浒》、《新华字典》等 几十本文学书。
(《新华字典》不属于文学书,应 去掉。)
7、滥用副词、介词,以及否定词的混乱使用。
4、重复啰嗦。
如:李大爷老了,头上的头发全白了。 (“头上的”和“头发”重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复”与“许多次”是否重复《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中有这样一句:“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
”这个句子我认为存在着语意重复的毛病。
“反复”指一遍又一遍,多次重复,而“许多次”同样是这个意思,“反复”与“许多次”放在一起,语意就重复了。
不知我这个想法是否正确?
江苏省江都市实验小学石晓瑛
“反复”与“许多次”从表面上看,意思的确差不多,放在一起似乎是重复的。
语意重复是语言运用上的一种毛病,读后使人感到罗唆、累赘、不简洁。
但有时候,一些意思差不多的词语放在一起,我们并不感到罗唆重复,反而觉得能够起到强调的作用。
比如,人教版六年制语文第七册“基础训练4”中有这样一个要求修改语病的句子:“漫山遍野到处都是果树。
”《教师教学用书》要求去掉“到处”。
其实这里的“到处”是起强调作用的,不能视为与“漫山遍野”重复;如果删去“到处”,句子就失去了强调的意味。
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南斯拉夫期间,报纸上常看到这样一句话:“世界各地到处可听到反对北约轰炸南斯拉夫的呼声。
”你如果要求人家删去“到处”二字,人家一定不答应。
意思相近甚至相同的词语放在一块儿能起强调作用的例子
是举不胜举的,如“没有开学之前”(强调没有开学)、“出乎意料之外”(强调出乎意料)、“差点儿没有摔倒”(强调差点儿摔倒)、“亲眼目睹”(强调亲眼看到)、“唯一的一个”(强调只有一个)等等,它们都没有给人们带来罗唆、累赘的感觉,所以不少人都喜欢这样用。
“反复”与“许多次”放在一起,同样也有强调的作用,因此平时经常能看到或听到“多次反复”“反复多次”“反
复说了多次”“反反复复地做了一遍又一遍”等说法。
“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许多次实验”,正由于加进了“许多次”三字,才充分强调了伽利略严肃、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这个句子时,教师可以采用“抽去法”让学生体会抽去“许多次”后与原句在表达上有什么差异。
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一定会领悟到,“许多次”三字用在这里,非但不显得重复,反而能起到强调的作用。
当然,如果在无需强调的地方用上了语意重复的词语,就应该判为病句。
如:“老师多次反复教育我们要好好学习。
”这一句中应去掉“多次”或“反复”,因为这里没有强调的必要,在情境上缺乏需要强调的修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