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读后感
完璧归赵读后感
完璧归赵读后感
《完璧归赵》是中国古代历史典故,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大臣蔺相如如何机智勇敢地保护和归还了国家的国宝“和氏璧”,成功避免了赵国因国宝被秦国所欺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读后感:
1. 忠诚与勇气:蔺相如面对强秦毫不畏惧,他以国家利益为重,忠诚于自己的职责,勇敢地承担起护宝重任。
这种忠于职守、勇于担当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2. 智慧与策略:蔺相如在处理外交危机时,凭借其过人的智慧和巧妙的谈判策略,不仅保全了国宝,也维护了赵国的尊严和利益。
这启示我们在面临困难和挑战时,应运用智慧,制定有效的策略,冷静应对。
3. 国家荣誉高于一切:蔺相如的行为体现了一种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怀,他深知和氏璧不仅仅是一件贵重物品,更是赵国的尊严象征。
这一故事教育我们要时刻把国家的利益和荣誉放在首位,为了集体或国家的荣誉和安全,个人可以做出牺牲。
《完璧归赵》的故事深深体现了忠诚、勇敢、智慧和爱国精神的价值,它对现代人而言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鼓励我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坚守职责,以智慧和勇气去维护国家和集体的利益。
廉颇蔺相如读后感
廉颇蔺相如读后感廉颇蔺相如读后感(一)人们都知道,“徒以口舌为劳”这句话的本意是表现廉颇对蔺相如的极其不服,但人们很少想到,这句话容易误导许多人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我们在看文章时也容易陷入这样一个误区:廉颇之所以不服,皆因他只看到蔺相如的口才,没有看到蔺相如的机智与勇敢。
于是,我们为了驳斥这句话,就会去强调蔺相如的机智与勇敢,甚至刻意引导学生去关注这一点,反而忽略了蔺相如的口才。
实则,在我看来蔺相如应当是集机智与勇敢于一身的,而这一点又恰恰集中体现在他的“口舌”之上。
在《廉颇蔺相如列传》里,我们的大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不仅仅表现了蔺相如机智、勇敢、以国为先的这一形象层面上的特点,实际上还突出了蔺相如非凡的口头表达能力,即文中廉颇所说的“徒以口舌为劳”中的“口舌”之功。
在此一文中司马迁还充分肯定了其“口舌”之功所起的重大作用。
一、口舌第一功;;解缪贤之困缪贤的举荐对于蔺相如的出场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但是,从文章中缪贤对蔺相如的介绍,我们能看出的这样一点令我们思考的东西:如果蔺相如没有什么口才,即“口舌”之功,一个普通的门客又怎能令其主子缪贤言听计从呢?而当时蔺相如的建议可是足以决定缪贤生死的,算是一招险棋,而缪贤会接受这样的建议,在我看来,不能不说是蔺相如的“口舌”之功在此处已经可崭露头角,蔺相如还没有出场,司马迁就通过旁人之语间接地表现其口才,为后面的描写做了铺垫。
结果也正因为蔺相如的“口舌之劳”才救了缪贤一命,缪贤因此把他举荐给赵王。
因为在缪贤心目中,蔺相如的口才,以及他在劝服自己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勇气与智慧,在此时,国难当头之际,蔺相如应能,也只有他能担此重任。
这是蔺相如在文中的“口舌”第一功,这一“口舌之劳”挽救了主子的声誉与生命,也为自己才能的施展打下了基础!事实也证明,缪贤果然没有看错人,蔺相如只用三言两语,就打消了赵王的顾虑,其果断的魄力无人能比。
即使是“以勇气闻名于诸侯”的廉颇,此刻也只能是相形见绌,蔺相如一开场就把所有的人都比下去了。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读后感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读后感1.哎呀,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可太精彩啦!就像我和我的好朋友有时候也会闹别扭一样。
廉颇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
”想想我和小伙伴吵架后,也会觉得自己可了不起呢。
就好比那次我和小明因为抢玩具闹了矛盾,我当时还觉得自己特对,哼!但后来才明白,友情可比那玩具重要多啦!我觉得呀,我们都要像蔺相如一样大度,不能太计较啦!2.哇塞,读了《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我真佩服蔺相如呀!他面对廉颇的挑衅,还能那么冷静。
他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这让我想到我和弟弟争东西的时候,我要是有蔺相如这气度就好啦。
记得有一次弟弟抢我零食,我就火冒三丈,现在想想真不应该呀。
我们应该学学他们的宽容和大度呀!3.嘿呀,廉颇蔺相如的故事真让人感慨呀!廉颇后来负荆请罪,说:“我是个粗鲁人,见识少,气量窄。
”这多像我们犯错后的样子呀。
就像那次我不小心打破了花瓶,一开始还不敢承认呢。
我们也要像廉颇一样,勇于承认错误呀,这样才能成长呢!4.哇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让我明白了好多道理呢!蔺相如说:“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
”这就好像我们班级,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长处,大家团结起来才厉害呢。
就像上次运动会,我们一起努力,才取得好成绩呀。
我们要珍惜这种团结呀!5.哎呀呀,读完这个故事,我觉得廉颇和蔺相如好伟大呀!廉颇说:“我廉颇哪,自认为是天下无敌的大将军。
”这让我想起我有时候也会骄傲呢。
比如我考了好成绩就会得意洋洋。
我们可不能像这样呀,要谦虚呢!6.哟呵,这个故事可真有意思呀!蔺相如面对廉颇的为难,总是退让,他说:“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这就好像我和妹妹相处,有时候我也要让着她,为了我们的家更和谐呀。
有次妹妹抢我画笔,我就让给她了,后来我们一起画了幅漂亮的画呢。
我们要懂得退让和顾全大局呀!7.哈哈,《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太好看啦!廉颇最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多棒呀!他说:“请您用这根荆条狠狠地抽我一顿吧。
廉颇蔺相如列传读后感800字
廉颇蔺相如列传读后感800字廉颇蔺相如列传读后感《史记》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部史书,其中的列传部分记载了许多历史人物的事迹,其中廉颇和蔺相如是两位备受赞誉的将领。
他们的故事给予了我很多启示和思考。
廉颇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将领,他以勇猛善战而闻名于世。
在战争中,他展现出了无比的勇气和决心,总是能够带领士兵战胜强敌。
他的坚韧和毅力让我深受感动。
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他从不退缩,而是努力奋斗,不断超越自己。
这种精神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
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
只有坚持下去,才能取得成功。
廉颇的事迹告诉我们,只要有信心和毅力,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
与廉颇相比,蔺相如则是一个智勇双全的将领。
他在面对强大的秦国时,通过智慧和策略,成功地保护了赵国的利益。
他的智慧和机智令人叹为观止。
蔺相如的故事告诉我们,智慧和勇气同样重要。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智慧来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
只有具备足够的智慧,才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蔺相如的事迹激励着我,让我明白了智慧的重要性。
廉颇和蔺相如的事迹不仅仅是两位将领的个人故事,更是中国古代历史的缩影。
他们的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民的命运。
战国时期,各国之间争夺领土和势力,战争不断。
在这个时代,勇气和智慧成为了生存的关键。
廉颇和蔺相如的事迹告诉我们,只有通过努力和智慧,才能够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廉颇蔺相如列传给了我很多思考的空间。
他们的故事让我明白了勇气和智慧的重要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勇气去面对困难和挑战,同时也需要智慧来解决问题和应对变化。
只有拥有这两种品质,我们才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廉颇和蔺相如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他们的事迹给予了我很多启示和鼓舞。
他们的勇气和智慧让我明白了成功的真谛。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需要勇气和智慧来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够取得成功。
廉 颇蔺相如列传读后感
廉颇蔺相如列传读后感《廉颇蔺相如列传读后感》读完《廉颇蔺相如列传》,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这篇文章里的廉颇和蔺相如,他们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
蔺相如,一个智勇双全的人。
他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在秦国的朝堂之上,与秦王周旋,成功地保住了和氏璧。
那种在强敌面前毫不畏惧的勇气,让我为之赞叹。
而他面对廉颇的挑衅,选择了退让和包容,这份大度更是让人钦佩。
廉颇呢,一开始给我的感觉是个有些莽撞和自负的将军。
他战功赫赫,觉得自己为国家出生入死,所以不能忍受蔺相如爬到自己头上。
但后来,当他明白蔺相如的退让并非畏惧,而是为了国家的利益时,他又能负荆请罪,这种知错能改的品质,实在是难能可贵。
这让我想起了我生活中的一件小事。
那是在学校里,我和我的同桌因为一点小事闹了矛盾。
起因是老师安排我们一起完成一个小组作业,我觉得我的想法更好,他却坚持自己的观点,我们俩谁也不肯让步,争得面红耳赤。
那几天,我们俩谁也不理谁,气氛特别尴尬。
每次我看到他,心里就会涌起一股气,觉得他太固执,不懂得变通。
可是后来,当我们的作业因为我们的僵持而毫无进展的时候,我开始反思自己。
我想,难道坚持自己的想法就这么重要吗?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完成好这个作业,为小组争得荣誉吗?于是,我决定主动和他和解。
我找了个课间,深吸一口气,坐到他旁边,说:“咱们别闹别扭了,一起好好完成作业吧。
”他先是一愣,然后脸上露出了不好意思的笑容,说:“其实我也早就想跟你说了,就是拉不下脸。
”从那以后,我们不再固执地坚持自己的想法,而是互相倾听,互相商量。
最终,我们出色地完成了作业,还得到了老师的表扬。
这件事让我明白,就像蔺相如和廉颇一样,有时候放下自己的骄傲和固执,为了共同的目标去和解、去合作,会有更好的结果。
在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冲突。
有时候,我们会像廉颇一样,觉得自己有理,不肯退让;有时候,我们又会像蔺相如一样,受到委屈,但为了大局选择忍耐。
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启示。
廉颇蔺相如列传读后感
廉颇蔺相如列传读后感廉颇蔺相如列传读后感(精选3篇)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
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我们帮大家整理的廉颇蔺相如列传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廉颇蔺相如列传读后感1书轻轻的已经合上很久了,可是书中蔺相如的智慧和大度却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门客蔺相如在“完璧归赵”、“渑池相会”的故事中,勇敢机智的与秦王以牙还牙,毫不退让,立了大功,于是,赵王将他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听后非常生气,便四处扬言:“如果我见到蔺相如,就一定要侮辱他一番。
”蔺相如知道后,便不和廉颇见面,最后廉颇知道了实情,便负荆请罪,最后,蔺相如和廉颇成为了好朋友,一同辅助赵王成就了霸业。
读完了这本书后,我感悟出了一个道理:人要团结,要多为自己的家、自己的国家的利益着想,而不应该只顾及自己的私人恩怨。
廉颇蔺相如列传读后感2当看到《廉颇蔺相如列传》时,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谁呢?是那机智英勇、不畏强权的蔺相如?还是那虽胸襟狭窄、妄自尊大却勇武过人、细心的廉颇?在渑池之会时,当你看到那英勇的蔺相如寸步不让的与秦王唇枪舌战时,你可曾想过,为什么渑池会后,秦军没有加兵于赵?那是因为廉将军勇武过人,他部署重兵以防备秦兵的入侵,使得秦军不敢轻举妄动。
在赵王一行人回国后,蔺相如被委以重任,且职位在廉颇之上。
试问这哪能让心高气傲的廉颇服气呢?正式因为这样,导致了廉颇想要羞辱蔺相如的想法。
但是在知道事情的轻重缓急后,他不也勇于改错,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了么?在这篇文章中,我更喜欢廉颇,或许你会说,蔺相如机智英勇、心胸宽广不是很好么?这一点我并不否认,廉颇虽然为人鲁莽、心胸狭窄、妄自尊大,他知错就改的品质更让人觉得他的人性化,让我觉得他是一个与我一样的人,毕竟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圣人。
人无完人,是人就会犯过错误,可敬的是承认自己的过错并正确纠正错误。
不是有句老话吗,“知错就改善莫大焉”。
廉 颇蔺相如列传读后感
廉颇蔺相如列传读后感《廉颇蔺相如列传读后感》读完《廉颇蔺相如列传》,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思绪仿佛穿越回了那个风云变幻的战国时代。
蔺相如,一个出身卑微的门客,却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在赵国的政治舞台上大放异彩。
他完璧归赵的故事,真是让人忍不住拍案叫绝。
想当初,秦王得知赵王得到了和氏璧,那叫一个眼馋啊,就派使者说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来换这块宝玉。
赵王心里犯了嘀咕,这秦王向来狡诈,给吧,怕秦王耍赖;不给吧,又怕秦王以此为借口攻打赵国。
左右为难之际,蔺相如挺身而出,带着和氏璧前往秦国。
到了秦国,那宫殿真是气派非凡,秦王高高在上,一脸得意。
蔺相如献上和氏璧,秦王拿在手里,左看右看,喜欢得不得了,却绝口不提城池的事儿。
蔺相如一看这情形,心里明白了七八分,就借口说和氏璧上有瑕疵,要指给秦王看。
秦王信以为真,把和氏璧递给了蔺相如。
没想到,蔺相如拿到和氏璧后,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瞪着眼睛,对秦王说:“大王,您要是强行夺玉,我就和这和氏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秦王一看,慌了神,赶忙好言好语地哄着蔺相如。
蔺相如可不是那么好糊弄的,他要求秦王斋戒五天,举行盛大的仪式,才能交出和氏璧。
秦王没办法,只好答应了。
蔺相如知道秦王不会真心用城池换和氏璧,就派手下人偷偷地把和氏璧送回了赵国。
五天后,秦王举行仪式,蔺相如大大方方地来了,告诉秦王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如果秦王真心想要,可以先把十五座城池给赵国,赵国绝对不敢不给和氏璧。
秦王气得吹胡子瞪眼,可又拿蔺相如没办法,只好放他回去。
蔺相如这一番操作,真是太牛了!他不仅保住了和氏璧,还没让赵国丢了面子。
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智慧啊!我仿佛能看到他在秦国宫殿里,面对秦王时那坚定的眼神和毫不畏惧的神情。
再说廉颇,那可是赵国的一员猛将,战功赫赫。
他在战场上冲锋陷阵,为赵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一开始,他对蔺相如很不服气,觉得蔺相如就靠一张嘴,职位居然比自己还高。
他扬言要让蔺相如好看。
有一次,蔺相如在路上远远地看到廉颇的马车,就让车夫赶紧掉转车头避开。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读书笔记(精选多篇)目录第一篇:《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读书笔记第二篇:《史记》之《廉颇蔺相如列传》读后感第三篇:廉颇蔺相如列传第四篇:《廉颇蔺相如列传》读后感第五篇:廉颇蔺相如列传(1)更多相关范文正文第一篇:《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读书笔记这一篇除了写廉颇、蔺相如外,还写了赵奢、赵括父子及李牧。
廉颇成名最早,在赵惠文王十六年时就因大破齐国而被授为上卿。
蔺相如次之,因在完璧归赵一事中表现出来的勇气与伶俐成名,被赵王拜为上医生。
完璧归赵的故事应该许多人都认识,记得中学讲义中学过,这里不再赘述。
基本上就是秦国给赵国制造贫苦,以找捏词攻赵。
蔺相如舍身帮处于弱势的赵国挽回了体面,也使秦国临时不好意思打赵国。
不过,一个国家会不会挨打不是光靠某个人或某些人的勇气就能决定的,终极还得靠气力语言。
这件过后不久,秦国举兵伐赵,攻下石城,第二年又攻赵,杀二万人。
然后秦王派使者传话邀请赵王在渑池相会谈谈两国友爱建交的事。
赵王畏惧,不想去,廉颇、蔺相如都说“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只好去了,蔺相如随行,廉颇送他们,并说:你们这一去,估计路上行程加上面见秦王商谈礼毕再返来,应该不凌驾三十日,要是三十天还没返来,“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这话说得很是老成持国,不过不知道会不会对赵王有所冒犯。
这一行,蔺相如再次表现出交际伶俐与勇气,在酒席上与秦王针锋相对,秦王借洒意要赵王弹瑟助兴,蔺相如则请求秦王击缻“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蔺相如近前跪请,秦王仍不同意,相如拨剑以自刎相逼,秦王左右欲杀相如,被相如怒目瞪回去了(这个,大概是由于相如离秦王较近,投鼠忌器吧),秦王不得已敲了一下缻。
为什么双方要为这件事这么较真呢?因为两边都有史官在场,对赵王为秦王弹瑟助兴,秦王为酒宴击缻作乐都是要逐一记录在案的,事关国度面子,不能马虎。
后来秦之臣提出“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答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这个有点太过了,想要秦都给赵王的生日礼物。
《史记》读后感400字六篇
《史记》读后感400字六篇《史记》读后感400字一今年暑假我读了《史记》里的‘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故事以后,得知一个人要是只顾自己的利益,不顾国家的安危,国家就会受到别的国家的进攻.这是我今天的收获.读了《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故事,我还得知廉颇和蔺相如的性格特点.廉颇是指错就改,用该善战,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人;蔺相如是顾全大局,勇敢机智,临危不惧的人.这个故事讲了三个小故事,最让我喜欢的是‘负荆请罪’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天,蔺相如刚要坐车出去看见廉颇骑着马过来,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这时,他手下的人看不顺眼了,说〝蔺相如怕廉颇像老鼠见了貌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 蔺相如对他们说‘连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赵国,是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秦王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我们要像蔺相如一样顾全大局,临危不惧.《史记》读后感400字二《史记》是我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这部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多字.此书也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形式,对后来历朝历代的正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书中一个个耐人寻味的故事编织成了世世代代流传的史记.司马迁笔下的人物个个栩栩如生,有着鲜明的个性,生动的语言,优美的文字,让我读起来仿佛置身有一个个优美的意境中.随着情节的起伏,我的心情也在为之而改变.喜着主人公的喜,忧着主人公的忧,感受着主人公的感受.轻松幽默的语言,紧张刺激的情节,仿佛把我带到了那个遥远的时代.在《史记》这部书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秦始皇嬴政一统天下的情节.在一次次成功和失败过后,终于横扫六国旧势力.于是七年(前230年)灭韩,二十二年(前_5)灭魏,二十四(前_3)灭楚,二十五(前_2)灭燕.赵,二十六年(前2_)灭齐,建立了中国历史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通过《史记》让我更加深刻的了解中华民族渊源历史,还学会了做人的道理,了解历史人物的丰功伟绩,懂得了一些历史典故,知道了一些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过程以及对当时社会带来的深刻历史影响.《史记》读后感400字三浩瀚的宇宙中有一颗蔚蓝的星球叫——地球,在这颗星球的东方有一个古老的国度叫——中国,而我们就生活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这个古老的国度拥有五千年光辉灿烂的历史,而能记下一大半的只有司马迁的《史记》,这本书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这三千年来的历史.当年黄帝大战蚩尤取得胜利之后,华夏民族从此在大地上生息繁衍后代到了商朝,我们最熟悉的就是商纣王了,到了商纣王这一代百姓苦不堪言终日身在水深火热之中,民不聊生,纣王的爱妃妲己还想出了把毒蛇放入深坑,谁不听话就把他扔进蛇坑,被毒蛇活活咬死,把烧红的铁柱放在地上让赤脚的人在上面行走,对于那些不遵从号令的人,就把他们放在烙柱上烫死或者烫伤,当时有许多诸侯,其中西伯侯的实力,妲己在纣王枕边细语:〝大王,五百诸侯中西伯侯的实力他很有可能会造反,大王您不得不防呀.〞于是纣王就把姬昌关入牢中,他的大儿子伯邑考来救父,不料被奸妃妲己陷害,做成肉丸,然后骗姬昌说:〝是鹿肉做成的丸子〞就这样姬昌把他儿子的肉给吃了下去,纣王和妲己知道了还哈哈大笑,大宴群臣,姬昌会到西岐,举兵伐纣,后来,中途病死,由二子姬发完成大业.读了这本书,我知道了中国三千年的光辉历史.《史记》读后感400字四在去年暑假里,我看了许多书,其中我最喜欢《史记故事》.读了这本书,我知道了《史记》的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我觉得司马迁非常了不起,他告诉我们许多耐人寻味的故事.比如〝卧薪尝胆〞.〝鸿门宴〞〝晏子使楚〞.〝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商鞅南门立木〞.〝仁义的败将〞……这些故事不仅精彩有趣,而且还为我打开了了解历史的一扇大门.在这些故事中,我最喜欢的是〝卧薪尝胆〞,越勾践王不忘亡国之痛.经过这样多年的磨砺,终于使越国强盛起来,打败了吴国.英勇无比的楚霸王项羽破釜沉舟大战秦军.通过这本书我还结识了许许多多的历史人物如:除了聪明的晏子.文武双全的伍子胥.善用兵计的孙武.还有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秦始皇.我最佩服的是齐国国君,不计前嫌的公子小白,史称齐桓公.他不记射中带钩之仇,以亲自出城迎接管仲,任命他为齐相,主持国政.在管仲的帮助下克服困难,使齐国越来越强大.我最喜欢的是天下第一良臣孙书敖,他非常英勇.一次他在山里看见了两头蛇,当时传说只要看见两头蛇的人就会死,他想:反正我要死了就让我一个人死吧,不能再让别人见了这条蛇死去,我要宰了这条蛇!便举剑将两头蛇斩为两段,还将蛇埋在了山上.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把这坐座山叫蛇入山.《史记故事》里还有许多这样精彩的故事,这本书真是一本既生动有趣又能增长知识的值得一看的好书.还没看过的同学,快去看看吧,相信你读过之后,一定会和我一样有许多收获!《史记》读后感400字五《史记》是我国历史名著,文化瑰宝.史记作者是我国古代文学家司马迁.史记中有许多个经典小故事.如烽火戏诸侯.刘邦的故事等.看史记故事,看每一篇故事我都会有不同的感受.看商纣王与妲己的故事,我为比干的直谏而感动.为商纣王的残忍而心酸.看到商纣王对妲己的痴迷为她做的一切.我心中充满了气愤.看到武王伐纣的故事,我感谢他的义举,因为他拯救了一方百姓.看时,我有时会把自己当做故事中的人物,有时我会想如果我是妲己,我会劝商纣王以国事为重.如果我是商纣王,我会专心务国,以国事为重.史记作者司马迁的坎坷人生让我感动万分.司马迁生于公元前_5年,大约死于公元前90年,字子长.司马迁出身与史官世家.汉武帝天汉三年曾因李陵事件被被捕下狱.司马迁痛苦万分,曾想过一死了之.可他并没有那样做,因为他想到自己历经千辛万苦创作的史记还没有完工,所以打消了这个念头……看了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是刘邦的故事.这篇文章里的人物生动形象,故事活灵活现.所以我很喜欢.《史记》读后感400字六时光如水,转眼间过了四个星期.在这四个星期里,我读了《史记》,读完后,我深感古人智慧的高超.《史记》里记录了上至轩辕下至汉朝的每一个皇帝.能人,也记录了很多故事,写出了古人的智慧与别有不同的眼光.比如:《蔺相如廉颇传》中的蔺相如,蔺相如完璧归赵后,秦王一直不服,于是约了赵王在两国边界的渑池设宴.秦王多次想侮辱赵王,由于蔺相如的机智回答让秦王一直不能占上风.回国以后赵王封他为上卿,廉颇不服,想在见到蔺相如时侮辱他.蔺相如知道后就刻意回避廉颇.别人问蔺相如为什么避廉颇,后面终于明白了.廉颇知道后就去蔺相如家背着荆条请罪.看到这里,我想:蔺相如有如此大的局观,他为的是国家而不是自己个人恩怨.他的心是多么广,而我们却是为了私人恩怨而打架.这就是古人与我们的不同.这仅仅是《史记》浩如烟海故事中的冰山一角,古人还有很多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如:重耳流亡.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这些都是古人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我们本应该去学习古人的品质,改正自己的坏习惯,成为一个能言善辩的人.但是我们现代人却经常因为一点损面子事情而吵闹,反不如古人.所以,我们更应该学习古人的优点,修自己身,让自己变作一个友善的人.这就是书的力量,只要我们读书,就可以改变我们的性格.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开始读书吧.《史记》读后感400字六篇。
蔺相如廉颇列传读后感5篇
蔺相如廉颇列传读后感5篇读后感是一种对书籍进行总结和反思的方式,帮助我们更好地吸收书中的知识,每次看完书后,内心的收获都应当在读后感中有所体现,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蔺相如廉颇列传读后感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蔺相如廉颇列传读后感篇1荀子有言: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
蔺相如便是这样一位当之无愧的君子。
它令人钦佩之处,不仅在于他的智慧明达,能言善辩、有勇有谋,更在于他能容忍流言恶语,容忍众人的猜忌与不解,只因他有永不熄灭的爱国魂。
他的心灵,始终清明污垢。
初出场时,他只是一个小小的宦者令舍人,卑微低贱的身份让无数人不屑一顾。
然而,面对赵王的忧虑,蔺相如昂首坦然以对: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这是何等的胆识与自信!他离赵入秦时,身上的重担必不比那风萧萧兮易水寒的荆轲啊。
他本可以推脱,婉言谢绝------毕竟,这是太过艰难的重任。
但他却主动扛起了这关乎国家荣誉的重担,置生死于度外。
于是我们看到他在秦王大殿上怒发冲冠,言辞铿锵,嬉笑怒骂,以死相争。
一人一玉,是同样的纯粹与执着:宁碎不求苟全,宁死不损国威!史书上只是风清云淡的几笔带过那朝堂上的纷争,但现实中,又该是怎样一个惊心动魄了得!完璧归赵,渑池之会,我们见识到蔺相如锋芒毕露的美。
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他的视死如归、他的怒目而斥,是他血脉里沸腾的爱国情怀。
此时的他,如鞚中悬明月,剑杪照莲花的征客,为国立下大功,被拜为上卿,理应风光无限、意气风发,见谁都要傲三分,才合乎他的尊贵身份。
然而,蔺相如之所以为蔺相如,其超人之处正在于此。
面对廉颇的我见相如,必辱之的恶语,面对舍人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的质疑,他选择了容忍。
只因他要守护这赵国的国土,守护这万千黎民的家。
当一种感情升华到极致,往往近于水,无声流动,无处不润。
此时蔺相如的爱国情感正是如此。
他对国家的热忱与忠诚,从热烈的洪流变为润物细无声的雨,以容忍和坚守诠释了爱国的最高境界。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读书笔记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读书笔记《史记》是中国古代史学家司马迁的巨著,廉颇、蔺相如是其中的两位重要人物。
他们是战国时期的名将和政治家,以其忠诚和智慧著称于世。
他们的列传记录了他们的生平事迹和为国家谋福利的奋斗历程,给读者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以下是我对《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的读书笔记。
《史记廉颇列传》记录了廉颇的一生,他是春秋战国时期赵国的将领,被誉为“兵家之神”。
廉颇年轻时的经历相当坎坷,他曾经被赵国的贵族排挤,饱受压力和污名的侮辱,因此,他决定用自己的力量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并为国家做出贡献。
他自学成才,熟读兵法,练就了一身过人的武艺。
在战场上,他善于随机应变,灵活运筹帷幄,多次战胜强敌,为赵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机会。
廉颇的一生充满了荣誉和牺牲。
他曾多次出征,屡破敌军,被封为上将军,但他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相反,他十分谦虚。
他常常向年轻的将领们传授自己的经验和战术,他坚信只有传承和发扬下去,才能使军队更加强大。
尽管他多次获得胜利,但他也多次失败,尤其是在对秦国的战争中,他的军队多次溃败。
然而,他并没有被失败击垮,而是继续努力,改进战略,准备下一次的战役。
他坚信只要有坚强的决心和不屈的毅力,就能战胜一切困难。
廉颇不仅是一个出色的将领,还是一个忠诚的朋友和忠实的家人。
他曾经与赵国的奢华宫廷产生过冲突,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怨恨赵国,相反,他一心一意为国家利益着想。
他被秦国俘虏后,即使受到酷刑折磨仍然坚守信念,宁愿放弃生命也不会殃及国家。
他的忠诚和勇敢精神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史记蔺相如列传》是关于另一位战国时期名将蔺相如的记载。
蔺相如是赵国的外交家,他以智慧和机智而闻名于世。
他虽然没有廉颇那样的武艺,但他在外交方面的才能却独步江湖。
蔺相如最为人所熟知的是他与秦始皇的那次对话。
秦始皇带兵围攻赵国,蔺相如被派去与秦始皇谈判。
当时的局势非常危急,赵国已经失去了大部分的领土。
面对强大的秦国,蔺相如并没有因此而退缩,相反,他以自己的智慧和机智,打破了秦国对赵国的围困,成功地为赵国争取到了喘息的机会。
廉颇蔺相如列传读后感
廉颇蔺相如列传读后感《廉颇蔺相如列传》是一部富有历史感的传记体小说,通过对廉颇和蔺相如两位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将的生平和事迹的描述,展现了他们的忠诚、智慧和勇气,以及他们在战争中的英勇表现和为国家民族利益不计牺牲的精神。
在阅读这部作品后,我深受感动,对这两位伟大的将军和他们的精神品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廉颇是一个忠诚而又坚毅的将军,他在战场上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
他在面对敌人的时候,总是能够冷静地分析形势,制定出最合适的战术,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他的忠诚更是无可置疑的,无论是对国家还是对君主,他都能够尽心尽力,不顾一切地为国家民族的利益而战斗。
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个真正的将军应该有的品质,他的忠诚和勇气让我深受感动。
而蔺相如则是一个智慧过人的谋士,他在战争中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谋略。
在面对敌人的时候,他总是能够想出最巧妙的计策,让敌人措手不及,从而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他的智慧和谋略让我深受震撼,他的胸怀和气度更是令人敬佩。
他在为国家民族的利益而奋斗的过程中,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担当,他的精神品质让我深受感动。
通过阅读《廉颇蔺相如列传》,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忠诚、勇气和智慧的重要性。
在今天这个社会,我们依然需要这样的精神品质,只有具备了这样的品质,我们才能够在面对挑战的时候,不畏艰险,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取得最终的胜利。
同时,我们也需要像廉颇和蔺相如一样,为国家民族的利益而不计牺牲地奋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建设一个更加繁荣富强的国家。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廉颇蔺相如列传》,我对这两位伟大将军的精神品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他们的忠诚、勇气和智慧让我深受感动。
同时,我也意识到了这样的精神品质在今天这个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具备了这样的品质,我们才能够在面对挑战的时候,不畏艰险,不怕困难,取得最终的胜利。
希望我们能够向廉颇和蔺相如学习,为国家民族的利益而不计牺牲地奋斗,建设一个更加繁荣富强的国家。
读《廉颇蔺相如列传》有感
读《廉颇蔺相如列传》有感读了《史记》之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在其中的完璧归赵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蔺相如的足智多谋,且意念坚定。
蔺相如在完璧归赵之中表现得十分勇敢,在出使秦国时不但维护了国家的尊严,而且使赵国不受诸侯的欺辱,他表现了一个爱国、意念坚定,足智多谋的形象。
蔺相如的才能,让人为之感慨。
当自己的国家被受欺侮时,他扭转战局,让秦王的侮辱之词统统化为消烟。
挽回了赵国的尊严,避免诸侯的欺侮,他实在是功不可没。
在完璧归赵这则故事中,当秦王听说了赵王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后,危机就渐渐的周围此起彼伏了。
秦王愿将十五座城池献与赵国以换取和氏璧。
这个消息一传到赵国,谁都知道秦王的野心。
献十五座城池是假,得到和氏璧才是其真正目的所在。
赵王想着找人出使秦国,这时缪贤就推举了蔺相如。
相如见了赵王后,与之商议,就决定相如携和氏璧出使秦国。
相如根据形式,让理亏在于秦国,于是相如就携和氏璧前往赵国了。
相如到秦国给秦王献了和氏璧后,秦王大喜,立即把它给身边的人看,忽略了相如的存在。
相如怒发冲冠,随机找了个借口,从秦王手中拿回了和氏璧。
从中可以看出相如的足智多谋。
相如本知秦王不会给赵国城池,于是就托人把和氏璧带回赵国了。
秦王无奈后只能把相如放回赵国了。
相如回到赵国,受到赵王大赞,是他维护了国家的尊严,功不可没啊!。
当我在周末觉得无所事事时,我始终告诫自己要坚定自己的意念可以成功。
自己可以灵活运用自己的大脑,可以走一场辉煌的一生。
其中不免要奋发向上,积极努力!这篇文章给我最大的启示就在于:“坚定自己的意念,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学识,只求永进!”。
廉颇蔺相如列传读后感(优秀4篇)
廉颇蔺相如列传读后感(优秀4篇)《廉颇蔺相如列传》读后感篇一当看到《廉颇蔺相如列传》时,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谁呢?是那机智英勇、不畏强权的蔺相如?还是那虽胸襟狭窄、妄自尊大却勇武过人、细心的廉颇?在渑池之会时,当你看到那英勇的蔺相如寸步不让的与秦王唇枪舌战时,你可曾想过,为什么渑池会后,秦军没有加兵于赵?那是因为廉将军勇武过人,他部署重兵以防备秦兵的入侵,使得秦军不敢轻举妄动。
在赵王一行人回国后,蔺相如被委以重任,且职位在廉颇之上。
试问这哪能让心高气傲的廉颇服气呢?正式因为这样,导致了廉颇想要羞辱蔺相如的想法。
但是在知道事情的轻重缓急后,他不也勇于改错,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了么?在这篇文章中,我更喜欢廉颇,或许你会说,蔺相如机智英勇、心胸宽广不是很好么?这一点我并不否认,廉颇虽然为人鲁莽、心胸狭窄、妄自尊大,他知错就改的品质更让人觉得他的人性化,让我觉得他是一个与我一样的人,毕竟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圣人。
人无完人,是人就会犯过错误,可敬的是承认自己的过错并正确纠正错误。
不是有句老话吗,“知错就改善莫大焉”。
知错就改又是许多成功的人都有的品德。
美国南北战争初期,北军遭受到严重挫败。
总统林肯大为恼火,往往容易发脾气。
有一天,一位受伤的团长从前线回来,向总统请假,去看望生命垂危的妻子。
林肯一听到“请假”二字,火冒三丈,训斥了他。
第二天清晨,天还没有亮,林肯便赶到团长住处道歉,他说:“昨天我对你的态度实在太粗鲁了,我一夜懊悔,不能入睡,现在请你原谅。
”林肯替这位团长向军部请了假,并亲自用车送他到码头。
正是林肯这种知错就改的品质使得他深受属下的爱戴,廉颇也是如此。
虽然他们都因为一时的鲁莽而做错了事,但他们在事后都及时反省改过,纠正了自己的错误。
“知错就改,善莫大焉”,是一种境界、一种修养、一种素质、一种美德。
它不仅是个人成功的奠基石,也是一个国家先进的催化器……学学廉颇,学学林肯,放下你那微不足道的架子,知错就改吧,因为它真的善莫大焉。
《廉颇蔺相如列传》读后感(精选3篇)
《廉颇蔺相如列传》读后感(精选3篇)《廉颇蔺相如列传》读后感1战国末期,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争霸,一是体现综合国力的竞争,一是体现了人才的尽用。
提起《廉颇蔺相如列传》,人们往往对勇武率直、知错必改的廉颇和大智大勇,对外不辱使命,对内以国事为重而不计个人恩怨的令人景仰的蔺相如大加赞赏,却忽视了一个重要人物——赵王(赵惠文王)。
其实,正是他的知人善任,人尽其才方成就了一代名将贤相,同时也成就了赵国一段相当长时期的清明政治。
不论历史,不谈现实,不溯前因,不后勾连,仅从《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中看,赵王成功的关键不在知人善任,而是人尽其才。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能做到唯才是举知人善任已属不易,但赵惠文王却做到了人尽其才更是难能可贵。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基本需要归为生理、安全、交往、尊重和自我实现五个等级且由低级到高级逐渐形成和发展。
一个领导者能做到让人才的生理、安全、交往、尊重等四项都得以满足,给你地位、荣誉,给你优厚的生活待遇,对你关怀备至、礼遇有加。
这只是对人才的占有,就像厅堂中的花瓶,供人观赏、景仰、礼赞。
但人才有着较强能力和较高自我意识,他们最强烈的要求是充分的自我价值的实现。
占有人才而不充分的尽人才,是对人才的极大浪费,也可以看作是一种腐败。
占有人才的目的是用才,用才就要”尽才“。
在人尽其才方面,三国时的刘备堪称天下楷模。
美国钢铁之父卡耐基也说,”拿走我的全部财产,把人才留给我,几年后,我又是一个钢铁大王。
“卡耐基深深懂得”人才是企业最大的资本“这个道理。
赵惠文王是个明君,他广招天下有才之士,礼贤下士,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人尽其才,文有蔺相如,武有廉颇,文武并用,将相和。
犹如鸟儿放归蓝天,鱼儿放回大海,这需要气度。
通常,领导者也都懂得这个道理,但真正实践”人尽其才“,却瞻前顾后,生怕蛟龙归海难以驾驭,甚至担心有朝一日超过自己。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气度决定了一个人做事空间的大小,气度也是一个人能否成功的关键。
廉 颇蔺相如列传读后感
廉颇蔺相如列传读后感《廉颇蔺相如列传读后感》读完《廉颇蔺相如列传》,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被蔺相如的智慧和勇气所折服,也为廉颇的知错能改而点赞。
蔺相如,原本只是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门客,却凭借着自己的勇气和谋略,在赵国的政治舞台上大放异彩。
在“完璧归赵”这个故事中,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前往秦国,面对秦国的虎狼之师和秦王的狡诈贪婪,他毫无惧色。
秦王拿着和氏璧左右把玩,却绝口不提用十五座城交换之事,蔺相如一眼就看出秦王没有诚意。
他巧言道:“这和氏璧上有个小瑕疵,让我指给您看。
”秦王信以为真,把和氏璧递给了蔺相如。
谁能想到,蔺相如拿到和氏璧后,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怒发冲冠,对秦王说道:“大王您想要得到和氏璧,派人送信给赵王。
赵王召集大臣商议,大家都说:‘秦国贪婪,依仗自己强大,想用空话骗取和氏璧,答应给我们的城恐怕得不到。
’打算不给秦国和氏璧。
但是我认为平民之间的交往尚且不互相欺骗,何况是大国之间呢!况且因为一块和氏璧的缘故惹得强大的秦国不高兴,这实在不应该。
于是赵王斋戒了五天,派我捧着和氏璧,在朝堂上行过叩拜礼,亲自拜送了国书。
这是多么庄重的礼节啊!可如今大王您在一般的宫殿里接见我,礼节十分傲慢;拿到和氏璧后又传给妃嫔们看,以此来戏弄我。
我看大王您无意补偿给赵国十五座城,所以又把它取回来。
如果大王一定要逼迫我,我的头现在就与和氏璧一起撞碎在柱子上!”说着,蔺相如真的举起和氏璧,就要往柱子上撞。
秦王害怕他真把和氏璧撞碎,连忙道歉,并召来有司查看地图,指出要把哪十五座城划归赵国。
蔺相如心里跟明镜似的,知道秦王不过是做做样子,就说:“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贝,赵王送璧的时候,斋戒了五天。
大王您也应斋戒五天,在朝堂上安设“九宾”的礼节,我才敢献上和氏璧。
”秦王无奈,只得答应。
蔺相如知道秦王终究不会履行诺言,就派他的随从穿着粗布衣服,怀揣和氏璧,从小路逃走,把和氏璧送回了赵国。
秦王斋戒五天后,在朝堂上设了“九宾”的礼仪,再次请蔺相如前来献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读后感
廉颇蔺相如列传读后感《廉颇蔺相如列传》是司马迁所著《史记》中的一篇传记,主要记载了春秋战国时期两位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将领廉颇和蔺相如的生平事迹。
他们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展现了他们的忠诚、智慧和勇气,也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斗争和军事变革。
读完这篇传记,让我对这两位历史人物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让我对他们的故事产生了很多感慨。
首先,廉颇和蔺相如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杰出人物,他们的一生都充满了传奇色彩。
廉颇出身平民,靠着自己的勇敢和智慧,成为了赵国的名将,多次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
而蔺相如则是一个典型的谋士型人物,他在外交和谈判方面有着非凡的才能,曾经多次化解了赵国和秦国之间的危机,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
他们的故事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也让我对他们的智慧和勇气充满了敬佩之情。
其次,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也让我对当时的政治斗争和军事变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各国之间的战争和外交斗争层出不穷,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廉颇和蔺相如所展现出来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显得尤为重要,他们的故事也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一面镜子,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矛盾和问题。
通过阅读他们的故事,我对那个时代的历史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和军事制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最后,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也让我对忠诚和勇气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都表现出了非凡的忠诚和勇气,不畏强敌,不怕困难,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和责任。
他们的故事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种精神的力量,也让我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在今天这个社会,忠诚和勇气依然是非常宝贵的品质,我们可以从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中汲取力量,不断努力,勇往直前。
总之,读完《廉颇蔺相如列传》,让我对这两位历史人物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让我对他们的故事产生了很多感慨。
他们的故事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更是一面照妖镜,让我们看到了忠诚、智慧和勇气的力量。
廉颇蔺相如列传读后感
廉颇蔺相如列传读后感《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是一篇描写两位春秋战国时期著名将领的传记,他们分别是战国末期赵国名将廉颇和韩国名相蔺相如。
两位将领在战国时期的政治斗争和战争中展现出了极高的智慧和勇气,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
通过阅读这篇传记,我对廉颇和蔺相如的人生感悟深深地触动了我,他们的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廉颇是一个出身卑微的农家子弟,但他却凭借着自己的勇气和智慧成为了赵国的名将。
他在战场上屡建奇功,多次挫败敌军,为赵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然而,廉颇并不是一个心高气傲的人,他在得到赵国国君的赏识后,毫不犹豫地接受了国君的考验,放下身段,甘愿去卖炭为生,以此来考验自己的忠诚和能力。
廉颇的忠诚和无私奉献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他不仅仅是一个出色的将领,更是一个有担当、有情怀的人。
蔺相如则是一个极具智慧的政治家,他在韩国历任要职,多次化解了韩国内外的危机。
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蔺相如“破瓮救赵”的故事。
当时,赵国被秦国围困,国君派遣使者前往韩国求援。
蔺相如深知韩国内部存在着不少反对援助赵国的声音,因此他巧妙地利用了“破瓮救赵”的计谋,成功地说服了韩国国君,最终化解了危机,为赵国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蔺相如的智慧和胸怀让我深深地震撼,他不仅仅是一个政治家,更是一个有远见、有胸怀的人。
通过阅读《廉颇蔺相如列传》,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古代中国人的高尚品德和崇高精神。
他们在战乱纷争的时代,依然能够保持着高尚的品德和坚定的信念,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懈奋斗。
他们的故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只有具备高尚品德和崇高精神的人,才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不朽的功绩。
同时,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也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人生的真谛。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不仅要有勇气和智慧,更要有高尚的品德和坚定的信念。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取得成功;在顺境中不忘初心,保持谦逊和奉献。
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明白了人生的真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廉颇蔺相如列传读后感荀子有言:“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
”蔺相如便是这样一位当之无愧的君子。
它令人钦佩之处,不仅在于他的智慧明达,能言善辩、有勇有谋,更在于他能容忍流言恶语,容忍众人的猜忌与不解,只因他有永不熄灭的爱国魂。
他的心灵,始终清明污垢。
初出场时,他只是一个小小的宦者令舍人,卑微低贱的身份让无数人不屑一顾。
然而,面对赵王的忧虑,蔺相如昂首坦然以对:“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这是何等的胆识与自信!他离赵入秦时,身上的重担必不比那“风萧萧兮易水寒”的荆轲啊。
他本可以推脱,婉言谢绝------毕竟,这是太过艰难的重任。
但他却主动扛起了这关乎国家荣誉的重担,置生死于度外。
于是我们看到他在秦王大殿上怒发冲冠,言辞铿锵,嬉笑怒骂,以死相争。
一人一玉,是同样的纯粹与执着:宁碎不求苟全,宁死不损国威!史书上只是风清云淡的几笔带过那朝堂上的纷争,但现实中,又该是怎样一个惊心动魄了得!完璧归赵,渑池之会,我们见识到蔺相如锋芒毕露的美。
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他的视死如归、他的怒目而斥,是他血脉里沸腾的爱国情怀。
此时的他,如“鞚中悬明月,剑杪照莲花”的征客,为国立下大功,被拜为上卿,理应风光无限、意气风发,见谁都要傲三分,才合乎他的尊贵身份。
然而,蔺相如之所以为蔺相如,其超人之处正在于此。
面对廉颇的“我见相如,必辱之”的恶语,面对舍人“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的质疑,他选择了容忍。
只因他要守护这赵国的国土,守护这万千黎民的家。
当一种感情升华到极致,往往近于水,无声流动,无处不润。
此时蔺相如的爱国情感正是如此。
他对国家的热忱与忠诚,从热烈的洪流变为润物细无声的雨,以容忍和坚守诠释了爱国的最高境界。
那是一种至高无上的信仰,让他在世俗流言中始终坚定不移地守护着国家,清醒地认识到“两虎共斗,势不俱生”,要“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
众人皆醉我独醒,而蔺相如,宁可孤独而痛苦地醒,也不愿再醉生梦死中,失去自己对国家的信仰!无怪乎众多舍人“慕君之高义”,无怪乎廉将军醒悟后“肉袒负荆”,这样深沉而浓烈的爱国之情,是蔺相如用清澈无垢的心与坚定的信仰制成的绝世佳酿,那醉人的芳香透过蒙尘的时光,透过泛黄的史书,流芳百世,香沁万年!蔺相如告诉我们,有些人被历史铭记,不仅仅因为智慧。
聪明人与圣人有时只相差一分信仰,而正是这份爱国的信仰,成就了后者的辉煌。
“人有两种,一种在烟花尘世的繁华中张扬而逝,一种在锤凿剪锉的敲打中塑为永恒。
”无数人因为“聪明反被聪明误”,被历史长河所湮没;只有少数人,将毕生的智慧倾注在爱国的信仰上,将人格与灵魂塑成不朽的丰碑。
他们,终将被历史所铭记。
篇二:廉颇蔺相如列传读后感人们都知道,“徒以口舌为劳”这句话的本意是表现廉颇对蔺相如的极其不服,但人们很少想到,这句话容易误导许多人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我们在看文章时也容易陷入这样一个误区:廉颇之所以不服,皆因他只看到蔺相如的口才,没有看到蔺相如的机智与勇敢。
于是,我们为了驳斥这句话,就会去强调蔺相如的机智与勇敢,甚至刻意引导学生去关注这一点,反而忽略了蔺相如的口才。
实则,在我看来蔺相如应当是集机智与勇敢于一身的,而这一点又恰恰集中体现在他的“口舌”之上。
在《廉颇蔺相如列传》里,我们的大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不仅仅表现了蔺相如机智、勇敢、以国为先的这一形象层面上的特点,实际上还突出了蔺相如非凡的口头表达能力,即文中廉颇所说的“徒以口舌为劳”中的“口舌”之功。
在此一文中司马迁还充分肯定了其“口舌”之功所起的重大作用。
一、口舌第一功——解缪贤之困缪贤的举荐对于蔺相如的出场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但是,从文章中缪贤对蔺相如的介绍,我们能看出的这样一点令我们思考的东西:如果蔺相如没有什么口才,即“口舌“之功,一个普通的门客又怎能令其主子缪贤言听计从呢?而当时蔺相如的建议可是足以决定缪贤生死的,算是一招险棋,而缪贤会接受这样的建议,在我看来,不能不说是蔺相如的“口舌”之功在此处已经可崭露头角,蔺相如还没有出场,司马迁就通过旁人之语间接地表现其口才,为后面的描写做了铺垫。
结果也正因为蔺相如的“口舌之劳“才救了缪贤一命,缪贤因此把他举荐给赵王。
因为在缪贤心目中,蔺相如的口才,以及他在劝服自己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勇气与智慧,在此时,国难当头之际,蔺相如应能,也只有他能担此重任。
这是蔺相如在文中的”口舌“第一功,这一”口舌之劳“挽救了主子的声誉与生命,也为自己才能的施展打下了基础!事实也证明,缪贤果然没有看错人,蔺相如只用三言两语,就打消了赵王的顾虑,其果断的魄力无人能比。
即使是“以勇气闻名于诸侯”的廉颇,此刻也只能是相形见绌,蔺相如一开场就把所有的人都比下去了。
但蔺相如最出色的表现还是在秦国的殿堂之上。
所以司马迁除了描写蔺相如的机智、勇敢之外,实则更是着重刻画了他的"口舌"力度。
二、口舌第二功--- 完璧归赵以和氏璧为焦点的秦赵之争,从表面上看是政治谈判,实际上是政治斗争。
在秦强赵弱的大环境下,等待蔺相如的是一个被动的语言环境。
蔺相如虽是使臣身份,但是却根本得不到应有的尊重。
傲慢的秦王居然在一般的宫殿召见他,公开表明对赵国的极度蔑视。
在这样的场合,语言的选择就更显得至关重要了:既要准确,又必须得体;既要维护国家主权,又不可破坏两国邦交!语言准确、得体,在普通语境中似乎无关紧要,然而蔺相如当时所处的“语境”却极其特殊且复杂。
秦赵两国表面上看是友好国家,实际上是暗中相争,是化敌为友还是化友为敌可能只在一念之间。
此时的言辞必须精确到天衣无缝,无懈可击。
然而,现实状况是蔺相如根本没有过多时间来反复考量,仔细斟酌,难度之大,由此可见。
司马迁正是通过这样的语言环境来刻画蔺相如的,使他的机智、勇敢与口才在这样一个特殊场合里融为一体,迸发出耀眼的光芒。
例如,当蔺相如看到秦王“无意偿赵城”,立刻设法夺回璧,然后“持璧却立”与秦王据理力争。
相如先列举事实,用赵王送璧的虔诚反衬出秦王迎璧的无礼。
语言既准确又有力量。
慷慨陈词中,还不忘插入一句“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这极大的满足了秦王的虚荣心。
使得秦王先是面对证据确凿的事实,而后又面对蔺相如刻意为之设定“大王”所应具备的行为要求,即使有怒也无法说出,甚至还得再三向相如道歉。
而当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蔺相如并不为其所动,反而要求秦国必须先举行隆重的迎璧仪式、方显诚意。
明知这是缓兵之计,但秦王却也无可奈何。
因为和氏璧在相如手中,而且蔺相如的要求从情理上看,乃是合情合理的;从措辞的语气上讲,也找不到任何破绽。
结果秦王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在朝堂之上与和氏璧失之交臂!而当秦王终于“设九宾于廷”,蔺相如却又先发制人。
请注意,这里他运用了一个“自……以来……未尝有”的判断句式,指出秦国历代国君从不遵守诺言的历史事实。
这种特殊句式,往往带有强硬的、不容置疑的语气,表达的句意往往具有严密性、权威性,令对方无法反驳。
所以,秦王和他的大臣们均哑口无言,一时无计可施。
蔺相如不仅善于运用语言,而且很有技巧,当初秦王用“十五城请易璧”之时,赵国是非常被动的,不得不派相如奉璧前去。
直到相如谎称璧有瑕,从秦王手中夺回和氏璧时,局面才有了专机;待到蔺相如坚持秦王须“设九宾礼于庭”的时候,局面实则已起了根本的变化,这回是秦王不得不听从蔺相如的安排;而完璧归赵之后,蔺相如则任凭处置,坦然相对,此刻被动的反而是秦王了。
三、口舌第三功--- 渑池之会渑池会上,赵王一开始就落入秦王设下的圈套,使本来就被动的局面陷入绝境。
危急时刻,蔺相如挺身而出。
他没有揭穿其中的阴谋,也不便阻止赵王,而是不动声色地恳请秦王“击缶”,理由是“以相娱乐”。
好一句“以相娱乐”,妙哉!绝矣!此言一出,局面马上改观。
进退两难的变成是秦王自己!虽然他恼羞成怒,但结果还是老老实实地“为一击缶”。
如果我们仔细分析蔺相如所说过的话,就可发现他在应对秦王时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无可取代的。
这种唯一性,把蔺相如的善于言辞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口舌第四功--- 化解干戈在廉颇的心目中,只有攻城野战、厮杀沙场,才是为国打拼,才值得人们尊重,国君器重。
这样的一个莽汉又怎么会了解蔺相如只身深入虎穴,甚至“请就汤镬”之刑,敢于“以颈血溅”秦王之时的以命相搏呢?但是面对这样无理取闹的廉颇,蔺相如却不急不恼,在廉颇心里徒以口舌为劳的相如此时沉默了,他没有同廉颇这样一个莽夫去争辩谁是谁非。
可正是因为相如的不说,才打动了这个蛮横的武夫,这恐怕亦是蔺相如“口舌"之功中的“无招胜有招”吧!司马迁的精彩描写,让我们在领略到蔺相如口舌的魅力的同时,也明白到蔺相如的口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化解了几次危机,而且还扭转了整个局势,它甚至使赵国第一次拥有了主动权。
此外,它还能完全消除廉颇的怨恨,化干戈为玉帛,令虎视眈眈的秦国“不敢加兵于赵”!我们应当让学生明白的是:本文不仅表现了蔺相如的机智与勇敢,()以及以国为先,还表现了他出色的口才。
所以,我们反而可以牢牢抓住廉颇对蔺相如的这句“徒以口舌为劳”的评价,去解读司马迁对蔺相如的口才的赞赏,我相信只有引导学生去关注蔺相如的“口舌”之功,才能培养学生重视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形成新时代的口才观念,这无疑对学生的发展有着无限益处。
篇三:廉颇蔺相如列传读后感初读此文便觉得讲蔺相如的篇幅多一些,而具体讲廉颇的只是末尾的几段,但开头却将廉颇描述地比蔺相如详尽。
读完全文才明白,原来,廉颇的官位起先要比蔺相如高许多;再者,司马迁也是用衬托的手法,先说廉颇如何如何功勋卓着,来衬托后面的负荆请罪。
廉颇起初因不满蔺相如的官位高过他,而向蔺相如宣恶言,这体现了廉颇的居功自傲、心胸狭窄。
而蔺相如此后对廉颇是退避三舍,大臣们均以为蔺相如怕廉颇,其实他是为了避免两虎相争,而导致秦国有可乘之机,他是多么爱国,又是多么的豁达大度,多么顾全大局。
廉颇听闻后,自己十分惭愧,背上荆条向蔺相如请罪,也正说明了他的坦诚与可敬之处。
不仅如此,蔺相如还有过人的才智与勇气。
秦国要和氏璧并以十五城为交换,赵国无人出使,蔺相如主动前去,见秦王无意予城,竟说头与璧俱碎,秦王不得已只得听从他的安排,而蔺相如估计秦王只是敷衍,却偷偷让随从将和氏璧送回赵,秦王没办法只得让他回赵。
蔺相如这样做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啊!后秦赵与渑池会,蔺相如又以他的聪明才智驳地秦王无以回应。
最终被封为上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