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六支队的抗日战士

合集下载

张爱萍上将剑魄诗情铸华章

张爱萍上将剑魄诗情铸华章

张爱萍上将:剑魄诗情铸华章剑指江淮张爱萍,原名张端绪,1910年1月9日出生于四川省达县罗江口镇张家沟一个农民家庭。

1925年春入达县中学,开始参加革命活动。

192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转为中共党员。

随着视野的逐渐开阔,年轻气盛的张端绪一心想出外闯荡,并改名“爱萍”以坚定离家的决心。

所选“萍”字寓意一为浮萍,漂泊不定,一为青萍,即宝剑,斩杀不平。

1929年6月,张爱萍离开家乡奔赴上海,并于12月参加红十四军。

到党的武装队伍里工作,他终于实现了梦寐以求的愿望。

1930年底,张爱萍奉命到中央苏区从事共青团工作。

其间,参加多次反“围剿”斗争。

长征中,他先后调任红三军团第四师政治部主任,第十一团、第十三团政委。

在突破国民党军四道封锁线、四渡赤水、勇夺娄山关、大战老鸦山、保卫遵义城以及抢占白层渡口、金沙江堵敌、青石嘴痛歼敌骑兵等战役、战斗中,率部多次担负军团前卫和后卫,为红军主力开道,掩护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机关的安全。

这一时期,他深受红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的影响,逐步养成了唯真求实、仗义执言、不务虚名的品格作风。

到达陕北后,中央军委一道命令把张爱萍调到军委骑兵团任政委兼代团长。

从步兵到骑兵转变较大,张爱萍欣然受命,并刻苦学习骑兵技术和战术,很快成为优秀的骑兵指挥员。

为配合红军大部队东渡黄河抗日,率部转战长城内外的榆林、靖边、定边、安边地区,纵横驰骋,屡建奇功,有效地牵制了敌军。

1936年6月,张爱萍入红军大学学习并留校任教。

抗日战争爆发后,受毛泽东委派,张爱萍赴上海任中共江浙省委军委书记,组织沪杭宁地区抗日游击战争。

1938年春,调任八路军武汉办事处高级参谋,负责对国民党桂系的军事统战工作。

这期间,他接受了一项特殊使命——到徐州面见李宗仁促成台儿庄战役。

当时的李宗仁对是否与日军在台儿庄一战而犹豫不决。

到达徐州后,张爱萍即向李宗仁通报有关敌情并开门见山重申我方的作战建议:“此战非打不可,且宜早不宜迟,宜聚不宜散,宜速不宜缓。

彭雪枫浴血江淮

彭雪枫浴血江淮
方向转移。
敌机飞远,硝烟渐散,五旅战士看到数十名日、伪
在部队转移途中,天空中突然出现了日机的轰鸣
军,乘机越过围壕爬上围墙。见此情形,战士们怒不
声。声音由远至近,起初模糊不清,过了片刻,便能看
可遏地与爬上围墙的敌人展开激烈的肉搏战。激战
见在低空飞行的飞机,飞机下面还有蠕动的成片人
到傍晚,除了付出惨重代价,没有讨到任何便宜的日、
的战斗作风,袭击立足未稳之敌,也未尝不可。于是,
再次集中优势兵力向东门发起猛攻。此次,敌人施放
滕海清便依了白浪,迅即发动部队做登高的简易云
出大量的烟幕弹,以掩护部队匍匐前进。烟雾弥漫开
梯。
来,寨墙内外一片模糊。五旅战士紧盯寨墙下敌人的
晚 11 时,滕海清率部来到板桥集镇南边围墙外,
动静,只要敌人接近寨墙根,寨墙上的战士就猛烈开
战略任务。由八路军新二旅、苏鲁豫支队、南进支队
一路近 2000 人,沿宿蒙公路开始向板桥集猛扑。
和新四军第四总队合编为八路军第五纵队,由黄克


17 日 8 时许,来犯之敌进抵至板桥集的外围,并
2020.6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事迹、光辉形象和精神风范,一直在黄淮大地和江淮
平原上广为流传。
本刊将从本期开始连载《彭雪枫浴血江淮》部分
章节,以飨读者。
为挫败日军诱降国民党军队的阴谋,击退日军的
猖狂进攻,配合国民党军的正面战场作战,彭雪枫与
张震、吴芝圃、萧望东等在缜密研究后,决定从大局出
发,在宿蒙公路的板桥集打一个防御阻击战,阻击来
尘土飞扬,
英勇的五旅战士,
在敌人猛烈火力的压制下,
为减少不必要的伤亡,

民政部公布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民政部公布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2015年民政部公布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2015年8月24日上午,民政部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名单如下:名录按牺牲年份和姓氏笔画排序如下:马兴周(1884—1932)东北民众抗日义勇军第16路军参谋长成庆龙(1898—1932)中国国民救国军第12路别动队总指挥关耀洲(1891—1932)吉林抗日义勇军第5路军司令李玉(1896—1932)东北民众抗日义勇军第17路军副司令张竞渡(1904—1932)黑龙江步兵暂编第2旅旅长黄毓全(1905—1932)空军中央航空第6队分队长韩家麟(1898—1932)黑龙江抗日义勇军总参议王兆兰(1910—1933)中国工农红军第32军南满游击队总队长王润波(1905—1933)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7军25师149团团长田霖(1900—1933)吉林人民抗日自卫军司令白子峰(1877—1933)辽宁抗日救国军第5路军副司令初向辰(1910—1933)中国工农红军第32军南满游击队总队政治委员孙铭宸(1894—1933)东北民众抗日义勇军第3军团总参议兼第4梯队司令李春润(1901—1933)东北民众抗日义勇军第3军团副总指挥武止戈(1902—1933)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总指挥部参谋主任金伯阳(1907—1933)中共满洲省委常委胡泽民(1902—1933)中国国民救国军副总参谋长徐达三(1896—1933)辽宁民众自卫军第8路军司令裴治云(1893—1933)中共汤原中心县委书记朱云光(1911—1934)东满抗日联合军指挥部副指挥朱守一(1905—1934)密山游击队队长张文偕(1907—1934)饶河反日游击大队大队长张锡武(1899—1934)黑龙江民众抗日救国军第1军司令景振卿(1880—1934)东北民众救国军副总司令兼前敌总指挥朴翰宗(1911—1935)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参谋长李光林(1910—1935)东北反日联合军第5军2师政治部主任李松波(1904—1935)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2师参谋长杨太和(1904—1935)东北抗日同盟军第4军1师师长何忠国(1909—1935)东北抗日同盟军第4军政治部主任张玉珩(1901—1935)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政治部主任苗可秀(1906—1935)中国少年铁血军总司令苏剑飞(1907—1935)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南满第1游击大队大队长韩浩(1905—1935)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1师师长王学尧(1910—1936)中共密山县委书记史忠恒(1906—1936)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5师师长李秋岳(1901—1936 女)中共延(寿)方(正)特支书记李敏焕(1913—1936)东北抗日联军第1军1师参谋长金剑啸(1910—1936)《大北新报画刊》主编孟泾清(1905—1936)中共吉东特委组织部部长曹国安(1900—1936)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2师师长兼政治委员梁锡福(1903—1936)辽宁民众自卫军第1方面军第11路军司令傅显明(1900—1936)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2师师长万全策(1902—1937)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导总队第1旅参谋长马玉田(?—1937)察哈尔省保安第1旅旅长王天祥(1906—1937)空军第3航空大队副大队长王凤阁(1895—1937)辽宁民众自卫军第19路军司令王以哲(1896—1937)国民革命军陆军第67军军长左子元(1906—1937)东北抗日联军第1军第11独立师师长石焕然(1895—1937)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9军70师205旅410团团长卢仪欧(1903—1937)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9军70师215旅429团团长丘之纪(1902—1937)税警总团第5团团长司徒非(?—1937)国民革命军陆军第66军160师参谋长朱诚(1907—1937)晋察冀抗日义勇军第5支队党代表朱芝荣(1897—1937)国民革命军陆军第67军107师319旅旅长华品章(1902—1937)国民革命军陆军第72军88师补充旅1团团长全正喜(1911—1937)空军第2航空大队14中队中队长刘启文(1899—1937)国民革命军陆军第67军108师322旅旅长刘国用(1898—1937)国民革命军陆军第74军58师147旅副旅长刘眉生(1904—1937)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4军85师253旅510团团长刘家麒(1894—1937)国民革命军陆军第9军54师师长刘粹刚(1913—1937)空军第5航空大队24中队中队长安顺花(1908—1937 女)东北抗日联军第2军缝纫队队长纪儒林(1910—1937)中共南满省委委员李天柱(1898—1937)东北抗日联军第4军2师师长李友梅(1907—1937)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军1师2旅4团团长李东光(1904—1937)中共南满省委组织部部长李绍嘉(1896—1937)国民革命军陆军第83军156师468旅副旅长李海青(1895—1937)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第16军军长李维藩(?—1937)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8军67师402团团长李福林(1907—1937)中共北满临时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杰(1895—1937)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军1师1旅副旅长沈崇诲(1911—1937)空军第2航空大队9中队分队长张本禹(1899—1937)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3军4师12旅副旅长张树桢(?—1937)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9军72师张倬甫(1898—1937)北宁铁路局总工程师陈宜胜(1914—1937)中共盂(县)平(定)阳(曲)寿(阳)中心县委书记陈锡纯(1916—1937)空军第2航空大队9中队飞行员周建华(1913—1937)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3师政治委员周树东(1918—1937)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4师师长兼政治委员庞泰峰(1905—1937)国民革命军陆军第53军91师272旅副旅长郝贵林(1900—1937)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4师师长秦庆武(1903—1937)国民革命军陆军第70军19师113团团长高鹏振(1897—1937)东北国民救国军司令唐惠洽(1908—1937)上海保安总团参谋主任涅日丹诺夫·尼古拉·尼基福罗维奇(1913—1937)苏联空军志愿队队员黄纪福(1902—1937)国民革命军陆军第66军159师477旅副旅长曹炳(1900—1937)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9军72师尉迟凤岗(1903—1937)国民革命军陆军第3军7师21旅副旅长韩宪元(1906—1937)国民革命军陆军第72军88师524团团长谢振平(1892—1937)北平市卫生局局长蓝运东(1899—1937)国民革命军陆军预备第10师参谋长雷震(1902—1937)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导总队第3旅副旅长路景荣(1902—1937)国民革命军陆军第54军98师583团团长解固基(1897—1937)国民革命军陆军第43军26师152团团长雍济时(1901—1937)国民革命军陆军第26军33师195团团长蔡如柏(1899—1937)国民革命军陆军第66军160师956团团长于文彬(1916—1938)中共冀鲁边工委书记马德山(1911—1938)东北抗日联军第6军1师师长马骥德(?—1938)国民革命军陆军第32军139师2旅副旅长740团团长王崇实(1915—1938)冀东抗日联军第5总队政治主任王毓峰(1897—1938)东北抗日联军第4军2师师长王德林(1875—1938)中国国民救国军总指挥毛岱钧(1902—1938)国民革命军陆军预备第9师35团团长田耘(1907—1938)国民革命军陆军第75军13师37旅73团团长吕汝爽(?—1938)国民革命军陆军第32军139师1旅副旅长吕晓韬(1893—1938)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7军84师501团团长吕基淳(1914—1938)空军第4航空大队23中队中队长朱仰兴(1915—1938)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11大队大队长刘北海(1897—1938)国民革命军陆军第58军新编10师2旅4团团长刘礼年(1909—1938)八路军第120师359旅717团政治委员57旅114团团长刘湛恩(1895—1938)上海沪江大学校长关化新(1906—1938)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2师师长江惟仁(1885—1938)江苏省绥靖公署参议阮务德(1914—1938)冀东抗日联军第23总队政治主任纪鸿儒(?—1938)国民革命军陆军第74军51师302团团长远静沧(1901—1938)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政治部主任严家训(1898—1938)国民革命军陆军第60军183师541旅1082团团李必蕃(1892—1938)国民革命军陆军第20集团军23师师长李桂丹(1914—1938)空军第4航空大队大队长李润民(1910—1938)冀东抗日联军第3梯队梯队长杨二(1889—1938)冀东民众抗日救国军司令杨怀(1897—1938)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8军60师180旅359团团长杨俊恒(1910—1938)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3师参谋长杨炼煊(1898—1938)国民革命军陆军第22军50师148旅副旅长杨镇华(?—1938)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2军22师132团团长吴玉光(1909—1938)东北抗日联军第6军4师政治部主任吴汝鎏(1908—1938)空军第3航空大队大队长吴景才(?—1938)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新编2师政治部主任何畏(1922—1938)东北抗日联军第4军警卫员何信(1913—1938)空军第3航空大队8中队副中队长邹绍孟(1895—1938)国民革命军陆军第41军124师参谋长汪成钧(1900—1938)国民革命军陆军第75军13师37旅副旅长张传福(1902—1938)东北抗日联军第6军2师师长张廷玉(1905—1938)国民革命军陆军第3军7师政训处处长张连科(?—1938)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3师师长张宗兰(1918—1938 女)中共佳木斯市委妇女部部长张郁光(1905—1938)鲁西北政治干部学校副校长张相武(1914—1938)东北抗日联军第4军1师师长张耕野(1901—1938)中共佳木斯市委组织部部长张镜远(?—1938)国民革命军陆军第36军新编23师2旅旅长陈怀民(1916—1938)空军第4航空大队飞行员陈纯一(1903—1938)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3军4师23团团长陈蕴瑜(1900—1938)国民革命军陆军第8军102师304团团长武伦佩(1900—1938)八路军第129师先遣纵队独立大队大队长范廷兰(?—1938)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战区游击第4总队总队长范树民(1920—1938)聊城青年抗日挺进大队大队长郁仁治(1905—1938)山东省第1区行政督察专员拉赫曼诺夫(?—1938)苏联空军志愿队战斗机大队大队长易式谷(1891—1938)国民革命军陆军第22军司令部副官处处长罗芳珪(1907—1938)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3军89师529团团长金正国(1912—1938)东北抗日联军第11军政治部主任金连城(?—1938)国民革命军陆军第8军3师9旅副旅长金道松(1911—1938)八路军留守兵团保安司令部关中军分区副司令员周平(1916—1938)山西战地总动员委员会游击第1支队副支队长赵庆吉(1901—1938)中国少年铁血军第2路军总指挥赵振威(?—1938)冀东抗日联军第1总队总队长胡凤林(1899—1938)华北游击纵队第13支队12梯队司令员胡文臣(?—1938)国民革命军陆军第8军游击3团团长钟芳峻(1898—1938)国民革命军陆军第63军153师459旅旅长姜克智(1910—1938)东北抗日联军第7军1师副师长洪涛(1912—1938)山东人民抗日联军独立第1师师长宣侠父(1899—1938)八路军总司令部高级参议姚第鸿(1911—1938)山东省第6区抗日游击司令部政治部副主任夏次叔(1904—1938)国民革命军陆军第5战区民众总动员委员会组织部长徐光海(1907—1938)东北抗日联军第6军1师政治部主任徐荣奎(1900—1938)国民革命军陆军第53军130师775团团长徐积璋(1906—1938)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9军70师205旅旅长黄莺(1912—1938)空军第3航空大队8中队飞行员梅一平(?—1938)海军守备队司令常有钧(1911—1938)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新编3师政治部主任鹿省三(1905—1938)八路军鲁东游击第7支队政治委员商香阁(1908—1938)冀东抗日联军蓟县第5总队总队长梁雷(1913—1938)偏关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梁佐勋(1901—1938)国民革命军陆军第66军160师958团团长扈先梅(1895—1938)国民革命军陆军第51军114师340旅旅长彭璋(1891—1938)国民革命军陆军第22军50师副师长温健公(1908—1938)河北民军总指挥部秘书长兼政治部主任雷忠(1901—1938)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皖北军事联络委员兼游击副总指挥魏长魁(1906—1938)东北抗日联军第9军政治部主任魏震亚(?—1938)八路军晋察冀边区抗日游击第1独立大队副司令员于祯(1886—1939)东北抗日联军第9军副官长马庆华(1914—1939)新四军睢杞太独立大队政治委员马秉忠(1910—1939)国民革命军陆军暂编骑兵第1师2旅旅长马霄鹏(1903—1939)中共苏鲁豫区党委宣传部部长王赤(1913—1939)新四军江南抗日义勇军第3路政治部副主任王文彬(1912—1939)中共苏鲁豫区党委统战部部长王自衡(1896—1939)山东省保安第24旅旅长王作栋(1911—1939)八路军第129师平汉抗日游击纵队政治部主任王克仁(1914—1939)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代理政治部主任田珍(1905—1939)八路军第129师供给部兵工厂政治委员白君实(1908—1939)中国少年铁血军总司令兼第3路军指挥朱毅先(1898—1939)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战区第7游击纵队副司令乔桂净(1900—1939)国民革命军陆军第8战区绥远抗日自卫军副指挥刘廷仲(1904—1939)东北抗日联军第7军3师政治部主任刘震英(1910—1939)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新编第6团政治处主任齐殿选(1899—1939)广灵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许佩坚(1908—1939)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独立第4团团长李文彬(1902—1939)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3师师长李苍江(1899—1939)中共鄂豫边区党委机关报《七七报》主编李剑卜(1914—1939)八路军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独立第2支队参谋长李曦晨(1912—1939)八路军山东纵队第3支队独立团政治委员杨铁成(1914—1939)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政治部主任邱铁生(1897—1939)国民革命军陆军第96军独立47旅副旅长邵一之(1904—1939)国民革命军陆军第5军200师600团团长陈一华(1911—1939)八路军第120师雁北第6支队参谋长陈龙飞(1913—1939)八路军山东纵队第5支队64团团长陈伯衡(1905—1939)八路军山东纵队第6支队1团团长武汉卿(1890—1939)忠义救国军第10路司令范郁文(1909—1939)八路军察绥游击纵队政治部宣传科科长林英灿(1898—1939)国民革命军陆军第62军152师副师长周龙凤(1907—1939)新四军宿西抗日总队总队长侯国忠(1904—1939)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第3方面军副指挥姚新一(1907—1939)中共吉东省委秘书长赵伊坪(1910—1939)中共鲁西区党委秘书长兼统战部部长荆维德(1904—1939)八路军第129师先遣纵队2团团长钟蛟蟠(1899—1939)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高敬亭(1907—1939)新四军第4支队司令员郭企之(1915—1939)曲周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萧国生(1916—1939)新四军第1支队2团政治处主任龚选登(1899—1939)国民革命军陆军第79军76师参谋长董少白(1896—1939)八路军山东纵队第2支队参谋长董秋农(1910—1939)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政治部敌工部部长雷炎(1911—1939)东北抗日联军第3路军西北临时指挥部第4支队支队长于克恭(1907—1940)八路军东海指挥部指挥兼政治委员马玉仁(1875—1940)国民革命军陆军鲁苏战区第1路游击司令王丰庆(1907—1940)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独立1团团长王友德(1906—1940)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第3团队政治委员王伟民(1918—1940)八路军冀鲁豫军区第2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王汝起(1905—1940)东北抗日联军第2路军2支队支队长王邦秀(1895—1940)八路军第120师政治部民运部副部长韦灿(1898—1940)国民革命军陆军第31军131师392团团长尹国赤(1907—1940)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第7团团长孔昭同(1880—1940)八路军第115师曲泗邹滕费五县游击队司令卢启明(?—1940)丰(润)滦(县)迁(安)联合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史钦琛(1912—1940)八路军第129师新编8旅22团政治委员冯治纲(1908—1940)东北抗日联军第3路军龙北指挥部指挥朱启杰(1912—1940 女)泗县妇救会主任朱爱周(1901—1940)赣榆常备旅旅长刘洪雄(1907—1940)中共归绥工委组织部部长刘景胜(1915—1940)新四军津浦路东联防司令部独立2团政治委员苏晓风(1915—1940)八路军山东纵队第5旅13团政治委员李复(1906—1940)新四军第2支队独立2团副团长李大光(1898—1940)八路军山东纵队第5支队15团政治委员李佐民(1912—1940)八路军山东纵队第5支队62团政治委员李和辉(1915—1940)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2军分区19团团长李绍桥(1910—1940)八路军山东纵队第5旅13团团长邱积成(1910—1940)八路军第129师政治部锄奸部部长邹志辉(1912—1940)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应城县抗日游击大队大队长宋子良(1914—1940)八路军山东纵队第5支队14团副团长张炯(1916—1940)八路军鲁南军区第3军分区参谋长张敬(1908—1940)国民革命军陆军第33集团军总司令部高级参谋张乃东(1901—1940)涿(县)固(安)新(城)联合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张兰生(1909—1940)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政治部主任张咨明(1915—1940)八路军山东纵队第5支队14团政治委员张镇华(1909—1940)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3师师长陈琴(1911—1940)琼崖人民抗日自卫团独立总队琼侨服务总团副团长陈荻(1908—1940)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冀东军分区政治部宣传科科长陈文甫(1894—1940)新四军第6支队3总队8团副团长周文富(1902—1940)国民革命军陆军第7军171师1021团团长郝玉明(1910—1940)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游击军政治部副主任柳万熙(1917—1940)东北抗日联军第1军3师政治部主任袁聘之(1903—1940)山东省保安第22旅旅长徐世奎(1911—1940)新四军第4支队7团政治委员高禹民(1916—1940)东北抗日联军第3路军3支队政治委员凌则之(1911—1940)八路军第129师决死1纵队25团政治委员黄天贵(1910—1940)国民革命军陆军预备第9师25团3营营长黄玉清(1899—1940)东北抗日联军第2路军总部政务处主任阎锡九(1905—1940)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冀东军分区供给部部长彭德大(1914—1940)八路军第120师大青山骑兵支队政治部主任舒汉璧(1907—1940)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13师工兵营营长鲁贲(1912—1940)中共冀中区党委副书记兼民运部部长熊德成(1904—1940)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2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魏春波(1890—1940)丰(润)滦(县)迁(安)联合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马文良(1912—1941)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三边回民巡视团特支书记兼团长王苏(1913—1941)新四军第5师鄂南独立5团团长王志(1909—1941)八路军冀中军区第6军分区2团政治委员王志成(1891—1941)湖西专署贸易局局长王者兰(1913—1941)蠡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王贤光(1913—1941)八路军第120师大青山骑兵支队2团团长王儒钦(1889—1941)国民革命军陆军第98军42师参谋长方强(1901—1941)盐东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尹子魁(1909—1941)中共讷河县委书记艾亚春(1899—1941)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7军84师野战补充团团长左克(1919—1941 女)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白求恩学校校部副指导员兼党支部书记石作衡(1905—1941)国民革命军陆军第43军70师师长冯丕让(1896—1941)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副官长司璧瑾(1893—1941)晋北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朱凡(1919—1941 女)中共辛莫区委书记朱长清(1908—1941)新四军第6师18旅54团团长朱宝琛(1910—1941)八路军晋察冀军区雁北支队代理参谋长朱廉贻(1904—1941)兴化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任迈(1913—1941)中共丹南中心县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刘涛(1911—1941)八路军山东纵队蒙山支队政治委员刘萍(1917—1941)徐水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刘世焱(1899—1941)国民革命军陆军暂编第8师1团团长刘幼林(1916—1941)濮(阳)长(垣)滑(县)东(明)浚(县)五县专员刘仲羽(1914—1941)泰西地区动委会副主任兼《团结报》总编辑刘克信(1893—1941)河北民军总指挥部总参议兼参谋长刘保罗(1907—1941)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戏剧系主任刘锡彤(1896—1941)冀东抗日联军第2梯队梯队长许晴(1911—1941)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戏剧系主任许维新(1902—1941)溧水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杜伯华(1904—1941)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卫生部副部长李培根(1910—1941)镇江县抗日民主政府代理县长李联奎(1922—1941)中共五台县委宣传部干事李翰卿(1895—1941)国民革命军陆军第74军57师步兵指挥官杨威(1921—1941 女)中共京安中心县委委员兼妇女部部长杨生(1906—1941)湘赣鄂边区游击挺进军总指挥部南浔挺进纵队参谋长兼游击第2支队司令杨常安(1911—1941)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信应独立团团长吴匡五(1915—1941)陵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辛俊卿(1911—1941)八路军冀鲁豫军区第1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宋澄(1911—1941)八路军山东纵队司令部第5科科长张铎(1915—1941)八路军山东纵队第5旅政治部副主任张忠喜(?—1941)东北抗日联军第10军副军长兼参谋长张裕生(1909—1941)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信应总队总队长张雅韵(1898—1941)国民革命军陆军第72军新编15师44团团长陈群(1910—1941)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冀东军分区12团团长陈钦文(1909—1941)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3军110师330团团长陈新一(1916—1941)新四军第6师江南东路保安司令部警卫1团参谋长陈震寰(1895—1941)新四军江南抗日义勇军第2路副司令员雨晴(1918—1941)八路军山东纵队第5旅15团政治委员郁永言(1907—1941)大众日报社通讯部部长金崇印(1890—1941)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7军参谋长周乐生(1914—1941)新四军第6师16旅47团政治处主任周叔屏(1901—1941)新四军第5师安随应游击支队支队长郑行郯(1912—1941)新四军津浦路东联防司令部六合独立团政治委员赵镈(1906—1941)中共鲁南区党委书记兼八路军鲁南军区政治委员赵伯华(1902—1941)新四军第6师18旅51团参谋长胡光(1917—1941)中共榆(次)太(谷)联合县委书记段生(1899—1941)归凉县南四区游击队队长姚振山(?—1941)抗日义勇军军长夏瑞香(1901—1941)中共冈西县委书记钱远镜(1919—1941)中共鄂南特委统战部部长兼中共咸宁县委书记高凤英(1909—1941)蒙古抗日游击队队长郭铁坚(1911—1941)东北抗日联军第3路军9支队参谋长凌云(1914—1941)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政治部秘书科科长兼总务科科长黄红(?—1941)国民革命军陆军第37军95师284团团长黄才胜(1917—1941)新四军第1师3旅7团团长黄全德(1912—1941)新四军第5师鄂南独立5团政治委员黄志强(1917—1941)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3大队民运队长黄重厚(1909—1941)“联抗”独立支队支队长曹克人(1912—1941)国民革命军陆军第99军99师295团1营营长曹德辉(1913—1941)新四军第6师江南东路保安司令部警卫1团政治委员崔健吾(1913—1941 女)八路军冀中军区卫生学校教员兼军医梁希贤(1898—1941)国民革命军陆军第80军新编27师副师长梁学岸(1909—1941)五寨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兼游击大队大队长蒋志英(1902—1941)浙东沿海台州守备指挥部指挥官韩仁和(1913—1941)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总司令部参谋兼警卫旅政治委员韩朝新(1919—1941 女)冀中区妇救会主任焦守健(1912—1941)中共献(县)青(县)沧(县)交(河)中心县委书记熊桐柏(1915—1941)新四军第5师14旅42团团长德勒格尔(1904—1941)第三国际驻北平总联络员于一心(1910—1942)八路军胶东军区西海军分区参谋长于慎德(1907—1942)中共庆云县委书记马功臣(1907—1942)永(年)肥(乡)联合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马玉堂(1909—1942)新四军第4师睢杞太独立团团长王锐(1913—1942)八路军鲁中军区第2军分区1团政治委员王凤麟(1911—1942)八路军山东纵队第1旅1团副团长王东明(1912—1942)八路军总部秘书处处长王兴汉(1905—1942)八路军第129师司令部工兵主任王卓云(1919—1942)濮阳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王炳三(1915—1942)八路军第115师教导6旅兼冀鲁边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王晋亭(1913—1942)中共泰西地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石光(1910—1942)中共丰(润)玉(田)宁(河)联合县委书记史子谦(1900—1942)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附属陆军中学副校长冯旭臣(1888—1942)益都县参议长刘正(1914—1942)八路军第115师教导3旅7团团长刘云彪(1914—1942)八路军晋察冀军区骑兵团团长刘开绪(1905—1942)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11军分区9团团长刘齐滨(1908—1942)冀鲁豫边区第5专署专员杨希盛(1905—1942)迁青平联合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刘治国(1915—1942)新四军第3师兼苏北军区7旅19团参谋长刘诗松(1911—1942)八路军第129师新编7旅政治部主任刘诚光(1915—1942)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冀东军分区12团政治委员刘德明(1910—1942)八路军晋西北军区第8军分区副司令员孙承光(1906—1942)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山东1分校2支校教育处处长齐南峰(1915—1942)朝城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许冠英(1913—1942)八路军第115师教导7旅政治部敌工科科长李力(1913—1942)中共冀南区党委委员兼武装部部长李子英(1898—1942)八路军第115师鲁南支队7团团长李侍曾(1898—1942)八路军第129师新编4旅11团团长杨柳新(1911—1942)八路军第115师教导6旅兼冀鲁边军区18团团长杨静斋(1888—1942)鲁西行政公署委员肖伟成(1906—1942)八路军太岳纵队供给部副部长吴涛(1914—1942)八路军鲁西军区泰西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吴浪渡(1914—1942)琼崖抗日游击队独立总队第2支队1大队政治委员吴紫阳(1898—1942)房(山)涞(水)涿(县)联合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余海清(1914—1942)新四军津浦路西联防司令部独立1团团长邸玉栋(1911—1942)中共冀鲁边区第1地委组织部部长汪乃荣(?—1942)八路军冀中军区骑兵第2团政治委员沈爽(1896—1942)丰滦密联合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沈蔚(1916—1942)新华社冀中分社副社长宋培文(1911—1942)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炮兵营政治委员迟健民(1908—1942)八路军胶东军区东海军校校长张浩(1897—1942)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副书记张庆澍(1895—1942)国民革命军陆军鲁苏战区司令部高级参谋张建亭(1913—1942)中共冀鲁豫第6地委组织部长张峻峰(1912—1942)八路军冀南军区第5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张策平(1896—1942)鲁南第3行政公署主任张寰旭(1911—1942)八路军胶东军区第16团政治委员张衡宇(1907—1942)中共中央北方局政权工作部负责人陈元龙(1912—1942)八路军第129师新编4旅政治部副主任陈国权(1916—1942)新四军第1师3旅兼苏中军区第4军分区海启警卫团政治委员陈德仁(1914—1942)八路军冀中军区第6军分区兼警备1团政治委员邵瑞麟(1913—1942)空军第2航空大队11中队中队长林江(1918—1942)胶东青年抗日先锋队总队部教导主任罗伯特·桑德尔(?—1942)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队员岳一峰(1907—1942)晋冀豫边区第1专区专员周启邦(1918—1942)新四军第4师宿东游击支队政治委员赵观民(1915—1942)中共冀东地委西部分委书记兼蓟宝三联合县委书记赵振亚(1912—1942)八路军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第8军分区23团团长胡九春(1893—1942)新四军第6师苏南兵站站长胡义宾(1906—1942)国民革命军陆军第5军96师副师长。

历史趣谈:惟一拥有四个将军儿子的共和国上将是谁?

历史趣谈:惟一拥有四个将军儿子的共和国上将是谁?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惟一拥有四个将军儿子的共和国上将是谁?
导语:1955年,我国实行军衔制,授予10名元帅、10名大将、57名上将、177名中将、1360名少将,合称“开国将帅”。

令人惋惜的是,从开国元帅、大将
1955年,我国实行军衔制,授予10名元帅、10名大将、57名上将、177名中将、1360名少将,合称“开国将帅”。

令人惋惜的是,从开国元帅、大将、再到开国上将、中将的254名将帅,仅有一名开国中将健在,其余将帅已全部离开人世。

然而,这最后一名健在的开国中将,不仅是一个长寿将军,再过几天就是他的百岁生日,而他还是我军唯一“一门六将星”之家,四个儿子和一个女婿全被中央军委授予将军。

张震上将,1955年授予中将,1988年恢复军衔制,中央军委首批授予17名上将之一。

1914年10月5日,张震诞生于平江县长寿镇。

1927年夏,高小毕业后,到一家店铺当学徒。

这时,蒋介石叛变革命,湖南发生“马日事变”,张震参加了纠察队,任平江县劳动童子团副团长,拿起梭标、鸟枪跟“清乡军”作垂死挣扎。

1928年3月,张震参加了著名的平江20万农军攻打县城之役。

1930年,张震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彭德怀的红五军团第二纵队特务大队任宣传员,后任红三军团第一师第一团四连政治委员,长征前夕任红三军团第四师十团营长。

1945年抗日战争起,张震任八路军驻晋办事处参谋、科长,新四军游击支队参谋长、新四军第六支队参谋长、八路军第四纵队参谋长,新四军第四师参谋长兼淮北军区参谋长,参与开辟豫皖苏边抗日根据地,协助彭雪枫率部挫败日伪军一九四二年冬季“扫荡”,并参与指挥山
生活常识分享。

新四军团以上烈士英名录

新四军团以上烈士英名录

转参考资料新四军团以上烈士英名录(不全)(以牺牲时间为先后顺序)一、对敌伪作战身亡之新四军团以上干部名单(1)王荣春历任新四军2支队3团1营政治教导员,支队政治部统战科科长,1939年1月6日当涂博望对日作战中阵亡。

(2)萧国生历任新四军1支队1团政治处宣教股长,2团政治处主任,1939年3月7日反日军扫荡作战中率一个连掩护主力突围时阵亡。

(3)王赤江抗第三路政治部副主任,1939年春在武进坂上镇西王村追击日军时中弹阵亡(4)吴(火昆)历任新四军3支队6团副团长,江抗副总指挥兼第二路司令员,1939年9月8日对日作战回师时遭忠义救国军突袭阵亡。

(5)时雨江抗总指挥部政治部宣教科科长,1939年9月在无锡梅村对日作战中阵亡。

(6)文明地历任新四军4支队7团3营政治教导员,9团政治处主任,5支队教导大队政治教导员,5支队8团政治处主任,1939年秋率部在嘉山县石坝圩伏击日军时阵亡。

(7)刘震英历任新四军1支队2团政治处宣教股股长,新六团政治处主任,1939年12月27日反扫荡作战中与日伪夜战中阵亡。

(8)罗化成历任新四军2支队军医处处长,军需处处长,政治部副主任,主任,1940年2月20日与日军作战时由于受冻心脏病复发逝世。

(9)陈文甫宿西独立游击大队副大队长,宿县独立团副团长兼1营营长,新四军6支队3总队8团副团长,1940年3月17日反扫荡作战中,为掩护友邻国民党军南渡浍河,率该团一营与日军血战竟日,不幸阵亡,同时阵亡的还有副营长张凡锡。

(10)鲁雨亭国民党河南省政府保安处秘书处长,永城县县长,1938年率游击队投奔新四军,任新四军游击支队第一总队总队长,1940年4月1日反扫荡作战中阵亡。

(11)杨木贵历任新四军3支队5团军需,支队军需主任,1940年4月26日反扫荡作战中率支队军需处突围时阵亡。

(12)仇兆柱安徽人民自卫军第一路第三直属大队政治指导员,安徽第六行政区抗日剧团副团长,灵壁县特务中队指导员,灵壁县政治工作队队长,调入新四军后任灵北独立团政治处主任,1940年6月对日作战中,组织抢救伤员时遭当地土顽袭杀。

伟人事迹

伟人事迹

12月,“西安事变”发生,由 于事前的大量工作,使阎锡山在事 变期间保持“中立”,红军得以顺 利集中于三原等地,免受背后干扰。 1935年五月,奉命以中央代表的身 份到北平、天津,济南作统战工作。 8月,任八路军驻晋办事处主任。
10月1日,新四军游击支队在竹 沟成立,任司令员兼政委。同日, 率部向豫东敌后进发。同月八日, 游击支队、睢杞太三支队、肖望东 先遣大队,在河南省西华县杜岗胜 利会师。三支抗日武装统编为新四 军游击支队,任司令员兼11月,奉 新四军军部命令,游击支队改番号 为新四军六支队。任司令员兼政委。
彭将军军事事迹
1936年一月25日,与其他红军将领联名 发表《致东北军全体将士书》,表示愿意首 先与东北军停战共同抗日。7月,随叶剑英、 徐向前到西安做统战工作。8月,奉调入红军 大学学习。10月下旬,奉命以中央和红军代 表的身份,秘密赴太原阎锡山处做统战工作, 并兼任中共中央北方联络局书记。此时化名 彭雨峰。
1944年8月,日军发动中原战役,大 举向河南腹地进攻,攻陷了郑州、洛阳、 许昌、郾城等38座城池,中共中央决定 向河南敌后进军,收复失地,彭雪枫奉 命西征。彭雪枫麾下的新四军第4师进行 了大小战斗3760次,累计歼敌4万8千余 人,取得了敌我伤亡比例5:1的辉煌胜 利。9月11日,在河南夏邑东八里庄围歼 土顽李光明的战斗中,彭雪枫将军亲自 指挥战斗,正当战斗胜利结束时,不幸 被流弹击中,英勇殉国。 返回
返回
对彭将军的评价
彭雪枫是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杰出 指挥员,军事家。投身革命20年,出生 入死,南征北战,智勇双全,战功卓著, “对党忠贞,为民赴汤”,“功垂祖国, 泽被长淮”。在中国革命史上谱写了可 歌可泣的壮丽篇章。被毛泽东、朱德誉 为“中华民族英雄”、“共产党人的好 榜样”。 陈毅同志曾称赞他:“吾党匡 天下,得君亦俊才。”

彭雪枫 ppt介绍课件

彭雪枫 ppt介绍课件

彭雪枫
2
名片
中文名:彭雪枫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河南省镇平县 出生日期:1907年9月9日 逝世日期:1944年9月11日
职业:指挥员、军事家 信仰: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领导开辟豫皖 苏边区抗日根据地 代表作品:《游击战术》、 《战略战术讲授提纲》 对其评价:中华民族英雄, 共产党人好榜样
彭雪枫 8
豫皖苏边区
从游击支队到“天下文明第一军”
彭雪枫
9
1500日伪突袭,血染朱家岗
朱家岗烈士陵园 1942年12月9日黄 昏,日军1500人突袭朱 家岗,想消灭26团。 面对这次大规模的日伪 军的突袭,团长罗应怀 立即提出,坚守阵地, 打到天黑,等待援军, 待机歼敌。晚上22时, 朱家岗战斗结束。此次 战斗歼灭敌军1500余人。
彭雪枫
14
纪念馆
彭雪枫纪念馆
雪枫公园 雪枫墓园
彭雪枫 15
彭雪枫
16
3
彭雪枫
时光轴
出生于河南省镇平县七里 庄的个贫苦农民的家庭 任红三军团第五师师长 新四军游击支队 率四师一部执行西征任务
1907
1925
1934
1936
1938
1941
1942.7
194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9
参加共产主义青年团
建立新四军第一支骑兵团
与林颖结婚 时年三十四岁
不幸牺牲
彭雪枫
4
彭雪枫与新四军第一支骑兵团
彭雪枫
1
彭雪枫
彭雪枫,1907年生,河南镇平人,1926年加 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彭雪枫任新四军第 4师师长兼政治委员。1944年9月11日,在河 南夏邑东八里庄围歼土匪李光明部的战斗中, 彭雪枫将军亲自指挥作战。正当战斗胜利结 束打扫战场时,不幸被最后一名隐藏的敌人 在远处狙击击中,英勇牺牲。

新四军

新四军
简史:
新四军前身为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南方八省坚持斗争的红军游击队。1937年8月1日,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南方各游击区“较大的红色部队,可与国民党的附近驻军或地方政府进行谈判,改变番号与编制以取得合法地位”的指示,陈毅、邓子恢等游击区的领导积极展开统一战线工作。“铁军”名将叶挺出面与蒋介石进行联络,协商红军改编等问题。10月12日,根据国共双方达成的协议,国民政府宣布,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4军,军长为叶挺,副军长为项英,参谋长为张云逸,副参谋长为周子昆,政治部主任为袁国平,副主任为邓子恢,供给部长为宋裕和。为加强党的领导,中共中央还决定成立东南分局和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新四军分会,书记兼军分会书记为项英,军分会副书记为陈毅。1938年1月6日,新四军军部在江西南昌正式宣告成立。4月4日奉命着手改编部队,新四军共编为4个支队1个特务营。第1支队,司令员为陈毅,副司令员为博秋涛,参谋长为胡发坚,政治部主任为刘炎。分编为1、2两团,计2300余人。第2支队,司令员为张鼎丞,副司令员为粟裕,参谋长为罗忠毅,政治部主任为王集成。分编为3、4两团,计1800余人。第3支队,司令员为张云逸(兼),副司令员为谭震林,参谋长为赵凌波,政治部主任为胡荣,分编为5、6两团,计2100余人。第4支队,司令员为高敬亭,参谋长为林维先,政治部主任为肖望东,分编为7、8、9团和手枪团。军部特务营,由湖南、闽中等地游击队编成。全军共1.03万余人,6200多支枪。新四军在华中敌后坚持武装斗争,不屈不挠,队伍不断扩大,先后建立了以罗炳辉为司令员的第5支队,以彭雪峰为司令员的第6支队,以李先念为司令员的豫鄂挺进纵队,以及许多游击支队,创建了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创建了苏南、皖中、皖东、皖东北,豫皖苏、鄂中等游击根据地,为开辟苏北,继续发展华中打下基础。为适应斗争需要,1940年11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华中总指挥部,任命叶挺、陈毅为正副总指挥。在叶挺抵苏北前,由陈毅代理总指挥,刘少奇为政委,总指挥部指挥的部队有: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江北指挥部;豫鄂挺进纵队;八路军第4纵 队;第5纵队。此时,新四军军部下辖第1支队:第1团、新1团;第2支队:第3团、新3团;第3支队:第5团、挺进团;江南指挥部:第1、2、3纵队。到1941年初,基本上完成了发展华中的战略任务。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新四军军长叶挺被俘,项英、袁国平等领导同志牺牲,部队受到严重损失。1941年1月20日,中央军委发布了重建新四军的命令,任命陈毅为代理军长,刘少奇为政委,张云逸为副军长,赖传珠为参谋长,邓子恢为政治部主任。1月23日,新四军将领发布通电,宣誓就职。l月28日,新的军部在苏北盐城成立。2月28日,新四军总部颁令,将全军扩大整编为7个正规师1个独立旅,连同抗大第5分校,全军共9万余人。整编后的新四军,继续坚持华中敌后抗战,抗击敌伪的进攻,加强了根据地的建设。1941年3月27日,中央决定组织新四军分会,由刘少奇、陈毅、邓子恢、赖传珠、饶漱石五人组成,以刘少奇为书记。7月11日,中央军委任命饶漱石为新四军政治部主任,原主任邓子恢调任为第四师政治委员。1942年 1月 3日,中央决定刘少奇回延安参加七大,新四军政委一职由饶漱石代理。11月1日,中央军委、总政治部任命谭震林为政治部主任。1942年8月4日,奉毛泽东指示,新四军实行精兵简政。精减后的新四军下辖:l师兼苏中军区;2师兼淮南军区;3师兼苏北军区;4师兼淮北军区;7师。新四军坚持了华中抗战阵地,全面深入地进行根据地建设。到抗战胜利时,新四军代军长为陈毅,代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为饶漱石,副军长张云逸,参谋长为赖传珠,下辖苏浙军区、苏中军区、2师兼淮南军区、3师兼苏北军区、4师兼淮北军区、7师兼皖江军区。据不完全统计,在八年抗战中,华中我军在30万国民党反动军队的封锁、围攻下,抗击着敌伪强大兵力。对敌作战近两万次,毙伤俘敌31.7万余人,建立了地跨苏、浙、皖、豫、鄂五省的敌后根据地,我主力和地方部队发展到31万余人,为抗日战争最后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从清华大学走出的新四军战士林亮

从清华大学走出的新四军战士林亮

从清华大学走出的新四军战士林亮去年年底,云南省新四军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林飞到南京参加会议,记者有幸见到了他。

交流中得知他的父亲林亮是位老新四军,清华大学毕业生,曾是拉萨市委第一任书记。

遗憾的是,林亮已于1994年在昆明逝世。

择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记者饶有兴致地倾听林飞讲述父亲林亮的革命经历。

投奔新四军林亮,1914年出生,原名林英亮,安徽金寨人。

林亮出生在一个教育世家,父亲是小学校长,他从小很会读书,学习成绩很好。

林亮的哥哥当时在国民政府林业部当技术员,经济收入不错。

在哥哥的支持下,林亮顺利考入了北师大附中――全国最好的一所中学。

林亮高二时因为闹学潮,被学校开除,高中没毕业就直接报考大学。

他共报考了三所大学:南京中央大学、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

结果他同时被这三所大学录取,最后他选择了清华大学,在他看来,数清华名气最大。

林亮在大学里就是进步学生运动的积极分子,参加了“一二?九”运动和抗日救亡运动。

1937年7月他从清华大学毕业,到开封北仓女中任教,10月他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抗战初期,他组织开封一带的进步学生和青年成立光明话剧团并任团长,带领全团赴豫东、豫中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工作。

而后,党组织派他给汝南国民党专员张振江当秘书,让他打入国民党内部了解情况。

张振江一开始极力反对共产党,不允许任何人谈共产党的主张,后来在林亮的影响下,张振江不再反对共产党了。

自1938年冬到1939年冬,在豫东地区有一支地方武装即西华抗日自卫军,司令胡晓初、副司令侯香山,这两个人抗日积极性很高。

共产党和国民党都很想把这支部队拉过来。

国民党方面将西华抗日自卫军改编为第一战区第七路军,由第七专署(周口地区专署)专员刘庄甫兼第七路军司令,原西华自卫军司令胡晓初、副司令侯香山为副司令,以控制西华部队。

共产党方面也采取措施,河南省委决定派林亮打入这支部队,争取把它拉过来。

为什么派林亮去呢?一是林亮曾给汝南县国民党专员当过秘书,有统战经验;二是林亮抗日宣传跑过很多地方,和胡晓初、侯香山都认识,而且关系很好;三是专员刘庄甫之子刘道平和林亮是大学同学。

新四军第6支队第4总队

新四军第6支队第4总队

新四军第6支队第4总队1939年12月26日,中共中原局致电中共中央书记处,转中共山东分局并告彭雪枫、张爱萍称:“陇海路南津浦路东皖东北及苏北地区,现经中央划归中原局管理,且指定为新四军发展的主要方向,故在该地区活动之八路军及其他一切党所领导的部队,如黄春圃(武飞)纵队等,须统一归彭雪枫同志指挥。

”“党在该地区成立苏皖边区军政委员会,以张爱萍为书记、金明、黄春圃(武飞)等诸同志参加,以统一党与部队及民运、统战工作等领导。

”“津浦路东之新四军部队及党所领导的地方武装,拟即合编为新四军游击支队第四总队,以张爱萍为总队长兼政治委员。

”中原局并决定:“从彭雪枫处派一个团及军政、地方干部百余人,由张爱萍领回去,以加强该地区工作。

”1940年初,在津浦路东皖东北地区公开新四军番号的部队,只有新四军江淮纵队。

驻在皖东和皖东北的新四军,生存和发展面临严重威胁。

首先部队人数不多,只有第四、第五两个支队及在皖东北的一支“苏皖游击队”(江淮纵队5000余人),三支队伍加起来不超过一万人。

其次,部队驻地分散,第四、五支队驻地在定远县的津浦路东西两侧,苏皖游击队(江淮纵队)驻在皖东北地区,加上全体新四军处于武器弹药匮乏,生活困苦的境地,更使皖东和皖东北的新四军处境非常不利。

2月初,根据中共中原局的指示,活动在皖东北地区的新四军江淮纵队(亦称黄春圃纵队、苏皖游击队。

),张爱萍从津浦路西带过来的新四军第六支队第一团(1300余人、张太生部)、“六抗三支队”(1000余人、赵汇川部)及部分地方武装,合编为新四军6支队第4总队。

总队长兼政委张爱萍,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黄春圃(武飞)。

合编后的新四军第6支队第4总队(旅),辖第10、11、12团,2个独立团,2个独立大队,部队合编后近万人,是皖东北抗日根据地生力军。

以下资料出自刘少奇年普“2月7日,中共中原局关于建立苏北、皖东北根据地的指示:‘雪枫转爱萍、春圃(武飞)、金明及苏皖区委;并致,中央、徐、朱(徐、朱请雪枫相传);’并指出八路军、新四军在皖东北的总任务:‘必须独立去发展自己的力量,一切党员及八路军、新四军部队,都是党的领导党的部队,都应该发展。

新四军资料

新四军资料

新四军资料高一(13)班沈屹、任奇凡整理1、简介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隶属于国民党军队战斗序列,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由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留在南方八省进行游击战争的中国工农红军和游击队改编的队伍。

新四军是正面战场上共产党的主力部队,装备相对于八路军要好些,军装为德式军装,军帽上有青天白日徽,新四军军官服饰与其他国民革命军服饰基本相同,部分军服由国民军提供。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民党迫于日军进攻上海,威胁南京,终于与中共达成关于南方各省红军游击队组成一个军,于大江南北和闽浙两省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协议。

1937年10月12日,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式宣布:南方8省13个地区(不包括琼崖红军游击队)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任命叶挺为军长。

经由中共中央提名,经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核定,任命项英为副军长,张云逸为参谋长,袁国平为政治部主任,邓子恢为副主任。

为加强对新四军的领导,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以项英为书记,陈毅为副书记。

抗战结束后,新四军番号继续被沿用到1947年1月30日才撤销,原新四军部队主力除第3师(黄克诚部)开赴东北加入东北野战军,第5师(李先念部)改编为中原军区外,其余主力改编为华东野战军,1949年1月改称第三野战军。

2、发展成立:1931年中国共产党在江西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1934年国军在蒋介石的领导下进行第五次围剿,共产党军队的一部分成功逃脱,进行长征,其余的留在南方进行游击战。

1936年底,西安事变之后,中国共产党和以中国国民党为主的国民政府达成和解,决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7年7月,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根据国共两党谈判达成的协议,10月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河南、浙江、安徽等八省的红军和游击队整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或称“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下辖四个支队,编入第三战区战斗序列(指挥官顾祝同),并规定在苏北、皖南地区担任游击。

华中亮剑全面抗战时期的张震

华中亮剑全面抗战时期的张震

华中亮剑全面抗战时期的张震他,从领导一小块根据地,到开创全国著名的19块著名的根据地之一,在敌后的华中把一支数百人的游击队伍,壮大发展到拥有数万人的能征善战的劲旅。

他参加了抗大第二期的学习,果敢、细致、热诚,善于训练部队和指挥部队攻坚,在抗日战争战场上屡建奇功。

他就是后来成为国防大学校长、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张震。

铸剑抗大西安事变后的1937年2月上旬,张震正准备到东北军和十七路军去当军政联络员,总政组织部通知他到抗大学习。

他兴冲冲地到延安报到。

张震进的是抗大第二期,这期是1月21日开学的。

由于入学晚,他错过了开学典礼。

他听同学讲,开学典礼上,抗大教育委员会主席毛泽东亲自给学员们讲话,说:“抗大像一块磨刀石,把那些小资产阶级意识磨个精光,把自己变成一把雪亮的利刃,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去创造新社会。

”张震听到同学的转述后,不禁热血沸腾。

抗大第二期学员,共招收了1362人,编为14个队,其中第一、二、三、四队大多数是红军的军、师、团干部。

张震分配到第二队学习,任第三组组长,全组有10余人。

二队队长是当过红四方面军参谋长的倪志亮,党支部书记是谢富治,后由萧望东接任。

每天早上,张震在嘹亮的军号声中起床,到延河边出操。

他和另3名同学睡一铺大炕,内务很整洁。

他和同学相处融洽,每到发津贴费,大家便相约到延安的饭馆中改善一下伙食。

5月,张震与平江籍的同学苏振华、钟赤兵、赖毅等相约,一起在延安的照相馆合了张影,留下一张珍贵的历史照片,照片上题“长征的我们于延安摄影”。

抗大为学军事的学员安排的军事课有制式教练、地形学、排以下战术训练、工程学等,教员也有学员兼的,如谭希林、李东朝、王智涛等;政治课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政治经济学、社会科学、哲学等,教员有罗世文、张如心、徐梦秋、艾思奇等。

张震很喜欢听艾思奇的《大众哲学》课,还自己掏钱买了一本《大众哲学》。

在抗大,张震聆听了毛泽东和党中央许多领导人的讲课。

当时,毛泽东住在凤凰山,在百忙中常抽出时间来抗大讲课,他讲的《辩证唯物主义》从4月一直讲到7月卢沟桥事变,累计达百余个小时,毛泽东出身师范学校,深谙教学法,采取启发式、研究式,讲课就如谈心一般,令人倍感亲切。

抗日英雄彭雪枫的故事

抗日英雄彭雪枫的故事
抗日战场
1938年9月,周恩来、叶剑英指示河南省委将工作重心转向豫东,创造豫皖苏边新局面。廿七日,竹沟抗日武装隆重举行进军誓师大会。同月29日,《拂晓报》创刊。雪枫同志写《拂晓报——我们的良友》发刊词并为刊头题字。
1939年11月11日,河南竹沟“确山惨案”发生后,撰写《关于竹沟事变》一文;同月,奉新四军军部命令,游击支队改番号为新四军六支队。任司令员兼政委。豫皖苏边区党政军委员会明》的社论。
1940年8月,八路军三三四旅新二旅与六支队合编为八路军第四纵队,彭雪枫任司令员。12月9日,在《拂晓报》发表《怎样和敌人斗争与怎样建立敌后根据地》一书的序言;同月12日,因豫皖苏边区保安司令耿蕴斋、六旅十七团团长刘子仁、十八团团长吴信荣率部叛变投敌,发表《为紧急动员告淮上绅耆书》。
新四军第四师
1941年1月6日,“皖南事变”发生;同月17日,发表《誓为皖南事变殉难烈士复仇》一文;同月24日,发表《纵谈皖南事变——答记者问》的谈话;同月28日,八路军四纵队奉命改编为新四军第四师,任师长兼政委。2月10日,汤恩伯率十万反共顽军大举进犯豫皖苏边区,彭雪枫指挥四师进行长达三个月的反顽斗争;同月11日,致函顽军头目李仙洲,敦促其悬崖勒马;同月18日,致函阜阳县警备司令廖运泽,呼吁团结抗战,揭露何应钦利敌误国的罪行。
为国捐躯
1944年1月1日,发表《一年来的军事工作》一文;1月19日,在朝鲜独立同盟第二次盟员大会暨朝鲜义勇军华中支部成立大会上作《中韩两民族携手并肩作战》的演说;同月29日,对四师直属部队作《我们是政府的卫队和老百姓的护兵》的报告。
1944年8月15日,率四师主力五个团在泗洪县半城镇大王庄举行西征誓师大会,冒暑西征;同月23日,指挥部队首战肖县西南的小朱庄,击毙顽军纵队司令王传授及其官兵三百余人,俘敌一千三百人,并争取了吴信荣部起义,首战告捷。

新四军六支队的抗战将军

新四军六支队的抗战将军

鲁雨亭以身殉国抗日民族英雄鲁雨亭(1899-1940),生于1899年,河南省永城市芒山镇人,抗日民族英雄。

河南省最著名的烈士之一,曾先后在河南陆军和建国豫军担任掌旗官、军法官、军法处长、武安县县长、国民党四十一军驻南京办事处处长、军长代表等职。

1940年4月英勇牺牲,时年41岁。

简历鲁雨亭,1899年出生于河南省永城县(今永城市),1920年毕业于河南开封宏威士官学校,在军政界先后担任军法官、军法处处长、县长等职。

九一八事变后,他深感外患日急,奋笔写下《国难中敬告全国当局书》一文,发表于1931年10月21日天津《大公报》,呼吁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共御外侮。

1937年初,鲁雨亭出任河北省保安处秘书长。

同年11月,经李宗仁推荐,他被委任为永城县县长,为抗日救亡,他组织成立永城县民众抗日救亡动员委员会,开办青年训练班,组织工作团,在全县推动抗日救亡运动。

在中共永城县委的帮助下,鲁雨亭变卖自己的家产,购买枪支弹药,筹集活动经费,在永城组织抗日联防自卫队等抗日武装,并于1938年11月正式建立了永城县抗日游击队。

在鲁雨亭等领导下,游击队活动在永(城)、夏(邑)、砀(山)、萧(县)一带,打开了芒砀山区的抗日局面。

1939年1月,彭雪枫率新四军游击支队到达永城一带,开辟豫皖苏抗日根据地。

鲁雨亭派人与新四军建立联系,并根据自己多年的经历作出重大抉择,走共产党的路,请求将永城游击队编入新四军。

他由衷地表示:“要救国救民及达到世界人类真正的和平与幸福,自己只有站在马克思、列宁的旗帜下,坚决服从共产党的领导,才能为国为民建功立业。

”1939年8月,永城游击队正式改编为新四军游击支队第一总队,鲁雨亭担任总队长,孔石泉为政委。

9月,由游击支队参谋长张震等介绍,经中共中央批准,鲁雨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开始了新的革命征程。

他率领第一总队活跃在芒砀山区,打击日伪军。

在几个月的战斗中,毙伤日伪军数百人,部队发展壮大到两个团,近3000。

八路军新四军将领名录

八路军新四军将领名录

八路军新四军将领名录(一)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序列表(1937年10月)总指挥朱德副总指挥彭德怀参谋长叶剑英副参谋长左权总政治部主任任弼时总政治部副主任邓小平第115师师长林彪政委聂荣臻参谋长周昆政治部主任罗荣桓政治部副主任肖华第342旅旅长陈光政委肖华副旅长周建屏参谋长陈士榘第344旅旅长徐海东政委黄克诚参谋长卢绍武独立团骑兵营辎重营工兵营炮兵营教导队第120师师长贺龙政委关向应副师长肖克参谋长周士第政治部主任甘泗琪第358旅旅长张宗逊政委李井泉参谋长姚哲政治部主任张平化第359旅旅长陈伯钧政委王震参谋长刘子奇政治部主任袁任远教导团骑兵营特务营炮兵营辎重营工兵营通讯营第129师师长刘伯承政委张浩副师长徐向前参谋长倪志亮副主任宋任穷第385旅旅长王宏坤副旅长王维舟参谋长耿飙第386旅旅长陈赓副旅长陈再道参谋长李聚奎教导团特务营炮兵营工兵营骑兵营辎重营后方总留守处政治部主任肖劲光(辖各师留守部队)(二)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序列表(1938年1月)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张云逸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副参谋长周子昆政治部副主任邓子恢第1支队司令员陈毅副司令员傅秋涛参谋长胡发坚政治部主任刘炎第2支队司令员张鼎丞副司令员粟裕参谋长罗忠毅政治部主任王集成第3支队司令员张云逸(兼)副司令员谭震林政治部主任胡荣第4支队司令员高敬亭参谋长胡维先政治部主任肖望东教导队特务营(三)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序列表(1941年3月)代军长陈毅政治委员刘少奇副军长张云逸参谋长赖传珠政治部主任邓子恢第1师师长粟裕政治委员刘炎政治部主任钟期光第2师兼师长张云逸政治委员郑位三副师长罗炳辉参谋长周骏鸣政治部主任郭述申副主任张劲夫第3师师长兼政委黄克诚参谋长彭雄政治部主任吴法宪第4师师长兼政委彭雪枫参谋长张震政治部主任肖望东第5师师长兼政委李先念参谋长刘少卿政治部主任任质斌第6师师长兼政委谭震林参谋长罗忠毅第7师师长张鼎丞政治委员曾希圣政治部主任何伟独立旅特务团抗日军政大学第五分校。

张爱萍将军洪泽湖剿匪

张爱萍将军洪泽湖剿匪

张爱萍将军洪泽湖剿匪2019-09-08苏北的洪泽湖是淮河最后的归宿。

它浩浩淼淼2000多平⽅公⾥,由成⼦湖湾、溧河湖湾、淮河湖湾三⼤湖湾组成,形为⼀只展翅的天鹅,隋朝以前称破斧塘,是中国第四⼤淡⽔湖。

公元616年隋炀帝下江南,天⼤旱,⾏⾈极难。

当隋炀帝乘坐的龙⾈经过此湖时,突然天降⼤⾬,⽔涨船⾼,⾈⾏顺畅。

隋炀帝⼤喜,⾃以为洪福齐天,恩泽浩荡,便将此湖叫作洪泽浦。

后于唐代将此湖叫成了洪泽湖。

洪泽湖“⽇产⽃⾦”,满湖的鱼、虾、蟹及野鸭、莲藕、芦苇让⼤湖充满了野性的粗犷。

⼤好河⼭呵!但当1938年⽇军占领湖边上的盱眙县起,洪泽湖及其周围的⼈民便陷⼊了⽔深⽕热之中,⽽⽔匪更是让湖区⼈民的⽣活雪上加霜。

2011年5⽉,是张爱萍将军率新四军在洪泽湖为民剿匪胜利70周年的纪念⽇。

19⽇,淮安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长、市⼈⼤常委会副主任范学恕及市、县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的成员来到洪泽湖,登船重⾛张爱萍将军剿匪路,并座谈起张爱萍将军和新四军的光辉业绩――湖匪种种湖匪之⼀叫⾼铸九,原名⾼慰亭。

他是今泗洪县龙集镇应⼭村⼩张咀⼈,先在当地安清帮中当过⼩头⽬,后⼴收徒⼦徒孙,在洪泽湖组成之⼀的成⼦湖⼀带很有名。

1939年7⽉,新四军第六⽀队司令员彭雪枫从豫皖苏边区派张爱萍、刘⽟柱到皖东北,张爱萍以武汉⼋路军办事处⾼级参谋名义与国民党第六⾏政区专员盛⼦瑾(兼国民党第五战区第五游击队司令及泗县县长)会谈,达成共同抗⽇协议。

8⽉初,经盛⼦瑾同意,成⽴⼋路军、新四军驻皖东北办事处,张爱萍任处长,刘⽟柱任副处长。

国民党安徽省政府对盛⼦瑾与⼋路军、新四军在皖东北合作抗⽇如鲠在喉,必欲除之⽽后快。

1940年1⽉,国民党桂系第⼗四游击纵队司令马馨亭取代了盛⼦瑾。

2⽉初,⼋路军、新四军驻皖东北办事处决定“援盛(⼦瑾)打马(馨亭)”。

在张爱萍的统⼀指挥下,⼋路军胡炳云、⽥⽂扬⼤队和新四军皖东北部队在⼤柏圩战⽃中获胜。

在这次战⽃中,盛⼦瑾怯于国民党当局通缉,⼜不愿与共产党继续⾛团结抗⽇的道路,遂于2⽉29⽇夜从管镇南渡淮河,离开皖东北。

新四军初建期间战斗编制及领导

新四军初建期间战斗编制及领导

新四军初建期间战斗编制及领导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隶属于国民党军队战斗序列,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由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留在南方八省进行游击战争的中国工农红军和游击队改编的队伍。

1937年10月1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式宣布:南方8省13个地区(不包括琼崖红军游击队)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张云逸,副参谋长周子昆,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副主任邓子恢。

辖4个游击支队,10个团,1个特务营,共10329人。

1937年12月25日在汉口建立军部,1938年1月6日移驻南昌。

同年3月和4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向敌人后方发展的指示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关于集中整训的命令,军部和第一、第二、第三支队先后到达皖南歙县岩寺地区,第四支队在皖西霍山地区集中后向皖中开进,随后即在长江南北作战略展开。

第一、第二支队相继进入苏南,开辟了以茅山为中心的抗日游击根据地,并将丹阳县的抗日武装改编为新四军挺进纵队。

第三支队留在皖南担任长江防务。

第四支队在皖中、皖东以游击战频繁打击日军。

新四军第一支队:新四军初期的4个主力支队之一,1938年1月组建。

司令员陈毅,副司令员傅秋涛。

下辖第一团(由湘鄂赣边红军游击队编成)和第二团(由湘赣边、赣粤边、皖浙赣边、湘南红军游击队),共2300余人。

第1团:团长傅秋涛;副团长江渭清。

第2团:团长张正坤;副团长刘培善。

新四军第二支队:1938年1月组建。

司令员张鼎丞,副司令员粟裕。

下辖第三团(由闽西、汀瑞红军游击队编成)和第四团(由闽粤边、闽西、浙南的红军游击队编成),共1800余人。

第3团:团长黄火星;副团长邱金生。

第4团:团长卢胜;副团长叶道之。

新四军第三支队:1938年1月组建。

司令员张云逸(兼),副司令员谭震林。

下辖第五团(由闽北红军游击队编成)和第六团(由闽东红军游击队编成),共2100余人。

第5团:团长餆守坤,副团长曾昭铭。

翰墨飘香寄深情

翰墨飘香寄深情

翰墨飘香寄深情作者:郭照东来源:《党史纵览》2015年第01期我军一代名将张震,在抗战全面爆发后,先后任新四军游击支队、新四军第六支队、八路军第四纵队、新四军第四师参谋长和四师第十一旅旅长,相继辅佐彭雪枫、张爱萍驰骋淮北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参与了党领导的敌后19块抗日根据地之一的淮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

解放战争时期,他曾任华中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员兼政委,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副司令员、副参谋长和第三野战军参谋长,协助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挥戈华东战场,参与指挥了从宿北战役、开封战役、济南战役到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一系列战役,成为蒋家王朝22年独裁统治的掘墓人,为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重大贡献。

可以说,淮北地区是张震将军辉煌军事生涯的见证地,也是他魂牵梦萦的地方。

蚌埠地区留下了他战斗的足迹,凝结着将军的深厚感情。

他曾多次应邀挥毫题词,这不仅给我们留下了难得的墨宝,也揭开了他与蚌埠结下的一幕幕往事。

忆抗战:“长城内外起风雷”抗日战争时期,蚌埠地区相继沦陷敌手,新四军挺进敌后,成为坚持华中抗战的中流砥柱。

1939年夏,时任新四军第六支队参谋长的张震随彭雪枫率部进军怀远。

由此,张震长期战斗在怀远、固镇、五河敌后。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数次接到蚌埠请求题词的函件激活了将军心中的记忆,他也多次欣然命笔:1984年元旦,张震为怀远县委党史办编辑出版的《怀远革命斗争史料选编》一书题词“怀远革命斗争史料选编。

淮北人民革命斗争业绩与世长存,革命先烈永垂不朽”。

1985年,怀远县委党史办筹备纪念抗战胜利40周年活动,他应邀题词“淮上健儿驰骋疆场,英烈史迹永志不忘”。

1995年,他又为蚌埠市委党史办编辑出版的《烽火抗战》一书题写了书名。

这几幅题词的背后,是一段张震抗战时期在蚌埠的难忘经历。

为挺进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39年6月,新四军第六支队在司令员兼政委彭雪枫及参谋长张震的率领下,东进以怀远龙亢为中心的淮上地区,首战湖沟集,4次夜袭怀远县城,攻克安乡、上桥等日伪军据点,在常家坟伏击日军4艘汽船。

新四军第6支队第4总队

新四军第6支队第4总队

新四军第6支队第4总队1939年12月26日,中共中原局致电中共中央书记处,转中共山东分局并告彭雪枫、张爱萍称:“陇海路南津浦路东皖东北及苏北地区,现经中央划归中原局管理,且指定为新四军发展的主要方向,故在该地区活动之八路军及其他一切党所领导的部队,如黄春圃(武飞)纵队等,须统一归彭雪枫同志指挥。

”“党在该地区成立苏皖边区军政委员会,以张爱萍为书记、金明、黄春圃(武飞)等诸同志参加,以统一党与部队及民运、统战工作等领导。

”“津浦路东之新四军部队及党所领导的地方武装,拟即合编为新四军游击支队第四总队,以张爱萍为总队长兼政治委员。

”中原局并决定:“从彭雪枫处派一个团及军政、地方干部百余人,由张爱萍领回去,以加强该地区工作。

”1940年初,在津浦路东皖东北地区公开新四军番号的部队,只有新四军江淮纵队。

驻在皖东和皖东北的新四军,生存和发展面临严重威胁。

首先部队人数不多,只有第四、第五两个支队及在皖东北的一支“苏皖游击队”(江淮纵队5000余人),三支队伍加起来不超过一万人。

其次,部队驻地分散,第四、五支队驻地在定远县的津浦路东西两侧,苏皖游击队(江淮纵队)驻在皖东北地区,加上全体新四军处于武器弹药匮乏,生活困苦的境地,更使皖东和皖东北的新四军处境非常不利。

2月初,根据中共中原局的指示,活动在皖东北地区的新四军江淮纵队(亦称黄春圃纵队、苏皖游击队。

),张爱萍从津浦路西带过来的新四军第六支队第一团(1300余人、张太生部)、“六抗三支队”(1000余人、赵汇川部)及部分地方武装,合编为新四军6支队第4总队。

总队长兼政委张爱萍,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黄春圃(武飞)。

合编后的新四军第6支队第4总队(旅),辖第10、11、12团,2个独立团,2个独立大队,部队合编后近万人,是皖东北抗日根据地生力军。

以下资料出自刘少奇年普“2月7日,中共中原局关于建立苏北、皖东北根据地的指示:‘雪枫转爱萍、春圃(武飞)、金明及苏皖区委;并致,中央、徐、朱(徐、朱请雪枫相传);’并指出八路军、新四军在皖东北的总任务:‘必须独立去发展自己的力量,一切党员及八路军、新四军部队,都是党的领导党的部队,都应该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日战争时期,在彭雪枫将军率领的新四军第六支队里,涌现出众多的英雄人物。

其中杀敌英雄三兄弟——谢继书、谢继祥、谢继良的事迹曾被广泛传颂。

英雄的父母受到广大军民的敬仰,成为抗日根据地人民拥军抗日的楷模。

谢家三兄弟的故乡是安徽省涡阳县丹城集谢庄。

谢继书出生于1901年春天。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曾在冯玉祥军队骑兵连当过连长的他,回家乡找到涡阳县朱国衡县长说:“日本鬼子侵占了我国东三省。

我看会很快打到咱安徽。

为了保家卫国,我看在涡阳成立骑兵中队,准备和鬼子干!”朱国衡赞成,派他招兵买马,制作马刀、马鞍等物。

经过半年筹办,涡阳县骑兵中队成立,谢继书任中队长,领导军事训练。

1938年夏季,日军侵占了豫皖苏的大片土地,到处杀人放火。

这时,骑兵中队扩充为抗日游击队,同日伪军作战。

一天,谢继书正在带领游击队员们训练,一个老乡来报告:“七八十个黑狗(着黑色制服的伪军)和日本鬼子,正在柳桥村抓人抢粮!村长派我来请你们去打哩!”谢继书立即率领游击队,骑着战马飞速向柳桥村奔去。

他们老远就看见一群日伪军牵着牛羊,赶着载粮的大车,正要返回据点。

谢继书怒火万丈,指挥骑兵们分三路包围敌人。

敌人听见马蹄声,扔下抢来的东西,跑进一片坟地里向游击队射击。

谢继书带着一路骑兵,冒着弹雨,首先冲进敌群。

他挥刀劈下日军小队长的头,接着又把一个伪军排长的胳膊砍掉。

这时,另外两路骑兵也冲了上来,在敌群中砍来劈去,杀得日伪军缺胳膊少腿。

不到10分钟,战斗胜利结束。

日伪军除了被打死的以外,还有21人当了俘虏。

谢继书指挥游击队打扫完战场,把敌人抢来的衣物、粮食和牛羊还给群众,群众非常感激。

1939年9月,彭雪枫司令员率领新四军游击支队进驻河南永城、安徽涡阳之间的新兴集。

1940年2月,游击支队改编为新四军第六支队。

谢继书通过耳闻目睹,认清了只有新四军,才是真正人民的队伍。

于是,他带领游击队来参加新四军六支队。

彭雪枫司令员高兴地握着他的手说:“继书同志,你胸怀大志,爱国忧民,抗日心切,我们欢迎你率部参加新四军。

”不久,涡阳抗日游击队被编为新四军第六支队一总队第三营,谢继书任副营长。

他多次率领三营在肖县一带,重创日伪军,荣立战功。

不久,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以后,谢继书回家与父母亲商量,动员二弟谢继祥、三弟谢继良也参加了新四军。

谢继书带领三营在肖县地区活动时,一天接到探报:日伪军约一个营的兵力,要对肖县附近村庄进行一次“讨伐”。

谢继书和鲁雨亭总队长研究后,决定打一次伏击战。

谢继书命令排长刘学文化装成老百姓,前往日伪据点侦察,摸清敌人行动的时间和行军路线。

深夜,谢继书带领三营埋伏在距离肖县5里外的一条壕沟两边的树林里。

一直等到天亮,还不见敌人的动静。

有的战士急了,说:“我们这一次扑空啦!”谢继书命令道:“别说话,隐蔽好,敌人肯定要钻我们的‘口袋’!”上午10时左右,敌人终于出现在远处,很快就进入了三营的埋伏圈。

谢继书一声令下,指战员们集中火力猛打。

敌人毫无戒备,顿时大乱,竞相逃命。

谢继书让司号员吹响冲锋号,随着号音,战士们将敌人团团围住。

一颗颗手榴弹在敌群里爆炸,敌人死伤一大片。

日军的一名小队长举着指挥刀,嘴里叽哩哇啦地喊叫,指挥日军顽抗。

谢继书举枪对准日军小队长,随着枪响,这个家伙一命呜呼。

接着,他指挥战士们端着雪亮的刺刀冲入敌群,同敌人展开白刃格斗。

一场拼搏后,鬼子除了几个自杀外,其余的全部被打死,170多名伪军大都当了俘虏。

三营打了大胜仗,指战员万分高兴。

1940年4月15日,谢继书到新兴集汇报工作,次日返回驻地途中遭敌袭击牺牲。

谢继书的二弟谢继祥参军后,在新四军第六支队一总队三营当战士。

组织上选送谢继祥到抗大四分校学习,结业后分配到一总队警卫营当班长,不久提升为排长。

警卫营在永城附近驻扎,县北三座楼驻守的日伪军经常到农村抢粮抢物,杀人放火。

为消灭三座楼的敌人,谢继祥奉命化装侦察敌情,任务完成的很好。

营里当夜决定攻打三座楼据点。

深夜,月明星繁。

警卫营兵分三路冲进三座楼,向敌人猛烈攻击,打得伪军东窜西躲,死伤不少,剩下的伪军躲在房子里、炮楼上、围墙下负隅顽抗。

这时,日本小队长板木什平带领鬼子冲杀过来。

谢继祥带领警卫排的勇士们奋力抗击。

阵地上,新四军与鬼子展开了一场激烈的白刃战。

谢继祥像一只猛虎,端着刺刀在敌群里东拼西杀。

一个高个子鬼子端着刺刀扑向谢继祥。

谢继祥一个侧身,枪尖一挑,拨开鬼子枪杆,大喊一声“杀”,刺刀已穿透鬼子前胸,给了敌人一个透心凉。

接着,4个鬼子一起向谢继祥扑来,他毫不畏惧,挥舞刺刀在敌群中左遮右挡,猛然一枪刺死了右边一个鬼子,又飞速转身,把刺刀刺进左边一个鬼子的胸膛,很快摆脱了敌人的四面夹击。

另外两个鬼子咿呀叫着,向他刺来,他身子一闪,鬼子刺空了。

谢继祥猛跳起来,一刺刀穿透了一个鬼子的后背。

另一个鬼子想趁谢继祥拔刺刀之际偷刺,只见他机敏地低头一躲,鬼子刺刀擦腰而过。

他迅速拔出刺刀,瞅准一道墙跟,猛跳上去,对着鬼子来了个猛虎扑食,将鬼子刺死。

激烈的血战,使谢继祥精疲力尽。

这时,鬼子队长板木什平挥舞洋刀,喊叫着向谢继祥劈来。

谢继祥振作起精神,与板木什平展开拼杀。

一阵拼搏后,谢继祥一枪托把这个家伙砸倒在地,把他活捉了。

第二天清晨,三座楼战斗结束。

谢继祥和战友们押着日军少尉板木什平和日伪军俘虏踏上了归途。

彭雪枫司令员得知谢继书二弟谢继祥活捉了日军小队长板木什平,十分高兴,下令嘉奖他,并提升他为一总队警卫连连长。

不久,谢继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0年6月1日,新四军第六支队在驻地涡阳县新兴集举行“五卅惨案”纪念大会并检阅部队。

突然,侦察兵报告:宿县、永城等地的日伪军1000余人,汽车20余辆,分四路合击新兴集。

彭雪枫司令员立即在大会会场部署各总队迅速展开,迎击敌人。

谢继祥所在的一总队,奉命歼灭由南路向新兴集进犯的敌人。

这时,敌人的炮火已开始向新兴集猛烈地轰击。

一总队政委孔石泉命令三营、警卫营跑步占领岭子沟。

指战员们冒着炮火占领了岭子沟,猛烈地向敌人射击。

这时,谢继祥发现日伪军的10辆汽车正向桥口靠近,急忙带领警卫连抢占了桥口。

谢继祥在轻、重机枪的掩护下,把一颗颗手榴弹甩到敌人汽车上,炸得敌人血肉横飞。

活着的敌人跳下汽车,向警卫连猛烈还击。

谢继祥和18名战士被敌人包围在战壕之中。

谢继祥一看情况紧急,猛地从机枪手手中抓过机枪,喊道:“同志们,我掩护你们突围出去!”这时,发疯似的敌人向他们猛烈射击。

谢继祥猛然跳出战壕,一连向敌人投去5颗手榴弹,又端起机枪向敌人扫射,敌人死伤10多人。

18名战士刷地一声上好刺刀,在谢继祥的掩护下突围出去了。

处在敌人四面包围中的谢继祥,身上已多处中弹,他咬着牙把身上最后的一颗手榴弹甩进敌群。

不料,敌人一颗子弹打中他的头部,他壮烈牺牲,时年24岁。

谢继书的三弟谢继良参军以后,分配到新四军新六支队一总队通信班当战士。

一天,谢继良正在训练场上练刺杀,总队长鲁雨亭走来问道:“继良,练得怎么样?”“不怎么样。

”谢继良笑着说:“总队长,请你放心,我有决心练好!”鲁雨亭鼓励他练好本领。

他刻苦训练,成绩突出,很快被提升为通信班长。

1939年11月3日,鲁雨亭率领一总队夜袭袁楼伪军据点。

袁楼,坐落在河南省夏邑县以北。

伪军日夜威逼老百姓抢修工事,并在四周设置铁丝网,挖了4米深的壕沟,构筑了明碉暗堡。

伪军的指挥所设在袁楼中心炮楼内。

午夜时分,鲁雨亭总队长一声令下,指战员从四面朝袁楼猛烈开火。

由于敌人在暗堡里向外射击,战士们难以射中敌人,一连四次冲锋都未能成功。

鲁雨亭眼睛都气红了。

如不及时将中心炮楼炸毁,将直接影响战斗的胜利。

谢继良急切地对鲁雨亭说:“总队长,让我带领两个战士去炸炮楼吧!”“好!我先派人点燃袁楼四周的柴草,然后你们在炮火和浓烟的掩护下完成任务!”鲁雨亭说罢,立即调整火力,压制和吸引敌人,并火速派人点燃了柴草。

霎时,浓烟滚滚,袁楼笼罩在浓烟之中。

谢继良带领两个战士,三个人的身上插着手榴弹,抱着两包炸药,扛着一挺轻机枪出发了。

他们冲过壕沟,眼看就要接近中心炮楼时,突然敌人的一颗子弹打中了谢继良的左腿,顿时鲜血直流。

他顾不上包扎,让两个战士把炸药放在炮楼下准备爆破。

这时,他一看中心炮楼高大,带来的炸药包太小,很难把炮楼炸掉,就对两个战士说:“现在取炸药包已经来不及了,你们两人守在炮楼门口,我摸进去干掉他们!”两个战士焦急地说:“班长,炮楼里敌人多,你一人进去有危险,干脆我们一起冲进去干掉敌人!”“为了战斗的胜利,你们不要管我!”说完,他身子一闪,冲进了敌人的炮楼。

这时,炮楼里的伪军摸不清外边的情况,一个个胆战心惊。

谢继良双手举着手榴弹,大吼一声:“赶快放下武器,新四军宽待俘虏!”伪军被这突如其来的喊声吓懵了,不知来了多少新四军战士。

谢继良接着喊:“伪军兄弟们,你们放下武器才是惟一的出路,不然我就要扔手榴弹了!我们在炮楼下放了炸药,很快就要炸掉炮楼!”这时,伪军军官举枪瞄准谢继良。

谢继良眼明手快,用手榴弹朝伪军官的脑壳砸去。

伪军官哼了一声,就呜呼哀哉了。

伪军们害怕炸药爆炸,一个个放下武器,举手投降,走出炮楼。

外边守卫的两个战士清点人数,共俘虏68人。

谢继良一把抓住伪军头目王朴臣,枪口对准他的脑袋,逼他向明碉暗堡里的伪军下达投降的命令。

袁楼伪军400余人统统当了俘虏。

战后,谢继良被第六支队评为“三等战斗英雄”。

1940年春天,鲁雨亭率领一总队指战员配合兄弟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夜袭张大屯,围攻王白楼,血战阎井、蒋庄、丁楼,击毙日军指挥官野联队长、北山大尉等以下数百人。

敌人多次惨败,恼羞成怒,伺机报复。

当时,敌人纠集亳县、砀山等县日伪军3000余人,配属汽车30余辆,分4路向芒砀山下的山城集一带围攻,企图在永城李黑楼歼灭鲁雨亭部。

鲁雨亭总队长、孔石泉政委将部队化整为零,占领僖山、陶山等山头,与敌人展开激战。

当时,谢继良和通信班的战士们,冒着弹雨,把鲁雨亭、孔石泉的命令传达到各营。

之后,他们又把一颗颗手榴弹甩进敌群,炸得鬼子成片地倒在阵地前。

激战到下午,鲁雨亭带领部队杀开一条血路,占领了李黑楼,指挥部队多次打退敌人的冲锋。

谢继良看到鲁雨亭身上负了伤,苦求道:“总队长,你快到指挥所去吧!”“这里就是我的指挥所!”鲁雨亭说毕,一边举起驳壳枪向敌人射击,一边呼喊:“同志们,我们要死守李黑楼,誓与阵地共存亡!”这时,敌人冲上来了。

谢继良带领通信班同特务连的指战员一起向敌人射击,手榴弹在敌群中开花。

他们连续打退了敌人6次冲锋。

子弹打光了。

他们挥舞大刀,端着刺刀,与敌人展开了白刃搏斗。

阵地上,刀光闪闪,杀声震天。

谢继良紧了紧腰带,“咔嚓”一声上好刺刀,纵身跳出工事,飞奔着刺倒了一个高个子鬼子。

这时,4个鬼子端着带血的刺刀向他刺过来。

他使尽全身力气,来了一个快速横扫。

霎时,两个鬼子胳膊上鲜血直流,疼得大喊大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