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四支队新四军二师暨淮南抗日根据地(6)
新四军中的“铁锤子”和“金刚钻”
年第7期文军事春秋军事春秋● 赵东云2019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仪式,100面荣誉旗帜列阵随着豪迈的音乐声,依次经过主席台,接受党和人民检阅,源自新四军第二师的英勇部队“铁锤子团”“金刚钻团”赫然在列。
同全国亿万人民一道,军旅作家郑怀盛也见证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可当他了解到这个“铁锤子团”是来自驻守东北的第七十六集团军某部,而非自己曾经的老部队——驻守西北的第二十一集团军某部时,不禁有些疑惑。
其实,抗战时期我军的“铁锤子团”“金刚钻团”各有两个,而且均来自新四军第二师,只是由于时间较久,部队番号及隶属关系几经变更,现已很少有人了解其中详情。
笔者近日整理史料,梳理脉络,希望有助于更多读者朋友了解这些英雄部队。
两个“铁锤子”,一战定乾坤:四旅十一团和六旅十六团新四军第二师是开拓、巩固淮南根据地的雄师劲旅,在抗日反顽斗争中,所属部队作风过硬,作战顽强,屡克强敌,战功卓著,涌现出多支英雄队伍,其中就包括两个“铁锤子团”:四旅十一团和六旅十六团。
这两个团均有红军血脉。
1938年初,根据国共谈判达成的协议,战斗在大别山区的红二十八军和鄂豫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下辖七团、八团、九团和手枪团,其中九团由鄂东北独立团、红二十八军特务营组成。
1941年皖南事变后,新四军重新整编部队,将战斗在淮南根据地的武装改编为新四军第二师,下辖第四、第五、第六旅,原新四军第四支队九团编为第四旅第十一团。
新四军第二师第六旅十六团的前身是组建于1934年11月的鄂豫皖边区第一个鄂东北独立团,先后编入新四军第五支队十四团、江北游击纵队一团,1941年春编为新四军第二师第六旅十六团。
“铁锤子团”的命名,与一场决定淮南根据地生死存亡的重要战斗密切相关,即新四军在淮南大桥——新张家反击国民党顽固派军队进攻的战斗。
1941年初冬,国民党桂军为策应汤恩伯集团的军事行动,进犯我津浦路西根据地,侵占大片乡镇,其中顽军第五一一团等部在占据广兴集、周家岗、大桥镇之后,仍四处骚扰,袭击新四军。
新四军在南京江北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南京江北地区,指南京长江北岸的浦口、江浦、六合、盱眙、仪征、高邮、宝应等地,以及安徽的天长、滁县、来安、嘉山、定远、全椒、含山、和县、无为、巢县等地。
此地区,南与南京城隔长江相望,东抵大运河,西达津浦铁路以西,北临淮河与洪泽湖,面积广大,多为平原与丘陵,物产丰饶,津浦铁路从此地区穿过,北达蚌埠、徐州、济南、天津,南接南京、芜湖、镇江、苏州、上海。
1937年12月南京等苏南各城市与芜湖、扬州等地相继沦陷后,南京江北地区的战略地位更加重要。
新四军在此地区进行的艰苦抗战,对沦陷的南京城形成最直接、最迅速、最猛烈的冲击与影响。
一、新四军第四、五支队在南京江北地区建立淮南抗战根据地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占南京后不久,派遣第十三师团渡江,沿津浦铁路北犯,进攻淮河沿线的蚌埠等地,试图与从山东南下的日军配合,南北夹击徐州。
针对江北局势,1937年12月28日,毛泽东致电周恩来和项英,指示正在组建的新四军,派遣部分兵力东进淮河两岸与津浦铁路两侧的广大地区作战。
1938年3月8日,新组建的新四军第四支队,由高敬亭司令员率领,在地方党组织的配合下,从大别山东进。
5月12日,第四支队第九团一部在巢县蒋家河口设伏,歼灭日军,首战告捷,成为新四军江北抗日第一战。
第四支队的部分部队,先后进入皖东地区。
1938年8月,中共中央长江局派遣刘顺元等人,进入皖东地区,建立中共皖东工委,以刘顺元为书记,在定远、全椒、巢县、滁县、来安、和县等县,建立与发展中共党组织。
9月至11月,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确定了“大力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撤销原由王明领导的长江局,在长江以北、陇海路以南,设中原局;11月9日,中共中央发出通知,决定“以胡服、朱瑞、彭雪枫、郑位三为中央中原局委员,以胡服兼中原局书记。
所有长江以北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地区党的工作,概归中原局指导”。
胡服即刘少奇,他将全权领导该地区中共的党、政、军工作,策划、实施华北八路军部分主力部队南下,江南新四军主力渡江北上,共同开辟淮北、淮南、苏北、苏中广大地区抗日根据地。
二十六烈士事迹
顺河集阻击战(西顺河二十六烈士战斗事迹)1945年春节,正当我抗日根据地军民欢度新春佳节之际,盘据在淮阴(今淮安市)宝应、扬州、仪征、六合、盱眙来安(安徽)等地的日伪军,根据情报获悉驻守在盱眙黄花塘附近的新四军二师主力开赴津浦铁路以西,伺机出动,大规模地向淮南侵犯,妄图围歼我新四军军部。
我新四军一师五十团指战员为了粉碎敌人的阴谋,保卫军部、保卫根据地人民,用鲜血和生命,在西顺河地区谱写一曲淮北抗战史上的胜利颂歌。
从淮阴出动的日寇天井大队和伪军潘干成二十八师一个团共计1500余人马,企图沿高涧镇蒋坝一线,奔袭黄花塘新四军军部。
沿途民兵奋力抗击,但因力量薄弱,难以遏制敌人南犯。
2月15日(农历正月初三)为迅速阻止日伪南犯,彻底粉碎敌人的阴谋,新四军军部命令完成了守卫原新四军四师防地任务,正从泗洪县朱湖向苏中开进的新四军五十二团迅速奔赴黄花塘(盱眙县境内),保卫军部。
2月17日(农历正月初五)早晨该团开到顺河集(现属洪泽县西顺河镇)20里外发现敌情,团首长立即命令担任警戒任务的三营八连轻装跑步占领顺河集,并渡过张福河在洪泽湖大堤上阻击敌人,同时命令七连从顺河集北边向东北方向运动,配合八连阻击敌人,掩护群众向湖滩转移。
这时军部通讯员又飞马传来张云逸副军长的命令,要该团快速抢占顺河集,阻击日伪南犯,并立即派两个营的兵力火速南下,保卫军部。
团首长接到命令后,立即从团机炮连抽出两个班和四连、六连一起协同七连、八连一起阻击南犯之敌,其余部队奔赴黄花塘。
该团素以“老虎团”著称,领受任务后如同猛虎下山,七连迅速赶到小马庄以南,利用一片乱坟地为掩护作侧击陈地;八连跑步占领顺河集后,一排重机枪班向北运动,迅速占领了苹果园,选择城隍庙制高点架起重机枪,以钳制十堡村方向的来敌。
另两个排渡过张福河,沿着大堤的交通壕,迅速运动来丁家窑跟前,占领了离十堡大沟敌阵地不足一里的大堤为阵地。
八连三排刚进入阵地不久,就和伪军接上火,激战半小时就打垮伪军两个连的轮番进攻,守住了阵地。
简述新四军军部驻地的变迁
2022.7越5个省的20多个市(县)地区。
军部暂驻湖北武汉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铨叙厅于9月28日发出通报,宣布“任命叶挺为新编第四军军长”。
10月12日,国民政府正式颁布改编南方8省的红军游击队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的命令。
10月23日,叶挺赴延安面谈,他从南京出发,经武汉、西安,于11月3日到达延安。
他的到来受到了中共中央领导人的热烈欢迎与接待,毛泽东亲自在门外等候。
9日,叶挺离开延安于13日回到武汉。
当天,他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军部暂驻武汉,在南昌、福州设办事处”的指示,在武汉以新四军军长的身份向报界发表谈话。
21日,在叶剑英的陪同下,叶挺到南京面见蒋介石,商谈有关改编事宜。
返回武汉后,在汉口日本租界的大和街26号设立了新四军筹备处。
12月23日,项英带领新四军的第一批干部由延安抵达汉口,两天后的25日,新四军军部在汉口大和街26号(今武汉市汉口胜利街332―352号)成立。
叶挺召集会议,提出了新四军的任务,介绍了南方红军游击队整编的情况。
在汉口这段时间,叶挺、项英接待、调配了大批从延安来的高级领导干部,配备了新四军军部各处、科干部,有效地解决了新四军各支队1938年1月4日。
军部迁往江西南昌早在太原失守后,中共中央根据当时形势,作出了新四军军部第一步设在南昌的决定。
1938年1月4日,项英率领新四军军部工作人员从汉口乘坐“招商江裕号”客轮离开武汉东下南昌,进行军部迁驻南昌的准备工作。
叶挺留在武汉继续办理同国民党交涉的有关事宜。
1月6日,项英、张云逸、周子昆等到达南昌与陈毅等人会合,将军部住址设在南昌市三眼井高升巷张勋公馆(今南昌市友竹花园7―8号内)。
以新四军军部名义正式对外办公。
军部迁入南昌后,新四军司令部于1月28日,在《新华日报》上刊登启事:“本军移驻南昌,前汉口大和街26号军部即行结束,所有公文信电投寄南昌三眼井本军部”。
军部分批派员赴各地传达中央指示,动员、指导红军游击队集中整编,指挥部队向安徽岩寺集结,筹备各种军需物资,建立新四军兵站。
新四军第二师战斗序列表(1942.2.
新四军第二师战斗序列表(1942.2.
师部:
师长:张云逸(兼)。
政委:郑位三。
副师长:罗炳辉。
参谋长:周骏鸣。
政治部主任:萧望东。
第四旅:
旅长梁从学。
政委张劲夫。
副旅长吴世安。
副政委高志荣。
参谋长黄一平。
政治部主任李世焱。
第五旅:
旅长成鈞。
政委赵启民。
副旅长詹化雨。
参谋长张元寿。
政治部主任祝世凤。
第六旅:
旅长兼政委谭希林。
副旅长张翼翔。
参谋长朱绍清。
政治部主任邓少东。
淮南苏皖边区军区:
司令杨梅生。
政委刘顺元。
副司令罗占云。
政治部主任张树才。
津浦路西联防司令部:
司令郑抱真。
政委谭光廷。
副司令陈庆先。
参谋长杜国平。
政治部主任吕清。
淮南(皖东)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历史贡献
淮南(皖东)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历史贡献淮南(皖东)抗日民主根据地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形成的一个重要地区,其历史贡献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在抗日民族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淮南(皖东)地区位于华中地带,交通便利,人口众多。
在抗战初期,淮南(皖东)的抗日民主力量得到了全国解放区的支持,形成了四县武装队伍,建立了淮南(皖东)抗日民主根据地。
根据地内开展了广泛的群众运动,组织了大规模的抗日武装斗争,截断了日军南下和侵华的铁路交通线,掌控了皖南地区。
在华中抗战之初,淮南(皖东)地区的抗日民主力量为整个大后方抗日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积极开展革命斗争,策应全国革命形势。
淮南(皖东)地区一直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在抗日民族战争期间,淮南(皖东)根据地的革命斗争依然在持续进行。
他们积极宣传毛泽东思想,加强组织建设和群众基础,深入开展土地革命和农村合作运动,推动了人民解放战争的发展。
淮南(皖东)地区的革命斗争对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三、对于淮南(皖东)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淮南(皖东)根据地在抗战期间,依托群众力量积极开展土地改革和农村合作运动,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等,实现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同时,淮南(皖东)根据地还注重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进行了广泛的文化宣传,使广大劳动群众树立了革命精神。
在解放战争胜利之后,淮南(皖东)地区的经济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观,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淮南(皖东)根据地在抗日民族战争期间,对于抗日斗争、革命斗争、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其抗日民主力量在军事、政治、组织等方面的经验和成果,为中国革命和解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抗日烽火中的新四军淮西独立区
抗 日烽火中的新 四军淮西独立团
王 昭 忠
西 地 区 ,就 是 寿 县 东 南 乡 。东
办 事 处 ,赵 筹 任 主 任 。 新 四军 淮 西 独 立 团始 终 活 动 、 转 战 在 这 块 狭 长 的 淮 西 大 地 上 , 团
结 带 领 广 大 人 民 群 众 , 打 鬼 子 , 除 汉 奸 ,斗 国 民 党 顽 军 ,不 断 发 展 壮 大 抗 日武 装 力 量 。从 1 9 4 1 年 6月 到
扎一个 伪军 中队。 日伪 军 不 仅 在 集 上 欺 压 百 姓 ,
军炮楼据带 着 陶 海 成 班 的 战 士 和 陈 新 一 .穿 着 日
抢 劫 群 众 财 物 ,还 经 常 下 乡 扫 荡 ,
搜 捕 和 迫 害 中共 地 下 党 员 和 抗 日群
部 去 ,路 过 这 里 喝 点 水 。 日军 哨 兵
杨 效 椿 领 导 的新 四 军 游 击 队 决 定 袭 击 高 塘 集 据 点 。在 讨 论 会 上 ,
众 ,严 重 阻 碍 新 四 军 由杨 家 庙 向 东 、
向南 的 发 展 。
军 军 服 ,陈 新 一 在 前 面 带 队 ,向 高
塘 集 进 发 。接 近 据 点 时 , 陈 新 一 上 前 用 日语 和 日军 哨 兵 交 涉 ,说 是 从 高 桥 湾 据 点 来 的 ,准 备 到 下 塘 集 总
军 化 装 成 鬼 子 , 闯 进 炮 楼 ,突 然 袭 击 ,不 开 枪 或 少 开 枪 , 速 战 速 决 。
但 要 准 备 日军 服 装 ,要 有 人 会 讲 日
本 话 。 干 部 陈 新 一 在 上 大 学 时 学 过
新四军二至七师所辖地区发行的纸币
新四军二至七师所辖地区发行的纸币■沈通新四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
在抗日战争中,新四军在我国最富饶的中部地区创立苏南、苏中、苏北、淮南、淮北、皖江和鄂豫边等抗日根据地,在华中广大地区开展了艰苦卓绝、机动灵活的游击战。
同时,新四军与侵华日军还进行着另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货币战。
针对日本帝国主义“以战养战”,破坏中国抗战经济,设立银行,发行伪币,掠夺物资的罪恶行径,新四军采取灵活策略,针锋相对与日伪展开了激烈的货币斗争,抵制敌伪钞票,保护人民财产,发展抗战经济,保障军需民用,使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货币斗争如同军事斗争一样,在经济上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在皖南事变发生以后,新四军在江苏省盐城重建军部,以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为基础组成,并将活动于陇海铁路以南的八路军、新四军部队统一整编为七个师和一个独立旅。
为粉碎日、伪军和国民党顽固派的经济封锁和掠夺,保护抗日民主政权,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促进商品交流,保障供给,1941年4月新四军军部决定在江苏盐城成立由军部直接领导的华中一级金融机构——江淮银行,并准备发行抗日货币,简称“抗币”,亦称“边帀”。
由于日、伪军对盐阜地区发动“大扫荡”,1941年7月中旬,成立不久的江淮银行随新四军军部财经部撤离盐城。
9月份江淮银行转移到苏中抗日根据地,其中一部份骨干就近补充到新四军第三师所辖的盐阜区。
后根据中共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决定,江淮银行受新四军一师、苏中军区和苏中行署领导,并从1942年起,印制发行江淮银行纸币。
2013年10月20日“中华集币会刊”第33期和l2月“烽火岁月”2013(总)第17期上,笔者发表的“苏中抗日根据地发行的纸币”一文中,介绍了新四军一师所在辖区苏中抗日根据地发行的纸币的祥细情况。
前不久,有一位爱好红色收藏的朋友发微信告诉笔者:“新四军七师皖江根据地发行过大江币(即大江银行纸币)”,问“见过没有”。
当时,笔者知道除新四军一师外,新四军三师、新四军浙东纵队在其抗日根据地发行过盐阜银行、浙东银行纸币,大江币未见过。
新四军资料
新四军资料高一(13)班沈屹、任奇凡整理1、简介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隶属于国民党军队战斗序列,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由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留在南方八省进行游击战争的中国工农红军和游击队改编的队伍。
新四军是正面战场上共产党的主力部队,装备相对于八路军要好些,军装为德式军装,军帽上有青天白日徽,新四军军官服饰与其他国民革命军服饰基本相同,部分军服由国民军提供。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民党迫于日军进攻上海,威胁南京,终于与中共达成关于南方各省红军游击队组成一个军,于大江南北和闽浙两省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协议。
1937年10月12日,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式宣布:南方8省13个地区(不包括琼崖红军游击队)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任命叶挺为军长。
经由中共中央提名,经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核定,任命项英为副军长,张云逸为参谋长,袁国平为政治部主任,邓子恢为副主任。
为加强对新四军的领导,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以项英为书记,陈毅为副书记。
抗战结束后,新四军番号继续被沿用到1947年1月30日才撤销,原新四军部队主力除第3师(黄克诚部)开赴东北加入东北野战军,第5师(李先念部)改编为中原军区外,其余主力改编为华东野战军,1949年1月改称第三野战军。
2、发展成立:1931年中国共产党在江西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1934年国军在蒋介石的领导下进行第五次围剿,共产党军队的一部分成功逃脱,进行长征,其余的留在南方进行游击战。
1936年底,西安事变之后,中国共产党和以中国国民党为主的国民政府达成和解,决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7年7月,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根据国共两党谈判达成的协议,10月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河南、浙江、安徽等八省的红军和游击队整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或称“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下辖四个支队,编入第三战区战斗序列(指挥官顾祝同),并规定在苏北、皖南地区担任游击。
新四军战斗序列
新四军战斗序列新四军战斗序列之一(一九三八年春)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张云逸副参谋长周子昆政治部主任袁子国政治部副主任邓子恢第一支队司令员陈毅副司令员傅秋涛参谋长胡发坚政治部主任刘炎第一团团长傅秋涛(兼)副团长江渭清参谋长王怀生政治部主任钟期光第二团团长张正坤副团长刘培善参谋长王必成政治部主任肖国生第二支队司令员张鼎丞副司令员粟裕参谋长罗忠毅政治主任王集成第三团团长黄火星副团长邱金声参谋长熊梦辉政治主任钟国楚第四团团长卢胜副团长叶道之参谋长王胜政治主任廖海涛第三支队司令员张云逸(兼)副司令员谭震林参谋长赵凌波(后叛变)政治主任胡荣第五团团长饶守坤副团长曾昭铭参谋长桂逢洲政治主任刘文学第六团团长叶飞副团长吴焜参谋长黄元庆政治主任阮英平第四支队司令员高敬亭参谋长林维先政治主任肖望东第七团团长杨克志(后判逃)政治委员曹玉福(后叛逃)参谋长林英坚政治主任胡继亭第八团团长周骏鸣政治委员林凯参谋长赵启民政治主任徐祥亨第九团团长顾士多政委高志荣参谋长唐少田政治主任郑重手枪团团长詹化雨政委汪少川新四军战斗序列之二(一九四〇年十一月) 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总指挥叶挺政委刘少奇副总指挥陈毅参谋长赖传珠新四军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张云逸副参谋长周子昆政治部主任袁国平政治部副主任邓子恢教导总队第一支队司令员傅秋涛第二支队司令员周桂生政委黄火星第三支队司令员张正坤政委胡荣江南指挥部指挥罗忠毅政委廖海涛江南人民抗日救国军司令员谭震林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指挥张云逸(兼)副指挥徐海东罗炳辉政治部主任邓子恢(兼)第四支队司令员张云逸(兼)政委戴季英第五支队司令员罗炳辉政委郭述申江北游击纵队司令员谭希林政委孙仲德津浦路东联防司令部司令员杨梅生政委刘顺元津浦路西联防司令部司令员梁从学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指挥陈毅(兼)副指挥粟裕政治部主任刘炎副主任钟期元第一纵队司令员兼政委叶飞第二纵队司令员王必成政委刘培善第三纵队司令员陶勇政委刘先胜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司令员兼政委李先念参谋长刘少卿政治部主任任质斌第一支队支队长周志坚政委方正平第四支队政委郑少文八路军第四纵队司令员彭雪枫政委黄克诚参谋长张震政治部主任肖望东第四旅旅长刘震政委康志强第五旅旅长滕海清政委孔石泉第六旅代旅长饶子健政委赖毅豫皖苏边区保安司令部司令员耿蕴斋(后叛变)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员兼政委黄克诚参谋长韩振纪政治主任吴法宪副主任邓逸凡第一支队司令员彭明治政委朱涤新第二支队司令员田守尧政委吴信泉第三支队司令员张爱萍政委韦国清皖苏北保安司令部新四军战斗序列之三(一九四一年三月)代军长陈毅政委刘少奇副军长张云逸参谋长赖传珠政治部主任邓子恢第一师师长粟裕政委刘炎政治部主任钟期光第一旅旅长叶飞第二旅旅长王必成政委刘培善第三旅旅长陶勇政委刘先胜第二师师长张云逸政委郑位三副师长罗炳辉参谋长周骏鸣政治部主任郭述申第四旅旅长梁从学政委王集成第五旅旅长成钧政委赵启民第六旅旅长兼政委谭希林津浦路东联防司令部司令员杨梅生政委刘顺元津浦路西联防司令部司令员郑抱真政委谭光廷第三师师长兼政委黄克诚参谋长彭雄政治部主任吴法宪第七旅旅长田守尧政委吴信泉第九旅旅长张爱萍政委韦国清皖东北保安司令部淮海军区司令员覃健政委金明第四师师长兼政委彭雪枫参谋长张震政治部主任肖望东第十旅旅长刘震政委康志强第十一旅旅长滕海清政委孔石泉第十二旅代旅长饶子健政委赖毅肖县独立旅旅长纵翰民政委李中道第五师师长兼政委李先念参谋长刘少卿政治部主任任质斌第十三旅旅长周志强政委方正平第十四旅旅长罗厚福政委张体学第一纵队政委张执一第二纵队司令员黄林政委刘子厚第三纵队司令员兼政委何耀榜鄂豫皖边区抗日保安司令部司令员郑绍文政委夏忠武第六师师长兼政委谭震林参谋长罗忠毅第十六旅旅长罗忠毅(兼)政委廖海涛第十八旅旅长江渭清政委温玉成东路保安司令部司令员何克希政委吴仲超西路保安司令部司令员韦永义第七师师长张鼎丞政委曾希圣参谋长李志高政治部主任何伟第十九旅旅长孙仲福军部直属独立旅旅长梁兴初政委罗华生新四军战斗序列之四(一九四三年十二月)代军长陈毅代政委兼代政治部主任饶漱石副军长张云逸参谋长赖传珠第一师兼苏中军区师长兼政委粟裕副师长叶飞政治部主任钟期光第一旅兼第三军分区旅长兼政委叶飞(兼)司令员陈玉生第二军分区政治委员陈时夫第三旅兼第四军分区旅长陶勇政委姬鹏飞司令员季方第十八旅兼第一军分区旅长刘先胜政委韦一平第十六旅旅长王必成政委江渭清第二师兼淮南军分区师长罗炳辉政委谭震林参谋长韩振纪第四旅兼路东军分区旅长梁从学政委陈光第五旅兼路西军分区旅长成钧政委赵启民第三师兼苏北军分区师长兼政委黄克诚副师长张爱萍政治部主任吴法宪第七旅旅长彭明治政委郭成柱第八旅兼盐阜军分区旅长刘震政委金明第四师兼淮北军分区师长彭雪枫政委邓子恢参谋长张震政治部主任吴芝圃第九旅兼第一军分区旅长韦国清政委康志强第十一旅兼第二军分区旅长滕海清政委赖毅第三军分区司令员赵江川政委康志强(兼)游击支队兼第四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张太生第五师兼鄂豫皖军分区师长兼政委李先念副师长任质斌政治部主任新编第四军序列表一、新编第四军序列表(1938年1月)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张云逸副参谋长周子昆政治部主任袁国平政治部副主任邓子恢第1支队司令员陈毅副司令员傅秋涛参谋长胡发坚政治部主任刘炎第2支队司令员张鼎丞副司令员粟裕参谋长罗忠毅政治部主任王集成第3支队司令员张云逸(兼)副司令员谭震林参谋长赵凌波政治部主任胡荣第4支队司令员高敬亭参谋长胡维先政治部主任肖望东教导队特务营二、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序列表(1941年3月)代军长陈毅政治委员刘少奇副军长张云逸参谋长赖传珠政治部主任邓子恢第1师师长粟裕政治委员刘炎政治部主任钟期光第2师兼师长张云逸政治委员郑位三副师长罗炳辉参谋长周骏鸣政治部主任郭述申副主任张劲夫第3师师长兼政委黄克诚参谋长彭雄政治部主任吴法宪第4师师长兼政委彭雪枫参谋长张震政治部主任肖望东第5师师长兼政委李先念参谋长刘少卿政治部主任任质斌第6师师长兼政委谭震林参谋长罗忠毅第7师师长张鼎丞政治委员曾希圣参谋长李志高政治部主任何伟独立旅特务团抗日军政大学第五分校。
新四军战斗序列
新四军战斗序列新四军战斗序列之一(一九三八年春)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张云逸副参谋长周子昆政治部主任袁子国政治部副主任邓子恢第一支队司令员陈毅副司令员傅秋涛参谋长胡发坚政治部主任刘炎第一团团长傅秋涛(兼)副团长江渭清参谋长王怀生政治部主任钟期光第二团团长张正坤副团长刘培善参谋长王必成政治部主任肖国生第二支队司令员张鼎丞副司令员粟裕参谋长罗忠毅政治主任王集成第三团团长黄火星副团长邱金声参谋长熊梦辉政治主任钟国楚第四团团长卢胜副团长叶道之参谋长王胜政治主任廖海涛第三支队司令员张云逸(兼)副司令员谭震林参谋长赵凌波(后叛变)政治主任胡荣第五团团长饶守坤副团长曾昭铭参谋长桂逢洲政治主任刘文学第六团团长叶飞副团长吴焜参谋长黄元庆政治主任阮英平第四支队司令员高敬亭参谋长林维先政治主任肖望东第七团团长杨克志(后判逃)政治委员曹玉福(后叛逃)参谋长林英坚政治主任胡继亭第八团团长周骏鸣政治委员林凯参谋长赵启民政治主任徐祥亨第九团团长顾士多政委高志荣参谋长唐少田政治主任郑重手枪团团长詹化雨政委汪少川新四军战斗序列之二(一九四〇年十一月)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总指挥叶挺政委刘少奇副总指挥陈毅参谋长赖传珠新四军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张云逸副参谋长周子昆政治部主任袁国平政治部副主任邓子恢教导总队第一支队司令员傅秋涛第二支队司令员周桂生政委黄火星第三支队司令员张正坤政委胡荣江南指挥部指挥罗忠毅政委廖海涛江南人民抗日救国军司令员谭震林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指挥张云逸(兼)副指挥徐海东罗炳辉政治部主任邓子恢(兼)第四支队司令员张云逸(兼)政委戴季英第五支队司令员罗炳辉政委郭述申江北游击纵队司令员谭希林政委孙仲德津浦路东联防司令部司令员杨梅生政委刘顺元津浦路西联防司令部司令员梁从学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指挥陈毅(兼)副指挥粟裕政治部主任刘炎副主任钟期元第一纵队司令员兼政委叶飞第二纵队司令员王必成政委刘培善第三纵队司令员陶勇政委刘先胜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司令员兼政委李先念参谋长刘少卿政治部主任任质斌第一支队支队长周志坚政委方正平第四支队政委郑少文八路军第四纵队司令员彭雪枫政委黄克诚参谋长张震政治部主任肖望东第四旅旅长刘震政委康志强第五旅旅长滕海清政委孔石泉第六旅代旅长饶子健政委赖毅豫皖苏边区保安司令部司令员耿蕴斋(后叛变)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员兼政委黄克诚参谋长韩振纪政治主任吴法宪副主任邓逸凡第一支队司令员彭明治政委朱涤新第二支队司令员田守尧政委吴信泉第三支队司令员张爱萍政委韦国清皖苏北保安司令部新四军战斗序列之三(一九四一年三月)代军长陈毅政委刘少奇副军长张云逸参谋长赖传珠政治部主任邓子恢第一师师长粟裕政委刘炎政治部主任钟期光第一旅旅长叶飞第二旅旅长王必成政委刘培善第三旅旅长陶勇政委刘先胜第二师师长张云逸政委郑位三副师长罗炳辉参谋长周骏鸣政治部主任郭述申第四旅旅长梁从学政委王集成第五旅旅长成钧政委赵启民第六旅旅长兼政委谭希林津浦路东联防司令部司令员杨梅生政委刘顺元津浦路西联防司令部司令员郑抱真政委谭光廷第三师师长兼政委黄克诚参谋长彭雄政治部主任吴法宪第七旅旅长田守尧政委吴信泉第九旅旅长张爱萍政委韦国清皖东北保安司令部淮海军区司令员覃健政委金明第四师师长兼政委彭雪枫参谋长张震政治部主任肖望东第十旅旅长刘震政委康志强第十一旅旅长滕海清政委孔石泉第十二旅代旅长饶子健政委赖毅肖县独立旅旅长纵翰民政委李中道第五师师长兼政委李先念参谋长刘少卿政治部主任任质斌第十三旅旅长周志强政委方正平第十四旅旅长罗厚福政委张体学第一纵队政委张执一第二纵队司令员黄林政委刘子厚第三纵队司令员兼政委何耀榜鄂豫皖边区抗日保安司令部司令员郑绍文政委夏忠武第六师师长兼政委谭震林参谋长罗忠毅第十六旅旅长罗忠毅(兼)政委廖海涛第十八旅旅长江渭清政委温玉成东路保安司令部司令员何克希政委吴仲超西路保安司令部司令员韦永义第七师师长张鼎丞政委曾希圣参谋长李志高政治部主任何伟第十九旅旅长孙仲福军部直属独立旅旅长梁兴初政委罗华生新四军战斗序列之四(一九四三年十二月)代军长陈毅代政委兼代政治部主任饶漱石副军长张云逸参谋长赖传珠第一师兼苏中军区师长兼政委粟裕副师长叶飞政治部主任钟期光第一旅兼第三军分区旅长兼政委叶飞(兼)司令员陈玉生第二军分区政治委员陈时夫第三旅兼第四军分区旅长陶勇政委姬鹏飞司令员季方第十八旅兼第一军分区旅长刘先胜政委韦一平第十六旅旅长王必成政委江渭清第二师兼淮南军分区师长罗炳辉政委谭震林参谋长韩振纪第四旅兼路东军分区旅长梁从学政委陈光第五旅兼路西军分区旅长成钧政委赵启民第三师兼苏北军分区师长兼政委黄克诚副师长张爱萍政治部主任吴法宪第七旅旅长彭明治政委郭成柱第八旅兼盐阜军分区旅长刘震政委金明第四师兼淮北军分区师长彭雪枫政委邓子恢参谋长张震政治部主任吴芝圃第九旅兼第一军分区旅长韦国清政委康志强第十一旅兼第二军分区旅长滕海清政委赖毅第三军分区司令员赵江川政委康志强(兼)游击支队兼第四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张太生第五师兼鄂豫皖军分区师长兼政委李先念副师长任质斌政治部主任新编第四军序列表一、新编第四军序列表(1938年1月)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张云逸副参谋长周子昆政治部主任袁国平政治部副主任邓子恢第1支队司令员陈毅副司令员傅秋涛参谋长胡发坚政治部主任刘炎第2支队司令员张鼎丞副司令员粟裕参谋长罗忠毅政治部主任王集成第3支队司令员张云逸(兼)副司令员谭震林参谋长赵凌波政治部主任胡荣第4支队司令员高敬亭参谋长胡维先政治部主任肖望东教导队特务营二、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序列表(1941年3月)代军长陈毅政治委员刘少奇副军长张云逸参谋长赖传珠政治部主任邓子恢第1师师长粟裕政治委员刘炎政治部主任钟期光第2师兼师长张云逸政治委员郑位三副师长罗炳辉参谋长周骏鸣政治部主任郭述申副主任张劲夫第3师师长兼政委黄克诚参谋长彭雄政治部主任吴法宪第4师师长兼政委彭雪枫参谋长张震政治部主任肖望东第5师师长兼政委李先念参谋长刘少卿政治部主任任质斌第6师师长兼政委谭震林参谋长罗忠毅第7师师长张鼎丞政治委员曾希圣参谋长李志高政治部主任何伟独立旅特务团抗日军政大学第五分校。
抗日劲旅新四军第四支队
抗日劲旅新四军第四支队1938年4月,新四军第四支队向安徽舒城一带进发,途中休息时,当时群众为部队送开水1938年2月中旬,新四军第四支队正式成立。
司令员高敬亭、参谋长林维先、政治部主任萧望东,支队下辖七团、八团、九团、手枪团和直属队,共3100多人。
3月8日,四支队在七里坪召开东进誓师大会,会后,七团、九团从七里坪,八团从信阳县邢集出发,在高敬亭司令员率领下开始东进,于3月下旬在霍山县流坡石童(今属金寨县)会师。
3月底,部队从流坡疃出发,经诸佛庵、黑石渡、霍山县城、毛坦厂和舒城县干汊河,于4月初进入庐江县金牛镇、盛家桥地区,之后,迅速展开抗日。
5月上旬,司令员高敬亭在立煌县双河养病月余之后,率手枪团、后方机关到达舒城县,分别驻扎在西港冲和东港冲。
从此,四支队在高敬亭率领下,迅速在皖中广大地区,即舒城、桐城、无为、庐江、巢县之间展开,纵横驰骋,相机歼敌、清剿土匪,开展了广泛的抗日游击战争。
5月12日上午,巢县日军守备队20人,乘两艘汽船向蒋家河口驶来,船靠岸后,敌人正欲下船登岸之际,四支队二营营长黄仁庭一声令下,密集火力射向敌船,敌人乱作一团,激战20分钟,战斗胜利结束,共毙敌20人,缴获步枪10余支,手枪两支,敌旗一面,二营无伤亡。
蒋家河口战役是四支队开赴敌后抗日的第一仗,也是新四军进入敌后的第一仗,揭开了新四军抗日游击战争的序幕,戳穿了所谓“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6月上旬,日军先后占领舒城、桐城、潜山、怀宁、安庆等县,并继续向六安、霍山、武汉等地进攻。
6月8日,舒城失陷。
为牵制西犯之敌、配合正面战场作战,高敬亭部队向安(庆)合(肥)、六(安)合(肥)公路西侧抗击敌人。
从8月25日到9月26日,先后进行12次战斗,共毙敌437人,缴获枪支205支,缴敌汽车91辆。
这些胜利不仅有效地牵制了日军进攻武汉的行动,而且用事实驳斥了汉奸们的“亡国论”。
四支队针对溃散的国民党军队、到处抢劫的汉奸土匪,为拯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在无为、庐江两地进行了讨伐战,给汉奸土匪以狠狠的打击,共歼灭反动武装2800余人,缴枪1500余支。
解放战争初期的淮南战场
解放战争初期的淮南战场作者: 洪枫自年从当时的革命圣地延安奔赴华中抗日前线,父亲一直战斗在淮南根据地,直到年底淮南根据地在解放战争初期暂时失守。
在这个时期里,他曾经历过淮南根据地初创时的艰苦播种,也经历过淮南根据地发展时期与日伪顽的苦斗。
但最令他难以忘怀的,还是解放战争初期淮南战场的敌后游击坚持阶段的那段艰难岁月。
由于种种原因,解放战争初期的淮南战场在各种书籍文章中的介绍相对较少而简单,而对其中的游击坚持阶段的介绍更是少见,这使我对解放战争初期淮南游击坚持阶段的那段艰苦岁月产生了特别的关注,也由此萌发了对这段历史作一个比较深入的介绍的想法。
当我开始投入精力去构思这篇文章的时候,却发现关于介绍解放战争初期的淮南战场方面的资料大都十分简要,而不同资料之间又存在着不少矛盾之处,这使我不得不尽力去寻找更多的资料进行反复比较,努力从中得出比较合理的结论。
但由于种种条件限制,自己能够得到的资料仍十分有限,这就造成了这篇文章在不少细节上无法达到自己的预期。
不管怎样,自己决定还是让此拙文与读者见面,即使它不甚理想。
若能让读者从中对淮南那段历史有个比较概括的了解,便是我小小的一点期望。
(一) 解放战争初期的淮南局势淮南根据地是新四军二师在抗战时期创建的,是中共在抗战时期建立的十九个抗日根据地之一,在抗战后期更是新四军军部和华中局所在地,成为当时中共在华中地区的指挥中枢。
淮南根据地东临京杭大运河,西至淮南铁路;南抵长江,北枕淮河,东西长近百公里,南北宽约百公里。
在年抗战胜利时,淮南根据地拥有人口约百万,面积约万平方公里。
淮南根据地又被南北走向的津浦铁路分割成东西两块。
东边的一块被称为淮南路东根据地,在抗战后期为路东分区,到了解放战争时期也称华中三分区;西边的一块被称为淮南路西根据地,在抗战后期为路西分区,到了解放战争时期也称华中四分区。
中共中央在解放战争初期的战略方针,是“向南防御,向北发展” 。
在此方针指导下,中共在年月以前陆续放弃了在长江以南的所有大块根据地,并且还放弃了在长江北岸的皖江根据地。
刘少奇在皖东——纪念皖东(淮南)抗日根据地创建暨半塔保卫战胜利八十周年
2020.5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中共中央召开了六届六中全会,确定了“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
为了加强党对华中地区的领导,全会决定成立中原局,由刘少奇任书记。
刘少奇由北方局书记转任中原局书记,从华北来到华中,承担起打开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新局面的战略重任。
六届六中全会结束后,刘少奇两次从延安出发来到华中,第一次于1939年1月下旬到达河南确山县竹沟镇,在这里组建了中原局机关。
后因回延安开会于3月8日离开竹沟。
8月下旬,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连续四天讨论新四军和东南局(项英时任东南局书记)工作,按照中央要加快发展华中步伐的决定,刘少奇于9月15日从延安再次前往华中,途中考察指导了豫皖苏边彭雪枫新四军第六支队工作后,于12月上旬来到了皖东定远县藕塘镇的新四军江北指挥部。
皖东位于淮河以南、长江以北、淮南铁路以东、运河以西的安徽东部(含江苏一部分,其中包括今淮安市下辖的盱眙、金湖、洪泽)地区,同苏北、苏中接壤。
1939年初,张云逸、邓子恢、罗炳辉、赖传珠等先后来到皖东,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初步打开了皖东地区抗日斗争的局面。
但国民党顽固派势力逼迫江北新四军撤回江南,加上时任东南局书记的项英受王明“一切服从统一战线”思想的影响,企图靠谈判阻止顽固派进攻,指示江北新四军“不宜提创造皖东根据地的口号,否则使同盟者害怕,而对我更加防范和限制”。
使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在日伪顽的夹击之中处境相当危险。
就在这一重要时刻,刘少奇来到了皖东,立即贯彻落实中央的正确路线,开展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
连续主持召开三次中原局会议,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华中发展方向,解决一系列重大问题第一次中原局会议是刘少奇抱病于12月中旬召开的。
此次会议首先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加强中原局组织建设,增补了张云逸、徐海东、刘子久(时任中共河南省委书记)为中原局委员,结束了江北新四军属于新四军军部领导的局面;二是明确了江北新四军战略发展方向,统一了江北新四军必须东进、进一步开辟皖东控制好通向苏北道路的认识。
绿树植红山根脉永相连
2019.4淮南市与新四军,是血脉相连的关系。
淮南新四军纪念林用青山、绿树、红碑,将血脉相连的关系生动固化,成为精神的高地,追思的平台,纪念的载体,让人看得见,触得着,走得近,感得深。
16年来,淮南新四军纪念林的规模越来越大,人气越来越旺,知名度越来越广,成为安徽省、淮南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领导干部党史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社会科学知识普及教育基地”,被国家林业局、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中国生态文化协会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还是安徽省红色旅游景区之一。
有数十位新四军老首长、老将军不顾年老体弱,挥毫为淮南新四军纪念林题词。
他们中有原国务委员张劲夫,原昆明军区司令员张铚秀,原成都军区政委万海峰,原总后政委、时任中国新四军研究会会长周克玉,原南京军区政委傅奎清,原副总参谋长胡炜,原北京军区司令员周衣冰,安徽省人大原主任王光宇等。
自2009年以来先后有张云逸、邓子恢、谭震林、罗炳辉、高敬亭等新四军将领的二代以及安徽省级领导黄岩、李世农、王光宇、郑抱真、杨效椿的子女到淮南新四军纪念林,为父辈的纪念树培土、浇水,鞠躬致敬,拍照留念。
正是因为有新四军纪念林,才让新四军老战士以及他们的后代记住了淮南市;也正是因为成为以新四军为主题的红色纪念地,才让淮南市的名片上多了一抹红色,让四面八方的人因为新四军情缘而认识这座城市。
几十年的奋战和奋斗是“因”,新四军纪念林是“果”,有因才有缘,有因才有果。
抗日的血流曾在这里奔涌今天的淮南市以及周边地区是新四军曾经战斗的地方。
淮南煤矿是重要的煤炭产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上窑山,在1938年流淌着无数中国军民的热血,是中日军队反复争夺的阵地,65年之后,这里兴建了淮南新四军纪念林。
1938年6月4日,日军占领淮南。
此前,共产党人早已聚集到了淮南地区。
1939年,蔡效唐被任命为新四军淮上支队支队长,到八公山、蔡家岗等地开展抗日活动。
1939年6月和1940年7月,彭雪枫部先后两次进军淮上,打击日伪军,开辟根据地。
新四军初建期间战斗编制及领导
新四军初建期间战斗编制及领导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隶属于国民党军队战斗序列,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由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留在南方八省进行游击战争的中国工农红军和游击队改编的队伍。
1937年10月1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式宣布:南方8省13个地区(不包括琼崖红军游击队)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张云逸,副参谋长周子昆,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副主任邓子恢。
辖4个游击支队,10个团,1个特务营,共10329人。
1937年12月25日在汉口建立军部,1938年1月6日移驻南昌。
同年3月和4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向敌人后方发展的指示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关于集中整训的命令,军部和第一、第二、第三支队先后到达皖南歙县岩寺地区,第四支队在皖西霍山地区集中后向皖中开进,随后即在长江南北作战略展开。
第一、第二支队相继进入苏南,开辟了以茅山为中心的抗日游击根据地,并将丹阳县的抗日武装改编为新四军挺进纵队。
第三支队留在皖南担任长江防务。
第四支队在皖中、皖东以游击战频繁打击日军。
新四军第一支队:新四军初期的4个主力支队之一,1938年1月组建。
司令员陈毅,副司令员傅秋涛。
下辖第一团(由湘鄂赣边红军游击队编成)和第二团(由湘赣边、赣粤边、皖浙赣边、湘南红军游击队),共2300余人。
第1团:团长傅秋涛;副团长江渭清。
第2团:团长张正坤;副团长刘培善。
新四军第二支队:1938年1月组建。
司令员张鼎丞,副司令员粟裕。
下辖第三团(由闽西、汀瑞红军游击队编成)和第四团(由闽粤边、闽西、浙南的红军游击队编成),共1800余人。
第3团:团长黄火星;副团长邱金生。
第4团:团长卢胜;副团长叶道之。
新四军第三支队:1938年1月组建。
司令员张云逸(兼),副司令员谭震林。
下辖第五团(由闽北红军游击队编成)和第六团(由闽东红军游击队编成),共2100余人。
第5团:团长餆守坤,副团长曾昭铭。
新四军第2师部队发展概况
作者: 支绍曾
出版物刊名: 军事历史
页码: 53-55页
主题词: 主力部队;抗日斗争;抗日前线;抗日战争时期;红军游击队;淮南军区;肖望东;游击战争;津浦路;皖东
摘要:<正> 新四军第2师,是抗日战争时期开辟和坚持淮南(先称皖东)地区抗日斗争的主力部队,它是由抗战之初的新四军第4支队等部发展起来的。
一、编成第4支队,东进抗日前线 1937年10月12日,根据国共两党谈判达成的协议,国民党政府宣布南方八省十三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1938年1月6日,新四军军部在南昌成立,下辖四个支队和一个特务营。
其中第4支队由鄂豫皖边坚持游击战争的红28军等部和豫南桐柏山地区红军游击队改编而成。
司令员高敬亭,参谋长林维先,政治部主任肖望东。
下辖第7团(团长杨克志、政委曹玉福),第8团(团长周骏鸣、政委林凯),第9团(团长顾士多、政委高志荣),手枪团。
家乡六合近代史
谈到近代史,谈到家乡六合。
大屠杀的余音。
是啊,隶属于南京的家乡六合自然也难逃那场厄运。
一旦被历史触动就总想说些啥,下面就让我说说家乡六合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所扮演的角色吧。
1937 年,7月7 日日本帝国主义者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中旬全县学界先后举行集会游行,抗议日本侵略军7 日在卢沟桥发动侵华战争。
8 月15 日16 架日机轰炸南京,震动六合居民。
12 月初日寇逼近南京。
3 日,国民党六合县长陈一郎拐带公款,擅离职守,弃城逃跑… 12 月10 日前后从南京溃逃的国民党官兵,纷纷经六合向滁县方向逃去。
12 月13 日日军占领南京,即日起在南京屠杀中国平民和被俘中国士兵30 多万人12 月16 日上午8 时,日本侵略军十三师团天谷支队第一联队数百名日军,分乘汽艇16 ) 河口、滁河分两路侵占六合县城和南门外飞机场。
同日下午,侵占六合县城的日军,除留百余人守城外,余则经新集、头桥向滁县方喧烧杀。
12 月19 日日骑兵170 名,由扬州调来六合城驻防,在西门(现六合一中地址)建立据少12 月20 日天(长)六(合)仪(征)三县爱国青年魏然、陈仁刚、印绳之、葛许光、横山天宫寺,组成“苏皖边区抗日义勇军”。
同月六合爱国人士张育之组织抗日武装马集民团。
1938 年,1 月16 日日军400 多人首侵犯竹镇。
1 月28 日日军大宫部百余人,在盯胎烧杀一番后向六合进犯,途经马集北塘庄时遭到£团阻击。
本月六合、仪征爱国青年徐润芝、孙立坚、费放天、余雷等,先后在天(长)六(合地区组织“抗日救国青年团”、“仪六边区抗日游击队”,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本月国民党军统潜伏在南京的头目徐熹,窜至瓜埠和青帮头目王锡三勾结,成立“店动总队”。
他们在六合两年多的时间内草营人命,滥杀无辜群众百余人。
2 月国民党八十九军三十三师九十八团一营二连连长贺国栋奉命率一个连部队进驻六4 月16 日日军数十人乘两辆汽车,从浦口到葛塘集抢劫,贺国栋奉命率全连官兵在葛塘狙击毁日军汽车一辆,毙一人,迫敌自杀一人,余敌溃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四军四支队、新四军二师暨淮南抗日根据地(6)新四军四支队、新四军二师暨淮南抗日根据地史料集锦(6)新四军第五支队新四军第五支队是在新四军第四支队东进中诞生的一支劲旅。
她的前身是第四支队第八团、挺进团和第三游击纵队。
八团原来是鄂豫边区桐柏山红军游击队,1938年1月在河南确山县竹沟镇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
3月8日,该团全体指战员在团长周骏鸣、政委林恺的率领下从河南信阳邢集出征东进抗日。
部队出发前,罗炳辉同志从武汉赶到邢集,传达长江局和周恩来同志的指示,欢送八团开赴抗日前线,并发给经费5000元。
3月下旬,八团在皖西霍山县流波硐与七、九两团会合,支队司令员高敬亭亲临驻地看望了八团指战员,并讲了话。
4月,三个团由四支队首长戴季英、林维先率领进入皖中,在舒城、桐城、庐江、无为、巢县等地展开。
1938年5月,徐州失守,皖东敌后空虚,是我军继续东进的大好时机,周恩来副主席征询了戴季英同志的意见后,要军部命令八团首先挺进皖东。
出发前,周恩来副主席发给军费500元,军衣1200套、军毯500条,电台一部,解决了八团的生活困难和通信联络问题。
9月,八团三个营都到达了肥东、巢北地区,先后同刘冲同志领导的东北流亡抗日挺进团和张恺帆、冯文华同志组织领导的巢县抗日游击大队(简称巢抗)会合。
11月,部队到达全椒的大马厂,滁县曲亭等地区活动,9月起,减员严重的东北流亡抗日挺进团奉命随八团行动,并归八团指挥。
东北流亡挺进团是由在上海抗战中失散的东北军抗日官兵八、九十人组成,周副主席和叶剑英参谋长介绍他们从武汉到七里坪,归四支队领导。
6月,与巢抗合编。
不久又收编了刘子清等土杂武装。
7月,四支队决定将挺进大队更名为“东北流亡抗日挺进纵队”,并派高志荣、时生、文明地、周利人等同志到该部工作。
该纵队司令员韦郁周,政委刘冲、政治部主任高志荣,下辖三个大队,原挺进大队为一大队,“巢抗”为二大队,刘子清部为三大队。
该纵队在全椒、含山、巢县、肥东等地,积极打击日伪军和土匪等反动武装,进行大小战斗数十次,一度发展成为近两千人的武装,为维护社会治安、开展敌后游击战争作出了贡献。
但是由于该部党的领导比较薄弱,忽视政策纪律教育,不注意巩固部队;加之对混进革命队伍的刘子清失去警惕,又不注意采纳张恺帆、冯文华同志的正确意见,在刘子清率部叛变后,部队思想混乱,大量减员。
在此情况下,冯文华大队脱离纵队单独活动,全纵队只剩下三百多人。
11月,八团接到上级情报,称“挺进团要叛变投敌东北军缪征部”,遂将该纵队全部缴械。
事后查明,该情报是国民党特务制造的假情报,当时采取的缴械措施显然是错误的。
12月,八团先后在花家集、炯炀河和夏阁袭扰敌人,打死打伤日军十余名;在龙城,打垮葛传江七百余人的土匪武装,毙伤百余人;在店埠全歼汉奸武装二百余人生擒匪首刘孟乙。
缴获洋马14匹。
1939年春节(2月19日),在巢县东山口附近痛击来犯的日寇两个大队一千余人。
我指战员不畏强敌,英勇奋战,以劣势装备击退敌人多次进攻。
经过一天的激战,毙伤敌人一百五十多人,黄昏,敌人用骡马驮着几十具尸体仓皇撤退。
我军英勇的作战行动,受到皖东人民的赞扬,为皖东迎来了抗战的春天。
1938年11月,张云逸参谋长率领军部特务营到达江北,他先后视察了江北游击纵队和四支队。
1939年2月18日(旧历除夕)他率第三游击纵队(由江北游击纵队第二大队和军部特务营两个连,共四个营组成)、第四支队战地服务团抵达肥东梁园第八团的住地。
他向团的领导传达了党中央和军部关于东进的重要指示和组建第五支队的问题,并对连以上干部讲了话。
他对八团的领导干部说,为了贯彻执行东进战略方针,决定以八团为基础组建第五支队。
由此,张参谋长即直接指挥第五支队的作战行动。
1939年2月下旬,八团由淮南铁路东侧进至铁路西侧。
根据张参谋长的意见,将八团扩编为八团和挺进团两个团。
五、六月间,郭述申、罗炳辉先后到达皖东。
接着,以郭述申委书记,罗炳辉、周骏鸣、方毅、赵启民、林恺等同志组成中共新四军五支队委员会,以八团团部为基础组成第五支队的司、政、后机关。
八团教导队改为五支队教导队。
1939年7月1日,第五支队在路西定远藕塘附近安子集宣告正式成立,司令员罗炳辉,政治委员郭述申,副司令员周骏鸣,参谋长赵启民,副参谋长冯文华,政治部主任方毅(后张劲夫),副主任林恺(后龙潜)。
支队下辖第八、十、十五三个团和教导队。
教导队大队长张翼翔,教导员文明地(后王敬群),后来又成立了特务营,营长李世安,教导员程启文。
1938年5月,江北指挥部和中共苏皖省委(原皖东工委)派朱绍清和胡定千率领八团二营和战地服务团一部分,跟随以方毅为书记的路东临时前委,到达津浦路东进行战略侦察,负责侦察敌情,联络地方党委,了解敌情社情。
完成预定任务后,第五支队党委听取了方毅同志的汇报,研究了东进的部署。
7月,派八团三营为先遣队,同路东工委书记李世农和一部分民运工作同志一起进入路东。
路东地区除了来安、盱眙两县仍由国民党政权控制以外,其它各县城和大城市都已被日军占领。
五支队进入路东后,将该地区划分为五个区域,分兵五路,开展敌后游击战争。
八团三营在来安、滁县,一营、二营在天长、扬州,十团在盱眙、嘉山,十五团在仪征、六合,支队部和直属队在半塔集一带。
各级领导机关和政治部门积极进行宣传群众的工作,扩大部队的政治影响;进行统战工作;配合路东党委,建立党组织,发展新党员,把人民群众组织起来进行抗日活动。
部队则不断打击敌人,保护群众的利益,发展地方武装。
9月3日,滁县的日伪军三百多人,想趁我军立足未稳,一举歼灭我八团三营,切断我路东和路西的联系,逼迫我五支队退回路西。
为了保卫路东地区,我支队决定趁敌刚刚占领来安县城,先机制敌,围攻来安。
罗炳辉司令员率领部队和敌人激战三日,毙伤敌百余名,迫敌仓皇逃窜。
我军胜利收复来安城。
11月22日,日军一部和伪军王国六一部共四百多人,再次占领来安,另一部日军埋伏在距县城十多里路的八石山,准备伏击我军。
我部出奇制胜,绕过八石山,直逼县城,一部潜入城内,先歼日伪军一部,接着又在城外痛击从八石山来援的敌军。
日伪军弃城而逃,我军二次收复来安县城。
这次战斗共毙伤日伪军少佐指挥官以下二百余名。
同月,我十团在嘉山大小公司痛击从明光出犯的日军,歼敌数十名。
我军在积极打击日伪军的同时,还取缔了各地为日军维持治安、通风报信的“维持会”,不断缩小“伪化”地区,我党我军威望大增,路东地区的蓬勃抗日局面已经形成。
由于受到王明右倾错误的影响,支队对统一战线独立自主原则的认识不足,放手发动群众不够,特别是没有以我为主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国民党桂系顽固派控制的安徽省省政府和21集团军,先后派遣行署专员,主任和桂系军队明目张胆地实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到我军活动地区恢复旧政权,收编游杂武装,扶植反动势力,迫害抗日军民,甚至将我“巢抗”一个连缴枪。
我军抗日活动处处受到掣肘,处境更加艰难。
加之苏北江苏省主席韩德勤,派其33师、独六旅、收编的秦庆霖常备旅等部一万多人进入淮河两岸和路东地区,企图和路西的桂军配合,将我军挤出皖东或将我军消灭在皖东境内,我军处境十分严峻。
11月底,刘少奇同志到达皖东后,强调在统一战线中必须贯彻独立自主的方针,放手发动群众,猛烈扩大军队,迅速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要求部队在积极打击日伪军,消灭汉奸土匪武装的同时,加速做好对付国民党顽固派进攻的准备,树立敢于反摩擦的思想。
根据刘少奇同志的指示,第五支队在江北指挥的领导下,一方面迅速抽调大批干部,在路东各地进行扩军工作;另一方面同敌伪进行坚决的斗争。
从1939年12月到1940年2月,共组织起七个游击大队,十三个游击大队。
这些游击队经过短期训练,大多都编入了主力部队。
短短三个月,全支队由2000多人发展到6000多人。
1940年1月,八团与江南指挥部所属的苏皖支队在六合县竹镇会师。
两支部队并肩作战,在秦栏镇连续击退六合、天长出犯的伪军,歼其两个中队。
在天长、六合交界处的横山反击日伪军的合击,毙伤日军100名、伪军200名,俘虏日军两名。
我军对日伪军作战的胜利,振奋了路东各县群众的抗日情绪,扩大了我军的政治影响。
3月初,桂顽138师一个团和第十、第十二游击纵队等部向我路西地区发动进攻,4日,我四支队发动反击,进攻大桥的桂顽部队大部被歼,我毙伤俘敌支队副司以下一千多人。
7日,增援路西的五支队主力和苏皖支队,在罗炳辉和陶勇司令员的率领下,在滁县施家集全歼滁县保安团近千人,缴获机枪19挺,步枪九百多支,并在管家坝击溃顽军一个营。
接着,配合四支队七团,在八斗岭击溃向我进攻的桂顽138师一个营。
韩顽为了配合路西桂系顽军向我军的进攻,乘机消灭我路东的部队,以其主力117师、独六旅和常备第十旅,秦庆霖常备旅、六合常备团等十个团一万多人的兵力突然向我路东进攻。
3月21日,敌人分三路大举进攻半塔集,半塔集是我五支队领导机关和附近留守部队驻地。
当时,我五支队在路东只有十团(两个营),十五团一个营(两个连),八团一个连,支队教导大队,特务营和新编的游击队,共2400多人,其中半数以上战士没有打过仗。
面对数倍的敌军,我军全体指战员毫无畏惧,在邓子恢、郭述申、周骏鸣同志指挥下,坚决执行中原局和江北指挥部的命令,固守待援,积极防御,以顽强的战斗,抗击了敌军的疯狂进攻。
半塔集的教导大队和外围的部队密切配合,坚守半塔集七昼夜,击退了顽军十几次疯狂进攻。
我江南指挥部所属挺进纵队副司令员叶飞奉陈毅的电令,率四个营驰援路东,于27日进至叉涧以南地区,对进攻半塔集的顽军侧后形成威胁。
我在路西作战的五支队主力、苏皖支队和四支队七团取得反顽作战胜利后,在张云逸、罗炳辉率领下,兼程东援,于27日赶到半塔集西南张山集一带,从而造成对顽军的夹击之势。
由于韩顽部队进攻受挫,我军增援部队赶到,韩顽部队遂于29日由进攻转为撤退,我军分数路勇猛追击,直抵三河岸边,顽军逃过三河,形成隔河相对之势。
半塔集反顽作战,历时十天,共歼韩顽三千余人,路东的顽固政权全部瓦解,国民党顽固派在皖东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进攻至此彻底破产。
路西、路东反顽作战是我军在华中地区首次大规模反顽作战,坚守半塔集是这次作战获得全胜的关键一仗,为我军以后进行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固守待援的作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战例。
叶飞同志后来说:“苏中的郭村战斗,先坚守后反击,是受了半塔集守备战的启示。
” 陈毅同志说:“在华中,先有半塔,后有郭村;有了半塔,就有了黄桥。
”他们都高度评价了半塔集战斗。
为了便于领导淮南根据地的政权建设,创建华中抗日根据地,4月初,刘少奇同志即率领中原局机关由津浦路西转移至路东半塔集附近的大田郢。
江北指挥部随即也转移至这里。
少奇同志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