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一轮复习诗歌专题训练——李清照
高考语文一轮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李清照作品专练
李清照作品专练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①李清照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②斜欹,枕损钗头凤。
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注释】①此词很难确切系年,当作于丈夫赵明诚重新出仕,而李清照自己仍独自留居青州时,夫妻二人曾有过短暂的离别。
②山枕:枕头。
古代枕头多用木﹑瓷等制作,中凹,两端突起,其形如山,故名。
1.下列对本词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首三句,词人由春景落笔,既是对春天来临总的概括,亦是怀春之情已动的流露。
B.上片末两句,貌似直露,实则含蓄,传递出词人对丈夫矢志不渝的情意。
C.词的下片选取了闺中生活的三个典型细节,表明其心境郁闷,慵懒至极。
D.全词从白天写到夜晚,刻画出一位热爱生活、向往幸福、深切思念丈夫的思妇形象。
2.“柳眼梅腮”一句历来被称为“易安奇句”,请结合词的上阙简要分析。
(6分)【分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句子的能力。
炼句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句往往是在该诗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句子。
答题时,先要释句,然后指明手法,分析表达效果时要将句子放回到诗中,体会其表情达意上的妙处。
【解答】(1)B.“矢志不渝的情意”错,这里是表达的是别后相思和失落之感。
(2)“柳眼梅腮”,以拟人之笔,细腻地描摹出她对万物复苏的审美情感。
“柳眼”,是说杨柳初生的嫩叶象人刚刚张开的睡眼;“梅腮”则创造性地刻画出早梅花发时的生动意象。
梅在落叶果树中是花发最早的一种,它的花先叶开放,又往往两朵齐出,或呈淡红,或呈粉白,用少女的双腮,此处运用比喻,写出春的生机,可谓一字传神。
但如此大好春光,自己却独处深闺,词人在这里运用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表现出词人内心的孤独寂寡与对丈夫的思念。
名篇名句默写(新高考卷Ⅰ)-2023年新高考一轮复习之诗歌鉴赏
2022全国乙卷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1 ) 白 居 易 《 琵 琶 行 》 中 “_______,_____”两句,写琵琶 女以娴熟的技艺演奏了当时有名的两首乐曲。 (2)李商隐《锦瑟》 “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中的数 目字,引发了后世读者的多种解读。
,
”。
2022新高考卷Ⅱ(重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曹操《短歌行》中“
,
”两句,后世一
直传诵不已,苏轼《赤壁赋》中就曾引用过。
( 2 ) 刘 禹 锡 《 酬 乐 天 扬 州 初 逢 席 上 见 赠 》 中 “ , ” 两句,交代了诗人贬
谪之地的偏僻与被贬时间之久。(不在课标范围)
2021全国乙卷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乐曲演奏过程中的停顿也有情感表达作用。白居易《琵琶行》 中 对 此 进 行 说 明 的 诗 句 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 即 便 “故国不堪回首”,李煜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 还是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当年在金陵的宫殿,慨叹已物是人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描写了春日的洞庭湖景色,其中写到 花 草 的 句 子 是 : “ ____,____。”(不在课标范围)
找准关键信息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练习:7 李清照词两首
语文·必修4(人教版)7 李清照词两首李清照词二首浣 溪 沙淡荡①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②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③。
海燕未来人斗草④,江梅已过柳生绵⑤,黄昏疏雨湿秋千。
注:①淡荡:形容春光疏淡骀荡。
②沉水:沉香。
③花钿:一种花形首饰。
④斗草:古代民间一种斗草的游戏。
⑤生绵:谓柳杨花飘絮。
念 奴 娇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
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险韵诗①成,扶头酒②醒,别是闲滋味。
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栏干慵倚。
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③,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注:①险韵诗:以冷僻难押的字做韵脚的诗。
②扶头酒:易醉的酒。
③初引:初长。
《世说新语·赏誉》:“于时清露晨流,新桐初引。
”这两句形容春日清晨,露珠晶莹欲滴,桐树初展嫩芽。
*鉴赏:《浣溪沙》上片写春光骀荡,屋内香炉袅烟,人睡初醒;下片淡淡几笔,勾勒寒食节的初春景色与民间习俗,情韵全出。
《念奴娇》写雨后春景,抒深闺寂寞之情。
上片写“心事难寄”,从阴雨寒食,天气恼人,引出以诗酒遣愁。
下片说”新梦初觉”,从梦后晓晴引起游春之意。
全词以细腻曲折的笔触,通过春景的描写,真切地展示诗人独居深闺的心理情态。
语浅情深,清丽婉妙。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玉枕(zh n) 凝噎(yì)梧桐(tóng) 帘卷西风(ju În)B.寻觅(mì) 盈袖(xiù)萧条(xi o) 茅塞顿开(sè)C.憔悴(qiáo) 堪摘(k n)戚戚(q +) 处心积虑(chù)D.怆然(qiàn a) 暮霭( Îi)锦书(j Ðn) 乍暖还寒(huán)解析:A项,噎y ;C项,处ch Ô;D项,怆chuànɡ。
答案:B2.下列词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薄雾浓云愁永昼(漫长的白天)瑞脑销金兽(熔化)B.有暗香盈袖(充满)凄凄惨惨戚戚(悲愁、哀伤的样子)C.独自怎生得黑(怎么、怎样)乍暖还寒(忽然)D.这次第(光景,状况)最难将息(调养,保养)解析:A项,销:烧完了。
2021 2021学年高中语文2.7李清照词两首作业与测评(含解析)新
2021 2021学年高中语文2.7李清照词两首作业与测评(含解析)新2021-2021学年高中语文2.7李清照词两首作业与测评(含解析)新李清照的两首诗基础积累运用限时:15分钟1.添加单词的错误解释之一是(3分)答:三杯两杯清淡的葡萄酒,你怎么能和他对抗?夜风急敌:对付,抵抗。
b.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憔悴:指词人面容愁苦黄瘦。
c.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怎生:怎么、怎样。
d、这一次,我怎么能担心一个词的顺序:风景,条件。
答案B解析憔悴,指菊花枯萎凋谢。
2.以下句子中添加的单词与现代汉语中的单词不同(3分)()A.又是重阳节了,玉枕纱房,夜幕降临时很凉爽。
B.东丽端着酒,黄昏过后,袖子里弥漫着淡淡的清香。
C.闫果也很伤心,但这是一个老相识。
我怎样才能得到一个悲伤的词。
答案D解析a项,“佳节”古今均为美好的节日。
b项,“暗香”,古今均为清淡的香气。
c 项,“相识”,古今均为彼此认识的意思。
“了得”,古义,概括得尽。
今义:①用在惊讶、责备等语气的句末,表示情况十分严重,没法收拾(多跟在“还”的后面);②不平常,很突出。
3.以下赏析《醉花吟》和《慢声》,错的是(3分)()a.《醉花阴》写漫长的白日里,词人百无聊赖地独坐在金兽炉旁,注视着那袅袅烟雾。
正值重阳,天气已开始变凉,尤其到了夜里,纱帐中、玉枕上,难以成眠,更觉得凉气袭人!b、《醉花吟》整体风格简洁华丽。
诗人抓住漫长的白天、午夜和黄昏,写下独自在家生活的空虚和厌倦,以表达他对丈夫一如既往的爱。
c.《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
这时她不但经历了国家败亡、远离故乡、失去丈夫的苦难,并且,在南方辗转逃亡避难的过程中,她丢失了珍爱的文物、古籍,还遭到了政治上的诬陷。
d、《慢声》展现了诗人失落、孤独、凄凉、悲伤的精神世界。
理解词作家的人生体验基础上读这首词,人们不禁会对她产生深深的理解与同情,这正是李清照这首词动人的地方。
答案B解析b项,“总体风格朴实、绚丽”错,《醉花阴》总体风格含蓄、委婉。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李清照作品专练
李清照作品专练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①李清照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②斜欹,枕损钗头凤。
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注释】①此词很难确切系年,当作于丈夫赵明诚重新出仕,而李清照自己仍独自留居青州时,夫妻二人曾有过短暂的离别。
②山枕:枕头。
古代枕头多用木﹑瓷等制作,中凹,两端突起,其形如山,故名。
1.下列对本词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首三句,词人由春景落笔,既是对春天来临总的概括,亦是怀春之情已动的流露。
B.上片末两句,貌似直露,实则含蓄,传递出词人对丈夫矢志不渝的情意。
C.词的下片选取了闺中生活的三个典型细节,表明其心境郁闷,慵懒至极。
D.全词从白天写到夜晚,刻画出一位热爱生活、向往幸福、深切思念丈夫的思妇形象。
2.“柳眼梅腮”一句历来被称为“易安奇句”,请结合词的上阙简要分析。
(6分)【分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句子的能力。
炼句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句往往是在该诗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句子。
答题时,先要释句,然后指明手法,分析表达效果时要将句子放回到诗中,体会其表情达意上的妙处。
【解答】(1)B.“矢志不渝的情意”错,这里是表达的是别后相思和失落之感。
(2)“柳眼梅腮”,以拟人之笔,细腻地描摹出她对万物复苏的审美情感。
“柳眼”,是说杨柳初生的嫩叶象人刚刚张开的睡眼;“梅腮”则创造性地刻画出早梅花发时的生动意象。
梅在落叶果树中是花发最早的一种,它的花先叶开放,又往往两朵齐出,或呈淡红,或呈粉白,用少女的双腮,此处运用比喻,写出春的生机,可谓一字传神。
但如此大好春光,自己却独处深闺,词人在这里运用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表现出词人内心的孤独寂寡与对丈夫的思念。
专题04 诗歌鉴赏——备战2021年高考语文热题材、新题型特快专递(新高考11月版)(原卷版)
备战2021年高考语文热题材、新题型特快专递(11月版)专题04 诗歌鉴赏【试题概览】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鹧鸪天桂花李清照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注)。
(注)“骚人”句:传说屈原当年作《离骚》,遍收名花珍卉,以喻君子修身美德,唯独桂花不其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词人认为桂花不以色彩明艳悦人,情怀疏淡,踪迹偏远,唯芳香常留人间。
B.在词人眼中,桂花虽然没有美妙的浅碧、深红颜色,但仍是第一流的名花。
C.写梅花嫉妒、菊花羞惭,是在衬托桂花这一中秋时节花中之冠的卓越形象。
D.词人认为屈原缺乏审美眼光,情思不足,不识桂花名贵气质,竟将桂花遗漏。
2.花品即人品,从这个角度分析,你认为词人写桂花的用意何在?二、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3-4题。
寄题赵叔平嘉树亭苏舜钦嘉树名亭古意同,拂檐围砌共青葱。
午阴闲淡茶烟外,晓韵萧疏睡雨中。
开户常时对君子,绕轩终日是清风。
盘根得地年年盛,岂学春林一晌红。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亭子以嘉树为名,意韵古朴深远;高树枝条轻拂亭檐,一片青葱。
B.烟霭之外,萧疏雨声中,亭内品茗、酣睡,悠闲自在,清雅可人。
C.终日清风绕窗,亭内与君子晤谈,侧面烘托出诗人高洁文雅的形象。
D.诗歌围绕嘉树亭,描写环境,叙写亭中生活,语言雅丽,境界开阔。
4.诗歌的尾联有什么含意?请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
送浑将军出塞(节选)高适将军族贵兵且强,汉家已是浑邪王。
传有沙场千万骑,昨日边庭羽书至。
城头画角三四声,匣里宝刀昼夜鸣。
意气能甘万里去,辛勤动作一年行。
黄云白草无前后,朝建旌旗夕刁斗。
远别无轻绕朝策①,平戎早寄仲宣诗②。
(注)①绕朝策:据(左传·文公十三年),晋大夫士会奔秦,晋恐士会为秦所用,就派人招他回国。
2021_2022学年高中语文7李清照词两首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7*李清照词两首一、语基落实1.以下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每对都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A.薄.暮/薄.雾浓云重.阳/接踵.而至缜.密/玉枕.纱厨莹./暗香盈.袖妆奁./帘.卷西风悲戚./凄.凄惨惨C.还.是/乍暖还.寒相识./博闻强识.堆积./疾.风劲草D.将.来/最难将.息憔.悴/渔翁樵.夫床笫./次第.花开思路解析:A项,bó/báo,chóng/zhǒng,zhěn。
B项,yíng,lián,qī。
C项,hái/huán,shí/zhì,jī/jí。
D项,jiāng,qiáo,zǐ/dì。
答案:B2.以下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永.昼永:漫长。
把.酒黄昏后把:举、端起。
敌.他、晚来风急敌:抵挡。
堪.摘堪:忍受。
思路解析:D项,“堪〞是“能,可以〞的意思。
答案:D3.下面是李清照的一首词,根据词的意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 。
黄昏疏雨湿秋千。
A.病起萧萧两鬓华思路解析:这首词由“寒食天〞和词中景物描写可知是写清明前后的风光和作者少妇时期的悠闲情景的,所选意象要符合这个意境与情感。
A项,“病起萧萧〞不符合这个情景,B、D两项与节气不相符合。
也可通过韵脚判断。
答案:C4.以下对联分别写的是哪几位作家?对应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①兵甲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
②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③明月皓无边,安排铁板铜琶,我亦唱大江东去;春风睡正美,迢递珠崖儋耳,谁更怜孤鹤南飞。
④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绿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A.①范仲淹②苏轼③辛弃疾④李清照B.①范仲淹②辛弃疾③苏轼④李清照C.①苏轼②辛弃疾③岳飞④李煜D.①苏轼②柳永③辛弃疾④李煜思路解析:①联中“忧乐关乎天下〞化自?岳阳楼记?中的名句;②“继东坡〞“冀南宋〞写的是辛弃疾;③“铁板铜琶〞“珠崖儋耳〞写的是苏轼;④上句写李清照的故居,下句指她的诗词风格,其中点明了她的作品集名?漱玉词?及?金石录?。
【江苏适用】2021届新高考过渡期语文理解性默写专题复习(乱序背诵版)
2021届新高考过渡期语文一轮专题·背诵篇目理解性默写(乱序版·江苏地区适用) 2020年9月修订[一轮默写][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奏乐也不管用的句子是:人而不仁,如乐何?2.[2020·全国II卷]《荀子·劝学》中举例说,笔直的木材如果“輮以为轮”,就会弯曲到符合圆规的标准;即使再经暴晒也不会挺直,因为“輮使之然也”。
3.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离骚》的创作背景除了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明辨是非以外,还有“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朝廷小人当道、正直之人遭到排挤的黑暗现实。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7分)4.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以“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一组排比句从反面来论证了中心论点“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从而进一步强调了自己的政治意图。
5.[2019·全国III卷]《师说》中,对于为子择诗自己却耻于学习这种现象,韩愈最后的评价是: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6.杜牧《阿房宫赋》中“烟斜雾横”一句,从视觉的角度写焚烧香草时的景象;“雷霆乍惊”一句则从听觉的角度写宫车经过时的巨大声响。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7分)7.[2020·新高考全国II卷(海南卷)]苏洵在《六国论》中分析道,秦国战争以外所得土地远远多于战争所得,因此“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本来就不在于战争。
8.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表现出王安石坚持改革,不为流言俗语所动的决心。
9.《赤壁赋》中,面对自然风物,苏轼以“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两句,表达了自己对江山无穷、风月长存,天地无私、声色共享的随缘自适的襟怀。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07课李清照词两首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第07课李清照词两首·知识概览·【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人。
她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
李清照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
李清照十八岁时,在汴京与太学生、丞相赵挺之子赵明诚结婚。
婚后,夫妻感情笃深,常投诗报词。
公元1127年,北方金国攻破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仓皇南逃。
李清照夫妇也先后渡江南去,第二年,赵明诚死于建康(南京),李清照单身漂泊江南,在孤苦凄凉中度过了晚年。
其词风对后世影响较大,在词坛中独树一帜,称为“易安体〞,她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之一。
主要作品:前期有?一剪梅??醉花阴??如梦令?,后期有?声声慢??永遇乐??武陵春?。
【重点理解】1.“佳节又重阳〞中的“又〞字对句意表达有何作用?提示:这一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节孤眠独寝、夜半相思的凄苦之情。
“每逢佳节倍思亲〞,今日里“佳节又重阳〞,词人怎能不更加思念远方的丈夫呢?一个“又〞字,便充满了寂寞、怨恨、愁苦之感,更何况,“玉枕〞与“纱厨〞往昔是与丈夫共用的,可如今自己却孤眠独寝,触景生情,自然是柔肠百转。
2.“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终究好在哪里?试用自己的话答复。
3.?醉花阴?中词人运用哪些景物来衬托心情?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情?提示:景物:薄雾、浓云、瑞脑、金兽、玉枕、纱厨、帘、西风、黄花。
本词是作者早期和丈夫分别之后所写,表达了思念丈夫的寂寞与孤寂的愁绪。
4.“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提示:那似曾相识的雁儿再度飞过,丈夫却已亡故,物是人非,相思之情已成“悼亡之悲〞。
再者,词人避居江南,远离故土,看到北来的大雁便认为这是家乡来的大雁,因此说是“旧时相识〞,可见,雁儿还勾起了词人的“怀乡之思〞。
5.“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试分析此结句的妙处。
高中语文人专题07李清照词两首(第2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2021年整理)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专题07 李清照词两首(第2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专题07 李清照词两首(第2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专题07 李清照词两首(第2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的全部内容。
7*李清照词两首(课时2)1.创作背景《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
1125年金入侵宋朝,两年后北宋灭亡,从此,李清照的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命运的改变而改变。
他们一家被迫南迁避难,两年后即1129年赵明诚在赴官途中染病身亡,留下李清照孤苦伶仃一个人。
这期间她不但承受着政治上的压力,而且大量书画、研墨被盗,孤独一身,各地漂泊,境况极其凄惨,尝尽了丧夫之痛、流离之苦和亡国之恨。
这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词作一改早年的清丽、明快,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这首词就是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
全词所写,不外一个“愁"字,但与她南渡以前所写的“愁”相比,有了全新的内容,感情更深沉也更博大。
2.解释下列多义词的意思。
(1)次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_________________ 山顶千门次第开___________________(2)将最难将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治将益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遣将守关者___________________ 将数百之众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郭相扶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初半夜凉初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极狭,才通人___________________(4)销瑞脑销金兽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________________云销雨霁,彩彻区明____________________(5)更梧桐更兼细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 莫辞更坐弹一曲____________________更若役,复若赋____________________3.名句默写。
李清照高考诗歌鉴赏专题
第一单元李清照诗歌鉴赏练习题李清照工诗善文,更擅长词。
李清照词,人称“易安词”、“漱玉词”,以其号与集而得名。
《易安集》、《漱玉集》,宋人早有著录。
其词流传至今的,据今人所辑约有45首,另存疑10余首。
她的《漱玉词》既男性亦为之惊叹。
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学修养,而且有大胆的创造精神。
从总的情况看,她的创作内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前期: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后期: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
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孤独,惆怅。
李清照像[7]李清照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如《如梦令》二首,活泼秀丽,语新意隽。
《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剪梅》、《醉花阴》等词,通过描绘孤独的生活和抒发相思之情,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厚感情,宛转曲折,清俊疏朗。
《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写对女伴们的留恋,感情也极其真挚。
她的词虽多是描写寂寞的生活,抒发忧郁的感情,但从中往往可以看到她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坦率地表露出她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
这出自一个女作家之手,比起“花间派”代言体的闺怨词来要有价值得多。
李清照南渡后的词和前期相比也迥然不同。
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个人生活的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词作一变早年的清丽、明快,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
在流离生活中她常常思念中原故乡,如《菩萨蛮》写的“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蝶恋花》写的“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都流露出她对失陷了的北方的深切怀恋。
她更留恋已往的生活,如著名的慢词《永遇乐》,回忆“中州盛日”的京洛旧事;《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回忆当年的“胜赏”,都将过去的美好生活和今日的凄凉憔悴作对比,寄托了故国之思。
她在词中充分地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如《武陵春》通过写"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慨,《声声慢》通过写“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处境,运用叠词,表达了自己难以克制、无法形容的"愁"。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意象的作用
诗歌专题训练------意象的作用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点绛唇·梅朱翌流水泠泠,断桥横路梅枝亚①。
雪花飞下,浑似江南画。
白璧青钱,欲买春无价。
归来也,风吹平野,一点香随马。
清平乐·年年雪里②李清照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③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①亚:通“压”,下垂的样子。
①这首词作于李清照南渡后的晚年时期。
①挼:以手揉搓。
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朱词“流水”两句从听觉、视觉角度写眼前之景,一边闻水声,一边看梅花,颇具画意。
B.朱词“归来也”句一语双关,既指词人赏梅兴尽而归,又暗含期待暮春再次回归之意。
C.李词中词人说“难看梅花”的原因是年老漂泊,且晚上将起大风,梅花凋败,难以观赏。
D.李词上片写过去,下片写现在,运用衬托手法,以昔衬今,用语平实自然而感慨自深。
2.两首词中梅花意象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注]唐白居易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注]本诗作于元和十三年(818)中秋夜,时白居易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已被贬为江州司马,居于浔阳。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同样是在八月十五的明月之夜,去年诗人在皇家御园曲江杏园边赏月,今年就被贬到江州,境遇改变,令人感慨。
B.颈联“西北望乡”“东南见月”浸透着诗人的孤寂和凄苦,“何处是”“几回圆”强化了诗人内心的孤苦之情。
C.“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表现出诗人历经磨难之后极其复杂的心理状态,耐人寻味。
D.该诗中慨叹物是人非。
今昔殊异,表达了诗人谪居生活的愁闷。
4.本诗中“月”这意象,对表情达意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2021最新精选高中语文第三单元15李清照词二首检测粤教版选修唐诗
2021最新精选高中语文第三单元15李清照词二首检测粤教版选修唐诗事,都将最终影响你走上良好发展的坦途。
挫折是最好的、最残酷的生存训练,关键是你有没有发现它的价值,借它之势成就自己。
好几个环节每一次低谷都蕴含着最强的向上力量,每次的痛哭都会洗刷埋藏最深的阴霾。
每件你所经历的坏事,刷埋藏最深的阴霾。
每件你所经历的坏事,都将最终影响你走上良好发展的坦途。
挫折是最好的、最残酷的生存训练,关键是你有没有发现它的价值,借它之势成就自己。
好几个环节每一次低谷都蕴含着最强的向上力量,【2021最新】精选高中语文第三单元15李清照词二首检测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蚜她,是第一位女性词人。
她的词,时而温婉细腻,楚楚动人;时而纵横豪放,掷地有声。
她在那个视女性为附属物的时代里,巾帼不让须眉。
她追求平等的爱情和独立的人生,在她的身上,新时代女性的特征已经凸显。
她跌宕起伏的一生向我们证明:作为一位词人,她成就卓越;作为一位女性,她意义非凡。
美字体丈夫不作儿女别,临歧涕泪沾衣巾。
赏美文李清照和张爱玲李清照和张爱玲是古代文学史和现代文学史上才绝一代的璧女,若将两人放在同一时空,必定是一对漂亮的并蒂莲,立于文学史册上竞芳吐艳,各现妙姿。
尽管隔山隔水隔着遥远的时空,两位绝代才女在身世爱情及晚年命运遭遇上却有着惊人的相似。
这不得不让我们承认,上天给了她们惊艳的才华之后,果然在爱情及生活中再不多给一些。
原来上天就是这样“天降大任于斯人”的。
从身世上看,两人皆出身名门。
两人都经历了两次婚姻,都是一次成功,一次失败。
所不同的是,李清照第一个成功,第二个失败;而张爱玲则是第一个失败,第二个成功(假如那种平凡的婚姻也算成功的话),两人在文学上都有着惊天地泣鬼神的不二才华,一个是宋词坛上一高手,便连男人也难轻易撼动其独一无二之地位。
一个是民国时期当红作家,其写作天才更是愧煞多少男儿汉,感叹巾帼不让须眉。
李清照词常有惊人之句,细细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2021-2022年高中语文 8.李清照词两首达标训练 新人教必修4
2021-2022年高中语文 8.李清照词两首达标训练新人教必修4筑基达标1.填空。
(1)《醉花阴》描写借酒浇愁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
以花喻人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声声慢》中开头的叠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醉花阴》点出词眼的词句是“_______”。
《声声慢》点出词眼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
提示:本题不是简单的记忆背诵,而是要求把理解和记忆结合,在记忆中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
答案:(1)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3)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2.请找出《醉花阴》《声声慢》描写节令特征的词句。
提示:《醉花阴》点明写的是重阳佳节,写夜晚透凉,西风卷起窗帘,东篱边菊花盛开,这些都是仲秋景物的特征。
《声声慢》没有具体点明时间,但写“乍暖还寒”,白天和晚上气温差别很大,所以“晚来风急”,大雁由北向南飞,黄花已开始凋谢,这些都是深秋的景色特征。
答案:《醉花阴》:“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声声慢》:“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雁过也。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综合应用一、阅读理解3.赏读《醉花阴》有关词句,回答问题。
(1)“瑞脑销金兽”,“瑞脑”指什么?“金兽”指什么?这个词句是怎样表现词人的愁绪的?(2)“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玉枕纱厨”与“凉”有什么关系?提示:这主要是表现技巧鉴赏题,(1)是象征的意义,(2)是借代、反衬的作用。
参考答案:(1)“瑞脑”,一种香料。
“金兽”,兽形的香炉。
词人寂寞空虚,以焚烧香料解闷;而缭绕的香烟象征着词人的丝丝愁绪。
(2)“玉枕纱厨”代指词人锦衣玉食、狐裘锦衾的生活;“半夜凉初透”,不是被冻凉,而是丈夫不在身边,因而“心凉”。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练习:名句默写(解析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练习:名句默写(解析版)名句默写是高考语文必考的得分内容,为此查字典语文网整理了2 021-202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练习,期望对考生有关心。
1.【2021年高考北京卷】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6分)①陆游在诗中称西村为“小桃源”,使人联想到《桃花源记》,其中有:,,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②追忆往事,是陆游诗歌中常有的内容,如《书愤》一诗中“,”一联,确实是对抗金历史的回忆。
③《西村》是一首律诗,中间两联是对仗的。
杜甫《登高》中也有两联是对仗的,请写出其中一联。
【答案】(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3)无边落不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或: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解析】【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易错警示】名句默写题,要注意关键字的正确书写,例如本题中关键字:旷、俨、阡、洲、作。
2.(1)朝搴阰之木兰兮,__________________。
(屈原《离骚》)(2)不宜妄自菲薄,_______________,以塞忠谏之路也。
(诸葛亮《出师表》)(3)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_____________。
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4)地崩山摧壮士死,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5)__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6)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________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7)__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8)心事浩茫连广宇,_____________。
(鲁迅《无题》)【答案】(1)夕揽洲之宿莽(2)引喻失义(3)黄发垂髫(4)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5)沧海月明珠有泪(6)早生华发(7)不义而富且贵(8)于无声处听惊雷【解析】试题分析:要答好名句默写题,平常就要注意积存。
考点26 诗歌鉴赏之赏析情感(原卷版)-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版)
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考点微专题考点26 诗歌鉴赏之赏析情感【命题趋势】分析诗歌情感是诗歌必考的内容,一般以答题的方式出现,所占分析较高,一定要作为备考的重点,抓住要领,强化训练。
【真题再现】【2021年新高考八省联考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幽州新岁作张说去岁荆南梅似雪,今年蓟北雪如梅。
共知人事何常定,且喜年华去复来。
边镇戍歌连夜动,京城燎火彻明开,遥遥西向长安日,愿上南山寿一杯。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分别写两地物候,以雪喻梅,又以梅喻雪,循环往复,颇有意趣。
B. 诗人慨叹人事无常,不能自主,但面对新春去而复来,还是感到欣慰。
C. 颈联写新年伊始,普天同庆,不论京都边塞,全都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D. 诗人暗自祝祷,待到重返长安的那一天,必将把酒尽欢,为自己上寿。
2. 请简要概括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考点详解】一、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另一事物,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等。
运用比喻可以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繁冗为简洁。
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夸张:就是为达到某种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
运用夸张可以突出特征,强化感情;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
运用拟人可以化物为人,亲切自然;生动活泼,具体形象。
如:羌笛何需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对偶:就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句子表示两个相对、相近或相关的一种修辞方式。
运用对偶可以使结构对称,形式整齐;节奏鲜明,音节和谐;高度概括,富有表现力。
如: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洲。
——崔颢《黄鹤楼》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气,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轮复习专题训练—李清照
1.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小题。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
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
头。
上枢密韩公①诗二首(其二)
李清照
想见皇华过二京②,壶浆夹道万人迎。
连昌宫③里桃应在,华萼楼④前鹊定惊。
但说帝心怜赤子,须知天意念苍生。
圣君大信明知日,长乱何须在屡盟。
【注】①韩公:南宋绍兴三年,尚书吏部侍郎韩肖胄奉表出使金国。
②二京:指北宋时的东京(今河南开封)和南京(今河南商丘),为南宋使者出使金朝的必经之路。
③连昌宫:唐宫殿。
④花萼楼:唐玄宗时期的花萼相辉楼。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上片首句通过视觉、嗅觉、触觉的感受,点明了时间,透露出秋景的冷落、
萧条,接下两句写词人轻轻解开丝罗的裙衣,小心登舟的情态。
B. “云中”句虽然是词人的主观臆想,却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切思念。
C. 下片前三句的意思是说,自己与丈夫分居两地,“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直接点明了夫妻的两相恩爱,充分体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无限钟情。
D. “此情”三句的意思是说,这种相思之情,如同“花自飘零水自流”一样,是没有办法可以消除的。
答案B
15. “花萼楼前鹊定惊”表达了哪些感情?如何表现?请加以分析。
答案14. D
15. (1)旧都百姓看见南宋使者时的惊喜之情,诗人久盼南北统一的爱国之情。
(2)诗人将“鹊”比作旧都百姓,写“鹊惊”是用拟人化的手法,表现旧都百姓见到南宋使者出使金国的惊喜之情。
(3)诗人通过想象鸟鹊以惊喜的心情迎候南宋使者的场景,借此表达渴盼收复故土、南北统一的感情。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
[宋]李清照
湖上风来波浩渺。
秋已暮、红稀香少。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
青露洗、萍花汀草。
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这是一首秋景词,词人以其独特的方式,细腻委婉又具体形象地传达出一种
特色鲜明的阴柔之美。
B.李清照这首《怨王孙》中的秋景,赋予大自然以静态的美,呈现出一种秋天独有的悲凉萧瑟之色。
C. 词人不说人们如何喜爱山水,倒说“水光山色与人亲”,将大自然人情化。
正是这“与人亲”,方换得人与景亲。
D. 词的上片写初到湖上的感受,下片写归时的心情。
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诗情画意,语言颇有行云流水之势。
15. 本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表现了词人的情感?请结合句子分析。
答案14. B
15. ①移情于物,融情于景,词人把热爱自然、歌颂自然的主观意识赋予了客观存在的景物,分明是自己爱好“水光山色,”却偏说“水光山色与人亲”,使无情事物有情化。
②拟人手法,“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分明是自己不愿离开沙鸥与白鹭的心意,却说沙鸥、白鹭责怪她为何匆匆归去。
3.阅读下面三首诗,完成各题。
题乌江亭①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夏日绝句②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注]①相传为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之处。
②此诗作于宋室南渡之后。
宋汴京沦陷后,康王赵构带着臣僚南逃,偏安于临安(今杭州)。
12. 对三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都是怀古诗,都借项羽宁死不肯过江东的故事抒发感慨。
B. 结构思路都是先概述项羽的事迹,后抒发作者的感慨。
C. 前两首诗的作者在见到乌江亭后抒发了对项羽的感慨。
D. 李清照对项羽的评价明显与杜牧、王安石两人不同。
13. 三首诗的作者各表达了什么思想认识?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案12. B
13. ①《题乌江亭》针对项羽兵败身亡的史实,批评他不能总结失败的教训,惋惜他的“英雄”事业归于覆灭,同时暗寓讽刺之意。
在惋惜、批判、讽刺之余,诗人又表明了“败不馁”的道理,借题发挥,宣扬了要不怕失败的精神。
②《乌江亭》以楚汉战争发展的客观形势为依据,对项羽不可能卷土重来的结局进行理性判断,道出了历史的残酷与人心向背的变幻莫测,也体现出诗人独到的政治眼光。
③《夏日绝句》中,诗人借歌颂项羽的悲壮之举,批评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
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海棠
郑谷
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①携觞与赋诗。
秾丽最宜新著雨,娇娆全在欲开时。
莫愁粉黛临窗懒,梁广②丹青点笔迟。
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
【注】①销得:值得之意。
②梁广:画家,善画海棠。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被春风着意勾染过的海棠花让人怎么都看不够,连蝴蝶都对其恋恋不舍,值得携酒对赏、赋诗称赞。
B. 诗人善于捕捉海棠“新著雨”“欲开时”的风姿神采,着意刻画,表现出了花的形态和神韵,极具诗情画意。
C. 诗人咏叹含苞欲放的海棠就像刚上妆的莫愁女和梁广笔下的丹青,虽“不着一字”,但“尽得风流”。
D. 这首诗通过细致的描写突出了海棠的魅力,语言清新自然,词意婉约细腻,不愧是咏海棠的佳作。
15. 李清照代表词作“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的海棠与郑谷笔下的海棠有什么不同?
答案14. C
15. ①《如梦令》中的海棠是诗人想象的海棠。
作者并未目睹海棠之貌,但她推测海棠因为一夜的风吹雨打而凋零败落,所以残红狼藉,叶肥花瘦,色彩对比鲜明。
这海棠寄寓了诗人惜花伤春的心情以及对青春年华消逝的感慨,流露出了她内心的苦闷。
②郑谷笔下的海棠是诗人眼前所见的海棠。
诗歌中的海棠在春雨的浸润下,花色光洁秾丽,鲜妍欲滴,显得娇娆妩媚,使诗人流连忘返,使蝴蝶恋恋不舍。
这海棠受到诗人的赞美和倾慕,寄寓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
5.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燕山亭·北行见杏花【1】
宋•赵佶
裁剪冰绡【2】,轻叠数重,淡著胭脂匀注。
新样靓妆【3】,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4】。
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
愁苦。
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5】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
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注释:【1】此词是宋徽宗赵佶于1127年覆国后与其子钦宗赵桓被金兵掳往北方五国城时途中所作。
【2】冰绡:洁白的丝绸,比喻花瓣。
【3】靓(jìng)装:美丽的妆饰。
【4】蕊珠宫女:指仙女。
蕊珠,指天上仙宫。
【5】凭寄:托谁寄。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宋·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1】,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2】,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注释:【1】午桥:在洛阳南面。
坐中:在一起喝酒的人。
【2】二十余年:二十多年来的经历(包括北宋亡国的大变乱)。
13. 下列对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首词中,词人用“靓妆”“艳溢”形容杏花娇艳动人,是为了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B. 第一首词中,“故宫何处”所蕴故国之思与李后主“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蕴含的情感相近。
C. 第二首词中,词人用“忆昔”一词引出了对二十多年前在午桥上与洛中友人饮酒之事的回忆。
D. 第二首词中,“此身虽在堪惊”一句蕴含了词人对包括北宋亡国的大变乱在内的经历的感慨。
14. 下列选项中与第一首词“淡著胭脂匀注”一句所用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A. 多情只有春庭月(唐·张泌《寄人》)
B. 月移花影约重来(宋·李清照《浣溪沙·闺情》)
C. 云破月来花弄影(宋·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D. 日边红杏倚云栽(清·曹雪芹《红楼梦》)
15. 这两首词都写到了杏花,但写法和寄寓的情感都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13. A 14. D
15. 赵佶的词写杏花采用了精笔细描的手法,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表现方法,形象地表现了杏花盛开时的美丽与遭无情风雨摧残而凋零的愁苦凄凉之情,暗寓失去国家的悲怆之情。
陈与义的词中写杏花用了简笔白描的手法,勾勒了月光中杏花与疏淡的影子相映的画面,作为吹笛的背景,表现了当年跟豪杰们一起饮酒赏月品笛的美好感受,跟下片形成对比,表达朝代盛衰引发的悲凉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