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知识点整理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人民版必修3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课程标准]一.《标准》内容(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3)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二、《标准》分析1.鸦片战争后,首先出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X,继而产生了兴办近代企业以与西方抗衡的洋务思想,最终形成了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为代表的维新变法思想。

维新变法在晚清历次变革中最具思想价值,是课标要求学习的重点知识,学习的关键是要理解维新变法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启蒙作用。

2.进入民国之后,有识之士在探索国家富强之路的同时,洞悉旧的思想观念仍在阻碍社会前进的步伐,于是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力图使国人思想再度解放。

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提倡某某与科学,主X以新文化代替旧文化,以新文学代替旧文学,以新伦理代替旧伦理,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产生了巨大影响。

3.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乘十月革命的东风,向国内引入了马克思主义并逐渐传播,最终成为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指导思想。

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发挥了巨大作用。

他们在中国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并将其应用于实践,最终使得中国走向独立和富强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国的历史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4.本专题阐述了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在对专题内容的学习中,应熟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几个阶段以及各阶段间的关系,了解思想解放潮流中的重要事件和关键人物,同时要探讨思想解放潮流这一重大历史现象对中国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所起的影响和作用。

[课前练习]一.开眼看世界鸦片战争后,以林则徐、魏源为首的地主阶级主X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抵御外侮,“师夷长技以制夷”。

二、“中体西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洋务派在“中体西用”思想的指导下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巩固清朝统治。

高中历史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学习总结 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学习总结 人民版必修3

本课结束
高分策略指导 ——推理型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推理型选择题是指对这类选择题可以通过推理达到解题目的。这类 题目往往涉及一些规律性问题,考生通过对历史规律的掌握,来分析具 有同类性质的历史现象。
解题方法:解答这类题可采用推演法,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 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 关系等。因此,考生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 用。
√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
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 D.广告成为推进文明的工具
答案
解题规范 一明考点:近代中国思பைடு நூலகம்解放的潮流 二抓关键:抓住材料中关键信息“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 想也” 三析选项:
选项
具体分析
结论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
A项
排除
年杂志》,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
方法探究 触类旁通
例题 (2017·课标全国Ⅱ,29)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 广告称:“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 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 谋补脑。”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这反映出当时 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
(3)第三阶段:从1915年至1919年,资产阶级学“思想文化”。 特点:彻底否定封建传统,清算封建制度的根源,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在向西方学习的道路上已深入到“思想”的核心结构,在广度和深度上 都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期,达到了高潮。存在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的偏 向,前期也没有与工农群众运动相结合。 (4)第四阶段: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的路” 到“走自己的路”,即从“城市中心道路”到“农村包围城市”。 特点:“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 国实际相结合。

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知识归纳

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知识归纳

一、学习西方、寻求变革1. 了解魏源、林则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军事科学技术(器物)(1) 林则徐:编译《四洲志》(近代中国第一部地理志)《各国律例》——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2) 魏源:编撰《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启迪作用。

2. 了解洋务派的“师夷长技以自强”(1) 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朝面临内忧外患的形势。

(2) 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

(3) 思想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

(4) 目的:挽救封建统治。

(5) 实践:创办近代企业,开设新式学堂,迈出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3. 了解严复、康有为、梁启超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学习西方政治制度(1) 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借助否定经学、肯定孔子改革主张来否定君主专制,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他主张君主立宪制。

思想特点: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2) 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

(3) 严复: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国家属于人民,实行君主立宪制,提倡进化论。

4. 认识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对封建专制制度和传统观念进行了冲击,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打下了基础,具有思想解放的启蒙作用,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二、新文化运动1. 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1) 导火线:袁世凯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逆流,为复辟造势。

(2) 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提倡民主与科学,新文化运动开始。

(3)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

2. 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基本主张——学习西方思想文化(1) 前期: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旗帜、口号(又称德先生、赛先生)。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旧道德指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高中历史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专题知识整合讲义 人民版必修3-人民版高二必修3历史教案

高中历史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专题知识整合讲义 人民版必修3-人民版高二必修3历史教案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对应学生用书P037一、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学习的三个重要阶段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由器物学习到制度学习再到思想文化学习的三个重要阶段,这些阶段性特征的生成,既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整个世界紧密联系成为一个整体过程中西方对中国的冲击与影响的必然结果。

三个阶段之间存在继承和发展的内在联系,贯穿始终的主线是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

阶段时间主要内容代表指导思想特点第一阶段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时期器物(西方物质文明)林则徐、魏源;洋务派“中体西用”用西方先进的技术维护封建统治,挽救民族危机;停留在“器物”学习的表层阶段,并未触动封建制度和旧文化的根基第二阶段甲午中日战争到辛亥革命时期政治制度(西方政治文明)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由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发展为三民主义通过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机,已发展到学习西方“制度”的深层阶段,但对封建文化没有进行全面彻底的批判第三阶段新文化运动时期思想文化,既包括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也包括无产阶级思想文化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前期是民主与科学,后期是马克思主义前期彻底否定封建传统,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在向西方学习的道路上已深入到“思想”的核心阶段,但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倾向;前期没有与工农群众运动相结合二、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中各个派别的比较派别背景阶级属性主张结果评价抵抗派鸦片战争失败,先进的中国人被惊醒由在鸦片战争中主张抵抗的官僚组成,属于地主阶级“师夷长技以制夷”林则徐被誉为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著《海国图志》,但未实践启迪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洋务派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由一些有实力的中央及地方“中学为体,西学为创办近代工业、海军、新刺激了民族工业的产生,一中国内忧外患官员组成,属于地主阶级用”“师夷长技以自强”式学堂,但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的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瓦解了自然经济维新派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由一些开明绅士和爱国知识分子组成,属于资产阶级变法维新,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改革教育制度1898年掀起维新变法运动,但最终失败维新变法是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潮流革命派《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主要由中小资产阶级组成推翻清政府,结束封建帝制,建立共和国,平均地权1911年发动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激进派1915年,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由一些思想激进的知识分子组成,属于资产阶级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愚昧、迷信;提倡新文学、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旧道德民主、科学的观念得到弘扬,后期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但其仍具有局限性非选择题之内容、措施类设问的解题技巧设问类型具体史实型纵向专题型设问呈现考查某一具体历史事物的内容,如某一改革取得了什么成效,某一政策的内容是什么,等等考查某一阶段历史事物的发展变化,或者该阶段具体历史事物的呈现形式答题模板据材料定位该史实发生的背景→据所学知识推断解决问题或矛盾的意图→结合设问限定组织答案据材料定位专题主旨→据所学知识划分阶段→结合设今日因时制宜新道德之标准。

历史必修ⅲ人教新课标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知识整合(精)

历史必修ⅲ人教新课标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知识整合(精)
单元整合
归纳分析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1)主题: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之路。 (2)历程
阶级 时间 19世纪40、 50年代 代表 人物 主张 评价
地主 阶级
19世纪60~ 90年代
为抵御外侮、谋 “师夷长 林则徐、 求民族与国家独 技以制 魏源 立自强而探究、 夷” 学习西方 “中学为 洋务运动的指导 李鸿章等 体,西学 思想 为用”
【例1】 (2011· 北京文综,16)“九州缩地凭挥翰,四海披图 当泛槎(木筏)”。这是近代诗人张维屏对一部著述的称赞。 这部著述是 ( )。 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变法通议》 D.《孔子改制考》 解析 “九州缩地”“四海披图”说明这本书介绍世界地理知识 比较丰富,《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的专著。 答案 A 考情分析 《海国图志》这一部分内容,在全国要求情况不 一样,很多地区考试说明没有本部分内容,请注意各地不同 情况。
维新派、革命派和新文化பைடு நூலகம்动宣传西学反封建 的特点
简析 维新派特点:把西方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 结合起来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主张君主立宪,用达尔文 生物进化论观点宣传优胜劣汰,主张设立新式学堂,学习 “西学”。 革命派的特点:以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 “自由平等”作为革命斗争的思想武器,把学习西方从书本 上变为革命行动,结合中国国情,把西方的国家学说发展 为三民主义,用于指导革命。 新文化运动的特点: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矛头 直指封建正统思想,但对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的看法; 五四运动后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
顽固派、洋务派与维新派对待清王朝统治的态度
简析 顽固派与洋务派同属于封建地主阶级,对封建统治 和封建伦理纲常的态度是一致的,但洋务派主张“中体西 用”,学习西方先进科技,顽固派则盲目排外,二者只是 维护统治的手段不同。维新派属于资产阶级派别,主张挽 救民族危机,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但维新派一 直以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为己任。故顽固派、洋务派、维新 派对待清王朝统治的态度是一致的。

高中历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知识点提纲

高中历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知识点提纲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专题认识】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经历了“器物改革”、“制度改革”、“思想文化改革”三个阶段,学习的道路也经由英国——日本——美国——俄国的演变,这个过程中带有鲜明的挽救民族危亡、反侵略反封建的性质,每次发展都伴随着思想领域的交锋论战,并体现出内在的继承和发展关系。

【考点解读】一、“师夷长技”的主张(一)地主阶级抵抗派:“睁眼看世界”1.背景:⑴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加紧侵略扩张⑵鸦片战争前夕,清朝处于封建社会晚期,危机四伏,民族危机和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⑶鸦片战争中,中国的有识之士被西方的洋枪洋炮惊醒,开始睁眼看世界,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2.代表人物:⑴林则徐:①地位: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②活动:他注重收集有关西方国家的信息,在派人打探西方国家情报的同时,在林则徐的主持下,《四洲志》(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华事夷言》(介绍了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等书籍相继问世。

这些书籍对当时的抗英斗争提供了参考。

⑵魏源:①活动:编写《海国图志》(当时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②思想: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学习西方的长处,抵抗西方的侵略)③意义:成为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口号,同时也是对几千年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3.评价:林则徐和魏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驱,其核心主张是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统治。

局限性是没有付诸于实践,影响也仅局限于部分知识分子中间。

(二)地主阶级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内忧外患形势。

(内忧:阶级矛盾激化,如太平天国运动;外患:民族矛盾激化,如两次鸦片战争)2.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等3.含义:洋务派肯定封建制度,强调以封建伦理道德纲常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时主张采取西方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生产工艺,以求富国强兵,挽救江河日下的封建统治。

必修3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一轮复习讲义

必修3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一轮复习讲义

必修3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1)维新思想(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2)新文化运动(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相关考点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2.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年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3.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启蒙运动)4.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美国共和制的确立)5.俄国十月革命6.康有为、梁启超的民主思想(选修2第六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了解19世纪后半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基本主张,认识当时中国社会各阶层对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反应;简述康有为、梁启超关于民主的主要论述,比较其观点的异同。

)7.戊戌变法(选修1第九单元: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8.明治维新(选修1第八单元: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基本观点1.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既是对当时中国现实问题的思考,也是对西方挑战的回应。

2.近代中国思想革新的速度极快,各种思想在互相批判和取代的同时,也互相融合、互相渗透。

3.近代中国的先进文化是在中西方文化的矛盾冲突与不断融合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的中西交融的特点。

人民版必修3高中历史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人民版必修3高中历史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复习提纲)一、地主阶级抵抗派——睁眼看世界1、背景:⑴民族危机和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

⑵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

⑶林则徐、魏源在与西方人打交道中改变了对西方看法。

⑷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下,先进知识分子开始觉醒。

2、概况⑴林则徐: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

①收集西方国家信息,编译西方书报;②主持编写《四洲志》《华事夷言》,为当时抗英斗争提供了参考。

《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华事夷言》:主要介绍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

⑵魏源:《海国图志》①性质: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史地著作。

②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

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以抵御外侮,使国家富强。

③意义:“师夷长技以制夷”成为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口号,同时也是对几千年传统心态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⑶徐继畲:《瀛环志略》系统介绍各国史地、政治和风俗情况,介绍美国民主制度,赞扬华盛顿。

⑷姚莹:《康輶纪行》特别关注西藏地区,提醒注意英国对西藏的侵略野心。

3、特点:只学“器物”,不变制度。

即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而不变革封建专制制度。

二、资产阶级维新派——维新变法1、背景:⑴甲午战败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使民族危机深重。

⑵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兴起,民族资级力量不断壮大。

⑶早期维新思想的影响。

2、概况3、戊戌变法⑴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制度。

⑵性质:既是救亡爱国运动,又是资产阶级政治变革运动。

⑶影响:①是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一次爱国运动。

②是一场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

③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探究:维新派与抵抗派的思想有何异同?三、资产阶级革命派——走向共和1、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方案的实现:⑴方案提出:1894年兴中会“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⑵正式确立:1905年同盟会“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⑶初步实现: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的成立2、革命派和改良派的论战★☆探究:比较维新派与革命派救国方案的异同:相同:主要目的相同:①走资本主义道路;②改变封建专制制度;③挽救民族危机。

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知识结构

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知识结构

C
16、下列观点倾向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是:
• A、当世恶疾帝制为最,唯合众共和为世界潮流, 顺者昌,逆者亡 • B、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 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 C、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易 就,二者行斯强也 • D、天下之大,不患无才,···何必夷人,何必师 ··· 事夷人 • ( )
• A、为即将到来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了充 分的准备 • B、有力地批判了封建专制制度,动摇了封 建统治的思想基础 • C、启迪了人们的思想,所宣传的学说成为 强大的社会思潮 (32、6) • D、影响了中国的戊戌变法好法国大革命 • ( )
A
6、下列由19世纪60年代以前的中国人向西 方学习的情况所得出的认识和结论,符合历 史 • 事实的有:①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兴起与鸦 片战争有关 ②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人物有林 则徐、魏源等人 ③向西方学习的主要内容 是西方的军事与科学技术 ④向西方学习尚 未涉及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问题 • A 、①②③④ B、①②③ • C、①②④ D、①③④ • ( )
B
15、在编演历史现代剧“与历史文化名人对 话”的活动中,如果让你编写有关右图中的 人物 • 台词,你将搜集下列哪些 • 言词:①人是万物的尺度 • ②美德即知识 ③未受考 • 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苏格拉底 • ④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 (0、37) • 字,但是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41、5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
B
25、《财富》杂志的托马斯说:“寻找、培养和留 住人才是当今公司面临的最大挑战。”比尔· 盖茨这 • 样说过:“我们的这种企业,如果失去了科技和 人才的支持,衰败就在一夜之间。”以上两人的 话告诉我们:①科技和人才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 素②人才素质的高低对企业发展有重大影响③当 代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④谁拥有人 才,谁就能在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0、49)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 C、①④ D、②③ • ( )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知识详解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知识详解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专题主干知识:中国近代前期的思想一个主题:挽救民族危机,向西方学习。

两个方向:向西方学习,向俄国学习。

三个阶段:器物技艺(经济)→社会制度(政治)→思想文化(思想)三个层次的依次递进。

特点:逐步深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具体过程:向西方学习地主阶级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器物)地主阶级洋务派:中体西用(器物)农民阶级:《资政新篇》(制度)资产阶级维新派:君主立宪(制度)资产阶级革命派:民主共和(制度)资产阶级激进派:民主科学(思想文化)向俄国学习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传播(思想文化)二、专题知识详解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2.维新派主要代表人物的主张和贡献:P503.新文化运动的兴起P53(1)兴起背景:①北洋军阀为复辟抵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逆流;②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③新学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盛行,使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队伍壮大。

(2)兴起过程:①标志:《青年杂志》(后更名为《新青年》的创办);②代表人物及各自独特贡献:陈独秀:创办《新青年》,发起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发表《文学革命论》李大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宣传十月革命胡适:提倡新文学尤其白话文,反对旧文学鲁迅:写作白话文小说,批判封建礼教③前期指导思想:民主与科学思想④办学方针:“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⑤运动中心(活动基地):北京大学4.概述(前期)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即四个提倡四个反对P54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即文学革命)。

其中:科学指自然科学和科学精神;民主指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人权思想;旧道德指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或儒家传统道德);新道德指以个人主义为核心、自由平等的的资产阶级道德观念;文学革命包括普及白话文,提倡写实文学、通俗文学、大众文学等5.探讨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P55(1)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在民主科学旗帜下对封建专制思想全面进攻,传统的权威被打倒,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高考历史知识点归纳)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高考历史知识点归纳)

高考历史备考笔记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考纲要求】1、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2、新文化运动;3、孙中山的三民主义;4、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

5、科学发展观。

◇【课程标准】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探讨其对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影响;3、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所起的作用;4、概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的基本内容,在民主革命时期,以毛泽东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指导了中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创建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以邓小平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人民从此富起来了!在世纪之交国际国内形势出现许多新变化、新问题的关键时期,以江泽民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知识整合】一、“顺乎世界之潮流”1、“睁眼看世界” (地主阶级抵抗派)A、背景:(1)鸦片战争前,清朝长期实行闭关政策,并且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对世界大势一无所知;(2)鸦片战争前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日益加剧;(3)中国与西方世界的联系扩大,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思想逐渐传入中国;(“西学东渐”);(4)为了了解西方,抵御外来侵略。

B、代表人物及主张2、维新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1)、早期维新派背景: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2)、维新思潮A、背景:a、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随之壮大b、甲午战败,一方面民族危机加深,另一方面证明“中体西用”洋务运动的失败c、西学的不断传播。

B、维新派主要代表人物(见上图表)。

☆康有为为什么要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康有为主观上想减小维新变法的阻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充分导致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始终弱小;●与康有为的个人经历、学问素养也有一定的关系。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之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之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之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了解魏源、林则徐、严复、康有为、梁启超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林则徐、魏源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严复、康有为、梁启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

魏源:编撰《海国图志》,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明确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

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在广东主持禁烟期间,编译出《四洲志》、《各国律例》等资料。

严复:翻译出版《天演论》,宣传社会进化论思想。

指出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

康有为:著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他的思想被称为“思想界之一大飓风”,“火山大喷火”。

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

认识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这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代表人物有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等。

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①新文化运动的兴起:A为了反对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的尊孔复古逆流,以陈独秀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B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文化,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

C《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②主要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A“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

“科学”,是指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

必修三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知识点

必修三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知识点

必修三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表3-1:新思想的萌发:
表3-2:维新思想
表3-3:新文化运动
表3-4: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三个阶段一个方向一个主题
A.学器物——地主阶级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地主阶级洋务派:洋务运动
B.学制度——资产阶级维新派:君主立宪制戊戌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民主共和制辛亥革命
C.学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无产阶级:传播马克思主义
一个方向:向西方学习
一个主题:独立富强
趋势: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知识点

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知识点

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知识点近代中国是一个变革激烈的时期,尤其是思想解放潮流的兴起更是推动了整个中国社会的转型和发展。

本篇文章将会介绍关于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新文化运动1915年,胡适等一批年轻学者在北京创办了《新青年》杂志,这一事件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科学、自由、平等”,大力批判封建主义、科举制度、文化腐朽等传统观念,特别是对当时社会政治文化不满的青年一度引起广泛的共鸣。

二、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北京反帝爱国运动爆发,被称为五四运动。

运动主张打破旧的儒家思想、封建道德和代表西方文化的“四旧”,呼唤新的民主、自由、科学和人文精神。

此次运动对于中国革命、政治文化和社会思潮的发展影响深远。

三、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与兴起早在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就进入了中国,但是直到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这一思想才真正得到了推广和传播。

1921年,中国共产党组织成立。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社会科学的思想体系,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将有力推动民族精神和思想的解放。

四、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口号,鼓励各界人士讨论问题,批判一些不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与之对立的观念和思想。

这一思想和政策背景下,许多问题得到了积极解决,新思想得到了广泛推广。

然而随后的政治运动中,这种论述被扭曲并较大程度上成为批判的目标。

以上是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的重要知识点的简要介绍。

当然,还有一些其他权威思想家和社会议题的发展,如胡适、鲁迅、丁玲、郁达夫,精英裹胁下的政治运动等等,都是深刻而重要的思想潮流和文化发展的代表。

由于篇幅局限,以上仅是对孰略而又多样的思潮做了一些大致的介绍。

总之,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带来了一次对文化、伦理、时代评价、进步等方面的大力变革与改革,推动了现代中国的进步和民主化的文化进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一 ‘顺乎世界之潮流’
1.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是林则徐,主持编写《四洲志》《华事夷言
》等书
籍。

2.右图是魏源编撰的著作,图中文字属于小篆(书法字体),
该著作也是探寻、学习西方富国强兵道路的启蒙书。

书中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不仅成为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口号,同时也是对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3.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逐步形成“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的思想。

24. 康有为 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理论(托古改制)。

出版《孔子改制考》.在维新变法期间,他全力策划新政,期望按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模式改变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制度,挽救民族危亡.
5.梁启超:发表《变法通义》,要求“伸民权”,设议院。

6.严复于1898年翻译了《天演论》。

认为人类社会同样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天演法则的支配。

坚信“世道必进,后胜于今”其进化论思想成为维新派批判封建顽固派守旧不变、激发人们变法图强的理论武器。

7.谭嗣同:属于激进派,他对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礼教进行了大胆地批判,愤怒地谴责专制君主是大盗.
8.维新思想直接指导和动员了维新变法。

维新思想是爱国的;维新思想是进步的;维新思想具有启蒙作用。

9、1903年,章太炎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批判康有为的保皇立宪主张,指出中国的出路只有革命。

同年,邹容发表《革命军》。

3
二 新文化运动
1、背景是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壮大。

4
2、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新文化运动从此拉开了序幕。

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提出了“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3、在科学与民主的旗帜下,新文化运动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尊孔复古的思想逆流进行了猛烈的批判。

4、李大钊指出:①民与君势不两立,自由和专制也不能并存,妄想复辟的人都是国家的公敌。

②尊孔复古思想其实就是帝制复活的先声,批判尊孔复古思潮就是反对复辟帝制。

5、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是新文化运动重点批判的对象。

陈独秀指出,“三纲五常”是“奴隶之道德”,与时代潮流、民族共和不相容。

6、鲁迅在1918年发表了揭露封建礼教罪恶的短篇小说《狂人日记》,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礼教吃人的本质,痛斥了所谓的“仁义道德”,呼吁人们推翻这人吃人的制度。

7、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要求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陈独秀则发表了《文学革命论》,主张推倒雕琢、陈腐、艰涩的旧文学,建设平易、新鲜、通俗的新文学。

(文学革命口号的提出和白话文的使用,成为推动新文化运动的有力武器)
8、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d)
(1)积极性:①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在民主和科学的旗帜下对封建专制思想发起全面进攻;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新思潮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

②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特别是青年学生。

5③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它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伦理、观念、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920年,国内中小学都开始使用白话文语文教材。

)(2)局限性:有一定的片面性。

他们把一切中国文化都看作是落后的,甚至把一些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也当作封建文化加以否定,而把一切西方新文化都看作是进步的。

这种
形式
主义
的偏向,产生了许多消极的影响。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
、背景
2、梁启超是中国较早介绍马克思的人,称他是社会主义的鼻祖。

1906年,革命党人朱执信在《民报》上发表了《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和思想。

3、十月革命以后,特别是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

4、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贡献:
(1)1918年11月,李大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

(2)1919年5月,《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专号》、李大钊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介绍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3)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和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分别开设与社会主义有关的课程,向学生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5、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加试】——(c)
(1)使中国人民找到了革命和建设的理论武器。

(2)为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6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