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选修四期末复习题4

合集下载

高二历史(选修4)下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高二历史(选修4)下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高二历史(选修4)下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选修4)考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1.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史实历经时间的考察,具有恒久的意义,并成为指引历史发展方向的标志,以下最能够体现上述含义的是()
 A.秦统一六国B.光武中兴C.西晋统一D.开元盛世
 2.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

……此其所以为得也。

”这句话指的是()
 A.推行分封制B.设立郡县制C.废除郡县制D.废除行省制
 3.古人对秦朝短期而亡主要原因的分析,最接近史实的是()
 A.“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四维(礼义廉耻)不张,……故万民离叛”
 C.“所有殄天而降辱者,(亡于)六王之后也”
 D.“内兴功作,外攘狄夷,以秦半之赋,发闾左之戍”
 4.“君,舟也;人,水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引用此语的原因是()
 A.唐太宗任贤纳谏B.唐太宗遍读诸子百家之书
 C.隋朝灭亡的教训D.贞观之治的繁荣景象.....。

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4:专题四 知识整合与阶段检测

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4:专题四  知识整合与阶段检测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之所以说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这是因为()①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②它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③它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口号④它是同盟会的政治纲领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解析:注意题目所说的是“三民主义”,这与它是同盟会的纲领无关。

故排除③④。

答案:A2.之所以说辛亥革命失败了,最主要的依据是()A.资产阶级不敢依靠和发动群众B.资产阶级不愿同帝国主义完全决裂C.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D.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发生质的改变解析: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其任务就是要完成反帝反封建的目标。

辛亥革命后,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说明它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辛亥革命失败了。

答案:D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其实质意义在于() A.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B.明确了人民的权利C.提高了人民的政治地位D.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解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没有规定中华民国在经济方面的措施,它不能直接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因此,D项可首先排除。

材料中引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规定,并没有体现出人民享有哪些权利,因此B项也可排除。

材料中的规定,毫无疑义地提高了人民的政治地位,但上升到本质的高度,这是民主的反映,从政治的角度来讲,具有反对封建专制的伟大意义。

所以,本题正确答案应为A项。

答案:A4.护国运动的真正结果是()A.推翻了袁世凯的独裁统治B.维护了民主共和C.消灭了封建帝制D.推翻了封建统治解析:护国运动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他们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这就决定了他们不能从根本上维护民主共和,也不能彻底推翻中国的封建统治,无法消除复辟帝制的社会基础。

答案:A5.甘地认为:真理是神,非暴力则是追求真理,即非暴力是认识神、认识真理的手段,是强者的武器。

高中历史人民版高二选修四文档:专题四_“亚洲觉醒”的先驱专题检测4

高中历史人民版高二选修四文档:专题四_“亚洲觉醒”的先驱专题检测4

专题检测(四)一、选择题1.“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言启迪后来人。

”这副对联中的“先行者”是()A.洪秀全B.梁启超C.孙中山D.毛泽东答案 C2.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召开同盟会成立大会,中国同盟会政治纲领中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实质含义是()A.反对封建统治B.反清复明C.反满兴汉D.反对民族压迫答案 A解析“驱除鞑虏”指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3.某年出版的日本报纸,关于中国事件的报道,使用了下列小标题:“点燃革命之火”“武汉的形势”“排满兴汉宣言”“列国的态度”等。

这些文章集中报道的可能是()A.太平天国运动B.八国联军侵华C.甲午战争D.辛亥革命答案 D解析由材料中“武汉的形势”“排满兴汉”可以判断指的是辛亥革命。

4.孙中山在正式辞去临时大总统的当天发表讲话时说:“今日清帝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即在此事。

”这表明孙中山()A.对袁世凯的面目认识不清B.放弃了革命信仰C.丧失了革命斗志D.开始认识到发动群众的重要性答案 A解析袁世凯代表的是大地主、大买办阶级的利益,是专制独裁的人物。

孙中山以清帝退位等为条件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是因为孙中山认为清帝退位、中华民国成立则民族、民权“俱达到”,仅有民生主义未实现,这说明孙中山对袁世凯的面目认识不清。

5.1913年夏秋之际,“二次革命”爆发。

资产阶级革命党人要通过这次革命()A.迫使袁世凯实行民主政治B.废除“善后大借款”合同C.推翻袁世凯专制独裁统治D.要求政府实行政党政治答案 C解析“二次革命”爆发前,一些革命党人对袁世凯的真实面目逐渐有了较为清醒的认识。

他们进行革命,就是要反对袁世凯的专制独裁统治。

6.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因戴氏身着日本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

戴称“予中华民国人也”。

老农“忽作惊状,似乎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

当戴氏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恍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

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4:专题四 第二课 知能综合提升

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4:专题四  第二课  知能综合提升

[知能综合提升](时间:20分钟满分:4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朱熹说:“知行常相须,如目无足不行,足无目不见。

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

”这与孙中山的“知难行易”学说()A.基本一致B.相互矛盾C.毫不相关D.完全一样解析:一方面,朱熹强调“知为先”,孙中山强调“行”以“知”为指导;另一方面,两者都强调“知”与“行”结合的重要性。

答案:A2.朱德在一首诗中写道:“辛亥革命已十年,清朝余孽继当权。

列强勾结诸军阀,掠夺人民更不堪。

”这段材料从本质上说明了()A.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B.民族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C.不推翻列强就不能从根本上消除中国动乱的根源D.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并未根本改变解析:从材料看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仍没有解决,社会性质依然没有改变。

答案:D3.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进行了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其核心目标是()A.粉碎袁世凯实行独裁和帝制的企图B.维护真正的共和制度C.反对军阀割据,保证国家统一D.传播民主和科学思想解析:紧紧抓住辛亥革命后的时代特征,对象是北洋军阀,关键词“核心目标”。

A 项反映的对象要小,排除;C项看不到帝国主义,也排除;D项是新文化运动,排除;孙中山反对北洋军阀斗争的核心是反对专制独裁,进行政治革命,维护共和政体才是其真实目的。

答案:B4.下列对新三民主义性质的表述不准确的是()A.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纲领B.无产阶级的革命纲领C.四大革命阶级联合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D.以三大政策为核心的革命纲领解析:新三民主义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联合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不仅仅是无产阶级的革命纲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以三大政策为核心的革命纲领。

答案:B5.二次革命与护国运动都是讨伐袁世凯,但结果不同,其主要原因是()A.孙中山是否直接参与领导工作B.帝国主义是否直接支持袁世凯C.讨袁斗争的群众基础是否广泛D.革命是否采取武装斗争的形式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二次革命与护国运动的理解辨析能力。

高二历史选修4考试卷(好)

高二历史选修4考试卷(好)

选修四综合检测班级姓名学号成绩一、单项选择题1.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封建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中央集权指 ( )A.全国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B.全国有通行的统一文字C.以皇权至高无上为最基本的原则D.中央对地方机构实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理2.秦朝地方上实行的郡县制适应封建集权政治的需要,最主要在于 ( )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B.郡县是她方行政管理机构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D.郡县完全由中央与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3.下列对文成公主入藏所起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使吐蕃与唐盟约“患难相恤,暴掠不作”B.使唐与吐番“和同为一家”C.为吐蕃经济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D.加强了唐对吐蕃的管辖4.《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

”上述材料反映出松江地区 ( )①棉织业发达②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③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④棉织业成为主要生产部门⑤对外交往频繁A.①③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⑤5.针对春秋时期鲁国季氏大夫跳“八佾舞”,孔子表示反对,主张“克己复礼”,其实质是( )A.维护奴隶社会礼制 B.提高个人修养C.改变天下大乱局面 D.提倡社会和谐6.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理想国家并非纯粹空想的理由是 ( )A.针对希腊各种政体弊端提出 B.以雅典社会制度作为原型C.理想国设想有一定的可行性 D.有一定的实践基础7.辛亥革命中,六国领事分别递交给南北议和代表的同文照会:“本国政府在继续采取今所采取的绝对中立态度的同时,认为有责任非正式地吁请双方代表注意,需要尽快达成一项旨在结束目前冲突的协议。

”材料表明列强的态度是 ( )A.继续保持中立立场 B.维护中国的和平和稳定C.压迫南方代表妥协 D.力图尽快结束中国革命8.《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在当时,其本质意义是 ( )A.使人民获得了政治权利 B.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c.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D.否定了君主专制政体9.美国独立战争主要解决的矛盾是 ( )①美利坚民族与英国殖民者之间的矛盾②殖民主义与北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矛盾③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④美国国内的阶级矛盾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10、被称为“新土耳其的独立宣言”的是()A保护民族权利协会宣言 B《国民公约》C《色弗尔条约》 D《洛桑和约》11.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 )A.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彻底完成c.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 D.我国开始朝着社会主义道路迈进12.下列是甘地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计划”的内容,其中最能体现其自治目标的是( )A.发动群众展开抗税斗争B.放弃英国殖民当局授予的头衔和名誉职位C.抵制英货恢复手工纺织D.抵制英国入的立法机关和法院,建立新的裁决法庭13.1687年牛顿出版《自然哲学中的数学原理》一书,告诉世人自然界存在着规律,而且规律是能够被认识的。

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4课件:专题四 知识整合与阶段检测

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4课件:专题四  知识整合与阶段检测
专题脉络梳理
专 题 四
专 题 小 结
专题归纳整合
阶段质量检测
返回
知识整合与阶段检测
返回
创建革命组织:兴中会、中国同盟会 提出革命纲领:三民主义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 临时约法》 『亚 维护革命果实: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洲 实现伟大转变: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 觉 醒』 提出非暴力不合作思想 的 甘地 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先 赢得民族独立,获得“圣雄”称号 驱 创建革命组织 凯末尔捍卫民族独立 建立土耳其共和国 领导民主改革
(
)
解析:印度采取了非暴力的方式,土耳其采取了武装斗
争的方式。 答案:B
返回
点击进入
返回
其取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胜利,建立了共和国,
开始了历史发展的新阶段
相 同 点
①都是在一战和十月革命影响下发生的 ②领导者都是本国的民族资产阶级 ③在斗争中,人民群众都起了主力军的作用
返回
2.一战后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走向低潮和土耳其凯末
尔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关键在于
A.遭受殖民压迫的程度不同 B.两国采取的斗争方式不同 C.苏联支持援助的程度不同 D.工农群众的觉悟程度不同
动了印度独立;文教、外交方
晚年调解教派 面推动土耳其
矛盾
现代化
返回
人物 项目
孙中山
前期对帝国主
甘地
非暴力原则限制
凯末尔
局限
义本质认识不
清,对封建势 力妥协
了群众运动的发
展,对英国抱有 幻想
影响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殖民势力,推动了民族独 立和解放斗争,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高二历史选修四第四单元期末复习卷

高二历史选修四第四单元期末复习卷

高二历史选修四第四单元期末复习卷一、选择题1.“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是孙中山的一句名言。

孙中山自己也一直是不断超越自己,紧跟历史发展潮流,与时俱进的。

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甲午战争爆发后,抛弃改良幻想,走上反清革命道路B.同盟会成立时,把原兴中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斗争纲领发展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纲领C.辞去临时大总统,把这一职务让给袁世凯D.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2.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

”这里的“变局”指A.辛亥革命爆发 B.清朝统治被推翻C.中华民国成立 D.《临时约法》颁布3.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进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其核心目标是A.反对袁世凯独裁复辟帝制B.反对段祺瑞的独裁统治C.传播民族.科学思想D.维护共和体制和《临时约法》4.孙中山接受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最主要体现在A.同意改组国民党B.同意以“党内合作”方式与共产党合作C.召开国民党“一大”D.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5.毛泽东曾说过:“中国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统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

”是因为孙中山A.首先建立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B.首先提出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C.首先发动了反清的武装起义D.首先提出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6.孙中山遗嘱中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这个遗嘱的核心主张是A.联俄联共.扶助农工B.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C.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D.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7.被称为孙中山一生中“最伟大转变”的是指A.由主张改良到投身革命 B.从事反袁斗争捍卫民主共和C.重新解释三民主义,促成国共合作 D.应冯玉祥之邀北上推动召开国民会议8.标志着孙中山开始踏上民主革命道路的是A. 领导辛亥革命B.上书李鸿章遭拒绝C.兴中会的成立D.中国同盟会的建立9.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的相同点有①孙中山的号召或领导②都是武装斗争③矛头指向北洋军阀④没有改变社会性质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④10.“孙中山与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

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4:专题四 第一课 基础随堂巩固

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4:专题四  第一课  基础随堂巩固

[基础随堂巩固]1.标志孙中山开始踏上民主革命道路的是()A.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B.上书李鸿章遭拒绝C.兴中会的成立D.在广州行医失败解析:兴中会的成立标志着孙中山开始踏上民主革命的道路。

答案:C2.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这宣告了()A.辛亥革命已经胜利B.中华民国正式成立C.清朝统治已被推翻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解析:本题考查了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的国内形势。

要求学生回忆书本所学知识,并从逻辑的角度思考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推断出正确的历史结论。

A项是1911年,C项是1912年2月,D项是1912年3月。

答案:B3.武昌起义时孙中山正在美国,得知消息后即刻启程回国,有新闻记者问他是否带回巨款,他说:“予不名一钱也,所带回者革命之精神耳。

”在这种情况下他却以高票当选为中华民国首任临时大总统。

究其根源,主要是因为他()A.是武昌起义的主要策划者B.是中国同盟会的最高领袖C.得到了美国政府的大力支持D.长期领导中国革命而享有崇高威望解析:孙中山先生毕生致力于民主革命,使他享有崇高威望。

答案:D4.孙中山指导辛亥革命的思想核心是()A.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B.推翻满清政府,建立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国家C.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D.核定全国地价,解决土地问题解析:孙中山指导辛亥革命的思想是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民权主义,因为民权主义解决了民族资产阶级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而民权主义指的是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答案:C。

高二历史选修4期末复习试题[1]

高二历史选修4期末复习试题[1]

高二历史选修4期末复习试题一、选择题:1、秦始皇横扫六国,完成统一的客观条件有①社会经济发展,各民族、地区之间的联系加强②广大人民渴望统一③商鞅变法比较彻底,秦国实力最强④秦国人才济济⑤长期的争霸战争,使诸侯国数目减少,实现了局部的统一A.①⑤B.①②③C.①②③⑤D.①②③④2、华盛顿领导的独立战争着力要解决的矛盾是A.美利坚民族与殖民者之间的矛盾B.殖民主义与北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矛盾C.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D.美国国内的阶级矛盾3、下列各项中,对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是A.督政府的软弱腐朽B.混乱中的法国需要强有力的政权来稳定秩序C.拿破仑有较高的威望D.法国面临外国军事进攻的严重威胁4、恩格斯说:“假如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会由另外一个人扮演,这点由下面的事实可以证明,即每当需要这样一个人的时候,他就会出现,如凯撤、克伦威尔等。

”其含义是A.英雄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并不重要B.英雄人物适应时代需要而产生C.英雄人物的活动是受历史规律支配的D.英雄人物的出现是历史的偶然5、秦始皇建立集权统一国家的措施有①皇帝制②三公九卿制③郡县制④统一文字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6、“以史为镜,可见兴亡;以人为镜,可见得失。

”下列能体现唐太宗这一思想的重大举措是①反复强调“存百姓”的思想,励精图治②任用贤臣,善于纳谏③戒奢从简④轻徭薄赋,劝课农桑⑤以民为本,慎用刑法A.①③④B.②⑤C.①②③④⑤D.①③④⑤7、康熙帝即位后面临的问题有:①郑氏家族割据台湾②噶尔丹妄图分治西北③驻藏大臣长驻拉萨④沙俄侵入黑龙江流域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8、华盛顿、拿破仑作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代表,他们政治作为中的不同之处是A.任用有才能的人B.注重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C.实行征兵制D.建立国家银行9、拿破仑曾说:“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40多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记忆。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4)全册综合测试卷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4)全册综合测试卷

高二历史选修4全册综合测试卷一、选择题1.在凯末尔宣誓就任总统的时候,他对记者说:“现在,我们真正的工作开始了!”为此,凯末尔①与周边国家相继缔结友好条约②颁布共和国宪法和土耳其民法③推行完全的世俗教育和义务教育④大力推行国有化政策奠定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初步基础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③④D.②③④2.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90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当宣言出版时,我们不能把它叫做社会主义宣言。

在1847年,社会主义意味着资产阶级的运动,共产主义则意味着工人的运动。

当时,社会主义,至少在大陆上,是上流社会的,而共产主义运动却恰恰相反。

”材料表明,马克思、恩格斯奋斗的目标是A.实现社会主义B.革除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C.解放被压迫民族D.为工人阶级谋取利益3.“布尔什维克一发现自己处于俄国的主人地位,就面临着创建新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挑战;关于这种新的社会主义社会他们过去已宣传很久了。

他们很快便发现,他们对迎接这一挑战毫无准备——过去的历史中没有任何模式可循。

”列宁及其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为迎接“这一挑战”最初采取的措施是A.工业建设五年计划B.新经济政策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农业集体化4.1966年6月,毛泽东在《七律·有所思》中写道:“凭阑静听潇潇雨,故国人民有所思。

”诗文中的“有所思”主要是指A.如何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B.怎样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如何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D.如何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和维护中国共产党的纯洁性5.邓小平说:“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此话体现了他主张A.对外开放是国家发展的必要条件B.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C.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D.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6.郭沫若曾评价李时珍道:“《本草纲目》乃一八九二种药物说明,广罗博采,曾费三十年之殚精,造福生民,使多少人延年活命。

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4课后练习:专题四二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二)含解析

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4课后练习:专题四二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二)含解析

课后训练二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二)一、选择题1.1912年10月7日《申报》载:“财政总长周学熙对人说:‘财政总长地位为一时的,周学熙三字为永久的,因一时之地位令永久之个人入党,昧良无耻,莫逾于此。

’故对黄兴强招入党之举,坚拒到底。

”这表明()。

A.周学熙对政治地位不十分看重B.国民党的建党活动宣告失败C.北洋政府官员都反对民主政治D.政党政治仍缺乏广泛的基础2.英国记者莫理循的《莫理循眼里的近代中国》一书中,有一幅他参加“中华民国第一任正式大总统就职典礼"的出席证(如下图)。

出任中华民国第一任正式大总统的是()。

A.黎元洪B.孙中山C.宋教仁D.袁世凯3.1917年秋,孙中山就任大元帅,举起了护法大旗,把矛头直指()。

A.北洋军阀的头子袁世凯B.皖系军阀段祺瑞C.滇系军阀唐继尧D.桂系军阀陆荣廷4.孙中山在护法运动失败后指出:“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

”“武人之争雄”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A.军阀混战,社会动荡B.客观上加强了中央集权C.人民痛苦,民不聊生D.列强对中国的控制加强5.1918年,孙中山致电新建立的俄国苏维埃政府,“希望中俄两国革命党团结一致,共同奋斗"。

这表明孙中山().A.已经接受了列宁主义B.重视十月革命的国际意义C.希望在中国建立苏维埃政府D.确立了“联俄"政策6.1923年,为讨论同国民党合作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 ).A.确定了国共合作的方针B.正式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C.决定对国民党进行改组D.决定把国共两党正式合并7.新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在接受中国共产党主张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国共合作的成果之一。

新三民主义的内容能够体现这一成果的包括()。

①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②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③平均地权④节制资本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二、非选择题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盖责任内阁之要义,即总统不负责任,而内阁代总统对于议会负责是也。

高二历史期末测试题(新人教版选修4)

高二历史期末测试题(新人教版选修4)

高二历史期末测试题(新人教版选修4)第一卷.选择题(共34题,每题1.5分)1、“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

”这则纪功石刻说的是:A、周天子分封天下B、秦始皇统一六国C、汉武帝开拓疆土D、忽必烈一定乾元2、古人坐船从位于漓江的桂林直达位于湘江的长沙,这种情形最早只可能发生在A.商朝 B。

西周 C。

战国 D。

秦朝3、“贞观之治”的出现有诸多因素,就唐太宗而言归功于他个人的品格和作用,其中为后人称道的是A善于纳谏 B重用贤能 C轻徭薄赋 D文韬武略4、2004年10月4日第六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出演京剧《贞观盛事》中耿直进谏的名臣,你知道他扮演的角色是A.程咬金B.李世民C.魏征D.秦叔宝5.唐太宗说:“以史为镜,可见兴亡;以人为镜,可见得失”他在位期间能体现这一思想的重大举措是①反复强调“存百姓”的思想,励精图治②任用贤臣,善于纳谏③戒奢从简④轻徭薄赋,劝课农桑⑤以民为本,慎用刑法A.①③④ B。

②⑤ C。

①②③④⑤ D。

①③④⑤6、.观察以下两幅图片,左图中东北的范围是右图的条约奠定的,请问此条约签定时用的国号是A.大清 B.中国 C.大明 D.中华民国7、右表是清朝康熙王朝的一份国库储备 统计,从中能够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A .国家安定繁荣,库存盈余增加B .商业贸易兴盛,贸易总额增加C .国家内忧外患,军费不断增加D .对外贸易发达,关税收入增加8、他的政治学说开创了西方政治思想中乌托邦主义的传统。

这个人是 A .亚里士多德 B .柏拉图 C . 莫尔 D .圣西门 9、亚里士多德创立了A.阿卡德米学园B.雅典学院C.吕克昂学园D.智者学派10、“没有一个人是永生的。

希腊人是人。

所以,没有一个希腊人是永生的。

”这三句话,反映了亚里士多德的那一学说A.政治学说B.教育学说C.伦理学说D.逻辑学 11、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勇敢是怯懦和卤莽的中道,一个人过度好胜就变成了鲁莽,过度恐惧而畏缩不前就变成了怯懦”有类似思想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A .老子B .孔子C .墨子D .庄子 12、孔子“有教无类”思想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 A.协调了人际关系 B.具有人人平等思想 C.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 D.实施灵活的教育方法 13、下列表述能够反映孔子思想核心的是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 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C “民贵君轻”,“政在得民”D 主张逐步改良,认为历史是不断演进的 14. 克伦威尔被拥立为终身护国主,建立起军事独裁的主要原因是 A.受封建专制主义的影响 B.克伦威尔的军队威望高 C.巩固新政权的需要 D.托利党力量单薄15、法兰西第一帝国时期,拿破仑①尽力保护革命成果,维护共和体制②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③推动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觉醒④无条件废除贵族地主的封建权利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6、1804年3月21日是法国人民忧喜交加的日子:刚颁布的《拿破仑法典》规定了法国人民享有的民事权利,但已婚妇女仍未享有公民权。

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4:专题四 第二课 基础随堂巩固

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4:专题四  第二课  基础随堂巩固

[基础随堂巩固]
1.第一次国共合作得以实现的根本原因是()
A.孙中山实现了自己一生的伟大转变
B.共产国际的积极推动
C.国民党改组需要新鲜血液
D.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务的需要
解析:国共合作的基础是双方都主张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这是双方合作的政治基础。

答案:D
2.1924年,孙中山接受共产党人的建议,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对三民主义重新作了解释,旧三民主义从此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中国共产党称之为“中国今日之必需”,宣布“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

新三民主义()
①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治纲领②具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③体现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④是当时中国先进政治思想的主流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新三民主义,不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纲领,它只主张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反对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不能说具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故①②是错误的。

答案:B
3.孙中山的思想从“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义”客观上反映了()
①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加强②民族资产阶级继续保持了其革命性的一面③中国各革命阶级开始了联合斗争④新民主主义革命由此开始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注意新旧三民主义的联系和区别。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排除④即可。

答案:B
4.1912年,孙中山辞去大总统时表示将致力于“社会革命”,这里的“社会革命”是指()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D.社会主义
解析:民族主义是指民族革命,民权主义是指政治革命,民生主义是指社会革命。

答案:C。

高二历史选修四第二单元期末复习卷

高二历史选修四第二单元期末复习卷

高二历史选修四第二单元期末复习卷(选择题)1、儒家思想能够长期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主要是由于:A.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儒家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C.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发挥D.儒家思想代表了劳动人民的利益2、孔子认为,要使社会君臣有别、长幼有序,必须A.用“礼”来规范所有人的行为B.关心和爱护老百姓的生活C.用“仁”的思想来缓和社会矛盾D.把“亲亲”的爱升华为人间普遍的爱3、孔子、孟子、董仲舒思想一致的地方主要是A.无为的思想 B.性本善思想C.仁的思想 D.君权神授思想4、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①“仁者,爱人”②贵贱有“序”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教无类”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5、“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下列对孔子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A.孔子认为应该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否则人民无所适从B.孔子认为周“礼”非常重要,是实现仁的前提。

C.孔子认为“仁”和“礼”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D.孔子认为“礼”和刑罚相对立的6、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

”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

”“爱无差等”。

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A.二人所处的时代不同 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C.学术思想不同 D.谈论的问题不同7、下列有关孔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孔子整理的“六经”和其著作《论语》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B.儒家思想经历代损益逐渐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之中C.孔子创办的教育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的传统D.孔子的思想及其学说对亚洲乃至整个世界都产生了影响8、都主张中庸之道的思想家有①苏格拉底②孔子③柏拉图④亚里士多德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9、孔子“有教无类”思想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A.协调了人际关系B.具有人人平等思想C.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D.实施灵活的教育方法10、下列关于“仁”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是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B、体现了人道主义和对百姓的关心爱护C.“仁者爱人”D、包含的“仁爱”思想是人人平等的,普遍的爱11、“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高二历史选修4习题选编

高二历史选修4习题选编

高二历史选修4习题选编1、1802年拿破仑发表演说:“现在有了一个政府,有了各种权力机构,但此外全国还剩下什么呢?一盘散沙……如果我们不在法国的土地上放下大堆大堆的花岗石作为基础,我们是建立不起共和国的。

”以上材料反映了拿破仑 A.竭力维护共和制B.力图强化中央集权C.企图复辟封建帝制D.力主对外扩张,建立一统欧洲的大帝国2、托马斯·杰斐逊在谈到华盛顿时说:“一个伟人的节制和美德,可能使这场革命免于像其他众多的革命那样,使盼望建立的自由被扼杀而告终。

”这主要是赞美华盛顿A.创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B.放弃大陆军总司令 C.拒当国王且主持制定宪法 D.废除黑人奴隶制3、.拿破仑曾为自己的称帝这样辩解道:“如果华盛顿是个法国人,而又生活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我想他就不会是华盛顿……在如今的现实情境中,我除了通过专政的途径之外不可能达到目标。

我这样做了。

怎么能因此而对我抱有成见呢?”这里拿破仑所说的“现实情境”是指A.封建势力强大,面临王朝复辟 B.内部政局不稳,外遭敌人侵略C.启蒙运动影响,革命蓬勃发展 D.国际局势紧张,民族危机严重4、克伦威尔、华盛顿、拿破仑作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代表,有着诸多相同之处①非凡的军事指挥才能②走上独裁道路③主持政局时制定行之有效的内外措施④反对封建专制制度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5、华盛顿被美国人民尊称为“国父”,受到人民的尊敬。

下列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是A. 具有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国家利益为重,不恋权位B. 主持编纂的《民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的立法规范C. 被称为“战争时期的第一人”、“和平时期的第一人”D. 为美国的独立和民主国家的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6、一位意大利爱国者在1814年写道:“我这样说是痛苦的。

因为没有人比我更意识到我们应该向拿破仑表示感激,没有人比我更懂得湿润意大利土壤并使之恢复生气的每一滴慷慨的法国人鲜血的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历史选修四期末复习题1一、选择题1、康熙帝十八年下诏说:“盛治之世,余一余三。

盖仓廪足而礼教兴,水旱乃可无虞。

比闻小民不知积蓄,一逢歉岁,率致流移。

夫兴俭化民,食时用礼,惟良有司是赖。

”康熙帝这一诏书的核心思想是A.提倡勤俭以致富 B.用积蓄应对荒歉C.用礼教教化百姓 D.良吏能解水旱灾2、某校高二年级将举办“杰出历史人物”图片展。

小张找到“康熙大帝”像,他在康熙的主要事迹栏上写下了“少年果敢,制服权臣;当机立断,平定三藩;一鼓作气,消除割据;除恶务尽,平定叛乱”,但他觉得还不能全面展现康熙帝的功绩。

你认为下列主要活动可以作为图片展补充的是A.修筑长城,巩固边防 B.设军机处,加强专制C.抗击沙俄,走向近代 D.设台湾府,促进开发3、唐代诗人陈陶在《陇西行》中写道“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这里的“胡风”主要指A.羁縻府州带来民族和解之风 B.北方匈奴人的风俗习惯C.唐代吐蕃族的风俗习惯 D.民族融合的风气4、康熙帝能派兵进入台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最主要条件()A.康熙帝立场坚定,用人得当,决策正确B.清政府平定三藩叛乱,政局稳定C.台湾郑氏集团的腐朽统治和分裂祖国的行径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D.清朝统治者重视发展生产,社会经济较发达5、康熙帝一直被誉为康乾盛世的开创者。

但有学者提出应当重新评价他,认为中国之落伍恰恰始自康熙帝,因为他处在剧变的时代却拒绝重大的变革。

下列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该学者评价思路相类似的是A. 秦王嬴政顺应潮流实现统一B. 唐太宗奠定大唐盛世C. 明太祖废除丞相高度集权D. 康熙帝捍卫了国家主权6、唐太宗在《诫皇属》中提到:“先贤有言:‘逆吾者是吾师。

顺吾者是吾贼。

’不可不察也。

”以下选项最能体现唐太宗这一思想的是()A.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B.以儒为师,大办学校C.厚之以德,抚之以仁 D.轻徭薄赋、戒奢从俭7、春秋时期的政治家管仲在《管子??乘马数》中说:“若岁凶旱水佚(水灾),民失本,则修宫室台榭,以前无狗、后无彘(猪)者为庸(劳力)。

故修宫室台榭,非丽其乐也,以平国灾也。

”这表明他主张 ( )A.以工代赈,体恤民生 B.追求华美,善用民力C.修筑宫室,祈求免灾 D.重本抑末.刺激生产8、以下各项中均有“中国”二字,其中指称范围与另外三项明显不同的是A.陈良产地,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

(《孟子·滕文公上》)B.中国夷戎,五方之民,皆有性也。

(《礼记·王制》)C.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

(《三国志·蜀书》)D.凡岭南土地及流入黑龙江大小诸川,应归中国管辖。

(中俄《尼布楚条约》)9、唐太宗曾对大臣说“朕常欲赐天下之人,皆使富贵,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

”“不夺其时”是唐太宗富民措施之一,其具体办法是实行A.更赋制度 B.均田制 C.纳绢或布代役 D.两税法10、在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史上,昭君出塞和文成公主入藏都是影响深远的重大历史事件。

两者的相似之处是A.都是中原王朝国力衰落的产物,但都促进了国家的统一B.都促使少数民族归属中央政权,加强对边疆的管辖C.都是在少数民族主动请求下的政治婚姻,都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D.都促使少数民族建立封建政权,都促进了边疆开发11、某历史学习小组在“少数民族风云人物系列”中选取了以下三位历史人物:松赞干布、阿保机、忽必烈。

上述人物共同的历史贡献是A.完成本民族统一,创建政权 B.结合汉字创制本民族文字C.仿效中原官制建立政治制度 D.促进西南民族地区的开发12、金城公主入藏后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向唐朝皇帝上表曾说:“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对“和同为一家”理解正确的有①唐朝加强了对西藏的有效管辖②汉藏两族的民族矛盾消失③巩固了唐蕃间的友好关系④充分表达了藏汉两族人民要求友好相处的共同愿望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3、清朝前期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斗争充分说明反分裂国家斗争的艰巨性、长期性,其中历时最久的一次斗争是:A.平定准噶尔部叛乱 B.平定回部贵族叛乱C.平定“三藩之乱” D.施琅统一台湾14、唐太宗对侍臣言道:“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唐太宗的下列做法体现该言论的是()①发动玄武门之变②沿用科举考试制度③修订《唐律》④实行均田制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5、"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

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

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

"此话最有可能出于A.秦始皇B.隋炀帝C.唐太宗D.辽太祖16、《旧唐书·西戎传》载:“高昌兵马如霜雪,汉家兵马如日月,日月照霜雪,回手(注:翻手,形容快)自消灭。

”材料中的这一次冲突发生在A.汉武帝时 B.光武帝时 C.唐太宗时 D.唐高宗时17、据《新唐书·地理志》“羁縻州”条载:“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

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

”唐太宗采取的措施与下列相符的是A.设北庭都护府 B.设瀚海都督府C.设忽汗州都督府 D.封皮罗阁为云南王18、为了稳定边疆,完成国家统一,清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的是A.收复台湾 B.平定准噶尔贵族叛乱 C.平定三藩之乱 D.颁布《钦定西藏章程》19、唐朝全盛时期国家强盛,经济空前繁荣,此时在位的皇帝是( )A.唐高祖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20、据《新唐书·地理志》“羁縻州”条载:“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藩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

其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

下列唐太宗采取的措施与此相符合的是()A.设安西都护府 B.设瀚海都督府 C.设忽汗州都督府 D.封皮罗阁为云南王21、贞观四年,太宗谓侍臣曰:“崇饰宫宇,游赏池台,帝王之所欲,百姓之所不欲。

帝王所欲者放逸,百姓所不欲者劳弊……”魏征曰:“陛下本怜百姓,每节己以顺人。

”为此贞观时期采取的主要政策是A.治安中国,绥之以德B. 革新政治,加强法制C. 轻徭薄赋,戒奢从简D. 内重民生,外修和睦22、康熙帝坚持台湾问题是国内问题,不同于朝鲜问题。

并大胆起用郑氏降将施琅进剿台湾,举朝认为施琅“去必叛”,康熙帝仍坚信施琅“熟悉彼地利、海寇情形”,力排众议起用施琅。

澎湖之战后,郑克塽投降,台湾与大陆重归统一。

该史实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康熙帝具有超人的胆略和见识 B.统一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加强C.清朝的版图最终奠定 D.施琅忠君爱国23、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们都A.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B.创立了影响深远的政治制度C.采取了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D.实行了休养生息的经济政策24、唐太宗从隋亡吸收的最重要的教训是()A.必须重用贤臣,善于纳谏 B.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以保证农民有土地和生产时间C.完善科举制度,扩大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D.认识到君与民的关系是舟与水的关系,确立“存百姓”的思想25、清初施琅认为台湾“地数千里,人民数十万”,“野沃土膏,物产利博”,“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弃之必酿大祸,留之诚永固边疆”所表达的思想是A.台湾人口众多 B.台湾物产丰富C.台湾是东南屏障 D.不能放弃对台湾的管辖26、康熙南巡时亲赴曲阜,在隆重盛大的祭孔典礼后,听孔子后裔孔尚任讲儒家经典,嗣后又破格授予其国子监博士。

这些举动表明康熙①崇尚儒家文化②着力提升满族文化③延揽汉族文士④努力缓和民族矛盾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27、唐太宗晚年曾自我评价:“济育苍生,其益多;平定寰宇,其功大;益多损少,人不怨。

”唐太宗的主要功绩有()①重用人才,善于纳谏②文德治国,完善科举③不夺农时,轻徭薄赋④崇尚佛教,敕封活佛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28、《贞观政要》记载,唐太宗统治期间:“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长空,牛马布野,外户不闭,又频致丰稔,斗米三四钱,行旅自京师至于岭表,表山东至于沧海,皆不赍粮,取给于路”。

材料主要反映的是A.唐太宗统治期间,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B.唐太宗时期采取开放的对外政策C.唐太宗时期国家粮食丰收,粮价低廉 D.唐贞观年间经济发展,社会稳定29、毛泽东1960年曾对老舍说,“清朝开始的几位皇帝都是很有本事的,尤其是康熙皇帝。

康熙皇帝的头一个伟大贡献是打下了今天我们国家所拥有的这块领土。

”毛泽东如此评价康熙帝的主要理由是A.平定三藩之乱,维护了国家统一 B.收复了台湾,加强了东南海防C.签订《尼布楚条约》,捍卫了领土完整 D.建立并巩固了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30、18世纪“康乾盛世”被称为“落日的辉煌”,造成这种“落日”局面的诸多原因不包括A.统治者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B.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C.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和文化专制政策D.西方国家出现了资产阶级思想启蒙和革命运动31、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历史上创造了许多处理民族关系的成功经验。

下列史实中,发生在清朝的是A.与吐番和亲、设置羁縻府州 B.设置典客主管少数民族及外交事务C.设立宣政院管辖西藏及四川、青海部分地区D.册封哲布尊丹巴、章嘉管理蒙古地区喇嘛教务32、康熙帝说:“条奏官每以垦田积谷为言,伊等俱不识时务。

今人民蕃庶,食众田寡,山地尽行耕种,此外有何应垦之田,为积谷之田耶?”材料体现的信息有①康熙帝认识到了人口膨胀问题②当时垦荒之风盛行③汇报的官员未发现问题的本质④政府将实行计划生育的政策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33、当年玄奘西游取经,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巨大贡献,唐太宗在洛阳亲自召见了玄奘。

以下表述正确的是①唐太宗崇佛,因而排斥其他外来宗教的传入②玄奘不仅带回了佛经,还带回印度的花果种子等,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巨大贡献③这表明唐朝采取对外开放的政策,主张兼收并蓄④玄奘取回经书经过活字印刷技术,在民间广泛流传A.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①②③D. ②③34、《迷途的帝国》一文中这样写到:“康熙大帝是一个运筹帷幄、力挽狂澜的中国皇帝,具备非凡过人的雄才大略。

使中国一举摆脱明末清初大动荡后满目疮痍的局面,成为东方最强大的王朝。

然而,他最终却没能跨越封建体制雷池半步。

他所开创的盛世王朝,与工业革命失之交臂,盛极而衰,很快滑向萧条冷落的帝国黄昏。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康熙帝①强化君主专制②强调农商并重③推行文化专制④实行海禁政策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35、下列关于文成公主入藏所起作用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为吐蕃的经济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 B.表明了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C.加强了唐政府对吐蕃的管辖 D.表明了唐蕃之间的友好关系36、唐朝时,蔬菜品种日益丰富,开始出现原产于地中海的莴苣、印度的刀豆、波棱国(今尼泊尔)的菠菜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