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科学家徐光启简介资料

合集下载

中国第一位物理学家

中国第一位物理学家

中国第一位物理学家中国第一位物理学家是徐光启。

徐光启(1562年-1633年),字景衡,号舜康,是明朝末年和清初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地理学家、军事家、教育家和文化名流。

他出生于当时的江苏常州,是当地的一个知名家族。

徐光启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非常有天赋和学习精神。

他九岁时已经知道了一些关于天文学和数学的知识。

他十六岁时成为了江苏的进士,进入了当时的国子监读书。

徐光启在国子监期间,他开始学习各种数学、天文学和理论物理学的知识。

他的老师是李善长,他的同学有朱载、沙宝文等著名的学者和天文学家。

徐光启毕业于国子监后,他开始担任一些地方官员职务。

他在这些职务上表现非常优秀,受到上级领导的赞誉和肯定。

他发现现实中的很多问题都需要科学的方法和思维来解决。

因此,他开始了自己的科学研究生涯。

徐光启在物理学的研究中强调了科学的观察和实验。

他通过一系列实验,研究物体的自由落体、抛体的运动规律、水的液压和光的传播等问题。

他还研究了空气的质量和温度、烟气的漂浮规律,还发表了《光迹积异录》、《通天姥记》等天文学、地理学著作。

徐光启在物理学领域的研究成果被评价为“徐氏力学”。

他从当时的书籍中发掘出一些“相似定律”的规律,这种规律在当时的物理学领域是很新颖的。

他的一些著作成为了“徐氏力学”的著名代表作。

例如《查干陀氏论》、《重定何为天》等等,都是很有学术价值的。

在实验室里,徐光启也有很多优秀的成就。

他从牛顿的经典力学中发掘出了很多独特的实验方法。

他通过研究钟摆的运动规律等等,认为物体的质量和重力的作用是能够相互作用的,并且实现了物体的匀速旋转。

他的实验方法和研究思路非常清晰和严密,这些为他在后来的学术研究中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在其它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不少成果。

徐光启在时间计算方面的研究、在地图制作和地理学研究中也发表了很多的著作。

例如在地理学中,他对于河流的流量和海岸的变迁规律进行了研究,并且提出了一些具有应用价值的理论,被誉为中国的“河海学之父”。

(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科学家成长故事_近代科学的先驱者徐光启

(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科学家成长故事_近代科学的先驱者徐光启

徐光启,字子光,号元扈,溢文定,上海徐家汇(今属上海市)人,他是明末著名的科学家,第一个把欧洲先进的科学知识,特别是天文学知识介绍到中国,可谓我国近代科学的先驱者。

1562年,徐光启出生在上海县城。

先祖由苏州迁至上海,务农为生。

祖父弃农经商致富,因倭寇之乱而家道中落,父亲仍务农为业,祖母尹氏、母亲钱氏勤于纺织贴补家用。

他们把光大门楣的希望全寄托在聪颖健壮的徐光启身上,含辛茹苦加以培养。

徐光启从小就很独立,他胆量大,也很顽强。

冬天天很冷,地上有冰,很滑,别的小朋友们都怕摔跤。

可他不怕,他一边跑,还一边叫嚷着:“我要跑第一!”他很调皮。

有一次,“龙华塔” 上有鸽子,他竟然爬上了这座塔,去捉鸽子。

看到他爬上去,大家都吓得闭上了眼睛,生怕他跌下来。

可是他自己一点也不怕,若无其事,嘴里边还嘟囔着:“鸽子,都是你害得我爬到塔顶上来抓你!”到了小光启上学的年龄,家里决定省吃俭用,供他上学。

于是东凑西筹,凑够了学费,送他去念书。

父亲对他说:“家里并不宽裕,但是为了你将来有出息,省吃俭用也要供你读书,进学堂很不容易,一定要好好学习呀!”自从进学堂读书后,小光启就再也不贪玩,不淘气了。

天还不亮,他就起来背书;放学后,回到家里就躲进自己的房间做功课,经常到了吃饭的时候还得母亲去叫他,有时候还要叫好几遍。

由于勤奋和努力,每次考试,徐光启的成绩都名列前茅。

父母都为徐光启的成绩而高兴。

他们表示,哪怕是吃不上饭,也要供光启读书。

徐光启对书本以外的知识也很关心。

他非常注意观察生活。

有一天,看到奶奶在纺线,纺车上有三个纱锭,他便问道:“奶奶,为什么你的纺车有三个纱锭,而外婆用的纺车只有一个?” 奶奶说:“你外婆用的纺车是一般的纺车,我用的纺车是黄道婆发明的,一个人可顶三个人呢。

” 徐光启问:“黄道婆是谁呀?” 奶奶说:“黄道婆是南宋人。

她出身很苦,少年时流浪到海南,开始向当地黎族人学习纺织技术,后来回到家乡,就把技术传授给了大家。

徐光启的故事

徐光启的故事

徐光启的故事
徐光启(1562年-1633年),字元晦,号东篱,江苏常州人。

明末清初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地理学家、农学家、医学家。

他是中国古代科学史上最杰出的多才多艺的科学家之一,也是中国古代科学史上最伟大的天文学家之一。

徐光启自幼聪颖,喜爱读书,对天文、地理、数学等自然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十分重视实地考察,曾多次进行实地测量和观测,为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天文学方面,徐光启精通天文历法,他曾对《大明历》进行了修订和改进,提出了“摄动”现象的观点,对中国天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还发现了“光行差”现象,为后人研究光速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在数学方面,徐光启对数学有着深刻的理解,他在《数学原本》中提出了“求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公式”,为后来代数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他还在几何学、三角学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地理学方面,徐光启进行了大量的地理考察和测绘工作,他编著了《明一统志》和《天工开物》,系统地介绍了中国的地理、气候、资源等情况,为中国的地理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在农学和医学方面,徐光启也有着深刻的研究,他在《农政全书》中提出了许多农业生产的理论和方法,对中国的农业生产起到了推动作用。

他还在医学方面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实验和观察,提出了许多治疗方法和药物配方,对中国的医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徐光启一生致力于科学研究,他不仅自己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考察和观测,还培养了一大批学生,推动了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

他的学术成就和科学精神为后人所钦佩,被誉为“天文学奇才、数学家、地理学家、医学家、农学家”。

他的故事激励着我们不断探索科学的奥秘,为人类的发展进步作出贡献。

明朝数学家科学家徐光启

明朝数学家科学家徐光启

明朝科学家徐光启信奉天主教的宰相徐光启(1562—1633),字子先,号玄扈。

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今属上海市)人。

出身于商人兼小土地所有者家庭。

父徐思诚“尝业贾”,继弃而“课农学圃自给”。

徐光启出生那年,上海县“遭倭燹”,松江府又发生灾荒。

徐家的生活更为窘困。

祖母、母亲都得“早暮纺绩,寒暑不辍”,为了生活而从事农业、手工业的生产。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徐光启幼年常常接触到具体的生产知识。

同时,也培养了他以后“富国强兵”的思想,以及勤劳俭朴和旺盛的求知欲。

万历九年(1581),徐光启二十岁时,考中了秀才。

在家乡教书,并参加一些农业生产劳动。

万历十六年(1588),二十七岁,到太平府去赶乡试,未考中。

万历二十四年(1596),三十五岁,在赵凤宇家教私馆,并随之由韶州到广西浔州。

这次长途跋涉,俯仰于“崇山峻岭间,文日益奇益富”①。

在韶州时,遇见了耶稣会传教士郭居静,第一次听到有关西洋的自然科学学说。

万历二十五年(1597),三十六岁,春,由广西返广东上北京,赴顺天乡试。

他的试卷已被阅卷官摈斥,幸主考官焦竑是个有实学的人,从“落卷”中看到了徐光启的试卷,“击节称赏,阅至三场,复拍案叹曰:此名世大儒无疑也,拔置第一”②。

但以后万历二十六、二十八年两次赴京试进士,均落第。

在第二次赴北京时,徐光启途经南京,结识了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

他从利玛窦处了解到天主教,可以“补儒易学”,而“格物穷理”之学更使他神往,于是加入了天主教。

万历三十年(1604),他四十三岁时再赴北京应礼部试,以第八十八名中进士;殿试三甲,列第五十二名,授翰林院庶吉士。

这时,利玛窦也在北京,从此向利玛窦学习西方的天文学、地理学和水利工程等方面的知识,尤注意于数学。

万历三十四年(1606)与利玛窦合作翻译《几何原本》,由利玛窦口述,他笔译。

经过两年努力,译成前六卷。

以后,又合译《测量法义》。

另与熊三拔合译《泰西水法》等书。

万历四十六年(1618),后金破抚顺,警报迭至。

徐光启

徐光启

徐光启徐光启(1562–1633)明科学家,上海县人。

于1604年考中进士,相继任礼部右侍郎、尚书、翰林院学士、东阁学士等,最后官至文渊阁大学士。

研究范围广泛,以农学、天文学、数学尤为突出。

较早从利玛窦等学习西方的天文、历法、数学、测量和水利等科学技术,并介绍到中国,是介绍和吸收欧洲科学技术的积极推动者。

编著《农政全书》、主持编译《崇桢历法》,译著《几何原本》等。

他毕生致力于介绍西方科学,成为我国近代科学的启蒙大师。

徐光启1562年生于上海的一个商人兼小地主的家庭。

出生后,家境已经衰落。

青年时期他曾先后到过广东、广西等地,靠教书为生。

1597年考中举人,1604年又考中进士,升任礼部左侍郎、尚书、内阁大学士等职。

1633年去世。

徐光启虽然多次担任官职,但是他一直从事实用科学的研究。

他一生读书勤奋,生活俭朴,为官廉洁,治学谨严。

长期的钻研学习,使他无论对我国的传统科学或者是传入的西方科学都有相当的造诣。

他的著作很多,范围很广,涉及农业水利、政治军事、历算测量等许多方面。

在数学方面,徐光启的重要贡献是翻译了公元前三世纪亚历山大的伟大数学家欧几里得所著的《几何原本》,这是介绍西方数学的创举,在学术上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1600年,徐光启在南京结识了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共同研究西方科学。

几年后,在徐光启的提议下,由利玛窦口译,徐光启执笔,克服了重重困难,经过反复订正,终于在1607年合译完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的前六卷,并在北京出版。

这是第一本译成中文的西方数学书籍,已收入我国的《四库全书》中,现珍藏在北京图书馆内。

徐、利合译的《几何原本》,不仅打开了中西学术交流的门户,而且在译本中还首创了许多汉文数学译名:几何、平行线、直角、锐角、钝角、三角形、幂等。

这些数学术语一直沿用至今,还被日本、韩国等国所采用,为世人所公认。

除了《几何原本》和《崇祯历书》中的一些数学翻译工作以外,徐光启还有一些数学著作。

在《测量异同》和《勾股义》中,他把中西测量方法和数学方法进行了一些比较,并且运用《几何原本》中的定理把我国古代已有的证明方法严密化,还创造了一些新的证明系统。

明朝科学家徐光启简介资料

明朝科学家徐光启简介资料

明朝科学家徐光启简介资料徐光启是我国明朝著名的科学家和政治家,最具代表的著作就是《农政全书》,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徐光启的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徐光启的生平简介徐光启,字子先,号玄扈,明代著名科学家、政治家。

徐光启1562年出生在上海的商人家庭,从小对农业感兴趣。

1581年为私塾的老师,白天上课,晚上研读农书,当时的农书不仅仅是种植技术,也和天文历法、水利工程相关。

后来1604年,徐光启正式步入仕途,此时的徐光启已是43岁了。

徐光启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先行者,信仰天主教,与意大利的传教士利玛窦建立了友谊。

1606年,徐光启和利玛窦开始翻译《几何原本》。

1613年到1618年,徐光启往返北京和天津之间,为农业试验而写成了《农政全书》的大纲。

1619,为了抗击清兵,徐光启在通州操练士兵,但徐光启的练兵之道并没有得到采用。

1624年,徐启光回到上海开始进行《农政全书》的写作,此时他的军事论集《徐氏庖言》也正式出版。

1629年,徐光启开始修改历法也就是后来的《崇祯历书》,1632年,徐光启因长期的操劳,身体开始不适,很快就病倒了,1633年11月,徐光启病情加重依旧在奋力写作,完成《农政全书》后于11月7日与世长辞,享年72岁。

徐光启的贡献徐光启的贡献在许多方面,数学、天文、历法、军事、测量、农业和水利方面都有涉及。

他最具代表的著作就是《农政全书》,这不农业百科全书里面吸收了大量我国古代农学资料,里面还有徐光启最具的研究和试验结果,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在天文学上的成就主要是主持历法的修订和《崇祯历书》的编译,徐光启在《崇祯历书》中介绍了一些欧洲天文知识,并为中国天文界引进了行星、圆形地球、经度和纬度的概念。

在数学领域,徐光启最大贡献就是翻译了《几何原本》。

军事领域就是徐启光提出“极求真材以备用”,当时还是少数主张强化对朝鲜控制的军事战略家,徐光启十分注重武器的制造,是将火炮制造技术引进军事领域的第一人。

近代科学的启蒙者徐光启介绍

近代科学的启蒙者徐光启介绍
《徐光启集》等。今上海徐家汇有光启公园、光启路、光启墓,
和他的故宅“九间楼”,这位廉洁奉公、勤恳治学、推动中西文
化交流发展的科学家,永远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纪念。
特别感兴趣,在这段时期内翻译《几何原本》,编译了《测量法
义》、《测量异同》、《勾股义》等,成为当时最早介绍西方数
学知识的学者。
徐光启丧服满期,又回到北京任所。后来他借册封宁夏庆王
的机会,考察了西北的农田水利;又借养病之机,在天津屯种,
研究北方栽种水稻的技术,还研究药物、花草的种植等,收集到
算、化学、地理等知识很感兴趣,认为有实用价值,能富国强
兵,因而他不断地向利玛窦求教,两人结为好友。
万历三十二年,徐光启终于考中进士,选为庶吉士入翰林院
学习。当时他年已42岁,仍自强不息,学习天文、兵法、农业、
水利、工艺等实学,把主要精力用于科学研究,希图用实学来为
国家效力。3年庶吉士学习生活结束后,徐光启任翰林院检讨。
等,借鉴西方历法中的先进知识来修改旧有的《大统历》。徐光
启还参考西方的天文仪器制成许多天文仪,用以考察天象。他不
顾自己年迈体弱,笃心研究,亲自用望远镜测天,有次竟不慎摔
倒在观象台上,卧病数天不起。在他的领导下,较为科学的新历
书《崇祯历书》初稿得以完成,它后来成为清代用了200多年的
《时宪历》的基础。
才肯入睡。次年因劳累过度而去世,临终 时身边所剩银子不到10
两。徐光启享年72岁。谥文定。
他的一生,热爱祖国,唯务实学,考证古今,广咨博讯,勤
勤恳恳,至死不懈。他为学皆有根本,议论皆有实见,所发现人
口“大抵三十年而加一倍”,比马尔萨斯《人口论》要早约200

徐光启简介_徐光启的资料介绍、故事传奇

徐光启简介_徐光启的资料介绍、故事传奇

徐光启
徐光启
(1562~1633)明代家、政治家。

字子先,号玄扈。

上海人。

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

改庶吉士,迁赞善。

从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等西方、天文、水利、地理、火器等“有用之实学”,译成《几何原本》、《泰西水法》诸书。

四十一年,力主以西洋历法修正旧历,遭守旧势力反对,托疾离朝,自购田地,屯垦天津。

四十七年,为抗击清兵侵扰,累疏自请练兵,遂超擢少詹事兼河南道监察御史,练兵通州。

天启年间,遭阉党排陷,告病闲住,从事农业科学的研究和《农政全书》的编写。

崇祯元年(1628)召还,二年,以礼部左侍郎理部事,奉敕督领历局,用西法修正大统历,并受命训练兵士,制造洋炮,抵抗清军。

三年,疏陈垦田、水利、救荒、盐法等拯时急务,擢礼部尚书。

五年,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

六年,病卒。

赠少保,谥文定。

光启博学强识,治学范围包括数学、天文、历法、地理、水利、火器制造等许多方面,为17世纪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以几十年精力,潜心探究农业科学,总结中国历代农学著作和当时农业生产经验,吸收西方科学技术,编著成科学巨著——《农政全书》。

全书共六十卷,五十余万字,经陈子龙等整理,于崇祯十二年刊行。

著译达六十余种,主要有《崇祯历书》、《测量法义》、《勾股义》、《九章算法》、《徐氏庖言》等。

多收于《徐光启集》之中。

徐光启简介

徐光启简介

徐光启简介徐光启(1562年4月24日,1633年11月10日),字子先,号玄扈,教名保禄,明朝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人,中国明末数学和科学家、农学家、政治家、军事家,官至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

赠太子太保、少保,谥文定。

徐光启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之一,是上海地区最早的天主教徒,被称为“圣教三柱石”之首。

万历三十二年(1604)徐光启考中进士,开始步入仕途。

徐光启20岁时中秀才,36岁中举人,考中进士时已是43岁,为科举功名共用去了23年时间。

徐光启在未中进士之前,曾长期辗转苦读,在破万卷书、行万里路之后,深知流行于明中叶以后的陆王心学,主张禅静顿悟、反对经世致用,实为误国害民。

有人记述徐光启当时的变化说:“(他)尝学声律、工楷隶,及是悉弃去,(专)习天文、兵法、屯、盐、水利诸策,旁及工艺数学,务可施用于世者。

”还有人记述说“公初筮仕入馆职,即身任天下,讲求治道,博极群书,要诸体用。

诗赋书法,素所善也,既谓雕虫不足学,悉屏不为,专以神明治历律兵农,穷天人指趣。

”(邹漪《启祯野乘?徐文定传》、张溥为徐光启《农政全书》所写序言)徐光启思想上的如此转变,使他的后半生走上了积极主张经世致用、崇尚实学的道路。

徐光启是明学术界、思想界兴起的实学思潮中的一位有力的鼓吹者、推动者。

徐光启考中进士,后担任翰林院庶吉士的官职,在北京住了下来。

在馆所撰课艺,如《拟上安边御敌疏》、《拟缓举三殿及朝门工程疏》、《处置宗禄边饷议》、《漕河议》等,表现了徐光启忧国忧民的思虑和渊博的治国安邦的谋略。

(一)学习和翻译介绍西方科技知识: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同徐光启见面的第二年,也来到了北京。

他向明神宗贡献礼品,得到明神宗的批准,在宣武门外置了一处住宅,长期留居下来,进行传教活动。

徐光启在公余之暇,常常去拜访利玛窦,彼此慢慢熟悉了,开始建立起较深的友谊。

1606年,徐光启再次请求利玛窦传授西方的科学知识,利玛窦爽快地答应了。

他用公元前三世纪左右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著作《原本》做教材,对徐光启讲授西方的数学理论。

我都明代的徐光启做的一部有关国际明星的科学巨著

我都明代的徐光启做的一部有关国际明星的科学巨著

我都明代的徐光启做的一部有关国际明星的科学巨著徐光启,上海人,是自李时珍后的明代又一位杰出的科学家。

他生于嘉靖41年即公元1562年,父亲是个小商人,家里有一点土地,但日子过得并不宽裕,所以徐光启从小就从事农业生产劳动,这对他后来的成长有很大影响。

徐光启在20岁左右的时候进了县学,成了生员,35岁时回乡参加了本省的乡试,一举夺得了乡试的第一名,中了解元,42岁时又到北京参加中央一级的考试,中了进士,后来在翰林院作了个小官。

当时由于朝廷的腐败,徐光启在政治上很不得志,在总共只有7年的天启年间,他在朝三进三出,虽说做到了礼部右侍郎的官位,但是权奸当道,他一事无成,最后落职回家。

这倒使他有了比较充裕的时间,能够更加专心致志地从事科学研究事业。

从万历到天启之际,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在北京居住。

这期间,徐光启和他来往密切,两人一起研究数学、天文、历法以及地理、水利等学问,两人合作共同翻译了不少科学方面的著作,其中有《几何原本》、《秦西法》、《测量法义》等等。

徐光启从而成了我国介绍西方科学成就的先驱者。

1629年,崇祯皇帝继位后,委派徐光启负责重修历法的工作,仅用了4年时间,就编成了《崇祯历法》。

这部书共130多卷,虽是集体写成的,但徐光启作为主编,从思想方法到编辑体例等都是由他规划决定的,而且全书大部分也由他修改审定。

这部书是中国历法的一次重大改革。

徐光启以渊博的中西天文学知识,取长补短,互相参校,突破了我国传统的范围,使历法的科学性达到了新的高度,向近代天文学和数学迈出了可贵的一步。

徐光启是哪个朝代

徐光启是哪个朝代

徐光启是哪个朝代徐氏祖居苏州,以务农为业,后迁至上海。

徐光启的祖父因经商而致富,及至父亲徐思诚家道中落,仍转务农。

那你知道徐光启是哪个朝代的人吗?徐光启简介徐光启(1562.4.24-1633.11.8),字子先,号玄扈,天主教圣名保禄,汉族,上海县法华汇(今上海市)人,明代著名科学家、政治家。

官至崇祯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

徐光启毕生致力于数学、天文、历法、水利等方面的研究,勤奋著述,尤精晓农学,译有《几何原本》《泰西水法》《农政全书》等著书。

同时他还是一位沟通中西文化的先行者。

为17世纪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徐光启病逝,崇祯帝赠太子太保、少保,谥文定徐光启的成就天文学历法修订编制历法,为历代王朝所重视。

但是到了明末,却明显地呈现出落后的状态。

一方面是由于此时西欧的天文学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则是明王朝禁研历法政策的结果。

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所说“国初学天文有历禁,习历者遣戍,造历者殊死”,指的就是此事。

明代施行的《大统历》,是继元代《授时历》,日久天长,已严重不准。

据《明史·历志》记载,自成化年间开始(1481)陆续有人建议修改历法,但建议者不是被治罪便是以“古法未可轻变”,“祖制不可改”为由遭拒。

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十一月日食,司天监再次预报错误,朝廷决定由徐光启与传教士等共同译西法。

供邢云路修改历法时参考,但不久又不了了之。

直至崇祯二年五月朔日食,徐光启以西法推算最为精密,礼部奏请开设历局。

以徐光启督修历法,改历工作终于走上正轨,但后来满清侵入中原,改历工作在明代实际并未完成。

当时协助徐光启进行修改历法的中国人有李之藻、李天经等,外国传教士有龙华民、熊三拔等。

编纂《崇祯历书》徐光启在天文历法方面的成就,主要集中于《崇祯历书》的编译和为改革历法所写的各种疏奏之中。

在历书中,他引进了圆形地球的概念,明晰地介绍了地球经度和纬度的概念。

徐光启

徐光启
徐光启对农事的研究,注重亲身实践和经验总结,曾撰农书,一生中曾数度归田,从事栽培实验和撰写农学著作,如:1607~1610年在上海农庄别业试种甘薯、棉花等,写成《甘薯疏》、《吉贝疏》、《芜菁疏》、《代园种竹图说》4部农书。1613~1618年在天津屯田,大规模引种南方水稻,写成《北耕录》。根据自己在宅旁园地种植花卉、药草和新作物品种的经验,写成类似农学小百科全书的《农遗杂疏》5卷。1621~1628年在上海家园继续进行栽培实验,并于天启五年(1625)开始撰著《农政全书》,1632年入阁参预政务后仍积稿随身,不断补充,甚至在病中还执笔不休。遗稿经陈子龙修订,编成60卷,于崇祯十二年(1639)刊行,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农学遗产。此外,与利玛窦等意大利传教士合作翻译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前6卷,以及《测量法义》、《简单仪说》和《泰西水法》。主持了一次重大的改历活动,聘请耶稣会士邓玉函、罗雅各、汤若望编译成46种137卷的《崇祯历书》。由于徐光启的巨大贡献,1983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将其墓地所在的原南丹公园改名为光启公园,并塑像立碑。《徐光启著译集》20卷,也已编印出版。
徐光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562~1633)明末科学家,农学家。字子先,号玄扈。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今上海市)人。生于嘉靖四十一年三月二十一日(1562年4月24日),卒于崇祯六年十月七日(1633年11月24日)。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终于位,赐谥文定。他在农学、数学和天文学方面都有重要贡献,是《农政全书》的作者。

明朝伟大的科学家徐光启-明朝人物

明朝伟大的科学家徐光启-明朝人物

明朝伟大的科学家徐光启-明朝人物在繁华的上海滩上,有一个文明的聚集区——徐家汇,它的悠久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内阁大学士、伟大的科学家徐光启身上。

历经坎坷踏上仕途徐光启,字子先,号云扈,于公元1562年4月出生于上海一个贫苦家庭。

遭倭寇劫掠过的家庭无法给他的童年提供优越的条件,仅能勉强维持生计,供他读书。

通过科举考试人仕,是全家人对徐光启的期望。

小光启能体会到父母的苦心,他聪明好学,读书成绩一直不错,徐光启20岁时如愿以偿地考中了秀才,通过了科举考试的第一关。

但此后徐光启的运气却不太好。

连续几次乡试都名落孙山。

家境更加贫寒,通向功名的道路却依然漫长。

被生计所迫的徐光启一面继续应付科举考试,一面帮家里干些农活,还不得不远赴广东、广西等地去做有钱人家的家庭教师。

公元1597年,35岁的徐先启再次奔赴乡试考场。

为了筹备他赴安徽考试的盘费,母亲变卖了家中仅有的一点粮食,为此全家人有几天断炊。

而他为了节省路费,竟挑着行李,冒着大雨,沿江边步行100多里。

这次考试,开始阅卷人仍把徐光启圈在榜外,直至发榜前两天,主考官、著名学者焦宏复查落选的试卷,一阅到徐光启的卷子就“击节叹赏”,看到后面时拍案叫绝,赞叹说:“此名士大儒无疑也!”于是把徐光启从落选者提为此次考试的第一名举人。

一时间,徐光启名噪南北,他应试的那篇文章直至清代还被编人《读墨简练百篇》,作为全国秀才们的学习范文。

这次中举无疑给徐光启全家带来新的希望,甚至一些社会上层人物都对徐光启刮目相看。

当时上海的大官僚地主顾冒祚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徐光启的儿子。

徐光启金榜题名,虽感荣耀,亦有自己的苦衷。

他20岁中秀才,25岁中举人,这十年中,徐光启将大部分时间都用在攻读四书五经、八股时文上面。

其实,他并不是十分热衷功名的人,他参加科举考试,一是为了遂父母心愿,二是为了改变困窘的家庭状况及自卑环境。

徐光启也并不在意八股时文,他后来曾对儿子说,那都是些雕虫小技,于经世致用无补。

徐光启:明末数学家、科学家、农学家、政治家、军事家

徐光启:明末数学家、科学家、农学家、政治家、军事家

精心整理徐光启:明末数学家、科学家、农学家、政治家、军事家徐光启:明末数学家、科学家、农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来源:名人资料网作者:名人徐光启,字子先,号玄扈,天主教圣名保禄,谥文定。

大明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人,万历朝万历二十一年,徐光启赴广东韶州任教,并结识了耶稣会士郭居静。

二十四年年转至广西浔州任教。

万历二十五年,徐光启因考官焦竑赏识而以顺天府解元中举。

次年会试他未能考中,便回到家乡教书。

万历二十八年,他赴南京拜见恩师焦竑,并首次与耶稣会士利玛窦晤面。

三十一年,在南京由耶稣会士罗如望受洗入天主教会,圣名为保禄。

、、。

四十年,他向耶稣会士熊三拔学习西方水利,合译《泰西水法》6卷。

万历四十一年初冬,因与朝中一些大臣意见不合,徐光启告病去职前往天津。

他在房山、涞水两县开渠种稻,进行各种农业实验,先后撰写了《宜垦令》、《农书草稿》等书,为《农政全书》的编写打下了基础。

万历四十四年,礼部侍郎沈榷连上三道奏疏,请求查办天主教传教士,史称南京教案。

徐光启上《辩学章疏》为传教士辩护。

同年徐光启回京复职,次年任詹事府左春坊左赞善。

不久病归天津,作《粪壅规则》。

天启朝言蠡勺》。

还把自己关于军事方面的文章辑录成书,刻印刊行了《徐氏庖言》。

崇祯朝崇祯元年,徐光启奉召回京,官复原职。

二年,升礼部左侍郎。

因钦天监推算日食失准,崇祯帝同意由徐光启主持开局修历。

同年,皇太极率领兵数万人进逼京畿,崇祯帝召集大臣平台议事,徐光启奏对战守之事。

三年,升任礼部尚书。

四年起,陆续进献历书多卷,即《崇祯历书》。

五年,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

六年,加太子太保,兼文渊阁大学士;同年十月初七,病逝于任上。

谥文定。

崇祯十四年,归葬上海徐家汇。

16031607160816091612年:《泰西水法》1613年至1618年:《农书草稿》1614年:《定法平方算数》2卷、《刻同文算指序》1619年:《考工记解》、《选练条格》1620年:《农遗杂疏》5卷1625162716291603天学、宗教信仰圣诗《大赞诗》《献心颂》《耶稣像赞》《哀矜十四端箴赞》护教奏疏1616年,《辩学章疏》:因南京教案而上疏,为来华传教士辩护,论证诸陪臣之学,真可以补益王化,左右儒术,救正佛法,裨益当朝。

徐光启

徐光启

天文历法方面:
在天文历法上,徐光启介绍 了古代托勒玫旧地心说和以 当代第谷的新地心说为代表 的欧洲天文知识,会通当时 的中西历法,主持编译了 《崇祯历书》。在历书中, 他引进了圆形地球的概念,明晰地介绍了地球经度和纬度 的概念。他为中国天文界引进了星等的概念;根据第谷星 表和中国传统星表,提供了第一个全天性星图,成为清代 星表的基础;在计算方法上,徐光启引进了球面和平面三 角学的准确公式,并首先作了视差、蒙气差和时差的订正 。
步入仕途:

万历三十二 年徐光启考中进 士,开始步入仕 途。20岁时中 秀才,36岁中 举人,考中进士 已经43岁,为 科举功名共用去 了23年时间。

当时的人们都讲科举作为进身之途,但 徐光启连续几次都第落了,只好一边当 塾师教几个学童糊口,一边继续读书准 备应试。生活十分清贫,室中只有一床 ,一几和一个煮粥烧菜用的瓦罐。
农业成就
• 一生关于农学方面的 著作甚多,计有《农政 全书》、《甘薯疏》、 《农遗杂疏》、《农书 草稿》、《泰西水法》 等等。徐光启对农书的 著述与他对天文历法的 著述相比,从卷帙来看 ,数量虽不那样多,但 花费时间之长、用功之 勤,实皆有过之而无不 及。
徐光启撰《农政全书》文献
军事贡献:

万历四十八年也就是1620年二月徐光启受 命在通州、昌平等地督练新军期间,他撰写了 《选练百字诀》、《选练条格》、《练艺条格 》、《束伍条格》、《形名条格》、《火攻要 略》、《制火药法》等等。这些“条格”,实 际上就是徐光启撰写的各种条令和法典,也是 我国近代较早的一批条令和法典。
数学贡献:
• 徐光启在数学方面的成 就,概括地说,有三个方面 ,即: • (1)论述了中国数学在明 代落后的原因; (2)论述了数学应用的广 泛性; (3)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 窦一起翻译并出版了《几何 原本》。

徐光启是哪个朝代的人

徐光启是哪个朝代的人

徐光启是哪个朝代的人徐光启(1562.4.24-1633.11.8),字子先,号玄扈,天主教圣名保禄,汉族,上海县法华汇(今上海市)人,明代著名科学家、政治家。

官至崇祯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

徐光启毕生致力于数学、天文、历法、水利等方面的'研究,勤奋著述,尤精晓农学,译有《几何原本》《泰西水法》《农政全书》等著书。

同时他还是一位沟通中西文化的先行者。

为17世纪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人物生平徐氏祖居苏州,以务农为业,后迁至上海。

徐光启的祖父因经商而致富,及至父亲徐思诚家道中落,仍转务农。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徐光启出生于太卿坊(今上海市黄浦区乔家路)。

少年时代的徐光启在龙华寺读书。

明万历九年(1581年),应金山卫试中秀才后,他在家乡教书,并娶本县处士吴小溪女儿为妻。

万历十年(1582年),第一次乡试不中。

为了维持家计,徐光启和他父亲一样“弱冠补诸生高等,食讫学宫,以家贫,故教授里中子弟。

”万历十二年(1584年),祖母卒,徐光启的父母又过半百,加上水灾,徐光启家道每况俞下。

万历十六年(1588年),徐光启为了寻找出路,和同乡董其昌、张鼎、陈继儒一起到太平府(今安徽当涂)应乡试,徐光启却落第。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徐光启赴广东韶州任教,并结识了耶稣会士郭居静。

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转至广西浔州任教。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徐光启因考官焦竑赏识而以顺天府解元中举。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会试他未能考中进士,回到家乡教书。

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他赴南京拜见恩师焦竑,与耶稣会士利玛窦第一次晤面。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徐光启没有参加会试。

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他在南京由耶稣会士罗如望(Jean de Rocha)受洗加入天主教,获教名保禄(Paul)。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徐光启中进士,考选翰林院庶吉士。

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他开始与利玛窦合作翻译《几何原本》前6卷,次年春翻译完毕并刻印刊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朝科学家徐光启简介资料
徐光启是我国明朝著名的科学家和政治家,最具代表的著作就是《农政全书》,下面是为你收集整理的徐光启的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徐光启,字子先,号玄扈,明代著名科学家、政治家。

徐光启1562年出生在上海的商人家庭,从小对农业感兴趣。

1581年为私塾的老师,白天上课,晚上研读农书,当时的农书不仅仅是种植技术,也和天文历法、水利工程相关。

后来1604年,徐光启正式步入仕途,此时的徐光启已是43岁了。

徐光启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先行者,信仰天主教,与意大利的传教士利玛窦建立了友谊。

1606年,徐光启和利玛窦开始翻译《几何原本》。

1613年到1618年,徐光启往返北京和天津之间,为农业试验而写成了《农政全书》的大纲。

1619,为了抗击清兵,徐光启在通州操练士兵,但徐光启的练兵之道并没有得到采用。

1624年,徐启光回到上海开始进行《农政全书》的写作,此时他的军事论集《徐氏庖言》也正式出版。

1629年,徐光启开始修改历法也就是后来的《崇祯历书》,1632年,徐光启因长期的操劳,身体开始不适,很快就病倒了,1633年11月,徐光启病情加重依旧在奋力写作,完成《农政全书》后于11月7日与世长辞,享年72岁。

徐光启的贡献徐光启的贡献在许多方面,数学、天文、历法、军事、测量、农业和水利方面都有涉及。

他最具代表的著作就是《农政全书》,这不农业百科全书里面吸收了大量我国古代农学资料,里面还有徐光启最具的研究和试验结果,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在天文学上的成就主要是主持历法的修订和《崇祯历书》的编译,徐光启在《崇祯历书》中介绍了一些欧洲天文知识,并为中国天文界引进了行星、圆形地球、经度和纬度的概念。

在数学领域,徐光启最大贡献就是翻译了《几何原本》。

军事领域就是徐启光提出“极求真材以备用”,当时还是少数主张强化对朝鲜控制的军事战略家,徐光启十分注重武器的制造,是将火炮制造技术引进军事领域的第一人。

徐光启是一个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具备开放意识的政治家,明朝277年的历史,出身社会底层的宰相也不少,但是只有徐光启具备如此远见的战略目光。

不过现代人对徐光启的了解甚少,还是希望人们能铭记这位伟大的先人。

徐光启宋庆龄关系徐光启是我国明朝著名的科学家和政治家,他出生于1562年是我国著名的一代鸿儒,他具有博大的胸怀和宽阔的见识。

徐光启祖籍苏州他的父亲以务农为生,所以徐光启家并不富裕,但他的父亲对他的教育很重视,少年时的徐光启在龙华寺读书,后来在万历九年中了乡试,在家乡教书并娶妻生子,徐光启的前半生过的平平淡淡,直到中年才步入朝堂展现他的才华。

宋庆龄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女性,她是一名爱国主义者和民
主主义者,她与丈夫孙中山一生献身革命,他们夫妻二人为我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宋庆龄一直受到全中国人民以及海外华侨的敬佩和尊重,在我国民国时期具有极高的威望。

宋庆龄的母亲倪桂珍也是一名极具传奇色彩的女性,她在民国时期的威望不亚于当时的总统孙中山。

宋庆龄和倪桂珍都是徐光启的后代,所以宋庆龄和徐光启之间渊源颇深。

宋庆龄与徐光启之间具体有什么关系呢?我们都知道宋庆龄的母亲倪桂珍在中国民国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中她的子女和女婿占了将近一半,倪桂珍是徐光启第17代外孙女。

徐光启是一位非常优秀的人才,他在明朝时期很著名数百年后他虽然已经过世了,但他的后代依然是我国极富盛名的人物,宋庆龄就是其中之一。

从徐光启和宋庆龄的例子上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家族的特征和教育能决定一个人的发展方向和为人处世的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