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

合集下载

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制度抗菌药物三级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制度抗菌药物三级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制度抗菌药物三级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规范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水平,确保患者安全,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和管理。

三、组织机构成立抗菌药物管理小组,负责制定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制度,监督和指导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处理抗菌药物使用中的问题。

四、三级管理制度1. 一级管理: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使用管理(1)科室负责人应组织全科医务人员学习抗菌药物相关知识,提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意识。

(2)科室应建立抗菌药物使用记录,包括患者基本信息、诊断、用药原因、用药时间、用药剂量、用药效果等。

(3)科室应定期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 二级管理:医院抗菌药物管理小组(1)制定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制度,并监督执行。

(2)对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组织抗菌药物培训,提高医务人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水平。

3. 三级管理: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1)制定抗菌药物使用政策,指导临床科室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2)对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定期组织抗菌药物培训,提高医务人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水平。

五、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原则1. 严格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根据手术类型、患者病情等因素,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2. 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应在手术前0.5-2小时内给药,以确保手术部位达到有效药物浓度。

3. 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超过1500ml,应追加一次抗菌药物。

4. 清洁手术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清洁-污染手术和污染手术预防用药时间为24-48小时。

5. 特殊患者(如老年人、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肝肾功能不全者等)使用抗菌药物时,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
抗菌药物剂量:根据患者体重、年龄等因素 确定抗菌药物的剂量
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根据患者病情、手术类 型等因素确定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
抗菌药物使用注意事项:注意抗菌药物的 副作用、过敏反应等,避免滥用抗菌药物
效果评价
抗菌药物使用效 果:有效预防感 染,降低术后并 发症发生率
01
04
抗菌药物使用安全 性:关注药物不良 反应,避免药物滥 用和耐药性产生
4
预防耐药性的措施包括合理使 用抗菌药物、加强医院感染控
制、提高公众健康意识等
药物相互作用
药物相互作用可能导致不 良反应或疗效降低
药物相互作用可能影响药 物代谢和排泄
药物相互作用可能影响药 物的生物利用度
药物相互作用可能影响药 物的毒性和副作用
感染率
01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效果 评估的目的:评估抗菌药物 的使用效果,降低感染率
肌肉注射:注射 到肌肉,起效较

口服:通过口服, 起效较慢,但方
便患者
外用:涂抹在皮 肤表面,起效较 慢,但方便患者
预防用药
01
预防用药指在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以预防手术部位感染
02
预防用药应根据手术类型、手术部位、患者情况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03
预防用药应在手术前1-2小时开始使用,并在手术结束后24小时内停止使用
抗菌药物使用剂 量:根据患者病 情和手术类型选
择合适的剂量
02
03
抗菌药物使用时间: 根据手术类型和患 者病情选择合适的
使用时间
谢谢
评估方法:通过临 床观察、实验室检 查、影像学检查等 方式,对患者进行 评估
评估结果:根据评 估结果,调整抗菌 药物的使用方案, 提高治疗效果,降 低并发症发生率

21.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管理规定

21.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管理规定

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管理规定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为进一步规范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规定,自文件下发之日起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将严格纳入质控考评,各科室须严格遵照执行。

1.预防用药目的预防手术切口感染,以及清洁—污染或污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

2.预防用药基本原则2.1种类:应选用杀菌剂,不宜选用抑菌剂。

原则上应选择一、二代头孢类等药物,选用的抗菌药物必须是疗效肯定、安全、使用方便及价格相对较低的品种(有循证医学证据的第一代头孢菌素主要为头孢唑啉,第二代头孢菌素主要为头孢呋辛)。

如果患者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可用克林素霉注射液。

2.2剂量:参考《原则》推荐剂量,静脉快速滴入;药物溶媒量100~150ml(成人)为宜,不宜用大量液体长时间慢速滴入。

2.3术前给药时间:应在切皮前0.5-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参考抗菌药物的达峰时间和半衰期),剖宫产术应在结扎脐带后给药。

2.4术后给药时间:应在术后24-48小时内停药,若有高危因素者,术后可4-6小时给药一次。

2.5给药地点:手术室。

3.预防用药条件3.1清洁手术(Ⅰ类切口手术):清洁手术通常不需要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主要应加强消毒灭菌和无菌操作。

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应用抗菌药物:(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超过3小时)、污染机会增加;(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会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3)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脏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4)年龄大于70岁;(5)糖尿病控制不佳;(6)恶性肿瘤放、化疗中;(7)免疫缺陷或营养不良。

3.2清洁-污染手术(Ⅱ类切口手术)、污染手术(Ⅲ类切口手术):(1)清洁-污染手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用药;(2)污染手术需要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3.3术前已经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如果术前已经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如腹腔脏器穿孔腹膜炎、脓肿切开引流术、气性坏疽截肢术等,属于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制度为了规范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目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制度旨在规范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促进合理用药,降低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

三、组织机构成立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管理小组,负责本制度的制定、实施、监督和评估。

四、抗菌药物的选择和使用1. 抗菌药物的选择应根据手术类型、患者病情、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等因素综合考虑,优先选择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价格合理的抗菌药物。

2. 抗菌药物的使用应根据手术类型、患者病情、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等因素综合考虑,制定个体化的用药方案。

3.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应遵循以下原则:(1)清洁手术:通常不需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博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

(2)清洁-污染手术:根据实际情况用药,污染手术需要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3)术前已经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术前已经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如腹腔脏器穿孔腹膜炎、脓肿切开引流术、气性坏疽截肢术等,属于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五、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1. 抗菌药物的使用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和手术类型进行评估,并制定个体化的用药方案。

2. 抗菌药物的使用应遵循医嘱,不得擅自更改药物种类、剂量或用药时间。

3. 抗菌药物的使用应进行必要的监测,包括药物浓度监测、肝肾功能监测等,以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4. 抗菌药物的使用应进行必要的评估,包括药物疗效评估、不良反应评估等,以确保药物的合理使用。

六、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处理1.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医生进行评估和处理。

医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管理制度

医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管理制度

医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管理制度一、目的和依据为了规范医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减少抗生素滥用和耐药菌的产生,保证手术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医院所有手术科室,包括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病房等。

三、定义1.围手术期:指手术预约的时间,手术开始的时间到手术结束后24小时的时间段。

2.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指在手术前、手术中或者手术后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的应用。

四、抗菌药物选择1.抗菌药物的选择应根据手术类型、手术部位、手术切口分类和感染危险度进行,遵循抗菌药物应用指南。

2.应避免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尽量选择窄谱抗菌药物。

在有特殊情况需要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时,需经医院抗菌药物管理委员会审批。

五、使用原则1.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应在手术前30分钟至2小时内开始,并在手术后继续应用24小时。

2.抗菌药物使用剂量应根据患者年龄、体重等个体差异进行调整。

3.应用抗菌药物的方法可以是口服、静脉注射或外用,具体方法根据患者情况和手术需要决定。

4.应遵循使用规范,避免超量或者错误使用抗菌药物。

5.应监测患者的临床症状、体温、感染标志物等指标,及时调整和终止抗菌药物的使用。

六、抗菌药物管理1.医院应建立抗菌药物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抗菌药物的使用和管理规范,定期进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监测和评估。

2.医生应严格按照临床抗菌药物应用指南开展抗菌药物的使用,并及时报备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3.抗菌药物应由医院药房统一采购,不得由医生私自购买和使用。

4.医院应建立抗菌药物库,定期检查库存情况,并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出库和使用流程。

5.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应记录在患者的病历中,包括药物名称、剂量、使用时间、疗效等信息。

七、教育和培训1.医院应定期组织抗菌药物的使用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的认识和使用水平。

2.医院应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患者对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认识。

八、违规处理任何违反本管理制度的人员,医院将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并将违规行为记入人员档案。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和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和

操作规程一、背景在医院手术过程中,预防和控制感染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抗菌药物是手术期间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手术相关感染。

然而,不合理的抗菌药物使用可能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增加,从而加大感染的风险。

因此,建立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对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手术相关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二、管理制度2.1 目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和指导医院在手术过程中抗菌药物的使用,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降低感染的风险,防止细菌耐药性的发展。

2.2 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手术科室和相关医务人员,在手术过程中使用抗菌药物的环节。

2.3 职责和权限2.3.1 手术科室负责制定并实施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2.3.2 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执行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工作,确保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2.4 制度内容2.4.1 抗菌药物使用的指征:明确抗菌药物使用的适应症,禁止滥用、过度使用抗菌药物。

2.4.2 抗菌药物选择原则:根据不同手术类型和感染风险判断,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注意使用抗菌药物的谱覆盖范围、药动学特点等。

2.4.3 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明确手术期间抗菌药物使用的起止时间,避免延长使用或过早停用抗菌药物。

2.4.4 抗菌药物剂量和给药途径:依据患者的个体特点、感染严重度和药动学药理学原理,确定抗菌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途径。

2.4.5 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明确合理联合应用抗菌药物的指征,注意不同抗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2.4.6 抗菌药物的监测和评估: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的监测和评估机制,定期对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

三、操作规程3.1 手术科室抗菌药物使用工作流程3.1.1 手术前:根据手术类型和感染风险评估,确定抗菌药物使用方案。

3.1.2 手术中:在手术开始前根据抗菌药物使用方案给予预防性抗菌药物,并根据手术时间和患者情况调整使用方案。

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规章制度

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规章制度

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规章制度为了规范我院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一、目的和原则1. 目的:预防手术部位感染,保障患者手术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2. 原则:(1)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应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遵循药品说明书和临床指南。

(2)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应根据手术类型、患者病情、药物敏感性等因素综合评估,合理选择。

(3)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应遵循个体化原则,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用药方案。

二、适用范围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

三、抗菌药物选择1. 清洁手术(I类切口):一般不推荐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如确需使用,可选择一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唑林)或二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呋辛)。

2. 污染手术(II类切口):推荐使用二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呋辛)或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他啶)。

3. 感染手术(III类切口):根据手术部位、患者病情和药物敏感性等因素,选择相应的广谱抗菌药物,如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他啶)、氟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或碳青霉烯类(如美罗培南)。

四、用药时机和疗程1. 用药时机:一般应在手术前0.5-2小时开始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

如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超过1500ml,可在手术期间给予第二剂。

2. 疗程:清洁手术(I类切口)一般术后24小时内停药;污染手术(II类切口)一般术后48小时内停药;感染手术(III类切口)根据患者病情和药物敏感性等因素,可适当延长用药时间。

五、用药注意事项1. 用药前应详细询问患者过敏史,避免使用过敏的抗菌药物。

2. 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出现过敏反应、感染等情况,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3. 用药期间应加强患者营养支持,提高患者免疫力。

4. 用药期间应加强患者口腔、呼吸道、泌尿道等部位的护理,预防感染。

六、监督管理1. 医务科、药剂科等部门应加强对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督管理。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原则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原则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原则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原则是医生在患者接受手术前、手术期间和手术后使用抗菌药物的一套指导方针。

这些原则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保障术后患者的康复。

下面将详细介绍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原则。

1.患者预防感染风险评估:在患者接受手术前,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感染风险评估。

评估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疾病、手术部位、手术类型、手术时间等因素。

根据评估结果,医生可以判断患者是否需要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2.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根据手术类型和感染风险评估结果,医生应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

通常情况下,选择广谱抗菌药物,如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菌素,青霉素类药物或氨基糖苷类药物。

对于特定手术,如心脏手术或骨科手术,可能需要选择更特殊的抗菌药物,如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等。

3.适当的给药时间和途径:在手术开始前应给予适当的预防性抗菌药物。

一般情况下,抗菌药物会在手术开始前30分钟内给予,以确保药物在手术开始时达到有效浓度。

给药途径可以是静脉注射或口服,具体根据患者的情况和手术类型而定。

4.合理的用药剂量和疗程:医生应根据患者的体重、肝肾功能等因素,计算合理的用药剂量。

通常情况下,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疗程为24小时。

根据手术类型和感染风险评估结果,可能需要延长疗程。

5.术后抗菌药物应用的评估:手术后,医生需要对患者的感染情况进行评估。

如果患者出现感染症状,如发热、红肿、脓液分泌等,可能需要进一步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但是,医生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避免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

6.防止抗菌药物滥用和耐药问题:医生应遵守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避免滥用和不必要使用抗菌药物。

应使用最低有效剂量和最短疗程来减少耐药问题的发生。

此外,医生还应定期评估手术部门的菌群耐药性情况,及时更新抗菌药物的选择。

7.教育患者和家属:医生需要教育患者和家属关于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患者和家属应理解抗菌药物不是万能的治疗药物,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有效预防感染,但过度使用可能导致耐药性问题。

[业务]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制度

[业务]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制度

[业务]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制度一、目的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制度旨在规范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手术感染风险,保障患者健康。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抗菌药物使用。

二、原则1. 抗菌药物的使用应遵循个体化原则,根据患者病情、手术类型、手术部位、病原菌分布等因素综合评估,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2. 抗菌药物的使用应遵循药物经济学原则,选择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价格合理的抗菌药物。

3. 抗菌药物的使用应遵循最小化原则,仅在必要时使用,避免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

4. 抗菌药物的使用应遵循规范化的给药途径和剂量,确保药物在手术部位达到有效浓度。

5. 抗菌药物的使用应遵循规范化用药时间,确保药物在手术过程中和术后达到有效覆盖。

三、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流程1. 术前评估:术前由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手术类型、手术部位、病原菌分布等因素进行评估,决定是否需要使用抗菌药物。

2. 选择抗菌药物:根据术前评估结果,医生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首选口服或静脉注射给药。

3. 给药时机:抗菌药物应在手术前0.5-2小时内给药,确保药物在手术过程中达到有效浓度。

4. 给药剂量:根据患者体重和手术类型,按照药品说明书推荐的剂量给药。

5. 给药途径:首选静脉注射给药,如无法静脉注射,可选择口服给药。

6. 给药时间:根据手术类型和抗菌药物的半衰期,决定给药次数。

一般手术术前给药一次即可,如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出血量超过1500ml,术中应追加一次。

7. 术后用药: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病情,决定术后是否继续使用抗菌药物。

一般术后24小时内停药,必要时可延长至48小时。

四、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管理1. 医生应严格按照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制度进行用药,不得擅自更改用药方案。

2. 护士应严格执行医生开具的用药医嘱,确保患者按时、按量、按途径接受抗菌药物。

3. 药师应加强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督和指导,确保用药安全、合理、有效。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24/10/11
<编号>
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究竟一次还是多次给药?
卫生部38号文规定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时间不超过24小时
常用-内酰胺类抗生素半衰期为12h,为保证药物有效浓度能覆盖手术全过程,当手术超过3h,或术中失血超过1500ml应追加第2剂。 若使用半衰期长的抗菌药物头孢曲松无须补充给药。
头霉素:头孢西丁、头孢米诺
抗厌氧菌
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 阿奇霉素、麦迪霉素等。
主要作用于G+菌,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等感染。阿奇霉素:抗菌谱较广,组织中浓度高(肺、扁桃体、前列腺),半衰期>41h。
氟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环丙沙星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主要内容
抗菌药物的分类及应用
浓度依赖性强持续效应 氨基糖苷类 喹诺酮类 每天1次给药时间依赖性弱持续效应 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 每天多次给药 其他β-内酰胺类 红霉素、克林霉素 时间依赖性强持续效应 阿齐霉素 每天1~2次给药 万古霉素
手术名称
抗菌药物选择
颅脑手术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颈部外科(含甲状腺)手术
第一代头孢菌素
经口咽部粘膜切口的大手术
第一代头孢菌素,可加用甲硝唑
乳腺手术
第一代头孢菌素
周围血管外科手术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腹外疝手术
第一代头孢菌素
胃十二指肠手术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阑尾手术
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噻肟;可加用甲硝唑
我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
我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术切口类别:Ⅰ类/清洁手术 只有在植入物手术及心脏、血管、脑部等手术才需使 用抗菌药物Ⅱ类/清洁—污染手术 需要术前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Ⅲ类/污染手术 需要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

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章程制度

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章程制度

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章程制度一、总则1.1 目的为了规范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相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章程制度。

1.2 适用范围本章程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外科手术的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

1.3 定义围手术期:从患者决定接受手术治疗开始,至手术治疗结束后的恢复期结束。

预防性抗菌药物:在手术前、手术中或手术后使用抗菌药物,以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

二、组织架构2.1 成立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小组,由医务科、药剂科、感染管理科等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

2.2 管理小组负责制定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政策、培训医务人员、监督执行情况、处理违规行为等。

三、使用原则3.1 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应遵循以下原则:(1)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性较高。

(2)手术过程中可能发生细菌感染。

(3)患者存在易感因素,如免疫力低下、营养不良、糖尿病等。

(4)手术切口分类为I类或II类。

3.2 抗菌药物的选择应根据手术类型、患者状况、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等因素综合考虑。

3.3 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疗程应根据手术类型、患者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一般不超过24小时。

四、使用流程4.1 术前评估术前由医师对患者进行评估,判断是否需要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4.2 处方开具如需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由医师开具处方,药师审核后执行。

4.3 用药管理药师负责监测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4.4 术后评估术后由医师对患者进行评估,判断是否需要继续使用抗菌药物。

五、培训与教育5.1 医务科、药剂科、感染管理科等部门应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的培训与教育。

5.2 培训内容应包括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药物选择、用药疗程、用药管理等。

六、监督与检查6.1 医务科、药剂科、感染管理科等部门应定期对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与检查。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分析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分析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分析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分析是指对于手术患者在手术前、手术期及术后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分析。

合理的使用抗菌药物对于预防术后感染、减少抗菌药物耐药性以及提高手术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分析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来探讨该话题。

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目前在手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较高。

手术前使用抗菌药物可以有效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的风险,但过度使用会导致抗菌药物的不当消耗,增加耐药菌株的产生。

其次,在手术期和术后的抗菌药物使用方面,目前存在着滥用和不足的情况。

对于一些常规手术而言,手术期和术后使用抗菌药物是不必要的,但仍存在一定比例的患者进行使用。

同时,对于高危手术患者而言,应根据感染风险因素和预防感染的需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在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滥用、过度使用以及选择性问题。

滥用抗菌药物主要表现为对于一些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的手术患者进行使用,导致了抗菌药物的过度消耗和耐药菌株的增加。

过度使用则指的是使用抗菌药物的种类和使用的时间过长,超过了必要的范围。

抗菌药物的选择性问题主要表现为抗菌药物的种类选择不当,或者未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准确选择。

解决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问题的方法主要包括开展抗菌药物使用监测、加强医护人员培训以及制定标准化治疗方案。

首先,应建立健全的抗菌药物使用监测机制,对各类手术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记录和分析,及时发现滥用和过度使用的情况。

其次,应加强医护人员关于抗菌药物使用的培训,提高其对抗菌药物使用的认识和理解,并加强对手术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

最后,应建立标准化治疗方案,明确不同手术患者的感染风险因素和抗菌药物使用指南,以便医护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能够进行正确的决策。

综上所述,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手术患者的个体情况、手术类型以及感染风险因素等多个因素。

抗菌药物围手术期合理使用

抗菌药物围手术期合理使用
抗菌药物围手术期合 理使用
演讲人
目录
01.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原则 02.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效果评价 03.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围手术期抗菌药 物使用原则
适应症和禁忌症
01
适应症:手术 前、手术中和 手术后使用抗 菌药物,预防 感染
02
禁忌症:对药 物过敏、肝肾 功能不全、孕 妇、哺乳期妇 女等特殊人群 慎用
患者预后和康复情况
抗菌药物使 用效果:有 效预防感染, 降低术后并 发症发生率
患者预后: 改善患者术 后恢复情况, 降低死亡率 和再住院率
康复情况: 缩短住院时 间,提高患 者生活质量
抗菌药物使 用注意事项: 合理选择药 物,避免滥 用和过度使 用,防止耐 药菌产生
01
02
03Biblioteka 04围手术期抗菌药 物使用注意事项
给药疗程:根据患者病情和抗菌 药物种类确定,一般不超过7天
药物选择和联合用药
A
根据病原菌选择合适的 抗菌药物
B
避免使用广谱抗菌药物, 尽量选择窄谱抗菌药物
C
联合用药时,应选择具 有协同作用的药物
D
避免使用不必要的抗菌药 物,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围手术期抗菌药 物使用效果评价
感染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感染率: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后,患者感染率 降低
谢谢
药物经济学和成本效益分析
01
药物经济学:研究药物治疗成 本与疗效的关系,评估药物的 经济价值
02
成本效益分析:比较不同药物 治疗方案的成本和效益,选择 最优方案
03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根据患者病情、手术类型、抗菌 药物种类等因素制定合理用药方 案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ppt课件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ppt课件
24
结 语
观念----更新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改变
任重道远,让我们一起努力!
28
给药疗程
杨志英 等, 腹部手术应用短程抗生素预防手术区感染的疗效分析[J], 中华外科杂志, 2001, 39(10):770-772
21
减少毒副作用。不易诱导产生耐药菌株。不易引起肠道菌群紊乱。减轻病人经济负担。减少护理工作量。
短时间预防用药的优点
22
尽量缩短手术前住院时间,减少医院内固有致病菌定植于病人的机会。 做好术前准备工作,使病人处于最佳状态,如控制糖尿病、改善营养不良状况、积极治疗原有感染严格遵守手术中的无菌原则,细致操作,爱护组织,彻底止血。切口的感染与失活组织多、残留有异物、血块、死腔等关系密切。局部用生理盐水冲洗创腔或伤口有助于清除血块、异物碎屑和残存细菌等。
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选择
11
3.选用对可能的污染菌针对性强、有充分的预防有效的循证医学证据、安全、使用方便及价格适当的品种。4.头孢菌素过敏者,针对革兰阳性菌可选用克林霉素、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预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针对革兰阴性杆菌选用氨曲南、磷霉素或氨基糖苷类预防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
给药途径
18
赶在污染发生之前,“严阵以待”。过早给药无益,属无的放矢。 静脉输注应在皮肤、黏膜切开前0.5~1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给药,在输注完毕后开始手术,保证手术部位暴露时局部组织中抗菌药物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沾染细菌的药物浓度。溶媒体积≤100ml,对没有禁忌症的患者,一般应30分钟滴完以达到有效浓度。万古霉素或氟喹诺酮类由于需输注较长时间,应在手术前1 ~ 2小时开始给药。应在手术室给药而不是在病房。剖宫产:一般应在钳夹脐带后立即静脉应用。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规范我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和管理。

三、组织机构1. 成立抗菌药物管理小组,由医务科、药剂科、感染科、护理部等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

2. 医务科负责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督和管理,对违规使用抗菌药物的行为进行查处。

3. 药剂科负责抗菌药物的采购、供应和监测,提供抗菌药物使用信息。

4. 感染科负责抗菌药物使用的指导和培训,监测抗菌药物使用效果。

5. 护理部负责抗菌药物的使用和监测,确保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

四、抗菌药物使用原则1. 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使用指征,遵循国家规定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2. 选择适宜的抗菌药物,根据手术类型、患者病情、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等因素综合考虑。

3. 遵循抗菌药物的给药途径、剂量、给药间隔和疗程,确保药物在手术部位达到有效浓度。

4.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不必要的联合用药和长时间使用。

5. 加强围手术期患者的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药物不良反应。

五、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流程1. 术前评估:术前对患者进行评估,了解患者的基础疾病、药物过敏史、药物使用情况等,为抗菌药物的选择提供依据。

2. 术前用药:根据患者病情和手术类型,选择适宜的抗菌药物进行术前用药。

通常在手术前0.5-2小时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

3. 术中用药:根据手术时长和患者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在术中追加用药。

通常在手术开始后2-4小时追加一次。

4. 术后用药:根据手术类型、患者病情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决定是否需要在术后继续使用抗菌药物。

通常术后使用2-3天。

5. 监测与评估:在围手术期期间,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评估抗菌药物的使用效果和不良反应,根据患者情况调整用药方案。

六、培训与教育1. 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抗菌药物使用知识的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认识和掌握。

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制度

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制度

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制度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制度是指在手术前后对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以预防手术切口感染和手术部位感染的制度。

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制度的目的是降低手术后感染的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医疗费用。

一、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的原则1. 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根据手术类型、患者状况和当地细菌耐药情况,选择敏感、广谱、易于给药和价格合理的抗菌药物。

2. 用药时机:通常在手术前0.5-2小时给药,以保证手术时药物浓度达到峰值。

对于某些特殊情况,如手术时间过长或患者状况不佳,可在手术期间追加一次药物。

3. 用药时间:一般术后24-48小时停药。

对于某些特殊手术,如人工关节置换术、心脏手术等,可能需要延长用药时间。

4. 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在使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等,并及时处理。

5. 遵循个体化原则: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肝肾功能状况等个体差异,调整药物剂量和给药方式。

二、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1. 适应症:(1)清洁手术:手术部位无明显感染,手术过程中可能存在细菌污染风险。

(2)清洁-污染手术:手术部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过程中可能存在细菌污染风险。

(3)污染手术:手术部位存在明显感染,手术过程中可能存在细菌污染风险。

2. 禁忌症:(1)对所选抗菌药物过敏者。

(2)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者。

(3)严重免疫功能低下者。

三、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的注意事项1. 严格遵守用药原则,确保用药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2. 加强患者教育和沟通,使患者了解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的重要性,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3. 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提高手术室的无菌操作水平,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的风险。

4. 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药物不良反应。

5. 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抗菌药物的滥用和耐药现象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腔镜胆囊摘除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摘要目的:了解腹腔镜胆囊摘除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

方法:抽取我院2008年10月至2009年11月206例行腹腔镜胆囊摘除术患者的出院病历,对抗菌药物的应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抗菌药物应用率达100%,其中头孢菌素类应用率最高,其次为喹诺酮类。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时间平均为6.59 d,术后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时间≥2 d者占75.22%。

结论:我院腹腔镜胆囊摘除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现象,须加强对医师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知识培训和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摘除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调查分析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Use of Antibiotics in Perioperation with Gallbladder Enucleation by LaparoscopeLi Yue College of Pharmacy, Shihezi University SciencesXiao Zhen Supervisor teacher College of Pharmacy, Shihezi University:ABSTRACT:Objective To offer scientific basis for reasonable usage and mangagement of antibiotics through surveying the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antibiotics usage in surgery during perioperative period. Methods 206 surgical cases of gullbladder resection by laparoscope during October 2008 to N0vember 2009 were selected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use of antimicrobials was conclucted.Results The usage rate of antibiotics was 100%,the application rate of cephalosporins was the highest, and that of nitroimidazoles was the next.The mean time of the usage of antibiotics during perioperative period was 6.59 days.The duration of postoperative prophylaxis was 75.22%of the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antibiotics for 2 days or more. Conclusion The prophylactic application of antibiotics in perioperation with gallbladder anucleation by laparoscope has some unreasonable phenomenon and must be strengthened.Training the doctor to use the antibiotics reasonably, and the effective surveillance mangagement mechanism be established.KEY WORDS Laparoscope; Perioperation; Antibiotics;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抗菌药物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

在抗菌药物治愈并挽救了许多患者生命的同时,也出现了由于其不合理应用导致的不良后果,如不良反应的增加、细菌耐药性的增长以及选用不当引起的治疗失败等,给患者健康乃至生命造成不利影响。

为提高细菌性感染的抗菌治疗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及减少细菌耐药性,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发布实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明确指出各医疗机构必须定期与不定期进行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调查分析。

腹腔镜胆囊摘除术属于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简称《指导原则》)中规定,应依据手术野污染或可能的污染菌种类选用,并参考医院细菌耐药状况选用品种,选用的抗菌药必须是疗效肯定、安全、使用方便及价格相对较低的品种。

术前0.5-1.5小时内给药,用药时间亦为24小时,必要时延长至48小时。

为了解腹腔镜胆囊结石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及合理性,对我院2008年10月至2009年11月206例行腹腔镜胆囊摘除术患者的病历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抽取2008年10月至2009年11月在我院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确诊为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的出院病历206份,调查其抗菌药应用情况,包括用药金额排序前10位的抗菌药物,各种抗菌的使用频率,以及不合理用药情况。

1.2方法限定日剂量来源于《药品的解剖学治疗学化学分类索引及规定日剂量》[1]和《新编药物学》[2]第16版。

DDD值为达到主要治疗目的而用于成人的药品平均日剂量,DDDs 为用药频度,其值越大,说明此药的使用频度越高,DUI 为药物利用指数,DDDs=总用药量/该药的DDD值;DUI=DDDs/用药天数。

2 结果2.1 临床资料回顾性调查我院2008年10月至2009年11月出院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并去除术前有感染者,共检查病历206份,记录患者情况,包括病历号、性别、年龄、使用抗菌药物名称、用法用量、用药起止时间、手术名称及手术切口等。

206例患者中男性98例,女性108例;年龄最小8个月,最大77岁,平均45.82岁;住院天数最短ld、最长78d,平均9.5d;手术持续时间最短30min、最长3.7h,平均1.52h。

2.2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治疗过程中共使用过4类抗菌药物,13个品种,其中β-内酰胺类4种,氨基糖苷类2种,喹诺酮类3种,硝基咪唑类2种,其它2种。

金额及所占比例见表一。

表1 销售金额排序列前10位的抗菌药物及比例统计排序药品名称(规格)数量/g 金额/元占药品总销售金额的比例/%1 头孢呋辛(1g)2178 52489.80 31.102 头孢曲松(0.5g)1604 45553.60 27.003 头孢硫脒(1g)1050 32445.00 19.204 奥硝唑(0.25g)1176 30458.40 18.005 左氧氟沙星(0.1g)680 3366.00 2.006 依替米星(0.1g)38 2333.20 1.407 洛美沙星(0.2g)236 2088.60 1.208 替硝唑(0.2g)908 1498.20 0.909 环丙沙星(0.2g)178 623.00 0.4010 氨苄西林/舒巴(1.5g)42 191.10 0.102.3抗菌药物的DDDs及利用情况统计将各类药物DDDS值与总DDDS值的比排序,排名前三的为头孢呋辛(32.10%)头孢曲松(17.70%)奥硝唑(13.00%)。

见表二。

表2 抗菌药物的DDDs及利用情况统计药品名称给药途径总用药量/g DDD/gDDDs/日DUI 用药时间/d用药例次/次应用率/%DDDs排序头孢呋辛静脉滴注2178.0 3.00 726.00 1.72 422 88 32.10 1 头孢曲松静脉滴注802.00 2.00 401.00 1.31 306 64 17.70 2 奥硝唑静脉滴注294.00 1.00 294.00 1.00 294 47 13.00 3 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68.00 0.25 272.00 1.66 164 26 12.00 4 头孢硫脒静脉滴注1050.0 5.00 210.00 0.59 356 55 9.30 5 替硝唑静脉滴注181.60 1.50 121.07 1.00 121 19 5.30 6洛美沙星静脉滴注47.20 0.40 118.00 0.99 119 19 5.20 7 环丙沙星静脉滴注35.60 0.50 71.20 0.91 78 12 3.20 8 氨苄西林静脉滴注63.00 2.00 31.50 1.05 30 5 1.40 9 依替米星静脉滴注 3.80 0.20 19.00 1.06 18 3 0.80 102.4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情况统计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制定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标准。

统计情况见表三。

表3 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情况统计不合理应用内容例数/n 占所有病例的比例/%术前给药超过05-2h 32 28.32术后给药时间过长85 75.22 药物选择不当13 11.50用药档次过高46 40.70给药频率不当18 15.93给药剂量不当24 21.24联合用药不合理9 7.96频繁换药30 26.553.1抗菌药物选择不合理腹腔镜胆囊摘除术属于二类切口手术,预防切口感染应选择杀菌剂,且所选药物应具有较高的组织渗透能力,较好的价格与效益比,安全、毒副作用少。

由表1可见,我院所应用的抗菌药物中,以第1、第2代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药为主[3]。

由表2可见,我院药品的选择多集中在头孢曲松、奥硝唑几个价格较高的品种上,使得预防用药费用过高。

第3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哌酮、头孢曲松等非常适合胆道感染的治疗,但是,从遏制细菌耐药性发展的角度出发,严格掌握此类抗菌药物的应用指征是非常必要的[4]。

根据《指导原则》,目前我国的喹诺酮类药物应用十分普遍,在国内滥用造成恶果,细菌对其耐药率高,不宜用于预防手术部位感染,除非药物敏感试验证明有效。

用药例次远大于病例数,表明医师对同一患者在没有临床和试验依据的情况下频繁换药,反映出用药的随意性。

3.2联合用药不规范我院腹腔镜手术预防用药,联合用药的比例高达73%。

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大多无需联合用药。

调查中发现,有头孢呋辛与青霉素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与青霉素联用,3者均为ß-内酰胺类,作用于同一靶点,联用可产生竞争性拮抗,属不合理联用。

不合理的联合用药,不仅不能增加疗效,而且造成身体代谢的负担,更会降低疗效,耽误治疗时机。

增加不良反应和产生耐药性的机会,若是用药种类越多不良反应发生率越高[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