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和日本人的区别
高中历史教材精解为什么德国日本对反省侵略表现如此不同
为什么德国、日本对反省侵略表现如此不同德国和日本在二战中同为侵略国、战败国,但战后两国在对待侵略战争罪责问题上的态度却有天壤之别,形成了鲜明对照。
一、战胜国对德日的占领方式不同决定了对两国法西斯清算的彻底性不同德国,二战后初期由苏美法英四国分区占领。
由于战后初期四国充分合作,对德国法西斯的惩处是比较彻底的。
首先,对德国战犯的审判是彻底的。
在纽伦堡审判中,尽管美英对德国有一定的袒护,但在苏联的坚决要求下,终于使德国的战犯都得到了应有的惩处。
其次是战争赔款问题。
50年代初德国就开始实施战争赔偿。
前西德在1953年还通过了《战争受害者赔偿法》。
截至1993年11月,德国战争赔偿已达1222.6亿马克。
有关对犹太人和战时外籍劳工的赔偿现在还在进行。
日本,二战后由美国单独占领。
美国出于冷战的需要,逐步改变了对日占领政策,极力扶植日本的右翼势力。
“东京审判”就是在美国操纵下进行的,包括中国在内的深受日本侵略之害的广大亚洲国家却几乎没有发言权。
结果,在甲级战犯中仅宣判25人有罪,其中7人被判处绞刑。
1950年以后,美国还擅自非法释放了刑期未满的各级战犯。
对发动战争负有主要责任的日本天皇不但未予以起诉,反而被说成是“民主主义者与和平主义者”。
这样,东京审判对日本的惩戒作用就很有限了。
在战争赔偿方面,由于复杂的国际背景和美国的操纵,战后多数亚洲国家放弃了对日本的索赔要求。
1951年签署的《对日和平条约》(即《旧金山条约》),在排除中国参与、苏联不参加、完全由美国主导的情况下,关于战争赔偿问题作出了对日本十分有利的规定。
到1995年初,日本向亚洲受害国家提供的赔款只有37.6亿美元。
同时,日本却以二战时美国强制收容日侨为名,从美国那里得到12.5亿美元补偿。
正是由于战后对日本战犯的惩处不力,对日本的赔款压力不够,使得日本不能像德国那样认真地接受历史教训、反省侵略战争。
二、战后两国建立的政权基础不同在德国,由于纳粹主义和纳粹分子受到了较彻底的清除,所以战后的德国联邦政府都是反纳粹的,对战争的反省也是认真和诚恳的。
各国人的性格特点
各国人的性格特点德国人、法国人、英国人和俄罗斯人的性格特点德国人:严谨;法国人:浪漫;英国人:刻板;俄罗斯人:粗犷狂放。
用四字成语形容德国人、俄国人、法国人、韩国人、日本人、西班牙人、英国人的性格特点德国人、一丝不苟固步自封俄国人、坚韧不拔自高自大法国人、浪漫情怀自吹自擂韩国人、奋发图强自取其辱日本人、精益求精自取灭亡西班牙人、热情似火自生自灭英国人彬彬有礼自欺欺人俄罗斯人,英国人,德国人的外貌特征?发色,瞳色,轮廓,体型俄罗斯人:男人毛多女人生完孩子就变河马体形瞳孔淡褐色英国人:男人鼻子大毛发颜色最淡个子高瘦女人同英国男人瞳孔淡蓝绿色德国人:男人脑袋小身子大强壮眉骨高女人轮廓生硬像男人瞳孔棕色头发淡黄或棕红色多英国人,德国人,美国人,澳大利亚人怎么样,比较一下首先德国人很严谨做事情特别认真不过他们的风趣和幽默是你了解了才有有点感觉的做事很讲究效率很直接的那种英国人也是比较古板的我和他们聊天的时候有时候不小心把HE 和SHE搞混了他还会马上纠正你挺郁闷的比较拖然后男人感觉都是那种很MAN的特别带伦敦腔的很忧郁的感觉澳大利亚人就比较开放美国人那更是开放了后者更放肆点美国人很有创造力很固执比如你卖东西跟他如果他买了19元你叫他多给1元然后他拿50找比较好找他会说“WHY I NEED TO GIVE U MORE?” 他们根本理解不来数学是垃圾很自由的想法基本上都是自己做自己的事然后家庭的观念比较少实话说澳大利亚的不怎么了解这些是根据学校的外教比较得来的我喜欢加拿大人懒的很讨人喜欢怎样从身体特征区分美国人、英国人、俄国人、德国人、法国人美国等移民国家什么人都有,是不能用面部特征分的。
如果你指的是白人的话,那么,典型的各国白人面部特征是:美国人一脸牛气哄哄,头发蓬松,白脸有点红(喜欢户外活动),大脸,一般有点浮肿(垃圾食品吃成的)英国人一脸高贵气质,头发剪得齐整而短,脸上干净,就算留胡子也很整洁。
俄国人通常留大胡子,鼻子特别勾,脸特别白,头发颜色最浅。
美国日本德国人力资源模式比较(罗文军)
美国日本德国人力资源模式比较
一、美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1、美国的人力资源管理开发
重视人力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实践证明, 谁注意人力资源 开发和人力资本投资 , 谁就在经济发展竞争中名列前茅。较高的人 员素质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美国之所以成为世界经济力量 强大的国家, 主要也就在于拥有世界最大的智力优势。美国现有高 校 3500多所 , 在校大学生 1200多万。它拥有41万个实验室和其他 研究机构 ,200多万高级专家学者。目前, 美国已有 72.5 万名科学 家和工程师从事科研工作, 其中世界第一流学者专家20多万。舒尔 茨认为, 美国自 1929~1957 年, 通过教育提高职工素质和培养人 才所起的作用约占经济增长率的33% 。美国非常重视教育,任何人 都有入学受教育的机会。美国的教育经费来源是多方面的。就公立 大学而言, 教育经费来自政府拔款、学生学费、捐款等。由于各界 人士共同出资的人力资本投资势头,使美国在中、高等教育方面保 持较高的适龄人口入学率,达 50% 以上。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有 这么高的中、高等教育适龄人口入学率。
9
第一,企业与学校相结合的“双轨制”培训。第二,企业办大学。第三, 跨企业的再培训中心。第四, 市场模拟训练公司。 (3)工资分配制度。欧洲各国在工资分配制度和实践上各不相同,但同 其他地区相比,劳资双方的工资谈判更为规范化和制度化,在这一点上 德国表现得尤为明显。长期以来,德国一直以全国和行业范围的谈判为 其制定工资方案的依据,在此基础上还制定了顾问和联合决策协议制度, 通过局部的谈判来解决工资制定的问题。 1991年6月,欧共体发布了一 条建议,认为各国应采取法律和税收方法鼓励设置工资制度,即采用利 润分享制。 这种制度一方面使得雇员积极参与企业决策,另一方面将雇 员的工资和企业的业绩联在一起。德国广泛采用了利润分享制。在个人 奖金和集体奖金的选择上,德国以个人奖金为主。在可变工资的实践中 德国企业不大接受绩效工资。 (4)绩效考核与激励制度。德国企业一向力求人员少、素质好、工作 效率高。员工进入企业后,均设立人事档案。从经理、工程师到技术员 都要进行定期考核,能者提薪晋级,平庸者则被劝退解职,违纪犯法者 开除,实行因事定人,定岗定位。与美国的快速提升相比,德国企业中 员工的晋级比较缓慢。
德日对待二战级战后态度差异原因分析
日本是个相对孤立的岛国, 周围的中国、朝鲜和韩国等亚洲国家相比而言都是
一些弱国,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很难真正遏制住日本。中国等亚洲国家。亚洲国 家对日本的行为更多的是言语上的指责和道义上的谴责,这在客观上也纵容了 日本,同时,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出于意识形态的考虑, 必须要在亚洲安插 一颗钉子, 来遏止中国和朝鲜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势力扩张”, 因此在战后对 日本的处置上更多的是考虑到如何保持住日本的实力而又不给其它的反法西 斯国家以口实, 至于日本是如何对待二战、日本对战争罪行的反省和认识究竟 有多大的实际成效等问题, 是不在美国的考虑范围之内的。甚至连战争索赔这 一重大问题, 也在美国一手操纵下, 于1951 年9 月签订的《旧金山和约》中给免 除了, 使日本得以轻而易举地逃脱了惩处,日本就这样在美国的多方庇护, 缺 少亚洲各国的批判、清算、追查战争罪责的压力, 国内进步的政治力量无力推 动国民自觉地进行战争反省的情况下, 对战争罪责问题的认识越来越模糊。
(三) 从战后两国反省战争的群众基础来看
德国政府重视对国人特别是下一代进行正确的“二战史观”教育, 所以不论是
亲身经历过战争的成年人还是年轻人, 基于对纳粹罪行的深恶痛绝, 他们不仅 主动协助政府缉拿漏网战犯, 而且不断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集会与右翼势力进 行斗争。德国人民高度的政治觉悟和对右翼势力的不懈斗争, 给德国领导人提 供了坚实的群众后盾。勃兰特在波兰的下跪忏悔, 并没有遭到德国人民的鄙视, 反而更加受到国内人民和国际社会的尊重。正是人民的支持, 使德国政治家在 反省二战历史时不但没有孤立感, 而且感到有着强大的动力。
一、德国、日本对二战的不同态度
(一) 国家政要的态度:
德国: 自从战争结束的那一刻起, 整个民族都在反思自己曾经的罪行, 上至 国家政要, 下到普通民众都在致力于消除德国纳粹主义污点, 一直在明确无 误和真心实意地为当年的受害者——犹太人、波兰人和其他国家人民表示 歉意和悔恨, 甚至把忏悔和弥补过错放到了与国家经济恢复和发展同等重 要的地位,1970 年12 月7 日勃兰特总理在波兰首都华沙向犹太人殉难者纪 念碑双膝下跪,以表示对被希特勒法西斯残杀的50 万犹太人的哀悼, 并代表 德国表示忏悔。2004 年6 月德国总理施罗德在参加诺曼底登陆60 周年纪念 活动时说:“在德 们会严肃地承担起这一历史责任。
为什么德国与日本在战后悔罪上差异这么大
为什么德国与日本在战后悔罪上差异这么大?2015年09月07日来源:共识网1945年9月2日,日本投降仪式在东京湾美国密苏里号战列舰上举行,奉命前来签字投降的日本使者共11人,前排两人是重光葵与梅津美治郎。
(南方周末资料图/图)美国学者露丝·本尼迪克特曾提出一种人类学上的解释,认为德国与日本战后的表现不同,原因在于日本人有亚洲人的“耻文化”,而德国人则属于基督教的“罪文化”。
布鲁玛对此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德国人和日本人在民族性格中存在某种劣根性”的文化差异本质论观点是错误的。
在布鲁玛看来,问题的关键是政治因素,而不是文化因素。
伊恩·布鲁玛(IanBuruma)的《罪孽的报应:德国和日本的战争记忆》是一部政治性的游历思考记录,就像梁启超的《欧游心影录》和《新大陆游记》或奈保尔的一些游历作品,可以称之为“政治游记”。
梁启超第一次到他不熟悉的欧美进行考察,是带着中国问题去寻找对强国智民有用的经验,从一开始目标就是很明确的。
然而,布鲁玛却不是这样,无论是在日本或周边国家学习、工作,还是在德国游历,他起初并没有“研究战争”的想法,这个念头是后来才有的。
《罪孽的报应》便是他的研究结果。
然而,这并不是一本关于二战本身的书,它关注的是战后德国和日本在“应对”各自战时罪孽的不同方式:一个是以悔罪的方式承受责任;另一个则是以抵赖和健忘来躲避,但历史失忆同样时刻伴随着罪孽的重负,不拿起只会变得越加沉重。
1战争与国家罪孽布鲁玛1951年出生在荷兰。
对孩提时的布鲁玛来说,头号敌人是德国人。
这种意识是他那个国家的成年人传递给他的。
荷兰与德国有着文化上的相似性,或许正因为如此,战后的荷兰人在地理和心理上都努力与德国人划清界限。
一直到40岁出头,布鲁玛才开始思考德国人如何记忆二战的问题。
这时候,他作为学生和编辑已经在日本和周边国家待了许多年。
所见所闻引起了他的思考,“很好奇日本人是如何看待和记忆战争的,他们对战争抱有什么幻想;在了解过去后,又如何审视自我。
德国人和日本人的区别
德国人和日本人的区别德国和日本作为工业文明的后起之秀和工业战争的主要策源地,一直以来都是各国学者观察、研究的对象,德国人和日本人确有不少相似之处,但是其区别却是根本性的,如果不掌握这种本质性的不同,那就有可能做出一连串错误的认识和判断。
下面将简要剖析一下两者的区别:一、本性不同德国人:虽然在上千年里混入了多种民族的基因,但德国人的基础民族仍然是日耳曼民族,其本性与一千年前相比没有发生多少变化,归结起来就是懒、韧、狠、直四个字。
他们能抢劫就不愿意干活,但同时做人又比较耿直,一般情况下是守信用的,打仗不用怎么动员和思想教育就会拼命,而且败了还会继续打下去,直到打赢为止,这个能量充沛的民族一旦被煽动起来,其浪漫性或者说疯狂性是十分可怕的;日本人:几千年来一直保持大和民族的种族单一性,拒绝与外族融合,所以本性也是千年无大变,归结起来大致是勤、忠、耻、忍四个字。
日本人以勤劳闻名世界,如果不是活不下去一般不会出去抢劫,龟缩岛国之上的日本人极其害怕被排除出集体之外,所以作为集体一份子的日本人表现出惊人的忠诚性,这种忠诚性又派生出耻感和忍耐的文化习惯,日本人在大部分时候都是向内用力,一旦向外爆发,后果必将是极其严重的。
总之,德国人感受到压力一般会向外转移,其优秀品质并未遭到过多压抑和扭曲;而日本人则经历了长期的压抑和忍耐,已将真、善、美等优秀品质消磨殆尽。
二、方法不同德国人:日耳曼人在长期与古罗马人的较量中,学习掌握了古典时代朴素的实用主义方法论,另外受到基督教的长期教化,野蛮习性进一步收敛,经过18世纪的启蒙运动后变得更加有条理、有计划起来,到19世纪终于形成了以容克贵族为核心的高效国家机器,开始长远的思考民族前途和国家建设,其总参谋部也成为军事史上的标杆。
日本人:日本人长期受到中国的影响,文化底蕴不可谓不深厚,其对汉学和西学的研究都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决心,然而日本人一直没有形成可以拿的出手的本土治理经验,明治维新时期的敏锐战略判断力并没有维持多久,虽然日本人对于工业技术和国家生产力的判断仍然准确,但是直到21世纪,日本人仍然处在国家战略的迷茫之中,安倍是有能力的领导人,但目前深陷丑闻之中,是否能够自保还很难说。
各国人的性格盘点
各国人的性格盘点各国人的性格盘点英国人注意服装,穿着要因时而异。
他们往往以貌取人,仪容态度尤须注意。
英国人讲究穿戴,只要一出家门,就得衣冠楚楚。
虽然英国人已无昔日的雄风,可是自负心特别强。
中、上层的人士由于过着舒适的生活,因此,养成了一种传统的"绅士"、"淑女"风度。
但他们守旧,一般都热衷于墨守成规,矜持庄重。
英国人性格孤僻,生活刻板,办事认真,对外界事情不感兴趣,往往寡言少语,对新鲜事物持谨慎态度,具有独特的冷静的幽默。
他们保守、冷漠,感情轻意不外露,即便有很伤心的事,也常常不表现出来。
他们很少发脾气,能忍耐,不愿意与别人作无谓的争论。
英国人做事很有耐心,任何情况之下,他们绝不面露焦急之色。
德国人和德国人初交,他们给人的印象往往是沉默寡言、不苟言笑,显得呆板而沉重。
接触长了,你就会觉得德国人待人接物虽然严肃拘谨,但态度诚恳坦率。
如果你在街上向陌生的德国人问路,他会热情、耐心地为你指点迷津。
如果他也不知道,他会替你去问别人,或不辞劳苦地陪你走上一段,直到你明白为止。
在公共社交场合,德国人显得非常拘泥形式,不擅长幽默。
他们一板一眼、正襟危坐,做事谨慎小心,一切按规矩和制度行事。
德国人办事认真仔细,责任心极强,对工作不能有一点敷衍了事,一旦马虎失职,那只有请你另谋高就。
意大利人在意大利进餐时,意大利人的习惯是男女分开就座。
进餐顺序一般来讲,是先上冷盘,接着是第一道,有面食、汤、米饭或其它主食;第二道有鱼、肉等,然后是甜食或水果、冰淇淋等,最后是咖啡。
用餐时要注意礼节,不要一次要的太多吃不下。
每道菜用完后,要把刀叉并排放在盘里,表示这道菜已用完,即使有剩的,服务员也会撤走盘子。
法国人都说法国人深谙享受生活之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有幸居留巴黎一年,见过之后倒确实真长见识。
法国人对生活的享受表现在多方面。
如一切讲求方便和自动化。
法国人的日常生活是与高度的自动化紧密相联系的。
德日法西斯比较
德日法西斯比较相同点:二者都有极端的民族主义和极权主义思想;政治经济危机都是德日法西斯专政确立的推动因素;都有垄断资本家和权势集团的支持;都是从封建主义转化来的资本主义国家。
它之所以出现了法西斯运动并且走上了执政的道路,是同封建性的遗留分不开的;反对所谓“共产主义思想”的扩张,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第一个胜利的无产阶级政权苏俄的出现,在国际资产阶级当中,掀起一片对“共产主义“革命的恐怖浪潮;都对一战后的国际新秩序不满;两国法西斯势力的上台,使二者都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策源地,疯狂地推行对外侵略扩张政策。
两国法西斯上台之时,二者国内的无产阶级力量都较弱小;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反对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度,煽动对外的侵略战争。
德日法西斯势力的发展,都经过了“自下而上”的发展道路;从法西斯政权开始建立,到法西斯独裁统治全面确立,有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
在日本和德国,法西斯夺取政权过程中都使用暴力恐怖手段,打击排除政治上的异己努力,加紧制订实施独裁统治的政策措施。
它们不仅镇压工人阶级政党和一切民主进步力量,还要取谛传统资产阶级政党,迫害所有不甘心驯顺听命于它的政界人物。
它们强迫制订一系列立法,从而彻底埋葬民主制,实现全面的法西斯恐怖专政。
不同点:日本方面,日本法西斯在其形成过程中,表现出“军部势力”和“民间势力”的结合。
“军部势力”是指以参谋本部为一首,包括海军军令部、陆军省、海军省、天皇侍从武官、军事参议院等一股军人政怡力量。
“民间势力”指分散在社会各个阶层的形形色色的民间法西斯政治力量。
“军部势力”和“民间势力”是日本法西斯力量中的两个方面,两者相互结合,互为补充,共同推动日本法西斯运动的发展。
日本法西斯在形成过程中,也表现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结合。
日本法西斯走的是以“自上而下”为主,“自下而上”为辅的发展道路。
在日本法西斯形成过程中,“下层”法西斯活动十分猖狂。
“下层”法西斯的猖狂活动是与“上层”法西斯的支持分不开的。
日本跟当今德国哪里不一样?
日本跟当今德国哪里不一样?日本领导人的言行依然停留在松冈洋右时代,这就是日本“与当今德国的不一样。
”2014年夏天利用暑假去德国旅游。
在德国的慕尼黑,专程前往达豪集中营参观(建于1933年,是后来所有集中营的样板)。
此后前往纽伦堡,参观了“欧洲国际军事法庭”以及“纳粹党集会场地及档案中心”。
到达柏林后再专程前往波兰,从华沙转乘火车去克拉科夫,去参观奥斯维辛集中营。
克拉科夫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地下盐矿及古城,但我敢肯定,去克拉科夫的人,首先一定是去看世界上另外一个独一无二的地点--奥斯维辛集中营的。
要说自己进入奥斯维辛集中营后的感受,最大的感受是自己“词穷”。
要从大脑中搜寻出一个能够表达自己感受的适当词汇实在太困难了,用恐惧,毛骨悚然等都不足以说明当时的感受。
尽管在整个参观过程中不断地提醒自己,我仅是个参观者,不是当年那个被纳粹拍照、被取消了姓名获得了编号,身穿条纹囚服并不知何时就被送上绞架、焚尸炉、毒气室中的犹太人,但每个展室、展品、照片以及解说,都在不断地撕扯着我的内心。
我知道我会活着从这里走出去,但假如我不做点什么,就说明我将愧对那些永远无法从这里走出、只将灵魂留在这里的犹太人。
日耳曼人、犹太人,你们、我们、他们,都是人,为什么犹太人要被送进焚尸炉、毒气室?要被吊在绞架上?在这里有成群结队的参观者,但出奇地安静,只能听到参观者的脚步声,连参观者的咳嗽声、抽鼻涕声都感觉太响亮。
无人哭泣,但可以看到许多人都强忍着眼泪,我甚至不敢直视其他人的面孔。
极度安静中渗透出来的是恐怖与愤怒,与自己当年在北京参观卢沟桥抗日战争纪念馆时的心情同样。
此后,只要我想起德国就会想起日本;只要想起奥斯维辛的犹太死难者就会想起我们中国的3000万死难同胞。
前几天德国总理莫克尔访问日本,她用德国的事例告诫日本领导人安倍晋三,为卸下历史包袱,为化解民族仇恨,日本应该拿出实际行动。
我去德国旅游期间正值日本在世界上抹黑中国,渲染中国是当年的德国。
德国日本礼仪比较A Comparative Study of Etiquettes in Germany and Japan
A Comparative Study of Etiquettes in Germany and JapanBoth Germany and Japan are powerful nations. They are economically strong and prosperous. They are similar in developing process in their long histories. As highly developed countries, national qualities are greatly improved because of the widespread high-quality education. So they have something in common in etiquettes. However they are in totally two different cultural systems - Germany in the western whilst Japan in the eastern; thus the etiquettes are inevitably different in some aspects.Customs and taboosNumbers, flowers, colors vary in different cultures. So do Germany and Japan. The lucky number in both Germany and Japan is “seven”, which means fortune in both cultures. Four and nine are considered sinister in Japan because they sound like “death” and “b itterness” in Japanese. The bad number in Germany is 13 and 666 because of religious reasons. Concerning flowers, Japanese like cherry blossom best and Germans prefer cornflower above all the others. They treat them as their own national flowers. Lotus in Japan and rose in Germany are used for funerals. In terms of colors, German people like black and grey, and are not interested in red and reddish black. Japanese like white and yellow very much and hate green and purple which represent bad luck and sorrow. If a German makes an OK gesture in Japan, People will feel confused for it is a symbol of money. And if a Japanese mark a 卍which means fortune in Buddhism to a German acquaintance, he will vex his friend undoubtedly because if卍is turned clockwise 90 degrees, it will turn to be a typical Nazi symbol, 卐.Social EtiquettesWhen people meet for the first time, Germans are more likely to shake hands while Japanese tend to take a bow. Bowing is a traditional etiquette in East Asia, but only Japan inherit and develop this tradition. However, as shaking hands is commonly used all over the world, Japanese people shake hands more and more in the daily life, especially in business and international occasions. Sometimes they even bow and shake hands at the same time. Germans pay heed to eye contact when shaking while Japanese try their best to avoid it when bowing. When Germans shake hands, they show their respect, gratitude and friendliness by time, the number of times, frequency and tightness. In Japan, the time, the number of times and angles of bowing show the same thing. The idiom “Courtesy is never to blame” is never wrong in the whole world.Apart from handshaking and bowing, Germans hug and kiss while Japanese think it is not appropriate to do it in public. In the meantime, Germans will think it ridiculous for Japanese people to show friendliness and esteem by kneeling or shaking clogs. Japanese send more cards compared with Germans. When receiving presents, they both like delicate but inexpensive ones especially the DIY ones. It is accepted in Japan that people give useless presents to others because the recipients can send it to others, whereas Germans never do the same because it only shows carelessness. And do not wrap the gift in brown, black or white in Germany and add any bowknot in Japan. Germany and Japan are both known for their punctuality. In Japan, it is called a delay when Shinkansen train is late for just one minute. In Germany, shuttle bus is always on time. So do not be late in Germany and Japan.As for greetings, politeness can be heard easily in two nations. Japanese and Germans add alot of honorifics to their daily conversations like “Sie”in German and “Kun”in Japanese. Germans often put “Doctor”, “Professor” before their names while Japanese prefer “Mister” or “Miss”. It is rude to call one’s first name directly in both nations if they are not familiar. Instead you should call one’s titled surname or full name. Germans are not supposed to whisper in company while Japanese feel ashamed of talking loudly in public. As a foreigner, it is a good idea not to chat about too sensitive issues like Mikado, atombomb disaster, the relationship with China or Korea in Japan and Nazi, religion, separation of the nation in Germany.Table MannersWith regard to the preferences and taboos in food, Japanese and Germans are quite different. Germans are crazy about pork or food made from pork like sausage and bacon. Germany roast pig elbow is famous in the world. On the contrary, Japanese don’t like pork especially lard and internal organs. Japanese are fond of fish because of the nation’s geographic location. They can eat raw sashimi and sushi. But most Germans are not keen on them especially the raw ones. They are even unwilling to speak when eating fish. The probable reason is that they may be afraid of fish bone. Japanese and Germans are all mad on alcohol. But Germans like beer better and Japanese prefer fine rice wine. The most popular soft drink in Japan is tea. Japanese sado is complicated but it is a special way to show etiquettes. Germans are more casual when choosing beverages. They like coffee, cocoa and black tea.There are some other differences in table manners. You can talk about business at table in Japan, but you cannot do the same thing in Germany. Germans treat their dining time as a private time and they don’t want to be disturbed by work. In terms of tips, you don’t need to leave a tip in Japan but you had better give a tip (5%-15% of the bill) in Germany.Both Germans and Japanese are famous for their punctuality, conscientiousness, maintenance of discipline and politeness. It is the highly developed etiquettes that contribute a lot to the national virtues. China is on its way to create a strong and harmonious nation. It is essential to improve quality of citizens comprehensively. China should learn from Germany and Japan in this field. Only when we act more politely in social etiquettes can we go further towards this goal.。
德日比较
德日比较德日都是二战后迅速崛起的两个国家,他们在许多方面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共同点。
1. 思想根源的比较德国:纳粹,即文化民族主义。
日本:军国主义2.整体观念的比较德国:非常注重规则和纪律,讲究清洁和整齐,守时间,喜清静,待人诚恳,注重礼仪日本:爱自然、喜哀婉、性柔婉、快节奏、重现实、轻理论、悲剧情节、集体主义。
3.质量意识的比较德国:“德国制造”几乎已成为高质量的代名词,究其根源,德意志一直处于因对外边界缺乏稳定性或领土分裂带来的战争状态中。
即使在他们走上富国强兵道路之后,战争仍然是这个民族为建立中央集权政府、突破内陆发展瓶颈而选择的一种方式。
战争关系到人民和国家的存亡,迫使人们高度注重武器等产品的质量,注重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的培养。
当陆陆续续持续二三百年的战争终于在二十世纪中期停歇下来的时候,质量意识早已渗透到了德意志人的血液之中,高效率、高质量的传统得以传承。
日本:同样以高品质而闻名于世的民族,追求完美、一丝不苟、认真严谨,高度自治,其根源与日本在天皇体制下有一定联系,日本进入现代社会以后,形成了它的一些服从意识、它的规则意识、忠诚意识。
4.为什么德国和日本会走向二战?经济危机导致国家间争夺激烈是二战爆发的社会根源,为了摆脱经济、政治和社会危机,德、日法西斯统治的国家走上了国民经济军事化的道路,在政治上也日益法西斯化,开始向外扩张和发动局部战争,争夺英法美等国殖民地国家的势力范围和地区霸权,终于成为亚洲和欧洲的战争策源地。
5.德意志与日本意志德国:源于“帝国崇拜”极端民族主义和“领袖崇拜”,具有近现代气息的狂热日本:源于神道崇拜以及武士道精神教育,更凶狠更顽强6.足球德国: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顽强的比赛心态,与超强的适应能力,这与德国人做事严谨讲究高效率,高品质等的作风不无干系,德国一直强调快速的传递进攻,同时对对方加以紧逼防守的战术,加上德国人硬朗却又不失弹性与技术的打法,使得比赛观赏性很强日本:拼抢狠,动作快,技术精,传接准,配合熟,出脚果断,有极强的观赏性和战斗力,更重要的是,日本足球将执着的民族血质和高效的敬业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代表了世界足球的发展趋势。
德国与日本有多么不同
德国与日本有多么不同?作者:陈言 | 发表时间:2015.04.06刊发于总2104期《中国经营报》[天下]版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2015年3月9日、10日两天访问日本时衣着鲜艳。
有时穿鹅黄上衣,让人在万众之中立即就能看到她,有时是一件豌豆绿的外套,虽然不显眼,但也还是能让人马上认出她来。
默克尔很有学问,早在1986年就已经拿到物理学博士学位。
大概也正因为此,在穿戴上她永远是大妈的打扮,从来不像一些国家的女政治家那样穿金戴银。
默克尔朴素认真的行事风格,给人留下深刻的记忆。
和每年到中国访问不同,除了在7年前因为要参加峰会而访问过日本外,默克尔便再未去过日本。
二战结束70周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希望通过多谈未来,冲淡人们对战争的记忆,弱化日本在战争中犯下的罪行时,默克尔的到访,与安倍的会谈,显示出德国与日本太多的不同,让日本民众感到安倍想做的事不那么靠谱,而能做的更难以为邻国理解。
战后处理在战争犯罪问题上,德国在主动反省,日本一些政治家则在努力回避谈这个问题。
9日,默克尔总理到达日本后,在与安倍首相会面前,先去安倍首相视为敌人的《朝日新闻》发表了一场演讲。
“破坏与复兴,这对于今年2015年具有特殊的含义。
”2011年3月11日,日本遭受了空前的自然及人为的破坏。
大地震带来的海啸,让东日本地区太平洋沿岸大多数建筑物毁坏,而日本倾力建造的福岛核电站,在这次自然灾害中发生了人类有史以来最为惨重的核事故。
默克尔在演讲时,首先谈到了自然灾害问题,但这个问题在她看来,也和战后70年一样,是德国、日本共同需要面对的一个特殊问题。
在默克尔看来,70年前的1945年5月8日是德国“解放日”。
她引用了数周前病故的德国原总统魏茨泽克的语言,强调这天结束战争让德国“从纳粹的野蛮中解放了出来,让人们从德国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恐怖中得到解放,同时也是从对犹太人的大屠杀这种对文明的破坏中解放了出来。
”她一连用了四个“解放”。
外国人会长什么样
美国黑人
Der Schwarzan in den USA
德国人 Die Deutschen
不像啊,真不像
英国人 Die briten
法国人 Die franzozen
身高
荷兰人平均身高最高, 亚洲人到荷兰常因够不着汽 车扶手,坐在坐便器脚够不 着地而闹笑话。在亚洲身材 最高的是韩国。矮个子日本 年轻一代的身高已略高于我 国。这说明除了遗传因素外, 生活条件,营养对身高的影 响是巨大的。我国,北方和 南方的差距仍很大,沿海发 达地区和内地落后地区,城 市和农村的身高差距在迅速 扩大。看完后决定回去多吃 荷兰豆。
发色的黑色素含量通常和肤色有关系
,这一点在白种人里尤其明显,肤色白者多 金发、灰发,而肤色深者多褐发、黑发。还 有就是发形,分为直形、浅波形、深波形、 曲卷形、松卷形、螺旋形等。黄种人通常为 直发,白种人多波发,黑种人、棕种人多卷 发、螺旋发
眼睛、鼻子
眼色和肤色、发色也有同步性,还是以白种人为例,肤
······
看到这里我们就能稍微沾沾自喜一下。 我们中国可不是那些万恶的资本主义国家。
我们的身材倍棒!
肤色,毛发
肤色由浅至深分为苍白、粉红白、黄白、浅黄、橄榄黄、浅褐、
纯褐、红褐、红暗褐、纯暗褐、黑褐和暗黑。 但肤色只是参考,绝非唯一依据。比如东北亚黄种人的肤色就比南 欧、北非、印度的那些所谓“白种人”要浅得多。即使是黑种人, 也有明显的肤色深浅之分,布须曼人就比苏丹人肤色浅很多。比如 下边这几个就是印度人,面部特征都是白种人的,但肤色……呵呵。
世界排名 1 2 3 4 5 32
中国排名 1 2 32
国家 荷兰 丹麦 德国 挪威 瑞典 中国
省份 山东 北京 云南
德国和日本的民族性格
德国和日本的民族性格魏春香上世纪七十年代初,西德总理勃兰特在波兰的犹太人陵墓前凭吊时,屈身下跪,那—跪让世界感动——刻板严谨的德国人依然是个伟大的民族。
像德国人一样执著的日本人却有着另一面,他们学习了中华文化的坚毅、忠贞,却缺乏了善,他们吸纳了近代西方文化,却遗漏了基督教文化的爱。
中国人对这个近邻,感情永远是复杂的——1944年冬季,盟军完成了对德国的合围,法西斯德国败亡在即。
德国百姓的生活陷入困境,食物短缺,燃料匮乏。
由于德国地处中欧,冬季非常寒冷,缺燃料可能导致许多居民冻死,不得已,各地市政府只得让市民上山砍树。
那么德国人是怎样砍树的?据战前留学德国(被困)的季羡林回忆:林业人员先在茫茫林海中搜寻,寻找老弱树或劣质树,找到了则在上面画一个红圈。
“砍伐没有红圈的树,要受到处罚。
”问题是,谁来执行处罚?当时德国行政管理明存实亡,公务员尽数抽调到前线去了,市内找不到警察,全国近乎处于政权的真空。
但直到战争结束,全德国没有发生过一起居民滥砍滥伐的事,他们全部忠实执行了规定。
事隔五十多年季羡林老人提起这事仍感叹不已:德国人“具备了无政府的条件却没有无政府的现象”。
世界上有哪个民族能比德国人更认真?只有日本人!日本人做事认真到“愚蠢”的地步,餐馆洗盘子一定要洗七遍,一个中国留学生取巧只洗三遍,结果这个留学生再也找不到工作,最后只好离开日本。
这不稀奇。
日本宾馆领班培训中国员工时做保洁示范,他把抽水马桶洗干净后,从中舀了一杯水喝掉,说:“就按这个标准清洗!”那才稀奇。
说日本战后几十年,夜里十一时许多办公楼的灯仍然亮着,上班族在无偿加班,这只是小事一桩。
比起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发现东南亚一带深山老林竟还藏着不投降的日本兵(二战结束已快三十年了),那才令人震惊。
日本人的执著让人慨叹。
他们中有十年如—日,在内蒙古沙漠义务植树两百万株的“中国沙漠日本绿化协力队”;有二十年救助中国留学生的“留学生之父”;有连续十个小时仰头作业(修复金阁寺阁顶),中间不上一次厕所的工匠;有为了研制碗装面,两年里顿顿吃快速面,最后把胃口吃倒的食品研制人员;有连续八年义务为侵华日军受害者打官司,胜诉后瘫倒在法庭的律师;有耻于领救济金,宁愿双双饿死的老年夫妇……让我们再来看恶的一面。
德日对二战不同态度分析
与日本相比,德国为什么能彻底反省二战罪行二战的硝烟已经散去多年,但是这段残酷的历史却难以被时间磨灭,依旧被我们时刻铭记,因为大部分世界人民爱好和平,不想让悲剧重演。
提起二战,大家脑海里首先浮现的词可能就是日本法西斯,特别是我们中国人最痛恨的就是被日本侵略的历史。
日本二战后始终有着军国主义复辟的苗子,无法彻底的反省二战自己所犯下的罪行,时不时的在国际上发出伤害二战受害国的言论,令许多受害国不由得暗自提防和担忧。
而德国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在二战后深刻的向他所侵略的各个国家道歉,赔偿,国家的元首也曾两次下跪为二战德国所造成的罪恶忏悔,他们的教科书也实事求是的记录,也正是因为这样德国很快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原谅。
那么为什么这两个原本法西斯国家面对二战的态度这么的天差地别呢?下面我就来说说自己的些许看法。
一、我觉得首先最重要的一点是在战争结束后,对各罪大恶极战犯势力的处理彻不彻底。
看看日本就知道了,众所周知日本国内的最大的战犯是日本天皇,那么为什么日本天皇却能逃避了发动战争的责任呢?日本天皇没有抓去审判,是日本军国主义最大的残余。
还有臭名昭著的靖国神社竟然能一直供奉着各种罪大恶极的战犯,这就是军国主义一直阴魂不散的表现,也一定程度的对日本下一代青年有着误导作用。
而那些受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罪的各级战犯,除已执行死刑的战犯外,在以后几年也都陆续释放出狱,甚至还能出任日本政府的内阁首相。
而反观德国,战争期间的绝大部分军队领袖都受到了严厉的惩罚,无论是直接参与战争的指挥还是保障的军队要领都没有逃过国际军事法庭的制裁。
并且对广泛处置战犯所引发的伦理道德问题做了深入的剖析,给以世人昭示,对艾希曼的审判就是突出的例子。
战后的德国军队摆脱了过去独立王国的地位和为我独尊的观念,德国以前军官的崇高的地位也不再那么崇高。
种种都使得德国的纳粹主义的苗头不再燃烧,而且是那种从根本上杜绝纳粹主义。
所以我认为这就是与日本相比德国能更彻底反省二战的一个重大原因。
二战德军士兵和日军士兵,谁要更强一些呢?
二战德军士兵和日军士兵,谁要更强一些呢?在二战期间,德国、日本、意大利是三大轴心阵营,其中实力最强,打的时间最久的就是德军和日军,那这双方的士兵谁要更强一些呢?下面以8个方面来为大家分析一下。
1、体格方面德军士兵和日军士兵双方的体格相差很多,因为德军士兵属于欧洲白种人,而日军是亚洲黄种人,所以在体格上天生就有差异,白种人比较强壮,则黄种人相对虚弱。
当时德军士兵的平均身高大概在1米75以上,而日军的身高平均还不到1米65,再加上饮食方面,德军士兵几乎每一餐都有肉、牛奶、面包这些高热量食物,所以这些也会使德军士兵更强壮。
虽然日军的伙食也不差,但主要是以米饭、蔬菜、豆制品为主,肉类并不是每餐都有,所以在饮食方面上也会影响士兵的身体素质,不过这并不是主要原因,实际上还是与人种自身有关。
2、文化方面德国士兵大多数都是初中文化,也有一部分是高中文化,最差的在村子里面也都读过小学,或者一些私人课堂,所有的德军士兵都能看懂地图,都能识字。
还有,德军当中的军官都是军校毕业,手下所带领的士兵也会得到更好的教育和文化课程,在这方面上,就即使士兵自身没有太多的文化,但在军队中也能得到提升和学习。
日军士兵在文化方面上则比较低,因为军队当中很多的年轻士兵都是乡下的农村孩子,好一点地念过小学,一般的可能连书都没读过,直接就在乡下干活,然后被征入军队,城里的一些孩子也可能只念过初中。
在战时的一些日军军官也不一定都是军校出身,有的是通过战绩、通过功勋来得到初级军官的职位,所以说自身上要比那些军校毕业的军官差一些。
3、训练方面德军士兵一般是以课程章节来拟定训练计划,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章节即可,并且会同时结合理论课和实战课进行系统化训练,让士兵不会感觉到累,也不会感觉到艰苦,多数人都会觉得这是在学习,并不像是在训练,在这方面德军比较人性化,士兵也能学到更多的战斗技能。
而日军在训练方面上非常苛刻,不管是体能训练、射击训练、还是文化理论学习,如果跟不上课程,或者自身有些笨的人,就会遭到军曹的打骂,所以日军士兵在训练时挨嘴巴子、挨踢是常有的事,不过这种苛刻的训练方式,也能促使士兵成长更快。
德国法西斯和日本相同点
相同点:(1)二者都是通过军事经济拉动经济增长。
日本出现了以军事工业为中心的经济高涨。
在振幅实行的军事通货膨胀中,军事支出迅速增加。
军费支出除了大力发展军事工业以外,还促进了为军事工业提供设备和原料的一般机器制造业、钢铁工业和采矿工业的发展。
对外侵略海带动了以纺织业为主的商品倾销,导致轻工业的活跃。
德国在希特勒掌权后,大力推行法西斯军事经济,军事支出迅速上升,战时六年,德国军事支出达6220亿马克,占到国家预算支出的91.9%,超过了同一时期德国本土国民收入的15%。
而且,国民经济军事化对于德国经济或国民收入的恢复作用是明显的,生产指数上升,国民收入增加,失业人数下降,整个生产资料生产增加了2.1倍,消费资料增加了43%,军火产量增加了11.5%。
(2)二者都对殖民地或占领地进行疯狂的掠夺。
日本为了维持战争的需要,竭力在殖民地和被占领地区景象搜刮和掠夺。
1940年7月到1945年6月,日本从大东亚共荣圈掠夺进口物资为:煤2121.1万吨,铁矿石1771.1万吨,钢铁417.8万吨,生胶19万吨,大米620.5万吨。
德国从各占领区至少掠夺了2000亿马克以上,相当于战时总支出的三分之一。
1940-1944年,德国铁矿石总供应量为8147万吨,其中由德国本土生产的仅占25.3%。
不同点:日本:根据《重要产业团体法》,在一切主要工业部门和金融部门建立“统制会”,把所有大中小企业都强制纳入由垄断巨头总管的军需生产中,政府赋予统制会向各企业分配军事订货、原料、劳动力和决定各企业生产定额、产品价格等广泛权利。
战时统治经济为财阀和大公司提供了扩大势力的有利时机,日本垄断程度达到空前的程度。
德国:采用强制卡特尔化的方法,控制生产、控制价格,将生产过剩的危机消灭在进入市场之前,而不是利用市场做事后的调节。
希特勒上台后,抛弃了民族社会主义的纲领,紧紧地与大银行和大企业结合在一起,联合控制市场。
国家1933年通过《卡特尔条例》,规定帝国经济部长有权建立新的卡特尔,一起卡特尔有权限令局外企业合并起来。
东西方谈判风格的差异
东西方谈判风格的差异谈判风格,实际上指的是谈判人员的工作作风、气度、品格。
这些受谈判人员个人的气质、心理素质的影响,也会因每个人所处的国度、地区不同,受到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的影响而有所不同。
我们来看看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形成的不同谈判风格。
东方型1.日本商人的谈判风格。
日本与我国相邻,我国的文化传统影响很深,崇尚儒学。
日本人的特性是:进取心强,办事认真,等级观念很强,疑心很重。
日本人接人待物很讲礼貌,不过分计较眼前小利,而是深谋远虑顾全大局。
由于这样的性格特征,中国商人在与日本人谈判时应注意:谈判前如果想与日本人接洽,最好设法找到中间人,而不自己直接去找到那个公司。
因为日本对这种直截了当的推销作法感到不自在。
在等候谈判时应充满耐心。
因为日本人忌讳急躁和没有耐心,他们认为这是软弱和不成熟的表现。
与日本人谈判切忌暴露最后期限。
日本人最有耐心,他们经常利用最后期限使你陷入绝境。
2.韩国人的谈判风格韩国自朝鲜战争以后,经济发展迅速,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韩国人同日本人一样,也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但同时受美国的文化影响也比较大,所以韩国人有点西方文化味。
在与韩国人打交道时,应注意两种文化的融合。
在韩国不要强行推销,也不要讲话转弯抹角,含糊不清。
因韩国人的个性中既有爱面子、受儒家思想影响很深的一面,又有独立性强、性格直率的一面。
所以你应该客观地介绍情况,容对方自我做出反应。
韩国人不轻易说“不”字,所以如果他们不愿意接受你的建议,会婉转地告诉你,而不轻易说“不行”。
韩国人很注意自己的国际形象,这与韩国的历史有极大关系,韩国曾遭受过多次外来侵略,使他们有一种民族自卑与自豪相交叉的感觉,所以韩国人对自己的国际形象很敏感。
韩国人忌讳高声大笑和作过分的姿态,他们珍视一种“内在”的气质。
3.华侨商人的谈判风格华侨分布在世界许多国家,他们乡土观念很强,勤奋耐劳,重视信义,珍惜友情。
由于经历和所处环境的不同,他们的谈判习惯既与当地人有别,也与我们大陆人有所不同。
德日国民性比较
日本 。 阵营:法西斯联盟
日军:狂热的种族主义者, 天 皇的私人军队 自身:刚刚起步的工业化 对手:亚洲各国和相对弱小的美 国驻军 罪行:侵略、对亍侵占区平民和 俘虏的屠杀、奸淫掳掠。
对亍二战的反省
德国 1. 勃兰特总理下跪 2. 德国政府坚持长期对亍 二战受害者进行赔偿 日本 1. 靖国神社、七士乊碑 2. 历叱教科书的俇改 3. 天皇制的俅留 4. 民众的俅守
Back
二、德日国民性简介
首先,什么是国民性?
国民性,即一个国家的人民由亍生存的自然 环境所决定的生产斱式,从而形成了不乊相适应 的社会心理、社会意识,由此产生出自己稳定的、 独特的社会经济----政治结构形态。 国民性包含:国民的政治意识 自我意识 价值观念 社会交往准则 最普遍的个性素质 心理特征 国民性是一个国家民族最主要的内在特征。 每个国家的民族特性,都有兵长处和短处,它对 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的发展,发生重大影响。
Back
关于中日二三闲话
你印象中的日本是。。。。。?
近代日本
• • • • • • 從被壓迫到侵略 簡單分析 美国著名的人类学家迪克特 《菊花与刀》 大 優越感 崇拜強權 战败 软实力输出
師夷長技以制夷
• • • • • • • 學習能力與忍耐 從中國到列強 實用性 對技術的追求團結 集體意識 保護國民 寻尸骨 國民素質
资源
城管
The end
谢谢欣赏
Catalogue
• 一、德日历叱简介
• 二、德日国民性简介 • 三、德日国民性的其体体现 • 四、由德日国民性引出。。。
一、德日历叱简介
德国
日本
勃兰登堡门
勃兰登堡门象征着普鲁士 王国的崛起和德意志帝国的 第一次统一和关盛。 也曾是德国分裂、欤洲分 裂和冷战的象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人和日本人的区别
我们常说德国人和日本人都很严谨。
德国和日本的确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理论上如果两个国家的人性情相似的话,他们的行为也会很相似,从而令生产活动的结果也有相似之处。
可是明明德国和日本生产出来的工业制品(本文探讨的领域停留在汽车上)所表现出来的特征那么不一样。
所以从德系车和日系车的不同点推测,德国人和日本人的严谨有区别吗?这次的德国之行,我就顺便捎带上这个问题了。
当然,由于观察者是不以严谨著称的中国人,以下推论仅仅是个人见解,我更希望可以抛砖引玉,让更多人参与到这个问题的讨论中来,把这个话题聊得更透彻。
德国人和日本人的飞机餐怎么吃?
我两年前第一次去日本,身旁坐着的就是一个日本人。
这是一顿有冷面、酱菜、面包、水果的日式料理,总而言之吃起来非常复杂。
我旁边的那个日本人,餐盘里面的食物始终摆放得井井有条,拆下来的包装袋、吃完的小碗,全都码得整整齐齐,毫不夸张地说,几乎是任何时候看过去,都像是已经被精细地收拾一番。
最后餐盘被收走的时候,餐具仔细地排好,餐巾纸叠整齐,盒子小碗的盖子都重新盖上,总之比发放下来的时候还要整洁。
这是日本人从幼儿园甚至小学就已经开始遵循的一种习惯。
这次飞德国,右前方是一个德国人。
吃飞机餐大快朵颐之后,餐盘上也很随心所欲,用完的纸巾揉成一团随意放着,小碗小盒盖子和用过的餐具也并没有摆放整齐。
似乎德国人对收拾餐具没有日本人那么讲究。
来到德国,博世德国总部的一个中国籍员工跟我们讲了一个关于德国人严谨的故事:他在德国攻读硕士,有一次在实验室旁边有一个空置的房间,研究生们提议将一些桌子搬过去,优化一下实验环境。
在我们看来,直接把桌子搬过去就得了,要不了10分钟。
不过德国导师却打开了AutoCAD(一个工业绘图软件,可进行室内平面设计),画好空置房间的平面图,然后再在图纸上画好桌子应该摆放的位置,然后再指示学生们按照图纸上的设计,把桌子搬到预设的位置。
除了这个亲耳所听到的事情,以前还听说过很多关于德国人如何守时的故事,把每天的行程精确到“分”,其实德国人能这么做,必须基于整个社会长久以来形成的一个公共默契,--只有其他人,例如公共交通服务守时,个人才有可能守时。
所以,如果以上面的实例,以小见大地推论,我会认为德国人的严谨,其很重要的一点表现是规划意识。
德国导师用AutoCAD指导“搬家”,就是标准化流程的思维,而守时的习惯,就是按照进度表推进一件事情的一个落实点。
标准化流程,严格遵守时间表执行,这都是规划意识的表现。
规划意识,让德国人有一种凡事都基于充分的、正确的的事实,将现象抽象成原理的能力,这种类似于构建上层建筑的思维,除了解决实际问题,其更重要的价值是拥有更强的延展性。
试想想,当时导师只是为了挪桌子而建模,我们也许会觉得多此一举,但是一旦建模完成之后,在这个房间里面可以实现的扩展想法就不仅仅局限于挪桌子了,“建模”就是上层建筑。
而如果按照中国人的惯常思维走捷径,只是单纯把桌子挪过去,的确可以用最快的速度解决眼前的问题,但对于这间房间的再度利用或功能扩展,是没有任何建树的。
还记得网上传来传去的那个“德国修的下水道系统,沙井盖旁边还放着油纸包着的全新螺丝”的故事吗?未必真实,但的确很符合德国人“规划”的习惯。
再回到汽车上,规划意识让德国人可以更透彻地拆解“汽车是什么”“汽车可以为人们带来什么”这些基本问题。
再加上德国教育制度有学徒制教学的传统,每一个德国人都是在工业兴国的进程里长大的,两个因素综合起来,使得德国人更容易产生发明的火花,所谓工程师思维,也许其根源正来源于此。
规划再加上工程师思维,两者结合起来,让德国汽车厂乃至供应商,发展出许多前瞻性的技术。
而日本人的严谨,则是注重建立秩序感。
吃完饭把餐具收拾干净、服务至上、职场里森严的等级制度、讲礼貌说敬语,甚至不少人说日本人骨子里有一股奴性,其实其本质都是因为日本人对建立一种秩序的重视。
建立起健康合理的秩序,是能够让整个社会以更高效、内耗更低的方式运作的。
例如被誉为汽车产业第三次革命的“丰田生产方式”,本质就是丰田在汽车生产建立起的一种生产秩序。
日本人的秩序感,反过来对看上去很混乱的库存状况,会有一种天生的敏感。
早期的丰田也没少参观福特、克莱斯勒等先进的汽车制造商,可同时丰田也看到了他们流水线生产过程里的不足,生产线配置不合理,生产出冗余库存,造成浪费。
1953年,日本丰田公司的副总裁大野耐一综合了单件生产和批量生产的特点和优点,创造了一种在多品种小批量混合生产条件下高质量、低消耗的生产方式即准时生产(Just In Time,简称JIT)。
JIT生产方式的基本思想是"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也就是追求一种无库存,或库存达到最小的生产系统。
JIT的基本思想是生产的计划和控制及库存的管理。
但秩序在某些时候也妨碍了企业的发展,尤其是新技术以及管理革新的推进。
某程度上说,已有的秩序,会给创造力的发挥戴上桎梏,人们变得谨慎、麻木、内部驱动力不足。
冗余的等级制度,也阻碍了一个企业的革新,影响长远发展,日本很多企业在技术革新这方面,看上去并不具备欧美企业的活力。
如果仔细感受,其实德国人和日本人在“严谨”的方向上,还是有很大差异的,这些差异可以解释德系车和日系车之间的一些区别。
当然,我说到的两个民族的突出特点,并不是说他们只表现出这两方面的严谨精神。
“规划意识”并不是德国人的全部,科学家思维也很严谨;除了“秩序感”之外,日本人也还挺较真的。
只不过就好比一向只吃白水煮蔬菜的人,对香锅爆炒和蒜蓉炒这两种味道截然不同的烹调方法,都会笼统地以“好吃”来概括一样,对于“规划意识”和“秩序感”都缺乏的我们
来说,我们看到的日本人和德国人,第一感觉就是,他们比我们严谨太多了,而无暇顾及这是辣菜还是咸香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