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公式定理定律概念大全

合集下载

高一化学公式大全总结

高一化学公式大全总结

高一化学公式大全总结一、化学基本概念。

1. 原子结构。

原子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原子序数为元素的标志,表示原子核中质子的数目。

2. 化学键。

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3. 化学式与化合价。

化学式是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合物中各种元素的种类和数目,化合价是元素形成化合物的价态。

4. 分子结构。

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通过共价键相互连接而成的,分子结构是指分子中原子的排列方式。

5. 反应类型。

化学反应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化合反应等多种类型。

二、常见化学公式。

1. 摩尔质量公式。

摩尔质量 = 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 1g/mol。

2. 摩尔浓度公式。

摩尔浓度 = 物质的量 / 溶液的体积。

3. 气体状态方程。

PV = nRT(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1V1/T1 = P2V2/T2(气体的压强、体积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4. 反应热公式。

ΔH = q / n。

ΔH = ΔU + PΔV。

5. 化学平衡常数公式。

Kc = [C]c[D]d / [A]a[B]b。

6. 离子平衡常数公式。

Ksp = [A+]a[B-]b。

7. 酸碱平衡常数公式。

Ka = [H+][A-] / [HA]8. 氧化还原反应公式。

nA + mB = xC + yD。

三、化学反应公式。

1. 合成反应。

A +B = C。

2. 分解反应。

C = A + B。

3. 燃烧反应。

燃料 + O2 = CO2 + H2O。

4. 氧化还原反应。

A +B =C + D。

5. 离子反应。

AB + CD = AD + CB。

6. 酸碱中和反应。

酸 + 碱 = 盐 + 水。

四、化学平衡公式。

1. 动态平衡。

正向反应速率 = 反向反应速率。

2. 平衡常数。

Kc = [C]c[D]d / [A]a[B]b。

3. 影响平衡位置的因素。

浓度、温度、压力、催化剂。

五、化学能量公式。

1. 反应热。

高三化学知识点必背公式

高三化学知识点必背公式

高三化学知识点必背公式一、摩尔的各种关系公式1. 摩尔质量公式摩尔质量 = 质量 / 物质的物质量2. 摩尔浓度公式摩尔浓度 = 物质的物质量 / 容积3. 摩尔体积公式摩尔体积 = 容积 / 物质的物质量4. 摩尔分数公式摩尔分数 = 分子物质的物质量 / 总物质的物质量5. 摩尔分数体积公式摩尔分数体积 = 摩尔分数 * 摩尔体积二、气体状态方程公式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 nRTP: 压强V: 体积n: 物质的摩尔数R: 气体常数T: 绝对温度2. 摩尔分数的状态方程P₁V₁ / T₁ = P₂V₂ / T₂P₁、V₁、T₁: 初始状态下的压强、体积、温度 P₂、V₂、T₂: 经过变化后的压强、体积、温度三、平衡常数表达式公式1. 平衡常数(Kc)的表达式Kc = [C]^c [D]^d / [A]^a [B]^b[ ]: 浓度(摩尔/升)A、B: 反应物C、D: 生成物a、b、c、d: 摩尔系数2. 平衡常数(Kp)与摩尔浓度关系Kp = Kc (RT)^ΔnΔn: 反应物的物质量差异3. 平衡常数(Ksp)的表达式Ksp = [A]^a [B]^b[ ]: 溶质的溶解度(摩尔/升)四、动力学相关公式1. 反应速率的表达式v = k [A]^a [B]^bv: 反应速率k: 反应速率常数(与温度有关) [A]、[B]: 反应物的浓度2. 反应级数与反应速率的关系v = k [A]^(a-m) [B]^m当 m = a 或 m > a 时,反应为一级反应当 m < a 时,反应为零级反应3. 动力学常数(k)与温度的关系ln(k₂ / k₁) = (Ea / R) * (1 / T₁ - 1 / T₂) Ea: 反应的活化能(J/mol)R: 气体常数T₁、T₂: 绝对温度五、溶液相关公式1. 离子产生度的表达式α = 化学当量 / 理论当量2. 溶解度积(Ksp)与溶解度的关系Ksp = [A]^a [B]^b[ ]: 溶质的溶解度(摩尔/升)3. 反应络合离子的平衡常数(β)与稳定常数(Kstab)之间的关系β = Kstab / [Ln]^n六、电化学相关公式1. 电解质的电导率(κ)与溶液浓度的关系κ = K * [C]K: 电导率常数[C]: 溶液浓度2. 电解质的电导率(κ)与浓度的关系κ = K * [C] * ΛmΛm: 著名离子电离程度3. Faraday定律Q = nFQ: 电荷n: 物质的物质量F: Faraday常数以上是高三化学知识点必背公式的一些例子,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中化学公式、定理、推论

高中化学公式、定理、推论

高中化学公式、定理、推论1. ρ=Vm 一般地,固体ρ的单位为g /cm 3;液体ρ的单位为g /mL ;气体ρ的单位为g /L 2. C %=(溶液)(溶质)m m ×100% C %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溶液的质量分数 3. m (液)=m (质)+m (剂)4. S =(溶剂)(溶质)m m ×100(g /100 g 溶剂) S 为固体溶质的溶解度 质 剂 液(溶液)+=(溶剂)=(溶质)m 100S m 100m S 5. n =AN N N A ≈6.02×1023个/mol ;N 表示直接构成物质的微粒个数 2121N N n n = 6. n =M m m 质量g ,M 摩尔质量g /mol 7. n =mV V 适用于气体;V 气体体积L ;在S.T.P 下,气体摩尔体积V m ≈22.4 L /mol 在同T 同P 下:2121V V n n = 8. c =Vn c 物质的量浓度mol /L ,V 溶液的体积L ,n 溶质的物质的量mol 9. n =摩尔反应热物质的反应热 物质的反应热kJ ,摩尔反应热kJ /mol10. M =ρ·V m 适用于气体;M :气体的摩尔质量g /mol ,ρ气体的密度g /L11. c =M%C 1000⨯⨯ρ(c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单位mol /L 、ρ:溶液的密度,单位g /mL 、C %: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M :溶质的摩尔质量,单位g /mol )12. P ·V =n ·R ·T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压强P (kPa );体积V (L );物质的量n (mol );摩尔气体常数R =8.314 J /mol ·K ;绝对温度T (K )一定量的气体在一定温度下,P ·V =常数,即1221V V P P =13. 阿佛加德罗定律:在同T 同P 下,气体的体积相同,则所含分子数也相同2121N N V V =(V =n ·V m =AN N ·V m ) 推论一:同T 同P 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2121n n V V = V =n ·V m推论二:同T 同P 下,气体的密度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d =2121M M =ρρ ρ=mV M 推论三:同T 同P 下,同V 的气体质量比等于摩尔质量比,2121M M m m = m =n ·M =mV V ·M 推论四:同T 同V 下,气体的压强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2121n n P P = P ·V =n ·R ·T推论五:同T 同P 下,等m 的气体体积比等于摩尔质量的反比,1221M M V V = V =n ·V m =Mm ·V m 推论六:同T 同V 下,等m 的气体的压强比等于摩尔质量的反比,1221M M P P = P ·V =n ·R ·T =Mm ·R ·T。

高中化学公式定理大全

高中化学公式定理大全

高中化学公式定理大全一、金属元素的反应1.碱金属单质的化学反应(1)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2K+2H2O=2KOH+H2↑点拨高考:此反应在近年高考中主要以实验.计算的形式出现.①反应前的必要操作:用镊子取出钠块,用滤纸擦净表面上煤油,在玻片上用小刀切去表面的氧化层。

②反应现象呈现: 浮在水面上,熔化成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响声,使滴有酚酞的溶液变。

.③钠与盐溶液反应,钠先与水反应,再与盐溶液反应④钾与水反应比钠要剧烈,其它的方面类似.(2)与氧气反应4Na+O2=2Na2O (空气缓慢氧化)考点延伸:①钠与氧气反应, 条件不同;生成物也不同.反应现象不一样:钠空气中缓慢氧化的变化是变暗,生成Na2O钠在空气中点燃是生成淡黄色Na2O2,②碱金属单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生成过氧化物甚至比过氧化物更复杂的氧化物,而Li只生成Li2O。

③碱金属单质因易被氧化,多保存在煤油中,而Li却因密度比煤油更小,只能保存在液体石蜡中。

④要注意高考推断题中的热点多步氧化转化关系:2.碱金属化合物的化学反应(1) Na2O2的反应2H2O+2Na2O2====4NaOH+O2↑2CO2+2Na2O2====2Na2CO3+O2对接高考: ①Na2O2与水反应,在高考实验中是一种常用的制取氧气的方法②Na2O2与CO2反应,主要应用于Na2O2作供养剂.③过氧化钠反应的计算在高考中也是一个热点,其反应质量增加规律:a.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从原子组成上说是吸收了水中全部的氢原子,固体物质增加的质量就是水中氢原子的质量。

b.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从原子组成上说是吸收了二氧化碳中的相当于“CO”的部分,固体物质增加的质量就是二氧化碳中“CO”的质量。

其反应体积变化规律:过氧化钠无论与水反应还是与二氧化碳反应,体积差都等于产生的氧气的体积,等于被吸收气体体积的一半。

(2) Na2CO3与盐酸的互滴反应向盐酸里逐渐滴加入Na2CO3溶液(开始时酸过量)开始就有气体放出;Na2CO3+2HCl=2NaCl+CO2↑+H2O(酸足量) 向Na2CO3溶液里逐滴加入盐酸(开始时酸不足)开始无气体产生:HCl+Na2CO3=NaCl+NaHCO3(无气泡)HCl+NaHCO3=NaCl+CO2↑+H2O 连线高考:不同的滴加顺序产生不同的现象,这就是不用其他试剂鉴别Na2CO3溶液和盐酸的原理。

高中化学22个概念8个定理

高中化学22个概念8个定理

概念:1、王水:王水(aqua regia)又称“王酸”“硝基盐酸”,是是浓盐酸(HCl)和浓硝酸(HNO₃)组成的混合物,其混合比例:3:1。

它是少数几种能够溶解金(Au)物质之一,这也是它名字的来源。

2、氯水:氯气的水溶液叫氯水,饱和氯水呈现浅黄绿色,具有刺激性气味。

3、硬水:硬水(Hard water)是指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4、软水:软水(soft water)指的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5、氨水:(化学式:NH3·H2O,式量35.045)又称阿摩尼亚水,主要成分为NH3·H2O,是氨气的水溶液,无色透明且具有刺激性气味。

6、氧化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获得电子的物质称作氧化剂。

7、还原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的物质称作还原剂。

8、化学键:化学键(chemical bond)纯净物分子内或晶体内相邻两个或多个原子(或离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力的统称。

9、离子键: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互相作用叫做离子键,成键的本质是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

10、共价键: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产生的吸引作用,典型的共价键是两个原子借吸引一对成键电子而形成的。

且形成共价键的多为非金属元素。

11、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是相同元素组成,不同形态的单质。

12、风化:风化是指在室温和干燥空气里,结晶水合物失去结晶水的现象。

13、裂化:一种使烃类分子分裂为几个较小分子的反应过程。

反应机理:C16H34→C8H18+C8H16C8H18→C4H10+C4H8C4H10→CH4+C3H6C4H10→C2H4+C2H6 14、皂化:(saponification)酯类在碱的作用下水解生成羧酸盐和醇的反应。

CH3COOC2H5+15、老化:(Ageing)老化是指高分子材料在加工、贮存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内外因素的综合作用,其性能逐渐变坏,以致最后丧失使用价值的现象。

高中化学公式定理定律概念大全

高中化学公式定理定律概念大全

高中化学公式定理定律概念大全第一章实验部分一、中学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1.“从下往上”原则。

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

装配复杂装置应遵循从左到右顺序。

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

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

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

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

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

如上例中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二、常见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有哪些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

①测物质溶解度。

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

①实验室蒸馏石油。

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浴中。

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

②苯的硝化反应。

中学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以及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三、需要塞入少量棉花的实验:热KMnO4制氧气制乙炔和收集NH3其作用分别是: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管;防止实验中产生的泡沫涌入导管;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以缩短收集NH3的时间。

四、常见物质分离提纯的10种方法1.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2.蒸馏冷却法:在沸点上差值大。

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馏。

高中化学公式定理定律概念大全

高中化学公式定理定律概念大全

试管的底部附近。这样利于排尽集气瓶或试管内的空气,而收集到较纯 净的气体。 3.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只需要伸到集气瓶或试管的口部。原因 是“导管伸入集气瓶和试管的多少都不影响气体的收集”,但两者比较, 前者操作方便。 4.进行气体与溶液反应的实验时,导管应伸到所盛溶液容器的中下部。 这样利于两者接触,充分发生反应。 5.点燃H2、CH4等并证明有水生成时,不仅要用大而冷的烧杯,而且导 管以伸入烧杯的1/3为宜。若导管伸入烧杯过多,产生的雾滴则会很快 气化,结果观察不到水滴。 6.进行一种气体在另一种气体中燃烧的实验时,被点燃的气体的导管应 放在盛有另一种气体的集气瓶的中央。不然,若与瓶壁相碰或离得太 近,燃烧产生的高温会使集气瓶炸裂。 7.用加热方法制得的物质蒸气,在试管中冷凝并收集时,导管口都必须 与试管中液体的液面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防止液体经导管倒吸到反 应器中。 8.若需将HCl、NH3等易溶于水的气体直接通入水中溶解,都必须在导 管上倒接一漏斗并使漏斗边沿稍许浸入水面,以避免水被吸入反应器而 导致实验失败。 9.洗气瓶中供进气的导管务必插到所盛溶液的中下部,以利杂质气体与 溶液充分反应而除尽。供出气的导管则又务必与塞子齐平或稍长一点, 以利排气。 11.制H2、CO2、H2S和C2H2等气体时,为方便添加酸液或水,可在容器 的塞子上装一长颈漏斗,且务必使漏斗颈插到液面以下,以免漏气。 12.制Cl2、HCl、C2H4气体时,为方便添加酸液,也可以在反应器的塞 子上装一漏斗。但由于这些反应都需要加热,所以漏斗颈都必须置于反 应液之上,因而都选用分液漏斗。特殊 九、试剂的存放和取用10例 1.Na、K:隔绝空气;防氧化,保存在煤油中(或液态烷烃中),(Li用石 蜡密封保存)。用镊子取,玻片上切,滤纸吸煤油,剩余部分随即放人 煤油中。 2.白磷:保存在水中,防氧化,放冷暗处。镊子取,并立即放入水中用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公式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公式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公式化学是理工科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对于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掌握化学知识点和公式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就给大家总结一些高考化学知识点和常用的公式,希望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

一、化学基础知识1. 电子结构电子层级:K层、L层、M层等,分别对应着1s、2s、2p等轨道。

电子排布:通过泡利不相容原理、奥卡规则和洪特规则来确定电子的排布顺序。

2. 周期表周期表是化学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

根据元素的周期和族别,可以了解元素的基本性质和电子结构。

3. 元素周期律定律门捷列夫定律: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化学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呈现周期性变化。

莫塔雅科夫定律:元素周期表中周期表第二周期开始的元素中,周期数比前一个周期多一个等于此周期中元素的化合价。

4. 化学键离子键:通过电子转移形成的化学键。

共价键:通过电子共享形成的化学键。

金属键:金属中原子间电子的共享形成的键。

5. 阳离子、阴离子和分子离子阳离子:带正电荷的离子。

阴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

分子离子:带正电荷和负电荷的离子。

二、常用化学公式1. 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等于生成物的质量。

2. 摩尔计算公式摩尔计算公式:n = m/M其中,n为物质的摩尔数,m为物质的质量,M为物质的摩尔质量。

3. 摩尔浓度公式摩尔浓度公式:C = n/V其中,C为溶液的摩尔浓度,n为溶质的摩尔数,V为溶液的体积。

4. 饱和溶液的浓度计算公式饱和溶液中溶质的浓度:溶质质量/溶液体积5. 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公式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公式:m1/n1 = m2/n2其中,m1和m2分别表示氧化物和还原物的质量,n1和n2分别表示氧化物和还原物的摩尔数。

6. 功率计算公式功率计算公式:P = W/t其中,P为功率,W为所做的功,t为所花费的时间。

7. 摩尔热容公式摩尔热容公式:Cm = q/ΔT其中,Cm为摩尔热容,q为系统吸放热量,ΔT为温度变化。

8. 碰撞理论公式碰撞理论公式:f = ZAB * σAB * v其中,f为反应速率常数,ZAB为碰撞数,σAB为碰撞截面积,v为相对速度。

高中化学必备公式大全

高中化学必备公式大全

高中化学必备公式大全一、阿伏加德罗定律1、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的数目的粒子。

2、阿伏加德罗常数: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6.02×10 23个/mol,不过也要记住: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阿伏加德罗常数。

3、适用条件:一定温度和压强下。

二、物质的量计算公式1、物质的量计算公式:n = N / N A = m / M = V / V m = c × V2、物质的量基本单位——摩尔(mol)3、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三、气体摩尔体积、气体体积计算公式1、气体摩尔体积计算公式:V m = 22.4L/mol2、在标准状况下,任何气体的摩尔体积都是22.4L/mol。

3、在标准状况下,任何气体的体积都是22.4L/mol。

4、非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的数值可以不是22.4L/mol。

5、气体体积 =气体质量×气体摩尔体积。

6、气体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质量。

7、物质质量=物质粒子数目×每个粒子质量。

8、原子间结合方式: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等。

9、原子间相互作用力:静电力、分子间作用力。

中考必备:中考数学公式大全一、什么是数学公式?数学公式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工具。

它是数学概念、定理和定律的组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各种数学问题。

掌握数学公式不仅有助于提高数学成绩,还能增强我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中考数学公式的重要性中考数学是学生们普遍的重要科目。

在中考数学中,数学公式的作用不可忽视。

准确理解和应用数学公式,能够使问题解决过程更加简洁、准确,有效提高解题速度。

因此,对于即将参加中考的学生们来说,掌握数学公式是必备的技能。

三、中考数学公式大全以下是一些重要的中考数学公式,供大家参考:1、平方差公式:(a+b)(a-b)=a²-b²2、完全平方公式:a²±2ab+b²=(a±b)²3、立方和(差)公式:a³±b³= (a±b)(a²±ab+b²)4、幂的乘方: (a^m)^n = a^(mn)5、积的乘方: (ab)^n = a^n b^n6、同底数幂的乘法:a^m a^n = a^(m+n) (m,n都是正数)7、同底数幂的除法:a^m/a^n = a^(m-n) (a ≠ 0, m,n都是正整数,且 m大于 n)8、平方差公式:a²-b²=(a+b)(a-b)9、完全平方公式:a²±2ab+b²=(a±b)²10、立方和(差)公式:a³±b³= (a±b)(a²±ab+b²)11、圆的周长公式:C=2πr12、圆的面积公式:S=πr²13、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πr²/360°×n°14、弧长公式:L=πr/180°×n°15、圆柱体积公式:V=πr²h16、圆锥体积公式:V=1/3πr²h四、如何记忆和应用数学公式?记忆和应用数学公式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高中化学公式定理定律概念大全

高中化学公式定理定律概念大全

高中化学公式定理定律概念大全第一章实验部分一、中学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1.“从下往上”原则。

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

装配复杂装置应遵循从左到右顺序。

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

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

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

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

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

如上例中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二、常见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有哪些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

①测物质溶解度。

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

①实验室蒸馏石油。

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浴中。

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

②苯的硝化反应。

中学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以及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三、需要塞入少量棉花的实验:热KMnO4制氧气制乙炔和收集NH3其作用分别是: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管;防止实验中产生的泡沫涌入导管;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以缩短收集NH3的时间。

四、常见物质分离提纯的10种方法1.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2.蒸馏冷却法:在沸点上差值大。

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馏。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1.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云组成,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

- 元素周期表按原子序数排列,分为s、p、d、f区。

-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电子排布规律进行分类。

2.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离子键:由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力形成。

- 共价键:由原子间共享电子对形成。

- 金属键:由金属原子释放的自由电子与正离子之间的电磁力形成。

- 分子结构:分子中原子的排列方式,包括线性、V形、三角锥形等。

3. 化学计量学- 摩尔(mol):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1摩尔物质包含6.022 x10^23个粒子。

- 摩尔质量:1摩尔物质的质量,单位为克/摩尔(g/mol)。

- 摩尔浓度:溶液中溶质的摩尔数除以溶液体积(L)。

4. 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 化学反应:原子重新排列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 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 平衡常数(K):表示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物和反应物浓度的比值。

5. 酸碱理论- 酸:能够释放氢离子(H+)的物质。

- 碱:能够释放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

- pH值:表示溶液酸碱性的数值,范围从0到14。

6.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

- 还原: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

- 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发生氧化和还原的化学反应。

7. 溶液与溶解度- 溶液:一种或多种物质均匀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相混合物。

- 溶解度: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在溶剂中的最大溶解量。

8. 气体定律- 波义耳定律:在恒温条件下,气体的压强与其体积成反比。

- 查理定律:在恒压条件下,气体的体积与其温度成正比。

- 盖-吕萨克定律:在恒压条件下,气体的体积与其温度成正比。

9. 热化学- 焓变(ΔH):化学反应中系统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 熵变(ΔS):系统混乱度的变化。

- 吉布斯自由能(ΔG):反应自发进行的趋势。

10. 电化学- 电池: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电能的装置。

高中化学公式定理定律概念大全

高中化学公式定理定律概念大全

高中化学公式定理定律概念大全第一章实验部分一、中学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1. “从下往上”原则。

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 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 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 “从左到右”原则。

装配复杂装置应遵循从左到右顺序。

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 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

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

上例中,烧瓶内试剂 MnO 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

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

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

如上例中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 (装入药口前进行) 原则。

7.后点酒精灯 (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二、常见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有哪些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

①测物质溶解度。

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

①实验室蒸馏石油。

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浴中。

① 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

② 苯的硝化反应。

中学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以及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三、需要塞入少量棉花的实验:热KMnO 4制氧气制乙炔和收集NH3其作用分别是:防止 KMnO 4粉末进入导管;防止实验中产生的泡沫涌入导管;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以缩短收集 NH3的时间。

四、常见物质分离提纯的10 种方法1.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 KNO3。

2.蒸馏冷却法:在沸点上差值大。

化学高中必修公式总结(17篇)

化学高中必修公式总结(17篇)

化学高中必修公式总结第1篇机械能1.功(1)做功的两个条件: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里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2)功的大小:W=Fscosa功是标量功的单位:焦耳(J) 1J=1N-m当0<=a<派/2w>0F做正功F是动力当a=派/2w=0(cos派/2=0)F不作功当派/2<=a<派W<0F做负功F是阻力(3)总功的求法:W总=W1+W2+W3……WnW总=F合Scosa2.功率(1)定义:功跟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值.P=W/t功率是标量功率单位:瓦特(w)此公式求的是平均功率1w=1J/s1000w=1kw(2)功率的另一个表达式:P=Fvcosa当F与v方向相同时,P=Fv.(此时cos0度=1)此公式即可求平均功率,也可求瞬时功率1)平均功率:当v为平均速度时2)瞬时功率:当v为t时刻的瞬时速度(3)额定功率:指机器正常工作时最大输出功率实际功率:指机器在实际工作中的输出功率正常工作时:实际功率≤额定功率(4)机车运动问题(前提:阻力f恒定)P=FvF=ma+f(由牛顿第二定律得)汽车启动有两种模式1)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a在减小,一直到0)P恒定v在增加F在减小尤F=ma+f当F减小=f时v此时有最大值2)汽车以恒定加速度前进(a开始恒定,在逐渐减小到0)a恒定F不变(F=ma+f)V在增加P实逐渐增加最大此时的P为额定功率即P一定P恒定v在增加F在减小尤F=ma+f当F减小=f时v此时有最大值3.功和能(1)功和能的关系: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2)功和能的区别:能是物体运动状态决定的物理量,即过程量功是物体状态变化过程有关的物理量,即状态量这是功和能的根本区别.化学高中必修公式总结第2篇动能.动能定理(1)动能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用Ek表示表达式Ek=1/2mv^2能是标量也是过程量单位:焦耳(J)1kg-m^2/s^2=1J(2)动能定理内容: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表达式W合=ΔEk=1/2mv^2-1/2mv0^2适用范围:恒力做功,变力做功,分段做功,全程做功5.重力势能(1)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用Ep表示表达式Ep=mgh是标量单位:焦耳(J)(2)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的关系W重=-ΔEp重力势能的变化由重力做功来量度(3)重力做功的特点:只和初末位置有关,跟物体运动路径无关重力势能是相对性的,和参考平面有关,一般以地面为参考平面重力势能的变化是绝对的,和参考平面无关(4)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形变而具有的能量弹性势能存在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中,跟形变的大小有关弹性势能的变化由弹力做功来量度6.机械能守恒定律(1)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总称总机械能:E=Ek+Ep是标量也具有相对性机械能的变化,等于非重力做功(比如阻力做的功)ΔE=W非重机械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2)机械能守恒定律: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保持不变表达式:Ek1+Ep1=Ek2+Ep2成立条件:只有重力做功化学高中必修公式总结第3篇高考化学公式大全一、非金属氢化物(HF、HCl、H2O、H2S、NH3)1、还原性:4HCl(浓) + MnO2 === MnCl2 + Cl2 + 2H2O4HCl(g) + O2 === 2Cl2 + 2H2O16HCl + 2KMnO4 === 2KCl + 2MnCl2 + 5Cl2 + 8H2O14HCl + K2Cr2O7 === 2KCl + 2CrCl3 + 3Cl2 + 7H2O2H2O + 2F2 === 4HF + O22H2S + 3O2(足量) === 2SO2 + 2H2O2H2S + O2(少量) === 2S + 2H2O2H2S + SO2 === 3S + 2H2OH2S + H2SO4(浓) === S + SO2 + 2H2O3H2S + 2HNO(稀) === 3S + 2NO + 4H2O5H2S + 2KMnO4 + 3H2SO4 === 2MnSO4 + K2SO4 + 5S + 8H2O3H2S + K2Cr2O7 + 4H2SO4 === Cr2(SO4)3 + K2SO4 + 3S + 7H2OH2S + 4Na2O2 + 2H2O === Na2SO4 + 6NaOH2NH3 + 3CuO === 3Cu + N2 + 3H2O2NH3 + 3Cl2 === N2 + 6HCl8NH3 + 3Cl2 === N2 + 6NH4Cl4NH3 + 3O2(纯氧) === 2N2 + 6H2O4NH3 + 5O2 === 4NO + 6H2O4NH3 + 6NO === 5N2 + 6H2O(用氨清除NO)NaH + H2O === NaOH + H24NaH + TiCl4 === Ti + 4NaCl + 2H2CaH2 + 2H2O === Ca(OH)2 + 2H22、酸性:4HF + SiO2 === SiF4 + 2H2O(此反应广泛应用于测定矿样或钢样中SiO2的含量)2HF + CaCl2 === CaF2 + 2HClH2S + Fe === FeS + H2H2S + CuCl2 === CuS + 2HClH2S + 2AgNO3 === Ag2S + 2HNO3H2S + HgCl2 === HgS + 2HClH2S + Pb(NO3)2 === PbS + 2HNO3H2S + FeCl2 ===2NH3 + 2Na==2NaNH2 + H2(NaNH2 + H2O === NaOH + NH3) 3、碱性:NH3 + HCl === NH4ClNH3 + HNO3 === NH4NO32NH3 + H2SO4 === (NH4)2SO4NH3 + NaCl + H2O + CO2 === NaHCO3 + NH4Cl(此反应用于工业制备小苏打,苏打)4、不稳定性:2HF === H2 + F22HCl === H2 + Cl22H2O === 2H2 + O22H2O2 === 2H2O + O2H2S === H2 + S2NH3 === N2 + 3H2二、非金属氧化物低价态的还原性:2SO2 + O2 === 2SO32SO2 + O2 + 2H2O === 2H2SO4(这是SO2在大气中缓慢发生的环境化学反应) SO2 + Cl2 + 2H2O === H2SO4 + 2HClSO2 + Br2 + 2H2O === H2SO4 + 2HBrSO2 + I2 + 2H2O === H2SO4 + 2HISO2 + NO2 === SO3 + NO2NO + O2 === 2NO2NO + NO2 + 2NaOH === 2NaNO2(用于制硝酸工业中吸收尾气中的NO和NO2)2CO + O2 === 2CO2CO + CuO === Cu + CO23CO + Fe2O3 === 2Fe + 3CO2CO + H2O === CO2 + H2氧化性:SO2 + 2H2S === 3S + 2H2OSO3 + 2KI === K2SO3 + I2NO2 + 2KI + H2O === NO + I2 + 2KOH(不能用淀粉KI溶液鉴别溴蒸气和NO2)4NO2 + H2S === 4NO + SO3 + H2O2NO2 + Cu === 4CuO + N2CO2 + 2Mg === 2MgO + C(CO2不能用于扑灭由Mg、Ca、Ba、Na、K等燃烧的火灾) SiO2 + 2H2 === Si + 2H2OSiO2 + 2Mg === 2MgO + Si3、与水的作用:SO2 + H2O === H2SO3SO3 + H2O === H2SO43NO2 + H2O === 2HNO3 + NON2O5 + H2O === 2HNO3P2O5 + H2O === 2HPO3P2O5 + 3H2O === 2H3PO4(P2O5极易吸水、可作气体干燥剂P2O5 + 3H2SO4(浓) === 2H3PO4 + 3SO3)CO2 + H2O === H2CO34、与碱性物质的作用:SO2 + 2NH3 + H2O === (NH4)2SO3SO2 + (NH4)2SO3 + H2O === 2NH4HSO3(这是硫酸厂回收SO2的反应.先用氨水吸收SO2、再用H2SO4处理: 2NH4HSO3 + H2SO4 === (NH4)2SO4 + 2H2O +2SO2生成的硫酸铵作化肥、SO2循环作原料气)SO2 + Ca(OH)2 === CaSO3 + H2O(不能用澄清石灰水鉴别SO2和CO2.可用品红鉴别) SO3 + MgO === MgSO4SO3 + Ca(OH)2 === CaSO4 + H2OCO2 + 2NaOH(过量) === Na2CO3 + H2OCO2(过量) + NaOH === NaHCO3CO2 + Ca(OH)2(过量) === CaCO3 + H2O2CO2(过量) + Ca(OH)2 === Ca(HCO3)2CO2 + 2NaAlO2 + 3H2O === 2Al(OH)3 + Na2CO3CO2 + C6H5ONa + H2O === C6H5OH + NaHCO3SiO2 + CaO === CaSiO3SiO2 + 2NaOH === Na2SiO3 + H2O(常温下强碱缓慢腐蚀玻璃)SiO2 + Na2CO3 === Na2SiO3 + CO2SiO2 + CaCO3 === CaSiO3 + CO2三、金属氧化物1、低价态的还原性:6FeO + O2 === 2Fe3O4FeO + 4HNO3 === Fe(NO3)3 + NO2 + 2H2O2、氧化性:Na2O2 + 2Na ===2Na2O(此反应用于制备Na2O)MgO,Al2O3几乎没有氧化性,很难被还原为Mg,Al.一般通过电解制Mg和Al.Fe2O3 + 3H2 === 2Fe + 3H2O (制还原铁粉)Fe3O4 + 4H2 === 3Fe + 4H2O3、与水的作用:Na2O + H2O === 2NaOH2Na2O2 + 2H2O === 4NaOH + O2(此反应分两步:Na2O2 + 2H2O === 2NaOH + H2O2 ; 2H2O2 === 2H2O + O2. H2O2的制备可利用类似的反应:BaO2 + H2SO4(稀) === BaSO4 + H2O2)MgO + H2O === Mg(OH)2 (缓慢反应)4、与酸性物质的作用:Na2O + SO3 === Na2SO4Na2O + CO2 === Na2CO3Na2O + 2HCl === 2NaCl + H2O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Na2O2 + H2SO4(冷、稀) === Na2SO4 + H2O2MgO + SO3 === MgSO4MgO + H2SO4 === MgSO4 + H2OAl2O3 + 3H2SO4 === Al2(SO4)3 + 3H2O(Al2O3是两性氧化物:Al2O3 + 2NaOH ===2NaAlO2 + H2O)FeO + 2HCl === FeCl2 + 3H2O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Fe2O3 + 3H2S(g) === Fe2S3 + 3H2OFe3O4 + 8HCl === FeCl2 + 2FeCl3 + 4H2O四、非金属氧化物低价态的还原性:2SO2 + O2 === 2SO32SO2 + O2 + 2H2O === 2H2SO4(这是SO2在大气中缓慢发生的环境化学反应)SO2 + Cl2 + 2H2O === H2SO4 + 2HClSO2 + Br2 + 2H2O === H2SO4 + 2HBrSO2 + I2 + 2H2O === H2SO4 + 2HISO2 + NO2 === SO3 + NO2NO + O2 === 2NO2NO + NO2 + 2NaOH === 2NaNO2(用于制硝酸工业中吸收尾气中的NO和NO2)2CO + O2 === 2CO2CO + CuO === Cu + CO23CO + Fe2O3 === 2Fe + 3CO2CO + H2O === CO2 + H2氧化性:SO2 + 2H2S === 3S + 2H2OSO3 + 2KI === K2SO3 + I2NO2 + 2KI + H2O === NO + I2 + 2KOH(不能用淀粉KI溶液鉴别溴蒸气和NO2)4NO2 + H2S === 4NO + SO3 + H2O2NO2 + Cu === 4CuO + N2CO2 + 2Mg === 2MgO + C(CO2不能用于扑灭由Mg、Ca、Ba、Na、K等燃烧的火灾) SiO2 + 2H2 === Si + 2H2OSiO2 + 2Mg === 2MgO + Si3、与水的作用:SO2 + H2O === H2SO3SO3 + H2O === H2SO43NO2 + H2O === 2HNO3 + NON2O5 + H2O === 2HNO3P2O5 + H2O === 2HPO3P2O5 + 3H2O === 2H3PO4(P2O5极易吸水、可作气体干燥剂)P2O5 + 3H2SO4(浓) === 2H3PO4 + 3SO3)CO2 + H2O === H2CO3化学高中必修公式总结第4篇高一物理公式大全总结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7.加速度a=(Vt-Vo)/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

高一的化学中主要的公式汇总

高一的化学中主要的公式汇总

高一的化学中主要的公式汇总1. 摩尔质量公式摩尔质量(M)= 物质的质量(m)/ 物质的物质的量(n)2. 摩尔浓度公式摩尔浓度(C)= 物质的量(n)/ 溶液的体积(V)3. 气体摩尔体积公式在标准状况下,1摩尔任何气体的体积约为22.4升4. 阿伏伽德罗常数阿伏伽德罗常数(N_A)= 6.022 × 10^23 mol^1表示1摩尔物质中含有的粒子数5. 化学反应速率公式反应速率(v)= 反应物的浓度变化量(ΔC)/ 时间变化量(Δt)6. 化学平衡常数公式K = 物的浓度乘积 / 反应物的浓度乘积7. 焓变公式ΔH = H(物) H(反应物)表示化学反应中吸收或释放的热量8. 吉布斯自由能公式ΔG = ΔH TΔS用于判断反应是否自发进行,ΔG < 0 表示反应自发进行9. 酸碱中和反应公式H+ + OH → H2O表示酸和碱反应水10. 氧化还原反应公式氧化剂 + 还原剂→ 氧化产物 + 还原产物表示氧化剂和还原剂在反应中发生电子转移11. 化学键能公式化学键能(E)= 断裂化学键所需能量表示形成或断裂化学键时所需的能量12. 亨利定律P = kH × C其中P是气体在液体中的分压,kH是亨利定律常数,C是气体在液体中的浓度13. 溶解度积公式Ksp = [A+]^a × [B]^b其中Ksp是溶解度积常数,[A+]和[B]分别是溶解后的离子浓度,a和b是化学方程式中离子的系数14. 活度系数公式γ = a / C其中γ是活度系数,a是活度,C是浓度15. 电离常数公式Ka = [H3O+] × [A] / [HA]Kb = [OH] × [B+] / [BOH]分别表示酸和碱在水中的电离程度16. 电解质电导率公式κ = 1 / ρ其中κ是电导率,ρ是电阻率17. 法拉第常数F = 96,485 C/mol表示1摩尔电子的电荷量18. 电池电动势公式E = E° (RT/nF) ln Q其中E是电池电动势,E°是标准电极电势,R是气体常数,T 是温度,n是电子转移数,F是法拉第常数,Q是反应商19. 酸碱滴定公式n(酸) × V(酸) = n(碱) × V(碱)表示在酸碱滴定中,酸和碱的物质的量相等20. 化学反应速率与浓度关系公式Rate = k[A]^m[B]^n其中Rate是反应速率,k是速率常数,[A]和[B]是反应物的浓度,m和n是反应物的反应级数这些公式涵盖了高一化学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和原理。

高中化学定律公式

高中化学定律公式

高中化学定律和公式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物质的量实际上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它的符号是n 。

我们把含有6.02×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摩尔简称摩,符号mol 。

物质的量(n )、粒子个数(N )和阿伏加德罗常数(A N )三者之间的关系用符号表示:n=AN N(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

符号M 。

物质的量(n )、物质的质量(m)和摩尔质量(M )三者间的关系: 3.物质的量(mol )=1()()g g mol 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 符号表示:n=Mm在相同条件下(同温、同压)物质的量相同的气体,具有相同的体积。

在标准状况下(0 ℃、101 kPa)1 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是22.4 L 。

1.气体摩尔体积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气体摩尔体积。

符号为m V m VV n=(V 为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n 为气体的物质的量) 单位:L/mol 或(L·mol -1) m 3/mol 或(m 3·mol -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 的物质的量来表示的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 的物质的量浓度。

用符号B C 表示,单位mol·L -1(或mol/L )。

表达式:BB n C=c(浓溶液)·V(浓溶液)=c(稀溶液)·V(稀溶液) 1、 原子核的构成原子是由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而核外电子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1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中子不带电;1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核电荷数(Z) == 核内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原子序数 2、质量数将原子核内所有的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加起来,所得的数值,叫质量数。

质量数(A )= 质子数(Z )+ 中子数(N )==近似原子量XA Z ——元素符号质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表示原子组成的一种方法a ——代表质量数;b ——代表质子数既核电荷数;c ——代表离子的所带电荷数;d ——代表化合价e ——代表原子个数请看下列表示a b+dXc+e3、 阳离子 a W m+: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数=a -m阴离子 b Y n-: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数=b +n元素主要化合价变化规律性原子序数主要化合价的变化1-2 +1→03-10 +1→+5-4→-1→011-18 +1→+7-4→-1→0二、电子式在元素符号的周围用小黑点(或×)来表示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式子叫电子式。

高中化学公式定理定律概念大全

高中化学公式定理定律概念大全

高中化学公式定理定律概念大全第一章实验部分一、中学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1。

“从下往上”原则.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2.“从左到右”原则。

装配复杂装置应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

先“塞”后“定”原则.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4。

“固体先放”原则。

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

“液体后加"原则.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中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二、常见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有哪些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

①测物质溶解度。

②实验室制乙烯。

2。

测蒸气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①实验室蒸馏石油。

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浴中。

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②苯的硝化反应。

中学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以及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三、需要塞入少量棉花的实验:热KMnO4制氧气制乙炔和收集NH3其作用分别是: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管;防止实验中产生的泡沫涌入导管;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以缩短收集NH3的时间.四、常见物质分离提纯的10种方法1.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2。

蒸馏冷却法:在沸点上差值大。

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公式定理定律概念大全第一章实验部分一、中学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1.“从下往上”原则。

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

装配复杂装置应遵循从左到右顺序。

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

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

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

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

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

如上例中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二、常见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有哪些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

①测物质溶解度。

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

①实验室蒸馏石油。

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浴中。

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

②苯的硝化反应。

中学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以及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三、需要塞入少量棉花的实验:热KMnO4制氧气制乙炔和收集NH3其作用分别是: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管;防止实验中产生的泡沫涌入导管;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以缩短收集NH3的时间。

四、常见物质分离提纯的10种方法1.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2.蒸馏冷却法:在沸点上差值大。

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馏。

3.过滤法:溶与不溶。

4.升华法:SiO2(I2)。

5.萃取法:如用CCl4来萃取I2水中的I2。

6.溶解法:Fe粉(A1粉):溶解在过量的NaOH溶液里过滤分离。

7.增加法:把杂质转化成所需要的物质:CO2(CO):通过热的CuO;CO2(SO2):通过NaHCO3溶液。

8.吸收法:用做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气体杂质,气体杂质必须被药品吸收:N2(O2):将混合气体通过铜网吸收O2。

9.转化法:两种物质难以直接分离,加药品变得容易分离,然后再还原回去:Al(OH)3,Fe(OH)3:先加NaOH溶液把Al(OH)3溶解,过滤,除去Fe(OH)3,再加酸让NaAlO2转化成A1(OH)3。

10.纸上层析(不作要求)五、常用的去除杂质的方法10种1.杂质转化法: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加入氢氧化钠,使苯酚转化为酚钠,利用酚钠易溶于水,使之与苯分开。

欲除去Na2CO3中的NaHCO3可用加热的方法。

2.吸收洗涤法: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和水,可使混合气体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的溶液后,再通过浓硫酸。

3.沉淀过滤法:欲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铜,加入过量铁粉,待充分反应后,过滤除去不溶物,达到目的。

4.加热升华法:欲除去碘中的沙子,可采用此法。

5.溶剂萃取法:欲除去水中含有的少量溴,可采用此法。

6.溶液结晶法(结晶和重结晶):欲除去硝酸钠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钠,可利用二者的溶解度不同,降低溶液温度,使硝酸钠结晶析出,得到硝酸钠纯晶。

7.分馏蒸馏法:欲除去乙醚中少量的酒精,可采用多次蒸馏的方法。

8.分液法:欲将密度不同且又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分离,可采用此法,如将苯和水分离。

9.渗析法:欲除去胶体中的离子,可采用此法。

如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的氯离子。

10.综合法:欲除去某物质中的杂质,可采用以上各种方法或多种方法综合运用。

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的“不”15例1.实验室里的药品,不能用手接触;不要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更不能尝结晶的味道。

2.做完实验,用剩的药品不得抛弃,也不要放回原瓶(活泼金属钠、钾等例外)。

3.取用液体药品时,把瓶塞打开不要正放在桌面上;瓶上的标签应向着手心,不应向下;放回原处时标签不应向里。

4.如果皮肤上不慎洒上浓H2SO4,不得先用水洗,应根据情况迅速用布擦去,再用水冲洗;若眼睛里溅进了酸或碱,切不可用手揉眼,应及时想办法处理。

5.称量药品时,不能把称量物直接放在托盘上;也不能把称量物放在右盘上;加法码时不要用手去拿。

6.用滴管添加液体时,不要把滴管伸入量筒(试管)或接触筒壁(试管壁)。

7.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得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得少于容积的1/3。

8.不得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对点另一只酒精灯;熄灭时不得用嘴去吹。

9.给物质加热时不得用酒精灯的内焰和焰心。

10.给试管加热时,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切不可使试管口对着自己或旁人;液体的体积一般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1/3。

11.给烧瓶加热时不要忘了垫上石棉网。

12.用坩埚或蒸发皿加热完后,不要直接用手拿回,应用坩埚钳夹取。

13.使用玻璃容器加热时,不要使玻璃容器的底部跟灯芯接触,以免容器破裂。

烧得很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用冷水冲洗或放在桌面上,以免破裂。

14.过滤液体时,漏斗里的液体的液面不要高于滤纸的边缘,以免杂质进入滤液。

15.在烧瓶口塞橡皮塞时,切不可把烧瓶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烧瓶.七、化学实验中的先与后22例1.加热试管时,应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

2.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先拿出导管后撤酒精灯。

3.制取气体时,先检验气密性后装药品。

4.收集气体时,先排净装置中的空气后再收集。

5.稀释浓硫酸时,烧杯中先装一定量蒸馏水后再沿器壁缓慢注入浓硫酸。

6.点燃H2、CH4、C2H4、C2H2等可燃气体时,先检验纯度再点燃。

7.检验卤化烃分子的卤元素时,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先加稀HNO3再加AgNO3溶液。

8.检验NH3(用红色石蕊试纸)、Cl2(用淀粉KI试纸)、H2S[用Pb(Ac)2试纸]等气体时,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后再与气体接触。

9.做固体药品之间的反应实验时,先单独研碎后再混合。

10.配制FeCl3,SnCl2等易水解的盐溶液时,先溶于少量浓盐酸中,再稀释。

11.中和滴定实验时,用蒸馏水洗过的滴定管先用标准液润洗后再装标准掖;先用待测液润洗后再移取液体;滴定管读数时先等一二分钟后再读数;观察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改变时,先等半分钟颜色不变后即为滴定终点。

12.焰色反应实验时,每做一次,铂丝应先沾上稀盐酸放在火焰上灼烧到无色时,再做下一次实验。

13.用H2还原CuO时,先通H2流,后加热CuO,反应完毕后先撤酒精灯,冷却后再停止通H2。

14.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先用烧杯加蒸馏水至容量瓶刻度线1cm~2cm后,再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

15.安装发生装置时,遵循的原则是:自下而上,先左后右或先下后上,先左后右。

16.浓H2SO4不慎洒到皮肤上,先迅速用布擦干,再用水冲洗,最后再涂上3%一5%的NaHCO3溶液。

沾上其他酸时,先水洗,后涂NaHCO3溶液。

17.碱液沾到皮肤上,先水洗后涂硼酸溶液。

18.酸(或碱)流到桌子上,先加NaHCO3溶液(或醋酸)中和,再水洗,最后用布擦。

19.检验蔗糖、淀粉、纤维素是否水解时,先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加NaOH溶液中和H2SO4,再加银氨溶液或Cu(OH)2悬浊液。

20.用pH试纸时,先用玻璃棒沾取待测溶液涂到试纸上,再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比,定出pH。

21.配制和保存Fe2+,Sn2+等易水解、易被空气氧化的盐溶液时;先把蒸馏水煮沸赶走O2,再溶解,并加入少量的相应金属粉末和相应酸。

22.称量药品时,先在盘上各放二张大小,重量相等的纸(腐蚀药品放在烧杯等玻璃器皿),再放药品。

加热后的药品,先冷却,后称量。

八、实验中导管和漏斗的位置的放置方法在许多化学实验中都要用到导管和漏斗,因此,它们在实验装置中的位置正确与否均直接影响到实验的效果,而且在不同的实验中具体要求也不尽相同。

下面拟结合实验和化学课本中的实验图,作一简要的分析和归纳。

1.气体发生装置中的导管;在容器内的部分都只能露出橡皮塞少许或与其平行,不然将不利于排气。

2.用排空气法(包括向上和向下)收集气体时,导管都必领伸到集气瓶或试管的底部附近。

这样利于排尽集气瓶或试管内的空气,而收集到较纯净的气体。

3.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只需要伸到集气瓶或试管的口部。

原因是“导管伸入集气瓶和试管的多少都不影响气体的收集”,但两者比较,前者操作方便。

4.进行气体与溶液反应的实验时,导管应伸到所盛溶液容器的中下部。

这样利于两者接触,充分发生反应。

5.点燃H2、CH4等并证明有水生成时,不仅要用大而冷的烧杯,而且导管以伸入烧杯的1/3为宜。

若导管伸入烧杯过多,产生的雾滴则会很快气化,结果观察不到水滴。

6.进行一种气体在另一种气体中燃烧的实验时,被点燃的气体的导管应放在盛有另一种气体的集气瓶的中央。

不然,若与瓶壁相碰或离得太近,燃烧产生的高温会使集气瓶炸裂。

7.用加热方法制得的物质蒸气,在试管中冷凝并收集时,导管口都必须与试管中液体的液面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防止液体经导管倒吸到反应器中。

8.若需将HCl、NH3等易溶于水的气体直接通入水中溶解,都必须在导管上倒接一漏斗并使漏斗边沿稍许浸入水面,以避免水被吸入反应器而导致实验失败。

9.洗气瓶中供进气的导管务必插到所盛溶液的中下部,以利杂质气体与溶液充分反应而除尽。

供出气的导管则又务必与塞子齐平或稍长一点,以利排气。

11.制H2、CO2、H2S和C2H2等气体时,为方便添加酸液或水,可在容器的塞子上装一长颈漏斗,且务必使漏斗颈插到液面以下,以免漏气。

12.制Cl2、HCl、C2H4气体时,为方便添加酸液,也可以在反应器的塞子上装一漏斗。

但由于这些反应都需要加热,所以漏斗颈都必须置于反应液之上,因而都选用分液漏斗。

特殊九、试剂的存放和取用10例1.Na、K:隔绝空气;防氧化,保存在煤油中(或液态烷烃中),(Li用石蜡密封保存)。

用镊子取,玻片上切,滤纸吸煤油,剩余部分随即放人煤油中。

2.白磷:保存在水中,防氧化,放冷暗处。

镊子取,并立即放入水中用长柄小刀切取,滤纸吸干水分。

3.液Br2:有毒易挥发,盛于磨口的细口瓶中,并用水封。

瓶盖严密。

4.I2:易升华,且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应保存在用蜡封好的瓶中,放置低温处。

5.浓HNO3,AgNO3:见光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瓶中,放在低温避光处。

6.固体烧碱:易潮解,应用易于密封的干燥大口瓶保存。

瓶口用橡胶塞塞严或用塑料盖盖紧。

7.NH3·H2O:易挥发,应密封放低温处。

8.C6H6、、C6H5—CH3、CH3CH2OH、CH3CH2OCH2CH3:易挥发、易燃,应密封存放低温处,并远离火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