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急性弛缓性麻痹
(2)深感觉:是指起于身体深部组织(主要为肌肉、 韧带、肌腱、骨骼及关节)的三种感觉,包括 关节觉、震动觉、深部痛觉
•
(三)反射检查
对感觉刺激引起的不随意运动反应称反射。 深反射: 上肢: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桡骨膜反射 下肢:膝反射、踝反射、踝震挛; 浅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 病理反射:正常情况下(除婴儿外)不出现,仅在中枢神 经系统损害时才发生的异常反射。如巴彬斯基氏征。
•
特别提示——对脊髓休克的认识
在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的急性期,如“脊髓休
克”可表现为弛缓性瘫痪,需待急性期过后
(约2-3周)才表现痉挛性特点。
不能 漏报
避免 误诊
急性麻痹综合征是指非脊灰肠道及其它病毒 所致急性弛缓性麻痹,临床特征与脊灰相似, 是构成AFP的主要原因之一,包括柯萨奇 (COX)病毒,埃可(ECHO)病毒,及肠道病 毒71(EV71)等。
急性 弛缓性 麻痹
AFP 诠 释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 高危AFP病例 聚集性临床符合病例 脊灰疫苗衍生病毒(VDPV)病例
•
急性弛缓性麻痹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是以急性起病,肌张力 减弱,肌力下降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为主要特征的一 组症候群。
AFP不是单一的疾病,可见于不同的病因和多种疾 病。
急性与严重的上运动神经麻痹可有一休克期,如 脊髓受累,称脊髓休克期。病变虽累及上运动神经元, 但表现弛缓性瘫痪:肌张力低,腱反射消失,无病理 反射。数小时或几周,休克期解除,渐出现肌张力高, 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
脊髓休克的产生并不是由于横切刺激本身引起的,因为第二次切断 脊髓并不能使脊髓休克重新出现。所以,脊髓休克产生的原因乃是由于 断离的脊髓节段失去高级中枢的调节性影响,特别是来自大脑皮层、前 庭核和脑干网状结构的易化性影响。肢体肌力的恢复常始于下肢远端, 然后逐步上移。
急性弛缓性瘫痪
•
NPEV包括柯萨奇(Coxsackie)病毒A 群和B群(Cox-A,Cox-B),埃可(ECHO) 病毒,新肠道病毒68-72型等,NPEV有60多 种血清型。NPEV在健康人群中具有较高的 携带率。
Hale Waihona Puke 脊灰疫苗相关病例 (又称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VAPP)
•
是指因机体免疫缺陷、免疫低下或其他 原因,在接种或接触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 (oral poliovirus attenuated vaccine,OPV)后, 对正常人并不致病的OPV对这些人却成为致 病病原,而发生脊灰症状病例。
吉兰-巴雷综合征
• 吉兰-巴雷综合征 (CuillainBarresyndrome,GBS) • 也称为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属于 周围神经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已成为目前 我国和多数国家引起小儿急性迟缓性瘫痪 的最常见原因。
临床特征: • 为进行性、 对称性、 弛缓性肢体瘫痪 该病病程自限、绝大多数的病人均可以 完全康复
周期性瘫痪
• 周期性瘫痪又称周期性麻痹(periodic paralysis)是以反复发作的骨骼肌迟缓性瘫 痪为特征的一组少见疾病,发作时大都伴 有血清钾浓度的改变。
根据血清钾离子浓度的变化可将周期性瘫痪分为低钾型、正常钾 型和高钾型3种类型,其中以低钾型周期性瘫痪最为常见。
•
• 低血钾型周期性麻痹①病史提供发作性骨 骼肌弛缓型麻痹而无感觉障碍。②发作时 血清钾低于3.5mmol/L,予钾盐治疗有效。 ③排除其他疾病所致继发性低血钾麻痹。
常见的AFP病例包括以下14种疾病:
• (1)脊髓灰质炎(2) 格林巴利综合征(3) 横贯性脊髓炎(4)多 神经病 • (5)神经根炎 • (6)外伤性神经炎 (7)单神经炎 • (8)神经丛炎 • (9)周期性麻痹(10) 肌病 • (11)急性多发性肌 炎 • (12)肉毒中毒 • (13)四肢瘫、截瘫 和单瘫 • (14)短暂性肢体麻 痹。
急性弛缓性麻痹的诊断
③可伴有运动神经麻痹,如面神经,舌咽,迷走 神经受累。
④病情严重者常有呼吸肌麻痹。
⑤脑脊液可有蛋白细胞分离现象。
③肌电图示神经源受损。脱髓鞘型GBS的EMG示神 经传导速度减慢为主,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 (CMAP)波幅降低相对不明显,F波潜伏期延 长。(轴索型GBS)的EMG示CMAP的波幅明显减 低,神经传导速度正常或轻度减慢,F波潜伏 期正常。
0级:完全瘫痪 1级:可见肌肉轻微收缩而无肢体运动 2级:肢体能在床上移动,但不能抬起 3级:肢体能抬离床面 4级:能作抵抗阻力的运动 5级:正常肌力
2、感觉检查:
进行感觉检查时,患者必须意识清晰和高 度合作。
(1)感觉:是指皮肤及粘膜的痛觉、温度 觉及触觉三种感觉
(2)深感觉:是指起于身体深部组织(主 要为肌肉、韧带、肌腱、骨骼及关节) 的感觉,包括关节觉、震动觉和深部痛 觉三种
(二)AFP实验室检测要点
1、脑脊液:细胞蛋白分离、蛋白细胞分离 2、肌酶:GPT、GOT、CPK、LDH 3、血生化:K、Na、Ca、P 4、肌电图:影像学:脑MRI、脊髓MRI
五 AFP病例诊断要点
(一)详细可靠病史 (二)区别真假麻痹和上下运动神经元麻痹 (三)加强对脊髓休克的认识
(一)详细可靠病史
Kew,O. M, et al, 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es and the endgame strategy for global polio eradicatio9:587-635
VDPV 能 够 导 致 人 与 人 之 间 的 传 播 , 致病性较强.
3、反射检查
对感觉刺激引起的不随意运动反应称反 射。
深反射:上肢: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 肌反射、挠骨膜反射下肢:膝反射、踝 反射、踝震挛;
AFP病例
AFP病例AFP病例又称为急性弛缓性麻痹(AFP),是指将所有15岁以下急性发生的肢体(或腹肌、颈肌)肌肉进行性弛缓性麻痹瘫痪病例称为AFP病例。
包括以下疾病:(1)脊髓灰质炎(2)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GBS)(3)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4)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起的多神经病、原因不明性多神经病)(5)神经根炎(6)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发的神经炎)(7)单神经炎(8)神经丛炎(9)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性麻痹、高钾性麻痹、正常钾性麻痹)(10)肌病(包括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11)急性多发性肌炎(12)肉毒中毒(13)4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14)短暂性肢体麻痹5.AFP病例报告与漏报:卫生部要求所有发现AFP病例的临床医生和卫生工作者都要立即向当地县级卫生防疫站进行报告,这是发现病例最重要的工作。
由于AFP病例作为“疑似脊灰”病例报告,也受到传染病管理法的约束。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有下列情况,AFP病例可能漏报:(1)患儿曾就诊,但医生没有发现是AFP病例,无记录也未报告;(2)医生诊断是AFP 病例,但无记录也未报告;(3)诊断是AFP病例,有记录,但未意识到或不知道需要报告。
漏报的主要原因是医生不知道如何报告或报告意识淡漠。
6.主动监测和零病例报告:卫生防疫站负责AFP病例监测的工作人员,每10天到辖区内的监测医院了解AFP病例报告情况,及时发现漏报病例。
在开展主动监测工作后,若没有发现漏报的AFP病例才能作出零病例报告。
医院一定要协助卫生防疫站做好这项工作,防止漏报。
7.AFP病例诊断要点:AFP可见于多种疾病,临床医师面对每一例AFP 患者,除了要获得详尽可靠病史,首先要认真排除假性麻痹(由骨关节疾病所致的运动障碍),然后才能确定为真性麻痹。
根据神经定位不同,应进一步区别上运动神经元麻痹(痉挛性麻痹),还是下运动神经元麻痹(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定义及监测-文档资料
4.3.3 在病例发生的所在地的县级及以上医院 和病例所在村进行AFP病例主动搜索工作,调 查了解本地和病例周围儿童AFP病例的发生情 况,搜索是否有脊灰野病毒输入或具有神经毒 力的脊灰疫苗衍生株循环的证据。
4.3.4 采用入户调查方法,在病例居住地区至 少调查30名5岁以下儿童,若本村儿童不足30 名,要调查此年龄段的所有儿童,评价脊灰疫 苗接种率。
(1)脊髓灰质炎;
(2)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 神经炎,GBS);
(3)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 性神经根脊髓炎;
(4)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 引起的多神经病、原因不明性多神经病);
(5)神经根炎;
(6)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 发的神经炎);
苗史不详、未采或未采集到合格粪便标 本、临床怀疑为脊髓灰质炎的AFP病例。
5
1.3 聚集性临床符合病例 同一县(区)或相邻县(区)发现2例或
2例以上的临床符合病例,发病时间间隔 不满2个月。
6
2 AFP病例的病毒学分类标准
2.1脊灰确诊病例:凡脊灰野病毒检测阳 性的AFP病例为脊灰确诊病例。
17
4.3 聚集性临床符合病例的调查
4.3.1 调查组的防控制机构组织由熟悉AFP病例 诊断的流行病学专家和神经内科或儿科医生参加 的调查小组。
4.3.2 及时对临床符合病例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 查和采集粪便标本。神经科专家要对病例进行医 学检查,核实诊断(确定是否是临床符合病例); 了解发病过程、治疗情况、脊灰疫苗免疫史等情 况;并对所调查的对象拍摄病例的影像资料,以 便记录病例的残留麻痹情况和现场调查工作,分 析发病原因和脊灰野病毒感染的可能性。
7
2.2脊灰排除病例: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 (1)凡是采集到合格粪便标本,脊灰野病毒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要点介绍
2 诊断标准
诊断AFP的标准包括病例的临床症状、实验 室检测结果和病程。
监测方,确保监测过程准确可靠。
2
方法二
指定监测责任人和团队,确保监测工作顺利进行。
3
方法三
制定监测计划和流程,包括数据收集、分析和报告。
监测工具和设备
工具一
电子表格软件,用于数据记录和分析。
工具二
医疗设备,用于对病例进行实验室检测。
工具三
数据收集工具,如问卷调查或电话访谈。
数据分析和报告
1
数据分析
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以评估疾
报告
2
病的发展趋势和干预效果。
根据监测结果撰写报告,并向相关利益 相关者提供分析结果和建议。
2 流行病学特征
AFP在全球范围内有发生,但最常见于亚洲和非洲地区。
AFP监测的目的和重要性
1 目的
监测AFP的目的是及早发现并控制疾病,以 减少患者的病情恶化。
2 重要性
AFP监测对于研究和预防该疾病的流行具有 重要意义,可以帮助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
监测指标和诊断标准
1 监测指标
监测AFP的主要指标包括病例数、患病率、 病例报告率等。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 例监测要点介绍
本演示将介绍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的关键要点,包括定义、流行病 学特征、目的和重要性、监测指标和诊断标准、监测方法和步骤、监测工具 和设备,以及数据分析和报告。
AFP的定义和流行病学特征
1 定义
AFP是一种罕见的急性疾病,表现为肌肉无力、弛缓和麻痹。
急性弛缓性瘫痪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颈髓脊髓炎患者,弛缓性瘫痪见于上肢,而痉挛性瘫痪见于下肢。感觉障碍在相应的颈髓病变节段下。病变若在高颈髓(颈3~4)则为完全性痉挛性四肢瘫并有膈肌瘫痪,可出现呼吸麻痹。并有高热,可导致死亡。
腰骶髓脊髓炎呈现下肢的完全性弛缓性瘫痪,明显的膀胱和直肠功能障碍以及下肢腱反射消失,其后肌肉萎缩。
鉴别诊断
正确的姿势患者卧床时身体应成一直线,膝部稍弯曲,髋部及脊柱可用板或沙袋使之挺直,踝关节成90°。疼痛消失后立即作主动和被动锻炼,以避免骨骼畸形。
适当的营养应给予营养丰富的饮食和大量水分,如因环境温度过高或热敷引起出汗,则应补充钠盐。厌食时可用胃管保证食物和水分摄入。
(二)瘫痪期
药物治疗促进神经传导功能药物如维生素B组
04
病理改变:神经细胞坏死、溶解、胶质细胞增生
受损部位: 脊髓前角的灰质 桥脑、延髓的运动神经核
根据临床表现特点,可将脊灰分为顿挫型、脊髓瘫痪型、延髓瘫痪(脑干型)型、脑炎型。
顿挫型 病人有发热、头痛、咽痛、食欲减退、呕吐和腹痛; 但神经系统检查正常。这一型可与许多其 他感染性疾病难以区分,只有在脊灰流行时才可能疑及本型脊灰。
脑神经障碍,常见面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受累。
感觉障碍,四肢麻木或酸痛等异常感觉或呈手套、袜 套样感觉障碍,但一般较运动障碍轻。
病情严重者同时出现呼吸肌麻痹。
脑脊液可有蛋白—细胞分离现象。
以下几点可作为诊断参考。
按病情轻重来分型以便于治疗
轻型:四肢肌力III级以上,可独立行走。
中型:四肢肌力III级以下,不能行走。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应用,400mg/kg.d,共5天。应尽早用,但价格较昂贵。
1
2
3
治疗
治疗
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
3
辅助疗法
介绍使用辅助疗法,计针对急性弛缓性麻痹患者的个性化康复计划及其重要性。
康复治疗技巧
心理支持
解释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的技 巧,如鼓励和激励。
肌肉训练
介绍通过特定肌肉训练改善运 动功能的方法。
疼痛管理
讨论如何有效管理患者可能出 现的疼痛症状。
预防措施
疫苗接种
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
病例介绍:介绍一个罕见而令人困惑的病例,涉及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的 病理生理。
病例诊断和症状分析
1 诊断:
2 症状分析:
详细描述急性弛缓性麻痹的诊断过程和标准。
探讨这种疾病的常见症状和神经系统受损的 影响。
病例治疗方案
1
医院疗程
解释医院治疗阶段和使用的药物疗法。
2
物理治疗
说明康复治疗计划和技术,如物理疗法和康复训练。
强调预防疫苗在防止疾病传 播中的重要性。
个人卫生
提供个人卫生和保持良好卫 生习惯的建议。
环境卫生
介绍改善环境卫生以减少疾 病传播的方法。
结论和建议
总结病例,并提供对医务人员、患者和公众的建议。
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上报疾控时间 (2)
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上报疾控时间引言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四肢无力、麻痹等症状,临床上常与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相联系。
及时准确上报AFP病例是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本文将介绍如何在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发现后,进行疾控时间上报的方法和步骤。
疾控时间上报的重要性急性弛缓性麻痹是一种病情严重的疾病,可以导致患者的四肢瘫痪及呼吸肌麻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及时上报AFP病例可以帮助卫生部门进行有效的疫情监测和控制,迅速采取针对病例的预防与干预措施;同时,也可以及时进行相关疫苗接种,从而有效减少疫情的传播。
疾控时间上报的步骤1. 识别观察对象在进行疾控时间上报之前,首先需要识别观察对象。
AFP 病例主要包括急性弛缓性麻痹的患者以及可能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的人群,如发热、肌肉无力等症状的患者。
2. 建立病例登记登记疾病病例是进行疾控时间上报的前提。
在病例登记表中,需要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等)、病症描述、病程等相关信息。
登记表可使用电子表格或者纸质表格进行记录。
3. 采集样本和送检针对AFP病例的上报,需要对患者进行相关样本的采集和送检。
首先,应采集患者的咽拭子、粪便或其他生物样本,用于检测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存在。
样本采集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要求进行,以确保样本的质量和准确性。
采集后,将样本送往专业实验室进行检测。
4. 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针对疑似或确诊病例,需要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以了解病例的传播途径、暴发情况等信息。
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就诊情况、接触史、旅行史等。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可以进一步明确疫情的范围和传播情况,从而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5. 上报疾控时间上报疾控时间是确保疫情监测和控制的关键步骤。
根据卫生部门的要求,在发现新的AFP病例后,应及时上报相关信息。
上报内容包括病例基本信息、样本检测结果、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等。
AFP 急性迟缓性麻痹
AFP 急性迟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 AFP) 1.AFP定义:是指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以肢体运动障碍为主并伴有肌肉弛缓性麻痹(软瘫)的一组疾病。
2.AFP病例(监测系统使用的定义):任何15岁以下的出现急性软瘫的儿童。
为便于AFP病例快速报告,卫生部于1994年专门下发文件,规定了14种属AFP病例的病种,即:(1)脊灰。
(2)格林-巴利综合征。
(3)脊髓炎(横贯性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
(4)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起多神经病、原因不明多神经病)。
(5)神经根炎。
(6)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发的神经炎)。
(7)单神经炎。
(8)神经丛炎。
(9)周期性麻痹(低钾性、高钾性及正常钾性)。
(10)肌病(全身型重症肌无力、病毒性或原因不明性肌病。
(11)急性多发性肌炎。
(12)肉毒中毒。
(13)四肢瘫、截瘫或单瘫(原因不明)。
(14)短暂性肢体麻痹。
3.消灭脊灰为什么要开展AFP病例监测:由于15岁以下儿童是脊灰发病的高危人群,因此,把15岁以下儿童的AFP病例作为“疑似脊灰”病例进行监测报告,其目的是通过对高危人群的监测活动,最大限度地发现真正由脊灰野病毒引起的病例,这是AFP监测系统的一项技术要求,即要在所有15岁儿童AFP 病例中搜索脊灰野病毒。
全球消灭脊灰的监测活动都要做好这项工作。
4.质量控制指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消灭脊灰的技术要求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了AFP 监测工作质量控制指标体系:(1)各地区每年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不低于1/10万;(2)80%病例必须在接到报告后的48小时之内进行病例调查;(3)80%AFP病例必须在出现麻痹后14天内,间隔24小时采集双份合格粪便标本;(4)粪便标本要在7天内送到省级脊灰实验室;(5)病例随访表要在75天内送达省级卫生防疫站等。
5.AFP病例报告与漏报:卫生部要求所有发现AFP病例的临床医生和卫生工作者都要立即向当地县级卫生防疫站进行报告,这是发现病例最重要的工作。
【医学ppt课件】急性弛缓性麻痹
(2)排除病例:根据分类标准,按采便标本合格与否,排除病例具 备下列条件之一者:
1、凡是采集到合格粪便标本,脊灰野病毒和疫苗病毒 检测都阴性的AFP病例
2、脊灰疫苗病毒检测阳性的AFP病例,经省级专家诊 断小组审查,排除脊灰诊断的病例
2020/10/15
2、如何做出正确的病毒学诊断
为便于AFP病例快速报告,卫生部于1994年专门下发文件,除疑似脊灰病例报 告外,规定了13种属AFP病例的病种即:
(1)格林巴利综合征 (2)急性横贯性脊髓炎 (3)多神经病 (4)神经根炎 (5)外伤性神经炎 (6)单神经炎 (7)神经丛炎 (8)周期性麻痹 (9)肌病 (10)急性多发性肌炎 (11)肉毒中毒 (12)四肢瘫,截瘫或单瘫 (13)短暂性肢体麻痹。每一例AFP患儿,要立即向当地县级卫生防疫站报告,
3、无标本或不合格标本,且脊灰野病毒检测阴性,第 60天随访,无论有或无残留麻痹或死亡、失访的病 例,经省级专家诊断小组审查,诊断为非脊灰其他 疾病,应分类为排除病例。
2020/10/15
(3)临床符合病例: 无标本或不合格标本,且脊灰野病毒和 疫苗病毒检测阴性,无论第60天随访时 有或无残留麻痹,或死亡、失访,经省 级专家诊断小组审查,临床上不能排除 脊灰的AFP病例,应分类为临床符合病 例。
下肢:膝反射、踝反射、踝震挛; (2)浅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 (3)病理反射:正常情况下(除婴儿外)不出现,仅在中枢神经
系统损害时才发生的异常反射。如巴彬斯基氏征。 4、脑膜刺激征: 多见于脑膜炎症、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脊液压力增高,如颈强 直,屈髋伸膝试验(克匿氏症)、布氏征。
AFP病例的名词解释
AFP病例的名词解释AFP,即急性弛缓性麻痹,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
它主要影响儿童,尤其是5岁以下的儿童,导致肌肉无力、麻痹和运动障碍。
AFP被认为是一种罕见疾病,但近年来发生的病例数量逐渐增加,引起了全球医学界的关注。
AFP是由一种叫做肌肉损伤的病毒引起的,这种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进入人体后会感染中枢神经系统。
一旦感染,病毒会攻击神经细胞,导致细胞死亡和炎症反应,最终影响肌肉的功能。
AFP病例最明显的症状是肌肉无力和麻痹。
患者通常会出现腿部和手臂无力、站立和行走困难、手指无法握住物品等症状。
病情的严重程度因个体而异,有些人可能只有轻度的肌肉弱点,而另一些人可能完全不能行动。
此外,一些患者还会出现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和语言障碍等症状,这些症状常常影响生活质量,并且可能导致并发症。
诊断AFP通常是通过临床症状和医学检查进行的。
医生会仔细询问患者的症状、病史和日常活动,同时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脑脊液检查是确认诊断的重要方法,通过检查脑脊液中的特定抗体和病毒的DNA,医生可以判断是否存在AFP病例。
目前,对AFP的治疗还没有特效药物。
治疗的主要目标是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和心理支持,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和改善运动能力、呼吸和语言能力。
预防AFP的最佳方式是通过疫苗接种。
一种叫做脊髓灰质炎的疫苗可以有效预防病毒感染,并减少发生病例的风险。
这种疫苗通常在婴幼儿时期接种,但对于成年人来说,如果他们之前没有接种过疫苗,也可以选择接种。
除了疫苗接种,个人卫生习惯对于预防AFP也非常重要。
勤洗手、注意食品安全、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
尽管AFP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幸运的是,发生的病例数量相对较少。
然而,随着世界各地病例数量的不断增加,更多的研究和预防措施的开发变得至关重要。
医学界需要进一步研究病发机制、发展更好的治疗方法,并加强对公众的教育,以提高人们对AFP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知识宣传单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知识宣传单
一、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
所有15岁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
龄临床诊断为脊灰的病例均作为AFP病例。
常见的AFP病例包括以下疾病:
(1)脊髓灰质炎;
(2)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GBS);
(3)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
(4)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起的多神经病、
原因不明性多神经病);
(5)神经根炎;
(6)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发的神经炎);
(7)单神经炎;
(8)神经丛炎;
(9)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性麻痹、高钾性麻痹、正常钾性麻痹);
(10)肌病(包括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
(11)急性多发性肌炎;
(12)肉毒中毒;
(13)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
(14)短暂性肢体麻痹。
二、AFP病例的诊断要点:
急性起病、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三、高危AFP病例
年龄小于5岁、接种OPV次数少于3次或服苗史不详、未采或未采集到合格大便标本的AFP病例;或临床怀疑为脊灰的病例。
农二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宣。
什么是AFP病例
什么是AFP病例?AFP病例又称为急性弛缓性麻痹(AFP),是指将所有15岁以下急性发生的肢体(或腹肌、颈肌)肌肉进行性弛缓性麻痹瘫痪病例称为AFP病例。
常见的AFP病例包括以下疾病:(1)脊髓灰质炎(2)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GBS)(3)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4)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起的多神经病、原因不明性多神经病)(5)神经根炎(6)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发的神经炎)(7)单神经炎(8)神经丛炎(9)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性麻痹、高钾性麻痹、正常钾性麻痹)(10)肌病(包括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11)急性多发性肌炎(12)肉毒中毒(13)4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14)短暂性肢体麻痹。
联合国重新定义的新世纪文盲标准分为三类:第一类,不能读书识字的人,这是传统意义上的老文盲;第二类,不能识别现代社会符号(即地图、曲线图等)的人;第三类,不能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交流和管理的人。
后两类被认为是“功能型文盲”,他们虽然受过教育,但在现代科技常识方面,却往往如文盲般贫乏,在现代信息社会生活存在相当困难。
问:什么是文盲、半文盲?脱盲标准是什么?答:文盲、半文盲,是指年满15周岁以上不识字或识字很少未达到国家规定的脱盲标准的人。
个人脱盲标准是:农民识1500个汉字,企业和事业单位职工、城镇居民识2000个汉字;能够看懂浅显通俗的报刊、文章,能够记简单的帐目,能够书写简单应用文。
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单位的标准是:其下属的每个单位,1949年10月1日以后出生的年满15周岁以上人口中的非文盲人数,除丧失学习能力的以外,在农村达到95%以上,在城镇达到98%以上,复盲率低于5%。
病情分析:健康人两上肢的血压可不相等,左右两侧血压相差约为10~20mmHg,一般是右侧高,左侧低。
意见建议:建议:1、再反复测量几次血压,测量时建议使用水银柱血压计,采取坐位,上臂位置应与心脏水平一致,两侧袖带松紧度一致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弛缓性麻痹
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又称AFP病例所有15岁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灰的病例均作为AFP病例。
一、AFP病例诊断要点:常见的AFP病例包括以下疾病: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
高危AFP病例
聚集性临床符合病例
脊灰疫苗衍生病毒病例(简称VDPV病例)
二、病例分类标准
展开AFP病例诊断要点:常见的AFP病例包括以下疾病: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
高危AFP病例
聚集性临床符合病例
脊灰疫苗衍生病毒病例(简称VDPV病例)
病例分类标准
AFP病例诊断要点:急性起病、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三、常见的AFP病例包括以下疾病:
(1)脊髓灰质炎;(2)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GBS);(3)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4)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起的多神经病、原因不明性多神经病);(5)神经根炎;(6)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发的神经炎);(7)单神经炎;(8)神经丛炎;(9)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性麻痹、高钾性麻痹、正常钾性麻痹);(10)肌病(包括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11)急性多发性肌炎;(12)肉毒中毒;(13)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14)短暂性肢体麻痹。
四、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
所有15岁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怀疑为脊灰的病例。
五、高危AFP病例
年龄小于5岁、接种OPV次数少于3次或服苗史不详、未采或未采集到合格大便标本的AFP病例;或临床怀疑为脊灰的病例。
聚集性临床符合病例
同一县(区)或相邻县(区)发现2例或2例以上的临床符合病例,发病时间间隔2个月以内。
脊灰疫苗衍生病毒病例(简称VDPV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