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知识培训试题
AFP培训知识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培训知识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是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1988年中国积极响应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消灭脊灰目标,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方案、规划,明确了有关策略和措施,取得了2000年成为无脊灰区的成果,但周边国家和我国个别地区仍有脊灰流行,脊灰野病毒输入并引起流行的危险依然存在。
(一)监测目的1.及时发现输入性脊灰野病毒,采取措施防止病毒传播,保持无脊灰状态。
2.及时发现脊灰疫苗衍生病毒(简称VDPV)及其循环,采取措施控制病毒进一步传播。
3.评价免疫工作质量,及时发现免疫薄弱环节。
4.监测脊灰病毒变异情况,为调整疫苗免疫策略提供依据。
(二)病例定义1.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所有15岁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灰的病例均作为AFP病例。
AFP病例的诊断要点:急性起病、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常见的AFP病例包括以下疾病:(1)脊髓灰质炎;(2)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GBS);(3)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4)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起的多神经病、原因不明性多神经病);(5)神经根炎;(6)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发的神经炎);(7)单神经炎;(8)神经丛炎;(9)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性麻痹、高钾性麻痹、正常钾性麻痹);(10)肌病(包括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11)急性多发性肌炎;(12)肉毒中毒;(13)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14)短暂性肢体麻痹。
2.高危AFP病例(由县级以上疾控中心确定)(1)年龄小于5岁、接种OPV次数少于3次或服苗史不详、未采或未采集到合格大便标本的AFP病例。
(2)临床高度怀疑为脊灰的病例3.聚集性临床符合病例(由省级以上疾控中心确定)同一县(区)或相邻县(区)发现2例或2例以上的临床符合病例,发病时间间隔2个月以内。
AFP病例定义及监测-文档资料
4.3.3 在病例发生的所在地的县级及以上医院 和病例所在村进行AFP病例主动搜索工作,调 查了解本地和病例周围儿童AFP病例的发生情 况,搜索是否有脊灰野病毒输入或具有神经毒 力的脊灰疫苗衍生株循环的证据。
4.3.4 采用入户调查方法,在病例居住地区至 少调查30名5岁以下儿童,若本村儿童不足30 名,要调查此年龄段的所有儿童,评价脊灰疫 苗接种率。
(1)脊髓灰质炎;
(2)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 神经炎,GBS);
(3)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 性神经根脊髓炎;
(4)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 引起的多神经病、原因不明性多神经病);
(5)神经根炎;
(6)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 发的神经炎);
苗史不详、未采或未采集到合格粪便标 本、临床怀疑为脊髓灰质炎的AFP病例。
5
1.3 聚集性临床符合病例 同一县(区)或相邻县(区)发现2例或
2例以上的临床符合病例,发病时间间隔 不满2个月。
6
2 AFP病例的病毒学分类标准
2.1脊灰确诊病例:凡脊灰野病毒检测阳 性的AFP病例为脊灰确诊病例。
17
4.3 聚集性临床符合病例的调查
4.3.1 调查组的防控制机构组织由熟悉AFP病例 诊断的流行病学专家和神经内科或儿科医生参加 的调查小组。
4.3.2 及时对临床符合病例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 查和采集粪便标本。神经科专家要对病例进行医 学检查,核实诊断(确定是否是临床符合病例); 了解发病过程、治疗情况、脊灰疫苗免疫史等情 况;并对所调查的对象拍摄病例的影像资料,以 便记录病例的残留麻痹情况和现场调查工作,分 析发病原因和脊灰野病毒感染的可能性。
7
2.2脊灰排除病例: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 (1)凡是采集到合格粪便标本,脊灰野病毒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要点介绍
2 诊断标准
诊断AFP的标准包括病例的临床症状、实验 室检测结果和病程。
监测方,确保监测过程准确可靠。
2
方法二
指定监测责任人和团队,确保监测工作顺利进行。
3
方法三
制定监测计划和流程,包括数据收集、分析和报告。
监测工具和设备
工具一
电子表格软件,用于数据记录和分析。
工具二
医疗设备,用于对病例进行实验室检测。
工具三
数据收集工具,如问卷调查或电话访谈。
数据分析和报告
1
数据分析
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以评估疾
报告
2
病的发展趋势和干预效果。
根据监测结果撰写报告,并向相关利益 相关者提供分析结果和建议。
2 流行病学特征
AFP在全球范围内有发生,但最常见于亚洲和非洲地区。
AFP监测的目的和重要性
1 目的
监测AFP的目的是及早发现并控制疾病,以 减少患者的病情恶化。
2 重要性
AFP监测对于研究和预防该疾病的流行具有 重要意义,可以帮助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
监测指标和诊断标准
1 监测指标
监测AFP的主要指标包括病例数、患病率、 病例报告率等。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 例监测要点介绍
本演示将介绍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的关键要点,包括定义、流行病 学特征、目的和重要性、监测指标和诊断标准、监测方法和步骤、监测工具 和设备,以及数据分析和报告。
AFP的定义和流行病学特征
1 定义
AFP是一种罕见的急性疾病,表现为肌肉无力、弛缓和麻痹。
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
•
AFP 是 Acute Flaccid Paralysis的简称。
5
肌 力
肌力是指肌肉收缩时的力量,一般按六级记录
0级:完全瘫痪
1级:可见肌肉轻微收缩而无肢体运动 2级:肢体能在床上移动,但不能抬起 3级:肢体能抬离床面 4级:能作抵抗阻力的运动
首诊漏报248例病例
40
不详 诊断为非AFP 诊断为AFP
各市首次就诊漏报病例分析
35 30 25 20 15 10 5 0
不详 诊断为非AFP 诊断为AFP
郑开洛平安 鹤 新焦濮许漯 三 南商信周驻济 州封阳顶阳 壁 乡作阳昌河 门 阳丘阳口马源 市市市山市 市 市市市市市 峡 市市市市店市 市 市 市
5级:正常肌力
6
肌张力
定义:指在骨骼肌静止时不断地不随意地保 持轻微紧张,这种肌肉组织在其静息状态下 的一种持续的、微小的收缩称为肌张力。
是维持身体各种姿势以及正常活动的基础。
被动活动肢体或按压肌肉时所感到的阻力。
7
注意!
AFP病例不是一个单一的疾病种类,而 是身体任何部位出现的急性起病、肌张力 减弱、肌肉萎缩的一组征候群。
— 国家脊灰实验室7天内完成省级送达的阳性分离物型内鉴别的及时率≥80%
— 需进行核酸序列分析的阳性分离物在完成病毒型内鉴别后14天完成序列检测 — AFP病例麻痹60天内完成病毒型内鉴别及时率≥80% — AFP病例麻痹75天内随访及时率≥80% – 监测的完整性 — 省级对高危AFP病例和聚集性临床符合病例调查处理率达到100% — 国家级AFP病例分类专家诊断小组对临床符合病例的复核率达到100% — 旬报完整性 — 主动监测报表完整性
AFP病例又称为急性弛缓性麻痹(AFP),是指将所有15岁以下急性发生的肢体(或腹肌、颈肌)肌肉进行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又称为急性弛缓性麻痹(AFP),是指将所有15岁以下急性发生的肢体(或腹肌、颈肌)肌肉进行性弛缓性麻痹瘫痪病例称为AFP病例。
常见的AFP病例包括以下疾病:(1)脊髓灰质炎
(2)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GBS)
(3)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
(4)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起的多神经病、原因不明性多神经病)(5)神经根炎
(6)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发的神经炎)
(7)单神经炎
(8)神经丛炎
(9)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性麻痹、高钾性麻痹、正常钾性麻痹)
(10)肌病(包括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
(11)急性多发性肌炎
(12)肉毒中毒
(13)4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
(14)短暂性肢体麻痹
我国法定传染病的种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简称《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共三类39种。
甲类2种,包括: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26种,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麻疹、流行性出雪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碳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百日咳、白喉、新生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钩端螺旋体病、雪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11种,包括: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诊伤寒、黑热病、
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AFP病例监测资料
(二)主动监测-监测内容
AFP主动监测医院监测内容及要求: 每旬开展本院的AFP病例的主动搜索; 保健科监测人员应到本院的儿科、神经内科(或内 科)、传染科的门诊和病房、病案室等,查阅门诊 日志、出入院记录或病案,并与医务人员交谈,主动 搜索AFP病例,并记录监测结果。如发现漏报的AFP病 例,按要求开展调查和报告。
高危AFP病例
高危AFP病例
年龄小于5岁、接种OPV次数少于3次或服苗史
不详、未采或未采集到合格大便标本的AFP病例; 或临床怀疑为脊灰的病例。
聚集性临床符合病例
聚集性临床符合病例
同一县(区)或相邻县(区)发现2例或2例以上
的临床符合病例,发病时间间隔2个月以内。
脊灰疫苗衍生病毒(VDPV)病例
AFP病例分类流程图
AFP病例监测
AFP病例报告
主动监测
病例调查 病例随访
病例专家诊断
实验室检测 疫情处理 监测指标评价 异地AFP病例管理
(一)AFP病例报告
1、报告时限: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发 现AFP病例后,城市在12小时、农村在24小时内以最 快的方式报告到当地县级疾控机构。 2、报告内容:发病地点、家长姓名、患者 姓名、性别、出生日期、麻痹日期、临床初步诊断 等。 3、报告记录:县级CDC应建立AFP病例专报记录 本(表1),登记接到报告时间、报告人、报告单 位、报告内容、记录人等内容。
(二)主动监测-监测医院
主动监测医院包括: 1、所有县级以上综合性医院、神经专科医院、儿童医 院、传染病医院、综合性中医医院等均为AFP主动监测 医院,每旬开展AFP病例主动搜索工作。 2、人口集中的乡级医院每旬开展AFP病例主动搜索工 作;交通不便以及边远的乡级医院也应定期开展AFP病 例主动搜索工作;
AFP 急性迟缓性麻痹
AFP 急性迟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 AFP) 1.AFP定义:是指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以肢体运动障碍为主并伴有肌肉弛缓性麻痹(软瘫)的一组疾病。
2.AFP病例(监测系统使用的定义):任何15岁以下的出现急性软瘫的儿童。
为便于AFP病例快速报告,卫生部于1994年专门下发文件,规定了14种属AFP病例的病种,即:(1)脊灰。
(2)格林-巴利综合征。
(3)脊髓炎(横贯性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
(4)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起多神经病、原因不明多神经病)。
(5)神经根炎。
(6)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发的神经炎)。
(7)单神经炎。
(8)神经丛炎。
(9)周期性麻痹(低钾性、高钾性及正常钾性)。
(10)肌病(全身型重症肌无力、病毒性或原因不明性肌病。
(11)急性多发性肌炎。
(12)肉毒中毒。
(13)四肢瘫、截瘫或单瘫(原因不明)。
(14)短暂性肢体麻痹。
3.消灭脊灰为什么要开展AFP病例监测:由于15岁以下儿童是脊灰发病的高危人群,因此,把15岁以下儿童的AFP病例作为“疑似脊灰”病例进行监测报告,其目的是通过对高危人群的监测活动,最大限度地发现真正由脊灰野病毒引起的病例,这是AFP监测系统的一项技术要求,即要在所有15岁儿童AFP 病例中搜索脊灰野病毒。
全球消灭脊灰的监测活动都要做好这项工作。
4.质量控制指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消灭脊灰的技术要求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了AFP 监测工作质量控制指标体系:(1)各地区每年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不低于1/10万;(2)80%病例必须在接到报告后的48小时之内进行病例调查;(3)80%AFP病例必须在出现麻痹后14天内,间隔24小时采集双份合格粪便标本;(4)粪便标本要在7天内送到省级脊灰实验室;(5)病例随访表要在75天内送达省级卫生防疫站等。
5.AFP病例报告与漏报:卫生部要求所有发现AFP病例的临床医生和卫生工作者都要立即向当地县级卫生防疫站进行报告,这是发现病例最重要的工作。
脊灰监测防控及AFP监测相关试题库
脊灰监测防控及AFP监测相关试题库130、2011年我国新疆和田地区发生脊灰病毒输入性疫情,其毒株为_______脊髓灰质炎病毒。
()A.Ⅰ型 B.Ⅱ型 C.Ⅲ型D.疫苗株131、目前,任何医疗单位发现AFP病例后,应在8小时(当天)内()A.逐级报至县(市)区疾控中心 B.通过大疫情网直报C.采集大便标本 D.包括A和B132、AFP病例监测的目的是()A.发现脊灰病毒 B.维持无脊灰状态 C.评价免疫工作质量 D.以上全是133、AFP病例粪便标本采集和保存要求:①采集次数_______次;()A.一次 B.二次 C.三次 D.四次②采集时间均在麻痹后_______天内;()A.28天 B.14天 C.48天 D.7天③相邻两份粪便标本采集间隔时间_______小时;()A.>12天 B.>24小时 C.>6小时 D.>48小时④每份粪便标本采集量至少____克,采便容器用_______便盒;()A.8克,普通 B.5克,专用 C.8克,专用 D.5克,普通⑤粪便标本保存于_______温度下。
()A.2~8℃ B.37℃ C.-20℃ D.常温⑥在2011年新疆脊灰疫情应急响应未终止前,AFP病例粪便标本收集齐后_______天内送到_______实验室。
()A.2天,市疾控中心B.10天,市疾控中心C.10天,省疾控中心D.2天,省疾控中心134、AFP病例的随访应在麻痹后_______进行,随访表应在规定时间内送报_______。
()A.60天,省疾控中心 B.75天,市疾控中心C.60天,省疾控中心和市疾控中心 D.75天,省疾控中心和市疾控中心135、在2011年新疆脊灰疫情应急响应未终止前,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发现AFP病例,要在_______小时内报告本单位预防保健科,预防保健科要在_______报告当地县级疾控中心,并进行网络直报。
()A.2小时,6小时 B.4小时,当天C.6小时,24小时 D.当天,48小时136、发现AFP病例后,应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在填写报告卡,病例分类均选_______,疾病名称选_______。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知识培训试题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知识培训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50分)1、下列哪种疾病不属于急性迟缓性麻痹病例OOA、脊髓灰质炎B、肌病C、神经根炎D、流行性乙型脑炎。
2、发现II型疫苗病毒或变异株,应成立由O牵头的调查小组,负责病例的个案调查、诊断,开展接种率调查,评价AFP病例监测系统质量等工作。
A、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B、市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C、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D、市疾控中心。
3、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不是一个单一的疾病种类,而是OoA、是一组急性起病肌力减低、肌张力减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症候群。
B、是一组急性起病肌力减低、肌张力增强、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症候群。
C、是一组急性起病肌力减低、肌张力减低、腱反射增强症候群。
D、是一组急性起病肌力减低、肌张力正常、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症候群。
4、关于急性迟缓性麻痹(AFP)监测病例定义正确的是OA、所有15岁以下出现急性迟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段临床诊断为脊灰的病例。
(正确答案)B、任何出现急性迟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段临床诊断为脊灰的病例。
C、所有出现急性迟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
D、以上答案均正确。
5、医疗机构人员发现AFP病例后,城市应在O小时内以最快方式报告到当地辖区疾控机构。
A、6小时B、8小时C、C小时(正确答案)D、24小时6、确诊为脊灰病例后需进行消化道隔离,隔离期限为O天,粪便进行消毒后排放。
A、7天B、B天C、20天D、40天。
I7、发现脊髓灰质炎病例后应对发病两周之内病后未再服苗的病人,间隔()小时采集两份足量的粪便,冷藏4C以下运送合格实验室。
A、24小时B、36小时C、72小时D、24∙48小时。
(匚-:确答案)8、对脊髓灰质炎病例急性期处理不正确的是OA^急性期治疗支持治疗、对症治疗和治疗并发症。
B、首先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呼吸、心率、血压和意识)C、保护瘫肢免受外伤和压迫,并置于功能位。
D、立即康复治疗。
北京市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方案共41页PPT资料
石景山CDC流行病科 2019.8
主要内容
脊髓灰质炎现状 AFP病例监测的目的、定义及内容 脊髓灰质炎的流行病学 脊髓灰质炎的诊断 AFP的报告及调查处理 AFP的主动监测工作 输入性脊灰野病毒病例的防控要求
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进程
三价OPV的应用,使不同型别疫苗株间重组; 以SⅡ×SⅢ型重组株占绝对优势; VRPV在我国的数量远远大于VDPV
脊灰疫苗衍生病毒(VDPV)
在VP1段(900-906个碱基)核苷酸与疫苗株差异1-15% 能够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传播;致病性较强; 在生物学性状上难与脊灰野病毒区分; VDPV在低OPV覆盖率地区循环,可引起
脊髓灰质炎疫苗衍生病毒
指单个脊灰疫苗衍生病毒,可来源于免疫力正常的AFP病例、 接触者、健康人群或环境标本。
免疫缺陷脊髓灰质炎疫苗衍生病毒(iVDPVs
来源于同一免疫缺陷病人,由于疫苗株病毒在其体内长期 复制和排毒而产生VDPV。
循环脊髓灰质炎疫苗衍生病毒(cVDPVs)
关键在于:
AFP监测系统是否足够敏感,在第一时间识别、发现 并采取快速正确的反应阻断传播
北京市AFP病例监测方案
北京市AFP监测方案
AFP病例监测的目的
及时发现输入性脊灰野病毒,采取措施防止 病毒传播,保持无脊灰状态。
及时发现脊灰疫苗衍生病毒及其循环,采取 措施控制病毒进一步传播。
经证实病毒来源于西部非洲流行区,通过旅行 者从沙特阿拉伯和也门,经苏丹传入印度尼西 亚。
2000年7月17日,国家证 实委员会举行签字仪式
我国周边国家2019、2019年的 脊灰流行情况
阿富汗31、17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
二、神经系统的功能:保持身体内环境的稳 定及与外环境的统一。这种功能通过感觉 神经(传入神经)和运动神经(传出神经) 来实现。当神经系统损害的时候,可能出 现感觉障碍、运动障碍、腱反射改变、自 主神经功能紊乱等症状或体征。
运动神经损害的临床表现
• 运动神经由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 共同组成。上运动神经元是指大脑的锥体 细胞及其纤维。下运动神经元指脑干颅神 经的运动核及其纤维、脊髓前角细胞及其 纤维。 • 不论上运动还是下运动神经损害,有一个 共同点就是所支配的肌肉发生麻痹(瘫 痪)。
对AFP病例进行临床诊断时要检查以下项目。 • 步态:某些步态反应特定的疾病,为垂足的跨阈 步态、痉挛步态等。 • 肌营养:注意有无肌萎缩,是真性还是废用性。 肢体有无变形及马蹄、内翻足等。 • 肌张力:注意判断肌张力有无减弱或增高,关节 有无过伸。注意克服检查者的主观成分。 • 肌力:指肌肉收缩时的力量,按六级记录。 0级:完全瘫痪 1级:可见肌肉收缩而无关节运动。 2级:肢体可水平移动,但不能抬起。 3级:肢体能抬离床面。 4级:能作抵抗阻力的运动。 5级:正常肌力
四、 主要AFP疾病的临床诊断要点
二、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 的定义及内容
AFP病例监测的提出
急性弛缓性麻痹仅仅是神经科疾病的一个 症状,所以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的提出及 内容设计是专为消灭脊灰这项任务服务的, 它的敏感性极高,只要严格执行是绝不会 遗漏脊灰病例的。
AFP病例的定义
• 所有15岁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的 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灰的病例 均作为AFP病例。 • AFP病例诊断要点:急性起病、肌张力减 弱、肌力下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三、AFP病例临床相关知识
临床神经病学基础
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 ppt课件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脊髓灰质炎
[流行病学监测 ]
我国在消灭脊髓灰质炎的不同阶段用于监测的定义也 有所不同。
目前监测系统用于报告的脊灰疑似病例的定义是: 所有15岁以下儿童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AFP),
包括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髓灰质炎病例。
AFP不是一个单一的疾病种类,而是以急 性起病、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腱反射减弱或消 失为特征的一组症候群。
15
实验室监测(病原学)
1.AFP病例标本的采集
➢ 采集合格粪便标本的要求是:
(1)在病例麻痹出现的14天内采集(最好在7天内); (2)需两份大便标本、每份采集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
(脊灰病毒有间歇性排便的特点,不同时间采集,以提高标 本脊灰病毒阳性检出率);
5
最古老的脊髓灰质炎患者雕像
患者右下肢麻痹
明显的肌肉萎缩 足下垂
3000-4000年前 古埃及
Source from TREMOLO
6
脊髓灰质炎病毒,主要侵犯人体脊髓前角的灰、白质, 并对灰质造成部分永久性损害——引起肌肉弛缓性麻痹。本病 毒根据毒株抗原性的不同,分为І、П、Ш三个血清型,各型之
11
诊断和鉴别诊断
自开展消灭脊髓灰质炎活动以来,病例诊断标准在不 同时期有所变化,
并逐步由以前执行临床诊断标准而过渡到
现在病毒学(病原学)诊断标准。
AFP和新生儿破伤风题库最终
2013年大练兵AFP和新生儿破伤风试题第一部分、单选题:1、所有()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怀疑为脊灰的病例均作为AFP病例。
A. 15岁B. 14岁C.16岁D.13岁2、国家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常见病例包括()种?A. 13种B. 15种C.16种D.14种3、某医院有一名儿童肉毒中毒入院,需要进行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报告吗?()A 需要报告B 不需要报告C可以报告也可以不报告D与AFP无关4、诊断高危AFP病例,如果患儿接种脊灰疫苗次数少于3次或服苗史不详、未采或未采集到合格粪便标本,患儿的年龄应该小于()岁?A.14B.15C.3D.55、聚集性高危AFP病例或聚集性脊灰临床符合病例指同一县(区)或相邻县(区)发现()例或()例以上的高危AFP病例或临床符合病例,麻痹时间间隔()个月以内。
A.2、2、1B.3、3、2C.2、2、2D.5、5、26、聚集性AFP病例:同一县区或相邻县区()个月内发生()例及()例以上AFP病例。
A. 2、2、2B. 1 2、2C. 1、5、5D.2、5、27、AFP病例的分类参照WHO推荐的分类标准。
应该由()级专家诊断小组根据脊灰实验室检测结果,结合流行病学、临床等资料对AFP病例进行诊断分类A.县区级B. 市级C. 省级D.国家级8、脊髓灰质炎野病毒指脊灰病毒分离株与SABin疫苗株病毒相比,病毒衣壳蛋白1区(VP1区)核苷酸序列变异超过(),或者是既往国内外流行过或与既往国内外流行过的脊灰病毒高度相似的野病毒。
A. 10%B. 15%C.20%D.30%9、VDPVs病例或脊灰疫苗高变异株病例循环事件指由相关的VDPV或脊灰疫苗高变异株病毒引起()例或()例以上病例的事件。
A. 3、3B. 5、5C. 2、2 D .10、1010、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现AFP病例,需立即用下列选项哪项报告?()A.县区卫生局B. 市卫生局C. 网络直报D.旬报表报告11、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发现AFP病例后,城市在()小时、农村在()小时内填写AFP病例报告卡并通过网络直报。
AFP监测
AFP监测基本知识及流程 1. 什么是 AFP? AFP是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又称急性软瘫病例。
监测定义(常规):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是所有 15岁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格林巴利综合征和不能排除为脊灰的病例均作为AFP病例。
自治区Ⅱ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响应期间监测病例定义: 1.符合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症候群定义的病例,重点地区报告的年龄范围为所有年龄组,其他地区以15岁以下儿童为主。
2.全区范围内任何年龄临床怀疑为“脊灰”及不典型“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病例。
3.诊断要点包括急性起病、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2. AFP 包括哪些疾病?(1)脊髓灰质炎;(2)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GBS)(3)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4)多神经病(变)(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起的多神病、原因不明性多神经病);(5)神经根炎;(6)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发的神经炎;(7)单神经炎;(8)神经丛炎;(9)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性麻痹、高钾性麻痹、正常钾性麻痹);(10)肌病(包括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11)急性多发性肌炎;(12)肉毒中毒;(13)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14)短暂性肢体麻痹。
4各级医疗机构职责有哪些?(1)负责本医院AFP病例发现与报告工作;(2)制定本单位监测报告程序和工作制度,在本单位开展病例的主动监测;(3)在疾控机构指导下组织开展对预防保健科、儿科、神经内科、传染科、病案室等相关科室和人员的AFP监测培训;(4)协助疾控机构进行AFP病例调查、标本采集并开展主动监测工作;(5)收集、补充AFP病例的临床资料,提供给辖区疾控机构。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知识宣传单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知识宣传单
一、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
所有15岁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
龄临床诊断为脊灰的病例均作为AFP病例。
常见的AFP病例包括以下疾病:
(1)脊髓灰质炎;
(2)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GBS);
(3)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
(4)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起的多神经病、
原因不明性多神经病);
(5)神经根炎;
(6)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发的神经炎);
(7)单神经炎;
(8)神经丛炎;
(9)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性麻痹、高钾性麻痹、正常钾性麻痹);
(10)肌病(包括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
(11)急性多发性肌炎;
(12)肉毒中毒;
(13)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
(14)短暂性肢体麻痹。
二、AFP病例的诊断要点:
急性起病、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三、高危AFP病例
年龄小于5岁、接种OPV次数少于3次或服苗史不详、未采或未采集到合格大便标本的AFP病例;或临床怀疑为脊灰的病例。
农二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宣。
急性弛缓性麻痹试题及答案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知识试题姓名:科室:一、什么是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二、AFP疾病包括:()种,诊断要点()()()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为主要特点的一组综合征。
三、脊髓灰质炎病毒的传染源()是惟一自然宿主,()()和()自潜伏期末至发病后()都有传染性。
四、传播途径:本病以()感染为主要传播方式,发病的早期咽部排毒,可以经()。
发病前()至发病后1周患者者()分泌物能排出病毒。
五、易感者:()具有普遍易感性,()能产生对同型病毒的持久免疫力。
六、AFP病例报告,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发现AFP病例后,城市在()农村在()内以最快的方式报告到当地县级疾控机构。
七、AFP病例报告的内容包括,()()()()()()临床初步诊断等。
八、县级疾控机构应建立AFP病例专报记录本,登记()、()、()、()记录人等内容。
答案一、所有15岁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髓灰质炎的病例均为AFP病例。
二、14 急性起病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三、人病人隐性感染者病毒携带者3—4周四、粪—口飞沫传播3—5天鼻咽部五、人群感染后六、12小时24小时七、发病地点家长姓名患者姓名性别出生日期麻痹日期八、接到报告时间报告人报告单位报告内容答案九、所有15岁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髓灰质炎的病例均为AFP病例。
十、14 急性起病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十一、人病人隐性感染者病毒携带者3—4周十二、粪—口飞沫传播3—5天鼻咽部十三、人群感染后十四、12小时24小时十五、发病地点家长姓名患者姓名性别出生日期麻痹日期十六、接到报告时间报告人报告单位报告内容答案十七、所有15岁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髓灰质炎的病例均为AFP病例。
十八、14 急性起病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十九、人病人隐性感染者病毒携带者3—4周二十、粪—口飞沫传播3—5天鼻咽部二十一、人群感染后二十二、12小时24小时二十三、发病地点家长姓名患者姓名性别出生日期麻痹日期二十四、接到报告时间报告人报告单位报告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知识培训试题
科室: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
1、下列哪种疾病不属于急性迟缓性麻痹病例()。
A、脊髓灰质炎
B、肌病
C、神经根炎
D、流行性乙型脑炎。
2、发现Ⅱ型疫苗病毒或变异株,应成立由()牵头的调查小组,负责病例的个案调查、诊断,开展接种率调查,评价AFP病例监测系统质量等工作。
A、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 B、市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 C、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 D、市疾控中心。
3、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不是一个单一的疾病种类,而是()。
A、是一组急性起病肌力减低、肌张力减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症候群。
B、是一组急性起病肌力减低、肌张力增强、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症候群。
C、是一组急性起病肌力减低、肌张力减低、腱反射增强症候群。
D、是一组急性起病肌力减低、肌张力正常,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症候群。
4、关于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监测病例定义正确的是()
A、所有15岁以下出现急性迟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段临床诊断为脊灰的病例。
B、任何出现急性迟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段临床诊断为脊灰的病例。
C、所有出现急性迟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
D、以上答案均正确。
5、医疗机构人员发现AFP病例后,城市应在()小时内以最快方式报告到当
地辖区疾控机构。
A、6小时
B、8小时
C、12小时
D、24小时。
6、确诊为脊灰病例后需进行消化道隔离,隔离期限为()天,粪便进行消毒后排放。
A、7天
B、10天
C、20天
D、40天。
7、发现脊髓灰质炎病例后应对发病两周之内病后未再服苗的病人,间隔()小时采集两份足量的粪便,冷藏(4℃以下)运送合格实验室。
A、24小时
B、 36小时
C、72小时
D、24-48小时。
8、开展全国急性迟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的目的是()
A、及时发现输入性脊灰野病毒,采取措施防止病毒传播,保持无脊灰状态。
B、及时发现脊灰疫苗衍生病毒(VDPV)及其循环,采取措施控制病毒进一步传播。
C、评价免疫工作质量,发现薄弱环节。
D、监测脊灰病毒免疫情况,未调整疫苗免疫策略提供依据。
9、以下对脊髓灰质炎病例描述正确的有()
A、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病毒性传染病。
B、病毒侵害脊髓灰质前角细胞的运动神经元。
C、临床上出现肢体急性弛缓性瘫痪(AFP)。
D、病人不会留有肢体瘫痪后遗症。
10、对脊髓灰质炎病例急性期处理不正确的是()
A、急性期治疗支持治疗、对症治疗和治疗并发症。
B、首先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呼吸、心率、血压和意识)
C、保护瘫肢免受外伤和压迫,并置于功能位。
D、立即康复治疗。
二、判断题
11、近年有因口服疫苗而致病故免疫力低下者禁用减毒活疫苗,可用灭活疫苗。
()
12、手足口病毒最多见的是Coxa16型和EV71型,重症患者可并发AFP。
()
13、横惯性脊髓炎可发病于任何年龄,儿童较常见,无性别差异,散在发病。
()
14、低血钾性周期性麻痹从近端开始,双下肢无力常为首发,累及面肌、眼肌、括约肌,严重时可累及呼吸肌,出现呼吸困难,无感觉障碍。
()
15、肉毒毒素中毒是由于进食含肉毒杆菌外毒素的食物如变质腊肠、肉食品、豆制品等而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
()
16、肉毒毒素中毒清除胃肠内毒素可导泻、洗胃,不宜使用枸橼酸镁和硫酸镁导泻。
()
答案:
一、选择题、
1.D
2.A
3.A
4.A
5.C
6.D
7.D
8. ABCD
9.ABC 10.D
二、判断题
11、对 12.对 13. 错 14、对 15. 对 16.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