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好的故事》精品教案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25《好的故事》优质教案设计
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认读生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变化,并学会分析文章主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向往,培养积极向上生活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作者情感变化,理解文章主题。
2. 教学重点:正确认读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学习单、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2. 自主学习:学生朗读课文,解文章大意,找出不理解生词。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互相解答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4. 例题讲解:教师针对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如作者情感变化、文章主题等。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学习单,巩固所学知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分析作者情感变化,并说明原因。
2. 答案:(2)作者情感变化:从向往(美好事物)→惋惜(美好事物消失)→感悟(美好事物在现实生活中同样存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较好地掌握课文内容。
但在课堂互动方面,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鲁迅先生散文集《朝花夕拾》,解更多作品,感受作者思想感情。
同时,鼓励学生用优美文字记录自己生活,培养写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有几个细节是我需要特别关注。
是教学内容精准把握,是教学过程中互动和引导,以及作业设计针对性和拓展延伸实际效果。
一、教学内容精准把握1. 生词认读:生词是学生理解课文基础,我会在课堂上通过多种方式(如PPT展示、口头提问等)让学生反复认读,确保他们掌握生词读音和词义。
2. 文章主题把握:文章主题是理解课文关键。
在讲解过程中,我会详细分析作者情感变化,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关键语句,理解作者对美好事物向往和感悟。
部编人教版册语文 六年级 上册语文 25 好的故事 精编优质课教案
部编人教版册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 25 好的故事精编优质课教案2.介绍___和他的作品,特别是《好的故事》。
3.展示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想象梦境中的景象。
二、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结构和内容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注生字和生词。
2.教师讲解课文的结构和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背后的意义。
3.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三、朗读练,提高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能力1.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2.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和纠正,帮助学生提高朗读技巧。
3.学生分组朗读,体验不同的朗读风格和效果。
四、课堂活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1.学生分组进行情景表演,表现课文中的场景和人物。
2.教师提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学生自由创作,写下自己的梦境故事,分享给同学。
五、课堂总结,回顾研究成果1.学生回顾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和收获。
2.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指出需要加强的地方。
3.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为下节课的教学提供参考。
经过初步阅读和交流,我们对《好的故事》有了一些印象。
在快速读文、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文章结构清晰,主要集中在第3-8自然段,讲述了___的一个梦境。
文章开头和结尾呼应,整篇文章构思巧妙。
关键句中,___用“美丽、幽雅、有趣”这三个词来形容“好的故事”,表现出他对于美的追求和对于故事的要求。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篇文学作品。
好的故事》是___的一篇散文,描写了他在一个热闹的夜晚,独自一人在灯下看书的情景。
外面是热闹的环境,鞭爆的繁响在四近,而屋内的环境却是昏暗的,灯火渐渐地缩小了,灯罩很昏暗,___抽了烟,烟草的烟雾在身边。
这样的场景给人一种身处热闹之中却很孤寂的感觉。
在文章中,___描述了他的梦境,通过他的描述可以看出他说的“好的故事”是一个梦。
他闭了眼睛,向后一仰,朦胧中渐渐睡着了。
在文章中,___描写了许多美的景物和人物,包括植物、动物、建筑、人物等等。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好的故事》精品教案+课堂实录
25 好的故事【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3个生字,会写并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朗读课文,能结合课文说说这个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儿。
3.能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
4.学习课文,体会鲁迅先生身处昏沉的夜而对生活的热爱和希望。
【教学重点】能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鲁迅先生身处昏沉的夜而对生活的热爱和希望。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搁”等13个生字。
2.指导学生在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具准备】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建议使用小学课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能结合课文说说这个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儿。
2.能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现实:昏沉的夜梦境: 美丽、幽雅、有趣课后反思《好的故事》是文学家鲁迅先生第一篇写梦境的文章。
写在现实的“昏沉的夜”里,作者孤单惶恐,做了一个梦,通过用一大堆意象来描绘这个梦境,展示了一个美丽、幽雅、有趣的“好的故事”,最后作者又回到了现实,梦境破碎,但作者总记得在“昏沉的夜”的这个“好的故事”。
由于鲁迅先生离我们的生活比较久远,所以对于现在的学生,理解鲁迅的文章有一定的难度,考虑到这一点,我做了以下课前准备:首先让学生在家查找鲁迅的有关资料和当时的时代背景,这对理解本文是非常有帮助的。
再次结合课后练习题1,交给学生方法,如果遇到难懂的词语可以先跳过去。
再读课文时,试着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本课的重点是第二部分,首先我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找出对于梦境的概括语句“美丽,幽雅,有趣”,然后出示要求:这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里?用横线画出来。
一个是对于梦境的静态描写,另一个是动态描写,孩子们找的比较准确,小组内相互读一读,进而引发学生的思考:鲁迅先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境,结合学生查到的资料,就可以知道,当时的中国处于军阀混战的阶段,老百胜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苦不堪言,作者希望老百姓能够生活的安定,幸福,充分表现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之情。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25 好的故事》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25 好的故事》教案【教材分析】:《好的故事》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描写梦境的文章。
文章起于昏沉的夜,结于昏沉的夜。
而在这起结之中,以渐渐地缩小了的灯火,燃起了一种美好的希望,展开了一幅美好的回忆图景。
鲁迅先生用了许多意象来描绘这个梦: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安宁静谧的画面。
但这不仅仅是一篇描写梦境的文章,这个“好的故事”表现了鲁迅先生对黑暗现实的愤慨,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对理想生活的热烈憧憬。
由于特定的时代背景,鲁迅先生的一些文字会有晦涩难懂的特点,或者看似普通的文字背后实则另有深刻的含义,《好的故事》也是如此,看似描绘了一个美丽、幽雅、有趣的梦,意境也是明丽的、温暖的,然而却与现实生活中的黑暗、昏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教授本课时,对写作背景可简略提及,无须过于深入地挖掘其中的象征意义,而重于引导学生欣赏鲁迅文字的优美、想象的奇特、视觉形象的奇特和丰富。
文中的生难字较多,而且与前一课一样,有些词语难以理解,教学时也要加以引导、点拨。
在教学中,还要重视朗读,在读通读顺后,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其中描绘的画面。
【教学目标】;1.会写12个生字,重点理解“预告、幽雅、错综、荡漾”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弄清“好的故事”的具体内容,体会这个故事“美丽、幽静、有趣”体现在哪里。
4.结合“阅读链接”中的材料,理解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5.体会作者于美好的景致中寄托的感情。
【教学重点】:感受梦境的美好,结合文字想象画面。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于梦境中寄寓的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综、锦、萍”等12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握内容结构,初步品味梦境的美丽景象。
【课时重点】1.读写并积累、运用生字新词。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5课《好的故事》(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5课《好的故事》(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5课《好的故事》(部编版)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识记文中重点字词2.理解本文超现实想象和情感的层次性变化3.品悟本文明快、美丽的感情基调和美学意境4.学习作者这种美好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使学生具有基本的概括能力,语言鉴赏能力,深入理解文意。
3.理解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课前准备1.课文插图、鲁迅介绍。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走近鲁迅,走近鲁迅的思想深处,走进鲁迅的内心世界,走近他心中那好的故事……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学生分段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默读课文,在课本空白处作简单的批注,把文中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2学生自读圈画,教师巡视指导。
3.读课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
4.再读课文,小组合作,简析本文结构。
(1—3)在昏沉的夜,看到一个好的故事。
(4—11)好的故事在朦胧中逐渐清晰的展开。
(12)照应开头,执着的追求。
三、熟读课文,了解本文特点1.请大家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眼前这个好的故事。
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
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2、作者对梦境的描写共分几个部分,分别是什么?简要概括一下。
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借回忆以前来写眼前梦境,表现了作者对眼前之景的憧憬与向往;第二部分写所见故事更加清晰,作者的情感更加强烈和对理想的坚定。
3、“我抛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何尝有一丝碎影,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在好的故事里任“我”的思绪飞扬和那种思想深处的对美好事物执着的追求。
但“我”一旦从美好的梦境再回到现实中,淡淡的怅惘就会油然而生,不难看出鲁迅对理想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部编版六年级上版第25课《好的故事》 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6年级上第25课《好的故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本课“搁、综”等生字,掌握“预告、烟草、烟雾、昏沉、错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整体感知课文。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本文超现实想象和情感的层次性变化。
4.品悟本文明快、美丽的感情基调和美学意境。
5.联系上下文和时代背景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6.学习作者美好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1.理解“好的故事”是什么,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里。
2.认识和会写课文中的字、词。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的深刻意义。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我们每个人都产生过梦境,梦境比喻虚构的美妙境界。
那么,在作家鲁迅笔下产生了怎样的梦境?作者要表达怎样的情感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走近鲁迅,走进鲁迅的思想深处,走进鲁迅的内心世界,走进他心中那“好的故事”……出示课题:好的故事二、讲授新课(一)识字解词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要求:(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要求认读的生字:gē zōng chéng píng zǎo yàng yàn xuē搁综澄萍藻漾焰削shùn níng zhòu zhì dǒu瞬凝骤掷陡指名认读,相机正音。
(2)课件出示生字组词。
(3)开展读字游戏:开火车读3.识字方法比较识字:焰——掐雅——鸦4.词语释义(可以多种形式,借助语境,引导学生理解词意)石油:旧时指煤油。
《初学记》:共30卷,中国古代综合性类书,唐朝徐坚撰。
取材于群经诸子、历代诗赋及唐初诸家作品。
膝髁(kē):膝盖骨,大腿骨。
云锦:像锦一样美丽的云彩。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优秀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优秀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优秀教案第【1】篇〗一、课前解析关注字词本课共有13个生字。
生字的学习,要结合汉字结构进行。
比如“搁”“综”“瞬”等字在教学时,可利用左形右声的特点帮助记忆;“萍”“藻”等字也是形声字,但要强调上形下声的特点。
多音字“削”在教学中,可借助句子理解记忆。
本课有许多难懂的词语,可运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它们的意思。
关注阅读理解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品悟“好的故事”就是一个“美丽、幽雅、有趣”的梦,体会作者从现实到梦境,再回到现实的情感变化。
从文章的圆形结构中披文入情,既学习了阅读理解的方法,又品味了文字的魅力,还能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深刻含义。
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朗读,体会作者美好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
关注表达运用学习对比的写作手法。
通过现实与梦境的对比,引导学生理解梦境中的景物的意蕴。
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美好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
从而使学生将方法灵活运用在自己的习作中,让学生真正从学过走向学会。
二、教学目标1.能认识并掌握本课生字词。
会写“搁、综”等13个生字,会写“预告、烟草、烟雾”等15个词语。
2.能练习上下文,借助资料理解难懂的词语,在此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抓住重点语段中的关键词句,体会梦境的美好。
4.能结合“阅读链接”中的资料,进一步读懂课文。
三、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品悟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2.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里。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搁、综”等13个生字,会写“预告、烟草、烟雾”等15个词语。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错综、骤然”等难懂的词语。
2.知道“好的故事”是指“我”的梦境。
3.能读懂第一自然段,了解“我”的现实处境。
【教学过程】一、揭题激思1.导入:我们听过很故事,故事总是有时间、地点、人物和情节的,但今天我们要读的这个故事却不一样。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25-课《好的故事》一等奖教学设计说课稿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 25 课《好的故事》一等奖教学设计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面试小学语文教师的 8 号考生,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七个环节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好的故事》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一共有四课,其中包含三篇课文和一首现代诗都和鲁迅先生有关,《好的故事》是其中一篇课文。
本单元意在学生学会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同时学会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感情。
课文描写作者梦中所见所闻的一个美丽、幽雅、有趣的故事,与现实的压力和黑暗形成比对,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人生的追求和信仰。
二、说学情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品词赏句、感悟文本情感的能力,但对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想象联想等能力,还比较欠缺。
尤其是体会作者对美好人生的追求和信仰这一方面,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启发引导和语言直观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
三、说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生字词漾”、“萍”,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通过朗读与体会,感受文章美丽的意境,品味语言特色。
3、体会作者情感变化,理解作者美好的人生信仰。
四、说教学重难点我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学习妙词佳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
我的教学难点确定为:深入体会情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说教学方法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
美国教育家杜威也说过“教育不是一件告知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学生主动性建设的过程”。
为此,我主要采用指导学生自学法,配合创设情境发,朗读探究法,抓住重点字词品读感悟法,同时引入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说教学过程我的教学过程设计为如下环节:环节一、导入新课,激发求知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情感极易受到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
小学语文《好的故事》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好的故事》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文中的生字词,如“膝髁”“伽蓝”“皱蹙”等。
- 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概括出“好的故事”的特点以及作者描绘这个故事的手法。
- 学习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描写来表达情感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意境美,提高学生的语感。
- 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文中描写梦境的段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体会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 培养学生热爱文学作品,感受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力量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正确读写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其含义。
2. 理解“好的故事”的内涵以及作者描绘这个故事的手法。
三、教学难点1. 体会作者在描写梦境与现实的对比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
2. 学习作者运用丰富想象构建画面的写作方法,并能尝试运用。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约5分钟)1.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走进一篇非常特别的文章。
在这篇文章里,有一个像梦一样美好的故事。
在开始阅读之前,老师想先问问大家,你们在做梦的时候,有没有做过特别美好的梦呢?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吗?”(通过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美梦,激发学生的兴趣,将他们带入一种美好的氛围中)2. 教师简单介绍作者鲁迅:“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好的故事》是鲁迅先生写的。
鲁迅先生大家都很熟悉了,他的作品总是能反映深刻的社会现实。
那在这篇文章里,他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一个独特的故事呢?”(多媒体展示鲁迅的照片和简单生平介绍,让学生对作者有初步的认识)(二)初读感知(约10分钟)1. 教师:“现在,请大家翻开课本,自由朗读《好的故事》这篇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者不理解的词,可以先标记下来。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25.好的故事》优秀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25.好的故事》备课素材【教材分析】从整个作品来看,作者通过一个梦幻的、好的故事,表现了对于昏沉现实的否定和对于美好理想的追求。
在作者看来,好的故事在现实社会中的实现还是不可能的,它只是存在于作者的思想中,存在于作者的梦幻中。
虽然如此,它也时时给在黑夜中生活的作者以生的鼓舞,让作者有所追求,有所奋斗,因而,这篇好的故事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作者内心真、善、美世界的表露,它让读者看到了作者真实的内心世界,使我们对于作者一再声明自己的彷徨苦闷有了新的、更深刻的理解。
“永是生动,永是展开”,才是作者对理想人生的渴望,对生命本质的体悟。
整个作品将梦幻与现实相交织,既表现了现实与理想的对抗,也揭示出作者内心世界的向善追求。
同时,敏锐的感受、细腻的观察和真实的描写相映成趣。
作者对于河边的景物的感受和对于河中倒影的观察非常敏锐和细腻,读者在欣赏一幅幅变化多姿的美妙图画之余,不得不为作者的感受力、观察力和语言的表现力感到赞叹。
作品立体式的图景展示,既给读者一种立体的美的感受,同时又引导读者在他的文字中构想自己的图景,大大增强了读者的参与欲望,使作品具有强烈的创造性和可塑性。
【作者介绍】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曾用名周樟寿(1898年改为周树人),笔名鲁迅,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
20世纪中国重要作家,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评价为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鲁迅的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化与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鲁迅在20世纪初中国“救亡图存”的大背景下,大声呼唤“精神界之战士”,提出“立人”主张。
他登上五四文坛后,写出《阿Q正传》等不朽著作,从反面批判人性的残缺,后期则以杂文为武器全力抨击封建专制主义扭曲人性的社会和传统。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优质课教案第25课《好的故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本课“搁、综”等生字,掌握“预告、烟草、烟雾、昏沉、错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整体感知课文。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本文超现实想象和情感的层次性变化。
4.品悟本文明快、美丽的感情基调和美学意境。
5.联系上下文和时代背景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6.研究作者美好的人生和执着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1.理解“好的故事”是什么,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里。
2.认识和会写课文中的字、词。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的深刻意义。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我们每小我都产生过梦境,梦境比喻虚构的美妙境界。
那么,在作家XXX笔下产生了如何的梦境?作者要表达如何的情绪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走近XXX,走进XXX的思想深处,走进XXX的内心世界,走进他心中那“好的故事”……出示课题:好的故事二、讲授新课(一)识字解词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要求:(1)不认识的字能够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要求认读的生字:gēzōng chéng píng zǎo yàng yàn xuē搁综澄萍藻漾焰削shùn níng zhòu zhìdǒu瞬凝骤掷陡指名认读,相机正音。
(2)课件出示生字组词。
(3)展开读字游戏:开火车读3.识字方法比较识字:焰——掐雅——鸦4.词语释义(能够多种方式,借助语境,引导学生理解词意)石油:旧时指煤油。
《初学记》:共30卷,中国古代综合性类书,唐朝XXX撰。
取材于群经诸子、历代诗赋及唐初诸家作品。
【部编版】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好的故事》精品教案
《好的故事》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会写“搁、综、”等13个生字。
会写“海藻”“荡漾”等词语。
2.能联系上下文,借助资料理解难懂的词语。
在此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梦境的美好。
4.能阅读“阅读链接”中的资料,进一步读懂课文。
教学重点:1.会写“搁、综、”等13个生字。
会写“海藻”“荡漾”等词语。
2.能联系上下文,借助资料理解难懂的词语。
在此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1.能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梦境的美好。
2.能阅读“阅读链接”中的资料,进一步读懂课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走近鲁迅:鲁迅《野草》中的作品有23篇创作于1924——1926年,这期间先生经历了一场持久、广泛、深刻、严峻的考验……2.交流一下你了解的鲁迅。
3.上节课我们在鲁迅先生的笔下认识了健康、机智、勇敢、见多识广的少年闰土,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鲁迅先生的作品《好的故事》。
4.出示课题《好的故事》。
二、初读感知(一)听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圈出不理解的词语,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
(二)情境导入:上节课我们在鲁迅先生的笔下认识了健康、机智、勇敢、见多识广的少年闰土,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鲁迅先生的作品《好的故事》。
(三)认读词语。
1.课文同学们已经读得很熟了。
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你认识他们吗?2.出示字词,同桌指读。
(出示文本信息)预告烟雾昏沉错综澄碧荡漾解散退缩瘦削浮动瞬间凝视骤然凌乱陡然3.要求:字正腔圆、一板一眼,试着组词识记生字。
4.教师指导个别读音。
(四)小组合作完成以下预习任务:任务一:小组学习本课的生词,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任务二: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读后小组评议,纠正字音。
任务三:默读课文,梦境中哪些地方令人难忘。
画出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感知理解(一)朗读感知。
选择学习伙伴,合作交流,简析文章的结构,划分课文的层次。
朗读提示:(1)朗读课文。
(2)划分层次。
(3)概括文意。
预设:《好的故事》写了一个梦境。
「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上语文25《好的故事》优质精品课教学设计
「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上语文25《好的故事》优质精品课教学设计25《好的故事》优质精品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写13个生字。
2.可以用自己的话描绘梦境中“好的故事”。
过程与方法:理清文章结构,感悟梦境的“美丽,幽雅,有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歌赞,以及对理想的强烈憧憬。
【教学重点】感悟梦境的“美丽,幽雅,有趣”。
【教学难点】理解昏沉的夜是黑暗现实的象征;好的故事是光明的追求。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通读课文,整体感知,把握文章结构脉络。
2.理解文章的特殊时代背景和不理解的词语。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学习第25课《好的故事》。
2.出示课件1:写作背景。
此文写于1925年,当时的中国极其混乱,帝国主义正在迫害中国,广大的劳动人民生活艰苦。
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作者同广大人民一样,期望美好的未来尽快来到,故作此文寄以希望。
设计意图:直接导入课文,并及时补充背景资料,帮助学生学习文章。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课件2:自读提示。
学生根据自读提示自读。
2.本文写于现代文学的初创时期,语言表达与现在不完全一样,有些词语较难懂,还有一些平常没接触过的概念。
学生说说不理解的词语。
出示课件3:词语解析。
(1)石油:旧时指煤油。
(2)《初学记》:中国古代综合性类书,唐朝徐坚等撰,共30卷。
取材于群经诸子、历代诗赋及唐初诸家作品,保存了很多古代典籍的零篇单句。
(3)膝髁(kē):膝盖。
(4)云锦:锦是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
云锦是像锦缎一样美丽的云。
(5)乌桕(jiù):落叶乔木,春秋季叶色红艳夺目,观赏价值极高;子可制油,用于制作香皂、蜡烛、油漆等。
(6)伽(qié)蓝:梵语,指寺庙。
(7)参差(cēncī):长短、高低、大小不齐;不一致。
(8)一丈红:蜀葵的别称,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叶子心脏形,有长柄,表面有皱纹,花冠有红、紫、黄、白等颜色。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教案与反思第【1】篇〗《好的故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反复读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想象文中描绘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美好的景象。
【教学设计】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做过梦吗?你的梦境是什么样子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鲁迅先生的梦里。
哪位同学为大家介绍下你认识的鲁迅?(生介绍)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先生的梦,看看他的梦是什么样子的。
二、导入新课,初读感知1.初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边读边思考:鲁迅先生的梦境是什么样子的?2.读过课文,你对鲁迅先生的梦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很美好)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和鲁迅先生享受美好的梦境、美好的故事。
(板书:美好的故事)3.出示生字生词,指名领读、跟读,同桌互查。
4.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帮助同学识记生字,强调“参、差”是多音字,指导发音与组词。
5.指导写字。
提醒学生注意一些生字的书写。
如“漾”的部首为“氵”,右边上半部分“羊”的竖不出头,下边是“永”不是“水”;“焰”的右下边是“臼”不是“白”;“瞬”指一眨眼的时间,所以部首是“目”不是“日”;“骤”可以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来记忆。
书写要美观。
“骤”“瞬”“陡”等左右结构的生字在写的时候要注意左边窄、右边宽,而“削”是左边宽、右边窄。
“坠”在写的时候注意“队”字的捺要延伸出去,使整个字重心稳固,否则容易上面小、下面大,书写不美观。
三、精读品悟,理解课文1.鲁迅先生写《好的故事》主要集中在哪几节?他写了哪些美好的景象?请大家自主朗读课文,并画出鲁迅先生笔下的美好景象。
2.小组交流探讨。
这些景象让你在头脑里形成了什么样的画面?试着用你的语言把他描述出来。
本篇课文的写作年代与现在间隔较远,所以语言表达与现在也不完全一样。
课文中描写的都是很普通、很常见的景色,描写细致但是描写对象很多、很杂,所以需要让学生反复诵读来理解、体悟课文。
小学教案设计《好的故事》
小学教案设计《好的故事》《好的故事》教案一、教学内容统编版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二、教材分析《好的故事》是鲁迅的一篇散文诗。
这篇文章通过对梦境中“好的故事”的描绘,展现了美丽、幽雅、有趣的景象,反映了作者鲁迅在希望与失望的矛盾中,启示人们毁掉“昏沉的夜”,实现充满“好的故事”的生活的强烈愿望。
文章具有独特的语言风格,用词丰富且富有诗意,句子结构复杂多变,意象众多且深邃。
三、核心素养目标1. 文化自信- 让学生了解鲁迅及其作品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感受中国现代文学的独特魅力,增强对本国文学文化的自信。
- 通过解读文中蕴含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文化内涵,传承积极向上的文化价值观念。
2. 语言运用- 帮助学生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如“石油又不是老牌,早熏得灯罩很昏暗。
鞭爆的繁响在四近,烟草的烟雾在身边:是昏沉的夜。
”等,提高学生的语言素材储备。
- 引导学生学习鲁迅的语言表达方式,学会运用复杂句式和富有诗意的词语进行创作,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3. 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对文本中复杂意象的理解能力,如“好的故事”这一整体意象以及文中诸多碎片化的小意象,锻炼形象思维能力。
- 通过对文章结构和作者情感变化的分析,如从昏沉的现实到美好的梦境再到回到现实的失望,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4. 审美创造- 引导学生欣赏文中描写梦境的优美段落,如“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
”,培养审美情趣。
-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好的故事”的理解进行绘画创作或者续写故事,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重点1. 理解文中“好的故事”的象征意义以及众多意象的内涵。
例如文中的“好的故事”象征着作者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像“乌桕、新禾、野花”等意象共同构建了这个美好的梦境世界。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优秀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优秀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能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梦境的美好,进而把握鲁迅的形象。
2.能结合“阅读链接”中的资料,进一步读懂课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理解了文中较为难懂的词语,也理清了文章的思路,即由“昏沉的夜”的现实——梦境——“昏沉的夜”的现实。
可是,下课后,有不少同学来问我:老师,我真不知道这篇“好的故事”究竟“好”在哪儿了?今天这节课,就让咱们一起合作来解决大家共有的疑惑,好不好?二、品读课文教师提问:要想解决“好的故事”究竟“好”在哪儿,我们就要先知道这是一个什么的故事?请你找出相应段落,圈出词语。
预设:这是一个美丽、幽雅、有趣的故事。
教师引导:那这个“好的故事”出现在哪儿呢?预设:梦境中。
教师小结:对,“好的故事”其实就是一个梦境,一个有“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的梦境。
板块一:话梦境1.找两幅图教师引导:在这个梦境中,鲁迅先生给我们描绘了两幅非常美丽的生活图景,现在请你快速地把它们找出来,并给它们起一个美丽的名字。
预设:第5段——(记忆中的)水乡倒影图第7段——(梦境中的)水乡浮动图2.析两幅图教师过渡:这两幅图有一些相似的地方,也有一些不同的地方。
我们先来看第一幅图——(1)析水乡倒影图教师提问:作者在这幅图中都描写了哪些美的人和美的景?预设: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簔笠,天,云,竹,小河,萍藻,游鱼。
共计19种。
教师引导:是呀,这些“美的人和美的景”,是鲁迅先生曾经坐小船经过什么地方看到的呢?预设:山阴道教师引导:那山阴道在哪儿呢?预设:浙江绍兴教师引导:我们知道鲁迅先生也是浙江绍兴人。
也就是说,这些记忆中的景物是鲁迅故乡的。
我们想想看,在一个人的梦境中,竟然出现了故乡的景与人。
那么,在这里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鲁迅?预设:我读到一个眷恋故乡的鲁迅。
2024年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25《好的故事》教案设计
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故事的主题思想,感受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 学会本课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3.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分析故事情节,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故事情节,理解作者情感。
2.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体会文章语言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作业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意,找出新词,讲解生字词。
3. 精读课文: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故事情节,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情感。
a. 分析文章开头,了解作者对故事的期待。
b. 分析故事发展,关注人物形象。
c. 分析故事结尾,感受美好生活的向往。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2. 生字词:憧憬、斑斓、威尼斯、荡漾、琴弦、骤然、云翳等。
3. 重点句: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我心中的美好故事”的作文。
答案要求:结构清晰,语言流畅,能体现美好事物的向往。
2. 课后练习题:根据课堂所学,完成课后练习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其他美好故事,分享阅读心得,提高阅读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提到的“理解故事的主题思想,感受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 教学难点中的“分析故事情节,理解作者情感”。
3. 教学过程中的“精读课文”环节,特别是对故事情节的分析和作者情感的理解。
4. 作业设计中的“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我心中的美好故事’的作文”。
一、理解故事的主题思想,感受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1. 分析文章开头的“憧憬”一词,让学生理解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期待。
2. 通过对故事中斑斓的色彩、威尼斯的小船、琴弦般的波浪等细节描绘的分析,让学生感受作者心中的美好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 好的故事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会写并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朗读课文,能结合课文说说这个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儿。
3.能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
4.学习课文,体会鲁迅先生身处昏沉的夜而对生活的热爱和希望。
【教学重点】
能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鲁迅先生身处昏沉的夜而对生活的热爱和希望。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搁”等13个生字。
2.指导学生在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具准备】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建议使用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结合课文说说这个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儿。
2.能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现实:昏沉的夜
梦境: 美丽、幽雅、有趣
课后反思
《好的故事》是文学家鲁迅先生第一篇写梦境的文章。
写在现实的“昏沉的夜”里,作者孤单惶恐,做了一个梦,通过用一大堆意象来描绘这个梦境,展示了一个美丽、幽雅、有趣的“好的故事”,最后作者又回到了现实,梦境破碎,但作者总记得在“昏沉的夜”的这个“好的故事”。
由于鲁迅先生离我们的生活比较久远,所以对于现在的学生,理解鲁迅的文章有一定的难度,考虑到这一点,我做了以下课前准备:首先让学生在家查找鲁迅的有
关资料和当时的时代背景,这对理解本文是非常有帮助的。
再次结合课后练习题1,交给学生方法,如果遇到难懂的词语可以先跳过去。
再读课文时,试着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本课的重点是第二部分,首先我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找出对于梦境的概括语句“美丽,幽雅,有趣”,然后出示要求:这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里?用横线画出来。
一个是对于梦境的静态描写,另一个是动态描写,孩子们找的比较准确,小组内相互读一读,进而引发学生的思考:鲁迅先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境,结合学生查到的资料,就可以知道,当时的中国处于军阀混战的阶段,老百胜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苦不堪言,作者希望老百姓能够生活的安定,幸福,充分表现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之情。
这一难点迎刃而解。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从整个作品来看,作者通过一个梦幻的、好的故事,表现了对于昏沉现实的否定,对于美好理想的追求。
在作者看来,好的故事在现实社会中的实现还是不可能的,它只是存在于作者的思想中,存在于作者的梦幻中。
虽然如此,它也时时给在黑夜中生活的作者以生的鼓舞,让作者有所追求,有所奋斗,因而,这篇好的故事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作者内心真、善、美世界的表露,它让读者看到了作者真实的内心世界,使我们对于作者一再声明自己的彷徨苦闷有了新的、更深刻的理解。
“永是生动,永是展开”,才是作者对理想人生的渴望,对生命本质的体悟。
整个作品将梦幻与现实相交织,既表现了现实与理想的对抗,也揭示出作者内心世界的向善追求。
同时,敏锐的感受、细腻的观察和真实的描写相映成趣。
作者对于河边的景物的感受和对于河中倒影的观察非常敏锐和细腻,读者在欣赏一幅幅变化多姿的美妙图画之余,不得不为作者的感受力、观察力和语言的表现力感到赞叹。
作品立体式的图景展示,既给读者一种立体的美的感受,同时又引导读者在他的文字中构想自己的图景,大大增强了读者的参与欲望,使作品具有强烈的创造性和可塑性。
【作者介绍】
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曾用名周樟寿(1898年改为周树人),笔名鲁迅,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
20世纪中国重要作家,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评价为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鲁迅的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化与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鲁迅在20世纪初中国“救亡图存”的大背景下,大声呼唤“精神界之战士”,提出“立人”主张。
他登上五四文坛后,写出《阿Q正传》等不朽著作,从反面批判人性的残缺,后期则以杂文为武器全力抨击封建专制主义扭曲人性的社会和传统。
他毕生所致力的,就是对中国人精神的反思,启悟中国人“悟己之为奴”,改造自己的国民性,从奴性状态上升到悟性境界。
而这种反思的目的,就是为了中国人能够“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鲁迅先生一生写作600万字,其中著作500万字,辑校和书信100万字,加上翻译作品以及日记合计1000万余字;鲁迅在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
小说《祝福》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同时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法等50多种文字。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野草》鲁迅著。
写作于1925年1月24日。
1927年7月由北京北新书局出版。
收入1924~1926年所作23篇散文诗,书前有题辞一篇。
以曲折幽晦的象征表达了20年代中期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和对现实社会的抗争。
《这样的战士》、《淡淡的血痕中》、《一觉》等篇表达了对现实的失望与愤懑;《影的告别》《死火》《墓碣文》等篇描绘了对自我深刻解剖之后的迷茫心境;《希望》《死后》等篇写出了对未来的疑惧,深刻地表现出作者的人生哲学。
语言俏奇瑰丽,意象玄妙奇美。
名人评价鲁迅先生:
毛泽东(无产阶级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
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
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的民族英雄。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
金良守(韩国文学评论家):“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
法捷耶夫(苏联作家):“鲁迅是真正的中国作家,正因为如此,他才给全世界文学贡献了很多民族形式的,不可模仿的作品。
他的语言是民间形式的。
他的讽刺和幽默虽然具有人类共同的性格,但也带有不可模仿的民族特点。
”他又评价鲁迅为“中国的高尔基。
”
郭沫若(诗人、学者):“鲁迅是革命的思想家,是划时代的文艺作家,是实事求是的历史学家,是以身作则的教育家,是渴望人类解放的国际主义者。
”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纵横交叉。
()
2.飘荡;起伏不定。
()
3.消瘦得像被削过一样。
形容憔悴。
()
4.一眨眼一刹那。
()
5.突然。
()
阅读能力大提升
二、内容梳理(课文回放)。
谈谈你对开头和结尾两次写到“昏沉的夜”的理解。
思维创新大拓展
三、学习运用本文“圆形结构”的构篇方式,写一处景物。
参考答案
一、1.综错 2.荡漾 3.瘦削 4.一瞬间 5.陡然
二、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两次提到“昏沉的夜”。
他用“昏沉的夜”暗喻旧中国的黑暗。
但同时也表达了另一种期盼:既是昏沉的“夜”,就总会过去,天,总是要亮的,太阳终究会照亮大地的。
三、示例:清早,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
我赶紧顺着人行道往荷花池边跑去。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做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
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
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风过了,我停止了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
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
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过了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中午了,我顺着人行道依依不舍地走到公园大门口,荷花的清香不时地飘过来,像要勾住我回家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