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省教师资格证考试

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绪论

心理学代表人物

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和铁钦纳。

技能主义学历学:詹姆斯和杜威和安吉尔,

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实验内省法)。

完形主义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派:韦特墨和考夫卡和苛勒

精神分析心理学:奥地利维也纳弗洛伊德《梦的解析》《精神分析论》《精神分析纲要》。

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和罗杰斯。

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人格包括人格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自我意识)和人格特征(能力、气质和性格)

教师职业必备的心理素质:高尚的职业品德;广博的知识;完善的人格;全面的能力;专业的技能;

☆☆☆☆☆☆☆☆☆☆☆☆☆

第二章中学生的身心特征

植物性神经可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高级神经活动:主要指大脑皮层完成的条件反射活动。

脑分为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

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做出的规律性的回应,可分为条件反射和无条件反射。心理发生与发展分为:种系心理发生与发展和个体心里发展

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是心理发展的根本动力。

人类心理发生与发展的条件:手的发展和直立行走;劳动;语言。

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阶段性、连续性、稳定性、可变性。

中学生心里发展的一般特征:过渡性、闭锁性和社会性。

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的异同点35

相同:基本原理相同,以强化为基础,都有消退抑制和自然恢复现象;都可以建立多级条件反射;都有泛化和分化现象。

不同:反应的先天性和后天性是根本区别;操作水平不同(不随意与随意);学习模式不同

影响青少年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

遗传因素:遗传,生理成熟;自然因素;空气质量,噪声,社会密度,自然灾害;

社会文化因素:文化传统,拷贝世界,学校教育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表现:

思维发展:

初中生:运用假设、逻辑推理、运用逻辑法则;

高中生:抽象逻辑思维已经具有充分的假设性、预计性和内省性;高中生的形式思维逻辑处于优势,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在高中阶段进入成熟时期。

情绪情感发展

初中生情绪:强烈、狂暴与温和细腻性共存;可变与固执性共存;内向与表现性共存。情感:自我意识增强,自尊需要迫切;情感有文饰、内隐、曲折性;情感容易受挫折,忍受力差。

高中生情绪:情绪的延续性;丰富性;特异性;

情感:由不稳定到稳定;丰富多彩,复杂而深刻

人格发展

初中生:意识高涨;反抗心理。

高中生:自我意识高度发展;价值观确立;自治需求。

指导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原则:初中生:提前做好青春期性教育的知识和心理准备;学校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培养乐观向上的情绪。

高中生:引导学生客观评价现实;加强学习方法的知道;积极开展文体活动;强化心理素质的训练。

☆☆☆☆☆☆☆☆☆☆☆☆☆

第三章:中学生的学习

填空、单选:

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中获得个体经验并由经验引起相对持久的心理和行为变化的过程。

狭义的学习:指人类的学习,是以语言为工具,积极主动获得个体经验的过程。

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结果对另一种学习的易化或干扰现象。

技能:指通过练习形成的,趋于完善的、自动化的活动方式。

儿童品德发展:

皮亚杰:前道德阶段、他律道德阶段、自律道德阶段。

柯尔伯格:前习俗、习俗和后习俗水平。

加涅把学习分为: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系列学习、言语联想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原理学习和解决问题学习。

奥苏伯尔:根据学习与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将学习分为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根据学习方式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我国心理学家:把学习分为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和品德的学习

学习的基本理论有:

刺激反应学习理论(桑代克:准备率、联系率、效果率);

认知理论(布鲁纳);

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

迁移:按迁移作用的性质,可以把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按时间顺序可分为顺向迁移和负向迁移;按内容抽象水平的不同可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有形式训练说;共同要素说;经验概括说;关系转换理论和认知结构说。

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相似性、原有认知结构、对学习材料的概括水平、心向与定势

促进学习迁移的策略:明确目标;精选教材;合理编排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创设与应用情境相似的学习情境;提高对基本原理的理解水平;

促进知识理解的条件: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利用变式和比较。

知识应用可分为:审题、相关知识重现、课题类化和解题判断的形成。

影响知识应用的因素:知识的领会与巩固;问题的特征;智力活动水平

动作技能的形成四个阶段:认知定向阶段;掌握局部动作;初步掌握完整动作阶段和动作协调完善阶段。智力技能的形成阶段:活动的定向;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有声言语阶段;无声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阶段。

动作技能形成标志:结构的改变;动作品质的变化;活动的调节功能加强;

智力技能形成标志:脱离物质或物质化活动;智力活动的进程压缩;智力活动自动化;

提高有效练习的条件:确定练习目标;恰当安排练习时间;充分而有效的反馈;灵活采取练习方式。

品德:是个体按照社会道德准则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

道德: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

区别:范畴不同;所反映的内容不同;二者产生的力量源泉不同;

联系:品德是道德的具体化;道德影响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个体的品德对社会道德有一定反作用。

青少年品德心理特点:是逐渐从他律变成自律,伦理道德已经开始形成;处于动荡性向成熟性的过度。学生品德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能力、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加强学生道德意志的锻炼、注重学生的道德行为训练。

学生品德不良产生的原因:

客观:家庭、学校、社会环境。主观: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意志力薄弱、好奇心强、盲目模仿、偶然失足到养成不良习惯。

青少年品德不良的矫正:学校应尽量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家长应重视孩子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教育培养;青少年自身应加强主体意识的培养,尽快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社会各方面都应关系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加强社区教育,促进教育社会化。

学习困难的类型:暂时学习困难,能力困难,动力困难,整体困难。

学习困难产生原因:认知因素,人格因素,人际关系,环境因素。

学习困难的辅导:引导学习困难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目标激励法、归因训练法、情感沟通法);帮助学习困难学生获得成功感;激发学习困难学生的求知欲;讲究教育教学方法;创设有利于学习困难学生进步的环境。

☆☆☆☆☆☆☆☆☆☆☆☆☆

第四章感觉与知觉

感觉: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过程包括:三个主要环节:对感受器的刺激过程,传入神经的活动,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皮质的活动,从而产生感觉经验。

感受性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指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或刺激强度。

绝对感受性指:刚能觉察出最小刺激强度的能力。

绝对阈限:指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差别感受性指:刚能觉察出两个同类刺激之间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

差别阈限:指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

感受性的变化规律:

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后像,感觉适应、感觉对比。

视觉适应:暗适应(感受性提高)和明适应(感受性降低)。

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联觉和不同感觉的相互代偿。

感觉细胞包括:锥体细胞和杆体细胞

颜色三个基本特性:色调、明度、饱和度

颜色混合的两种情况:色光混合和颜色混合

听觉器官对声波的反应表现为:音高、音响、音色。

听觉理论包括:地点说(共鸣说,行波说)和频率说。

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知觉包括相互联系的几种作用:觉察、分辨和确认。

知觉包括: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和错觉

空间知觉:是对客观世界三维特征的知觉,具体指物体大小、距离、形状和方位等在头脑中的反映。包括:形状、大小和深度知觉。

时间知觉:是对事物发展的延续性、顺序性的知觉。具体表现为对时间的分辨、对时间的确认、对持续时间的估计和对时间的预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