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名词解释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的社会活动。
中世纪大学:主要是培养专业人才的职业学校,只是在有限的意义上可以说它是为学习本身的概念而存在,大学在满足专业、教会、和政府对各种人才需要的过程中不断发展。
柏林大学:1810年,洪堡以新人文主义思想指导建立柏林大学,把培养学者和学术发展看成自身的目的,从而确立了大学发展科学的职能,为此,提出了“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
莫里尔法案:1862年,美国总统林肯签署了《莫里尔法案》,规定联邦政府按1860年分配的名额,每州凡有国会议员一人可获得三万英亩的公共土地或相等的土地期票,赠予各州作为建立一所从事农业和机械工程教育的学院的经费资助,并要求所建立的农业和机械工程学院的主要课程应依照各州议会所分别规定的方式,授予农业和机械专业有关的知识
威斯康星思想明确地把服务社会作为大学的重要职能,提出大学的基本任务是:第一,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第二,进行科学研究,发展创造新文化、新知识;第三,传播知识给广大民众,使之能用这些知识解决经济、生产、社会、政治及生活方面的问题,
最广义的文化可以泛指人类在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
狭义的文化指人们对精神财富及精神生活的一种通称。
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的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教育方针的基本构成: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教育的培养目标、实施的途径
10教育目的: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基本要求,它规定了所要培养的人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
11. 高校培养目标:围绕高等教育目的展开的针对特定的对象的具体、明确的规定,最终是以专业的培养目标体现出来的。
10德育:是教育者根据教育目的的要求,有计划,有组织地对高校学生施加影响,使他们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
全的人格特征。
11 智育:以系统的科学理
论
和技能武装学生,发展学生
智力的因素。
12体育:是以运动为基本手
段,授予学生以体育运动的
知识,技能,增强高校学生
的身体素质,发展运动能
力,培养体育道德品质,促
进身体健康的活动。
13.通才教育:是一种通识
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具
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
有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
自我发展的人才,它实行的
一种博雅教育,注重理智的
培养和情感的陶冶
14社会本位高等教育目的
观:指那些从社会发展需要
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
即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
料,个人发展必须服从社会
需要。这种目的观观的主要
观点强调高等教育价值首
先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发
展,强调人是社会的产物。
15个人本位高等教育目的
观:主要指那些从个人需
要,个体发展角度出发设计
教育目的的观点,强调使教
育者的本性,才能获得自然
发展,教育要为为本身的生
活需要服务。
16英才教育:是指仅有少数
青年得以进入高等教育的
发展阶段,大学主要培养治
国的精英,大学成为明显的
统治阶级服务的机构,高等
教育的支撑者为国家,国家
几乎承担了对高等教育的
全部投资,在这一阶段,高
等教育只培养为数很少的
精英,受教育的权利是通过
对智力、品行、等各方面考
察、考试等选拔方式而获得
的。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博雅
教育,注重人文精神的熏
陶,致力于统治才能的培养
17大众教育:是以普通教育
的普及或极为发达和比较
开放的高等教育招生制度
为前提,以高等教育的层
次、科类和形式的多样化为
特征。这一阶段的大学主要
培养国家所需的各行各业
的建设者,国家、政府虽然
提供一部分高等教育的经
费,但高等教育的经费主要
来源为社会和个人对教育
的投资,高等教育面向全体
社会成员,不设入学选拔考
试或入学选拔考试不通过
率极低,教育的机会增多,
受教育者分布广泛,更多的
人可以上大学
18高等学校的学制:指各类
各层次高等学校的系统,它
是一国整个学校教育制度
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包括有
哪些种类的学校,这些学校
由谁来主办和管理,学校
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实际
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
各级各类学校的关系如何
等等。
19学位制度:就是国家和高
校为保证学位的严肃性,通
过建立明确的学术衡量标
准和严格学位授予程序,而
达到对相应学术水平的授
予者授予一定称号的制度
20学位:是评价个人学术水
平的一种尺度,也是衡量一
个国家学术水平高低的一
种标准
21.定向生制度:高校根据
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对人才
的需要,实行定向录取,定
向分配的招生制度;
22.保送生制度:对部分品
学兼优或某一方面有特殊
才能的学生实行免试录取
的招生制度。
23.委培生制度:打开培养
单位和用人单位联系的渠
道,由用人单位通过合同形
式委托高校培养人才的制
度
24.招生制度:是一个国家
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规定着不同层次、不同类
别的高等学校在人才选拔
的标准、形式和范围等作为
相对统一和规范的人才选
拔制度,招生制度往往是对
一个国家特定时期的社会
政治、经济、科技和教育文
化等发展现状的反映,同时
也体现了其特定的、具有较
深厚传统的高等教育价值
观的内涵,
25.高等学校教师的聘任制
度:是指根据教学和科研任
务的需要,高校设立何种工
作岗位,采取何种方式聘任
教师,并规定受聘者应具备
哪些条件和承担哪些责任
和义务的制度,
15.自费生制度:是考虑到
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供需矛
盾和高校的培养条件,国家
允许高校在培养任务之外,
再招收部分自我承担培养
费用的考生,国家不负责考
生的分配。
17.任职资格:即我们通常
所说的职称,反映了一个教
师的学术或技术能力水平
以及工作水平,称一经确定
享有终身
18.职务:是指根据工作需
要设置的岗位,职务有任职
期限。
17.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指
与高等教育管理活动相关
的组织制度体系,它主要包
括高等教育组织机构的设
置,组织机构间的隶属关
系,以及相互间职责,权限
的划分等等。
18.中央集权型的高等教育
宏观管理体制:是一种高等
教育完全由国家举办,高等
教育的管理和决策权力在
中央政府,由中央政府通过
一定的计划,法律,命令,
拨款,监督和行政手段来直
接
调节高等教育活动的管理
体制。
19.权力分散型的高等教育
宏观管理体制:又称分权
制,一般是指高等教育的决
策权力不在中央政府,而是
由地方政府或利益集团来
独立行使高等教育决策,立
法,财政拨款以及评估,监
督职能的高等教育管理体
制。
20.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高
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简称
结合型管理体制,是一种由
中央和地方政府或政府与
高等教育部门共同承担高
等管理职能的管理体制。
21.高等教育的宏观管理运
行机制:指高等教育客观管
理系统内部各构成要素之
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
式。高等教育宏观管理系统
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三个
方面:中央和地方政府、社
会及高校
22.高校领导体制:主要反
映的是在高等学校举办者、
办学者二者之间的权力和
职责关系,党委和行政部门
间关系,以及高校行政管理
系统和学术系统间关系等
一些基本的关系范畴,它是
高校管理体制的核心内容
22.办学体制:是关于办学
者的法律地位,办学者在办
学过程中所拥有的权,利所
承担的职责和义务的管理
制度体系。
23.高校的办学自主权:指
高校作为具有独立法人资
格的机构,它在不受其他组
织或个人非法干扰和阻碍
的前提下,依法行使教育决
策,教育活动组织的权力。
24.董事会制:组建由校外
或部分校内人士共同参加
的专门机构,来为学校筹措
资金,并承担学校的有关决
策的行政领导制度。
25.一长制:实行校长全面
负责的制度,它突出了校长
的行政领导职能,由校长根
据全权负责高校的行政事
务。
26.高校的行政管理系统:
指由高校内相互联系的不
同权力和职责主体所共同
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
能的统一体。
27.后勤社会化:指转变后
勤部门的行政管理职能,实
行后勤服务部门的企业化,
产业化,市场化,使之成为
独立的,自主经营,自负盈
亏的实体。
28.高等教育结构:指高等
教育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
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
它是一个多维多层次的复
杂的综合结构,大致可分为
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两大
部分。宏观高等教育结构主
要包括:层次结构、科类结
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
地域结构、管理体制结构
等,微观高等教育结构主要
指高等
学校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组
合构成状态,包括:学科专
业结构、课程结构、教材结
构、队伍结构、各类人员的
知识结构
29.高等教育的宏观结构中
的层次结构:又称水平结
构,指高等教育内部由于教
育程度和水平的高低水同
而划分的层次及其相互关
系。如高等专科教育,本科
教育和研究生教育。
30.科类结构:不同学科领
域的高等教育的构成状态。
形式结构:指不同办学
形式的高等教育构成状态。
能级结构:指具有不同
办学条件,不同办学要求和
培养目标的各类高等学校
间的比例关系。
31.地区结构:指高等教育
结构在地区分布上的构成
状态。
32.一体化模式:指把以前
地位不同的教育机构联合
在一起或建立新的包括多
种培养目标,教育内容的机
构。
33.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
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
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
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
质的使命。
34.高校教师的培养:指专
门教育机构,为高等学校教
师的补充更新而进行的一
种专业性的学历教育。
35.教师的提高:即教师培
训,指为提高在职教师的思
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而
进行的一种继续教育。
36.职务结构:教师队伍内
部各级职务的比例状况。教
授,副教授,讲师和助教。
37.学历结构:教师队伍的
最后学历的构成状况
38.年龄结构:教师队伍的
年龄构成状况。
39.专业结构:教师队伍中
各专业教师的比例状况。
40.高等学校的学生:是高
等教育的对象,同时也是自
我教育的主体。
41.专业:高等学校根据社
会专业分工需要和学科体
系的内在逻辑而划分的学
科门类。
42.学科:指一定的科学领
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具有
比较系统,完整,独立的理
论体系。
43.主干学科:指一定范围
的服务对象所涉及的众多
学科中起主导作用的主要
学科基础/。
44.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在
教学系统中通过媒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