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在儿科中的临床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脉留置针在儿科的临床应用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30年前在欧美国家开始普遍使用,10多年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取代了头皮针,近几年在我国广泛应用。由于静脉留置针本身的优点,受到儿科护理者的青睐,在儿科广泛应用,现将我科静脉留置针的操作和护理体会简述如下:

一、静脉留置针的优点:

1、减轻病患的痛苦,保护血管;

2、减轻护士的工作量,提高护士工作效率;

3、有利于对危重病患的紧急抢救;

二、静脉留置针应用范围:

1、静脉给药、输液、输血:留置针型号不同,流速有差异。

24G,流速19~25ml/min;

22G,流速33~36ml/min;

20G,流速55~65ml/min;

18G,流速76~105ml/min;

16G,流速220ml/min;

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合适型号的留置针,能满足危重病人的抢救、围手术期输液、静脉高营养等。

2、采取血标本:可间断多次采取血标本。有研究表明,在静脉留置针内采取血标本,对检验结果无影响;还有研究表明在留置针中滴血采取血标本比抽血采取血标本检验结果更可靠,无一例产生溶血。

3、对需要采血的新病人,操作程序为:

静脉置管、固定→分离肝素帽→接采血管→滴血法取血标本→接肝素帽→接头皮针头输液

三、静脉留置针的使用

1、小儿静脉留置针型号选择共有24G、22G、20G、18G、16G

不等,在满足静脉输液要求的前提下,选择最小型号的留置针,可减少机械性静脉炎及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可以相对延长留置时间。

2、血管选择:选粗直、血流量丰富、无静脉瓣的血管,避开关节且易于固定的血管。同时还要结合患儿的年龄、血管的显露情况、个人操作习惯决定。

①对1岁以内的婴儿以额正中静脉、颞浅静脉为首选,因为这两条血管较粗、直,且容易固定,而耳后静脉难固定容易脱管;

②对于大一些的小儿,选择手背静脉、头静脉、足背静脉、大隐静脉的比较多;

③在选择四肢浅静脉中,尽量选择上肢静脉输液,因为上肢静脉的血流速度较快,而下肢静脉的血流速度较慢、静脉瓣多,输液时液体和药物滞留时间更长,容易发生静脉炎而影响留置时间。

④输注化疗等刺激性药物,应尽量避开上肢贵要静脉;

⑤长期卧床者,尽量避开下肢远端静脉置管;

⑥穿刺困难者,选择颈静脉、股静脉。

四、留置针的操作方法

(1)操作前准备工作:①着装整齐,准备用物,洗手;②评估病人和环境。

(2)携用物至床旁,核对患者,操作告知,准备胶布。

(3)选择血管:首选前臂粗直、弹性好、血流丰富的血管,避开关节和静脉瓣。

(4)核对药液;消毒瓶口。

(5)消毒皮肤

消毒面积为8×8cm,螺旋式消毒,待干。

(6)连接输液器、留置针。

满足病人输液治疗的前提下,选择最短、最小型号,敷贴打开备用。

(7)扎止血带后再次消毒

在穿刺点上方10cm处扎止血带,扎止血带时间不宜超过2分钟,松紧适宜,放入2横指为宜。

(8)再次查对,挂上液体并排气。

(9)松动针芯

一手固定导管座,一手垂直向上轻轻出去护针帽,左右转动针芯,切忌上下拉动。

(10)穿刺

绷紧皮肤,在消毒范围的1/2-1/3处穿刺,以15-30度角进针,进针速度要缓慢,见回血后降低角度再进针少许后撤针芯2-3毫米,持导管座将导管与针芯全部送入血管。

(11)松开止血带,打开调速器。

(12)撤针芯激活针尖保护装置。

(13)固定、注明穿刺日期时间。

无菌透明敷贴,以穿刺点为中心固定平整;延长管U型固定,肝素帽要高于导管尖端,且与血管平行;敷贴要将隔离塞完全覆盖。

(14)根据病情调节滴速。

(15)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元;洗手,记录,用物常规处置。

(16)正压封管

将头皮针退至肝素帽内,用封管液3-5ml脉冲式冲管;剩余0.5ml,边推液边拔针头正压封管,夹紧小夹子靠近近心端。

五、静脉留置针应用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穿刺失败:患儿血管情况和配合程度以及操作人员的经验是决定穿刺成功的关键。

措施:首先使患儿安静,妥善固定患儿,选择粗直弹性好的血管,进针速度要慢,角度要适宜。角度太小,血管与套管接触面积太大易引起渗液,角度太大,易刺破血管后壁,待导管进入血管后退出针芯送管。

2、静脉炎:表现为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疼痛。常见原因;

①在输液过程中无菌技术操作不严引起局部静脉感染;②由于长期输入高浓度的药物使血浆渗透压增;③血管过细;④操作不顺利,损伤血管内膜或留置针长期留置,局部微血栓形成;⑤封管速度过快,用力过猛,使血管内部压力剧增,管壁通透性增加;⑥免疫力低下是发生静脉炎的一个重要因素。

措施;确保静脉留置针的质量与规格适宜。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先输浓度高,刺激性强的药物,后输等渗液体,速度要慢,输血以后,充分冲管。发现局部红,肿,热,痛,应停输液,立即拔管,局部用25%硫酸镁湿敷。

3、套管针脱落:患儿哭闹,出汗。敷贴固定不牢导致松脱后留置针碰到其他物品或患儿自己用手抓脱。

措施;主要是妥善固定,穿刺后嘱家长注意保护。

4、药物外渗;是导致拔管的主要原因。原因;①与输入药物有关。如甘露醇,钙剂,多巴胺等药物反复使用易引起外渗。②长期不间段输液或输液速度过快.

措施;加强巡视,控制好输液速度。已有局部肿胀的患儿应控制滴度,加强观察,若肿胀明显伴疼痛者应拔除留置针,抬高患肢或头部,用硫酸镁湿敷,以促进局部吸收。

5、套管堵塞;原因;①由于肢体活动过度或受压使留置针导管在进血管外发生反折导致堵管.②封管方法不正确,使血液回流而堵管。③穿刺时静脉内膜损伤,导致尖端有破损等,均易导致血栓形成而堵管。

措施;选用正确的封管方法。封管液要足量,推注速度要慢,避免堵管发生。

6、贴膜过敏;新生儿多见

措施;建议使用透气性强的贴膜,如安舒妥IV3000;出现水泡先用安尔碘消毒,用注射器将水泡内溶液抽干,在用2L/分低流量氧吹15-20分钟,每天三次。

7、皮肤破损感染;由于贴膜固定较紧、肝素冒边缘嵌入皮肤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