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产褥和异常产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常产褥

一、定义

从胎盘娩出至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复至妊娠前状态,包括形态和功能,这一阶段称为产褥期,一般规定为6周。

二、产褥期母体的生理变化

1. 生殖系统:产褥期变化最大的是生殖系统,其中又以子宫的变化为最大。

子宫复旧:子宫在胎盘娩出后逐渐恢复至未孕前的状态的过程,称为子宫复旧。

(1)宫体肌纤维缩复:子宫复旧不是肌细胞数目减少,而是肌细胞缩小,随着肌纤维不断缩复,子宫体积及重量均逐渐减少。

分娩结束时——1000g

产后1周——妊娠12周大小——500g

产后10日——降至骨盆腔内

产后2周——300g

产后6~8周——正常非孕期大小——50~60g

(2)子宫内膜再生:胎盘、胎膜从蜕膜海绵层分离娩出后,遗留的蜕膜因白细胞浸润而分为两层:表层发生变性、坏死、脱落,随恶露自阴道排出。深层即子宫内膜基底层逐渐再生新的功能层,整个子宫的新生内膜缓慢恢复。约于产后第3周,胎盘附着部位以外的宫腔表面均由新生内膜修复。胎盘附着部位全部修复需至产后6周。

(3)子宫血管变化:胎盘娩出后,胎盘附着面立即缩小至手掌大,面积仅为原来一半,导致开放的螺旋动脉和静脉窦压缩变窄,数小时后血管内即可有血栓形成,从而出血逐渐减少直至停止。若胎盘附着面被新生内膜修复期间,因复旧不良出现血栓脱落,可引起晚期产后出血。非胎盘部位妊娠期增加的大血管发生玻璃样变,逐渐吸收。

(4)宫颈及子宫下段变化

宫颈:胎盘娩出后:宫颈外口呈袖口状,产后2~3日:宫口仍可容2指,产后1周:宫颈内口关闭,宫颈管形成,很难通过1指;产后4周:宫颈完全恢复至正常形态。初产妇的宫颈外口由圆形(未产型)变为“一”字形横裂(已产型)

子宫下段:产后子宫下段收缩,逐渐恢复为非孕时的子宫峡部

阴道、外阴的变化。

2. 乳房:泌乳。

吸吮刺激促进垂体释放PRL

反射性引起神经垂体释放缩宫素(缩宫素使乳腺腺泡周围的肌上皮细胞收缩,使乳汁从腺泡通过导管排至乳窦而喷射出乳汁),所以,吸吮是保持乳腺不断泌乳的关键。

3. 循环、血液、泌尿、消化、内分泌、免疫系统等恢复至妊娠前。

三、产褥期临床表现

1.生命体征

体温:多数正常;最初24小时内略升高,一般不超过38℃,可能与产程长致过度疲劳有关;产后3-4天可能会出现泌乳热:乳汁开始产生的最初24小时(多见于产后3~4日)因乳房血管、淋巴管极度充盈,乳房胀大,乳汁不能排出,一般不超过38℃。

脉搏:正常范围内,略缓慢,60~70次/分,产后1周恢复(与子宫胎盘循环停止及卧床休息有关)

呼吸:胸式呼吸(妊娠期)恢复为胸腹式呼吸,深慢, 14~16次/分

血压:平稳。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的血压明显降低。

2. 子宫复旧和宫缩痛:

胎盘娩出后,子宫圆而硬,宫底脐下1指;

产后1日,因宫颈外口升至坐骨棘水平,使宫底稍上升,平脐;

以后每日下降1~2cm;

产后10日降入骨盆腔。

3. 褥汗

产褥早期,皮肤排泄功能旺盛,排出大量汗液,夜间睡眠和初醒时明显,产后1周内自行好转。

4. 恶露

产后随子宫蜕膜(特别是胎盘附着处的蜕膜)的脱落,血液、坏死蜕膜等组织经阴道排出,称恶露,根据其颜色及内容物分为:血性恶露(lochia rubra);浆液恶露(lochia serosa) ;白色恶露(lochia alba)。

四、产褥期处理

1. 产后2小时:在产房严密观察产妇,注意观察生命体征,警惕产后出血、产后心衰、产后子痫和羊水栓塞的发生。.

2. 产后一周:重点仍是血压、心率、体温、呼吸,注意预防晚期产后出血。

3. 营养与饮食:少量多餐、以清淡、高蛋白饮食为宜,注意补充水分。

4. 排尿与排便:产后鼓励产妇尽早自行排尿,预防便秘。

5.观察子宫复旧及恶露:产后1周每日测宫底高度,观察恶露颜色、数量及气味。

6. 会阴处理

7. 乳房护理:母婴同室,早接触、早吸吮,按需哺乳。

五、产后检查

1. 产后访视:出院后3日内、产后14日、产后28日进行家庭访视。

2. 产后健康检查:产后42天去分娩医院进行产后健康检查。

六、计划生育指导

产褥期禁性生活,产后42日可以有排卵,需采取避孕措施:哺乳者工具避孕,不哺乳者可药物避孕

异常产褥

产褥感染

一、定义:产褥感染是指产褥期内生殖道受病原体侵袭,引起局部或全身的感染。

产褥病率:分娩结束24小时以后的10日内,用口表每日测量体温4次,每次间隔4小时,有2次≥38℃,产褥病率多由产褥感染引起,亦可由泌尿系统感染、呼吸系统感染及乳腺炎等引起。

二、病因

1.诱因:孕期卫生不良、胎膜早破、严重贫血、产科手术操作、产后出血等

2.病原体种类

需氧菌(1)链球菌:外毒素和溶组织酶

(2)杆菌:内毒素,引起菌血症、感染性休克

(3)葡萄球菌:外源性产生青霉素酶

厌氧菌(1)球菌多混合感染

(2)杆菌属多混合感染

(3)梭状芽孢杆菌产气、溶血

通常为内源性,主要特征:化脓

支原体和衣原体多无明显症状

3.感染来源

内源性:生殖道或其他部位寄生的病原体。

外源性:(1)接生消毒不严

(2)过频的检查(肛查、阴道检查)

(3)孕晚期盆浴、性交

(4)产褥期清洁卫生不良

三、临床表现:

1. 急性外阴、阴道、宫颈炎

会阴裂伤和后-斜切开是会阴感染最常见部位

局部红、肿、痛、灼热、

脓性分泌物,伤口裂开等。

2. 子宫感染包括急性子宫内膜炎及子宫肌炎:产后3-5天发病;.发烧380C~400C 伴畏寒,腹

痛;恶露多、混浊、臭味;子宫复旧不佳,压痛;WBC↑,中性↑

3. 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急性附件炎:感染经淋巴或血液播散→盆腔结缔组织炎→输卵管、卵

巢→炎性包块;症状:持续寒战、高热、腹痛、腹胀;检查:下腹部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宫旁组织增厚,肿块,肠鸣音减弱消失;白细胞持续升高,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加。

4. 急性盆腔腹膜炎及弥漫性腹膜炎:炎症继续扩散→盆腔腹膜炎→全腹→弥漫性腹膜炎;症状:

高热、恶心、呕吐、腹胀;检查: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肠粘连,子宫直肠陷凹局限性脓肿;腹泻、里急后重、排尿困难、不孕。

5. 血栓性静脉炎:盆腔内:子宫V 、卵巢V 、髂内V 、髂总V 、阴道V;单侧居多,产后1-2

周发病,厌氧菌常见;寒战、高热,持续数周或反复发作。

下肢:股V、腘V、大隐V,多继发于盆腔静脉炎;驰张热、下肢持续性疼痛;下肢水肿、发白“股白肿”;彩色多普勒检查。

6. 脓毒血症及败血症:以全身中毒症状为主。

脓毒血症:感染血栓脱落入血循环→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迁徙性脓肿(肺、脑、肾脓肿)败血症:大量细菌入血循环→败血症→持续高热、寒战、全身中毒症状、危及生命。

四、治疗

1. 一般治疗:

1)补充营养水分、纠酸;输血、白蛋白

2)半坐卧位,以利恶露排出或炎症局限于盆腔内

3)物理降温,床旁隔离

2. 药物治疗:

1)选用抗生素:

①广谱:革兰氏阳性、阴性菌、需氧或厌氧

②临床表现、临床经验;细菌培养、药敏试验

③足量、足疗程

2)肾上腺皮质激素:中毒症状重者短期给予,以提高肌体应激能力。

3. 局部:外阴伤口感染:未化脓→红外照射;已化脓→拆线、引流

盆腔脓肿:后穹隆切开引流;经腹切开引流

“股白肿”:抬高固定患肢,限制活动,局部热敷

4. 血栓性静脉炎

1)肝素1mg/(kg.d)+5%葡萄糖500ml q6h×4~7日

2)尿激酶40万U+0.9%氯化钠500ml或5%葡萄糖 qd×10日

用药期间监测凝血功能,同时还可口服双香豆素、阿司匹林、双嘧达莫等。

晚期产后出血

一、定义:晚期产后出血指分娩结束24h后,在产褥期内发生的子宫大量出血,多见于产后1~2周,亦有迟至产后2月发病。临床表现为持续或间断阴道流血,有时突然阴道大量流血,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