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褥期母体变化(课本)

合集下载

正常产褥之母体变化

正常产褥之母体变化

正常产褥之母体变化产褥期是从胎盘娩出至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复至未孕状态所需的一段时间,通常为6周。

我们看看产褥期母体的一些具体变化。

1. 生殖系统子宫在产褥期变化最大,于产后10日内降入骨盆腔内。

在胎盘娩出后子宫逐渐恢复至未孕状态的全过程称为子宫复旧,一般为6周,其主要变化是宫体肌纤维修复、子宫内膜的再生、子宫血管的变化、子宫下段和宫颈的复原等。

阴道黏膜皱襞约在产后3周重现,但阴道至产褥期结束时仍不能完全恢复至未孕时的紧张度。

外阴在分娩后的轻度水肿,可于产后2-3日内逐渐消退,若有轻度撕裂或侧切缝合,多于产后3-4日内愈合。

盆底组织在分娩过程中常伴有肌纤维部分撕裂,产褥期应避免过早进行重体力劳动,若能坚持做盆底肌康复训练,可能恢复至接近未孕状态。

2. 乳房胎盘娩出后,体内催乳素抑制因子释放减少,在催乳素作用下,乳汁开始分泌。

婴儿的每次吮吸可以刺激下丘脑,使催乳素呈脉冲式释放,促进乳汁分泌;吮吸还能反射性引起缩宫素的释放,使乳腺腺泡周围的肌上皮收缩,使乳汁从腺泡、小导管进入输乳导管和乳窦而喷出乳汁(喷乳反射)。

吮吸和不断排空乳房是保持乳腺不断泌乳的重要条件。

3. 循环系统产后72小时内,产妇循环血量因胎盘血液循环终止且子宫缩复,增加15%-25%,尤其产后2小时内,应密切关注其生命体征、子宫收缩及阴道出血量,防治心衰的发生。

通常于产后2-3周恢复至未孕状态。

4. 消化系统妊娠期孕妇胃肠蠕动及肌张力减弱,胃液盐酸分泌减少,产后需要1-2周逐渐恢复。

产褥期活动少,肠蠕动减弱,加之腹肌及盆底肌松弛,容易便秘。

5. 泌尿系统妊娠期潴留的多量水分主要经肾脏排出,所以产后1周内尿量增多。

妊娠期发生的肾盂及输尿管扩张,需要2-8周恢复正常。

在产褥期,尤其产后24小时内可能由于膀胱内压敏感性降低、外阴切口疼痛、会阴受压过久、区域阻滞麻醉等引起尿潴留,可以用热水熏洗外阴、温开水冲洗尿道外口诱导排尿,热敷下腹部、按摩膀胱刺激膀胱肌收缩。

妇产科 产褥期管理产褥期妇女身心变化护理课件

妇产科 产褥期管理产褥期妇女身心变化护理课件

多喝水
产妇应多喝水,有助于预 防便秘和促进乳汁分泌。
运动与康复训练
适当活动
产后瑜伽或健身训练
产妇应尽早下床活动,有助于促进子 宫收缩和恶露排出。
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产妇缓解压力、 增强体质、促进身体恢复。
盆底肌肉锻炼
针对产道损伤的产妇,可进行盆底肌 肉锻炼,以促进盆底肌肉的恢复。
04
产褥期常见问题与处理
产后护理可以帮助产妇掌握正确的哺乳技巧和方法,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通过护理人员的指导和支持,增强产妇的信心和耐心,克服哺乳过程中的困难。
提供必要的营养和心理支持,保证产妇有足够的乳汁供应,满足婴儿的成长需求。
03
产褥期护理措施
日常护理
01
02
03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确保室内空气新鲜,有助 于预防感染和促进产妇恢 复。
针对产后恶露不尽,护理措施包括保持清洁卫生、及时就医检查、遵医 嘱治疗等。
05
产褥期妇女健康教育
母乳喂养指 导
1. 母乳喂养的优点
母乳富含营养,易于消化吸收, 且含有多种免疫物质,有助于 增强婴儿免疫力,降低感染风 险。同时,母乳喂养有助于促 进母婴情感联系,对婴儿心理 健康有益。
2. 正确的哺乳姿势
产后复查与随访
01
1. 复查时间
产后42天左右应进行第一次复查,此后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后续随访。
02
2. 复查内容
包括产妇的体重、血压、乳房检查、子宫恢复情况等,以及婴儿的体重、
身长、听力等发育指标。
03
3. 随访的重要性
及时发现和处理产后的并发症和异常情况,如产后抑郁、乳腺炎、子宫

复旧不全等。同时,随访也是提供继续教育和支持的平台,帮助产妇更

产褥期母体的变化

产褥期母体的变化

产褥期母体的变化
产褥期,民间称为坐月子。

产褥期内以休息为主,调养为辅。

产褥期对于一个新妈妈是一个关键时期。

尤其是难产所照成的损伤,如果在这段时期内,没有得到恢复,往往会落下病根,甚至会终身伴有痛苦或伤残。

因此良好的产褥期保健是妇女未来健康幸福的保证。

1、有血腥味,不臭,总量500~1000毫升
2、产后第一周:恶露的量较多,颜色鲜红
3、1~2周:浅红色的浆液
4、2~3周:粘稠,色泽较白。

第五、产后外阴的变化:
1、外阴水肿消失
2、仅留下处女膜痕
3、大阴唇不能覆盖阴道口
第六、产后血液和循环系统的变化:
1、血容量增加,血液进一步稀释,利尿作用的增强
2、心脏负担加重,心搏出量增加
3、产后一周内,凝血系统处于高凝状态
4、产褥期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数量逐渐增多。

第七、产后消化系统的变化:
1、胃动素水平上升,消化功能开始恢复。

(1~2周才能恢复正常)
2、产褥期早期容易发生便秘
第八、产后泌尿系统的变化:
1、尿量增多
2、部分产妇容易发生尿潴留
第九、产后内分泌系统的变化:
1、雌性素和孕激素水平急剧下降
2、耻骨松弛素分娩24小时后消失
3、胎盘生乳素在产后6小时不能测出
4、泌乳素水平较高,它会导致闭经,闭经时间一般6~12月
以上文章由友情提供。

产褥期母体的变化

产褥期母体的变化

1.生殖系统的变化子宫在产褥期变化最大。

胎盘娩出后的子宫,逐渐恢复至未孕状态的过程,称为子宫复旧。

(1)子宫体①子宫体肌纤维缩复于产后1周子宫缩小至约妊娠12周大小,在耻骨联合上方可扪及。

于产后10日,子宫降至骨盆腔内。

产后6周,子宫恢复到正常非孕期大小。

子宫重量也逐渐减少,分娩结束时约为1000g,产后1周时约为500g,产后2周时约为300g,直至产后6周时约为50g,接近非孕期子宫大小。

②子宫内膜的再生整个子宫的新生内膜缓慢修复,约于产后第3周,除胎盘附着处外,子宫腔表面均由新生的内膜修复。

胎盘附着处全部修复需至产后6周时。

(2)子宫颈于产后2~3日,子宫口仍可通过2指。

于产后1周,子宫颈外形及子宫颈内口恢复至未孕状态,产后4周时子宫颈完全恢复至正常形态,分娩时宫颈发生轻度裂伤,多在子宫颈3点及9点处,使初产妇的子宫颈外口由产前的圆形(未产型),变为产后的"一"字型横裂(已产型)。

(3)阴道及外阴约在产后3周重新出现粘膜皱襞,但阴道于产褥期结束时尚不能完全恢复至未孕时的状态。

分娩后的外阴轻度水肿,于产后2~3日内自行消退。

会阴部若有轻度撕裂或会阴切口缝合,均能在3~5日内愈合。

处女膜在分娩时撕裂形成残缺不全的痕迹,称为处女膜痕。

(4)盆底组织若能于产褥期坚持作产后健身操,盆底肌有可能恢复至接近未孕状态。

若盆底肌及其筋膜发生严重断裂,可造成盆底松弛,导致阴道壁膨出,甚至子宫脱垂。

2.乳房的变化乳房的主要变化是泌乳。

随着胎盘剥离排出,产妇血中胎盘生乳素、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胎盘生乳素的6小时内消失,孕激素的几日后下降,雌激素则在产后5~6日内下降至基线。

产后呈低雌激素、高催乳激素水平,乳汁开始分泌。

初乳中含蛋白质较成熟乳多,尤其是分泌型IgA.脂肪和乳糖含量则较成熟乳少,极易消化,是新生儿早期理想的天然食物。

产后7~14日所分泌的乳汁为过渡乳,蛋白质含量逐渐减少,脂肪和乳糖含量逐渐增加。

产褥期母体变化及处理PPT课件

产褥期母体变化及处理PPT课件
母体会表现出对新生儿的深厚爱护,愿意为新生儿提供一切必要的 照顾和保护。
03
产褥期的处理与护理
饮食调理
总结词
产褥期饮食应以营养丰富、易于消化为主,同时避免刺激性食物。
详细描述
产褥期母体需要补充大量营养,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以促进身体恢复和哺乳。 应多食用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鱼、肉、蛋、奶等,以及新鲜蔬菜和水果。同时,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 主,避免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消化功能。
乳房在哺乳过程中会逐渐 膨胀。
乳腺管的扩张
哺乳时,乳腺管会扩张以 便乳汁流出。
盆底肌肉的恢复
盆底肌肉的松弛
妊娠和分娩过程中,盆底肌肉可 能会受到损伤,导致松弛。
盆底肌肉的锻炼
适当的盆底肌肉锻炼可以帮助恢复 肌肉的弹性和功能。
盆底治疗的必要性
对于严重的盆底功能障碍,可能需 要接受专业的盆底治疗。
02
产后抑郁的识别与干预
总结词
产后抑郁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需要得到及时的识别和 干预。
识别方法
观察产妇的情绪变化,如出现持续的情绪低落、焦虑、易 怒等症状;留意产妇的自我评价和自杀倾向;进行心理评 估和测试。
干预措施
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产妇调整心态,缓解压力;鼓 励产妇与家人和朋友交流,分享感受;严重时需要寻求专 业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适当的运动
总结词
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产褥期母体恢复身体功能,预防产后并 发症。
详细描述
产褥期母体应尽早开始适当的运动,如散步、产后瑜伽等, 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恢复肌肉力量、改善睡眠质量等。运 动时应避免剧烈活动,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并注意适 量、适度。
个人卫生与清洁

妇产科护理学课件第六章正常产褥

妇产科护理学课件第六章正常产褥

第二节 产褥期的临床表现
(一)生命体征
1.体温 一般不>38℃,泌乳热一般持续4—16h,产乳
最初24h可有37.8—39℃。 2.脉搏 产后的脉搏在正常范围内。 3.呼吸 由妊娠期的胸式呼吸变为胸腹式呼吸。 4.血压 血压于产褥期变化不大。
(二)子宫复旧
子宫在胎盘娩出后逐渐恢复至未孕状态的过程, 称为子宫复旧。
(一)产褥期处理
4.会阴处理 0.05%的聚维酮碘液擦洗外阴 会阴部有水肿者,可用50%硫酸镁湿热敷,产
后24小时后可用红外线照射外阴。 于产后3~5日拆线。 若伤口感染,应提前拆线引流或行扩创处理。
(一)产褥期处理
5.观察子宫复旧及恶露情况 每日应在同一时间测宫底高度并观察恶露情况,
(五)褥汗
产褥早期,皮肤排泄功能旺盛,排出大量汗液, 以夜间睡眠和初醒时更明显,不属病理情况, 产后1周内可自行好转。
第三节 产褥期处理及保健
(一)产褥期处理
1.产后2小时内的处理 在产房严密观察产妇产后情况,并协助产妇首
次哺乳。 定时测血压、脉搏 观察子宫收缩及出血情况 鼓励产妇2~4小时内排尿
故哺乳产妇未见月经来潮却有受孕的可能。
(三)其他系统的变化
5.腹壁的变化 妊娠期出现的下腹正中线色素沉着,在产褥期
逐渐消退。初产妇腹壁紫红色妊娠纹变成银白 色妊娠纹。 腹壁皮肤受妊娠子宫增大的影响,部分弹力纤 维断裂,腹直肌呈不同程度分离,产后腹壁松 弛明显,腹壁紧张度约需产后6~8周恢复。
(1)子宫肌层的变化 (2)子宫内膜再生 (3)子宫血管变化 (4)子宫下段及子宫颈的变化
(一)生殖系统的变化
2.阴道 3.会阴 4.盆底组织
(二)乳房变化
产后乳房的主要变化是泌乳。 1.泌乳机制及影响因素 (1)随着胎盘剥离排出,产妇血中雌激素、

《妇产科学》产褥期及产褥期疾病 ppt课件

《妇产科学》产褥期及产褥期疾病  ppt课件
血性恶露 浆液恶露 白色恶露
持续时间
颜色 内容物
产后最初3日
红色
产后4~14日
淡红色
产后14日以后
白色
少量血液、坏死蜕 坏死退化蜕膜、表 大量血液、少量胎 膜、宫颈粘液、细 皮细胞、大量白细 膜、坏死蜕膜 菌 胞和细菌等
ppt课件
16
第十五章
产褥期及产褥期疾病
产褥期处理

产后2小时 • • 产房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阴道流血及子宫收缩情况 严重并发症:产后出血、产后心衰、产后子痫、羊水栓塞 等
确定病原体 – 病原体培养,分泌物涂片检查,病原体抗原和特异抗体检查
ppt课件
39
第十五章
产褥期及产褥期疾病
[治 疗]

支持疗法:

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纠
正贫血与电解质紊乱

清除宫腔残留物,脓肿切开引流, 半卧位以利于引流
ppt课件
40
第十五章
产褥期及产褥期疾病
[治 疗]

抗生素的应用: – – 按药敏试验选用广谱高效抗生素 中毒症状严重者,可短期加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提高机体应激能力
ppt课件
10
第十五章
产褥期及产褥期疾病
产褥期母体的生理变化:内分泌系统
产后1周 ,E、P恢复产前水平 产后6周FSH、LH逐渐恢复 不哺乳妇女产后6~10周左右恢复排卵 产后不来月经,可有排卵,需要避孕
ppt课件
11
第十五章
产褥期及产褥期疾病
[产褥期临床表现]
生命体征(T、P、R、BP) 子宫复旧和宫缩痛 褥汗 恶露
产褥期及产褥期疾病
链球菌
以消化球菌和消化链球菌常见,混合感染,恶臭气味

农医妇产科第8章正常产褥

农医妇产科第8章正常产褥
第六十三页,编辑于星期日:一点 三十六分。
(七)母乳喂养概念
纯母乳喂养是指除母乳外 ,不给婴儿添加任何食物 (包括糖水)。
第六十四页,编辑于星期日:一点 三十六分。
母乳喂养指导
向产妇积极宣传母乳喂 养的优点,使母婴早接触 、早哺乳、早开奶。
指导产妇掌握正确的喂养 方法,尽量保证纯母乳喂 养。 对乳房胀痛、乳头皲裂、 乳汁不足等异常及时护理 。
产后7日内分泌
的乳汁,浑浊淡黄 色,含丰富的蛋白 质、β胡萝卜素、 矿物质及分泌型
IgA,脂肪及糖类
较少,极易消化 ,是新生儿早期 理想的天然食物

产后14日以后分 泌的乳汁,蛋白质 约2%~3%,脂肪 约4%,糖类约8%
~9%,无机盐约
0.4%~0.5%,还有
维生素等微量元素。
产后7~14日,
蛋白含量逐渐减少 ,脂肪和乳糖逐渐 增多。
8.除母乳外,禁止给新生儿喂任何 食物或饮料,除非有医学指征。
9.实行母婴同室,鼓励按需哺乳。 10.不要给母乳喂养的婴儿吸橡皮奶头
,或用奶头作安慰。
第六十九页,编辑于星期日:一点 三十六分。
(六)内分泌系统 (七)腹壁
子宫是
产褥变化 最大的器官。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日:一点 三十六分。
子宫:子宫是产褥变化最大的器官。
胎盘娩出后的子宫逐渐恢复至未孕状态的过程称子宫复 旧,主要表现子宫体和子宫颈的复旧。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日:一点 三十六分。
一、产褥期产妇的生理变化
(一)生殖系统
1.子宫肌纤维缩复 产后10日子宫降至 骨盆腔内
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日:一点 三十六分。
(三)血液循环系统 血容量:
在产后头3日内,由于子宫收缩及胎盘循环停止,大量 组织液吸收,使血容量增加15~25%,特别是产后24

产褥期母体变化(课本)

产褥期母体变化(课本)

产褥期母体变化从胎盘娩出至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胎盘娩出至所需要的一段时间,称为产褥期,通常规定为6周一生殖系统的变化1.子宫产褥期子宫变化最大.子宫在胎盘娩出后逐渐恢复至未孕状态的全过程称为子宫复旧,需时6周,主要变化为宫体肌纤维缩复和子宫内膜再生.(1) 宫体肌纤维缩复子宫复旧不是肌细胞数目减少,而是肌浆中的蛋白质被分解排出,使细胞质减少致肌细胞缩小.被分解的蛋白及其代谢产物通过肾脏排出体外.随着宫体肌纤维不断缩复,子宫体积及重量均发生变化.胎盘娩出后,宫体逐渐缩小,于产后一周子宫缩小至约妊娠12周大小,在耻骨联合上方可触及.于产后10日,子宫降至骨盆腔内,腹部检查触不到宫底.子宫于产后6周恢复到孕前大小.子宫重量也逐渐减少,分娩结束时约1000g,产后1周时约为500g,产后2周时约为300g,产后6周恢复至50—60g.(2) 子宫内膜再生胎盘胎膜从蜕膜海绵层分离娩出后,遗留的蜕膜分为2层,表层发生变化坏死脱落,形成恶露的一部分自阴道排出;接近肌层的子宫内膜基底层逐渐再生新的功能层,内膜缓慢修复,约于产后第3周,除胎盘附着部位外,宫腔表面均由新生内膜覆盖,胎盘附着部位全部修复需至产后6周.(3) 子宫血管变化胎盘娩出后,胎盘附着面立即缩小,面积仅为原来的一半.子宫子宫复旧导致开放的螺旋动脉和静脉窦压缩变窄,数小时后血管内形成血栓,出血量逐渐减少直至停止.若在新生内膜修复期间,胎盘附着面因复旧不良出现血栓脱落,可导致晚期产后出血.(4) 子宫下段及宫颈的变化产后子宫下段肌纤维缩复,逐渐恢复为非孕时的子宫峡部.胎盘娩出后的宫颈外口呈环状如袖口.于产后2—3日,宫口仍可容纳2指.产后1周后宫颈口关闭,宫颈管复原.产后4周宫颈恢复至非孕时状态.分娩时常发生宫颈外口3点及9点处轻度裂伤,使初产妇的宫颈外口由产前圆形(未产型),变为产后”-”字形横裂(已产型)。

2.阴道分娩后阴道腔扩大阴道黏膜及周围组织水肿,阴道黏膜皱裂因过度伸展而减少甚至消失致使阴道壁松弛及肌张力低。

产褥期母体变化及处理PPT课件

产褥期母体变化及处理PPT课件

盆底组织的变化
分娩可造成盆底肌及其筋膜弹
性减弱,若能在产褥期坚持做 产后保健操,盆底肌可能恢复 至接近未孕时的状态
产褥期处理
• 观察子宫、观察恶露: • 若红色恶露增多且持续时间长,可能是 子宫收缩不良,若 合并感染,恶露可能 有异味或臭味,应该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 产后子宫蜕膜脱落,含有血液、坏死蜕 膜、上皮细胞、细菌等经阴道排出,称 恶露
产褥期保健
• 4、心情要舒畅、愉快,不要紧张、焦虑、合 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睡眠。 • 5、适当活动及做产后健身操:产后尽早适当 活动,经阴道自然分娩的产妇,产后6-12小时 内即可起床轻微活动,于产后第2日可在室内 随意走动,按时做产后健身操。行会阴侧切或 行剖宫产的产妇,可适当推迟活动时间。待伤 口不感疼痛时,也应做产后健身操。做产后健 身操有利于体力恢复、排尿及排便,避免或减 少静脉栓塞的发生且能使骨盆底及腹肌张力恢 复。产后健身操的运动量应循序渐进。
产褥期保健
• 6、计划生育指导:若已恢复性生活,应 采取避孕措施,原则是:哺乳者以工具 避孕为宜,不哺乳者可选用药物或工具 避孕。
产褥期保健
• 7、产后检查:包括产后访视和产后健康检查 两部分。 • 产后访视:产妇出院后,由社区医疗保健人员 在产妇出院后3日内、产后14日和产后28日分 别做3次产后访视,了解产妇及新生儿健康状 况,内容包括:①了解产妇饮食、睡眠及心理 状况;②检查两乳房,了解哺乳情况;③观察 子宫复旧及恶露;④观察会阴切口、剖宫产腹 部切口等,若发现异常应给与及时指导。
病 因
• 盆底损伤严重 • 过早参加重体力劳动 • 分娩次数多
结 果
• 阴道壁脱垂 • 子宫脱垂
产褥期母体变化(循环系统及血液的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褥期母体变化
从胎盘娩出至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胎盘娩出至所需要的一段时间,称为产褥期,通常规定为6周
一生殖系统的变化
1.子宫
产褥期子宫变化最大.子宫在胎盘娩出后逐渐恢复至未孕状态的全过程称为子宫复旧,需时6周,主要变化为宫体肌纤维缩复和子宫内膜再生.
(1) 宫体肌纤维缩复子宫复旧不是肌细胞数目减少,而是肌浆中的蛋白质被分解排出,使细胞质减少致肌细胞缩小.被分解的蛋白及其代谢产物通过肾脏排出体外.随着宫体肌纤维不断缩复,子宫体积及重量均发生变化.胎盘娩出后,宫体逐渐缩小,于产后一周子宫缩小至约妊娠12周大小,在耻骨联合上方可触及.于产后10日,子宫降至骨盆腔内,腹部检查触不到宫底.子宫于产后6周恢复到孕前大小.子宫重量也逐渐减少,分娩结束时约1000g,产后1周时约为500g,产后2周时约为300g,产后6周恢复至50—60g.
(2) 子宫内膜再生胎盘胎膜从蜕膜海绵层分离娩出后,遗留的蜕膜分为2层,表层发生变化坏死脱落,形成恶露的一部分自阴道排出;接近肌层的子宫内膜基底层逐渐再生新的功能层,内膜缓慢修复,约于产后第3周,除胎盘附着部位外,宫腔表面均由新生内膜覆盖,胎盘附着部位全部修复需至产后6周.
(3) 子宫血管变化胎盘娩出后,胎盘附着面立即缩小,面积仅为原来的一半.子宫子宫复旧导致开放的螺旋动脉和静脉窦压缩变窄,数小时后血管内形成血栓,出血量逐渐减少直至停止.若在新生内膜修复期间,胎盘附着面因复旧不良出现血栓脱落,可导致晚期产后出血.
(4) 子宫下段及宫颈的变化产后子宫下段肌纤维缩复,逐渐恢复为非孕时的子宫峡部.胎盘娩出后的宫颈外口呈环状如袖口.于产后2—3日,宫口仍可容纳2指.产后1周后宫颈口关闭,宫颈管复原.产后4周宫颈恢复至非孕时状态.分娩时常发生宫颈外口3点及9点处轻度裂伤,使初产妇的宫颈外口由产前圆形(未产型),变为产后”-”字形横裂(已产型)。

2.阴道
分娩后阴道腔扩大阴道黏膜及周围组织水肿,阴道黏膜皱裂因过度伸展而减少甚至消失致使阴道壁松弛及肌张力低。

阴道壁肌张力于产褥期逐渐恢复,阴道腔逐渐缩小,阴道黏膜皱襞约在产后3周重新显现,但阴道于产褥期结束时仍不能完全恢复至未孕时的紧张度。

3.外阴
分娩后外阴轻度水肿,于产后2—3日内逐渐消退。

会阴部血液循环丰富,若有轻度撕裂或会阴后-侧切开缝合后,均能在产后3—4日内愈合。

处女膜在分娩时撕裂,形成为残缺的处女膜痕。

4.盆底组织
分娩可造成盆底肌及筋膜弹性减弱,且常伴有盆底肌纤维的部分撕裂。

若能于产褥期坚持做产后健身操,在产褥期内盆底肌有可能恢复至未孕的状态。

若盆底肌及其筋膜发生严重撕裂造成盆底松弛,加之产褥期过早参加重体力劳动;或者分娩次数过多,加之间隔时间短,盆底组织难以完全恢复正常,均是导致阴
道壁脱垂及子宫脱垂的重要原因。

二乳房的变化
产后乳房的主要变化是泌乳。

妊娠期孕妇体内雌激素孕激素胎盘生乳素升高,使乳腺发育及初乳形成。

当胎盘剥离娩出后,产妇血中雌激素孕激素及胎盘生乳素水平急剧下降,抑制下丘脑分泌的催乳激素抑制因子释放,在催乳激素作用下,乳汁开始分泌。

婴儿每次吸吮时,来自乳头的感觉信号经传入神经纤维到达下丘脑,通过抑制下丘脑分泌的多巴胺及其他催乳激素抑制因子,使腺垂体催乳激素呈脉冲式释放,促进乳汁分泌。

吸引乳头还能反射性地引起神经垂体释放缩宫素,缩宫素使乳腺腺泡周围的肌上皮收缩,使乳汁从腺泡小导管进入输乳导管和乳窦而喷出乳汁,此过程又称为喷乳反射。

吸吮是保持乳腺不断泌乳的关键环节。

不断排空乳也是维持乳汁分泌的重要条件。

由于乳汁分泌量与产妇营养睡眠情绪和健康状况密切相关,保证产妇休息足够睡眠和可口营养丰富饮食,并避免精神刺激至关重要。

胎盘剥离娩出后,产妇进入以自身乳汁哺育婴儿的哺乳期。

母乳喂养对母儿均有益处。

哺乳有利于产后生殖器官及有关器官组织得以更快恢复。

初乳是指产后7日内分泌的乳汁,因含β-胡萝卜素呈淡黄色,含较多有形物质,故质稠。

初乳中含蛋白质及矿物质较成熟乳多,还含有各种抗体,尤其是分泌型IgA,脂肪和乳糖含量较为成输乳少,极易消化,是新生儿早期最理想的天然食物。

接下来的4周内乳汁逐步转变为成熟乳,蛋白质含量逐渐减少,脂肪和乳糖含量逐渐增多。

初乳和成熟乳均含大量的免疫抗体,有助于新生儿抵抗疾病的侵袭。

母乳中还含有矿物质维生素和各种酶,对新生儿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

鉴于多数药物可经母血渗入乳汁中,故产妇于哺乳期间用药时必须考虑该药物对新生儿有无不良影响。

三循环系统及血液的变化
子宫胎盘血循环终止且子宫复旧,大量血液从子宫涌入产妇体循环,加之妊娠期滁留的组织间液回吸收,产后72小时内,产妇循环血量增加15%~25%,应注意预防心衰的发生。

循环血量于产后2~3周恢复至未孕状态。

产褥早期血液仍处于高凝状态,有利于胎盘剥离创面形成血栓,减少产后出血量。

血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凝血酶原于产后2~4周内降至正常。

血红蛋白水平于产后1周左右回升。

白细胞总数于产褥早期仍较高,可达(15~30)x109/L,一般1~2周恢复正常,淋巴细胞稍减少,中性粒细胞增多,血小板数增多。

红细胞沉降率于产后3~4周降至正常。

四消化系统的变化
妊娠期胃肠肌张力均减弱,胃液中盐酸分泌量减少,产后需1~2周逐渐恢复。

产后1~2日内产妇常感口渴,喜进流食或半流食。

产褥期活动减少,肠蠕动减弱,加之腹肌及盆底肌松弛,容易便秘。

五泌尿系统的变化
妊娠期体内滁留的多量水分主要经肾排出,故产后1周内尿量增加。

妊娠期发生的肾盂及输尿管扩张,产后需2~8周恢复正常。

在产褥期,膀胱肌张力降低,对膀胱内压的敏感性降低,加之外阴切口疼痛、不习惯卧床排尿、器械助产、
区域阻滞麻醉,均可能增加尿滁留的发生,尤其在产后24小时内。

六内分泌系统的变化
产后雌激素及孕激水平急剧下降,至产后1周时已降至未孕时水平。

胎盘生乳素于产后6小时已不能测出。

催乳激素水平因是否哺乳而异,哺乳产妇的催乳激素产后下降,但仍高于非孕时水平,吸吮乳汁时催乳激素明显增高;不哺乳产妇的催乳激素于产后2周降至非孕时水平。

月经复潮及排卵时间受哺乳影响,不哺乳产妇通常在产后6 ~10周月经复潮,在产后10周左右恢复排卵。

哺乳产妇的月经复潮延迟,有的在哺乳期间月经一直不来潮,平均在产后4~6个月恢复排卵。

产后较晚月经复潮者,首次月经来潮前多有排卵,故哺乳产妇月经虽未复潮,却有受孕可能。

七腹壁的变化
妊娠期出现的下腹正中线色素沉着,在产褥期逐渐消退。

初产妇腹壁紫红色妊娠纹变成银白色陈旧妊娠纹。

腹壁皮肤受增大的妊娠子宫影响,部分弹力纤维断裂,腹直肌出现不同程度分离,产后腹壁明显松弛,腹壁紧张度需在产后6~8周恢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