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的论文艺术设计的传承与创新-V1
艺术概论论文范文
艺术概论论文范文艺术概论是一门研究艺术活动基本规律的课程,是阐述艺术的基本性质、艺术活动系统以及艺术种类特点为宗旨的科学体系。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艺术概论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艺术概论论文范文篇1谈多媒体技术与艺术概论教学的整合摘要:艺术概论这门课程是高等院校艺术专必业修课之一。
结合多媒体的应用,发挥多媒体的声、形、画等综合性的特点,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也能更好的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使理论课不枯燥,有利于教师教学深入浅出、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灵活深入,提高教学效果。
但多媒体的运用也要恰到好处,避免画蛇添足影响学生学习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艺术概论;教学效果;教学过程艺术概论这门课是高等院校艺术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这门课程的内容多并且跨越性大,开设这门课程对学生来说也十分重要,它让学生获得先进艺术观、审美观、提高综合素养的同时能够掌握艺术的本质、艺术的分类、艺术的创作、艺术的作品、艺术批评、艺术鉴赏等内容,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审美的能力。
过去讲课时仅凭口述难以让学生深入理解,教学效果不理想,而且课前需要准备大量的挂图、幻灯片、视频等资料辅助讲解但学生有时还不容易理解,教师更是觉得每一节课都很难讲,课前备课量也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脑的广泛应用以及现代化教育方法的不断更新,多媒体开始逐渐的进入课堂。
把抽象的说教变成形象的演示是多媒体教学最主要的特色,它改进了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教学开放性也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的能力。
但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上的运用也要恰到好处,多发挥多媒体教学在艺术概论课中的优势。
一、艺术概论课的特点艺术概论这门课程,教材的章节顺序是大致按照艺术的本质与特征、艺术的起源、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文化系统中的艺术、实用艺术、造型艺术、表情艺术、综合艺术、语言艺术、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样一种结构构成的。
在具体的讲课过程中,往往每一章节单独讲解时很少而是结合在具体的艺术形式(如建筑、书法、戏剧、绘画、舞蹈、音乐、影视等)中进行讲解。
艺术设计专业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
艺术设计专业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不断推进,艺术设计专业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艺术设计传达并表达着当代社会的观念、思想和价值观,同时也是传统艺术与创新的结合体,既要传承经典,又要为新的时代注入新的内涵。
本文将探讨艺术设计专业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研究现状,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传承与创新。
首先,艺术设计专业作为一门学科,在文化传承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传统的艺术形式如绘画、雕塑和陶瓷等,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叙事能力。
艺术设计专业通过对传统艺术的学习和研究,将其传统的技艺和工艺与当代社会的需求相结合,弘扬和传承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其次,艺术设计专业也在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传统艺术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如何与时俱进,融入现代生活,是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要任务之一。
通过创新的思维方式和技艺手段,艺术设计专业不仅可以顺应时代潮流,还可以引领和推动传统艺术的创新发展。
例如,在设计领域中,艺术设计专业通过运用新材料、新技术和新概念,创造新的设计风格和形式,使艺术与科技相结合,展现出更加丰富多样的艺术创作。
然而,在艺术设计专业的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传统艺术的保护和传承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传统艺术面临着失传和忽视的危险,年轻一代对传统艺术的兴趣也逐渐减弱。
因此,如何将传统艺术融入到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中,并将其与当代社会联系起来,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次,艺术设计专业的创新研究需要更多的支持和资源。
虽然创新是艺术设计专业的核心价值,但是在实践中,创新研究往往面临着经费不足、人才缺乏和平台不完善等问题,制约了艺术设计专业的创新发展。
为了有效地进行艺术设计专业的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
首先,在教育方面,应加强对传统艺术的教育和培养。
通过增加对传统艺术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传统艺术的认识和理解,培养他们对传承和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艺术概论的论文范文
艺术概论的论文范文艺术概论是探讨艺术本质、功能、发展及其与社会关系的学科。
本文旨在从艺术的起源、特性、分类、功能和审美等方面,对艺术进行一个全面的概述。
艺术的起源艺术的起源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至今没有定论。
一种观点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的模仿本能,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艺术是人类情感表达的需要。
无论是模仿还是表达,艺术的起源都与人类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艺术的特性艺术具有创造性、表现性和审美性。
创造性是艺术区别于其他活动的重要特征,艺术家通过独特的视角和手法,创造出新颖的艺术作品。
表现性则是艺术传达情感和思想的能力。
审美性是指艺术作品能够引起人们审美体验的特性。
艺术的分类艺术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按照艺术形式,可以分为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和文学艺术等。
按照艺术内容,可以分为现实主义艺术、抽象艺术和超现实主义艺术等。
艺术的功能艺术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包括审美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和社会功能。
审美功能是艺术最基本的功能,通过艺术作品,人们可以获得美的享受。
教育功能体现在艺术可以传递知识、价值观和文化。
娱乐功能则是艺术带给人们精神上的愉悦。
社会功能则是指艺术在社会变革和发展中的作用。
艺术与社会的关系艺术与社会的关系是互动的。
一方面,艺术反映社会现实,是社会的一面镜子。
另一方面,艺术也能影响社会,推动社会进步。
艺术作品常常是艺术家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批判,能够激发人们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结论艺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艺术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艺术的本质,欣赏艺术的美,同时也能够认识到艺术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艺术概论的研究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艺术的表现形式和功能也在不断地演变。
未来的艺术研究需要更多地关注艺术与科技的结合,以及艺术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交流与融合。
艺术设计创新与文化传承
艺术设计创新与文化传承摘要:本文从艺术设计创新和文化传承两方面探讨了它们之间的紧密关系。
艺术设计作为一种创新性的表达方式,在文化传承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切入点,探讨了如何在艺术设计中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及如何在艺术设计创新中注入传统文化的元素。
关键词:艺术设计、创新、文化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一、艺术设计创新1.1 艺术设计的定义艺术设计是指将美学语言、审美观念、科技手段等一系列因素相结合,通过对事物本质的理解、表现和再创造,创造出具有艺术性、功能性和经济性的产品。
艺术设计的核心是对美的追求和创新。
1.2 艺术设计的重要性艺术设计是解决文化、技术和经济三者之间关系的桥梁,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交流的媒介。
同时,艺术设计还是现代化生产的重要手段,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体现。
艺术设计的发展不仅对提升人们的审美素质、改善生活品质有积极影响,而且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1.3 艺术设计中的创新艺术设计中的创新是指通过对产品的功能、造型、材料、工艺、色彩、文化内涵等方面的改进和创新,使产品更适应社会的需求,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艺术设计中的创新不仅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思想的变革和观念的更新。
二、文化传承2.1 文化传承的定义文化传承是指在时间和空间上代际相传一个民族或地域的文化体系,包括民族文化、历史文化、艺术文化等方面的遗产。
文化传承是对历史文化的延续,是对中华民族精神血脉的传承,是一种担负着未来责任的使命。
2.2 文化传承的意义文化传承是保持民族精神和文化特色的重要手段,是培育民族的凝聚力和自豪感的途径,同时也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传承不仅是传承过去,更是为了创造未来,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三、艺术设计创新与文化传承的关系3.1 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传承和创新是一个互帮互助、相得益彰的关系。
传承是对先辈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创新是对传统文化的创造和创新。
艺术设计与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
艺术设计与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艺术设计是一个充满创意与想象力的领域。
在这个领域中,有很多人通过自己的创意、想象和技能,创造出了非常吸引人的艺术品。
但是,除了不断地创新,艺术设计也需要考虑文化遗产的传承。
如何在创新的过程中,融合传统文化元素,将其传承下去,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传承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很多非常重要的元素。
例如,中国的五千年悠久历史所孕育出的传统文化精华,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哲学、艺术、传说、神话等等。
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这些元素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艺术设计师在创作中一定要尊重并传承这些元素。
例如,在中国的传统绘画中,有很多人物、山水、花鸟等题材。
这些素材让很多艺术设计师受到了启发。
他们尝试在自己的设计中运用这些元素,既可以传承传统元素,又可以将其注入自己的创意中。
这样的设计在创新中保留了文化的传承,让传统文化更加普及和丰满。
创新传承文化遗产并不意味着只能进行照搬、复刻。
相反,艺术设计师在创新时也可以将自己的想象和创意注入其中,创造出更加新颖、有趣的设计。
例如,在中国的陶瓷艺术中,有着非常丰富的传统元素。
艺术设计师可以将这些元素融入到自己的设计中,通过创新,让这些传统元素更加有创意、富有活力。
这样不仅可以传承文化遗产,也能够创造出非常有特色的艺术品。
同时,艺术设计师在创新时也可以加入现代元素,让传统文化更加与时俱进。
例如,在中国的传统风景画中添加现代元素,比如街道、高楼大厦、汽车、城市灯火等。
这样的设计能够传承文化、吸引年轻人的目光。
总结艺术设计与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在创新的同时,传承文化遗产更是艺术设计师应尽的义务。
不仅需要尊重这些元素,更要通过创意和想象力,让传统元素更有生命力,彰显其独特的魅力。
只有这样,才能让传统文化在现代得到更好的维护和弘扬。
艺术概论论文(精选3篇)
艺术概论论文(精选3篇)艺术概论论文篇一首先,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入手。
在大部分音乐专业学生的意识中,专业课指的是各种术课(如钢琴小课、声乐小课),和乐理、视唱练耳、和声、作曲、音乐史等理论课程,而把艺术概论排除在外,所以,教师有必要在上课之初从-白话文§ 艺术与社会、艺术与音乐、艺术与自身发展等角度将《艺术概论》课程的重要性、实用性阐明清楚,让学生从思想上引起重视,主动学习。
第二,教材的选择。
《艺术概论》的教材种类繁多,难度深浅不一,各有侧重。
如王宏建主编的《艺术概论》,这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从艺术本质、艺术门类、艺术发展、艺术作品、艺术接受、艺术创作几部分系统、全面、专业地阐明了艺术学,内容较为深奥,是所有艺术类从业人员都适用的艺术学专著;而专门针对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由彭吉象、张瑞麟所著的《艺术概论》一书,虽然也是从艺术概说、艺术种类、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传播等方面进行编著,但它更侧重于从音乐的角度来阐明艺术的哲理性,较多地结合了音乐作品、音乐欣赏等内容,不失为一本适用于音乐学专业的好教材。
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再结合学生的信息反馈,笔者发现学生对教学内容仍有不适之处,于是及时调整,选用了由郑锦扬主编的《艺术概论》,这本教材与前二者不同的地方在于它将艺术原理与艺术门类分开,大幅度地增加了艺术门类的内容,每门艺术门类都从起源、发展、特点等方面展开,更加侧重于艺术的实用性,对于文化知识基础相对薄弱的音乐专业学生来说,具体可感的内容比理论性、抽象性较强的内容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三,教学内容的安排。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笔者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结合书本内容,略做了调整。
先从具体的艺术门类,即学生最为熟知的音乐开始,让学生对课程产生一种亲切感,再继续美术、舞蹈、戏剧戏曲、电影、文学等内容,通过了解各艺术门类的发展、特点,对各艺术名作进行赏析后,最后结合艺术原理的部分达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艺术概论论述---试结合某一文艺流派的产生,发展,分析艺术发展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试结合某一文艺流派的产生,发展,分析艺术发展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1)在艺术发展的各种因素中,继承和创新是一对重要的范畴和基本的规律.(2)艺术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其内在结构是有继承性的,这种继承性,反映着社会意识形态和人们审美观念的连续性.(3)艺术的历史继承性,首先表现为对本民族艺术遗产的吸收和接受,以及对其他民族和国家优秀文化和艺术成果的吸纳.艺术的历史继承性,在艺术的形式与技巧,内容,审美观念和创作方法等方面均有突出的表现.(4)艺术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除旧布新,推陈出新的过程.(5)在艺术发展过程中,继承是手段,创新是目的.(6)创新,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为了创新,就要坚持批判的原则,对过去的文化遗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创造出新鲜的艺术品,以适应新时代的人们对于审美文化和艺术的要求.联系实际文艺作品,谈一下艺术作品是如何实现再现与表现统一的(1)再现是指在艺术创造中将客体世界及人物真实地呈现于作品之中.(2)表现是指在艺术创造中重在表达主体的情感和理想,以及对客体世界的思考和评判.(3)在艺术作品中,再现和表现从来都是紧密联系的,在侧重再现的艺术作品中,不可能没有表现的因素,其间只是存在比重的差别.(4)再现性艺术作品同样需要融入主体的情感和理想,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趣;表现性作品也要注重对客体世界及其规律的遵循,只不过它所表达的主要是心理和情感的真实.结合某艺术作品,论述审美想像的特征.(1)审美想像是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经过有目的的组织和改造,创造新的艺术形象或情境的过程.(2)审美想像是艺术家从事创造活动以及获得审美经验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3)想像又分为再造性想像(知觉想像)和创造性想像,艺术家的创造活动主要依靠创造性想像.(4)结合具体的作品,分析想像的特征有:第一,审美想像离不开表象记忆;第二,审美想像是积极的,能动的和创造性的;第三,审美想像要符合生活的逻辑和情感的逻辑.联系实际,论述艺术创作主体与客体的关系.(1)与艺术创造相关联的客体是主体观照,实践和创造的对象.艺术创造客体是包括社会生活,自然界和人在内的客观世界,它应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或经过提炼而具有审美价值.(2)艺术创造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交流运动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这是艺术活动的核心.(3)这种相互交流运动是双向的.(4)这一动态过程中,主体应居于矛盾运动的主导方面,主体的价值将通过对客体的实践和创造而得到实现.请结合某一门具体艺术,谈谈你对郑板桥"眼中之竹","胸中之竹"和"手中之竹"创作过程的理解.郑板桥的这三个词非常形象,恰当地描述了艺术创造所经历的三个阶段,回答时须用具体艺术实践对此加以描述.(1)"眼中之竹"——艺术体验.是创造主体在长期积淀的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情感,想象,联想等心理要素,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进审视,体味和理解.(2)"胸中之竹"——艺术构思.艺术家在艺术体验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以特定的创造动机为引导,以各种心理活动和艺术表现方式为中介,使得艺术意象得以创造和成熟.通过艺术整合,变形,移情从而凝结艺术意蕴,将主体的审美情感,审美认识与把握到的客观审美物象融合,并以一定的艺术表现方式和语言为媒介,所形成的存在于主体观念中的艺术意象.(3)"手中之竹"——艺术表现.艺术家将自己的艺术构思中已经基本形成的艺术意象转化为艺术符号,并以物化形态使之得以显现,成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情境或形象体系.然后在艺术意象物化与表现之后,将艺术内涵进一步深化,主体在物化过程中呈现出鲜明的审美倾向,不断进行艺术语言的锻炼,提升艺术意蕴,最后形象,意境,典型建成,形成于文本.什么是典型试结合某一具体作品阐述一下你对艺术典型的个性与共性特征的认识.(1)艺术典型是艺术作品中具有一定社会本质概括性的具性化的艺术形象或形象体系,它包括典型人物,典型环境等.它既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又反映了社会生活本质规律;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2)艺术典型的具性是指形象的独一无二,不可重复性.艺术典型的个性问题就是个性鲜明和独特性问题.以阿Q而论,其形象的鲜明性是他的爱看热闹,赌钱,而主导性性格则是"精神胜利法".阿Q 这个典型所以能够令人难忘,就在于鲁迅先生集中笔墨描绘了阿Q性格中"精神胜利法"的种种鲜明表现.这一点无疑具有一种活生生的,不可重复的特征.他具有独特的外表,行为,生活习惯和性格,情感和独特的内心世界.(3)与艺术典型个性鲜明性联系的是其真实性的概括性,即共性.共性使得艺术典型具有了深刻的认识功能和有益的教育作用.阿Q是一个连姓都被剥夺的雇农形象,精神胜利法成为他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自欺欺人,欺软怕硬的性格特征既具辛亥革命前后这些流浪雇农的表现,又体现出了中国农民身上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劣根性.这种特征既是一个时代人物的特征,又是不同时代,阶层人物性格的典型,表现出了艺术概括性即典型的共性.(4)艺术典型在个性中体现出了共性,在特殊性中体现出了普遍性,在偶然性中体现出了必然性.结合某部作品,试分析艺术与哲学之间的关系.(1)这一题目应结合歌德的《浮士德》,曹雪芹的《红楼梦》等一些具有深刻意蕴的作品来分析.(2)哲学主要从事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领域中带有普遍性的根本规律的研究,主要通过其内在的分支——美学作为中介对艺术产生影响,作者的世界观,人生观等哲学思想直接作用于文艺作品,促进某些艺术流派形成,并直接产生某些哲理性作品.(3)艺术反过来也可以通过审美创造对哲学家思维及其思想产生启迪,艺术作品可以传播特定的哲学思想,尤其是哲学家的艺术思考往往会成为其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某一门类艺术来分析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之间的关系.(1)形象思维是艺术家在创造活动中,从发现和体现生活,到进行艺术构思,形成艺术意象,并将其物化为艺术形象或艺术情境的整个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种主要的思维方式.(2)抽象思维是人类最普遍的思维形式,是运用概念来进行判断,揄和论证的思维方法.(3)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可能在艺术家创作过程中相互交叉和转化,渗透,与灵感思维一起成艺术思维.(4)形象思维具有整体性特征,着重结合,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特征;抽象思维则侧重于分析,在艺术创造中要服从于形象思维规律,有机融合于形象思维中,二者在融合中共同发挥作用.联系实际论述艺术鉴赏中的主体性特征.概括起来讲,艺术鉴赏作为一种审美再创造活动,它的主体性主要有以下特征:(1)对艺术作品审美娱乐属性享用.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只有在鉴赏的过程中才能产生并表现出来,鉴赏主体充分地拥有艺术作品所具有的审美娱乐属性.(2)对艺术作品审美认知属性的认知.艺术作品还具有一定的认知价值,所以,鉴赏主体又具有突出的认知属性.(3)对艺术作品文化价值的阐释.优秀的艺术作品包含了巨大的文化内涵,在鉴赏过程中鉴赏主体自然要对艺术作品的文化价值做出阐释.(4)对艺术作品形象,意境的再创造.鉴赏主体在艺术欣赏活动中,并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地进行着审美再创造.结合具体艺术作品论述艺术形象的特征.(1)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并由主体创造出来的艺术成果.(2)作为艺术反映生活的基本形式,艺术形象是艺术作品的核心,艺术形象既包括鲜明生动的人物,也包括其他富有审美特征的情境,画面或意境.(3)艺术形象是文艺反映生活的特殊方式.艺术形象总是具体可感的,它是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统一,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也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例如:可以以文学作品中的孙悟空,猪八戒为例.以具体作品为例,试论艺术作品的三个层次.任何一件艺术作品,都可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展开三个层次:(1)艺术语言.它是创造主体在特定艺术种类的创造活动中,运用独特的物质材料和媒介,按照审美法则,进行艺术表现的手段和方式.艺术语言是各门类艺术创造的媒介和形式的总称.艺术语言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并在艺术发展中不断变化和革新.艺术语言是渗透了艺术家独特个性的特殊语言.艺术家应该在创造活动中不断锤炼语言,追求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段的创新.(2)艺术形象.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并由主体创造出来的艺术成果.艺术形象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思想与情感的统一.(3)艺术意蕴.它是指在艺术作品中蕴涵的深层的人生哲理,诗情画意和精神内涵,它是艺术主体对于艺术典型或意境的深刻领悟和创造的结果.艺术意蕴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结合艺术实践,谈谈艺术发展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在艺术发展的各种因素中,继承和创新是一对重要的范畴和基本规律.(1)艺术在它发展过程中其内在结构是有继承性的,这种继承性,反映着社会意识形态和人们的审美观念的连续性.每一时代的基础上得以发展.(2)艺术的历史继承性,首先表现为对本民族艺术遗产的吸取和接受,以及对其他民族和国家优秀文化和艺术成果的吸纳;艺术的历史继承性,在艺术的形式与技巧,内容,审美观念和创作方法等方面均有突出的表现.(3)艺术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除旧布新,推陈出新的过程.其间,继承和创新是紧紧连在一起的,没有继承,就没有创新.在艺术发展中,继承是手段,创新是目的.(4)创新,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为了创新,就要坚持批判的原则,对过去的文化遗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又要坚持在艺术内容,艺术形式,艺术语言,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创造,不断适应新的时代人们对于审美文化和艺术的需求.举例说明生产劳动是艺术产生的根本动力.(1)劳动创造了人,也为艺术的产生提供了前提.劳动使人从自然中分离出来,促进了手脚的分工,锻炼出发达的大脑,复杂的神经系统与灵巧的双手,形成了人特有的感觉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劳动使人的审美感觉,审美能力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艺术创造是一种审美活动,要从事艺术创作,必须具有审美感觉和审美能力.而人的审美能力同人的感觉器官一样,也是在劳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3)人为物质生产劳动本身就是艺术的胚胎.在原始社会,某些劳动本身就伴有艺术性活动;原始艺术的内容主要是再现劳动生产的内容或是与劳动生产有关的事物;人类对诸如对称,均衡,和谐,多样统一等形式美法则的掌握,以及对色彩美的认识,也源于劳动生产实践.试论艺术创造的基本过程及各个环节的主要特点.艺术创造的基本过程,实质上就是对现实的审美认识与对审美认识的表现过程,是在生活体验的基础上,艺术构思和艺术意象物化的过程.(1)艺术体验.它是艺术创造的准备阶段,是创造主体在长期积淀的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情感,想象,联想等心理要素,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进行审视,体味和理解的过程.艺术体验的特征:材料的储备和审美经验的积累;艺术的体验和审美发展;创造欲望的萌动及动机的生成.(2)艺术构思.它是指艺术家在艺术体验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以特定的创造动机为引导,以各种心理活动和艺术表现方式为中介,使艺术意象得以创造的成熟的过程.(3)艺术表现.它是指艺术意象的物化与表现,或称之为艺术传达活动.它是艺术家将自己在艺术思中已经基本形成的艺术意象转化为艺术符号,并以物态化形式得以呈现,使之成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艺术情境或形象体系的过程.这一过程有如下特征:主体在物化的表现过程中呈现出鲜明的审美倾向;主体在物化的过程中应不断进行艺术语言的锤炼;艺术意蕴将在物化的过程中获得提升;艺术内涵获得深化的表征是形象,意境或典型的生成.为什么说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任何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对于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和艺术创造的产物.因此,艺术创作从主客观两个方面看,都与社会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1)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基础.古代的,外国的作品,只能作为今天创作的借鉴,所以是"流"而不是"源".(2)艺术家本人作为创作主体,总是属于一定的民族和时代的.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不仅需要从社会生活中汲取创作的素材和灵感,而且要对社会生活作出判断和评价,从主观方面折射和体现出社会生活对艺术家本人的影响.艺术世界中的人物殉和诗情画意,都是艺术家人生阅历和生活实践经验的结晶.举例说明艺术的社会功能.(1)审美认知功能.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鉴赏活动,可以深刻地认识自己,认识社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2)审美教育功能.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鉴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启迪,实践上找到榜样,认识上得到提高,在潜移默化的作用下,引起人们思想,感,理想的变化,使人们正确地理解和认识生活,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3)审美娱乐功能.主要是指通过艺术审美活动,使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使身心得到愉快地休息.(4)艺术的三种社会功能彼此相辅相成,密不可分.要实现艺术的审美教育功能,就必须通过"寓教于乐"来激动人,感染人,将艺术的思想性寓于审美娱乐性之中.。
艺术概论中的艺术继承与创新
艺术概论中的艺术继承与创新艺术继承与创新是艺术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也是艺术创作的关键所在。
艺术继承是指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创作,吸取前人的经验和技法,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人类文明的精髓。
艺术创新则是指在传统基础上进行创新,探索新的表现形式和创作思路,创造出新的艺术作品,推动艺术发展。
艺术继承是艺术创作的必要条件之一。
历史上,许多艺术家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创作的。
例如,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们就是在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作的,他们从古代遗留下来的文艺作品中汲取灵感,吸收其思想和技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艺复兴艺术。
同样地,在中国古代,许多艺术家也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创作的,他们吸取前人的经验和技法,融入自己的艺术见解,创造出了众多优秀的艺术作品。
艺术继承不仅可以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人类文明的精髓,还可以为后人提供创作的基础和素材,推动艺术的发展。
然而,单纯的艺术继承是远远不够的。
艺术创新是推动艺术发展的重要力量。
艺术创新是指在传统基础上进行创新,探索新的表现形式和创作思路,创造出新的艺术作品。
艺术创新可以让艺术走出传统的束缚,开创新的艺术领域,创造出更为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
例如,现代音乐中的摇滚乐就是在传统音乐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的产物,它打破了传统音乐的束缚,开创了新的音乐风格,成为当代年轻人喜闻乐见的音乐。
艺术继承与创新是相辅相成的。
艺术继承是艺术创新的基础,艺术创新则是艺术继承的必然结果。
艺术家们在创作中不仅要善于继承前人的经验和技法,还要不断地进行创新,探索新的表现方式和艺术思路,以创造出更为优秀的艺术作品。
只有艺术家们不断地进行艺术创新,才能够推动艺术的发展,让艺术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艺术继承与创新是艺术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艺术家们要善于继承前人的经验和技法,也要积极投身于艺术创新,不断探索新的艺术领域,以创造出更为优秀的艺术作品,推动艺术的发展。
论艺术的继承性和艺术的创新性
论艺术的继承性和艺术的创新性摘要:艺术活动走到到今天,经过了很多的继承和发展。
继承和创新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没有继承就没有创新,继承是手段,创新是目的。
世界上所有的事物是不断变化的,同样,艺术作为一种存在于世界文化体系当中的历经风霜的元素,也在这个客观规律的框架下不断发展。
关键词:艺术;继承性;创新性当一个民族的艺术没有创新力的时候,那就说明这个民族的代表他的民族精神内涵的文化体系在消失殆尽,所谓艺术的继承,当然要挑好的方面去选择,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在继承的同时,如果不进行创新,必定会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被淘汰,这就需要我们去不断的创新,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我们中国的艺术活动者,要从自身做起,在吸收借鉴外来的优秀的艺术文化的同时,还要保持一个冷静和相对独立的思考,将本民族的优秀的艺术精髓传承和发扬创新。
这才是作为一个中国艺术活动者应该做的。
在艺术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其本身的特性也决定了他本身含有一种可继承的特点。
我们以实际的例子来加以阐述,例如我们现在用的工具中,有很多就是一直传承下来的,如木匠的祖师爷鲁班,他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位大发明家,其发明的石碾,钻子,凿子,墨斗,锯,等工具,一直被今天的工匠所延用。
其实,鲁班本身就是一位具有高超手艺的艺术大师,他在那个时代所发明的每一件工具,都堪称是工艺美术史上的艺术品,同样,他发明的每一件工具,都是符合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也就是怎么样去寻求一种省时,省力的方法,而作为现代的工匠仍然还用着这些在木匠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的时候,这就是一种传承,既是一种在技术的传承,同样也是在艺术上的传承。
我们现在木工,建筑师在进行创作的时候所用到的很多现代化的机械装置,如电钻,电刨,电锯,尺规,等等,都是在鲁班师傅的发明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这就是一种创新,技术和艺术方面的共同的创新。
在绘画方面,写实油画的经久不衰更说明了艺术是具有继承性的,在中世纪直至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一些画家所用的绘画技法一直都是坦培拉画法,这种绘画方法在技术上提供了先行性,直至今日有很多著名的油画大师进行创作时依然在运用这种画法。
艺术设计概论论文范文
艺术设计概论论文范文艺术设计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主要包含:工艺美术品制作与设计、环境设计、平面设计、多媒体设计等。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艺术设计概论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艺术设计概论论文范文篇1浅探艺术设计与生活摘要:设计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当人们使用方便、快捷、美观的产品时,是否会注意到自己的行为习惯会因为使用这些设计而发生改变,是否发现习以为常的行为后面是设计师事先设计好的?文章以设计与生活行为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和反思,通过案例来探索设计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设计; 生活; 行为; 无意识“行为”是主体的活动或对环境的反应,行为的主体可以是人,也可以是“集体”和“组织”。
①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由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决定,而行为是指受心理支配的外部活动。
所以只有受行为环境调节的行为我们才将之称作为“行为”人的行为总是发生在某一特定的行为环境中的行为②。
既然人的行为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那么工具对于人的影响就必然的存在。
在早期人类阶段,智人还没有制造工具的能力,他们只能通过发现物体的其他用途来“发现”工具,例如长树枝可以当棍子使用,干草可以垫在身子下面使休息更舒适。
当人类的第一件工具被制造出来时,随之而来的行为改变也就发生了。
因为任何工具的制造与产生都带有目的性,而由于有明确的目的性,就会产生相应的行为举动,例如当人类发明的石刀,就会出现用刀切割的动作形态,而在石刀出现之前,是没有任何“人”能理解切割这个姿势所包含的意义和结果的。
正如钻木取火的出现才使得人的行为中大量的出现双手合十迅速摩擦的姿势,因为这是一种符号信息,但凡有钻木取火经验的原始人看到这个动作,就会知道对方是在做什么,而在钻木取火出现之前,有人能理解这一系列动作的含义么。
智人时期的“设计”,根本目的就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发展至现在,设计或者设计产品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所使用的任何人造物都是经过设计的,是工程师与设计师共同完成的一种行为载体,但是人们已经习惯于使用这些物品而大多数没有注意到一个现象,就是设计活动不仅设计了我们所使用的人造物,同时也设计了我们的行为。
浅谈艺术发展中的继承与创新
浅谈艺术发展中的继承与创新艺术发展的历史,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这过程中,继承与创新是一个共同的特点,既有继承也有创新。
继承有助于维系艺术发展的历史传统,相反,创新则是分不开新旧艺术进步的必要条件,也是推动艺术发展的重要因素。
继承即“保护传统”,是指在艺术发展中将艺术传统继续保持下去,不受时代变化的影响。
古代艺术家们经常继承前人遗留下来的艺术作品,以更加精细和具体的形式创作出新的艺术作品,从而使历史的艺术特色保持下去。
但是,以继承为主的艺术创作,往往不能充分体现出作者的个性,只能说其历史传统的内涵得到保存,但无法实现历史的发展。
创新是指艺术发展中的一种超越性的创新,它既接受历史中经典的影响,又具有探索性和发掘性,以新的内容、新的形式、新的水平创作出新的艺术作品,从而激励艺术家们充分表现其个性,更好地体现革新的思路和新的理念。
但是,在实践中,艺术家们只有充分结合继承与创新,才能够更好地推进艺术的发展。
既要继承历史上优秀的艺术形式,又要进行创新性的努力,这就是艺术发展过程中对继承与创新的要求。
艺术家们要把重要传统作品进行积累,通过对其进行反复研究,弄清其设计理念、色彩意境、构图结构、深层含义等,运用这些传统艺术素养在有限的空间内,融入自己的时代性、个性性的艺术元素,这样才能使艺术发展不断有所突破,不断有所进步。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艺术发展的过程是一个继承与创新的过程,在艺术发展的历史上,继承与创新是互相交融,变化衍化的过程,只有通过这样的激励机制,以这样的态度把握这一点,我们才能保持艺术发展的活力,让艺术更好、更具个性地发展,最终实现艺术文明的崛起。
艺术概论论文范文
艺术概论论文范文艺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其本质是审美的表达和情感的传达。
艺术概论作为研究艺术的学科,不仅关注艺术作品本身,更关注艺术创作的过程、艺术与社会的关系以及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艺术的本质、功能以及艺术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首先,艺术的本质是多维的。
它既包含了艺术家的主观情感和思想,也反映了社会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
艺术作品往往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体验,激发观者的情感共鸣和思考。
艺术的创作过程是一个主观与客观相互作用的过程,艺术家将自己的情感、思想和对世界的理解融入作品之中,使其具有独特的个性和魅力。
其次,艺术的功能是多样的。
艺术可以作为审美的享受,给人以美的体验;可以作为情感的宣泄,帮助人们表达和调节情感;也可以作为思想的传递,启发人们的思考和认识。
艺术教育在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同时,艺术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通过艺术作品,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可以相互理解和欣赏。
再者,艺术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是密切的。
艺术不仅存在于博物馆和画廊,它也渗透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建筑、服饰到音乐、电影,艺术无处不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艺术的普及和推广,有助于提高公众的文化素养,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最后,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
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录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变迁,反映了人类的精神追求。
艺术的创新和发展,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同时,艺术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体现了人类对美、对真、对善的不懈追求。
综上所述,艺术概论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对艺术的深刻理解和体验。
通过对艺术本质、功能和与人类生活关系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艺术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在艺术的熏陶下,提升自我,丰富生活。
艺术概论论文
艺术概论论文艺术概论是高校艺术专业必修的基础理论课程,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人类艺术活动相关基础理论知识的辨析和理解能力。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艺术概论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艺术概论论文篇1浅谈环境艺术设计概论摘要:环境艺术设计是建筑艺术的拓展和延伸,从建筑室内装饰、室外景观再至公共场所景观设计所涉及的范围较广泛,是融合多学科、多领域新兴边缘学科。
它以我们周围的“人为环境”为研究对象,为人类社会提供生活指导,帮助人们不断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进而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环境艺术设计应遵循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营造环境优美、丰富多样的生活氛围,从而保持城市的生态、人文、社会、经济的和谐与平衡。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流派;倾向;影响1 初探对环境设计的定义21世纪初的今天,正是工业文明与后工业文明相交的时代,人们已经开始深刻认识到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性,对环境艺术设计的渴望也与日俱增。
在当今的环境艺术设计中,各种装饰材料层出不穷,各种装饰手法花样百出,但不管如何变化,“设计理念”作为重要的设计因素而被广大设计者乐此不疲地追求着。
也就是说,一个设计作品如果没有好的设计理念,那这个作品就如“死肉”般,没有一丝的生命。
有定义说:环境设计一般指对人类的生存空间进行的设计。
协调“人—建筑—环境” 的关系,创造和谐统一,舒适宜人的活动空间,是环境设计的中心课题。
环境艺术设计包括: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室内外设计,公共艺术设计。
设计是连接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桥梁,人们寄希望于设计来改善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
设计的定义,各类辞典有不同的解释,大致可以归纳如下:设计、意境、计划、草图、素描、结构、构想、样本等,因此可以说是人的思考过程,是一种构想、计划,并通过实施,最终以满足人类的需求为最终目的。
2 中国环境艺术设计的流派倾向(1) 新古典主义。
在现代结构、材料、技术的建筑内、外部空间用传统的空间处理和装饰方法,以及陈设艺术来进行设计,使中国的环境艺术设计有明显的时代特征,称为新古典主义。
论我国服装艺术设计的传承与创新_艺术设计的传承与创新
论我国服装艺术设计的传承与创新_艺术设计的传承与创新服装艺术设计的发展一方面受到自身发展规律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受到其他民族或艺术设计形式的影响。
继承是艺术设计的基础,创新则是艺术设计发展的动力。
服装艺术设计要想取得好的发展,就必须探讨现代艺术设计与原来艺术设计的关系,探讨本民族的艺术设计与其他民族艺术设计的关系以及服装艺术设计和其他艺术设计之间的关系。
服装艺术设计的创新问题也正是对这些关系充分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使设计者更自觉地继承本民族的传统艺术,并且更加主动地借鉴世界各民族及其他艺术设计门类的优秀元素,从而创造出更好的服装艺术设计的产品,促使我国服装艺术设计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1 我国服装艺术设计的传承我国服装艺术设计将传统艺术很好地融入到服装艺术设计中间,将传统民族艺术与现代服饰有机结合,它们成为互为包容、相互协调的统一体。
他们之间既相互包容,又相互对立。
我国服装艺术设计传承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对意境的传承我国传统民族艺术的特点是对意境的追求,特别喜欢通过图案及图案的方式来表达吉祥喜庆的寓意。
我们祖先为了表达追求美好的愿望将吉祥和图案结合在一起,是一种传统的风俗习惯。
人们对吉祥喜庆的图案赋予积极向上的内涵,表达了人们热爱生活、热切盼望幸福生活的心态。
中华民族的图腾象征是“龙”,它代表勤奋、勇敢、高贵和威武。
传统艺术利用了这些吉祥图案的寓意,比如雕刻、瓷器、剪纸和装饰等艺术,中国人将精神寄托在带有吉祥寓意的图案上,这些图案带有了生命力。
这些宝贵的传统艺术遗产成为了当代设计师们表现的法宝,设计师祁刚为电影明星高圆圆设计的“喜上眉梢”惊艳戛纳电影节,通过中华民族传统的吉祥图案来传递中国传统文化。
1.2 对图案的传承我国传统图案的发展历史十分悠久,中国文化从出现之初就认可并强调纹饰的作用。
我国图案类别众多,内容反映社会的方方面面。
传统图案变幻莫测、美轮美奂、风格迥异,显示了各个历史时期的工艺水平,同时反映了中国的文化传统。
艺术传承与创新
艺术传承与创新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近几千年来,许多艺术传统都在不断传承和发展。
艺术活动在中国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古至今,艺术作品代表了一种文化精神的传承和发展,它揭示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文明开创、文化进步以及文明的精神性。
传统艺术是当代文化的基石,它代表着传统文化的精神。
艺术家们在创作传统艺术作品的同时,也致力于发掘传统文化的精髓,将其融入作品中。
这也使得传统艺术可以不断更新在当代文化中,甚至被当代文化接纳。
随着社会发展,当代艺术也在不断发展与变革,不仅融入了新的元素,还得以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艺术创新,一方面可以体现出一种对文化的前瞻性思考,另一方面也可以带来对传统文化的深层次的理解,包括社会价值观、审美观念等方面到个体审美偏好、新形式艺术表达等方面,这也符合知识社会发展的趋势,也把艺术活动更加活跃化。
但是,艺术传承与创新并不是一种简单的量变,而是困难而有趣的质变过程,需要艺术家对文化的认识要深入,才能够准确地展现文化的精髓。
所以,只有充分理解文化的特点和内涵,把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合进入艺术创作中,才能将其艺术发展得更加丰富多彩。
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不仅仅是传统艺术的发展,也是新兴艺术的发展,新兴艺术也要以开拓创新的精神,融入传统文化的精髓。
比如,当代艺术家创作一件作品时,他们可以以新的眼光、当代的语汇认真挖掘传统艺术的精髓,然后将其融入新作品中,使新作品具有富有创新意味的现代特色。
艺术传承与创新产生了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给每一个历史时期带来了不同的文化精神,它挖掘出传统文化的精髓,不仅丰富了当代艺术的内涵,也是每一个社会发展中文化的重要体现。
总之,艺术传承与创新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它源自传统文化,也带来新的文化精神,要想有效地将传统文化透过当代社会接纳,就要把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新的艺术作品中,以此推动当代文化的创新发展。
浅论艺术设计的继承与创新
浅论艺术设计的继承与创新【摘要】:本文主要对艺术设计中的继承与创新进行了浅论,主要以城市文化、建筑风貌、室内设计三方面进行了一些个人浅析和简述,主要针对此三方面的历史状态和现状进行了对照和反思,通过对传统继承方面的一些了解,将其引入现代设计创新中,并通过融合,达到更好的设计,为社会担负起设计应有的责任。
【关键词】:继承;创新;文化;环境;精神;责任随着时代快速发展,艺术与设计的概念迅速深入生活各处,比如我们会被精美细致的包装吸引,会被简洁耐用的物品吸引,会倾心于得体舒适的店面装修,会享受合理流畅的空间等。
不知不觉中,生活已与设计融合,那么对设计的艺术性的要求必会提高,甚至是需要一定的标准、理念来执行、完成。
而设计究竟应该如何进行?这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与探究的问题。
这里要涉及的问题就是关于设计应该如何继承与创新。
继承,是指继承什么,创新,又该是如何与继承相结合而产生新意?创新是艺术的必须品质,不仅是保留和继承前人成果,更是要推陈出新,注重新的突破,寻找新的时代意义,形成新的符合时代发展规律的创作形式。
我们以现实中的具体事例来分析继承与创新,下面以城市文化、建筑风貌、室内设计三方面结合进行浅析。
1城市文化城市是我们的生存之地,而设计就是从身边开始。
比如我们去到不同的城市首先会感受到其不同的道路流线,不同的建筑风貌,不同的城市功能分区,因此一个城市有了它独有的语言、情感,它是城市向人传达出的第一无声语言——通过日积月累的设计。
我们深入了解一个城市往往是从老城区开始,原因想必很明显,因为老城反而是区别于其它城市的标志,老城区部分浓缩了之前城市的建筑、道路规划、风土人情、生活风貌,我们可以明确的读懂城市情感,并找到共鸣。
相反,新发展起来的城区,有着统一的高层建筑、宽阔的道路、一致的绿化、相差无几的城市广场,我们置身于其中反而并不能找到城市文化中的归属感,甚至说新城与老城是截然两部分,更谈不上继承原有风貌,却也谈不上独特的创新,这是城市建设中我们应当进行的反思。
艺术概论的论文:艺术设计的传承与创新2009
艺术概论的论文:艺术设计的传承与创新2009-12-30 13:02艺术的继承是历史的必然的,任何艺术都是不断地继承者前代的艺术,这是艺术发展的历史必然。
其次,创新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
艺术的创新与发展规律是哲学上发展规律地具体体现,发展是普遍的,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这在艺术上就体现为对前代艺术的创新,即对过去的文化遗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对艺术进行创新。
没有创新的艺术注定没有生命,唯有创新才能给艺术带来旺盛的生命力。
那佛教艺术在中国的曲折发展为例,早起佛教传入中国,保留了大量的印度佛教的形式内容,包括经文、雕塑、壁画等,这些文化艺术与当时中国的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及法家文化有很多冲突之处,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受阻,甚至无法传播。
为了适应中原文化而实现弘扬佛教的目的,佛教僧侣在佛教义理、艺术形式等方面做了大量的改革创新,变佛经梵文为“俗讲”、“变文”,以中原人物原型制作壁画,仿造中国建筑构造佛寺佛塔,各种塑像也加入了中国神话传说中的诸方神仙鬼怪等,这些无疑给原本不适应中国文化的佛教艺术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佛教也在唐朝时期达到了全盛。
艺术的范围实为广泛。
我们从事的各项工作都或多或少跟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今年,融合了法兰西艺术气质与干邑文化的马爹利再次与艺术携手,令独具慧眼的鉴赏家们体会到了非凡的品鉴乐趣。
马爹利推崇“独具慧眼,领悟非凡”的品鉴艺术,自2004年起倾力呈现的年度“马爹利非凡艺术人物”大奖便是对那些在艺术世界里充满灵感与才华的艺术家们的欣赏与褒奖。
他们的创造力、独立而充满灵性的思维,也正为懂得鉴赏非凡才情的马爹利所推崇。
今年,马爹利在北京中国美术馆隆重举办马爹利非凡艺术盛典。
五位来自不同领域的艺术家荣膺2006年度“马爹利非凡艺术人物”。
他们分别是:当代油画家张晓刚,当代女性艺术家林天苗,新媒体独立艺术家王功新,中国先锋雕塑家展望以及法国摄影大师马克·吕布(MarcRiboud),马爹利为拥有高尚品味和独到智慧的品鉴者提供了又一次共同领悟艺术家独特艺术气质的机会。
论艺术的继承与创新
论艺术的继承与创新摘要:艺术是一种很重要、很普遍的文化形式,有着非常复杂而丰富的内容,与人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
它作为一种精神产品,具有无限发展的趋势,并在整个社会产品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
我们在研究艺术的发展时,既要表现风格的传承,又要在先前的文化基础之上不断创新。
只有不断从生活中汲取新鲜事物养分,不断发现新的创作领域、新的创作题材,在艺术作品中才能产生新的创作灵感,产生新的表现形式,从而推动艺术真正的创新与繁荣。
关键词:艺术发展;继承;创新;表现形式;延续艺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大多为满足人们的主观与情感需求而生,是日常生活进行娱乐的特殊方式。
其根本在于不断创造的新兴之美,根据人们在不同时期对于内心各种不同的的欲望与情绪而创造,艺术在每个时期的表现形式上是不同的。
这对于我们研究艺术的继承与创新性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不仅在雕刻作品上艺术表现了它的创新性与继承性的。
我国书法大师张大千在绘制自己的作品时也是如此。
在张大千先生比较注重对前人作品的临摹学习,从学习过程中从而创造出自己书法作品的艺术风格。
叶浅予先生曾谈到:“大干临画的目的,在于学习古人的造型设色和用笔的方法,为自己的创作所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学习和借鉴。
”即师古而不泥古。
临摹的目的是为了创作出自己的作品。
发展中,继承是手段,创新是目的。
在现代的建筑作品中也有不少及继承与创新的艺术精品,如世界著名的建筑大师,美籍华人贝聿铭先生在他的作品苏州博物馆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贝聿铭祖籍为苏州,所以他对苏州的人文历史也有一定的了解苏州博物馆,是贝聿铭“封刀之作”,因为他已经90多岁了。
它既在苏州古城以独特性、唯一性深深打上贝氏的烙印,又与周边传统民居浑然一体,将成为中国建筑发展创新的一个里程碑。
个人以为,这座建筑以直线为主,构图简洁黑白布置得体,疏密搭配得当。
突出中国化但要新、突出苏州文化但要新,这座建筑不高大不突出,而且抽取了中国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概论的论文艺术设计的传承与创新-V1艺术设计的传承与创新
概述:艺术设计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这篇文章旨在探讨艺术设计的传承和创新,以及它们如何相互作用。
第一部分:艺术设计的传承
1. 艺术设计的起源
艺术设计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的时期。
许多文化都发展出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和技巧,如希腊雕塑、埃及壁画和中国绘画。
2. 传统技艺的传承
许多传统技艺,如陶瓷、织物和家具制造,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由手工制作完成的。
这些技术的传承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不仅代表着历史和文化,而且为现代制造业提供了基础。
3. 线条与色彩的传承
线条和色彩是艺术设计中最基础的元素。
在现代艺术设计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许多传统的线条和色彩被使用。
例如,欧洲中世纪时期的教堂和拜访建筑上的彩色玻璃窗和拼花地板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经常被用作灵感来源。
第二部分:艺术设计的创新
1. 技术的进步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制造业的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现代制造业已经采用许多机器人和3D打印机等先进技术。
这些技术不仅提高了制造效
率,而且为艺术设计师们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2. 包容的文化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更加包容各种文化和艺术风格。
这种包容性为艺
术设计者提供了探索创新和创造新作品的自由。
3. 艺术设计的多样性
现代社会中艺术设计的多样性是不可否认的。
在文化和地理的不同环
境中,艺术设计的形式和元素也不尽相同。
这为艺术设计师们提供了
更多的创新和发展方向。
第三部分:传承与创新的相互作用
1. 传承与创新的平衡
传承和创新之间的平衡非常重要。
传承保持了历史的连续性,而创新
则推动了艺术设计的发展。
在现代艺术设计中,我们需要找到传承和
创新之间的平衡点。
2. 传承的启发
传承可以为创新提供灵感。
通过研究古代艺术和技术,艺术设计师可
以找到潜在的线条、色彩和技术元素,并将它们用于现代艺术设计中。
3. 创新的突破
创新也可以为传承带来突破。
通过运用新技术和形式,艺术设计师可
以创作出具有创新性和独特性的作品,从而为传承带来新的风格和元素。
结论:艺术设计的传承和创新使我们能够欣赏到不同种类的艺术作品,同时也推动着艺术设计的发展。
在未来,我们需要继续保持传承和创
新的平衡,使艺术设计更加多元化和独特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