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机基本使用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摄像机基本使用方法
摄像机基本使用方法,按住POWER开关上绿色按钮的同时把开关从OFF滑动到CAMERA。滑动到VCR是播放。录制是REC START/STOP按钮A或按钮B(摄像机上都是有两个录制按钮)
机器的熟练使用不成问题;
稳定流畅的画面,精心选择的镜头起、终点,永远是摄像的精髓!
多看、多练,肯定会成功的……
摄像最重要的是稳,除非是特技需要,稳定压倒一切。我是电视台的,你可以找我交流,我的QQ是:645952587
摄像机使用方法大全
选择购买摄像机时,大多数人首先会问什么牌子的机器好,随后就认准这个品牌的产品购买,却忘记询问它好在哪里、与其他品牌同档次的产品又有何差异。最终,虽然抱回家的是个名牌产品,但难免遇到其性能不及自
己的期望、机型落伍等情况,要是再碰到一两个懂行朋友“激情”评价一番,那可真该算是“火上浇油、雪上加霜”了。
家用摄像机市场的三大巨头——SONY、松下、JVC目前还是消费者的主要选择对象,尽管其他品牌也有同类产品,且在技术和价格上各有所长,但依然没能在这一领域打破“三足鼎立”的局面。那么,三者间究竟有何异同?谁又将独霸天下呢?
大而全的Sony
“买SONY的,SONY的好!”这是一句无论在商场、专卖店及普通消费者之间耳熟能详的话。可“就是有点贵……”的评价,怕也是最常见的反映了。
SONY公司成立于1946年,在技术领域一直战功卓著:“1982年1/2英寸广播用摄像机Betacam、1985年8毫米摄像机、1989年高分辨率8毫米摄像机CCD-TR55、1995年家用数字摄像机DigitalHandycam、1998
年MemoryStick记忆棒产品……”。近年来,凭借该公司雄厚的实力、高效的管理,加之出众的市场宣传运作,已经在全球(特别是亚太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以至于现在有的人一见到“SONY”四个英文字母,就把脸贴到地上,像李登辉对日本人一样顶礼膜拜了。
SONY在家用摄像机领域的成功得益于对产品市场的深入研究与技术创新。精美的广告与细致的调研活动,无论在质量与数量上都远远超过其他竞争对手,加之SONY在专业摄录像领域的优势,方便了技术移植、形象树立,更明确了技术发展方向,从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产品类型的设计方面,SONY一直保持着“百花争放、新品辈出”的阵势。2001年,SONY在新品中放弃了280线的Video8毫米摄像机,从而摆脱了与VHS-C格式抗争中清晰度雷同、兼容性差的劣势,使得Hi8、数字8毫米及数字MiniDV成为划分产品格式的三大阶层。而在任意一格式中,SONY至少要推出三个以上的新型号机种。型号间的差距,有时仅仅在于液晶显示屏的大小,这
似乎更为贴近消费者,特别是“大点儿的屏幕看着更痛快”一句销售台词,就能再从您兜里钓出五百到一千大元。
SONY产品的设计做工永远带着其小巧、精细的制作风格。机身紧凑、接口密布,加之数不胜数的按键,总能给人以“功能多而全”的好印象。在图像的处理上,SONY的色彩表现更明显侧重于迎合一般消费者的喜好,相对比较艳丽。整体图像偏亮、画面调校得十分锐利,给人一种明亮、影像刻画突出的感觉。并且在人物肤色表现上,具有其“白里透红”的独特基调,深得大众赞赏。但同时却难免令人联想起所谓“艺术照”中常见的“大白脸”。钟爱SONY的人会夸奖它清晰亮丽,色彩层次分明;不喜欢的人则会嫌它过于作假,画面过亮,有失物体本身的质感,过分的锐度让人觉得像是在往眼里揉沙子。总之,SONY的色彩表现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对色彩的理解也是因人而异。目前,电子影像本身尚无法达到完美无缺的原色重现,所以只要经过比较,自己认为满意就好。
值得一提的是SONY摄像机的反应速度,在反复比较与测试中,SONY始终处于领先地
位。表现为自动聚焦速度快,手动变焦过程中镜头跟焦准确且稳定性好。这一点大大有助于初学者和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拍摄,保证了影像的基本质量。但凡事都有两面,过快的反应有时难免也会搞得拍摄者措手不及。记得一次参加朋友婚礼,追拍新人逐桌敬酒时,人物移动到逆光位置,本以为可以借助自动光圈逐渐缩小的间隙将镜头推上去,孰料机器反映神速,两秒之内逆光影像立刻成了“剪影”;待推摄人物近景时,自动增益打开,影像返白。忽明忽暗难免影响观者情绪,领教过后也有了自己的看法。
在实际运用中,SONY的防抖功能也略胜于其他品牌,手部抖动对长焦拍摄的影响被削减得更为平滑。尽管专家们对防抖功能褒贬不一,但在家用领域,毕竟无法苛求普通消费者出门旅行携带小型摄像机的同时,再背上个沉重的三脚架。
兼收并蓄的松下
松下公司的产品覆盖面广,有人曾开玩笑说“只要插电的东西,松下都有产品”,足以见得其在广阔的电器领域取胜的决心。至于家用摄像
机市场方面,对于松下产品的评价可就见仁见智了。
技术方面,松下公司90年代出品的AQ-20、AQ-11型数字摄像机被认为是第一代数字式摄像机的代表。数年来,该公司在一系列家用摄像机中推出的重点型号往往都能被列为一段时期内的精品。例如,S990、M9000、DX100及2000年的DS15。与其他品牌不同,松下仿佛力求主推自己“性能价格比”较高的机型(即普遍认为比较“值”的型号。),以求做到中心突出、形象明确、以点带面的效果,且实际反映也正如所料。整体风格上,给人留下的最深印象便是产品的耐用度高,通俗地说就是“皮实”。也不知该评价的确切出处,有无任何理论依据,猜想大概一部分是源于与SONY高销量下的故障总数相对比而得出的结论吧。不过,松下在其产品中所包含的稳重与深沉,附上特别强调的“日本制造”,总能获取人们“用着踏实,使着放心”的感觉。
2000年起,松下在产品的设计方面更为趋向于外型的美观、小巧,一改以往敦实、厚道的风格,引得不少原先看好SONY的人有些不
知所措。其实,两者在其他方面还是各有千秋的。松下摄像机拍出的画面色彩较为浓郁、厚重,特别是对红色、绿色的表现十分突出,看起来对比非常强烈,却在影像的层次上难免有所牺牲。在亮度的控制上较为保守,图像的曝光度总是以高亮度部分为优先,导致所摄内容中光线充足的部分写实、质感醇厚;而在整体图像上偏暗,表现得过于深沉;暗部内容则由于光圈取值过高,明显有些暗淡,层次与色彩都受到牵连。从人物肤色表现上看,尽管在高亮度部分控制得相当平均,但还是失利于亮度把握的过分压抑、拘谨,脸色有点发暗,且在自动白平衡状态下相对明显偏黄。
在实际操作中,松下的反应速度与SONY十分接近,自动聚焦、磁带出入仓、启动拍摄……等等大都令人满意。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全自动状态下,光圈、增益及白平衡的调整范围有些夸张,变换的幅度明显较其他品牌大出许多,这一点难免会影响到动态图像中亮度与色彩的稳定性。不信?您可以试着由中景先将镜头推到被摄人物面部特写,呆上不到四、五秒就会发现人物肤色转瞬变为偏蓝色,再拉回到中景,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