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机基本使用方法

合集下载

无线摄像机的使用方法

无线摄像机的使用方法

无线摄像机的使用方法无线摄像机是一种可以通过无线信号传输图像和声音的监控设备。

它广泛应用于家庭安防、商业安保、交通监控、电子追踪等领域。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无线摄像机的使用方法。

第一步:准备工作在使用无线摄像机之前,我们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我们需要购买一台无线摄像机,它通常由摄像头、无线传输器和电源组成。

其次,我们需要确定安装位置,选择一个合适的位置来安装摄像机,以便于监控我们想要监控的区域。

第二步:安装摄像机将摄像机安装在事先确定的位置上。

通常情况下,摄像机可以通过螺丝固定在墙壁或天花板上。

确保摄像机安装牢固,并且视角能够覆盖到我们想要监控的区域。

第三步:连接电源将摄像机的电源线插入电源插座。

有些无线摄像机可以使用电池供电,可以不用连接电源线。

不过,我们需要定期更换电池来保证摄像机的正常运行。

第四步:连接接收器接收器是用来接收摄像机传输的信号的设备。

将接收器连接到电源插座,并通过视频线和音频线将接收器与电视、电脑或监视器连接起来。

第五步:设置摄像机一般来说,无线摄像机都有一些设置选项,如分辨率、亮度、对比度等。

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摄像机进行一些设置,以获得更好的观看效果。

第六步:测试摄像机在使用无线摄像机之前,我们需要测试一下摄像机的工作情况。

打开电视或监视器,确保接收器已经连接好,并且接收到了摄像机传输的信号。

如果一切正常,我们就可以开始观看摄像机传输的图像和声音了。

第七步:远程观看有些无线摄像机支持远程观看功能。

我们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或电脑等设备远程连接到摄像机,实时观看摄像机传输的图像和声音。

需要注意的是,这一功能通常需要连接互联网,并进行相关的设置和授权。

第八步:保养和维护使用无线摄像机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定期保养和维护摄像机,以确保它的正常运行。

定期清洁摄像机的镜头,避免积灰和脏污影响图像质量。

如果摄像机出现故障,可以联系生产厂家或售后服务人员进行维修和维护。

总结起来,使用无线摄像机的步骤包括准备工作、安装摄像机、连接电源、连接接收器、设置摄像机、测试摄像机、远程观看以及保养和维护。

摄像机使用教程

摄像机使用教程

摄像机使用教程摄像机的使用技巧是拍摄优质影像的关键。

无论是为了拍摄家庭照片还是专业作品,掌握摄像机的使用方法都是至关重要的。

在本教程中,我们将介绍如何正确使用摄像机来拍摄出令人满意的影像。

下面是一些关键步骤和技巧,供您参考。

步骤一:了解摄像机的基本知识在开始使用摄像机之前,您需要对摄像机的基本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首先,摄像机由许多部分组成,包括镜头、感光器、曝光控制、对焦系统和取景器等。

了解这些部分的功能和操作方式对于掌握使用摄像机至关重要。

步骤二:了解摄像机的各种模式大多数摄像机都有多种模式可供选择,例如自动模式、手动模式、景深优先模式和快门优先模式等。

每种模式都有不同的用途和效果。

在初学者阶段,您可以先选择自动模式,让相机为您处理大部分设置,并逐渐学习其他模式的使用方法。

步骤三:学习曝光控制曝光控制是拍摄时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了解如何正确地设置曝光可以帮助您拍摄出清晰明亮的影像。

曝光由快门速度、光圈和感光度组成。

您可以根据不同的拍摄场景和效果调整这些设置。

当您对曝光控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后,可以尝试使用手动模式来精确控制曝光。

步骤四:掌握对焦技巧对焦是拍摄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正确地对焦可以确保被拍摄对象清晰锐利。

摄像机通常有不同的对焦模式可供选择,例如自动对焦、手动对焦和连续对焦等。

在不同的拍摄场景中选择合适的对焦模式,并确保对焦点准确。

步骤五:多角度拍摄摄像机可以通过改变拍摄角度来创造丰富多样的影像效果。

您可以尝试低角度拍摄、高角度拍摄、侧面拍摄等不同角度来捕捉物体的特点。

改变拍摄角度可以帮助您拍摄出有趣和独特的影像。

步骤六:稳定相机拍摄时保持摄像机的稳定是拍摄高质量影像的关键。

摄像机晃动可能导致模糊和抖动的影像。

使用三脚架或稳定设备可以帮助您稳定摄像机,并确保影像的清晰度。

步骤七:学习使用摄像机的附加功能现代摄像机通常具有许多附加功能,如闪光灯、白平衡调节和自动场景识别等。

学习如何使用这些附加功能可以提升您的拍摄技巧,并在不同的拍摄环境中获得更好的效果。

使用摄像机的基本步骤

使用摄像机的基本步骤

使用摄像机的基本步骤
-----------------------------------------------------------------------------------------------使用摄像机的基本步骤如下:
1、打开摄像机:按下电源按钮或打开摄像机的开关,等待摄像机启动。

2、调整设置:根据需要,使用菜单、控制按钮或触摸屏幕来设置摄像机的各种参数,例如拍摄模式、白平衡、曝光补偿、对焦模式等。

这些设置可以根据不同的场景和拍摄需求进行调整。

3、插入存储卡:如果摄像机使用可移动存储介质(如SD卡),请确保将存储卡插入适当的插槽,并确认摄像机已正确识别存储卡。

4、对准取景框:通过观察取景器或屏幕上的图像,将摄像机对准您要拍摄的对象或场景。

此时,您可以调整摄像机的角度和位置来获得理想的取景效果。

5、对焦:使用自动对焦功能或手动对焦,在摄像机显示器上或取景器中确保目标清晰可见。

对焦是拍摄清晰图像的重要步骤,特别是在
拍摄移动对象或近距离拍摄时。

6、拍摄视频:按下拍摄按钮或录制开关开始录制视频。

在录制过程中,保持手稳和相机稳定以避免晃动产生模糊的影像。

7、停止录制:按下停止按钮或关闭录制开关来停止视频的录制。

8、预览和回放:通过摄像机上的显示屏或取景器,可以预览和回放刚才拍摄的视频。

这样可以确认视频质量和内容是否满意。

以上是基本的摄像机使用步骤,不同型号的摄像机可能会有一些细微的差异,请根据您所使用的摄像机操作指南进行具体操作。

摄像机操作要领及技巧

摄像机操作要领及技巧

摄像机操作要领及技巧一、持稳持稳是摄像机操作的基本要领之一、在拍摄时,我们要注意保持相机的稳定,避免画面晃动。

这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实现:1.使用稳定器和三脚架:稳定器和三脚架可以帮助我们固定摄像机,提供稳定的拍摄平台。

在需要拍摄稳定画面的场景中,我们可以使用这些设备来提高拍摄的稳定性。

2.手持摄像机时的姿势:如果没有稳定器和三脚架,我们可以通过正确的手持姿势来尽量减少手部晃动。

-双手握持:用一只手握住摄像机的把手,另一只手用来支撑摄像机的底部。

双手握持可以提供更稳定的支撑。

-将肘部靠在身体上:将肘部放在身体旁边,可以提供更稳定的拍摄平台。

-慢慢操控:要慢慢操作摄像机,避免突然的移动或转动,这样可以减少晃动。

二、控制对焦在摄像过程中,控制对焦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正确的对焦,我们可以确保主体清晰,画面有层次感。

1.使用自动对焦(AF):大部分摄像机都配备了自动对焦功能,在大多数情况下,自动对焦可以满足我们的需求。

我们只需要将焦点锁定到主体上,然后按下快门,摄像机会自动对焦。

2.使用手动对焦(MF):在一些情况下,自动对焦可能不够准确,或者我们想要在特定的主体上进行对焦。

这时,我们可以选择手动对焦。

通过调整摄像机的对焦环,我们可以手动调整对焦位置。

三、控制曝光曝光是摄像过程中需要关注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正确的曝光可以让画面明亮且具有逼真感。

1.使用自动曝光(AE):摄像机通常会自动调整曝光,以确保画面的亮度适中。

我们只需将摄像机对准拍摄主体,按下快门,摄像机会自动调整曝光。

2.使用曝光补偿:在一些情况下,自动曝光可能会根据场景的亮度误判。

这时,我们可以使用曝光补偿功能,手动调整曝光值。

通常,我们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曝光值来调整画面的亮度。

四、控制焦距焦距可以改变画面中的主体大小和背景模糊程度。

掌握焦距的操作要领和技巧可以帮助我们表达拍摄主题的意图。

1.使用变焦镜头:变焦镜头可以通过调整焦距来改变画面中的主体大小。

摄像机的操作使用

摄像机的操作使用

摄像机的操作使用摄像机是一种用来捕捉图像或记录视频的设备,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电影制作、电视广播、监控安防、航空航天等。

摄像机的操作使用涉及到摄像机的启动、调节、拍摄、存储等多个方面,下面将详细介绍摄像机的操作使用。

一、摄像机的启动与关闭1.摄像机启动:首先,确认摄像机是否已连接好电源适配器,并完整地插入电源插座。

然后,按下摄像机上的电源按钮或拨动电源开关,即可启动摄像机。

2.摄像机关闭:同样地,按下摄像机上的电源按钮或拨动电源开关,即可关闭摄像机。

在关闭摄像机之前,通常需要将存储设备(如SD卡)中的数据备份或导出,避免数据丢失。

二、摄像机的拍摄模式选择与调节1.自动模式:摄像机在自动模式下可以根据环境光线、场景和被摄物体自动调整曝光、对焦和白平衡等参数,适合于新手或快速拍摄。

2.手动模式:摄像机在手动模式下可以手动调整曝光、对焦和白平衡等参数。

一般需要在摄像机菜单中找到相关参数,通过摄像机上的旋钮或按键进行调节。

三、摄像机的对焦调节1.自动对焦:在自动对焦模式下,摄像机可以根据被摄物体的距离和大小,自动调整对焦位置。

通常需要按下摄像机上的对焦按键或通过菜单设置来实现。

2.手动对焦:在手动对焦模式下,摄像机可以通过摄像机上的对焦环或对焦按钮,手动调整对焦位置。

这种模式适用于需要确保焦点准确的情况,如拍摄近距离或运动速度较快的被摄物体。

四、摄像机的曝光调节1.自动曝光:在自动曝光模式下,摄像机会根据环境光线和被摄物体的亮度,自动调整曝光参数。

通常需要按下摄像机上的曝光按键或通过菜单设置来实现。

2.手动曝光:在手动曝光模式下,摄像机可以通过摄像机上的曝光环或曝光按钮,手动调整曝光参数。

这种模式适用于特殊拍摄需求,如拍摄逆光或高对比度场景。

五、摄像机的白平衡调节1.自动白平衡:在自动白平衡模式下,摄像机会根据环境光线的颜色温度,自动调整白平衡参数,使图像的颜色更加真实。

通常需要按下摄像机上的白平衡按键或通过菜单设置来实现。

摄像机基本操作

摄像机基本操作
• (7)对长期不使用的摄像机,要脱离电源,远离热源,最好是装箱 放置在常温干燥处。夏天特别是梅雨季节,机器要定期通电,进行驱 潮处理。一般来说,每季度应通电一次,每次大约30分钟,以防摄 像管真空度下降。
2020/1/14 | 9
使用与维护注意事项
• (8)应注意摄像机正常的工作电压,如果电源电压太低,将会增加 图像杂波和引起彩色失真。
• (6)应避免摄像机在高温、潮湿、强磁场的环境中工作。虽然大部 分摄像机允许在-5~+45℃温度范围内工作,此时一般可不用调 整就能得到稳定的图像,超过这一范围或温度剧烈变化将会使图像质 量恶化,甚至损坏机件。摄像机受雨淋或在湿度较高的条件下工作, 水和潮气侵蚀机内(包括其它易燃物、金属等进入机内),均会引起 机器损坏或失效。在广播发射台、电视台发射天线附近使用摄像机, 均会引起图像失真。
• 调整方法 ①对准白纸或白墙,使其充满整个图像画面,将“黑白平衡选择”开关置于 “自动”位置;然后把“黑白自动调整”开关扳到“黑”的一边,松开 几秒钟后,录像器中黑白平衡指示灯亮,说明黑白平衡已调好。 ②将“黑白平衡选择”开关倒在3200K一边,摄像机就可以得到320 0K色温的黑白平衡。在不同的场合下使用时,只要滤色片选用合适, 无须进行调整。
• (14)摄像机一旦发生故障,一定要由技术较熟练的人员检修,杜 绝乱拆、乱卸现象,以防故障扩大难于维修。
2020/1/14 | 11
谢谢!
2020/1/14 | 12
2020/1/14 | 3
色温滤色片的选择
• 不同光源的色温是不相同的,必须选用合适的色温滤色片补偿色温的 变化。否则,将引起彩色严重失真。
2020/1/14 | 4
光圈的选择
• 镜头的光圈有自动、手动和瞬时自动光圈三种方式。在拍摄亮度反差 大或某种特殊需要的效果时,使用手动光圈较好;在镜头变焦范围较 大或是摇镜头拍摄时,使用瞬时自动光圈较为适宜。

摄像机使用说明

摄像机使用说明

摄像机的使用一、开机1.请预先装入TF Ccard,长按“开机键”2秒,当紫色LED亮起,此时可松开手。

产品进入初始状态,同时产品会长振动提醒,LED指示灯由紫色转为红色的时候,表示摄像机进入录像待机模式。

注意:当未插入TF Card时开机后紫色LED会快速闪烁,与此同时,电机会作快节奏振动。

请装入TF卡。

二、模式切换当摄像机未连接A V线或HOMI线时,摄像机开机后,自动进入模式1录像模式,每短按一次模式切换键(即开关键)将一下三个模式中循环切换:模式1:录像待机模式,红色指示灯长亮。

模式2:录像待机模式,蓝色指示灯长亮。

(象素高)模式3:拍照待机模式,紫色指示灯长亮。

当摄像机连接了A V线或HDMI线时,自动进入模式1录像模式,通过短按模式切换键,在以下四个模式中循环切换:模式1:录像待机模式,红色指示灯长亮。

模式2:录像待机模式,蓝色指示灯长亮。

(象素高)模式3:拍照待机模式,紫色指示灯长亮。

模式4:录像和照片回放模式,紫色指示灯长亮(该模式下长按模式切换键进入下一模式)注意:1.摄像机会在按键后1秒左右完成模式切换,并振动一次,表示操作成功,状态指示灯作相应的转换,请勿重复按键。

2.当进入回放模式后,长按“模式切换键”转入下一模式时,摄像机会长振动一次,表示摄像机转入模式1录像待机模式,方便在未能看到指示灯的情况下,通过振动感知模式的切换。

3.回放模式仅当连接了A V线或HDMI线后才会进入,否者跳过此模式。

4.在回放模式中,“模式切换键”,短按一次为向上操作,长按为转到下一模式。

三:录像及拍照当把模式调到模式1、模式2的时候短按“摄键键”机振动一次,同时相对应颜色的灯会慢闪,表示正在拍摄中,再次短按拍摄键,摄像机会振动二次,表示录像停止并已保存文件,相对应的指示灯会转为长亮,回到录像待机模式。

当调到模式3时短按模式切换键,摄像机紫色指示灯慢闪一次并接着振动二次,表示照片拍摄成功并已经保存,紫色指示灯转为长亮,回到拍照待机状态。

摄像机使用教程

摄像机使用教程

1.曝光系统
1.2.4 手动模式:调整快门
1.曝光系统
1.2.4 手动模式:调整增益
1.曝光系统
1.3 ND滤光镜
1.曝光系统
1.4 使用斑马线辅助曝光调整
1.曝光系统
1.4 使用斑马线辅助曝光调整
2.变焦系统
2.1 使用变焦杆、手柄变焦杆进行变焦
2.变焦系统
2.2 使用变焦环进行变焦
140 BUSINESS & FINANCE ICONS
生活
图标元素
生活
图标元素
医疗
图标元素
自动曝光
手动模式
曝光模式
聚光灯模式
逆光模式
1.曝光系统
1.2.2 曝光模式的控制
1.曝光系统
1.2.1 自动曝光 曝光补偿
1.曝光系统
1.2.2 聚光灯模式
1.曝光系统
1.2.2 聚光灯模式
1.曝光系统
1.2.2 背光模式
1.曝光系统
1.2.2 背光模式
1.曝光系统
1.2.4 手动模式:调整光圈
DV和DVCAM格式采用的都是4∶2∶0取样,8bit 量化,5∶1帧内压缩,25M记录。所不同的是DV 采用10微米的磁迹宽度,18.8mm/s的走带速度; DVCAM采用15微米的磁迹宽度,28.2/s的走带 速度。
2.使用宽屏摄像
3.使用向导框
4.取消稳定拍摄功能
谢谢
后面附件PPT常用图标,方便大家提高工作效率
摄 像 机 使 用 教 程
本文档后面有精心整理的常用PPT编辑图标,以提高工作效率
摄像机使用教程
目录

摄像机基础

摄像系统的操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摄像机基本使用方法摄像机基本使用方法,按住POWER开关上绿色按钮的同时把开关从OFF滑动到CAMERA。

滑动到VCR是播放。

录制是REC START/STOP按钮A或按钮B(摄像机上都是有两个录制按钮)机器的熟练使用不成问题;稳定流畅的画面,精心选择的镜头起、终点,永远是摄像的精髓!多看、多练,肯定会成功的……摄像最重要的是稳,除非是特技需要,稳定压倒一切。

我是电视台的,你可以找我交流,我的QQ是:645952587摄像机使用方法大全选择购买摄像机时,大多数人首先会问什么牌子的机器好,随后就认准这个品牌的产品购买,却忘记询问它好在哪里、与其他品牌同档次的产品又有何差异。

最终,虽然抱回家的是个名牌产品,但难免遇到其性能不及自己的期望、机型落伍等情况,要是再碰到一两个懂行朋友“激情”评价一番,那可真该算是“火上浇油、雪上加霜”了。

家用摄像机市场的三大巨头——SONY、松下、JVC目前还是消费者的主要选择对象,尽管其他品牌也有同类产品,且在技术和价格上各有所长,但依然没能在这一领域打破“三足鼎立”的局面。

那么,三者间究竟有何异同?谁又将独霸天下呢?大而全的Sony“买SONY的,SONY的好!”这是一句无论在商场、专卖店及普通消费者之间耳熟能详的话。

可“就是有点贵……”的评价,怕也是最常见的反映了。

SONY公司成立于1946年,在技术领域一直战功卓著:“1982年1/2英寸广播用摄像机Betacam、1985年8毫米摄像机、1989年高分辨率8毫米摄像机CCD-TR55、1995年家用数字摄像机DigitalHandycam、1998年MemoryStick记忆棒产品……”。

近年来,凭借该公司雄厚的实力、高效的管理,加之出众的市场宣传运作,已经在全球(特别是亚太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

以至于现在有的人一见到“SONY”四个英文字母,就把脸贴到地上,像李登辉对日本人一样顶礼膜拜了。

SONY在家用摄像机领域的成功得益于对产品市场的深入研究与技术创新。

精美的广告与细致的调研活动,无论在质量与数量上都远远超过其他竞争对手,加之SONY在专业摄录像领域的优势,方便了技术移植、形象树立,更明确了技术发展方向,从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产品类型的设计方面,SONY一直保持着“百花争放、新品辈出”的阵势。

2001年,SONY在新品中放弃了280线的Video8毫米摄像机,从而摆脱了与VHS-C格式抗争中清晰度雷同、兼容性差的劣势,使得Hi8、数字8毫米及数字MiniDV成为划分产品格式的三大阶层。

而在任意一格式中,SONY至少要推出三个以上的新型号机种。

型号间的差距,有时仅仅在于液晶显示屏的大小,这似乎更为贴近消费者,特别是“大点儿的屏幕看着更痛快”一句销售台词,就能再从您兜里钓出五百到一千大元。

SONY产品的设计做工永远带着其小巧、精细的制作风格。

机身紧凑、接口密布,加之数不胜数的按键,总能给人以“功能多而全”的好印象。

在图像的处理上,SONY的色彩表现更明显侧重于迎合一般消费者的喜好,相对比较艳丽。

整体图像偏亮、画面调校得十分锐利,给人一种明亮、影像刻画突出的感觉。

并且在人物肤色表现上,具有其“白里透红”的独特基调,深得大众赞赏。

但同时却难免令人联想起所谓“艺术照”中常见的“大白脸”。

钟爱SONY的人会夸奖它清晰亮丽,色彩层次分明;不喜欢的人则会嫌它过于作假,画面过亮,有失物体本身的质感,过分的锐度让人觉得像是在往眼里揉沙子。

总之,SONY的色彩表现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对色彩的理解也是因人而异。

目前,电子影像本身尚无法达到完美无缺的原色重现,所以只要经过比较,自己认为满意就好。

值得一提的是SONY摄像机的反应速度,在反复比较与测试中,SONY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表现为自动聚焦速度快,手动变焦过程中镜头跟焦准确且稳定性好。

这一点大大有助于初学者和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拍摄,保证了影像的基本质量。

但凡事都有两面,过快的反应有时难免也会搞得拍摄者措手不及。

记得一次参加朋友婚礼,追拍新人逐桌敬酒时,人物移动到逆光位置,本以为可以借助自动光圈逐渐缩小的间隙将镜头推上去,孰料机器反映神速,两秒之内逆光影像立刻成了“剪影”;待推摄人物近景时,自动增益打开,影像返白。

忽明忽暗难免影响观者情绪,领教过后也有了自己的看法。

在实际运用中,SONY的防抖功能也略胜于其他品牌,手部抖动对长焦拍摄的影响被削减得更为平滑。

尽管专家们对防抖功能褒贬不一,但在家用领域,毕竟无法苛求普通消费者出门旅行携带小型摄像机的同时,再背上个沉重的三脚架。

兼收并蓄的松下松下公司的产品覆盖面广,有人曾开玩笑说“只要插电的东西,松下都有产品”,足以见得其在广阔的电器领域取胜的决心。

至于家用摄像机市场方面,对于松下产品的评价可就见仁见智了。

技术方面,松下公司90年代出品的AQ-20、AQ-11型数字摄像机被认为是第一代数字式摄像机的代表。

数年来,该公司在一系列家用摄像机中推出的重点型号往往都能被列为一段时期内的精品。

例如,S990、M9000、DX100及2000年的DS15。

与其他品牌不同,松下仿佛力求主推自己“性能价格比”较高的机型(即普遍认为比较“值”的型号。

),以求做到中心突出、形象明确、以点带面的效果,且实际反映也正如所料。

整体风格上,给人留下的最深印象便是产品的耐用度高,通俗地说就是“皮实”。

也不知该评价的确切出处,有无任何理论依据,猜想大概一部分是源于与SONY高销量下的故障总数相对比而得出的结论吧。

不过,松下在其产品中所包含的稳重与深沉,附上特别强调的“日本制造”,总能获取人们“用着踏实,使着放心”的感觉。

2000年起,松下在产品的设计方面更为趋向于外型的美观、小巧,一改以往敦实、厚道的风格,引得不少原先看好SONY的人有些不知所措。

其实,两者在其他方面还是各有千秋的。

松下摄像机拍出的画面色彩较为浓郁、厚重,特别是对红色、绿色的表现十分突出,看起来对比非常强烈,却在影像的层次上难免有所牺牲。

在亮度的控制上较为保守,图像的曝光度总是以高亮度部分为优先,导致所摄内容中光线充足的部分写实、质感醇厚;而在整体图像上偏暗,表现得过于深沉;暗部内容则由于光圈取值过高,明显有些暗淡,层次与色彩都受到牵连。

从人物肤色表现上看,尽管在高亮度部分控制得相当平均,但还是失利于亮度把握的过分压抑、拘谨,脸色有点发暗,且在自动白平衡状态下相对明显偏黄。

在实际操作中,松下的反应速度与SONY十分接近,自动聚焦、磁带出入仓、启动拍摄……等等大都令人满意。

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全自动状态下,光圈、增益及白平衡的调整范围有些夸张,变换的幅度明显较其他品牌大出许多,这一点难免会影响到动态图像中亮度与色彩的稳定性。

不信?您可以试着由中景先将镜头推到被摄人物面部特写,呆上不到四、五秒就会发现人物肤色转瞬变为偏蓝色,再拉回到中景,影像又会恢复到偏黄,而且过程非常明显。

在图像清晰度的处理上,并没有像SONY般的锐利刺眼,显得更为质朴、柔和,这大概也应归功于松下公司的本色。

令人称道的是松下公司坚韧不拔的“学习精神”。

对于其他品牌的新产品、新技术,一律做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加以改进后,融入自己的产品之中。

松下的经营策略是:市场跟进者。

作为市场的跟进者,其主推产品很少有失败的。

这与SONY敢为市场先锋不同,避免了市场风险和技术风险,松下推向市场的产品也就更便宜,对消费者来讲可购买性更强。

君不见大到“德国蔡司”后的“莱卡”、小到液晶屏反转180度扣回机身的固定锁销……都是其学有所成的写照。

进而,在自拍中液晶屏反转后的“镜面”效果、方便快捷的“字幕添加”和独家编撰、免费发放的《摄像机拍摄技巧》……更好的体现了松下公司在发展中注重贴近消费者,分析市场需求的明智之举。

价廉物美的JVC提到JVC不免令人神伤,一个起源于1927年,美国Victor(胜利)公司在日本全资注册的企业,一个赞助历届世界杯14亿美金的公司,在如今北京的市场上,居然有人能够观其商标大言不惭的念出“NEC”或是“TCL”来!要不是这两年北京地铁站里时常有“小妖精”(JVC台式音响)身影出没,怕是念出“J、Q、K”也不足为奇。

可怜享誉欧美的JVC,在我国却是养在深闺人未识。

这种局面的形成,并不仅仅要归咎于该公司的市场指向,更多的问题出在消费者“一分钱、一分货”的消费信条与JVC公司产品质量、市场定价的矛盾上面。

作为老牌电器生产商,真正使JVC在世界上赖以成名的,并非音频制品,而是视像产品。

1939年制造出日本的第一台显像管电视机;发明了目前仍在全球广泛使用的VHS格式录像机后,又推出了世界第一台家用DV格式数字式录像机;制定了16:9宽屏幕电视机的标准;进而,1997年率先开发了直立型MiniDV摄像机,目前已成为小型家用摄像机的主流机型。

事实上,虽然JVC在技术开发与生产上完全能够以“极品”级产品为自己定位,但如同欧美厂商的做法一样,主要是把开发极品的经验用来制造较为便宜的产品,所以价格上JVC基本上走的是平价路线。

对于JVC的印象,大多数了解它的人会给出“务实、价优”的评价,但其低端产品在精密度、性能稳定性上略逊于其他竞争对手,恐怕也是由价值规律所决定的。

“抓两头、带中间”的产品类型分布,令该公司始终占据着市场上“最便宜、最高级、最价廉物美”三项冠军头衔,同时也为许多摄像爱好者提供了更多选择机会,限制了竞争对手们意图独霸一方、漫天要价的威风本贴来自天极网群乐社区--/group/review-18556179.htm 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