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资本论》的方法论
谈研究《资本论》的基本方法论问题
谈研究《资本论》的基本方法论问题谈研究《资本论》的基本方法论问题——兼论《资本论》研究的似乎不是现实中的真实的资本主义马克思作为经济学家,他的著作《资本论》一直被认为是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力作,可是,作为读者,我们在读其书时,一定要搞清楚一个问题,即马克思说他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那么,我们就一定要搞清楚:马克思所批判的资本主义社会,是不是真实的资本主义社会,是不是客观存在的资本主义社会。
这不仅仅是我们读书时的基本原则,也是我们验证马克思理论是否科学和正确的大前提。
之所以我们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即,马克思所描述的资本主义社会是不是客观的真实的资本主义社会,原因很简单。
马克思的《资本论》批判的是资本主义社会,如果他在其书中描述的社会状况,就是客观的真实的资本主义社会,那么,他的理论就具备了正确的基础和前提,因为他是从实际出发,在追求实事求是。
我们知道,一般来说,结论的正确必须建立在对事实的客观、全面、正确描述的基础上,当然,事实描述清楚了,得出的结论有可能不正确,不科学,但是,有了基本的事实,毕竟为人们得出正确的结论提供了正确的前提,而假如马克思所描述的资本主义社会,和客观的、真实的资本主义社会有出入,甚至出入很大,那么,马克思据他所描述的资本主义社会所得出的结论,就是值得怀疑的,甚至是错误的。
先搞清楚马克思批判研究的资本主义是不是客观、真实的资本主义,是研究马克理论的基本的方法论问题,任何一个研究马克思经济理论的人,都必须先搞清楚该问题,任何一个读《资本论》的人,也必须搞清楚这个问题。
我们研究《资本论》的目的,不仅仅只是了解《资本论》的基本内容,更不仅仅只是通过《资本论》来认识、了解资本主义,而是借助《资本论》来批判现实的资本主义,来改造现实的社会,让它变得更美好。
任何学术研究,不都是为了让人类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获得巨大的进步吗?而这就要求,马克思的《资本论》所描述的资本主义必须是真实客观的资本主义,假如《资本论》所描述的资本主义和现实的客观的资本主义是两码事,那么,我们借助《资本论》批判现实的资本主义就失去了基础,甚至说是标准,(我们可以假定《资本论》就是评判资本主义最权威的标准),就好像我们拿着圆说方不圆一样的荒谬。
学习和研究《资本论》的思路和方法
学习和研究《资本论》的思路和方法——《资本论》研究第一次讲课内容一、《资本论》的研究方法解释、认识世界要有抽象思维能力,要有一定的抽象度,搞经济研究更要有思维能力,现象描述不是经济学。
马克思研究《资本论》的基本方法就是抽象法,即采用具体到抽象的方法。
马克思还区分了研究的方法和叙述的方法,研究的方法即具体到抽象的方法,叙述的方法即抽象到具体的方法。
所谓研究的方法,就是充分占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形成概念和理论系统。
马克思在写作《资本论》过程中,曾经阅读过大量的文献,这可以从《资本论》所使用的浩如烟海的材料上看出来。
所谓叙述的方法,就是在研究的基础上,进行阐述和表达。
《资本论》就是按这种思路展开的,第一卷分析资本的直接生产过程,资本表现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抽象的形式;第二卷研究资本在流通中的形式变化,资本已表现为较具体的形式,如单个资本的循环和周转、社会资本的再生产等;第三卷则研究资本总形式的变化中出现的更具体的形式,如商人资本、生息资本、土地所有权等。
大体说来,经济研究的方法有两种,即哲学的方法和数量的方法,大部分著作都要采用哲学的方法,特别是逻辑的方法。
《资本论》研究的逻辑性非常强,其中第二版跋就是谈逻辑方法的。
经济研究过程中,能够使用模型的可以使用,但不能被模型牵着鼻子走。
我前段时间去武汉大学讲学,一个从国外回来的博士问我,为什么中国的经济学家喜欢提对策与建议。
我告诉他这是由中国的国情决定的,经济学是一门致用之学,首先要解决吃饭的问题,中国的经济学要定位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学,必须关心民生,重点是解决老百姓的温饱问题,将来中国发展上去了,我们也可以搞一些纯模型的内容。
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是经济学中的两大理论体系,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是我们解决和处理经济问题的重要工具和理论支撑,都要学习好、掌握好。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对经济关系的本质分析,是对经济问题的深层次分析。
对《资本论》几点看法
对《资本论》几点看法——陆凤林一、《资本论》产生的历史背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揭示资本主义制度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运动规律的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完整性的要求二、《资本论》的体系结构《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全书共分四卷。
第一卷:《资本的生产过程》主要研究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第二卷:《资本的流通过程》主要阐述剩余价值的实现过程。
第三卷:《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主要阐明剩余价值的分配程。
第四卷:《剩余价值理论》对资产阶级经济学说进行系统的分析批判。
《资本论》的前三卷,马克思称为理论部分。
三、《资本论》的研究方法科学的抽象法。
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抽象的逻辑思维过程。
逻辑方法和历史方法相统一。
数量分析方法。
说明经济关系的深度和变化。
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相区别四、为什么要学习《资本论》认识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规律。
学习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
掌握科学的分析问题的方法。
五、《资本论》的方法理论启示马克思《资本论》的方法论是马克思经济学说最主要著作的方法论,亦可视作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
这部著作的创作是以科学的研究现实的方法和科学的思维逻辑作为基础的。
这就是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以及这些方法在具体运用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具体方法。
《资本论》的基本理论和它的方法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资本论》的方法论是一个完整的方法体系,它可以分为基本方法和具体方法两部分。
唯物辩证法是《资本论》的基本方法。
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和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它把世界的发展看做是其本身所固有的各种矛盾发展的结果。
辩证法包括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两部分,客观辩证法是指自然界、社会本身所固有的辩证运动,主观辩证法则指客观事物的辩证运动在人类思维活动中的反映。
《资本论》是把辩证方法应用于政治经济学的第一次尝试。
马克思引用的考夫曼的话,阐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内容: 从事经济科学的研究就在于发现和揭示经济规律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一般精神生活,人们的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要正确认识经济规律的特点和性质,每个社会形态都有其特有的规律;经济科学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在于阐明一定社会形态的发生、生存、发展和灭亡的规律,以及它为什么必然由更高级的社会代替。
使用黑格尔辩证法解析马克思《资本论》
使用黑格尔辩证法解析马克思《资本论》
黑格尔辩证法是哲学家黑格尔提出的一种解析方法,以辩证思维和对立统一法则为基础。
下面是使用黑格尔辩证法解析马克思《资本论》的一种可能方法:
1. 辩证思维:黑格尔辩证法强调辩证思维的重要性,即将问题看作是由对立的力量互相作用所导致的矛盾现象。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要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机制和矛盾,正是采用了这种辩证思维方式。
2. 对立统一法则:黑格尔认为,对立的事物在相互作用中达到一定程度后,会产生新的统一,即对立双方互相渗透、融合、转化为更高级别的形式。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与劳动力之间的对立关系,然后通过剩余价值的概念,分析了资本如何统治劳动力,并通过工人阶级的反抗,寻求实现新的社会形式。
3. 劳资矛盾分析:通过黑格尔辩证法,我们可以将《资本论》视为一种研究劳资关系的辩证分析。
马克思认为,资本家和工人之间存在着对立的利益关系,这种对立不仅体现在生产关系上,也体现在社会地位和权力上。
然而,这种对立也推动了劳动力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形式的变革。
4. 剩余价值理论: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概念,即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获得的超过其支付给工人的工资的价值部分。
这种剥削导致了劳资之间的矛盾,并推动了阶级斗争的出现。
黑格尔辩证法可以解析这一矛盾,即将资本和劳动力这两个对立的力量互相作用,而造成了社会和经济的变革。
综上所述,通过黑格尔辩证法的运用,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马克思《资本论》中提出的劳资矛盾和剩余价值理论,以及这些矛盾和理论对于社会发展的影响。
简述《资本论》研究方法
简述《资本论》研究方法《资本论》是由马克思在19世纪初发表的一部经济著作,用于解释现代工业社会的经济运行,以及个体经济行为和全体社会走向的过程。
《资本论》的研究方法是逐步深入,并强调对个体、社会、经济理论的关系的把握。
马克思的《资本论》研究方法是从哲学到实践的方法,以建立一套完整的、表达实际经济现实的经济形式为目标。
马克思开始研究《资本论》时,首先运用哲学手段,提出了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中自由个体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问题,研究了自由的经济行为的社会影响以及隐含的社会组织和社会经济活动。
其次,他以经济理论为基础,分析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情况,揭示商品与资本之间的关系,逐步建立社会经济形态的框架。
《资本论》研究方法将对实践的研究作为重点。
这种研究方法从实证角度出发,研究了各种实际经济活动的实际发展过程,研究了市场和资本的实际运行,深入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实际运行机制,并以此形成马克思的资本理论,显示了资本主义在社会演变中所发挥的作用。
《资本论》研究方法汇聚了哲学、经济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潜力,运用对实践的相关研究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有效的研究,揭示了它的整体运行机制和成因,促使经济学家们从历史演进的角度研究自由市场经济。
此外,《资本论》也阐明了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各种矛盾和冲突,启发了国家政府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些矛盾和冲突,以改善资本主义社会的运行效果。
马克思的《资本论》研究方法体现了现代经济学本质上综合性的研究特点,使研究者进入更广泛的学科范畴,并将它们结合到一起,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它的观念主要受当时日益发展的自由主义思想影响,对今天的学者也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资本论》以其独特的深刻见解和历史进程研究,逐步成为经济学家和政治经济学家必须考虑的理论体系。
而在把握社会运行的实践过程中,传统的方法和经济学的路径必定会受到改正和调整。
为此,《资本论》的研究方法也有助于探寻此类研究的有效途径,系统的提炼研究实践过程的有效研究方法,以构建一套完整的社会经济理论体系,更好地把握和改善资本主义社会的运行形态。
正确理解《资本论》方法论的科学性与生命力
济学时 尚的要求, 用数学 浓装艳 抹起
来, 那将是一・ 个什么样的后果?它可能 更象现代经济学,却失去丫它曾经和现
时仍 旧是影 响 人类 历 史进 程 的划 时代 意
原理运用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 创立 r ( ( 资本论》的方法论体系 。从具体到抽 象,再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就是马
克思在 资本论 中运用的主要方法之
一
相 同的 观点,这 就不能 不令人感 到不
安。
如果不带偏见,谁都 得承认,( ( 资
本论 对数学方 法的运 用是相 当成功 的。在第 1 卷,他, 如下公式表达来展 玎 开对绝 对剩余价值 的分 析:他告 诉人 们,剩余价值 M由两个 素决定:一 是 剥削率,二是剥削范 围 、 。那末资本家 要想多赚钱,有两个手段可使 : 一是提
表现为劳动 与资本的关系。 但决不能想 当然的认为 , 马克思忽略了经济人的心 理活动。正好相反,他 以自已独特的方
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必然要借助于科
学抽象法 。・・ ( 部 ( 资本论》资本主义解
3 8 发展 研究 / 2 0 08年 第 5 期
维普资讯
达, 与数学运用 是否充分 恐怕毫不相 干。如果你的理 论逻辑 是科学 的凝练, 它必然与数学的运用相一致,也必然可 以用数学语言表述 出来。反之,如果你
3 卷,马克思在揭示利润牢 发展的 般 趋势时,他甚至运 用 - 厂当时数学发展 的
最 新 成 果 :微 积 分 。
/ ① > ③ —\
\、
【 图一 )
/
的理论逻辑是混 乱的,即令将其用数学 语言堆砌起来,从 内在联系来看,也是 反数学的 。 数学的充分必须 以逻辑的科
资本论方法
资本论方法《资本论》的方法就是唯物主义辩证法。
马克思说:“人们对《资本论》中应用的方法理解得很差。
”例如,有人说马克思是“形而上学地研究经济学”,“是整个英国学派的演绎法”;有人说他用的是批判的分析法;也有人说他的研究方法是“现实主义”的,而叙述方法是黑格尔的“辩证法”等等。
对于人们的种种议论,马克思在第二版跋中作了回答,其中特别详细引证了俄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考夫曼对《资本论》方法的评论。
这段评论包括以下几个要点:一、马克思特别注意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二、马克思把社会运动看作是受一定的客观规律支配的自然历史过程;三、这些规律不仅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反而决定人的意志;四、马克思特别强调研究每个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五、马克思阐明了支配着一定社会机体的产生、生存、发展和死亡以及为另一更高的机体所代替的特殊规律,等等。
对于考夫曼的上述评论,马克思满意地认为,他所描述的“正是辩证方法”。
把唯物辩证法应用到政治经济学中来,是马克思的首创。
“就本来意义上说,辩证法就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
”马克思就是运用矛盾分析方法,来研究资本主义经济,揭露资本主义矛盾,揭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根本对立。
《资本论》的方法,不仅是辩证的,而且是唯物的。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已经“说明了我的方法的唯物主义基础。
”马克思研究方法的唯物主义基础表现在,他把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看作“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在研究经济运动规律时,不是从观念出发,而是从客观事实出发。
针对有人把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辩证法与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混为一谈的错误,马克思指出:“我的辩证方法,从根本上来说,不仅和黑格尔的辩证方法不同,而且和它截然相反。
在黑格尔看来,思维过程,即他称为观念而甚至把它变成独立主体的思维过程,是现实事物的创造主,而现实事物只是思维过程的外部表现。
我的看法则相反,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资本论》中的科学方法论
《资本论》中的科学方法论一、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改造:(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1843年《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到1844年《神圣家族》。
在这个时期内,马克思主要是批判黑格尔哲学的神秘性,揭露他的方法的纯思辨性。
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分析了黑格尔的思辨哲学的秘密,指出他的方法的基本特征就是把实体(绝对精神)理解为主体,理解为内部过程,理解为绝对的人格。
在黑格尔看来,一般概念不是从千差万别的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的,反而认为是它创造了千差万别的具体事物。
其方法就是不仅把一般概念看作脱离个别事物的独立存在的实体,而且把它看作能动的主体,它通过自己的能动活动,一步一步地展现自己的丰富性,创造出现实世界的千差万别的事物。
因此,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基督教创世说的重演,具有及其离奇的神秘性质。
这决定了马克思在转向唯物主义的第一阶段首先要清理黑格尔哲学的唯心主义立场,并且不得不借助于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用类的活动来代替绝对精神的活动。
在44手稿中,马克思主要在劳动异化理论的形式下吸取和改造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思想,即在这种形式下突出了黑格尔否定性辩证法的革命批判功能。
第二个时期,从1845《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到1857《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1857-1858年手稿)。
在这个时期,由于马克思确立了研究历史运动的新起点(实践),彻底摆脱了费尔巴哈抽象人道主义的观点的影响,因而他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改造主要表现于对历史运动规律的深入揭示和科学表达。
其充分体现在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个伟大发现——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
在这两大理论中充分体现了黑格尔辩证法的革命作用,并将其运用到历史领域。
第三个时期,从1857年底到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出版。
在这个时期马克思又重新研究了黑格尔的《逻辑学》,以便在黑格尔辩证法的基础上制定出能够对他所搜集到的大量经济学材料进行加工的科学方法。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把逻辑、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认识论应用于同一科学(政治经济学)。
《资本论》研究对象、方法、逻辑
《资本论》研究对象、方法、逻辑
《资本论》研究对象、方法、逻辑
按照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方法论,《资本论》完整地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生产关系、交换关系和分配关系。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和逻辑与历史辩证统一的方法,是唯物辩证法在《资本论》体系构造上的具体体现。
唯物史观决定了《资本论》第一卷首先研究了资本主义的直接生产过程,在这里,马克思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更重要的是马克思完整地考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
在这里,马克思为我们提供了如何从生产力出发,并结合上层建筑的作用来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运动的经典范例。
第二卷,将直接生产过程与狭义的流通过程结合起来,完整地考察了资本在流通过程中所采取的形式以及实现这个过程的条件。
第三卷在前两卷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
正是在生产与流通相统一的这个总过程中,剩余价值分配像一根红线贯穿在其中。
马克思不仅分析了各种独立的资本形式以及土地所有权各自通过何种形式和途径分别占有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而且系统地批判了依据呈现在资本主义经济生活表现上的现象所产生的各种资本拜物教观念,而“三位一体公式”正是这种资本拜物教的集中体现。
《资本论》是由三大理论卷所构成的一个严密的理论体系。
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及其在各个层面的表现,是《资本论》的主旨。
正是根据唯物辩证法,《资本论》详尽地分析和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性(包括产生的必然性和最终被取代的必然性),这是《资本论》的理论核心。
浅谈《资本论》方法论研究的现实价值
浅谈《资本论》方法论研究的现实价值《资本论》中蕴藏的方法论瑰宝,把辩证方法创造性地应用于政治经济学领域,并且把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融于一体,实际上是马克思的第三大理论贡献和伟大“发现”。
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理论界很少有人对此做深度挖掘和文本解读。
马克思的总体方法论的基础是“总体”发展观:“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是从无中发展起来的,也不是从空中,又不是从自己产生自己的那种观念的母胎中发展起来的,……而它向总体的发展过程就在于:使社会的一切要素从属于自己,或者把自己还缺乏的器官从社会中创造出来。
有机体制在历史上就是这样向总体发展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6卷(上册),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235-236页)简而言之,“有机体制”即经济的社会形态趋向于总体的发展过程,是一个既体现历史继承性或开放性的“使社会的一切要素从属于自己的”从属型发展过程,又体现历史更替性或创造性的“把自己还缺乏的器官从社会中创造出来的”创造型发展过程;也是“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社会关系的发展,有利于更高级的新形态的各种要素的创造”的历史进程(《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926页)。
总体方法论也被称为“总体性”原则、“整体性”研究方法或者经济学逻辑体系构建方法。
这是“思想总体”再现“生产总体”和“具体总体”,主观辩证法或“概念辩证法”能动地反映客观辩证法,并从总的联系和内在矛盾中阐述概念辩证法或主观辩证法的运动的一门学问。
“总体范畴,整体对各个部分的全面的、决定性的统治地位,是马克思取自黑格尔并独创性地改造成为一门全新科学的基础的方法的本质”(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商务印书馆1992年,第76页),是超越了黑格尔逻辑学的“正、反、合”命题以及方法论整体主义的一场方法论革命,凸显了“真理只有作为体系才是现实的”这一经典名言。
《资本论》“大写的逻辑”正是马克思逻辑体系总体构筑方法演绎的产物。
马克思首次科学地区分了作为客体的“具体总体”或者“生产总体”,亦即客观存在的社会经济形态,以及作为主体并且再现于人的思维之中的“思想总体”。
《资本论》的方法论意义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五个方法论命题 林岗张宇
《资本论》的方法论意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五个方法论命题林岗\张宇摘要:本文根据《资本论》的启示,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方法论概括为五个基本命题,即,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解释社会经济制度变迁,在历史形成的社会经济结构的整体制约中分析个体经济行为,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确定整个经济制度的性质,依据经济关系来理解政治法律制度和伦理规范,通过社会实践实现社会经济发展合规律与合目的的统一。
这五个基本命题构成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硬核”。
在经济分析中依循这五个命题,将坚持和发展统一起来,就能够创造出与新的历史条件相适应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现代形式。
引言恩格斯曾经指出,“随着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
”1在日新月异的变化面前,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证明的政治经济学,2同样要适时地改变自己的形式。
问题在于,改变什么,怎样改变,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坚持与发展的统一。
20世纪的后20年,在与新的科技革命相伴随的经济信息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现代资本主义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社会主义在东欧国家和前苏联遭受重大挫折,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影响日益增大,新老自由主义泛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又一次面临新的挑战,而且可以说是自第二国际叛卖以来最为严峻的挑战。
同时,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尤其是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伟大实践,也提出了一系列前所未遇的新课题。
在这种情况下,联系变化了的实际发展马克思的经济学说,科学地回答新的历史阶段提出的一系列新问题,回击对马克思主义的各种非难和攻击,创造出适应时代需要的马克思主义的新形式,是每一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而我们要承担起这个责任,首要的条件就是坚持作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硬核”的、它所特有的方法论原则。
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认识世界的方法论。
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方法论,特别是《资本论》的方法。
略论《资本论》逻辑与历史统一的方法论原则
略论《资本论》逻辑与历史统一的方法论原则《资本论》是由马克思撰写的经典著作,涉及到许多复杂的经济理论和历史分析。
为了达到逻辑与历史的统一,马克思在撰写《资本论》时采取了一些方法论原则。
首先,马克思借鉴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现象是复杂的、矛盾的统一体,通过分析其内在的矛盾运动和发展规律,可以理解社会现象的本质和发展趋势。
马克思运用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来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现象,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内在矛盾和运动规律。
其次,马克思采用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历史发展的产物,社会现象的产生和发展都有其历史的前提和条件。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了深入的历史考察,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形态的起源、发展和未来走向。
他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和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历史性和暂时性,为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分析提供了历史的线索。
第三,马克思注重具体分析具体问题的原则。
他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具体现象和实际运行机制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内部的矛盾和冲突。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详细剖析了商品、货币、资本等重要经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从微观层面上,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逻辑。
第四,马克思运用了历史唯物主义的阶级观点。
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阶级对立的社会,资本家和无产阶级的利益是根本对立的。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的阶级矛盾进行了深入剖析,揭示了资本家和无产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产生的原因和后果。
他强调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革命任务,为无产阶级的解放提供了理论指导。
最后,马克思的方法论原则还包括了实证研究和理论建构相结合的思想。
他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资本主义经济理论体系。
他的理论不仅仅停留在抽象的学术讨论,更注重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的现实问题和出路,为后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提供了思想基础。
总而言之,《资本论》逻辑与历史统一的方法论原则,包括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具体分析具体问题的原则、阶级观点的运用,以及实证研究和理论建构相结合。
浅析《资本论》的方法论
浅析《资本论》的方法论《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典范的科学的著作。
它系统地、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内在的联系和其发展的必然趋势, 即资本主义经济的发生、发展、灭亡和向较高级经济过渡的规律。
其中《资本论》的方法论,同《资本论》中所阐述的经济理论一样,是《资本论》这座科学大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之一。
学习和研究《资本论》的方法论,是我们准确理解《资本论》的内容所必需的,而且是我们科学地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问题的需要。
一、方法论要学习和研究《资本论》的方法论,就要先了解何为方法论。
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所谓“方法”,就是在一定的世界观的指导下,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手段。
那所谓方法论是什么呢?(1)在中文中,“论”的含义是指“理论、学说”、“说明道理、表述规律”的意思。
(2)在希腊文中,“论”的意思是指“学说”,是由原意“河流”演变而来的。
(3) 英文中methodology 意思是“方法论和方法学”的意思。
(4) 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所谓方法论,就是在一定的世界观的指导下,系统化、理论化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手段。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方法论作为一门科学范畴,其含义是对方法的理论探讨和关于方法的一门学说,它既是指探讨方法的组成部分及其内在联系的专门研究活动,也是指对这种研究的集中表述,在这个意义上,方法论也可以看成方法学。
马克思的方法究竟是什么呢?到目前为止,我国理论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资本论》的基本方法是唯物辩证法。
笔者是同意这种看法的。
马克思本人在第二版跋中引用了俄国学者考夫曼的一段话后,也指出:“这位作者先生把他称为我的实际方法的东西描述得这样恰当,并且在考察我个人对这种方法的运用时又抱着这样的好感,那他所描述的不正是辩证方法吗?”[1] 在给恩格斯的一封信中,马克思还正面提到:《资本论》是“把辩证方法应用于政治经济学的第一次尝试”。
浅析《资本论》的方法论
浅析《资本论》的方法论
浅析《资本论》的方法论
在<资本论>中,逻辑、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认识论都应用于同一门科学,这三者是完全统一的.三者具体统一到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科学方法论中,这就是<资本论>的逻辑.
作 者:褚云茂 ZHE Yun-mao 作者单位:东华大学,上海,200051 刊 名: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英文刊名:SOCIAL SCIENCES JOURNAL OF COLLEGES OF SHANXI 年,卷(期):2001 13(1) 分类号:A1 关键词:资本论 辩证法 认识论 逻辑学 抽象与具体 方法论
资本论的方法研究
资本论的方法研究
资本论是卡尔·马克思著作的重要部分,主要研究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资本的运动和积累。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运用了多种方法进行研究,以下是其中几种常见的方法:
1. 辩证法:马克思运用辩证法的观点和方法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强调矛盾和斗争是驱动历史发展的基本力量。
他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各种矛盾和对立,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规律和必然的崩溃趋势。
2.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经济运动进行了深入剖析,揭示了劳动力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和利润率下降趋势等经济现象的本质和原因。
他运用这些理论来解释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矛盾。
3. 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的研究方法中融入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他将资本主义经济置于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下,强调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一个特定阶段,并且将在未来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4. 实证研究:马克思运用大量的历史和统计资料进行实证研究,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评估。
他通过对工资、利润、经济危机等数据的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内在矛盾。
总之,资本论的研究方法是多样的,融合了辩证法、政治经济学、历史唯物主义
和实证研究等多种方法。
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使得马克思能够全面深入地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并揭示其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
浅析《资本论》的方法论意义
浅析《资本论》的方法论意义作者:王敏来源:《消费导刊》2009年第22期[摘要]本文在现代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从公理化方法、从抽象到具体方法及其互补性,浅析了《资本论》的方法论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资本论经济学剩余价值科学方法论作者简介:王敏,1976年7月出生,女,讲师,长期从事经济管理及市场营销方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资本论》是马克思作为千年思想家的代表作,也是经济学发展史上的标志性成果,是19世纪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具有十分广泛的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文化学、哲学、人类学等多方面的意义,是一部需要开发、多层次研究的思想宝库。
十分明显,只有从方法论上,从哲学基础和基本假设上进行分析、学习、批判,才有可能建立或者重建经济学的新的范式,形成经济学研究的方向和框架,推进经济学的发展,提高经济学的解题能力和现实启迪能力。
因此认真研究《资本论》的方法论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我们认为,公理化方法,从抽象到具体,从一般到特殊再到个别的方法,历史与逻辑的一致、归纳、演绎、数学方法等,构成了《资本论》的方法论框架。
在此,我们只就公理化方法和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进行探讨。
一、公理化方法公理化方法是基本的科学方法论原则,开始于古希腊的《几何原本》,在近代科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公理化方法不仅影响了自然科学的理论体系的形成,也影响了社会科学理论体系的表达与概括。
从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到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都是一个严格的公理化的体系。
社会科学中斯宾诺萨的《伦理学》也是严格的按公理化方式整理、表达的。
公理化方法要求任何一个科学理论应该以一定的不证自明的假设、公理为出发,经过严格的逻辑推导、演算、推导引申出理论的其他命题和定理,从而使得科学理论表现为一个严格的逻辑整体,无懈可击,顺理成章,思路清晰,使人一目了然,明确理论和思想的走向。
公理化的方法要求任何一个公理系统必须做到公理之间的独立性、相容性和完备性。
《资本论》的方法论分析
《资本论》的方法论分析作者:王静雯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15年第07期【摘要】马克思主义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蕴含着极大的精神财富。
本文选取了马克思的历史巨著《资本论》,将在介绍《资本论》诞生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的基础上,对《资本论》的方法论进行浅要的分析,旨在为大家认识理解《资本论》,为今后相关学者研究《资本论》以及马克思主义提供一定的辅助作用。
【关键词】资本论;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分析【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一、著作概述(一)诞生背景马克思来到英国的时间是1850年12月,幸运的是,伦敦博物馆阅览卡马克思的手。
从此,每天11个小时的阅读时间成为马克思的日常工作。
在此期间,马克思开始摘录大量资料,为写作《资本论》做准备。
据说,在这里,马克思广泛收集包括解剖,农艺学,经济学,农学,历史,法律和本蓝色的书的政府,各种数据。
总之,凡是与《资本论》有关的东西,马克思都不畏艰难,直到寻找到它、研究透它为止。
后来人们发现,马克思阅读过的书籍、摘录及整理过的笔记竟然惊人地达到了1500多种和100余本。
(二)主要内容纵观《资本论》全书,不难得出,剩余价值是它的中心内容。
概括地讲,《资本论》的主要指导思想是唯物史观,因此,它看待事物的观点、研究内容的方式方法也是唯物史观的观点和方法。
将社会关系归结为生产关系,并将生产关系提到生产力的高度,是《资本论》的空前开拓。
它也进一步发展了唯物史观,使唯物史观的内容更加丰富,视线更加开阔。
(三)历史贡献资本主义及其尖锐的《资本论》的风格,严厉指责国防,有力地揭示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具有鲜明的颜色,党的工作。
该书在指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以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革命必然胜利的核心前提下,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生和发展,揭露了它的本质和矛盾,并涉及了社会学、历史学以及文化方面的研究。
这里,用恩格斯的一席话来阐释《资本论》的历史意义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二、方法论分析对于《资本论》所运用的方法论,早前,人们的理解是参差不齐的。
略论《资本论》逻辑与历史统一的方法论原则
略论《资本论》逻辑与历史统一的方法论原则近代以来,马克思主义中的《资本论》一直是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基础,它深刻地深入到经济学的核心,解析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学内涵,并为社会主义的实践奠定了理论基础,也提供了宏观经济规律概念的科学依据。
它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实践指导作用,且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资本论》同时也是一部统一性很强的著作,它采用全新的概念体系,将经济学研究的方法论、理论体系和各种宏观经济规律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崭新的、全面的系统。
在它的理论架构中,方法论的思想占据着主导地位,以思想的历史性变革为其特征,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一个独特地方,也是其重要特色,可以说《资本论》的最大价值之一就是其思想的历史性变革。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的思考,以“统一逻辑与历史”为中心,以唯物史观为基础,以“历史进步”为宗旨,表现出方法论的可比性和统一性,成为依据。
方法论的“统一”,归结到实践有三大特色:首先,它强调从辩证的角度研究历史,它将历史的形态与内容把握在一起,反映了历史运动的整体性;其次,它把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形态统一起来,反映了历史运动的局部性;第三,它强调实践的辩证法,反映了历史运动的实践性。
此外,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完善了他统一逻辑与历史的方法论原则,在探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指出了资本主义的劣势,提出了开启更高水平的社会发展的可能性,它的思想也在经过多代继承和进一步发展后,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从实践的角度说,《资本论》的思想贯穿于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背后的历史思想和实践把握,也指导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学家们在实践中研究和探索的过程,为实践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资本论》思想对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导意义,可以说,它既反映了现实,也展示了未来,是深刻把握历史规律的重要基础。
因此,要正确认识《资本论》的思想,就需要重新根据实践的要求,把握方法论的历史思想,以“统一逻辑与历史”的方法论原则,历史地、实践地对已有的理论进行反思与完善,以更新为其特色,使其历久弥新,以更为灵活的实践指导来指导现实生活;并且,需要大胆地运用历史的视角,从宏观上把握历史的规律,深入地从实践的角度,一贯地思考问题。
《资本论》的阐释:方法论原则与未来空间
《资本论》的阐释:方法论原则与未来空间目录1. 内容概括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2 文献综述与研究目的 (3)1.3 研究方法与组织结构 (5)2. 《资本论》的基本概述 (6)2.1 作者简介 (7)2.2 著作背景 (8)2.3 著作内容概览 (9)3. 《资本论》的方法论原则 (10)3.1 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 (12)3.2 剩余价值理论 (13)3.3 政治经济学的批判 (14)3.4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5)4. 《资本论》的阐释 (17)4.1 马克思主义学者 (18)4.2 非马克思主义学者 (19)4.3 跨学科研究 (21)5. 《资本论》对未来社会的影响与启示 (21)5.1 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启示 (23)5.2 对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的意义 (24)5.3 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展望 (25)6. 《资本论》在当代的传承与创新 (27)6.1 学术界的新认识 (28)6.2 实践中的应用与挑战 (30)6.3 未来的研究方向 (32)1. 内容概括在《资本论》马克思的方法论原则与未来空间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运用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方法,以及这些方法在未来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指导意义和空间。
通过对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分析,本文将揭示《资本论》的核心观点和理论框架,以及这些观点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本文还将探讨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发展的预测,以及这些预测在当今世界的实际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资本论》的方法论原则与未来空间,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为构建更加公正、和谐的社会提供理论指导。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资本论》是卡尔马克思的经典作品之一,它不仅深度分析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结构,而且通过系统地探讨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运动规律,为理解现代社会的经济运作和经济关系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工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资本论》的方法论《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典的科学的著作。
它系统地、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在的联系和其发展的必然趋势, 即资本主义经济的发生、发展、灭亡和向较高级经济过渡的规律。
其中《资本论》的方法论,同《资本论》中所阐述的经济理论一样,是《资本论》这座科学大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之一。
学习和研究《资本论》的方法论,是我们准确理解《资本论》的容所必需的,而且是我们科学地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问题的需要。
一、方法论要学习和研究《资本论》的方法论,就要先了解何为方法论。
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所谓“方法”,就是在一定的世界观的指导下,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手段。
那所谓方法论是什么呢?(1)在中文中,“论”的含义是指“理论、学说”、“说明道理、表述规律”的意思。
(2)在希腊文中,“论”的意思是指“学说”,是由原意“河流”演变而来的。
(3) 英文中methodology 意思是“方法论和方法学”的意思。
(4) 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所谓方法论,就是在一定的世界观的指导下,系统化、理论化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手段。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方法论作为一门科学畴,其含义是对方法的理论探讨和关于方法的一门学说,它既是指探讨方法的组成部分及其在联系的专门研究活动,也是指对这种研究的集中表述,在这个意义上,方法论也可以看成方法学。
马克思的方法究竟是什么呢?到目前为止,我国理论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资本论》的基本方法是唯物辩证法。
笔者是同意这种看法的。
马克思本人在第二版跋中引用了俄国学者考夫曼的一段话后,也指出:“这位作者先生把他称为我的实际方法的东西描述得这样恰当,并且在考察我个人对这种方法的运用时又抱着这样的好感,那他所描述的不正是辩证方法吗?”[1] 在给恩格斯的一封信中,马克思还正面提到:《资本论》是“把辩证方法应用于政治经济学的第一次尝试”。
[2] 只有理解了马克思经济理论的方法论,才能真正理解马克思经济理论。
二、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运用了唯物辩证法《资本论》中蕴含的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马克思曾经运用它科学地揭示出资本主义经济的客观规律。
马克思研究《资本论》的方法不仅是辩证的,而且是唯物的。
马克思说:“我的辩证方法,从根本上说,不仅和黑格尔的辩证方法不同,而且和它截然相反。
在黑格尔看来,思维过程,即他称为观念而甚至把它变成独立主体的思维过程,是现实世界的创造主,而现实事物只是思维过程的外部表现。
我的看法则相反,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3】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是怎样具体运用唯物辩证法呢?(一)运用了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
所谓对立统一就是事物部对立着的两个方面之间互相依赖又互相排斥的关系,也叫矛盾。
社会的经济关系, 是一个对立统一的体系或系统,统一之中有对立, 互相对立的, 又互相联系, 统一于特定的生产方式之中。
因此, 应从对立统一上来认识社会的经济关系。
这是辩证法的核心,是其基本规律之一。
马克思正是运用矛盾的分析方法,提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危机。
例如,马克思正是通过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无止境地追逐,提示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的历史必然性。
通过了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提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暂时性。
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经济运动, 首先从商品分析开始。
商品是由使用价值与价值两种对立的因素形成的, 具有二重的性质。
商品是私人劳动的产物, 同时其劳动也带有社会劳动的性质, 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对立。
从流通领域看, 产业资本的运动, 通过三个阶段,顺次地采取货币的、生产的、商品的三种形式。
三种资本形式的循环、三个资本部分的再生产, 是互相依存互为条件, 而又连续进行的。
社会资本的运动, 是由个别资本的循环互相交错、互相连接、互为前提而形成的。
所有这些统一, 都处在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矛盾中运动。
马克思指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4】在《资本论》的写作中,马克思不但贯穿了辩证法的精神,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了黑格尔的风格。
马克思经济理论的畴是辩证的畴,要系统地把握,不能简单用形式逻辑的方法来理解。
(二)运用质量互变规律质量互变规律, 是辩证法主要规律之一。
事物运动量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 达到极限, 就引起质的变化,经过质变以后, 又有新的量的变化。
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 由量到质, 由质到量地变化。
经济运动的普遍法则之一, 正是这种质量互变。
量变是事物在数量上的变化,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事物的量变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
在《资本论》中, 我们看到,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即作了质的分析, 又作了量的分析, 而且分析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的条件。
由简单商品生产到资本主义商品生产, 其间有质变。
简单商品流通和资本主义的商品流通, 也有质的不同。
由绝对剩余价值生产进到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劳动对资本, 无产者对资本家, 就由形式的服从进到实质的服从, 起了质变。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分析的量不是孤立的量, 是从量到质, 通过量的变化说明质, 其中关于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分析最为典型。
货币和资本本来是两个不同的经济畴。
但是, 货币在一定条件下, 在少数人手里积累到一定的数量, 就有可能转化为资本。
马克思说“货币或商品的所有者, 只有当它在生产预付的最低限额大大超过了中世纪的最高限额时, 才真正成为资本家。
在这里, 也像在自然科学上一样, 证明了黑格尔在他的《逻辑学》中所发现的下列规律的正确性, 即单纯的量的变化到一定点时就转化为质的区别。
”【5】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进行, 常常伴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随着资本主义的生产不断发展, 资本的有机构成不断提高, 生产与资本日益走向积聚与集中。
资本的有机构成, 由低构成进到高构成, 资本由分散走向集中生产由分散走向集中, 这些都是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中由量的变化而引起部分的质的变化,表示着资本主义的生产, 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发展。
生产与资本的集中达到一定程度, 就形成垄断。
由自由竞争进到垄断, 资本主义的生产在各个方面都发生质变。
(三)运用否定之否定规律否定之否定, 也是辩证法的主要规律之一。
事物的运动到一定阶段, 一定程度, 就为其中对立的因素所否定, 这种因素再继续运动, 又为其中对立的新的因素所否定。
否定之否定规律也是辩证法的主要规律之一。
一个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 就为其中对立的因素所否定, 旧社会灭亡, 新社会诞生, 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又会为一个更高级的社会所否定, 这就是否定之否定。
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的成立和发展, 否定了“个人的以本人劳动为基础的”小经营的生产方式。
资本主义的经济否定个体经济, 社会主义经济又否定资本主义经济。
历史上这种经济上的发展变化, 包含着一系列的肯定、否定与否定的否定。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运动的主要体现在第一卷第二十四章第七节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中,这一切作为《资本论》第一卷的总结指出,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否定,这就出现了否定的否定。
马克思说:“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
”【6】因而我们说,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诚如马克思所言:“辩证法,在其合理形态上,引起资产阶级及其夸夸其谈的代言人的恼怒的恐怖,因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括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
”【7】(四)运用抽象法马克思在第一版序言中指出:“分析经济形式, 既不能用显微镜, 也不能用化学试剂。
二是都必须用抽象力来代替。
”【8】马克思的科学抽象法包括具体的抽象, 再由抽象到具体两个过程, 把它上升为理论, 然后再根据上升的理论具体阐述现实的事物。
前一个过程是研究方法, 后一个过程是叙述方法。
马克思在第二版跋中写道:“当然,在形式上, 叙述方法必须与研究方法不同。
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材料, 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式, 探寻这些形式的在联系。
只有这项工作完成以后, 现实的运动才能适当地叙述出来。
”【9】马克思的特点在于:不是用一般理论直接去说明具体的现实现象,而是加入必要的中间环节,一层层地接近具体现实,说明具体现实。
“具体之所以是具体,因为它是许多规定的综合,因而是多样性的统一。
”【10】马克思举例说:“如果我从人口着手,那么这就是一个混沌的关于整体的表象,经过更切近的规定之后,我就会在分析中达到越来越简单的概念;从表象的具体达到越来越稀薄的抽象,直到我达到一些最简单的规定。
于是行程又从那里回过头来,直到我最后达到人口,但这回人口已不是一个混沌的关于整体的表象,而是一个具有许多规定和关系的丰富的总体了。
”【11】在《资本论》第一卷中,研究的是抽象的资本及相对应的抽象的剩余价值。
在第三卷中,介入许多中介环节后,就形成了资本的具体形式:产业资本、商业资本、货币经营资本、生息资本和农业资本等等,相应的也形成了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利润、一般利润、产业利润、商业利润、利息等等。
三、《资本论》方法论的意义《资本论》的科学方法论,对于研究资本主义经济是科学的,是必不可少的,在研究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及其发展时,我们应该自觉地使用这些科学的方法,这样才能够不陷入迷途。
不仅如此,对于研究现代社会主义经济及其发展,也必须使用这些科学的方法,这样我们才能建立科学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马克思于年写的《跋》也是一篇极为重要的《资本论》方法论文献。
这篇跋有四点值得注意:一是突出说明了唯物史观是辩证方法的唯物主义基础;二是指出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在形式上不同,但在实质上仍然都要运用辩证方法;三是再次明确他的辩证方法与黑格尔辩证方法的区别与联系;四是概括了辩证法的精髓和本质。
《资本论》的方法论有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从简单到系统的发展过程, 其最终形态是以唯物史观为基础的辫证法畴和规律的体系。
这一方法论体系和《资本论》本身一样, 也是博大精深的, 到目前为止, 人们对它的研究还远远不够,要把《资本论》方法论的研究不断推向前进。
参考文献:[1]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人民,1975:23.[2] 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书信集[M].:人民,1976:239.[3]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人民,1975:24.[4]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人民,1975:24.[5]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人民,1975:342-343.[6]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人民,1975:382.[7]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人民,1975:24.[8]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人民,1975:8.[9]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人民,1975:23.[10]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M].:人民,1976:210.[11]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M].:人民,1976:210.。